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时间:2022-11-19 19:4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论文

第1篇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层次化、差异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变得很迫切.分层教学方法的推行,使得授课更细致,教学更精确,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还在试用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问题.

1.层次划分不够精确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分层,没有分层,就无法实施这种方法.划分标准应该公平、客观,但有些老师仅根据一次或两次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将学生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分层不够合理,不够精确,把一些学生分入了错误的组,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

2.教学方案制订不合理有些老师虽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但制订的教学方案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老师的方案就根本没有针对各层不同学生,只是笼统的有个教学计划,不能真正了解各组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在这一阶段看不到教学成果,还会浪费对学生程度划分阶段所做的努力.

3.学生对于层次划分存在压力有些班级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未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使学生,尤其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放弃了,甚至中等的学生都存在压力,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丧失了对数学这门课学习的信心.而上等层次的学生,自身优越感渐强,甚至于产生有自负感,致使学习能力停滞不前,有些还存在着下滑趋势.

二、改善分层教学现状的一些措施

对于本文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仅会影响分层教学以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可能耽误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现在有一些措施,已经使上面所提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下面将详细阐述,供大家参考.

1.合理进行分层,确保精细科学分层教学分层是基础,能否合理分层将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分层时,要将尽量多次数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以平均成绩做为基准,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日常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下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度等综合进行评定,确保划分精细科学,公平客观.

2.制订的教学方案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因此必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以确保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提高.另外,教学方案制订得要详细,例如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验等都应涉及到,且应有不同的标准.同时还要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弱项,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进行提高.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同学们的疑虑对于分层,老师一定要确实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分层教学的好处向同学们传达清楚,尤其是后面的学生,不要让他们以为老师放弃了他们,切实消除同学们心中的疑虑.另外,老师还应密切注意同学们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有自负或自卑心理出现,及时对同学们进行调整,确保发挥分层的效用.

4.及时对分层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一旦实施起来,效果会非常明显,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变动也是在所难免.此时,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分层教学的正常合理进行.

三、总结

第2篇

一、新课改和高中数学学习的现状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改变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的。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对于高等代数来说尤为如此。所以在学生高等代数的学习上,更不能出现高中老师认为“这是大学老师该讲的内容”、而大学老师却认为“这是高中已经学过的内容”的现象发生。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新课改所给高中数学中的高等代数带来的影响,改变是进步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二、新课改对于高中高等代数学习的影响分析

高中数学的新课改让学生们对高等代数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和了解,这对于大学所学的高数内容来看有很大的铺垫意义。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理论与方法、线性方程组理论意义、行列式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矩阵与几何变换、欧氏空间与中学几何、向量的线性关系的几何意义、集合与映射等等,这些有关高等代数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向学生们展示高等数学的学习思路和学习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系统逻辑性的认识,从而充分的发挥数学优势,利用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性和认识性。在中学代数里,多项式中的x只能代表数,而在高等代数里,多项式中的文字x可作允许的各种解释(如x可以代表矩阵、线性变换等)。再比如,线性空间中定义了一种加法运算,它可以是数的加法,多项式的加法,矩阵的加法。在高等代数中,由于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作为概念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定理,也一般是大量事实的高度概括。不管怎么说,高中数学为高等代数的许多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石,同时,高等代数也让高中数学知识在大学得到了深入的提高和延伸,并且有效地解释了许多高中数学没能解释清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高中数学的新课改对于运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指导高等代数教学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新课改对高等代数学习有明显的有益影响,对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融合,数学各部分的融合,几何概念和算术概率的融合,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融合,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等,不仅在数学教育中,更是在整个现代化教育中为学生的德育和优育做好的由学习思维引发的德操思维的转化。当然,有利必有弊,高中数学的新课改也会给高等代数的学习带来一些弊端。由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上所涉及到的高数知识凌乱而不系统,这会给高中学生本身的学习造成很大困扰。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高等代数的知识不讲来龙去脉、演变归纳,只是让人利用公式解决问题,这一点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上对三角函数的内容大幅度减少了,学生也很难去求解,而在大学时,高等代数求解必须重新学习三角函数,对高等代数的学习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尽管课改还存在着不足和缺憾,但是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一定会变得更好,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启发思考。

三、结束语

教书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这也是所有老师都必须谨记的责任、必须肩负的使命。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应该重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不要本末倒置。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营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我们要在教学中始终牢记我们的使命和义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和学习,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作者:李帅 刘涛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

第3篇

1.高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状及原因

尽管我们一直在推进教学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教学课程改革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现阶段高中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和意识仍旧较为薄弱。从学校来看,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方面要明显强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其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又要优于职业高中的学生;从学生本身来看,在高中数学学习上较为成功的学生,其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也要强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现象是没有明显的男女差异,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更需要基本的数学意识,即反思性学习。从高中数学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表现出的现状来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大教学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意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上的好看,而学生则完全是应付式的对待学习,自然也就是没有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不少的高中数学教师有着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了之后学生开始学。高中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一讲解完知识点,马上让学生开始练习,没有考虑到该知识点有没有讲通讲透;学生往往对于做题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十分高涨,甚至教师还没有讲解完,就自己开始迫不及待的做题了。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没有细致反复的回味,对于题目的审题、数学思维和数学创造力考虑得不多。

2.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要点和对策

要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思维,对于数学科目的教学来讲,首先就要注重对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来讲,我们不能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快马加鞭,对于教材例题的讲解不充分,急于让学生进入练习环节,甚至在一些重要的解题思路、数学方法上一笔带过,简单认为只要多加以练习学生就能掌握该方法。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解题方法,顺利的解答各种数学题目,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更直观、更直接、更准确的得到题目的答案。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重复着对数形结合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解答各种曲线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问题。以Y=aX2+bX+C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我们多次说与X轴的交点有几个,方程就有多少个有理根,很少讲解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样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数和形的互相转化。我们也要让学生思考数形结合方法的使用要点,让他们自觉形成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在数形结合解题方法中,我们关键是找到方程与方程之间的平衡点,不仅要会作图,还要拥有把数学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组的解的能力。只有学生充分思考了数学方法的内在关键因素,才能做到灵活应变,熟练使用。

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不能想象的太复杂,更不能有畏惧的心理。无论是考察哪个数学知识点,我们都能找到应对的技巧和方法,都能最终得到题目的答案,只不过方法之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平时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最最重要的还是立足于书本和教材,脱离了教材做大量的数学习题,不仅仅耗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数学的学习一样需要学生的理性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的方法和老师教的方法哪一个更科学,哪一个更简便,哪一个更容易让人懂,这些地方恐怕是学生要更多考虑之处。

总之,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对于反思性学习有着相同的领悟和理解,对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能够认真总结和仔细反思,师生对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都能够找到方法和要领,举一反三,自然就水到渠成。

作者:朱莉萍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第4篇

(一)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上以讲授法为主

高中数学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大多采用大班化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高中数学的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体,教学手段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教师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画面,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数学试题,学生在下面看小说、玩手机、聊天、睡觉,这样高中数学不再是师生以数学知识为内容的交流和互动,而是教师个人的展示活动。

(二)高中数学重机械训练轻自主建构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高中教育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评价集中在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测定上,这就引导高中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学生依葫芦画瓢的解题训练。例如,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的模仿性,表现为能够正确地讲解知识点,准确的解释函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和不同函数的画图法、图形特征以及其他与此教学知识相关的练习。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没有真正理解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而依靠在机械模仿中掌握,显然是费时费力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内容

高中学生的思维特征是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教学在内容的社会上也突出抽象性和立体型,这些数学知识是对生活中数学关系的高度提炼,在生活中已经不能够找到具体的生活原型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学习的视角,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而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动态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将代数的函数知识与几何的图形关系相结合,这就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既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函数知识,又需要学生根据直线和圆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运算。教师通过PPT动态的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三种,然后根据直观的位置关系进行运算,就减少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受到不同位置关系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将新的知识(直线和圆的关系)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函数知识)相联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是传授新知识的课堂,但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水平上进行自主建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发现、获取、验证,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和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双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新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查找,利用网络进行同伴交流,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在《统计图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婚年龄变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自己祖父母一辈的结婚年龄、父母一辈的结婚年龄和自己兄弟姐妹的结婚年龄,然后引导学生将数学以表格的形式输入电脑中,然后用图表的形式将分析结果表示出来,并算出每一代中平均的结婚年龄、中位数、众数等,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抽样方法,这些数据都从哪些维度进行了分析等。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资料的搜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关于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这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知识建构。

三、结语

第5篇

1.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微积分方法的应用

微积分是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分支,微积分是建立在实数、函数和极限的基础上的.微积分是一种数学思想,简单说“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无限就是极限思想,并用“以直代曲”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他是用一种运动的思想考察问题.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应用上述微积分的思想、理念贯穿平时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起微积分的思维的理念.

(2)极限思想方法的应用

极限的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包括级数)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对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最后用极限计算来得到这结果.

在高中数学中极限思想方法典型的应用有:球的表面积公式推导,经过(1)分割,(2)求近似和,(3)用极限推得准确和.而双曲线的渐近线,也是极限思想的具体应用.教学可以利用高中数学中这些相关内容很好的在教学中贯穿极限的思想.

(3)向量方法的应用

向量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内容之一,向量法在代数方面的应用就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通过建立坐标系把几何中的点与坐标对应起来,把几何中的图形化为代数方程,用代数运算来发现各种几何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由代数方法来认识对应的几何图形的几何形态,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几何学的解析方法.向量法在平面几何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在高考命题中常常会见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的相关试题,如夹角、垂直、共线、轨迹等问题的处理.

向量作为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他的理论及应用,是近代数学的基础知识.给高中生培养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思维就显得有实际意义.

2.高等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

(1)脱节问题

在现实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在大学数学中作为基础的知识,在高考的考纲中没有重点明确要求,这就使较多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些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出现知识理解障碍.

如在高数的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py'+qy=0中,需先求出其特征方程r2+pr+q=0的根,后根据特征方程根的情况,写出原微分方程方程的通解.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r2+pr+q=0主要思维固化在Δ=p2-4q≥0有实数解,Δ=p2-4q<0无实数解的认知水平上.从而为微分方程课程的学习设下误区.

(2)逻辑严密性问题

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性特点.高中数学课程在有些知识点上面逻辑性就显得有点缺乏.如在高中教材中没有给出极限的定义,只是一种描述性表述,但在涉及导数的概念时又利用了极限的概念.高中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会在课堂上对极限作直观的介绍,造成学生对极限的理解较模糊甚或是错误的认识,没有从极限的本质上得到认识.由于缺乏逻辑严密性,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完全就停留在表面及依葫芦画瓢的层面上,给高数的学与教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快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教材改革

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基础数学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关注与了解,做到基础与高教的系统联系,高数教师深入中学课程中,这样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另在高中教学材料内容的选择与内容结构的安排,需要精心考虑与规划,做好高中数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高中数学内容与高数有机的衔接.

2.立于高等数学的高度,拓宽解题视角

在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处,高中教师应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上,把高数中的思维理念的处理方法,融入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拓宽学生解解决问题的视角,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高等数学功底,站在高处,对学生高效的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进入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以高等教学的思想方法来指导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以加强对高中数学的体系管理,对高中数学问题系统的加以阐述,在思想上加以提炼,同时以高等数学学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和总结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帮组学生改变综合复习中多、杂、难的“题海战术”,做到科学有效的提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认知网络,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

三、结语

第6篇

一、基于多元智能角度对高中数学学困生出现原因的探讨

高中的数学知识已经形成了相对明确的意识特征,对于学生注意力还有记忆力的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时,要充分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达到对于知识的认知,即便是生源优异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单科数学意识薄弱的学生。作为一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为很多学生并不是将学习数学作为兴趣,而仅仅把对数学的学习作为高中升学考试的一项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如艺术方面的思维,对于艺术音乐等学科更加擅长,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够用灌输式和极端的题海战术来要求每一个学生,更不要灌输给学生“只有达到好的数学分数才能有发展……”等观点,而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将数学的学习看作是自己另外一种兴趣的培养,是为了让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加敏锐,因为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一定会涉及严谨的思维方式,而这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益的。牢记数学精神,运用更加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多次转换看问题的视角等都会让学生终身受用。所以用这种多样化的、智能的角度帮助数学学困生正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二、基于多元智能角度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解决方案

1.智能划分要早做。

很多学校到了高三冲刺的时候才考虑到对于学科薄弱的学生进行解决措施,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而且高一、高二根基没有打牢,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还有部分学校将“资源优置”的概念曲解,把最优的数学教学资源安排在高三,但是高一、高二才是打根基的时候,如果在当时没有抓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很难利用一个高三的时间来改变局面,这是很多学校的惯病。基于多元智能的角度,高中数学老师要在高一就对学生进行智能划分,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上的优势,并将这一优势合理地运用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轻易在心里为自己贴上“学困生”的标签。譬如,在讲解正弦函数的周期性这一章内容时,可以将其波状的函数图像和一些诗人描绘心情起伏的诗句结合在一起,搭配课件进行讲解,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讲解函数曲线的周期波动性。将数学融入人生境界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集中精力听讲,这时学生除了数学思维变得活跃之余,对其言语智能认知也是大有裨益的。

2.阅读数目要提高。

班级中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就是在学习知识时,常常学到一半就把知识也忘记了大半,学完整节课,能有印象的东西还不足一半。针对这样的学生很多教师选择让学生少做课余行为,专业研究课本教学内容,希望以此来将学生大脑清空,记住全部知识点,但是结果常常并不是很好。基于多元智能的角度,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的,这种近似死记硬背的方式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缓慢迟钝。这里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阅读书目,教育家曾经指出缓解人脑做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拓阅读范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惊讶、感叹的时候就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去思索问题,反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学生读的书多了他们想问题的视角就更加的开阔,感到惊奇的地方就越多,逻辑思维就会变得严谨起来,学习过程自然顺理很多。教师是指引学生的人,数学教师尤其不能依靠让学生背诵定义、海量做题等方式来学习数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传输纽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质,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不要让“数学学困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人为障碍,要从多元智能视角重新审视高中数学学困生。

作者:郑锋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7篇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高二数学论文范例欣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作为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形结合”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与形的联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中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因受教材编写所限,在具体教学时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注重数与形的联系,强化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训练,恰到好处地向学生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会和掌握重要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应用,获得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形成优良思维品质,发展数学能力.

现代数学视角下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内涵意义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数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代数问题与图形问题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中彼此转化,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由此可见,“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而且也是一种数学解题工具,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可以说“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无时无刻不活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在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围绕“形”“数”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使数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和深层次的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构建和优化数学认知结构.同时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思维,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转自:dylw.net]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落实课标精神的需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本数学思想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数与形的联系,将数和形完美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数形转化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求[本文转自:dylw.net]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通过或是化抽象为直观,或是化技巧为程序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数学的思考具有条理性,能多层次和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现代数学思维意识,拓展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发散解题思维,促进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自觉进行数学的思考.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处理好教与学的需求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合理布点、由浅入深,从数到形的转换过程过于简单,致使高中生对“数”和“形”的理解比较狭隘,运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时出现构图不当、转换失真、数与形不等价、条件理解不深刻等问题,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既是落实课标精神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要求,更是彻底改善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现状的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意义所在,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策略

1.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动态展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信息技术具有动态可视化的效果,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数形结合方法,动态变化的演示过程不仅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验证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态感,而且为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使学生学会利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高中解析几何不仅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具有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而且它是把曲线,也包括直线看作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因此教学中用多媒体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观察、验证、对比等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寻找到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从而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的辩证关系,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最终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

2.在探寻知识意义的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数学知识的习得,而应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展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开展数学活动的良好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亲历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笔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以实际生活中的气温变化表、股市走势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2)出示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将图象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随着x值的变化,函数值f(x)是如何变化的,然后再用数学语言对图形中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加以描述.将图象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相结合,在探究、经历“函数单调性”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本质内涵进行理解,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在解题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的应用.作为解决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或“由形思数”的一种数学思想,它可以有效地将数字和图形相互转化,利用形象解决抽象,实现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于解答数学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数思形,以形得数

如:已知f(x)=x2+4x+3,求f(x)在闭区间[-3,1]上的最大值、最小值.

分析:f(x)=x2+4x+3=(x+2)2-1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x=-2,作此二次函数的大致草图(如图1),对称轴在区间内,并在区间中点的左侧,故f(x)max=f(1)=8,f(x)min=f(-2)=-(2)由形思数,以数论形

如:如图2,AB为半圆O的直径,且AB=2,P是延长线上一点,且OP=2,Q为半圆上任一点,以PQ为一边向OPQ的外部作等边三角形PQR,求四边形OPRQ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当四边形OPRQ面积最大值时∠QOP的值.

分析:要确定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必须由题目条件结合图形,把面积的表达式写出来.

设∠QOP=θ,则在OPQ中,由余弦定理可得PQ2=5-4cosθ,故.四边形OPRQ面积的最大值为,此时θ-=,所以θ=.

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反思的过程中提炼数形结合思想

第8篇

一、问题提出及原因分析

历届高中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他们高中阶段花费时间最长,精力最多而又是大部分同学以失败而告终的一门课。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很多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个别学生甚至对高中学习失去信心。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二是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法。新教材改革,人教A版很多章节都以生活实例问题引入,增添了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活化素材。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多与具体生活实例相联系,为知识的抽象概括构建阶梯。因此,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初高中数学衔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研究与实践具体过程

2007年是吉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在吉林省图书馆和网上电子期刊的查询中,我没有找到以新教材为依托的“生活化数学”具体案例。鉴于个人实际情况和能力,我以小课题行动研究为载体,从2007年9月到2009年9月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别是:导入生活化的研究;习题、作业生活化设置的研究;研究性学习中,对生活中的数学的研究。

在实践之前,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高一新生进行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对生活中数学问题关注度的调查。

1.“导入生活化”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让高中生直观感知“数学”,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分三个阶段实践。

第一阶段:挖掘实例,摸索尝试阶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我们要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它在生活中的“原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通过图书馆和电子期刊查阅资料找实例,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并发动同组的老师帮我找实例,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高,反映数学课很新鲜,很好玩,同组老师听课感觉深入浅出,效果挺好。

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重点解决针对性问题。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同时,选取的生活实例要体现数学实质,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一节课尽量多准备几个实例,反复斟酌,拿不定主意的与同组教师和北师大专家商量,有学科交叉的,事先向该学科老师咨询,了解学生知识水平。

第三阶段:增强导入的启发性,加大思维含量。导入设计力求在体现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形式多样化,问题设置有效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随之活起来。

2.习题、作业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2.1 合理开发教材,习题、作业设计生活化――素材生活化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明确自己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1)对教材的例、习题改编有三个方面:一是将抽象数学问题加以实际背景进行了“包装”,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抽象和建构;二是合理替换例题中的问题,例如递进式改变例题中的个别条件,层层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了学生思维的训练;三是习题设置时,充分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普通班、实验班有所区别和侧重,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收获。

(2)作业的布置应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统一要求走向学生自主选择,由封闭走向生活、实践,由学生独立完成走向同学之间协同合作完成。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归结为四个类型:①资料查找整理型;②开放性作业;③合作调查型作业;④知识巩固应用型作业。

2.2 在数学思考中融入生活,变抽象的数学学习为具体生动的数学活动――讲授方式生活化。

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学生就能在解读自己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过渡避免了生硬,建构避免了强制,思考避免了抽象,学生便会在无意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实践中有三个方法:

(1)类比和比喻:高中数学中很多概念公式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将其原理、形式与生活中的道理,方式进行类比和比喻。例如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换元问题、抽象函数求定义域等问题。

(2)实物演示:将教材中所需的实物带到教室中,让学生观察,使用,探讨其原理。尤其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点、线、面的关系,并在仪器如水准仪、铅锤等实物的演示下,更好地理解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通过对教室墙壁、地面的测量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应用意识。

(3)表演: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数学问题的解决。尤其在排列、组合部分的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在表演中充分体验了“完成一件什么事”“怎样完成”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求出排列数、组合数等问题。

3.借助研究性学习,开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借助这个平台,开展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一些生产过程,积累一些经济常识、社会常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中实习作业。对于教材中每章最后的实习作业部分,在学生调查,计算、查找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小的数学论文。

(2)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完成,组织学生到工厂、银行、商店、房地产公司等去参观实践,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对此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经济事件有进一步的数学上的正确认识。

(3)假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用我提供的研究题目或自拟题目,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查分析,最后通过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

三、“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成果

1.生活世界与数学教学联系的六个途径

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学生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之中寻找素材,从而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1)展现“身边的”生活世界。

(2)实物演示,表演体会。

(3)展示学科间的联系。

(4)引用时政时事。

(5)多媒体辅助。

(6)数学故事,数学史。

2.“生活化”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的四个方面

(1)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数学思考中融入生活,变抽象的数学学习为具体生动的数学活动。

(3)在互动学习中解读生活,转变学习方式。

(4)在数学应用中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实际效果反馈

(1)2009年9月,在实践两年后对学生再次进行调查问卷,从数据上体现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留心成都都较实践前有很大提高。

(2)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建立了“生活化”教学资源库,掌握了小课题研究方法,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了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第9篇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也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中学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为了全面了解数学科学,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都应开展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真正的数学观,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地位;作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在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中,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那些答案是“不可能”或“不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是数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或地区对同类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或同类方法的不同地位与应用,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并从中比较优劣,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真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

1.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在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非常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提问、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2.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家的优秀品质

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3.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被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黄金分割同样十分优美和充满魅力。

二、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殄,给人以启迪和明鉴。

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中、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涉及什么是数学。。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数学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不仅具有沟通文、理的性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文、理兼通,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三、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组,国内很多师范院校已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不仅如此,初中数学课程各章中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史,因此,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1.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中所要求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由于数学抽象的特点,其概念、方法和思想大都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并能掌握乃至应用这些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始终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而数学史在此可以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数学论文和专著一般都是经过“包装"的,是按逻辑顺序,从定理出发组织内容,精心撰写的。那些数学真理,数学定理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往往则很少涉及,而对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人来说,这一点恰恰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笛卡儿有两本很重要的书《方法论》和《指导思维的法则》,他在书中就抱怨古希腊人只告诉你事情是什么,怎么证明,却没有告诉你事情是怎样发现的。于是笛卡儿企图找到一种发现真理的般法,让普通人也发现真理。 笛卡儿把他的方法叫“普遍数学",解析几何正是他将这种“普遍数学"实施于几何学时创造出来的工具。笛卡儿在批判古代希腊演绎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强调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致力于寻找发现数学真理的思维法则。这种怀疑传统与权威歹大胆思索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

3.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公认难学难教的科目,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其实,数学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历史上数学与天文学、力学同根连枝,还与音乐、哲学等交织共生,现代学术界还常常争论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妙的欲望。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数学史和数学教学息息相关,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研究、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把学生对数学的“怕”转化成“爱”,从而全面提高数学乃至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民.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萧树铁.数学实验[M].第4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5.

[3]汪晓勤.你需要数学史吗[M].数学教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