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0:2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改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研究和编制。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关键是要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规划深度,规范编制程序,提高编制工作质量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规划基本思路编制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思路、总体要求及政策取向;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了解掌握周边发展态势,做到有机结合。二要认真起草规划《纲要》(草案)。重点突出深化农村改革、改善民生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主创新、优化需求结构、推进体制创新、完善城市功能、协调社会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和重点内容,年内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组织协调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年内完成服务业、信息化等大部分专项发展规划,抓好两区以及三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先导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三要创新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专家评议机制、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人大与政协听议机制、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机制,保证规划编制质量。委各科室要按照职责,加强协作,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二、着力扩大内需和促进投资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省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深化项目带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一要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项目推进。要始终把重点项目推进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带动并促进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在项目推进上要继续突出“四个抓”,确保续建项目快建成快投产、确保新开工项目快建设快竣工、确保拟开工项目快开工快建设、确保前期项目快准备快启动,保证列入各级的重点项目顺利快速推进,重点协调组织好每月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活动,力争实现月月有一批新项目开工、月月有一批新项目竣工、月月有一批新项目投运;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四个体系”建设,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做好重大项目的要素优先保障,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要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着力做好“十二五”期间拟实施重大项目的储备,编制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到上级的规划笼子,抢得发展先机,增强发展后劲。
二要全心全意强化项目服务。始终坚持“项目为上、服务为先”,积极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快速通道,积极推进“两延伸一提速”服务,突出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严格计划监控,强化程序管理,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规范操作,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三、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
全面实施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
抓好扶持政策修订。为加大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力度,抓紧研究出台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配套政策,修改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考核意见、服务业引导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等,加大对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具有本市特色的传统服务业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努力为服务业企业、项目争取更多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抓好服务集聚区及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并扶持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有特色产业形态、有明晰布局框架、有明确业主单位(管理机构)的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聚合力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重点鼓励并扶持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服务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及有关质量体系认证,培育和壮大一批服务业企业争取成为省级服务业名牌企业、品牌企业和物流A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抓好服务业招商引资。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力度,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工作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搭好服务平台。
四、着力推进接轨上海工作。
一是加强世博对接,推动世博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市2014年对接世博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平台、世博旅游预定系统、自驾车停车场等游客中心软硬件建设,更好地发挥游客中心的功效;以金仓湖、郑和公园入围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为契机,加快旅游载体建设进度,提升接待能力及水准,;主动参与世博文化活动,加大争取力度,确保江南丝竹等特色节目在世博会上展现;积极开展世博特许产品经营,争取获得参与世博更多的商机;增派干部赴上海世博局挂职锻炼,组织参与园区志愿服务、开展城市志愿服务;借助世博平台加大驻点招商、展会定向招商及专项招商,吸引更多企业来太投资兴业;加大后世博的研究和争取,积极开展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专题活动。
二是加快共建合作,推进产业对接。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突出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引资力度和服务功能建设;进一步加大园区对接、共建力度,建立陆渡、璜泾与对口单位共建联动机制,制定入区企业标准和服务体系,提高开发建设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港区、新区及其它乡镇工业区与上海金桥、张江等开发区结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园区共建工作,加强LOFT工业设计园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合作。
三是深化区域对接,接受全面辐射。围绕交通、规划、环保等重点,加快与接壤的嘉定区、宝山区的区域对接,推进接壤区域合作共建工作。继续深化人才、高校等软环境对接,全面接受上海辐射。
五、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工作。认真研究,编制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做好分解落实,并加强情况跟踪、总结。以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3个先导区推进为契机,积极探索,加快研究全市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等相关问题,保证我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开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再清理、再简化、再合并”的原则,牵头组织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后评价和继续清理工作,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继续加强医疗卫生、工资、机构等改革的推进,积极参与其中;继续做好改革解释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要求,继续狠抓企业上市基础工作,修改完善并兑现落实企业上市扶持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改制上市。加强重点拟上市公司的服务工作,力争企业上市实现突破。年
三是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发挥好已有债券的平台,认真研究,协调推进国资公司发行企业债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创投企业的扶持培育工作,力争为更多的创投企业享受上级政策的支持。
六、着力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要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谋划发展上来,创新思路和举措,主动呼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统筹能力。
注重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要围绕年度预期目标,注重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的新走向,正确把握国家宏观发展走势和趋势,正确估计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加强对周边与先进县市经济发展态势的跟踪和情况的研究,密切跟踪全市经济运行态势,重点加强月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分析,紧扣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提出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对策、新建议。对照“十一五”规划的指标体系和工作任务,加强协调,对“十一五”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逐一跟踪、逐一分析、逐一落实,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
注重抓好重大课题调查研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导向,以扩总量、调结构、推转型、促发展为主线,认真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市的影响,认真总结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认真查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又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既具前瞻性更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注重完善考评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在考评要素的设定上进一步突出“统筹发展”,在考评的工作导向上进一步坚持“全面协调”,在考评指标的设置上进一步强调“又好又快”,在目标任务的确定上进一步注重“发展质量”,在考评的方法上进一步扩大“社会评价”,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进一步强化“奖罚分明”,更好地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考核落到实处。
七、着力增强综合服务成效。
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功能,敢于主动协调、全面协调,增强综合服务成效。一要促进扶持“三农”工作。围绕国家鼓励支持的四大类十九项农业发展项目,加强项目的规划、计划、投资管理,争取我市更多的农业项目列入到上级“笼子”;继续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和做好农村动态监测点工作。二要继续加强电力能源管理。协调做好电力供需平衡,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好能效电厂和电力需求侧项目的申报争取,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危及电力设施行政许可工作,保证全市用电供应;继续做好成品油市场的日常监管和稳定。三要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注重综合协调,进一步加大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力度,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确保各项实事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等项目组织、申报和争取工作。四要继续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加快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口数据跨部门信息共享利用;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各医院间数据的共享利用;加快政企互动平台建设和推广利用,推进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化主动、快速服务;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建设,做好公交一卡通推进工作;拓展地理系统应用,积极探索共享平台挖掘应用和电子政务内部资源整合管理。五要全力以赴加强对上争取。要抢抓国家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的机遇和各级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围绕国家产业导向,要继续在重大项目报批、要素争取等方面下大力气,精心组织,强化项目包装运作,加大攻关力度,想方设法为符合产业导向、投资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重点企业争取列入到上级规划或计划笼子,力争在项目报批、要素争取上获得上级更多的支持,增强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
**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细则》的规定,我局在市编办和自治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完成2009年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2、把年检合格单位在宁夏机构编制网上进行了公告。按照自治区事业局年检文件通知要求,把年检结果以编办函的形式分别送达给法院、检察院、发改委、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单位)。进一步强化了对事业单位的多方协作,联合监督管理。
3、做好并完成了事业单位日常登记换证工作。 5、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6、做好农村指导员和基层挂职锻炼工作。
7、完成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二、2012年工作要点 2、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今后事业局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多方协作,形成合力;联合监管,共同把关”的措施,每年把年检结果以函的形式送达法院、检察院、司法、公安、工商、税务、财政、人劳局、人民银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协助监督管理,以便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事业单位唯一合法“身份证”、“通行证”的地位和作用。
3、积极主动和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争取创造条件,使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能够依法进行登记。
4、根据市编办和自治区事业局的安排,继续做好“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的审核工作。
5、继续做好办公室安排的共性考核工作和其他工作
在局领导和各科室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2020年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现将2020年承担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是主动靠上,加强与区直考核部门的对接联系,及时掌握考核目标和我局职责,确保按时完成考核任务。主要包括完成2020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攻坚任务、改革创新亮点报送工作。完善山东政务服务网系统,报送一次办成、一网通办、办件量考核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材料。报送“七五”普法、精准普法提升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周等普法活动的材料。对接12345热线办理服务中心与各科室完成900余件热线工单的回复和退回工作。报送2020半年度、2020全年度思想宣传汇报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汇报落实、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任务。同时,疫情防控期间,与领导和各科室同事共同承担企业复工复产、物资调配等任务,配合发改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等部门为复工复产企业购买口罩、体温测量仪等;
二是细致周全,做好局机关服务保障工作。2020年与办公室同事一起负责并做好单位大小会议的通知、组织和会场布置、会务保障等共计70余场次;负责单位疫情值班、两会期间安全维稳值班、节假日值班、文明站岗安排等20余次。同时,认真做好文印、拍照等各项日常行政工作。
2020年感谢大家的支持,2021年将不断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改进不足,做好工作。尝试在制度固定流程优化和学习电子化办公上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
(一)监督办组织的专项检查
2015年,监督办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重点安排7项专项监督检查。
1、结余结转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2月下旬至5月底,组织开展结转结余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认真做好省厅驻淄博办事处迎查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2、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和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关于开展项目审批和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3月至5月,组织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把关不严,不按规定制定和公开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导致资金被骗取、套取、挪用等问题。
3、开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审计工作。根据国资办提报,为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对32家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4、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6-9月份,选择公共交通及医药流通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5、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根据企业科提报,8月份,组织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6、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根据农业科提报,为确保申报资料和补贴发放真实、合规、完整,9月份,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
7、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根据社保科提报,为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10-11月份,组织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
(二)各有关业务科室自行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
1、保障性住房工程专项检查。3-5月份,投资评审中心综合科计划对诚信建筑公司、淄博华宝工程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政策执行和工程投资情况。
2、交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10月份前,企业科计划开展交通专项资金及下属单位资金往来情况专项监督检查。
3、学前教育助学金专项检查。10月份,行政政法科计划开展学前教育助学金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报漏报及虚报冒领现象。
4、农村五保专项检查。9月份,社保科计划开展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专项监督检查。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5月份,农业科计划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资金管理合规性和工程决算真实性情况。
6、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10月份,综合计划征收科计划开展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规范建设项目收费收缴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7、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7-9月份,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支付科计划对城建、水利等5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
8、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6月份,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计划对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9、开展镇(街道)政府部门资金专项检查。3月份,基层财政管理局办公室计划开展镇(街道)政府及部门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部门财务收支管理,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10、税收收入专项检查。7-9月份,财税督察办公室计划对各财政财务管理所税收收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税收收入归属、入库级次情况,确保县直税收不受损失。
11、开展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项检查。4月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计划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
二、有关要求
(一)严格执行重点检查计划。为确保2014年度重点检查计划落到实处,各检查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增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确保检查计划全面完成。不得擅自扩大检查范围,追加检查事项,增加被检查单位负担。
(二)依法依规依程序实施检查(见附件2)。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通知》要求,财政监督检查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各业务科室开展检查前,到监督局办公室开具《财政检查通知书》,并于实施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同时要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底稿,及时整理检查资料,按时完成检查报告。各镇(街道)财政所要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参照《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39号令)的要求,依法实施监督工作,自行组织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并把检查资料上报监督局办公室。
(三)规范行政处理处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的原则,认真进行审理,并提出处理或处罚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行政处罚的事项,按照关于监督检查实行归口管理的要求,负责检查的业务科室要将有关材料报监督局办公室,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做好有关审理和处罚工作。
(四)认真总结,强化整改。各有关业务科室在项目检查结束后,要认真分析、细致梳理、全面总结,撰写出详实的检查报告,向主要领导汇报后,及时报送监督局办公室备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要求督促进行整改,建立长效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五)以监促管,重视运用监督结果。要将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套取、骗取、挤占、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除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外,在安排单位预算时,减少相关预算。
根据兵装集团和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委《关于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中原特钢结合实际,制订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方案,积极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宣传、贯彻《20xx-20xx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降碳为重点,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各单位对照《二〇xx年能源管理工作要点》,认真查找能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重点从产品能源消耗、用能过程控制、违章用能治理、办公器具用电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影响公司能效的各种因素,针对发现问题制订改进方案,认真落实。6月9日前报送各单位1-5月份能源管理工作总结(自查结果、改进措施);6月20日之前报送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工作。
公司召开能源工作会议,举办“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降低电费支出”的专题培训,由动能公司总经理杨保国亲自主讲,对公司主要用能单位的管理者讲解电价的构成,最大需量、功率因数对电价的影响,结合公司用电实际情况,对公司三个园区用电状况分别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减少电费支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办公用电设施(电脑、打印机、开水器、饮水机等)管理,各单位制订具体的办法,责任到人,下班关闭电源(连续作业单位除外);控制空调开启时间(下班提前20分钟关闭空调)和制冷温度,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允许使用空调时间6月15日-9月15日)。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生活,推进绿色办公、绿色出行。全国低碳日当天,要尽量少开机动车,距离上班较近的职工,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距离较远的职工乘公交车或拼车上班。
在员工中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行动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大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发挥职工节能减排降碳义务监督员作用,发动职工群防群治,杜绝跑冒滴漏,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
公司对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提出批评。节能宣传周期间,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全公司用能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出的违章用能通报批评,按照公司有关制度加重处罚。
一、总体要求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部门分工,责任到位;强化统筹协调,行动一致;紧密各方协作,合力推进;加强统计考评,提高绩效,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机制框架
1.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安排一次专题听取全区服务业工作汇报,就全区服务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根据需要听取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或服务业各口的专项汇报,研究协调重大问题。
2.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常务副区长任总召集人,区发改局局长任召集人,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每年年初制定全区服务业工作要点及成员单位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年中、年末各听取一次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检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讨论审议以区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3.区政府分管区长。按照分工,指导协调归口管理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工作,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4.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业工作,指导归口管理的服务业相关行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完成统一部署的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5.行业协会。组建区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三、部门职责分工
按照“综合协调、归口牵头;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联席会议30个成员单位职责按类分工如下:
(一)服务业重点产业及相关行业牵头部门职责
1.区发改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项目的综合协调,承担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负责全区服务业价格和收费的综合管理。
2.区贸易局:负责全区现代商贸业、现代商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商业、菜市场建设和专业市场发展的指导协调。
3.区旅游局:负责全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4.区金融办:负责全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推进完善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
5.区科技局:负责全区科技信息服务业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6.区文广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负责全区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7.区建设局:负责全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组织和实施全区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相关工作。
8.区民政局:负责全区社区服务业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9.区外经贸局:负责全区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发展的指导协调。
10.区经发局:负责全区工业设计、研发等相关行业的指导协调,牵头组织工业企业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11.区农林局:负责全区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2.区教育局:负责全区教育培训行业的指导协调。
13.区交通局:负责全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4.区城管局:负责全区市政公用行业的指导协调。
15.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卫生服务业的指导协调。
16.区广电台:负责全区广电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上述各部门还应负责指导、督促归口行业的统计调查对象,准确、及时报送统计资料。
(二)服务业发展相关部门职责
1.区政研室:负责制定完善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2.区财政局:负责全区服务业财政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3.区人事局:负责全区服务业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
4.区环保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指导协调。
5.区统计局:负责全区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信息、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做好服务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监测分析工作。
6.区投资合作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招商。
7.新城区管委会:负责做好新城区范围内的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及协调工作。
8.区城司:配合做好南部商务区服务业发展相关工作
9.区工商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准入政策指导协调,推荐服务业驰名商标、著(知)名商标和知名商号。
10.区质监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推荐服务业中国名牌、服务业名牌产品。
11.区国税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国税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2.区地税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地税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3.区规划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
14.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用地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四、统计考评
1.建立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联系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政府统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定期做好服务业发展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2014年2月26日,听取专题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此后近三年时间里,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努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3周年之际,本文围绕重点工作进行解读,并就热点问题采访三地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展示发展进程,回应群众关切。
北京甩包袱?河北留不住人?
北京是不是在甩包袱
记者:有论调认为:无论是产业转移,或是人口调控,是为了缓解北京压力,却增加了其他两地的承接压力。北京如何处理好协同发展关系?
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王海臣: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不以大小、高低为标准。三地之间定位不同,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做更大空间上的布局。
北京不是在甩包袱。我们这几年关停了1341家企业,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企业,没有把所谓的低端企业丢给河北、天津。但高端制造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环节,要疏解。
疏解过程中,也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2015年基础上,2016年北京向津冀的技g输出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8.7%。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绝不是向天津、河北疏解北京压力,而是更好地谋划三地产业发展。
实际上,河北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升级,承受着去产能等压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助力河北的产业升级。3年来,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天津比较优势在哪里
记者: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哪里?比较优势是什么?
天津市发改委主任薛新立:天津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中央给予我们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4个定位。
这反映了对天津比较优势、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赋予了天津更大责任和更多期望。
记者:有媒体报道,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楼等硬件建好了,但出现空置。如何改变现状?
薛新立:天津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科学安排功能承接布局。围绕建立分级分类对接机制,防止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实施产业、平台和项目“三级清单”管理。
河北靠什么留住人才
记者:有人认为,河北、天津留不住人才。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现实情况如何?
河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了河北人才在三地间的交流合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等政策打破了区域限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等京津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河北,为河北人才带来更多创新创业机会。
但我们也面临人才流失加重考验。与京津相比,河北缺乏先进技术、资金支持,产业结构欠佳、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滞后,难以吸收优秀人才。随着京津冀户籍限制放松、城际交通完善,河北优秀人才流失可能进一步加剧。
为此,河北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兴冀工程:人才引进上,放宽外省市人才到河北工作的户籍、学历等条件限制,实行“先落户后就业”。通过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
人才激励上,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办法,给予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应的荣誉和待遇,深化改革职称制度。
薛新立:三地交通日趋便捷,人才流动更方便。既有离津去北京、河北的,也有离京来天津、河北的,这属于人才自由流动。
做好人才工作,天津做了不少努力:第一,与京冀联合开展引智引才活动。第二,推动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资格互认互通,共建劳务用工基地。第三,简化人才引进审批流程和手续。第四,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为京冀培训了大批院校师生和企业职工。第五,实施三地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服务措施,实行居住证持有人异地办证便利举措。
协同发展还有哪些难点
记者:按照3年工作目标,哪些没有实现?难点问题是什么?
王海臣:按照纲要,2017年是近期目标的目标年,是重要时间节点。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了3年工作要点,按年度任务,每年制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都实现了,而且都达到了比较好的预期效果。有些任务还在年度持续推进过程中,比如交通工程、城市副中心、新机场等建设。我相信,今年底,疏解非首都功能尤其是三地协同发展产业方面会取得显著成效。
河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河北认真落实纲要,出台实施河北省总体规划、功能定位规划和27个专项规划。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芦台・汉沽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承接平台,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目前主要困难是区域空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雾霾未见明显好转,与群众期待相比,差距很大。
此外,由于北京条件优势,“虹吸效应”依然存在,吸引各类资源进入,一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还在观望,加大了疏解难度。津冀承接非首都功能还需加快进度。
【关键词】高校 债务化解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03-02
我国高校负债在1998年前并不受外界关注(1998年央属的高校银行贷款总额仅为5亿元),然而,近十多年来高校不断扩地从事基础建设,建成后再扩大招生,而不断扩大的学校规模后则是迅速膨胀的债务。教育部明确2009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这是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010年工作要点指出“扩大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试点”。高校债务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面对当前高校严重的负债办学,如何尽快找到化解债务的有效途径变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债务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1.高校债务的现状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在其的《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指出“高校债务风险逐步显现,据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200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2007年3月,九三学社邵鸿认为:“保守估计高校债务4000亿元”。中国高校背负债务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很快降低,甚至还呈上涨趋势。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如果按保守估计4000亿元的贷款余额,以年平均利率6.5%计算,高校每年还贷的利息支出将达260亿元。我国高校债务规模巨大,由于缺乏还贷资金来源,还本付息压力极大,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资金压力成为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高校债务形成原因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校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面对快速增长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高校扩建新校区以满足办学需要成为必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高校扩招后,国家财政新投入经费没有同步同幅度增长,云南省财政对高校的教育基本支出拨款从2004年至2007年一定四年不变,政府对教育的总投入严重不足,高校为把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不影响学校教育事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
二、高校债务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总体要求。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更加注重和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必须重点保证学科学位点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及重大科研项目等重点项目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高校巨额举债办学,势必影响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教职工的经济利益,更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高校债务化解对策探讨
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采取积极措施化解高校债务,避免债务风险,降低办学成本,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1.政府加大投入,帮助高校化债。
政府加大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是确保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4%;二是建立高等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实行分类分级指导,切实提高高校的生均拨款标准;三是尽快实施政府化债激励机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积极推进高校快速化解债务;四是加大高校基本建设投入;五是政府对高校贴息贷款,减轻高校经济压力;六是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规范高校贷款的使用,认真审核贷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修订高校会计制度。
2.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债务。
(1)老校区土地置换。据调查,我国相当部分的高校负债是由于建新校区引起的,随之学校搬迁新校区,老校区由于面积偏小被弃之不用,而老校区大都处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土地商业价值高,升值快,这为土地置换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置换老校区部分土地,应当以土地置换获取收益偿还贷款或用于新校区后续建设。
(2)加强收入管理。学费及住宿费收入是高校的重要收入来源,占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达30%以上。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较普遍,欠费金额越来越大。高校应精心组织和管理好学校的收入,齐抓共管、着力降低欠费率,力争应收尽收。
(3)努力扩大社会服务。高校应充分利用办学优势、科技优势及人才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扩大社会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加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尝试发行高等教育债券。当前,我国社会资金比较宽裕,通过发行高等教育债券可以筹集大量中长期资金,一方面可以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用来置换高校的部分银行贷款。
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偿债能力。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厉行节约,充分发挥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经费使用监督,严格支出管理,避免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科学配置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行资源共享,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盘活闲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偿债能力。
4.调整贷款结构,控制新增贷款。
高校既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要做好偿债准备,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资金的效益,在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同时,逐步调整贷款结构,增加中长期的项目贷款比重,缩减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减轻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的压力,降低财务成本。并且,为确保高校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必须采取措施,严控新债发生。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财政主管部门联合,对高校贷款条件和贷款规模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 祝华凤.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0(4):60~61
2 尚运生.高校债务问题的解决措施[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9):108~109
人防办20__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__县人防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省、市人防办的总体工作部署,以“继续打基础、全面搞建设、逐项抓落实,整体上台阶”为总目标,拓思路、添措施、鼓干劲、强管理,狠抓各项工作的兑现落实,实现了20__年一季度工作开门红。
一、狠抓人防队伍建设。一是严把“进人关”。20__年3月份,县人防办在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大学选调生中公开考调了一名工作人员,又借用一名学建筑设计专业大学生“村官”到县人防办帮助工作。现__人防办有工作人员4人,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大学文化,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严把“学习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每周一、周五定期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了干部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
二、狠抓目标任务的制订。县人防办制定了20__年度工作要点,并经县政府办分管领导审定印发。县政府办将人防办主要工作纳入,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县政府办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三、狠抓“结建”工作建设力度。一是严把人防许可手续审批关。1—3月份__县共办结人防许可手续58件,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37万元,依法减免灾后重建人防易地建设费52万元。下达修建防空地下室批复2件,报建面积____平方米。二是严把易地建设审查关。对该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必须依法修建;对该减免易地建设费的必须持有居(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县委重建办三级联合出具的灾后重建证明,经县人防办核实后才能减免。三是狠抓在建人防工程的监督管理。对已批准建设的人防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监管力度,先后请市人防办工程科、质检站、四川南方人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城市建筑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于2月10日、3月27日到__,对通过省城市建筑设计院审查修建的四处要求修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确保人防设备安装到位。
四、狠抓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是给县四大家领导、县人武部、县委政法委、省、市人防办汇报人防工作,争取领导最大支持。二是与县纪委、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 )、效能办沟通协调,建立人防行政审批与执法的长效机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三是积极与发改、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房管、消防、气象和县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沟通配合,共同搞好人防审批工作。四是积极争取领导支持,解决交通工具、办公设施、警报建设、人防规划、财政预算等具体问题。20__年县财政预算时,仍按照川府发47号文件和广委发4号文件要求,按县财政收入的1%预算人防专项经费,确保了人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意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1 果蔬冷链物流与政策、人才和意识的关系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要依靠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完善的政策保障。
首先,需求和意识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现实的需求促进满足需求的意识的生成,意识的进步又促成现实需求的满足,需求和意识的互相激进促使满足需求的理念、技术以及工具的发展和提高。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扎根于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和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及对果蔬冷链物流需求的意识才能一步步的不断发展。
其次,专业人才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和关键。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和人的发展也是社会事物发展的基础,专业人才更是相关事物发展的关键。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壮大而发展和提高。
再次,政策(法规)是依据和保障。社会事务的发展必须要依据和保障于相关社会规范,而政策(法规)就是社会规范的最好体现。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稳步发展。
最后,政策、人才和意识相互联系。围绕人这个中心,需求是人的需求,因需求而产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为满足需求而制定的政策(法规)是人制定的,政策同时也是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要真正意识到需求的存在和制定出满足需求的好的政策就必须要依赖于专业的人才。要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发掘和分析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推广和宣传果蔬冷链物流,提高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发掘、培育、引进和利用专业的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制定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
2 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和意识的现状
2.1 总体政策环境良好,具体政策有待健全和落实
2.1.1 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总体政策环境良好
从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再到《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国家到荆州这条线上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其中,《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要在荆州全面建成“5+6”物流基地体系,并力争将荆州打造成“四中心一基地”;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城郊蔬菜和水生蔬菜;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瓜果菜生产。
2.1.2 针对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待健全和落实
虽然从国家到荆州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了,而据调查,到目前为止,从国内到荆州这条框架线上,尤其是细化到荆州,还没有专门针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政策性文件,少数有涉及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只是一带而过。而有涉及到的政策性文件最接近的也是将果蔬冷链物流纳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中统一规定和规划,缺少指导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性政策文件。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访问,荆州市及其下辖县(市、区)对于果蔬冷链物流在发展上的扶持力度也是欠缺的。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荆州市有关物流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物流的一些具体性规划也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成。根据《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所设定的近期目标,到2015年,要在荆州初步建成包括李埠、荆岳物流园区,石首、洪湖、公安、柳林洲临港、松滋和监利物流中心等的物流基地体系,并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然而,在物流园区系统、中国拟建网、湖北物流信息网、荆州市政府网、荆州市城乡规划局、荆州市交通运输局、荆州新闻网、楚网等众多网站上所能查到的各个物流基地的建设进度是:监利物流中心和公安物流中心已经于2012年建设完成,荆岳物流园区到2014年10月30日还处于设计批复的进展阶段,荆州石首物流中心到2014年12月8日才正式开工建设,其他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信息尚无从查询。即使是荆州市已有的企业和物流园区(中心)也只有极少数在经营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冷藏和运输,且处于低端技术阶段。而且,荆州市还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其他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除监利县有不完善的物流信息网之外也都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荆州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亟待落实。
2.2 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荆州市的物流从业人员以从事普通搬运工作的居多,拥有专业冷链物流知识、技能,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稀缺,管理人才缺乏,冷链物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在对荆州市各地区物流发展局和相关物流企业的访问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石首市虽有23家物流公司,但几乎没有冷链物流企业。公司中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人员中以临时工居多,且整个石首市只有4个人有物流师证。而就洪湖市而言,除了有四家正规的物流公司外,其他的都是物流网点,也没有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企业。每个从事冷链物流的的企业有20个左右的员工,其中专业人员只有5个左右。再看荆州区和沙市区,虽然这两个地区有具有代表性的两湖绿谷、北湖冷库、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和惠民冷库等物流企业,但真正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只有两湖绿谷。这些大企业内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平均也只有4个左右。而其他的县市则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对于常住人口接近570万、城市化程度接近50%和蔬菜年产量已经超过259万吨、水果年产量已经超过44万吨的荆州,这样的严峻的物流人才形势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2.3 果蔬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本次调查涉及荆州市全境,其中重点关注的是荆州、沙市、公安、石首和洪湖等5个地区,尤其注重了对荆沙两区的调查。同时,针对果蔬生产基地、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批发商和零售商、物流发展局以及消费者我们都设计了专门的问卷进行了相关调查。
对于果蔬生产基地,我们调查了李埠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湖北南新有限公司的南口蔬菜种植基地、埠河葡萄种植基地、公安橘子种植基地和三板桥草莓种植基地等。并发现,基地人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没听说过和不很了解的状态,对于果蔬的运输和储存基本上也是在常温下进行的,而且通常只会采取洒水的传统方式对果蔬进行保鲜,甚至任何保险措施都不会采取。
对于批发商和零售商,我们在各地集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商场和超市进行了调查,如沃尔玛、好邻居、中商平价、富迪超市、广兴超市、东方超市、东方仓储、楚丰批发、平安超市、万家福广场等,同时还有在各地随机选取的诸多菜市场、水果店和小型的果蔬售卖店以及果蔬摊贩和其他果蔬批发零售商。其中,真正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3,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较低,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对于消费者,随机被调查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含高中和中专)的占有85.04%,这与荆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高中86.99%的数据是很接近的。其中,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10,认为果蔬冷链物流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到1/3,而不清楚果蔬冷链物流有什么缺点的却占近七成。说明荆州市消费者对于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程度很低,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3 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政策,落实规划,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3.1.1 完善和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土地上对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物流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保证物流用地,并预留一定的果蔬冷链物流用地。
财税上物流企业经营货运业务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征税,货运相关业务收入按“业”征税,扶持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交通管理上进一步完善物流车辆进入市区停靠、装卸、配送方案,继续建设好“农产品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物流园周边通行路段和时间的限制。
价格上降低物流企业运营负担,比照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价格,并注重给果蔬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降负。
融资上支持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筹措资金。运用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加大对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来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切实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2 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结合实际添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
尽快完成对李埠物流园区、洪湖物流中心、柳林洲临港物流中心、松滋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的设计、规划、申报、审批和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荆岳物流园区和石首物流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在公安物流中心和监利物流中心增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并构建具有果蔬冷链服务能力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从果蔬冷链物流建设上落实《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和《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
3.2 引进人才,培育队伍,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针对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稀缺,果蔬冷链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 ,并对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作一定的倾斜。例如,充分发挥荆州市现有院校教育资源,组织实施果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为加快果蔬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重点和侧重地引进果蔬冷链物流职业经理等管理人才,组织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在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冷链物流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行果蔬冷链物流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3 增强宣传,加深意识,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对于广大市民,采用报刊、海报、网络、影视、广播等多种载体和方式,宣传果蔬冷链物知识,强化果蔬冷链物流重要性,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加深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意识,提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要求和需求,激励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进步和发展。宣传果蔬新鲜度的辨认和保鲜知识,宣传食用新鲜果蔬的重要性。加强在售卖果蔬的商场、超市和果蔬市场等地点的宣传力度。
对于企业、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举办果蔬冷链物流知识讲座和工作技能培训,向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和有代表性的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派遣学习员等方式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工作效果的考核。尤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国发[2009]8号.2009-03-10.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发改经贸[2010]1304号.2010-06-18.
[3]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Z].2009-07-31.
一、建设信用征信基础数据库
(一)硬件软件招标。在*年3月底前,由县信息中心、县诚信办负责完成项目技术方案审查及硬件软件招标的申报准备工作;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牵头,负责系统建设的硬件和部分软件的公开招标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系统开发建设。在*年6月底前,由县信息中心牵头,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及交换部署的建设工作;由县诚信办和县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督促中标的专业公司完成相关软件开发建设工作;由县信息中心负责,指导专业公司完成各有关单位数据采集的专门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准备工作,并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中心机房等支持。
(三)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负责协调组织各单位开放数据库,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提供数据,进行网络连接,在*年4月底前,建立集中加分布的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及逐步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库开放等工作。
(四)推进信用信息的使用。由县诚信办负责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工商、税务、公安、法院、劳动、金融、建设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资料,整理分类并建立信息档案,形成*县市场诚信网站。
(五)征信系统验收。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县诚信办负责,指导与协调各级各部门配合信用征信系统建设中有关数据采集与整合等相关工作,督促各部门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更新与完善;由县治贿办、县金融证券办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征信系统进行验收审查。
(六)后续建设管理。由县诚信办负责系统管理等日常组织运转工作;由县信息中心负责进行系统的日常技术维护工作。
二、加强信用信息归集
(一)出台*县各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标准
1、由*县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本行业规章制度,出台各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标准,为征集市场主体不良信息提供基础。
2、由县诚信办整理出台《*县市场诚信系统成员单位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对各成员单位报送信息的范围、传输方式、更新时限、信息安全等进行详细规定,确保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良好运转。
(二)各征信成员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和征信联络工作人员,完善各项信用信息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发生的信用情况,应在其前置机外接端口录入并随时更新信息。
三、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一)落实《*县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宣传工作要点》,结合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设,通过省、市、县电视台和《今日*》等新闻媒体扩大诚信宣传范围,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氛围,使诚信意识深入社会、深入人心。
(二)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督促各部门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所反映的信用情况按A、B、C、D类或1级、2级、3级、4级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类别,即:具有良好商业信用的企业为绿牌企业(守信企业);有一定的失信行为或有一定的失信苗头的企业为蓝牌企业(警示企业);有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的企业为黄牌企业(失信企业);有严重的违法行为,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为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对违法违章行为实施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处罚,依法依规强化监管。
1、各部门单位在季后15日内向县诚信办报送一次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县诚信办及时收集各部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守信、失信的奖惩实施情况,并于每个季度末根据各部门单位信用信息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排名,在县《工作通讯》和《信息参阅》上公示,年终纳入政府对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
(三)继续开展信用乡镇、企业、村创建活动。
(四)在县电视台和《今日*》开辟“信用建设”专栏,实行红名单和黑名单通报制度,每个季度播报一次“红黑榜”。
四、推进信用信息的使用
(一)制定文件
出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各职能部门推广使用信用报告的通知》,并要求各职能部门制定工作规划和流程,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哪些工作环节需要查询使用《信用报告》,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
(二)推进使用
1、在政府采购、纳税、银行信贷、招投标、公共服务、银行贷款等活动中优先使用信用良好的企业产品。对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参与县内各项评比、资格认定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2、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公开曝光等惩戒方式,限制其市场准入,并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
3、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依法定期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积极推进部门之间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共享。
一、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1.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020年,省控站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稳定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以上。
2.全面改善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加强对臭氧、CO、NO2指标的管控,力争实现全指标改善,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二、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降低煤炭能源消费比重。继续采取综合减煤措施,确保2020年底前全县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依法依规整治违规销售散煤行为。(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完善县级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天然气利用,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天然气利用总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统筹风能资源和项目布局,积极发展光伏发电,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贯彻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回头看,深化落后产能排查整治工作,做好淘汰落后产能收尾攻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6.督促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加强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指导帮扶,因企施策,对存在突出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的依法予以关停。(县发改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全面加强交通领域污染治理
7.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耗量限值标准,禁止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进入运输市场。2020年7月1日起,全县实施机动车国六a排放标准。(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强化源头管控。把好注册登记关,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排放检验,逐车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上线排放检测,确保车辆配置真实性、唯一性和一致性。(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
9.完善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对机动车监控平台实施技术升级,增加黑烟车抓拍、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等功能模块,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完善黑烟车抓拍建设,在县中心城区设置点位,加密抓拍网络。配齐配强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设备,形成执法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县交警大队、县生态环境局)
10.健全成品油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成品油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加强销售、储存等环节常态化监督检查,加大对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等的抽查频次;持续开展清除无证无照经营的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罐车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加强使用环节监督检查,试点开展柴油货车油箱、尿素箱抽取样品进行监督检查。(县商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未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参与工程施工的要求。2020年6月前完成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探索建立工程机械使用中监督抽测、超标设备处罚撤场的管理制度。推进工程机械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持续削减工业污染排放
12.整治有色冶炼行业污染。按照清洁生产标准,督促有色冶炼行业落实料场扬尘、烟气治理措施等规范化整治要求。(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推进VOCs综合治理。按照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要求,推动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综合整治,提高无组织排放收集率和尾气VOCs去除效率。(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4.促进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开展有色冶炼企业排查检查,要求有色冶炼企业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同县工业园区监管平网运行,增加废气排放口开展现场监测频次,全面掌握排放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治任务清单,逐一督促企业整治到位,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5.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推进《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分类整治,确保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并严防异地重建、死灰复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
五、精细管控城市空气污染
16.突出工地扬尘问题整治。参照《省建筑施工扬尘检查标准》细化、量化“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各房屋市政工程、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领域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抽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各单位要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逐步提高工地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率,强化实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施任务量化考核。要经常性开展工地PM2.5监测设备准确性排查,淘汰更换不准确、不合格的“摆设型”设备,对工地和渣土车扬尘污染问题严管重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快推动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充分运用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建立发现、整治问题的长效“防火墙”。(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公路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司、县供电公司、县交警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17.严控道路(桥梁)扬尘污染。大幅减少道路(桥梁)扬尘污染,大力推进城市保洁服务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县中心城区确保达到80%以上。持续开展洗城行动,2020年6月底前要建立道路扬尘控制考核奖罚机制,以考核奖罚压实责任。(县城管局、县公路分局、县城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18.有效治理餐饮油烟污染。严格落实《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充分运用限期整改、行政处罚、限制经营、停业整顿等措施,到2020年底前,督促县城建成区内排放油烟的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安装并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取缔无油烟处理设施的烧烤摊位,推行无烟烧烤。(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9.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行动。严格贯彻实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依法、安全、环保”的燃放新理念,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加强对禁限放的区域的执法巡查,依法查处违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供销社、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20.优化城市交通流组织设计。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加强研究设计论证,优化交叉口车道布设、控制方式,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优化交通效率,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机动车污染集中排放。结合空气质量改善需求,进一步优化柴油货车绕行路线。(县交警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大力减少露天焚烧行为
21.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大典型模式的技术总结推广。积极争取财税、用地、用电、信贷等部门的支持,落实相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到2020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2.严控露天焚烧行为。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专项行动扫尾攻坚,严管秸秆露天焚烧。严控城镇焚烧垃圾、城乡结合部和高铁(高速)沿线烧荒、烧土灰、烧火粪等行为。加强现场巡查,全面覆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有力震慑焚烧行为;加强监测考核,从严落实资金奖罚。(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3.加强露天禁烧宣传。持续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加大露天禁烧的宣传力度。坚持从正面宣传和案例警示两个方面发力,促进城乡居民露天禁烧的认识口口相传,露天禁烧的意识普遍增强。(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
七、全面夯实大气环境管理基础
24.强化空气质量改善科技支撑。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2020年底前完成达标规划编制,开展颗粒物污染源解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派驻专家现场指导,鼓励引入专业团队或专家顾问模式。(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5.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做好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运行工作。推进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全省乡镇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的通知》(赣环测〔2019〕14号)要求基础上,完成乡镇气站建设,2020年11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