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22-08-18 07:0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第1篇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参考了别人的教学设计,吸收了他人的精华,煞费苦心设计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活动,作为这节课的亮点。其中有一项是称一称班里最胖和最瘦的同学的体重,为这事,我带了家里的台秤。上课了,我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前半节课进展的很顺利,一切都按照预设进行:

(一)建立1千克=1000克,关于克你知道什么?能举例子说明吗?我手里的这块砖头大约有多重?猜一猜,验证,于是引导出1000克可以用一个更大的单位1千克来表示。

(二)感受1千克有多重?先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千克装的洗衣粉,味精,大瓶的饮料,食盐,让学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紧接着让学生举例子说说身边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三)拓展延伸:对身边的物品的质量能做出估计。我说:近段时间你们有称过体重的请举手?举手的只有两个我在课前称过的同学。(幸亏称了两位同学的体重,要不今天的课就唱不下去了,我心里暗自庆幸)我们做一个猜体重的游戏。我先叫最瘦的闫泽同起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体重,每当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数字时,闫泽同就做出相应的反应:轻了,重了。直到大家猜到他是26千克为止,学生兴趣盎然。我说:现在请出我们班的重量级的人物王宇同学,大家来猜一猜他的体重。本来,我打算以班级最重和最轻同学为参照物,然后在最后的环节让大家猜一猜自己的体重。谁知我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开始了骚动,一位学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就迫不及待说:“他那么胖,起码有50千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另一位就抢着说:“他胖得像头猪,有3只狗那么重,有80多千克。”我看到了王宇面红耳赤,他愤怒地喊:我胖,关你们屁事。底下的同学哄堂大笑,有的还幸灾乐祸地说:快去减肥吧……你到底吃什么成这副德行的……此时学生的兴趣转到了王宇的“胖”上,场面失控了。我的头一下子大了,于是我气急败坏在讲台桌上用力用教棍一敲,“要笑,是吧。谁笑请谁上来,让他笑个够。”学生见我大怒,藏起了脸上的笑容,心不在焉继续游戏,可是,我和学生都没有开始时的兴趣,游戏草草收了场。这节课以我充满信心开始,到我的勃然大怒落了帷幕。

下了课,我进行了反思:本来安排游戏“猜体重”,目的让这节课锦上添花,想不到弄巧成拙。原因在哪里?想起王宇愤怒的表情,学生的哄堂大笑,自己的勃然大怒,我明白了教学应该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有两点是我该好好反思的:

1.预设不充分

课前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被我抛到脑后了。只想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让其他学生在预设好的范围里猜测自己的体重。可我忽略了平时有些同学经常拿肥胖嘲笑王宇的,“肥胖”已成为他的“痛”。我的无意正中他们的“有意”。如果我平时多了解学生,还会拿他做例子吗?还会失败吗?课堂犹如战场,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上战场的士兵,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能打赢战斗呢?

2.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该想尽办法引回预设的轨道,还是将错就错?

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

事后我想:既然他们兴趣已转移,何不顺水推舟呢。不防这样设计:我故意深沉说:“是呀,一个人太胖或太瘦本来就不舒服,还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甚至是嘲笑,这些是不是不道德的呢?我的弦外之音应该让大部分同学明白自己的过错。这时,乘机说:其实一个人的体重是标准的不多,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案例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2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析教学案例,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通过《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了解数学教育的针对性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些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充当了数学教学的主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单单的敷衍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精挑细选教学案例,因为只有反映真实的客观生活才能够充分的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在讲课前需要进行教学准备,除了教师做到教学准备之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时需要确定好案例教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教师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从而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做课前准备。

二、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可塑造期,我们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塑造,使其能够不断的掌握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分析案例的机会,从而带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不需要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只需要适时的进行引导就可以了。通过这些课堂上的教学讨论,让学生了解到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需要分析的数学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对数学概念和原有理论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老师给出的案例主题进行自由讨论。学生也需要尝试着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例如:在讲解数学课文各种形状的性质时,老师就可以亲手引导学生进行。在黑板上画出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形状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与教材上不同的形状,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要给予同学思想创新上的鼓励,而不是依据课本为答案,这样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案例分析过程时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把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透彻。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透过数学的现象看待数学的本质。所以数学教师在分析数学案例时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日常生活而设计题型内容,作为学生要善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搬家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客厅以及卧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在出游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路程时间应用题”帮助学生计算列车的时速;在购买物品时教师可以结合“方程应用题”教导学生如何购买打折促销的物品。这样不但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拓宽应用教学的范围。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应用题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来源于课本。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自主的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从而为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及时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

在一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案例显示,数学教师不能很好的讲解知识,不能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按照固有的教学规则,仿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的。所以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已不足为奇,教师需要把分析案例的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也需要及时的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例如:在小学综合计算题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计算“(-1)+(+2)+(-3)+(+4)+……+(-99)+(+100)”的值。数学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转变思维和跳跃思维,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答案。仔细观察:-1和+2相加是1;-3和+4相加是1,以此类推,那么会有50个1相加,结果就是50。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不但会增加运算的时间,还会造成运算负责从而影响答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教学案例的重要性。需要灵活地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做出小结,既要肯定正确的,也要重视错误的观点,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理论剖析,让小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第3篇

【P键词】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学重点也从考试能力培养向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转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形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不重视,教学实践中,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本都围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展开,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这对于正处于义务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讲,并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1]。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应试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具有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会有教师将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2.缺乏完善的现代教学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都是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执行的,这就难免会使其出现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者一般并不属于统一层面的教师,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和教学的整体目标为主要参照标准,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和基础水平并不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因此,根据大纲制定的数学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2]。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并不在教师教学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确是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1.强化自主学习,提升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与课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与具体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难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素质教学目标,最终提升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自主总结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除法教学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想提升除法问题解决能力,要强化教学引导。举例来说,开展整数除法教学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道理。对于此,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案例,模仿“熊猫分竹笋”等经典的教学案例[3]。原来的案例课题是这样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5只熊猫,它们一起觅食,忽然找到了一些竹笋,数一数发现有35根,该如何分配才最公平呢?就此探讨,就能得出35÷5=7的结果。

2.优化课程评价,构建科学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课堂设计与教学方面入手,同时要构建新型的深度课堂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方式与评价模型,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知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4]。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改革和创新评价体系是首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数学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元素,实现反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障碍,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对策,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样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清清.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问题及应对之策[J].考试周刊,2014(65):71-71.

[2]刘海燕.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存在问题剖析[J].考试周刊,2015(67):78-78,79.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88-01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系统的数学教学理论、以及一定的师德修养。同时,还需要具备数学研究能力、数学教学能力、数学基础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研对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分析

(一)充分的数学专业知识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具备充分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于相关知识内容需要具有深入的理解,只有系统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并不仅仅以计算、推理等形式存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数学知识的生命力和无限性,并且善于活化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并且良好的把握知识的数量,在教学中加入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而把学生塑造成自立、坚韧、具有学习愿望和热情的学习者。培养人和教育人是数学教师的工作。同时,育人工作具有精神复杂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将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其中都反映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教师的生命价值以及专业化发展程度。同时,数学教学的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塑造学生正面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来说,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全面的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知识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明确教育对象的能力发展和形成规律,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个过程。除了通过阅读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书籍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实践中的观察,并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研究和分析,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1]。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研素质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師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明确小学数学的教研重点

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数学教材、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评价对策的研究。第一,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数学教材的每个习题、每个例题、每个板块以及单元,正确把握教学重点,提升使用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第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借鉴以往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加强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第三,探究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探究以及最终教学效果方面探究合理的评价策略。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需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能,还需要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以及对相关价值和情感的认识[2]。

(四)在数学科研中提升专业素质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研工作是一个重要任务。教育教学和教育教研的工作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教育科研来自于数学教学实践,同时能够为数学教学服务。通过教育科研能够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他综合素质的体现。想要开展教学科研,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只有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才能做好科研工作。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中的各类问题,都可以是一个科研课题。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来选择科研题目,尽可能的从自身的教学疑问点进行探究,从符合个人专业成长需求的方面入手。首先突破自己擅长领域的问题,而后由浅入深,有准备、有步调、有计划的安排科研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出现教研方向偏差[3]。

(五)通过研究数学教学案例来提升专业素素养

教学案例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培养研究者的实践能力,教学案例具有教学的普遍性,并且把这种普遍性通过特殊性来表现。案例具有具体意义以及典型性意义,同时具备一定的示范效应以及代表性效应,适合广大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相关的知识内容。一般来说,通过分析借鉴教学案例,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轻的教师。如果教师发现教学案例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即使更改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学习需要加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并且增加和数学教学相关的论文集、报纸、期刊以及专著等等。而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研时间,从图书馆借阅关于教学案例的读物和书籍,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对于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教师可以把重要部分复印或者扫描下来,保存为永久资料。

三、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素质,进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持续提升自身数学教学理论素质、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来实现综合教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兴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96-97. 

[2]王沛,关文军,王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63-64. 

第5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前言:目前小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这样游戏化教学就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我们要针对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大力推广游戏化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上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了解,结合教学的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游戏来为教学服务。小学生的年纪一般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容易几种。游戏化教学由于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课堂。

二、游戏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的游戏化教学研究已经超过了三十年,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果。由于西方国家电子化和信息化较早,专家有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来作为理论的支撑。电子企业和学校进行合作,开发了许多比较成熟的教育游戏。教育游戏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兼顾游戏性和教育性。国外的许多专家在这条研究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1]。

(二)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对电子游戏的心态不够开放,加上国内对电子游戏的政策局限。我国的教育游戏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仍然有人做出了成果。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游戏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内已经有了教育游戏的平台,也有一些教育游戏已经在学校中进行试点推广。应该说,我国的教育游戏研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一)游戏化教学走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依据

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目前在照顾学生个性发展上做的还不够好。游戏化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我国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方向就是教育与网络和科技相结合。未来,融合了各种新技术的教育游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2]。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使用游戏化教学的条件

1.良好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游戏化教学的前提,一个学校至少要有计算机设备才谈得上游戏化教学。有的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计算机设备,有的学校计算机设备集中放置在计算机教室。还有的学校设备缺乏,根本无法支撑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我国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让更多的学校改善硬件条件,从而为游戏化教学铺路[3]。

2.变化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结构与游戏化教学存在根本上的不兼容,要实现游戏化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结构,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更开放的课堂结构迎接游戏化教学的到来。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将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起到的将是辅助的作用。

3.师生的信息素养

游戏化教学需要计算机设备。师生对于计算机操作熟练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化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在城镇的学校情况相对较好,但广大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不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要从基础开始培养。游戏化教学的普及同时也是信息化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有计算机课程,小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总体上良好。

(三)游戏化教学走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四、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方式

1.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用教育游戏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亲自操作,用一个简单的教学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目光,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基本背景有所了解。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串联起来,既对过往的知识加深印象,有对新的知识更易于了解[4]。

2.教学过程中的游戏环节

除了用游戏引出教学内容,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使用教学游戏。长时间的讲解容易使学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利用一个教育游戏来缓解疲劳,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中穿插的教育游戏可以起到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的效果。

3.课后游戏检查成果和加强练习

教学游戏还可以用于进行课堂结尾的检查。用教学游戏进行当堂考核更具灵活性。与过去考验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同,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有可能在游戏当中应用出来,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准确、也更客观。除此之外,教学游戏还可以充当课后作业。这样的课后作业更具趣味性,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二)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1.以学生为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不能对学生照本宣科,而是要培养他独立学习的能力。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核心的位置,一切为了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

2.做好游戏监督

游戏监督是指在游戏中要始终进行监督。教学游戏不是放在那里自己运行就可以,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会随时随地产生各种状况,需要教师及时应对。而监督工作是教师发现问题的前提。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更是不可或缺的。

3.教学游戏把握尺度

既然是游戏,就一定有娱乐性。在进行游戏时,要时刻保证把娱乐性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保证教育性能够在游戏中占得上风。在引入教学游戏时,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尺度,不让课堂沦为游乐场,教学游戏终究要为教育服务。

结论:游戏化教学是未来教学模式的一个改革方向,它与信息化时代相契合,是新的科技带来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针对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福华.游戏化学习下的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D].云南大学,2015.

[2]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第6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较思维浅析

从思维方法定义的角度来看,比较是将研究对象的某一特有属性从其他属性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运用到其他的一些思想方法如分析综合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感知,当研究对象经过感知之后就进入了研究者的思维,随后的心理过程就是思维加工,以抽象出事物的特殊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比较有两种情形:一是在相同事物中寻找相异的属性;二是在不同事物中寻找相同的属性。通过比较学生往往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意识与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迁移到生活当中时,学生就能获得更为广泛的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比较思维一般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某一过程当中,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维,其往往是与分析与归纳、归纳与演绎等思维一起运用的。很大程度上,比较思维都是为其他思维作铺垫的,也就是说其他的思维往往都离不开比较思维,正是因为这种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出现了上文所说的比较思维不容易为老师注意的情形。同时,本文为了突出阐述比较思维这一重点,有可能将其他一些思维方式省略或忽略,但并不意味着其他思维就不重要,因此必须注意。

二、比较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考虑到数学教学的两大块内容分别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关系,下面尝试通过数与形的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

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中关于数量关系的教学。

例如在关于年、月、日的教学中有让学生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那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将成为学生非常不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个计算是纯粹的累计,既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简单的四则运算已经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除了重复性的运算,还能有什么呢?为了改变这一常规策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方法的魅力,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根据事先分成的小组,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寻找出一种计算方法。由于没有进行统一的要求,这时必定会出现方法各异的情况。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想到的方法往往有:一是算出三十一天有几个月,三十天有几个月,二十八、二十九天有几个月等;二是注意到月大与月小是相隔的,因此将相邻的两个月看作一个整体,然后乘以六,再减掉相应的天数;三是将所有的月都看作三十一天,然后乘以十二再减掉相应的天数。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教学中,由于这三种物体是分开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对它们建立认识,但这种认识往往也是分开的。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有时学生有可能有一种隐隐约约的进行比较的意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并不能真正地有清晰的比较结果出来。而事实上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三个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那在学生的思维中这三个知识点就有可能融合为一个知识点,从记忆的角度讲这是将三个知识组块变成一个知识组块,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记忆容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对这三个立体具有天然的兴趣,因为它超越了平面图形的简单,具有对称的美感,小学生喜欢分析。笔者多届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能够通过相同事物中寻找相异属性的思维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六个面,而圆柱体只有两个面;也能通过相异事物中寻找相同属性的思维得出:三个物体的对面面积都相等;三个物体的高都是两个对面之间的距离;三个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乘以高来求得等。

如同上面的分析所说,通过这样的比较之后,学生对三个物体的理解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提高了综合解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思维的研究注意点

第7篇

关键词 案例视野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42-02

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数学的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的实践性,因而在新时期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借助于案例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偏重于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不能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的目的也不能完成。因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学习上。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中除法知识教学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法的目的,或是学法的作用,如学习了除法之后就可以应用除法来进行一些生活中的简单运算。比如有9个苹果要均匀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了解了除法的用处之后,对除法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而在教材设计上,人教版中也大量运用了很多图片来解释除法的含义和学习意义,在第四册当中就有这样一道例题,问题是15个小朋友做游戏,要将其分为三组,那么每组有几个小朋友,也可以反过来问,每组有5个小朋友,那么15个小朋友可以被分为几组。通过这样的问题和情境图片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堂进行实践,将15个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各5位学生,这样直接直观的演示能够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案例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多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位置,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同时在数学解题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当中也多是由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来自老师的解题方法,缺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而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例如同样在进行除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前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运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整千、整百除法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两位数的除法问题,例如9除以3是多少,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来是3,然后再让学生想像一下,9除以3实际上就是将9平均分为三份,这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头的火柴棍或是橡皮等等进行实际演示。在充分复习了前面简单的除法运算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加强难度,如果9扩大十倍之后,90除以3是多少,900除以3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学生在前面的复习当中已经了解了除法的本质,对于900除以3这样的问题,就会自觉将其转化成900平均分为3份,问每份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得出900除以3是300这样的结论来。通过自我探索和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增加学生自主研究空间

从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可以看出,在后期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研究空间越来越重视,因而教师在研究数学教材时也应该注重研究空间或是学习空间,以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例如在讲授三位数的乘法问题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可以从二位数乘法中来获得经验,让学生利用二位数乘法中的相似方法来尝试解决三位数的乘法问题。例如求110乘以110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11乘以11的计算,然后用这一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来计算110乘以110。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对自主进行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纠正,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集体备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44-02

集体备课,故名思议,即是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析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并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的活动。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不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能借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说,考虑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集体备课就比单人备课要更有优势,且更重要。

一、让教师能更好的吃透教学教材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和经验共享的社会。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里,人们对于跨行业、跨时空的信息的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去的教师总是遵循着“各自为政”的规则,各备各的课,各教各的学,交流程度如涓涓细流,形不成有效的规模。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信息资源交流的规模与频率都在呈几何式增长。单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前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知识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而在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就教材版本的数量和编订来看,其变化也是越来越大的。这也无形为教师的备课带来了难度。

研读教材是身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如今的情况下,教材版本种类繁多,内容变化“追星赶月”,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充分理解教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而在教材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单独备课,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开展集体备课,对于现今的教学体系乃至于对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集体备课可以将教师的群里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能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加深自身对于教材的把握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学会数学、喜欢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的整体把握是不可缺少的。出于让教学更加优化的目的,某几位教师通过教研组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教师先是对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通览了一遍,初步把握了其中的知识结构,明确了其中的知识关联,并绘制了知识图表。在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这几位教师又一同研讨了总体的教学目标、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乃至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之后,这几位教师还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各自的教学建议,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达成了统一答案,还就习题教学以及复习教学提出了各自的建议。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这几位教师对于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有了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整体性的把握。在后期的教学中,这几位教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让教师之间能更好的探讨教法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对于要求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知识难以提起足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若是不注意方法的使用,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发生。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又会在教学中结合使用多种方法。集体备课,让这些教师能够将这些教学方法拿出来共享,并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互相促进,从而共同探寻更好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某几位教师组织展开了集体备课活动。这几位教师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将其中的教学内容分成了几部分精典模块。而后,这几位教师确立任务,各自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分头备课,以自身擅长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设计。而后再到集体备课的时候,各位教师又将自己的备课精典模块的备课方案拿出来展示并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几位教师及时记录、讨论,并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当教师集体讨论结束之后,再由教研组长将各个教师的备课稿集合汇总。各教师再根据汇总出来的教学方案,来确定自己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案。等过一个月之后,各教师再集合起来,换一个精典模块进行备课,再讨论,再汇总。经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个教师都能加深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他们确定最优教学策略,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有效性教学。

三、让教师之间能更好的交流实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追求目标。然而,不管教师的设计多么细心,方案准备多么充分,由于教学的受众是儿童,那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教师预料不到的状况。实际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丰富、多变以及复杂,往往会让一些教师措手不及。更多时候,教师会遇到一些与预设大不相同的状况,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包括成功的预设案例、意料之外的状况甚至是失败的教学案例。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预设进行相对应的改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集体备课也让教师有平台、有机会可以一起就一些经典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经验上的交流使得教师更容易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上的突破。如,某几位教师在学习研讨一些前人的教学案例时,看到这么一段教后感想:“今天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时,本以为学生都已经掌握,所以疏忽了对应内容的练习。结果后来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对于一道‘4×5x=45x’判断对错的题目,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回答是‘对’。这足以说明我的教学不成功,我必须不断反思,不能忽视了对应练习的教学。”这位教师的教后感无疑是对后人的一个提醒,这几位教师在看了之后,都意识到了练习教学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教师通过互相交流、探讨,分享经验以及及时回顾经典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能活跃教师的思维,为教师取得教学上的突破做好铺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吃透教学教材,让教师之间能更好的探讨教学方法,还能让教师能更好的交流实例。

参考文献

[1] 胡佐云.关于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思考和建议[J].聚焦新课程,2008(06)

[2] 薛九梅.小学数学备课小议[J].科教论坛,2011(12)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行,社会各界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情况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但是,纵观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致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想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致,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要跟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分析和建议。

一、分析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1.应用能力低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存在着年龄以及心理等等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巨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是一种非常枯燥的事情,学习兴致越来越多,数学教师更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懂得一味地讲授知识,只要求小学生听得懂、会做题,这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根本不具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教材内容存在更大的上升空间

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不断地融入了生活元素,更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生活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足够了,相反,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上升空间,还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的紧密度,降低陈旧例子在教材中的比重,加入更新的生活元素。

3.课堂教学

很多的数学教师还会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上面,很少甚至几乎不会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小学生本身就没有什么耐性,必然不会产生太大的积极性。

二、案例分析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的确在努力实现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但是,我发现很多的数学教师好像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生活化”,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刻意为之,这就导致“生活化”脱离了本质,脱离了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比如,有这样的一道数学题目:中兴服装店在销售一款衣服,定的售价是75块钱,小明现在手里只有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那么请问,小明至少要拿多少张人民币才能购买到这套衣服?

科学分析这道题目,正确答案应该是8张,但是,在数学教师生活化理念的教导下,学生们便可以给出更多切合实际的答案,而我们却不能直接判断他们的对错,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带7张,因为我们可以申请打折;又有的学生认为必须要带9张,因为还有购买衣服的交通费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否认这些学生的答案,但是,这种太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会让我们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完全丧失标准,学习就应该有学习的标准,如果,我们为这样的答案冠上生活化的标签,那么我们可以给出千千万万种答案了,这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化教学,也不是引导学生创新的合理路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精髓所在,把握好生活化的度才行。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1.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生活的工具,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要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将更多的生活情境尽心加工与改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元素,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创造能力。

比如,我们在讲授时间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小学生们在等红灯的时候利用秒表计算出红灯路口的等灯时间;可以让小学生们在做口算题目时,自己计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效率。

2.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多引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要多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我们一般都会涉及到身高和影子二者之间的问题,数学教师便可以将学生们带到室外,测试不同时间段,自己的身高与影子之间的比例,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谨慎选择生活中的实例,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致。

参考文献:

[1]谭丽.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新课程导学》,2016.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促使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了。同时,信息技术也逐渐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并且走进了校园教学中。当然,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的不断融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工作。

一、让数学教学工作更加生活化和真实化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并不感兴趣,因为数学理论过于抽象化,主要是其教学素材的问题和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于没有基础性的学习无法进行联想,只有依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才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教学课堂的兴趣,促使学习工作变得更为生动化、丰富性,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时间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多种情境的图形,如一幅上学的图,在图的左边有钟表,上面表示的具体的时间,同时还有放学时候的图片、星期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以及看电视的时间等,可以有效的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说到每一件事的时间,从而进行有效的安排,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知识。同时,可以让每一名学生为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从而充分利用时间,认识到时间的珍贵,从而形成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观念。依据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认识时间”的兴趣[1]。

二、让数学课堂更为生动化和有趣性

现阶段,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静态、单一等。学生的学习工作是被动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逐渐下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依据多种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需求的信息资源,从而进行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相互结合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创造有效的教学工作、引导性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性创造变得更富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以往教学案例和信息资源设定一个相应的flash课件,其中包括快乐课堂、生活案例、练习题等模块。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在快乐课堂的板块中学习相应的统计知识,之后在练习题中根据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在通过生活案例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最后让学生在不断地游戏中获取有效的知识。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依据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课程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的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探索,信息技术模式可以有效的展现出知识的研究与应用,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解答以及应用等。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的研讨和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需要进行一起的研究工作,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主要是依据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沟通交流以及有效的评价工作。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主要是在依据以往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提升现代化实现的引导,注重依据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从而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提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自主学习工作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还有注重教师的引导工作,合作学习主要是依据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中的资源解决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提出有特点、有深层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促使相应的研究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的知识含义。

在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研究方案和学生思维特点,支持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之后进行有效的自主解决。学生依据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对学习工作进行展现,这在实际教学中是重要的一个项目,展现了学生在实际教学工作汇总的地位,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平台和交流空间。课堂达标评价工作主要是教师依据实际教学的知识、教学目标以及应用技能等依据教学白板向学生展示,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课程之后可以进行习题练习,之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做题结果,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2]。

四、实现数学教学资源共享化

依据更完善的信息技术和数学电子信息档案都将完善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信息共享化是能实现的。电子教学案是教师依据实际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题,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依据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形式进行整体设计从而构成有效的资源库。将整体的信息资源构成一个信息库,让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为实际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这在实际发展中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不断融合,促使小学数学叫徐课堂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变。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依据信息技术的优质手段,提升教学课堂的有趣性和完善性,有效的应用高科技技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工作,改善教学课堂的形式,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张明德(1981-),男,四川省德阳市人,名族:汉族,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参考文献:

第11篇

你说我说

大呼小教

2010年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中若干科学性问题的探讨(下)

繁难何时了 偏怪几时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之反思

探析低年级口算教学中的缺憾及对策

这是一个艰苦的年代——美国教育部长给教师的公开信

从数学史料中体悟数学探究的历程——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三角形的面积”习题设计部分的教材比较研究

细节让教学更真实

在探究中发现在经历中提升——特级教师杨晓荣的教学片段及赏析

英国基础教育概况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观察的范围”教学赏析

让动手操作走向有效生成——“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如何培养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以“百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为例

关注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有感于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读

要围绕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小熊购物”的教学案例

结合学生的基础展开教学——“辨认方向”教学日记

一道数学连线题测试结果的分析与启示

老师,请您听我把话说完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行走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路上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片段

让课堂与快乐同行

《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

让数学之美激荡儿童思维——“回文数”教学实录

彰显数学文化教学的质量品格——评姚新付老师“回文数”教学教育为了生命

教材比较研究:对教学传统的理解和超越

影响学生估算学习的原因浅析

教学,要从读懂学生开始

实践刘松老师《“打电话”教学预案》后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重在归类方法的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总复习”教学思考

越嚼越香——“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学建议

形散而神不散——“24时计时法”复习课的教学及评析

“纳税与折扣”错题分析与指导

高站位审视 低起点反观——对核心数学知识内容本质的认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确定数学教学的“位置”

不妨请“外行”来听听数学课——“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片段及反思

数形结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前测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组织比赛”教学案例分析

对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题的再处理

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统计”教学过程与评析

明晰算理 自主编题 彰显能力——多位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把思维起点,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景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恰似好雨润心田

痛并快乐着、追求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实录

彰显过程,水到渠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析

追求 发展——我所认识的席争光

细析“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八)

对“圆出于方”解释的探析

小学女生对数学的焦虑可能来自女教师

新课程呼唤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小学数学观摩课活动说起

TIMSS及其四年级数学测试题分析

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计算钱款

让复习课充满“生长”的力量——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手记

以信息为载体 用好教具学具——“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片段

函数概念的演变过程

反思应用过程,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综合复习课的实践

简约的情境 精彩的课堂——华应龙老师“圆的认识”教学片段赏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新视角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简单的公式后蕴藏着什么——探寻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价值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与反思

“歪打正着”与“奇思妙解”

“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从“剪圆柱”到“做圆柱”——“圆柱的认识”一课的再思考与再教学

老师,小棒有误差——“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堂教学写真与反思

让“生成”走向“有效”——“方程的意义”案例与反思

小数点还能继续搬家吗?——由“小数点搬家”一课引发的思考

巧用“方中圆、圆中方”的规律解题

《小学教学》,心灵的灯塔

有效的课堂 思维的课堂——“分数除法(一)”教学思考

把握“轴对称图形”的实质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72-01

前言

当前教育形式在进行着深入的变革,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师教学中最感到为难的地方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由于需要学生运用大量的数字计算和公式理解,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式。是当前小学数学中最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之一。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概念

1、有效问题情境概述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莫大的帮助。有效问题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表述或行为表现构建的能够体现问题主要内容的教学环境的总称。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在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目的性、现实意义和挑战性。设置有效问题情境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和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的设置,催化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欲望,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问题大多都是基本的数学问题,因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的重要方式。创设有效情境正是通过将书本问题生活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求知欲。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推动力,而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贴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教学案例。根据教案和教材的规定,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秩序的掌控。而且,通过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设置,还可以对趣味数学的部分内容与教学进程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和联想能力,建立良好的数学探索基础。

(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小学数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大大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创造性,提高师生之间感情的融合程度。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策略

1、引入动画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小故事、动画片,制定教学内容的情境设定。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1:在讲述圆周长的时候,可以建立以下情境:以“熊出没”动画片为情境的背景,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视频,视频中播放的是光头强追逐熊大、熊二的动画片片段。通过这种动画情境的创设,在课堂的开头部分,巩固学生的兴趣吸引点。然后提出问题,熊大熊二围绕圆形路线跑,光头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就此引出“π”的定义及运算公式。最终结合书本中提及的公式给出正确的计算方式和结果。动画片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并不新鲜,但是教师利用动画片来提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尝试。让学生们对圆周的具体概念和计算目的形成具象化的理解,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2、基于生活的情境创设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基于生活环境中的问题也是创建有效问题情境的良好素材。结合日常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所设置的背景中,以自主学习的视角对问题进行解答和探索。

问题情境2:在进行乘法计算的讲解时可以创建以下情境。教师对于当前班级内部桌椅排列的并不满意,让学生根据小组的多少计算出每个区域摆放的行列数和人数。对此,学生就需要充分调动大脑,对桌椅摆放的位置进行设想。并且寻找最佳的摆放方式以及位置人数。此时,教师就能够将前期讲述的乘法口诀和计算方式带入环境问题中,让学生以更为便捷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

3、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注意因素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当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

(2)要根据学生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不能随意带入

(3)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教材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不能仅凭教师的思维来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其中包括趣味数学的引入也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来选择合理的问题情境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必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对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学社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切实可行的有效问题情境来建立良好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法,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玉众.巧设情境提高效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