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14:1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关键词:发展因素;专业化;培训活动
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施各种教育改革措施的关键因素,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障。本文针对早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早教教师专业化
在讲述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专业,所谓的“专业”就是“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发展离不开的工作;非营利性,服务是目的;使用科学性很高的技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教育;从事者个人和集体自律性都很强;在自律的范围内,从事者对自己作出的判断,直接负责;理论纲领应用方式具体化”。也就是说“专业”代表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专业化”就是说,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获得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自身的从教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成为合格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过程。由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早教教师专业化程度变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早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学习专业教育前的影响因素
早教教师在幼儿时期和学生时代的经历、经验,都对早教教师的专业化造成了影响。而且在此期间,身边的人,也会影响早教教师的职业理想。
2.进行专业教育期间的影响因素
在专业教育期间,早教教师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学校环境、学校设施、师生关系等,这些都是早教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3.任职后的影响因素
早教教师在上任之后,会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有:幼儿园环境、早教教师地位、早教教师的生活等。
三、有效地促进早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法
1.早教老师要学会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早教老师进行终身学习是其进步的前提。随着国家对早教事业的关注,早教老师就更需要先进教学理论,有效地确立符合当前社会形势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认真地了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掌控,力求因材施教。而且,早教教师应该多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期刊,了解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2.早教教师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早教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让幼儿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更具魅力。课后要和学生玩在一起,有效提高早教教学的质量。平常要和同事多交流,积极地参加研讨课,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②经常参加其他早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欢迎同事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幼儿园多开展不同形式的早教教师培训活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行,人们越发地注意到早教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让人们越发的关注对早教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推行,社会对早教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早教机构都对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会,有一部分是定期到总部进行培训,有一部分则选择在单位内进行展业培训。
4.完善早教教师的选聘方法
早教机构或是幼儿园在选择早教教师时,必须有效地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保证应聘人员上岗后可以快速地进行任职;尽可能地选择各个高校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是保证早教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一类型的早教教师起点较高,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可以快速地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幼儿园或是早教机构积极的倡导团队合作
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早教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各个老师总会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新的早教教师的经验较少,问题也就比较复杂。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交流,他们可以优势互补,利用老教师的经验,有效的度过早教教师的适应期。这需要各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积极呼应,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合作精神来促进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早教教师的专业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早教教师的知识素养,也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幼教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各个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有效地选择促进幼儿早教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芝蓉,吕岚,雷湘竹.关于早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它与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性
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每天所面对的都是独特而复杂的教育情境,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在实践中,有的问题被教师感知,有的则没有被教师感知,且往往未被感知的更多。这就需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由其他教师或学校教科研人员帮助他进行分析,引领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确定一个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确定研究问题后,应针对问题的背景和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并多方查阅相关的资料,如有必要可咨询相关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的方法、行动的步骤及研究进程安排,还应包括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或学校教研部门应继续帮助教师把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入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还要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相关理论对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指导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的重要价值。
反思是校本教研的突出特征。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写反思札记、撰写教学案例、写教育故事、写教学设计等方式,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参与者,同时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多种途径
借鉴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活动, 如听课、观看优秀课例录像等。必须强调的是,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无可厚非,但这种运用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使听课行为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听课方法:听课前充分准备,听课时实录评点,听课后及时讨论、对比研究、总结积累。
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从研究自身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机,为丰富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又一条更为可靠、更有价值的思路。一般来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指向教师专业活动本身的反思和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反思。例如,我的专业活动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我想做什么?学生想做什么?我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我意识到了什么不足?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的感觉如何?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是否得到了现实的发展?我从实践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这些切身体验能否与一般的教学理论联系起来?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怎样?正是这些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反思构成了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根本方面。作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物质依托,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系统录制,然后整理成实录,也可约请听课老师详录或通过回忆而加以整理。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对于刚刚接触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师而言,他们经过学习可能了解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还需要完成从专家评课向自我评价、从外控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控教师专业发展转变。除借鉴学习与反思性教学实践外,在教育专家和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帮助下开发教学案例和建设校本课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以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注重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型教师,使教师群体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主体,成为指引学生创造精神生命的“领路人”。
(本栏责编 再 澜)
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已经体现在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中。2001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它强调教师是专门化的职业,就像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好的。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包括四个方面:(1)教育理念,包含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2)教育知识,包含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研知识;(3)教育能力,包含学科教学能力、管理与评价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信息能力;(4)教育情意,包含职业理想、敬业精神、教育情感、健康人格。就专业精神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关心;就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是对教育的本质、价值、过程、目的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门化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就教育实践能力而言,最重要的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交流的意识与技巧,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就教育技能而言,应具有尊重、信任、倾听等人际交往的行为和态度,能坚信自己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挥其潜能等。教师的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了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发展,让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实践教师强校办学理念,校领导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做出了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决定。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本质上讲,是要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教师专业思想与知识结构的深化与完善;是要培养一大批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在本地区形成名师群体。在学校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西关中学2010——2013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坚持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提高针对性,加强指导,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可持续性发展。
从2010年开始学校教导处就开始积极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四个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提高“两种能力”、“三个发展历程”、“四条有效途径”。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依托,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铺开,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分学科组织教师在学校会议室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宣讲,每位教师对自己的优、劣势作了客观分析,明确规划了三年发展目标。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沃土。学校的传统和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
一、搭建“一个平台”
结合校本实际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举办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举行校本课程会;邀请藁城市教科所的教研员指导课堂教学;开展教师读书节活动;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新课程说课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学校开展多种公开课、展示课、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派教师出去听、评课、研讨等,派部分学科教师到名校、强校学习,广开渠道,八方吸纳,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按照新课程课改要求,积极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以教研组为载体,纵向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组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深受学生的好评。重视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发挥团队优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加强了集体备课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团体智慧作用于课堂教学。
二、提高“两种能力”
关注教师“两种能力”的培养,帮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培养教师的良好读书习惯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养成一种能力。当今社会,“学习”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通行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与社会激烈的竞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我校把教师读书列入教师发展的常规要求之中,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或教学论文,并从中挑选一些论文上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凡获奖者都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这样,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感受到精神的充实,品味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以帮助教师自我认识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足,只有认识到新形势下新的要求,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方向正确,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快速而高效。提倡同伴互助、提倡教师间的相互听课,由此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间的相互听课,以往较多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为了促进这种学习形式更有效的进行,我们将相互听课的视点放在发现优点和缺点及课后的交流讨论上。听课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帮助意识,提倡研究式听课。我们在听课时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哪一点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哪一点是授课老师最迫切需要改进的?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课堂的亮点和弱点,课后交流讨论就有针对性。展示亮点是肯定,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展示弱点是为了帮助授课老师改进提高。我们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对评课的“好好主义”、“空对空”,力求听课收到实效。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批评能力和提高自我认识。
三、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历程”。
1、第一个历程:站稳讲台上学生满意的课。
2、第二个历程: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能自如开展对话教学;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知识,能将教学过程案例化;能以问题贯穿课堂;善于引发学生兴趣;善于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
3.第三个历程: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科研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审视身边的一切;善于内省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怀疑、不盲信权威;勇于改变自己、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专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四、开拓“四条有效途径”,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条有效途径是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团队互助、校本教研。为避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偏离方向和陷入盲目状态,学校实行专业引领,主要是通过学校自身骨干教师引领、市局教研专家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去听专家的讲座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层面上对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引领。以教研组为团队,通过团队互助,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乐园,开展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讨论教材处理,重难点把握,课时划分,学案编制,共同开发、利用、共享教学资源,交流经验,促进教研组老师团结与发展,共谋学科组教学质量的最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成长,制度建设是关键。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如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评价、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等,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学校科学的制度管理下分阶段、有序地推进。加强校本教研常规检查。实行教研考勤,教导处进行检查登记。规范教学研究内容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如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精神,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按照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方案,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西关中学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从教师个人评价、教研组评价、教研室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成长记录袋中教学资料积累量、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教科研论文、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经过严格细致考核,有30名教师表现突出,学校决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总结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的特点:
1、文科教师在专业成长上表现出有专业理想、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比较强,自我发展意识强,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14名是文科教师。
2、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共同特点是:能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7人自主开发过校本课程,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
3、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还表现在勇于挑战自我,历练自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教师中有15人参加过比赛,有5名教师在全市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还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他们达成规划目标的可行性策略是阅读、研究、反思、写作,做学习型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科素养,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料库,教师成长记录袋中资源丰富、教学反思多且深刻,撰写发表的教学论文多。
三年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也存在一些现象:
1、有的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存在差异,内动力不足,表现出负面情绪,有被动发展现象,正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所以表现出业绩平平。
关键词:改革;新理念;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的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走过了一段坎坷与曲折的道路。21世纪是个人才的时代,教育在此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更为重要了,教师的技能也就相应地成为重中之重。
一、打造教师自身技能
1.更新理念
教师要研究教学对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中交往、互动、合作。笔者的祖辈均为教师,从戒尺到教鞭再到亦师亦友,从背诵经典到讲解例题再到沟通交流,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走向人性化。
2.扎实专业知识
教师,教授知识。一个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为师。语文教师所需专业知识包括:①必备的生活和普及教育知识;②熟悉的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如:天文、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美学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③和语文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④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⑤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这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学者型”、“专家型”语文教师队伍的需要;⑥掌握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相关的网络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3.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到校就是一个被约束成型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管理过程。语文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主化。其过程是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解剖自己,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倾听、调控、完善,并因材施教。
4.培养创新精神
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时代性、科学性决定它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即目的性。
二、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高尚的职业道德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认为师德是教师专业化一道坎,教师专业化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师的人格道德。教师的道德就是教师专业的一部分,这是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因为,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的人,教师本身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因此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首先要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做一名好公民,同时要爱生敬业,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2.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容的很广,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等,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课程理念。课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因素,是关于教什么的决定因素。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教。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发展需要、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要有衡量和筛选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从传统的“口耳之术”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我们所能看到、谈论到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吸引了一大批教师深入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顾明远先生所说教育技术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技术是对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是程序化的教学方案;第二,教育技术定位教学实效,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指向;第三,教育技术的产品(硬件、软件、方案)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重复使用、不断改善,推广应用。
4.教师专业学习
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基点。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专业发展,教师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首先,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教育的实践等知识都属于“如何教”的范畴。“如何教”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对教师要求的发展,以“如何教”作为教师专业的基点,就可以囊括教育发展变化,使教师专业的基点不僵化、不落后于时代,永远具有坚实的基础;其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以培养人为天职,对于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掌握和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从而掌握培养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
有了这些所必需的,笔者相信中国明天的教育会更好。愿为教育事业奋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时期 职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2-02
“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和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这是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战略目标。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认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个体要求
第一,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继续学习和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的必备条件。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学历教育和阶段性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只有不断学习和完善、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这是21世纪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专业知识是教师从教的保证。科技的进步,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拥有较系统的、前沿的、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对象和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
第三,“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职校教师应了解企业,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第四,开拓创新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掌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还要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新时期对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群体要求
第一,扩大职校教师队伍规模,增加专任教师数量,使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保证规模的要求。
第二,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建设“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产业技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师资,以适应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三,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包括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要求。
第四,加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新时期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如何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职校师资队伍?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个途径。
(一)建立基于“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培养机制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与我国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加坡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的重要理念之一。他们把教师比喻成货架上的商品,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职业价值才不会过期。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有:一是新教师入校,学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系)部为其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二是教师发展的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由学校各专业(系)部与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三是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到学校开展新技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博览会以收集最新行业信息、更新专业知识;四是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带薪培训15天的假期,学校会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单位对他们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超前培训,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健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职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而较少“质”的指标规定。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制订公平合理、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在保证教师基础性收入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群体绩效收入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优秀名师的培养。
在考核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将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工作表现和非教学工作表现列入考核的重点。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还要涉及非教学工作表现,如为企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等。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三)发挥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理念到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全新的教育形态。柳州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育试点城市,从2000年开始,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各学科的资源库,截至目前,所拥有的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
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共享平台,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职校教师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习相关的课改新理念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共享高职院校优秀教育资源
发挥高水平高职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中的示范作用,为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借鉴,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专业化教育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机制,促进民族地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一种新途径。
从2010年开始,柳州市教育局开展了“‘1+1’民族职业教育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柳州市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从高职院校选派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作为“导师”与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1+1”形式的“结对子”培养工程,采用专业化教师指导,以此加快中职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这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方法和方式。
(五)通过校企合作“孵化”技能型教师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型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新时期新形式对职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而完善职校教学知识结构最重要方式是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通过校企深入合作,让教师融入企业环境,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充分磨合,真正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接触到工作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以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行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产品生产的工艺,工作流程等如实地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会对教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教师还有可能参与到企业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之中,从而提升科研能力,这些都从本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应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合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构建科学的职校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全国教师教育通识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贵新,杨玉宝.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2011B0028)
[关键词]: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事物之间发展的关联性,人的发展应被放在社会发展中去理解。在教育实践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理想的教育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一、现代教育理论运动与教师发展的旁落
教师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发展问题的提出在理论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们在对现代教育理论运动进行反思时,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发展的旁落。
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局限。19世纪早期出现了赫尔巴特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理论的局限日益显露出来,其中包括使教学从完整的教育过程中分离出去,视其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尽管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但是这一命题表达了教学与教育的分离。因此,教师被限制在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所完成的学生认知活动上,教师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由此,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只是集中到知识、技能和教师专制下的教师道德修养上。教师的视野被窄化了,活动领域也被窄化了,教育与教学被割裂了,学校与丰富的社会生活被割裂了,教师也疏离了作为人的本身。根据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教师的职业知识、能力一旦形成便会受用终身,无所谓发展问题。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有差异的,都要受到教师所处的环境、学识、经历和个性等各方面的影响。但是,无论发展途径如何差异,充分认识自己优势和不足,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计划)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1.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规划对人的发展与成长具有指导作用。由于有些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规划的概念和意识,所以,在工作上,单纯地听从领导安排,没有自己的追求,发展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对自己发展进行了预先的设计,对职业生涯进行了理智的思考,自我发展就有了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可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行动。首先,促进自己认真分析自己,促进了反思。其次,使自己有了专业发展的紧迫感。第三,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断激励自己。第四,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了具体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动态的规划能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计划有时是赶不上变化,但并不能由此就否定计划的作用。首先,教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领域,它的基本任务、内容和方法是相对稳定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只要我们抓住教育的稳定的、基本的东西去做计划,这些计划是很有用的。其次,要在计划的内容上区分中长计划和短期计划。第三,“动态规划”实际上已经指明了规划要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进行必要调整的含义。
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是指导学生学会发展的要求。教会学生制定专业发展及其规划,是新课程改革在学生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任务。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多种多样,极其复杂,她要以不同的教师而不同。但从普遍的意义上来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这是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最体现教师的预见性、反思能力的地方。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总的目标、具体的分项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定位和目标也应该有所差异。三是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发展措施。四是达到目标所需的各种条件等。
3.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师发展规划
(1)要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教师发展规划是教师在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学校方面可以从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对自我专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
(2)要分析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向什么方向发展,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适应的地方寻找发展的目标。如大家经常提到的“对学生心理和想法难以把握”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提出学习心理学,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这样有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避免为读书而学习,为发展而培训的单纯发展现象的出现。
(3)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应是动态的。要根据形势和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应考虑学校发展规划。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任务、特色、问题,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自我发展。
(4)发挥学校和教研组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发展是有共性的,因此,制定规划的过程,也应发挥集体的作用。从程序上讲,学校领导先介绍学校发展的规划和思路、对教师提出希望,并对发展的内容和制定规划的方法进行指导;教研组通过研讨,相互启发,深化对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认识,把大家相似的发展活动提炼成教研组共同的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发展规划同学校发展、教研组发展规划的矛盾和冲突。
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036―0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过程,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受到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很多。其中“自主研修”已经提升为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自主研修”策略包括读书、反思等方式。
一、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仅靠很少的外出学习远远不够。因此, 读书、学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成了教师“ 充电”“、吸氧”“、补钙”的源泉。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教师读书,提倡读整本的书,多读一些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的书,这是自己专业成长的根基。当然,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也要读,因为这些期刊上的很多文字反映的是当前的教育热点和教育改革动态,对当前的教改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大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读书的方式也有很多,但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缺乏,文化底蕴较低,读书主要从精读、泛读和研读三方面进行。精读注重的是阅读的深度,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作些批注,有时还要写些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样的精读,有利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的对话,有利于自己对教育理念和本质的理解与建构。泛读注重的是阅读的广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浏览和搜寻到大量的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学识背景。研读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或问题,广泛研读许多相似、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掌握大量与课题有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自己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起点。特别是在某个时间段中,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就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体裁不限,可以夹叙夹议,可以记事抒情。这样以来,就为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反思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再思考,从中可以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成败,还可以探索其中的原因和机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经验和决策。教育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它可以反思教育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教育教学的失误之处;可以反思教学机智的生成之处,也可以反思学生表现的独特之处,还可以反思教学设计的改进之处等等。尤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滴反思,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上课以后,总有不少感想和收获,对其中发生的重要的教学行为和现象作简要的记录和描述,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上,成为教学反思。
三、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经过“合格学校”、“两基”巩固提高等系列学校建设,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改变。然而,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及地理位置影响,农村师资队伍和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形势下,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建设,成为教育资源公平的一大课题。笔者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并经常到小学进行调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有较深的了解,现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
由于农村离县城较远,在教师分配的时候很少人会选择到农村学校工作,而且是越偏避越边远情况越严重。还有的老师工作服务年限够了以后,想方设法调离,所以造成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专任教师没有达到相应的学科学历要求。
经过“普九”和“两基”达标验收,很多学校教师的学历虽然达到“两基”要求,初中老师学历达到本科,小学老师学历大专化。但由于培训质量、考试腐败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大部分老师是在岗进修,甚至一部分代课转正的老师全日制教育是初中毕业,代课后才去参加中师函授;有的是拿到高中文凭后参加成人高考取得的函授文凭,或者是本科学的专业与所任教的专业不对口,学历完全是为了“达标”而去深造,真正专业对口而且学历合格的老师为数不多。
2、农村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校,许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是文科,多以语文科为主,而理科较少。但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可能是数学或者是物理教学,部分学科的老师严重不足,如初中的历史、生物等学科专业教师普遍不够,基本是由其他科老师兼上。而美术、地理、音乐则没有专业教师,有的学校是由非专业老师上,有的学校则干脆不开设。小学的英语、自然科学等科目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全部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上,有时一位教师需要兼多科教学。这些教师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或用来上自己任教的科目,甚至一学期都是让学生自习,使得这些科目形同虚设。而语文、信息技术老师则太多,所以只能安排这些老师“改行”上其他科。有的科目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往往是有的老师太多课,而有的科目老师很轻松。这样的教师专业配置,客观上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很难保障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3.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许多教师有献身教育、奉献青春的伟大情怀,但不能否认,部分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于强化。由于专业教育程度低、教师来源复杂、管理松散原因,造成了部分教师的物欲熏心,缺乏热情与爱心等,使家长、学生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扭曲了教师的形象。
4.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首先,年龄老化和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大多是“”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都在45岁以上。这些农村教师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加上也存在“后天营养不良”,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方法落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
1.目前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偏低。
虽然经过工资改革,教师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边远乡镇经济不是很发达,很多教师仅仅靠工资维持生活,没有其它的收入,特别是物价飞涨,所以生活大都是捉襟见肘。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差距很大,况且,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客观上讲,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仍然相对较低,一旦农村教师出现健康问题或重大疾病,就会给他们增加更严重的经济困难,甚至危及到其家庭的生存地位。下面三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也占一定的比例
(1)一边教书一边种田的“农民式”教师。这部分都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边户”,指夫妻双方有一方是老师,另一方是农村户口,主要是民办转正或代课转正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学校上班时是老师,放学、放假后就回家种田,甚至是有的老师早上从田里来上课,下课后又下到田里帮忙。这样的教师往往是靠一个的工资养活一个家庭,所以下班后不得不回家干农活。特别是一大批代课转正的“老教师”,这批老师因为年纪较长,管理与教学经验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形势,而且资格又“老”,年轻领导也不敢管理,因此,这些老师上课就是管好学生不出事,教学成绩也上不去,所教班级的成绩基本上就是学校最低分,学区最低分。
(2)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走教式”教师。这类教师由于家在城镇,工作在农村,所以每到星期五才回家里照顾家人,到星期天才回校工作。有的干脆就调好课,星期一才到校,星期五又不见人,每个星期工作三天半。
(3)刚毕业的低工资“月光族”教师。这部分教师因为刚毕业不久,月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因为刚毕业,又要安置小家庭,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没有住房,都是在校外租房,每月还要支付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下来工资没有了,只好向学校借支,这部分老师还为生活而操心,因此无法全身心仆在教育教学上。不难看出,农村教师经济状况的窘迫不利于其专业地位的改善与提升。
2.工作环境差。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看,农村教师所处工作环境较差,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条件较差。在教学硬件方面,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中小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边远山区表现更为突出。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很难谈得上互联网的应用。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学校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教师教学缺少必要的音响设备,甚至连光盘、磁带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学校图书欠缺,教师教学资料缺乏;学校办公环境很差,往往七八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不少学校校舍破旧,桌椅不全。其二,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农村教师的管理阶层政客气息较浓,他们似乎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甚至武断干涉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作风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农村教师的创造激情。农村学校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农村教师处于“边缘”状态。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趋于保守,教师的专业发展变成了纸上谈兵。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较低的职业待遇,结果造成农村教师 老想向城市跑,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精神已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许多地区为了落实上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了 “名师工程”,以八步区为例,八步区制订了《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制订了三个原则和六条措施,这些措施若能落实到实处,定会对八步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起到转折性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除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是提高本教研组老师业务水平的最好的方式,而时下有很多学校的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展业务学习。虽然现在各级的教师培训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供了平台,不过大部份学校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外出听课基本上都是那几个老师,一些老师没有过外出学习的经历。所以可以通过业务学习将这些老师外出学习的先进经验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学习,对于提高全教研组的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2、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脱胎于院校培训的母体,日益成为现代教师培训的主流。“‘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为: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由于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如专题受训、教学反思、与他人对话、区域合作和行动研究等,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农村教师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学实践,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身,不断自主发展。学校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现在许多地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较好,对于中学老师的继续教育采用了网上培训的形式,小学老师的继续教育形式更是丰富,实行了骨干老师讲课,由名师、教研员评课等方式,对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设了平台。不管什么样的培训方式都有利弊,比如网上学习,就会有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挂上,根本不听,作业也有在网上抄袭的现象。甚至有的年老一点的教师根本不会利用电脑上网,去听一节课根本听不出什么,对这些老师来说这样的培训就没有什么效果,而最需要提高的恰恰是这批人。因此,还要探索教师培训的方式。
我认为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继续教育)应该分层次进行。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应该跟一般老师要不同,内容也不同,可以是参加国培计划或是省级的培训,而一般老师的培训重在教育理念、教学技巧的培训,对于年长一些的“老”教师,或学历不达标、代课转正的教师则应该重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甚至于培训这些教师备课、上课的能力,或者让这些老师做一些教学参考书的题目等等。
4、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首先,国家应对农村教育继续实行较大的财政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缩小城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根据国家财力和各地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地发展。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待遇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和个人资本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中,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政府要通过采取政策改革新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教师管理阶层的行为。农村教师管理阶层要对教师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地为教师放权、减压,为农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较为民主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既需要外部的支持,也同样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懈努力。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农村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廖龙龙 关于农村中小学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05.(2)48-51
[2]王卓,杨建云 教师专业素质内涵诠释. 教育科学 2004.(10).51-55
[3]李森教 师培训制度创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4(7)
[4]周奇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质初探. 教育探索 2011(1).46-47
[5]王丽珍 耿芳 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63-64
[6]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6
[7]刘要悟 程天君校本培训的合理性追求[J].教育研究,2004(6)“基金项目:‘国培计划’项目和广西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广西桂东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2010]60B22)”的子项目“新课程实施与广西桂东地区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本文是上述子项目的论文
作者简介:
莫权书,1975年6月生,男,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学历:本科
现任职称: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二中副校长 中学一级教师
所谓德性素质,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品质,它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方向性“(即”定向“)作用,因此居于核心位置。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要求是教师这一职业(专业)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作为一种专门从事培养人的职业(专业),教师工作的本质特性就是运用各种教育媒介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自身德性对学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尤其又表现在教师德性对学生人格特质与精神品质的塑造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终极价值。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要求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在走向现代化的当今中国社会,依然需要发扬光大。自古至今的中国十分重视教师职业的德性素质,强调为人师者必先立德,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德化的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大地上,具有崇高美德的教师不计其数,而当今中国社会价值多元、道德失范现象则比比皆是,身为教师,理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而有效的引领需要教师身正为范。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要求符合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研究及实践的大趋势。就拿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讲,不论是关于教师职业的文件,还是学者们的论述,亦或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无不异常重视专业发展中的德性素质。如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近十余年来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倡导以“关爱”为主题的教育的同时,呼吁教师的德性要以关爱为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德性素质的基本要素有:爱与关心、责任、公平公正、幸福感等。
爱与关心既是教育的一个古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自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把爱与关心视为教育的首要信条、教师德性素质的首要品质。没有爱与关心,无以言教,这已经被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所证明。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与关心?
首先,教师对教育的本真意义应有深刻的理解、洞察,对学生的关注应以“全人教育”的理念与视角来统摄。
其次,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渗透爱与关心。教师要适时地表现出爱与关心,要培养学生爱与关心的品质,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主要领域――日常的课程与教学的建构与实施来进行。
责任是教师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专业”的重要指标。
公平公正也是教师德性素质内在规定的必备品质,甚至是检验教师真爱还是假爱学生、对学生真负责还是假负责的主要标准。
教师行业专业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仅仅依靠专业学历达标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对于这些专业学历达标的教师,还必须补上教学法、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思想观念这些课程,还需要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反思教学和进行行为研究的能力。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学习研究的工作重心不能只注重学历提高,还应该将重点放在中学教师学习能力的切实提高上来。这就是说,中学教师学习研究模式应发展为学历型与学习型相结合,并且逐渐由学历型转向学习型。
学历教育是指人们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育,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都达到本科学历,学历与能力不能等同,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学历可以显示人的能力。所谓学历高,起点高,新的知识学起来也会快,适应性与创造性也会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学习型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有效的教育引导,达到学习者自觉学习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促进中学教师教研活动的展开,提高教学效率。中学教师是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我们从事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崇高事业。中学教师的学习研究重在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我们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使我们获得大量教改新信息,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思路,提高能力。帮助我们掌握教改动态与发展趋势,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实际情况,我来谈一下我们教研组学习研究模式――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科研―体化具体表现为教科研思想、管理、制度、活动、评价等的一体化。我们教研组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让教师边研究边学习,边干边学,在教学实践中、在做中搞研究。这样既能训练教师的教育研究行为又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实现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把教师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能够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其教学实践,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解脱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转换一种生活方式,从重复性的日常教学生活转化为反思性的创造生活,并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词。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科研一体化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教师的研究是为了深入认识自身的性质并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因为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作者单位: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第二中学)
【摘 要】职业教师的“大门”已面向社会敞开。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师;发展
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近日,笔者调查了我区十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100名教师的情况。结果显示师范类毕业的教师有28人,其余为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笔者十分关注这些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的发展情况。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职校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这类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大多是自来职业院校学生,他们更了解中职生的想法,所以站在中职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这对他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了解学生的想法及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他们既是授业者也是管理者,以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是教改课改的实践者,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重视知识的联系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实践。他们的教育观念更容易改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技能大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作为一名中职老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及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是不能满足本职工作的要求的,也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便是这个道理。
从2004年开始,全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年青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通过参加竞赛使年青教师的文化知识更丰富、专业理论更系统、专业技能更全面、视野更开阔。另外,技能竞赛是一个良好的交流的平台,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及教学能力。
另外,经常参加企业研修、学习,自觉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是年青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之路。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技能型教师;使自己站在讲台上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在生产一线是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工人,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课题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搭起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课题研究要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碰到的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发现——资料查阅——形成方案——根据方案去实施——总结与反思”的基本流程,围绕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找寻对策,逐一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其优势表现为:一是研究的教学问题来源于教师本人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浓厚的兴趣,热情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对教学技巧的掌握,加强了教育研究的水平及能力。二是克服了对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将零散的研究对象整合在一起,将培训、教研、教改三者合一,以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专业团队。三是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究,交流与分享,共同分享成功与困惑,教研过程是课题组成员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针
任何一个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决策和教学效果,能有效地纠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偏差,在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方面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这样方能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及教学监控能力。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在上完课后,要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找出问题,做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这就是教后记。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的作用有:取舍或补充教材内容的,安排课时计划,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组织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分析教学现象,探讨典型问题,设计学生学习,思考学生反映,检评教学效果等。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教师不在于他(她)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她)是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结束语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期: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