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

小学教育教学

时间:2022-05-30 14:0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育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小学生;教学方式

一.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小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对教学内容重视度不高,教学的方式单一,甚至有的过于敷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积极的寻求方式,使教学内容更便于被小学生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会有所下降,使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消极对待教学,导致教学方式迟迟得不到更新与提高。

(二)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相比更喜欢玩耍而懒得动脑筋学习。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更加无法了解学习的用处,加上家长的放任,对于孩子的过度宠爱,学生在家里懒散成为一种习惯,到了学校后很难改正,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对学习更加厌恶,积极性无法提高。

(三)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

小学是培养对待许多事物态度的重要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却没有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大部分教师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得到较高的分数,并没有意识到为了学生日后的学习,应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态度的培养。

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还可以使学生更爱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对教材的完全熟悉,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将难懂的部分转化为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更新学生对教材的认识,降低教材的枯燥性。还可以借鉴其他教材,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三)培养内容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虽然小学生面临走向社会的时间还有很久,但也应该逐渐有所渗透,因此教师应该将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更具有价值,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大部分是来自小学时的学习积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小学学习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价值。

(四)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仅做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师的能力能否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教师资源普遍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师范生不屑于在小学任教,在条件较好的城镇勉强可以留住教师资源,但在边远的郊区和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差,很难吸引水平较高的小学教师留任,在这些地区有能力能够支持教学改革的教师更加缺乏。在城镇小学中,有部分有能力的小学教师,但城镇小学目前的制度是终身合作制,教师追求安稳的生活,没有进行改革的动力,对于国家下发的改革要求只是表面上的进行实施,并没有运用创新的思维发掘有助于改革的方式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教学环境,引入竞争的小学教师合同制,鞭策小学教师更加积极的对待教学工作,用切实行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并且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改善边远地区教学环境,吸引高水平教师的加入,全面提升这些地区的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生能否接受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生对于指令的实施能力有限,在接受教育改革方面也是如此,小学生难以理解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就难以对教师作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实行,甚至可能完全不予执行,只能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讲解进行理解接受,但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又较差。因此很难顺利接受教育改革。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努力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完成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毕竟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最直接收益者,如果他们了解和正确认识,将这一改革的具体内容当做自己的任务,尽力完成,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改革,也有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社会对小学教育教学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度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着重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的教育,更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处在学生生涯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学习内容都是为了各种考试,最终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孩子将来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国家推行的教育改革,是立足长远做出的改革要求,大部分家长可能难以接受,认为会耽误学生的前途,观念较难转变。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向教师讲解目的以便于改革实施,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们真正理解改革的目的作用和益处,尽全力争取家长们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只有让家长真正接受和了解,才能支持国家和学校的工作,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实施。

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阻碍和困难,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配合,才有可能使教育改革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措施加以改正,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国家转型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胡金苗.小学教育改革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4.

[2]王均.关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

第2篇

1.“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强调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重点。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能力,将学生作为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作为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教育有着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小学校长为教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2.1实施民主化管理

小学校长应该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时,将学生和自身放置在相同的位置。因此校长要实施民主化管理,让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1]首先要使教师意识到学生隐私的重要性,不要打听和泄漏学生的隐私。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公开批评学生,可以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教师的关怀和理解。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教师在班级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班级的想法和间接,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主题班会上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让学生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行为,自觉改正。而且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在日常的测试中增设奖励,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校长要加强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2.2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

由于先阶段的学生教学管理办法不适当,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发挥创造力。[2]因此校长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灵活化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为学生多方面发展考虑,多创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校长可以定期的举行会议,向教师和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引进先进优秀的管理模式,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并且校长还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对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而且在制定重大决策时,校长要实行多方参与制度,让教师群体和学生代表参加,打造出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环境。

2.3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小学校长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构建出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首先在学校的整体布局上面,要具有文化气息,可以在学校的教学楼走廊里粘贴一些古诗,在班级里悬挂名人事迹,在校园的墙面上布置教育故事等,营造出一个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和教师每天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其次,校长可以举行校园歌唱大赛、舞蹈大赛、诗朗读比赛等,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书法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校长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对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断的改善,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3篇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展开,教育教学是学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工作的中心思想,学校一切工作应该以教育教学为出发点。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课程探究,挖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创建有利条件和环境。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和做好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对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该多阅读教师的备课内容和学生的作业情况,确保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提高教案设计与实际讲课的相符度。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采取多样方式进行了解和把握,深入教师和学生中,多听取和采纳学生和教师的想法和建议。

二、抓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包括多方面,其中作用和影响较大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和巨大的作用。新课改教学思想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条件。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国家、社会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掌握扎实和先进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典范。

三、创建催人奋进的教育教学环境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学校校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力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佳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调配要做到合理和有效,教育教学中的必要辅助设备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学校整体管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丰富师生的学习生活,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带动学生加入到美好校园建设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

四、动员各方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有限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和优势。我国小学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管理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以至于教学质量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各方面力量需要有效配合,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多交流、多联系、多沟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教学监督体质作为保障,为学校整体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支持。

五、教学常规管理要体现依法治教

教学和教育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常见的依法治教的法律法规有《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管理者应该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规范;学生需要足够时间进行实践和休息,管理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进行休息和实践,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和离校进校做好严格规定,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改革方向和有效。提高质量和效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和制约的最终目的,在规范和制约的时候注意方式,用先进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模式,确保教学高效运转,为学生提供学习需求。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需要社会、学校等成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要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需要管理者和师生共同努力和支持,在不断学习中有所提升和发展,敢于创新、敢于追求,在发展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学校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韩廷亮 单位:昌黎县刘台庄镇西窑窼庄完全小学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学管理 依法治校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拿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付鹏飞.《农村素质教育教学探索》,2011年6月

[2]张怀远.《小学教育教学之我见》,2009年12月

[3]蒋德志.《如何抓好农村小学学校管理》,2007年5月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方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学生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能力尤其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这就对小学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所有教育教学的一个起点,然而在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许多多层出不穷的问题产生。本文针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针对社会对小学教育改革认可度的思考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已随着时代对教育的新标准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迈进。从根本上减轻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拜托有局限的思维定式,游刃有余地去学习思考[1]。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左右了家长的思维,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它阻碍学习的一切事情都是对学生没有好处的,上小学把课学好是为了上好的中学,上中学把课学好是为了进入好的大学,有了好的文凭才能在课业结束后找到好工作,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有个好归宿。然而国家所执行的教学改革,是站在国家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等方面考量的。但是由于立场不同,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左右,无法让其立即接受针对教育教学的变革,因为家长将厚望寄予孩子,孩子是他们将来的唯一寄托,他们不能接受对治学态度不严肃的环境对孩子哪怕一丁点的影响与闪失。

社会从认识上就很排斥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那么就更别提支持了,得不到支持与认可,可想而知实行起来就相当困难了,改革方案得不到进一步推行,因而对小学教育改革就成了空喊口号了。

二、小学教师是能否推行改革进一步实行的关键因素

多数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一,西北部和贫困山区教学条件恶劣,教师薪资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很多人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排斥,或许只有少部分代课教师愿意坚守岗位,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很难留住那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因此小学教师师资力量更加缺乏,在这种背景下,想要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似乎也成为纸上谈兵了[2]。其二,普通小学教学环境中,教师签订的基本上都是终身合同,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铁饭碗”,因为缺少竞争,导致了教师根本不去考虑进一步深造进而提升自己这种问题,他们每天只需要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不过是象征性地执行,几乎不会有教师想着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的帮助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

三、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小学生身上的探讨

小学生的天性是天真活泼、无拘无数的,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很多时候可能不能准确理解大人对于他们下达的命令或者干脆是不予理睬,这与他们的天性有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们都是采取说服和奖惩措施。所以小学生对于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很大程度上是理解不了的,只是单纯的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去执行罢了,导致结果可能不会很理想,因为他们理解、接收与掌握的能力有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引导与影响,才能让小学生逐渐接受和适应。

四、对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解决了上述问题才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与实施,只有正常展开了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小学教育攀上新的高峰,那么国家的振兴与繁荣富强也就指日可待了[3]。所以着眼于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予以执行:

1、提高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第一步是要让小学教师理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小学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和路线后,才能推动改革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然后再通过教师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优势、意义和内涵,并且让其从内心深处真正明白实行这种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实施。

2、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氛围与薪资水平。解决我国西北部和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条件,大量引进有能力有素质、年轻有为的教师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任务,只有让小学教师的水平普遍提高,才能小学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小学生从知识丰富的教师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真正意义地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地区顺利拓展打下了基础。另外,普通素质教育小学,由于拿着“铁饭碗”,很容易滋生以逸待劳的心态,那么针对于这种状况,推行教师合同制,有能者居之,而且实行实时考核,就很容易杜绝小学教师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了。

3、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加强小学生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能力,让小学生接受和吸收这套方案,对于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这样在对小学生改革过程中,不至于使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起码他们能明白老师要做什么,老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最起码让他们把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那么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就变得简单易行,小学生接受起来也没有难度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可以说我国未来能否强大就要看我们的接班人小学生们的成长了,所以我国一直把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视作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中,而教育教学的改革的基础在于小学的教育体制,在针对小学改革的变革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顺利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展和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小航.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12.

第6篇

关键词:牧区;小学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47-01

对于牧区小学教育管理来说,新课改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新课改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关系到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所以新课改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不仅从课程目标教学方面给予了框定,而且对于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课程结构的内容也进行了限定,同时还对于课程内容方面,要求将原来的繁琐、偏难、陈旧的教学内容给予限定,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学习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一、牧区小学教育现状

1、教师数量不足。目前,牧区教师队伍数量偏少,在农牧区小学中,仍存在不合格学历教师,村教学点上的民办代课教师仍客观存在。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其突出表现在:在现有教师队伍中,一是部分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学历与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相称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和配套的培训经费。

2、教学设施配套差,教学手段落后。学校现有教学辅助设备不配套,部分设备缺乏必要配件,根本无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农牧区学校仍是一项空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新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新课改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影响

新课改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当前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1、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应该抛弃过去的那种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经验不断地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

2、对于学校而言,对于整个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发展和找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同时需要建立起一种制度的保障,这种制度的保障就是需要学校这个教育主体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实效。

3、对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学习,让这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学习,在今后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深入学习下去。

三、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对策分析

1、新课改给小学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教育教学开展的主体学校而言,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套能够更加适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过去的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学校往往将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标准,这种相对片面的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扼杀在了摇篮中,有的学生本来具备较好的其他方面的素质,由于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会受到学校教师的白眼,所以说,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需要学校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这个教学评价体系往往是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能够体现出来的。

2、对于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而言,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学到该掌握的知识。同时还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协调起来,只有将教学的方法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相协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开展。另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精力放到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上,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传授上面,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自学,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说,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将那些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住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新课改下对于学生而言,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建立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习理念,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应对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对于学习的要求。在新课改之后,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就是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的自,但是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好自身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住更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才能够真正的去提升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住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将自身的兴趣点学好,这就达到了学生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真正的改革的目的。

总之,小学教育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往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仅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同时还对于小学生今后面对学习的信心和面对学习的兴趣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新课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不断地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就给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只有努力的适应当前新课改理念对于小学教学的要求,才能够满足今后小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育教学;优势;应用

一、引言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来说,小学生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自制力不强,意志力也较差;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更多的是对画面、形象和机械知识有所记忆,而且多是无意识记;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且多与学生本身的感性经验相联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单纯靠书写和讲述无法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也很难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像、文本、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到一起的技术,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视觉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记忆,因此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是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过去进行小学教学多是依靠教师讲述和在黑板上书写,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无味,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多媒体技术,选择合适的视频、动画、图片、音乐等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虚拟的李白作诗时的景象,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图形》时,将不同图形之间的变换做成动态的过程,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二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在回答问题时有存在感,没有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借助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比如使用多媒体播放符合教学内容的短片,由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从中学习到和领悟到的知识,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指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加强学生的认知,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等,特别是因为小学生阶段抽象思维不发达,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需要教学的抽象内容转变成具体的、形象的多媒体片段,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上受到刺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多媒体还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学习不同地区、国家等的理论、技术、风俗等。

四是方便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具体和有序的进行教材知识内容的传授,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和直观展示,而且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讲课内容的同时降低备课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多样化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用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欢乐、悲伤、爱国等,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观赏视频、动画、图片等,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增加感官刺激,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三、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结合课程需要讲述的内容和教材,以及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大量应用图片、动画、音乐等进行知识的演示和展示,从而将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从抽象转为具体,将所学内容变得直观,并富有吸引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2)降低知识迁移难度

知识的迁移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小学生对于不同课堂知识的迁移存在困难。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用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的盘点、总结和整理,利用媒体帮助学生进行操作和联系,形成丰富多彩的图片,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提供交流平台

多媒体作为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堂所学的所有内容,同时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或静止的画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直面教学重难点,并对知识形成系统的和整体的印象,提出其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询问或自由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答案。所以多媒体相当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将教师从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交流和解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促进教学知识共享

小学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重复性和琐碎性,但多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法优化等资料,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与其他教师和学校进行资源共享,分享精彩课件和课堂教学案例,从而促进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教学的相互进步,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5)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应用

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形成系统的监控系统,保证学校安全和教学秩序;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和管理人员等更好的安排工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同时网络系统的使用还可以使教师吸收和引进其他学校、地区和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教学沟通,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方便教学,因此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知识迁移的难度,为师生之间交流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知识共享等,从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琼.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20):307. 

第8篇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方面,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而教育更需要创新。如何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首先从管理形式上入手。采取“扬弃”的态度,保留传统管理形式中优秀的成分,去除其中包含的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添前卫的思想、手段等,从而使管理形式适合教育的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学校教育中创新无处不在,管理形式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也需要创新。目前,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杜郎口模式”等。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能够使学生快乐学习,必须进行创新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再者,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育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使学生借助设备上的便利,更好更轻松地进行学习活动。

2.提高教师的意识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要想实现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教师的意识上。首先,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学校应当任用高素质的老师,在应对各种情况时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校应该在教师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同学们接受优秀教育者的教导。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开展有关这方面的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应当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从而使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3.创建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

学校一方应该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所处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建设中,一方面,应当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对校园的安全设施的建设,在教学楼中配备好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等,注意饮水器等设施的配备,以及对设施定期的检修,从而方便学生们的生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只有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前面说到“育人”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对小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助益的人,那么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就尤为重要了。学校必须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抵制歪风邪气,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习环境得到了保障,有效地管理小学教育教学也自然得到了保障。

4.加强制度建设

当代注重法律的建设,我国更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国家尚且需要依法治国,所以,无论什么,都必须要尊重法律,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的因素。学校办学更加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从“义务教育”到各种教育法的不断推出,都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管理的重视。如何有效管理小学教育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法来约束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学校应当在内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完善评教系统,让每一位学生对老师进行公正的评判,从而使教师完善优秀的方面,改进不好的方面。学校内部对老师及老师们所带领的班级进行评比,使教师团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还有教师进修制度,对教师进行考核,安排老师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最后要建立一套班级考核制度,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量化分制度,对班级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约束学生们的行为,使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管理。

5.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层

如何领导出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应当抓好学校内部管理。首先应当细化分工,分配好每个部门的任务,使学校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转,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的教育者能够各司其职。其次应当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打压不正之风,使每一位管理者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清正廉洁,为教育工作而尽心尽力。最后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关系网,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不能使每一个环节有脱节的状况,而要使学校每个进程能够顺利完成。

6.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艺术;初探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好一所学校靠的不仅仅是制度。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

(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

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

(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

(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

(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

(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第10篇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展开,教育教学是学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工作的中心思想,学校一切工作应该以教育教学为出发点。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课程探究,挖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创建有利条件和环境。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和做好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对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该多阅读教师的备课内容和学生的作业情况,确保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提高教案设计与实际讲课的相符度。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采取多样方式进行了解和把握,深入教师和学生中,多听取和采纳学生和教师的想法和建议。

二、抓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包括多方面,其中作用和影响较大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和巨大的作用。新课改教学思想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条件。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国家、社会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掌握扎实和先进理论、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典范。

三、创建催人奋进的教育教学环境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学校校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力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佳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调配要做到合理和有效,教育教学中的必要辅助设备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学校整体管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丰富师生的学习生活,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带动学生加入到美好校园建设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

四、动员各方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有限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和优势。我国小学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管理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以至于教学质量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各方面力量需要有效配合,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多交流、多联系、多沟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教学监督体质作为保障,为学校整体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支持。

五、教学常规管理要体现依法治教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初等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因此对于教师也相应提高了要求。[1]但是目前仍有一些现状与问题存在。

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课本的枯燥度逐渐减少,同时配以了许多插图,图文并茂地传递信息。但是,部分地方小学,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仍然紧紧依靠老师的口述为主,辅之以粉笔板书,往往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够,如果教师不能以多种丰富有效地形式予以呈现,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学生缺乏协作能力

现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里长辈的精心照料,孩子缺乏合作能力与正确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一些在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的机会由于没有开发出来而被浪费。

(三)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备课投入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老师忙于编写教案、参照教师用书、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使用普遍的常规教学模式,既缺乏了自我深入研究,对授课内容没有做足研读工作,也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因材施教。同时,各种教材的泛滥也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备课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背景知识的钻研精神有所欠缺。

二、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与现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思考与对策。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有效传递量,也可以以综合的方法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例,这种工具的引入,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2]同时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陶冶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潜移默化提高其审美鉴别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相应配套的教学媒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工具,可以给学生学习增加动力的工具,而不再仅仅是教师进行授课演示的工具。所以,要避免出现那种教师依然是授课绝对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的现象的出现。

(二)小组学习

正如前面所言,现在的学生缺乏团队互助能力。从此很有必要采用并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安排任务从而进行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不仅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自我和团队认知的过程,更是相互交往的过程。使得同学之间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向别人学习优点与优势从而可以晚上自己,学会与他人进行写作,形成团队精神,从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感觉。同时,小组学习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而又民主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主体性。而且具有方便简单,便于实施学习计划等优点。

这种学习小组通常在5人左右为宜,使得成员能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个人兴趣等方面有差异,从而能够合理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每次学习中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提高与人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也可能使得每个小组都取得优异成绩与结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在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并且在组内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从而整合小组集体智慧。又因为之前在组内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分工,每个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在那样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每个目前学习困难的学习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随时提出问题向他人求助得到他人的帮忙和指点。

总而言之,学习小组的出现可以满足每个同学不同的需求,使得讨论更加有效,使得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小组同学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师应与时俱进,多元化备课

正如前面所言,许多教师在对所教授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基础上,片面地按照参考教材进行解读。但是,如果从语文教学出发,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当时的时代烙印,但是历经历史的洗礼和流传,人们的文学理解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并且它在当代的意义更加会与实际社会有密切联系,否则不会历久弥新仍然传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的启蒙者,我们更应该联系今天来解读作品的内涵与寓意。

如果我们对于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曾经的历史含义上,那么对于现实的启示意义就会减弱,学生也难以理解无法引起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致力于打破时空的障碍,将作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例如教授古诗词时,表达珍惜粮食的诗词,可以结合地区特点和自己家人的劳动力付出,使孩子们更有感受。

参考文献:

第12篇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二、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