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自我管理

小学生自我管理

时间:2022-08-28 17:28:04

小学生自我管理

第1篇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2篇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第3篇

一、明确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自我管理,不仅仅是管理班级,还包括学生对自己日常事务的管理,学生只有拥有管好自己的能力,才能更深一层去管好他人。因此,对学生来讲,首先要学会的是管理好自己。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意识,大多数学生仍把自己定位于接受管理者。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某些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任课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只有正确引导全班每一位同学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3.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那么,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独立”不仅指不完全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做好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工作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利。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就必须要靠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班主任除了要培养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管理,并且能做得有声有色,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信心都很强。但学生中也有一批想参与,却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害羞或缺乏信心而不敢表现自己的;也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在同学眼中是不受欢迎的,在老师眼中是落后分子,不捣乱已经不错了,怎么能够管理别人呢?这时候,假如教师的引导出现了偏差,忽视了这样一批学生,就会造成少数学生的专制管理,或是老师的“一言堂”,而学生自我管理名存实亡。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必须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一定要定时、定事、定点,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进行。丰富的课外活动就是个重要渠道。班主任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锻炼。另外,课间、午间、游戏时,都可以让自己做一个目光敏锐的指导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的方面及时肯定。有时午读课、练习课我会故意地离开,变成自习课,让他们自己管好自己,学会控制自己。一开始,个别学生会开点小差,但是通过“小老师”的提醒,其他同学的好的影响,他们渐渐地习惯了不用旁人提醒而安静地做事。

第4篇

一、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的意义

教育必须从学习者出发,必须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受教育的人变成他自己的人,将别人的教育变成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最大成效[1]。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激发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小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及面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主动、积极性行为。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的目的在于完善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以达到三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班内集体主义的责任依从关系,提高班集体自主性水平;二是班集体与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三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补充。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有效提高了小学教育效率,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在管理上的不足。引导全班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既可以提高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又可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认知。陶行知先生让我们“认识到小孩子有力量”。小孩子不仅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只有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新认识和新发现。从前晓庄学校停办的时候,不得已,学生自己组织起来,推举同学做校长,当教员,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并称为自动学校[2]。

3.实行小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孩子不仅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使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所采取的方法

“学校”是什么?我认为孩子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可以学到更多社会性技能,因为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因为有同学的竞争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比较、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在班级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更大的应变能力。老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

1.让学生吸收充分的营养,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把学生视为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我们要基于这种理念教育学生,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做朋友。告诉他们,使他们能自己正确分析、认识问题,自我管理,最终学会做人。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要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冰心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孩子都很乐于帮助别人,更容易受到鼓励,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比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有了进步就要表扬,让他产生自信,更加努力。所以说正面地引导孩子,表扬孩子是很有效果的,一下子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2.不要轻易对孩子说“NO”,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件事情都要靠自己学习,你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本领。如果我们一味地孩子说“不”,那么,孩子对一切就只会缩手缩脚,最终形成一种消极人格[3]。例如;在中国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生怕孩子受到伤害。而在美国的夫妇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去触摸,尝试各种体验,却不加阻拦。孩子成长以后,后者明显更加自信,拥有创造力。引导自我管理,那么除了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外,还要大胆放开手让他们自主体验,才能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就成为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第5篇

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58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班主任既是校长的有利干将、得力助手;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往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包揽、管理着班级全部事务。这种管理模式,班主任终日被班级的琐事缠身,常常疲惫不堪。其结果是:表象上班级管理既严谨又统一;实际上,班级内严重缺乏内在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了这一目标,就能使学生实现同时代同步发展的终身发展。对此,本人在日常管理小学班级事务时,着力培养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探索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指导学生自我制订班级管理“长、中、短期”奋斗目标

有了奋斗目标,学生才有奋斗的动力。一个班集体有了“理想化”的“长、中、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能为此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为此奋斗,逐步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由于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掌握知识不多、没有社会经验以及严重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等原因,身为班主任,如果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长、中、短期”班级集体奋斗目标,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务必帮助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帮扶、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生活自理、劳动锻炼、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诸方面的奋斗目标来。

1、长期目标:在争创学校优秀班级的基础上,小学1-6年级里,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2、中期目标:培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学风和团结、奋进、友爱、争优、健康、活泼的班风。

3、短期目标:每学期开学时,都要制订本学期的学期奋斗目标。内容必须从学习、纪律、卫生、团结、劳动、锻炼诸方面细化。

当这些目标一一制订后,要教育学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逐一完成目标任务。当学生们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进取时,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潜能,使目标教育和过程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人人都为此目标而努力,团结班集体中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奋斗目标,共同收获获得集体荣誉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在班内逐步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级既是每个同学的,也是班集体中所有同学的。因此,班主任在“放心”地把班级管理实务交予学生“自我管理”时,务必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我管理,绝不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务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束缚”下,有目的、有要求地“自我管理”。当然,引导学生制订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守则》的整体“框架”,还要适合本班的班情。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发动每个学生献言献策,群策群力,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思想、学习、纪律、劳动、团结、友爱、锻炼、帮扶、卫生等诸的日常行为管理规章制度。

2、实行班干部、小组长每周轮值制。在这个班级内,班干部和小组长不是“终身制”的。这个集体,大到班长、副班长、其他委员,小到各小组长,每周一轮换。这么一轮换,人人都能在“领导”岗位上过足“几把瘾”,都能经风雨、见世面,历经磨练。每周轮值制的班干部的“核心”领导是班长。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学生天生就有领导才能,有的就次之。假如这周的轮值班长欠缺领导能力,班主任要为其搭配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副班长协助其开展工作。

这样一来,班集体内的每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踏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人人都会经历多次这样的“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

对每周的轮值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状况,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点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要对此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3、“自我管理”班级事务要实行责任制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把小学生能轻松地承受得起的责任制压到他们的肩头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在这些“压力”的驱动下,迸发出能量巨大的潜能,认认真真地“自我管理”好班级事务。这些班级事务,大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春秋两季体育节、植树节、九九重阳节时的尊老活动等“重大”活动,小到浇花浇草、捡拾教室内的纸屑等“鸡毛蒜皮”之事,要人人有事做,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自己的事自我管理;班级的事人人管理”的目的。

三、 及时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不但能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能为他们下一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还能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评价、激励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树立榜样。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班主任一定要把“自我管理”的优秀者进行总结表扬,评选出每周的遵守纪律进步之星、勤奋学习进步之星……让这些“星星”各自介绍自己的进步经验,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当然,班主任在这里一定要做到两点:一要发动同学们向“星星”看齐,迎头赶上;二要引导“星星”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7篇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第8篇

这种思想源于我刚接手高三的这个班级时,发现学生纪律涣散,女生多且学生之间不团结,没有凝聚力,缺乏集体荣誉感,责任心不强。我开始冥思苦想,寻找对策,管理的方法很多,如: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表扬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等。经一番揣摩、思考,我萌生了“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的念头,从小范围的相互团结、相互凝聚着手,再逐步达到大集体的融合。

具体做法如下:

1.在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每天学生挤半个小时为小组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复习所学知识、交流复习重点、难点;也可以一起研读优秀的文章,提高阅读量与写作能力;有时会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

并在组内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由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较困难的同学。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巩固知识,而成绩较差的同学能较快地进步。正是开展了“一帮一”结队子的活动,班级里一大批的后进生在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帮助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重拾自信心,再次萌发对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小组监督,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首先由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小组内进行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然后做到组与组之间的监督与竞争。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这样一来,使懒散、不自觉的现象与风气得到了很好的转变。

2.由自我管理提升到班级管理,使小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

利用“小组轮流治班” 来实现班级管理。每天由一个小组管理班级。组长为当天的值日班长,组员为当天的班级管理人员。从两操(即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卫生、纪律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仪表检查。一天值日完后,需自觉地写一份总结,就班级情况进行总评,以及自我总结,总结不足之处,以提高管理能力。

就这样,我坚持实施了将近半年时间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班级中很快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每一小组学习劲头高了,学习氛围浓了;课堂纪律好了;学生的能力也日益变强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而利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9篇

一、夯实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1、加强班主任培训,组织班主任开展班主任交流论坛,主题班会观摩,研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学生管理方法。

2、组织班主任走出去,请进来,听取专家讲座、观看视频更新观念。按计划召开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研讨会。

3、结合我校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实际,开展相关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班主任理论研究水平,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1、各班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并由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职责制度,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制度对班内各学习小组开展自主管理工作。

2、各班根据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班级自主管理组织机构,从纪律、卫生、文体、生活、学习等方面开展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检查与督导。

3、个体自我管理:按照学校自主管理精神,以“规范+自主”为基本策略,强化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发展。建议学生每天记录“成长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在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所思所获,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的。

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班主任要学会放权。责权利对等,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自然进入自主管理层面。班干部任用实行民主竞争上岗,它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运行的加速器。 学生自主管理常见的形式: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制。

1、班级自主管理:以班级“值日班长”制度为着力点,做好班级内部的自我管理。就是人人要当一天班长,按学号轮流,通过学生担任值日班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条件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责任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组值周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班级一周的工作进行组织监督评价。通过实行小组负责制,让每个组的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一日常规进行检查督导,班委会成员起配合指导作用,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减轻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负担,使每位同学都为班级管理工作做出一份贡献

3。“人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4、物品承包管护责任制:对教室内的公物及班级添置物品采取学生自愿认购保管,可将班内物品落实到每一个同学,形成我为同学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人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5、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结合班级学生平时生活、学习表现对班级每一位学生进行忠恳而真实的量化考核,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四、优化班级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

1、学习小组的成立。班级根据平时学生学习表现、平时检测成绩、各类考试成绩按A、B、C三档划分学习小组,A档属于特优生,B档属于优秀生,C档属于待优生。每组由A、B、C三档学生组成,每组由6—8人组成(6人为宜)。小组长的选拔应为B级以上,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并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学生。

2、学习小组的调整。在运行的过程中,各班主任要依据个民主高效学习小组学生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半学期或一学期调整一次,也可以依据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表现和变化及时调整。

3、学习小组的培训。班主任要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管理的关键是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培训(学校教导处或年级组统一、科任教师协同班主任培训)和即时培训(针对小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进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学习小组的考核。各班主任根据学校学生自主管理评价细则制定班务考核评价办法。由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各部共同对学习小组进行考核,并根据“一绳捆”的原则把考核结果记入小组、小组长、小组成员的德育量化考核和小组综合考核评价中。

5、学习小组的评比。班级要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考核结果、任课教师的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考核等情况,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文明之星、纪律之星、展示之星、管理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学习互助之星等等,学校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小组、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中进行学生风采展示。

五、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特色。

第10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我反思 自我管理

现代化的发展使独生子女的自我管理教育成为必要,而学校首先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通过课堂学习的自我反思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逐渐反思、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达到自由、自觉的状态。结合我的多年实践,我认为通过以下策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一、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实践考察中我发现,学生往往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请看下面的案例: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上,教师想让学生探讨如何使不规则的土豆保持平衡状态。实验器材包括:土豆、矿泉(带盖)空瓶子、铁的以及塑料的叉子。教师刚刚布置了任务,学生立即一哄而上开始抢实验材料,唯恐自己拿不到材料。首先拿到材料的学生带着一股神气的表情看着没有拿到材料的学生,而其他学生也都为快点拿到材料而争抢。教室里一片拥挤和混乱。各小组拿到材料后,本应开始有组织地研究,可是学生们却各自占着自己拿到的材料摆弄着、玩耍着,好像这些材料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有的学生总是情不自禁地捣乱一下,如当有学生把土豆放在矿泉水瓶子盖上想办法使土豆保持平衡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推一下瓶子或者摸一下土豆,结果就使土豆掉下来了。此时,有的组长就充当了“小权威”“小霸主”的角色。这些“小权威”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中有某种职位而觉得自己地位较高,或者由于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而觉得自己发言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其他同学横加指责,尤其是对捣乱的学生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有时甚至拒绝与他们一起做实验。面对这样情况,有的学生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而有的同学则故意找茬,破坏他们的实验。这样小组实验谈什么成功,又何谈成效。

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指导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友好合作。课后我还会就小组合作的问题,继续跟学生探讨:“有的合作小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并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纷纷发言,说道:“都是某某不好,他总是捣乱”“都是某某不好,他总是不让我们参与”“都是某某不好,他总是不好好配合我们”……看着他们相互争辩、指责、推诿责任,我话题一转,说道:“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是别人做得不好,那让我们自己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错误呢?”这时,学生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低声说:“老师,其实我也有错误,我不该总是欺负别人,扰乱别人实验。”这个学生话音刚落,其他学生也纷纷开口:“其实,我也总是走神,没有积极参与进去”“我不应该阻止其他学生参与实验”……看见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性的认识,我感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并能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就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起步,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成功的起步。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教师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在刚开始阶段通过实施“小组长”制度,让小组长全面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实践证明,小组长对调节、控制整个小组学习进程是比较有效的,但缺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小组长”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容易导致小组长的硬性管理。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为所欲为。小组长管理可以压制学生某些情况下的某些行为,但“外在的制度约束”不容易被其他成员所接受,其他成员或者带着不满情绪被动接受规则,或者想方设法阻碍小组学习。缺乏自我认识的、长期由小组长管理的小组合作将导致小组长的霸权管理,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将会延伸到班级的其他活动中,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活动。

所以,教师应改变从外部对学生强加政策的方式,从一开始便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具体活动来实施,让他们在具体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中开展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对整个团体的重要性。

二、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但开始自我反思并不等同于学生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完成自己应尽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不妨碍他人。所以,在学生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之后,教师应逐渐培养他们团队意识、集体意识,使他们对集体产生一种责任感,进而通过集体意识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我安排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讨论圆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小组组长拿到材料之后,就让各个成员摆弄起来,可是这个小组长却没有动手,而是权威地说:“你们说说圆的面积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你们不知道的话,我就告诉你们。”学生抬起头,有的用崇拜的眼神、有的用惊奇的眼神看着小组长,小组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很简单!圆的面积肯定是与圆的半径有关系。”他一边说,一边开始摆弄实验材料,而旁边的小组成员却一脸迷惑。

这样的合作学习显然违背了合作学习原有的精神与原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这种没有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行为将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决定采取一些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种策略能使小组长有意识地去考虑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也能使他对自己原有的、喜欢独揽一切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克制与反思。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集体当中,自己的行为将时时处处影响集体的形象。在课堂上,优秀生要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不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压制他人,而后进生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为集体的成功做出贡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奢望。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以及班级管理的高效性,能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东桂,张东,黄玉华著.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妮妮,李振义.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4).

第1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职能制矩阵制

一、现行学生班级职能化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1、现行学生班级管理模式——职能化管理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班级管理大都采用的是职能化管理模式,也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具体可描述为:班主任全面指导班级工作,班长具体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按照职能不同设置相应的班干,实行分工管理,一个班大概有5—9名不等的班干部,不同的班干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有权向全班同学传达班主任的命令和指示(图略)。

2、学生班级职能化管理的弊端

学生班级职能化管理模式是与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之前的学生管理体制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总体来讲,在那之前,学生主体意识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不强;同时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管理比较细致,因此,对班干部的要求也就不高,他们的身份仅仅是上传下达的桥梁,职能化管理的弊端没有显现出来,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班级职能化管理的弊端也就逐渐显现出来。1999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时间,“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等呼声越来越高,大学生参与教育互动的主动性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普通高校全面扩招,学生人数猛然增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压力增大的同时也就对学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职能化管理的弊端就明显地暴露出来。而且,这一弊端在生源质量总体不如公办高校的民办高校显得尤为突出。

(1)学生干部成为班级学生中的“官”,对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可以指手画脚,所以尽管只有一个班主任,但学生往往感觉自己的周围有许多双班主任的眼睛。且整个体系中班长权力过大,易形成“皇帝式”管理。

(2)由于班干部的职能过分单一,发挥主动性的余地不大,因此班干部往往都是被动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3)班干部只需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办事,不同的班干部之间关系疏远,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即使个别班干部办事效率高,但整个班子办事效率及协调能力差。

(4)由于排除在班干部队伍之外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少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在几个班干部身上得到了“体现”,而且已经变形,这就使得广大学生不去关心班级建设,班级的凝聚力极大地下降。

从管理学原理对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分析来看,以上所列举的学生班级职能化管理所带来的弊端是这一结构在新形势下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是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种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是这一个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只有放弃这一制度,寻求新的制度。正是基于以上对民办高校现行职能化管理模式的认识,我们才思考寻找一个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学生班级矩阵化管理模式及其优点

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要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组织所处的环境而定,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因此,当职能化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如今的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时,我们必须根据民办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要求提出新的组织结构形式。通过对几种流行的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分析,我们最后确定了其中的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班级管理,提出了学生班级管理新模式——矩阵化管理。

1、学生班级矩阵化管理概述

学生班级矩阵化管理指的是在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矩阵制组织结构,也就是在现行纵向的职能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按5~6人组成的学生兴趣小组组成班级活动的横向系统,形成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和按兴趣小组划分的横向兴趣小组相统一的矩阵制组织结构(图略)。

2、矩阵化班级管理体系的组建

(1)垂直领导系统的组建

在垂直领导体系的组建过程中,我们利用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班干部的选拔。这一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故不做说明。

(2)横向兴趣小组的组建

我们的做法是,在垂直领导系统组建后,根据矩阵化管理模式的需要,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由团支书和文体委员进行组织,按照同学们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组建兴趣小组。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团支书和文体委员制定调查表,统计同学的兴趣、爱好、特长、然后按照统计结果进行自愿分组,确定小组成员。在兴趣小组建立后,根据各小组之间的不同特点的,由小组成员制定兴趣小组的有关相关规章制度。

(3)监督体系的组建

在垂直领导系统与横向领导系统建立后,为了使各项工作能够按照矩阵化班级管理模式的要求进行实施,我们设立了相应的监督体系,这一体系的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各兴趣小组组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对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和班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直接报送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召开班干部会议,解决监督体系发现的问题,使整个矩阵化班级管理体系健康发展。

3、学生班级矩阵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管理学认为,矩阵制具有职能制所不具有的优点,这些优点决定了将它应用于学生班级也必然能大放光彩:

(1)解放了班主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班级实行矩阵化管理,将班主任的作用由传统的最高管理者变成了“中枢神经”。由于班级管理既有按职能划分的专门管理,还有学生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的自我管理,因此,可以将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从“演奏家”变为的“指挥家”;评价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不再是“管得如何”,而变成了“协调的如何”。

(2)改善了干群关系,在提高学生干部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生干部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以双重身份出现:既是全班某个职能管理者,又是某个兴趣小组的成员。作为职能管理者,他不再是对全班学生“指手画脚”,而是在这一职能范围内对各兴趣小组进行指导和参谋,作为某个小组的成员,他又必须接受小组的制约,在小组内发挥他组员的作用,这也有利于他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班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就比较融洽。班干部不再因为职能单一而失去主动性,班级管理效率提高;同学们也因为兴趣小组的存在而易于协调,班级凝聚力就会增强。

(3)体现了民主与自我管理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兴趣小组不是由班主任指定的,而是由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际关系自发组成的,与此同时,兴趣小组又不是无纪律的组织,它必须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订出有利于整个班级和所在小组发展的规章制度。与班级的几大职能相对应,在每个兴趣小组中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扬了民主,又养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意识,同时还扩大了学生干部队伍,使得更多的同学参与了班级管理,得到了锻炼。

三、实施矩阵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了民办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

(1)从大学生的共性来讲。作为大学生,民办高职学生和所有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年龄一般都在17-22岁之间,属于个性心理发展的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处于迅速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阶段,这一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独立意识与成人观更加突出,学生随着智力、体力以及思想上的成长,对自我的兴趣逐渐增强,由于在中小学时班主任、班干部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待学生非常严厉,学生倍受压抑,使其在上大学后希望从压抑和束缚中解脱,所以,如果在大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势必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反抗,从而导致班级管理困难重重。

(2)从民办高校高职生自身的特点来讲。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高职层次招生居多,而且还是高职招生过程中的最后一批次,和那些公办本科院校甚至是公办高职高专的大学生相比,不管是在知识水平还是能力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入学门槛比别人低本身就加重了民办高职学生毕业求职的压力,而与此同时,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公办院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只有更加关注自己,以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就业为学习动机,否则他们就会面临毕业无法就业的压力。所以,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程度往往远远超过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关注程度,除非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否则不理不采,似乎天塌下来也与他无关。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只有因势利导,将兴趣小组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为了能参与到兴趣小组中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接受兴趣小组的约束和激励,班级管理也就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实施矩阵化班级管理的意义之一。

2、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现代教育讲求“公平”。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每个学生都应有机会挖掘和培养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都应有充当管理者的亲身体验,因此,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教育公平和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关系上的必然要求。在矩阵化班级管理模式中,从班级纵向的领导系统,到横向的兴趣小组的管理,班级管理不再是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的事情,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参与了班级管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另一方面,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而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民利的获得。民主治班的根本内涵,在于让学生树立民主观念,行使民利,学会自我尊重、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监督并促进自我修正,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以学生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为基础的矩阵化管理,就是在调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12篇

(一)自主管理的内涵

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然后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为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管理的意义

1、自主管理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且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落后,导致出现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管教,如果再没有一点自主管理意识,便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其自主管理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中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很多学校目前还只是重视教书,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校除了教书以外更重要的是育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自主意识差、动手能力差,根本就不能够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需求。如果不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是不能够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教育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自主管理教育不仅仅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各种习惯、技能的培养,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自主管理驾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我国农村的小学对自我管理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学校还是一味的重视升学率。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育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改变,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并不是那么在乎,很多农村小学都不太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甚至有的老师还认为自主教育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严重的还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因此,说明对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支持还不够重视。

2、在我国,因为农村小学生都是一些留守学生,又因为农村父母的知识也较为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有限,加上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基本的自主管理教育。在中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就算有的学生有了自主管理意识,但是因为学习的紧张,升学压力太大也会导致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难以得到提高,这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我国农村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普遍不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的不重视,认识不到自主管理对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学校管理者应该要提高自主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自主管理教育,对自主管理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从而保证自主管理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在学校的管理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学校的老师来进行自我管理意识。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日常的管理。还可以选拔学生来协助老师进行日常的管理,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在小学生的心里,一般都是希望为集体服务,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遵守纪律,不断的参与班级的管理和自我管理。因此,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建立健全班委会,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方面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意识

农村小学生主要以学业为主,如果远离父母、缺少家庭的监督,这样学生在学习上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为此便需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自我管理的一种较为明显的行为就是自我监督,主要表现在对某件活动通过自觉遵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定期进行检查、监督自己,这样便能够让小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这也是班级管理的一日常规。

在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行使监督的权利,对于监督的结果,可以给与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可以开展“惜时竞争工程”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时间的可贵,这样便能够强化学生的勤奋、竞争意识;因为农村小学生的人生经验有限、自制力也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这样小学生经过这样的培养锻炼过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知不觉的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四、发挥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委会的核心力量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次便是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想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德育目标,便需要狠狠的抓学生队伍,实现学生管理学生。因此,在农村小学生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求新当选的班干部必须要以身作者,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积极的开展工作,大胆的进行管理,从而做好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开始的时候,小学生的管理能力欠缺,便需要精心的进行指导,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放权来管理学生。比如说:“班干部有权对班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评价参与加分,或者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等。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下行为更加规范。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策划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比如说文艺晚会、运动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互相帮助,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为了更好的做好学生自主管理,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比如说:纪律委员会、学校食堂管理委员会等,通过成立这样的集体自治机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总之,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对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自行组织活动,充分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