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继续教育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9-29 10:3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继续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继续教育论文

第1篇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目前对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稍显不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资金更多是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外在资金资助较少,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没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加国外交流、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后,培训结果无法体现教师素质提高的实况,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未建立。

二、中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不仅成为中职院校继续教育可行的改革方向,也是难得的发展契机。中职院校要遵循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特色性、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自主性的原则,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模式和健全机制,推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教师作为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起“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建设好教师队伍放到重要地位来筹划,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从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健全奖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中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教师队伍。

(二)深化培训内容,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要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要侧重加强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攻难课题。对青年教师,除加强上岗必备知识的培训外,要积极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在跟踪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上汇报课等教学实践和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广大教职工,则要鼓励其加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锻炼。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校内培训模式、网络或自考学历教学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下厂培训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主要培训模式要最大程度地依托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课堂、网络教学,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积极搭建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广大教职工可以分享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对下厂培训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再学习的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看似分开的培训模式又可以有效整合,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四)健全激励考评机制,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下,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进企业的赞助资金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更多种类的继续教育。要对参加出国培训、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加强考核评估,对培训教育转化成果的教师要加大实质性奖励。要做好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工作,有效开发出省、市之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第2篇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医学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通过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医学理念,使临床医学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循证医学而言,其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临床经验的推理及总结,使相关经验转化为以RCT以及系统评价等模式的新型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循证医学是医疗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过临床实践、个人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的充分融合,可以实现医疗决策的核心内容。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传统的医疗理论知识进行否定,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关注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相关病情的优化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形成最佳的医学证明以及优秀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科学性医疗事业的集中性体现。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取代传统的医学模式是临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在传统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灌输性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与循证医学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个模式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教学的方法。因此,在现阶段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教育方法。因此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改变发展的观念。首先,将传统的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医疗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合理地运用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次,相关的学习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性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发展观念,同时也将这种基本的理念合理地运用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再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改变被动型的学习模式,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积极学习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将这种短期性的学习模式变成终身性的学习模式,从而通过循证医学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医疗人员的思维模式,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模式。

2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2.1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而言,其基本的体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补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种。其中补足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具备完整性学历资格以及专业护理技术的人员而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关培训人员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而对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对以及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而言,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相关医护人员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骨干,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具有丰富性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融合循证医学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2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引进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理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临床资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资料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的文献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性的医疗决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临床医师对基础医疗行为的认识,更完整的实现规范化的医疗评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整体性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些优势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从而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发展方向。

3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发展方向

3.1建立科学性的循证医学项目

通过对循证医学的项目分析,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科学的发展方向,相关的医学领域就应该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以及推广设置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用型的人才。

3.2优化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师资力量

对于循证医学的师资力量的优化而言,是一项相对较为重要的任务形式,相关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的知识精华,其基本的临床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证医学,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少循证医学治疗经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关的定义定理,而对于有丰富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的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融入基本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整个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3建立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证医学中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丰富内容编写人员的知识理念,通过对循证医学内容的优化编写基本的课程内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循证医学中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学系统

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个循证医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到整个发展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整个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理念。而在初级人员的继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培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程序,可以简单地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的内容;对于研究性的培训人员而言,要使相关的培训人员掌握内容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4循证医学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医学观点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经验医学视为科学性的医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医学研究全盘否定,要让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化知识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整个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随机的进行对照试验,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继续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4.2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在医学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循证医学的引入并不是一项难以实践的医学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性的发展方向,将循证医学中的相关知识合理的运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与此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内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项相对较为开放性的教学系统,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对于基本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打破传统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5结语

第3篇

一、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

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两大功能,根据高等学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服务社会经济有不同的定位。“985”高校更多关注科技创新前沿,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11”高校把精力放在技术集成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处于地方,则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继续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凭借高校对周围经济的辐射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发展,扬“地利、人缘”之优,避“名校、品牌”之短,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调整学科专业,利用高校的理论、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制定适合服务地方的培养目标,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培养多形式、多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化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是一项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实践中紧密联系地方,以具有区域特色和变化的市场为导向,针对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服务业为宗旨,带着前瞻性的思路,加强沟通,理顺关系,彼此信任,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地方区域特色,共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进行宏观规划,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办学理念不仅得到升华,办学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质量得到提高,还彰显了办学特色,锻炼和提高了办学能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以未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潜在需求。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立足于本土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寻求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开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空间,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作用。加大职前职后一体化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的参与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推动学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同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和吸收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继续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扩大继续教育的影响力。从地方经济需求出发,解决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把科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

二、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四川文理学院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弘扬“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风,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达州市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主动融入川东经济文化主战场,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的现实,依托学校资源和社会办学资源,面向川东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需要、面向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推进继续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健康发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新路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了明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提出“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人才立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创新“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发展思路,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把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把提高质量作为提高继续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4]紧密结合达州实际,坚持科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校地合作空间,加强对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特色植物研究开发实验室、基础教学外语示范中心、高教研究所、巴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发挥其聚集资源的有利条件,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多出成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继续教育功能定位社会化。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优质的教学与达州市经济和服务实践相结合。继续教育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合适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转变服务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抓住达州市场,制定校内与各二级学院合作、校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运作,有序运作,安全运作,念好地方经。科学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转变重心,从学历教育逐渐向非学历教育转变,适当增减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加强与中职学校、高职高专的衔接。及时进行社会功能定位,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运行,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及类型结构,改造现有的传统学科和专业,紧紧围绕加快达州市经济发展服务,拓展服务面向,大力发展各类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让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以正确处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为基点,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要旨,科学谋划继续教育新思路,日益加快继续教育社会化进程,贴近达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校企、校地有机互动,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公民广泛参与、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事业,推动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特色化。随着继续教育市场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与之配套的特色化专业、系统化课程尤显重要。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开设适应社会要求的特色专业,培养有实用技能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人才,必将成为新建本科院继续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动适应地方市场需求,积极开拓新的办学领域,准备申报“酒店管理和土木工程”两个紧俏专业。紧紧围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一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专业重构与学科调整,把“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两个专业从教育学院转入文化与传媒学院。强化规范管理狠抓质量,继续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遴选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力争在特色专业上有较大的突破。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专业设置,发掘特色学科,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地方建筑背景、经济特点,学生就业的现实性,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建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出“工程造价”的专业特色。创新课程内容,服务地方经济。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编排课程内容,根据成人特点,追求知识的新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课程内容涵盖从业人员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5]

3.继续教育服务方式多样化。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向其他知名高校学习先进经验,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与思想交流。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要通过高校自身人才智力优势,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更要通过和当地有影响的企业进行校企协作,直接走进工厂,用知识为企业分忧解难。同样,也可请企业组织更多更优的员工到继续教育学院参加培训,开展讲座,既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又提高其学员的实用技能。积极开拓继续教育领域,面向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办各类短期培训,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此,继续教育学院为四川省至诚监狱开设提升监狱民警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与成都嘉善商务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签定共同致力于老年服务与管理协议,对四川宏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并选派优秀教师到普光气田对石油工人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到达州市钢铁集团进行机械技能培训。同时指定一部分教师带薪到其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给予锻炼的机会,为培养双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把企业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请到继续教育学院为专业师生授课,进行特色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继续教育服务方式多样化搭建平台。

4.继续教育服务机制长效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建立服务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彰显服务实效,当地经济才能获得良好发展机遇,地方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当地经济建设才能得到协调快速发展。党的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以人为本,体现社会真正的进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继续教育依靠培育人才来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全面发展,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抓好校地、校企实训基地建设,了解专业领域技术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态势,根据需求对学员进行组织教学,并培养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说明了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信赖外部经济,同时又要发挥自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作用。继续教育要积极制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技术难题,不断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向彦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4篇

1.1教育办学失衡

除了社会重视的程度不够之外,在继续教育的教育办学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国虽然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生产力的水平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媲美,因此我国在继续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

1.2市场意识淡薄

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成人教育,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后或者公司的职员来参加继续教育,这样的人群与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育方向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只有需求才能决定办学的方向,只有需求的多少才能决定继续教育的招收人数。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办学渠道开辟不够、对社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刻,导致继续教育教育出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继续教育不去刻意的迎合市场,注定是不成功的。

2.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2.1更新办学观念

要想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要提高自己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单纯的普通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国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目标已经把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了起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因此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的发展、概念,将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当中,提升继续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把继续教育当作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校来说不仅是自己办学观念的进步,还是办学制度的变革,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来开办继续教育,这样会使继续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毕竟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经验,比学生来讲少了一些玩性,多了一些沉稳与认真,也许他们会更认真的学习,当然这个前提是学校加大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2.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若想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随着师资力量的加强,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不能缺少国家这个最巨大的经济体的支持只要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师资力量会很快的建设起来;除此之外,各大企业也要支持本企业的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不论是在精神上的鼓励、支持,还是以资金的形式投资到高校帮助高校建设师资团队,各企业也可以自己建设自己的师资团队,为自己的员工进行本企业想要的继续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学校本身对师资力量的建设的支持,高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研最先进的地方,这里的学术人才数不胜数,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学术成就,只要高校本身想要建设好的师资团队,选择好的学科带头人,加大教师、教授的投入,没有理由不建设出好的师资队伍,高校还可以向国外的大学学习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继续教育的方法,引进国外的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顾问等等。

2.3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如果想要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的更好,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环境下,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才会步入正轨,只有这样才会助推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大的方向上要真正的实现政府依法管理继续教育工程、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接受市场导向、相关的企业与部门要对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行业指导,学校要自主的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单位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那些认真进行培训并且进步很大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于国家而言要制定相关的有关于继续教育的专门的法律,完善国家对于继续教育的法规以及政策,国家对于继续教育要进行投入,例如帮助继续教育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平台,让从继续教育走出来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岗位,得到国家的认同、单位的接受、同事的羡慕,只有建立起类似于这种的整体的体质,才会让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从细节方面来讲,学校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点,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大力的发展属于自己学校的专属特色教育,挖掘出自身的办学潜能,从办学的形式、授课的方式方面积极探讨,与国际的继续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合作,向他们学习。从企业方面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这门学科,不能把它再当作是一门文凭课,企业可以将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共享,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开启订单式的、一对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下,学校获知了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具备了市场意识,而企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还得到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产生人才的“基地”,这对双方来讲是一个共赢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3.结语

第5篇

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改造,通过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改造,不仅可以促进该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能够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自身价值。也是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团队培训的方式。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汽车维修技术该技能人才继续教育,不仅可以使高技能人才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人性发展以及能力提升的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高技能人才在创业、升级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二、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对策

2.1在国家人才战略培养当中予以全面纳入

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仅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⑥在国家人才战略培养当中必须要对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予以全面纳入,积极地对在现代企业结构调整中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对技术的开发以及钻研进行引导。首先要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对其相关制度予以明确,应当在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体制、法制建设基础上,增加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其次,需要劳动者个人、社会培训机构、学校、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到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当中,要将吸引多方积极参与的机制、体制以及制度建立起来,这是实现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的关键步骤。最后,还要对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进行改革深化,促进公权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的不断加强。⑦

2.2将教育资源落实,对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予以建设

(1)以汽车企业及汽车维修行业为依托,做好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首先要对企业将自有的职工培训机构办好。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作为培训内容的重点;大力扶持企业与合格培训机构以及各类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进行培训的组织。通过脱产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以及企业社会支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各种途径,对企业急需的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予以加快培养。⑧

(2)将技工院校对企业技术工人培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对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优化结构的原则为根据,进一步调整技工学校,将一批兼备鉴定、就业以及培训功能的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起来。⑨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进行继续发展,从而真正让技工院校成为对汽车维修高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基地。

2.3促进现有技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推动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企业当中的汽车维修技师队伍建设与我国当前企业产业改革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当中的技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缺乏专业以及学术带头人,而且普遍具有较差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结构升级调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并使企业的发展进程受到了不利的影响。⑩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技师队伍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建设技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本、专科工程技术人员吸引到技师队伍中来,对具有技师以及工程师的技术骨干队伍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在任职考核上必须要对技师的考核内容予以创新。比如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模式、创新社会化考评等。对考核内容的创新不仅可以使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对新技能以及新工艺予以掌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新技能以及新工艺的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

2.4促进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储备的不断提升,加快培养体系的发展

要促进汽车维修类培训机构加快改变效率低、规模小、重复建设以及自我封闭的现状,将条块分割彻底打破,对资源配置予以最大限度的优化,从而对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要对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充分的运用,全面促进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规模效益以及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对培养技能人才投入的加大,将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对职业培训各项改革的继续推进,最终实现职业培训机构以及技工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质量得到保证。要将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落实各项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待遇,使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第6篇

现在的网络教育平台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量资源都以购买为主。同时这部分资源更新速度较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不断更新,这部分资源就日益陈旧,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我国教育平台搭建的基础基本上是在教育机构内部网络上的,基于此种情况就造成了用户规模狭小,网络学习的师生只能通过固定平台和固定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网络上他人的更多的智慧资源难以聚拢,不能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育平台的维护花费了教育机构太多的精力和物力。教育机构不但要对平台上学习的师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网络上的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和更新也花费教育机构太多的精力、时间和财力。由于是非专业性的维护运作,不但导致了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也造成了维护风险大幅提高,一旦系统出现大的问题,那么威胁是致命性的。

成人教育中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革新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三学习”模式。主动型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由于学生都是成人,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主动型学习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求索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老师也从知识的主动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协作型学习模式,将学生合理分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将他们连接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做到“精讲多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个性型学习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来自主选择教学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获得学习效益,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网路教学平台的作用,达到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和质量,还应建立同步教学模块和非同步教学模块。

通过同步教学模块的建立,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置于网上再现。学生可阅其文、闻其声、见其人、观其表、感其情,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情绪,使授课在快乐,活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弥补师生间因地域不同而带来的教学不便。

通过非同步教学模块的建立,以事先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或者音频格式,然后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即时下载学习,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同时共享教学课件等其他材料,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师生因时间不统一而带来的教学不便。

第7篇

1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在继续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其为继续教育提供最主要的平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对继续教育的影响往往也要通过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受教育者也只有通过高等院校才能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 

由于我国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是公立院校,这决定了政府对高等院校具有较大的影响。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创收,也是其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责任。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近25年来,全国累计有4 870万人、1.8亿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30余万人,获得非学历证书的学员更是多达2 900万。但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创收,片面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课程设计较为落后,强调理论,忽视实践;学员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较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继续教育的地位远远低于普通教育。 

2政府部门 

政府是继续教育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我国的高校多为公立学校,这使得我国进行继续教育与西方相比有更多的行政指令色彩。西方国家的私立院校进行继续教育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营收,受教育者和私立高校之间更多地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私立高校根据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决定招收多少学员,开设多少课程,而学员则权衡自己参与继续教育投入产出之大小,以决定是否参与继续教育。当然,私立学校并不仅仅考虑单纯的经济收益,还有品牌收益等。西方的公立学校与我国的高校相比也有相当自主性,因而,他们参与继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西方国家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也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高校进行继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西方国家之政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学校,而是通过立法和提供资金支持来引导本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直接管理则比较频繁。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协会受到同级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的管理,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使得高校进行继续教育的自主性较低。同时,我国的国有企业一向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客户,他们也受政府的直接管理,自主性较弱,政府通常会充当中介的角色,这便形成了学生不能选择教师、教师也不能选择学生的局面。 

3企业 

企业与学员一样是进行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其知识技能,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产品创新,从而为企业和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因而,企业也应重视对员工的继续教育。 

4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依其性质的不同对继续教育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等专业性较强、组织较为严密的行业组织对学员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有些行业协会甚至明确规定学员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课时数,若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则可能失去会员资格。鉴于学院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所以这些行业协会对继续教育的影响较大。有些继续教育机构自身还组织继续教育,以确保会员能够完成继续教育的课时与质量。而更多的行业则是充当继续教育中介的角色,他们一般负责为接受继续教育者介绍继续教育机构。 

5受教育者 

继续教育是社会人的教育,因而要求继续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重视学员。所以,学员才是继续教育的核心。要想进行成功的继续教育,必须给予学员参加继续教育之权利,即:是开放的继续教育而非封闭的继续教育;是大多数人的继续教育而非小众的继续教育;是多种学科的继续教育而非只有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学员尤其是低收入学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不应该由其独立负担,而应当由多方共同负担。学员有自由选择所学课程之权利,但也应当尽到相应的责任,以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 

二、四项结合 

1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兴趣爱好的培养相结合 

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诞生之目的,就是提高劳动者之技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继续教育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既可以是管理能力的培训也可以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既可以是最新理论之推广也可以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需求层次的日益提高,学员对知识与兴趣的满足也变得日益重要,这便要求高等院校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开设相关的课程,以满足大众对于知识和兴趣的需求。如果说前者是经济的需求,后者则是文化的需求,与经济的需求相比,文化的需求同等重要。 

2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第8篇

一、开展继续教育的相关思路

在开展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时一定要针对现代教育对自身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工作的规划。这就包括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设计以及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以说这两个体系是数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因素,它们对继续教育自身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成继续教育的关键所在。接着,我们就针对现代教育对数学教师的相关要求来进一步设计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1.数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本着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数学教师自身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要求,教学素质要求来开展继续教育。所谓的先进性就是根据数学领域的相关最新知识,最新科研成果来对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教育以及进行必要的培训。实用性是指继续教育要使得数学教师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自身转换为切实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而不是只具备理论知识,却不能知道实际行动。另外,对课程的设计要有多样化。即不能仅仅是注重于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知识的培训。而是要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对数学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除此之外,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应用也要注重起来。培养数学教师的相关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及其语言等的操作,开设相关课程并进行相关实际性的操作应用。通过课程的设计来全方面的提高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设计完备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

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及对所进行的继续教育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判定。这对数学教师的进一步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在主观上想象数学教师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设计科学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能够综合性的评价继续教育的效果。这一体系也必须具备实,新,远的特点。实,就是评价结果真实无误,能够对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综合性,准确性的评定。新,就是评价结果新颖,能够更进一步的激发数学教师进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远,就是评价结果能够具有一定的远见。能够对以后的继续教育的开展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结语

总之,开展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适应了我国相代化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现在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也主要针对数学教师来探讨开展继续教育的的思路。根据现代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对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思路进行了规划与设计。

作者:曾振华 单位: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

第9篇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的总规模不断扩大,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模基本上约占到所有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30%,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05.33万人(其中包括普通中等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06%。2011年有将近300万高考落榜生,其中大部分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能都接受了成人学历教育,这些成人学历教育部分是由专门的成人高校中开展的,但更多的是由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开展。所以,从目前看,成人学历教育对普通学历教育仍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学历教育仍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然而,与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相悖的是,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已被边沿化,或者沦为部分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工具,或者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非正规军”、“教育次品”。

(一)认识不到位

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被认为是学校的“正规军”、“核心”,提高他们的质量声誉与学校建设顶尖大学的目标密切相关,目前国家对高校的评估也主要是针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言,对继续教育的关注程度是非常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就更加不受重视。

(二)体制没理顺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非学历继续教育本应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却一方面把非学历继续教育当作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又采取行政措施对其进行全权管理,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依托于内部员工或专业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整个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投入不重视

学校正规的人力、物力、财力、师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正常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是,目前,由于部分高校的不情愿以及担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资源会被挤占,继续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资源,这导致非学历继续教育不能在日常教学时间进行,只有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后借用教室,才能艰难地开展。

二、重视普通高校中继续教育的发展

继续教育是面向普通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我国教育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类型、灵活的方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才,并解决其与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期盼、教育和培训能力不足及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继续教育还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包括学历补偿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休闲文化教育等,这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在积极推动广大社会成员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期望,成为我国建设终身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根据其区域所在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所拥有的学校条件、优势和特点,对开展继续教育实践工作进行科学定位,这是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外著名大学对继续教育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可知,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中介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样重要,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重任,已经成为学校彰显其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力量。同时,继续教育为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亦在更大层次上促进了学校本身的快速发展。可见,只有根植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普通高校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在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学校服务地方提供了更大的优势条件。因此,普通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树立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对于学校办学的补充作用,使其成为学校的主要使命之一。学校也应不断推进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模式的发展,将继续教育的师资培养、发展策略确定、内容研究等纳入其工作范围,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以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因此,为社会服务是普通高校办学的三大职能之一。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和社会培训还不是十分发达,因此,普通高校应该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凭借自己的人才优势以及资源、环境、信息等各方面优势来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可以对当地企业的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其次还可以对当地社区的居民进行知识传递,活跃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并且比较直接的方式。减缓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二)打造集团化非学历教育优势

打造集团性的教育是未来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趋势。第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需求来分析,非学历继续教育首先是一种继续教育,它的受众群更多的是已经参加工作或者离开学校的人群,这些受教育者来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自身更加完善的发展,或者提高技能来达到对自我的一种超越,因此,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够系统地提供给他们知识是他们最为渴望的。这样就要求,普通高校应该将各个学院的优势统筹安排,形成一种集团化的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增加课程的价值与含金量。第二方面,从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来分析,说到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产业的发展不能是零散的,单一的,而是要走向系统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都知道,任何产业的发展最后都要形成产业链,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条龙服务,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教育也一样,只有全面系统,才能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来接受教育,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来讲,产业化的发展,利于管理,便于发展。

(三)创建品牌培训项目

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普通高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创建好的培训项目,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第一,教师质量的管理。教师的聘用与考核严格与否关系着教师质量的高低,若想在教师质量的把握上做到万无一失,必须严格考核教师聘用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授课方法还是从知识积淀、实践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考核,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才有利于打造金牌课程以及特色的培训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教育资源的挖掘。普通高校由于所处的位置在当地,因此,或多或少都与当地社会特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在高校也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学校内部专业的设置也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找特色培训项目时可以考虑先从考察当地生活开始,可以去了解当地的企业或者百姓的生活,根据人们需求来设置将有利于培训项目的长效性与持久性。

(四)加大网络教育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一种结果,是一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更是这样,我们有必要重视网络教育带来的优势,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更好地进行课程传播,也大大节约了成本。现在我国教育资金比较短缺,经费投入又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省时省力的网络教育来开展非学历教育。也许有的学校会认为,网络教育的投资比较大,比如购买设备,网络应用软件以及各种多媒体设施,聘请网络教师等,但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假如利用传统的面授教学,面对相对零散的非学历教育群体,由于时间不是很固定,高校为了配合他们的学习时间,就得花费相当大的师资投入来进行教学,既增加教师成本,又增加场地、教学环境的成本,因此,从经济上考虑,网络教育能够大大节约成本,有利于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长久发展。

(五)健全沟通机制

第10篇

一、继续教育的特征

(一)学习主体的广泛化和多层级性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岗位转换、职业流动日益加快,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的人才,这种社会需求将促使继续教育学习主体的人员构成呈宽泛化和知识层次的多层级性,受教育群体中既有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学历的人员,也有初级、中级、高级人员的参学。

(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前沿性继续教育针对学习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所需技能和所需知识来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也要求是这一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因此,继续教育必须在内容上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时代特征,具有前瞻性。

(三)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手段也日渐多样性和现代化。由于网络技术,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继续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而且更方便,并由此派生出了业余大学、开放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多种继续教育的新机构,这种继续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现代化,一定会使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日趋广阔。

二、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教育的服务化继续教育的服务化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继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这就能从人才上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决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逐步缩小校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教学差距。而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参学人员的宽泛化和多层级性将为缩小这三大差距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尽可能多的保障教育的公平性。

(二)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党的十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这种强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精神,是建设强大国家的保证。把继续教育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到发挥科技和人才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国力的高度,说明发展继续教育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的重要性,已引起中央重视,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工作要有规划、有整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全民学习和教育的终身化。

(三)继续教育的完善化终身学习通道的拓宽一定要有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这要有高等院校的桥梁作用,利用好高校内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等,对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就是各高等院校之间要建立起合作机制,在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学分转化、学历认可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协作,不能互设门坎,这也是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三是继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创建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学习条件,使继续教育的实施日渐便利,易于推广。利用了这些优势,克服了校际壁垒,建立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就能顺利完成。

(四)继续教育的合作化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强调合作。首先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这样才能掌握产业动态,知道产业所需,使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无误。二是与行业协会合作,了解继续教育的重点,使教育工作可以对症下药。三是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减少教育盲目性。四是与相关认证机构合作,增强教育的认可性,提高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五)继续教育的创新化《决定》指出,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不但要在管理上创新,更主要是创新继续教育内容,改进课程体系,要研究建立学历教育、资格证书、技术职称、技术技能培训、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扩大继续教育工作内容的涵盖面,使各种课程体系适应相应的参学人员,从而真正达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的,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姬鹏华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第11篇

1发挥各专科分会的人才技术优势,举办专业对口的培训班

充分发挥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学术优势,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不同专业类别的学术交流。各专业分会的主任委员都是我市本专业的学术佼佼者,是专家中的精品,有些分会主任委员同时又是本专业省级专科分会的委员。这些专家除参加省一级的专科分会活动外,还能够经常的参加国家、省一级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班,了解本专业国内学术动态和国际前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其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些专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基层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完成整个体系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如开展旨在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了解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学术动态的高级培训班,尽量采用班型相对小、30人左右,参会人员以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主的圆桌会议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对于培训内容为普及提高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诊治方面的新进展等内容的,可举办中等规模的培训班,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对于公共知识的培训,可采用跨专业的较大型的培训班,人数可在400人左右。作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医学会应将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年度内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内容、主讲人、参加培训对象)等详细情况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会员单位的联络秘书,使全体参加培训的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目前我市已成了32个专科分会,各专业委员会活动踊跃。如心血管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疑难病案讨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等;放射线专科分会组织开展的全市阅片、会诊活动;检验专科分会组织的针对农村基层检验人员技术设备水平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订立检验发展规划,解答基层单位提出的技术问题;内分泌专科分会针对目前糖尿病高发的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宣教工作等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营造了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卫生全行业的理论技术水平。

2拓宽继续教育知识面,将心理学、医学法学等领域的知识纳入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会发生改变。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看做单纯的生物或是一部机器,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而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忽视了人的心理功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不能全面的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本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公众对诊疗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也渐由传统的救死扶伤趋向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易。医患之间关系或可称之为合同关系。加之医学人文基础薄弱,医患沟通不良,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欠缺。这些因素也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而致医患之间沟通效率低下;同时,医务人员由于长期的心理压抑,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在政府与市场的夹缝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定位的模糊造成即要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又要考虑经营创收的双重压力。媒体对个别操守不良的医务人员的报道,使整个行业形象受到影响,医疗卫生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性质,决定了从事临床工作的高风险性。因此其心理压力低于公众水平。医务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蓄势必造成工作精力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如何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医务人员其自身应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技能,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等外,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经常性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和安排了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医务人员授课,这样既解决了医务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丰富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理论知识,从而也解决了医患之间在诊疗沟通上涉及的心理问题,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卫生技术人才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受聘于医疗机构三年以上,符合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的要求。都可以进入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我市目前具备此条件的医学专家超过400人。这些专家多是各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分布于各个卫生专业。因此抓好这一精品团体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显得更加重要。医疗事故鉴定本身要求专家除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专家了解和掌握《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有关的医学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鉴定专家不仅有医学专家的身份背景,更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医学法官。鉴定专家从临床医学专家转变为医学法官,需要一个调整和提高的过程,要通过参加培训、座谈、讨论等学习过程来获得正确的认知。同时医学鉴定专家通过角色转变,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了解和把握构成医疗事故的关键节点,医疗环节中那些地方易出现漏洞引发纠纷,怎样运用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知识,来履行告知义务,掌握这些知识后,再回馈到临床实践中,指导日常的临床实践和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具现实意义。有关鉴定专家培训内容可包括学习已颁布的各种与医学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常规等,学习医疗事故构成要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等。培训形式采取灵活多样性,讲求实效性。

3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院际之间的学术研讨

充分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之间和横向联系与协作[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根据我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和院际之间关系的实际情况,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纵向联系和同一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均不够顺畅,市直医疗机构和企业医疗机构系统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易形成壁垒。同时三级医疗机构与二级医疗机构在很多专业上差距较大,因此加强上述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与不同医院等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是市医学会这一学术团体不可推卸的职责。

4服务农村偏远地区,开展下乡支农、会诊、讲学活动

考虑到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科系的专业委员会专家面向基层,送知识下乡,定期定点与基层尤其是两县的医疗机构开展长效的预约会诊、专题研讨、病案讨论等工作制度。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水平。

5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要根据卫生技术人才的基础水平和现实需要[2],合理的设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加强对项目课件的统一集中审核工作,其目的是督促授课教师认真准备课件,提高培训质量。要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授课教师等采取激励机制,为其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硬性要求,约束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和计划参加培训,根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内容,合理安排授课对象,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并重点加强培训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作者:金会生 单位:本溪市医学会

第12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特征

1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7年各省陆续开始实行单独招生试点以来,高职高专学生来源主要由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生和对口职高生以及通过单独招生录取的“三校生”组成。学生学科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自主性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随着“95后”进入高校后,这个年龄段所特具的时代特征使得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新问题。随着全球“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和推进,继续教育成为人们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后必须进入的教育阶段,也是“现代人”经历时间长、可选择项目多、知识涉及面广,要求受教者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强的教育阶段。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开展继续教育,需要在研究不同来源学生群体的共性、差异性、特性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形成和建立利于个体发展的继续教育模式,如此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诉求,为社会进一步积累人才红利。

2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特征

2.1思维灵活、思想开阔

随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逐年国际化的进程,更多“95后”年龄层段的大学生接受到个性化教育。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他们通过网络接收各方面、多渠道的信息,从小培养起敢于创新和探索的意识。和过去年代的学生相比,“95后”思想呈现出“早熟”的表象:他们对待新生事物往往善于分析并加以利用,注重对外交流,更容易接受不同国度地区的文化与思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多地受到国际潮流的影响。

2.2自我意识较强、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依赖心理较重

(1)“95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421”的家庭结构把更多长辈的关爱聚集到一个孩子身上,从小养成一种唯我的思想意识,唯我意识积极的一面在于他们更勇敢地向外界争取话语权;对学校、老师、同学、朋友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变通地利用社会条件为自己创造有利环境。但过度追求自我就会很少顾及他人,合作意识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难于融入集体与团队。(2)成长于市场经济主导型社会的“95后”能够较早地通过经济活动来创造、转化、实现价值。一部分学生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中,甚至从入学就开始通过学校社团等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来酝酿实施创业计划。(3)优厚的物质条件阻碍了“95后”坚强意志的磨炼,惰性使他们更多地依赖家庭和长辈、依赖老师、依赖网络等,遇到逆境容易陷入悲观失望、一蹶不振的地步。优厚的物质条件还使他们的价值观受到西方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以追求金钱、地位、特殊权利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2.3好高骛远或消极厌学,对自身缺乏正确定位

高职高专学生多数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或)心理素质;或认为自己高考失利,对大专学历耿耿于怀,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学习状态;或认为自己成绩差,对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产生畏惧心理。这些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对职业生涯缺乏长久规划,难以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普遍存在厌学和学业拖延行为。

3高职高专学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与重要性

3.1社会需求与个人诉求的结合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的学者专家,又需要大量懂技能、会操作的劳动者。根据我国大学层次的划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高专更加细分专业,以求达到高、精、深。在课程结构上,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为总学时的60%,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实习实训形式培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单一的专业技术岗位,但是当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他们会明显感到理论知识的匮乏,尤其是在扩大专业研究范围、革新和研发新技能技术和转型新科技新岗位、晋升管理层的阶段,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补充知识的缺失与更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2经济时代科学飞速发展的要求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后,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开展实践,这是经济时代飞速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普遍要求,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时代也要求我国通过继续教育,逐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不断完成。

4如何根据学生特点有效开展继续教育

4.1继续教育跟随终身教育理念扩大外延

4.1.1从以往单一的学历教育过渡到多形式的教育共存

以往的继续教育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参与的主因动机是提升学历。随着国家用人机制改革、社会人才评价观念的转变,单纯学历层次的提高不足以吸引学生,他们更加看重是否能够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专业先进技术、技能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现阶段继续教育要从学历教育为主的格局过渡到多形式教育共存的局面,在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继续教育也要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的对接;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4.1.2实现多种学习成果互认,逐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要实现“五个对接”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学习成果互认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所有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分制这个基础,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和转换,从而实现各类教育形式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学习成果互认能有效提升:(1)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各类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三方机构对教学质量评价更加公平和专业化;(2)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的系统化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3)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的内涵式发展。

4.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继续教育质量

目前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对人才培养和红利积累有巨大的限制性。针对学科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这种教育很容易使得他们因时间、精力等受限而引发学习的拖延行为,并产生依赖和厌学心理。这个节点上继续教育的开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对终身教育的正确认识,逐步摆脱依赖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此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4.2.1教学环节

(1)大力推进教材改革。传统教材的理论偏多,技术、工艺滞后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继续教育阶段的教材需要与高职教材相衔接、与职业行业标准和认证相衔接;充实行业科技动态和新观念新思维;引入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相关内容;增加文化、艺术、科学基础和中华古典文化的内容;扩展大学生创业内容。(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改变为“参与式”“高峰体验式”。

4.2.2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同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将培养标准和目标融入企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从根本上体现通过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点。

4.2.3利用互联网教育

利用“95后”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练、认可和依赖,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开发手机学习软件APP,让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把闲散时间汇集起来,聚点滴以成小流,聚小流以汇江海,最终达到化零为整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通过“MOOC”了解世界,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规则通晓面。

4.2.4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环境、校企合作资源作为创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科研开发,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与学分转换系统。对于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制订“高•精•尖”人才培养方案。

4.3加强学生管理,建立群体式学习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的行为通过协作活动所产生的力量,会超过个人单独活动的力量总和。事实证明在群体环境中,人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充分发挥群体的助长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降低学习受阻时的挫败感。同时在群体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创造性思维技巧。需要加强学生管理,重点不在于管理而在于引导其形成专业团体,通过继续教育平台而形成的学生团体可以发展成社团、行业群体、创业团队、科研小组等,在集体智慧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时代精英。

作者:何湘虹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2]孙翠香,刘艳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高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J].职教论坛,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