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时间:2022-10-05 03:0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策略

我国事业单位有100多万个,事业编制人数超过3000万,这些人员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承担着各类公共服务的重任。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事绩效考核管理是重要的突破口,通过制定完善的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带来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不断上升。这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要顺应改革要求,正视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绩效考核效果的持续提升。

1人事绩效考核概述

1.1人事绩效考核内涵

人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单位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于对人员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正向引导措施来提升员工绩效制度的过程。人事绩效考核从目的层面来看,就是通过考核发现绩效管理问题,进而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绩效水平的提升。从内涵来看,人事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绩效考核计划制订、绩效考核具体实施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人事绩效考核流程。

1.2人事绩效考核作用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单位和职工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个人层面,通过绩效考核并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可以推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以及个人业绩状况的改善。绩效考核本身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绩效水平,考核本身仅仅是一个手段,从这一点来说,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就是发现拖累员工绩效水平的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单位层面,人事绩效考核可以带来单位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对于事业单位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保驾护航。

1.3人事绩效考核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公平原则,人事绩效考核标准、流程、结果等都要公开公平,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来对同一类别的员工进行考核,减少领导意志在绩效考核中影响,让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认可。二是不断反馈原则,人事绩效考核结果需要反馈给被考核者,让职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三是差别对待原则,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需要做到差别对待,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层级员工需要制定差别性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绩效考核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2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长期以来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尽管这些年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外部施压下,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相比以往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人事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是很多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最典型的问题,考核指标本身是一个指挥棒,指标不科学必然会将绩效考核工作带入歧途,并影响到绩效考核效果。很多事业单位对于人事绩效考核重视不足,没有结合单位岗位情况构建出来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基本上就是沿用的“德能勤绩廉”这种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不全面,同时也与职工绩效相关性不强。依据这种指标进行人事绩效考核,并不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绩效,绩效考核本身也就失去了基本意义。

2.2人事绩效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的问题,结果使得绩效考核不能准确地把握导致员工绩效下降的具体因素,不能够评价员工的真实绩效,绩效考核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从事业单位目前最常用到的人事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强制分布法、排序法等比较普遍,这些方法仅仅是能够区分出来绩效卓越者以及绩效平庸者,但是却不能够发现职工绩效问题所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无助于职工绩效改善以及提升,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绩效考核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2.3人事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结果利用目的是从结果中分析问题,并配合奖惩措施,来实现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调查却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结果运用方面处于一个缺失状态,绩效考核结果出台之后就束之高阁,这使得人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员工都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项例行工作,内心对于此项工作重视不足,因此绩效考核都是应付了事,毕竟无论是绩效考核结果好坏都与自己切身利益不大,这使得绩效考核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3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策略

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在指标完善、方法创新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努力,实现绩效考核结果的上升。

3.1科学设置人事绩效考核指标

事业单位做好人事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是首要工作,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应注意指标的全面性、相关性、具体性等要点。全面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充分考虑职工绩效的多维性,要囊括量的指标、质的指标,确保绩效指标能够照顾到员工绩效各个方向。相关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与员工绩效高度相关,重点考核这些指标,对于那些与绩效关不大的指标可以忽略。具体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具体,容易获得,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这样才能提升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借助于这些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考核,把握好重点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引导绩效考核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2积极创新人事绩效考核方法

事业单位在人事绩效考核方法需要积极创新,事业单位应对于沿袭多年、效度与信度不断下降的绩效考核方法尽快抛弃,引入目标管理、标杆管理、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方法来代替强制分布法、排序法等。充分利用好这些效度以及信度更高的绩效考核方法,来全面地把握员工绩效问题,进而能够针对这些绩效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案,帮助员工不断提升绩效。

3.3充分运用人事绩效考核结果

对于人事绩效考核结果,事业单位要加以充分利用,加强对人事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同时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职工培训、薪酬分配、晋升激励等方面,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这些方面进行挂钩,针对绩效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职工绩效能力。将绩效结果与奖惩、晋升挂钩,对于那些绩效表现良好的职工要给予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同时在晋升方面多考虑这些职工,利用这些正向激励措施来引导职工朝着高绩效方向不断前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的改善以及提升。

在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的关键时期,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秉承公开公平的基本原则,建立差别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良好的绩效考核方法去全面把握员工绩效影响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单位绩效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桂玲.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2]尉鹏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商贸,2013(34).

[3]江玉芬.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满足了职工基本生活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是较低层次的满足。如何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能够吸引、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么绩效工资则成为体现个人和团队业绩,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双刃剑,如何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绩效考核是必不可缺的工作。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认识

绩效就是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相关的可以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它是职工自身各项素质在具体条件下的综合反映,是职工素质与工作对象,工作条件等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职工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职工的过程。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型。基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终极目标在于通过知识创造先进的公共服务,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共事业的需求,从而实现单位价值和职工个人的发展,绩效考核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协调三者利益,最终实现三者利益共赢。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目的不够明确

事业单位大多数是从事科研教育等专业技术行较强的软科学,衡量标准大多不能量化,从而单位对绩效的考核处于走过程,为考核而考核,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不原触碰的尴尬境况,甚或为发绩效工资而考核。绩效考核本来是管理者充分利用来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工具,使职工个人目标与单位发展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但因考核目标不够明确,使绩效考核失去了考核价值。

2.2绩效考核的信度、效度较低

考核是一个集设计、实施、应用与一体的复杂系统,需要全员的参与。多数事业单位考核的由人事部门彻头彻尾的负责,人事部门职工大多也是从业务系统转岗职工,缺乏培训和指导,考核制度技术性不强,考核指标单一、模糊,使得绩效考核的信度降低,实施过程中职工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度较低,抵触情绪大,效度不强,失去了信度和效度的考核制度,实施起来吃力不讨好,考核的结果变的毫无意义。

2.3绩效考核缺乏针对性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指导性文件是1995年原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该规定考核指标为:德能勤绩廉。事业单位全员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宽大。这种定性的指标只有转化为可衡量的定量指标,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工,设计、细化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使绩效考核指标与职工工作能力和工作的业绩相关联,体现职工劳动力价值,这样的绩效考核才有说服力。

2.4绩效考核缺乏沟通

绩效考核不是区分三六九等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达成更好的绩效结果。现实中,大多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事前很少与职工沟通,职工开会填表,根据个人好恶和感觉,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反映单位和职工实际情况,事后,绩效考核结果一般很少反馈给职工个人。只有有效的绩效沟通,才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才有利于职工改进和提升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绩效战略和计划。

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议

3.1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的战略目的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领导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绩效考核的重视,提高绩效考核的目的,明确绩效考核是为组织战略服务,是战略目标实施过程的监控和改进环节。

3.2绩效考核指标更加科学

绩效指标是落实绩效考核的一种载体,科学、合理、可操作才能够提高考核的价值,实现考核的目标。绩效考核应对单位职工进行分类,目前国家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还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在细化,针对不同人员,设计岗位、能力、技能、业绩等相关考核指标。指标尽可能的量化,定性的指标应尽可能的少,以避免考核中的歧义、模糊和部门小团体等主观因素对绩效考核的影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广泛征求被考核者及其部门意见和建议,完善指标内容,让考核指标能够反映实际工作情况,达成绩效考核预期目标。

3.3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沟通

明确的目的,科学的指标,还需要顺利的实施。绩效考核是对单位、部门和职工的全面考核,是职工全方位参与的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绩效考核要对职工说明其目的、要求等情况,让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支持和理解绩效考核工作,达成共同目标,考核才能反映真实情况和夙愿,考核信度和效度较高。绩效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被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改进方式、提升目标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共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绩效考核越来越被单位重视,充分运用好绩效考核这个有效的管理工具,能够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实现社会、单位和职工共赢。

第3篇

时代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前行,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绩效考核的存在对于整个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绩效考核的概念,并对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绩效考核;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管理

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增大,工作人员的不断增多,人力资源在企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也凸现出来,其地位在不断上升,并且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对于统计员工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对于员工资质进行综合考评,为企事业单位制定考核标准,可以更好的总结经验,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

1.1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最开始是作为欧美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出现的,是一种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也开始引进了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完成对于员工的工作质量考核,可以依据考核结果,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为员工的升降以及工资制定提供有效标准。

1.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特点

事业单位作为主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进行绩效考核的制定中,并不能以员工的工作数量进行评定,只能以员工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服务价值作为考核标准,所以在指标的确定上具有一定难度。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要对于各个部门工作效果、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所以如何制定更加规范的考核制度,需要研究人员进行不断的探索。

2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业单位用人选择基础

在事业单位进行人才任用时,可以依据绩效考核的效果来进行选择。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应用绩效考核,可以为人员任用提供有效地标准。由于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的综合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等方面都有进行考察,所以如果在事业单位的人员任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对于整个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选择可以提高有效地依据。

2.2可以为事业单位制定更好的工资标准

绩效考核也是事业单位制定员工工资的最好标准,按劳分配,更加公平,也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实行绩效与工资平行的原则,可以更好的实行事业单位的公平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工资标准的制定,依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制定,可以实现绩效工资与事业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的结合,进而得出员工的每月总工资,依据绩效来制定工资标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最常使用的形式。

2.3绩效考核可以作为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的标准

在事业单位进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绩效考核考察范围来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人员培训是事业单位进步的有效途径,不断对于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技能知识,让员工了解单位文化,了解单位的发展方向,进而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进行服务。所以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绩效考核的存在有效地为培训提供了标准,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绩效考核标准来进行培训计划的实施,提高培训意义,增强培训效果。

2.4绩效考核可以作为员工激励的标准

绩效考核作为与工资挂钩的标准,对于员工总工资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更好的完成绩效考核标准,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绩效考核也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员工进行激励的最好标准。绩效考核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为员工工作制定标准,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并且不断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制定严谨的、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可以更好的了解员工工作情况,也能更好的制定奖惩系统,为员工的奖惩提供有效依据。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的规定制定缺乏科学性,很多单位的绩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很好地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进行绩效管理规则设定的时候并不科学,并没有考虑员工承担能力,仅仅是以事业单位想要的效果为指标进行制定,很可能造成员工的逆反心理,是员工对于不能达标的后果产生质疑和不满,进而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反作用。完全曲解了绩效管理的存在意义。

3.2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不当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制定的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并不正确,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的存在,只是用其来制约员工的工作,来对于员工进行监督,并没有将绩效管理当作科学的管理工具,忽视了绩效管理对于员工的积极作用,使绩效管理完全变成了员工的制约工具,造成了员工对其的反感,这样的绩效管理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更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4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改革思路

4.1建立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探寻新的考核维度

以前我国在设计绩效评估指标的时候,考评内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关的评估维度,还应该增加用于考察机动性、临时偶然性任务的动态评价指标。

4.2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实行分类评估

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的人员,因为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都存在差异,故而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来衡量所有层级和类别的员工。而是要实行分类分层评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人员都应用不同的评估指标的方法和体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考核,坚持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方法,以减少评估中的主观性和臆断性;一定要坚持以领导为主、群众参与的科学评估方法,扩大考核信息来源,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引入多方评估主体。

4.3健全评估反馈体系,加强交流与沟通

绩效评估是一种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评估主体只有很好地通过与相关被评估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被评估者的整体情况,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被评估者只有了解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差别以及个人工作与组织期望的差距所在,才能改进个人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应该建立相应地评估补救程序,允许那些认为评估结果不公平的员工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诉,主管部门则应受理工作人员的申诉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处理,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申诉者答复。

5结论

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利用绩效考核,完成对于员工的综合评比,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于员工工作的管理,达到择取优质员工的目的。并能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标准,让员工工作更加具有效率,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并且为员工的晋升、加薪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爽.企业科技人寸有效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一)加强领导,为考核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做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2013年10月,无棣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主任,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纪委、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财政、教育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任务明确、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研,确定考核试点范围。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深入了解事业单位职责履行、科室设置、登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先行试点,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考核试点范围,在教育、卫生系统部分单位先行试点。

(三)因地制宜,出台考核办法。在充分调研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办法》经县政府县长办公会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得分计入其主管部门的全县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总成绩,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全县科学发展观考核结合起来,为全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科学设置指标,规范考核程序,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一)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合理分配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权重。共性指标占40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社会评价。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主要包括法人登记、证书管理、印章管理、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情况等内容;社会评价主要进行职责履行、行政效能、转变作风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满意度测评。个性指标占60分,主要包括主体业务开展情况、经济社会效益和管理运行状况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业务职责履行和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情况,是绩效考核的“重头戏”,加大了个性指标权重。二是注重个性指标设置,做好差异化考核。事业单位的个性指标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类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职业要求和行业特点,因此在制定个性考核指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性质、分布区域和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事业单位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因素,给不同的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既对重点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又合理区分考核标准和权重,使指标设置更加具有系统性、行业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做好差异化考核。三是广泛参与,做好社会评价。为使社会对事业单位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让多层级人员参与事业单位的社会测评。随机抽取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主管部门中层正职以上人员、以及被考核单位全体人员对本单位测评;借鉴全县科学发展观民意调查结果;积极协调政法、计生、安监、环境保护、国土和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部门特点,对被考核单位进行评价,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职责履行、工作作风、文明服务和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二)规范操作,严格考核程序。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自查自评、考核预告、实地考核、确定等次、公示备案和结果运用的程序进行,重点是实地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

在实地考核中,由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人员组成考核组,按照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全体工作人员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看、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查单位承担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步骤进行,最后由考核组确定考核成绩。

在考核结果运用中,一是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对连续三年评为A级的,同等条件下,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优先提拔重用;被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年诫勉,连续两年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或解聘;二是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对评为A级的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可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三是与机构编制相结合,对评为A级的单位,给予机构编制支持;评为C级的要限期整改。2013年,县编办根据考核结果,并结合全县卫生系统发展实际情况,对卫生系统进行了编制调整,给予考核等次为A级或名次靠前的无棣县碣石山镇卫生院、柳堡镇卫生院、棣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单位分别核增编制20名、5名、5名;给予考核等次为B级且名次靠后的水湾镇卫生院、小泊头镇卫生院两个单位分别核减编制20名、10名,各项奖惩政策顺利兑现。

三、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印发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无棣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了考核委员会及成员部门、考核办的职责、职权范围、议事原则、工作机制和办事程序,使绩效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建立相关部门监督配合机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参与对下属单位的考核,制定好考核的一、二级指标,并对照评分标准量化赋分;政法委、纪检监察、经信、计生、安监、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被考核单位进行减分认定。在工作中,各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有力地推进了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开展。

(三)推行定期调度机制。每年第一季度,县事考办下发通知,要求事业单位报送年度目标任务。事业单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复的职责任务,结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拟定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县事考办审定批复后实施,主管部门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进度每月报送县事考办。

四、实现共赢,绩效考核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事业单位参与考核的积极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创先争优意识;一方面实现了对事业单位的常态化监管,扩大了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

(一)提升了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的最大限度发挥是开展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通过考核,更加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属性,社会服务质量和公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增强了事业单位创先争优意识。通过考核,各单位之间找出了差距,发现了问题,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谋求快速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创先争优意识明显增强。

第5篇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考核办法。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组织、编办、监察、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编办,具体工作由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沂源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工作规则》、《沂源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是选准试点单位,明确考核范围。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深入部门单位调研、加强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以突出民生工作为核心,确定了群众关注度高、公益属性较强的教育系统24个单位和卫生系统13个单位作为考核试点,为下一步考核工作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

三是科学设定指标,突出服务职能。考核指标坚持分类实施、区别对待的原则,将县编办确定的综合指标与教育、卫生系统制定的专项指标相结合,其中综合指标中包含的社会评价,积极征求了党委、政府,单位班子、职工及村两委、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机构编制工作之中,受到了群众及服务对象的好评。

四是规范考核程序,抓好实地考核。县编办坚持分类组织、社会参与、客观公正、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从纪检、人社、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3个考核组,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查看档案材料,组织民主评议等形式,严格按程序进行实地考核,确保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

五是强化结果运用,激励约束并重。县事考办根据实地考核指标体系及社会评价情况,对各单位绩效考核成绩汇总后报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考核被确定为A级的单位,县财政将拿出一定资金对单位进行奖励。县委组织部将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连同年度考核、日常考察等掌握的信息,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二、工作体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目前尚处在尝试阶段,需要我们在考核工作中不断探索,逐步健全完善。

一是慎重选择考核试点。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是试点第一年,其开局如何将影响今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要想引起领导重视,提高公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必须从事关民生的事业单位作为突破口。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属性,其发展好坏、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高。在这两个系统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利于迅速打开局面,形成社会共识,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打下基础。

二是实地考核科学公正。考核内容广泛,包括县编办制定的综合指标,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专项指标以及广大群众参与的社会评价;考核方式多样,包括查阅档案材料,组织座谈,党委、政府评议及民主测评;考核程序严格,由纪检、人社、审计、教育、卫生等部门全程参与,体现了公开、透明与公正。

三是社会评价成效显著。积极征求被考核单位所属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对被考核单位意见,并与被考核单位所属镇(街道、开发区)分管领导、中层干部及被考核单位班子成员、职工代表进行座谈,进一步听取有关工作开展、职能发挥及关系协调等多方面意见建议。此次座谈不同以往的创新之处在于,吸纳村两委代表和村民代表作为座谈对象,让他们畅谈被考核单位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体现出考核工作的务实性;特别是与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不但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而且使群众真诚地对单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参考建议。在座谈中也发现,被考核单位主管部门及乡镇相关负责人对被考核单位的评议多少有“护短”的倾向,深层次问题挖掘不大胆,有顾及面子、袒护之嫌。而我们邀请的群众代表则敢于敞开心扉,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掏心窝子”地与考核组沟通交流,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意见或建议,为考核工作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将以此次群众参与考核为突破口,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今后的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等工作中,进一步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跳出以管理论管理的圈子,努力打造群众参与、监督、管理新亮点。

四是专项指标抽查促进正确履职。此次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考核和专项指标考核,其中专项指标考核以教育、卫生主管部门为主。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县编办以“三定”规定为抓手,通过组织座谈、查阅档案、现场督导等方式,专门抽查了教育、卫生系统的4项专项指标,重点对相关工作开展、职能履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既尊重被考核单位主管部门的考核意见,也体现了考核组的统管能力,确保了考核的真实性、公平性、严肃性。

三、下步打算。今后,县编办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修改完善考核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形成考核工作长效机制。同时,着力加强工作创新,努力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新突破。

一是逐步拓宽考核深度和广度。2014年将在不断扩大试点面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绩效考核工作,探索拓宽社会评价范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点评;进一步吸纳学生代表、患者家属等直接服务对象参与其中,也可深入村庄、学校或医院,随机抽查服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进一步加强履职情况监管。加大对专项指标的抽查力度,特别是群众关注度高、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点项目,将更加严格地按照程序对工作开展、职责履行、服务效能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更好地促进单位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切实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绩效考核 改革

一、前言

事业单位主要包含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社会服务类的单位,承担着社会服务当中的基本服务,事业单位员工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积极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做出改革,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及绩效考核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

事业单位当中的绩效考核指的是将员工的工资与日常的工作之间挂钩,也就是根据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责任等方面来确定岗位工资,并以员工的实际劳动量来明确最终的工资数量。绩效考核是一种将劳动、人事与工资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考核方式。根据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来看,工资总收入将划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补贴。当中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也就是传统工资当中的固定工资和活工资。但事实上事业单位在员工的分配上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工资制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

三、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单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工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都将影响着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满足感。改革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同时也直接关乎我国众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问题,对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谓意义深刻。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积极地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首先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改革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岗位的设置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强化事业单位整体的服务意识也将起到重要的意义。[1]其次,进行绩效工资的改革有利于减少年度考核当中的过场现象,对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起到重要的帮助。此外,绩效工资的改革中,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他们将有效提升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工资对人的激励作用。

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意识差

绩效考核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效能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但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从前一直采取统一分配的制度,使得部分领导者难以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同时,员工也会对绩效考核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进行过绩效考核的实行,认为绩效考核只是领导对员工的一种考核方式,导致绩效考核的真实效果难以发挥。

(二)考核方式不正确

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对绩效考核缺少认识,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出现了考核方式不正确的情况,这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2]例如,部分事业单位会将绩效考核与年底的员工淘汰放在一起,但事业单位人员都是有编制的,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三)绩效工资不合理

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问题仍然是研究的重点。事业单位多数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主要以公共服务为主,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很难进行量化,再加上考核标准的不确定性,绩效工资中存在着一定的衡量尺度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上只是进行相应的德育方面的考核,难以明确具体的标准,判断的随意性也比较大。这对考核的效果将造成严重影响,绩效工资的发放和确定也将出现不客观性。

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及绩效考核对策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仅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前积极地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将对改革的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强化考核的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驱,事业单位要想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改革,并落实绩效工资,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思想意识上进行改革。[3]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思想高度,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应对内部员工进行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普及教育,以其他国家的优秀案例来引导员工的思想得到提升。只有从人员意识上入手,才能真正地落实绩效考核,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顺利实施。

(二)强化绩效管理培训指导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绩效工资实施的基础。对此,首先应加大力推动绩效管理试点运行,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服务的特点来进行管理方式上的探索,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逐步得到完善。其次,应发挥事业单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推动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关键所在。事业单位是人才汇聚的单位,应充分地利用人员的创造性和严谨性,使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改革当中,从而找到最佳的改革方式。

(三)完善绩效考核的方式

当前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只是将员工的工资、工作和奖金联系在一起,当中并没有涉及相关的人员提升问题。这导致员工很难提升工作积极性。对此,事业单位首先应明确绩效考核的指标。指标是决定员工发展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一定要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日常工作当中的责任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员工积极地与领导者进行沟通,并积极探讨绩效考核的实施方式,以便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应将绩效考核的内容细化。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当前处于初级阶段,实施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化、粗糙化。要想提升绩效考核当中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定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细化,将员工日常的工作划分为常态工作、临时工作等几个不同的区域。常态工作是员工正常工作范围之内的工作,是考核的重点所在,而临时性的工作也可以展现出员工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将工作细化能产生良好的绩效考核效果。此外,应根据员工的考核情况来确定最终的工资,将岗位责任、工作目标等当作衡量工资的方式之一,这对员工日常行为控制和积极性的提升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六、结语

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仍然存在着欠缺,但只要事业单位能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找到适合企业的绩效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 卞荷娟,钱益新,薛军,刘晔.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难点与重点[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01):55-56.

第7篇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现状与发展战略严重脱节

进入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后,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的事业单位体制同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人事分配方法,难以形成人员流动优化配置机制。此外,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因人设岗和情大于法的现象。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与组织目标相吻合并提高绩效,它是一种全方位的调动,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在战略路线上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注意建立柔性激励机制,也就是一种灵活的机制。它要求企业依据现状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时间、岗位、资金周转、政策等因素而建立多头激励制度灵活应用,比如说企业的生产存在很大的季节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生产期和非生产期两套制度。柔性机制要求增强物质奖励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加强信息反馈建设,扩大精神奖励。建立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与激励,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信任与关怀,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具整体性、独立性、创新性、挑战性和使命感。灵活性方面,私营企业要比国有企业好得多。其优越的激励机制可以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绩效水平,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创造力 、使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能否客观、公正、有效地进行绩效评估,在个人、小组绩效评估与组织管理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是决定绩效评估成败的关键,难怪有人认为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棘手的任务。作为桥梁的绩效评估不仅可以了解员工当前的工作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也为企业确定未来的工作目标和标准提供了信息依据,还可以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激发员工发挥潜能。绩效评估在考察和评价个人或小组工作业绩中应定期化,成为一种正式制度。

激励机制不仅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主要由考核评估、行政职务管理、员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管理等方面构成。但是,激励机制面对单位所有员工,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实际考核评价效果不好。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单纯依靠行政职务晋升激励中低层次人员很难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在薪酬保障机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工作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保障功能。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进行工资分配的,主要根据员工的职称和等级来确定收入水平,而聘用制员工则按合同协议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支付往往不能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岗位差异,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为此人事绩效考核的诞生为事业单位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有效考核与控制、获得反馈信息,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提供依据,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考核的积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急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的现状

(一)绩效评价体系忽视环境因素

绩效管理理论认为,员工个人绩效的高度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因素:员工个人的知识、能力、工作动机以及机会。即员工和工作之间的匹配以及其他外部资源的支持,这在事业单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外部环境资源,即组织是否是提供了足够的使用成就机会,对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绩效有很大影响。

(二)绩效评估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一般遵循组织结构内的权利路线,基本属于一种体现行政权力的组织行为,普通员工绩效评估接受上一级领导的指导与监督,但组织领导的绩效评估一般不受员工的监督,组织沟通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因此,高层管理者一般难以收集到基层员工对组织战略管理的反馈。

三、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绩效管理改革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 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进入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后,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的事业单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核心便是绩效改革。在事业单位推行绩效改革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二)绩效管理改革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绩效

事业单位掌管着社会众多资源,但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称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制定严格的有效地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改进政府工作绩效。将领导和职员的晋升与工作绩效相结合,通过外部的约束机制和内部的激励机制明确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避免资源的浪费。事业单位绩效改革有助于增强忧患意识和绩效意识,努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绩效。

(三)绩效管理改革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信誉和形象

事业单位作为群众眼中的父母官,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绩效改革将有效改变事业单位效率低下,态度不好的弊端,快捷方便,高速有效认清服务的绩效改革目标。事业单位的绩效改革同群众监督和满意程度相结合,将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和表现情况在单位内部和群众中公布,保证了事业单位的阳光行政,极大地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信誉和形象。

四、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改革的对策

(一)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观性较强,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粗犷,评价过程不够规范,这样的考核不能较为公平的评价每个人的表现并使其与收入挂钩。因此机关事业单位要改善考核方法,明确考核标准。首先要丰富考核内容。其次要明确考核标准。

(二)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考核反馈有效性

现阶段的绩效考核多为领导指向员工的单向沟通。主管领导和员工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达到考核教育、提高的目的。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渠道中,主管领导可采取面谈形式,与员工进行双向沟通,分析成绩与不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可利用进餐聊天等非正式沟通形式进行交流,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促进整个组织的绩效的提高。

(三)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关的激励机制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问题

(一)考核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职能,若是考核标准界定不明确,考核项目设置不合理,会严重影响绩效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只有将评价标准明确下来,才能让员工信服。如果考核内容不全面,未能以定量方式表的方式呈现定性指标,或者是考核条件较为简单与笼统,都会导致考核标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二)考核总结被忽视

其实总结很重要,总结有利于对企业单位不足加以改正,有利于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更改和规划,总结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考核制度更加完善,所以,考核总结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以后,很少反馈考核对象的意见与建议,没有与他们进行沟通,导致考核结构得不到转化与利用,考核效果得不到发挥。绩效考核中发生问题,不利于考核的真实与公平,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领导也不能及时掌握员工的实际状况。

(三)考核方法简单,标准过于笼统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受历史因素影响,国内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所采用的方法过于形式化,很少考虑到员工实际问题,无法体现出被考核者之间的差异,实行的随意性很大;除此之外,而定性考核极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考核结果易被人为操作,影响其公平与公正。此外绩效考核标准也不够明确,未能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无法区分员工的真实水平,导致能力强的员工与能力弱的员工享受到相同的工资与福利。此外未能细化绩效考核标准,落实也不到位,造成考核成绩趋于同一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出现很多问题。

(四)绩效考核监督与反馈未落实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考核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和及时的反馈。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时,很多都是被考核对象填写表单,这样绩效考核显得不够透明与公开。同时对绩效考核的监督也反馈也没有落实,所以绩效考核反馈无法得以提升,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日常考核,无法发挥出提升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的作用,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观念

绩效考核是事I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单位领导应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对其做好检查、监督及安排等工作。要成立专门的负责绩效考核的部门,由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此外还要建立职工考核台账与档案,发挥出监督绩效考核者的作用。

(二)强化民主测评

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加强员工参与度,更加民主化,规范化。被考核对象在部门工作、学习和生活时,与其他职工长期在一起,职工非常清楚被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以及思想素质等状况。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应组织开展职工座谈会,或者是和相关人员面谈,通过各种民族评议形式,收集整理全体职工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有效防止出现主观主义以及以偏概全的情况。要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充分反映民主化的绩效考核工作。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权利。是企业和员工都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总结反馈

强化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的反馈环节。首先,在绩效考核之后,要分析并总结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并结合绩效考核最终结果,研究现阶段事业单位真实状况,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同时要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结果,得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后,要面谈考核被考核对象,主要是上级对下级进行面谈,为员工反馈考核结果,让员工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状况。上级与下级面谈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下级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发挥出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是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保持着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努力程度。一般来说,人都会以利益为核心,将绩效考核纳入到员工工资、晋升中,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并且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员工积极性,人员任职等都有重要作用,只有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标准,公开考核程序才能真正达到绩效考核的最大用处,也会使企业做的更大,更强!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 要 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于提升组织管理,促进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等方面有深刻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公益性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存在着很大的难点和阻碍。本文从理论着手,依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对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 公益性 价值理念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绩效管理对于推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绩效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绩效考核在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如何改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

一、相关概念

(一)公益性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概念在我国学术界颇有争论,笔者认为具有代表性观点的理论为:“受国家机关领导,不实行经济核算的部门或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事业单位是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等服务活动”。

根据上文,本文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概念定义为:经政府授权,在法律范围内承担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组织,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或定额、定项补助,并且单位内部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不以营利为目的,所得收入用于机构运行发展事业单位。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组织依据组织内部有关规定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和态度等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活动。绩效考核可以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帮助组织管理者改善组织管理顽疾,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动力,达成组织的最终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能够清晰的辨别出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反馈环节以达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的效用。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的价值理念模糊不清

前文提到,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促进人民经济生活,增进社会福利的组织,因此,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应突出考核的价值理念,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但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主要存在:

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在实际考核工作中模棱两可。笔者认为,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仍停留在以管理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如公办中小学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指标通常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这些考核指标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需求而设置,并没有突出公办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为价值导向设置考核指标。

2.绩效考核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相关度不够。服务对象的相关度是指服务对象在实际考核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因此被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多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为360度考核方法,是指被考核者的全部相关方都涉及到考核工作中,但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服务对象在绩效考核中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处于边缘位置。

(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视不足

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上看,由于过分突出非公益性的考核内容而忽视了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追求。这在我国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上尤为突出,由于医院过分追求经济指标,弱化服务质量,使得考核蒙上严重的经济色彩。这与国际医疗机构非盈利化趋势不符的同时,也违背了医院公益的属性。因此,弱化经济指标与量数指标,使质量指标与公益性重回人们的视野是当下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从绩效考核的方法看,陈旧的考核方法造成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考核存在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过度重视量化指标的使用,忽视服务质量、社会公益等定性指标的使用,而另一种则是以领导个人意志为主的评定语式考核。

(三)考核程序的形式化

目前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普遍存在监管不力、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走过场”成为主流风向。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形式为发放考核表的形式,被考核人员不参与其中,由人事部门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评定结果,并最终通知被考核人。但由于最终考核等级不明显,许多单位的考核等级只有优秀与合格两个等级标准,且绝大部分人都为合格,“大锅饭”的现象由此滋生。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不明显,造成的往往是对待考核的态度消极,最终使考核流于程序化。因此,加强考核结果等级分层,薪资与考核结果明确挂钩,使被考核人重视考核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手段。

(四)考核结果的领导意志化

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领导个人意志权重比过高。当考核最终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时,损害的不仅是单位内部的民主环境与员工积极性,对于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原则也是毁灭性的。当领导者的权重过高时,其他因素在考核中的地位都会相应大幅度缩水,这种带有个人主义或政治色彩的考核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式人际关系左右着考核结果。

三、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改善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迅速,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现行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阻碍着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应当如何改善这些不足,搭建高效、实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塑考核的价值观念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价值核心观念为以服务对象为核心,这尤其体现在那些直接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的单位。因此,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应当在考核内容中得到重视。第一是应当围绕与公共物品提供紧密联系的岗位开展设计绩效考核的内容框架,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第二是针对与服务对象挂钩的考核指标,慎重考虑定量与定性的比例问题,避免定量指标过重造成的考核简单量化现象。在强调基于定性设置指标时,应在避免出现服务对象“一言堂”现象的同时,突出服务对象满意度在指标设计中的权重比率,以引导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走向。

(二)创新绩效考核形式

为保证绩效考核实效性的实现,应摒弃以往粗放、简单式的考核形式,采取精细化、多样化考核。区分单位中不同的岗位,如管理岗、工勤岗、技术岗等,进行分类别管理,分类别考核,以改进以往考核的弊端。第一,应当依据“德、勤、能、绩、廉”的要求,对不同岗位中职能的不同,进而影响不同,按照以工作实际为原则,确定合理的考核要素比例,以适应工作中的实际要求。第二,形成层次化考核,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确定不同考核形式与标准,以达到上行下效、相互激励的作用。第三,建立完善的规范化考核制度。应当明确考核目标、形式、程序、结果,形成规范化的考核系统,建立短期考核、长期考核相结合,年末考核、任期考核相互补充的考核制度。

(三)重视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通过考核以发现员工在工作、服务中的缺陷,进而通过奖惩措施达到激励作用,促进员工的自我改善,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实效的绩效考核,应当对结果进行深刻的反思整理,使被考核者全面充分地了解自己工作的现实状况、优点与缺点,从而激发优点,改进不足,达到深层激励的效果。所以,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仅仅关注考核的过程不足以完全发挥绩效管理为组织带来的作用。

四、结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双重的机遇与考验。绩效考核作为改善组织管理的有效工具,应当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的尴尬处境。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与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乔立娜,李志更.我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发展[J].第一资源,2011.02.

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

1.引言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实施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能够有效上升。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2.1是事业单位任用员工的考核条件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力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事业单位对人才的任用直接关系着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事业单位的体制在不断完善,聘任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在聘用人员的时候,绩效考核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聘用人员的时候,需要对员工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都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而绩效考核正拥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细致的了解应聘的员工的基本情况,让事业单位选择最合适的人才为单位服务。

2.2是激励员工的指标

在事业单位中,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以绩效考核为指标,推行有效的可实施的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实际薪资与其绩效直接挂钩,工作表现积极的员工给予鉴奖赏,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惩罚,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体系执行,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成效,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时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奖罚分明,以此来激励员工[1]。

2.3是员工劳动报酬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按劳分配已经成为了多数企业或者单位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一样,实施绩效考核,将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原则,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与员工的工作成效息息相关,将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员工劳动报酬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员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的浮动工资,这一部分也就是员工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成效来确定绩效工资的多少,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总和才是员工的总工资,这样既保证了员工的基本工作,又可以利用绩效工资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的策略

3.1明确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事业单位所有战略管理的核心。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还没有全面认识,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机制使绩效考核正常运转,往往只是将绩效考核看成是日常的事务工作,使绩效考核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真正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将人力认为的发展理念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要考虑到员工的切身需求,包括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将所有的员工都统一到事业单位的目标和组织中来,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福利和待遇,同时员工的升职加薪也应该列入其中,那些偏离了组织的目标的员工自身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从而促使所有的员工的工作都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

3.2建立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与有效的考核制度息息相关,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考核制度才能让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而有效的考核制度应该与实际工作的指标贴近。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制定的考核制度的指标都偏离了实际工作,虽然建立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但是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为了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考核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在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时,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参考,根据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在现有的考核制度上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修改,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估的维度。不同工作的考核评估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单位在制定评估标准的时候要从实际工作出发,与实际工作的特点相结合,做到评估的科学性,同事也要保证评估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3.3强化上下级的沟通交流

绩效考核的实施需要上下级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制定的激烈机制应该是与员工的切身需求和利益息息相关的,所以下级员工的信息反馈在绩效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只有足够重视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中必须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管理者在制定绩效制度和目标的时候,应该与下级员工及时沟通,从员工的目标和年终评估出发,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实际考核之前,部门管理人员应该与员工交流,将事业单位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相结合,达成共同的绩效标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在考核结束之后,部门管理人员也要和员工及时沟通,针对员工的绩效的意见和建议而谈,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参与进来,制定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3]。

3.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绩效评估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对员工绩效的评估科学合理才能说服员工,让员工心服口服,从而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估,应该要全面科学,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一些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来评估的,但是上级领导和员工的接触有限,对员工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很多时候并没有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只是根据印象做出评估,这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非常不利的。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应该包括上级的评估、同事的评估以及自己的评估,只有将这几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考核的全面和准确。

4.结语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在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应该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同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使绩效考核作用可以充分发挥。

作者:黄丽蓉 单位: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金山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李玲.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1(43):148-149.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构建措施

事业单位在我国政府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很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科研型事业单位在国家的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型、技术型的事业单位有很大的存在价值。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它为社会发挥的作用,而管理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其中的绩效考核水平。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优秀的绩效考核模式可以大大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还不全面,存有很多问题,绩效考核体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等都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构建新型的绩效考核体系十分必要。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征

1.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这个特征指的是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工资绩效高低优劣取决于多方面的多种因素,这些相关的因素大致分类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工资绩效的因素有环境、机遇和给予员工的激励以及自身的技能。其中后两者是员工自身的主观影响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善自身来避免克服的,前者是客观环境因素,较难改善。

2.绩效评价体系多维性

对于员工绩效的考核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多方向地评估,往往从德、才、绩、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其余一些自身的硬实力软实力也应该综合考虑,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估之后为其判定工资绩效。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对于各个维度的考虑有所偏重。

3.绩效考核随时间变化

绩效考核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它指的是员工的绩效会随时间而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评价员工绩效的时候切忌僵化看待。管理者应该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员工的绩效工资,不可将过去一时的印象来决定其将来的绩效。

二、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认识绩效考核

首先没有科学地认识绩效考核,事业单位没有将绩效管理纳入战略管理范畴内,绩效的管理和单位的发展处于脱节状态。一些单位的人事管理办法和身份管理办法较为传统,无法做到统筹大局地对人员结构进行管理。其次,绩效考核定位模糊,考核常常流于形式。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定量的指标偏多,定性指标偏多,难以客观反映工作人员的实际绩效。常见的将经营指标完成状况和员工自身的态度觉悟结合一起进行评价,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难以操作实施,形成健全的指标体系也是很困难。另外,绩效考核缺少针对性,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多数单位采用传统的成本-收入-指标体系,难以结合事业单位的非盈利特点,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层级多采用同样的考核指标,难以体现公正。

3.绩效考核操作不规范

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考核形式化、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考核办法粗略三个方面。没有听取广泛的群众意见,自行夸大成绩,讲平均搞平衡导致考核趋于形式化。大多数单位的绩效考核周期采用一年,而没有针对资金流动特性匹配相应的考核周期。考核的办法采用打分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效果却不如意。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措施

1.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制度建设

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是保证绩效考核体系顺利推行的基础。首先要对岗位实施管理,推行聘任制,将岗位管理纳入人事管理基本制度内,解决人员进出,职务上下跳动的问题;绩效考核内容作为招聘和收入的基本依据。其次是不断优化岗位管理体系,主要做法是合理地设置岗位,将岗位职责要求明确化,在岗位设置中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目标,使得两者充分结合。

制度的建设的目的是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和公正。结合自身单位的资金流动特性,结合法律将考核的原则、程序方法统一,实现考核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与此同时也要针对单位的员工的职位特征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并维护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2.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

首先是指标设计原则,要做到以下几个:全面性,选择范围广,统筹性强的指标;重点性,统筹大局的同时,要突出指标的代表性和工作的重难点,起到一定引导和侧重作用;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和岗位,要有所区分和重点对待;操作性,制定的指标要结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操作性,尽量避免人为复杂化。其次,有层次、有类别的设计指标。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和特征的指标,根据岗位管理规定的职责和任务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是将指标细化,明确化,定性和定量结合,定量为主。

3.规范考核办法

正确合理的考核办法可以使得绩效考核效率大大提升。因此,事业单位获得绩效考核办法应该在现行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同类企业的先进的办法对自身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造,比如国外360度考评法、平衡积分卡等优秀的考核办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的考核体系可以大大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可以促进员工和单位共同进步。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这一环节,严格执行改良计划,科学构建,严谨遵守,从而创造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考核[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第12篇

关键词: 公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常见现象;考核指标

事业单位一般是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随着改革的推进,公益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正视当前在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那些常见现象,并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员工绩效考核的常见现象及分析

(一)“轮流坐庄”现象

绩效是指构成员工职位的任务被完成的程度,它反映了员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职位要求;或者绩效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显然,员工绩效考核跟轮流坐庄应该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现实中这二者的关系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轮流坐庄”是员工绩效考核时期的高频词汇。

“轮流坐庄”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事实:一是考核结果层次少、优秀率有限制。绝大多数公益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1995年颁布)中的关于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优秀等级人员一般掌握在总人数的10%,最多不超过15%的规定;部分单位采用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其中优秀率仍然有严格规定。二是考核优秀名额按人数比例计算分配到各个部门单位。三是晋升职称、职位时,一般要求在任现职期间有过考核优秀,或者有过考核优秀的优先考虑。

(二)“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孤岛本意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引申到该系统外,信息孤岛很普遍、类型也有很多,公益事业单位内各环节、单位间也存在着信息孤岛,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作为其发放绩效工资、续聘、解聘、奖励、晋升、培训、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通常仅仅用于年终评奖、评优,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员工绩效考核“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点:一是单位管理层对绩效考核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不够。二是考核定位不明确,考核目的不正确,通常为了评优、分奖金而考核。三是考核内容粗线条、定性化。

(三)“例行公事”现象

公益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通常是一年一度。考核期到时,大家自我总结,填程式化的考核表格,民主测评,考核组审定等级。在走上述流程时,多数员工是敷衍了事的;民主测评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场面。可以说,年度绩效考核,自上而下都在例行公事。

“例行公事”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与前述两种现象密切相关,是必然的:一是考核结果三等级制,优秀轮流坐庄,八成以上都是合格,认真与不认真总结、填表没有什么现实差异;民主测评时,认真如实评价同事也基本不会改变考核结果,还可能影响团结,不如一团和气的好。二是考核结果基本上仅用于年终奖金分配的依据,与未来的培训、岗位聘任等无关,应付考核就是最经济的做法了。

二、员工绩效考核常见现象的应对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适应条件或环境的。公益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通过多项创新来消除轮流坐庄、信息孤岛、例行公事等现象的产生条件,改善绩效考核的环境,来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

(一)考核观念创新:与时俱进,提高认识

当前,公益事业单位同其他单位一样正在进行“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等重大改革,绩效考核是推进这两大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单位管理层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不能还停留在以往狭窄目的的考核层面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发〔2011〕5号配套文件之八: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因此,单位管理层要与时俱进,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对其严格管理和监督执行;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沟通,让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上行下效,“例行公事”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二)考核等级创新:由三级制改革为五级或六级制

当前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三等级制,其弊端突显:合格档次过于宽泛,80%以上的人集中于此,模糊了员工绩效的各种差异,人为拉近了优与劣的距离,客观上违背了奖优罚劣的主旨,严重的可能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就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将考核结果创新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制,或者再增加基本合格成六级制,就能够较好地区分出员工所作贡献以及工作质量的优劣,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比如,绩效靠前者如果因受名额限制而不能得优秀,获得良好等级也会满意,因为毕竟不再是不公正的平均主义的合格等级,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得到了肯定,仍然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是其一;其二,因为合格之上还有良好、中等两个级别,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轮流坐庄”得优秀现象的出现。

(三)考核指标创新:由简单笼统变为明确有针对性

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既不是组织总体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也没有完全与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挂钩,而是采用基本相同的、定性的指标进行模糊评价。这是造成考核不准确、可信度较低的关键原因。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变革创新,力求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要把握好考核指标的设置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1)目标一致原则,即部门目标和员工的工作目标是单位总目标的层层分解,自上而下形成“目标——手段”体系,不可有脱节现象。(2)调整原则,即要根据公益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也应随之进行适当调整,不可图省事而长期沿用老一套。(3)适应原则,即考核指标要注意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分内事(必须做的、应该做的)是主要考核点,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和职级的考核对象(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岗位人员)的评价,评价指标及权重应有所不同,有共性的也应有个性的。(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即要改变当前依据公益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益服务难以量化的特点采取定性评价的做法;也不可走极端,盲目追求一概量化;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考核内容,有定性的考核指标,也有定量的考核指标,指标体系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2.要明确和细化考核指标

公益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公益服务性等特点决定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这没什么错;考核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个人述职、写总结填表,再对述职的质量进行评议定级,这个程序也没什么不对;问题在于,这种考核的定性指标含义比较宽泛、模糊(如前述),定量指标太少,考核的准确性不够,必须要加以明确和细化。

例如,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2年11月14日上传的“福建省实行聘用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是闽人发[2004]146号,该文是根据闽政办[2002]162号文的精神制定的,对德、能、勤、绩的考核只有定义,没有二级考核指标。那么,该如何明确和细化呢?比如,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是工作实绩,即考核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就可以细化为多个二级指标,分别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成本节约方面去考核,每个二级指标又细化为多个档次,并赋予相应的分值。某个公益事业单位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上述指标体系中的某些指标,如重点部分“绩”的各项二级指标进一步具体明确和量化,这样可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四)考核结果应用创新:由单一用途到多环节参考

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激励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因此,必须将有效的考核结果应用到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中去。

1.考核结果应用于绩效工资评定

如果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定级的主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为,奖金是一次性的奖励,绩效工资则不同,一是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打破了大锅饭,体现了业绩差异,消除了不公平感;二是工资通常按月发放,会多次提醒和刺激大脑,有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

2.考核结果应用于培训计划

培训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是要有科学依据的。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仅仅是有个等级,应该包括对被考核者的多方面甚至全方位的评估情况。及时地针对考核中没能实现或绩效不佳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给予必要的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技能水平,对员工及其成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奖励。

3.考核结果应用于岗位调整

事业单位的聘任制改革,改变了传统的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用人机制。在岗位设置基础上的岗位绩效考核,应当发挥其考核结果的作用:把考核结果同晋升、晋级、续聘、缓聘、待聘、解聘挂钩,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科学合理解决谁能上、谁应下的问题,十分有利于实现岗位调整的和谐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