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案

教案

时间:2022-05-14 18:3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案

第1篇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探究要求: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

(2)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5是几分?走到8呢?

(3)分针走一圈是几分?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体会1时=60分;

(4)体会1分钟能做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实际教学片断]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投影出示探究要求。教师还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就有学生举手了。

生1:老师,我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走到3是15分钟,走到5是25分钟,走到8是40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这时正好是1时。

师(一愣,马上竖起大拇指):你真棒,还没有经过小组研究你就已经知道了。

生2:这个谁不会呀,我也知道。(有几个学生点头表示也会)

师:看来好多同学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学问了,那么,能够回答我出示的几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噢,这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奥秘了。那么,你们就来说一说你从钟面上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钟面上每一大格有5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秒或1分。(还没有学到秒的知识。)

生2:我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

生3:我知道分针从12走到哪一个数字,拿这个数字乘以5就得到是几分钟了。

……

师:看来大家对时、分的知识都了解得非常不错,那么,你能说一说身边一些关于时间的事情吗?

生1:我知道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是10分钟,课间操是10分钟。

生2:我知道我1分钟大概可以写12个字,1小时可以走8里路。

生3:我从家到学校大概要10分钟。

……

【思考】

一、定准起点,精心设计教案

在教学之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精心设计教案,在备课时总要强调要“吃透两头”,也就是说要吃透学生与教材。但是从案例中的预设教案来看,这位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来设计教案,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向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估计不足,造成了在课堂上没有办法按照预设的教案来教学。所以,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定准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要粗放,要能为学生的生成奠定基础,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考虑进去,精心设计教案,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些弹性的设计,这样就可以随着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

二、顺水推舟,及时调整教案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却是我们教师在上课前是无法预料的,虽然我们在设计教案时也充分考虑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然后预设解决办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能一直跟着预设走的,我们无法预料到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这些意外生成出现时,我们该怎么处理?是对学生的这些生成不闻不问,坚持把预设的教案完成,还是随着学生的思维来调整教案?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实施教学还是强制性地把学生的思维压制在自己的预设当中?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强行把学生拉入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而是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预设。当学生说出已经知道了一些钟面上的知识时,他对学生的这些回答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不经过小组学习就来回答有关钟面上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我们在执行预设的教案时,要根据课堂上的学生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整合教学内容,跳出预设步骤,使教案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

三、灵活组织,顺势拓展教案

第2篇

课程名称:

哲学

任课班级:

19机电汽车

别:

机电

任课教师:

任教时间

2019.2——2019.7

**省**技师学院

第1次

课程名称:哲学

任课教师:

2019年12月6日

课题:专题七从“谁是手机的奴隶”案例来揭开科学技术哲学的面纱

课次:

7

学时:2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

多媒体演示

独立操作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帮带与竞赛

技能考核

作品评比与展示

其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相关故事,对科学技术哲学的涵义有初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技能目标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考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重度依赖手机、消费借贷、学习等困难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应对,并且给出自己思考评价。

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理论

教学难点:

学生讨论、思考科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组织教学5分钟、课程引入5分钟、讲授新课60分钟、练习与指导10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课后记:

系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日期:

备注:

每门课程均需填写教案首页,每一次课一页,期末装订好后交教务处归档。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准备

备现场:事先和机房管理人员沟通,教学网络是否通畅,检查安装软件的版本,检查教学辅助软件安装情况;

备教材:采用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外购教材为辅;

备学生:本次上课的学生是19级新生;

备教法:案例分析,讲解分析结合,注意把握节奏;

备资料:提前将讲义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安装。

二、

组织教学

与学生互相问好,清点学生人数,观察学生总体情况。

三、

新课讲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必须在此项需填写内容)

课程引入

图片案例讨论。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手机的态度?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

介绍

1、什么是科学哲学

2、什么是技术哲学

3、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教学方法:教授

教学目的:对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知识了解

科技哲学

任务二:讨论

讨论:

要是一年不让你用手机,你会怎么样?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离开手机后会怎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学会思考。

任务三:案例讨论:

对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的看法

思考与讨论:

如何看待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社会现象的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任务四: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案例讲授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开始怀疑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提问1-2名学生;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

怀疑与哲学

任务五: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苏格拉底、牛顿、安德烈等名人对待知识的态度

课堂后思考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回顾课堂知识,并查阅相关材料。

四、

小结

对本次课的五个任务的练习情况,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结。

五、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

机房课室、下课

关闭电脑;

第3篇

一、“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真正内涵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案以及学案,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其内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所谓教案,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前对于真实课堂的虚拟排演。不少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完全照抄、照搬教案,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发展以及进步。

学案,又称导学案,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以“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着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发展。

虽然教案备课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案备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不能随意抛弃两者中的任意一方,而必须在有效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最大程度上优化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结构。

二、实施“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教案备课,学案备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表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互动、有效交流、真正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先进教学理念,必须格外重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与交互整合,如此方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为我个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于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教案备课,学案备学”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些许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最大限度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1、要吃透课标和教材,教师在通读教材,了解该水平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各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要对本教案所涉及到的课标和教材进行精读,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弄清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细化成课时学习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考虑安排那些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蓝图已经形成了。

2、要了解学生。 兵家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生,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必须要备学生。在写教案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来具体研究。

3、备好课在做好了前两个环节工作的基础上,一份好的教案在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设计和小结。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透镜;教学;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5.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1.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2.知道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白纸、刻度尺、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的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透镜若干,放于桌上,让学生观察、触摸,观察外形有何不同,通过它们看物体又有何区别。

给学生分发课堂配套习题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作好预习,调查周围有哪些光学仪器。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从讲述奇闻轶事导入,引出:透镜。(板书)

牛顿在49岁那年,实验室突发大火,将他多年的许多珍贵手稿、实验数据化为灰烬,导致他懊悔多年。事后得知放火元凶竟是一块溅了水珠的玻璃板。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类似悬疑小说,它深深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更想知道如何利用透镜做更有趣的实验。

一、提出研究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这一节课,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中涉及最多的是透镜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将思考后提出,亦可由别的学生答出。

设计意图:利用说或问的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自己思想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教师活动:请学生先说说在什么地方或什么物体上遇见过透镜?

学生活动:学生回想、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和生活中。

新课讲解:

二、认识透镜

教师活动:教师取来若干透镜,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对透镜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仔细体会思考,找出透镜的特点。(4分钟)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眼镜,引导学生从形状上认识透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请视力正常的学生谈谈戴任意一副属于凸透镜的或属于凹透镜的眼镜的感受。有不适的感觉说明透镜对光有作用。提问形状不同是否对光作用也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类、命名。学生体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保护光学仪器,可让学生通过眼镜布,不能直接用手。

三、透镜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获得什么有效信息;同时学生自己动手,也可根据猜想来实验,亦可生问师答。教师点拨、补充。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或实验引导学生比较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交流、探讨。

学生活动完成后,教师反馈学生实验疏忽、不当之处。分析光路之前,点明四个专业术语,各自的符号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幻灯片引出三条特殊光线说明,最后利用动画片揭示原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可利用激光笔表现光的可逆性及光心的特殊性。

教师活动: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会测焦距,并探究透镜凸起程度与聚光能力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提起兴致。体验从质疑、猜想、讨论、到通过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的整个探究合作交流过程。

设计意图:体现课程标准,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也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作业探究:

1.小明帮助妈妈干农活,将稻草晒干堆成垛。要下雨,小明用塑料薄膜给稻草垛搭了一个棚子,雨停后,太阳出来,小明急于将薄膜上的水排除掉,妈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如果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怎样?

设计意图: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如何正确理解透镜作用这一问题。

3.怎样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相信你能想出多种方法。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点明了这一现象的实际运用价值。

小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教师总结,并揭开导入的谜底。

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第三章透镜及其作用

第一节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有关透镜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第6篇

幼儿园教案 昨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探究水果外形、气味和味道的乐趣。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果,发展感知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实物或模型、黑色袋子若干、各种水果图片、各种水果切面图片、各种水果块、小碗、牙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水果,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探索体验。

1、摸水果。

——教师将装有各种水果的黑色袋子摆放在桌子上。

——师: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宝宝,不过呀,水果宝宝很害羞,你必须摸一摸它,说出它的名字,它才会出来跟大家见面。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黑色袋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摸到了什么。

——教师神秘地将水果从袋子里拿出来,确认答案,继续游戏。

2、看图说水果。

——(神秘出示一块西瓜图片)师: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啊?

——教师出示其他水果切面或水果块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水果。

——教师将完整的水果图片和水果切面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上下两排,上排为完整水果图片,下排位水果切面图片,请幼儿进行连线游戏。

3、闻气味说水果。

——教师将不同的水果块分别放进小碗里,选择一个小碗,然后用手将碗口捂住,留一条小缝,请一名幼儿闭上眼睛,来闻一闻,它是什么水果。

——请两名幼儿,每人分别拿一个装有水果块的小碗,请对方闻一闻自己碗里的水果块,说一说它是什么。

——教师将装有水果块的小碗一次摆成一排,请幼儿站成一队,依次闻水果块,并说出它的名字。

4、品尝水果。

——教师请幼儿用牙签插水果品尝,说说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三、活动小结。

——师:水果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希望小朋友们多尝试不同的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知识。

活动应变

为了便于幼儿提升经验,选用气味和味道比较特别的3——4样水果进行活动。

活动延伸

进一步了解各种水果的作用,例如雪梨有止咳润肺的作用等。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收集各种水果的完整图片和切面图片,制作成水果图册,鼓励幼儿自主翻阅,观察图片内容,并进行简单描述。

2、科学区:投放水果图片和水果切面图片,鼓励幼儿进行连线配对游戏。

环境创设

将水果以及其切面图张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

1、在切水果时,让幼儿观察朝不同方向切,切面的异同。

2、请幼儿一起参与榨取新鲜果汁,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第7篇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二则、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来源: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欢快的游戏音乐,活泼有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教育思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对孩子对标志的理解,我不及时评价对错,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幼儿自己去发现。使幼儿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先教幼儿认识标志再解释标志,而是引导幼儿通过逆向思维来认识区别标志,即让幼儿先看情景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从观察形象直观的情景图片到找出抽象的相应标志,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认识标志。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标志的不同时,我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去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发展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四、标志归类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并与幼儿一起得出每一种标志的规范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三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四则、美术活动:《泡泡画》说课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泡泡画》。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则、健康活动教案:小鸡捉虫

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六则、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老虎

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1)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第8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8-01

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前呼后拥,名人大师百家争鸣,各种观点扑天盖地,使语文教学也变得色彩纷呈了。

工作在一线上的语文教师,既要跟上时代潮流,学习各种新经验,又要完成学校的各种工作,疲于应付,虽有雄心壮志,但精力有限,常因心有余力不足而出师不捷,最令老师们苦不堪言的是年年岁岁的备课检查,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扼制着教师的进取和发展。

请看那一本本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却模式统一、要求程式化的教案,整个是“教参”的翻版,我无意批判哪个,只是心底的声音告诉我,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尚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尽头地闲时抄教案,忙后补教案,教学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辛苦”先不说,还只会导致自身的惰性:阅读的惰性,工作的惰性,更可怕的是思维的惰性。就好像好端端的一个人拄上了拐杖,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瘸子。工作一辈子,其他什么本领都没学会,只学会一套将错就错,圆人所说的本领。更何况,某些参考“教案”,随着教育改革的突飞猛进,早已时过境迁,它把那些优美的文章通过划分划分段落,归纳归纳中心的方式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它那毫无探究性的问题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阻碍了孩子们的灵感,可很多老师为了让教案看起来更充实,连答案都抄进了教案。这虽然迷糊了检查者的眼睛,但殊不知:语文不是“1+1=2”,也不是ABCDEFG......请看一段文字:

“花儿为什么会开?”老师问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更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了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扬起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

因此,要张扬个性,备课就要去除形式化。第一,要去除管理上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要局限在检查教案上,检查教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数教案的字数、节时数,看看教案的格式、书写,查查教案的时间、进度等等,不是督促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备好课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用心。第二,要去除内容上的形式化。从教师备课内容的结构来看,一般有这么几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如果每课都按这几方面去做,就会局限思路,扼杀创意。第三,要去除程式上的形式化。从备课的流程来看,一般先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这种流程易受教材作者和编者思路的约束,不容易产生教者自己的新思想,难以实现创造性备课・・・・・・

诚然,教师又不能不写教案。因为,教案是教师通过对所授教材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做了认真研究之后,所做的教学计划,能对教师讲课起控制和提示作用。可是,即使是自己精心编织的某课教案,谁也不愿意年年抄一遍,因为于事何益?

教案必须得写,而且还要破除陋习,创造“全优”教案,让他更具实效,为广大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松绑”,怎么办呢?活页教案,它该是大家的呼唤!

第9篇

第七课

对局礼仪、互相叫吃

片段1: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在前面的学习中非常认真,非常积极。我们懂得了围棋的基本规则,学会了数气,连接、切断,知道了紧气、打吃、提子和逃子的简单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在棋盘上练习下棋了。围棋对局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运动,有很多礼仪要求,在对局前,我们一定要学会。

片段2:对局礼仪图

下棋前,先静坐;对局时,要行礼。/坐端正,落子雅;轻落子,不出声。/胜不骄,败不馁;对局完,收棋子。

片段3: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老师:好的,同学们马上要下棋了,静坐!静坐结束!行礼!请先看老师示范,(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鞠躬的要领,详见教材70页)我们下棋前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交流学习,通过下棋互相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所以,鞠躬的同时我们应该向对方说“请多指教”

请坐,坐端正!与静坐类似,只是不闭眼。“落子雅”(讲解,示范正确的执子方法。下面黑白棋轮流来落子,一定要记住“轻落子,不出声”,也就是棋子在挨到棋盘时,不能发出声音,要轻。还要注意小嘴巴要闭紧了,不说话,有问题先举手请老师解决,不可以同学间自己争论。

对局结束后,互相要说“谢谢指教”,胜利的同学不能骄傲,比方说高兴得大喊大叫,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比方说生气、哭鼻子。用黑棋的收黑子,用白棋的白子。

同学们看,现在棋盘上的这个图形,就是“扭十字”。我们知道摆好扭十字后,就可以玩吃子游戏了。黑棋先落子,很容易会想到打吃,白棋为了活命就要长出,可是有的小朋友不是这样做的,他也打吃黑棋,那么结果会怎样呢?黑棋把白棋提掉,现在看,白棋想吃黑棋的想法落空了,而且自己还损失了一颗子。为什么白棋失败了呢?我们看,在刚才的图形中,黑棋叫吃着白棋,因为这颗白棋只剩一口气了;白棋也叫吃着黑棋,因为黑棋也只剩一口气了,现在的情形叫做互相叫吃(板书)。这时候该谁吃谁呢?如果黑棋先动手落子,白棋就被吃掉了;如果白棋先动手落子,黑棋就被吃掉了。所以,谁吃谁决定于谁先动手落子。那么,刚才白棋失败的原因我们也就找到了。当白棋落子后,刚好形成互相叫吃,可是按照一人一步的道理,该黑棋先动手了,所以白棋失败了。

片段4:习题训练

适当取材教材46—49页。

第10篇

课程名称:何为早教?为何早教?  

课  时:  3 课时

教学目标:对三优对象进行最基础的早教启萌。

 

教学重点:理解早教的重要性。  

教学思路:要让年经父母主动加入早教必须让他们理解早教,要理解早教必须弄清早教的重要意义,要弄清早教的重要意义,必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看到其意义。本课以早教的两个基础向学员揭示早教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1、以健儿早教的实际经历说明揭示早教的重要性依然是当前最严峻的任务。

2、从早教的对象说明早教的实质。

3、提出为何早教?引出早教的两个基础:

   物质基础、理论基础。  

4、通过两个基础让学员自己看到早教的意义。

教学资源:视频、图片  

第11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5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2、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自由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摆搭石、走搭石。你们说的真好,请同学们先后看课文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自己先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画一张小村庄的分布图,在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5、6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3、在这条小溪上人们经常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对这就是搭石,你找的非常正确,你们找对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这条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这里的汛期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知道?(汛期是江河水位定时性上涨时期也就是水位比以前高出好多)。

5、谁知道汛期一般是在哪个季节发生(春夏之交时期)出现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6、请同学们想一想,汛期乡亲们为什么不捡石块搭石呢?

同桌说。

7、同学们说的很对,山洪过后人们出工必须脱鞋绾裤、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那为什么一定要进入深秋,天气变凉人们才捡石块塔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8、同学们说的很棒,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了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2—4段,用笔画出文中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现在把你们画好的句子在四人小组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指名汇报,无论……

10、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那就请你带着体会再读一读,师指导:一定读重,坚决。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无论……

11、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人踩到了不稳当的石头,老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12、搭石摆好了,老人满意了,方肯离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

13、多么 的老人,无论 生接读,在瑟瑟的秋风中,有一位 的老人在调整搭石,只要生接读。

14、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他人着想的老人。

15、还有哪些语句让你们感受到美,学生汇报:大屏、 每当。

这段话中的行是一个多音字,还读hang,请大家跟我读一行人。这段话中还有3个难读的词,变红色,自己读、指名读、跟读。词语会读了,我们一起来读句子。

16、怎样做才是协调有序呢?和老师配合,这十组同学起立,站在过道,两个学生示范,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后面的 (语速加快)后面的同学也加入到走搭石的队伍中来,前面的 后面的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那么整齐,没有人跌入水中,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人作的动作是那么整齐,这就是“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实实在在是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17、清波荡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出来,谁能通过读这句话把我们带进画里。

18、评价,怎样才能读出美,﹙读轻 ﹚ 女生读。

19、这既是一幅美丽的画,又是一道清丽的小诗,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诗的韵律美。

20、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他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男生接读每当,每当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中走过了62道搭石,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女生读:每当。

21、是啊,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走出了一道风景,走搭石的画面文中还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会怎样?1人读,你体会到了什么?3—4人如果遇上老人会怎样?1人读,你体会到了什么?3—4人人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篇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是哪些事?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小事中,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22、进入了秋天,天气变凉了,老人找来石头摆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两个人面对面行走互相谦让,搭石大屏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年青人背老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3、小小的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4、这一排排搭石(师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许有一天,家乡会铺路搭桥,搭石会永远消失,但家乡的搭石留下的美,将永远记在人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