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

时间:2022-12-07 03:35:12

微课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财政学

一、“微课”的界定

(一)“微课”概念

“微课”最早出现于196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的说法。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实施较国外稍晚,自2010年提出“微课”概念,短短几年的时间,微课在中国已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演变,内容上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本文认可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主题明确、简短、完整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内容短小

“短”和“小”这既是“微课”授课内容的特点,也是授课时间的特点,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限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授课只围绕难点或重点等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而录制,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度快,导致我们生活中很多需求出现了“快餐化”现象,文化也不例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两个小时的课程,而“微课”正好在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讲授,适合人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适应碎片化学习。

2.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明确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或者重点,虽然“微课”时间较短,但是一个结构紧凑而且完整教育资源,可以完整的将知识点和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一段精美的、完整的“微课”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由此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信息完整、结构紧凑、包容量大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体现了小“微课”、大“世界”教学特点。

3.教学方法新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引领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微课则是实现“互联网+教学”的基本单元。“微课”设计的着眼点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意在为学生“解惑”。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和创新,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4.教学语言精炼

教学语言在微课教学中对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高度提炼和凝结的语言,能最准确、完整的表达主题意义。精炼的语言尤其在微课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由于微课授课时间短,所以要在20分钟时间内实现授课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必须依赖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魅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微课”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和目的。“微课”的这一特点不但适用学生也适用教师。教师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将相关视频进行剪辑或者截屏,保存在自己授课的课件中;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对于难易理解的内容或者没有听清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财政学》课程“微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微课教学的今天,《财政学》的微课建设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如火如荼,研究的人比较少,微课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这就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微课”制作质量不高

“微课”教学的如火如荼,为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财政学》微课制作的质量差强人意,整体表现的比较粗糙,如音质不清、画面不明、单调、乏味等。造成制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制作的成本太高,好多西北地区的学校没有制作“微课”的设备,要录制“微课”就必须到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找关系排队才能实现,不但等待时间长而且制作费用昂贵,导致好多老师和学校望尘莫及、望而却步;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微课制作,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难制作出精美的微课,同时没有对“微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少思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微课”教学还没有广泛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国外甚至发达地区的高校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差别大,很多落后地区高校的《财政学》教学中微课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西部独立院校的老师甚至对微课闻所未闻,学校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涉及微课课程,相比较发达地区的如火如荼,微课在西部地区还属于新型事物,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三)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重在利用微视频技术将知识点可视化,以更好地传播知识。微课的使用属于教学范畴,但是微课的制作属于技术范畴。由于对微课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所以某些学校严重缺乏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了微课的应用。在《财政学》教学中,老师们一般只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微课制作的技能,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也仅能保证学校网络的正常使用,尚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技能,在西部独立院校既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又具备《财政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寥寥无几。

(四)对微课的认同度不高

目前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对微课这种新事物的态度,导致微课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尤其在西部落后地区的独立院校微课几乎没有任何应用,所有的授课还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这既不利于教学改革,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授课教师水平层次不齐

对于很多老师来讲,录制微课还是有压力的,因为毕竟录制微课面对镜头时要求老师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行为举止要得体大方,不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可以畅所欲言,洋洋洒洒。所以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有些老师平时上课语言幽默生动,知性优雅,但是录制微课时就表现得非常拘谨,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需要录制好多次才能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成本很高,这种的微课学生也反映不好,还不如课堂教学效果好。

三、《财政学》微课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财政学》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来讲比较枯燥、乏味,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宏观。传统教学中一节课时间为45-50分钟,超出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上限,再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中连续播放的幻灯片,信息量大,速度又快,学生消化和接受能力有限,这些都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提炼浓缩做成微视频,再配以动画、图形等,增强内容的形象生动性,既可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实用性原则

《财政学》微课的设计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不能因为微课最近很“热”,就集中力量打造微课,为比赛制作微课,为评比制作微课,很多微课资源花巨资制作后都浪费了,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也不能因为流行微课,就将好多内容都制作成微课,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摒弃,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就必须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为微课设计的内容,而不能一概而论。在学习中只有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才有可能反复学习,微课的意义才能提现出来。

(三)整体性原则

“微课”的开发需要事先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所谓“整体”也就是说在微课短短的10几分钟内所呈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由于短小精悍、方便快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需要而设计制作的,既是一种新资源,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被迫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一个一个零星的、看似碎片化的知识点来学习,它通过视频资源,利用移动的便捷性,将知识点完整的传递给学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

(四)艺术性

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将老师从课堂搬到银幕已不再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微课制作的艺术性,运用一些影视化的拍摄技术和方法如3D、4D或者VR,将微课拍摄的唯美、精致、逼真,伴随着与授课内容一致的画面不断出现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欣赏“大片”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

四、《财政学》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与运用

(一)成立微课设计团队

目前好多学校尤其是西部学校并没有制作微课的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所以导致《财政学》微课制作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或学校独自制作、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制作。另外由于“微课”制作费用昂贵,所以好多教师和学校制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用于教学观摩,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少。受到制作费用的约束,《财政学》微课的数量并不多,没有大量的“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还是主要依赖传统模式。如果能集全国之力、整合各校教学资源、成立一个专门的《财政学》微课设计团队,集结高校财政学教授和微课专业人才,建立教学资源共建机制和共享环境,微课研发团队合作分工,专家带队,凝聚智慧,精心研究和设计微课总体大纲,这样将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的微课。

(二)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

由于受到微课制作的硬件、软件和制作成本的限制,现有的微课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单一,既有教师的课堂实录插入后期制作的PPT模式,也有直接在教室录制的简单录像,视频剪辑痕迹明显,内容的要点不全,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图像不清、音质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和满足教学、学习的需求。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关键有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内容

《财政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只有具备以下特点的内容,运用微课教学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重点、难点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和接受不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才有反复学习和观看可能性,微课教学才有意义。其次,短小精悍的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微课教学避免盲目追求潮流,是否能用微课教学完全是由授课内容决定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10-15分钟)阐述清楚就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微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将动画、声音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录制专门的教学微视频,使教学视频更有整体连贯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3.提高思想认识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制作的质量,在后期编辑、剪辑的过程中始终抱着制作精美、画面清晰的微课为出发点,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课程。

(三)突出微课建设的特色

微课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这五脏分别是指“精”、“实”、“新”、“特”、“效”。所谓“精”是指微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引人入胜;所谓“实”是指微课要有实用性,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所设计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接受和学习起来有难度的;所谓“新”是指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和创新,一定的要能体现微课新颖性特点,突出特色;所谓“特”是指微课的设计要有新意、制作精美、有特色,避免粗制滥造,资料堆砌;所谓“效”是指微课的应运要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要有实效性,实现授课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更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特色才能有效果,如果微课能设计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快餐式学习,让学生满意。

(四)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结合

胡铁生老师曾经提出“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能很好地结合”的观点。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创新,它通过“讲”、“学”次序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微课以视频构建为核心,由于其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等特点,不可能和其他大的数字资源或网站平台相衔接,但是在翻转课堂里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非常适合学生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同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探讨,使得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和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接。

(五)制作系列微课

“系列微课”又称为“专题式微课”或“专题微课程”。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过于分散,不成体系,各个微课从内容上联系不紧密,没有连贯性,知识衔接不够,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技能,难以让学生针对某个专题主题进行系列化、完整化的学习,这就导致无法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群,这是当前微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学》微课在设计时可考虑选取某个较小的专题内容(一般为3-5节,每个专题的总微课数在10节以内),各微课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专题,形成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财政学》课程可考虑高校之间联合,开发出一些专题内容相对集中,实用价值大、特色鲜明成体系的专题微课程。

第2篇

一、微课主题设计

微课主题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明确的主题设计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带着目标开展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是学生在高中诗歌学习中最早接触的一首,在学生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就本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对《雨巷》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从而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雨巷》的内容和含义,掌握重点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在接下来的微课设计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提高微课教学设计水平,确保《雨巷》教学效果。

二、微课整体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是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架构,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微课进度

在《雨巷》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诗歌教学重难点内容较多,而且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可以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一般以1~2个课时为宜。雨巷教学的微课进度设计可以根据其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雨巷的作者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本诗的作者是戴望舒,在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形成了追求朦胧和意境的创作风格,而且这首诗的创作是在发生反革命四一二之后,作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是对社会的惆怅和无奈,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二部分,对诗歌当中的具体意象进行深入解读。在雨巷这首诗歌当中出现了“雨巷”“丁香姑娘”等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视频设计当中要重点对这些意象进行解读,从而揭示诗歌内涵和主题所在。

第三部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深刻体会诗歌结尾呈现的意境,从整体角度对全诗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部分,对象征主义进行深刻阐述,在微课设计当中着重对象征主义的内涵、作用、理解、方法等进行讲解。

2.编排微课内容

编排微课内容最为常见的排序标准有重要性、时间、地点、结构等,但是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在对备课内容进行编排时要采用重要性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编排时需要将重要性顺序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合起来,并在编排当中突出对诗歌当中不同意象内涵的解读和象征手法的释义。这首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语言、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次要方面,辅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三、微课单元设计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当中的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指单元内容的构成和编排。在对微课单元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微课单元内容的构成设计必须遵循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设计目标,突出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雨巷》,重点是掌握象征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单元内容构成设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象征写作手法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象征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接下来要让学生了解戴望舒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他选择象征写作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鉴赏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象征手法进行应用。

高中语文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要保证主次有序和详略得当。就《雨巷》的微课单元内容编排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第一,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内涵,提高生活感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素质。第二,对诗歌的情境之美和意象之美进行全面了解,透过诗歌的情感了解作者想要借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对诗歌的特征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设计当中必须体现主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必须了解、应该了解以及重点要求的知识内容。

第3篇

关键词:微课程;;TEDEd;佛山微课

1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风靡全球,各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资源不断涌现出来。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体地兴起,微时代悄然来临,人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地被微化。在教育教学领域,微课作为微时代中非常活跃的一员,也随之受到了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视。随着人们对微课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研究热情的逐渐高涨,使得微课成为信息化微时代中的一股新势力。目前,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方面,大家各有特色,本研究试图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对三类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2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设计比较

在微课程的项目选择上,本研究主要选定在教育教学领域较有影响力两个国外微课(可汗学院、TEDEd)作为国外案例代表;而国内微课选择我国“微课”提出者胡铁生组织的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展播平台(以下简称“佛山微课”)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体现、课程内容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三方面对微课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2.1教学目标体现方面

TEDEd微课资源中均附有相应的课程内容说明,其中包含了所讲知识的背景以及本微课视频要解决的学习问题,从这一点来看,TEDEd微课资源在学习者观看视频前清楚地交代了学习目标。然而,可汗学院与佛山微课只是通过微视频的标题来说明本微课程的大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可汗学院的微课程大部分是数理例题讲解,一般是直接进入课程主题,开始便陈述例题,然后开始讲解,这样的课程形式缺乏简短的说明和铺垫。而佛山微课允许学生查看教师在微课平台上所上传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从而帮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2.2课程内容设计方面

在微课视频的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可汗学院的微视频大多是针对平台录制的,在视频中不会出现教师本人,仅有一块黑板和教师的手演示教学过程,其微课的内容往往是组织一个知识点系列微课,知识点的讲解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渐掌握方法,一段小视频只讲解一个小知识点,这样就保证了在微课视频中能够清楚地将一个核心知识点讲解清楚,可汗学院的这种微课形式是典型的学习型微课,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自学;TEDEd的视频一般为3-12分钟的卡通动画或真人演讲,卡通动画类的微视频是由教育者与动画设计者合作开发的,真人演讲类的微课是将TED演讲资源进行重新剪辑制作而成的,并且TEDEd中的绝大部分微课都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逐步引出课题的中心,然后阐明知识点,引人深思,这样的授课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佛山微课主要是对之前佛山地区组织的优秀公开课录制的视频,根据视频的课程主题进行了重新编辑制作而成的,以及佛山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中的优秀微课,且视频内容通常是中小学课程的课堂实录。从微课的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可汗学院微课的表现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微课内容设计非常简洁明了,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TEDEd的课程内容设计便显得丰富有趣,引人入胜,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带来全新的一种体验。相比较而言,在微课内容设计方面,佛山微课就显得比较单调一些,佛山微课主要是课堂实录式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

2.3学习评价设计方面

TEDEd微课资源在课程结束后,提供的两种类型的练习题,分别是封闭式习题和开放式习题,封闭式习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开放式习题则是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检测,虽然这种设计是合理的,但是在习题的反馈方面,它只提供封闭式习题的答案,而学习者无法得到开放性习题的答案反馈;可汗学院在习题反馈方面则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步骤演示,从而有效帮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相对而言,佛山微课在学习评价方面的设计相当欠缺。三种微课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TEDEd微课资源的主题鲜明、课程讲授线索清晰,有明显的话题引入,以及对关键概念的总结,辅助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内容更新快,但是,微课程内容比较适合课外的非正式学习,与现实课堂教学的关联性不强,教师在对其微课资源进行应用之前,需对其进行一定的筛选,才能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应用;来自于现实课堂实践的佛山微课与现实课堂内容的关联性较强,再加上教师上传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专家点评等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能够在进行较少改动或者设计的情况下直接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但由于佛山微课属于原有教学资源的重新设计与利用,因此在内容叙事上并不连贯,很难完整地引出或者总结这门微课的核心思想;可汗学院作为其中最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均衡了TEDEd与佛山微课两者的优缺点,但多为数理例题讲解,视频叙事往往直接切入主题,立即呈现例题并显示解题步骤。

作者:王雅会 田永臻 孙汝菡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微课程 设计 模式 应用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2011)。

但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本文对多种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

一、微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应用模型

1.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在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在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话题――学习对象”三个部分,其中,一个学习对象承载着一个单独的知识点。

2.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因为微课程视频的持续时间更短,所以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导入的节奏,拍摄时宜多采用教师以及黑板(投影屏幕)的中近景景别;字幕的强调和提示功能非常重要;镜头调度做到意有所指而不是做毫无意义的推拉变化等。对倾向于视听演示性的微课程来说,在实践中常采用“屏幕录制软件(如 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

3.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得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

二、基于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在相关研究中,微课程大都贴上“教师”的标签,意味着微课程的制作一般都由教师来完成。 鉴于微课程制作具有可选的方法多、 操作简单的有利条件,该模式尝试以学生自制微课程为切入点。

1.课前学习,建构新知。(1)搭建微课程开放交流平台。该平台将实现以下基本功能:信息与资源共享;互动与答疑;练习与测试;学习跟踪。(2)自主学习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各抒己见;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初评自己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及时提出碰到的疑问和难题,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回复、评论,“提问――回复”形成N对N的辐射性深度参与方式,互动解惑,完成自己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建构。

2.课堂内化,探究知识。(1)组织多元课堂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取是学习者经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发展知识, 达到意义的最终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学习。(2)促进整体式协作探究。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各类成果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到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实现知识的输出。教师应及时记录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潜在创意,做好建设性指导与评价。

3.课后复习,巩固已知。利用平台上用于评价的资源自我评估, 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掌握了知识,达到学习目标。根据归纳与探讨,现有以下观点:

首先,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 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 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其次,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 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师生相互建构学习内容。片段化的微课程需要系统性,需要多种类型的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并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性的网状结构;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前进的一门微课程的设计雏形出来之后, 需要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 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程这个产品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关中客 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微课;教学改革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利用。近年来微课被广大教育者所熟知,它所具有的微型化、知识内容碎片化、可移动化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迅猛发展。

一、微课教学的基本内涵

1.基本概念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先提出的。利用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定义归纳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教学课程。微课教学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资源并进行网络共享,学生通过终端进行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拓展和深化。

2.基本特点微课教学特点可以归纳四点。一是内容短小精简,它主要将课程的知识点(如重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进行碎片化的分解,内容短小,讲解清晰,适宜碎片化学习。二是适合自主学习,作为微课核心内容的微课视频,其时长一般为5~8分钟,学生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控制学习进度,自主进行学习,容易实现“学一个,懂一个”的教学目标。三是适于移动学习,由于微课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共享,学生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课程微课资源,实现随时、随地、随终端的移动学习的需求。四是微课制作方便简单,它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也可以采用电脑、手机等常用普通设备完成微课的制作。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课程情况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设计软件应用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广泛开设,该课程着重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制作、图像处理、设计制图等的表现能力,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核心技能。下面主要选择Illustrator、Photoshop软件课程为例进行微课教学实例研究。

2.可行性分析目前,各高校开设此课程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同步观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承担着理论讲授和实验指导的角色,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有时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以及最终教学效果。通过引入微课教学,直接把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一种主动、交互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各种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实现随时随地实现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可以演示软件知识点的直观操作步骤,在没办法学习一遍全部弄懂的情况下,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中反复查看、重复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巩固。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构建

1.微课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找准计算机辅助设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如何教(组织、方法等)以及教的怎么样等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微课教学过程;然后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化的细化切分,设计微课教学资源集合(见下表)。

2.微课教学资源制作根据上述微课化教学设计,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制作,选择合适设计项目任务,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剖析难点问题,通过步骤示范解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素材做成作品。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讲解软件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而且还要强调设计能力的培养,注意调动学习动机,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课题的自主权,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兴趣。

3.微课教学组织实施按照微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微课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预习阶段,即授课前,教师搭建好教学平台,如图1、图2所示,在平台上发布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电脑、iPAD、移动设备观看微课教学资源。这些微视频中可以实现Illustrator、Photoshop软件知识点直观的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二是课堂组织阶段,在课堂上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视频教学后的心得和存在的疑惑,然后通过针对性教授和实验指导,答疑解惑,该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三是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对已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的目的。除此之外,利用微课进行讨论、作品展示等教学活动。

四、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构建多元教学活动微课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有助于构建主动和互动式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承担课程预习、核心概念讲述、实验演示、课后练习等不同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通过学生互助学习、设计比图、单独辅导、单元测验等多种形式,极大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建立起更愉悦、更有效、参与度更高的教学组织模式。

2.有利于实现课堂翻转翻转课堂是以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多教育技术、教学视频等载体使学生在课外完成前期入门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强调实际操作,注重个性化指导。利用微课教学,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空间,发挥微课的优势,实现课堂翻转,提升教学质量。

3.有利提升教学效度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样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当堂学习内容的完成,而忽略了课后复习这个重要的环节,同时还需要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提前预习,而微课教学资源,轻松实现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布置课后练习题或者阶段性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系统预习和复习巩固。

第6篇

关键词:微课;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设计;运用

“基础会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包含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垫脚石”,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在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微课”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运用与设计。

一、基础会计课程运用微课的必要性分析

1.五年制高职学生状况分析从初中到高职学校生活学习,这个跨度使得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些许不适应。微课将现代教学手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等特点,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微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突破了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2.基础会计课程分析近年来,为了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对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是教材中引入了更多的案例,二是利用会计软件实训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操作工具,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考查。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类16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统计数据显示:有2.85%的学生对基础会计重难点知识完全掌握,23.65%对基础会计重难点基本掌握,有40.36%的学生对基础会计重难点不够理解。统计调查显示,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学生人数仅有26.5%,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对“基础会计”的重难点不够理解,基本不懂和完全不理解的学生有30.15%。通过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到多数学生认为“基础会计”教学改革虽然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但也不排除以下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基础会计”存在一些难以记忆与理解的专业术语。比如,会计六大要素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记忆、会计恒等式的利用、税的计算与缴纳,都是抽象的概念与内容。课堂上教师讲清楚了,学生听进去了,但是不代表学生可以灵活运用。遗忘曲线表明,没有经过反复的复习,学生往往学后忘前,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课后复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一堂课的时间难以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和回忆,知识点很快就会被遗忘。统计调查显示,大部分课后复习做得不到位的学生是由于课堂没有对知识点做到基本理解的程度。

二、基础会计微课设计过程

1.课程内容的选取一堂出彩的、优秀的“微课”选题非常关键。“微课”的选题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都不适合作为“微课”的主题。例如,“错账更正法”是“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一个重难点,它能改正账簿登记时出现的错误,保证账簿的正确性。教师可以从该知识点出发,进行微课设计,原因在于错账更正法是“基础会计”课程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容易遗忘。所以,“微课”选择其为主题就比较合适。2.基础会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1)切入主题迅速。微课时间较短,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迅速切入教学主题,运用一些能快速抓住学生兴趣所在的方法。如“错账更正法”的微课设计中,教师可采用展示错误账簿的方法作为导入,向学生展示企业错误的账页,将三种不同的错误账簿登记巧妙地设计在同一张账簿图上。一是账页图直观简单;二是通账页的展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利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迅速知晓“微课”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明确。(2)精心设计。“微课”包含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是“微课”设计的主要要求。“微课”是一个精简的视频短片,因此尽量要突出该课程的特色。(3)教师语言要精练。说普通话、语言简洁、仪态大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提前准备课上讲稿,这样微课录制过程会比较流畅。3.微课的制作拍摄方法制作与摄制方法需根据“微课”的主题而定,可根据学校的软硬件配备情况及教师技术掌握和容易上手的要求,采用摄像机拍摄法、录屏软件+PPT制作法等。同时,根据一线教师和学校实际情况及“微课”的选题,宜采用适当的拍摄方法。

三、基础会计中微课的运用

利用“微课”进行辅助的环节有:课前预习、课堂知识讲授、课后复习、课外延伸。本文以“错账更正法”为例,讲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导入微课,引发兴趣学生在学习错账更正法之前,已掌握了账簿登记的技能,但如何掌握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仅靠教师讲述他们很难有兴趣继续听下去,若在课程中穿插“微课”,则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复习总账与明细账登记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账簿中出现的错误如何改正之后,引出更正方法,什么是画线更正,如何进行处理等。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很快就掌握更正方法。2.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在提高他们兴趣的同时,教师可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老师所给的问题,一是红字更正及补充登记的含义,二是两种更正方法的使用条件。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法,对学生回答情况采用结合微课进行点评。3.案例分析,实际演练学生理解掌握了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紧接着进入实训练习部分。教师可给出一家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各小组根据案例资料指出账簿中存在的错误并更正。各小组成员要岗位明确,每人负责一个星期的业务量,小组讨论,完成错账更正。4.展示成果、拓展训练各小组完成账簿更正后,教师可先让各小组选派出代表,讲述账簿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更正方法及过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如何检验账簿登记是否规范、完整、正确,从而得出需要对账与结账的结论,继而为下节课做好准备。最后教师对各小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完成任务最佳的小组给予表扬,给小组成员进行加分。为了巩固三种错账更正法,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完成与“基础会计”课程配套的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并按时上交,同时完成会计软件操作中关于错账更正的实务操作。

四、结束语

“微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能把教师的基本素养与教学技巧展现出来。同时,微课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好微课,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转变是当代教师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微课的设计及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突破,努力促使本专业知识与“微课”的融合,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Shieh,Davi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26).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3]李娇娇,汤才梅,陈倩.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及其发展趋势[J].资源建设,2014(03).

第7篇

1.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程授课对象是某广播电视学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水平以及信息素养,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课程。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是在初中时接触计算机课程,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所以,教学的对象具备计算机的操作基础。然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容易走神。计算机课程的传统教学具有较强的机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析

根据几次课堂学习,高职学生掌握了如何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并且插入图片的技能,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自如地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此外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而明确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3)学习评价设计的分析

针对学习评价设计可以合理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观察,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与询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进行终结性的评价,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测试题,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微视频的设计

制作微视频之前,应设计脚本。文章主要是使用录屏方式来制作,并且让视频的制作者进行全部步骤的操作,同时通过录播软件将具体的步骤记录下来。后期进行编辑的时候,将画面编辑好,匹配相应的标注与解说词。微视频制作的质量与各步骤的操作紧密相关,并且微视频集文字、声音、图片、影片等资源于一身,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满足计算机教学的要求。目前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深入地理解并认识到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并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很难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因此,应全面考虑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并设计出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微视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不断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中属于必修课程,因此,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微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积极地响应了课程改革的号召,为教学方法提供了新型的教学理念,并且该教学方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作者:李胜华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第8篇

关键词:语文;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97-01

当下我国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确立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课型。

一、要强调语言文字的浸染性

语文学科的关注点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训练,更负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责任。因为它既具有文化的内涵,更具有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语文微课的语言除了通用的严谨、规范的要求,更多的应着眼于形象的美感、丰富的意蕴等。例如,上述微课笔者引用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徜徉如此的文字海洋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召唤和融入,情感世界会逐渐变得丰盈饱满,人格会逐渐实现自我矫正和完善,可以这么说,真正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的人,必然会是一个珍爱于己、怜惜他者、感恩社会、践行奉献的人。

二、微课的选题求“小、新、实”

语文微课选材空间巨大,自由度极高,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智慧、眼光和视野。一旦选题不当,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再好的呈现形式都成了无本之木。设计微课一定要指向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薄弱点、考试的热点处或者学生的感兴趣处,可以是某诗歌主题归类、一种词类活用归纳、一种特殊句式讲解、一种语用类型讲授,还可以是细节描写的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题段的写作等,“点”的选择妥当和巧妙与否关系着整个微课的成败。有的教师作微课时还是恋战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形式,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在微课上的期待,有没有常规课堂以外的知识精髓,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们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识呈现,使学习者始终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以笔者的微课《怎样写议论文提纲》为例,议论文的写作体系健全、论者众多、环节操作成熟。相对来讲,我们在平时强调的是写之前要想清楚、要写大略的提纲,但具体到提纲究竟应该怎么写,它和具体的成文有什么关系,哪些东西在提纲中应该成为重难点,我们要么根本没引起重视,训练的比较少,或者训练出来的是无效的提纲,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写作过程。

三、体现“语文即人生”的思想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落实“语文为人生,语文即人生”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和人生、生活的鱼水相依,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乃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现行语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为德育的依凭,教材选文虽然绝大多数都可算是文质兼美,但整册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难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体系。语文微课要落到实处,为现实而著作,为生活而发声,关爱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把广阔而生动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课堂。微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的有效补充,就是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贴近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求,在应试和实际功用中相对容易地获得巧妙的平衡,弥补相对滞后、片面的课程内容的缺陷,增进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四、微课元素多样性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而设计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特点。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想学和乐学落到实处。基于此,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和丰富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风云涌动的课堂辩论,也可以是诗配画的解读,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龙以及微博的写作等。

五、要重视语文微课的“思维力”培养

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课的思维力目标也就体现在它能否引起学生对内容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提问和思考,即一个问题或一种回答能否使学生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或另一种回答。因此,优秀的微课应是“智慧”、“美貌”与“技术”的兼容体。微课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当中,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所呈现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在看到微课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挑战和冲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它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良好的机遇。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勇于借鉴微课理念,努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继英.人生语文的教学向度与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13,(7).

第9篇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学会看地形图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以知识的记忆为主,缺乏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因此掌握看图的方法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第一次接触等高线,可以为以后其他等高线的学习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可重复观看、随时停顿,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设计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形图,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①达成目标反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程度。首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山地部位;其次,了解等高线的含义,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方法;最后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并学会判读坡的陡缓,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路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获取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最终要归纳出关于地形图的规律,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②学习任务是根据达成目标来设定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笔者在这里设计的问题较为基础,旨在保障学生能够有信心、有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③学习方法建议是为帮助学生学习给出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会看地形图,针对不同的地形图,教师可通过比较法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直观图解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形图,使其形象化。④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自主学习与将要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度,进而为正式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配套学习资源,它的产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之后,要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达成目标进行设计。 

笔者在本视频中详细介绍了等高线的原理,另外,用直观图、动画展现了各种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程的导入部分介绍了英国军队侵略西藏所用的“蝴蝶图”,并引出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这种抽象的线条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要学会看地形图,就必须了解它是怎样的曲线,是如何绘制的。因此教师可用flash动画播放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顺势引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原理。还可以用图片展示基本的山地部位,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山脊和山谷的辨别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在视频中笔者重点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图示法。学生通过海拔的高低,利用“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方法便可辨别。另一种是切线法。在同一平面上,两侧高中间低的为山谷,反之,则为山脊,掌握这种方法无需记忆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也可轻易辨别。 

制作 

笔者制作了相应的微视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单。本节微视频时长为6分21秒。笔者先制作了PPT,随后又录制了视频,最后用Camtasia Studio7.1进行后期剪辑。在录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语句不通顺或讲解与PPT播放不同步的现象,因此,笔者将录制过程分成了几段,后期统一进行编辑处理。 

应用过程 

1.成果展示:质疑答疑 

首先,学生对课前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内讨论,将有异议、有困惑的地方记录下来。讨论完毕后,笔者任意抽取一位学生展示学习任务一,在实物投影上指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山地部位,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接着,由第一位学生点出下一位学生来展示任务二,如何选择合适的登山路线(此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原理)。然后,由一名学生来讲述任务三,读出地形图中某一位置的海拔高度,以及两个不同地方的相对高度。最后,估计山顶的海拔高度,这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可以判断出山顶C大于900m,但不能说出其更精确的范围,此处要用到等高距,由900m以内没有闭合的等高线,可知900m 

2.课堂活动:动手制作地形模型 

每组一块橡皮泥,制作出一座山地模型,要求涵盖基本的山地部位,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并且刻画出等高线。完成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指出相应的山地部位。 

3.课堂讲练 

课堂反馈部分共有5道选择题,都是通过读图得出答案,它的设定是对达成目标的检验,通过反馈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不足的地方及时加强巩固。 

4.总结提升:思维导图 

课堂最后,通过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上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解惑”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内化,通过练习题进行了检测,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虽然笔者在整个微视频中的讲解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但语言有些平淡。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教学语言可以再活泼生动些,这在以后的视频中需改进。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看地形图》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看地形图》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一,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出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山地部位; 

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二,了解等高线的含义,掌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方法; 

③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任务三,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并学会判读坡的陡缓,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出合理的路线。 3.学习方法建议: 

比较法、直观图解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展示学习任务—交流并讨论学习困惑—小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展示作品—完成课堂训练—反馈课堂训练—全课归纳总结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根据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在下图中,标注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的位置及名称。 

 

任务二 图中,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任务三 上图中,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路线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三、困惑与建议 

四、课堂活动 

制作地形模型: 

①利用橡皮泥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 

②在你制作的地形模型上,用刀具刻画出等高线。 

五、课堂训练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 

2.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 

3.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20米       B.280米        C.300米       D.0米 

5.从甲、乙、丙、丁四处出发爬到山顶,难度(费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得分:—————— 错题题号:—————— 

评委印象 

沈飞老师的微视频清晰明了地介绍了本课中的重难点,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养成教育的目的。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合理且实用 

沈飞老师的《学看地形图》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是按照“识别—了解—掌握—学会—设计”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的,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很容易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自主学习任务也易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很好地体现出了达成目标的要求,同时学习任务的问题化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确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简单易行,并且也注重了问题设计的简单化。 

另外,学习方法建议选择的是比较法和直观图解法,恰如其分。这节课的课堂学习形式为“展示学习任务—交流并讨论学习困惑—小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展示作品—完成课堂训练—反馈课堂训练—全课归纳总结”,结构完整、合理有序,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步骤,通过自主学习,为进入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以保证学习任务能顺利完成。 

另外,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还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即通过制作一个山地模型,来加深学生对山地部位的理解,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2.微视频的制作生动而有效 

该微视频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化解有效,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到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语言讲述精准,视频生动有趣,画面色彩鲜艳,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学会了识别地形图、了解地形图、掌握地形图、运用地形图,效果很好。 

根据教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到课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分享成果,有效化解了课程难度。 

第10篇

【关键词】PCB设计与制作课程 微课 设计 实施 尝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76-02

PCB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对操作性、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课程,虽然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中对PCB设计与制作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反映,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真正满足提高学生技能的目标。本文探索PCB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微课设计和实践尝试。

一、PCB设计与制作课程微课的设计思路

微课设计最为主要的制作理念其实就是帮助教师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最为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方法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清讲透,以期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依据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对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进行完全的认识、了解。目前,我国电子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集成电路的体积在缩小的同时其规模也在扩大,但是也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PCB的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电源完整性等。对于PCB工程师而言,要设计一个满足要求的PCB,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持,更需要工程实践经验。但是在当前高职PCB教学过程中,还延续着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了简单的理论知识以及绘图技能,对相关的制作技能了解得极少,致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难以达到企业的具体要求。再者,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手持终端性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压缩技术进一步获得了改进,素材与课件为一体的微课教学也随之孕育而生,与传统的微视频、教学短片形式相对应,对操作性要求较强的PCB教学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

(一)对教学内容的选取。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作为应用电子技术、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只能够供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参考。要想帮助学生得到相关的PCB制作经验,一方面,所选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全面性。如今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Altium Designer,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子原理图图设计软件,涉及PCB图设计、原理图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电路仿真等技术。另一方面,要想充分防止讲解的理论过于空洞,在实际PCB设计与制作教学中,要将具体电子产品载体融入教学内容中,应用工业制板、雕刻机或者腐蚀法实现PCB的制作,同时科学有效地应用电子设计软件,展开对PCB图以及电路原理图的绘制。鉴于此,这就需要让学生在练习具体项目的基础上,感性认识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充分掌握PCB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通过对PCB的制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程度,得到PCB的制作经验,丰富体验,强化自信心。

(二)进行教学组织,展开实际的微课制作。PCB设计与制作课程其实就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基于真实产品这一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对PCB板设计与制作、电路原理绘制、产品调试的能力。在完成对合适教学项目进行选择后,就需要具体进行实施以及教学组织。第一步,在相关项目要求、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查阅资料。第二步,把知识点与任务进行对应,细化知识点,对于较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要点、知识点,可以录制微课视频,便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实现共享。比如,在教授“微课资源库的管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需要将部分重点项目的微课视频上传,同时将实际的教学设计、学生反馈等相关资料也一一共享。另外,老师将教学资源严格按照需要展开分类,使学生能够快捷地对所需的微课资源进行检索,也可以把教学设计、教学PPT上传至免费的网络空间,如优酷、土豆网、百度视频,使学生能够使用手机、电脑就能随时随地地观看,实现开放性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PCB设计相关规则、Altium Desig-net Summer 09软件的应用以及工艺要求等内容,以求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

(三)PCB设计与制作微课作品的推广。微课也可以称为一个产品,在之前对目的、类型、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步骤进行讨论之后,还需要探讨最后一环,也就是如何进行应用、推广。分析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在学生群体中应用、推广微课。在PCB设计与制作微课的推广工作中,大部分老师会选择使用微信。微信和其他通信软件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在微信的基础上对微课进行应用、推广。相比于微信,QQ群的方式更加适合于微课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QQ管理员以及群主能够合理地应用“群公告”这一独特功能,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老师的微课公告,让公告公布之后才入群的同学也可以看到公告,相比之下,微信群就不具备这项功能;其二,QQ群能够进行分组,便于老师及时有效地定位学生班级;其三,QQ管理员以及群主能够充分控制消息的主动权,必要时实习“禁言”的控制权,提高学生成员阅读PCB设计与制作微课的时间。

二、PCB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具体实施

(一)PCB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的微课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讲授内容,针对PCB设计与制作这一教学课程,微课形式可以以拍摄、录屏、手绘、手写板、仿真动画的形式来呈现。与此同时,老师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微课形式认识、了解、学习不同的制作工具。比如,拍摄型微课需利用视频编辑软件以及相关的摄像设备,要想得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还需要使用蓝箱;录屏型微课要使用屏幕录制软件,主要包括Camtasia Studio、FastStone Capture、视频编辑软件、PPT等。在际PCB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对PCB制作的课程目标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带着疑问进行课程探索,针对学生普遍不清楚的部分老师要详细展开解答;第二步,在课程教学中展开操作实验,让学生对单片机开发板进行自制,在PCB设计与制作中主要涉及打印输出原理图、制作元件符号、PCB文件的设计规则以及PCB 设计的规则的检测。上述步骤可以使学生学习热转印法的流程,对PCB原理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学习到手工腐蚀的科学方法,有效检测电路板质量。

(二)PCB的实施。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提出PCB设计与制作发展过程中的新观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有异议的知识点展开动手操作实验,有效完成设计、修改、再设计的工作,让学生在自身的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融问题于课本学习中,积极查阅资料,得出独创性的观点。在融入新观点的同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平时教学的实际案例,利用这些案例的条件展开进一步的设计,优化具体的步骤。另一方面,完善教学评价。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微课制作软件是Camtasia studio。要想具备有关软好录制环境,通常安装的Camtasia studio计算机有独立显卡,创造一个安静的录音环境,准备好无线或有线话筒,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声音素材。众所周知,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教学过程展开评价,并且将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让所有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这时老师要切记不要使用一种完全否定或者肯定的态度,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另外,老师应用的评价方式要保证其多样性,通过互评、自评、师生评论的方式,获得全面、正确、合理的评价。

(三)注重微课资源库的管理。微课教学可以对大量简短视频进行录制,在管理的过程还需要一个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老师需要将微课视频以及学生作业、教学设计展开共享与上传。老师需要严格按照用户权限对微课视频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展开管理、上传,同时对其展开合理的组织、分类、管理,帮助学生能够对想要的微课资源进行有效、快捷地检索。另外,该平台能够对跨平台运行进行支持,帮助师生双方对电脑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等微课资源设备的在线使用。针对教学管理平台缺乏的情况而言,需要基于免费的视频网站,把录制好的教学设计、短小视频、教学PPT等资源上传至百度视频、土豆网、优酷等免费的网络空间,帮助学生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观看视频,关键严格自主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语言应尽量做到精练。主要是因为微课只有大约10分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简洁明了,在使用标准的普通话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口头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先有效地设计讲稿,再反复琢磨,确保录制过程的流畅性,便于后期的处理。

总之,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微课教学模式,把微课和PCB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相关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连艳.“微课”教学法在高职《PCB设计与制作》教W改革中的应用研究[C].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第11篇

教师姓名

邹伟

学校名称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微课名称

Mom knows best

视频长度

6分01秒

录制时间

2020.6.28

知识点来源

学科: 英语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2013部编版

知识点描述

掌握英文诗歌朗读技巧,融情于诗,使朗读优美动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诗歌韵律,纠正语音语调,掌握句子重音及基本的连读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够改善语音面貌,掌握英文诗歌韵律,从而能够带着感情朗读,使诗歌朗读优美动听。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学会怎样和父母融洽相处,培养感恩心理,促进亲子关系亲密融洽。

适用对象

九年级学生

微课类型

朗读训练                 

微课用途

培养英语阅读兴趣。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亲子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兴趣。然后老师分段分析讲解诗歌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老师在点评过程中选择重点语句介绍朗读技巧的注意要点,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重音,连读以及韵脚韵律的处理。

 

教 学 过 程

 

内 容

时间

一、片头

 

利用图片引出话题Mother’s love.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朗读英文诗歌。

22秒

二、正文讲解

 

将诗歌分成三部分。分别对每一部分进行朗读指导并让学生尝试阅读,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强调朗读要点并进行适当示范。

5分14秒

三、结尾

 

 提倡学生平时多加练习英文诗歌朗诵,用心去体会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进而培养英语阅读兴趣。

25秒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程序设计;实验

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进行改进,把教学环节以视频方式进行整合,设计出微型视频课程,可复现教师的实验过程,便于学生课后练习,从而有效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习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通过微课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以课程Web程序设计“HTML服务器控件”的学习为例,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构建适合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对使用微课技术开展和设计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选择微课的原因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该类课程的学习,一般是“教师教”和“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课堂上的编程操作,学生只能在课下凭借课堂印象进行练习。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弊端:据生物学遗忘规律,学生课后的实验练习过程中,要想完全凭借记忆来复现教师的课堂实验过程十分困难,因此学生课后实验效率很低。若引入微课的理念,将教师实验操作环节通过视频录制,制成微课,在课后共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实验练习时,可通过微课视频复现教师课堂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实验,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

二、设计微课

微课有多种形式,包括软件合成式、录屏式、摄像式等,本微课设计采用录屏式,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编程操作进行计算机录屏,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实时记录教师的编程操作过程。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如下环节。

1.确定微课资源

微课设计前,先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内容一般以一个完整知识单元为宜;内容题材一般以实验教学案例编程为宜。本文以Web程序设计课程中“HTML服务器控件”的学习为例进行阐述,以HTML服务器控件的实验案例作为微课资源。

2.设定微课目标

“HTML服务器控件”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例来掌握的内置服务器控件――HTML服务器控件的使用,鉴于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用”来进行的,因此“HTML服务器控件”微课的目标是“学会用”,即:通过精心设计实例和教师亲手操作,教会学生使用HTML服务器控件。

3.设计微课

学生实践操作的体验是:理论课上新知识的遗忘会导致实验困难重重,因此微课设计上,应灵活设置教学环节,侧重实践教学,体现实用性,通过实践教学、辅以实践视频,使学生掌握知识。

(1)制作课件。微课课件在涵盖知识点的前提下,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本微课为例,课程内容为“HTML服务器控件”,课件仅包含课堂导语,并简单介绍了该堂课的学习对象――几种常用的HTML服务器控件。为了在介绍时使学生加深印象,使后续实践操作环节更有效,课件设计尽量以简洁、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本课件将常用HTML服务器控件实际图像引入课件中,学生印象更直观。

(2)讲解核心知识。本微课的设计,重点是实践操作,因此,课程讲解尽量简洁明了,本微课通过实际案例的网页效果图导入课堂,结合课件,简洁、形象地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对象。

(3)实验操作。本微课的目标是“学会用”,微课的核心环节是录制实践操作,即录制教师案例编程的全过程。录制内容尽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微课以“HTML服务器控件”中8个常用控件为对象,设计了四个案例程序,鉴于学生是初学者,微课案例涉及知识点较单一,以单个知识点为单元来录制。录制过程中,还需专业的辅助设备,包括计算机、附带话筒的耳麦、视频录制软件等。本微课选择高质量防噪耳麦,尽量保证视频质量。

(4)整合资源和。视频录制完毕后,还需进行微课资源整合。包括进行整理PPT、实验操作视频的后期完善、实验案例素材的补充。资源整合完毕后,以知识点为单位给学生,学生结合微课资源进行课后自主学习。

三、利用微课进行高效学习

微课的制作,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学生课后练习时,可以辅助微课课件资源完成实验,此过程中若学生遗忘了课堂实践操作,可通过微课视频回忆和复习。学生还可通过微课案例资源进行实验核对和总结,最终达到掌握实践操作的目的。“HTML服务器控件”微课,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后实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此外,学生在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产生新问题和新想法,通过师生反馈机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HTML服务器控件”微课知识点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核心在于复现教师的实验案例操作过程,指导学生的课后实验练习。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微课视频模式,可以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