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酒文化

酒文化

时间:2022-08-30 19:1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酒文化

第1篇

喝酒,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就连临近的县市也不完全一样。按照我老家的风俗习惯,喝酒都得有个由头,也就是“引子”,这样的由头很多:如:朋友出发践行、出发归来接风、乔迁之喜、开业大吉、官职提升、喜庆佳节等等,即使没有理由,也要找上个理由,说都是很好的朋友,也好长时间没坐一起了,一起聚聚,加深加深感情。

酒宴上,一般等到上了两个热菜就开席,这个时候,一般主陪都会和主副客打声招呼说:“咱们开始吧,平度兴,喝三盅。”这就拉开了喝酒的序幕。第一个酒先喝“开门红”。这杯酒十分重要,千言万语融入酒,千杯万盏看开头。酒宴上的第一杯酒就像一场表演的开场,能否吸引观众,对后面的影响很大,祝酒辞要说的热情洋溢。有身份的领导光临,就应说:“今天,高朋满座,蓬荜生辉!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远方的朋友来了,就应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让我们举起薄酒一杯,热烈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朋友出发,为他践行,酒宴的祝福语应这样说:今天好友为事业发展,将要出发远行,请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他践行,祝愿他一路顺风,满载而归!朋友出发归来,为他接风洗尘,祝福语就要这样说:朋友从远方满载而归,一路劳顿,请大家共同举杯,为朋友接风洗尘。敬酒的时候,主陪先站起来,一一碰杯,接着,全体起立,一般喝啤酒者一饮而尽,喝白酒者喝到酒杯的六分之一,以示给主陪个面子。

表示第二个酒,主陪一般要说几句客套话:“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及全家一直以来的帮助支持!”或“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们给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主陪尽情喝酒,表示诚挚的谢意!

表示第三个酒,这是主陪开场表示的最后一个酒。就会说些加深感情、美好祝福式的话语。如:“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主陪表示结束后,就轮到副陪表示酒了。副陪的身份一般比主陪低,表示酒之前先请示一下主陪,一是看主陪表示酒结束了没有,再一个意思是取得主陪的同意后才能表示酒。然后,谦虚地说:“今天,我受主陪委托,跟各位领导、朋友相聚一起,非常高兴,非常荣幸!我向朋友们敬两个酒!”按照一般风俗习惯,副陪不能超过主陪,只能表示两个酒,表达一下陪酒的意图及祝福语。

接下来就是三陪、四陪开始表示酒,人多的时候还有五陪、六陪,都要礼节性地一一表示酒,一般每人喝一个即可,除非主陪要求多喝的时候,才能适当地多表示几个。

等到陪酒的表示酒结束了,就轮到客人回敬酒了。一般先从比较次要的客人开始依次敬酒,对主陪、副陪及其他陪酒人员一一敬酒,都会说上几句感谢话、客套话,一般是全场都要喝。

主客一般要等到酒宴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能表示酒,看到其他的客人表示差不多了,主陪就开始“打圈”了,其他人也都跟上,开始单独表示酒了,互相交流着喝酒,这个时候酒宴就开始热闹起来了,经常会掀起个小来。敬酒的时候都会找比较亲近的话说,有的七杆子打不着的远亲,也要称很亲近的亲戚,有的刚刚认识也相互称兄道弟,相互阿谀奉承,恭维领导则说:“年轻有为,官运亨通,前程无量啊!”、“XX位子非你莫属啊!”“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恭贺做生意的:“生意兴隆、兴旺发达,今年又要发大财啦!”祝愿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祝您健康长寿!再过三十年我们再相会。”劝酒者,说着一句句美好的祝福语,喝酒者一饮而尽,你来我往,推杯换盏,说笑声、碰杯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等到客人确实不愿喝了,劝酒者仍觉得意犹未尽,就拿出浑身解数,把想到的祝酒词都说出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是粮,越喝越年轻”、“区区小酒,何足挂牙”、“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说这些就是为了让客人喝好,客人则盛情难却,只好半推半就,直到喝得迭起,酒香四溢。

主客见酒宴进行的差不多了,就向主陪请求上饭,主陪则看情况,是否准备饭,等到饭端上来了,再喝饭前一杯酒。喝完了这杯酒,主陪就请主客说个话,主客就给各位斟满酒,说几句感谢话,大意是:“非常感谢XXX盛情宽待!欢迎到XXX指导做客!”整个酒宴就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了。

第2篇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

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也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川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南朝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说:“南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此外,《后汉书 南蛮传》记载,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人订立盟约:“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可见在当时一钟清酒的价值等同于一双黄龙,可想而知早在当时清酒就已誉满天下,连鼎鼎有名的秦昭王都对这清酒垂涎三尺,进一步反映出巴人酿酒技术的成熟与高超。可以说源远流长的酒历史和丰厚特别的酒习俗,构成了土家族独特的酒文化。

二、土家族独特的饮酒习俗

(一)以酒入饮

土家族继承了先民高超成熟的酿酒技术,并不断创新,使其酿酒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包谷酒、糯米酒、砸酒。

1. 包谷酒。土家族包谷酒,又名包谷老烧,主要的原材料为玉米,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喝进嘴里,吞到肚子里,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包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

包谷酒是烈性烧酒。土家男人一般都爱喝苞谷烧。生产的艰辛困难,生活的沉重压抑,培养了土家汉子喝烈酒的习惯。如在《中国土家习俗》中记载的:“土家族汉子最喜欢喝包谷烧,有‘包谷烧,包谷烧,三碗不可少,十碗不为多,再来几大碗,好汉醉不倒。’的酒歌”。

2. 糯米酒。糯米酒又称“醪糟”、“甜酒”、“水酒”等,其历史非常悠久。甜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粳米,味道香甜。酿酒时先将糯米煮熟装入酒坛之中,待酿好之后连糟一起食用。甜酒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可冷可热,冬日甜酒煮汤圆或糍粑,暖身可口,味道极佳;炎炎夏日,甜酒用来当茶,让在田间劳作的土家族儿女,喝上一碗碗甜酒,顿时身心爽、驱散疲劳。

酿造甜酒可是说是土家妇女的拿手好戏。在酿制甜酒之时是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不仅所有的工具都要清洗干净,而且对糯米和粳米的淘洗也要非常仔细认真,直到搓洗得雪白为止。蒸糯米的火候也到掌握的恰到好处,因为糯米饭既不能蒸的太硬也不能太软,而要粒粒可数。然后让其发酵之后,才能品尝。传统的发酵时间一般要三五天才可以。

3. 咂酒。咂酒是土家人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咂酒的历史很长,如乾隆四十年刻本《石柱厅志》载:“土风为民风之倡。……死亡不从凶而从吉,家家燕乐闹丧…...其尤可怪者,邀集男女会饮砸酒。遂贮糟,糟注水成酒,插竹筒糟中,轮吸之。”

咂酒的酿造过程是非常独特的,先将高粱、大麦、小米糯米等一起煮好并发酵好,再将材料贮藏在一个坛子里,要用泥土将坛口密封好,待一段时间之后,有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高粱或大麦糟就会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出来,这时就可以随时饮用,非常之方便。土家咂酒浓度低、味道确实甘甜爽口,耐人回味,饮用时用竹、麦、芦管吸吮,而且还可加热开水复咂,直至喝到没有酒味为止。

土家族喝咂酒可以调节社会关系,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

(二)以酒入礼

土家族喜酒,酒文化也深深的渗透到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它与土家族的信仰、礼尚往来、风俗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1. 酒与土家丧葬。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根据各地方的信仰观点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现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地还流传着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丧葬习俗,俗称讨脚酒。就是在出灵的那一天,主人家们除了孝男孝女要随棺出行外,还需要再专门雇请两个人,每人手拿一张长条形的木板凳跟随在后。按照传统的习俗,出灵以后,抬丧的人就要变换各种方式,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也会停下,尤其是在爬坡或越过陡险山路时,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前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抬棺的人不愿意前进了,也就表示他们累了没有力气需要停棺稍作休息,这是拿木板凳的人就要立即跟上前去,把手里的木板凳放在地上,抬棺木的人就会立即把棺木放在木板凳上。这个时候,跟随的主人家就要立即挑着酒桶上前去,拿小瓷碗,让抬棺木的人来舀酒喝。喝完酒后,抬棺木的人就会力气倍增,精神抖擞,吆喝一声又把棺木抬走了。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一路上至少也要三四次的休息,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需要休息更多的次数,直到安全抵达埋葬的坟地。

讨脚酒这一风俗习惯,是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传承,它既诙谐又有趣,它不仅体现的是土家族丧葬祭祀的文化,也体现了酒对于土家人来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了。讨脚酒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事象,它是土家族深厚文化的浓缩体现。

2. 酒与土家节令。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每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出于某种需要都约定俗成了形形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民族精神,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民族个性。

土家族几乎每个月都有民族节日,而且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酒。正月有春酒、二月有社酒、三月里有祭山酒、四月里有牛王酒、五月里有端阳酒、六月里有晒龙袍酒、七月里有祭祀祖先酒、八月里有中秋酒、九月里有重阳酒,可以说酒在土家族的节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与节令已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

就拿九月的重阳酒来说,传统的重阳节有小重阳九月九日,大重阳九月十九之分。在土家族的习俗里通常都是过大重阳。

土家族人在过重阳节时是非常注重酿酒的,而这种酒也是用糯米或者高粱拌着花酿制而成的,名曰“重阳酒”。清道光《长阳县志》记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重阳时节,正值桂花开花,山寨上满是桂花飘香,馨香满野,这时土家人便会用长竿来打下桂花,用来与包谷相拌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将酒倒入酒杯,香气扑鼻而来,名曰“堆花酒”。将酿制的酒放置一段时间,则这酒就会愈加醇香。

3. 酒与土家婚俗。在土家人结婚的时候经常可看到酒卓上一直都有喝酒的习俗。在贵州的岑巩石阡一带的土家族流行婚礼有“酒令宴”的风俗。而且无论如何,土家人都要把“酒令宴”办的及其的热闹。“酒令宴”是在新娘接到男家的第二天晚上。在吃夜宴时进行的,在这酒桌上喝酒也是极其讲究的,男方家还必须找来亲朋好友中懂礼节、有文化、有酒量的人来陪客。席间大家之间要相互敬酒,一般来说首先是婚礼的大总管要敬月老一杯,但如果席间还坐有老一辈的人,月老就要推辞一下,让大总管先敬酒给长辈,但有时长辈却退却让总管先敬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一轮下来因为主人的推辞、月老的退让、陪客的推谢,讲了一圈的客气话,有节有理,却谁也没有喝酒。到最后是大家各喝两杯,表示双喜临门,整个行酒宴热闹非凡。

“行酒宴”不仅仅是体现土家族酒文化的一种方式,也表现出来土家儿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三)以酒入歌

酒文化是土家族的一个显著特性,同时酒文化也深深影响到了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祝酒辞,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土家气息,描绘出了土家儿女悠久绵长、神奇绚丽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了土家儿女热情好客,率真淳朴的民族风范,讴歌了土家人民英勇坚强、团结友爱、坦荡豪爽、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深受到土家儿女的喜爱。

在祝酒辞中大多是描写了土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土家人民对生活琐事的有感而发,大胆直言,通俗易懂,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例如朱赤的一首祝酒辞写到“稀客稀客远道来,没有什么好招待。心到神知就算数,只有好酒无好菜。俗话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和起来。杯杯淡酒高举起,喝个眉笑眼也开。”描写出了土家儿女直言直语,有话直说,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尤其是“ “怪酒不怪菜,大家痛快喝起来”。这场景的描写让祝酒辞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

其次,土家族的祝酒辞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内容大都是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的描写,捕捉最鲜活的具体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大多数祝酒辞都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但通过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加以修饰和提炼,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不同于一般的大白话,使其具有了艺术性。

三、土家族酒的文化的保护

土家族的酒文化记载和传承着土家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习俗,所以保护土家的饮食文化――酒文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护土家族的酒文化就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土家族的饮食习惯和民族风俗,让土家酒文化持续保持具有传统特色的饮食特色。鼓励和教育本民族的青少年学习和保护传统文化,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更好的激发他们去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让他们能更积极更自觉的保护土家酒文化。

其次,注重保护酒文化渗透的文化意识。酒文化主要包括酒艺、酒德、酒俗、酒文艺在内的与酒有关的文化体系,是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辞令等艺术为一体,集历史、经济、思想、医学、旅游、食品、风俗民俗、神话传说、陶瓷工艺为一堂的文化现象。这本生就是一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土家酒文化与这些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二者都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能让土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让跟多人了解认识土家酒文化和土家民俗文化。

四、结语

土家族的酒文化已深深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土家族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酒了。对土家族酒文化的认识,不仅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同时还了解到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思维习惯,激励着土家儿女奋发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土家族的酒文化也展现出了他们淳朴热情的个性特点和民风民俗,更哺育出来土家人民高尚的酒德品质。

悠久独特的土家酒文化、淳朴的土家儿女,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大地上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平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安源,田心桃,田荆贵,廖乔婧.土家人和土家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 [晋]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上海书店,1989.

[3]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 彭瑛.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J].酿酒科技, 2007(8).

第3篇

关键词:酒文化;酒的历史;酒器;酒令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一.酿酒工艺和酒器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久远的国家之一,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酿酒始祖为杜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杜康也成为酒的代名词,曹操有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传世。

另一种相对小众的说法是仪狄造酒,出自先秦书籍《世书》,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酒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原始社会食物保护条件差,某些含糖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离析出含酒精的甜味液体,形成最早的酒。酒的出现反映了谷物种植规模化的成熟,人们已经有了富足的粮食。

古代的酒一般是黍、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有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足见黍是主要的造酒原料。古代的酒一般成酒时间短且不经过蒸馏,酒精含量很低。唐朝时期的酒大概低于20度,烈性酒在中国出现得很晚,元代的时候引进蒸馏法,才出现度数较高的白酒。

古代常用的酒器有尊、壺、卣、爵、觚、觥。酒器还作为礼器使用,有时也与食器水器通用。酒器大概分两种,一种是用于盛酒,体积容量较大,比如尊、壶、卣。一种用于饮酒,体积容量相对较小,比如爵、觚、觥。

二.民俗与娱乐中的酒文化

周王朝大力推行礼仪,将酒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中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酒器不再作为礼器,饮酒之风盛行。

此后酒在中国民间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交与礼仪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酒在婚礼风俗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汉代以前的婚礼,新郎新娘要喝“合卺酒”,将匏瓜一分为二,新郎新娘各执一半共饮,象征两个人连为一体。这种婚俗一直保留到唐朝,到了宋代形式发生变化,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述道“用两盏以彩结连之,夫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颂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交杯酒的说法一直延续至今。

还有很多独特有趣的古老习俗,比如元旦饮花椒酒、屠苏酒。元旦饮花椒酒是很古老的习俗,“汉代后改为饮椒柏酒,柏是长青之树,饮椒柏酒表达了人们延年益寿,祛除病灾的美好祝愿。后来又增添了饮屠苏酒的习俗。

除此以外,民间还有社日饮酒,春日禊饮、端午饮雄黄酒、中秋节饮桂花酒、重阳节饮酒等习俗。这些古老的习俗反映了先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饮酒过程中,人们还发明了酒令,成为古代人民最重要的娱乐生活之一,将饮酒与娱乐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酒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最初的酒令是指周代酒官制度下的主酒官吏,后来慢慢发展为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性饮酒行令活动。

流行于先秦时期的饮酒游戏有投壶,设立司射监管规则,有完整的礼仪程序。在一定距离下以短矢投入空壶,顺投入壶者胜,可罚未胜一方饮酒。

还有猜谜的射覆游戏,猜东西的藏钩游戏,都是饮酒中常用的酒令游戏。

唐朝时期饮酒之风盛行,酒令也多种多样。酒宴中会设立明府、律录事、觥录事监管酒令规则,酒令有作诗的律令,抛掷骰子的骰盘令,还有击鼓传花之类的抛打令。在行抛打令的同时人们合着节奏载歌载舞,表现了唐朝民风开放,歌舞兴盛的恢弘气象。

此外还有筹令,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指酒器,筹即指筹签,筹令也是常用的酒令之一。唐朝时期酒筹开始盛行,将词曲诗文或者经书摘句铭刻在象牙、兽骨、竹片等物制成的酒筹上,并附注具体行令规则,构成完整的令辞。比如: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意思是酒宴中最年轻的人喝半杯。

这些酒令将诗词经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诗词兴盛。

三.饮酒有度,中国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

最早在夏禹时期,禹品尝了仪狄的美酒后,警醒地意识到酒可能会带来灾祸,命令民间禁酒。周公作《酒诰》告诫康叔不可沉迷饮酒。周朝人认为商朝饮酒亡国,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饮酒时时刻警醒自己不可沉迷,最有名的当数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的“云纹铜禁”。从中看出先民对饮酒成祸的警醒担忧和自律精神。明朝时期注重酒德,强调饮酒顺性适量,反对豪饮,认为饮酒应当微醺,且与交友赏景,陶冶性情结合在一起。

可见在中国的漫长饮酒历史中,自律与节制一直伴随着酒文化的发展,并反映在器物与文学作品中。

现代社会中,酒依旧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交生活的一环,然而却失去了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与文化底蕴。饮酒无度,劝酒灌酒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和集文艺娱乐于一体的酒令文化就更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嘉璐著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中华书局 2013年4月. 

[2]袁立泽著 《饮酒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5月. 

[3]孟元老著 《东京梦华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6月. 

[4]陆九皋、刘兴著《论语玉烛考略》 《文物》1982年第11期. 

第4篇

[关键词]清酒 文化 工艺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54-02

一、日本清酒的起源和酿造工艺

(一)清酒的起源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清酒被日本人誉为上帝的恩赐,也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正是因为日本人对清酒的这种很独有的喜爱,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清酒无处不在。

据中国史书记载,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盛唐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对大唐有着无限的敬仰,因此,中国用“曲种”酿酒的技术就由百济人传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酿酒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公元14世纪,日本的酿酒技术已日臻成熟,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尤其在奈良地区所产的清酒最负盛名。

(二)清酒的酿造工艺

日本是一个学习性很强的民族,他们善于模仿和借鉴,并且总能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上改革创新,使之变为自己的文化。日本的酿酒技术是由中国传入并在此基础上,对它进行了加强改进,用更细致、精巧的方法创造出了完全属于日本人的清酒。清酒的酿造工艺也是相当的复杂的:(1)用水:清酒的酿制用水,一般要求使水质的无机含量成分达到要求。(2)用米:一般要求选择大粒,软质,心白率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少,淀粉含量高,酿造容易的米。(3)洗米、浸米:洗米的目的为除去附在米上的糖、尘土及杂物。浸米的时间与米的精白度有关,从吟酿米的几分钟到精白度低的米一昼夜不等,浸米温度以10~13摄氏度为宜,浸米后的白米含水量以28%~29%为适度,沥干即放水。(4)蒸饭:这是将白米的生淀粉加热变成阿尔法淀粉。(5)米曲:清酒酿造一般用两类微生物,造米曲用米曲霉;培养酒母用优良清酒酵母。(6)发酵;(7)压滤、灭菌、贮存:压滤一般有袋滤和自动压榨机压滤,经压滤得到的酒液,含有纤维素、淀粉、不滋性蛋白质及酵母等物质,会使清酒香味起变化,必须通过澄清、过滤。为了脱色和调整香味,在过滤时应加一定量的活性碳。一般采用低温冷藏为10摄氏度左右,清酒的贮存期通常为半年到一年,经过一个夏季,酒味圆润者为好酒。

二、清酒的特点

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谐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清酒口感醇厚爽口,具有健胃、活血、润肺、消除疲劳、养颜驻容的功效。清酒的醇厚象征着日本人内敛,暧昧的个性,清酒柔中带刚,正如日本人温婉却又坚强的特性。

日本清酒的酒精度数是世界酒类中最高的。固然威士忌、白兰地、烧酒以及中国的茅台酒的酒精度都是日本清酒的两三倍,但是,那是用人工蒸馏的方法提高了酒精浓度的缘故。在蒸馏工序之前,威士忌酒浆的酒精度数为6%,白兰地也只是10%,茅台酒只有5%左右,然而,日本清酒的酒浆的酒精度却高达22%。

日本清酒在酿酒过程中充分、巧妙地发挥自然界三大微生物霉菌、酵母、细菌的作用。啤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名酒在制造中所使用的微生物也仅是酵母而已,但日本清酒的酿制,利用曲霉制造米曲,利用乳酸菌来确保酒母安全,利用酵母来进行酒精发酵。这三大微生物的应用,是日本人在酿酒领域享誉世界的伟大智慧,也是日本人勇于创新的表现。

日本清酒酿酒成分的纷繁复杂。香气成分、佳味成分、色泽成分等,全部加起来竟达600多项,而正是这诸多复杂的成份,让日本清酒拥有着其他酒难以企及的特殊香气和口味。威士忌、白兰地的要素成分一般为400项,相比之下,日本酒的要素成分显然要多得多,这无疑也使日本清酒成为一种十分细腻、绵密的酒。

三、日本清酒对日本人的重要性

(一)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清酒之于日本,犹如威士忌之于苏格兰、餐酒之于法国、四酒之于牙买加、茅台之于中国,简直就是国家文化的象征。

喝酒是日本男人正常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喝。日本上班族异常勤劳,工作之余,一杯清酒,富裕的人会来一杯“上善如水”或“男山”,做体力劳动的人则来一杯“百鹤”,希望能像仙鹤一样神游于心中美好的地方,小酌两口清酒,把心情释放出来,以此来缓解压力。所以说,清酒在日本人心目中已经不单单是酒这么简单了,他们把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都融入绵柔的酒液里,用酒液来净化沉重的心。它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无法比拟、无可取代的地位。

(二)清酒对日本人的意义

清酒伴着日本人祖祖辈辈的生息繁衍而代代传承。每一个日本人,从出生到离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要经历各种传统仪式,而在这些场合,“无清酒不成席”,从这一点来说,清酒是与日本人一生相伴最多的酒,它不单纯是醉人之物,它也是人生中社会性成长的见证。日本人对清酒的嗜好和兴趣,对日本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丰富多彩的酒肴、酒器,还有“烫酒”这一特有的饮酒方法等,都在显示着日本人对清酒的爱恋和自豪。

清酒是日本人面对重压最温和有力的排遣。只有日本这样强烈矛盾的民族,才会造出这样温和有力的酒。清酒的清,来自于浊的淬炼,与岛国的一切清雅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据说日本人最喜爱的十个字之中,“清”字就是之一,清有纯粹清冽透明之意,同时清也是日本茶道主旨之一。日本的竞技项目相扑竞赛前要撒几把盐意味洁身,如此看来日本人把钟爱的酒定名为清酒也不足为异了。清酒对于日本人有着极深远的影响,饮上一杯清酒,享受成功,品味生活,日本人喜欢把清酒与人生两者联系在一起,在喝清酒的时候高谈阔论,把人生比喻成清酒一般,无论贫穷富贵,总得面对。日本人生活节奏的匆忙,过于紧绷的弦需要东西来缓和,公司同事下班后,到居酒屋吃点烤鸡肉串、关东煮,喝上几杯醇香顺滑的清酒,所有压力都烟消云散。经常喝得不尽兴,还要再找一家接着喝,不知不觉就喝好多。清酒喝多了也是会醉的,日本人对醉酒很宽容,酒后吐真言,大家都不当真,转天就忘。在高度的生活压力下,“清酒”成了日本式酒吧文化的主流。

四、总结

日本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在形色匆匆中,他们寻找着一个可以让他们精神放松的东西,因此酒文化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发展了起来。酒,承载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在品尝酒的同时,人们可以暂时抛开负担责任,抛开阶级,所以说日本人爱酒,酒文化也能因此发展壮大起来。酒是人生的伴侣,人们经常以酒敬友、以酒饯行、以酒庆功、以酒作诗、以酒绘画、以酒助兴等,可以说酒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构成色彩斑斓的酒文化,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贺静彬.日本历史与文化[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2]新邦.日本的酒文化[M].浙江出版社,2003.

[3]林开福.浅谈日本的酒文化[M].法制与社会出版社,

2008.

[4]中田浩二.日本酒[M].日语知识出版社,2003.

[5]秦明吾.日本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第5篇

酒与宋代社会

汉代酒事杂识

元上都酒俗小考

“五粮液”的由来

秦汉“酒徒”散论

西汉“酒张”瓦考

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

酒的未来市场充满潜力

拜访法国白兰地之城

战国秦汉“酒人”略说

探索博若莱,走进神秘之都

鄯善佛教与酒文化探秘

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西凤酒的历史与企业文化

干邑:掩映在繁华之下的傲慢

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干邑品牌

中国古代酿酒的考古学观察

中国古代酒与人相关的称谓

酒企:客户流失,如何自我救赎

卖酒特烦恼大咖来支招

白酒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综述

克罗地亚——千岛之国美酒之旅

从站在高处看白兰地和“辅佐大臣”

略说汉匈交往中的“糵酒”

马王堆简牍帛书中的酒与养生

智利葡萄酒之传奇——冰川酒庄

SIALChina中食展,葡萄酒的世界

社群营销的关键在于注重消费者

法国波尔多甜白巡展:体验不平凡

挺过“寒冬”,才能见得到春天

广告对葡萄酒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美丽德钦——传说中的圣地和净土

德钦旅游——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藏族农民在雪山深处打造“葡萄酒河谷”

科学打造大香格里拉优质葡萄酒特色产业

德钦县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云南德钦赤霞珠葡萄酿酒品质的风格特点

酩悦轩尼诗酒庄——国际大牌的“中国梦”

代序“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美酒企销售:业务员欲说爱你不容易

澳大利亚国家展台亮相首届河马生活节

喜力THESUB震撼亮相引发胶囊式生啤革命

金饭碗酒受追捧,高性价比征服各地经销商

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到茅台葡萄酒公司调研

由“清华简”《耆夜》篇看西周酒宴的文化内涵

“胡人岁献葡萄酒”的艺术考古与文物印证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酒的起源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第6篇

【关键词】中医;酒;文化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与饮酒,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酒文化与中国传统医学更是有着长远而密切的联系。

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古人创造“医”字,最早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治病工也。从从酉。,恶姿也;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王育:一曰,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酒。古者巫彭初作。”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并从中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酒有多种,然其功效大都为“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温能祛寒,辛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又因酒多为谷物酿造,味甘能补,故还可补益肠胃。此外,《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对于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是说,酒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的发散之性可以帮助药力外达于表,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其次,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都能够溶解于酒精之中,许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提取出来。此外,酒精还有防腐作用,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国现存可见最早的药酒记载,全书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记载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方名。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黄帝内经》。全书共记载13首药方,其中有用鸡矢和米酒制成的“鸡矢醴”,和用左角发和美酒制成的“左角发酒”。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内经》中还有大量关于药酒的论述,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素问・血气形态篇》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醛药”。《素问・玉版论要篇》载:“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见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采用煎煮法和浸渍法制备药酒大致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曾有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就有多个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以治疗妇人腹中刺痛。

唐宋时期,药酒疗法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药酒应用范围已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千金要方》卷七列有“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列有“诸酒”专节。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官修的方剂巨著《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达六处之多。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是当时的显著特点。

元明清时期,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5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对药酒的制作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论述。此外,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人的《医宗金鉴》、汪昂的《医方集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等书,均收录有多种药酒方,药酒到此时已发展的较为完整。

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凡养生,莫若知本……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朱彝尊撰写的《食宪鸿秘》提出,“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这是讲饮酒应慢,不可速饮豪饮。

《养生要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酒能益人,亦能损人。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可见饮酒需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综上所述,酒在中医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酒本身是药食两得之品,很多药物因酒制而直达病所,提高疗效,药酒更是病人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形式。我们应积极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1]辛智科.中国古代药酒发展史略[J].陕西中医,1992,13(1):44-45.

第7篇

黄酒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酒种之一,它和其它酒种比较,最突出的优点是有益无害。无论是从振奋民族精神,还是从药用价值,烹调价值和营养价值来讲,黄酒已成为我国上下普遍饮用的第一饮料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黄酒的营养价值已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

黄酒含有多种氨基酸。据检测,黄酒中的主要成份除乙醇和水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这7种氨基酸,黄酒中的含量最全,居各种酿造酒之首,尤其是能助长人体发育的赖氨酸,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数倍。黄酒的发热量是啤酒的3-5倍,是葡萄酒的1-2倍,此外还含有许多易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酯类、甘油、维生素及有机酸等。这些成分经贮存陈化,又形成了浓郁的酒香,鲜美醇厚的口味,丰富和谐的酒体,而最终使之成为营养价值最高的低酒度饮料。

黄酒的辅助疗效也是十分明显的。黄酒多用大米、糯米、黍米等原料制成。由于在酿造过程中,注意保持了原有的多种营养成分,还有它所产生的糖、胶质等,这些物质都有益于人体健康。它在辅助医疗方面,不同的饮用方法,还有着不同的疗效作用。

凉喝。喝凉黄酒,消食化积,有镇静作用,对消化不良、厌食、心跳过速,烦躁等有疗效。

烫喝。黄酒烫热喝,能驱寒祛湿,活血化瘀,对腰背痛、手足麻木,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患者有益。

与鸡蛋同煮。将黄酒烧开,然后打进鸡蛋1个成蛋花,再加红糖用小火熬片刻。经常饮用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可防治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

与桂圆或荔枝、红枣、人参同煮。其功效为助阳壮力、滋补气血、对体质虚弱、元气降损、贫血、腹泻、妇女月经不调有疗效。

黄酒在烹调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烹调用酒统称为"料酒",其作用主要是去除腥味,有利于"五味"充分渗入菜肴中,增加菜肴的香纯,使味道更加浓郁鲜美。

在烹调蔬菜时,如果加料酒的时机恰当,能起到保护时绿素的作用,使菜肴碧绿鲜嫩,色泽美观。

炒鸡蛋时加一点料酒,可使鸡蛋鲜嫩松软,光泽鲜艳。

做冷面时,如果面条结成团,可在面条上喷一些料酒,面条团就能散开。

我国自古就有酒醉菜肴的做法。用酒烧出的菜肴,酒香扑鼻,鲜嫩味美,最宜佐酒。

第8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万千年来长江蕴育了灿烂的文明,被历代文客商贾解读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而酒文化则是瑰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大家庭中一朵奇葩,被历代文人商贾赋予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本次论坛以长江文化与酒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长江文化与酒文化的结合发酵,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金陵文化是长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陵文化又是酒文化的重镇。通过在南京举办这次高层论坛对挖掘、丰富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和金陵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二、 举办单位:

本次论坛拟由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金陵瞭望)主办,邀请南京市工商局、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联合主办,金陵瞭望杂志社(金陵画报社)承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和商学院、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南京消费者协会等联合承办。

三、 活动内容:

论坛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酒类鉴赏品尝专家、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知名文化学者、市场营销专家)、政府官员(南京市工商管理局、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领导)、行业协会代表(江苏省酒类流通协会、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等机构领导)等,

聚首一堂共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金陵文化与酒文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各大品牌商参与酒文化评比活动。9月20—10月10,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功宴用酒”、“最受欢迎的市民用酒”、“最受欢迎的文人用酒”、“最具规模酒水商”以及最顶级的高档酒水“酒神之酿”。

2、组织高层论坛和酒类品鉴活动。论坛当天主要活动有:颁发五个获奖项目;各位知名酒类专家代表及知名学者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长江文化、金陵文化与酒文化关系;酒水新品展示以及各品酒师斗酒;晚宴过后欣赏酒文化演出活动,等等。

四、论坛安排

时间:拟定于20XX年10月20日。

地点:拟定于河西南京国贸大酒店(五星级)

五、宣传效果

这次论坛充分挖掘酒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和品牌展示自我的卓越平台,众多卖点汇集成了巨大的市场价值,热忱欢迎各大酒水品牌、饮料、餐饮等高端品牌和经销商加盟。

第9篇

1、当酒入喉时,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仿佛绝望的歌唱。

2、葡萄酒的诞生是上帝深爱我们,并希望我们快乐的永恒的佐证。

3、上等的葡萄酒就像极为完美和谐的交响乐一样,美丽、精彩、而典雅。

4、不要轻易放弃旧朋友,因你不能找别人代替他;友情就像酒,越旧越好。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

6、法国葡萄酒,带有那么多的文化价值在里面,不仅是健康养生的饮品,也是富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不仅是人际关系沟通的导师,更是提升个人品味和素养的学问。品酒,如品人,是一种身份一种追求和一种人生态度。

7、我们彼此的回忆里。想念会加深想念,悔恨会增强悔恨,而厌恶也会更加厌恶。但自始至终,这只是回忆里的一部分,我们终究无法重来,再爱或者再恨。

8、以前我觉得自己做不了大侠,因为我不喜欢喝酒。现在我知道了,大侠喝酒并不是因为喜欢喝酒。

9、当一滴尊贵溶解呢喃,品味在升华中渲染,如时光被岁月饱含。

10、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饭停,不行也行;你我酒醉,不行也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何为葡萄酒文化?

按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老师的定义,葡萄酒文化是指人类在葡萄酒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特指与葡萄酒相关的事物,如古董、著作、研究和科学、培训和教育、艺术等。

郭松泉老师还对这个定义进行了解释:葡萄酒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产酒国和饮酒国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葡萄酒文化,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进而显示出明显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郭松泉老师的这个补充,很好地解释了葡萄酒文化的差异现象。

我们对葡萄酒的理解存在偏差

如果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葡萄酒文化亦如此。

有人会说,我们唐朝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的诗句,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我们目前整个社会对葡萄酒的理解依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比如我们的电视台,前不久,《旅游卫视》的一个栏目做了一期葡萄酒节目,居然在葡萄酒分类的时候,把葡萄酒分成了甜、半甜、半干、干型和干邑,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居然出现在一家上星的卫视。实际上,我们在微博上看到这种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

有些在传播的时候,故意夸大葡萄酒的作用,好像葡萄酒能包治百病,还有一些故意神话葡萄酒,刻意制造一种神秘氛围,比如我最近看到一条微博,说优秀的葡萄酒品尝师能品出采摘葡萄的人是男还是女……

专家、媒体该如何做

葡萄酒传播?

首先包容是前提。

因为目前我们才刚刚上路,我们允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刚刚讲的旅游卫视的错误。实际上,这样一个具有较强覆盖能力的电视台来传播葡萄酒文化知识,对行业发展当然是有利的。现在很多专家也在反思,当年我们对葡萄酒加雪碧不屑一顾,现在想想,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而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全面,自然会慢慢做出改变——现在即使在二三线城市,这种现象也是越来越少了。

但现在中国不少地方喝葡萄酒的时候要“干杯”,我们是不是要把这种行为一棒子打死?

第二,遇到明显错误要指出。

不尊重事实的一些明显错误观点流传下来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现在还有一些专家在提到葡萄酒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成“红酒”,这是需要注意并一定要加以改正的。

酒商如何传播酒文化

今天我们的葡萄酒经销商面临的一个事实是,消费者知识严重匮乏。尼尔森公司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向每月至少喝一瓶葡萄酒的消费者群体做的市场调查发现,这些“优质消费群体”中其实有近70%的人不知如何辨别葡萄酒的好坏,而有超过60%的人认为,“葡萄酒年份越老,品质和档次越高”。

首先要学会使用消费者语言。

专家语言的盲目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传播。大家可能都看过这个流传颇广的段子:山路上一辆汽车驶近,路边小和尚高举“回头是岸”横幅,大喊:施主,看这里!车内人笑骂:傻x!飞驰而去。10秒后传来惨叫坠落声。当晚小和尚对住持说:师父,是否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好些?

实际上,销售的人懂产品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要做的是让使用产品的人轻松懂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尽量使用消费者语言。段子中,“回头是岸”就是专业语言,但消费者的感受不会很深。比如我们的葡萄酒专家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国外的水果香气来举例,如果听课的对象够专业,这没问题。但当我们酒商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时候,我们应该和小和尚一样去思考:是否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会更好些?

其次要学会讲故事。

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愿意听家人给我们讲故事,这是人的一个天性。我们的酒商在树品牌、传播知识的时候应该学会讲故事。

还要学会利用新媒介。

第11篇

关键词:景颇族 酿酒 工艺 酒文化

景颇族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境内。这里的景颇族大多居住在海拔1500―2000的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景颇人与酒有深厚的缘分。饮酒作为景颇族的习俗,世代相承。关于景颇族酿酒的起源,也为人所乐道。

一、景颇族酿酒的起源

据景颇人介绍说,景颇族的酿酒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找酒药》。在很古的时候景颇族有个小寡妇叫吹末末班(景颇语,小寡妇的意思),她丈夫死了,留她一个人在山里生存,非常凄凉、艰苦,小寡妇很想酿酒但是没有办法酿,因为她不懂草药。有一天她去山里干活,发现豪猪来吃他的苞谷米,小寡妇十分生气打算去杀死豪猪。她去豪猪洞口,在前后布下扣子,一定要擒住豪猪。等了一天不见,等了三天不见,一直等到第九天,扣子套住了豪猪的脖子。豪猪大声求饶说:“哎哟哎哟,你放了我吧,我告诉你做酒药的秘方。”小寡妇说:“好啊,你说吧。”第一次豪猪却跟她说了毒药的配方。被蒙在鼓里的小寡妇很开心,回去就用它说的配方酿出了酒,小寡妇用这些酒款待了她的亲戚朋友,结果毒死了一大批人。小寡妇十分伤心,又去了豪猪的洞口布下扣子,这次又套到了豪猪的脖子。小寡妇对豪猪说:“上次你给我毒药的配方,害我毒死了那么多人,这次你要是还跟我说假的配方,我就永远不放你,砍掉你的头。”小豪猪说:“这次我不敢啦,不敢啦,这次我要说给你真的秘方。”然后小豪猪就将桑阔,拉堆这些酒药的秘方告诉了她。小寡妇说:“好吧,我先回去做,要是成功了我再放你回去。”小寡妇就回去按照豪猪给她的配方重新做了一次,这次就相当成功了,小寡妇就将豪猪放掉了。从此,景颇人也会酿酒了,酿酒的配方就这么一代代传了下来。

景颇族关于酒的起源传说是景颇族酒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透过原始的光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酒的传说里,洋溢的都是对酒由衷的赞美同时也揭示出了酒的本质,它独立与人而存在,人们只是偶然发现了酒而已,而不是发明酒。

原始的先民一定想不到,他们酿造出来的饮料如今竟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渗透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景颇族的酒文化已成为一道绮丽的人文景观。

二、景颇族酒的酿造工艺

景颇族采用的是手工作坊的酿酒方式,他们的整个酿酒的过程,从制作酒曲到烧制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笔者走访了景颇族西山乡的一户酿酒人家,详细介绍了当地独特的酿酒方式。

首先将之前准备好的去壳的稻米放在蒸锅里蒸,据景颇族酿酒人石大姐介绍,他们选用的稻米都是景颇寨子里面自己重的优质软米,一般只有在不够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去集市上购买稻米,但一般买的也是最好的米。石大姐家的蒸锅是由铁制成,蒸锅高9cm,直径11cm,一锅能烧20斤米,用大火烧上半个小时,到酒饭蒸熟微硬的时候,香喷喷的酒饭就能出锅了,出来的酒饭粒粒饱满、色泽透白。接下来将煮好的酒饭摊开铺在大簸箕上,使其降温,然后再火塘上方取下八饼酒药,用手一点一点的掰碎,然后均匀的洒在酒饭上面,将它们拌匀,一般要拌五分钟,直到酒药已经渗透到酒饭的每一个角落。将拌好的酒饭放至一个高约2米,坛口直径为80厘米的陶制坛子里面,将坛子密封起来,等待发酵,这个过程,景颇人称之为“捂酒饭”。至此,景颇酒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景颇酒一般分为两类:米酒与水酒。米酒度数较高,味道醇厚,酒气逼人;水酒度数较低,味道香甜,清爽可口。水酒的酿造较之米酒来说,简单许多。在发酵好的乘着酒饭的坛子里加上景颇山寨的泉水,水与酒饭的比例大约为二比一,放置几个小时以后即可饮用,大约在30度左右。在捂好酒饭以后,我们就要进入烧制的阶段。

首先,将捂好的酒饭装进灶台上的大铁锅之中,酒饭不能压的太严实,否则会影响蒸汽的流通。在大铁锅之上,盖上普锅,用酒糟将铁锅接触的地方封死,普锅与普锅由铁制成,呈半圆状,在接近顶部的地方有一个透气的孔,普锅锅口直径21厘米,透气孔的直径为1厘米。用小火慢慢烧铁锅之中的酒饭,让其酒气慢慢蒸出,酒气遇到普锅顶部,遇冷凝结成酒液。

其次,在普锅透气孔处接一根饮酒管连接到转缸上,将普锅与转缸的连接处分别用酒糟封死。凝结成的酒液通过普锅上连接的引酒管导到转缸之中。转缸是一个陶制的容器,它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孔,左边的稍大,右边的稍小。转缸外直径12.5cm,内直径10.5cm,高13cm,转缸左边那个大孔的直径为1.5cm,转岗右边那个小孔的直径为0.5cm。通过引酒管接到普锅上的就是大的那个孔。转缸分为两层,上面一层装冷水,酒从下面一层流进流出,上面那层的冷水主要功能是给下面那层的酒降温,冷水一旦变热,就要换上冷水,降过温的酒从右边的孔流出,被放置在旁边的瓶子接住。

三、景颇族酒文化

于中国人而言,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对景颇人来说,也是如此。景颇族喝酒也有其独特的讲究, 有迎宾酒、起步酒、起床酒、晚安酒、合好酒、蒙眼酒、塞耳酒等说法。就拿迎宾酒来说,酒是景颇族最珍贵的礼物,宾客到景颇人家去做客,主人第一件事就会拿出自己的酒筒,倒一杯酒在自己酒筒的盖子上递给客人,客人 用食指沾上一点酒,洒向天,洒向地,寓意敬天敬地,然后再倒一点酒回到主人家的酒筒里,寓意年年有余,剩下的酒,客人就可以一饮而尽了,如此往复两次,迎宾就算结束了。

酒成为一种联络感情必不可少的佳酿,又是一种以礼相待的美味。景颇人认为不用酒待客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若违背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就会为人所不齿而遭到唾弃,故景颇人个个都是海量。景颇人对外来的无论相识与否的客人都异常尊敬。他们认为凡能够来到景颇山寨的,都是看得起景颇的人。所以凡在村口或寨中遇到外来客人,他们都异常高兴,总是笑脸相迎。礼貌相邀把客人请到家里,拿出酒来,端上美味和客人来个一醉方休。

第12篇

鉴于对葡萄酒文化的热爱以及工作的需要,早早在网上查好了ISG品酒师培训课程表,2015年1月16日、17日、18日正好有一期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的连读,便不再犹豫。

2015年1月16日

品酒课程的初体验

早上8点刚过,我就早早来到了鹊尔斯葡萄酒学苑,也许自己过于激动了,人家还没开门,一直到9点,学员们才陆续的走进了教室,坐下后翻开教材,看了看今天的课程,用8个小时的时间讲解ISG的初级课程(Fundamental Wine Certificate) (FWC),内容包括品酒技巧、葡萄酒的分类、葡萄酒的酿造、葡萄酒的生命历程、白葡萄品种、红葡萄品种、葡萄酒的品质评估,据说还要品尝8款来自不同国家和产区的好酒。

因为品酒本身就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所以课程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了,ISG认证讲师陈新(Vicky)开始为大家授课,年轻的Vicky非等闲之辈,不光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科班出身,而且通过了ISG最高级认证。一上课,Vicky先摆上了若干个杯子请大家识别,并根据品酒的顺序进行排列,别说排列,就是让我分清楚白葡萄酒杯、香槟杯、勃艮第杯、波尔多杯、白兰地杯等已非易事,居然上来一个同学很快就摆好了,酒还没品到,光杯子就这么多学问了,看来学品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Vicky从葡萄酒的历史开始,详尽的给大家阐述了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的分类、葡萄酒的储存、葡萄酒的饮用温度、饮酒的顺序以及世界葡萄酒的分布。葡萄的品种可是重点,有红色葡萄品种之王的赤霞珠和红葡萄皇后之称的黑比诺都被Vicky作了精彩的演绎,白葡萄品种中讲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白葡萄品种霞多丽,当听到雷司令、长相思等品种时已经觉得自己大脑不够用了。

我原来一直认为葡萄酒越陈越香,当Vicky解读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以及葡萄酒经历的年轻期、熟成期、成熟期、衰老期的特点后,我终于弄清了自己的疑惑,原来与葡萄品种、产区产地、酿造工艺都有关系。

书上得来终觉浅,下午的课程主要是品酒为主。Vicky把评估葡萄酒品质的方法教授后,要求大家从平衡感、浓郁度、复杂度、回味长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品评。

初级的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8个小时,但建立了我们一个系统的品酒模型,我们通过从外观澄清度、颜色强度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开始,对葡萄酒的状态、香气浓郁度、酸度、丹宁、酒体、酒精、风味浓郁度、风味特征、回味长度等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品读葡萄酒中隐藏的秘密,看来8款酒远远不够。课程一直拖到晚上19:30分才结束,但我却觉得一天学习只是让自己发现了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2015年1月17日、18日

48款葡萄酒酒带来的提高

ISG中级品酒师课程囊括了葡萄酒中涉及到的每个元素,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酒区等级规定。通过学习旧世界和新世界的葡萄酒产区的各种葡萄酒、起泡酒、加强酒来培养盲品技能。另外,菜肴与葡萄酒的搭配能力,正确的葡萄酒贮藏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世界的葡萄开始,到葡萄园中的葡萄,再到酒厂中的葡萄,最后葡萄酒在杯子中和口中,葡萄酒文化之旅越来越刺激,我们不光需要知道国际上知名的产区,了解产区的特点,出产葡萄品种的种类,甚至要了解产区中不同的土壤。

由于这两天要培养大家盲品的技能,葡萄品种的深入研究就更少不了了,在学习了霞多丽和长相思两款白葡萄酒之后,课程基本都是在品酒中度过了,霞多丽酿造的葡萄酒外观呈中等稻草色或金黄色,闻香中能感受到青苹果、柠檬、凤梨、芒果等味道,口感呈中等酸度和中高酒精度,而长相思酿造的葡萄酒外观呈中等稻草色,闻香中能感受到青草、青椒以及湿石头和猫尿的特殊气味,口感是高酸和中等酒精度。我从一款葡萄中闻出了一点青椒和湿石头的味道,在盲品中顺利的判断出霞多丽和长相思,当时还有点洋洋得意,后来才知道,自己原来还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