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

时间:2023-02-11 10:4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栽培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栽培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2

1 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

棉籽皮是脱绒棉籽的种皮,油料加工的下脚料。棉籽皮有非常好的吸水性,营养丰富且透气性较好,比较适合于食用菌生产。棉籽皮的种类较多,棉籽仁有多少之分,绒量也有多少之分,还有细壳、中粗壳、粗壳之分,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没有粗壳、绒少、仁少的发菌效果好。但在产量方面,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稍高一些,所以提倡在购买棉籽皮时要两者兼顾,不能单一,混合掺杂使用。

棒子芯俗称玉米芯就是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也称穗轴,聊城地区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棒子芯的量也就大,所以棒子芯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非常便捷、经济。据查干棒子芯有机质含量非常S富,有碳、钙 、磷等营养成分,棒子芯经粉碎加氮源和辅料发酵,消毒杀菌后就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料。

锯末俗称木屑,栽培平菇时,阔叶树的木屑要好于其他木质的木屑,硬质木材的木屑好于软质木材的木屑,粗木屑好于细木屑。适宜栽培平菇树种的是一般粗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丰富的干木屑。木屑在使用前应放置个一年半载,让部分有害成分充分自然挥发、驱除芳香等不利于平菇生长的物质,然后再筛选清除杂物和尖锐的木渣(以免刺破料袋),就可正常使用了。

2 平菇栽培前的消毒处理

平菇栽培前,要净化栽培环境,加强病害预防。打扫并清除垃圾及杂物,然后密封栽培室,对栽培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硫磺粉熏蒸法――将硫磺粉放置金属容器内燃烧。福尔马林熏蒸法――将高锰酸钾投入福尔马林溶液使其迅速产生甲醛气体,熏蒸2d后打开通风。杀菌剂杀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喷洒,也可用碘福、抗菌食用菌杀虫剂喷施。生石灰粉和漂白粉,杀菌效果也非常好。

3 平菇常见病的防治

3.1 盖瘤菇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出现小颗粒或瘤状突起物。发病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菇体基本停止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是增加室温,控制好温室出菇温度。中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应不能低于8℃,低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不能低于2℃。

3.2 小盖菇病

平菇原基发生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菌盖分化和发育不正常,菌盖小、菌质硬,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影响经济收入。防治方法为,在低温天气,产菇的温室在采取密闭式保温防寒措施时,要注意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确保温室内O2的足量供应。

3.3 黄褐斑病

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病原菌侵染平菇子实体,影响平菇外观,丧失食用价值。防治方法,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者采摘后喷洒2%甲醛溶液,并加强通风换气。适当通风,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3.4 病毒病

平菇菌丝感染病毒病初期,生长缓慢,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开始出菇时,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大成球形,菌盖小或者畸形,有的不能形成菌盖,严重影响平菇的商品价值。平菇菌袋如果感染病毒病要挑出隔离或者无害化处理。生产结束后,把菌袋清理干净,要对患病的菇房进行彻底打扫,并进行严格的消毒,通风暴晒,以达到消灭病毒的孢子和菌丝。

3.5 萎缩病

菇体染病不再生长,失水萎缩,色泽渐暗,然后干腐,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是萎缩病发病初期,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0.1%漂粉精药液、0.5%甲醛溶液或生石灰与食盐(3:5) 混合液,喷洒在菇床面、空间和墙壁等,若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清理掉病菇,再喷施上述药液。

3.6 蓝菇病

在菇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染病轻时,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严重时整个菇体都是蓝色,采收后也不消退,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这是菇体CO中毒的症状,要及时通风,将CO等有毒气体排出室外。如果菇棚温度过低,需要增温,最好采用日光或暖气增温,慎用炉火,以免增加CO的浓度。

第2篇

关键词:牡丹;形态;栽培;繁殖;管理;病虫害

1 形态特征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又有洛阳花、富贵花之称。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4.5~8cm,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叶背有白粉,平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型,花型多种,有9个色系。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9月成熟。

2 土壤选择与整地

栽种牡丹宜选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笔者通过实践,结合牡丹的形态特征和实际养护管理的特点,发现牡丹宜种植在地势高燥和侧方遮阴的地方,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3 栽植季节与方法

牡丹必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期间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在此期间又以早栽为好,早栽地温较高,可促使牡丹早发新根,便于成活、越冬及翌年的生长。栽植越晚第2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3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牡丹无论穴栽、沟栽,通常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同时应确保栽植空间宽大而深长,并施足底肥。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液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系分布均匀,自然舒展,然后再逐层将土填实。一般初栽之苗要浇透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但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以防止烂根。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80~100cm为宜。

4 常用繁殖方法

4.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

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1次,4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2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

4.2 嫁接繁殖

4.2.1 砧木的选择。一般来讲,砧木的选择分为2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

4.2.2 接穗的选择。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1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1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4.2.3 嫁接法。本法比用分株法的繁殖系数高得多,尤其对一些发枝力弱的名贵品种更有意义。砧木通常用“粗种”牡丹或芍药的肉质根。砧木选用粗约2cm,长约15~20cm且带有须根的肉质根为好。实践证明用牡丹根作砧木比用芍药根作砧木,更利于以后的的分株,且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为9~10月上旬,接后涂泥,并立即种植。

4.3 分株繁殖

分株亦称分根。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依据原株大小,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每株都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10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11月底,适时进行分株较好,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少而短,来年植株发育更弱,甚至死亡。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牡丹种苗质量,提高观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在洛阳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红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锈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环斑病等。防治方法:3月下旬~4月上旬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5月~8月每20天左右喷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

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每年分别在3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用500倍液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cm,撒施呋喃丹后覆盖,可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止地上害虫的方法:用500倍液的甲胺磷和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第3篇

1  定植建园

1. 1  立地条件的选择

黑莓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干旱,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植,但最适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 H 值在6. 2~7. 6 为好,最高不超过8. 2 。瘠薄山地栽植时,可起高垄在垄上栽植。

1. 2  品种的选择

黑莓品种很多,栽培时应选择产量高、易栽培、易加工、果型大、色泽好的品种。从实践中 观察到赫尔、切斯特、宝森、三冠王、沙尼、卡依娃、沃尔都、博爱神等都是较好的品种,它们适应性好,产量高,抗病虫,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

1. 3  栽植密度和时间一般株行距为1. 0 m ×2. 2 m 或1. 2 m ×2. 0 m ,每667 m2 (亩) 栽植333 株或280 株。栽植时期分为秋栽和春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到苗子萌发前(3~4 月) 都可进行;秋栽在苗子木质化后至土壤封冻前(10~11 月) 进行。生产上为提高栽植质量和早结果,以秋栽为好。栽前应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栽植时要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剪留10~15 cm 长的根系,剪除伤、枯、烂根,对长途运输和假植的苗子,栽前应放清水中浸泡3~5 h (小时) ,栽后压实土壤,浇足水,以提高成活率。

2  肥水管理

2. 1  基肥

施基肥可分春、秋两次进行,春季萌芽前,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每667 m2 (亩) 1 000kg ,另加50 kg 尿素和磷肥,拌匀后均匀撒施于株丛内,结合萌芽前松土,将肥料翻入土内。秋季可在10~11 月份土壤封冻前,在植株一侧离根颈30 cm 处挖沟施入,沟深、宽均为30 cm ,每667 m2 (亩) 施有机肥2~3 t (吨) ,施后掺土混匀,并结合灌水。

2. 2  追肥

1) 促萌抽枝肥。萌芽后进行,每667 m2(亩) 用尿素20~25 kg ,在株侧开沟施入。

2) 开花坐果肥。开花初期,每667 m2 (亩)用尿素35 kg ,在株旁开沟施入。

3) 促果膨大肥。早茬花坐果后,果实的生长、晚茬花开花及新梢生长同时进行,此期大约35~50 d (天) 时间,此时追肥可有效缓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争夺养分的矛盾,追肥要随水进行,每10 d (天) 左右追施1 次,每667 m2(亩) 施尿素15 kg 和氮、磷、钾复合肥20 kg。

2. 3  浇水

黑莓喜湿不耐涝,生产上要掌握前控后促,促控结合(前期控制水分有利于新梢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坐果后需水多,要保证水分供应) ,雨季低洼地及时排涝。浇水后划锄松土时应注意松土不宜过深,并注意不要伤到地下根茎的基生芽,因这些芽萌发后即能生成强壮的基生枝。黑莓一般应浇好以下5 次水:

1) 返青水。春季萌芽前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1 次返青水,以利萌生长枝。

2) 抽枝水。萌枝后,新梢长到10 cm 左右时浇水,有利于枝条生长和花芽的深度分化。

3) 促进坐果水。为保证新梢迅速生长和后茬果正常生长发育,此期可结合追施开花坐果肥进行浇水,并在浇后松土。

4) 保果膨大水。进入果实膨大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正常膨大,如遇夏季干旱天气,应7 d (天) 左右浇1 次水。

5) 越冬水。在土壤封冻前7~10 d (天) 浇越冬水,以保证安全越冬。

3  搭架整形与修剪

3. 1  搭架绑蔓

新栽幼苗长到50 cm 时易弯曲,应及时立支架绑缚。栽后第2 年开始结果,应搭架绑蔓。一般采用篱架,在行间每隔8~10 m 立一支柱,支柱高1. 5 m ,然后把10~14 号的铁丝固定在支柱上,第1 道铁丝距地面50~60 cm ,用以引缚基生芽抽生的枝条,以后随枝条生长,逐年增加铁丝的数量。当秋天气温降低后,可对初生茎保留5/ 6 进行短截。

3. 2  修剪

1) 定植当年的修剪。定植成活后,对过密的细弱枝、破损枝齐地剪除。当年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密度过小的植株于10 cm 处摘心,以增加枝量。

2) 栽后第2 年的修剪。①春剪。春季开始生长后,首次对经过越冬的花茎(2 年生茎,即结果母枝) 进行回缩,剪留长度依据品种和长势及花茎长短、强弱而定,一般中上部的花芽质量好,是结果的主要部位,花茎长而粗壮者应长留,弱者短留。开花后,是当年初生茎萌发和生长最快时期,也是开花坐果需肥水最多时期,此期修剪的重点是选定初生茎(因它是下年的果茎) ,修枝时要去弱留强,留枝量为1 m 长的栽植行内选留初生茎9~12 枝。②结果后的修剪。主要是剪除结过果的果茎,剪刀要紧贴地面不留残桩(主是为了降低初生茎的着生部位,使之长势壮,结果好) 。③秋剪。在秋季初生茎生长缓慢期,一般在当地霜前25 d (天) 左右进行秋剪,过早易刺激芽萌发,过晚对促进芽成熟作用小。剪留长度一般为茎长的5/ 6 。

3) 盛果期树的修剪。栽后第3 年管理较好的果园已进入盛果期,此时生长和结果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表现在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修剪则更为重要。可分为: ①夏剪。即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根茎发生的萌枝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当萌枝长到1. 0~1. 2 m 时打顶,以控制其高度,促侧枝生长;当侧枝长到80 cm 时,也应摘心以促进结果枝的发芽分化。②秋剪。于8 月中旬采果结束后将结过果的2 年生老枝全部齐地剪除,以尽早改善当年生枝通风透光条件。③冬剪。将枯枝及细弱枝剪除,并疏去过密枝,并对留下的枝条全部短截,剪留长度1. 4~1. 5 m ,留枝数量平均每株6~8 枝。

4  病虫害防治

黑莓引入时间短,病虫害发生较轻,从目前我地栽培情况看,尚未发现病虫危害,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其主要病虫有金龟子和茎腐病。

4. 1  金龟子的防治

以成虫危害取食嫩叶、花蕾,幼虫危害茎基部的幼芽及韧皮部。防治时可据成虫喜欢群集于枝条上危害花、叶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捉;采果前20~25 d (天) ,用25 %的甲虫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

4. 2  茎腐病的防治

茎腐病易从初生茎的伤口感染,茎感病后,木质部变成水渍状、暗褐色,表皮翘起脱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生长期防止初生茎受伤;采果后清除病枝、病叶等;开花初期喷0. 3 °Be~0. 4 °Be 石硫合剂,或春季上架前喷4 °Be~5 °Be 石硫合剂。

5  适时采收与加工

由于黑莓为浆果,不耐贮运,因此成熟后应及时分批采收,一般每隔1~2 d (天) 采收1 次,要在早晨采收,雨天不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分类包装,进行速冻或打酱、榨汁等处理。

6  越冬防寒

第4篇

关键词 栗蘑;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21-01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XU Xiao-na

(Funing Forestry Bureau in Hebei Province,Funing Hebei 066300)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selection of land,furrowing,block pattern row pattern of cultivated bag,setting up shed shelter,growth management,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imely harvest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chestnut mushroom;cultivation;management techniques

1 选地

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栗蘑栽培。

2 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 m,宽45 cm或55 cm。深25~30 cm,畦间距60~80 cm,畦的行间距80~100 cm,可作人行道,亦有排水功能。在畦四周筑成宽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曝晒2~3 d,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 d,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1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 码放菌袋

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 cm深左右,然后排放菌袋。栽植菌棒前,用4%的来苏水将栽植工具、菌棒外包装袋和操作工人双手消毒,然后用小刀划开菌棒外的包装袋并剥掉,按接种孔向上依次把菌棒排放在畦内,因菌棒长短不一,要以上表面平整为准。菌棒栽植完毕,用新土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实,并在菌棒表面覆1层1 cm厚的土层[1]。

4 搭遮荫棚

栗蘑有靠帮生长的习性,在菌棒排放完毕,要用塑料薄膜或0.5 m宽的编织袋把畦帮包起来,注意薄膜不要压到菌棒的下面,并在床面上撒1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粘泥土。按畦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2]。

5 生长期管理

根据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5.1 出菇前管理

指菌块覆土后至原基出土之前这段时间。按规程排放好菌块后,早春一般10 d内不能放大水。根据土质保水性能不同,可每日或几日适当喷水,保持地表不干燥,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即可,10 d以后可适当增加上水量,每天上水1~2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在将要出菇现蕾前7~10 d时,要进一步增加水量,使地表保持相当湿润,栅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其次,早春栽培气温低,可采用增温管理方法,增加局部地温,可促进早出菇。适当少量通风[3]。

5.2 出菇期管理

4月底以前脱袋栽培,一般都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出菇,头潮菇朵个大品质好。在6―7月脱袋栽培的,一般15~20 d即可出菇,但是第1潮菇产量较低。有的第7天就可出菇,是袋内原基直接生长形成的,朵型较小。按前述管理,一般经过25~85 d就可出菇,出菇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另外与覆土的厚薄、畦的深度有关。温度高、覆土薄、畦浅出菇早,相反出菇则晚些。

5.3 原基形成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和适当调控温度,创造栗蘑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5.3.1 增加湿度。出菇时菌块的含水量为65%~70%,畦内空气湿度要升到85%~95%,每天向畦内上3~4次水,上水的次数和水量视天气和菇棚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多上水,阴雨天少上水甚至不上水。大风天气多上水,无风天气少上水。保湿好的菇棚少上水,保湿差的菇棚勤上水。温度低时少上水,温度高时多上水,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 d时间。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1次水,让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注意不要积水,更不要淹没栗蘑,浇水时不要激起泥沙。对保湿能力差的棚或空气特别干燥时(如遇干热风),可在畦内挂上湿麻袋或湿草把等增加湿度,以抵御干热风的袭击。采菇前1~2 d,不要直接向菇体上淋水,只能向周围洒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的价值。(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或空气湿度长期小于50%时,原基不能长出地面,形成角质化的黄色硬块。原基上的水珠如多次被水冲掉,则原基不再分化或从四周再形成新原基发育成畸形菇。

5.3.2 通风透气。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要加大通风,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和保湿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该矛盾,需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通风一般选在无风的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在上水的间隙将北侧薄膜掀起,通风0.5~1.0 h,通风时要用水淋湿栗蘑,对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在其他部位进行通风。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通风不良影响粟蘑分化,轻者形成空心菇,即蘑菇中央的分枝不分化,不能形成菌盖,只是四周分化形成菌盖。重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分化,严重造成溃烂死亡。

5.3.3 适当光照。原基形成不需要光,但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因此在畦的南面加盖草帘,使阳光不能直射畦内,散射光从阴面塑料膜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3.4 适宜控温。栗蘑从出现原基至采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如气温16~24 ℃,一般在18~25 d采菇;如气温18~26 ℃,一般在15~20 d采菇;如气温22~30 ℃,一般在12~16 d采菇。在栗蘑菇体发育期,畦内温度超过25 ℃时,就要通过加厚遮荫物、上水和通风等措施降温。畦内温度处于30 ℃以上时很难形成原基。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栗蘑腐烂病、小老菇、鹿角菇和空心菇。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红色脉孢霉等真菌感染。为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是栗蘑细菌性腐烂病。

6.2 主要虫害

跳虫又名烟灰虫,通常群集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其生长受阻。栽培环境潮湿、卫生条件极差的离地条件下易发生。血线虫主要危害幼小菇蕾,使菇体生长停止、黄萎或腐烂。菇蛆危害成熟菇体,钻入菇体内侧取食。蛞蝓和鼠妇主要危害栗蘑子实体,将菇体蚕食成缺刻状,影响商品质量。

6.3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的培养料,用前露天曝晒3~4 d,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培养场地应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厕和垃圾场。

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制剂,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每潮菇最多使用2次药,施药后距离采菇期间间隔10 d以上。防治木霉、青霉等真菌感染,可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人工去除污染组织后,喷洒染病部位。防治栗蘑腐烂病,可选用100~200 U的农用链霉素喷洒患处。防治栗蘑害虫,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于栽培畦的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7 适时采摘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畦内2~3 d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 d后上1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隔15~30 d出下一潮菇[4]。

8 参考文献

[1] 董连银.栗蘑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8.

[2] 高术国,苏翠军,杨俊英,等.栗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1(4):37-38.

第5篇

[关键词] 山药 栽培 管理

山药又名薯芋、山药蛋、山薯等,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以地下块茎供食用,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产量高、营养丰富,既能代粮、又能作菜、可炒食和煮食。山药的营养价值很高,有健脾、补肺、固肾、等功能,对老年人的 一些疾病有治疗效果。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山药都用无性繁殖,须根系,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达1米,主要分布于20厘米~30厘米的土层中。横断面圆形或多棱形,右旋。地下块茎有长圆柱形、圆筒形、纺锤形、掌状或团块状。外皮有红褐、黑褐、紫红等色泽,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须根。叶先端尖,基部戟状,叶柄长,叶腋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称零余子。花单生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中极少结实。

山药地上部喜高温干燥,怕霜冻。生长期间最适宜温度为25~28℃。块 茎生长适宜温度为20~24℃。发芽要求地温25℃左右。山药较耐阴,但生长和块茎彭大期依然需要强光,故应立架子栽培改善光照条件,增加产量。山药需要排水 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土层宜深厚,土壤黏板易产生扁头、分杈,影响块茎的 膨大和生长发育。山药需肥量较大,但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并与土壤拌匀, 否则易烧根或分杈。块茎膨大期需要充足的磷、钾肥。山药对水分的要求不严 格,较耐干旱,但在萌芽期要求土壤湿润,在块茎迅速生长期不能缺水,以免影响产量。

二、栽培管理技术

1.繁殖方法

1.1块茎切块繁殖:长形块茎任何部分都可以发生不定芽,可以任意切断繁殖,以近顶部长势教旺,块状种一般只有顶部才发芽,分切时应该纵切,使每个切块都带有顶部.种薯切断后切口涂草木灰,放在室内2~3天,栽种,或晒1~2天后放温暖通风处催芽后种植.

1.2山药栽子,山药块茎上端较细,先端有隐芽.是用作繁殖的主要方式.栽子的出苗快,但连续应用长势衰退,影响产量.一般3~4年后应该更新,提高种性。

2.选地整地

山药忌连作,连作易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和病害加重,一般以三年轮作一次为宜. 应该选择土层深厚、蔬松,肥沃的砂壤土或沙质土,有利益块茎生长,茎块直顺,光滑,产量高,品质好.一般栽培山药需深翻,栽培扁块种和圆筒种耕深较浅,耕翻30厘米后按60厘米~100厘米宽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长柱种按行距2米~3米距离,挖一深度与山药产品器官长度相等的深沟,一般深60厘米~100厘米、宽33厘米的深沟,挖土时表土与心土分两边堆放,经日晒风化后择晴天填土。填土时把翻出的土与与充分腐熟的肥充分掺匀,每亩用500~1000公斤.然后回填。作标记,等待播种。这种传统的挖山药沟的栽培方法费工、费力。近年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药沟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于秋末冬初,经施肥、平整后,在冬闲时按行距70厘米放线,在线上用铁锹挖5厘米~8厘米的浅沟,然后用打洞工具在线内按株距25厘米~30厘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结实,洞径8厘米左右,深150厘米备用。播种时,墒宽10~15厘米,沟深30~40厘米,每亩用复合肥50公斤,尿素30公斤.种前5~10天浇匀浇足底肥,把种子平放沟中,株距15~18厘米。

3.田间管理

3.1 支架,山药出苗后甩蔓,藤条细长嫩,应及时支架扶蔓,常用人字架,三角架或四角架,增加架的高度可以使叶片分布均匀,增加透风透光,提高产量.用薯块切繁殖时,一个切块同时萌发几个芽,一般保留一个健壮芽,摸掉多余的芽,藤上基部发生侧枝,必要时抹去。

3.2肥水管理,每生产1000公斤山药,需氮4.32公斤,磷1.07公斤,钾5.38公斤.施肥要掌握重施底肥,磷钾配合.栽后墒面铺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以陆续公给肥料,保水,保持地面疏松.追肥2次,1次是发棵前3~5天,每亩用尿素10~2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第二次在块茎盛长初期,,以后根据植株长势再施。

3.3山药发芽期遇雨土面板结,需及时中耕松土,生长前期即使是沙质土也不浇水,促使块茎向下生长.块茎生长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不旱则不浇。

第6篇

关键词:蝴蝶兰;栽培管理;管理技术;花期调控

作为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花卉植物,蝴蝶兰在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收获了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成为蝴蝶兰的培育者。本文中将主要从蝴蝶兰适宜的关照、温度、水分和如何进行施肥及通风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从而为蝴蝶兰爱好者提供借鉴,帮助他们养出观赏性高的蝴蝶兰,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出更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1 基质选择

蝴蝶兰具气生根,盆栽基质必须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蝴蝶兰在北方常用的栽培基质是苔鲜和树皮块,由于苔鲜费用较高,所以树皮块用的较多。

2 光照

蝴蝶兰自然条件下多附生于热带雨林高树枝干上有树荫庇护。忌烈日直射,否则会大面积灼伤叶片,但也不耐室内过阴,如果室内过阴会导致生长缓慢不利于养分存储和开花。尽管蝴蝶兰生性喜阴,但是如果植物接受不到满足生长需求的充足光照就会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生长,特别是在植物花期前后,如果光照不充足将会影响到花期的长短,如果想使蝴蝶兰开出艳丽持久的花,一般应将花放在室内有散射光处,勿让阳光直射。最好能放于朝北朝东的阳台或窗台旁,使之接受到散射光,则生长强健病害少。

3 温度

蝴蝶兰属热带高温兰,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低于15度即进入休眠,低于10度容易死亡。但高于35度高温影响生长并容易患病。开花需经历一个月的15-18度低温才能促成花芽分化,此后如果继续持续低温则花梗萌发迟缓。

4 水分

由于没有匍匐茎和假鳞茎,蝴蝶兰不耐旱,又由于气生性质蝴蝶兰也畏涝湿。夏季高温时期保持材质湿润即可,可用喷雾洒水降温增湿(但不能使叶心留水容易烂心)也可在花盆旁用湿润的毛巾增湿,但一定注意:根不能长时间过分阴湿,特别是被液态水长时间包围极易腐烂,如夏日每日浇水量以当日能自然风干为好,间干间湿,这样会大大减少腐根和病害的发生率。冬季少浇水仅保持材质微湿即可。

5 通风

温室内空气自然对流的机会较少,所以一定要使用机械强制通风,以改善通风不良的缺点。一般温室采用水墙-风扇来进行降温,可兼顾降温、加湿和通风的条件,但冬季时,仍需要空气对流的发生所以最好有内循环风扇,以利植株由呼吸作用转换成光合作用。植株摆设需考虑风向、光照方向,一般叶幅长向与风向垂直。

6 空气

蝴蝶兰喜欢空气高湿且通风的环境。要求空气经常保持湿度60%~80%,并且保持空气流通最好有微风吹拂,盆内不能积水过多,根如果被液态水包围达6-8小时,极易烂根,所以通气是养好蝴蝶兰的关键,质料需酥松透气则根生长强健。忌干热风吹拂。北方冬季种植不能放在暖气片上或直对空调风吹拂。

7 施肥

蝴蝶兰施肥原则为薄肥勤施,切忌过浓化肥。浓度以化肥包装说明上标称浓度再稀释1倍左右适宜。即在1500倍-2000倍左右。也可用蝶兰专用肥。在生长期施氮钾肥催花期施用磷钾肥。每周或半月施用一次即可。开花期休眠期不施肥,但在花前期和花后期应注意适当补充肥料。

8 病虫害防治

由于蝴蝶兰生长于高温高湿环境。容易遭受病菌侵害且一旦发病蔓延迅速,所以以预防为主。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叶斑病和根腐病炭疽病等,平时可用农药百菌清(此药预防效果好病菌抗药性低,但对已患病植株无治疗效果。冠菌清又以其升级产品的达科宁制剂功效更好,)或甲基托布津(此药可防可治但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不可长时间单一施用)1000-1500倍防治,每隔七八天喷1次,连喷3次。这些药液沾在叶上留有白色痕迹,可不必抹去,以利于继续发挥杀菌作用。以上同类产品又以悬浮制剂比粉制剂效果好,持效长。操作上人体吸毒性更低。

9 花期管理

9.1 花芽分化管理

蝴蝶兰经历一定凉温环境之后才完成花芽分化。广东自然开花期在3 -5月。如果要提早到元旦、春节等节日开花,需提早给予凉温环境。据研究,如果16-18h/d,20℃左右的凉温下,经过3-6周(时间长短因品种特性而异粳完成花芽分化。如果温度在15-20℃间还可增加花梗数,但必须增加光照强度,否则低温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养分不足会造成花苞数减少。花芽分化以后,花梗继续伸长,花苞继续发育,这段时间长短因品种特性和环境温度而异,一般为100佐右。这段时间提高温度可增加开花。但是温度过高会影响顶端花芽和花梗侧枝发育。所以仍以凉温栽培为好。

9.2 开花及花期管理

蝴蝶兰叶片基部有2个以上腋芽,呈上下排列,其中1个为主芽,其余为副芽,这些芽分化至一定阶段便进入休眠状态。当外界条件适宜时,从最上而展开的1枚叶片向下数,第3.4枚叶片叶腋处主芽分化为花芽。蝴蝶兰花芽形成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及早停肥也有助于花茎出现。经过夏季高温进入秋季,此时晚间温度低,可促进花芽分化,夜间温度18℃以下,约经1个半月可形成花芽,当花茎长至10cm右时,提高温度至20-25℃,以诱使花梗快速生长。蝴蝶兰一般在10月份形成花茎,约经100d开花。温度调节可控制花期,28℃催花,生长快;18℃时,几乎停止生长,延迟花期。蝴蝶兰花序大,花朵大,需设立架支持。蝴蝶兰花期长,如及早将花茎剪除用作切花,可促其2次开花。具体做法是:从生长健壮植株花茎基部3节以上剪掉,留下的3节花茎管理得当时,10d左右便会从节的部位长出花芽,2个月后开花。弱株不可采用此法,以兔养分消耗大,长势衰退。

9.3 花后管理

花期一般在春节前后,观赏期可长达2-3个月。当花枯萎后,须尽早将凋谢的花剪去,这样可减少养分的消耗。如果将花茎从基部数4-5节处剪去,2 -3个月后可再度开花。但这样植株养分消耗过大,不利于来年的生长。如想来年再度开出好花,最好将花茎从基部剪下。

结束语

蝴蝶兰的栽培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无论是植物的栽种,还是植物生长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如果有一个因素达不到其生长要求,就会难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不仅达不到观赏的效果及目的,就连植物能否成功存活都不能确定。所以,喜爱蝴蝶兰并且培养蝴蝶兰的人一定要充分了解蝴蝶兰的各方面习性,给他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空间,才能够保证它们健康成长,提升其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梅慧敏,张力.洋兰名品100种[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苏胜举,赛丹.蝴蝶兰栽培要点[J].新农业,2010(2).

第7篇

关键词:番茄;栽培;管理措施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狼桃、番李子、金橘、番柿、六月柿、洋海椒、毛腊果,为茄科(Solanaceae)番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每100g鲜果含水分94g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g、蛋白质0.6~1.2g、VC 20~30mg,还有少量的胡萝卜素、矿物盐、有机酸等。可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和水果。

番茄原产南美洲,在我国各地均普遍栽培,以夏秋季出产较多。其产量多与栽培管理密切相关,只有保持适当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番茄喜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果实转红都会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茎叶停止生长,2℃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差有利于积累和转输养分,促进植株健康发展,防止徒长增强番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1]。番茄对湿度要求的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较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分的水分供应[2]。番茄营养供应的原则是,番茄需肥量较大,各时期都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但各个时期对肥量的需求有一定差异,前期应侧重氮肥,后期应侧重钾肥,磷肥的需求贯彻生育期始终。番茄通过锻炼可提高自身的抗热耐寒能力[3]。北方地区应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降低取暖保温费用,保证番茄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以获得高产高效。在不影响番茄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对番茄进行低温锻炼,成为保护地番茄管理的主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在番茄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需要最适温度,如番茄发芽、出苗、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及转熟期以及分苗定植之后保证适宜温度,可以促进番茄的正常生长和受伤后尽快愈合恢复生长;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则要通过充足的锻炼,以保证安全度过受伤后的艰难时期;在正常生长阶段,温度可适当降低。番茄栽培各个时期的一般管理措施[4]如下:

(1)发芽期(催芽)。催芽前温汤浸种10min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min可杀死种子内外病菌。将番茄种子置于28~30℃下持续12h,之后于10℃持续6~8h至出芽。无需光照,需较高空气湿度和足量水分。床土按1∶1∶1比例配制营养土,1m2床面施磷酸二铵50g。

(2)出苗期(播种至出苗)白天25~28℃,夜间18℃,最低13℃,无需光照,需较高空气湿度和足量水分。注意防治地下虫害和苗期病害,可于床面撒毒谷或百菌清防治。

(3)幼苗期(出苗至见心)。白天温度23~25℃,夜间15~18℃,最低13℃。保持较低湿度,但需要充足的光照,并适当控水,猝倒病是此期主要病害,可使用草木灰与百菌清混合施用防治。

(4)分苗前期(见心至1叶)。白天温度20~25℃,夜间13℃,最低8℃。尽量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和充足光照,猝倒病也是此期主要病害。

(5)分苗后缓苗期(分苗至正常生长)。白天温度25~28℃,夜间18℃,保持较高湿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草炭、马粪、土按1∶1∶1的比例配制营养土,1m2施磷酸二铵3~4kg,防治地下虫和苗期病,可撒毒谷,施百菌清或链霉素。

(6)成苗期(缓苗后至3叶前)。白天温度20~25℃,夜间13℃,最低8℃。保持较低湿度和足量水分,光照充足。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病虫害防治同分苗后缓苗期。

(7)花芽分化期(3~4叶)。白天温度23~25℃,夜间13~15℃,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成苗期。

(8)壮苗期(5叶至定植)。白天温度23~25℃,夜间8~12℃,最低2~5℃。适当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光照充足。病虫害防治同分苗后缓苗期。

(9)定植后缓苗期(定植至正常生长)。白天温度25~28℃,夜间15~18℃,保持足量水分和湿度,光照充足。底施农家肥112.5t/hm2、磷酸二铵450kg/hm2、尿素450kg/hm2、硫酸钾225 kg/hm2。防治地下害虫和枯萎病,可选用撒毒谷或施百菌清+链霉素。

(10)开花期(缓苗后至明果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12~13℃,短期最低8℃。适当控水,保持较低湿度和充足光照。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防治灰霉病、早疫病和落花落果,可用番茄丰产剂一号加灰霉宁或速克灵200倍液叶面喷施或选用速克灵600倍液,或甲霜灵百菌清500倍液喷防。

(11)坐果期(明果至白熟)。白天温度25~28℃,夜间12~13℃,短期最低8℃。保持足量水分和较低湿度,光照充足。前期施磷酸二铵225kg/hm2、尿素450kg/hm2;中期施磷酸二铵150kg/hm2、硫酸钾225kg/h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防治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脐腐病、青虫、蚜虫、白粉虱、潜叶蝇。防治方法同开花期,并摘去残留花瓣;或用百菌清50%烟雾剂或叶雾净粉剂薰蒸;或施过磷酸钙或叶面喷氯化钙灭杀毙800倍液、万灵2 000倍液,或敌敌畏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倍液。

(12)成熟期(白熟至转红)。白天温度25~28℃,夜间13~15℃。适当控水,保持较低温度,光照充足。叶面喷磷酸二氢钾800倍液或爱多收。防治腐烂病,可选用硫酸链霉素。

参考文献

[1] 唐高霞.保护地番茄温度控制技术[J].吉林农业,2006(11):23.

[2] 甄占萍,杨会芹.水分胁迫对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4):98-99.

第8篇

[关键词] 甜菜 栽培 管理 技术

一、选地

种植前要进行种植田地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要具有中等肥力的土壤、有较厚的土层,还有良好的种植结构、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土壤中的盐碱含量少,而且芦苇等杂草较少,还有田地中具有齐全的给水灌溉设施。田地的前茬种植最好是麦类、豆类、绿肥、棉花。

二、秋耕秋灌,精细整地

为了收到很好的种植成果,必须进行精细的整地,这也是铺好膜的必备条件。种植甜菜时必须进行秋耕秋灌,这是因为甜菜的播种时间相对较早,灌溉以后需要进行平整田地。在早春需要进行精细的整地,使整地以后达到的标准是墒足、地平、地净、土细等。为进行地膜甜菜的种植做好准备。

三、播种期

甜菜是一种早播种的农作物,其最佳的播种时期是,当5厘米地温保持在5℃以上时。甜菜的覆膜种植过程中,经过覆膜的土壤改变了其水热汽状况,使覆膜的土壤温度较高。这就使覆膜甜菜的播种时间要比直播甜菜的播种时间早5-10天。

四、铺膜配置方式

地膜甜菜可以采用60+30厘米宽窄行、一幅播行的配置方式。地膜甜菜留苗密度可比裸地甜菜稍小些。一般土壤采取平作铺膜,地下水位高的地可以垄作铺膜。

地膜甜菜可以采取先铺膜后播种;也可以先播种后铺膜,即播种销膜一次完成。播种方式有膜下条播、膜下点播、膜上点播,大力发展膜下点播有利甜菜生长。

五、放苗

甜菜在覆膜种植时如果采用的是先播种后铺膜的种植方式,要及时的进行放苗,使幼苗不出现高温灼烧的情况。这个时期也是覆膜种植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地膜种植的成败。通常的放苗时间是幼苗长到1对真叶的时期,这时要按照留苗的株距每穴留2~3株的幼苗,并且做好封苗孔的工作。一般定苗的时间是在幼苗长到4~5片真叶,这时每个苗穴中只留一株壮苗。

六、揭膜

由于甜菜封垄后,田间郁蔽度增加,增温效应逐渐减弱,到6月底7月初时,地温往往低于裸地甜菜,地膜已不起作用。并且因其阻隔水分渗入,影响灌水质量。

地膜甜菜中后期土壤湿度过大,根系生活力下降,有利于根腐病发生。

因此,地膜甜菜必须进行揭膜,揭膜的最佳时期是覆膜后70-80天。根据具体的试验,适时的揭膜比全生育期覆膜的甜菜增产9.4%,而且揭膜还可以减少污染。

营甜菜种植简单模式

播种时间:地膜甜菜在四月中旬,露地直播甜菜播期在四月下旬。

播种量:450克/亩

行距配置:50 厘米等行距半径量播种株距22-30厘米

出苗期:四月下旬-五月上旬

保苗株数:4000-6000株

品种:KWS9103/KWS5409

中耕次数:3次

开沟次数:2次

施肥总数:60公斤/亩(磷肥15公斤、氮肥40公斤、钾肥5公斤其中种肥:20公斤,追肥40公斤)

主要病虫害: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

防治措施:喷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虫害:象甲、地老虎、三叶草夜蛾

防治措施:喷2.5%敌杀死1500倍液,还用幸硫磷拌种0.3-0.5公斤拌100公斤种子闷种6-20小时。

全生育期灌水次数:7-10次

土壤封闭:72%杜尔进行土壤处理100克/亩

叶面肥:3-5次主要以液体肥料为主。

参考文献

[1] 热黑木江. 甜菜栽培管理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10,02:60.

第9篇

【关键词】温室;仙客来;栽培管理

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 L)又名兔耳花,一品冠。报春花科,仙客来属。由于花色鲜丽别致,深受人们喜爱,是知名度很高的盆栽花卉。仙客来的商品生产在国外十分发达,我国一些城市已有盆花出口。

1 仙客来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仙客来为多年生草本,球茎扁球形,深褐色,外被木栓质,须根纤细,密生于球茎底盆处,叶丛生于球茎的顶端,呈莲座状,叶片近心形,具花纹,表面深绿色具白色斑纹;叶背紫红色,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圆齿牙,花大型,单生而下垂,花瓣5枚,开花时向上翻卷而扭曲,形如兔耳,花梗细长,肉质,自叶腋处抽出;花色有白、粉红、绯红、紫红、玫红、大红等色,基部常有深红色斑;有些品种有香气;花期冬春、蒴果球形,种子多数种皮深红褐色,为双子叶有胚乳种子,花后2~3个月成熟。

1.2栽培品种

仙客来品种繁多,生态习性各异,适应不同条件地区引种栽培,其花色、花姿、花香、花期变化丰富。常见栽培品种有玫瑰红的阿斯梅尔(Aalsmeen)、齐伦多尔夫(zehlendorf)、粉红的粉乐(PinkDelight)、白色红边的维多利亚(Victoria)、有小苍兰香味的香波(scentsatl‘on)、大花的金质勋章(G01d Medal)、双色的宝藏(Treasure Trove)、迷你型的安纳利(Anneli)。近年来,法国园艺学家选育了哈利奥斯(Halios)—大花型,拉蒂尼亚(Latinia)一中花型和迷(Metis),3、花型3个系列。另外,还有美国的塞拉利昂(sierra)系列,大花型,28~32周开花,有14种色彩;奇迹(Miracle)系列,从播种至开花为24~26周;拉塞(Laser)系列,需26~28周开花。

1.3生活习性

仙客来从种子萌发到开花上市,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加速生长期和开花期五个阶段。仙客来原产北非、南欧和西亚,以地中海沿岸分布较集中。喜凉爽气候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如酸度偏大,幼苗生长会受到抑制。生长期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盆土要经常保持适度湿润,不可过分干燥。不耐寒,怕酷热,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夏季温度在30℃以上,球茎被迫休眠,超过35℃,易受热腐烂,甚至死亡。冬季温度低于10℃,花朵易凋谢,花色暗淡,5℃以下球茎易遭冻害。仙客来喜湿润,但积水、喜光,但忌强光直射,若光线不足,叶子徒长,花色不正。属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没有特殊的要求,在盆栽中可用灯光补充光照。仙客来花期长,2年生球茎可开花10朵以上,4~5年生球茎能开花上百朵。

1.4繁殖方法

仙客来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球茎繁殖,其次可采用叶插法、组织培养法、无土栽培法和水培法繁殖。目前,已用幼苗子叶、叶柄、块茎和根为材料,进行组培和规模性生产。仙客来分球茎繁殖易腐烂,繁殖系数低,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缓慢。目前通常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繁殖还可选育出新品种。

2 仙客来的栽培管理

仙客来对外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要求较严格,加之其生长周期较长,故它的栽培常被视为不易之事,尤其在本地夏季闷热多雨的环境下,栽培出优质的仙客来盆花更是困难重重。

2.1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培育优质花苗,育出高质量的盆花,增加经济有效的有效途径,仙客来优良品种主要有仙客来1010,仙客来1015,仙客来2072,仙客来2085。

2.2种子处理

种子播种前,让种子充分吸水并消毒,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杀灭病菌,常用30"C的5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各播。

2.3播种

2.3.1播种时间

仙客来一年四季都可播种,主要以成品花的上市时间以及栽培者现有的环境条件来决定,从播种到成品花一般需10个月左右,可以在6月10号左右播种,来年3月份可开花上市。

2.3.2基质

仙客来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土壤pH为6.0~6.5。较适宜采用无土栽培,可有效控制仙客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空气的最佳要求,用草炭和珍珠岩混配,播种前要对基质进行充分消毒。

2.3.3播种方法

首先把穴盘中的基质压实,然后在每个穴孔中间再压一个小坑,基质离穴盘上边5mm,以便把种子播在中心位置,一穴一粒种子,再用筛子把覆料筛到播好的穴盘上,厚度为5mm。播后用肥水将基质充分淋透,随播随装入发芽室的发芽车上。

2.3.4发芽期管理

最好在发芽室中进行催芽,室内保持全黑状态,最佳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90%,为保持湿度可用塑料薄膜将穴盘包裹住,20天左右便可发芽,35天出苗。这样平均发芽率可达80%,最高可达95%。

出苗后置于苗床之上,适当浇水,到苗的子叶展平80%以上,控干,浇第一次肥料14-0-14,EC值为0.7~0.8mS/cm。

2.4分苗

仙客来在种子播种后11周便可进行分苗,分苗工作不能过迟,否则会影响仙客来以后的生长和发育,在此期间第一簇花蕾已开始形成。

2.4.1分苗器具

可选用9.9cm的聚乙烯制的营养钵进行分苗。

2.4.2基质

分苗用的基质与播种用基质基本相同。

2.4.3分苗方法

小苗不宜栽得过深,否则会延迟花期。但也不能埋得过浅,过浅会使主根不能正常下扎生长,同时植株也缺乏稳定性。分苗后夜温保持在17 19度。

2.4.4浇水施肥

分苗后浇水要充分。当小苗长出真叶以后,降低基质的湿度。如果不减少供水量,叶柄便会徒长,使得植株中间的部分光照不足,以致于很难长出新叶子来。通过灌溉补充施肥。营养液的N P K比为15 15-30。小苗越小,肥水浓度就应越小。因此,施肥浓度应根据实际苗的大小而定。

2.5上盆

仙客来播种后15~17周、3~4片真叶已展开时即可上盆,此时种球直径约1cm左右,根系已扎满,可明显看到花芽的萌动,注意不可过于徒长。

2.5.1花盆选择

一般选择双色盆,盆底部透水孔排列均匀,花盆规格选择标准是:大花品种16~18cm、中花品种12~13cm、迷你型8~10cm。旧盆应进行消毒处理。

2.5.2苗床的杀菌消毒

温室要清理干净,除掉杂草、杂物等。苗床地面要杀虫杀菌。要彻底熏棚,保证温室周围环境无病虫害传染源。

2.5.3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基质的透水性好、疏松有利于扎根,对初期生长尤为有利,更有利于以后的生长发育乃至开花,还可以避免为病害所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持水能力。基质的PH值为6左右,可选择草炭加入20%的珍珠岩。基质要进行杀菌杀虫或者高温消毒。

2.5.4上盆方法

首先将花盆装满基质,把装好基质的花盆紧密摆放在苗床上。在花盆的中心挖3.5cm左右大小的穴,植入仙客来球,球应露出1/3,特别要露出生长点,用手轻压基质表面,保持平整苗正。

2.6上盆后管理

2.6.1浇水

在上盆初期,要用顶部上喷浇水方式进行灌溉。没有底肥,可在上盆定植时随水施肥。球根必须保持湿润,这样,基质的表面不至于干化:如果基质表面出现干化,底根便很难扎下,植株便失去了平衡。水要勤浇、少浇。

2.6.2光照

仙客来对光照时间长度的变化没有反应。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主要受植株中央部分接受的光照量影响。温度太高则需要降温,用喷雾来降温,会因湿度过大导致植物组织出现软化,可使用遮阳网达到遮光降温的目的。一旦进入花期,温室内的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5~C,以利于花的正常发育。从1月初开始,在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夜间温度可以降到12℃。

2.6.3灌溉和施肥

初期和越夏后均可用N-P-K比为20:20:20的配方肥,越夏时,可降低氮肥用量,用N-P-K比为7:1h 27的配方肥,可促进花芽和根系的发育,同时增强植株的抗热性。

2.6.4温室通风

如果温度很高,仅仅打开顶风窗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侧风窗,以使空气进行良好循环,这样便不致使植物组织出现软化。

2.6.5调整盆间距

上盆之后的前4周中盆搭盆即可,这种方法可以营造一个较好的微气候环境,及时调整盆间距可以改善植株的质量,使株型保持紧密,开花期提前,增强抗病能力。否则,叶子会长得大而粗糙,并且很少。

2.6.6花期

可去掉先开的3-4朵花,以促使更多的花蕾萌生。所有这些工作和调整盆间距都是在进入花期时同时进行,花期内必须仔细观察温度和通风情况,以防因灰葡萄菌的侵染而造成花朵上产生灰霉病。

在仙客来销售中,我们常会碰到因没开花或花期已过而造成销售不畅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所以要做好仙客来的花期调控:(1)调整仙客来的播种期。(2)肥料N、P、K的合理搭配可促进花芽分化,如用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能将花期提前,并增加花数。(3)用10~50mg/L赤霉素点涂花蕾处,可提前7~10d开花。(4)低温处理,把仙客来置于5~10℃环境中可延长仙客来开花期。

2.7病虫害防治

2.7.1仙客来常见病害防治法

(1)栽培防治

加强种子检疫,杜绝种子传染,加强温室通风,适当降低湿度;避免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菌来源;合理施肥,以免氮肥过量。

(2)药剂防治

灰霉病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每星期喷洒一次即见效。软腐病用1000倍农用链霉素喷洒或涂抹病株,并浇洒基质,防效显著。叶腐病用1:1:200波尔多液可防治。

2.7.2仙客来常见害虫

主要是仙客来螨虫、蚜虫,仙客来螨虫寄生于球茎、叶、花蕾、芽处吸食汁液,使叶片发黄、变厚、卷曲,叶表面出现斑点,花期缩短,可用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或毕螨达2000~3000倍液喷杀,喷药一定要到位,防止螨虫逃逸扩散。蚜虫主要危害新芽与花蕾,植株受害严重时生长不良,还会传播病菌,可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之。

第10篇

论文摘要 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 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 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 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 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 250~3 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 125~1 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

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 500~6 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 250~3 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 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 250~3 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 250~2 700g/hm2或72%拉索1 500~2 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 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 500~2 250g/hm2或20%克无踪2 250~3 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7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花椒;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还是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它喜阳光、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兼用树种。

一、花椒的适生环境

花椒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1℃~15℃之间,年降水量500mm左右,海拔高度在800~2200m的地区栽植,对土壤要求不严。花椒喜光,在阴坡、隐蔽条件下结实差,不耐严寒、霜冻,一年生苗气温降至-18℃枝干即受冻害,15年生以上大树在-25℃整株死亡,花期易遭晚霜危害。

二、育苗

1.种子采收。一般8-9月份是花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花椒育苗采种的大好时机。我县当前推广的品种有青椒和大红袍,主要以青椒为主,采种树应选择树势强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龄树。采收时选用成熟充分、果实外皮紫红,种子外表蓝黑色、饱满、无病虫的花椒作种用,一般比商品椒采摘迟一周左右,种子不要曝晒,以免影响发芽力。

2.种子处理。新采的种子,先用清水选去秕籽,然后用温水配制成1%的碱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天(用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宜),反复搓洗种皮上的油脂,直至种子表面呈灰白色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皮上的碱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种。

3.苗床选择。花椒从幼苗开始就要求阳光充足,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好。播前精细整地,打碎土块,做到上虚下实。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尿素8-10kg,过磷酸钙30-40kg,草木炭50kg或硫酸钾10-15kg。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畦,畦宽1-1.2m,畦长6-10m。

4.播种方法。在准备好的育苗畦内开沟,沟间距20-25cm,为深4-5cm,沟宽8-9cm,沟底踏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沟上培土,翌年开春后,检查发芽情况,当少量种子破土时,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cm,当种子80%以上破口时,再刮一次土,留1-2cm。每亩播种量5-6kg。播期应在土壤封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产区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后立即播种。

5.苗期管理。花椒秋季育苗,种子出土时间长,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苗床土壤粘重的地方,播后可采用地膜或麦草覆盖,干旱时可喷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经常都保持苗床土壤湿润。

三、造林

1.栽植时间。花椒在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秋季栽植宜在雨后进行。

2.栽植密度。为便于花椒采收,株行距为4~5×5~6m,每亩22~33株为宜。

3.苗木选择。选用苗高6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具有3条以上10cm长侧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随起苗、随运输,苗木出圃时打捆后用编制袋包装,运输途中遮篷布,尽可能减少水分散发。

4.整地方式。塘的长、宽、深为60×60×60cm,打塘时表土放在一边,底土放在一边,将表土与腐熟的农家肥伴均后回填塘下面。

5.定植。栽植时将苗木扶直树身放入塘中心,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步骤栽植。栽植深度以比苗木原土痕深2~3cm。栽后浇定根水,水渗完后封土。

6.覆地膜。以定植苗为中心,将周围耙细做成浅锅状,并覆盖80-100cm见方的地膜,从而达到保湿、增温的效果,以利苗木生长。

四、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1)深翻除草。为提高土壤肥力。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土壤封冻前为止,在花椒树冠下浅挖、树冠外深翻,以少伤根为宜,这样既除草又提高土壤肥力。(2)施肥灌水。施肥的方法有穴施、环状沟施、短条沟施。施肥的沟穴都应挖在树,施肥后应立即盖上土,施肥分基肥和追肥,从摘椒后直到次年春季发,均为基肥施用期,但摘椒后立即施基肥最好。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入量依据树龄大小和产量高低而定。一般六至七年生的树结椒1kg左右,单株可施5~15kg圈肥,并混150~250g过磷酸钙。

2.整形修剪。(1)整形因花椒为灌木型喜光树种,其理想的树形主干要低或无主干,各骨干枝分布均匀,目前采用自然开心形、多主枝丛状形。(2)修剪。花椒在整个休眠期都可进行修剪,方法分为疏剪和短截两种。疏剪是从枝条基部剪去,主要疏除过密枝、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纤弱枝、干枝和病虫枝等;短截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主要短截衰老的主、侧枝和枝干的冻死干枯部分,促发新枝,更新树冠。

五、病虫害防治

1.花椒虫害。蛀干类害虫主要有柳木囊蛾、花椒窄吉丁、橘褐天牛等,防治方法可用 40%氧化乐果或5%澳氰菊脂50~100倍液,涂抹危害部位,棉球沾药堵塞虫孔,保护和利用本地寄生天敌,清除枯死枝条进行集中烧毁;枝叶类害虫主要有:(1)铜色潜跳甲的危害,该虫以幼虫蛀食花梗和嫩茎,造成花序枯萎变黑无收成。防治方法在萌芽期用2.5%溴氰菊脂1000倍液;50%西维固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对硫磷胶囊800倍液喷树冠。(2)花椒蚜虫的危害,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和嫩梢汁液,被害叶多皱缩卷曲,花及幼果受害严重者引起果实脱落。防治方法第一次在5月上、中旬显蕾期用 40%乐果乳剂 800倍液(或 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加奈乙酸钠1.4g,混兑成 10PPm混合液。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用500g40%乐果乳剂8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500g配成混合液喷施。达到防蚜、保蕾、增产的目的。(3)花椒瘿蚊的危害,以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危害刺激细胞形成虫瘿。用40%水胺硫磷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冠杀成虫。

2.花椒病害。花椒主要病害有锈病、流胶病、桑寄生等,防治方法:(1)加强椒园管理,合理施肥和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2)花椒落叶后将病枝彻底集中烧毁;(3)搞好植物检疫,严禁用有病害苗木造林;(4)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科学防治。

参考文献:

[1]章恒毅.禄丰县山区花椒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2(04).

第12篇

关键词:樱桃;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5 文献标识码:A

樱桃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号称“百果第一枝”。樱桃果实颜色鲜艳、晶莹剔透、红如玛瑙,黄如凝脂,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如糖、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磷、钾等。我国主要产地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甘肃、陕西等地。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樱桃产量为3500万kg,人均只有29g,相当于每人有大樱桃3个或中国樱桃15~17个。由此可见,发展樱桃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园地选择

樱桃既怕旱又怕涝,因此在栽培地点的应选择上应特别讲究,在远离污染源,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旱能浇、涝能排的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盐量低,pH值适中的地块为好。

2 整体规划

如果大面积发展樱桃生产,应对樱桃园进行统一规划,根据所处地理环境,把园区划分成若干个作业小区,各小区间要设计贯通全园的道路。

2.1 面积和授粉树的确定

面积确定后,要对小区进行划分,从冬季就要开始准备,根据小区面积的大小,科学合理确定株行距、搭配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不少于4:1。目前,也可以推广能自花授粉、抗裂果的硬肉型大樱桃品种如甜心(Sweetheart)原编代号15S-22-8,亲本为先锋(Van)×新星(Newstar)。平均单果重9.5g,果实红色,硬度高,风味好,极抗裂果。树形紧凑,树势中庸,早实性能高,成熟期比拉宾斯晚9d。

2.2 品种选择

品种应选用大果型,近年来,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主要有:红灯、先锋、雷尼、拉宾斯、美早、滨库、友谊等。砧木以大青叶、酸樱桃为宜。樱桃自花结实率低,异花授粉的品种,在建园时必须配置授粉树,最好选亲和力强的优质壮苗,以用两年生的嫁接苗为好,高度在1m左右,根系发达,毛细根多而密,枝条上芽眼饱满,无病虫的苗子。

3 栽植技术

3.1 栽植时间

一般在春季进行栽植,年前挖定植穴,规格为1m3,挖土时底土表土分开放,回填时先填表土。

3.2 栽植

在栽植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栽后立即浇水。视土壤情况而定,若管理水平高,栽植密度宜适当小些,一般株、行距以3m×4m或4m×5m为宜,每667m2栽植33~55株为宜。若土壤条件较差的山沟滩涂地,密度宜适当大些,以2.5m×3.5m或2.5m×4m为宜,每667m2栽植66~76株。

3.3 栽后管理

定干高度,视土壤肥水条件而定, 若条件好,以50~60cm高为宜;若肥水条件差,以高度30~40cm定干为宜。定干的剪口可用凡士林、油漆等进行涂抹,封住伤口,以减少营养和水分的流失,避免枝条抽干。樱桃定植后的第1年,要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如果降水少,2个月需浇水1次,直到封冻前结束。栽植后第2年,主要是做好幼树期的树体管理工作,以控制旺长为主。因樱桃枝条的顶端优势比较强,若管理不当,易造成疯长,可采取拉枝的办法,在春天,樱桃枝芽尚未萌发前,对樱桃的树体做好拉枝整形。栽植后第3年,第1层主枝上的第2层主枝也开始萌发出来了。与第1年拉枝的方法相同,再把第2层主枝拉开,使上、下两层的主枝错开生长、充分利用空间,以达到枝条分布均匀、不交叉、不重叠、梢不磨、枝不碰,受光均匀的效果。栽植后第4年,若管理好的话,这时就进入了丰产期,在樱桃结果期的树体管理上,整形修剪固不可少,这时树体的第1层主枝上则长满了侧枝,第2层主枝也已经形成,主要管理任务就是疏枝和短截。

4 管理技术

4.1 中耕除草

果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5~10㎝,以利调温保墒。

4.2 追肥

每年土壤追肥3次,分别在萌芽前后,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果实生长后期,第1次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3次在以钾肥为主。施肥量以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确定。追肥后要及时浇水。果实采收期30d以前,进行最后1次追肥。视情况而定可进行叶面施肥,1a4~5次,以磷、钾肥为主,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最后1次叶面喷肥在距果实采收期20d以前进行。

4.3 水分管理

樱桃树既怕旱又怕涝,积水1d树生长受到影响,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超过了25%,樱桃的根系就会窒息,发生烂根,流胶等现象,甚至会导致树体死亡。因此,灌水量不宜过大,若遇大雨要注意排水。

4.4 树体管理

树形宜采用改良纺锤形或纺锤形整枝,冬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清除病僵果。加强生长期修剪和管理,拉枝开角,及时疏除树冠内直立旺枝、密生枝和剪锯口处的萌蘖枝等,以增加树冠内通风度。

4.5 花期管理

盛花期喷施0.3%的尿素或0.2%的硼砂或600倍的磷酸二氢钾,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5 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