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时间:2022-09-04 22:1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阅读 思考 理解 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如蒸汽机的发明,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发展的前沿科学,比如新材料的研发、“纳米技术”的研究等,都是同物理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而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很多现象,如雨是怎样形成的、鞋底为什么会刻花纹、电灯为什么会亮、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日食等,这分别可以用物理学中的热学、力学、电学、光学的知识来加以解释。因此,同学们应该了解物理是有趣的,物理也是有用的,应花一些功夫学好它。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第一,多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钻研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资料等,这样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开拓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和眼界。

第二,学习物理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编教材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实际生活、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经常把针在头皮上摩擦?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第三,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练,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是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框架,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个别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新编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的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要抓住中心,认真揣摩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应从文字上进行理解,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联系。如在学习“比热”时,让学生回忆密度、燃烧值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它们在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揭示它们都是“物质特征”这一本质,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

第四,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运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我们一面学习物理知识,一面就应该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扩展和加深起来,也能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有趣和有用,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

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着积极的求知欲,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精神,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这也就是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 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试验。将学生教材中演示实验演变成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寻找物理规律。让每个学生都体会探究物理的全过程,对实验过程熟悉,记忆自然也就深刻。变被动接受新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注意力和科学探究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大大提高。

1.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以前实验课都是教师将实验原理及步骤都先讲一遍,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能激起学生足够的兴趣,物理实验设计的巧妙和物理思想的准确学生也不能完全体会到。因此我尝试让学生在物理课的实验课题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的设计方案中选出可行的,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决定每个方案的优劣。例如:讲《电流和电路》让学生动手连一个简单电路,体会电流的形成。在《磁现象》时让学生分组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根据实验的效果改进实验,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2 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把物理知识从实际生活隔离出来,头脑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而把知识当作纯抽象的理论,结果只能死记硬背。

2.1 与日常生活联系。许多物理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好的例子,对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兴趣很有帮助。例如:热现象《蒸发》一节中,用吹风机吹出的是热风并且把头发吹散的例子来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就很好理解了。

2.2 与生产实践结合。物理知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锅炉水位计、船闸、以及机器中的各种简单机械等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或者实地参观,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为物理确实是有用的。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通过实践,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也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动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小电动机”、“电磁继电器”、自制“指南针”等,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和小实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加深内容的理解。

2.3 尽量多做、做好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例如:讲《弹力》时可以多做些实验:书本把泡沫塑料压弯、弯曲的木杆把水中的圆木推开、伸长的弹簧使小车运动、手使玻璃瓶产生微小的变形等。学生由此得到弹力的概念,把握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

3 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

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比如物理概念的学习,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引入概念?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量如何定义?数学表达式如何等等。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物理研究概念的一般方法,那么对以后学习概念就有方向。不会误以为学习概念就是背出内容,记住公式。在《电功率》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电功率物理意义的理解,我出示一块电能表,实际连接了40w的电灯和400w的电热器,比较电能表转动的快慢,引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接着介绍电功率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就顺理成章了。

3.2 帮助学生学会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思考物理问题。每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支持。在每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相对应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比如:生活中在煲汤时常常要小火慢炖。这似乎是一个生活经验,却需要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的原理做支持。

4 建立形象的思维

物理学的许多发现和发展都离不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阿基米德由浴盆中水面上升联想到皇冠浸没体积等于排开水体积的方法鉴别金冠的真伪,进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想到地球与月球间的引力,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瓦特看见壶盖被水蒸汽顶起而发明了蒸汽机。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形象思维。

形象的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例如:电流是看不到的,但是通过形象思维借助管子中的水流就十分容易学懂了,从水流的形成条件(水和高度差)推出电流的形成条件(电荷和电势差)。

5 运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降低知识坡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脑容易疲劳,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学生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例如:在讲势能时,可问:“如果天花板上有一小纸片从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若你头顶上有篮球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第3篇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许多高中生一谈到物理就“头大”,成为了他们学习路上的一头拦路虎。而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如何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性,让高一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了所有高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对此,本文以初中教学为视角,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甄会友.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2014(03)

第4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 衔接 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是学生形成物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时期,是为继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奠定重要的基础的重要过程。学生跨入高中阶段后,学习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虽然觉得一听就懂,但是一做就错,而且一过就忘,甚至一考就差。因此,初高中物理教师要切实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无论在哪个学段的学习都能得心应手。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有效衔接的问题

中学物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高中学生在开始高中物理学习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多的变化,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笔者认为,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主要有医学两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差异

与初中物理学习相比,高中物理的知识容量大,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性强,加大了学习的难度。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形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此外,初中物理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物理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基础,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说,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的学习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后可能做什么运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初中物理课本中不作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对于初中生来讲,课本上多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那么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到高中后一般不能适应。初中教师受知识面和水平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高中教学衔接的认识,没有重视知识的渗透和方法的引导,对某些知识和方法过分强化,使学生的学习在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太重,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再一个,有的高中教师对不同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不同学生、男女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快慢程序等因素考虑不足,在平时布置的作业、练习题以及考试题的难度提得太高,以至于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失败”太多,没有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厌学。

二、如何应对初高中物理学习有效衔接的思考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与学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渡过物理学习的难关,这是初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的任务之一,也对初高中物理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是顺利开展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

1.初中教师要适当渗透,高中教师要放慢进度

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关键,也是基础。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适当渗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向高中的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教师要在高一开始时对高中物理的学习适当降低能力要求,以让学生在新的学习开始有思想准备,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相应的能力,逐渐将能力培养到可适应高中学习的程度。也就是说,初中适当渗透、高中降低要求,在初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感觉跨度太大。比如说,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是高一的力学部分。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力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渗透高中物理学习的方式。而高中教师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提倡探究实验,结合物理实例开展教学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特色,高中新课程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以纲要的形式出现,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与必修、选修并列的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以说占了高中物理要求的三分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感到学起来会很困难,不容易想象。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采用直观法,多做一些实验,多联系一些实例,便于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则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并且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应对初高中物理衔接上,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为克服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困难增添动力。一个有趣的实验,一次成功的探索,一段精彩的介绍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师可在高一物理的引言或绪论课,介绍物理学的一些伟大的成就和当前的一些热点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来向学生揭示物理学的内在规律。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学好物理不仅靠学生的不懈努力,更要靠教师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运用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方式掌握阅读教材、听课做笔记、课后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并且在课外通过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召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在每节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初中教师要想办法,高中教师也要想办法,要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武喜林.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上),2013年04期.

[2] 何永林.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06-01

物理教学是初高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实践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习非常的困难,比初中物理学习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了,并逐渐成为教学发展的桎梏。

1 初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反映的高中物理学科比较难等问题,通过对初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学习方法、思维层次以及知识积累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性。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问题具有如下特点,即相对比较直观、简单和具体,问题因形象生动而容易理解和把握。高中物理学科则与之不同,实践中多涉及到分段运动、临界状态以及连接体等问题,从形式上看比较抽闲,若没有良好的配套教学模式则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之;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也会涉及到一些定理、公式,但是这些内容一般比较少,而且简单、易记。高中物理学科中的问题则与之不同,所涉及到的定理、公式以及定律等都比较多,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一些,因此感觉很难全面把握。

第二,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初中生具备比较简单的、形象的思维模式即可,而对宏观上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于一般的物理问题只需简单的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而高中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要求则相对较高一些,通常会用到一些比较、分析、抽象以及概括和类比等思维方式和方法,尤其对感性的材料需要进一步思维加工,才能真正抓住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才能通过抽象的思维模式将事物的属性和基本规律概括出来。

第三,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上的差异性。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通常都比较小,他们生活和成长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与其生活经验,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分地依赖于自己的凭直观感受与主观臆断。然而高中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问题则表现的更抽象、更本质,多数情况下以生活经验去判断某种物理规律是行不通的,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比如直线运动,因匀速运动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高中学习中很难接受变速运动现象、平抛物体飞行的时间总是随着初速度的不断加大而增加。以上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存在,而这也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差异性表现。

2 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2.1正确引导,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从实践来看,高中物理学科内容与初中物理学科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足适应和思想转变的空间与时间。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该定律中的力学关系与加速度等物理量,首先应当对概念进去分析和强化,这是进行全面教学的关键和基础。通过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消除畏惧感。

2.2加强思想重视,重视学法指导

针对当前初高中物理学科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在提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加强物理学科的学法指导。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认知这些概念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习思路与学习方法,比如实验法、数学法以及抽象法等,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物理学科的本质与应用实践。举例说明:在电源输出功率实验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试验、计算,对外电路上的电阻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输出功率的实际变化状况。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对输出功率的变化曲线画出来,然后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观察、计算以及关系确定等研究方法,是当前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3开展探究性教育教学,充分挖掘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由于学科内容增多,并且其学习难度也在加大,因此教师很难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难以主动地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去探究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值得庆幸的是初中物理教材已经为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开拓了新的路径,教材内容重点突出探究性,从而使学生通过提问、猜想以及假设,对实验设计等环节进一步加强感受,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开展探究性教育教学,充分挖掘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将开水倒在地上为什么会发出“噗噗”的声音,冷水则比较清脆?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时,应当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经过讨论后得知,水温越高,其水蒸气量就越大,因此地面与水之间就会形成一层气垫,音调因此而变低;就像鸡蛋在海绵上坠落一样,会发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实现初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的成功过度。

第6篇

关键词: 高一学生 物理学习 心理障碍

高一物理的学习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是面临的一大挑战,知识的深度、难度、广度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加之江苏近年来的3+X的高考模式、单独命题而出现不同学科难度的不均衡性,以及高考录取的同一切分线,许多高一学生往往适应不了高中的物理学习,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这一学科,导致现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物理综合征。学生目前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心理障碍,给学好物理造成阻碍。我根据在物理教学中的经历并结合我所带高一年级学生(其中有男生640人,女生330人,共970人)的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下表是对有关畏难、心理压力方面问卷中两个问题回答情况的统计。

调查显示,610人觉得物理“很难”或“较难”,占62.2%;觉得学习高中物理的压力“很大”的有190人,“较大”的有500人,共占71.1%。可见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问题,而且在学习中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分析: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要建立物理情境或物理模型,多数还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刚上高中,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思维方式质的飞跃。大部分的学生成绩比初中退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思想包袱。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激烈的竞争、过大的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跨越学习物理的“台阶”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下表是对有关学习方法、惰性方面问卷中两个问题回答情况的统计。

从问卷调查可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上的非积极性即惰性心理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析: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在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还是教条地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刻板的学习方法,如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不能总结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从而在心理上有一种不知如何面对的感觉。物理学习的高要求使学生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不但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从而产生消极、低落的心态,直接导致不知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三、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我挑选了几道易出错的题给学生做,进行有关思维定势调查反馈,统计结果如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有许多人“上当”,对简单、基础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分析: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往往存在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彻,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是影响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四、性别心理障碍

下表是对有关男女生在学习物理心理障碍方面问卷中两个问题回答情况的统计。

从以上数据来看,学好物理是女生很难跨越的一道槛,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女生在学好物理方面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男生大得多。

分析: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因而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不少女生越往向上攀登越感吃力,成为落伍者。加之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大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而畏缩不前。例如近年江苏省高考实行“3+X”以来,“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普通班的女生则更少。可见,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心态比男生差,心理压力更大,跨越学习物理的“台阶”更难。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希望通过以上有关学习高中物理心理障碍的分析,能引导物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习物理的学生调整好学习心理状态,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排除心理障碍等不良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让物理的教与学走进一片新天地,让高一学生顺利跨过“台阶”,让物理学习成为他们汲取知识的乐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中物理;过渡;对策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感觉学习物理困难。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来越差劲,一提及物理就感到头痛,越来越讨厌物理,渐渐就与物理绝缘了。这就使一些初中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同学,到高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别

1.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分析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再加上科目多,如果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行。

2.学习内容上的差别。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

二、有效过渡的措施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让学生顺利跨越,这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2.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加强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学生升级学习的过度。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在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还是在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都与初中阶段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困难。

4.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对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②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第8篇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学习观念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内容增多了,而且难度也更大,虽然在前几章的学习中由于在初中都有所接触,学生学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越往后面越难,存在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进入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身心状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使得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免有点难以适

应。因此,我们要忆当年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

一、改变学习观念,认清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学习相较于高中物理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物理学习得好不代表高中物理就一定能学好。(1)初、高中物理知识方式不同,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浅显,学习的内容也不多,并且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直接获得知识,学起来比较容易,而高中物理知识深度不断增加,学习的内容也增多,并且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的呈现也不再是直观的实验所能获得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再加上理解、归纳,才能最终获得知识。(2)初中物理知识很多都是记忆型的,即使要定量计算,也都相对简单,而高中物理问题恰恰相反,不仅需要计算,并且很多时候还需要大量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定量计算。(3)初中物理要解决的问题多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高中物理问题更多的是多因的复杂的逻辑关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一新生很难快速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因此,必须先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初、高中物理存在的差异,从学习方式上改变,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

二、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策略

1.课堂上提高听课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必须提高听的效率,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1)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如果发现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时及时进行补缺,记录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这样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还能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减少听课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进而提高听课的效率。由于有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有针对性地去听,并结合自己所理解的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也需要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看小说等,这些容易使大脑不能很快地平静下来,短时间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3)注意听教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一般都是新旧知识的联系,结尾一般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的认识。

(4)课上要做好笔记,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学生一定要记好笔记,要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记录,并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最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或是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2.及时进行复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不可忽视。学生要对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先不看书和笔记,而是一步一步地回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然后再翻开书和笔记进行查缺补

漏,这样更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章节复习的时候,要先对章节做总结,使内容形成网络,如对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思路等的总结。在复习中加上自我体会,如对自己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易混淆的地方、做错题的原因等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复习中加深印象,另外,复习不能间隔时间太久,这样才不易忘记以前学过的知识。

3.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和观察,实验和观察是物理知识的来源,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修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在实验中要认真地观察每一个物理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真正意义。

4.有效练习

高一物理学习不同于初中物理学习,仅仅依靠大量的练习是无法真正提高物理成绩的,所以练习要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如,在练习中过多地重视“一题多解”的能力,往往忽略“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习题中还要培养学生做题的准确性,不能因为求速度而忽略其中的过程,导致错误出现。

总之,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到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并掌握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地进入高一物理学习中,才能为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新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第9篇

【关健词】新课标教材认识探究味性

一、新教材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手段,因此,新教材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大量采用了科学探究法(其中八年级18个、九年级18个),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新教材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科学探究在教学中达到新课标的目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中。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让其它因素控制不变,而让影响因素改变,再研究受影响物理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学生不够理解控制变量法,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帮助理解,某中学举办田径运动会,为了比较运动员的百米成绩,但影响的因素有多个,如男、女别因素、年龄因素、个体因素。于是设置了男子组、女子组以控制男女性别因素相同不变,又设置了少年一级和少年二组以控制年龄因素相同不变,这样影响百米成绩的因素就只有个体因素了,比较不同运动员在同组中的百米成绩。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在新教材中很多探究方法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测量,有的现象不便观察,通过转换的可测量、容易观察,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例如,我们对弹簧测力计刻度,力的大小在刚学物理的初中生头脑中映象很微弱,1牛的力是多大呢?通过转换为质量是一千克的物理受到的重力是9.8牛,这样就可以给弹簧测力计刻度了。再如运用软细线在地图上测量我们已经确定边界线的长,利用三角板、刻度尺配合测量圆柱直径等都是运用了转换法。

3、图像法

图像法是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直观性很强。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利用图像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规律,具有独特之处。探究固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时,利用图像直观地反映了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的熔化规律,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法来探究电阻上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变化规律,重力大小随质量的变化规律,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4、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就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式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在电学探究实验中,忽略电路中其它元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只研究电阻元件对电流的影响,这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而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摩擦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影响,进行理想化,即如果没有这个摩擦力,物理将一直运动下去,得到了物理学上的重要规律,这就是理想化实验。

二、新教材提倡趣味性教学

有人说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趣味性探究活动,趣味性图片、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避免了死记硬背、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

1、趣味性探究活动形式多样

新教材中除课内安排探究活动外,还安排了大量课外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充满情趣和活力,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认识上的需求,如: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小小音乐会来探究水瓶琴的单调。学生兴趣很浓,由于材料简单,易于探究,学生完成了,很轻松学到了知识,又找到了乐趣。这样的趣味性探究几乎每节都有。

2、趣味性图片形式多种,手法夸张

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插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这些插图有彩色照片,有卡通画。体现了时代感、科学性、戏剧性,新颖夸张,人情味浓烈,展现了科学前沿,努力使学生与时代共舞。

3、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简单生动,易于接受

新教材中穿插了许多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学生学起来简单易懂,印象深,极晚记忆。如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一节中,判断螺线管的极性,采用了“蚂蚁爬行”和“小猴子右挎”两种方法,避免了以往教法中死记“右手螺旋定则”的学习方法,趣味性浓厚,简单易记,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在掌握知识。

三、新教材提倡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小小讨论会”、“社会调查”、“科普论文”等,充分开发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学物理学习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新教材也提倡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辅助物理学习,以丰富物理学习的方法与形式,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具体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学习,可以弥补传统物理学习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可以学生对于一些物理现象的观察更为直观,这样在加深学生的对物理现象的理解理解的同时,也可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正确引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66-02

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课程有着层递性和跨越性,那么,如何帮助高一的新生消除学习障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定要学会正确引导

笔者常常听到学生抱怨:“高中物理学起来挺容易,但是怎么用不好啊?要么就是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一用就会错。过两天不复习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唉!”这一声叹息里,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理解得不透彻,掌握得不熟练,产生了心理障碍,认为自己很难学好物理了。这时,高中物理教师一定不能着急,要耐下心来,允许学生犯错,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放慢讲课速度,增加复习次数,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试着去运用,在讲练结合之余,加深学生对陌生概念的理解程度,并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力求使其循序渐进地产生进步的动力。

比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定律的速度和力的关系,先扫除基本概念的障碍,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透彻讲解,如力、分力和合力等,还对牛顿第一定律和加速度进行了实验与讨论,通过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复习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探索分析出新的知识。

二、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实验,许多物理概念的产生与验证都是源自于物理实验,甚至可以说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物理实验具有极大的兴趣,所以物理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通过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存在。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可以联系实际、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教学,把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些极其简单的现象与复杂的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发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上的趣事以及物理学家的一些事迹,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毅力。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可以向同学介绍一些物理的趣闻与物理学家的事迹,例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一简单的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亚里士多德,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并且为了维护真理与教会斗争,晚年虽然遭遇教会迫害甚至终身监禁都没有屈服的精神等等,运用名人的事迹与精神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与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目的。

此外,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物理科普刊物,了解物理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尝试一些小发明等等方式来扩大学生在物理领域内的眼界,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与物理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完全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目标。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就需要物理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完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弄清每一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外延与内涵,弄懂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原理,以及其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还需要物理教师重视对学生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与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自学物理知识,也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此外,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的教导,指导学生真正掌握对物理试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试题,培养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形成清晰的物理解题思路,并传授学生一些物理做题常用的解题方法,如类比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等解题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第11篇

一、物理课堂之“高效”剖析

1.教师

教师是物理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教与学的推动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衡量因素之一,高效的物理课堂应该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课堂。

2.学生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质态直接影响了物理课堂效率。教师主导作用要得以实现,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物理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的课堂。

3.技术

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技术含量,教学也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取得预期效果,提升主导效能,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高效物理课堂应该是高技术含量的课堂。

可见,物理高效课堂具有三个典型特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技术为辅。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技术。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1.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角色回归

首先,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初中物理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主体角色中回归到课堂主导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调整教学姿态,积极探索发挥主导作用的路径,提升物理教学艺术,优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学理论素质,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升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着力点,一切从学生出发,摒弃传统“以教定学”的理念,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考虑学情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做到心中有学生。

2.优化教学方法,激活自主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外在环境的不断刺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问题引领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教师要提升多媒体教学素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声波”概念,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光的色散”部分,为了强化学生对复色光的分解,借助多媒体将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实验过程通过慢镜头呈现出来。

问题教学法是借助问题载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问题探究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以“主问题”构成“问题串”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例如“电生磁”,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再引出问题:第一,除条形磁体外,还有什么物体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什么,说说你的猜想?第二,电能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物理课堂效率。

生动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声现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微视频,通过微课集中了解生活中的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物理学习,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

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主体学习存在的差异性,分层设计教学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

3.重视学法指导,挖掘学生潜能

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物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技巧。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有助于释放学习潜能。

第12篇

【关键词】思维错误 形象淡漠 制约 逆向思维 思维定势 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