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时间:2022-06-17 18:4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第1篇

自我盘点

一、个人兴趣爱好

业余爱好:文学类书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羽毛球、长跑;喜欢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喜欢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义勇军进行曲》;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刘谦。

二、个人优缺点

1、本人做事情很有恒心,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心中早就有了理想,有了理想必定有了追求的方向;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很有原则,处事沉稳,考虑问题全面周到;面对问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是学初等教育英语专业的,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很端正,

职业环境分析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走的路,什么时候开展规划计划书、怎样发展自己的规划书,评估环境因素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不能脱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下我周围的环境因素。

一、家庭环境

本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并不富裕,并且经济状况也是不稳定,对于我这个专的费用来说还刚刚好能支撑得起,生活过得一般,

二、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费用不多,生活学习的环境还算好,学习的氛围还算行,教学的设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对于学习英语课来说,上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偶尔看看英文版的电影,教学师资力量还算强。

三、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对于大学来讲已经是普及全国了,并且也将近饱和状态了,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

四、职业环境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人来讲,形式虽然还是可观的,但是挑战不断,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满足了,因此对子女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的十分可观了;其次,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它不仅仅适合小学儿童,同样也适合青少年、中年、老年等等,因此发展空间巨大;再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英语知识,这样一来英语专业的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结论:

1、 目标

估摸自己的实力,量力而为地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和个人强项来做,努力成为一位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2、 路径

自己先在学校学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职业规划方案

一、短期计划

首先,在校期间,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普通话要拿二甲、计算机要过一级,所有的证件拿到,最重要的目的是拿教师资格证书,有可能的话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好拿个英语六级。

其次,能很好的运用知识,通过见习、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再次,暑假期间,可以当家教进行实习,这样也可以多接累经验。

最后,如果在毕业时成绩优秀的话,就打算考研。

二、长期计划

在学业结束后,去外面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首先从小学教师做起,积累经验,借用学校这个很好的平台来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逐步来实现我的目标计划:先当小学教师,再当中学教师,一层一层往上爬。

未来人生职业规划:放眼未来找准位置

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a)、XX-201XX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b)、XX2-2015年,熟悉适应期: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 要完成的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毕业前提升自身学历层次,毕业后立即找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就考虑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硕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计算机一级、二级过关,英语四、六级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普通话过级、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意志人格的进一步配培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加强沟通,虚心求教,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对身边复杂的社会以及人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敢于坚持自我但要学会先听取别人意见。能够坚持正义,坚持自己的原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还有必要的健身运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回报社会的慈善活动,如积极参加救助贫困人群的捐助活动,献血活动等等。

c)、2015-2059年:找到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在自己的热爱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尽忠职守于自己的岗位,拥有很多莫逆之交,怀有感恩社会的情感去回报祖国人民的厚爱,拥有能和我顺境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且逆境时相濡以沫的知心爱人,可爱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一样生活美满的亲人朋友。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与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部分,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寻求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

其次,职业生涯是一个时时变化的过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要打破传统就业观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业、就业、再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也要随之调整。因此身边各种环境变化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再次,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包括: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在各个阶段都要做好不同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案来。

对于大学刚刚毕业的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

第2篇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将来的职业进行准备,把自己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产品”的教育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以往的就业指导并不完全等同。就业指导较多的是关注政策答疑、招聘信息搜集、应聘技巧等层面上。职业规划教育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1、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

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

首先是“人”。要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包括兴趣、特长、性格、理想、价值观、生理特征等内在因素及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家庭、爱情(婚姻)等外在因素。大学生只有对自身条件和职业潜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够确定未来职业领域和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

其次是“职”。要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包括职业、行业、职位等因素。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职业规划时,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第三是匹配。要指导学生在“人”、“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职业规划书”。“职业规划书”包括职业目标、实施步骤,相应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等。现阶段的学习与培训计划重点是在校的学习与培训计划,主要有:课程学习计划、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计划、视野与知识拓展计划、相关证书获取计划等。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条件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规划书”进行评估与修订。

2、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就高校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学生的个体特点、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职业需求、适宜的工作岗位、工作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后的心理调试工作。

就社会而言,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如果大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自己,找到相对准确、理性的职业定位,那么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跳槽一族”等现象就得到有效地控制,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进一步优化,从而促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

就学生而言,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职业规划促使大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因而,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往往起着独特的催化剂作用。

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职业规划教育非常普及。比如在英、日、美等国家,从中小学就开始系统传授职业规划知识,到了高中,学校就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队伍,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即便在高校,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一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举办一些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的还成立了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针对性差。目前,许多高校主要依靠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了系统的认识。大学生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多场职业规划讲座听下来,自己的职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适合自己的职业依然没有找到,毕业后要发展的领域依然不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路依然是一片茫然。这恐怕也是这类讲座“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大学生渴望的是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个性化指导跟不上,系统性差。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大学生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师资缺乏,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

学科教师的职业规划教育作用

结合学科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途径。由于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职业规划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学科教师要增强职业规划教育意识,深入挖掘自己的职业规划教育优势,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1、学科教师具有教育技能强,对本专业、行业熟悉,与学生接触广泛,与学生的亲和力强,学生容易接受等方面的优势。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更具针对性。由于学生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有利于与学生拉近距离,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2、学科教师的教育与指导符合职业规划教育系统性的要求。学科教师能够在大学生的整个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人”、“职”情况的变化随时加以指导,因而教育与指导更符合系统性要求。

3、学科教师数量多,可以满足职业规划教育个性化指导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大致地把每个班的学生分配给各个学科教师来指导。

4、学科教师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学科教师可以利用与往届毕业生联系较多的优势,请他们到学校向大学生介绍自己职业发展情况及本专业的就业现状。

加强学科教师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

1、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关系。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仍然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职业规划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学科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专业课程教学起辅助和针对性指导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关注个别差异,从而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第3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问题,解决策略

职业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外部的环境,选择未来的职业目标,确定发展道路、阶段目标、培训发展计划以及目标的实现方式和手段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一个了解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真剖析自我的过程;这既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一些高职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优劣势,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在职业规划中,了解和正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一些高职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充分的了解,也无法恰当、正确的定位自己,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就是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还有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很淡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清楚甚至从未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对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用人制度、人际关系等也不了解。

1.2高职学生的行动力和实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职业规划的好坏和是否有效果,光有漂亮的规划书是不行的,关键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这一行动既包括积极探索自身和外部的环境,以及实践已经确定好的职业目标。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可真正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往往打退堂鼓。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行动力差还导致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差,不能将规划和自己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也无法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和技巧。

1.3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较高的报复,总是期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重视,进入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因此,当他们被分配到基层、低端的岗位后,就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2.1 加强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

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远比学生学到某个专业知识和技术重要得多。所以,作为任课老师要认识到,一个人才首先是要有“德”的,那么育“德”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这个德育的思想应该是深入每个任课教师骨髓的,只有如此任课教师才能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到品格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有责任心,要用良心去教授学生,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载体。为人师表,想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老师师德的重视和师德评价。

2.2 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当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职业规划是在毕业后才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校期间就进行职业规划还太早。其实,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或者更早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一问题,只有确立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才会全力以赴付诸实际。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方面,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一个具体的事情来抓,而不能只流于口号和形式。

2.3 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应该建立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测评。职业测评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评测自身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联,为高职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持久力,为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扩展生活范围、增加社会实践和交际空间,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自我,学会准确而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建立远大的志向,并在认可自我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自我,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职业规划的实践能力。高职学生应深化对自我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增强职业感性认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大学生多参加实习、参观学习和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总之,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远,薛文刚.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1)

[2] 才忠喜. 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2(02)

[3] 王凤兰. 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06)

[4] 顾亚丽.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3)

[5] 李俊玲.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 常青伟.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职业发展服务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纺织教育. 2012(01)

[7] 宋松. 当代与早期职业生涯理论的对比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2(02)

第4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探究”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Y20101808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97-02

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遭遇“摩擦性”就业矛盾的同时,又饱受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闭门羹”的困扰,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在近几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难以从长远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因此,在当下“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及就业指导,最终推动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就尤为重要了。

一、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及误区

(一)历史沿革

国内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及改革,实现了从萌芽期到推广到飞速发展阶段的长足跨越。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a先生为指导学生择业,发起择业演讲等活动,开创了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先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逐渐改革,由统一分配制逐渐过渡到自主择业,国家加大重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职业规划教育也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学校组织指导、社会关注转移。为此,许多高校考虑到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的需求,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及规划。

(二)误区与不足

一方面,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为华而不实的 “摆设”。有报道指出,吉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大一阶段便已开设,设38个学时,大班化教学。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一般拿着专业书、课外书来上课,上课效率低。可见,不少高校虽然进行了职业规划前置工作,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总的来说起步晚、发展缓,专业系统化、科学化程度较低,还面临着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的窘境。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及调查

(一)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前置的现状

1.内容安排欠科学。当前,高校侧重于学生就业前的实践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提供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不够详细。其组织的就业讲座,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辅导,仅着眼于应聘技巧,未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2.教育机构未完善。现招生就业处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各高校中都有设立,但其任务偏重于日常的行政管理、举办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信息和毕业生签约等,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无力承担整个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任务,职业规划前置更是无从谈起。

3.课程开设节点滞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早,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体系,这是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难以企及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较晚,意识较薄弱,对今后的职业目标也不明确。

(二)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加详尽、直观地了解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及其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本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学院为例,随机抽取500名不同专业的在校生和不同职业领域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在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问题中,设置了“您认为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对在校生有用处吗?”一题。统计得出,在校生中有55%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30%认为“应该需要”,10%认为“可有可无”。而在已毕业学生中,80%认为“非常有必要”,15%认为“应该需要”,只有3%认为“可有可无”及2%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均承认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经历了就业坎坷后的毕业生,他们对此呼声很高,更加体现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必要性。

2.前置课程开设需常态化。调查问卷设置了问题“您认为职业规划教育的课时设置应该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中60%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20%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其余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而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85%认为“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课时”,13%认为“每个学年开一次”,只有2%认为“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即可”。显然,已毕业大学生对在校开展职业规划常态化教育的需求更强。同时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就业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常态化的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

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高校在校生的职业规划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因此,各个高校如何有效地将校园文化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机结合,是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第二,以社会发展为风向。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设置辅修课程,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中专业性狭窄的弊端,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第三,以价值取向为前提。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首先应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顺应时势的价值观,同时结合大学生价值取向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国家、高校、学生三方共赢。第四,以学科调整为基础。改革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方式;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指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顺应时展潮流,建立和发展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五,以专职队伍为依托。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规划队伍,以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解答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疑惑,对学生个体加强教育,辅导学生理性分析个人条件与发展潜能、发展机遇与社会实际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完成准确的职业定位和科学规划。

四、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和就业指导承接的思考

(一)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必要性

1.避免学校“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虽然许多高校针对职业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始相关课程或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但由于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研究尚浅,以致相关课程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兴趣,效果不佳。加之,许多高校“临阵磨枪”在毕业前才指导教育学生,令其产生一定的“就业恐慌”。 若高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则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较早设计其职业生涯。

2.有助于自我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在两者有效的承接下,大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分析性格特征,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清晰定位未来职业生涯,理性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努力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此外,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启动后,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可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及个人素质,成为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全面成才。

3.充分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选择意识。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潜力。职业意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在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也对其职业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4.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开启学生职业生涯的大门。在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承接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在具备充分的就业意识和准备的前提下,结合当年的就业趋势进行就业指导,高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就业指导承接的主要路径

1.开设职业规划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全程指导”。着眼于职业规划链接就业指导的大局,根据其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科学统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坚持做到“四年不断线”。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号:112400450374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4-02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我们项目组于2011年10月对新乡学院在校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选取了学校十个院系,涵盖专业包括理工专业与文科管理专业。每个院系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共计100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全部为有效问卷,样本涵盖面广,样本统计、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盲点和偏差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有较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阵痛”所致,另一方面是当前“大众化”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素质与社会需要、企业需要间的差距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然而当前仍有数量较多的大学生不知道大学生活需要规划,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有高达24.76%的学生目前不知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够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难,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现实了。他们在找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地区等放在首位,哪里工资高、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学不致用、频繁跳槽的主要因素。其实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个体在青年时期就进行生涯规划将为其一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7%的学生对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持无所谓态度。由此可见,有较多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必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规划观念存在应急性

部分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找工作等同起来,认为在大四以前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只有到了邻近毕业的时候才会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以为通过短期培训等职业规划活动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行动计划的制定,评估与反馈等七个步骤。职业生涯规划一定不能简单与就业等同,应该在低年级就开始考虑规划,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4.职业生涯规划追求“最佳选择”,规划观念存在功利性

部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片面追求“最佳选择”,总想走捷径,而不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依据社会需要、行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将个人利益无限最大化,盲目从众,带有功利化倾向。例如,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将出国定为自己的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不参加班级活动,挤占通识课程时间学习英语,利用上课时间考托福。虽然此类学生英语成绩上去了,但是其它能力毫无提高;还有部分学生不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盲目随大流考证或者参加培训,很多人因为最终发现自己不喜欢而半途而废;还有部分学生以薪水高为导向,随意更改自己的职业目标。

5.职业规划等同于学习计划,缺乏统筹考虑

职业规划是统筹考虑了自我、环境、个人职业理想等影响职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后,集合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对职业的判断以及自我管理的修正等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的考虑方案。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做完了学习计划就不需要调整了;还有大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既然规划无用,那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还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没有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导致其目标无法实现,职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

我们在调查数据中发现,有27%的大学生不关注自己喜欢的职业发展趋势,有29%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59%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26%的学生只有大概规划。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能力提升不够

目前部分大学生还在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习理念,埋头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此类学生往往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诸方面存在不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准备时,应该多与同学、老师以及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人士交流,应该多参加校内文艺晚会、演讲辩论比赛、征文大赛等多方面有益活动,还应该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来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一、何谓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设计,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目标的过程。它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我国人事科学研究者罗双平用一个精辟的公式总结出了职业规划的三大要素,即知己、知彼、抉择。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自我评估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过分肯定,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劣势,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过分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两种误区必然导致不同的规划结果: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容易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失去信心,妄自菲薄。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够,许多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敬业精神欠佳、择业就业能力相对欠缺,对未来工作需要意识不够,产生动机所需要的内在愿望和和外部具体对象之间的心理联系未能很好建立;再加上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这样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少关心应该如何有效的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职业理想的不到位,也使得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时常抱有侥幸心理。

对大学生而言,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智力、能力有充分的考虑。因此,个人要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做出相应的职业决策,并最终实现初次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中反映,52%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种盲目的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规划的可行性较弱,缺乏实践意识

虽然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而是将制定的职业规划束之高阁。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对策

1、理念与观念上的更新。

学生、高校和社会都应认识到职业规划不是仅仅由某一方面单独完成的,必须涉及到学生及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必须首先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上观念的更新。

学生观念上的更新。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意识,更新其发展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了解社会,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根据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观念的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机构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并在实际工作中为之服务。教师的思想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对此学校应从宣传和制度上加以保证,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顺利实施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及校外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按年级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开展不同的指导。一年级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对他们灌输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经验,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了解自我,认清自我。二三年级时,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以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结合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四年级时,要做就业准备,包括积累实习经验,完善求职材料,学习求职技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注意多种形式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教学计划的设置、实施,职业测评的指导和职业心理咨询的到位,实践实习环节的落实到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4、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测评、辅导、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保障教育效果的优质、高效。

大学生职业规划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玉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第7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42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堪忧

1.1 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迷茫性

谈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笔者根据从事高校一线教学近十年的经验,感到无比忧虑。2014年我们对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人力,酒店,营销,房产四个专业共300多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择原因只有26%认为对专业有兴趣,10%认为专业很热门,其余64%对此专业持悲观甚至迷茫的态度。这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如何选择专业都是持一种迷迷糊糊的被动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将会延续到毕业甚至工作数年之后,这会导致很多学生错失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同时丧失职场晋升的黄金时期,这对于个人职场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1.2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014的调查问卷涉及到大学生对工作行业,应聘职位及岗位职责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不清楚行业的含义及选择的意义,75%的学生不清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聘职位,8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打算应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及任职资格;56%的学生对于工作环境,薪资行情,福利待遇无法正确估计,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往往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大学生因为接触社会不多,缺乏工作经验,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与想象中,并且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当他们一踏入职场,面临严峻的职场现实,这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滋生挫败感与迷茫感,甚至一蹶不振。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2.1 职业选择改变人生

在校的大学生都是一样的青春,神采飞扬,工作十年后再相聚,经历了职场的历练,同学们之间的变化是惊人的。职业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面容,气质,更对我们价值观,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等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步入到中年,你生活得好或者坏,直接由你选择的职业决定。职业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毁灭你。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自己。

2.2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里垃圾的意思,不是说你一文不值,而是说你的境地压根就无关你的才能。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是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正如:你是一只兔子,却在游泳队任职;你是一只乌龟,却在长跑队工作。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好或者坏,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个人努力的程度,而是由你的职业规划决定。方向对了,一切都对了,这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含义。

2.3 职业规划,敲开职场之门的金钥匙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共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存在大量职位空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根源何在?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需求增长对人才的渴求急迫,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对候选人的标准在降低,无论是民企还是外企,在用人标准上反而都有相应地提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边企业招人急,而另一边个人求职难。根据2014年前程无忧HR经理的统计数据,64%的学生败在了职业规划上。是否具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企业选人的重要依据。企业HR青睐那些对自己有正确认识,具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更能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们调研了世界五百强公司中的98家企业,几乎72%的公司面试笔试题都会涉及到求职者对于职业规划的选择及认识。这表明职业规划已成为企业考核甄选应聘者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南志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5,(9):8485.

[2]杜恒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8,(12):123124.

第8篇

课程概况

职业规划类课程是高校指导开展职业规划和促进就业的相关专业性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就业、择业和创业的关系,提前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时间情况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为此做充足的准备。课程还提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职业规划类课程填补了学生关于职业规划相关知识的空白,强调让学生了解职场,尊重职场规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类课程着重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引导他们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内做出职业选择,并以此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举例

“今年两轮都没‘抢’到雷五明老师的课,太遗憾了。”开学伊始,一场选修课“抢课大战”在武汉理工大学上演。该校教师雷五明开设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选修课,1800人抢210个名额,选修课系统差点瘫痪。雷五明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选修课,能容纳210人上课。在年初的第一轮选课中,有1800多人选这个课。学校教务处于是动员雷五明再开一个班,没想到,在第二轮选课中,还是有1600多人“抢”。许多同学无奈接受被“刷”掉的命运。而在2013年7月的选课中,也是近2000人“抢”他的选修课,甚至还引发了教务系统瘫痪。上过课的学生评价他:“课堂控制好,气氛热烈”“讲课毫无架子,深受学生喜爱”。正因为如此,每到选课时,就有学长学姐提醒新生们,去选雷五明老师的课。

于2008年开设的《KAB(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成为南开大学最热门课程之一。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课程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人物访谈、商业模拟游戏、心理素质测试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成为考核目标之一。学生将在课上学习如何找到一家好企业、如何组建公司、创业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制订商业计划书、如何经营一家企业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怎样产生商业想法的课上,前45分钟,学生讲他们的商业想法;后45分钟,专家、教师进行点评。还请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创业者来分享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参观、考察。南开大学KAB的另一个特色是,其中考试每个人讲自己的商业想法写成论文,或者自己联系一个创业人物的访谈;期末考试上,学生将分为3个创业小组,起名字、编口号、写商业计划书,以团队形式来完成。

萨如拉副教授是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她上课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会随机挑选4名学生模拟面试场景,分别让他们用3句话介绍自己,然后请在场的教师当面试官做出选择。接着她就此对4名学生的表现做出点评,并引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她从“如何有效地度过每一天”这一现实问题展开,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阐释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萨如拉认为,在大学生里,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一个是选修课,第二个就是利用好寒暑假,真正去一个喜欢的工作单位实习兼职,就是免费给人家打杂都没关系,来确定一下能不能干这个职业。大学生要做好职业定位,需要做的是职业探索,初步定一个大的行业位置,通过实习兼职获得一些感悟,再回到课堂学习。这需要学生调整能力特别强,还需要一些老师的指导,包括理论的学习。

记者点评

职业规划课很多,但受欢迎的很少,真正能给学生帮助的更少。职业规划专业度很高,尤其是个性化的职业规划,需要其它配套方法。从表面上看,学校开展的工作已经很多,有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社会实习、实习、大赛、论坛等;然而,却很少有学校在这些环节中加入体验环节,增加实践活动,将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一些好的方式,如小型工作坊、团体辅导、社团活动、课程实践环节、学长经验交流会等,都可能促进学生参与并真正理解。但作为深度的个性化指导,如何将西方国家以来访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辅导方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并灵活运用还需探讨。

第9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艺术类低年级学生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③社会我: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社会环境,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职业选择相关的社会资源的认识。

第10篇

【关键词】 微课 民族高校 大学生职业规划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微视频,是在网络教学大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在国外,微课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较成熟。而在我国微课才刚刚起步,2010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学微课竞赛活动,此后,随着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讨,微课成为各类学校开发的教学新课题。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得到了全国31个省热烈响应,近500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达3000多件,涉及几乎所有学科门类。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委属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下,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中南民族大学提交作品26件,课程涉及心理学、化学、数学、外语等多个学科,而无一件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全国仅有6件作品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可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应用微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中南民族大学自2008年10月开始,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与发展规划》课程,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每个课程18个学时。学校采用自编教材,引进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社会、经济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亟需完善。

1、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及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重视理论讲解,更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讲授都在教室进行,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指导不足,无法真正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教师队伍有待完善。中南民族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队伍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知识背景的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但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较复杂、实践经验少、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不系统,加之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教学效果无法很好保证。

3、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都实行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动辄百人,课堂管理难度大,课程需要做的体验式活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院校,全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状况差距较大,加之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网络可存储海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浏览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自主性较强。这是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共通所在。

2、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微课时长在10分钟左右,其资源容量也较小,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vniiv、fly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方便学生下载播放及保存。传统的网络课程大多以45分钟为单位,时间较长,教学目标较多,学生不一定有耐心看完。而微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安排时间,效果较传统网络课程好。

3、教学目标集中、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难点展开的,一事一课,目标单一、集中,主题突出,针对性较强。传统网络课程是以一堂课为一个单位,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较多。而微课可以将传统网络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分解,主题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三、微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搭建平台。微课的应用必须依托网络平台,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网站下设中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网,对学校申报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展示,内设课程简介、师资队伍、课程课件、课程录像、导学练习等板块,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技术较成熟。利用已有平台,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务处精品课程网,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丰富校园网络课程形式。

2、课程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的开发,必须做好充分的课程规划。科学合理且具有切实指导性的规划,是微课开发的关键。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课程的规划,需由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集合相关专家、教师对微课课程的选题、课程设计、授课过程进行精心布置、合理规划。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课采用自编教材,课程分为八个单元四个模块,包括自我认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技能探索、职业价值观探索)、职业认知(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及职业生涯管理,每个模块都有重难点,我们可以选取每个章节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微课拍摄、加工、报送、。

另外,在课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学生特点进行微课设计。“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我们可以将微课内容扩充,不仅对教材进行微课设计,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为正在修读这门课的学生和对职业规划有困惑的学生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3、组织微课制作培训。制作高质量、精品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需要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学校教务部门还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平台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微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让微课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因本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门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公司、企业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曾多次聘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相关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教师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应加强培训力度,最好能对教师进行实践性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微课录制与上传。微课的录制方式可以根据技术及讲课方式划分为“软件式”、“录课式”及“混合式”。几种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微课录制方式是“录课式”,即用摄像机录制教师讲课的全过程。中南民族大学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录制微课视频较方便。在录制过程中,应遵循引入快速、线索明晰、语言简洁、总结干脆的原则,将课程在短时间内圆满、高质量完成。此外,教师在着装、教态方面也要注意把握。微课录制完成后,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剪辑并上传到精品课程网。

5、交流提升。微课开发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后期的专家点评、讨论交流、学生反馈中不断进行修改、提高。微课的开发离不开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的应用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督促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讲的课堂模式转向自主学习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能形式多样,内容创新,让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精力放在答疑解惑及个性化探讨中。

四、微课应用在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1、网络教学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开设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为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随着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是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在网络教学背景下产生的区别于传统网络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2、传播及时,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得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和更快速度的传播”。中南民族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职业规划意识。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根据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发生调整,这就需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具有阶段性、长远性。简便灵活的微课可以随时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

3、丰富教学形式,弥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时间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利用线上教学,更好地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并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反馈,深化学习,且微课的内容设计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教师而言,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更多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经验,微课的短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课程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网络课程开发是网络化背景下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的灵活性、简便性特点也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网络课程发展的又一新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实践性、灵活性、个性化较强的学科,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民族高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力量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建设,形成民族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辅导员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民族院校人文素质类微课开发与实践”(编号SCUN1314

A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第11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义

1.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当前就业形势。

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为例,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我院学生就业率都达到了较大比例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1)就业工作开始时间早,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报考研究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录取率高。(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自身含金量。(4)利用奖学金制度,拓宽毕业生就业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5)利用网络、电话等信息平台与院系内部及相关院系交流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总结会,稳步推进就业工作。

2.问题所在。

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如下:(1)大学生职业规划较差。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应该有较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职业规划。(2)部分人数较少、就业需求量不旺的专业应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3)对一些需求旺盛的专业和方向,要有效利用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形势,以免产生骄傲的情绪,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4)更好地建设大学生就业基地,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身就业优势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5)就业率广泛提高的同时应该看到就业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6)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整体自身素质较差,不能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进行很好的自我规划,因此在读书期间丧失主观能动性,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错失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18岁―25岁是一个人人生经历当中最重要的职业探索阶段,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广泛接触各种职业,广泛经历各种职位,那么其很难在35岁左右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所在,从而确定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并为之奋斗,进而取得一定范围内的成功。

三、当代大学生为何毕业即面临“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2001年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下面结合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当今大学生失业问题进行分析。

1.缺乏社会经验制约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就业的主要因素。此外,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

2.近三成单位有性别倾向。

据调查显示,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55.71%,而女性毕业生该比例则为41.08%。可见,求职者的性别对于求职成功与否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托熟人”成求职主要途径。

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结果就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关系、托熟人是求职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比例更高达51.29%。

4.缺乏专长。

大多数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以外拥有的即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不做硬性规定后,大多数学生也就没有学习这些技能的兴趣和压力,即使考过了也只是应付,很少有能真正将英语或者计算机编程等任何一种能力应用到极致的能力。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不喜欢专业的情况下念完了四年,结果不能凭专业找工作,英语能力也不强,如果社交能力再差一些就立刻变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待业者。

四、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具体实施的建议

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1.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规划的课程。

职业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此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再次,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者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允许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

2.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和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

各地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或者各省市相关专业用人单位联系紧密,历年来毕业生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各个高校与多家用人单位都签订了奖学金制度或3+1等定向协议制度,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能够进入就业准备状态,并且由于这些用人单位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学生在签订了3+1协议后,暑期即到该单位实习,使得各个高校都建立起一些实习基地。全面了解单位情况的同时也让毕业生们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独特的就业模式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面,也督促毕业生在最后一年针对即将走入的工作岗位更努力地学习,以免迈入企业即遭到淘汰。当然也要看到这些实习基地还是局限于传统优势行业学科,大量新兴学科的实习基地都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新兴学科发展受到较大局限。

3.个体的自我定位。

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首先,大学生入学前最好对所学专业、自身潜力、将来职业发展等作适当的评估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其次,具体确定职业目标。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尽量寻找最喜欢的和最擅长的相结合,而不支持一味寻找最喜欢的工作。兴趣是前提,但能力是更重要的,现在更提倡的是将专业与兴趣相结合找到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最后,相信自己的实力,寻找个性发展。许多大学生在入校初期有着多种多样的性格和爱好,经过四年大学反而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逐渐变得面目全非、人云亦云。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个性,成为了普普通通的社会一分子,到用人单位面前,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更突出的某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有他人没有的潜力和特长,在大学四年不断将自身特长再挖掘再延长再拓展,到了毕业的时候即使不能靠专业寻找工作也能靠特长寻找工作,有了一样特长也能更自信地面对企业招聘,技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

五、结语

总之,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的任何职业指导方案和规划与职业顾问只能起引导作用,帮助个人自身作判断和选择。再好的顾问也是基于了解你的基础上帮助你分析现状,放眼未来,而真正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真正的职业指导只能通过自己考虑,加上专业的建议,最终规划出一条与众不同最适宜自己的道路才是正解。

虽然当前高校的就业率较低,但这与当今世界的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因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不可能不需要新鲜血液,一定会表现出巨大的人才需求态势。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是认清自我、评价自我、思考自我、规划自我,最后应该是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87-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对自身个性特质,兴趣爱好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2]。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在选择职业时普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要想成功的实现就业并有好的就业质量,就应该在大学期间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良好的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加压,树立成功的信念,提升职业竞争力。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根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11年增长到660万,增加了448万,增幅达211.1%,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3]。然而,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率近年来持续大幅下滑,从2003年的81%降至2009年的55%,降幅达26%,超过全国平均数18%,直到2010年才有所回升,上涨到71.2%,与全国平均数76.6%[4]相比还有5.4%的差距。调查还显示,有48%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更换工作的接近54%;45%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把第一份工作仅仅是当做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3.5%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仅有21.3%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这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如意工作更难的现象,使在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中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进而对当地中学的就学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表明当前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成熟。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点,职业目标模糊

首先是受以前计划经济模式以及大学生“包分配”等就业模式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家长停留在上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观念,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将“上了大学就可以享福”作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主要教育内容。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不知道进入大学还要努力学习,更不知道要在大学期间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也为其今后就业难埋下伏笔;其次是由于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按家长意愿填报高考志愿,忽视了自己的兴趣。据调查,有25.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所学非所用;第三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上普及广,但深度普及不够。这就直接造成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规划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将来的职业目标也很模糊,而当他们真正遇到这方面的困惑时,自然在学校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二)职业指导者比例失调专业化不足,教育内容空洞

一是职业指导师人员比例严重失调。目前中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才极少。以在高校职业咨询开展得较好的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十,其中包括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六,而在香港和国外,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二是学校指导理念不清晰,仅满足于提高就业率。很多学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理念不清晰,经常将其与就业指导工作相混淆,仅仅是迫于提高就业率的目的,才在对毕业班进行就业指导时,顺带一些职业规划知识的指导。三是许多高校专业职业规划师稀缺,职业规划教育大多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完成,而这些指导者本人基本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许多大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个别咨询和指导,不能从客观现实出发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及早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四是职业规划教育内容空洞,流于说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难以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内容也空洞无物,使得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职业规划指导投入不足,全程指导困难大

首先,虽然各高校都已普遍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但在就业创业指导的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少,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不能保证职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同时,在职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5]。其次,高校在高年级学生中才开设职业生涯课,内容大多偏重于就业指导。据调查,有41.2%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有41.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有59.6%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职业指导时没有开展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