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

时间:2023-02-03 03:2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实践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实践活动

第1篇

【关键词】科学实践活动;探微

让中小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现在不少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感受、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索,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科学实践的有效性,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们学习最快的最好的方法都是自己发现与总结的,因为他们自己的发现最深刻,最难忘,同时自己也最容易理解,能够更好的明白这种方法的内在的规律,得到更好地应用。”确实,只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问题,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才能深入地研究与理解。同时,对于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会积极主动的寻求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学校应当经常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各个企业或者工厂中参观学习,同学们既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又能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用知识指导实践,但是又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这种收获在书本上是不可能得到的。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科学实践在生活中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他们会希望尽快得到答案,证明自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更加认真,对结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更好。科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近科学,探索真知,学会动手,动脑,教师应该适当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我国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个问题“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很多学生为难,有的人猜想铁生锈不仅与空气有关,还与空气中的水有关,还有一些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时,我引导同学们自己设计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我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实验的修改和完善,改变实验过程中的材料的选择以及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的条件进行改变,完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实验更加严谨。

三、提高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新时期,探究性实施策略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它主要通过给予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任务,让他们自身去发现,去关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或者遭遇困难挫折时,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点点的引导,给他们启迪,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的记忆才最深刻。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给他们一点提示,让他们自己思考改进的措施,让他们以此为戒,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在小学生学习《观察蜗牛》时,让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对他们说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去大自然中寻找蜗牛,带回来自己喂养,让他们仔细观察蜗牛的生存条件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在玩耍中了解蜗牛,学到知识。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合作实践的方法措施

在学生社会科学实践活动中,要经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先独立学习发现和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用小组合作的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激励合作学习的风气。同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团结的重要性,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目标,与同学合作构建知识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小组合作共同实践的巨大作用还体现在再有复杂问题时,同学们不会感到彷徨,而是会激发出他们的斗志,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们与人相处的能力,为将来到社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并且在小组中,每个人的想法都能被多人分享,不断地被别人完善,渗透进别人的思维,更容易理解,并且也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的目的。

五、结束语

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事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勾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主动探索是活动的关键之处,积极利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进行实践,以此来丰富自己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涌现,只要坚持走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的道路,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也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具有高科学素质的人。

【参考文献】

[1]黄招辉.浅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J].内蒙古教育,2013(4)

第2篇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科学实践;科学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幼儿园大都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教育,往往忽视我们身边最珍贵的乡土资源财富。还有一些教师以没有科学教育用具和科学教育课程为由,不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根据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先让教师改变科学教育观念。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题材,教师应该利用这些有效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活教材”。那么,怎样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乡土资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自然中丰富的事物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育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一些哭闹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幼儿走出教室,领略大自然的变化莫测,探索大自然种种有趣的现象,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秋天到了,许多叶子都黄了,只有冬青的叶子是翠绿翠绿的,这时候,孩子的疑问就来了:“为什么所有的叶子都黄了,只有冬青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这时,教师可以请幼儿拿出一片梧桐的叶子和一片冬青的叶子进行比较:比较两片树叶的外观,梧桐的叶子比较大,而且特别的薄,冬青的叶子比较小,而且特别厚,上面还有油油的一层东西,是不是这一层油油的东西在起着作用呢?我们可以来做个实验:拿两片相同的梧桐树叶,一片涂上蜡油,一片什么也不涂,一天过去了,那片涂了蜡油的树叶还是绿色的,而那片什么也不涂的~子却黄了。这样,我们就总结出来了:冬青常绿是因为叶子的表面有一层类似蜡油的东西在包裹着,使得它常年翠绿。通过这个例子,幼儿既能明白一些大自然中的奥秘,也能让孩子们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通过把幼儿从“课堂”带到了“大自然”,他们获得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二、创立各种条件,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孩子创立各种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由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成为经常性的活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分出一部分空间设立动物区和植物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带一些动植物的种子,让孩子们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探究他们的生长过程。

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回一些青蛙的卵放在动物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青蛙的卵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小青蛙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让幼儿懂得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活动墙,贴上各种植物一步步成长的照片,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对常见植物生长的了解,还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事物起源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让孩子的所学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

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些有效的自然条件,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点的、孩子们常见的、感兴趣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风俗习惯等作为科学课程的补充内容,渗透到科学教育实践的课程中。

比如,小班:小蝌蚪找妈妈、下雪啦、秋天的树叶等;中班:各种各样的花、向日葵为什么围绕太阳转、水有几种形态等;大班:圣诞节做手工挂到圣诞树上、冬至组织孩子包饺子等。下雪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出去欣赏雪景,同时可以向孩子们提问:“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雪?”教师可以将水的三种形态教给幼儿,水在零度以下会变成冰,冬天天气冷,所以夏天的雨就会变成雪飘了下来。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讲授给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季节性和地方性等特点,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进行实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科学教育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设立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科学实践活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社会场所。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利用乡土资源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让他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敬畏科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正是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认识科学的启蒙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三年级第一节课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上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课上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课后怎样完成作业,学好科学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等等,或者有的老师按照教学进度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的繁琐,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会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参与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亲自体验科学实践中的乐趣,听老师讲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等活动来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兴趣。我曾给学生们演示过“发射自制水火箭”、“云的形成”、“美丽的彩虹”等小实验。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曾带领学生们亲历大自然,感受风的声音、倾听大山的回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蕴藏在生活实践中;曾给学生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仅需要有严谨、认真和重视科学实践的态度,而且更需要拥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教师不要急于给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灌输科学概念,也不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向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什么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科学是什么,体会学习科学的具体方法。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只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现实的,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籍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推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走进自然》、《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及马小跳365科普系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欢的书去读。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读两本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要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科学原理;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相互谈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筛选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学生推广。这样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心得,更多展示的是科学小发明。比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手电筒”、“自制自动给水器”、“自制风力电动车”、“自制简易电风扇”、“自制易拉罐压路机”等小发明。这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科学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类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为增加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我经常启发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看一些科教类电视节目,然后把所看的节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写出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节目中主要叙述的是什么,这个节目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在查阅学生日记中,看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曾多次嘱咐我们,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多看一些关于科教类电视节目,还给我们推荐了《我爱发明》、《自然传奇》、《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节目。当时我觉得老师特别爱管闲事,连看电视都管,而且看完节目还要让我们写日记,多么烦的老师。既然有任务就执行吧,试着看过几个节目后,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且逐渐喜欢上了这些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走近科学》,因为《走近科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改变着一切。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走近科学》的‘灭蚊之战’。提到蚊子,想必大家都熟习,之前我也被蚊子咬过,过几天就没事了。但看了‘灭蚊之战’这个节目后,让我对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蚊子虽然身躯弱小,但它们很凶残,每年伤害人类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数量总和。蚊子伤害人的手段就是叮咬皮肤,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都是蚊子。为了防止蚊子伤害人类,我们想尽了办法,用蚊帐、诱蚊灯、点蚊香、喷洒药物等方法来对付蚊子。这些方法只能防止一部分蚊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最有办法。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研发出了带有喷射装置的躯动车和大载重量的飞行器,它们工作效率高,喷射面积大,专门消灭蚊子。令我最佩服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养着一大批特殊的蚊子,这批蚊子体内存在着‘沃尔巴克氏体’。挟带这种细菌的蚊子不但可以阻挡登革热病毒的袭击,而且还可以获得登革热病毒的天然免疫,这种抗病毒能力在雌蚊生下的后代中会继续遗传下去,科学家把它们称为‘蚊子部队’。科学家们还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雄性蚊虫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虫后产下的卵,竟然不会再繁衍后代,科学家把这样的蚊子称为‘绝育蚊子’。科学家们把这批特殊的蚊子投放到蚊子肆虐的城市,解决了蚊虫侵害人类的难题。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科学是多么的伟大,科学创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中的难题,而且还为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创造,为人类奉献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这篇日记,可以看出科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精神。

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学习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得有一个历练成长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把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师生共同设计好考察方案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投入到实践中去采访、调查、实验、分析、总结。为了全面考察家乡的水域,学生们亲自调查了家乡周围的河流、池糖中的水质,还采访了周边的居民。学生从水域周围的环境、污水排放、水中微生物、水面漂浮着杂物以及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几个方面细致地描述了家乡周围水质情况。之后学生还进行了取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过滤、沉淀观察水的方法,而且准确地得出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城建填河等不良行为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些调查现象,学生感慨万分,还主动提出了有效保护家乡水域环境的措施与方法。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要适合学生自主实践的科学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三、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应用中形成

第4篇

现将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考虑起草合理的整改方案

6月29日到7月8日,学校根据分析检查报告,把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作为整改重点,特别是把党员干部党性、党纪、党风上存在的“工作不敢得罪人”以及学生家长反映的后勤服务质量不优、教育环境不雅、教学特色不显等四个突出问题作为整改重点,科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确定整改落实的事项、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并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意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讨论,修学改习完网善。

二、具体细化建立完备的整改台帐

7月9日到12日,学校进一步细化整改落实方案,建立完备的整改台帐。学校分别从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改进高效课堂、解决教师生活、解决学生学习条件等14个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整改台帐,并把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制定明确的整改目标、具体的整改事项、有效的整改措施、明晰的责任分工和严格的整改时限,以便整改落实工作按计划推进。学校将整改落实方案在学校信息栏向学生、教师、家长公布宣传,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结合实际解决突出的重点问题

解决了教师住房漏雨问题;学生课桌椅破旧问题;b校区托管楼墙面污损、楼顶渗水问题;a校区简易食堂兴建问题;幼儿园地面防滑问题和教师教学科研素质提高问题。

这六大问题的解决,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升了课堂的高效;解决了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优雅环境,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四、调研讨论不断完善各项体制

8月初到中旬,学校组织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等五个处室,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工作措施、奖惩办法、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在广大教师中间开展调研,经过教职工多次集体、分层讨论,检查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找准抓住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缺陷。在全面清理制度缺陷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了各项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学校五大处室共修改完善十个基本制度,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比较科学合理的各项管理机制。

五、认真组织做好学习实践总结

8月15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思想认识成果以及有特色的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对于各处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完善以前的各种体制,形成了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文字。

同时,学校针对每位党员同志对自己作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组织开展互查互评,为每位党员的不断完善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并且组织党员和中层以上干部,研讨学校发展的现状,寻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完善学校发展的蓝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六、扎实有效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8月中旬,学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一是组织教职工会议测评,二是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离退休干部座谈会议测评,三是组织部分家长代表进行测评。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测评,不仅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蓝图以及工作实践向社会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联手社会,让全社会的各层代表都来关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将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融入到社会。

本次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教职工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社会代表及学生家长的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并对学校在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作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也对部分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希望。学校也对这些代表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七、积极筹备组织专项经验交流

学校为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与特色进行巩固、深化,在党员与中层干部中间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专题经验交流。

8月19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学习科学实践观经验交流”专题会议,会议由**校长组织,会议围绕“学习科学实践观,加快发展步伐”这个主题,分别从学校层面、处室层面、个人层面进行交流。

在这次专题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做了《深入学习科学实践观,搞好学校建设工作》的经验交流报告,教务处、政教处分别做了如何在科学实践观的引领下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和扎实展开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经验交流。党员代表马艳同志也做了如何在实践学习中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做了经验交流。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经验交流,让这次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中的学校工作、处室工作与个人工作得以展示,并促进学校与教师个人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形成特色。

八、形式多样表彰学习活动先进

学校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总结表彰活动,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对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表现积极、整改得力的处室及个人进行表彰。通过无记名投票和党小组的集休讨论,共有政教处、教务处等两个处室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处室,同时还评出了以卢士保、吴金智等为代表的八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处室与先进个人的评选,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性,再次掀起了全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

第5篇

首考史地政生

【新中考方向】

2018年,新中考除语、数、外必考外,考生可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选考三门,物理、生物(化学)至少选考1门。

此次期中考试,已有不少学校首次将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纳入考试范围。

65中副校长占德杰说,往年初一年级期中考试不会考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只是期末有测验。此次期中考试,学校明确要求对这些科目进行闭卷考查。4个科目考试时间各定为1小时,题量较适中,大部分属于基础题,也有一些联系实际的原创题。例如该校生物试卷中,就有一则有关电影《火星救援》的题目,要求考生了解土豆植株光合作用,土豆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等。

还有部分学校以竞赛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史地政生等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5月3日进行期中考试的27中就展开了史、地、政联合知识竞赛。

英语首增口语测试

【新中考方向】

新中考中,英语口语纳入考试范围,包括朗读课文、听录音回答问题。

此次期中考试,不少学校增加英语口语考试,提前“练兵”。65中使用了统一的英语口语测试系统,老师将口语考试题输入系统,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登录系统便可完成测试,测评系统会根据考生的提交结果自行生成分数,计入到英语考试的总成绩中。

27中、广渠门中学等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利用课后时间,采取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方式,对考生的口语能力进行人工考查。本学期期末,这些学校也将开始使用电脑系统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试。

语文现场考诵读

【新中考方向】

根据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要求,语文教学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考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11中初一期中考试,语文卷面满分从100分降至90分,另外10分用于考查学生诵读。

诵读考试时,老师现场拿出一段文字,让学生抽签进行诵读,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程度、朗读能力、情感把握。诵读内容课内外均有,或是古诗文,或是散文,或是小说。该校初一年级组5名语文老师评分,如果学生读错字或不流利,都要扣分。

为顺应中高考改革的要求,这学期,11中语文课专门拿出1课时上阅读课,强化阅读训练。学校为学生推荐了15本图书,包括《小王子》《朝花夕拾》《老人与海》《城南旧事》《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等,每名学生一学期至少要读3本,并记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

多学科知识混搭考

【新中考方向】

各科都将在社会实践中选材,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数学生都觉得这次期中考试很“综合”,很多题目已不是单纯考查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不同门类的知识混搭考。

例如,27中初一试卷中有一道关于定向越野的竞赛试题。题目给出一张地形图,让学生设计一条用时最短的越野路线。“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够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地形,考查的是地理知识;学生还要理解定向越野的概念,考查的是体育知识;最后,学生设计用时最短的路线要通过计算,又涉及到数学知识。”27中书记袁利军解释。

有的学校数学卷子出了一道以《九章算术》为背景的题,题干中给出《九章算术》的一段原文,学生要通过阅读提取出数字条件并进行计算,既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有的学校地理试卷中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题目,要求学生写出某个节气的具体时间和历史由来,并让学生选择节气适合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评价,命题形式的多样性是考试“宽”和“活”的需要,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兴趣,活跃思维。

新闻链接

小学开出科学实践课

中高考改革的效应,也影响到小学。部分学校通过科学实践课,提前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6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让他们有效顺应时展需要,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制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二、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不仅顺应时展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顺应教学工作需要。在整个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高的前提下,很多学校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而顺应教学工作需要。第二,促进学科有效发展。生物科学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为此,学校应该根据实践教学工作需要,注目整个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为生物科学这门学科的有效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第三,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毫无疑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健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进校企合作,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完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而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高。

三、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路径

虽然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不到位,校企合作没有落实,制约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必要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搭建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根据生物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以教学资源共享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为目标,科学合理构建生物科学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要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考虑专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优势,满足学生获取最新研究成果的需要,让学生接触最先进、最前沿的生物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促进实践技能提高。第二,整合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优化整合生物科学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仪器设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进行。要根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既满足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的需要,还能为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科研活动创造便利,推动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第三,创新理念并增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增进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供条件。例如,可以与动植物保护站、动植物研究所、生物制药企业等增进联系,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保障。并且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工作,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第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准备师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构建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采用进修、访问、观摩同事教学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教师来学校讲学,为任课教师到企业参加训练创造条件,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让他们更好适应实践教学需要,促进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第五,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针对实践教学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有效约束和规范实践教学活动。要明确管理目标,规范实践教学活动流程。同时在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改进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真实记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本情况,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践过程中还要加强安全管理,推动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下去,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思想观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设置,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立霞.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6(8):80-82,88.

[2]张琇,王薇.以科研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32-134.

[3]蔡琳,林丽.生物制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4):56-58.

第7篇

[关键词]科研实践;物理化学;教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借助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化学基本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公式多,推导复杂的学科特点。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途,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物理化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师授课时列举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现象,借助物理化学知识加以解决,但是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应用,并且借助于互联网络都能得到容易理解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似乎显得过于简单,并不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对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困惑,展示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价值。另外,物理化学中化学规律和数学公式都是从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能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在物理化学实际教学中,除了要结合生活实践之外,教师应该适当阐述理论公式的实际科研来源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科学前沿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才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化学知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科研实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科研能促进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对当前科研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1物理化学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尽管物理化学科研实践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比较复杂,但是常常使用了大学物理化学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科研中的应用来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已有文献报道具有缺陷的碳纳米管浸入到一定浓度的氯铂酸或者氯金酸溶液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在碳纳米管的边壁缺陷上快速形成金属铂纳米粒子或者金纳米粒子[1]。这金属离子自发还原沉积碳纳米管上的现象归因于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原电池效应,电极反应分别是PtCl42-+2e-=Pt+4Cl-,AuCl4-+3e-=Au+4Cl-。根据电极电势的数学公式计算出PtCl42-和AuCl4-的还原电势以及碳纳米管的氧化电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能判断出金属铂或者金粒子是否能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边壁上。更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利用原电池效应可以在碳纳米管的表面边壁上沉积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铜、二氧化钒等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计算这些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极电势ΔE=φ(Fe3+/Fe2+)-φ(R-CNTs/O-CNTs)、ΔE=φ([Cu(NH3)4]2+/[Cu(NH3)2]+)-φ(R-CNTs/O-CNTs)和ΔE=φ(V5+/V4+)-φ(R-CNTs/O-CNTs),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碳纳米管的结构等反应条件实现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关键是通过原电池效应合成的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苯酚羟基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展示了比其他方法合成的该种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体现了合理的使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4]。尽管这些科研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考虑的因素复杂,但是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物理化学中原电池电极电势的相关基础知识。实际上,物理化学中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势、物质的相图、吸附脱附、动力学研究等基本知识在当前的科研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基本知识来验证过程的可行性或者借助它们推断出物理化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更深层次的机理或者原理[5-7]。因此,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学生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所必须要掌握的。

1.2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物理化学中的基础知识都是比较抽象,数学公式比较多,这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但是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来自科学实践,相应地能用来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学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借助于科研实践来展示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首先,科研实践的学术论文为了更好地解释相关原理往往都使用大量的图表或者视频,直观地展示和支撑他们的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结论。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化学相关章节的内容提炼这些学术论文,在教学中利用论文中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展示对应的知识点,使得抽象的知识图像化、具体化,同时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科研实践论文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更能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化学课程中基础知识与生产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而不是为了学习抽象的知识而学习这些知识。它们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并指导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再认为理论知识难学而没有用途,更不会消极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甚至通过网络数据库等相关工具,更进一步地详细了解与物理化学书本上相关知识内容,从而间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借助物理化学教学引入科研生产实践的概念,让学生接触基础知识应用到令人好奇的未知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兴趣。既使学生学习到必须掌握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又接触到物理化学方向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前沿,掌握当前物理化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动态。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基础知识灌输科研实践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科研动态,使学生浸润在科研的氛围下,产生浓烈的科研倾向[8]。从而使学生寻找自身喜欢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建立严谨的科研和学习态度,刺激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基础。因此,物理化学教学中引进科研实践,不仅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基本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

1.3教师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讲,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无法代替教师的角色,无法改变教师授课主体的本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导和示范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也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有直接地引导作用。因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而科研实践活动对教师有很大的锻炼和启发作用,增加了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工作[9]。首先,本学科专业教师开展科研实践工作之前必须不断查阅大量新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动态,及时跟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和丰富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更好地将当前本学科科技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将以新的高度去思考学科发展趋势,自然而然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而思考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法。其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对该学科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能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培养教师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严谨治学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科研素质,激发教师的创新思想,迎合当前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潮流。教师在科研中的锻炼往往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顽强拼搏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学生成才起到推动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科研并非遥不可及,对学生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践,激起他们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热情[9]。因此,教师要实现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适应当前形式下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仅凭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将新理论、新方法渗透到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改变多年从教的疲惫与困惑,同时也激发了自身潜在的创造力。

2结论

第8篇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整个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要求的提高,课程教学中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创新不足,课程安排不合理,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本文结合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探讨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革创新策略,希望能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二、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新,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一些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常常根据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步骤进行简单演示。先介绍实践教学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已有教学材料和实验场地,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由学生观察并撰写实践报告。这种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作操作技能。[1]第二,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生物科学知识发展迅速,更新较快,但很多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忽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上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没有被融入教学活动当中,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足,制约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2]第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一些任课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也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任课教师的年龄较大,忽视及时更新生物科学知识,科研实践不足,职业技能训练被忽视。再加上忽视培训和进修,没有观摩并学习其他任课教师的优点,对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不利影响。[3]第四,实践教学场地缺乏。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场地建设,但由于经费拨付不足,制约场地建设和设备更新,难以满足生物科学新技术和新实验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4]

三、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为顺应大类招生工作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创新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思想观念,努力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生物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综合利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要重视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应用,力求实验内容新颖,实验方法先进,能让学生有效参与生物科学实验锻炼活动当中,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第二,完善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并更新生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前沿和最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下载最新学习资源,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重视微课和慕课的利用,补充新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进而深化对生物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掌握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提高任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引进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课堂组织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充实生物科学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让他们有效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访问、进修、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技能。为任课教师进入科研单位、实训基地参加锻炼创造条件,不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从企业选派优秀人才来学校讲座,进行课堂授课,帮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解答疑惑,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第四,重视生物科学实践场地建设。根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划拨各项经费,为设备购置、场地设施建设创造条件。要科学安排各项资金支出,用于购置实验器材,改善实验场地环境。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实验室管理,让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和生物科学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实践技能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采取措施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从而顺应时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促进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希文,阮期平.新升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138-140.

[2]林丽飞,杨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2900-22902.

[3]孙耀中,东方阳.生物科学类专业大类招生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3(1):51-54.

第9篇

一、手可摘星辰―数字实践环境

我校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9 737.9平方米,总投资3 000多万元,是一所六轨制现代化小学。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虚拟三维立体网络世界中建立科学实践环境,使得科学实践教学突破空间上的局限,融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将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为数字时代的科学实验室,其包含的设备主要有:

1.数字化星球实验室

可以把满天的星斗映在墙壁上、天花板的穹顶上,学生伸手就可以摸到月亮,就可以捧起一颗星星,实现了学生在教室里就能“手可摘星辰”。通过数字化星球系统的资源整合软件,轻松地实现了球形屏幕上的球状图和投影的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对象的开发和演示,使教学活动更主动,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现代传感器

可以测量心率、质量、速度、氧气浓度、酸碱度、温度等的先进测量工具。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神奇的水》一课时,开展分组实验―水能产生向上“托举”物体的力。每个探究小组打开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打开实验软件界面,将钩码用细线系住,挂在力传感器上,这样通过电脑、力传感器分别用数据和图形两种模式显示钩码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然后将钩码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力传感器的变化,并观察烧杯水位的变化情况。

3.数码显微镜

采用数码显微镜后,每位学生或者每个小组都可以对观察到的微生物进行拍照,甚至可以把观察、寻找的过程录制成DVD视频进行展示,告别了“一只眼睛看科学”和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孤岛时代”。观察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兴奋地把自己小组观察到的微生物、细胞等的精彩照片和录像,通过网络教室软件清晰地呈现在幕布上,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探究汇报的积极性。

4.数码天文望远镜

为了获得较好的观测效果,天文观测活动通常在野外开展,但野外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支架的微小震动都会被望远镜放大几十甚至几百倍,所看到的景象是目标天体剧烈晃动。再如,在跟踪星星的过程中,目镜的位置要随之变化,不同的观测者由于身高因素就需要或蹲着、或垫脚、或弯腰。而数码天文望远镜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具备拍照、录像、图像传输等功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脑放大图像进行观察,提供舒适便捷的直接观测功能。

二、教学实践―三十六计略施三计

实践是科学活动的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借助交互式的科学实践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讲座、游戏、实验、探究等各种活动,完成模拟程序、实验记录、实践任务等过程。科学实践教学拓展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把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内容与科学实践进行综合运用。

1.空城计―课前科学调查实践

其实,对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日积月累,教学资料并不奇缺。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和盘托出,展示丰硕的教学成果。但是,科学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体现科学研究的本质和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必须来源于自己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实践教学前,不妨唱一出“空城计”,给孩子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城池,也许它是一座空城,但是这样孩子们才能施展本领,搭建房屋,开垦荒地,构建城池。

(1)收集材料

查阅资料只是科学实践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登月之旅》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月球的信息,并将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地上传到学校班级博客,由此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2)构建城池

学校网站上建有“科学长廊”博客,其又分成“校园里的植物”“登月之旅”“星空星座”等十几个栏目,学生把课前的研究过程、收集到的资料上传到对应的栏目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想。例如上《登月之旅》前,了解月球的诞生;上《天气》前,探究一周或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

2.反客为主―课堂科学探究实践

反客为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教师主动“讲”的教学模式。

(1)不教而学

在充分的课前调查实践活动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相关信息,这些可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需要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可以说达到了“不教而学”的目的。

在教学《登月之旅》一课时,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展现皎洁的月球,上面隐隐约约有些阴影,以此模拟古人观察到的月亮的情景。古人观察月球,为什么不想象月亮上有老虎、山羊、老鹰呢?月光映亮了孩子们一张张惊异的脸庞。学生积极踊跃地把搜集到的知识滔滔不绝地讲解给大家听。

有了数字星球系统,就能形象地展现行星、云团、月食、洋流、板块运动等这些大尺度、多因素、长时间、抽象的天文地理现象。教师鼓励学生上网搜集天文图片制作成影片,并由学生自己在数字化星球实验室进行展示、互相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数字星球系统已经成为教师手中的魔法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助手。

(2)教学合一

由于科学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点拨,耐心引导,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概括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合一,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3.连环计―课后科学拓展实践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科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新一轮科学实践活动和学习的开始。

(1)课堂第一计

白天在室外看不到星星,夜晚因区域大气情况观察星空常常不尽如人意。在学校课堂可以通过星空模拟软件和数字星球系统,把模拟的星空映射到穹顶上,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欣赏美丽的夜空。输入南京的经纬度,调整时间,就可以再现当时的真实星空,不受白昼的影响,让学生认识春夏秋冬的星空和星座,讲述星座、银河的神奇传说。

(2)课后第二计

学习完了星空星座,要求学生利用活动星盘辅助观测星星,教师采用先难后易的方法,即先学习旋转星盘图的使用,然后是智能星空软件。只需在现代数码产品iPad、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中安装好星空软件,学生就可以举过头顶,置于面前,放在脚边,根据软件上显示的图像指引,对应着相同方向和方位,观察此时此刻不同方向的星空。这种方式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比起活动星盘观察更直观、更方便,更能激发学生观测星空的兴趣。

(3)课余第三计

科学课中有大量关于饲养和栽培内容,如《养蚕》《花园里的小动物》《植物的一生》等。在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时,教材中提到植物可以用叶、茎、根来繁殖。但在一节课中无法完成繁殖全过程,也不可能看到成活率,唯有在平时就让学生去栽培。我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生物角”作为科学课的延伸,让学生饲养课堂上学过的小动物,或栽培小花草,培养学生的实际饲养和栽培能力。学生在栽培的同时,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并把观察的结果上传到个人博客和班级空间里,让教师、同学、家长了解他们的杰作。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气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在当代小学的科学教育中,气象科学是最早纳入教育范畴的自然科学之一,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气象科学更是一种身边的科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天气现象,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直观的感受,使得他们对气象科学知识有更强烈的求知欲,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气象科学理论是由一系列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所组成的严密体系,它具有质的确定性和量的精密性,通过对气象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能够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都将为他们今后进行其他类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那么,做好小学气象科学的教育工作也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气象科学知识的教育的教学目标出发,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浅要的分析。

一、从小学气象科学教学工作的目标来看,具体展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初步接触气象,知道气象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气象知识和气象谚语,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能对气象数据进行简简单统计和分析,根据天象谚语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现象,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气象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认识常见的气象灾害,初步掌握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

3.通过气象观测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学习历史上天气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例,感受到气象工作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德。

二、为了更好地实现气象科学教育的目标,对气象科学知识教育工作的进行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注重对学生气象科技兴趣的培养,采取大量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卡通图片进行形象表达,图文并茂地介绍气象科普知识,使小学生看得懂,学得会;增加气象模拟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常见气象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发生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2.注重气象灾害的知识宣传,使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预防知识,学会必要的自救和护救的技能,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认识气象预警信号,并提倡体验式探究式的方法开展气象防灾教育,并鼓励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学校的预警信息及时告诉自己的长辈以及社区老百姓,让他们及早了解气象信息,及时得到防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多组织气象科学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气象观测活动,通过气象观测及数据的采集,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小气象员,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组织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培养学生的修改及创造能力;组织绿色行动,向学生传递绿色理念,践行绿色行为,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气象模型、环保创想画、气象手抄报等活动,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普及气象科技教育。

4.在设计气象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根据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例如:就低年级的同学来看,他们活动能力较低下,知识较贫乏,思维较幼稚,如果开展较为复杂的科学实践活动,可能反而会磨灭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针对他们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多趣味的活动,寓气象科学知识于游戏娱乐之中,来启迪他们对气象知识的初步认识。

深思我国中小学气象科学教育的实施开展,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小学是气象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地;小学生是实施气象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对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气象科学教育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学气象科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以上为笔者对小学气象科学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期望能为促进小学气象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任咏夏.浅谈我国中小学气象科学普及教育[J].课程教法与装备,2007.

[2]高迎新,任咏夏.气象科技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J].课程教法与装备,2008.

第11篇

一、学生亲历形式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树立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

科学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类型极为丰富,除了大家熟悉的观察、实验、制作、种植、养殖等常规的实践活动外,借助身边极为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实际出发,应该格外夯实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

1、夯实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学生丰富的活动体验的基层上的,学生玩耍过的传统游戏越多,越有助于学生有所发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具体环境特点,有意识的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观察、调查、材料搜集、实际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身边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科学知识,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增强科学课的兴趣。

2、夯实学生课上的思维活动

科学实践小活动必须经历计划、设计、实践操作、收获与反思的过程。只有经过完整的科学小实验过程,从丰富的感性事实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才会使实践活动变得有意义。科学课堂既要有动手多做,更要有动脑多想和精彩的动口多说。况且,有些探求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3、夯实学生课后的拓展活动

科学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科学知识。学生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必须引导运用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才快乐的发现身边处处有科学知识。这样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科学课理应遵循这一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二、利用乡村城镇空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科技园

科技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为学生提供研究的场所和实践的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在科技园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课程标准也提倡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同时交流总结经验。有了科技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科技园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种蔬菜、种庄稼、喂金鱼、喂养乌龟、喂养蜗牛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养殖活动,不少学生家庭本来就有小菜园养有动物,和家长一起做效果更好。

科技园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为日常生活服务。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处处有科学知识。

三、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发挥生活环境优势:农村城镇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教师可凭借丰富的生活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如教学《植物》和《动物》可这两个单元,给学生一??观察方法步骤和记录单。在家长的带领下课外时间完成,在乡镇住的学生可以回到老家完成观察记录单。单元最后一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讲解观察记录过程。这个过程激发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科学课还可以这样学习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在春天,带领学生直接的到地地里看植物的生长,城镇学校有的就有小菜园,还有学校附近人家开荒种的菜或者庄稼。这样身边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学生感觉科学知识在身边。

四、利用身边的资源完成学科实验教学

现在知识更新快科学,教材内容变化大。但是学校的仪器设备跟不上教材更新的速度很多教学实验的设备没有。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完成教学实验活动。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内容进行系列梳理,找到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替代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

比如《电》这一单元,学生在废弃的玩具里拆出零部件,完成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做一个小开关、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等科学小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在废弃玩具中找有用的零部件,培养了学生废物再利用的环保观念;自己拆除零部件使用,培养了学生设计活动能力;自己拆出零部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科学现象。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同时利用身边的教学材料资源,也改变了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变成大家都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体验科学在我身边,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实践性教学 作用

一、地理科学中实践教学的目的

地理实践性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驾驭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通过长途路线观察和短途徒步考察,以及参观、访问等方式,除了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习地区的具体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实践性教学的类型

地理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指“地理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在地理科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可在校内校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和参观,也可以进行地理讲座等。本文主要从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上介绍主要的几种类型:

1、观测类。地理观测类是一种比较基本的地理实践教学类型。主要包括经纬度观测,气象观测,水文观测等。尤其以经纬度观测最基础,纬度的观测就是观测某一地理事物的经度和纬度,即观测其地理坐标。

2、野外考察类。野外考察是地理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获取地理科学信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地理野外考察实践主要包括地形观察,河湖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

土壤观察。土壤观察主要是对成土母质(如冲积土、黄土、风化壳等)、土壤类型(如沼泽土、红壤、黄壤、黑土、灰化土等)、土体构型、颜色、质地、结构等的观察。例如:实践活动中对土壤剖面性观测。

此次对土壤的观察,使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把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实践,用实践去验证理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了地理野外观察的基本技能。

三、在地理科学中,实践性教学的作用

1、掌握地理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学生在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机会亲自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地理表象和地理感性认识。

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领域广阔,要探究的问题不可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许多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要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教学常常是围绕一个重点地理问题展开,但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地观察、实际操作,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地理实践性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科学实践性教学后期,都会进行实践报告及实习记录的整理。这时候就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去收集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如何分析处理这些地理信息,完成实习后期的工作任务。在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实地考察,上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等收集信息的方法,还学会了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归纳等处理信息的方法,达到地理理论与地理实践环节相结合。

4、锻炼非智力因素,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与社会,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面临多种困难和障碍,要求学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通过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科学的人地观教育、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