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育技术

培育技术

时间:2022-04-08 21:13:26

培育技术

第1篇

1苗木繁育技术

银中杨属白杨派树种,生根性较差(一般扦插),又是雄性无性系,因此,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是该良种广泛推广利用的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银中杨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可达到70-90%。

1.1扦插繁育技术

1.1.1插条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垄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垄效果最佳。

1.1.2整地时间与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机械或人工深翻细耙平整后起垄镇压。

1.1.3采条时间与贮藏方法

银中杨以秋采春插为好,割完后入窖贮藏。4月初将种条剪成15cm长插穗,捆好后用干净湿润的河沙埋藏,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在没有贮藏条件的地方,可在背风荫凉处挖埋藏沟,将种条平铺沙埋,要设法降低沟内温度,防止种条发热霉烂。

1.1.4插穗处理及扦插日期

银中杨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小时既可。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小时,效果良好。经验证明,用100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小时效果也很明显。扦插日期大致在5月10日左右,在气温达到14~17℃,地温达到10~13℃的条件下便可扦插。在药剂处理同时,覆膜扦插,效果更好,可提高成活率10~30%,增加收益约50%,应该在生产中广为利用。

1.1.5抚育管理

要保证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在25℃以上的高温天气,地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整个生长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时,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将导致插穗霉烂。根据银中杨生长节律调查,生长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而产生冻害。银中杨苗期主要害虫有白杨透翅蛾和金钢钻。防治透翅蛾的主要方法,一是严格检疫,剪掉蛀段,用火焚烧;二是发生虫害后可用500倍氧化乐果用注射器注入蛀孔;三是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效果更佳,最佳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金钢钻的方法,一是人工捕捉;二是用500倍杀虫剂(氧化乐果)喷洒杀虫。

1.2根孽繁殖技术

银中杨具有很强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条发育阶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强,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经试验发现,银中杨根孽条0~3代为高成活率有效代数。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还留下许多苗根,将根桩创除或深挖(翻、耙)进行断根处理,及时灌溉,保持圃地湿润。这样所留下来的断根,就萌发出新植株。这种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质量好,而且保证苗木如期复壮,防止苗木质量退化。

1.3埋条繁殖技术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种条一根接一根(种条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应为种条直径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脚顺着沟踩实,然后灌水;②是将种条对稍摆放在预先掘好的沟内,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间隔露条,埋后往水渠内灌水,使种条基部吸收水份,向上运输而使种条萌发生根。埋条繁殖方法是针对较粗的种条而进行的。此种繁殖方法,每亩可产条3000~4000条。

1.4留茬繁殖技术

就是用培育出来的银中杨种条,把苗干齐地表割下,作为种条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继续繁殖种条。此种繁殖关键技术要针对不同根龄定2~3个干,不宜留得过多,否则成苗率较低。其产苗量是当年扦插苗的1~3倍。

2栽培技术

2.1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银中杨的产量,因此营造银中杨宜选择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实验林场,同样是银中杨用材林,岗地明显好于低湿地,前者6年生时树高11.23m,胸径12.99cm,后者9年生,平均树高10.18m,胸径10.7cm,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透气性好的立地条件,以沙质壤土为好。

整地方式以全面整地为主,因地制宜地采用开沟整地和穴状整地银中杨在不同整地方式下,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根系分布差异显著。全面整地效果最好,开沟整地对改善土壤结构要好于穴状整地;开沟整地适宜干旱区,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强抗春旱能力。

2.2培育壮苗及适宜的苗龄

用二根一干造林,缓苗轻,生长量大,二根二干苗当年缓苗重,生长量小,三根二干苗缓苗期长;根桩以二年生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应选择二年生根桩、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2.3造林密度选择

2.3.1以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为目的的密度选择

密度分为三类:2×4m为高密度型,3×4m、4×4m为中密度型,5×4m、6×4m为稀密度型。从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出发,3×4m、4×4m株行距比较合理;2×4m以培养小径材为主,或在适当年龄进行间伐,将株行距调整至4×4m;5×4m、6×4m株行距过大,不宜采用。

2.3.2以工艺成熟为目的的造林密度选择

本地区民用材种的一般规格为:梁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8m;檩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4m;椽材小头直径大于12cm,长度4m。

根据现有林份及密度试验结果认定,椽材的造林密度2×4m或更小;檩材3×4m较为适宜;梁材密度不应小于4×4m。

2.4合理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施肥是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经试验确定,银中杨对肥料的需求顺序是:N、K、P,而Ca则不消耗并积累起来。施肥最有利的时间以5月份最为适宜,它可以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施肥量:2~4年生,氮肥每株150g,磷肥每株150g;9年生时,氮肥每株450g,磷肥每株75g;钾肥每株75g。

2.5营造混交林,促进林木生长

根据1993年对混交试验林的调查结果,初步显示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对银中杨有促进作用,平均增高0.16m,胸径略有增长;与沙棘混交银中杨生长略低于对照。银中杨与云杉混交对双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造林两年后银中杨平均增高0.13~0.21m,胸径不明显,云杉略有增长。在不影响林份产量的情况下,还可达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

第2篇

(一)对本次培训的理解

理论上的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研究对象看,教育技术包括两个部分,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从研究范畴看,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从应用目的看,教育技术指运用技术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的。

通过老师对各模块的深入剖析,不同小组精辟见解的介绍及同组成员的集体讨论,共同作业,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新的想法。即把教育技术当作手段,把思想和观念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上来,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而信息技术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个,或者说是实现教育技术的技术基础,以提高教育技术使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为本次培训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评价的平台和技术支持。

(二)感受新理念教学的独特魅力

1、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队员间的合作与互助组、团队内、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借鉴使用。

2、信息技术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高效、简洁的平台,每次的讨论,每次的反思,学习全部记录在相应的网络空间中,将学习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帮助我们记录了这次“培训的成长历程”,在我培训结束的时候回顾一下,成就感骤升,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想而知,如果能把这样的平台真正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那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三)新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第3篇

【关键词】黄连木;分布习性;育苗;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连木”,俗称药木、药树、楷木。在我国分布广泛 ,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观赏、药用和油料树种。

1 分布与习性

黄连木在我国分布很广,东至福建、台湾,南至珠江流域的广西、广东,西至、四川、云南,北自黄河流域的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的东南部,都有野生或栽培,其中又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黄连木垂直分布多在海拔 600m~l500m区域,云南可分布到海拔2700m,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带。

黄连木是温带树种,喜光、喜温暖,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上均能生长,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

天然次生林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为深根性树种。50年生的树其主根深达3m以上,但主要扎在20cm~40cm的土壤中,水平分布达树冠直径的3倍左右;根系在3月中旬开始生长,一年之内有4月上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这2个速生期;新梢于3月中下旬开始顶芽萌动,新梢为果枝者,一年之内只有4月上旬~5月上中旬这1个伸长生长高峰期,以后只有加粗生长;发育枝一年内有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下旬~8月中旬这两个生长高峰期,9月上旬新梢停止生长。

3月上中旬花芽萌动,4月中旬为盛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为种实速生期,以体积增长为主 ,6月中旬为硬核期,7月上中旬进入质量增长和油脂转化期;早熟种种实于8月上中旬开始变红,9月上中旬成熟;晚熟种种实于9月初开始变红,10月上中旬成熟。

黄连木实生苗生长过程分为出苗期、蹲苗期、速生期和缓慢生长期4个时期。幼树生长过程中高生长出现3次高峰 ,以第1次生长高峰期(3月中旬~5月上旬)持续时间为最长,生长量大;成年大树 (40年~50年生)其高生长速生期为第1~5年,年均生长量为0.35m,连年生长量为0.3m;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第15年之前,年均生长量为0.3 cm;材积生长于第35年后加快,至第80年其单株材积平均为0.2326m?。

2 利用价值

2.1 药用价值

黄连木的树皮及叶均可入药,根、枝、叶、皮还可制农药。树皮全年可采取,叶夏秋均可采收,性味苦,功能微寒,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可用来治痢疾、淋症、肿毒、牛皮癣、痔疮、风湿疮及漆疮初起等病症。并且将含黄连木树胶的组合物用到皮肤上,能使皮脂分泌得到控制,改善油的控制和皮肤的感觉,防止光亮和油腻,同时也提供抗老化效能,从而减轻皱纹和改善老化皮肤的外观与肤色,治疗老化皮肤,改善皮肤光泽性、清洁性和美观性,是天然美容护肤品。

2.2 食用价值

黄连木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出油率高、油品好的特点。研究结果证明:种子含油率 42.26%(种仁含油率56.5%),种子出油率20%~30%,果壳含油量3.28%,是一种不干性油,油色淡黄绿色,带苦涩味,精制后可供使用;鲜叶含芳香油0.12%,可作保健食品添加剂和香熏剂等。所含的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 3种脂肪酸的含量之和占脂肪酸总量的95%左右。

2.3 工业价值

黄连木种子油可用于制肥皂、油、照明,油饼可作饲料和肥料。叶含鞣质10.8%,果实含鞣质5.4%,可提制烤胶。果、叶亦可做黑色染料。黄连木种子含油量高,种子富含油脂,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黄连木被喻为“石油植物新秀”,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能源林。

2.4 观赏价值

黄连木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序也极美观,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观赏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在园林中植于草坪、坡地、山谷或于山石、亭阁之旁配植无不相宜。若要构成大片秋色红叶林,可与槭类、枫香等混植,效果更好。

2.5 蜜源和饲料价值

黄连木花期在3月~4月,花粉量多、含蜜量大,是早春重要的蜜源植物。经榨取油脂后的种子含有蛋白质和大量粗纤维,可作为动物饲料。

2.6 木材价值

黄连木的木材是环孔材,边材宽,灰黄色,心材黄褐色,材质坚重,纹理致密,结构匀细,不易开裂,气干容重0.713g/m?,能耐腐,钉着力强,是建筑、家具、车辆、农具、雕刻、居室装饰的优质用材。

3 造林抚育

3.1 采种及种子处理

在20年~40年生、生长旺盛、产量高的母树上采种。9月~11月间,当核果由红色变为铜绿色时及时采收。铜绿色核果内为成熟饱满的种子,红色、淡红色果多为空粒。采种后不能暴晒,否则会走油,降低发芽率。及时将采收的果实放入40℃~50℃的草木灰温水或5%的石灰水浸泡2d~3d,搓烂果肉,除去果皮蜡质,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播种或贮藏。

3.2 育苗

3.2.1 春播

在3月~4月间进行,通常采用开沟条播法。在苗床上开宽10cm、深2cm~3cm 的播种沟,沟间距25cm,将种子直接撒在播种沟内并用细土覆盖,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在苗床上盖上稻草。播种量112.5 kg/hm?~150kg/hm?。

3.2.2 秋播

秋季随采随播,种子不进行处理,通常在晚秋土壤封冻前播下。一般采用沟状条播,沟宽l0cm、沟深2cm~3cm、沟间距25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轻轻压实,上盖稻草或地膜。

3.3 造林

3.3.1 植苗造林

用1年~2年生苗,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根据不同的清理措施采取相应的整地方式,整地时间以10月~11月为宜。一般采用混交方式,混交树种主要有火炬松、湿地松、栎类、油茶、刺槐、侧柏等。配置方式采用隔行混交,栽植密度为1500株/hm?左右 ,栽植方式采用三角形配置,充分利用土壤空间。苗木栽植时要随起、随运、随栽,做到根系舒展,不窝根,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3.3.2 直播造林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可在秋季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造林,出苗率在70%以,但生长缓慢,应加强抚育管理,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3.4 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每年松土、除草2次~3次,也可实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生产种子的林分,雄株要采用高接换头的办法改造为雌株,注意保留5%的雄株作授粉树。如林内密度过大,应及时疏伐,砍除劣株。对在次生林中的天然黄连木也可以将周围杂灌砍去,保持林内透光,促进黄连木的生长和结果。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黄连木进行整形修剪,培养良好树形 ,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的目标。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虫害主要有黄连木种子小蜂和黄连木尺蛾。

4.1 立枯病防治方法

(1)严格选择苗圃地。前茬作为蔬菜、薯类、瓜类及土壤黏重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做苗圃地;

(2)施用有机肥料时必须经过充分腐熟,特别是厩肥;

(3)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播种前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30min。土壤消毒可参照苗圃土壤消毒处理办法;

(4)幼苗出土后,可用70%的敌克松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 7d~lOd喷洒1次,连续用药2次~3次。

4.2 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方法

(1)消灭幼虫。幼虫在黄连木籽里越冬,可在 9月份种子未落地前 ,将虫籽(呈红色采摘下来集中烧毁,也可用薰蒸法杀死种子内的幼虫;

(2)药剂防治。在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III号悬浮剂1500倍~2500倍液,或采用根基注射5%吡虫啉乳油1次~3次进行防治。

4.3 黄连木尺蛾防治方法

(1)在成虫羽化初、盛期的5月~7月,在晚间挂设黑灯光诱杀;

(2)幼虫3龄以前,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000倍~2000倍液喷雾防治;

(3)利用天敌控制虫害,如利用赤眼蜂或在林内养鸡防治黄连木尺蛾幼虫。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主要是防止草荒。每年在杂草生长季节进行人工削草埋青2次。稀疏的黄连木林内科适当套种豆科作物,既可避免日灼伤害,又能增加土壤中的N素养分,可有效提高地力。

5.2 水分管理

黄连木根系不耐积水,尤其是低洼地块在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清沟排水。夏秋季如遇持续干旱,树体水分供应不足易影响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因注意观察,及时灌水抗旱。

5.3 施肥管理

应在每年抽梢发叶前及秋、冬季各施一次肥。即在春季施树体大小离树干0.5m~1.5m外开30cm环状沟,每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5kg~2kg磷酸后覆土;秋季10月份前后适当补充钾肥或把削山的杂草杂灌作绿肥;冬季则深埋厩肥或绿肥20kg~50kg,或腐熟鸡、鸭粪10kg~20kg或菜饼肥3kg~5kg,以促进黄连木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秦飞等.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J].经济林研究,2007,25(4):90-96

[2]许雪莲.黄连木造林技术及综合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

第4篇

    1选育过程

    母本67129选育:2003年种植鄂杂棉1号F1,同年南繁加代,在杂种分离世代,只淘汰劣株,不进行选择单株。2005年F5大量选择单株,2006年种植成株行,考察各株行的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室内考种与纤检相结合,编号为067129的株行综合性状优良,并把该品系定名为67129。父本F-65的选育:父本F-65为转基因品系2031与鄂抗棉12杂交后代选系。2004-2005年从鄂抗棉12号与2031杂种后代中连续定向选择单株,同时在自然病圃筛选结合南繁加代,于2006年选育出新品系F-65。它具有结铃性强,结铃均匀,铃中等大小,略紧凑,抗虫抗病性强的特点。2007年以67129为母本、F-65为父本配制组合。2008年进行杂交组合鉴定,2009年品种比较试验并小面积示范。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

    2特征特性

    植株塔形,较紧凑,整齐度较好。生育前、中期生长势较强,后期易早衰。茎秆多茸毛,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叶色淡绿,苞叶中等大小。花药白色。铃卵圆形,铃尖突起中等,结铃性较强,吐絮畅。区域试验中株高118cm,果枝18.3个,单株成铃27.8个,铃重6.06g,大样衣分40.75%,子指10.8g。早熟性好,生育期126d,霜前花率81.6%。3产量表现2009年在课题组品种比较试验,每公顷皮棉产量为1936.5kg,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3.47%。2010-2011年湖北省2年区试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1654.5kg,比对照鄂杂棉10号F1增产6.13%。其中:2010年每公顷产皮棉1589.55kg,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10.05%;2011年每公顷产皮棉1719.6kg,比鄂杂棉10号F1增产2.74%。4纤维品质2010-2011年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断裂比强度30.4cN?tex-1,麦克隆值5.3。

    5抗病、虫性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中,经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人工枯黄病圃鉴定,枯萎病病指13.7,黄萎病病指26.4,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1年湖北省农科院抗虫鉴定,中抗棉铃虫。

    6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棉区种植,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7栽培技术要点

    7.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营养钵育苗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注意浇足苗床水,出苗后注意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及早喷药防治病虫害。

    7.2合理密植。因该品种整个生育期长势强,结铃性强且结铃均匀,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每公顷2.10万~2.25万株为宜,土壤肥力中等的棉田每公顷2.4万株为宜。

第5篇

关键词:香椿;育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7301

1 引言

香椿(Toona sinensis),为楝科香椿属,经华北、华东、华中,南至华南,西至甘肃、陕西、,西南至云南、贵州,海拔可达2000 m。木材坚重,红色,纹理美观,耐腐朽,国际上誉为中国桃花心木,为建筑、造船及高级家具材用。它也是一类商品材,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其幼芽、嫩叶可作蔬菜,深受群众喜爱。

2 生物学特性

香椿为落叶乔木,树高25 m;干通直,树皮红褐色,呈窄条片开裂,小枝粗壮,幼时被白粉。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小叶8~10对,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8~15 cm,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锯齿。花小,白色,顶生、大而下垂的圆锥花序;花盘红色。蒴果椭圆形,长1.5~2.5 cm,熟时红褐色,皮孔显著;种子上端具膜质翅。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香椿为阳性树种,在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均能生长。对温度、日照、湿度等生态因子有较强的适应幅度。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中均能适应,在土层深厚,水肥充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土、粘壤质坡积土中生长良好。

3 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土壤湿润、肥力中等以上、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壤土。在入冬后翻耕一次苗圃地,深度30 cm左右,播种前每亩用硫酸亚铁15~20 kg或生石灰20~30 kg消毒土壤,每亩用火土灰1000~1500 kg,饼肥30~40 kg,磷肥25 kg,人畜粪5担等混合堆沤15 d左右,待腐熟后均匀地撒在地里,再翻碎耙平开箱作床,床面宽1.0~1.2 m。3月初播种。播前用温水浸泡种子24 h,捞出再倒入清水中浸泡24~48 h,晾干播种。每亩播种2~3 kg。采用条播,条距25 cm,条宽15~20 cm,条深3~4 cm,底部撒薄层细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行内,盖上拌有硫酸亚铁粉粒的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盖山草,15 d左右种子萌发出土。种子出土后陆续揭草。4月松土除草一次,如遇春旱,最好追施清淡粪水;雨季要及时清理排水沟,5、6月除草松土施肥时除去多余的弱苗及受害病虫苗,每亩施N肥3~5 kg。

4 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凡年均温8~20 ℃,年降水量500~2000 mm的地方均能生长。但土壤条件宜选土层深厚、湿润、肥力中等以上、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山地造林,或田边地坎、房前屋后零星栽植,这样能达到速生丰产。

香椿系阳性速生树种,需要的生长空间较大,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以利于充分吸收阳光。每亩造林密度160~200株为宜,林粮间作每亩74~100株。

穴状整地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在早春3月上旬顶芽已接近萌发时栽植为好。

5 幼林抚育

造林第二年开始,每年抚育2次到郁闭。抚育时间为5~6月和7~8月。以除草、松土、扶亩、培蔸、除萌条为主,有条件的应追肥、灌溉。若培育用材林,要及时摘除侧芽促进高生长,若以采摘嫩叶为经营目的,在萌动时抹去顶芽,或在树高1.5 m左右截干,限制树高生长,促进侧芽发展,提高嫩芽产量。

参考文献:

[1]陈铁山,崔宏安,周子富,等.香椿育苗技术的研究现状[J].陕西林业科技,1999(3).

[2]吴玉洲,张新权,李社辉,等.香椿生物学特性及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2012(8).

第6篇

[关键词] 银杏 育苗 栽培 银杏栽培

[中图分类号] S7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97-01

一、前言

银杏,在我国是一种常用来绿化的树种,不管是城市内的各种行道树,又或者是庭院用的庭荫树,或者是公园内用于观赏的观赏树,都少不了银杏的身影。它因叶形秀美,寿命较长,树干姿态也是比较雄伟,所以被大家所喜欢。而且银杏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是最小的,所以才被广泛使用。然而银杏的品种比较多,不同的地方,对于银杏的栽培也是有要求的。河南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多雨,而秋季太阳日照射时间长,冬季则寒冷冰雪少,春季干燥。这样的环境条件,对于银杏的生长来说是完全符合的。下面来分析一下银杏的育苗栽培技术。

二、银杏的育种繁殖方法

1.银杏的特点:银杏主要是一种乔木,因为生长的时间长,在石炭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在植物中,它就是活化石。银杏在这里,雌雄异株,两者是有着一些区别的,比如说雌树银杏,它的枝条的轮生较为明显,而且枝条也是吃不开平展性生长,叶色相对较浓。而雄树就比较好分辨,它的枝条是直立互生的。

银杏是一种深根系的植物,比较喜光,还耐干旱,对于一些水涝的灾难,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而且对大气形成的污染还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它适应种植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年平均气温在十到十八度的地方,都可以生长。而冬季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零下二十五度。

年降水量达到四百到一千二厘米的地方,都可以比较良好的生长,而且银杏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不管是酸性土,或者是钙质土,或者是中性土,都可以健康地成长。

2.播种繁殖:播种繁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育苗方式,在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的时候,首先,种子的选择要注意,必须要选择八十年左右的母树,采集它的种子,去皮阴干之后,进行播种。

播种地的选择,在这里,苗床比较适合土层比较深厚,地势较高,而且排水好的砂质壤土,并且要做好各种利灌的措施,保证育苗时水分充足。移栽的时候,也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日照时间长的地方,而且土地要比较肥沃之地,这些都基本满足林州的生长条件。

3.扦插育苗:扦插育苗,这种方法比较选用黄松土或者是壤土作为繁殖地。先将育苗地给整平然后耙钿,进行开厢,将它整成一个类似龟背形态的繁殖畦面,大致宽一米二左右,高二十五厘米左右,中间要略高于四周。

在四周还需要将水沟给开好,以免造成积水现象。可以在大概五月中旬到六月这个时间,采用当年种植的软枝,进行良种接穗操作。在进行嫩技扦插之后,再配合生根剂,每枝剪成十到十五厘米的样子,要保留三到四叶,一半插入土壤中,经常洒水保证叶片不干,基本一两个月就可以生根了。然后再进行移栽的处理。

4.嫁接育苗:嫁接育苗这种方法,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它的主要技术要点就是选择大概一到三年内生长的良种进行接穗处理,用二年内生长的砧木就地进行嫁接的操作。

而嫁接的方面也比较地多,它包括春秋枝接,还有大砧插皮接,以及另外一种小砧舌接,基本来说,二年幼苗就可出圃。

三、银杏栽培技术

1.移植事项:银杏在进行移植的时候,问题颇多,首先银杏的直径在五厘米以下就可以进行裸根移植了。进行裸根移植会有一年的缓苗期。而如果选择厘米以上的幼苗,移植时需要带土一块移植,这种带土坨移植的银杏幼苗,一般当年就可开始生长。

移植时,要将幼苗成行成行有规律进行移植,移植好之后,还需要进行漫灌,保证幼苗的成长。而如果是大树移栽,在移植之前,可用水将坑给灌满,当水在全部渗入地里的时候,然后再将大树移植进坑中,让移植之后的树,可以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2.移植方法:银杏的移植,比较适合地势较高,而且排水条件好,日照时间长的地方。一般春季移植是一个最适合的季节,栽植的时候,移栽的坑尽量要挖大一点,要让幼苗的根系可在坑中自由舒展,而不会出现卷曲的现象。填土时,先填一层表土,然后再慢慢提动幼苗,要让它与土进行比较密切的接触。然后再填土,边填边踩实。

移栽时的深度,要以原苗木的深度为标准,移植成功后要多浇一些定根水,水在下渗之后,我们还需要在表面覆上一层的细土,可起到较好的保墒作用。其次新移植幼苗吸收能力差,不建议施肥料,否则很有可能会让幼苗的根系被遭到破坏。

3.种植要点分析:首先,选择移栽的幼苗,一定要粗壮,而且根系要保持完整,没有任何病虫伤害。在进行挖,运,栽,浇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妥善的处理,不能让幼苗出现人为损坏的现象。目前有很多银杏中间商,很多幼苗未能及时出售,假植二三个月后,这样的幼苗水分丢失多,即使进行了移植,也非常难恢复的;

其次,就是移植时,坑一定要大一点,一般来说,至少要零点八到一米见方的坑才算适合,而且如果幼苗过大,这个坑也要相应加大,一般要保持坑的穴径,至少要是幼苗胸长的十五倍到二十倍左右;

再次,就是肥力的要求,在坑挖好之后,基肥一定要施足,最好是经过充分腐烂的农家肥,将之与熟土搅拌均匀,施肥时,要施在坑的中部以上,不要让基直接与幼苗的根系接触,防止其破坏根系。化肥要尽量少施;

然后就是土一定要密实,进行移栽时,每填一层土,就可进行一次踩实操作,使幼苗的根系能够与土壤进行更密切的接触。当然只限于用脚踩实,踩实之后一定要浇透水,然后进行封坑,防止根部因为透风而出现倒伏情况。

四、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银杏在我国不管是园林绿化,还是道荫树使用上,需求都是较大的,可以说被使用率相当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银杏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加地明显,因为病虫害少,寿命长,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而林州地区,每年日照时间长,而且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对银杏的生长,都是一个优良的环境。建立专业的银杏生产基地,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无疑会让银杏种植成为当地的主要林业产值。

参考文献

[1] 裴林.银杏育苗栽培技术[J]《山西林业》 2000年第03期

[2] 孙士云 张德和.浅谈银杏栽培与管理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 2010年第03期

第7篇

关键词:大型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大型苗木是指在苗圃中培育几年到十几年,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情况下在苗圃中培育5~8年。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大规格的苗木,主要是为了尽快成景,达到设计的绿树成荫,花枝交错的绿化效果,尽快发挥树木对环境的美化、净化的作用。在苗圃中培育出的大苗,具有发达紧凑的根系、完美的树形,健壮的生长势,较大的树体,能更好地适应园林树木栽植地如公园、人行道等人多的环境,栽植后顺利地存活和生长。

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掘起,扩大株行距,种植在预先设计准备好的苗圃地内,使小苗继续更好地生长发育,这种育苗的操作方法叫移植。幼苗移植后叫做移植苗。苗木移植后扩大了株行距,增大了生长空间,改善了光照和通风状况,增强了肥水管理,再加上合理的整型修剪,有效地促进了苗木的生长、发育出良好的根系和树形,成为优质的大苗。同时,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淘汰的过程,那些生长差、达不到要求或预期不能发育成优质大苗的小苗被逐步淘汰。

1 移植的作用

1.1为苗木提供适当的生存空间 一般的育苗方法,如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树苗时,小苗的密度较大,出苗后随苗木的不断生长,幼苗的个体逐渐增大,苗木之间互相影响,争夺水、肥、光照、空气等,严重制约苗木的生长发育,必须扩大苗木的株行距。可通过间苗和移植的方法达到目的。但间苗会浪费苗木,留下的苗木也不能对其根系进行剪截,促其发展。因此,常使用移植的方法来扩大苗木的株行距。即扩大了生存空间,使根系充分舒展,进一步扩大树形,使叶面充分接受太阳光,增强树苗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为苗木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滋生;也便于施肥、浇水、修剪、嫁接等日常管理工作。

1.2促使根系发达 幼苗移植时,主根和部分侧根被切断,能刺激根部产生大量的侧根、须根,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使根系中根数显著增多,吸收面积扩大,形成完整发达的根系,提高苗木生长的质量。另外,移植后的苗木由于切断主根,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起苗时所带吸收根数量多,有利于将来绿化栽植的成活和生长发育,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1.3培养优美的树形 经过移植淘汰了树形差的苗木,移植后扩大树苗的生长空间,使苗木的枝条充分伸展形成树种固有的树形。同时经过适当的整形、修剪,使树形更适合于园林绿化需要。另外有的树种经过嫁接可培育出特殊的树形,如龙爪槐就是通过嫁接培养出如伞如盖的优美树形。

1.4合理利用土地 苗木生长不同时期,树体的大小不同,对土地面积的需求不同。园林绿化用大苗,在各个龄期,根据苗体大小,树种生长特点及群体特点合理安排密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多的培育出大规格优质的绿化苗木,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苗木移植时,一般要进行分级栽植,将高度大小较一致的一批苗木栽到同一块地中,有利于个体的生长、整齐、均衡,也有利于统一进行管理。

2 移植的技术

2.1移植次数 移植次数要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和所需苗木的规格确定。一般阔叶树种,苗龄满一年进行第一次移植,以后每隔2~3年移植一次。苗龄3~4年有的达到5~8年出圃。针叶树种,一般苗龄满两年开始移植,以后每隔3~5年移植一次。苗龄8~10年出圃。

2.2移植时间 苗圃中移植苗木,常在春季树木萌芽前进行,秋季在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有时也在雨季移植。

2.2.1春季移植 春季土壤解冻后直至树木萌芽前,都是苗木移植的适宜时间。春季土壤解冻后,树木的芽尚未萌动而根系已开始活动。移植后,根系可先期进行生长,为生长期吸收水分供应地上部分做好准备。同时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树体生命活动较微弱,树体内贮存养分还没有大量消耗,移植后易于成活。春季移植应按树木萌芽早晚来安排工作,早萌芽者早移植,晚萌芽者晚移植。有的地方春季干旱大风,如果不能保证移植后充分供水,应推迟移植时间或加强保水措施。

2.2.2秋季移植 秋季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后进行移植,即落叶树开始落叶时始至落完叶止;常绿树生长的高峰过后。这时地温较高,根系还能进行一定时间的生长,移植后根系得以愈合并长出新根,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秋季移植一般在秋季温暖湿润,冬季气温较暖的地方进行,北方冬季寒冷,秋季移植应早。冬季严寒和冻拔严重的地区不能进行秋季移植。

2.2.3雨季移植 在夏季多雨季节进行移植,多用于北方移植针叶常绿树,南方移植常绿树类,这个季节雨水多、湿度大,苗木蒸腾量较小,根系生长较快,移植较易成活。

第8篇

【关键词】水稻;虾;稻虾共育;栽培;管理

稻虾共育栽培就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种植模式。推广这种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节省劳力,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养虾的稻田一般既可增加水稻产量,又可提高水稻的品质,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是我们农业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具体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1 稻田的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没有农药污染的田块做种养稻田。稻田应离水源较近,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田埂较高,不会被洪水淹没,能保存40-60cm的深水,土壤保水能力强,一般以肥力较高的壤土或黏土为宜,稻田外应有较深的排水沟。

2 虾沟建设

虾沟由环边沟、田间沟及暂养池三部分构成。沿稻田四周内侧开挖宽2m、深1.5m的环形沟,中间开掘“十”字形田间沟;再在田的东侧利用一段环形沟加大加深形成方形,池池的长、宽各20m,深1.5m以上,方形池主要用来冬季暂养虾种。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形成1.3hm2/块的稻田养殖单位。

3 稻田田间建设

因龙虾有冬、夏两季穴居的习性,用开挖环形沟、田间沟、暂养池的土堆筑、加宽加固田埂使之比一般稻田高一些、牢固一些。田埂高1m,埂面宽2m,基部应加宽到5m,坡比1:2,便于建设防逃设施,防止虾逃逸和打洞而造成垮塌。

4 进、排水系统建设

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稻田内形成流水沟样,可使田内水流均匀、通畅,便于水体交换。进水口开在沟前端,宽30~40cm,底部高出田面;排水口宽50~80cm,底部比田面略高,遇大雨或急需排水时能及时排水,排水口处设置栅栏。

5 防逃设施建造

堤埂围网的建造,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网覆盖田埂内坡,塑料网下部埋入土中20~30cm,每隔1.5m用1根木桩固定。将网沿稻田四周铺设,使用双层网,这种防逃方法比较坚固耐用,价格低廉。

6 虾种投放

6.1 清沟消毒

虾种苗放养前15d进行清沟消毒,清理环形虾沟和田沟浮土,每667㎡稻田的养虾沟用漂白粉7.5kg带水泼洒,待毒性消失后进水。

6.2 注水,施基肥

放苗前10d向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培育饵料生物,移栽水生植物,每667㎡施复合肥50kg。

6.3 虾种苗放养

水体安全后,每667㎡放养20kg虾种苗,加强饲养管理,在4月份开始割青苗喂养,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不断加强龙虾管理,预防种苗疾病的发生,提高龙虾种苗的喂养质量。在此期间注意稻田分厢整平,以便后期水稻移栽。

7 水稻栽培与管理

7.1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一般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优质中稻进行种植,如“广两优香66”等。水稻生育期较长,有利于保证虾苗的正常生长。

7.2 精细整地,及时播种育秧

秧田的播种时间为5月25日左右。将苗床整细整平,每667㎡秧田播种10kg种子(大田每667㎡用种量0.75~1kg),秧田每667㎡用30kg撒可富复合肥做底肥。6月2日进行苗床除草,6月10号左右视苗情每667㎡施5kg尿素进行提苗复壮。在三叶一心期注意喷施多效唑,促进分蘖并控制秧苗高度。

7.3 控制秧龄,及时移栽

一般秧龄控制在30d左右,在 6月25日时开始移栽大田。机插或人栽,株行距4cm×6cm,确保大田基本苗13万株以上。

7.4 加强大田管理 ,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移栽前,大田每667㎡用100kg有机肥或30kg复合肥做基肥,采用浅水勤管的方式进行管理。7月下旬及时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药3d后及时换一次新鲜水使龙虾能在稻田安全生活。

第9篇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和对树种科学的认识,城市园林树种选择成为生态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乡土树种补充城镇生态绿地,也成为当前园林探讨的课题。详细介绍了园林新品种红楠的特征特性,从育苗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苗木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楠;育苗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又名红润楠,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深根性树种,耐阴,多生于湿润阴坡、山谷和溪边,喜中性、微酸性而多腐殖质的土壤,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能耐-10℃的短期低温。叶革质,倒卵形或倒卵披针形,叶面光亮。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6~7月[1-3]。春季在翠绿色的树冠上挺立着红色的芽苞,十分醒目,因而得名红楠;果梗红色,果实黑色,在绿叶衬托下非常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树形高大,枝叶浓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红楠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韩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等省区,但多为零星分布,以红楠为主要优势群落极少。在海拔200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与青冈栎、紫楠、细柄阿丁枫、山杜英、苦槠、桢楠、木荷等混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伴生树种。在湘东、湘中、湘南,西至雪峰山等林区的山谷、山洼、溪旁均有散生分布。红楠的天然更新能力很强,无论在林荫下、林缘、林窗中,还是在采伐迹地上,都有红楠苗木出现,占据有利生长环境,可以成为林地上的建群树种或亚优势树种,最后形成稳定的红楠顶极群落[4],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因此,红楠是集绿化、美化、生态、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是理想的街道、公园、庭院绿化树种。

红楠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和园林推广树种,但长期以来,红楠天然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红楠资源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红楠将逐渐成为濒危树种。因此,开展红楠遗传多样性研究、抢救和保护红楠基因资源、制订科学的基因资源保护措施和育种策略,研究、探讨其资源培育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掌握红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适地适树,积极培育红楠人工林,扩大红楠资源,可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红楠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育苗方法

1.1播种育苗

1.1.1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20年以上生长较快、干形通直、树冠匀称的健壮母树及时采种。种子成熟时果皮呈紫黑色,果梗鲜红色,果皮软化。采回后应及时处理,去掉果皮果肉,洗净种子,在阴凉通风处晾1d即可播种,或短时间润沙藏(含水量3%~5%,10~15d)起保湿和催芽的双重作用,可使种子发芽整齐。切忌曝晒种子,以免其失水影响发芽率。种子千粒重300~330g,发芽率80%~85%。据湖南省南岳树木园试验,红楠种子忌失水,随着种子在室内晾放时间延长,种子含水量的逐步下降,其发芽率也逐步降低,当种子晾放时间达10d时,种子含水量下降至21%,种子完全失去活力。生产实践证明,红楠种子不能沙藏至翌年春季播种,宜随采随播。

1.1.2播种。圃地选择肥沃湿润、排灌良好、光照时间较短的砂质壤土。播种前对圃地进行整地做床和消毒,深耕细耙,施足基肥,施放腐熟农家肥15t/hm2,或菜枯饼3t/hm2,过磷酸钙450~750kg/hm2,混合拌匀,把肥料翻入20cm深的耕作层中。播种应在7月中下旬完成,种子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5%生石灰水消毒,条播,行间距25cm,播种沟深2.5~3.0cm,播后用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1.5~2.0cm,播种量为150~225kg/hm2。播种后15~20d,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及时搭建荫棚,保持荫棚透光度为40%左右。8~9月幼苗生长初期,灌溉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应使苗床经常处于湿润疏松状态,防止幼苗干旱死亡,按常规管理追肥2~3次。9月下旬撤除荫棚,增加幼苗光照,停止施肥,提高木质化程度。11月中旬叶面喷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寒能力。红楠幼苗易受冻害,冬天在寒潮、霜冻、下雪之前用稻草、茅草覆盖小苗,防止其受冻[5]。当年生幼苗高达15~20cm,地径2~3mm。

1.2扦插育苗

红楠结实大小年现象明显,播种育苗苗木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影响苗木的大量繁殖。而扦插繁殖培育的苗木,不仅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且苗木生长整齐,成活率通常可达90%。

1.2.1春季扦插。在早春红楠尚未萌动前,从幼年母树剪取一年生已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插穗,长度12~15cm,顶端留2片小叶,将插穗基部2~4cm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h,然后扦插。选用砂壤土或轻黏壤土作插床,插床土壤要细碎,按(8~10)cm×(15~20)cm株行距扦插,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扦插后浇水淋透,做成小拱棚,并用塑料薄膜将其密封覆盖,保证小拱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保证插穗生根成活的必需措施。扦插后100~120d开始生根。

1.2.2夏季扦插。6月上中旬,采集当年生、腋芽饱满的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插穗应有3个芽以上,长度10~12cm。插穗下段2~3cm处,浸入50~100mg/kg萘乙酸或abt 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h,然后取出扦插。扦插方法与春季相同,再在小拱棚上面搭设透光度40%的遮阳网,因为夏季温度高,土壤蒸腾加大,要特别注意保持棚内的湿度。扦插后80~90d生根。

1.3绿化大苗培育

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一般要培育5~6年,苗高达3~4m,胸径5cm以上,有完整匀称的树冠。可用播种苗或扦插苗进行移植。移植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轻黏土。幼树较耐阴,移植圃地可设在阴坡或半阴坡。移植株行距为1m×1m,树穴规格为50cm×50cm×40cm。红楠小苗分化现象严重,大小不匀,在栽植前要将苗木分级,将不同规格的苗木分别栽植,使同一作业区苗木大小整齐、生长均匀、便于管理。淘汰生长势弱、苗木受损、无培养价值的小苗。裸根苗移植前要适当修剪部分枝条,摘除大部分叶子,以减少苗木水分消耗。移植时间以早春苗木未萌动前为好,一旦萌动抽梢,移植成活率会降低。宜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栽植,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自移植至大苗出圃前,每年要进行3~4次除草松土,干旱季节要进行灌溉,4~5月结合扩穴松土抚育,施复合肥150g/株,以促进幼树生长。移植的前2年生长较慢,移植培育5~6年后可用于园林绿化。

2肥水管理

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红楠的生长,因此改善立地条件、加强抚育管理可以促进苗木生长[6]。红楠前期生长需要一定的庇荫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育苗用地宜选在有大树庇荫的地方或搭建荫棚,透光度以30%~40%为宜,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红楠大苗喜温暖肥沃,具有较强的耐水湿能力,生长适温为18~28℃。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施复合肥对促进红楠莆木生长有较大、较持久的影响作用。

3病虫害防治

红楠病害危害较少,主要有红楠炭疽病,病菌危害叶片、侧枝、幼茎等,可以导致整株死亡。春、夏季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高峰,土壤干旱瘠薄地方发病率高,幼树发病多。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并施足基肥育苗,平时增施磷、钾肥。二是注意使苗木通风透光,以减少发病。三是清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四是在发新叶、新梢时,喷洒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发病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6%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发病严重时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金龟子是为害红楠幼苗的主要害虫,在地下咬断或咬伤幼苗的根系、嫩茎基部,取食为害幼苗,使苗木枯黄或死亡,一般以3龄幼虫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一是结合冬耕把幼虫翻出地面让其冻死。二是苗圃整地时施用30%敌百虫粉45kg/hm2,随即作床将药覆于土内。三是幼苗出土后,在为害严重时用50%马拉硫磷或25%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200~250ml/株浇灌于被害植株根际周围。

4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彭珍宝,旷建军,范水平,等.南岳树木园建园技术与森林生态价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曾繁茂.红楠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9(1):43-46.

第10篇

棉籽壳培育技术

棉籽壳培育银耳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培育银耳之前先要配制好培养料。第一种配方是用76%的棉籽壳、20%的麸皮、1%的黄豆粉、1%的石膏粉、1%的蔗糖、0.5%的硫酸镁混合而成;第二种配方是用60%的棉籽壳、20%的麸皮、2%的黄豆粉、1%的石膏粉、1%的蔗糖、0.5%的硫酸镁,最后加上25%用过的干精料混合而成;第三种配方与第二种配方大致相同,只是用25%的阔叶树木屑代替了干精料。

培养料的制作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首先,要将蔗糖和硫酸镁溶于水中,PH值在5~6之间即可;然后将麸皮、黄豆粉、石膏粉等均匀洒入棉籽壳内,进行充分搅拌。各种食用菌配料用水基本相同,大约比培养料本身的重量稍微多一些,棉籽壳吸足水后,用手握住不滴水就算合适。

银耳有瓶、袋两种培育法。培育银耳,首先就要准备好培育瓶或培育袋。装瓶的方法是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瓶中并压实,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住瓶口系紧,再在塑料薄膜的瓶口中央处扎个孔,用胶布粘住膜孔即可。袋装培育银耳优点很多,一个瓶子只能培育一株银耳,袋子却能培育4株。装袋时只需要用长50厘米,宽12厘米的塑料袋装满培养料,然后用绳子系紧,把扎好的袋口拿到火上烧一烧,以防止细菌感染。再在袋子侧面均匀打4个孔眼,每个膜孔间隔10厘米,打好后用胶布将膜孔粘住密封即可。瓶、袋装好后,要进行灭菌消毒,并常压存放8~10小时。如果用高压灭菌,在1.5个大气压下存放一个半小时便可完成灭菌消毒工作。

灭菌消毒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一瓶菌种大致可以接种50瓶或者15袋。接种工具准备好后,先要对工具进行密封消毒,用10毫克甲醛加8毫克高锰酸钾的混合液,擦洗接种用的小钳子等,再用酒精给装有菌种的瓶子瓶口消毒,等30分钟后才可接种。培育银耳的消毒过程十分严格和繁琐,不过这也是为以后银耳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保障。

接种时,要先挖掉瓶内菌种表面的银耳原基,再将银耳原基周围3厘米范围挖松,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进行接种。在封闭的无菌环境中,拿出原来准备好的瓶和袋,揭开膜孔上面的胶布,往膜孔里填上少许菌种,随后再用胶布封上,便可以放入培养室了。

从进入培养室到采收,大概要经过40天。接种后3天之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3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菌本身的温度增高,这个时候温度控制在23~25摄氏度之间最好。如果气温低,菌丝会生长缓慢;如果气温过高,超过30摄氏度,会导致菌丝生长细长,不健壮。菌丝生长阶段的湿度不能过高,一般控制在相对湿度70%以下。湿度大,就容易发生感染。温、湿度正常,菌丝就能迅速生长。在这段期间,必须注意不能触碰胶布,很多培育者急于想看看有没有长出小银耳,结果揭开胶布后造成了菌丝感染,得不偿失。

等菌丝发满之后,需要进行通风,这时候才能揭开胶布,用手将胶布捏出一个凸出的口子,再粘住膜孔,就形成了一个小通风口。这时,还要加大每袋菌种相互之间的距离,并每天令培育室通风三四次,每次30分钟,促使菌丝生长出银耳。冬季通风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要增加通风次数。

给培育室通风的日子里,银耳菌丝逐渐纽结为子实体原基,这时候应该加大湿度。不能把水直接洒到菌袋上,可以在菌袋上方铺上报纸,用喷嘴往上面喷水以提高湿度,但也要注意不能让报纸上有积水。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出耳率可以达到100%,出耳时间也会提前。等耳基形成的时候,伴随出现红黄色的水珠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水珠过多也会影响出耳,应该及时除掉,用棉球轻轻擦拭即可。湿度若过大,会导致分化加快,子实体变白,银耳产量降低;湿度若过小则银耳生长缓慢,生出的耳呈黄色;湿度正常,银耳产量高,质量也好。室温保持23~25摄氏度,每天保持10小时的散射光,对子实体的生长非常有利。

子实体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这时候就可以完全揭掉胶布了,并将膜孔剪大。子实体生长阶段,一定要注意随时观察和注意掌握温、湿度及通风量,根据节气和天气的变化随时调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让结出的银耳保质保量。子实体生长非常迅速,随着它的生长,光照应该逐步加强。光照好的银耳长得肥大、硕白,产量也高。在这个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23~25摄氏度为宜,如果温度偏高,可以采用通风、洒水以及拉大间距的办法来降低温度。

从耳基出现起大概30天时,银耳就要成熟了。银耳成熟的标志十分明显,耳片充分展开,基本没有黄芯时就可以采收。

防治菌虫害

银耳极易受到菌虫害的侵袭,这长期困扰着种植者。在整个银耳的培育期间,一定要当心银耳的菌虫害,菌害和虫害的发生会极大影响银耳的产量。

银耳的菌害主要指的是绿霉,其症状表现在银耳耳棒的横切面或者其它地方呈绿色。绿霉害轻微时,银耳耳棒的横切面周围呈绿色、中间呈白色的症状,绿霉会分解木材或培养料里面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如果绿霉害比较严重,银耳会发黄、萎缩、生出的耳片小,严重影响产量。绿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空气流通不足、不新鲜造成的。发生绿霉后,要及时用刀将耳棒上的绿霉刮掉,再用0.1%的多菌灵水涂抹患处,或者用浓度为1%的生石灰将其涂掉,同时在培育室内增加通风的次数,绿霉病害就可以消除了。如果不及时处理,绿霉会传染给其它健康耳棒,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

虫害主要是螨虫、鱼儿虫、舌蝓、草鞋虫等,其中尤以螨虫居多。螨虫主要以咬食银耳的菌丝和耳根为生,之后耳根将开始发黄,并逐渐变成黑色。此时用手轻轻拉耳根,就可将耳根拉出,并伴有刺激气味,甚至让人脸部出现发痒的感觉,这说明螨虫病害已非常严重。螨虫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银耳生长的自然环境消毒不彻底;二是在生产菌种期间,对菌种选择不严格;三是栽种期间不注意清洁卫生,消毒不严格。发生螨虫病害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因此在生产银耳种子时,要严格检查菌种里面是否带有虫害,如果带有螨虫一定不能用于生产;其次选择银耳培育室时,不能选择在离住户、猪舍、鸡舍等很近的地方,以避免外界螨虫源的传染。在银耳的整个生产、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消毒,首先用敌敌畏或者其它农药给耳棒进行消毒后才可接种。如果已经产生虫害的,要先将所有发病的银耳采掉,然后用1%的糖醋水把螨虫从耳棒里引出来,再用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将螨虫彻底消灭。

只要掌握了银耳的培育方法,做好了防治菌虫害的工作,一定就能结出健康肥美的银耳来。银耳的采收也有讲究,一不要割破银耳,二是要在培育袋、瓶里留下耳根,但要把耳根周围的黄褐色斑迹去掉。这样第二茬银耳就能够顺利再生。割耳之后,将培育袋、瓶先干燥3~5天,再加湿管理,30天之后便能采收到第二茬银耳。第二茬银耳的产量一般为头茬的50%左右。

新采的银耳,含水量很高,要及时晾晒或者烘干,并挖去根蒂。清洗之后,耳基朝下晾晒。通常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晾晒4天左右,或者在晾晒4~6小时后进行烘干。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天气应该立即烘干,防止霉变。食用了霉变的银耳会引起中毒,后果不堪设想。晾晒烘干好的银耳,就可以进入市场了。

棉籽壳培育的银耳,每朵直径在10厘米左右,每朵鲜重平均100~200克,个别的可以达到鲜重300克。棉籽壳培育银耳的成功,使银耳不再是专属于皇室的贡品,平民百姓也都可以吃到这个珍贵补品了。

《棉籽壳培育银耳技术》节选自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制作出版之致富技术光盘。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以出版发行CCTV-7农业节目为主,提供所有栏目影视资源和音视频资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0号

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100081)

订购电话:010-6214183162150885

第11篇

关键词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34-01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又名楠竹、矛竹、孟宗竹,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广泛分布于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在江淮丘陵地区栽培较多,淮北也有少量引种。实践证明,毛竹最适合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水湿条件好、避风温暖的山谷洼地,垂直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要求年平均气温12.6~21.0 ℃,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8.0 ℃,年降水量900~2 000 mm,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在花岗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石灰岩以及第四纪红色黏土所发育的黄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以及酸性石灰土上均能生长,土壤pH值4.5~6.5。但不适合栽植于山坡上部土层瘠薄处或碱性土壤上。为使竹林达到丰产高效,就必须有合理的地上系统增加有机物质的组成和地下系统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和分配以及良好的肥水管理。

1建立合理的地上系统(即母竹管理)

粗放经营的竹林,以清明至谷雨期间留养母竹为宜,花年竹林每年留养竹450~750株/hm2,大年竹林留养900~1 500株/hm2。集约经营的毛竹林,推迟留养母竹可增产、增值。经过对清明、清明至谷雨、谷雨3个时间段留养母竹对比,表明谷雨留养母竹效果最佳,比清明至谷雨时段留养母竹增产27%,增值28%;比清明前留养母竹多出笋40%,增值40%,差异显著,且新竹质量没有下降。推迟留养的母竹都是深鞭发的笋,竹笋粗度加大,更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养分和水分,增强抗性,增产效果明显[1]。

白露以后伐去5度以上老竹,4度竹可适当给予择伐,择伐时要避免出现空缺,砍伐株数应与留养竹株数一致。留枝盘数应在15档左右,立竹数2 250~2 700株/hm2,1~4度竹的株龄结构为1∶1∶1∶1,平均胸径7~8 cm6~7级。

2培育合理的地下系统

2.1竹鞭管理

竹鞭分布在土壤上层10~50 cm处,横向起伏生长。鞭梢生长的速度在一年间按慢―快―慢的节律进行:当早春土壤温度回到5 ℃时即开始活动,5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大,进入快速生长季节,以6―10月生长最旺,11月生长减慢,12月至翌年1月停止生长;竹林发笋长竹则在3―5月。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大年大量发笋长竹,地下鞭生长量较小;小年主要是换叶生鞭,地下鞭生长量较大,交替进行,每2年为1个周期。毛竹发笋比例最高的鞭段长度约2 m,又称为有效鞭段。可以在竹鞭生长期内,适当挖除鞭笋,清除老鞭、细弱的浅鞭或断鞭来促发岔鞭,既能调整竹鞭的生长方向,又能增加发笋鞭的比例。竹鞭的生长特性:趋肥、趋松、趋润。竹鞭以20 cm左右深度产笋量高。一般每深5 cm,竹笋增重0.25 kg。高产型笋用林的竹鞭要求以三至五年生的粗壮鞭为主。

2.2土壤管理

除“三头”和深翻林地,每年春笋结束至入霉前(5月)和秋分前后(9月),结合施肥翻垦2次,翻垦深度在40 cm以上。翻垦时,应剔除褐色的老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同时除掉“三头”(即石头、树蔸和竹蔸);2―3月和7―8月各除草1次,深度7~10 cm。垫土:每年或隔年冬季在竹林地的上坡挖取客土,加盖在林地上,也可以别处取客土。加土厚度以7~10 cm为好,过薄达不到加土的目的,过厚则出笋时间推迟,甚至出现烂鞭现象。在垫土的同时,应清理排水沟,防止林地积水。

2.3施肥管理

竹林施肥对竹笋出土有促进或延缓作用。增施氮肥,竹笋出土多在前期,笋期也延长。偏施磷肥则发笋后移,以中后期为盛,由此可调节发笋出笋时间、周期及利用状况,定时定量养笋。

2.3.1施肥量。年产竹笋22.5 t/hm2、产竹11.25~15.00 t/hm2的笋用林,每年应施畜禽栏肥7.5 t以上,通常分催笋肥、笋穴肥、行鞭肥和孕笋肥4次施入,4次施肥的大致比例分别为4∶2∶3∶1,N∶P∶K=5∶1∶2。氮肥对增加收笋量有显著效果,主要对竹笋个体发育起促进作用。追施氮肥可使收笋量稳定,施氮肥3 750 kg/hm2可达最高产量;磷通过提高笋芽发笋或直接促进笋芽形成增多发笋数而增产;钾在于和氮、磷互相配合,有助于氮、磷功能的发挥。通常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能提高竹林产量和竹笋产量,连续施肥3年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3.2施肥方法。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有4种,分别为撒施、蔸施、穴施和沟施。重点介绍沟施,即沿等高线方向开沟,水平带间距1~2 m,沟深20 cm,沟宽20 cm,将肥料施于沟中,加土覆盖。沟施的优点是林地沿水平带形成阶梯和土壤疏松带,能起到蓄水、保水、保土的作用。施用肥料处于20 cm土层,易溶解和转移。根据竹鞭趋肥、趋松、趋润的生理特性,诱导竹鞭在15~25 cm土层生长,形成良好地下鞭空间结构。出笋早且主要集中在沟的两侧,便于挖笋和留养母竹[2]。

2.3.3施肥时间。具体如下:①催笋肥。在早春(雨水前)施入,以促使笋芽膨大生长,提早发笋。在离母竹干基1~2 m处开深20~30 cm的沟,将混合肥(用人粪或猪粪每50 kg掺复合肥或尿素2 kg)浇入沟内,然后覆土填平。②笋穴肥。挖取竹笋的笋穴,当天施用混合肥或尿素0.2 kg/穴左右,由于笋穴肥一般埋施较深,并最接近粗壮的竹鞭,能较快被吸收利用,故应重施。③行鞭肥。为了恢复母竹的长势和竹鞭的伸长,在春笋停挖后至入霉前,结合深翻,每隔2 m开深20~30 cm的水平沟,将肥料(栏肥、饼肥或煮熟的黄豆等)施入沟内,即用土覆盖。④孕笋肥。秋季(9―10月)笋芽开始分化,为充实行鞭,促进笋芽分化发育,可在夏末初秋,结合深施入畜肥。

2.4笋期管理

挖笋与留笋养竹是竹林集约经营的重要环节。毛竹林地下竹鞭芽可达15万个/hm2以上,且每条竹鞭都能出笋成竹。虽然挖掘鞭笋使平均鞭长和节长变短,但鞭段数量明显增加,出现单侧多岔,竹鞭纵横向之比为3∶2,多分布在10~40 cm的土层,以1~3龄抽发新鞭最佳,2~5龄鞭发笋最强。壮芽多分布在竹鞭中部,竹鞭上有84.7%的侧芽能萌发成竹鞭及竹笋[3]。

只要加强竹林的水肥管理,加速笋芽萌发转化,及时挖去早期的浅鞭笋,调整转化冬春笋的营养矛盾,就可促进春笋及时萌发,提高笋产量。实践证明,清明至谷雨间留养的母竹产量、质量最佳,可获最高笋产量,其他所有早期、初期、末期笋均可提早挖光。挖笋要及时,疏笋要均匀。整个笋期以没有退笋为佳。

2.5水分管理

2.5.1竹林水分管理。“竹怕秋冬旱,出笋少一半”。8―9月(笋芽分化期)和10―12月(孕笋期)是水分管理关键期,管理程度直接影响冬笋和翌年春笋的产量。水分管理不仅能增加出笋数量,而且能增加单个竹笋的重量。研究表明:在8―9月干旱季节,竹林灌水可提高冬笋产量3~10倍[4]。

2.5.2竹林用水量。8月至翌年2月,如出现连续20~30 d干旱,有水源的地方要减少灌水,一般要求自然浇灌75~120 t/hm2,喷灌用水量75~120 t/hm2。有条件的地方,灌水后用稻草覆盖,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3参考文献

[1] 葛勤像.毛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41.

[2] 郑林水,周紫球,陆媛媛,等.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1,36(4):43-45.

第12篇

[关键词]:油松 培育 栽植 养护管理

油松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宁夏、甘肃、四川北部以及青海等地,在朝鲜也有分布,是一种常绿乔木,作为一种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风同时可以抗瘠薄,其耐盐碱性较差,在土层深厚排水较好的酸性或者是中性土壤中都可以生长,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其由于根系较为发达、枝叶茂盛因此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山西省作为重要的绿化树种,其为山西的水土保持起到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1.油松的培育

首先要采集种子,油松的种子成熟时间是九月上旬。在球果从绿边黄绿就应及时进行采收。所采种的母树的树龄不能低于二十年,应确保其发育健壮、干形好、而且没有病虫害。将所采的球果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摊开进行晾晒,每天翻动一次。当球果鳞片卷曲自动裂开之后使用木棍轻轻敲打同时来回翻动这时种子就可以自动脱出,然后将收集的种子进行搓揉就爱那个翅去掉,选出优良的种子晒干之后储藏起来。在进行油松的培育中,首先选择育地,结合油松的生长特点,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而且土层的深部比较肥沃的中性或者是酸性土壤作为苗圃土地,应尽量避开盐碱地,如果是山地应尽量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阴坡或者是半阴坡病虫害较少的地方。最好是北坡或者是东北坡,坡度最好不要超过三十度,整地的时间最好是在前一年雨季进行;在确定好育地之后进行整地,苗圃最好是在秋季进行深耕,将深度控制在大约二十到三十厘米,在次年春季土壤解冻之后再施入有机肥再进行一次深耕,这次应将深度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厘米,然后将去耙平;接着准备作床,提前三到五天将底水灌足,在平整的苗圃地上作床。通常采用平床,其宽大约为两到三米,为了给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方便,在苗床两边应将步道以及排灌水沟留好,对于苗床的长度,应该根据苗圃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接下来就是苗木的包装和运输,对于需要运输的苗木必须要带土球,其大小主要是根据苗木的大小来确定,使用纤维袋、塑料袋或者是草绳将需要运输的苗木包装好同时要将其标签以及质量检验证书附上。如果是跨县运输应将其检疫证书附上。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苗木受到重压和日晒,在到达目的地时应及时拆开保证进行栽植或者是在阴凉地方进行假植。

2.油松苗木的假植和栽植

2.1假植

当苗木起挖之后应及时外运或者是栽植,否则应进行临时假植。在假植时,应开一定深度的垂直沟,通常应将深度控制在三十到四十里面之间,具体是根据苗木的数量以及根长来决定的。在假植的过程中,苗木的摆放应稍微倾斜一点,将苗茎的下部以及根系用湿土覆盖,然后踩实以免透风。如果假植的时间超过三天应对苗木采取一定的临时养护措施。以确保其能存活。

2.2苗木的栽植

在进行油松苗木栽植时,首先应进行定点放样,根据苗木的大小将去株行距去顶出来以便维护对其的养护;然后根据苗木的大小进行开学挖坑;最后将油松苗木放入到所挖的坑中,将其扶正之后用土将坑填满并夯实。应确保新育的苗木浇透水三到四次,为其创造基本的生长条件。

3.油松的养护

3.1浇水

由于油松喜光、抗干旱,因此在春季应少浇水,以免给地温造成影响,导致苗木生长缓慢,在夏季六到七月应适当增加灌水量,同时在雨季应注意做好排水,在冬季也要做好灌溉以提供苗木的保存率,总之应控制好苗木的浇水量。对于新植苗木应及时浇透第一次水,然后每隔十天浇水并浇透一次持续三次之后要及时松土保墒使得土壤的温度得到有效提高,促进新根尽快长出来,当苗木成活之后每个月浇一次水即可;对于留床苗木,春灌的时间最好选在树木萌动的时候。每个月至少应浇水一次,如果出现持续干旱,应依据土壤的湿度适当的进行灌溉,总之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土壤的湿度控制好。对于三年以下的幼龄树木由于根系纤弱抗旱能力不强,应每月浇水两次。在每年十一月份应进行冬灌为来年苗木的健康生长创造条件;对于播种苗来说,在种子秋播之后无需覆盖,以慢灌的方式将水灌足,在入冬之前进行冬灌,之后应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进行洒水保湿;对于插穗苗来说,在插穗扦插当天应浇透第一次水,在大风和高温天气,应确保地表湿润,通常应浇灌三到五次足水,这主要是依据土壤和天气的情况来决定的。

3.2修剪

主要是将油松的冗枝以及病虫枝去除,同时应将生长方向不正常的旺长枝疏除。由于油松为塔状树形,应保证其中心主杆的顶端优势,如果需要塑造工艺型树枝可以通过拉枝以及摘心等技术来实现。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应将其底部的枯枝及时修剪掉,使其能充分吸收水分和营养,促进苗木健康的生长。

3.3松土和锄草

为了增加苗木地的透水性,方式地块板结,使得苗木可以更加充分的吸收水分和营养,促进去快速健康的生长,在苗木地灌水三到五天应及时进行松土。在杂草生长期对苗木地应每月进行一次杂草清理,进而避免杂草给苗木的生长带来影响。松土的深度应在四到五厘米,确保田间每月杂草,土壤疏松没有板结现象出现,土块细碎。

3.4施肥

通常油松的施肥主要包括根部施肥以及叶面施肥,根部施肥的时间最好是在春季,以硫酸钙为主硫酸亚铁为辅混合施入根部,使得土壤的酸碱性得到平衡;叶面应以800倍的磷酸二氢钾以及100倍的尿素混合施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松适合在中性或者是酸性土壤中生长,基于此种情况,在以后进行苗木培育或者是绿化工程中应选择好土壤,为其创造适合生长在条件,同时应做好养护管理,要按照要求进行浇水,定时进行修剪、松土、锄草,以及施肥,进而为山西省的城市绿化提供优质的油松树种,促进该省的城市绿环建设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继东,黄小军,平丽丽.油松大苗移植及培育技术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