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朗诵诗歌

朗诵诗歌

时间:2022-10-10 16:1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朗诵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朗诵诗歌

第1篇

我们心怡神旷。

墨香氤氲的草园——我们的书院,

白绿相间的新楼——我们的画廊,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艺术的芬芳。

校园,书院。新楼,画廊。。。。。。

一群群小小三味丹青手,

挥毫走龙蛇,豪情冲霄汉。

嫰笔成锦绣,厚意绘河山。

笔下畅流出对未来的憧憬,

画里满溢着对祖国的情感。

讴歌美丽的童年,

描绘阳光的灿烂,

送上祝福的花环。

我们快乐!我们向上!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笔正锋转,左右无恙。

远望取势,采实微观。

法无软硬,功到自然。

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这就是我们的想往!

书画培育了我们热爱租国的品尚,

书画弘扬了我们礼仪之邦的刚强。

让我们承传这中华民族特有的精髓,

让我们挺起这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让我们迈开大步紧跟素质教育的号角,

第2篇

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

地球,绕太阳转了一圈,

齐:新的的一年,向我们敞开大门。

领:请问小树,

根是不是扎得更深?

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

能不能给枝叶更多的养分?

甲:小树说,我的根须,

已经在大地扎深;

我将向树干、树枝和树叶,

输送更多、更好的养分。

领:请问大地,

怎样迎接新春?

报春花会不会开得更鲜?

小蜜蜂会不会更加辛勤?

乙:大地说,我将献出,

缤纷的花朵,丰收的歌声。

想信吧,报春花会更鲜艳,

小蜜蜂会把香甜的蜜献给人们。

领:哦,还要问你们,

可爱的红领巾,

当你跨进新年的门坎儿,

想怎样大步前进?

丙:过去的一年,

曾经那样激动人心;

老师在我的成绩册里,

写上新的“优”和满分。

在新的一年里,

我要创造性地学习本领。

像战士攻下一个个碉堡,

我要向文化山胜利进军。

丁:过去的一年,

文明之风吹遍城镇、乡村;

“红领巾卫生街”的美丽容貌,

正是我们劳动的结晶。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做精神文明的学生。

让祖国高兴地称赞她的孩子;

人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

戊:过去的一年,

少先队活动丰富又新颖,

《中国园地》上的小红花呀,

又红又艳,多么喜人。

在新的一年里,

决不愧对我们胸前的红领巾;

要为它增添新的光彩,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

甲:过去的一年,

我们和操场的感情越来越深。

打球、赛跑,个子长高了一寸,

拔河、投掷,力气增加了几分。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通过体育锻炼标准;

像小雄鹰在辽阔蓝天飞翔,

我们要锻炼出钢骨铁筋。

乙:过去的一年,

我们向共青团靠拢,

因为离十四岁——入团的年龄,

已经越来越近。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更珍惜胸前的红领巾。

当我们因为年满而摘下红领巾,

又有金色的团徽在胸前闪耀光明。

领:啊!回答得好呀,

祖国听见了你们的声音。

祖国说: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吧,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主人!

甲:对!在金色阳光照耀下,

我们要向二一进军。

乙:四个现代化要我们实现,

让社会主义大厦高耸入云。

丙:我们今天努力创造,

正是为了明天献身;

丁:我们今天学好本领,

明天才能建立功勋。

领:用劳动的心血,

齐:灌溉一个又一个黄昏;

领:用胜得的预言,

齐:召唤一个又一个早晨。

领:爸爸妈妈微笑着说;

甲乙:好孩子!

领:老师高兴的点头说:

丙丁:好学生!

领:老爷爷放心地说:

齐:好接班人!

领:啊!当大地迎来又一个新春,

当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

第3篇

关键词:朗诵;群众文化;诗歌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99-02

一、体面而经济的活动方式

与其它活动方式相比较,朗诵活动几乎不用任凭投资,不用购买乐器、不用较大的排练场、不用购置演出服、不用编曲配器、不用音棚贴声等,抚顺的诗歌朗诵爱好者甚至拒绝手持红色文件夹在台上照读,认为那样不敬业、不认真、不能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影响了与观众互动与交流,这样又除去了购文件夹的款项。无论什么表演形式,人民群众的认知度是非常重要的,相互辉映,才能达到繁荣热烈的局面,抚顺的朗诵爱好者说“朗诵诗歌就如同走进星级酒店,我们品味的是大餐,吃大餐的时候从气质到仪表,从服饰到风度都要展现一种教养”。喜欢诗歌的听众说:“诗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你融入了,热爱了,有什么可远的,说白了,诗歌的语言就是不直接说,文学着说,含蓄着说,优美着说,朦胧着说,凝炼着说…”他们觉得体面而有趣、对心灵又是不间断的陶冶,朗诵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鉴赏的水平,传播中获得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诗在一个城市中的印迹

古诗中描绘的每一个城市或景点,那里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向外地的朋友自豪的讲起某某大诗人来过此地,哪一首著名的篇章是写此地的。那么抚顺的老百姓都会背诵几句《煤者颂》――“煤都之夜呵/安祥而又不平静/煤都的夜色呢/黑黑透红……”这是诗人郭小川在抚顺体验生活时写下的。同样诗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就流传更广,因为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每当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总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朗诵,或群体、或双人、或单人,让一个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士兵,常驻人们的心里,让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在一个三线城市当中,有1900多个群众文化团队,虽然朗诵团队的占有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一段雷锋日记的搞抄,人们从中发现,年轻的雷锋是一个文学青年,是一位诗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无论是郭小川、贺敬之还是雷锋,他们的激情与诗作都为这座城市扩大了影响,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那么朗诵活动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印迹守护好并不停的传播。

三、朗诵活动的可行性

抚顺市群众艺术馆曾把诗的舞台搭在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把数百个诗歌题目像谜语的谜面一样写在彩条上,沿街悬挂,让爱好诗歌朗诵的路人选题之后走上台来,即兴朗诵,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想上台者络绎不绝,朗诵者深情投入,路上驻足倾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天应该是这座城市诗的节日。“创作与朗诵共进,青春与诗歌同飞”―一位大学生的留言,表达了他的热爱和感慨。在各企事业年会、机关联欢会、学生班会上都能听到朗诵的声音,抚顺还定期举办五月诗会、十月诗会、诗歌创作朗诵大赛等,让更多的人有登台表现的机会,有的作者的作品没有机会在报刊上发表,朗诵也是对作品的一次立体的表现,他们有找朗诵者朗诵的积极性,反过来朗诵者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又促进了作者的创作,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也促进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新的思考,该怎样把创作团队和朗诵团队组织起来,协调的向前发展。《抚顺晚报》上曾设了一个专栏《朗诵诗坛》,选了三十五首适合朗诵的著名诗篇,每期一首,均请专家讲解诗歌并指导在朗诵中的要点,很多人认真收藏,如获至宝,出现了一个办公室通过复印人手一份的场面。想着老百姓所需,把诗歌艺术放在一个没有门坎的广场,让老百姓信步而来。放声朗诵是一项可行、可持续、可推广的群众文化工作。阅读诗歌当然是一种优美,朗诵诗歌自然是一种豪迈,聆听诗歌必然是一种幸福。

四、作品通过朗诵产生的效应

第4篇

俞越龙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 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 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运 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摘要: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 问题的目的。讨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 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 问题,写出发言提纲。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 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4.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 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会

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 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辩论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辩论会的有关知识。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 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 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辩论是一个动态概念,辩论中双方都会遇到需要答 辩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辩论须有良 好的气氛。在辩论中,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论辩交 锋,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从而能使论辩产生积极的效应。2.要选好 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 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确定辩论会成员。辩论会由主持人、正方反 方的辩手以及评委三种成员组成。主持人1名,两方辩手各三名,分为一、二、三号,其中一号辩手是主辩,其 它是助辩。评委会一般设3—5人,可全由学生或师生共同组成。4.要作好辩论的准备。正反两方,都须以对方 为论敌,估计对方会在辩论中摆出怎样的理由,提出什么根据,作好反驳准备,并写下论辩发言的提纲。主辩 与助辩在辩论中如何协力配合,亦需未雨绸缪。5.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 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 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自由辩论后,依次由正反两方的三号辩手对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进行系统总结。 论辩的程序,由主持人控制。主持人要作到客观、公允、对双方辩手发言的次数、时间应予均等,不能偏视一 方。辩手发言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予限定。论辩中如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主持人应予提醒,必要时还可作适 当引导。最后由评委会对辩论会进行评估,并宣布获胜的一方。

三、演说会

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 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演说会指要: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 。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 ;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 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 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 ,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 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四、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 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 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习设扣子、解扣子的方法,讲求故事 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2.组织学生在小组评选较佳 故事。学生编出了故事,在小组内试讲,选出效果较佳的故事向班级推荐。3.举办班级故事会。各小组评出的 故事,再进行筛选,确定故事会演出的节目。故事会举行前,可由教师会同学生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一起对节 目进行演出辅导。故事会举行时,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摩。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4.要注意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故事、讲故事,要有文艺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比如,有的学生不 会编写故事,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不善于讲故事,那就不要勉为其难。

五、诗歌朗诵会

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 他们受到审美教育。

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诗歌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明确:朗诵诗歌与朗诵其他作品在重音、 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深刻领会并深 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体。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只有 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也才能用朗诵的语言艺术把听众带入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 鸣。(2)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音调又称基调。是全诗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 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这在叙事诗的朗诵中尤显 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句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 声音与一定时间的间歇所形成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基本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每一句或每 一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 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严求。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 灵活掌握,只要念去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 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传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 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的艺术素养。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指导学生朗诵诗 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开始这样作,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权宜之计,暂时允许他们朗诵别人的诗 。在课内则向学生传授写诗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举行赛诗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意义的。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 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的节 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诗歌的水平。

六、课本剧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第二、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 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课本剧编写与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 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在剧情、时间、地点上都要 求高度集中。二是戏剧冲突。剧本因受舞台的制约,戏剧冲突必须集中、尖锐、激烈。三是戏剧语言。剧本的 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 性格。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则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富有 动作性与潜台词。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为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 从中发掘编剧人才,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 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或集 体推举。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调整。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朗诵

中学教学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对培养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兴趣,比其他文学形式更直接、更合适、更优秀,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李道英教授说的: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

一、朗诵诗歌的意义

1.感悟人性、情感之美。诗歌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找一个存在的理由,正如荷尔德林说的“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老年如散文,中年如小说,青年如诗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朗读者应该以情入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果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不但能打动自己,还能感动他人。通过朗诵诗歌,能够将诗心、诗意、诗性、诗情铭于心中,在朗诵的过程中多一份豪情与从容。

2.体味思想、语言美。朱自清先生曾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也就是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半在于朗读的声音当中。朗诵将文章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文章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正确的朗读方法入手,学生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使自己终身受益。

二、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1.细细品味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内涵意境。目前,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仅仅是将朗诵当作体会诗歌意境的初步手段,并没有予以重视,其实,朗诵应该贯穿在诗歌教学的始终。初次感知诗歌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默读,粗浅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再进行朗诵,以此来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各种手法以及诗歌的内涵,然后再进行朗读,以此来巩固朗诵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次课本中的《星星变奏曲》,首先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们默读一遍,以此来体验旋律的变奏,然后再让学生们通过朗诵,深刻的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愿意牺牲自我的精神。当学生们自己朗读完毕,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后,再由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及时的更正一些学生因为偷懒,而生搬硬套的一些想法。

2.细细品味诗歌节奏,体会诗歌韵律之美。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抒发,其韵律和节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诗歌朗诵的节奏有哪些呢?通常情况分为语调轻重、节奏快慢、音量高低以及气息强弱等,掌握了诗歌朗诵的这些内容,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效果。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声音平仄、高低音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满怀激情、不能自已,对与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加充分、饱满。

3.不同的朗诵方法,理解诗歌的重点。朗诵的方法有许多,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组轮读法,在朗读诗歌的时候,通过将学生们进行分组,由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排、分行轮流朗读,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标注出自己认为的重点,然后通过小组内以及小组间的讨论,总结出诗歌中所有的重点内容;指名读,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点名有一个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完一句或者两句后,再指名让另一个学生读,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显性的体会出来;表情读,这种方法是学生们根据字句的长短以及诗歌的节奏,用具体的动作、表情、姿态、声调等方法进行朗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们身临作者之境,理解作者更深层次的内涵,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的声调低沉,谁主沉浮的高亢嘹亮,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与作者的感情起伏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以及朗读的声调,身临其境的朗读,更能掌握诗歌的精髓。

三、结束语

我国曾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至《楚辞》,从陶谢至建安七子,再从唐诗至宋词,名家辈出,迭起。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也是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所以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处于花季的中学生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在文学的殿堂中徜徉精神,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性情。

【参考文献】

[1] 闫继红.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 金色年华(下),2010(8);149.

[2] 刘萍.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352.

第6篇

北电的面试需要准备:

精通一项技能。提前练习表演小品,朗诵诗歌等,选择一项技能,做到精通;先天的基本条件。包括考生的外形条件,身高身材,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声音的音质音色,以及想象力,表现力等先天因素;过硬的专业水平。全国的表演系统一考的专业内容是形体、台词、声乐、表演四门功课,具体解释为舞蹈武术片段,台词独白诗歌、美声民族唱法、多人分组即兴命题小品,需提前准备。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办了一堂关于妇女节的课。

课堂上,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亮出了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同学们有的载歌载舞,有的绘声绘色的讲动人的故事,有的深情地朗诵诗歌……同学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对老师的爱,对所有妇女的爱。

多快乐的一堂课啊!

第8篇

一、利用朗诵诗歌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

大多数的诗歌都有优美的词句,其中蕴含作者饱满的情感,读来能够给人以精神的享受,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在朗诵诗歌时,我们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根据诗歌内容确定节奏,因此,朗诵诗歌可以成为一种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一些他们熟悉的诗词,或者是让学生背诵一些节奏比较明快的诗词,引导学生在背诵或朗读过程中带上自己的感情,使他们感受到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在学生进行朗诵时,教师可以利用节奏引领学生朗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打节奏,随着自己的节奏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就会更加直观、形象。那些熟悉的诗词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

二、利用课堂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他们的参与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对学习内容进行体验,他们才会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巨大变化,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色,勇于表现自我是他们向客观世界寻求肯定的一种表现,对每一个未知的事物,他们都抱有强烈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音乐的节奏结构非常简单,教材中也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那些熟悉的场景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充满律动感的节奏会使学生的每个音乐细胞都跳动起来。因此,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小学音乐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将学生在生活中的场景与一些常识化的内容融入音乐节奏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学习。

笔者经常和学生一起玩一些与律动相关的游戏,让他们的肢体运动与节奏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5人为一组,为他们播放一些节奏强烈的音乐或者由教师亲自打节奏,学生随着进行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有时候笔者还会让学生排队站成一圈,前后踏步或者是舒展手臂。再选几名学生扮演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对时钟走动的模拟感受快慢的节奏,使学生感受一秒钟是大概多久时间。笔者也经常自创一些节奏形式,或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兴打节奏,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节奏的训练中,同时满足他们好玩、爱动的天性,使节奏训练得到有效强化。

三、对生活场景进行模仿

真实的生活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熟悉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如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一些自然现象或人为场景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创作,将节奏的练习融入生活场景中,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节奏,增强对节奏的体会和理解。

在我们对生活场景进行模仿并利用它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一直都会是轻松自如的,因为这些生活场景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他们对此没有任何压力,并且对节奏的知识的感受非常直观,学生的记忆在轻松的环境中会更加持久,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如进行音符学习时,笔者就让学生先在生活中观察一些动物的走路方式,掌握它们的行走节拍,将这些节拍抽象成音符,以一种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兔子走路是“啪、啪、啪”,公鸡走路是“咔、咔、咔”,小马跑起来是“哒哒哒、哒哒哒”,等等。当学生模仿出这些动物的走路姿态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动作用乐器进行弹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长短与律动的不同,鼓励学生利用象声词将这些声音表达出来,或是用乐器弹奏出来。

四、有效利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课是与乐器离不开的。要想有效利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多了解乐器,每种乐器的音色和一般特性都要懂得,也要明白每种乐器的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拿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由一名学生或者教师即兴打出某个节奏,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将这一节奏演奏出来。有时笔者会让某个学生利用乐器演奏出一个节奏,其他学生用手拍着书桌或者手掌进行配合,为其配音。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笔者会用乐器将声音的长短变化演奏出来,并让学生用某种象声词进行模仿。

第9篇

潇洒剑客的《那群远行的兄弟》是一首朗诵诗,因为它具有朗诵诗应有的抒情性与音乐性等特点。诗歌内容集中,主题明确,情感真挚;诗歌语言朴实,押韵自然,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适合朗诵。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兄弟”浓浓的敬仰之情,用情感抓住了读者的心;同时,诗歌在结构上注意反复呼应,使其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诗歌的前四节基本属于平行结构,但写作上略有变化,第五节将诗情推向。首句“那个晚上/那群远行的兄弟/你们走得是那么……”间隔反复,领起各段,句式整齐对称。“那个晚上”强化了人们的记忆,记住“晚上”那个特殊时间点;“远行”一词用语含蓄,引人思考,三毛曾说过“死亡是另一种出发”,因而,这样的“出发”或者“远行”,赋予了兄弟们的年轻生命以特殊意义。一声声“你们”,仿佛是诗人与兄弟面对面地亲密无间地聊天,又像是献给战士们“头七”的纪念祭词,让人读后唏嘘不已。

诗歌的第一二四节属实写,组成了强烈的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走得是那么匆忙”“来不及”“换一件干净的衣裳”;因为“走得慌张”“来不及”问候“年迈的爹娘”,给家人“留个短信”。说到“短信”,使人想起消防战士刘世苷鸷度诵牡哪翘醵绦牛尤其那句“我爸就是你爸”,朴实无华又感人之深,虽然在“慌张中”写了几个错别字,但丝毫不影响这短信的永久流传。第四节运用排比手法,形成一定的冲击感与气势,因为“走得是那么凄凉”,来不及“讲好多的话”“扛好多的活”“闯好多的路”。

而第三五节属虚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第三节采用拟人手法,将“你们”的悲壮行为进行了渲染,“天空为你们变色”“大地为你们忧伤”,但“那个不是战场的战场”,你们必须前往,因为“救火就是救人”“职责就是担当”。恰到好处地印证了诗歌“言志”的特点。第五节运用了比喻、拟人、呼告等手法,将战士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唤发出来:“你们远行的脚步”必将“燃起”一场“大火”“烧去陈年的腐朽”“唤醒沉睡的正能量”。是的,我们坚信战士的生命不会白白牺牲,人们必然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化悲痛为力量,化灾难为智慧,那么,“兄弟”们的“远行”就有了积极意义与价值,一如总理所说的“给遇难者家属和历史一个交代”。著名作家马未都也说“天津大爆炸只是个警示”,“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个沉重教训,告慰逝者,我建议原爆点的大坑保留,在坑旁建一个纪念碑”。我想,这首诗就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可爱的消防战士颁发的英雄勋章――一座精神意义上的“纪念碑”。

总之,这首诗在选材与写作上,体现出内涵丰富、主题健康、情感真挚、感染力强,结构紧凑、篇幅适当、语言流畅、手法多样、通俗易懂、易于记诵等审美特征,具备一定的艺术品味。不过,诗歌写得还是有点匆忙,语言上还可以打磨,使之更凝练、准确,更有诗意,同时,三四节的顺序安排也值得推敲。

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那个晚上,那群远行的兄弟,你们走得是那么匆忙……”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嘉高实验中学]

[附]

那群远行的兄弟

――敬献给“8.12”中的消防队员

潇洒剑客

那天晚上

那群远行的兄弟

你们走得是那么匆忙

以致于都来不及

换上一件干净一点的衣裳

面对熊熊燃烧的烈火

你们誓死坚守着工作岗位

你争我抢

寸步不让

直到悄然远行

一直都保持着

战斗时的姿势和模样

那天晚上

那群远行的兄弟

你们走得是那么慌张

来不及给妻儿留个短信

也没有问候一下年迈的爹娘

你们一直都说

救火就是救人

职责就是担当

你们用自己的生命

告诉了迷茫的国人

什么叫做无私

什么叫做奉献

什么叫做磊落

什么叫做高尚

那天晚上

那群远行的兄弟

你们走的是那么的悲壮

天空为你们变色

大地也为你们忧伤

国人的泪眼

齐齐地望着

那个叫做塘沽的仓库

那个不是战场的战场

让人心悸

让人绝望

更让人痛断肝肠

那天晚上

那群远行的兄弟

你们走得是那么凄凉

好多的话儿

你们还来不及去讲

好多的活儿

你们还来不及去扛

好多的路儿

你们还来不及去闯

年轻似花的生命

就那么轻易地凋谢

在一片狼籍之上

那天晚上

那群远行的兄弟

你们是走得那样激昂

你们远行的脚步

必定将燃起

一场民族励精图治的大火

轰轰烈烈

由下自上

烧去陈年的腐朽

唤醒沉睡的正能量

让祖国母亲的肌体

更加强壮

更加健康

唯有如此

才能告慰

那群远行兄弟的英灵

在朗朗乾坤

第10篇

我喜欢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参加各种比赛。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省文化馆举办的“全省第26届少儿才艺大赛”,参赛节目是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每次朗诵,总是不由自主地充满了豪情。别看我外表柔弱,可我内心充满激情,弹古筝时也总是喜欢演奏一些豪迈奔放的乐曲。嘿嘿,人不可貌相吧!

我可是第一次参加省里的比赛,为了表现得更好,我在家反复练习。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早晨,我化好妆,来到合肥。第一场进行的是幼儿组的比赛,等60多名选手表演完,我都有点昏昏欲睡了。少儿组开赛了,我打起精神,随着主持人“请6号选手……”音乐声响起,我缓步走向舞台,全身充满了自信,很快进入了状态,完全忘记自己是在比赛,朗诵得有声有色,激情豪迈,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能爆发出那么大的情感,把观众的情感都调动了起来。少儿组比赛结束,我竟然得了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我心中的欣喜难以形容,捧起奖杯,我乐得合不拢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认真,坚持不懈,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我要勇往直前。

三年级:叶峻峤

第11篇

六一,本是儿童的节日,可我过的最后一个六一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在早上集中到操场去“庆祝”六一,那天非常热,我们都快成“烤猪”了。就这样晒了半个小时,节目开始了······到了一位同学正在朗诵诗歌时,校长突然把那位同学请下台去,对同学们说:“县长来了,大家一见到他要热烈鼓掌。”说完,县长就大摇大摆的走到了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全校同学都在鼓掌,可我知道,那都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不丢校长的面子,接着那位同学又走上来了,我心想: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为什么他么要来这里然后高高在上的坐在嘉宾席上看着我们被晒,自己却在那儿打着伞,看着为我们准备节目,然后再坐着专车回去。

下午,我们却在上课,上午只是为了应付领导视察而已。

我想问问大家,今天谁是主角?

第12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活动目标;活动策略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它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诗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准备、过程等环节谈谈自己的粗浅尝试。

一、活动目标定位准

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归宿。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分析诗歌作品内容以及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整合提炼,从知识、情感、能力、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制订目标,并有所侧重。如,诗歌《找幸福》的目标就是:(1)初步感受散文内容所表现的优美意境。(2)积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学习按散文句式进行仿编。(3)初步理解幸福的含义,知道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再如,针对中班诗歌《你别说我小》中“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澡……”可以制订侧重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活动准备重实效

活动的准备与课堂效果也是起着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习的话,肯定枯燥乏味,如果提供适应的教学具材料可以让教学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件感知

多媒体是开展诗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同时呈现文字、动画、声音等,做到视听结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大班诗歌《落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小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树叶飘到屋顶、小河、草地上带来的变化,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充满了想象力。

2.图片理解

根据诗歌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具图片必不可少,同时要掌握好教具呈现的先后次序,要根据作品和活动实施的需要恰当地呈现。如,中班诗歌《家》结构工整、语言优美,描绘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亲密的联系,可以先将背景图(蓝天、森林、草地、小河、红花)等呈现在幼儿面前,接着以小动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对应找家。

3.道具增色

有的诗歌作品朗朗上口,有的诗歌作品充满童趣,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提供头饰、挂件、场景等各种道具为课堂增色。如,散文诗《小鸟的歌》,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小溪、草地、大树等森林场景,并提供小鸟头饰,让幼儿尽情地演绎,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参与愿望和创作兴趣。

4.音乐渲染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容易激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选择与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使幼儿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如,诗歌《秋天的颜色》,可配合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再如,诗歌《摇篮》衬托柔美的摇篮曲等。

三、活动过程巧引导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1.导入部分

(1)“导”要精彩

我们都知道,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尽可能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诗歌《家》,我们就可在导入部分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家进行简单的讨论,加深对家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出诗歌,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力,又为学生学习诗歌内容做好了铺垫。

(2)“导”要适度

既然导入要精彩,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花哨呢?当然答案也是否定的,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幼儿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如果导入部分过分冗长或者花哨,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所以根据课题,有的时候就直接引出话题,如,《水乡歌》中,我就直接引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行,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基本部分

(1)借助多媒体熟悉诗歌

一般不直接告诉幼儿诗歌内容,而是观察图片或者课件画面,再归纳提升小结。如,教学《雪花》一课时,通过录像,让幼儿观看无声画面的录像,看看雪花会落到哪里。在和幼儿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诗歌的内容也就浮出水面,教师可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2)借助图片分析诗歌

分析诗歌是学习诗歌的重点环节,可利用图片将抽象的文字转为直观的视觉形象。通过边出示边理解边感知,为最后的创编也奠定了基础。如,《水乡歌》中出示图片和字卡,并用追问反问的方式:“为什么说水乡的船多?为什么说水乡的歌多?”帮助幼儿理解水乡的物产很丰富,水乡人民的生活很幸福。

(3)借助道具朗诵诗歌

朗诵可以使书面的、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一般在诗歌分析完以后,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诗歌。如,配乐进行朗诵,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自主选择角色并配上道具等进行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如,《梦姐姐的花篮》《找幸福》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4)借助经验创编诗歌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和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幼儿的创编诗歌是经验的迁移,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创编,并体现材料的个性化、层次化,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如,《小圆形变变变》提供了很多圆的东西。在展示幼儿创编内容时,可分组进行,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完整的诗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3.结束部分

可以根据课题内容,灵活机动地采取各种合适的方法。如,在《找幸福》中老师说:原来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高兴地来唱一首幸福歌吧。然后师生就一起跳集体舞《幸福拍手歌》走出活动室。再如,诗歌《春天》可以这样结束:“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春天美丽的景色,春天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还可以结合其他的领域,如美术等进行拓展。

充满儿童情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将伴随幼儿的成长,教师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能力,让文学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