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时间:2022-04-10 03: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1篇

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一定惊讶于我会写信给您,但我的“内心记事本”已被写得满满,只好向您倾诉。

您知道吗?您是我小时候最“恨”的人,因为您“狠心”地把我丢到爷爷奶奶家,自己到其他地方工作。那时的我,整日整夜哭着要妈妈。对了,您还记得吗?您的每一次宝贵的回家时间,我便使出各种手段把您“拘留”,但您总是识破我那自以为“周全”的计划,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我也总是在您离开后大哭大闹。

回想小时候,您一定为我的不谅解而感到苦恼。但是,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明白了您的苦心。我已不再是整天哭闹的婴儿,也不再是在“母亲节”那天还令您生气的小孩。现在的我,已成为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虽然脸上仍带着几分稚气,但内心却懂得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妈妈,请不要笑话我,也不用为您的女儿长大了而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会的。既然您赋予我宝贵的生命,既然您付出了全部心血“望女成凤”,那我就会尽我所能报答您!

妈妈,请相信我,相信我会重新帮您染黑那几缕白发,相信我会赚钱买最好的保养品帮您抚平脸上的皱纹,相信长大的我不会再惹您生气,相信我无论到哪都带着您,相信我让您每天都做世上最幸福的母亲……妈妈,您的相信、您的寄托在我身上的希望,将会是一匹健硕的千里马,带着我不断前进,总有一天,您会看到我满载成功而归!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教育,希望再经历一个轮回后我还从您肚子里蹦出来!

此致

敬礼!

您最贴心的小棉袄:松龄

2012年3月1日

指导老师:陈秋月

第2篇

当我问你:“节俭是什么意思?”时,你当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问:“那还不简单,节俭不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吗?我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是的,节俭的意思我们一年级时就学过了。那时,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要节约饭菜,节俭一些,节俭就是勤俭节约,大家得节约水电!”老师的教诲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但是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

一天的课间休息时,我去洗手间,出来之后,我习惯性地洗手。这时,一名同学大开了水龙头,把头钻进水中,然后又把头拿出来,水龙头没关,那名同学的头犹如狗尾巴似的甩来甩去!我看见墙壁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紧关水龙头”十个显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学的举动,我叹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把水笼头关紧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节俭!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第3篇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

如在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雄心、立大志的理想观念,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尊重别人、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我们经常跟学生讲述“学雷锋”,雷锋精神其实也体现着美德的光辉。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按照他的看法,整个教育者应以美为“津梁”。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旨就在以“美”为津梁,就在追求师生教育活动中“真”与“善”的和谐统一的境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对学校环境中可利用因素的全方位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心理品质,达到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初中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个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心理自控能力较差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意志、情感、态度、人生观等,形成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心理认同感。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喜欢表明自己的主张、观点等。但是,初中生毕竟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他们往往“讲的是大人话,行的是小孩事”。因为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还不能跟上正常成人的要求。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太多,初中生难免由于无知、义气、冲动而犯错,事后虽积极悔改却又一犯再犯。

2.由于生理发育引起的性心理探求及心理行为的混乱

初中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从“儿童”一下就长成了“大人”,其中绝大多数人经历了性发育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产生迷茫、恐惧、好奇的心理。他们怀疑自己是否“正常”,同时,也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幻想,甚至导致“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应。

3.初步面对学业的压力和社会评价而产生的压力与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平衡

初中生都面临着中考的竞争,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面临的竞争。他们在中考中的表现,还会引来一系列的评价,以及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等,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初中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仍很脆弱,他们常常无法化解这些压力,遇到一点失败就会产生挫折感,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失调。如孤独、退缩、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有时甚至会产生冲动和攻击等症状。

三、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了解了初中生上述的这些心理特征之后,我们就应该采取正确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注意暗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个性互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语言、表情、动作为载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陶冶,以收到“近朱者赤”的成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具接纳性的心态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以及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心理需要,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学生有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心理也就会更加健康,德育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3.集体认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即使是那些学习优秀、教师眼里的“好”孩子也同样需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因为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有的还会采取极端措施对他人进行打击和报复,个别的甚至还会走上轻生、犯罪的道路。

第4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同时更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思想意识。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辛、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积淀。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雄浑刚毅的精神风范,以“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思想观念,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优良的民族风范和品格教育和熏陶中,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正是鉴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社区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的教育阵地,不但可以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美德,固化美德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协调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渗透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灵魂。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具有导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华传统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所以,每学期开学校领导总是号召全体教师在授课时应渗透德育教育,虽然是渗透,但却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的。它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英语课堂上闪光。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和课文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如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勤俭节俭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团结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为乐的;还有严己宽人的,等等,学到类似这样的课文我就会结合中国民族精神有意地对学生渗透我国的高尚民族美德。可见,英语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结合点。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英语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故事结合中国伟人的感人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单词和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讲述曾经为祖国奉献出宝贵的生命的英雄们的事迹。这样在巩固英语的学习的同时,也训练了英语的写作,更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很好的在课堂中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英语教学与礼仪教育相结合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学生,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的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在遵循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学“true;believe”等时,我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stop;station;office;class”时,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学“help;wrong;state”时,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英语教学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

素质教育理论的前提是教育人本论,它的核心是: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相信每一个人。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所以,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每一个教学细节。例如,The old man got into the car.我们不译为“老头进了小汽车”,而是译为“那位老先生上了那辆小汽车”。在看图作文和材料作文中尽量多选取尊老爱幼,扶危助困,奉献爱心题材的素材让学生写,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4.英语教学与勤俭教育相结合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然而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改善,现在许多孩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更是动辄一掷千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等于就可以铺张奢侈,更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英语课学习“water”时,我就会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世界宝贵的财富,万物离不开水;当学到“apple;banana;cake”时,我教育学生不要浪费水果和食物,浪费是一种犯罪,节约就是一种美德。

第6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间积累了许多优秀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美德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和源泉,现行学校的德育内容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时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可见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相连而不可分的。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所产生的历代“圣贤之士” 均把“道德文章”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它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较少,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在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渗透美德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小事做起,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是教育的好机会,下面我就从课上,课下分别谈美德教育的渗透。

    一. 课前准备注重培养学生“责任心”

    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要求学生自带脚套,主要是为了机房的卫生,防止尘土对计算机造成致命的伤害,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在学期初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授脚套跟计算机的厉害关系,以后上课必需准备好脚套然后上课,跟学生“一诺千金”,这样学生就会准时带全,如果有学生忘记带,可以给学生3次机会,“言必信,行必果”,在老师设难中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渐提高。

    实际上在其他的小环节上也可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例如:计算机在下课不用时候要将显示器罩套在显示器上,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整洁,另一方也体现了卫生,学生在下课结束的时候常常会在操作系统关闭以后就马上走了,虽然别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帮着将其盖好,但教育效果往往折半,这就要求教师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上节课那位学生责任心很强帮助一些同学盖桌套,这些同学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比较马虎,这样一提醒,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会注意的。即使没有盖的我相信肯定有负责任的同学盖好。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 即使是小事情也要重视起来,小中见大,学生要从小做起,从小培养才行。

    二. 课上培养学生“互助,自立,贵和,礼让”

    信息技术课堂跟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它存在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现代技术更先进等特点。学生在各方面都是参差差异的,课堂要求强强互动,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体验快乐,在信息技术互动课堂上,应充分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课堂氛围。

    首先创设一个和谐氛围,让学生体会“和”为贵的快乐学习环境,认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含义,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用意,让学生在“贵和”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互帮的快乐氛围中探究,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从旁点拨的旁观者。互助和自立是不是对立呢?实际上不是,要有效的抓住教学40分钟,教学要分段分层次开展,第一段是教师设立氛围,激发兴趣,讲授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的学习期,第二段是学生自主自学的独立期,这段时间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自我摸索期,第三段是学生们之间交流的互帮互助交流期,学生可以在这时候将自己脑子里的疑问统统托出,生生解答,师生解答都可,一方面学生的悬念得以解释,体会到获得成功、窥探出解决方法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的自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体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蕴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国,学生之间要“礼让”师生之间要“礼让”,彬彬有礼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学生“礼让“是未来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堂讨论,选择材料都要有目地的培养学生“用礼”。

    在我们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 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美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他们,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那么传美教育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可能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第7篇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积极德育;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47-02[ZW(N]

[作者简介]周正阳,男,江苏江阴人,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高级教师。

一个积极向上、有奋斗精神的班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除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每个学生外,还需要给学生以爱心,培养他们的优良美德。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如果能给每一个学生以关心与热爱,学生懂得感恩,知道老师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他好,这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亲其师信其道。笔者认为积极德育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新时代的我们在讨论摔倒老人要不要搀扶,子女回家看望老人、赡养父母需要靠立法来解决,在公交车上为了争个座位需要大打出手……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自私自利,心理问题多的时候,有没有思考我们的社会、校园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是否出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重视抓经济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教育多是溺爱和宠爱,导致现在的学生表现出来很多问题:自私、冷漠、耐挫折能力差等。我们的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对人冷漠、诚信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证明,一个信念缺失、精神颓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党的十会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面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给我们提出的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给人以正能量的标准。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让“美德”之花在校园开放:

一、加强宣传,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HTSS]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教室环境布置、校园宣传等途径让学生熟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如笔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了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在十大传统美德中,“孝敬父母”是最基本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笔者利用中秋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唐朝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作为儿女,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

有一所学校大门处写着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热爱你的妈妈。笔者很赞赏这样的宣传语,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连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献出爱心吗?孝顺父母需要付之行动。父母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杯水、一句问候;妈妈买菜回来,自己主动接一接……这些微不足道的行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带来幸福。事不在大小,关键在行动。

随着身心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希望摆脱别人对自己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一些同学对父母的干涉非常反感,厌恶父母的唠叨、批评,这种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面对这种种矛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应该告诉学生,父母的批评教育有时可能言辞比较激烈,作为子女,千万不要顶撞,如自己有不同意见,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绝不能向父母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如果父母真有过错,也要态度诚恳,言辞委婉,因为儿女只有尊重他们的义务,没有指责他们的权利。

可以这样说,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果不孝顺父母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一个不能孝顺、尊重父母、长辈的人,一定是个品德低劣的人,他不可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他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他一定会被有良知的人所歧视,他也一定会被这个社会所唾弃。孝顺、尊重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孝顺、尊重父母最好的表现。

二、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去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TSS]

笔者利用每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感动中国》节目,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去体会、领悟什么是优良的美德: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4.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5.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6.格桑花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

7.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

8.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

9.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10.松筠之节: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HT]

在这些人之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陈俊贵。陈俊贵在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0多年,并且还四处打听战友的双亲,这种友情和坚守实在让人感动。

人们每次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之后,内心总是充满了感动。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故事。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讲一讲身边的一些小故事,探讨一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体现出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三、融入课堂,融入生活[HTSS]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一日常规》开展活动,让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多做有益于身心的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美德格言学习融入到课堂中去,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让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又如“志当存高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学生树立理想,涵养品格。在班级建设中为了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教师可以结合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活动:1.9月1日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2.9月10日教师节,开展各种形式的尊师活动;3.利用9月18日日军入侵和10月1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4.利用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在校园内外开展做好人好事活动,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5.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6.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等。也可以结合相关的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手拉手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可以开展“夸夸父亲的伟大”等,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把传统美德的学习带入课堂、融入生活。

中学生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传统道德品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热爱班级,关心他人,形成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为善小,践中华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正因为如此,中国也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而我们当代学子的任务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虚空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只有“最美……”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不是那么极端,中华美德处处可见,这些美德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中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等。这些中华美德体现在小事中也体现在我们自身的修养中。我们的自身修养像一棵树,从小时候的一颗种子到长大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都需要浇水施肥。我重点想说作为学生一要学会谦让,二要学会坦然,三要知错就改。

孔融四岁就会让梨,将又大又好的梨分别送给长辈和兄弟,而自己吃比较小的。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谦让的品德,懂得谦让的礼仪。因为这些本是幼年时候就应该懂得的礼仪,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和事。如果在小事中做一些让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么有意义啊。学会谦让也一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其父诸葛瑾因去向诸葛亮索要荆州不得,而在一次宴会上被吴王孙权用驴子侮辱。诸葛恪则用驴子耿直的特点替父化解尴尬,而且从此得到了吴王的赏识。我们也应该像诸葛恪一样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智慧去应对危机,而且更应该学习他面对困难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的坦然态度。坦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就像项羽面对彰邯的几十万大军依然安详入睡。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坦然面对困难挫折,然后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有的考生那样因一个题不会做,而撕碎考卷愤然离开考场。坦然可以让我们活得更潇洒,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困难,让我们走得更远。

曹操幼年的时候很调皮。有一次站在客栈楼上撒尿。被淋到的人惧怕他父亲的权威,只留下一句:“看,那就是夏侯曹的儿子。”曹操因为被人揭了父亲是养子的伤疤而觉醒。他认为自己丢了父亲的脸而下功苦读,立志成才,最终成为一代枭雄。而今我们也应该具有知错就改的品质,知错就改能让我们走向更远方。“浪子回头金不换”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挽救了多少英雄人物啊。

中华美德如一泓清泉,不断的源远流长,不断被丰富着,不断地慰藉着我们的心灵。从小事做起,践行中华美德,不让陋习沾染我们如花的青春,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美丽绽放,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从小事做起,结伴同行。

第9篇

关键词:美德教育 信息技术 责任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美德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和源泉,现行学校的德育内容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时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可见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相连而不可分的。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所产生的历代"圣贤之士" 均把"道德文章"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它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较少,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在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渗透美德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小事做起,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是教育的好机会,下面我就从课上,课下分别谈美德教育的渗透。

一、课前准备注重培养学生"责任心"

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要求学生自带脚套,主要是为了机房的卫生,防止尘土对计算机造成致命的伤害,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在学期初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授脚套跟计算机的厉害关系,以后上课必需准备好脚套然后上课,跟学生"一诺千金",这样学生就会准时带全,如果有学生忘记带,可以给学生3次机会,"言必信,行必果",在老师设难中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渐提高。

实际上在其他的小环节上也可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例如:计算机在下课不用时候要将显示器罩套在显示器上,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整洁,另一方也体现了卫生,学生在下课结束的时候常常会在操作系统关闭以后就马上走了,虽然别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帮着将其盖好,但教育效果往往折半,这就要求教师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上节课那位学生责任心很强帮助一些同学盖桌套,这些同学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比较马虎,这样一提醒,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会注意的。即使没有盖的我相信肯定有负责任的同学盖好。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 即使是小事情也要重视起来,小中见大,学生要从小做起,从小培养才行。

二、 课上培养学生"互助,自立,贵和,礼让"

信息技术课堂跟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它存在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现代技术更先进等特点。学生在各方面都是参差差异的,课堂要求强强互动,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体验快乐,在信息技术互动课堂上,应充分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课堂氛围。

首先创设一个和谐氛围,让学生体会"和"为贵的快乐学习环境,认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含义,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用意,让学生在"贵和"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互帮的快乐氛围中探究,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从旁点拨的旁观者。互助和自立是不是对立呢?实际上不是,要有效的抓住教学40分钟,教学要分段分层次开展,第一段是教师设立氛围,激发兴趣,讲授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的学习期,第二段是学生自主自学的独立期,这段时间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自我摸索期,第三段是学生们之间交流的互帮互助交流期,学生可以在这时候将自己脑子里的疑问统统托出,生生解答,师生解答都可,一方面学生的悬念得以解释,体会到获得成功、窥探出解决方法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的自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体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蕴涵。

第10篇

艺术表达模式就是运用各类艺术的相关功能,唱、画、写、演综合运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模式中重要的一种,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在文化的整体发展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美术课程,而且,这一美术课程的综合性还不仅仅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内部,同时还十分强调对其他学科渗透和融合。将传统美德的精髓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在美术作品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美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语言,直接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恶。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做人的美德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 传统美德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的表达种种

参与研究《艺术表达传统美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以来,作为美术教师一直将其与美术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传统美德教育如何能融入美术课堂,能渗透到美育育人当中?怀着这样的一系列思考,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对美术课堂教学作了大胆改革与调整,本着学、讲、画、做的教学程序,设置了从美术基本语言着手的美育教育,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具体的美术活动。如书写美德,为名人画像,蝴蝶传美,美德漫画,感恩母亲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并运用可视可感的美术语言的学习,来诠释美德育人的精髓和意义,收到了理想的艺德双丰收的教学效果。

(一)书写美德18德目

书法教育是学习、实践、体验传统美德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书写美德的学习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美术字体的设计与硬笔书法的练习,二是对传统美德德目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1.美术字体的设计与应用

美术字是当下生活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字体,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美术字体的书写方法,也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提供了一种可以参阅的样本。

具体做法:以“中华美德”为例,通过黑体、空心、立体、个性等技法讲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图形联想,创意加工。

2.书写传统美德18德目

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爱国爱民等十八德目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历经20多年提炼概括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感受,明白什么是美德,美德包括什么,美德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启蒙与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次硬笔书写美德的练习,一次美术字体设计的体验,学生在掌握美术字体设计,硬笔书写要领的同时用心地将这张纸作为一块画布,不但大胆对“中华美德”四个字进行了联想创意,在领悟18德目字里含义的基础上,用心书写18德目的全部内容。还在纸张的四周进行图形的装饰美化。使画面包围着文字,彰显着文字,与文字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二)画名人肖像

画名人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美术课上我安排了“张良拜师”的画学与感悟。原因是古人的肖像没有留存写实的影像资料,仅有的线描肖像,也不足以代表张良的真实形貌。以“画张良”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体会张良的为人,阅历,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张良进行大胆的想象。学生结合自己的领悟和经历、绘画方式大胆画出自己心中的尊师楷模,各种风格、生动传神的张良肖像跃然纸上。

为名人画像,使绘画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结合,使绘画有了意义的对象。也使学生通过绘画美德人物,深刻地领悟到美德人物身上凝聚的尊师重道的美德精神与魅力,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绘画创作精神。

(三)绘制尊师小报

尊师小报,就是引导学生在掌握版面设置技法基础之上,创办尊师手抄报。这个阶段正好处于教师节前后。在书写美德、画张良像练习之后,在学生对传统美德初步认识和有所领悟的基础上创设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书写、画师,进而尊师、爱师、护师。例如:七年级二班的吴玉婷同学写到:为学莫重于尊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张悦同学写到:尊师爱师,亦师亦友。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教师,理解体谅教师,关心帮助老师。吴丽娜同学发问:在教师节,你是否献上祝福?是否按时交作业?是否让老师操心?是否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否体谅尊敬老师?七年级四班的傅伟倩同学写到:老师如同园丁,辛勤地灌溉我们,愿我们有一天能成为雄鹰,展翅高飞,让老师们倍感骄傲。五班的陈伟添写到:我懂得尊师重教,认真做好老师的小助手,热爱学习等等。不少学生在小报中发自内心地书写了自己对尊师的理解。

中学阶段手绘小报的活动比较多,美术课堂的普及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小报绘制方法与美感表达技能的同时,对尊师重教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后期校园展示宣传,也搭建了师生之间互动、友爱、和谐共处的平台。达到了尊师爱生的。教育目的。

(四)应用蝴蝶传美

点、线、面、色是美术的基本语言,是形成图形的根本。常规的对美术基本语言的学习是通过欣赏大师作品,感受不同形式的画面中美术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理解点、线、面、色多种形态的基础上,再结合实践画出感受等。这种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学生能理解,也能简单画出一些不同的形态,但是不能灵活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进行创作,进行心情的表达。所以本段学习时,我找寻到蝴蝶这种美丽的小精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欣赏蝴蝶种类,形态,各种美丽的花纹和色彩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点、线条、面积,色彩的装饰蝴蝶,美化蝴蝶。学生在追求美的感召下,一点点描绘,一层层深入,一次次修缮、制作,很快一片片十厘米见方、精美的小蝴蝶作品诞生了。这还不算完,如何使这些小精品升华?如何使出自不同学生之手,甚至来自不同班级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升腾,才是这段教学的最终目的。美术的强大也在于她的表现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就这样利用综合拼贴的方式,让这一批蝴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组成了“真、善、美”三幅全开的作品。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这不单单是图形的汇集与展现,更是孩子们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体智慧的表达。

这次练习不但共同提高了师生审美能力,锻炼了学生创作组合的实践能力。通过蝴蝶制作传美,使学生学会了对美术语言的应用,认识到坚持、耐心对一件作品成型的重要,体会到合作的力量,领悟到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底色。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潜在的、视觉的、正面的影响和教育。

(五)创作美德漫画

美德漫画属于主题性比较强的漫画。这个创意源自研究会在全国征集美德书画作品的启示。传统的项目注重技法,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出比较理想的作品,但是漫画不同,可以借用各种形式表达心中的创意。而且中学生课余喜欢看漫画书,漫画作品,耳濡目染地有一些视觉上的熏陶。当时在课堂上随口一句,下周开始咱们画四格漫画怎样?没想到学生反应激烈,异口同声地应到,太棒了!就这样,“我身边的XXX”为主题的美德漫画创作之旅开始了。一周一节的进度,持续了四周,四个课时的引导加工、深化,学生坚持下来,七八年级的全体同学画出了他们眼中,心中,脑中林林种种的题材。三分之二的学生画出了身边的诚信、孝道、友谊、亲情等美德。三分之一的学生画出了日常的小趣事,同学之间的小嬉戏,小恶作剧等。50人的一个班级,作品达标率达到80%以上,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精美的作品,我感动的不可言喻,甚是欣慰。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步深入,层层诱导,教师引导启发到位,学生的潜力自然被挖掘而出。

漫画是中学生喜欢的画种,四格漫画相较单幅漫画会更容易绘制,更显厚重,学生也易于上手。本阶段创设 “我身边的XXX”为主题的美德漫画。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通过感受将身边的故事,筛选出开心的,有趣的,能体现出正能量的闪光点进行创意绘制。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渐渐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习惯。也通过此次漫画的学习,引领学生掌握了故事构思,画面经营,主次协调等美术技法的学习和美术素养的养成,帮他们圆了一次当小漫画家的梦想。

(六)借助节日,感恩母亲

每年的五月,社会、团体会举行各种感恩母亲的活动,作为学生,更应从小建立知道感恩的情怀。在美术课堂,我大胆鼓励同学们利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图画中呈现的是第二课堂的学生结合母亲的坐像进行联想创意作品。这次创意的灵感来自于苛勒惠支的著名画作《母亲》。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作、画作背后的故事,启发学生回想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与教养,利用画笔为图中的母亲创设一个自己满意的环境。这次活动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只有两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但是提到画自己的妈妈,孩子们少了平日的嬉闹与浮躁,非常陶醉地沉浸在创意的过程,整个过程相当安静,孩子们小脸上时儿凝重、时而欣喜,那是他们在静心搜集自己脑海中的妈妈,并用小小的画笔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别样的感恩之情了。不管画面最终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面貌,仅这个绘画的过程就给了学生一个回忆过往点滴,由心而发感谢妈妈的体验,这也就够了。

三、传统美德渗透美术课堂的感悟

尽管美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画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联想、创新能力。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不应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包含美好习性、品质、审美修养的培养。在两年多美德渗透美术课堂的教学摸索尝试中,可喜地发现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扎实前行,在飞越发展,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心中美好的可视形象和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也越来越清晰显现。

第11篇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一、活动时间

二、组织领导:

组长:略

副组长:略

负责人:略

成员:班主任

三、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孝悌文化,做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四、活动内容

1、背诵经典诗文,传承中华孝悌文化

为使本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学校已在校园宣传墙上张贴了《弟子规》和《三字经》等经典诗文,要求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吟诵和背诵,1—3年级要求背会《三字经》,4—6年级要求背会《弟子规》,结合经典诵读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文吟诵比赛活动。

2、阅读中华24孝道故事,沐浴民族孝心之风

学校在宣传墙上张贴了24孝图,并配了故事情节。各班级在此基础上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到图书室借相关书籍组织学生阅读,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3至6年级每个班向少队部交不少于10篇读书心得。

3、跟随父母参加至少一次田间劳动

3至6年级学生由班主任积极倡导利用周末时间跟随父母参加至少一次田间劳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农业劳动的繁重和辛苦,体悟父母操劳种植的艰辛和不易,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做理解父母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少队部将跟踪做好活动记录。

4、开展“我的孝敬日”

开展“五个一”活动。即4—6年级:洗脚、剪指甲、沏茶、做一顿饭、洗衣服。

1—3年级:洗脚、捶背、清洗碗筷、沏茶、叠衣服

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分担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体贴父母,尊敬父母。少队部届时将会把活动记录表发给各班级,学生实践后认真填写,交给班主任。

5、结合中华孝道传统和经典诗文开展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对中华传统孝道的了解和对部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的初步理解,让学生接受文明传统教育,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从而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做人常理。

6.“感动与分享”家长交流感言

主题:我和我的孩子。

第12篇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爱国美德审美人格

古代文学是我国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此课程包含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一系列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内容,信息量极为丰富。同时,古代文学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古代文学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上的功用。

1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教育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无数先民都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代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间都不忘此教诲。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已经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早已扎根,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如今,爱国主义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才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历史长河里屹立不倒。尤其是当我们国家遇到民族危难之际,这种爱国意识便会大放异彩。而事实上,在我们古代文学史上便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优秀诗篇,每当读到这些作品,我们都会为之感动。当读到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诗句时,我们不禁为他悲天悯人的博怀而动容。当看到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我们难道不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而敬佩吗?当读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时,我们难道不为他以死明志的决心而感动吗?当听到陆游临死前还对子孙报有殷殷期望时,喊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呼号,我们不禁为后世林景熙的“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而扼腕叹息!岳飞“白了少年头”的悲痛,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杜甫“家书抵万金”的殷切,李清照“不肯过江东”的气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诗篇!爱国情怀贯穿了古代文学史的始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古代文学教学恰好可以借助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古代文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从思想道德上对学生进行教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心。

2学习古代文学能促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到汉代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再到张岱年提出“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而古代文学教学中也包含了众多我国传统美德的篇章:这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美德,也有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孝悌之美德,更有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诚信之美德,还有着“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团结协作之精神,更包含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重义精神,以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俭之美德。如此等等,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因此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还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让其继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的优良传统。

3学习古代文学有助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当今社会出现了大众媚俗,恶搞之风,许多文艺形式都以讨好观众、娱乐至死的态度经营包装,最后以达到盈利为目的。因此大学生身处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学生连真善美都不能正确地判断,我们的社会将会何去何从。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十分重要。而古代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人的内心,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杭州之美,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仿佛听到了长江滚滚东去的声音,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似乎感受到四川盆地的高险奇峻,从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里我们可以领略了广袤苍凉的边塞风光。《诗经》的朴实,《离骚》的瑰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平淡,周邦彦的华丽,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如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者既写出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景色;同时这首诗歌极富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让读者读完后回味无穷。古代文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完全可以使学生从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里体会到真正的美感,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山河进行欣赏热爱,使其明辨真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优秀,从而使他们摆脱当今社会上某些不良的、娱乐人生的低级趣味,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古代文学课程使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这一点恰恰是大学里许多课程所不能达到的。试想,我们的学生如果变得没有情趣,没有品位,那将是多么麻木不仁,愚昧不堪。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又将由何人来传承发扬呢?因此,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学习古代文学在培养健康的、高雅的审美品位方面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4学习古代文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育人,也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古代文学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尤其是在如何为人、如何处世上有着明确的答案。中国古代自《周易》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观点,便形成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厚实和顺、有容乃大的入世精神。而孟子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观点,中国的知识分子便以磨砺性情为人生必经之路。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大部分的中国文人他们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往往历经坎坷,多灾多难,否则就不会有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的询问,也不会有孟郊的“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感叹。然而大多数文人在面对磨难时最终选择的人生态度却是殊途同归,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积极的入世。不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还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不管是进入仕途,还是归隐山林;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他们都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入世。哪怕如陶渊明和林逋这样的隐士即使远离红尘,但仍然积极乐观地生活,在平淡的隐居生活中寻找内心的满足,以另一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入世。而这种积极的人生选择便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当苏轼身居密州,深受党争之迫害,他却咏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诗句。他的内心在经历了出世与入世的一番挣扎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积极的入世。无论他身在清境还是身在浊境,对于苏轼来说,内心的顿悟与超然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外在的功德也只是为了成就人性的升华。而这种人格的高尚、内心的安定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民族性格的体现吗?辛弃疾,六十五岁的老人,虽年事已高,赋闲在家,然而依然拥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战斗意志。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当他感叹年少光阴不在的同时,面对苍生依然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古代文学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正是我们现如今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学习先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宠辱不惊的心态。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的大学生才可以磨练出坚强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5结语

总之,在全社会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下,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到实际的功用。在教学过程里,身为古代文学老师更应敢为人先、肩挑重任,在传授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传统美德、审美情操,更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功文.文化传承创新与古代文学教学[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