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历史调查报告

历史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18 19:58:34

历史调查报告

第1篇

一、调查资料

史料统计,8年抗日,出川抗日川军多达300余万人,伤亡共计64万多人,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

(一)

青白江家珍公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近两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红砂石修建,碑座为正三角形,碑身正面刻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两侧各有“耿营长明抗倭死事纪念碑”、“易营长明道抗倭死事纪念碑”字样。从简短的碑文上可以了解到,耿、易两位营长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均牺牲于抗战爆发的1937年,不同的是一位牺牲于上海南口战役,一位在南京保卫战中就义。而后,他们的灵柩被送回四川,由本地人出资修建纪念碑。

(二)

为了寻找抗战老兵,帮助他们能够安详地渡过晚年,由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项目XX年11月29日在成都启动。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在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一位名叫苏国章的老人泪洒会场。苏国章老人出生于1921年,17岁便在中江川北师管区参军,后加入第九十九军。在1939年,苏国章参加了长沙会战,因负伤退伍,直至1948年重新回到成都。此后,苏国章经历了牢狱之苦,又辗转多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定居德阳。但是,由于在战争时期,苏国章丢失了证件,此后一直过着没有“身份”的日子,生活也异常艰辛。而就在项目启动前不久,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老人才重新有了自己的户籍。

“我从1937年就参军,既然承认我是抗战老兵,我希望不是说工龄多少,而是军龄。”97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文治谈起自己的心愿时,满是褶皱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抗战期间曾有300万名川军开赴前线,抵抗日本军队的侵略,而张文治正是其中之一。“我们用徒步、轮船等方式先后经武汉、南京、苏州抵达上海,参加淞沪战役,守陈家港、吨悟寺一线,坚守了八天八夜。”尽管事隔超过半个世纪,张文治对于初入战场的回忆却依旧清晰,他并不后悔倾尽青春保卫家园,但当年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是这位年近百岁老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三)

家住资阳的94岁远征军老兵朱守信,他总是回想起自己投身抗战的日子:

1937年,年仅16岁的朱守信毅然从戎,成了成戍司管区的一名学兵。两年后,他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军官训练班,在铜梁虎峰场受训一年。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此时战火在中华大地上蔓延,朱守信所在部队改为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兵站总监部运输第七团,开赴云南前线。由于云南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给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在雨季,别说人了,连走惯山路的马都会跌落山下。一次,朱守信所在部队要翻越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空气极为稀薄,连火都点不燃。饿了,战士们就嚼生米充饥。渴了,就靠烂水池里的水解渴。“当时,20多人挤一个帐篷,临睡前,大伙儿还在闷着气说话。可第二天早上,一个帐篷里能爬起来的,就只剩几个人,其余的全在夜里窒息身亡了。”回想起战友痛苦的样子,朱守信轻轻抹了抹眼泪。朱守信所在连队上山时有150多人,但下山时仅剩30来人了。“我们还是二线运输部队,死伤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当时战斗有多么惨烈。”朱守信说,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兄弟们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二、调查结果

时光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为止已有78年,许多抗战时期留下的痕迹还在,而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士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现在全川只有100多名川军抗战老兵了,而在我所在的地区还在世的老兵已经寥寥无几。比之更少的,却是世人对老兵们的关怀。像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联合省内多家机构和志愿者们共同发起的“四川老兵关怀计划”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抗战老兵线索,寻找川籍或者现居四川的老兵,为老兵们提供物质援助和精神关怀的项目并不多,而那些战死的烈士们更是无人问津,除了一些将领外连荣誉称号都没有。除此之外,抗战老兵们当初所在阵营不同,现在所受的待遇也不同。

第2篇

[关键词]嘉峪关;九眼泉湖;南门湖

[中图分类号]K92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71-02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建关距今640年。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征西大将军冯胜率军西征,行军至嘉峪山西麓时,极目远望,南有祁连雪峰耸入云端,北有黑山峡谷峭不易攀。冯胜决定在此依山筑防,临水设险,拒劲敌于边墙之外,扼守河西咽喉要冲,命名为嘉峪关堡。嘉峪关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依黑山、南临祁连。嘉峪关南、北两翼长城,南起讨赖河岸,北至黑山石关峡口,长15公里。嘉峪关关城中心位置为东经98°17′,北纬39°47′。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嘉峪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九眼泉湖,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关城东南侧山坡下,也称“南门湖”。九眼泉湖是嘉峪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历史文献记载

九眼泉,嘉峪山下,水碧清不浊,沃田数顷。

——《肃镇志·山川》明李应魁纂修,清顺治十四年高弥刻本。

峪泉活水,即嘉峪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碧绿,泓泓澄清,涓涓不竭。焦士悉沐浓膏,不惟民资以生,且又贯注绿野,藉转轮磨,天之惠我边氓,其利溥哉。

——《肃州新志校注》,嘉峪关市史志办公室校注。2006年12月第1版。

峪泉活水,峪泉乃嘉峪关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极西边关,有此涌泉,不惟民资以丰,且又沃田数顷,盖磨其上,天之所以惠边民,真佳境也。

——《重修肃州新志校注》清黄文炜撰,吴生贵、王世雄校注,2008年12月第1版。

嘉峪关即璧玉山,亦谓之玉石山。明收河西地而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地无居人,为屯兵焉。四面平川,而关在坡上。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在嘉峪关山岗上,明洪武间,冯胜取河西,西抵瓜州,以嘉峪关为限。坡下有九眼泉,夏不致竭,冬不致冻。弘治七年,闭嘉峪关,绝西域贡献。

——《秦边纪略》,清梁份著,关中丛书,邵力子署,陕西通志馆。

二、九眼泉湖区自然水文地质勘察情况

(一)九眼泉湖地址构造

九眼泉湖处于嘉峪关大断层上。嘉峪关大断层是一条间歇性活动的老断层,走向北35度西,倾向南西,倾角73~87度,为高角度逆断层,北起黑山东麓的格拉子沟—大板河一带,向东南延伸经磨子沟口、黄草营、何家庄、嘉峪关城楼、嘉峪关水泥厂至鳖盖山、嘉峪关火车站、龙王庙、双泉、文殊车站直趋文殊沟口,长达30多公里。第四纪以来,嘉峪关大断层复活,造成嘉峪关高台地形成。同时,嘉峪关断层上盘翘起又造成断裂带九眼泉湖周围地下水以泉水溢出地表。

(二)九眼泉湖地层岩土性质

据《嘉峪关市长城城楼景点区水榭、水寨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01年5月)探井揭露,地层可分为三层,即:Ⅰ层杂填土,Ⅱ层淤泥质粘土,Ⅲ层砾卵石层。岩土性质特征分述如下:

Ⅰ层杂填土:上部主要是人工筑坝的砂砾卵石及砖瓦石块等组成,下层为粉砂土组成,黄褐色,灰黑色,湖沼相沉积。很湿,密实。

Ⅱ层淤泥质粘土:灰黑色,淤泥质粘土,湖沼相沉积。夹有泥炭薄层,很湿,饱和,稍密,水位以下饱和状态。

Ⅲ层砾卵石层:其母岩成份以石英岩、花岗岩为主,粒径2~7厘米,最大15厘米,磨圆度较好,具明显沉积层理。饱和,中密。

三、九眼泉湖自然水文及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一)九眼泉湖自然情况

嘉峪关市辖地是上世纪以来由北大河、文殊沙河等洪积塑造的洪积、冲积扇地形,南起祁连山前地带,北至黑山及桌状、陇岗状残丘,西抵大红泉,东达新城绿洲边缘。扇面向东北方向展开,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拨1940~2248米。扇面上有数条冲沟,多呈东北向发育。在嘉峪关断层以西,坡度变化在10‰至50‰之间;断层以东在11‰至18‰之间。地表植被稀疏,砾石,形成的土壤为灰棕色漠土,只有黑山东南两侧、文殊山东侧、嘉峪关断层东侧及沿新城老坝断续分布着上更新统至全新统黄土状沙土,形成了农业绿洲区。

(二)九眼泉湖水文情况

嘉峪关市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可开采量达1.14亿立方米,流量为3.53立方米/秒,平均年开采量为480万立方米。地下水运动因有文殊山到黄草营间地质断层而产生的地下水跌落,断层以西由于第四纪前基岩底部的隆起,使潜水面距地表很浅,一般只有10~25米,含水层厚度达10~50米。在断层地貌分界线有嘉峪关泉水断续流出。但往东越过断层线后,由于含水层地板的下降,潜水面深度突增至100米,含水层厚度也突然大至400米以上。

九眼泉湖(南门湖)位于嘉峪关城楼南侧,原有自然泉眼十余眼,称为“九眼泉”。20世纪50年代前,汇流量可达0.6立方米/秒,冬夏澄清,碧波不竭,在水渠上安置水磨两处,是嘉峪关村2000亩农田及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

(三)九眼泉湖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1958年酒钢建厂时,在嘉峪关城楼东侧,嘉峪山西麓“九眼泉”上下约4000米长的地带,开始打井采水,现有机井六眼,年径流量0.8立方米/秒,由于水源地与城区高差达60多米,水从井下提升上来后直接通过管道入户,不用水塔。九眼泉湖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不再涌流。

为了使世界文化遗产地万里长城——嘉峪关的周边环境还能够保持历史的原真性,酒钢公司从黑山湖水库架设了支农泵线,反补九眼泉湖水来解决嘉峪关村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嘉峪关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则改由酒钢无偿供给。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泉水的减小,人们可以拉着车不费力的走进湖心,牲畜也可到九眼泉边饮水。

20世纪80年代中期,筑成了人工湖,从此“南门湖”改名为“人工湖”,泉水逐年干涸。

21世纪初年,九眼泉湖干涸几年后,由于酒钢公司技术革新,用水量减少,机井停了1眼,湖中又有了一些水。人们又在刚有点生机的九眼泉湖堤坝上修建了水泥路,建造了防渗漏的游泳池。嘉峪关市水资源管理部门在九眼泉湖的水线上游又打了几眼抽水机井,湖又干涸了。

四、九眼泉湖历史范围调查

第3篇

**市位于**省西南部**边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7o42''''--28o20'''',东径118o42''''--119o25'''',东接云和、景宁县,南连庆元县,北临遂昌、松阳县,西与**省浦城县交界,是**进入**两省的通道,自古为**毗邻地区的商业重镇,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辖区南北长70.8公里,东西宽70.25公里,面积3059平方公里。全市辖九镇八乡,442个行政村,总人27.14万。**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龙渊镇。**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青瓷之邦、宝剑之都、香菇之乡享誉海内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赢得世人的赞誉,被誉为“处州十县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城北牛门岗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遗物,表明早在6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大窑、溪口、源口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宝剑遗址剑池湖,修建于后晋天福九年的千年古刹清修寺,别具一格的廊桥安仁永和桥,**大学**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表明了**文化底蕴的丰厚。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新石器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世界香菇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美誉,说明“处州十县好**”名不虚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人士。北宋天圣二年到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的250年内,**共出了248名进士。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传为千古绝唱;北宋政治家何执中,官至宰相;吏部尚书管师仁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明初章溢辅助朱元璋开国立业,与刘伯温等并称为“四先生”。辛亥革命先驱、**同盟会领导人徐仰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季步高等则是近代**人民的杰出代表。**也是**省革命老区,宝溪乡高山村、住龙镇水塔村还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省第一部电台就诞生于此。

**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全市有越剧、京剧、婺剧、瓯剧、木偶、音乐、舞蹈等专业及业余表演团体。龙灯、马灯、火花树、花鼓、赛龙舟、舞狮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常年活动在乡村。越剧《高枝吴三春》成为八百里瓯江的姻缘情思,是“活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安仁镇的板龙,龙渊镇的赛龙舟,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生态文化耐人寻味。市内蕴藏有茂密的森林,木本植物种类繁多,约有八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4%。林木蓄积量达1018万立方米,居**省首位,素有“**林海”之称。凤阳山被称为“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区内风光旖旎,尤以云海、飞瀑、奇花、异木引人入胜。披云山、昴山、天平山、棋盘山、白云岩等景区内都保留了许多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也十分宜人。

**的历史文化,这是祖辈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财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挖掘历史文化,把传统优秀文化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大文化”思路、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新路子。

二、文化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对名城建设与保护的程度。如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战略眼光,偏重兴建道路和高楼大厦,就往往忽视保护名城和文物;只强调旧城改造的需要,不考虑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就必然损伤名城旺盛的生命力。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传统民居及街区如何保护尚未引起重视,未认真研究保护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视同城市规划一样对待,不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程序办理,拆除或改建已经明确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以及历史街区。文物被拆毁或者保护不力的现象尚未解决。

2、“旧城改造”误区,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性的破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脱胎换骨”改造方式,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复存在。现在还有一些人对古代创造的成就看不到价值所在,在保护和建设中,往往以现代文明冲击古代文明,使一批负载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信息的建筑,许多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物古建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具备文物价值的复制品、假古董。

3、经费严重缺乏,队伍不足。由于经费的严重缺乏,**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十分艰难。由于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涉及面很广,仅历史文物保护一项工作就十分繁杂,而市文物办、市博物馆及考古队等人手有限,各区乡镇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无法对这一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关于开发经费,从目前来看,该市的投入是较为有限的。这与**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投入不够与领导的观念问题亦有关联,主要认为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立竿见影,难以立即创造效益。同时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不顺。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十分重要。但管理所涉及的政府职能部门较多,如市文物办、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园林局、城建委等及各区、乡、镇政府,政出多头,难以协调。

4、依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观念淡薄。**市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遭到人为的破坏,即所谓建设性破坏,这类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行为人、领导干部的文物保护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特别是有的明知我国有文物保护法,省市均有文物保护实施办法,却不依法办事,有法不依,长官意识,权大于法,目光短浅,致使许多历史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5、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经济建设压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市一直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在经济建设中,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加以指导,只求经济效益,以经济建设为借口,不考虑历史文化资源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两者成为对立的矛盾而无法协调,从而造成历史文化资源的大量损耗。

三、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文化名城建设是**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载体。要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竞相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事业初步繁荣,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力争把**市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科技发达、文化事业整体水平较高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规划,调整布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名城建设机制。一是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文化内涵,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二是通过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努力把**市建成**边区县市文化集聚、辐射中心;同时结合经贸活动和积极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扩大影响,提高辐射力。同时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力争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突破。一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事业的改革步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档案馆等公益性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财政予以重点支持;剧院、艺术表演团体、游泳馆、娱乐公司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二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创新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创办民营文化企业,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三要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文化的新途径。

2、加强思想文化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大力弘扬“团结实干、负重拼搏、开拓创新、敢于争先”的精神,凝聚和激励全市人民全力以赴实施文化名城建设工程。二是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振兴**、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德治与法治并举,形成扶正祛邪、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从群众最关心、能参与的具体问题抓起,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为载体,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同时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学校网点设置,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到**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管理区一所完全小学;建设好五所高标准示范学校。力争到**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将市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最终办成**市职业技术学院,使之成为高校园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使农业先进实作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农作物和家禽、水产的优质品种覆盖率和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坚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一方面要重视培育大城市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和现代品位的城市文化形象。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全方位营造现代化大城市的文化景观,构筑文化产业高地,实现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强集镇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建设“一乡一品”农村特色文化;对较有影响的民间文艺和饮食文化,如龙渊龙舟、安仁板龙、石马花灯,安仁鱼头、查丰泥鳅等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新石器、青瓷、宝剑、民俗、宗教五大文化的研究,组织出版研究成果,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努力扶持一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门类的新人。要发挥和利用本市生态优势和人文交流渠道。通过举办中国**青瓷宝剑展示会、**山登山节、龙舟节、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展示、宣传**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4、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发展实力。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实现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实行“层级管理”、“属地管理”和“归口管理”的制度,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手段和方法,健全机构,改进装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加大对执法工作的投入,强化文化市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努力营造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良好法治氛围。坚持管理与繁荣并重的原则,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着眼于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扶持和倡导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项目,引进国内外优秀产品和项目,大力发展内容健康、娱乐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众娱乐项目,培育和扶持演出、展览、推广等中介机构,推进集约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通过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盘活存量,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文化设施要纳入城市发展统一规划,在立项、资金、用地、规费和拆迁安置等方面,给予保证和优惠。尽快形成旅游观光、健身、文化娱乐等支柱产业,以**市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加快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开发、开辟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在市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挖掘人文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修订涵盖全市各区的《**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按照“以文引游、以游兴商、以商促文”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整体复古、独立成区”的建设目标?制订实施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提供政策优惠,引进外资、吸纳社会资金实行连片改造,逐步将老城建设成为文化博览旅游区,使之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市和各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文物保护和修缮经费,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成立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要做好大窑窑址、剑池湖的保护规划工作,力争在**年前建成大窑国家遗址公园、欧冶子公园、仙宫湖窑址群游览区,西街古民居一条街。同时加强龙渊镇下樟村、宫头村,上洋镇源底村,城北乡上田村和八都镇双溪口村等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

第4篇

一、实施的背景及可行性

1、从现有教学条件看。笔者所在的学交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同全国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一样,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远不达标,历史方面的书籍更为缺乏。学生家里也都几乎没有家用电脑。加之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见识面较窄。因此他们很少有机会享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2、从中国现代史教材内容看。“中国现代史是发生在身边的历史”,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祖辈、父辈们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部分)的半数以上内容,如“”,“农业合作化”,“和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杂交水稻”,“农村教育的变化”,“影视的发展”,“台湾同胞”,“衣食住行的变迁”,活动课(一)、(二)、(四)等部分都与农村、农民关系紧密。可以说,同学们的祖辈、父辈们都是将这段历史生动化、现实化和社会化的有机载体,是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中国现代史教学的丰富而富贵的资源。而实施家庭调查则能使这一资源得到充实、有效的利用。

3、从实践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看。《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他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而使学生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应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实施家庭调查能让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主动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直观的感知历史,增长对历史的体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很好地实践了历史课程标准理念。

二、实施的过程

1、确立调查的主题。这一工作是做好家庭调查的前提。一方面要切合学习内容的实际,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否则调查就是缘木求鱼,达不到目的。另一方面调查内容要为学生家长们所熟悉,例如主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之类的调查,就不适合,因为绝大部分家长都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国企”的历史知之甚少。再如“家乡农村农业合作化情况”之类的调查就很适合广大农村学生进行,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2、实施调查。根据调查主题与课文内容关系,家庭调查可分课前进行和课后进行两种。一般来说,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适合课前进行,如上述关于“”的调查,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相关的适合课后进行,如上述关于“”的调查。根据学生学习及家庭实际,调查可分单人或小组进行。学习程度差而无力单独完成调查的、少数家长没有相关经历的或家长外出务工没条件进行调查的可会同其它同学进行。必要时,教师应当直接参与指导学生调查。

3、拟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同学们调查成果的体现,因此这是家庭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环。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报告可分为问答式、表格式、图文式、历史小论文式等,或者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如上述关于“”的调查,就可综合运用问答式和图表式,对问题“②”和“③”宜用图文式(如用柱状图表示),其它问题宜用问答式。当然,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达到调查目的即可。调查内容如果比较单一、浅显,则应由学生独立撰写;如果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后完成。对于学生在调查中发现的而提纲中又未涉及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入调查报告。针对八年级学生实际,教师可鼓励并指导少数学习水平高、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式的调查报告,以期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

4、成果展示及评价。一般而言,调查都是为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充分展示调查的成果,否则调查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因此兴趣大减。教师课堂提出,学生发言回答,这是较常见的成果展示方式。大的专题调查,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出历史板报、小报或开专题汇报课的形式展示成果。对于调查报告与课本内容不符之处,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甚至对调查的作用产生怀疑。如上述关于“”的调查,因为学生家庭所处的“小村子”和“新解放区”的背景毕竟不同,调查的结果不可能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还有些不符可能是学生的机械性错误(如整理有误)造成的,教师都应适时为学生指正。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成果给予及时、充分的评价,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照顾全体的情况下,尽可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学习程度差、表现差的学生尤其应以正面激励为主,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实施的意义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枯燥的“说教”,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例,生硬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实在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而“家庭调查”能使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同时印证所学的课文知识,能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采用这一学习方法。

2、实现了学生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农村的中学生,平时大多在学生寄宿,与家长的沟通机会较少。即使周末回家后,由于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这学习方面也难以实现沟通。而实施家庭调查,学生通过与家长的面对面的谈话,在交流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情感的交流和家校良好的互动。

第5篇

[关键词]实践,历史教学,厦门大学历史系,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20—0055—06

当代大学的历史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构成了当今历史教学的核心与主体。但实践特别是野外实践环节较少,一些不足显而易见。比如: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老师唱主角,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动性与技能培养不够;教学主要是在校园之内进行,查阅资料也基本限于图书馆,偶尔会扩展到博物馆、档案馆等地,且除馆藏文献之外,对于其他场所、类型的材料比较忽视;小论文的写作不少是学生个人的应急之作,很少经过讨论、争论或修改;一些走出校园的所谓考察,不少实际是去古迹景点参观,动眼多、动手少,观赏多、思考少;一些史学方法的课程实际是史学方法论,或形而上学,或比较笼统,操作与实践性较差。这些现象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的课程教学,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的还更为严重。教育部有文件指出: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若干探索,其中田野调查实习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从传授知识到掌握技能,主角由老师变为学生;从书斋走向田野,由书面记载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从利用藏馆文献回到搜集各类文本,由注重文献到兼顾仪式、访谈与传说;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合作,由个人思考到集体讨论、分工协作以至修改统稿。从参观到参与,由了解到理解,较好地将实践与方法落到实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具有注重田野考察的悠久传统,搜集利用各类材料尤其是民间文献是其特色。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傅衣凌先生晚年回顾自己的治史经验时讲道:“我在研究历史中,还有一种‘史料癖’,常常记住‘当人类沉默时,石头开始说话’。没有史料,就没有发言权。”可是正史、政书这些史料多半涉及“公经济”,较少记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必须另辟蹊径来搜集史料,“方志、族谱、账簿、契约都是研究历史的很好史料”。这些民间文献值得重视,而走出书斋接触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把活材料与死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契约文书)证史”,才能把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推向前进翻。这一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传统,在其后继者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这在教学方面则表现为,厦大历史系的本科生在田野实习方面得到的探索与提高。

一、田野实习介绍与分析

在例行的课堂教学与相应实习之外,这种综合的、集体的课外实习一般放在第三学年进行,主要的考虑是:三年级本科生经过此前的学习与课堂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与理论方法,具有进行初步研究的一些基础;另一方面,三年级开始,大量的选修课开设,课程的教学更加专门化与纵深化。从专题来看更具体,而从技能与知识层面来看则更加综合与全面。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四年级毕业论文的前奏与序曲,需要加强研究技能方面的训练。限于经费等条件,在田野的实习一般是两周左右时间,但出发之前在学校有准备工作,让学生初步掌握考察地点的自然、人文以及基本馆藏史料。整个考察实习由班主任老师带队,其他三至五名对于调查区域比较熟悉的教师亲临指导,同吃同住。返校后各实习小组分头撰写考察报告,集体讨论写成初稿,然后分头修改,最后统稿。一般有几个月,这样时间就比较充裕。最后由带队老师作序,汇辑而成一二十万字的总报告,打印成册,还以多媒体形式向全系老师汇报,接受评议。

如何选择实习地点很重要,也很关键。如何选择实习地点呢?2005年7月,2002级同学在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田野实习。之所以选择东龙村,指导教师饶伟新的解释是:自己曾在那里做过一些田野调查,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识了村里的一些干部和乡亲。此次调查活动的行前准备和行程安排,都得益于这些方面的熟悉关系,更主要是因为东龙村是一个非常合适、有“东西”可调查的村落:

其一,“东龙村有大量的历史实物和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即傅衣凌先生所谓的‘死文字’或‘死材料’)”。该地的民居建筑、祠堂、社坛、寺庙庵塔、隘口围寨等各类功能性建筑设施,其他如族谱、契约、碑刻等,在地方志、地名志及私人文集中都能找到相关的记载。

其二,“东龙村不仅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还有丰富的‘活材料’‘活历史’”。如带有浓厚特色的生计方式、礼仪习俗等。

其三,“聚落比较集中,其方圆皆在步程肉眼之内。对于我们这类短期的和经费有限的实习活动”,组织安排方便,调查对象内容集中。

可见,在易于接洽实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范围适中,且有大量的实物遗存、历史文献以及习俗仪式可供考察、调查、观察与分析。

第6篇

(一)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关于印发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桂劳社发〔2002〕21号)。

(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补充完善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部分条款的通知》(桂劳社发〔2007〕111号)。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经办管理工作的通知》(桂社保局发〔2011〕38号)。

二、可申报的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

冠心病、糖尿病、各种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Ⅱ期以上)、帕金森氏综合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充血性心衰、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银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三、具备申报门诊慢性病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区江滨医院、广西区民族医院、第三三医院、广西区工人医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只可申报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广西区皮肤病医院(只可申报银屑病)、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南宁市福利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四、申报办法

(一)参保人员在上述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医保科申请并填写慢性病审批表。

(二)备齐以下材料(均要由医院专科医师签名确认):

1.代办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

2.患者近期有关病史的小结性资料(包括习惯用药及用量);有关临床化验单和/或辅助检查单(可提供复印件,但必须有医院盖章)。

(三)填写完整的慢性病审批表及备齐的材料由医院医保科送交至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统一组织有关专家评审。

(四)1名参保人员最多申报3种门诊慢性病。

五、评审程序

(一)提交上述完整的资料。

(二)交由慢性病鉴定小组专家评审。

(三)通知评审结果:

1.确认慢性病,发给相应慢性病治疗卡。

2.材料不全,补充所缺材料后,转下一次评审。

3.不符合标准,不予确认,退回材料。

六、就医管理

(一)参保人员在所申报的定点医院凭医保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就诊取药,所取药品或进行的诊疗项目在《慢性病药品目录》范围内的,其费用才可累计慢性病起付标准及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

(二)门诊慢性病每次取药量不超过14天。

(三)门诊慢性病起付标准为每年600元[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各种恶性肿瘤3个病种不设起付标准],先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累计足起付标准后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住院结算办法支付。

七、申报门诊慢性病所需材料

(一)冠心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心电图报告单;

3.X线检查报告单;

4.疾病诊断证明。

(二)高血压(Ⅱ期以上)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及治疗经过资料;

2.X线检查报告单和生化检验报告单;

3.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4.眼底检查结果;

5.疾病诊断证明;

6.心脏彩超。

(三)糖尿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糖化验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四)各种恶性肿瘤

1.医院治疗经过以及病历资料;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五)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颅脑CT或颅脑MRI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六)帕金森氏综合症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颅脑CT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肺部X线检查报告;

3.肺功能检查报告;

4.疾病诊断证明。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

2.超声心动图报告;

3.疾病诊断证明。

(九)肝硬化(失代偿期)

1.治疗经过及病史资料;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HBV、HCV、HDV检查结果;

4.B超或病理报告单;

5.疾病诊断证明。

(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B超检查报告单;

3.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如肾功能(SCr、BUN、CO2CP)、电解质(K、Na、Cl、Ca、P)、血常规等;

4.疾病诊断证明。

(十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确诊SLE的各项实验室报告;

2.近期病历资料;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三)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

1.移植前器官衰弱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器官移植术证明书;

3.移植术后患者器官功能状况评价书;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四)银屑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五)甲亢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FT3、FT4(或TT3、TT4);

3.HS-TSH化验单;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六)精神病(限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1.完整、规范的门诊或住院诊疗记录,包括各种相关临床化验单、心理测验结果、辅助检查单(可交复印件,原件备查);

2.疾病诊断证明书。

(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1.门诊或住院病历(可用复印件);

2.血常规检查单(包括网织红细胞检查);

3.骨髓细胞学检查单及骨髓活检单;

4.疾病诊断证明书。

八、异地门诊慢性病的申报及医疗费用报销须知

(一) 需办理异地门诊慢性病就诊手续的参保人员,先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或本人到广西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办理异地就诊备案手续,同时领取《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

(二)参保人员持《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到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按要求填写,并备齐相关病种资料。

(三)上述表及相关材料准备好后送回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组织相关门诊慢性病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发给异地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四)参保人员在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院治疗门诊慢性病时,需严格执行广西中区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用药范围,超出目录外药品费用按自费处理,每次取药量不能超过14天。

(五)异地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方法:

1.不能跨年度报销。当年的门诊慢性病费用必须在当年12月25日以前报销完毕,逾期者不予报销。

2.报销时需提供的材料:

(1)门诊慢性病费用发票原件(必须要与普通门诊发票分开开具);

(2)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的慢性病用药处方和专门病历(可提供复印件);

(3)门诊慢性病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4)参保人员医保IC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5)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第7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第8篇

江 旺?

(贵州省威宁县羊镇松林小学 55310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现在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中学历史课外教学活动,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历史教学活动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受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里扩大知识信息,使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智能,陶冶情操。课外教学活动,能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辟了新天地。本文就此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增长知识、验证知识。?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概要地阐述,抽象地讲解,交给学生的多是书本知识,难以把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活动的内容呈同出来,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相矛盾,同时,学生接触实际少,缺乏感性认识,历史知识面狭窄,形象思维能力弱。如果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课外活动,不但能够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领域,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例如:开展课外阅读历史文献传记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实地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象资料片等活动,既阔宽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课外历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无论哪种活动方式,学生都必须亲自参加,积极参与和思考,才能完成。如进行调查访问,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生活。在调查访问前,需要准备好调查访问提纲,访问中要做好详细记录,访问后要写好调查报告和访问记。这可以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通过举办“历史园地”或“历史展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或者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三、陶冶情操,接受教育。?

历史教育的总目标,既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青年学生正是长身体,求知的时期,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历史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突出地显示出寓素质教育于课外活动中的功能。比如:举办报告会,请老红军、老干部或英模做报告,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祭烈士墓等形式的课外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知识这门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配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升华。?

总之,中学历史课外教学活动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地位很重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另外,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多种兴趣和能力,才能创造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并取得成功,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9篇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田野研究既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因为文化人类学家不同于所谓“硬科学”的研究者,他们调查和研究的是人类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讲,不同文化的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一文化的人之间也有差别。而且,机会、政治和历史的情况都是因时因地而异,这些情况也就增加了田野调查的独特性。田野研究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最初的田野研究主要是指一种田野调查或是田野作业即fieldwork,是指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到调查现场收集材料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即field study,由此就给田野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

第一,田野研究是一种现场实地研究,田野――Field,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田地和原野。田野研究就是到被研究对象所处的地域去研究人物、事件或文化。田野研究意味着田野中的研究,并且随着田野的深入而同时得到推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问题意识进入田野,同时还要在田野中发现问题,乃至问题的问题,并积极地就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针对业已设计完毕的“问卷”,或以“表格式”的预设框架为发现问题的禁锢。换言之,田野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既定学术目标,或为了印证某种学术预设去调查、参与、观察和搜集资料。要求研究者进入某一自然的研究场地(即田野),在尽量不干涉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从而记录,描述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及所想。即它体现了研究情景的自然性。

第二,田野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含括着田野作业,并将之整合为田野研究中的基础环节,同时提倡个案与专题。对田野研究者而言,其案头准备工作和理论预设,就不仅包括了田野日程的计划和步骤、资料搜集的手段和技术、记录采访的专题和内容,以及进入社区的角色和方式等等具体操作层次与技术路线,还应当包括对田野问题的有效视界,田野关系的主动建立,地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乃至田野笔记与田野访谈的规范化,田野中的跨文化经历与主动体验,田野写作中的文化发现等等更为丰富的理性思考。即它体现了研究视角的整体性。

第三,田野研究强调研究者主体在田野关系中对自身角色与功能的主动认知,对自身学术背景和可能形成的影像失真甚或倒置的敏锐体察,能够在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观察距离来切近对象,并适时地、主动地作出精细的调整。

第四,田野研究要求我们要从田野与文本两个维度来高度关注民俗学的“证据提供”(documentation),也就是说要从田野研究的一系列环节,如田野作业(fieldwork)、访谈(interview)、田野笔记(fieldnotes)、田野记录(transcribing)、田野报告(reporting)、田野翻译(translating)、田野的文本化(textulizing)到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田野档案(archiving,包括田野文献识别、获取、处理、存储和传播等),才能最终支撑起被阐释的文本,而在史诗田野中,只有经过这一完整的、有步骤的、充满细节的田野研究流程,才能最终提供并支撑一种能够反映口头史诗传统本质的,以表演为中心的民俗学文本及其文本化制作流程。

第五,田野研究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学术的思考、文化主题的发现和文化意义的揭示,最后都要落脚在理论概括的层面上。而任何形式的理论抽绎,都不过是从特定的角度入手、组织和梳理材料的结果。田野研究应该是一个走近对象到发现对象本质性规律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穷尽研究对象的过程。因此,田野研究中对资料或文本的取舍和轻重,都深刻地浸透着研究者的“指纹”,也就是研究个性。

第六,在置身田野的过程中,理论和预想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换句话说,在实地表演的场域中,对材料的透彻理解与语境关联的动态分析,会反过来对理论框架的搭建、分析模型的推演,乃至具体操作规程的调整产生深刻的影响。田野研究,一方面就意味着,它绝不仅仅是特定理论或学术预设的简单验证过程,而毋宁说是检验、修正,乃至颠覆预设理论的过程;另一方面,田野研究不是一种走向田野的姿态,而是一种学术主体能动性的激活装置,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对象本质、去提炼出更切近对象、更符合对象本真,同时又能烛照其社会文化语境和史诗传统规定性的学理性阐释,因此,也为我们通过史诗田野的实际展开,而最终在史诗理论的思考中有所建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人类学中的田野研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方式相当大一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文献和思辩式的书斋研究,这种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式,但是它的弊端是容易脱离实际。由于我们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者缺少长期深入基层的社会调查,缺少具体、实际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就教育统计来看,其结果的真实性往往就要大打折扣。例如涉及国内某一地区教育的一些基本数据,就只能够依靠当地行政机构提供。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由此也会受到某些行政官员的影响,服务于一些行政长官的需要,从而失去学术性和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涉及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目前的教育现实是要“普初”“普九”,发展的重点难点还在农村,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如果不研究大多数人口的教育,那么教育研究就将是一句空谈。而且,一些在中小学进行的教育实验,在相当程度上远离基层民众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需求和教育的文化底蕴。一些教育专家常常只是站在指导的位置上,只求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研究或进行实验,并最终验证自己所设想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这类教育研究过程中,极少存在研究者以平等的身份较长时间实地亲身参与并多处观察社区及农村基层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方式。

因此,我们的教育研究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深入校园、课堂、社区与家庭。而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式恰恰要求研究者深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情境中去,这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三、田野研究的设计程序

1.田野调查的计划

田野调查的计划也称为调查之前的准备。田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研究项目的选题,首先制定提纲。在选题确定后才能制定调查的内容和地方、时间以及方案。调查对象也就是研究的“田野”。在教育研究中,它可以是特定情况下的教育制度、过程和现象(人、事件、行为、过程和意义)等等作为对象来研究。

为了有目的、有内容地去实地考察而达到预期收获,研究者必须首先选择研究的题目,比如在选题时要尽力去选择研究领域中的空白题材,事先还要收集了解信息,要避免重复“撞车”。选择有研究意义、有价值的项目。然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出调查的提纲和调查的手段(文字记录、拍照、摄像、绘图、测量等几种),最后写出具体的内容,制定调查计划、日程、路线。根据不同的地方准备不同的必要物质工具。还应准备查阅资料的工作,即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资料,对被研究对象有一概念上的了解,再开始实地调查工作。根据调查对象内容而定。

其次是准备记录的、拍照片的、摄像收集的设备,经费等准备。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奔赴到目的地,无法记录下现状、实况,得不到全面的采样就会影响调查的质量。

2.田野调查的技术方法

田野调查技术或称手段。比如:以最基本的文字记录为必不可少,文字记录要尊重原人、原事、原意的真实,记录中不得添加调查者的主观的分析结论,只能是原始记录,其次是用拍照或摄像、绘图、测量等,记录下原始证据。

3.田野调查的方法类型

调查: 不能去的地方,信函调查。

问卷式调查: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

填表式调查:设计表格填写调查内容。

观察式调查:直接观察、居住体验法。

数据式调查:统计分析法。

群体访问式调查:“会议提问”实验法。

个别访问式调查:个案调查(以个人为对象)。

抽样式调查:几百人以上的百分比。

相对比较法式:非主观意识的比较,而是以原始材料比较法。

综合调查法:宏观调查法。

4.田野调查的成果形式

田野调查报告:在整理收集记录资料、数据、表格后,综合地分析实地调查资料。这是很重要的后期工作,编写调查报告的重点是尊重原意。如实编写记录,不得随意加入调查者个人的理解,不加作者个人的分析观点,解释和结论。客观地反映现象、历史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历史档案存档的重要依据。

对所调查的资料按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字规范整理。如实地记载调查原始资料。应尊重人物、事件、对象的原文、原件和原意的原始记录。如实写出报道、调查报告。并注明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报告人。

研究报告:在以上整理、编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研究的对策,这就是研究报告。即在对所调查对象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依据上,提出研究综合分析建议和对策,作为学术论证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就是综合分析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编写调研报告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描述调查的见闻,而是对调查资料的解释,分析出可靠性结论。

5.田野调查的四点要求

求实的作风。在选定研究的项目以后,深入调查,多方调查,一定要严格尊重原始的记录,不得参与个人的分析、猜测以及个人的结论。原始记录应该是实事求是地记下原始的原话、原事、原人。

严谨的学风。在调查中有口头了解的,有文字史籍记载的,有各种来源。但一定要加以多次反复核实,去伪存真。多次考证取得共性,统一的观点和论据。一定要做到有充分的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法律上讲的,有根有据,有据可证。

平等地位的态度。调查研究者对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调查研究时,切忌不可以我为主的居高临下态度,要以诚相待,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与帮助。

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良好的理论修养是调查研究的基础,社会调查的深入需要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总之,田野调查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6.衡量田野调查的质量标准

第一,做田野工作时,往往用文献法了解历史背景和现状,用问卷法大面积地抽样了解宏观背景,用个案法实地观察体验,深入挖掘,做小的case study(个案研究),也就是说,做田野工作是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力图了解真实情况,获得第一手真实的东西。田野工作质量的标准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去获得真实的东西,真实性代表你的田野工作质量的高低,这些资料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

第二,所作调查是否全面,是否尽量不带强烈的主观意向,不预设倾向性。但是往往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预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田野工作者要时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避免掉入由预设导致的文化困境当中去。

第10篇

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恢复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地方,这与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万里对皖西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本文介绍万里关心支持皖西革命老区党史征编工作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高度重视皖西老区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皖西地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重点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里马列主义思想传播早,党组织建立早,1920年就有“中国革命小组”,1922年春出现“二三同志”的党小组,1923年成立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因早期党员多,革命力量发展快,皖西成为全省革命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三大武装起义中,就有商南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发生在六安境内。皖西成为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省级领导机关先后迁到六安、金寨,皖西成为安徽省暨大别山地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皖西军民坚持斗争,成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以及解放大军举行淮海决战、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渡江后的巩固后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地区30年红旗不倒、30万儿女牺牲,金寨和原六安县被列为全国十大将军县,为共和国的建立奠下一方坚实的基石。但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六安老区的贫困面貌没有多大变化,群众生活还很艰苦。

1977年6月,万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上任伊始,他就狠抓拨乱反正和生产建设工作,特别关心皖西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1月上旬,他在省委书记赵守一的陪同下视察六安,进入深山老区,走进一家家老红军和红军烈士的家中访贫问苦。在亲眼目睹那些为党和国家流过鲜血、牺牲了亲人的红军和烈士家属,如今的生活仍然贫困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在听取六安地区的汇报后,万里就老区建设、山区生产发展等问题作出一系列指示,并当场决定向金寨县增拨救济款120万元,棉花14.5万斤,棉布108万尺,粮食50万斤,救济贫困户。当月下旬,省委召开山区工作座谈会。为支持山区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省委决定重点抓金寨县,以带动全面,确定粮食征购任务3年不变,并向金寨调拨大批救济和建设物资。

此后,万里又先后十多次到六安视察指导工作,对拨乱反正、落实农村政策、抗旱救灾、农田基本建设、工农业生产、深入揭批“”的斗争等做出指示,仅1979年10月至12月,他就分别与顾卓新、张劲夫、王光宇、杨蔚屏等省领导先后3次到寿县、六安和霍山、金寨视察。1978年10月6日,万里根据人民来信反映的情况,对解决金寨县委问题作了重要批示,并于10月8日亲自到六安指导工作。六安地委根据他的指示,决定调整金寨县委班子,并派地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道华率7人工作组到金寨协助工作。11月21至24日,省委在合肥召开“金寨山区建设座谈会”,检查一年来贯彻执行全省支援金寨老区建设决定的情况,形成《关于加快金寨革命老根据地建设步伐座谈会纪要》。金寨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万里指示及省委《纪要》的意见与措施,制定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当年,六安遭遇特大旱灾,中央和省委及时核定六安地区农村供应粮4.5亿多斤,增拨救灾款2360万元,寒衣16.5万件,棉絮30万斤,布票6万尺,救灾煤4.8万吨,核减六安地区农业税征收任务4680万斤,解决了六安老区220万受灾人口的缺粮问题。

重视传统教育

关心党史工作

1977年11月7日,万里、赵守一在六安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徐士奇等陪同下,到金寨县离休红军住的“红村”,看望离休老红军,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座谈会上,有些老同志说:金寨县是老区,过去参加革命的很多,现在健在的还有几百人,老区群众要求建个纪念馆。万里当即对地、县领导说:“你们选几个秀才,组织一些人,写一下革命斗争史,搞个纪念馆,进行传统教育,将来也可以给外宾看。”

后来几次到六安视察时,万里都强调用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六安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老区光荣的革命传统,改变老区贫困面貌,期望老区人民尽快地富起来。1978年10月8日,他在六安视察时,再次了解了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备展览情况。当地委书记徐士奇向他汇报皖西准备开展立夏节起义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时,万里指示说:“丁埠立夏节起义纪念活动,看样子时间要推迟,你们准备工作照做。”“纪念大会(今年)不一定开,中央民政部讲今年灾重,先解决活人的问题。”“皖西革命纪念馆放在金寨有问题,还是放在六安,地区再正式报一下。”

在万里的带动下,省委高度重视革命斗争史的编写、展览工作。197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顾卓新在安徽省革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绝不能忘掉革命老区。明年是鄂豫皖立夏节暴动五十周年,要好好地纪念。这对活着的人、对青年人都是很好的纪念。”10月下旬,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杨蔚屏陪同国家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到六安视察,寻访红二十五军战斗遗迹,了解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和革命斗争史的征编、筹展情况,并在金寨红村召开老红军座谈会。在此前后,杨蔚屏还就建馆筹展所缺经费物资问题两次作出明确指示。他曾关切地向六安地委负责同志说:你们建馆建塔搞展览,缺少技术人员的话,我在省里找人帮你们设计!

在此期间,省委先后向中央军委和中央档案馆等部门打报告,请求军委主席邓小平为六霍起义纪念塔题词,向、国务院报告请求建立纪念碑、纪念馆,要求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部门允许六安复印或摘抄、使用有关皖西革命历史的档案资料。省革委会、省民政和文化部门根据六安的报告分别批拨了兴建、扩建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所缺的经费和物资。1980年4月中旬,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张劲夫到六安县、金寨、霍山、舒城检查工作,并专程到金寨县白水河、汤家汇等地查看革命历史旧址,对如何维护、利用革命历史旧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作出指示。11月7日至12日,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1980年年会在六安召开,中央直属机关和3省的有关人员100余人出席,张劲夫和省委书记李世农、副书记兰干亭等省地领导都到会讲话,进一步推动了皖西党史工作。

落实万里指示 六安党史工作率先起步

遵照万里指示,六安地委于1977年冬提出抢救“活资料”、深挖“死资料”的任务。1978年1月,在省内外率先建立党史工作机构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地委书记徐士奇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迅速抽调18名精干人员承办具体工作;全区各县也相继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这是“”后全国最早一批恢复成立的党史征编研究机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曾一度成立各级革命斗争史资料办公室,多数内设于宣传部或党校;1980年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党史工作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1年,省级党史工作机构相继成立)。1981年以后先后改称党史办、党史研究室,为常设机构。

六安地委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革命历史征编、展览工作,地委领导经常参加有关会议,听取汇报,作出指示,及时解决人员、经费等问题。1978年4月18日至23日,地委书记、皖西革命斗争史征集编写筹展领导组组长徐士奇,亲率地委宣传部和革命斗争史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深入大别山老区检查工作,访问了金寨县汤汇、丁埠、斑竹园、穿石庙、燕子河、闻家店,霍山县漫水河、诸佛庵、舒家庙等革命遗址,召开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座谈会,就革命史征编、展览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

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党史工作者迅速投入紧张、有效的征编工作中。先后起草发出中共六安地委《关于抓紧做好革命历史文物征集工作的通知》、地委向省委《关于请示批准使用有关皖西革命斗争历史档案材料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请求兴建皖西革命纪念馆和金寨县烈士馆的报告》、地区革委会向省革委会《关于将皖西烈士纪念馆内的工人俱乐部改建为烈士陈列室所需经费、材料的报告》、地委《关于征集党内交通历史资料的通知》、地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编史筹展工作的补充意见》等等,编写并反复修改《皖西革命史陈列提纲》、《皖西烈士纪念馆陈列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革命史、党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保护、编写、筹展工作,革命旧址的普查、维护,烈士纪念馆(塔)、革命博物馆、各县区乡镇革命史迹或烈士陈列室(展馆)的兴建改建、陈列展览和维护工作,六安党史工作进入一个“火红的年代”。

自1978年春起,全区党史工作者内查外调,足迹遍及境内的山山水水和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区。30年来,共征集党史资料28526件约5000多万字,文物539件(已移交文化、民政等部门)、图片12618幅、采访录音带430盘,图书、杂志1万多册(份),并对资料、书刊进行分类立卷、编目、建卡、归档,建立了管理、保密制度。

党史部门在大量征集调访的基础上,本着求实存真、精编严审的原则开展党史编研工作,先后编纂出版革命史、组织史、大事记、回忆录、人物传、资料丛书及一批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经30年辛勤耕耘,六安全市已公开出版的党史读物78部约2000万字,内部出版图书资料35本,完成各级专题246个,在各级报刊发表党史文章1300多篇,发表图片2400余幅,学术交流论文187篇。这些专著和论文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皖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斗争业绩,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展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讴歌了革命先烈和英模的高尚品德。

第11篇

[关键词]地方志;社会整体面貌;民众生产生活;资料;系统性;鲜活性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作为中国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即发出“今日中国学界已陷于‘历史饥饿’之状况,吾侪不容不亟图救济”[1]之语,提出“史界革命”,反对“君史”,提倡“民史”[2],主张著史应成为“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3],“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而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如此,然后历史与吾侪生活相密接,读之能亲切有味”[4]。这无疑为新史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梁氏所倡导的“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为全社会之业影”,即是再现人类社会的整体脉动。这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要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人类社会的整体面貌,既要反映官事、官员、官政,还要反映官事、官员、官政以外的民众生产、生活;一方面是资料要系统、鲜活、有血有肉,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然而,在新史学的探索实践中,由于“史学较诸他种科学,其搜集资料与选择资料,实最劳而最难”[5],再现人类社会的整体脉动,尤其是再现民众生活、民众文化的文字资料往往是凤毛麟角,史学家们常常深陷资料的窘境。1928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岭南大学学术研究会上做题为《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的演讲,开题即表白,之所以讲这个题目,是因为他“研究历史感到痛苦”,因为“要找到一般民众生活、民众文化的材料,很不容易”[6]。时至今日,社会史(首先是社会生活史)研究日益兴盛,改变了以往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分天下的单调格局,社会史学者也在披沙拣金的资料工作中开始转换视角,眼光向下,从民间视野把握中国社会的脉动。[7]

地方志作为“国史之羽翼”、“国史要删”,“乃一方全史”[8],是一定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完整记述者,再现区域社会的整体脉动是其应有之义。但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地方志书在再现区域社会的整体脉动方面还任重道远。而史学研究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对地方志编纂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因此,笔者在这里试图提出此问题,以讨教于方家。

二、地方志在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方面的总体情况

就广西地方志而言,在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方面,即反映社会整体面貌和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以及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方面,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以下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在反映区域社会整体面貌方面,民众生产、生活的记述尚有不足。

广西明清志书,总体来说以记载官事、官员和官政为主,经济内容较为贫乏。民国志书,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梁启超的“史界革命”等影响下,虽然仍记官事、官员和官政,但多数志书经济方面的内容较旧志充实,并且开始普遍关注民生,反映人民的疾苦,甚至民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内容成为志书记载的主体。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篇目上看,其反映的社会面更为广泛、全面,其中除记官事、官员和官政外,对民生的重视可谓前所未有。以《广西通志》为例,第一轮《广西通志》共设88部专志,囊括自然与社会各个门类;第二轮《广西通志》在第一轮的基础上稍有调整,共设85部专志,且专设人民生活志、民营企业志2部专志,为广西省级志书的首创。然而,社会主义新方志在记述过程还存在重经济轻人文的倾向,其中记述民众生产、生活的篇幅和材料相对并不多,很难从这些记述中看出广西区域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面貌与其发展变迁。有些二轮志书这方面的记载甚至比一轮志书还有所忽略和简化。

2.在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方面还有不少通病。

明清志书,尽管“其间可宝之资料乃无尽藏”,但“什之八九,皆由地方官奉行故事开局众修,位置冗员,钞撮陈案,殊不足以语于著作之林”[9]。民国志书,开始注重资料的征集、调查和调查资料的运用。较典型的是《(民国26年)邕宁县志》,该志有18名采访员,采访的资料几乎涉及县志记载的所有门类。除了将调查资料融入文献资料记述外,还将一些重要的调查资料完整地收录,并设置若干专目和专表。[10]但由于民国政局动荡,战争频仍,志书编修工作时断时续,对资料工作有较大影响。

社会主义新方志,首轮修志由于主要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机构和人员的变动相对较少,同时,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在政府的管理之下,社会的发展变化主要受政府的主导,来自政府各部门的资料基本能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得比较完整。但由于地方志工作者视角没有下移,这些官方资料和当时社会的状况尤其是民众生产、生活的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且鲜活性不足。二轮修志阶段,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发展,政府职能转换为服务型,机构改革力度加大,而地方志工作者的视角没有相应加以转换,资料工作的基本方法没有得到根本改进,因而存在的问题就变得比较突出。综观笔者近年来所接触的二轮志稿,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通病:即“案牍化”,以政府工作为主,以档案资料为主,缺少鲜活的资料,难以反映整个社会发展的情况;在反映民众生产、生活方面,真正系统、鲜活地记载其传承、演变、发展的内容不多见。“拼盘化”,资料东鳞西爪,七拼八凑。“平面化”,要素不全,记述简单,丰度不够,深度不够。“空泛化”,套语众多,敷衍成文,空洞无物,等等。以上种种,反映了资料系统性、鲜活性方面的欠缺。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新方志对区域社会整体脉动的再现并不如人意。

三、个例分析

现以一、二轮合修的《广西通志·人民生活志》(评议稿)为例,从该志稿的框架结构,撰写角度,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及内容的深度、丰满度,资料的来源与形式等方面对其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的情况进行分析:

1. 从框架结构上看,《广西通志·人民生活志》(评议稿)由“民国及以前居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城镇居民生活”、“世居少数民族生活”4篇组成,前设概述,后设附录。大体结构尚可,在篇目的层面上能向民众生活靠拢。同时专设“世居少数民族生活”篇,地方特色突出,为全书的亮点。但有缺项,如婚姻家庭、生活环境等未有体现,此外,篇下面部分章节的标题离民众生活有距离,未能直接落实到吃、穿、住、行、用上来。后编纂者在各篇相关处分别专设了“吃”、“穿”、“住”、“行”、“用”等节,其他类似“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等标题,也相应修改为“居民享受教育服务”、“居民享受医疗服务”、“居民享受交通服务”、“居民享受通信服务”。 这样,利于内文更直接地从民众生活落脚,更能把握住民众生活的实质。

2. 从撰写角度看,评议稿阶段的《广西通志·人民生活志》不少章节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主要记述了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各事业的发展情况等,整体上离民众生活较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民众生活方面的现成资料不足,非现成资料搜集难度大,所以往往直接从其他书籍中摘取资料。

以教育为例。评议稿各篇的教育节主要从广西教育机构的数量、设施、队伍的角度进行记述,和民众生活有相当大的距离,而与教育志中所反映的内容无异。可谓“流自己的汗,种别人的田”。应转换角度,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背景,主要记述广西历史上各个时期和现当代不同类型居民受教育的情况,教育给居民带来的成效,各级各类学校收取各项费用的数额,助学金、伙食补助金等的规定和发放,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支出情况,以及教育支出对不同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当今教育支出逐步成为民众生活“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之一,而给不同家庭带来的具体生活影响。

3. 从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及内容的深度、丰满度看,评议稿中解放后的内容总体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资料的系统性方面,部分篇章不同程度地存在线索不完整、要素不齐备、缺点少面、典型缺失等情况。资料的鲜活性方面,绝大部分资料以行政统计资料为主,具体而生动的民众生活资料难觅其踪,有“案牍化”的倾向。资料系统性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内容的“平面化”。

如解放后各篇是以解放初为上限的,而不少章、节、目仅从1985或1986年写起,甚至从90年起,上限时间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

再如第三篇第七章第一节记下岗(失业)职工,1984年至1999年各年仅记了总人数,时间过于零碎,要素不齐全,内容失之无物,没有把主要笔墨用在记各时期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的基本生活上。要使内容做到有血有肉,各时间点应包括:政策、社会、经济等背景情况;企业下岗(失业)职工的年龄比例、性别比例、学历比例、占总人数比例、各市所占比例等;下岗(失业)职工下岗前后及再就业后基本生活的变化情况。而这些资料都是很具体鲜活的,可以在专项调查资料、报刊、典型事迹报告等上面搜集。甚至有些调查报告是现成的,如关于广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和下岗职工就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该志稿的其他章节中就有所提及,可惜未加充分利用。

此外,整部志稿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面上的行政统计资料很丰富,但缺少必要的个体典型资料,包括典型市县、典型人物、典型家庭、典型事例等,这也是导致资料鲜活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从资料的来源与形式看,民国及以前时期的资料来源相对比较广泛,使用了正史、旧志、档案、个人专著、其他地情书等资料,其中民国篇直接提及的所引用的书名就达30多本,而未提及的则难以计算;解放后虽然也使用了档案、地方志、其他地情书等资料,但相较之下,使用行政统计调查的成果更多一些。

民国及以前时期的资料形式也比解放后的丰富,除了文字,配置了大量的表格和部分图片。其中表格均为民国相关调查的资料,其特点为:(1)表格数量众多,民国篇的表格共105个,涉及生产、收入、消费、借贷、吃、穿、住宅建筑、医疗、交通、通信、教育等方面,其中仅牵涉“吃”的就有17个;表格涉及的阶层包括官员、公务员、农民(含农村长短工)、工人、教师、学生等;(2)调查主体和调查项目众多:有经济学家吴半农、千家驹等人对广西12个县780户的各类经济调查,有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丛书《广西省农村调查》的各类调查资料,有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各类调查,有广西省政府农管处经济研究室组织的各类调查,有广西统计局对78县进行的各类调查,有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的《广西统计资料分析研究报告》,有广西教育厅组织的《广西省教育调查总报告》,等等;(3)少量表格颇具特色,能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如“民国27年广西调查人群平均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及与部分省比较”表及从食物中摄入钙磷铁、食物营养结构、维生素含量等表格。此外,个别地方还引用了诗歌、歌谣、俗语、打油诗、佃契、小资料等。民国图片约20张,主要从民国《广西一览》中选取,直观生动地反映了民国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得民国及以前时期的资料相对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充实,内容更具鲜活性。但总体上看,面上的资料较多,鲜活的个体典型资料仍然较少。

以上个例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上与广西的总体情况相一致。

四、今后志书如何更好地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

广西一、二轮合修而未出版的志书,其记述溯及事物的源头,如《广西通志》系列的《人民生活志》、《文物志》、《照片志》、《图志》等;纯粹的二轮志书以记述当代为主,但也应适当对第一轮志书的记述进行纠错和补遗。因此,今后志书资料的时间跨度仍很大,对资料的搜集和利用依然任重道远,这对地方志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的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志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更好地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

1. 充分研究并利用有文字记录的资料,加强对长期被忽略的资料的挖掘。

对广西修志而言,第一轮志书基本上能综合利用档案、正史、旧志、报刊、个人专著、其他地情书等文字资料;第二轮志书以当代为主,利用的多是档案资料。总的来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少修志人员对地情、对历史的研究不够深入,对资料的搜集方向不明了,或满足于停留在资料的浅表,对一些问题把握不准,因此首先应加强地情研究;二是对各类资料的利用与传统的史学研究相似,主要是围绕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多重视上层的文件、决策,重视宏大的历史事件,而忽视上层决策下和重大历史事件中社会生活的具体面貌,尤其是忽视民众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根据以上问题,要注意挖掘一些长期被忽略的资料:一是各单位已有的调查资料,现对这些调查资料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应该加强;二是报刊资料,近现代报刊中大众生活文化荟萃,百余年来积累的资料数额惊人,其中蕴含大量鲜活的素材;三是不少散落民间的有价值的原生态资料,包括老商铺的陈年案卷账簿、各家庭的工资条、记账本、老日记、老信件、老照片等也应加以重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进行征集。以上都是我们待采的富矿。现薄弱的利用与丰富的资源形成反差,有待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尤其是二轮修志,必须多从调查资料和报刊资料等各种资料入手,尽量避免资料“案牍化”的倾向。

诚然,要大力挖掘以上长期被忽略的资料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甚至会像顾颉刚先生一样“感到痛苦”。可幸的是,近年出现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以及古籍整理重版等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其中古代、近代社会史著作从治国经邦之学向阅世知人的转化,大大开拓了前人未曾开垦的领地。古籍整理重版方面,广西近年规划整理重版大型古籍丛书——《广西古籍丛书》,现已整理出版清《(雍正)广西通志》、民国《广西一览》,其余古籍,特别是众多的旧志,正陆续整理出版。二是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站建设及地情资料的数据化成为时代特色,除了各大门户网站蕴含了无尽的宝藏外,自治区方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及各大报社、杂志社等单位也纷纷建立了相关的网站,所馆藏的大量地情资料正逐渐数据化。以上有利条件将为方志工作者搜集利用地情资料提供终南捷径。

2. 进行充分的调查采访,并将之作为今后编修地方志的一项必要环节。

针对上文述及二轮修志存在的“案牍化”、“拼盘化”、“平面化”、“空泛化”的资料窘况,方志工作者应发扬民国修志的传统,眼光向下,进行充分的调查采访,甚至如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所言,“主要是依靠调查采访”[11]。其中一部分没有现成资料的完全要依靠调查,一部分虽有现成的资料,也要通过调查予以核实补充。由于志书是以当代为主,所以大多数资料通过调查采访即可得到解决。

尽管调查采访早已是志界的共识,但牵涉到人、财、力等问题,广西方志界围绕修志专门进行的调查实践却属寥寥。如果这种情况不加改变,修志存在的“案牍化”、“拼盘化”、“平面化”、“空泛化”的资料窘况将难以解决。笔者认为,现阶段各专志首先应加大实地走访的力度,走访事件现场以及亲历者,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型调查的探索,以后视条件逐步扩大范围,并将之作为编修地方志的一项必要环节,使之成为修志的常态。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可以考虑专门搜集各部门已有的考察调研报告,汇编出版;在编修志书或地情书的过程中,也应该创造条件考虑组织调查采访。

3. 合理设置志书篇目,充分运用各种体裁,以利于内容落到实处。

篇目是志书的蓝图。围绕篇目,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根据区域的社会整体面貌和脉动特点来谋篇布局?如何通过篇目的设置来明确资料搜集的方向?通过何种有效的资料搜集方式来达到资料的系统性、鲜活性?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篇目?如何根据具体篇目把要反映的内容落到实处?等等。如《北京志·人民生活志》设“家庭收支”,“吃穿用住行”,“教育、文化、医疗及家庭”,“生活保障和生活环境”四篇。篇目直奔主题,第一个层次即紧扣与民众生活、民众文化最为密切相关的吃穿用住行等方面,各方面按不同的发展时期,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处处体现民众生活、民众文化与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具体形象地记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衣食用住行,清晰、完整地再现了不同时期的北京人生活。与《广西通志·人民生活志》相比,更能与“吾侪生活相密接”。

如何充分运用述、志、记、传、图、表、录等诸种体裁,也是我们需要统筹把握的。如通过“述”,高屋建瓴地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通过“志”,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鲜活的资料加以融合、提炼,加强记述的丰满度与深度,反映社会变迁,如上例《北京志·人民生活志》;通过“传”,反映宏大历史背景及在该背景下单个人物的表现、发展变化与个性特征;通过“图”、“表”,发挥无言之史的功能,再现社会的真实细节;通过“录”,承载正文不宜容纳而又有必要留存的价值较高的原始资料,尤其是增补重要的调查资料、专项报告、典型资料、史事珍补、有重要存史价值的片段和细节等,扭转把附录变成文件汇编的不良倾向。

4. 注重科际整合,多方汲取各学科的营养。

科际整合是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编修地方志需要利用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了解其发展态势和研究取向,从中汲取营养,这对于地方志编纂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正如有学者认为,“在科学面前,历史的地位本质上是寄生的”[12],方志亦然。

以史学为例,首先,“眼光向下”的新的学术理念提倡自下而上地关注中国民间社会的发展变迁,关注“草根社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对他们看似平凡的历史命运的叙述中发掘历史的主流问题,为史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这种学术理念正是地方志所亟需吸收的。其次,近年区域社会史成为社会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它成功引入社会学的视角、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及完整记录的写作方式,专注于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社会变迁作全方位的记录和研究。其详尽、深度的记述,细致的分析,正是地方志编纂和研究有待提升之处。再者,近年来口述历史被多个学科所运用,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领域。由于搜集口述史料带有抢救性特点,方志工作者对此也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这些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留存下来。[13]

史学与地方志编纂相互借鉴、合作的空间相当广阔。其他学科亦然。因此,地方志应加大科际整合的力度。

五、结语

地方志要求完整记述一定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而一个区域的社会历史、现状结果及表征,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民众生产、生活的变迁,因此,当代地方志的编纂在更系统、更鲜活地反映官事、官员、官政以外,理应更多地把民众生产、生活的变迁纳入编纂视野,以达成地方志再现区域社会整体脉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3][4][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7页,前言6,8,3-4,50.

[6]时代旅痕.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引自周均美《评读》.北京地方志,2010,(2).

[7]姚力.国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中国地方志,2011,(1).

[8]章学诚.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因以志别.见《章氏遗书》.

[9]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方志学.引自: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史志文萃》编辑部出版,1986年.

[10]雷坚.广西方志编纂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36页.

[11]谭其骧.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区别. http://.cn/web/?action-viewnews-itemid-22822.

第12篇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规定任务、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常用于向上级报告工作,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机关,以及部门和单位领导下基层了解面上情况后所写的调研报告,多用于此类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偏重于反映客观情况,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对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论性的主题思想。在写作过程中,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点明是关于什么单位或者地区、什么问题的调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绍调查的缘由、目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方式等。由于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主体内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较宽,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则可分为基本概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若干层次。当然,每个大的部分中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来写。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人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突出成绩、具体做法、主要体会等。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反映主题。前言大多采用概述主要成绩、发展变化,并提示基本经验的写法。主体部分需要充分展开,不仅要写具体做法,而且要写切身体会;不仅要写感性认识,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具体做法,体会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难以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结尾可以归纳全文、强调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来。在行文的语气上,经验调研报告格式与经验总结不同,经验总结用第一人称,行文语气必须谦虚,而调研报告则用第三人称,可以热情赞扬,以促进经验的推广。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是用于报告和评价新生事物,帮助人们提高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新生事物往往代表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写作这类调研报告格式时要抱着满腔热情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作的特殊性上,都缘于一个新字,不仅要说明新生事物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要指出它的背景,也就是说要指出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遇到了那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不仅要说明它的性质和特点,而且要指明它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测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由于新生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成熟,甚至存在某些弱点和不足,所以在结尾时,一定要如实地指出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和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以及不良倾向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其目的在于揭示问题、反映情况,而不在于追究责任者。另一种是为了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或严重事故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这一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不仅要以确凿的事实分清是非,而且要弄清性质、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和处理的具体意见。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往往多采用揭露式的,有的标题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主城区违法建筑触目惊心》,这一个标题,不仅表明了调研报告的主旨,而且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能够起到强烈的警示与提示作用,吸引读者的眼球。主体部分所反映的如果是一个具体事件,一般采用纵向结构;如果反映的是一种倾向和状况,多采用横向结构。在叙述完问题的主要事实后,要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程度。结束语有的可呼吁对问题予以重视或关注,有的可扼要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5.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 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6.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 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7.调研报告格式调查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