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21:1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育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旱柳;形态特征;育苗技术
旱柳生长快、分布广、繁殖容易、树形美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四旁”绿化、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
1 旱柳的形态特征
旱柳为落叶乔木,高20m,胸径80cm;树冠为广圆形,树皮呈深灰色,浅裂到深裂;幼枝有毛,小枝呈黄色或绿色、无毛;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cm、宽1~1.5cm,有细锯齿,下面有白粉,叶柄长2~4mm,花枝上叶较小,全缘;幼叶被丝毛,后脱落。雌雄异株,雄花具雄蕊2个,花丝分离,其背腹面各具1腺体;子房近无柄,其背腹面各有1腺体。
旱柳有以下3种变型:(1)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umbraculifera Rehd),树冠呈半圆形,如同馒头状;(2)绦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pendula Schneid),其枝条下垂。(3)龙须柳(Salix matsudana Moidz.cv.Tortuosa),枝条呈龙须状。以上3种变型均为庭园绿化树种。
2 旱柳苗木培育
以插条育苗为主,也有的用种子繁殖〔种子千粒重0.167g〕。播种和插条育苗方法分述如下。
2.1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虽较扦插育苗技术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给林木带来的提早衰弱现象,且插播育苗的苗木寿命较长、抗病力较强,故旱柳播种育苗近年来有所发展。根据各地经验,旱柳树播种育苗要抓住以下几点:
2.1.1 及时采种
果实成熟期因地而异,河南郑州、陕西关中在4月下旬,陕北、宁夏、东北三省则在5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的果皮为黄褐色,部分果实裂嘴,在刚刚吐出白絮时就要抓紧采收。
采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剪采果穗,也叫“采吊子”;另一种是收集落下的种子,又叫“采飞花子”,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而且成本低,种子质量较高又不损伤母树,但这种采种方式只适于母树比较集中成片的地区。
2.1.2 种子的处理和贮藏
将采集的果实摊放于室内架设的竹箔上,或放在屋内水泥地上摊晾,切忌堆积太厚,以5~6厘米为宜。每日翻5~6次,2~3d后果实全部裂嘴,可用柳条抽打,使种子与絮毛脱离,然后将种子收集起来过筛。如果絮较多,可用旱柳种子脱粒机处理,这样效率较高,每日可处理出5kg净种子。每32~50kg果穗可产出种子1kg,每千克种子约110~200万粒。
旱柳可随采随播。如遇阴雨天暂时不能播种,可将种子放入防潮的容器或袋中悬挂于低温的水井或土窑中,随用随取。种子外运时,应将种子干燥至含水率在8%以下,密封于容器内,运到目的地后立即摊放于凉爽、干燥的房屋内,以备播种。隔年贮藏的,应在干燥、密封和低温下保存,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控制到极低的程度。根据陕西、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经验,经过上述处理,种子1年后的发芽率一般可保持在80%左右。
2.1.3 适时播种
随采随播,出苗整齐,幼苗生长旺盛。新采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一般条件下,放置20d以后发芽率就会降到60%以下,且播种后出苗迟缓,生长不整齐且长势不旺。经过贮藏的种子,应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冬季深翻30~40cm,整地要细致,床面要平整。
近年来,群众总结出许多播种旱柳的先进经验,现将其中主要的播种法介绍如下:
2.1.3.1 磙子播种法
播前先灌足底水,等表土稍干后,用十齿平靶将床面或垄面2~3cm的表土充分整平、耧碎,然后用播种磙播种(条幅和条距按规格在磙上做好)。播后用细沙覆盖2~3mm,用木磙镇压1次,或者播后用扫帚创面轻拉1遍,再加镇压。最后用细眼喷壶浇水;高垄育苗时,用小水漫灌,水量以低于床面3cm左右为宜。根据实践经验,条播优于撒播,条播中又以宽幅条播的效果较好。播幅约为3~5cm,也有采用10cm宽幅条播的,条距为10~20cm,每667播种量为0.5~1kg。为了使播种方便、种子均匀,每千克种子中可掺沙4~5kg。
2.1.3.2 落水下种法
播种前先灌水,待水快渗完时将种子播于床面,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厩肥,再加少量的5406细菌肥料)覆盖,以稍见种子即可。
2.1.3.3 插枝落种法
种子成熟后,将枝条采下并均匀地插在苗床上,让蒴果开裂后自然下种。这种方法要比采种育苗省工且管理方便,但要防止虫害。在风沙干旱地区,播后要覆草,或在与主风呈垂直方向的地方设置风障。
2.2 扦插育苗
旱柳插穗容易生根成活,操作比播种育苗简易,生产上采用较多。
2.2.1 插穗的采集和处理
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插条应用1年生扦插苗干为宜,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幼树上的壮条也可应用,插条以粗度为0.8~1.5cm、穗长为15~20cm为宜。秋采的插穗要窖藏过冬。为了保证插穗的质量,应建立采穗圃。
2.2.2 扦插时期与方法
春季前扦插应在萌发前进行。扦插前,可将插穗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浸泡3d左右,以促进插条生根发芽;插后及时灌水,幼苗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d浇1次水。6~7月间施追肥2~3次。旱柳侧枝萌发多,要及时抹芽修枝。
秋季扦插,在落叶后至土壤解冻前进行秋插。扦插时,采用直插;插后盖土6~10cm,翌年发芽前再将土刨开。此外,还要深翻改土(深60cm许)、增施有机肥料(每667施6000kg)和加强苗期抚育管理。
扦插密度要适当,保持深度一致、距离均匀,按照种条的梢、中、基部分别扦插。株距为20~30cm,行距为30~40cm,每667插7000~9000株。采取垄式扦插的,每垄2行,行距为15cm、垄距为50~60cm,每667插15000株左右。
作者简介
高文龙(1977-),男,黑龙江海伦籍,大学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程造林、林业工程管理工作。
关键词:生态习性;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识码:A
1 生物学特性
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sis Fang),又名山荔枝、石枣子,为山茱萸科四照花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嫩枝被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卵形卵状椭圆形,长4.5~12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疏被白柔毛,下面粉绿色,在脉叶有时簇生白色或黄色髯毛,侧脉4~5对,叶柄被毛。头状花絮近球形,具4大型白色花瓣状总包片,花萼筒状4裂,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垫状,子房下位2室。果序球形肉质。聚合果可生食和酿造,花大而美且繁多,是一种极其优美的观赏树种。
2 生活习性
温带树种,产于长江流域诸省及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多生于海拔600~2200m的林内及阴湿溪边。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适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强,能耐一定程度的寒、旱、瘠薄。性喜光,亦耐半阴,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适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适应性强,能耐一定程度的寒、旱、瘠薄,耐-15℃低温,在江南一带能露地栽植。夏季叶尖易枯燥。在小陇山林区多为散生灌木,少见乔木。常生于林中或林缘。
3 培育技术
3.1 播种育苗
3.1.1 种子采集
在小陇山林区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可用园林剪或高枝剪截取果梗,采下头状果实集中堆沤,果皮沤熟后装入竹篮或竹筛,用力搓擦淘洗,反复用清水漂洗去除果皮果肉等杂质,取出种子阴干,装进布袋或麻袋备用。
3.1.2 种子处理
种子收获后随即播种或低温层积120d以上翌年春播。用淘净河沙按种子与沙1:3堆积120d左右。播种前20d取出种子,淘净沙粒,用70℃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4h去蜡及软化种皮,然后保持25~30℃的室温催芽15d左右,待种子裂口达30%时即可播种。
3.1.3 圃地的选择
四照花幼苗喜光怕涝。圃地一般应选择在光照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且土壤肥沃不大于15℃的沙土地。
3.1.4 圃地的整作
入冬前用步犁或旋耕机将选择好的圃地深翻一次,这样做的好处有:可冻死越冬的虫卵,减少来年圃地虫害的发生;通过一冻一消使圃地土壤变得疏松,利于苗木生长。第2年3月中旬,用旋耕机把铺地再翻一次,检尽草根、石块等杂物,耙平圃地然后做床。为了便于圃地管理,苗床应以1×10m2高出地面0.1m、苗床与苗床间距0.5m为宜,这样的苗床利于排水,有利于四照花幼苗生长。
3.1.5 播种
四照花种子育苗一般在春分或清明节前后进行,宜采用条播。播种前将裂口的种子检出,4人一组,1人开沟,1人点种,1人覆土,1人洒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沟深5cm为宜,行与行间距10cm,每行点籽40~60粒,覆土厚度3cm。一般阔叶树育苗不需要搭建温棚,只要做好勤观察,勤拔草、施肥即可。
3.2 扦插育苗
四照花种子繁育简单易行,产苗量高,苗木后劲足。扦插育苗只是一种补充。
3.2.1 扦插时间
南方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小陇山林区多在春季3月中下旬发芽之前进行。
3.2.2 插穗采集
选择生长旺盛,花果整齐优良,无病虫害的健壮20~40a生植株为采穗母树。早春在母树萌动前,剪取母树上生长壮实、没有受冻害、1a生的新鲜枝条作插穗条。剪截之前,把整个枝条放在500倍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0.5h杀菌消毒。
3.2.3 插穗剪取
插穗条剪截时要用锐利的剪刀剪截,每个插穗剪成10~15cm长,上有2~4个芽,要从插穗的下端节下0.5cm处,芽的反面下剪刀,剪口向芽下方剪成马蹄形。因节间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便于大面积伤口的愈合,又利于插穗生根。插穗上端离上芽0.5cm处剪成平口,既减少水分蒸发,又利于伤口愈合。为保护插穗两端剪口,立即蘸草木灰处理。然后用生根粉溶液将其浸泡12h即可扦插。
4 绿化苗木栽培
选择半阴或西侧遮荫条件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平地或坡地(不大于15°)作为培育基地,面积可大可小。来年3~4月,土壤萌动后,耕地、耙做整理圃地,将3a生高80~120带土球30cm×30cm的四照花幼苗从圃地起出后运至培育基地阴凉处,按1.5m×2.0m三角形配置将幼苗栽入穴中,派专人管理,及时除草、打药、浇水、施肥,并做好圃地记录。
5 病虫害防治
四照花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蚜虫类和蛾类等。防治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为方针。
5.1 叶斑病
可喷洒苯菌灵或代森锌防治。
5.2 蛾类
主要有刺蛾、大蓑蛾啃食四照花的叶片和嫩枝,可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注解及时防治。
5.3 蚜虫类
关键词:红松幼苗;培育;管理技术
红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其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红松木材材质优良,在国际国内木材市场十分畅销;红松种子含粗蛋白质12.15 %,粗脂肪60.45 %,淀粉2.40 %及各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需求量呈逐年攀升之势。故此,培育红松后备苗木资源势在必行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采种
天然红松林 20~25 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 3~4 年,其中有的个别年份出现小年现象。红松种子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 9 月中、下旬至 11 月上、中旬;春季 3 月上旬到 4 月中、下旬。
2 育苗
2.1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 1 年与 2 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2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约 1.5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犁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2.3种子处理
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雪埋 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 cm,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 cm 的杂草。播种前3~5 d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2 h,捞出后稍阴干既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 %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 % 。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冰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2.3.2混沙埋藏 播种前10~20 d,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 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 d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 %。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2.3.3温水浸种 播种5~7 d,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 ℃~60 ℃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二次,到种子有50 % 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54.5 %。
2.4作床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 10 ~15 cm,小步道宽 50 cm,床面宽 1 m ,长10~20 m。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2.5播种时间
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 ℃~9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
2.5.1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 cm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 cm,行距8~10 cm,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 cm,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
2.5.2红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2.6播后管理
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
2.6.1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
2.6.2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失,调节地面温湿度,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稻草(或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每平方米约需草1.5~2斤)。当幼苗出土50 %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撤草时不要损伤苗木。
关键词 水培;育苗技术;营养液膜;深液流;浮板毛管栽培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42-02
水培是一种通过营养液进行的无土栽培技术[1-2],通常情况下,栽培时一部分根系在空气中,另一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现介绍几种水培技术,以期为植物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1 营养液膜技术
营养液膜技术(NFT)是水培方法之一,其通过在培养床底部形成一层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浅层,使得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根系吸收利用,从而实现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该技术造价低廉、易于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
1.1 NFT设施的结构
1.1.1 种植槽。种植槽根据种植的植物个体大小而异,对于大株型植物来说,长、宽、高分别为10~25 m、25~30 cm、20 cm,所用材料为白面黑里、0.1~0.2 mm厚的聚乙烯薄膜。为了改善植物的吸水和通气状况,可在槽内底部铺垫一层无纺布。对于小株型植物来说,可用水泥或玻璃钢制成的波纹瓦作为槽底,宽度100~120 cm、深2.5~5.0 cm、槽长20 m左右,坡降1∶70~100。一般波y瓦种植槽都架设在木架或金属架上,槽上加盖厚2 cm左右的有定植孔的硬泡膜塑料板作槽盖,使其不透光。
1.1.2 贮液池。贮液池设于地平面以下,可用砖头、水泥砌成,里外涂以防水材料,也可用塑料制品、水缸等容器。其容量因植物和栽培数量而异,大株型植物按3~5 L/株、小株型植物按1.0~1.5 L/株计算。通常情况下,贮液池容量越大,营养液越稳定,当然成本也随之增加。
1.1.3 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该装置的作用在于使得营养液分流再返回贮液池中,以供再次使用。其通常包括水泵、管道及流量调节阀门等部分[3]。
1.1.4 辅助设施。辅助设施主要用于控制营养液的供应时间、流量、电导度、pH值和液温等,包括相应参数的控制器。
1.2 NFT栽培技术要点
1.2.1 种植槽准备。种植槽要求平展、不渗漏,且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此外,种植槽放置时保持一定坡度,通常以1/100~1/80为宜,以便营养液能够循环流动。坡度过大则流速过快,影响根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坡度过小则流动不顺畅,也会造成营养物质利用率不高。
1.2.2 育苗与定植。大株型植物育苗时,通常采用固体基质或有多孔的塑料钵进行定植,以实现锚定植株的目的。另外,大株型植物定植时植株高度应当高于25 cm,以便茎叶能够伸出种植槽外。小株型植物育苗时,通常采用带孔育苗钵、海绵块、岩棉切块或者无纺布进行育苗,密集育成2~3叶的苗,然后移入板盖的定植孔中,定植后要使育苗条块触及槽底而幼叶伸出板面之上[4]。
1.2.3 营养液管理。一是营养液供应。由于NFT栽培技术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小,为了让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液管理,确保营养液浓度稳定、循环流动顺畅。根据栽培密度的不同以及种植槽长度上的差异,可将供液方法分为连续供液法和间隙供液法2种。顾名思义,连续供液是指匀速向种植槽内供给营养液,流速以2~4 L/min为宜;间隙供液是指供液一段时间、停供一段时间,如此交替。通常情况下,在根垫形成之前应当采取连续供液方法,待根垫形成后则改为间隙供液方法,间隙时长则应根据不同植株、不同季节进行区分设定。二是稳定根际温度。营养液温度变化将对根系生长产生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显示,为了保持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应当确保营养液冬季温度高于15 ℃、夏季温度低于28 ℃。由于种植槽相对简易,因而为了保持营养液温度相对稳定,NFT系统需要配置相应的温度维持设备,以进行必要的增温、降温。如在种植槽上使用泡沫、塑料等能够起到稳定营养液温度的效果;另外,尽量将管道埋于地下,且贮液池建于室内,必要时通过增大供液量维持温度。三是pH值调整。相对稳定的pH值对于植物生长来说十分重要,但随着植物生长,会引起营养液中的pH值的变化,从而影响可溶性,对根系生长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及时进行检测与调整,以确保pH值的相对稳定。
2 深液流技术
深液流技术(DFT)是一种管理方便、性能稳定、设施耐用、高效的无土栽培类型。
2.1 深液流特征
2.1.1 深。栽培营养液液层较深。因此,营养液环境相对稳定,温度、浓度、pH值等变化较小,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较稳定的环境。
2.1.2 悬。采用DFT技术进行栽培,植株悬挂在营养液水平面上,使植株的根颈离开液面,部分于空气中,部分浸没于营养液中。
2.1.3 流。营养液循环流动,增加溶氧量,消除根系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提高营养利用率。
2.2 设施结构
DFT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种植槽、定植板块、贮液池以及循环系统。DFT与NFT的最大区别在于营养液水层深度不同,DFT深度可达5~10 cm,植株根系可以完全浸入营养液。此外,DFT的循环系统还能够向营养液中补充氧气。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NFT装置在停电和水泵出现故障时而造成的被动困难局面,营养液层较深,可以维持栽培正常进行。
2.2.1 种植槽。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砖结构加塑料薄膜构成,一般宽度为40~90 cm,槽内深度为12~15 cm,槽长度为10~20 cm。
2.2.2 定植板。定植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制成,厚2~3 cm,宽度与栽培槽外沿宽度一致,以便架在栽培槽壁上。在定植板上开定植孔,直径以5~6 cm为宜,每孔配套1个定植环,定植环直径与定植孔相同,高为7.5~8.0 cm,外沿有一个宽度为5 mm左右的唇边,以卡在定植孔上,为了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在定植环的下部开直径约3 mm的孔。通过多块定制板将种植槽全部盖住,从而形成悬杯定植板,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重量将不断增加,待定植板出现弯曲时,及时采用水泥墩等支撑物进行支撑,以免定制板塌陷折断,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
2.2.3 地下贮液池。通常情况下,贮液池的容量根据植株数量来计算,大株型植物为15~20 L/株,小株型植物3 L/株即可,将溶液总量的1/2贮存于贮液池,另外1/2存于种植槽。一般1 000 m2的温室需设20~30 m2的地下A液池,建筑材料应选用耐酸、抗腐蚀性好的水泥为原料,池壁砌砖,池底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池面应有盖,保持池内黑暗以防藻类滋生。
2.2.4 营养液循环供回液系统。由管道、水泵及定时控制器等组成,所有管道均应用硬质塑料管制成,每1 000 m2温室应用1台50 mm、22 kW的自吸泵,并配以定时控制器,以按需控制水泵的工作时间。
2.3 DFT栽培技术要点
2.3.1 种植槽处理。对于新建或者换茬栽培时,贮液池、种植槽、定植板以及循环系统等均需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可采用含0.3%~0.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进行消毒,石砾和定植杯用消毒液浸泡1 d,定植板、种植槽、贮液池、循环管道、池盖板等用消毒液湿润,并保持30 min以上,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2.3.2 栽培管理。幼苗定植初期,根系未伸出杯外,提高液面使其浸住杯底1~2 cm,与定植板底面离开3~4 cm空间,既可保证吸水吸肥,又有良好的通气环境。当根系扩展伸出杯底进入营养液后,降低液面,使植株根颈露出液面,以解决通气问题。
3 浮板毛管栽培
浮板毛管栽培(FCH)相比于NFT,其具备温度变化小、供养量充足等优势,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
该装置主要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贮液池、种植槽、循环系统和供液系统。相比于NFT,FCH的主要区别在于种植槽,FCH的种植槽由多个凹形槽组成,每个凹槽的尺寸为长1 m、宽40~50 cm、高10 cm,通过多个凹形槽连接成为长 15~20 m的种植槽,为了避免营养液渗漏,需要在其内铺 1层0.8 mm厚的薄膜,营养液的深度以3~6 cm为宜,其上漂浮着宽10~20 cm、厚1.25 cm的苯乙烯泡沫板,其上覆盖1层亲水性无纺布,利用其毛细管作用吸收营养液,使漂浮板始终保持湿润。定植板采用宽40~50 cm、厚2.5 cm的泡沫板制作而成,并加盖于种植槽上,在定植板上开2排定植孔,孔间距以40 cm×20 cm为宜,孔直径应当与育苗杯外径相同,秧苗栽培稻定植杯内之后放入定植孔内,此时正好将漂浮板夹在中间,从而使一部分根系伸到营养液中,另一部分伸到漂浮板上,同时吸收氧气。种植槽坡降以控制在1∶100左右为宜,上端安装进水管,进水时同时补充营养液中的氧含量,下端安装排液装置,与贮液池相通,种植槽内营养液的深度通过垫板或液层控制装置来调节。一般在刚定植时,种植槽内营养液的深度保持在6 cm左右,定植杯的下半部浸入营养液内,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下降到3 cm。该方法具备成本低、易推广、效益高的优点。
4 参考文献
[1] 高鼎淇.林业育苗技术初探[J].中国林业产业,2017(3):7.
[2] 李继刚,何艳明.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7(2):90-91.
[关键词] 赤峰地区 塔形金叶榆 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29-01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赤峰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如雨后春笋蓬勃展开。对园林绿化苗木品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苗木从传统型向彩色造型方向转变,为了适应园林绿化建设的新需求,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从 2013 年开始培育塔形金叶榆。至2015年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已培育塔形金叶榆6000余株,出圃3000余株,也总结出一套塔形金叶榆在赤峰地区科学有效的培育技术,进一步满足了赤峰及周边地区绿化需求,实现了园林绿化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详见图1)。
1 圃地选择
塔形金叶榆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但所选圃地要平整,有配套的水源和灌溉条件,同时需要背风向阳,以防止嫁接后翌年新生枝梢抽条。
2 砧木选择
砧木是白榆,要求胸径达到2cm以上,高1.4米-2.2米,无病虫害,干型直的优质苗木。根据塔层不同,砧木的高度和胸径也不同(详见表1)。
表1 塔形金叶榆塔层数与干高、胸径一览表
3 接穗选择
无病虫害的一年生金叶榆条,长10cm以上,饱满的芽2-3个。最好是在圃地就近采穗,嫁接成活率可达到近100%。
4 嫁接技术
――嫁接时间
每年的5月1日至5月25日。
――嫁接技术要点:双穗对接,保障树形优美。第一塔距地面高60cm,塔和塔之间间隔40-80cm。
――嫁接后的管理
重点为抹芽。嫁接后十余天就开始抹芽,将砧木上出现的白榆芽抹掉,每年抹芽4-5次。在嫁接后的翌年春季苗木生长前,将嫁接口塑料布摘掉。
――整形修剪
金叶榆的新枝长到20cm长就开始修剪,嫁接后第一年修剪1-2次,第二年以后每年修剪4-5次,生长期间随时修剪。
5 水肥管理
春季5月上旬追肥一次,每亩15公斤,尿素或者二铵。开春3月15日浇解冻水,上冻前浇上冻水。
6 病虫害防治
在赤峰地区塔形金叶榆的主要病虫害为榆紫金花虫和黑绒鳃金龟。防治方法为药物防治,使用毒死蜱或氧化乐果喷雾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2014年内蒙古赛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发生了黑绒鳃金龟,经过毒死蜱喷杀后,2015年无病虫害发生。
(1.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200;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试验站,河北秦皇岛066100)
摘要: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从胚胎发育到苗种培育的主要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养殖户培育美洲黑石斑苗种时期能够减少成本,以及提高养殖技术,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养殖美洲黑石斑。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胚胎发育;苗种培育
1胚胎发育
美洲黑石斑受精卵为浮性卵,无色透明、分离,呈球形。卵径为0.9~1.0mm。将收集的卵用洁净海水冲洗干净,将上浮卵用10mg/LpVI消毒5min,冲洗后,将其放入80目筛绢制作的长方形孵化网内,规格80cm×100cm×60cm。每天换水1次,光照500lx,保持充气、通风。孵化密度为30万~50万粒/m3,孵化温度21℃±0.5℃,海水盐度为25‰~32‰,pH值范围8.2~8.4。要注意应及时吸出下沉的死卵。受精卵在水温21℃±0.5℃、盐度28‰的海水中静水微充氧培育,44h53min仔鱼开始破膜。其胚胎发育分为六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具体的胚胎发育过程见表1。
2苗种培育
2.1培育设施
美洲黑石斑鱼苗种培育设施包括苗种培育池、饵料培养室、控温设施、控光设施、充气设施、水处理设施及进排水系统。受精卵孵化后,将初孵仔鱼用容器取出移入培育池进行苗种培育,培育池规格为7m×7m的方型池,海水经沙过滤(改成养殖海水经过沙滤),水深1m。移池时机应把握在仔鱼孵出的1~2d内,过晚移池将正值仔鱼开口期,此时仔鱼十分敏感,移池成活率较低。
2.2培育条件
溶解氧在5mg/L以上,光照500~1000lx,水温23℃±0.5℃,pH为7.8~8.0,盐度为23‰~31‰。
初孵仔鱼放养密度为5000~10000尾/m3,变态为稚鱼期后鱼苗1000~2000尾/m3,5cm幼鱼为100~200尾/m3。
2.3饵料系列
美洲黑石斑苗种培育饵料系列主要有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微颗粒配合饵料等。前期培育为15d,仔鱼第三日开口摄食,开始投喂轮虫,并添加小球藻为轮虫提供饵料,轮虫投喂密度5个/mL,日投2次。后期培育自第15日至第35日继续投喂轮虫,但是逐渐减少投量。第16日至第45日投喂卤虫幼体,日投1~2次,密度保持在1~2个/mL。从第16d开始添加配合饵料并逐日加量,第45日以后,投喂大型桡足类(鲜鱼虾糜等)及微颗粒配合饵料,颗粒大小应适口,每天宜少量多次。起初,每日投喂3~5次,随鱼体生长逐渐减少投喂次数。此后每隔15d需更换1次较大规格的饵料,我们主要使用鲆鲽类配合饵料。饵料投喂见图1。
2.4日常管理
前期培育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换水后投饵,后期培育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1/2。第20日开始,稚鱼摄食较旺盛,粪便较多,开始进行吸底排污,每天1次。第35~40日后有部分稚鱼开始转变成幼鱼,此时饵料以配合饵料和卤虫幼体为主,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为3/5,此阶段鱼苗规格全长达到2.2cm左右。进入幼鱼状态后死亡量减少,只是在饵料转换阶段有时会出现少量死亡,此时应改为流水,水温保持23℃,此阶段成活率可达95%,规格5~6cm。
2.5苗种出池
[关键词]杜松;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21-02
杜松(Juniperus regida Sieb.et Zull.)属柏科刺柏属,为常绿树种,在我国主产辽宁至华北地区,在我省仅宁安县(张广才岭南部)有分布。木材具香气,耐腐朽,有多种用途,球果可入药,树形优美,是本区主要的庭院观赏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1 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小枝下垂。叶条形,质厚,坚硬,长1.2~1.7cm,宽约1mm,先端锐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内有一条窄的白粉带,下面有明显的纵脊。球果圆球形,径6~8mm,熟前紫褐色,熟时淡褐黑色或蓝黑色,常被白粉;种子近卵圆形,长约6mm,顶端尖,有4条钝棱脊。
1.2 分布
产于东北、华北各地,西至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东北海拔500m以下,华北、西北海拔1400~2200m地带,以及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1.3 习性
为强阳性树种,耐干旱,喜生于山顶,向阳湿润沙质山坡、干燥的砂砾地和岩缝间都能生长,但生长较慢。
2 大苗培育技术
2.1 苗床容器育大
苗床容器育苗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行高度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措施。
2.1.1 苗床规划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靠近水源和道路的地块作育苗地,采取低床作业方式,苗床走向以南北走向为主,苗床宽度1m,长度可因地制宜,最适长度为10m,床间步道宽度为0.5m。
2.1.2 塑料袋及苗木规格 塑料袋规格以厚度0.02mm(2道),扁径25cm,高28cm为宜。苗木规格为选择两年生出圃苗,苗高20cm以上,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于5月1日后进行装袋育大,每平方米育苗量为50株左右。
2.1.3 苗床管理 与前面的田间管理一样,在进行必要的浇水、除草、防病虫害之前应首先在装袋苗床上加盖草帘,时间为15~20d,以防风保湿,防止由于地温低,苗木难生根而造成的生理干旱,提高育苗成活率。10月中下旬要采取防寒措施,以确保苗木安全越冬,从第二年开始只进行正常的抚育管理,不再需要防寒了。一般情况下,容器苗可在苗床上培育3a,以后苗木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树冠的生长发育,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下一步田间育大的事情了。
2.2 田间育大
2.2.1 田间裸根育大 选择2年生,苗高20cm以上,无病虫害的优质杜松壮苗,在已准备好的育苗地直接进行裸根造林,株行距0.7×1.0m,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进行浇水、铲、镗、防病虫害、浇封冻水以及防寒等必要的抚育管理措施。从栽后第二年开始,只减少了防寒措施,但其它管理措施仍需正常进行。实践证明,杜松裸根育大,生长发育快,成苗快,见效快。但成活率低,保存率也低,尤其是待苗木走向市场时,苗木伤根重,缓苗也重,影响造林成活率,使买卖双方很难成交。
2.2.2 田间容器(塑料袋)育大 田间容器育大可以按田间裸根育大的方式直接进行,只是在定植时先把杜松苗装入特制的塑料袋中,塑料袋的规格以扁径35cm,高40cm,袋厚0.04mm(4道)为宜。然后再进行栽植,但这种栽植方式也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抚育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所以我们不赞成这种采用塑料袋直接培育大苗的方式。
我们所说的田间容器育大,是指在苗床容器苗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容器育大。其实施过程是: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装袋3a的苗床容器苗,把原来的小塑料袋换成现在的大塑料袋,同时装满装实土后,移栽到已备好的田间育苗地上继续培育。做好各项抚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及防寒工作,几年后即可培育成价值可观的优质壮苗。这种栽培方式所获得的苗木具有起苗、装车、运输及栽植方便,且栽后不缓苗,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深受育苗专业户和生产单位的欢迎。
3 结论
3.1 杜松是庭园及街道绿化的优良树种,具有冠形优美,四季常绿,抗性强等特点。
3.2 培育杜松大苗,可以通过田间裸根育大和田间塑料袋二次育大两种方法进行,但以后者为佳,且具有起苗、装车、运输、栽植方便,栽后不缓苗等优点。
3.3 杜松容器育大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苗床容器育大,容器规格为扁径25cm、高28cm、厚0.02mm的塑料袋,苗木规格为20cm高2年生的出圃苗;第二步是田间容器二次育大,容器规格为扁径35cm、高40cm、厚0.04mm的塑料袋,苗木规格为20cm高2年生的出圃苗。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梅书俊多年来一直采用豆浆和粪肥混合培育鱼苗,所培育的鱼苗体质强壮、成活率高,而且育肥速度快。现将其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施足基肥。清塘消毒后,鱼苗下塘前5~8天施足基肥,以培育池塘中的轮虫,使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饲料,一般每亩施经发酵的粪肥250~350千克。
2.制作豆浆。将大豆用水浸泡到豆瓣间的凹隙膨胀时即可磨豆浆,磨豆浆时水和大豆一次均匀加入,不能磨好豆浆之后再加水,否则易形成沉淀。一般2.5~3千克大豆可磨50千克豆浆。磨好的豆浆应及时投喂。
3.豆浆投喂。鱼苗下塘后5天内,主要以轮虫为食,此时投喂豆浆一方面肥水培育轮虫,一方面可直接饲喂鱼种。鱼种下塘3小时后应及时泼洒豆浆,投喂时注意以下三点:①投喂方法。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因豆浆悬浮在水中的时间比较短,泼浆时要求轻细而均匀,全池呈雾状均匀泼洒。青鱼、草鱼习惯在塘边浅水处觅食,因此,主养青鱼、草鱼苗或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混养时,应在池塘周围先泼洒1次豆浆后,再全池泼洒,使所有鱼苗均能吃到食物,一般每次每亩泼豆浆16~20千克。鱼苗下塘后6~9天,主要以水蚤等枝角类为食,每天需泼洒豆浆2次,即8~10时、14~16时各投喂1次,每次每亩豆浆的使用量增加到30~50千克。
⑦豆浆投喂应与精饲料、追肥等配合使用。在泼洒豆浆的同时,可选择晴天上午追施一次腐熟的粪肥,亩用量100~150千克,对水后全池泼洒。鱼苗下塘后第10~15天,池中浮游生物逐日减少,难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求,此时除投喂豆浆外。还需要投喂精饲料,一般每天每亩可投喂干饼粉1.5~2.5千克。若培育鲢鳙鱼苗,应视池塘水质情况追肥1次,一般每亩施用经发酵的人畜粪肥100~150千克。鱼苗培育15天左右即可长成夏花规格,此时应分塘培育。分池之前宜拉网锻炼2~3次,同时增加饼粉的投喂量,每天每亩投喂3~4千克。
③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鱼苗池投喂豆浆的数量根据池塘面积大小而定,不是依鱼苗多少来确定。鱼苗初下池几天,每亩每天用豆浆20~30千克,以后视池塘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调整豆浆的使用量。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精饲料的投喂,如遇到大雨,应待雨停后再喂。鱼苗浮头时,应停止投喂精饲料,浮头严重时应适当加注新水以防泛池,待鱼苗恢复正常后再投喂。
4.日常管理。一是放苗前及时进行清塘消毒。清除敌害。二是使用的豆浆要新鲜。三是定期注换新水,及时防治鱼病和消除安全隐患,给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关键词:紫花文冠果;形态特征;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ra bunge)别名文灯果,宽带语称僧登毛道,民间称木瓜。属于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文冠果是新生代第三纪残留下来的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文冠果开出的花芬芳艳丽,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白色的,其实文冠果花的颜色和形状并非是单纯的一种,仅从花的颜色上分有白色、淡黄色、紫红色等,但以紫红色最为少见。紫花文冠果其特征和优点是:主干明显,分枝角度大、开张,叶片浓绿,树冠园头型或开心型。叶大、扭曲、浓绿,树的冠型较好,非常适合作为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观赏树种。
1 紫花文冠果形态特征
紫花文冠果花期时颜色特别艳丽,一树可呈现多色花,气味清香,而且开花早,五月中旬开花,花期长,花期达20d左右。花色还有渐变的过程,初开的花瓣为黄色,2、3d后渐变成粉红色,最后变成紫红色时开始凋谢。紫花文冠果花瓣边缘呈不规整的齿状,花序淡绿色,多数植株孕花雌蕊发育不正常;树叶较宽大,有扭曲现象,锯齿较大,夜色浓绿;枝条灰绿色,有灰色绒毛,枝条气孔明显;果实多数不规整,成熟时中等开裂,种子大小参差不齐,呈不规整圆形或肾形,种脐周围有红色晕斑。紫花文冠果作为园林观赏树种既能绿化、美化环境,又可获经济、观赏、防护多种效益。
2 紫花文冠果培育技术
紫花文冠果遗传率较低,与原种差异大,无性繁殖困难,无法大面积推广,当前有采用植物激素对紫花文冠果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然后筛选诱导绿苗、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但此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成功率很低。为此,紫花文冠果大多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培育。采用嫁接繁殖,可促进提早开花,保证观赏特性的稳定,且不产生变异。
2.1 砧木苗的培育
筛选种粒饱满、成熟的文冠果种子,在冬季封冻前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4h后捞出,将种子与湿沙按1:2比例混埋冻藏,于翌年春谷雨前后播种前5、6d,取出冻藏的种子摊放在向阳处,待种子有30%咧嘴时即可播种。播种地要选择经过细致整地、排水良好、灌水方便、较肥沃的沙壤土地,采用大垄点播法播种,垄距4~5cm,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苗齐、苗壮。
2.2 紫花文冠果嫁接方法
紫花文冠果可采用芽接法进行培育,芽接又分为带木质部大片芽接和嵌芽嫁接法。
2.2.1 带木质部大片芽接法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砧木距地面4~5cm处用芽接刀切成丁字形刀口,横切口长约0.6cm,顺切口长约3.5cm,再用芽接刀尾部将丁字形切口撬开,以便插入接穗的芽片。砧木和接穗处理好后,选择紫花文冠果当年萌生枝条上带木质部的饱满芽片立即插入砧木丁字形切口中,芽片的上端要与砧木丁字形形切口的横切口对齐,然后用塑料条绑紧扎严,只让穗片的接芽露在外面。
2.2.2 嵌芽嫁接法
于早春砧木苗开始萌动时进行,选地径1~2cm的砧木,在离地面3~5cm处用牙接刀紧靠树干垂直切下,切口长2~2.5cm,厚0.2~0.3cm,在这个切口的基部向上0.5~0.7cm处再横切一刀,留一残桩以备芽片插入。芽片应选择紫花文冠果当年萌生枝条的饱满芽,在芽的上方0.5~0.7cm地方横切一刀,深0.2~0.3cm,在芽的下方1~1.3cm处,平直锉削逐渐加深至横切口处,芽片长1.5~2cm,然后将芽片迅速插入砧木切口处,对好形成层,用塑料条绑严,接芽露在外面。利用此法嫁接成活率高,两年后就能开花。
【关键词】容器;营养;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是指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内培育苗木,具有提高苗木质量,节约圃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等诸多优点。是半干旱地区发展种苗产业首选技术措施之一。
1.容器袋的选择
目前,应用广泛的容器主要有塑料容器、纸杯容器、聚苯乙烯块等容器。其中纸杯容器又包括蜂窝纸杯,泥炭纸杯。常用的一般有两种:一是选用聚乙烯朔料袋,一般直径在12-14cm,高16-18cm,厚度在0.005cm;二是纸质营养袋。在底部扎两排孔(直径0.35-0.40cm)8-10个,以便渗水和透气,折叠纸质营养袋装土方便,节约装土用工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为保护环境,营养袋材料要用降解材料。
2.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要选择质地松软、含盐分低的土壤,这种土壤具有通气、保持水分、保肥性高的特点。针叶树PH值要在5-7之间。不能带有草籽、病菌及害虫。营养土的选择来源要丰富,价格适中。
配置营养土的材料主要有蛭石、泥炭、珍珠岩、森林腐殖土、沙土、腐熟的堆肥、马粪、羊粪以及过磷酸钙等。材料的选择与配比要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材料来源、性质而定。
营养土要本着“省时、省力,和就近取料”的原则,选择质轻、透水、透气性能好,保肥能力强的营养土,如腐殖土(保持水量大,质轻,疏松,透气,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松针土、猪羊粪,还有少量过氧酸钙肥料(养分含量高,持水能力强)。配制方法:用腐殖质土20-30%和松针土50-60%,混合与10-20%猪羊粪,另外每5立方米土加15千克氮肥、18千克磷肥、20千克过氧酸钙肥料。营养土一定要充分拌匀,肥料要碾碎过筛,要充分发酵。营养土按以下步骤配制: 将培养土基质材料粉碎、过筛。 按一定比例将基质材料混合。将营养土调至一定的湿润状态,湿润的程度以装杯后不致从容器的排水扎漏出、掘成团后不变形为宜。注意混拌营养土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如果采用机械混拌营养土,设备在使用前可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不同树种苗木生长要求不同的酸碱度范围,一般针叶树要求pH4.5-5.5,阔叶树要求pH5.7-6.5。培育松树、栎类容器苗时应接种菌根菌。
3.营养土的消毒
营养土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因为土样中病菌很多,会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所以要用药剂进行营养土消毒,常用的药剂如下:五氯硝基苯混合液,退菌特,硫酸亚铁。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 3.5-4%kg/m2均匀地浇洒在土壤中,控制土壤酸碱度;用辛硫磷2-3g/m2,混锯沫配成混合制成颗料剂,撤在土壤中,或用敌百虫和呋喃丹两种混合颗粒剂5g/m2配成毒土施入土壤中,控制地下害虫。
4.苗床准备
4.1整地
采取随翻随耙平整和随镇压的方式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在每年秋季为最佳。整地深度30-40cm,干旱地区采取早耙、早压、多耕多压,耙压结合,使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达到蓄水保墒状态。
4.2置床
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整齐紧密地摆放在苗床上。苗床一般宽 1m,长度视环境条件而定。将容器埋入苗床以下 6cm~10cm,容器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沙土填充,苗床的边缘用土或者塑料布围好。
5.装苗过程
装苗的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早晚为好。先把水罐车装满水,在装袋时,把运来的幼苗用水淋湿或把苗根浸于水中,一便于保湿,二便于除去芽苗上的泥土。对幼苗进行挑选苗采取用好不用坏的原则(即有生长点,根系完整,达到技术规程要求的优质壮苗)、梳理幼苗(如根须过长,要用剪子剪掉留10-12cm为易),按苗木质量标准对装袋苗木进行分级,捆扎,遮盖,以防水分蒸发;在营养土前给袋装土和往袋放苗。一准即在幼苗堆内,看准拿准苗木。二快即手拿苗要快和装苗要快,减少苗木根系水分蒸发。三实即往袋装土时,土要装实,苗子要埋实,装后土要按实。有条件的在装袋时,可采取把营养土要分层灌紧,每袋土松紧要一致,一般比容器口约低1~2cm,装满土后从侧面敲打容器使虚土沉实;一组负责在车上,车内每排放10袋,共摆5行,高是三行,分别在每两袋中间摆放运苗;一组摆袋,在事先以清土整平的床内,根据床宽大小情况,按行依次摆放,将苗袋一行一行地在苗床上摆放整齐,相互靠紧,放平;一组进行清土、培土(袋与袋之间的空隙要用沙土填满、盖实,避免跑风、漏水)和浇灌水,在每床摆完后,及时浇灌水,达到一次灌、灌透。另外,利用种子装袋时,种子播种前先放在冷水中浸一下,除去杂质,再用1-1.5%石灰水浸种24小时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分钟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温水浸种48小时即可。
6.苗期管理
6.1浇水
坚持睛天多浇,阴天少浇的原则。在苗木没生根前,浇水水流不能太急,以免将苗冲到及种子冲出。(如是种子在出土期和保苗期睛天上午10点后至下午3点以前要及时浇水,晴天一天二次,一般天气一天一次即可,雨天不用浇水)。连续浇水一周左右,待苗木生根发芽后,逐渐减少浇水量,适时浇水。
6.2施肥
容器苗虽然生长在营养土中,但在有限的容器内,不能满足苗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营养成分的全部需要。因此,容器苗仍需要追肥,一般与浇水同时进行。常用含有一定比例的氮、磷、钾的复合肥料,用1:200的浓度配成水深液,而后进行喷施。每隔2个月左右追肥一次,最后一次在8月中下旬,之后应该停止追肥,以利于苗木木质化安全越冬。
6.3除草、中耕
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使床面,步道及排垫道无杂草,用铁线做成勾式的工具,在条幅间纵横勾动,中耕做到不伤苗,不压苗,逐渐加深,保持土壤疏松。中耕要进行3-4次,追肥可在中耕后晒2-3日后进行,防止杂草生长和浇水过多引起的土壤板结。为防止鸟类为害,兽类遭踏,可在营养袋上薄薄铺上一层木屑或稻壳。
6.4苗木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
1 樟子松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为松科高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樟子松喜阳、耐寒耐旱;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主根一般深1~2 m;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樟子松寿命长,5年龄以前的生长缓慢,6~7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旺盛期。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
2 育苗技术及管理
2.1育苗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由于容器育苗运摘 要:本文根据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重点阐述了樟子松树种容器育苗管理技术。
关键词: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输量较大所以还应考虑交通问题,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段。有条件的容器育苗可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育苗,能人为控制温度、湿度,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苗木生长快,缩短育苗时间。
2.2作床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20~25 cm,小步道宽50 cm,床面宽0.9~1 m,以两人对面进行手工操作方便为准,长10~20 m,苗床以东西走向为宜。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
2.3营养土的配制 容器内营养土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必须具备持水力强、通气良好、轻质、营养成分丰富,微酸性的土壤。除苗圃土外,也可用黑土,腐殖质土、菌根土,火烧土等比例混合。按每生产10万袋容器苗计(容器袋规格为13 cm×10 cm或12 cm×10 cm),取整碎、过筛的苗圃土20~30 m3,加入氮、磷、钾各15 %的复合肥50 kg,12%的钙镁磷肥100 kg,60 %的敌克松粉剂1~1.5 kg,充分拌匀后集中成堆,用塑料棚膜盖严堆沤。
2.4着床装袋 营养土堆沤15 d后就可装袋,要装满、压实,整齐的摆放在苗床上,摆放要直立、挤紧,每m2摆放300~400袋,空隙用细土填满。摆放后在播种前3~5 d要灌一次透水,并用硫酸亚铁溶液3~4.5 kg浇灌消毒。
2.5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催芽和消毒: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
2.5.1雪藏催芽 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 cm,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溶化,在雪上覆40~50 cm的杂草。播种前3~5 d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消毒既可播种。
2.5.2沙藏催芽 播种前10~20 d,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 cm,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的种子混两倍的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 d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中筛出消毒播种,发芽率达62.5 %。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2.5.3温水浸种 播种5~7 d,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 ℃~60 ℃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二次,到种子有50 %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54.5 %。为减少萌发过程中病菌对幼苗的危害须对种子进行消毒,以杀死种子本身携带的病菌。在种子播种前用0.5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或用0.3~1 %的硫酸铜溶液浸种4~6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即可。
2.6播期与播种
2.6.1播期 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根据几年来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 ℃~10 ℃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间通常在5月上旬至中旬。
2.6.2播种 5月上旬至中旬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于营养袋中,每袋3~5粒,播后袋口覆细沙0.3~0.5 cm厚,稍加镇压,覆一薄层锯末。播种后到出苗前前要保持床面湿润,喷水量以湿透表土为宜。为了保温保湿,出苗整齐出苗快,播后覆盖塑料薄膜,如天气正常10~15 d即可出苗。为了使出苗快速整齐,也可在苗床上建塑料小拱棚或搭设遮阳网,但要注意通风,观察温度,以防烧苗,并用灭鼠药拌诱饵撒于床面以防老鼠刨挖,待幼苗基本出齐后(约需6~7 d苗可出齐)即可撤膜、将小拱棚拆去。撤膜时要选无风半阴天为宜,撤膜后最好灌一次水。
2.7苗期管理
2.7.1间苗 留优去劣,间苗补缺。
2.7.2除草 及时消除容器内的杂草。
2.7.3松土 将容器旋转,轻捏一下,使土地疏松,硬质容器可用竹签松土。容器中土太浅时,适当填充。
2.7.4补植 缺苗时应及时补植。如因立枯病造成油松容器缺苗,应补侧柏,控制立枯病,对生长较慢,当年不能出圃的苗木,必须换装填土,增加容器内的培养土以利苗木继续生长。
关键词:红松 嫁接
1 砧木苗的培育
1.1 土地准备 在作垅前施足底肥。底肥和土壤混拌均匀后,开始作垅。垅底宽60cm,在合垅前,施入二铵20kg。
1.2 苗木准备 不论用2年生苗移植,还是3年生苗移植,必须注意,起苗后立即移植,尽量减少苗木假植时间。移植前做好苗木分级。如果在外地购苗,装车前用方便袋将苗根包好以防风吹失水。运输过程中一定要使苗木处于湿润状态。
苗木运到圃地后应立即假植,假植期间每天浇一次水,使苗根湿润即可,不能水量过大。
1.3 移植方法
移植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顶浆进行,要注意苗根保湿,做到随起苗、随选苗、随分级、随移植。移植用苗一般为三年生播种苗,移植前进行苗木分级,ⅰ级苗苗高15cm,地径0.45cm,根系长≥18cm,ⅱ级苗苗高10-15cm,地径0.35cm,根系长≥18cm。移植要做到不窝根、不露根、栽得正、踏得实,移植后要及时灌水。
1.4 移植数量
移植采用大垄双行,三年生苗移植株行距10×10cm,每亩2.2万株。2年生苗移植,株行距7.5×10cm,每亩3万株。ⅰ、ⅱ级苗分开移植。
2 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2.1 接穗采集 采条在预先选定的优树及种子园无性系分株上进行。在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一般在3月中旬以前进行。采集部位:剪取优树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这一部分的枝条生长健壮,一年生小枝较长,适合做接穗,用芽接法应选择顶芽饱满的枝条。
采条数量:人工林中的优树一般每株采15-20个枝,每个枝上带有2轮轮生枝,这样每个优树可以得到80-100个穗条。
2.2 接穗的运输和贮藏 枝条运输和贮藏的好坏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生长。采条地点与贮藏地点相距较远需要长途运输时,应把枝条装入塑料口袋,里面放入少量雪和湿锯末,把口袋扎紧,装入木箱后运输。
枝条贮藏用冰窖。采条的前一年秋挖好形似菜窖的贮藏窖。宽2.0-2.5m,深1.5-1.8m,长以枝条多少而定。挖好后不搭盖。在采条的前几天往冰窖内放冰,冰层厚30-50cm,然后搭盖。留一个进出的窖门,把枝从塑料口袋中取出,成捆立放于窖中的冰层上,然后把窖门盖严。在嫁接的前几天把窖门打开,让内外空气流通。
3 嫁接技术
目前红松嫁接的方法主要采用芽接法和贴接法。
3.1 芽接法:①接穗的处理:选择与砧木主枝顶端粗度相等的接穗,在芽下2cm处剪下,去掉所有针叶,用单面或双面刀片,剪掉侧芽,留一个顶芽,从芽的基部开始削成双面楔形。②砧木的处理:把砧木顶芽平头切下,将砧木从中间劈开,切口略长于接穗切口。③结合与绑扎:把接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两边对齐,使接穗的切口完全插入砧木,然后用塑料条从下切口以下约0.5cm处开始进行螺旋式绑扎,绑扎时要把切口完全密封。④嫁接接后90天以后解带,最晚不能超过第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
3.2 贴接法:①接穗的处理:保留靠近接穗顶芽的8-10束针叶,其余针叶摘掉。摘叶时,沿着针叶生长的方向摘,否则,接穗的表皮易撕掉。然后用双面刀片从保留针叶着生部位以下约0.5cm处斜切,刀片与接穗上端约呈60度角,切入的深度为接穗直径的一半,而后扭转刀片,沿髓心纵向切开。②砧木的处理:摘去砧木嫁接部位的所有针叶,沿着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削去一条树皮,砧木切口略长于接穗切口。③结合与绑扎:将削完的接穗切口与砧木切口左右对正,砧木切口的上下略长于接穗切口,使接穗与砧木靠紧,用塑料条从下切口以下约0.5cm处开始进行螺旋式绑扎,一直缠到接穗针叶着生部位,在加缠两圈,作一橹扣。④嫁接接后90天左右解带,同时剪掉砧木主梢和部分生长过旺的侧枝。
3.3 不同的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及苗木质量的影响
3.3.1 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 由于红松嫁接受时间影响较大,一般都在春季嫁接,为确定更加合理的嫁接时间。
芽接法从第一次嫁接成活率就较高,到6月5日以后嫁接成活率达到开始下降,而贴接法从一开始成活率较低,到5月12日成活率开始提高。根据观察,采用芽接法时嫁接时间就在苗木顶芽开始生长1cm时开始嫁接为最佳嫁接开始时间。而贴接法在苗木高生长停止时开始嫁接为最佳开始时间。
3.3.2 嫁接时间对接穗生长的影响
由于嫁接时间早,接穗开始生长的就早,嫁接晚则晚,因而嫁接时间不同接穗的生长期即不同,对接穗的生长就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嫁接时间不仅对成活率有影响,对接穗的生长也同样有影响,为确定更加合理的嫁接时间,我们对接穗的生长进行了调查。
两种嫁接方法均随着嫁接时间的延后,直径和高生长变化不明显,但芽接法的接穗高生长明显高于贴接法;针叶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短,说明嫁接时间晚,对针叶生长影响最大,针叶没有完全展开。另外从表中还可看出,不同嫁接方法在直径生长上差别不大,在针叶生长上没有差异,在接穗高生长上芽接法比贴接法高出33%。说明红松嫁接不论用哪种该方法,从5月初至6月初这段时间都很好,但从生长情况看,时间从5月初开始宜早不宜完。
4 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生长。嫁接前清除圃地内的杂草,嫁接后除正常的除草松土外,应尽量减少圃地内的作业,由于嫁接后接穗的芽较嫩,人为活动多时容易损伤。嫁接后80-90天才能确定嫁接苗是否成活。如果接穗上的针叶仍为绿色或针叶已经脱落但顶芽抽出的新梢已达3cm以上,表明已经成活。对于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这时,可解除包扎物,对愈合较差的可重新松绑,并剪去砧木主梢,留0.5-1.0cm的桩。而采用芽接法的苗木此时不需要修剪。
5 结语
红松嫁接苗的培育关键技术是嫁接方法。不论采用哪种嫁接方法,最主要的是掌握好最佳嫁接时间。采用芽接法的最佳嫁接时间为苗木顶芽开始生长1cm时开始嫁接为最佳嫁接开始时间。而贴接法在苗木高生长停止时开始嫁接为最佳开始时间。此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从苗木生长情况看,采用芽接法要好于贴接法。
参考 文献 :
[1]卢学义.北方林木育苗技术手册.辽宁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9.2:3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