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涉外护理专业

涉外护理专业

时间:2022-11-11 10:0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涉外护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涉外护理专业

第1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 中职学生 教学对策 

 

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招生生源的变化,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合格的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人才,是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指出,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然而, 尽管需求量大、薪资诱人,我国护士的“出口”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入门的门槛要具备三年的护士学历、较高外语水平。其次,要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英语不过关、通不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几乎是所有海外护士不成功案例的主要原因。因此,强化英语学习,开展涉外护理英语专业成为我国护理人才出国就业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英语基础薄弱。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音发不准,词记不住,对英语不甚感兴趣,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涉外护理专业是集护理知识和英语技能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由此要求从事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师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知识;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承担教学的老师,不仅应具有英语教学的本领,而且还应具备通用医学特别是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尽管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却一般不具备医学相关的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三,教材不适合,教学目标不够规范。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能够使用的英语教材仅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事业部编辑的《涉外护理英语》系列教材。这部教材需要在非母语语言环境和外域文化的基础上使用,也是目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培训教材。目前中职卫生学校也只能选用这一套教材中的《情景对话》和《阅读与写作》。但是,对于英语词汇量过少,还未掌握系统英语语法知识和结构的中职学生来说,这部教材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阅读与写作》中第一章节第一小节的阅读材料中,大约300字的文章中就有37个新单词,涉及到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被动态、定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对于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水平与学生基础不相符。第四,缺乏涉外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没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和可置身其中的涉外语言实践活动,很难获取实际运用的各项能力。 

 

二、教学对策 

 

(一)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英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及兴趣。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其专业的技能目标和就业竞争优势,更不能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吸收未达到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所需基本要求的生源,以免对后续教学形成障碍。因此,在招录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时,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同时,在入学之际进行摸底测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录进本专业。

(二)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教学学术研究,以研促教,提高从事涉外

护理英语教学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英语教师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三)教材与国内护理教学结合,进一步规范教学与管理 

从国外护士培养的视角出发,以英语的语言形式把我国护理教学内容延伸到国外护理活动中。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以现代护理概念、知识、技术、人文为基础,借鉴国外健康服务管理与护理教育体系,建立规范、标准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 同时,把专业知识和方法、语言、国际化评价形式融合起来,构建积极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变革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培养涉外人才的要求,应进行深刻的变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低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案例教学和实务能力的训练,补充合适、实用、相对系统且适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设置有关护理工作的门诊对话情节,让学生学会把英语应用于实践中。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涉外护理学习环境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化的培养环境是关键。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应本着这一原则,注重职业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探索出学校和涉外医疗护理服务机构的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学校通过产学研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提高教育质量。邀请医疗护理服务机构从生存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向学校提供物质、智力和信息方面的资源参与学校对职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从而获得人力资本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米·林.涉外护理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广西中专外语教学研究会.中专英语学习指导[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第2篇

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同时选取2008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采用优化前课程体系)作为对照组,进行优化前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两组学生在生源、入学成绩、教学条件(包括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根据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核心等课程成绩,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专业英语水平、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等方面比较人才培养效果。

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及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测试题(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

统计方法。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优化前后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有以下特点:增加了人文素养课程的门类和总学时数。如增加了国际经济与政治专题、世界历史、影视欣赏、中外教育名家选讲等课程。突出专业英语教育。减少了公共英语学时数,增加了涉外护理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增加了实践学时数(由1665学时增加到2093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实训机会。

两组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强化训练,实验组专业英语水平(达标率80.22%)较对照组(达标率63.55%)有显著提高(χ2=7.41,P<0.05)。

两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比较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96.97%。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测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74,P<0.05)。说明优化后的课程体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与当前对国际护理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正确面对跨文化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才能准确理解病人的各种行为,明确病人的需要,提供适合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服务。因此,应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进一步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通过增设职业口才、多元文化护理、国际护理理念与护理技术发展等人文素养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

继续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第3篇

(1)教学内容问题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只是为了吸引高三学生报考,并没有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是英语课程,很多学校还是套用大学英语教材,没有专门的护理英语教材,并且很多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只是讲授词汇和语法,没有给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另外英语教师由于自身对医学英语知识的匮乏,没有给学生补充医学英语术语,这样极大地限制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第三年要去医院实习,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的时间只有两年,两年时间学生需要学量的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等)非常重视,忽略了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有些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只安排两个学期,而且都安排在第一学年,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第三年医院实践时发现,所学习的医学英语知识几乎遗忘干净,学生甚至不敢说自己的专业是涉外护理,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采用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的英语教学仍是以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教师讲授知识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口语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4)师资队伍问题

首先,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多数是中青年教师,由于英语课时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英语教师的护理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的职称偏低,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再次,高职院校对英语基础课程不够重视,组织英语教师的培训较少。

(5)学生素质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授课时,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其次,一部分学生选择涉外护理专业只是凭一时兴趣,根本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再次,由于高考以笔试为主,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没有信心。

2提高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教学内容

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能用英语和外籍患者顺利地交流并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那么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做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让学生从害怕张口到勇于张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补充英语医学词汇,尤其是和护理相关的词汇,让学生了解英语医学词汇的构词法等相关知识;再次,教师要常规性地选择医院的情景对学生进行英语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会在医院的环境下如何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跨文化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生活和文化习俗等。

(2)合理安排英语教学时间

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都安排在第一学年,但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学年的医学英语实践课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第一学年安排英语基础课,第二学年对学生进行医学词汇和和护理操作等相关的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第三年临床实习时进行护理英语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

(3)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护理相关图片及护理操作的背景资料等,让学生形象地学习护理英语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各种医院案例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引领学生做好英语口语和护理英语词汇等相关练习;再次,教师应选择一些国际前沿的护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护理动向,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的信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教师要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学校也要有计划地培训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的基础护理知识;再次,高职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对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课题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最后,高职院校应该聘请有护理基础的外籍教师对本校英语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设置合理的考评手段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

近年来,英语口语已经不断得到重视,对于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在工作中总结更多提高英语口语的实用方法,从而让学生口语教学越来越好。

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在一些涉外专业中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当前开办的高等职业涉外护理专业,有效顺应了国际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并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涉外护理人才,向许多英语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精通护理又熟练英语口语的人员。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看来,当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还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入学时整体水平都比较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更差,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也兴趣不大,更别谈是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了。此外,即使很多阅读及写作相当不错的学生碰到说英语却难以启齿,在英语的应用上成了一个十足的哑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

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生的第一语言为汉语,交流也都是用母语交流,除了一个星期的几节英语课之外,甚少接触到英语,听英语的机会太少,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没有实际的英语交际实践。同时,很多学生有模式障碍,许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词句时总想着他们的汉语意思,习惯于靠翻译的办法推进,对口语练习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通过研究报告显示,对某一语言的偏爱会激发学生的综合性动机。这种动机所激发的学习欲望比工具性学习动机要大得多。但是,广大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大多是应付考试,求职等等工具性动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口语训练普遍不被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积极性不高,形成“哑巴”英语。

三、提高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1.应了解学生的水平

根据国外的惯例,学生通常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我们看到,以一个班为单位的高职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我国的办学条件和人口现况也不允许按等级分层次的口语教学。对此,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不同程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口语教材的选用、口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并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

2.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为无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学生或教师,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当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和编排对高职学生不合适时,可以采用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例如,针对同一班级高职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使用相同的材料,进行难易不同的活动,不必太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3.口语教师也应有效地进行课堂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类别、学习内容,设计怎样进行教与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学设计应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间的分配,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步骤,具体教学活动的目的、目标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这项活动与课堂中其他活动的衔接。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才能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重视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成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口语交流的内容、社会交际的功能,适当放低对语法的正确性、语音的标准的要求。教师还要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做出调整,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进展做出评价。总之,一个充满热情、富有耐心、幽默、常常鼓励学生的口语教师,是广泛受欢迎的。

5.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

高职学生的表现欲很强,英语课堂则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每人都到这个舞台上去尽情地表演,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表达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对于英语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已经深入,组织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英语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加强语言功能意义和社会交往意义的教学。为了给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输送更多的外向型、交际性的人才,提高广大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当务之急。当前,英语口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速,对人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确保培养新时代的护理专业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成云.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中国教学研究,2011.

第5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46-02

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培育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发展竞争力的需要,很多学校在加强基础医学各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英语学科的发展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涉外英语教师队伍,但仍然存在着素质不优、专业不精、能力单一等问题。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一专多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队伍成了学校全面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我国教育界特有的概念,一些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将"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专业教师,提出了"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双职称型"、"双素质型"等观点。《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文件)指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双师型"教师简单理解为教师与工程师的叠加,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工程师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双师型"教师首先是为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而存在的,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新的教育观念,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懂公共英语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既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又广泛了解医疗行业知识,既懂得相关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是教学与实践、专职和兼职、专业与技能、教师与技师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视野不宽。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的,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一般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对国际上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欧美等国家护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不多,导致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2、知识结构单一。虽然现在中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拥有专业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仍然偏小,特别是缺少一些既懂英语教学,又具有相应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教师自身的"燃料"不足、储备不够,只能就英语教英语,难以承担起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3、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特别是一些学校将英语教学定位于一门基础课程,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很少有进入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缺少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存在"两层皮"现象。

4、科研能力较弱。重教学、轻科研,按部就班教课的教师居多,能够潜心钻研、大胆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的教师比较少,尤其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一些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这些成为了限制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瓶颈制约。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对此,中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双师型"教师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方式,努力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目标是方向、是旗帜、是前进的动力。学校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和规划,设定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要针对个人特点,为每一名教师设计不同的成长目标,力求多元化发展。要突出培养重点,以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牵动。

2、要搭建继续教育的平台。要让教师有机会、有渠道、有时间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探索尝试与有关高校建立教师学历提升合作机制,通过脱产学习或者集中授课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要积极协调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和单位,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要建立优秀教师外部培养的机制,定期把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送到国境外进行考察和学习深造,接受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要多组织教师进行参观访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使教师在在交流互动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要加强实践锻炼。要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教师了解本专业、本行业以外的知识。要安排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全面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要组织专业英语教师到医院和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观摩、培训、服务等,增加临床经验和感性认识。要推动校企合作、校医合作,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实践环节教师,使他们能够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知识、新要求传给教师。要充分利用护理专业学校有直属医院和实习基地的优势,组织教师集中到现场进行培训,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释疑解惑的机会。

4、要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环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组织培养,也需要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机构开展的网络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对于对于到企业、医院顶岗工作、实习锻炼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保障。对于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员,在年终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申报专业技术职务、酬金标准的晋级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积极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立 红,张海 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 [J]. 中国护理管理,2009 (2).

[2] 朱方来.实施"一专多能"工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10 (1)

[3] 王小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对策 [J]. 卫生职业教育,2012(4)

第6篇

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脱离市场需求忽视学生语言职业交际技能的现象,其英语教学依然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而对于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职业英语教学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国内涉外护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院校还是沿用传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是由于“对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定位模糊,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与改革,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不能满足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1]。以我院的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为主,涉及职业英语方面课程的内容几乎没有。到了大二,老师在课堂上可能选择某个与医学护理有关的话题,进行口语与听力的训练,也没有采用系统的教材,全靠自己选定教材或选择授课内容,而涉外护理英语、护理英语、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都是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的人多数是学习英语语言专业出身的,这些教师对中西护理文化的差异及护理专业知识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护理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不熟悉,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解释,对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感到迷惑。以我院的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由院公共课部的英语教师来担任,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授课时非常吃力,而且学生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是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三)涉外护理工作的语言环境基本缺失

职业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课时又很少,课堂上时间有限。“目前的教学最多只能提供一般的视、听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更没有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教师和学生只能在一种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2]100学生通常是只有捧起英语课本才能看到英语,教师也没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下了课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印记,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弱化了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这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又一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四)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英语授课教师多是英语专业出身,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沿用传统的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一节课的时间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单词、课文、句型、练习等,即使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课件展示性讲述,学生却仍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没有自主性。教师并没有分析现今市场对其职业的实际要求,主要采用的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语言导向的教学模式,未能形成职业英语课程特色。

二、市场导向下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关注当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以及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那么对于涉外护理专业来说,当前国际上需要的是一支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职业英语教学应该紧扣这一要求,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解决当前职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探究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是以“护理的英语词汇、常用会话、中西方护理文化差异以及CGFNS(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简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3],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开设的课程。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能获取国际护理信息,了解当代医学与护理学科发展的动态,并能在涉外医院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课程设置上就要与就业需要挂钩,根据市场需求紧扣教学目标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首先,针对涉外护理学生的就业需要应加大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作为涉外护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英语口语、护理专业英语口语和雅思英语口语。”[4]其次,“优化各学科课时的比例,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2]101我们要意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一门主干课程,要优化各科目学时的比例,也要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再次,可以将中西护理文化差异、护理专业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最后,我们要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聘请有出国经历的护理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开展讲座等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日渐突出,而职业英语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用适应社会所需、市场所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应紧扣涉外护理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一是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导,“边学、边思考、边做、边纠正”的“护理情景式”实验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搬到护理实验室,充分利用护理实验室与模拟病房创设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运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科学设计学习任务,模拟操练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性教学模式。如将护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者是项目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围绕任务与项目中的实际交流需要来不断熟悉与强化每一项操作过程中护理听力与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将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语连贯、意思表达、风俗习惯和社会交际策略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方位、整体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统一,学以致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市场动向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强教与学及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需求状况及时更新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如采取操作式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

(三)在探索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

要培养出具有英语特色的护理人才,仅靠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是不够的,还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建适应“涉外护理英语”需要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不仅要专精一门,而且要具备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自身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或行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双师素质。护理专业教师也应加强英语学习,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学院要对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比如聘请国外护理学专家或具有国外医院护理工作经历的人士来校讲学;也可以派出教师参加雅思英语培训、口语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出国培训;同时还要要求担任涉外护理人才教学的英语教师多听护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参加专业教研室的科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相融合。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担任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划分到专业教研室,这样会更有利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

2.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才能让学生毕业后立即进入“角色”。因此,教学必须通过高仿真的教学拟真环境、软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来创设工作环境,或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践来完成。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听录音、看英文电影,然后叫学生复述或是模仿等。其次,营造近似职场的语言场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workinpairs,readandsay,speakout,groupdiscus-sion,interview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说英语中来。再次,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能够巩固所学并能提高其应用能力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式等形式来完成。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护理工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护理医学的场景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2]101。

第7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 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听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29-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剧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将需要200万护理人才,而其本国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有限,急需从国外引进。为顺应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我国涉外护理人才培养逐步兴起和发展。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如广西4所本科医学院校均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且作为衡量涉外护理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英语听说能力普遍得到重视。

在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制约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以外对学习活动起推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在英语学习过程和活动中与其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和学习兴趣等。由此可见,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的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听说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旨在以动机为切入点,寻找切实可行的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涉外护理专业2009―2012级在校学生,共286人。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资料收集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和半封闭式问卷来调查和研究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有34道问题,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动机板块,即针对医学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探索,包括12道客观选择题(Q1-Q12)和1道主观题(Q13);第二板块为途径板块,主要是从假定动机出发设计的途径及影响途径的相关因素,包括20道客观选择题(Q14-Q33)和1道主观题(Q34)。2012年11月采用该问卷对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2012级涉外护理专业在校的28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自愿参加,匿名填写,当场发放问卷286份,收回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8份,无效问卷17份,有效率为93.6%。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资料、大学英语过级情况、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动机及影响动机的相关因素。个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学校、年级、性别、学年制。大学英语过级情况主要有大学英语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其一,由于护理专业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该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不平衡,因此统计并未将性别作为一项重要参考因素。该专业总体的四、六级水平为:已过六级的比例为16.5%,已过四级占43%,已过B级占7%,未过四、六级的为4.5%,未参加的占28.9%。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四、六级过级水平,按照统计学理论来说符合调查对象应存在的水平梯度,即在各个不同水平上有一定比例的人数分布,使得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因此数据有效并具有分析的价值。

其二,在给出的具体假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动机中(共10个动机,Q3-Q11),各动机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累计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占91.9%(Q10);为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与国际友人交流的占83.1%(Q9);为了获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类证书占77.4%(Q4);出于对英语的喜欢占68.1%(Q3);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占61.3%(Q8);因为热爱护理学,想学习和研究国际护理学最新成果的占60.7%(Q11);因为大家都在努力提高占55.6%(Q5);为了出国留学或工作占53.6%(Q6);为了成为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师及进一步研究护理学占45%(Q12);因为学校老师及长辈的要求占43.2%(Q7)。

其三,单独观察各项动机的完全符合项比率及对比各动机完全符合比率与基本符合项比率,可以发现Q10动机,即想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在所有动机的完全符合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91.9%,并且超过该动机的基本符合率;其次为Q9想将英语听说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国际友人交流,完全符合率为48.4%,基本符合率为34.7%;其他8个动机的完全符合率均小于基本符合率。

其四,在所有动机中,Q5和Q7可归为被动应付式动机,而Q3、Q6、Q9、Q10、Q11、Q12可归为积极主动式动机,Q4和Q8为积极主动式动机里的特殊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与涉外护理专业的需要及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一种间接关系。

三、讨论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以被调查者自我评价作为判断广西中医药大学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指标,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卷给出的10个动机分别在“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中自行选择一项,便于数据归类,有利于降低数据分析整理的难度。为了调查该专业学生现有英语听说能力及其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关系,问卷设计了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的调查。大学生英语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我们选择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作为评判该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水平的客观依据。

(二)英语听说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人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英语听说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即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主观因素。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选择率为91.9%(Q10),这一结果更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因素起主要作用,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动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易动摇。可见,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要结合自身的需要,通过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为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占83.1%(Q9),接下来是“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其他类英语证书”动机占77.4%(Q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校阶段影响学生最大的是积极主动式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引导学生从自己最大的积极主动式动机入手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专业护理英语听说能力。

(三)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

护理英语是专业英语,国内护理教育尚未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基础与临床专业知识课程采用的是汉语教材,即使是英护专业的护生,因其在校时间短,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高普通英语和汉语护理知识上,护理英语水平也十分有限。因此,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与日常英语听说能力相比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英语开课时间较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很少涉及医学英语,通常在第三学年才开始开设专业护理英语课程。另外,目前涉外护理英语教材重读写,轻听说,主要介绍背景理论知识,涉及的专业词汇量大,难点多,适于阅读和翻译训练,不适合于专门的听说练习。不仅如此,护理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率也相对偏低。

涉外护理专业需要提高专业英语口语能力,护理专业英语的课程使阅读与口语并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注重口语,注重实践,突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置课程和学时,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在学习公共基础英语的同时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让医学英语更接近日常应用。绝大多数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修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激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结合客观外在因素,把学生培养成既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顺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蓝宇涛.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

[2]周锋.从CGFNS和OET视角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2(9)

[3]牛筱婷,王惠,刘玉强.护士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18)

[4]陈晓娟.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4)

[5]罗静.非智力因素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2(86)

[6]何玉霞.浅谈如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护理英语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2(6)

[7]姚丽娟,高小莲.高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N].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

第8篇

关键词口语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们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借助它来达到交流的目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今天,英语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偏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我国职业中专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口头上应用英语的能力。我校已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社会对于职业人才口语能力的要求,从对英语有积极性的报名者中,经过面试选出相对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办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英语必修课、口语课、专业课,由外教专门负责口语教学。作为涉外护理班的专职英语教师,更应积极探索研究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口语训练。

1 积极营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轻松愉快的气氛是练习口语的最大优势,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怕犯错误而不敢用英语表达的心理障碍。

(1)爱心能促进情感的沟通。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你对学生付出真心,学生一定能感受得到,师生间和谐信任的关系就容易建立,而师生间这种关系一旦建立,有利于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大胆表达。

(2)耐心能激发学生潜力。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学生口语能力在瞬间提高,要耐心的给予引导。比如,我曾经在课堂上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学生说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我没有着急让他们坐下,而是给他们一些提示 What’s your best frirnd’s name? How old is he?etc.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在学生做了上述问题的回答之后,接着再引导他们回答What’s his hobby? What’s his personality?等稍微难一点的问题,这样我发现,通过我耐心的把这个话题细化成一系列问题之后,学生的潜力就会被逐渐被激发出来。

(3)树立信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只片面地追求学生完全掌握单词和语法,而使其忽略口语交流。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开口,在学生开口说的时候,决不从中打断去纠正错误,而是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再去提示一下,让学生树立信心。这实际上就让孩子有了一种成就感,让他感觉是他自己学会了语言,而不是被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语言。

2 努力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讲好一种语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到这种语言环境当中去,多听、多说、多实践。这是诸多语言教学者和语言学习者的共识。

(1)坚持英语授课。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环境的不同。一个三岁大的美国儿童,英语说得可能要比我们学了几十年英语的人要好很多,那是因为从他一出生,他就被置身于英语的环境。环境迫使他要尽快的掌握这门语言,这样他的语言能力就不可避免的提高了。对于只有在上课时才会用到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由于语言环境的缺失,英语能力的提高是很困难的。因此,尽量用英语授课,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英语输入。学生们必须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学生能克服一开始的不适应和自己的惰性,坚持下来,就会大幅度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

(2)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交流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如果能理解对方的话,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交流就是失败的。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同时要求学生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英语来表达。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或允许他们使用一定的中介语,但绝不允许他们单纯用母语表达,这样能迫使他们用英语去思维,从而有效的促进其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有了切实提高后,当他们发现许多东西自己已经可以用英语清楚的表达时,他们使用英语的热情就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3)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课本中的语法规则,强调运用课内语言材料,这是从熟知到认知的提升,而从课本延伸到课外,是让学生从已知中得到自由。这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提高,也是语言学习的必由之路。口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也应注意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内针对所学的语法知识,以回答问题,造句,对话表演,(下转第81页)(上接第77页)小组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操练;课外给学生一个热门话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课堂以free talk, debate等形式进行反馈。教师还应积极举办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外语期刊,收听外文电台,观看外文电影等。这样,在进一步巩固已学内容的同时,学生能够自觉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口语能力。

3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渗透德育教育

(1)跨文化知识的导入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另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只是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一些片面的了解;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是扭曲变形了的西方文化形式。而即使是对于这些知识,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因此,口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至于因为文化的无知而发生语用错误。为了成功地充当两种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外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研究外国文学、阅读报刊、观看外文影片等途径,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针对教材出现的具体文化现象随教学加以诠释,进行讲解,指出其文化内涵。以涉外护理班第一学期教材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一级为例,全书共有二十八个单元,根据各单元的主题,分别做了相关的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教师依托教材,对相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的兴趣,进而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正确的会话表达。

(2)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妄自菲薄的心态。比如在讲到holiday这课时,在对比中西方重要节日名称、庆祝方式时,我指出西方节日在中国被追捧而本国传统节日却被冷落的现象,呼吁学生要重视并弘扬中国传统,避免盲从。通过学习,不少学生对这种文化的错位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愿意为传承文化,发扬传统,做出自己努力的想法。加强道德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堂课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

高职教育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培养越来越越受到重视。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以提高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是我们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教师应该尽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灵活掌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创新。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口语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 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从事护理相互工作的人员较匮乏,因此,对国内外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护理教育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否则很难达到需求量的要求,为了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一、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发达国家护理专业人员较匮乏,我国护理专业成了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高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和工作,真正实现了涉外和体现了国际化,但还是有很多高校依旧停留在涉外的表层,没有真正落实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这样毕业生并不能真正符合涉外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涉及的英语教学只是简单的英语知识,在专业英语上并没有深入学习,甚至是白纸一张。这往往导致在临床护理的实操中,学生不能发挥自身能力,无法自如运用专业英语,这些问题需要在涉外英语教学中进行改善和解决。

1.课程设置方面。

在很多院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接触的仅限于公共英语课程,涉外专业英语并没有接触,更无法谈及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开设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实现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多元化,为学生提高涉外能力提供基础。

2.专业教材方面。

传统的护理专业英语教材没有针对性,无法满足专业化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到专业的英语技能。学生没有机会学到专业英语,在日后的涉外护理工作中就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很容易在沟通和工作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因此,教材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到专业英语,体现专业性。

3.学生基础方面。

相对而言,职业学院生源的文化水平是不同的,生源的构成比较复杂。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和能力也有很大不同,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具有不确定性。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很多知识点无法理解和掌握,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有很大影响。很多学生由于一开始就对英语不感兴趣,最后导致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对英语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效率无从而谈。

4.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英语教学,二是专业英语教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院校在处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关系时,往往把两者独立起来,出现脱节的现象。涉外护理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只是停留在“涉外”的表层,并没有真正开展和实施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专业英语,只限于基础英语学习。

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1.修订护理英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很多英语教材和涉外护理专业是配套的,其中使用最普遍、符合涉外工作要求的是《护理英语学》,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护理英语技能和表达方式,能有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每套教材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改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专业性。

2.完善护理人员英文记录的书写规范。

涉外护理专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进行英文书面记录,这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者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护理人员经常书写的有护理计划、病人转院记录,等等。英文记录的书写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护理水平。

3.以大学公共英语为基础,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在大学阶段,我们可以把大学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创造最佳的环境。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获取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4.凸显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特色。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有文化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朝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和培养。与其他涉外工作不同,涉外护理专业用到的英语是专业性的,日常英语无法达到专业领域内的有效沟通。专业英语教学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是必修的学科,在工作中能够发挥绝对的优势,很多护理专业毕业生会选择涉外医院或者医院的涉外科工作,这就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从而有机会获取出国深造进修。

5.设置合理的课程。

在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体,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应该具有多样性,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减少应试教育的比重。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学习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涉外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化色彩,它需要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共同作用。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与基础英语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让我国护理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护理水平的护理人员,在涉外护理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博文,王海燕.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2]牛筱婷,王惠,刘玉强.护士英语水平及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

第10篇

[关键词] 涉外护理专业;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执业能力;培养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48-03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本校自1994年开设涉外护理专业以来,经历了10年中专阶段和7年大专阶段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适应当前国内外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医护英语考试的课程体系,而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对涉外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09年以来我们以ISPN为标准进行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了多种考核方法,以期提高护生的国际执业能力,现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界定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包括思想素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护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护生的能力,其中执业能力最为重要,它是从业人员为履行其岗位职责与从事相关业务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指护土在护理工作中所表现的综合技术能力[3]。护理人才应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创造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九大核心能力[4]。

2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培养

2.1 以国际标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涉外护生的专业能力

为适应形势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主要标准,结合国内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和岗位需求,本校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由原来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临床课三部分课程,改变划分为四个模块: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

2.1.1 增设人文素质课程,加强护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增加人文素质相关课程[5],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选修课加设护理美学、护理伦理以提高护生的人文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为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学导论,以帮助护生建立专业观念。计算机课理论结合上机实践,针对计算机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考试、NIT考试等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转变护生电脑只是用来上网、聊天的局面,真正地提高其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1.2 增加英语课程学时并细化,注重护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开展课前5 min自由聊天、原声欧美电影播放、故事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第二课堂,如午间听录音、双人英语、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大赛、外籍或归国教师讲座,开放语音室,组织元旦晚会、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6]。通过参加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医护英语等考试强化护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把雅思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对由英语国家本土人士的出题思维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许多英语文化。

2.1.3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涉外护生专业国际化专业知识体系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如传统的解剖、组胚课程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生理、生化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整合为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课程以生命周期来划分,为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另外增加精神障碍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将ISPN内容引入课程体系,贯穿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程序。

2.1.4 独立开设护理实训课程,加强仿真模拟训练,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是本校自行开设的综合性护理技能课程,其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病案分析和模拟临床综合实训(病案情景剧)四部分[7],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校已建成豫建集团模拟医院,展现真实的医院场景,实训教学在模拟病房中进行,要求护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2.1.5 开设专科方向选修课,拓宽涉外护士专科专业能力 为适应国内外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本校开设了手术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新生儿重症护理三个专科方向,护生可以通过选修其中一门课程以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专科医院提供专科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理人才[8-9]。

2.2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护生的涉外能力

2.2.1 重新选择课程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生的思维能力 按照国内护理资格考试、ISPN的要求重新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内容的衔接,编写双语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种形式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8-10]。

2.2.2 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护生的涉外专业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如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开展双语教学,均由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出国经历并接受过CGFNS考试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编写了双语教学辅助教材,如护理英语词汇分科手册、临床护理技能项目操作双语教材等;并制定了双语教学授课标准,要求多媒体课件英语与汉语比例1∶1,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加大英语比例,旨在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的水平。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法,鼓励学生定期书写反思日记,及时发现双语教学的问题[11];适时采取压力性英语教学法即是小组讨论式英语教学法,整个课堂过程包括小组讨论、上台讲解、教师点评,小组讨论以及上台讲解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全英文[12]。课后练习主要是从CGFNS考试和美国注册护士证书考试(NCLEX-RN)的练习题中选出和所讲单元配套的习题, 另一部分在国内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中选出一些和单元章节配套的习题翻译成英文后让学生练习。

2.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强化护生的社会能力

2.3.1 实训教学中实施多种考核形式,强化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 根据实训教学情况,实训技能的考核可采取随堂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实习前考核,另外根据本校实训中心实训室具备全方位视频摄像多媒体成像设备,开展了视频摄制考核,聘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成绩判定与指导,促进了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缩短了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13]。在实习期间开展模拟临床测试和真实临床测试,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等护理技术操作,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

2.3.2 积极举办和参与技能竞赛,提升护生护理综合执业能力 每年在“5・12”国际护士节前后,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举办护理知识竞赛、护士礼仪大赛、英语口语演讲、病案情景剧表演等,开发拓展性的“第二课堂”课程,促使护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积极组织护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护理技能大赛,展现综合素质与能力[16]。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本校2009级三年制专科涉外护理专业239人,均为高考入学的高中毕业生,采用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教学,其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各类考试通过率、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参与国际交流培训人数等进行了评价。护生在校期间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公共课程模块81.38、专业基础课程模块80.13、专业课程模块81.66;毕业考试平均成绩为基础护理82.35、护理综合80.63、护理技能83.65;各类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分别为74.90%、98.74%、94.98%、25.94%、97.91%;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较高,如301医院面试通过率达到90%;参与雅思等出国培训人数为60多人。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本校派出了由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4名护生组成的代表队,取得高职高专组团体总成绩、团体技能和护理专业知识竞赛3个二等奖,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个人季军和铺麻醉床个人季军。

3.2 讨论

三年制高级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中外两种医疗护理环境中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双语型”护理专业人才。其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具有一般病症的常规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对急、重病症的特殊护理能力,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进行健康能力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较强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在中国的前身即CGFNS资格考试,主要面向美国以外国家护理院校毕业且希望到美国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其对护士技能要求重点围绕四大领域:成人健康护理、心理健康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沟通能力也是重要的考点,包括与同事的沟通、与病人的沟通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证书,证明其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水准。通过该资格考试的考生,参加美国注册护士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0%以上。

实施以ISPN为标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的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期间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考试的平均成绩均达到80分以上,各类资格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体现护生具备了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示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旨在结合国际化的护理理念,突出护理人文关怀和英语沟通能力,以护理案例形式体现。本校护生的良好成绩,体现出本校涉外护理专业护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执业能力素质[17]。

近几年本校已先后有100多名护理学员通过出国考试,分赴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工作,其中90%以上来自于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本校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标准,优化了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护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在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文化等方面较好地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以ISPN为标准的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涉外护生的执业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进入国际护理人才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娟,蓝宇涛. 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6):24-2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96,257-259.

[3] 赵传昌,周军,梁勇.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一体三阶段一多模块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 15(21):2070-2072.

[4] 白玫,沈宁. 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29.

[5] 陈军. 构建注重人文教育的护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09-110.

[6] 赵巧红.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145-146.

[7] 陈月琴,刘淑霞.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8] 高云,赵翠枝. 综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73-1875.

[9] 柴翠萍,赵翠枝. 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0,25(5):65-66.

[10] 杨丹丹,杨培常.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45-46.

[11] 金道欣. 双语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的二维式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3):743-744.

[12] 杨丹丹,赵翠枝,杨俊英. 《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93-94.

[13] 肖颖,潘红玲. 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59-60.

[14] 马俊英,赵翠枝,罗晓冰. 视频录制考核在护理技能强化实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441-443.

[15] 陈月琴,杨丹丹,刘方. 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102-103.

[16] 罗晓冰. 护理技能竞赛对护士执业能力培养的作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78-79.

第11篇

关键词: 涉外护理人才 常见培养模式 存在问题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已向老龄社会迈进,特别是西方国家老龄化进程特别快,老年人越来越多,急需大量的护理人员。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与人才跨国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和工作,国内急需懂英语、了解外国生活习俗的护理人员。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充分认识到英语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广阔就业市场和前景[1],正积极探索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涉外护理人才。

1.常见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1.1在职教育模式。

在职教育模式是指对外交流较多的医院,为提升服务水平,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涉外护理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经过短暂的日常英语知识和护理词汇的学习培训,使护理人员初步掌握简单的英语会话,和国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技能和一定的英语功底,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缺点是未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和相关培训,在工作上容易产生矛盾或不协调。

1.2培训机构培训模式。

培训机构培训模式是指具有涉外资质,有从事涉外人力资源交流能力的培训机构,根据国外的需求,对刚毕业的护理学生或在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后,输送到相关国家从事护理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培训机构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可以快速帮助学员了解国外生活习惯,较快地适应工作。

1.3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订单式的培养是根据国内外用人单位的需要,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根据协议订单培养护理人才。本模式以用户需求为目标,根据工作地风俗习惯及民族特点有针对地、系统地培养涉外护理人才,确保培养质量[2]。

1.4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模式。

对于已设立英语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学生修读本科英语专业或护理学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科英语和护理学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英语水平高、护理技能强的高级涉外护理人才。

2.涉外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招生制度制约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现行的招生制度,制约着涉外护理人才的生源,目前招生模式下学校无法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强,但英语能力差,无法适用涉外护理活动。要提升涉外护理人才质量,入口关很重要,可以通过提高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报考,或进校后选拔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组成涉外护理班。

2.2英语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

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英语环境没有师范院校好,缺乏和国外人员交流的机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制约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要活跃英语学习氛围,可以成立英语学联社,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和师范院校学生联谊,形成英语学习互助小组,与外国留学生交流沟通,锻炼学生口语,了解国外人的生活习惯。其二,聘请外籍教师,加强学生口语和语感训练。其三,提供学生护理外国人员的实践机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3双语师资严重不足。

英语水平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要求中非常重要,要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人才,必须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医学词汇,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语感,掌握常用的工作用语。目前我国从事护理教育的主要师资是医院的护士,存在学历偏低、英语水平较低等现实因素,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双语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校要加强师资培养,选拔一批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到国外学习,学习国外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双语教学能力。其次鼓励和奖励教师自主提高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教师,除正常津贴外,给予特殊补助,并享有优先到国外学习培训的资格。

2.4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许多学校培养涉外护理人才,只是在原有护理专业培养的基础上简单增加些英语课程,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涉外护理的课程设置缺乏护理内涵,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缺少有关涉外法律法规、风俗的课程。其次,实践课比重小,且多在实验室开展,现场实践机会较少,涉外环境下锻炼的机会就更少。再次,人文课程较少,只开设了少量的护理美学、礼仪、文化护理等课程。

3.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面向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国内涉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层次较高的普通医院,为医疗卫生第一线提供服务的国际化、实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3]。通过涉外护理的学习应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急危重病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和国际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方面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外语(英语)能力和计算机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既熟悉本国文化,又了解国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沟通及创新能力。

3.2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模块。

3.2.1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模块

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护理职业道德的培养,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国际法规、护理伦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六门课程。

3.2.2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运用外文阅读护理专业资料、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开设大学英语、语文应用基础、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家概况五门课程。

3.2.3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

以满足护理专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医学基础课程,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护理学基础、护理药理学、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总论、病原学、临床营养学十四门课程。

3.2.4专业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专业护理学知识和技能,正确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为社区、家庭、个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教育、管理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设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传染病护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急救护理技术十一门课程。

3.2.5英语强化模块

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开设英语语音、护理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精读、雅思强化七门课程。

3.3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1)积极主张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较多时间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主要起指导和辅导作用。(2)强化实际技能训练,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利用休息时间开放训练室,让学生反复操作训练。(3)早期接触临床,学生利用周末在医院进行观摩,体验护理工作。(4)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5)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进行床边教学,在“观摩、见习、实习”实践中学习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习效果[4]。

3.4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师资的水平,充分体现在学生质量上,只有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5]。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内外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

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是护理教育的新课题,要重视内涵建设,优化培养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竞争力,大力培养能够立足国际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甄小鹃,徐淑秀,谢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7-9.

[2]韩华丽.医学院校护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67-68.

[3]温茂兴.涉外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69-71.

第12篇

关键词 ESP教学 护理英语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愈加深入,来华的外籍人士逐年递增。这就对我国的护理人员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西方国家护理人员缺口巨大,为我国护理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护理英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为我国护理人员出国就业提供必要的语言能力上的准备。然而目前我国护士护理英语能力较差、能适应涉外护理环境的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制约了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尽管我国各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已将护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引入涉外护理教学,教学上更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然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提高我国护理英语教育质量,是当前涉外护理教育工作中亟需探讨并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护理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并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1 护理英语与ESP教学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为ESP英语 。专业英语(ESP)是指教授或学习一门外语以实现特定的应用目的。我们在大学里所提到的专业英语是在学生基础英语课之外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要满足学生把英语当作一种交际工具获取必要专业知识的需要。ESP教学认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语言,是为了使学生从知识型、技能型英语学习逐步转向应用型英语学习。①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涉外护理专业而言,护理英语教学的对象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目的就是培养与发展涉外护理人员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在涉外环境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护理英语有其特点的实用目的及行业特点,因此其教学属于ESP教学的范畴。

2 高职院校ESP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基础普遍较差、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生源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水平参差不齐。班与班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班级内也普遍存在着英语水平的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普遍,给ESP 课堂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使得分组讨论,角色演练等活动难以进行。虽然学生学习该课程前以学习过相关的中文开设的专业课程,比如内外科护理、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等,由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不足以及中西方护理可能存在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这样的课堂感到无所适从。而且,由于目前由于各院校扩招,各班学生人数众多,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开展实施起来容易产生混乱,对教师的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使学生联系专业课的内容、并且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能力训练项目是很难做到的。

2.2 双语专业型教师的缺乏

ESP 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精通,英语要好, 还要求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同时用英文来指导能力训练项目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目前职业技术学院护理英语教学缺乏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师资,大多数教师或为单纯的外语学院背景或为医学院护理专业背景。或知识能力单一,对护理专业不熟悉,无法为学生解释专业知识或护理操作程序,或外语语言能力不强,虽然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不具备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②

3 护理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以能力为导向的护理英语教学

ESP教学模式下的护理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参与到能力训练的项目当中。③护理英语教学遵循这一原则,应当将护理英语能力培养分为不同的较大的模块,大模块下又可以分成不同的较小的模块。每个模块的能力训练可以加入不同的护理情景。以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为例,护患沟通作为一个较大的模块,可以细分为健康教育、病史收集、术前宣教等较小的模块。然后各个模块可放入不同的护理环境,如阑尾炎患者的护理、癌症患者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一个指导者,观察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能力训练项目。

3.2 教材的选用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英语课程选用引进的国外教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外教材的内容与我国有所不同,有的内容与后续的专业课连接不上。所以,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也是推进护理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在选用原版教材的同时,也应该组织一线教师队伍根据能力训练项目编写讲义,讲义应突出实用性,要服务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护理英语能力这一目标。护理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批业务知识强、临床经验丰富、英语驾驭能力强的专家型护理人才构成。目前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通过远程教育方式接受国外培训以培养和壮大我国多元文化护理师资,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3.3 以英语为载体的自主学习与课外活动

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护理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旨在将日常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某一个疾病的护理作为情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后,在课外活动中用英文向大家介绍该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及体征、治疗方法、护理计划等,同时分组进行模拟角色演练,并由教师引导积极开展讨论。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护理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凸显,而目前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对涉外护理人才的语言能力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努力走出一条护理英语教学的新路子,培养更多能在涉外护理环境下提供高质量护理的护理人才。

注释

① 邓东元.探析ESP教学现状与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