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6 05:15:09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平面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1-02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论文答辩自述部分写作技巧有哪些

一、开篇介绍

首先,要先向在场的老师问好,讲述自己的姓名、班级、专业以及论文题目。再者,要讲述论文的指导老师,并对老师的指导工作表示一定的感谢。

你可以这么说:“我是来自XX专业XX班的X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本篇论文是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X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文章的研究意义

选择一个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应当是有据可寻的,在这个部分可以结合社会背景,参考的资料数据,以及自己的观点,大致描述出选择这个视角来作为论文题材的原因,让老师感觉到这确实是篇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同时也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在开头你可以这么说:“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三、分析文章结构及内容

1.从已经做好的网页上复制内容,会引起格式的问题。

2.从编辑器复制内容到编辑器,也是会有问题的。

3.所以必须保证从秀米复制到编辑器。

4.正文里面出现例如超链接,会过长引起问题,需要自己手工再调整。

四、谦虚结尾

不要忽视这个小结尾哦~不论是从知识层面,或是生活经验来看,我们看待问题的程度肯定都是不及老师的,因此要说出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让老师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论文自述,而是你在抓住机会学习。

你可以说:“在这篇文章中虽然……但是还有……的不足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级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是在袁老师的悉心指点和大力帮助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袁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向现场的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从课题选择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的热情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在最初试图以《金融企业上市的意义》为题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学院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的时候,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各种资料。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概况有了大致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然后与老师商讨,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然后,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在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阅读主要参考资料,拟定提纲,确定中心思想,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定稿。

下面我将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该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总体思路第二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通过分析融资渠道,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来源,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并且重点研究融资现状,包括内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该部分分别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内部的问题所在,比如缺少抵押担保资产、制度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低、信用等级偏低等。外部的影响,比如银行、政府、担保机构的不支持等。

第四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解决对策;包括:整顿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完善法律体系等。全方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存在的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希望各位评委老师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

谢谢大家!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XX科技学院中文系03汉师(1)班的学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我的指导老师是何清老师。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凌叔华的女性意识是因为: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凌叔华是给了我别样感受的一个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很少有惊心动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气势,但她小说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过这力量是深蕴于内的,而且叙述的调子是平静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们“幽深、姻静、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她的世界。而且,作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华笔下那种时而讽刺鞭挞,时而同情无奈的女性心理,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凌叔华写作的小说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选修了女性文学相关课程,对女性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入手,解读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但本论文的写作是以孩子为视角,将笔触集中在凌叔华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华的小说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华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笔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从而促进现今女性意识的更好发展。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及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指出凌叔华成为女性意识由向外索取客体转向自觉地对女性意识本体进行精心注目和审视的最早的女作家。这种内审为女性意识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第二部分,论述凌叔华是怎样通过孩子这一视角来展现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的。主要结合其小说集《小哥俩》中的具体的作品从“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以实证来论证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凌叔华小说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视角的运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画面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突出了凌叔华女性意识的表达力度,更能表现出凌叔华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凌叔华在写作中关于孩子的作品与冰心作比较,从她们写作孩子的目的、立场、角度的不同来突现凌叔华隐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识。突出凌叔华在五四时期所展现的独特女性意识。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但长期以来,众学者对于凌叔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写作独特性以及她与契诃夫、曼叔菲尔德的比较上。但是较少有学者关注凌叔华作品中在儿童视角下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是关于凌叔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毕业论文结束语。例如: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清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社工班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XXX》,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本论文是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再次谨向X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作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教学和教育革新的关键。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实增强自信与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培训者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使之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问题的探讨,有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对我国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结构及与学校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还有对专家、新手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匮乏。

因此,我对XX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考察该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状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与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调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给小学教师建议与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策略和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为例阐述了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而分析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状: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教学效能感与教龄间有密切关系;与性别间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并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教师方面,培养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方面,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额外的工作负担;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现行学位要求,强调综合素质。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是对整篇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XX市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市区与农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对大量的资料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比较早的对XX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第一次对存在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个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并受条件限制,尚未采用问卷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标准化程度不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改进与验证。

第3篇

论文摘要:应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和就业困难双重困境的局面,本文提出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用营销理论来指导办学,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争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招生一就业良性循环。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双向”营稍系统模型,再讨论职业院校如何制定营销战略,最后就职业院校营稍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职业院校犹为突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对现有教育服务不满意。职业院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自己也应参考企业的营销指导思想,用营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办学,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营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招到足额、优秀的学生,有效实现办学目的,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倡导职业院校应用营销理论来指导教育办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并就职业教育的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摸型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有充足、优秀(至少是合格)的生源,而是否拥有充足、优秀的生源又取决于由学校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等形成的教育吸引力。尽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但在当前就业己成为制约高校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形势下,高校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就业率的高低己成为左右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引进营销理念,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吸引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在本校接受教育,从而促使学校健康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院校的曹销战略

首先,广泛收集经济社会信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潜在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信息,在充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确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学科与专业设置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其次,向潜在学生传递学校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信息,强调本校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潜在学生选择本校的教育服务。对在校学生加强教学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强化内部营销,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教学服务,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使大学生活成为学生一生难忘的美好体验。

最后,向用人单位传播毕业生的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促销工具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毕业生,努力提高就业率。

就业率高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思路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在当前形势下,就业率成为职业院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筹码。就业率高,选择该校的学生就多,学校招生的选择面就越大,学校就越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进而毕业生的质量越高,就业率也就进一步提高。这样招生和就业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就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

1、分析宏微观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确定发展战略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全面收集经济杜会发展趋势、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相关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历届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映等,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了解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趋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才能有预见性地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办学观念创新性就是应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向行政引导和经营管理型过渡,突出高校运作的经营理念,即市场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质量优先观念、以生为本观念等。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整个教育宏观战略的发展态势,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布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

2.辫认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

营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但任何一个企业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要对教育市场进行细分,井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了自身的生存和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集中战略,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战术上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专业,实施专业差异化。其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第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适销对路,有充分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院校的营稍策略

1、产品策略

职业院校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服务学生策略。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下面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学校的育人工作,改革教学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推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积极推行内部营销,视教师为内部客户,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打破专业壁垒,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作为职业学院,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多方联系“伙伴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2、价格策略

学校的价格策略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收费。尽管目前高校的主要收费项目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但对于一般性收费项目,学校还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职业学校确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特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的背景和承受能力以及竞争者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有两种比较可行的价格策略:差别定价和分阶段、多形式收费。所谓差别定价,即职业院校在保持全校平均收费标准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预期回报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水平,而对那些虽有需要但偏冷的专业实行低收费或向用人部门收取一定费用。随着生源的丰富,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为争取优质生源也可根据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分阶段、多形式收费,即可通过实行间歇性的分阶段学习,使部分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助完成学业。

3,渠道策略

教育办学是一个“双卖”模型,既是把学校的教育服务卖给学生,也是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一“产品”“卖”给用人单位。所以这里我们要考虑两个渠道:招生渠道和就业渠道。除了常规招生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与外省市政府、学校及企业合作办学,输出管理品牌等方式。形成包括本科、专科、中专、自考和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尽量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种活动推出学生,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与企业结对成伙伴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

4.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促销工具,为学校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公关活动是职业学院沟通、传播扩大组织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关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特色,使社会正面认知学校等。可以通过发掘或创造新闻、组织校庆、建立校友网络、参加各种庆典及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应用人际传播和人员促销策略,使众多的潜在的教育消费者了解并将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传到他人耳中,成为最好的广告,增加高校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内部公众在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学校信息方面的作用,针对外部公众,适时适度的引用和报道政府、公众的评价结论,如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荣誉称号以及其他肯定性的数据和材料。

第4篇

    在非自愿性失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其中,这一部分的失业人群还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诸如国家211、985等高等院校毕业的所谓“高材生”,另外一类就是一些普通大学、专科、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接受低端教育的农村学生。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原因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偏差。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怀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大学生,就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并且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成为“人上人”,灌输“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于是这部分学生从小的观念就是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当他们走向社会,一些基层工作他们就不愿意做,从而很难适应社会。这种现象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素质下降。首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院校扩张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另外,学校的教育体制使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再次,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安于枯燥的工作,频繁跳槽是直接原因。

    (3)产业水平的低端化。说到产业,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苦力紧缺,人才拥挤”的矛盾境地,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创新、设计部门要远少于基层部门,从而一些高新技术人才就无用武之地,于是造成失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佳。在个人创业方面。国家的税制方面以及行政、政策方面都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说,中国的环境根本没有激励大部分青年人自主创业的热情。

    (5)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在我国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似乎毕业就等于失业,或专业不对口,或遭受性别歧视,学非所用,造成人才浪费,以及 “读书无用论”泛滥。比如资格性失业、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背景歧视都属于这一范畴。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在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市场调研,跟踪高校所设置专业的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情况,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能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等地区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并对相对收入较低的大学生进行合理补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消除就业壁垒。对于地域就业壁垒,应取消各级政府保护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彻底放弃各种就业歧视政策。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流动。同时还要深化户籍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区域间和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就业自由。另外从制度上彻底改革,切实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保障制度,实现创业自由。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岗位供应不平衡的情况,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劳动力供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加快制度改革以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更多的待业者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然而对于普通失业者来讲,科技进步缩短了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人们的工作时间并没有明显缩短,于是变造成了失业。而我们知道,消费可以拉动需求,需求又会带动生产,有了生产的要求才能提供就业岗位。而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只是为了生产吗?不是,是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满足消费,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如果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一部分有工作,而因为时间占用太多而无暇休闲,另一部分人则有充裕时间休闲,却没有金钱来支撑。这样的社会是不平衡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让两个人来做。

    举例来说,假如在未限制工作时间之前,一个人有一份月收入两千元的工作,月平均消费在一千元,另外一个人待业,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月消费为零。那么两人的消费总量就是一千。如果这两个人一同来做这份工作,那么情况便会有所改变。前者由于工作压力减少、闲暇时间增加,消费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而后

    者由于有了收入来源,消费欲望便会变成一定的消费力。那么两个人的消费总数就会大于起初的一千元。假如这个总数变为了一千五百元,那么这伍佰元的净消费增加量进入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中后,便会在每个环节都有所净增量,并且增加量根据消费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幅度。同时,这里每个环节的消费收入净增量也会带来财政税收的增加。

    进入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实行短期轮岗,也可规定长期休假轮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短期轮岗可以促进人们就近消费,但是不便于实际操作;而长期的办法虽然简单可行,且可以给员工更多外出旅游的时间,却容易导致工作业务和技能的生疏,导致生产率下降。

    有的人可能还会问,那么此政策刚刚推行的时候,怎么形成规模影响力又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呢?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刚刚推行的时候,可以不要直接一刀切将原有员工的工资减半,可以先在原有职工中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考核过关的人数应保证占少数,这部分人可以保持原有的工资或者稍减少一部分,而其余的这部分没有考核通过的人就要接受限制工作时间政策,在其工作岗位上增加一人,同时给其减少工资幅度可以放缓,不要一下就减半。这样,将政策的实施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会避免给员工一个心里上的巨大落差,还可以在竞争上岗和工资降低的压力中产生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如果这样的政策是政府行为,全国的企业单位全部都实行此政策,那么就不存在员工不满情绪或者是造成更严重的失业,而且其动态效应是全国性的。因此长期实行可以拉动全国的消费水平增加,大幅度的带动就业增长,同时减少贫富差距,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多起来,使超高收入者比例减少,使超高收入者所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减少。

    总之,造成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在逐步被采纳。这里重点谈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限制工作时间方法两个方面,而这些方法在实际探索中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

    【参考文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谭永生     《宏观经济管理》  总第 334期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制药;生产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珩,罗晓燕.制药工程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课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乔国玲(1975-),女,河南南阳人,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广东广州51026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7-02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丰富,毕业课程的成绩也作为衡量毕业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学生非常重视;对于教师来说,毕业课程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学校与行业,在组织教学、实践考察、课程指导、毕业答辩等环节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意义,教师非常重视;对于学校来说,毕业课程往往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毕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途径,毕业作品展览也是检验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学校非常重视。

毕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将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转换为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引入市场因素非常关键。市场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可靠砝码,要抓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之成为毕业课题研究的风向标,结合学科专业方向研究市场的人才需求、经济变化、产业调整等因素,纳入整个毕业课程管理体系。

一、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市场的消费转变,客观上增加了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岗位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个人的财富积累、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很大改变,消费比重从物质消费转向了精神消费,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不再是简单地满足衣食住行,而是体现在生活品位、品牌文化、艺术美观、精神文化等消费内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事装饰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广告设计、动漫艺术等职业,都是在为创造艺术美的生活而服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增多,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从宏观意义上说,目前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很乐观,有利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还有很大的就业潜力。

2.成熟的市场需求必然是专业化发展趋势。成熟的市场需求是专业性的,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之一。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历史来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来缺少的就是专业性,纯艺术与实用艺术半遮半掩的划分也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当然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近年来,大中专院校开始招收分工细致的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增多的趋势使然,另一方面还是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由于学生看不清市场需求,必然会被这种招生规模所误导,最终导致数量激增的毕业生部分找不到工作,或者需要转行改做其他工作。这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宏观经济向好,市场需求乐观,专业分工如此细致的毕业生还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这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专业化并不是一回事,即专业的学科培养方向不吻合、专业群的规模比例不同、专业所指与岗位要求不一致等。例如,园林公司招聘设计师,需要施工员、绘图员、预算员、方案设计师、园艺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企业的需求简单而明确,每个岗位都是有明确的专业性,每个岗位需求的人员数量比例也是不同的。而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园林专业,无视岗位群的规模与比例,都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的,无论什么基础和特长的学生,都要完成所有课程和学分,任何一门课程不及格都拿不到毕业证,学校的教育体制是僵化的,这就是毕业生有学科方向却没有专业方向,有专业方向却没有岗位方向的根本原因。为了满足市场专业化趋势的要求,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科名称的简单设置上,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尤为重要。

3.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国家调控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国有经济的规模比较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调整中前进的,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不能无视这种政策因素。例如,广州亚运会前的“穿衣戴帽”的城市改造运动,短期内带动了建筑室内装饰市场的扩大;近年来,国家鼓励房地产市场的自由发展,导致了十年来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的规模和薪酬都得到迅速增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规模总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十几年前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前,很多学校里也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但这类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只好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还不太重视知识产权、创意文化的影响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大力提倡相关行业的时候,这时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才真正地从事专业的设计。同一专业在用人需求时间上的不平衡和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这种矛盾也直接影响了艺术类学生在艺术设计市场上的择业。

4.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就业。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就是一对相对独立的矛盾体。教育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及原则,教学强调稳定性,允许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如师资力量配备的稳定性、教学环境的稳定性、课程计划的稳定性、招生规模的稳定性等,不稳定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但产业市场遵循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内外部变化因素很多,政策、市场、行业、金融、能源、自然、战争等因素都能快速反映到经济发展上,产业市场变化迅速且不可预知。

这种矛盾必然会导致学科设置的滞后性,市场上新出现的岗位,学校还没有及时设置相应的专业。市场调研发现,往往热门行业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滞后性是正常的现象,也不是正常的现象,首先要正视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但不能茫然无视,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窘况。热门专业不会毫无根基地出现,总是与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联系在一起。例如,近年来出现的热门岗位“软装设计师”,是在“轻装修、重装饰”的市场需求变化下出现的,也是与软装市场专业化趋势相吻合的,但是软装设计师的培养,离不开室内设计、装饰设计这个根基。虽然学校还没有开设软装设计专业,但如能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强化专业实践、改革毕业课程项目课题,并不妨碍学校在没有相应专业的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软装设计师。

二、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是连接学业与就业的重要桥梁,毕业课程不能因就业形势严峻而弱化,为了促进就业反而更应该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经济环境发展,规划合理的毕业课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体系。

1.加强毕业课程与就业的联系。毕业课程大多是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从学习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毕业课程和就业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工作单位的岗位要求一致,强调学生选题的主动性、实践性;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展环节,最好邀请用人单位前来参观、指导,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企业的联系。这种双向互动,能够更好地把学生、学校、企业联系起来。

2.结合产业现状,合理设置毕业课题和组织课程实践。在知识型的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智力活动,早就进入了生产的过程,特别是作为知识创意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再创造,这必然要求增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已经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主体,还需要社会的参与,需要大学对社会的了解,亦对设计产业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再来确定毕业设计要求,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毕业生也不再是闭门造车的状况。我们在这几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去,有毕业设计前夕的毕业设计考察,还有毕业设计选题时请企业的优秀设计师来讲设计和市场的趋势。当然,在毕业设计的中间,还鼓励大家和实习的公司比、和社会上公布出来的设计方案比,通过不断的比较来发现差距、弥补差距到进一步的超越。这些举措直接促进了毕业生的设计和就业。

3.鼓励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多为学生创造参加实体设计的实习机会,特别是鼓励校企合作的课题,大胆引入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毕业课程的指导工作,促使毕业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这个举措可以“调整与改善热门专业和边缘学科的就业问题”,热门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大,学校毕业专业对口的学生还不多,迎头赶上,毕业设计就能发挥作用;另外,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岗位,学校却没有对应的专业,如“边缘学科”,或“综合性学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学科性补充,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软装设计师”这一职业,学校暂时还没开设此类专业,这时我们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其进行引导,对学生毕业后进入该热门专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解决了社会上热门专业的用工短缺现象。

4.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更熟悉和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技能专长、兴趣爱好,对社会上的企业与行业机构等也相对熟悉,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毕业设计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对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初步的引导,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并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择业方向的建议、合理的引导。引导学生在毕业的初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在设计的岗位上要做到一定高度,还要从基层做起,消除其心理落差。调查发现,教师的指引会让毕业生从众、依赖、失落与恐慌等心理减轻很多,甚至毕业生在刚就业的1~3年左右都还像刚断奶的孩子,需要经常和老师联系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所以在带毕业设计时给予毕业生心理、价值观等适当的指导,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学校在毕业课程管理机制上的改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方式,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多创造一些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接受培训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与实践单位的互相了解,加强教师对设计产业市场的了解,让教师走出去和将企业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和毕业课程中更多地融入社会实践课题,把企业的考核机制与学校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对设计的社会实践有更深切的体会。

三、结语

毕业课程改革要紧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了解目前的市场现状,还要了解市场的基本规律,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体制建设上解决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的矛盾问题。教师要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毕业课程与求职冲突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2004-04-08.

第7篇

关键词 劳动者选择 生命周期理论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更多的是由劳动者本人的行为决定,劳动者在衡量成本和收益之后,做出选择,包括是否选择工作,以及选择工作或是选择教育。

劳动者如选择教育,此时其身份是纯消费者和为未来投资教育的投资者,劳动者如选择职业,赚取报酬,其身份为消费者和储蓄者,为当期生活与未来生活做储备。劳动者在当时当地所做出的选择,无不是比较当期成本、当期收益,未来成本、未来收益后的选择。劳动者的选择会受到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规划所影响。

一、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借鉴

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有一个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微观经济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为: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上述两种假说都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有几点是相同的:第一,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第二,一次性暂时收入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第三,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生命周期假说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高鸿业,2004)。

人在社会上有多种角色,因经济学中研究的偏重方向不一样,人既可以是消费者又可以是劳动者,成为消费者的前提必先成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做出各种选择,选择工作或是选择教育,选择教育的方向和内容,选择工作的类型和职业方向。本文认为人作为劳动者在生命周期中的选择,类似于生命周期假设和永久收入假设中消费者的选择,类比之后,本文认为劳动者在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劳动者选择不只同当期选择时的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有关,他的选择会结合当期的实际情况,并以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作为其决策的依据。

第二,劳动者在生命周期中对教育和工作的选择与其年龄阶段有很高的相关性,理性劳动者通常会选择在合适的年龄进行合适的选择,接受教育的年龄阶段比较固定,即接受小学至大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相对固定的。除接受教育的其他阶段,劳动者选择工作,其工作的时间包括工作、寻找工作以及失业的时间。

第三,由于劳动者做选择时,会站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考虑,以整个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所有劳动者当期选择也受其对未来预期的影响。“尽管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未来的收益不如等量的当前收益更有价值,但是心理学家用看重当前(pre―sent-oriented)以此来描述那些对未来的事情或结果不是非常在意的人。看重当前者就是指那些用很高的贴现率(r)来对未来的收益加以折现的人。”(伊兰伯格,史密斯,2007)看重当前和看重未来预期的劳动者都会以整个生命周期的规划为前提,所不同的是其贴现率不同。

第四,劳动者生命周期的两个重要的选择,教育与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具有替代效应。劳动者生命周期的生存和工作的的总时间是确定的,按60岁退休计,劳动者将在这60年中去分配其教育与工作的时间,选择受教育必定会损失工作的时间,反之亦然,所以教育与工作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第五,劳动者在生命周期中有三种身份的共存和转变,这三种身份分别是消费者,储蓄者和投资者。劳动者的消费是现期的支出,包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储蓄来源于现期收入,为未来考虑而作的储备,未来可以得到确定收益;投资来源于现期收入,也是为未来考虑做的决定,未来得到的收益不确定。教育属于投资,接受教育的预期不一定与未来的真实情况相符合。

第六,短期社会的教育与职业变动引起劳动者选择时的教育与就业方向变动较小,劳动者将会受长期变动趋势的影响。

二、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应用

在我国学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包括: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大专(大学专科)、大本(大学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照目前看来,由于义务教育的年龄段限制,且初中毕业者选择相对较多,中国劳动者生命周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时间为初中毕业时(约15―16岁),初中毕业后有三种选择,即第一,直接工作,第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第三,继续上高中,为日后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

劳动者第二个重要的选择时间为高中毕业时(约18―19岁),高中毕业后有两种选择,即第一,工作;第二,参加高考,高考分流后,选择读大专/高职,或读大学本科。

在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这两个选择时段中,劳动者的选择不仅决定了自身未来的发展前途,当无数劳动者的选择具有相同的指向性时,其职业选择也集合为了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相关原因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本文认为从劳动力供给方面出发,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这些问题与劳动者生命周期的选择有关,这两个时段的选择将决定劳动者未来生命周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本文将讨论在劳动者做出选择时,是什么影响劳动者的选择,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在现期做出选择。

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时,劳动者如选择投资教育,则是纯消费者,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的,要继续学业,教育和生活的费用由父母负担,劳动者的选择是自身和父母所组成家庭的联合决策所决定的。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在基础

设施建设,劳动者收入、消费方面,城市和农村都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收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劳动者在进行生命周期的教育和就业选择时,面临的自身状况和对未来的预期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将直接导致其选择的不同。

(一)关于农村居民的选择

据统计,农村人口从90年代起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一直比城镇人口高,2006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4%(注1)。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上。而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农村大学生比例三十年来下降一半(数据来源:广州日报,2009-01-23)。从以上数据可以判断,上世纪80年代,占全国总人口八成的农村人口拥有占当时全国大学生总数三成以上的农村大学生,而到了2006年,占全国人口近六成的农村人口只拥有占全国大学生总数不到两成的农村大学生。按比例来说,农村大学生数量下降的比例快于农村人口下降的比例。

是什么让农村大学生数量下降了呢?

如图1所示,16岁是初中毕业生的年龄,如选择读高中,考大学是其最终选择,22岁大学毕业,其间有六年的时间,选择读大学后,其成本包括六年间放弃的工资性报酬以及生活费、学费。这六年中劳动者是纯消费者,其与父母的家庭为劳动者共同进行教育投资。而教育投资的费用来源于其家庭中父母当期收入和之前的储蓄,如教育投资的费用等于或大于此家庭中的收入和储蓄,此家庭将负债,生活肯定会难以为继,基于对未来劳动者受高等教育后整个生命周期中收入的起点和增速较高,此家庭会选择负债进行教育投资。

但目前的问题如图一所示,工资性报酬流B代表初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资性报酬流A代表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报酬,工资性报酬流C代表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报酬(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待遇出现趋同趋势(注2))。从图1可以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选择读大学的成本没变,某种程度讲可能是增加的,而总收益确在下降,由之前的收益1与收益2之和降到了现在的收益2,这意味着现今一个农村家庭为孩子受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投资,与以往相比,劳动者会在生命周期中用更长的时间去偿还,这会使家庭所承受负担加重,其心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以上分析显示农村居民选择读大学的比例下降了,他们一般会接受收益较小,负担较轻的选择,义务教育之后即初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统计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二)关于城镇居民的选择

自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农村大学生比例的降低,城镇大学生比例相应升高,为什么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城镇居民的适龄劳动者中选择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也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0年7月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对1718名公众的在线调查显示,80.1%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明显的学历门槛。求职招聘、评定职称和职位晋升,成为学历门槛最明显三大领域。在上市公司中,公司高管是高收入人群,统计数据显示:公司高管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了七成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学历与月薪成正比(注3)。劳动者对高学历的预期是有根据的,高学历的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晋升的机会更多,更有可能得到更高的边际收益。

如图1所示,相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城镇家庭的整体收入较高,投资教育对家庭负担较轻,虽然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如之前,但在职业生涯中,投资高等教育比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边际收益会越来越高。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析,城镇居民在投资教育的负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出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会更多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三)关于“民工荒”、“公务员热”问题的生命周期分析

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民工荒”、“公务员热”与劳动者对工作的稳定性诉求与未来工作能力下降后能享受到的福利政策相关。“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供求市场中静态的供不应求,从劳动者的角度讲,未进行进一步的高等教育投资,导致其职业生涯中连续的工资性报酬的增长率较低,而且职位升迁的机会不多,加之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小,农民工的工作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在有工作能力期间,选择其当期收益最大的工作。农民工的这种工作不稳定也导致了其选择的随机性更大和其选择的稳定性更低,受当前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也更大。当政府取消农业税,农民的农业性收入提高后,当农民有了一定积累可以自己创业时,即当农民有了多种选择可以维持生存和生活时,企业的不稳定工作和低社会保障功能对他们来说吸引力自然就降低了。

“公务员热”中报考公务员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及以上学历,最近几年,政府为提高公务员素质,学历在职务晋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公务员在职业生涯中工作稳定,福利待遇高,退休后享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保险。在生命周期中的工作和退休阶段,公务员这个职业对高学历劳动者都很有吸引力。

三、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的政策建议

在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中,每个劳动者及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决定其选择的,即每个劳动者及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教育和职业决策都反映了该劳动者及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企图。

劳动者的整个生命周期由受教育、工作与退休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使本阶段达到理想状态,此阶段理想状态为下一阶段的开始做最佳的准备,并以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最大化为目的,其受教育阶段为消费和投资教育阶段,工作阶段为消费和为未来储蓄阶段,退休阶段为纯消费阶段。国家政策的制定不应只具有短期有效性,应根据劳动者的生命周期选择更

有针对性和连续性。

第一,要缩小城乡差距,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即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使农村人口能获得更加平等的机会,首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让进城的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险,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收入用于自身的发展和后代的教育。加快城镇化进程,让更多进城农民工的后代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可以更多样化,渐渐摆脱单一的打工的局面。

第二,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趋势,国家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让更多的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

第三,让学历具有更加完备的信号功能,学历成为真正具有代表劳动者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资格证书。

第四,让每个劳动者在职业岗位上都能预见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晋升的机会,让就业体系成为良性循环的体系,如果让大量劳动者随时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下,即低学历低技能低保障劳动者的存在,很容易在某一阶段爆发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第五,中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生存和生活不只依靠国家的对他们的医疗保险盒社会保险,最重要的是能让这部分人口在工作阶段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增长积累合理的财富,国家应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健全投资市场上下功夫,特别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上市公司占据国家优质资源,具有长期增长稳定,收益率高的特点,应拿出更多的财富在二级市场上与投资者分享,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注释:

1 2000年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三个以上居住在城镇,农村人口比重已经从二十年前的80%以上减少到不足70%。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人口仍占56%。

2 中国社科院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

3 《2005中国企业竞争力监测报告》指出:公司高管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71.85%,其中受过本科教育的高管占总人数39.3%,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历的高管则分别占总人数的25.43%、7.13%。《中国证券报》公布的一份关于199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高层管理人员学历与月薪成正比,硕士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大学学历段高,平均在1.28万元到1.4万元人民币,大学与大专学历的月薪差距不明显。在1.13―1.3万元人民币之间。除董事会外,学士学历与专业文凭以下学历人员的月薪也有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莫迪利亚尼:《莫迪利亚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8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析视觉营销在服装卖场中的作用

姓名:

学号:XX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与艺术学院

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关键词视觉营销;视觉冲击创造价值;无声的销售员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1引言服装视觉营销概论

1.1服装视觉营销的概念

1.2服装视觉营销的范畴

2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具体应用

2.1服装店铺的整体色彩应用技巧

2.2服装卖场的陈列设计

2.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3视觉营销的一些实例分析

3.1zara店铺的空间设计与陈列形态

3.2森马

3.3jackjones

4视觉营销迎来了春天

4.1视觉陈列专家韩阳与《卖场陈列设计》

5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6结束语

7致谢

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实习及设计条件准备情况

搜集关于服装视觉营销和陈列设计等的相关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马赛.工业设计与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2]毛春义.服装展示.湖北美术出版社,XX

[3]杜异,傅祎.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览新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XX

[5]赖涛.服装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韩阳.卖场陈列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XX

[7]许亮.展示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XX

[8]陆华祥等.最新展馆展台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XX

毕业计主要工作的进度安排

1-4周搜集,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毕业实习.

5-6周毕业作品服装效果图的设计、毕业作品结构图

7-8周毕业作品服装制作

9-10周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及文字说明

11-14周论文大纲及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撰写

15周论文的目录、缩写稿、中英文摘要、致谢

16周服装动态展示设计

17周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

毕业设计每周指导时间、地点安排及毕业设计纪律要求

每周指导时间:

每周一、周四下午在逸夫楼四楼,不早退;不迟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

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200年月日

成绩

第9篇

论文摘要:就我校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需要的保障条件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初步的设想。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与创业 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完善,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所好学校的评判标准除了教育教学质量等传统指标外,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成了人们考量和评价的重要因素。同时,就业与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与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更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和发挥自己才能方面的教育。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其目的在于指导、启发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全面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从而能正确地选择职业或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1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要求也在提高,而且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尽管近年来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方式等层出不穷,但仍难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求,社会呼唤创造出更多、更新的高质量的消费品,这就要求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大学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培养更多、更好的从业人员是社会对高等院校的期望,学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难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实施大学教育的人才出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进口之间的顺利对接;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生有可能以创业者的身份进入社会,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市场,缓解社会矛盾。

1.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

创业教育,即“Enterpriseeducation”的中文表述,综合来看,创业教育可以界定为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或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素质的教古”。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教育。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并非是创办企业的教育,创业教育重在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将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两对矛盾。其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与很多需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招不到人才的矛盾;其二为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与大部分大学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和水准居高不下的矛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校的精英教育时期,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存在就业压力问题,然而当就业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后,部分学生仍受以往国家统包统分思想的影响,对自己缺少认识,对社会缺乏了解,找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就出现了部分就业难的现象。其次,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宁愿待业也不愿降低标准就业。要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高校中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观、就业目标、就业标准和对社会的认识从进校起就开始进行全程性的、系统化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顺利就业,并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1.3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和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一方面是学生对学校选择的余地和自由度都在逐渐加强,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评价就成为学校招生的金字招牌,生源的多少和好坏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并最终影响到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变得象企业与产品的关系一样,产品受消费者接受和欢迎,占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学生能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等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及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指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自主创业也是学校扩大影响,增强自身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2主要途径与方法

2.1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展的何种形式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专长就是他们大学几年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他们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创造的事业多数都与他们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关。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的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就业和创业教育。

2.2开设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

就业与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建议在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系列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每门课程学时为15-30学时,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对大学生实行系统的、全程性的指导和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系列课程应系统地阐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力求全面准确地贯彻和体现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新内容和新做法。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选择中的自我评价;②择业原则、求职技巧和面试与应聘技巧;③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者的素质;④创业品质与就业意识培养的指导;⑤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指导;⑥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

2.3加强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在我校的学生社团中,相当部分是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比如公关协会、农学协会、汽车协会等,这些协会都分别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学校可以在社团管理中创立相应的机制,让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前进行职业练习或创业尝试,以社团为基础成立一些相关的实体,社团成员就是实体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社团活动就是对这些实体进行经营管理,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长期良性运作,使社团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习基地。

2.4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和开放的交流平台,上网是现代年轻人新的生活和交流方式。我校的校园网覆盖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学校从事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学生在网上对就业与创业进行信息交流、评论和探讨。由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提供一些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比如:创业思路的启发和创业项目的来源、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组织、融资的方法和渠道、目前创业的外部环境、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等等话题。

2.5设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会

我校学生联合会设有学习科技部,学校每年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于资助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和调查活动。因此,学校可以依托学生联合会的学习科技部,注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校团委和学生联合会可以指导学生在经过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项商业或事业活动进行策划,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模拟运作,并定期举行评比,对优胜者除进行奖励外,学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孵化,帮助学生创业。对于运作不佳者,可以学习企业的倒闭运作方式矛以停办。

3关于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条件保障

3.1思想保障

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项招生、就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况将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适应和发展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程性的、系统的帮助和引导,向他们介绍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精神,养成健康的就业和创业心理,提前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准备。

3.2人力保障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得起来的,更不是找一个就业单位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因此,有必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方案及途径等进行研究,为我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可将学生工作处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重新设置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增加编制2~3人,并重新制订其工作职责。将其工作职责修订为:负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本专科毕业生资格审查、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就业与创业服务、就业与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就业与创业状况调查及数据统计、就业与创业信息报表的编审等工作,负责全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优化课程内容,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学方法,防止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局限于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

3.3物质保障

不论是学生的社团活动,还是学校有计划展开的就业尝试与创业活动,或是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都必须有相当的经费开支。鉴于我国及我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都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基础工作要从头做起,这些都需要有物质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一个使学生能好好学习,也能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校园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 减缓 高职高专 压力 改进 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capac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pressure of study, economy, employment and further education and so 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has prompted many students to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ctively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exp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help ease the pressure,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ents' pressure relief analysi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pressure to ease the press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Education students.

Keywords slow down; vocational college; pressure;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前言

在新r期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不断呈现出崭新的特征风貌,他们拥有各自认识世界的不同观点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针对这种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教育领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①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当前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每个学生尽管身处校园,但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带来的压力冲击。在竞争与压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较多学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对高职高专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其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生活态度,还能极大地缓解学生自身的压力。②

1 思想政治教育与缓解学生压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包括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超强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真实体现。一方面,学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难以做到妥善解决,当遭遇几次挫折之后,他们往往会失去奋斗的决心与脚踏实地努力的恒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市场上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也纷至沓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照此趋势持续发展下去,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发展为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并且充分将校园、环境、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情况等因素充分纳入思想教育范畴,以便于从根本上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方针。③此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在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以更佳的状态时刻迎接学习、生活中无限的未知挑战。

2 高职高专学生所面临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普遍增多,因而,各大高职高专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进行扩大招生,在此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处于不断加剧状态。

2.1 学习压力

与其他高校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尚未具备坚实的知识文化基础,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加之部分学生来自较为偏远的地区,其录取分数线较低,因此,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更深层次知识学习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比较吃力,学习压力较大。此外,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仅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将原本极具实用性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当成刻板的任务。在此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会在形成人为性的恶性循环。④

2.2 经济压力

从经济消费角度上说,大学生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却具备了类似于工作人群的消费模式。大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开始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费用,与中学时期相比,他们有着较为独立的财务支配权利,然而,也是由于学生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经济消费群体的他们通常处于时尚消费前沿,追求时尚并且崇尚名牌的心理开始萌生。从学生消费群体上说,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上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以内,但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然出现了脱离实际的情况。

2.3 就业压力

近年来,社会用人企业与应届毕业生之间对工作岗位的双向选择化模式逐渐盛行,在便利学生进行自由工作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求职压力,尽管身处校园,但在校学生也从未疏远过来自于社会职场的激励竞争。未来的求职问题一直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对于部分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多谈论的问题也是各自专业的就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由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质所决定,毕竟,选择高职高专学校,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⑤

2.4 升学压力

在社会市场良性竞争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平均学历水平与年轻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均有明显提升,而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选择了继续升学,继续接受本科教育,由此,就意味着学生将重新面临升学与实际学习的压力。

3 缓解压力的途径

3.1 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学生思想的转变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心理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学生在不同时期或是不同阶段的思想转变。引导学生是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其在学习与生活方面能够实现稳步前进,而不是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的学习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丧失兴趣或是出现负面学习态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自身寻找原因,为其舒缓心理压力,帮助其坚定学习的信心,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白在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

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进行消费引导与消费道德方面的教育力度还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性、针对性的消费认知与价值取向引导,从而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学生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于学生消费意识的引导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群体日常的消费情况获知学生较为准确的消费习惯,并对其消费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同时,也可将学生群体的消费道德教育充分纳入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范畴中。如此一来,就能将原本理论性的说教转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此外,为了解决学生群体消费行为不符实际这一情况,学校方面可以邀请我校已参加工作的毕业学生入校进行现身说法,从而矫正学生对学生时期经济消费的错误认识。

3.3 加强就业指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而是应该贯穿于院校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到各自专业的真是就业情况,而不是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时以“就业率几近100%”、“就业形势良好”等模糊概念为学生塑造一个虚幻的未来就业市场,这是因为只有当学生明白真实的就业数据,并增强对现实社会严峻就业形势的知晓,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于未来社会市场上所具有的真实价值,以便于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此外,未来鼓励学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岗位,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3.4 鼓励学生升学深造,提供学习资源

就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市场而言,企业对专科毕业生的整体需求不高,为了自身前程打算,许多高职学生选择了继续接受本科教育。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可以大力鼓励学生升学深造。然而,专升本的录取比例不甚理想,个别院校更是百里挑一,其考试录取难度不亚于高考。⑥所以,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升本比率,学校方面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辅导等。此外,加大专升本的信息量,高职院校可以加大与本科院校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升本信息。

4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4.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校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同时校园风气、文明问题也会给学生的精神状态带来不同程度的妨碍,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校园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前进的脚步。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积极发挥学生的家庭支持作用。

4.2 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进行双向交流互动式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其心理与思维障碍。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辅助教学设备,建立起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教W并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从而大程度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4.3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转第116页)(上接第64页)

高职专业的学生要想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融汇贯通、灵活掌握,就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相应的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活动,加强学生的技能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5 结语

在现代社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学生群体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开始出现的崭新的特征与面貌。为了消除学生的学习、经济、就业以及升学等方面的压力,就是就必须善于从学生自身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思想道德互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为迎接将来的社会就业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释

① 舒荟萃.减缓高职高专学生压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统计与管理,2014(2):161-162.

② 王莹,陈吉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J].神州(中旬刊),2015(11):26-27,29.

③ 唐业仁.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J].时代教育,2016(1):244-245.

④ 张在金.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66-67.

第11篇

关键词: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时间

      失业是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失业的种类主要包括两种,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又细分作永久性失业、暂时性失业、制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掠夺性失业、成本性失业、对抗性和过盛性失业。本篇文章想就非自愿性失业浅谈一下其成因和解决办法。

      在非自愿性失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其中,这一部分的失业人群还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诸如国家211、985等高等院校毕业的所谓“高材生”,另外一类就是一些普通大学、专科、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接受低端教育的农村学生。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原因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偏差。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怀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大学生,就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并且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成为“人上人”,灌输“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于是这部分学生从小的观念就是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当他们走向社会,一些基层工作他们就不愿意做,从而很难适应社会。这种现象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素质下降。首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院校扩张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另外,学校的教育体制使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再次,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安于枯燥的工作,频繁跳槽是直接原因。

      (3)产业水平的低端化。说到产业,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苦力紧缺,人才拥挤”的矛盾境地,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创新、设计部门要远少于基层部门,从而一些高新技术人才就无用武之地,于是造成失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佳。在个人创业方面。国家的税制方面以及行政、政策方面都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说,中国的环境根本没有激励大部分青年人自主创业的热情。

      (5)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在我国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似乎毕业就等于失业,或专业不对口,或遭受性别歧视,学非所用,造成人才浪费,以及 “读书无用论”泛滥。比如资格性失业、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背景歧视都属于这一范畴。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在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市场调研,跟踪高校所设置专业的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情况,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能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等地区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并对相对收入较低的大学生进行合理补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消除就业壁垒。对于地域就业壁垒,应取消各级政府保护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彻底放弃各种就业歧视政策。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流动。同时还要深化户籍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区域间和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就业自由。另外从制度上彻底改革,切实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保障制度,实现创业自由。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岗位供应不平衡的情况,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劳动力供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加快制度改革以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更多的待业者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然而对于普通失业者来讲,科技进步缩短了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人们的工作时间并没有明显缩短,于是变造成了失业。而我们知道,消费可以拉动需求,需求又会带动生产,有了生产的要求才能提供就业岗位。而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只是为了生产吗?不是,是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满足消费,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如果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一部分有工作,而因为时间占用太多而无暇休闲,另一部分人则有充裕时间休闲,却没有金钱来支撑。这样的社会是不平衡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让两个人来做。

      举例来说,假如在未限制工作时间之前,一个人有一份月收入两千元的工作,月平均消费在一千元,另外一个人待业,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月消费为零。那么两人的消费总量就是一千。如果这两个人一同来做这份工作,那么情况便会有所改变。前者由于工作压力减少、闲暇时间增加,消费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而后者由于有了收入来源,消费欲望便会变成一定的消费力。那么两个人的消费总数就会大于起初的一千元。假如这个总数变为了一千五百元,那么这伍佰元的净消费增加量进入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中后,便会在每个环节都有所净增量,并且增加量根据消费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幅度。同时,这里每个环节的消费收入净增量也会带来财政税收的增加。

      进入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实行短期轮岗,也可规定长期休假轮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短期轮岗可以促进人们就近消费,但是不便于实际操作;而长期的办法虽然简单可行,且可以给员工更多外出旅游的时间,却容易导致工作业务和技能的生疏,导致生产率下降。

      有的人可能还会问,那么此政策刚刚推行的时候,怎么形成规模影响力又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呢?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刚刚推行的时候,可以不要直接一刀切将原有员工的工资减半,可以先在原有职工中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考核过关的人数应保证占少数,这部分人可以保持原有的工资或者稍减少一部分,而其余的这部分没有考核通过的人就要接受限制工作时间政策,在其工作岗位上增加一人,同时给其减少工资幅度可以放缓,不要一下就减半。这样,将政策的实施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会避免给员工一个心里上的巨大落差,还可以在竞争上岗和工资降低的压力中产生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可 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如果这样的政策是政府行为,全国的企业单位全部都实行此政策,那么就不存在员工不满情绪或者是造成更严重的失业,而且其动态效应是全国性的。因此长期实行可以拉动全国的消费水平增加,大幅度的带动就业增长,同时减少贫富差距,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多起来,使超高收入者比例减少,使超高收入者所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减少。

      总之,造成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在逐步被采纳。这里重点谈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限制工作时间方法两个方面,而这些方法在实际探索中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

      【参考文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谭永生     《宏观经济管理》  总第 334期

      《失业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探索》      中国经济网

      《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热门专业失业率》

第12篇

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

对于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来说,自信心是首要的因素。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成功体验较少,他们的自我认同能力和自信力偏弱。针对这些情况,不妨采取这样的做法:在刚开始学习新课时,就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梦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经常请本校已经毕业的并在职业岗位上有所成就的毕业生现身说法讲他们成功的经历,让新学生感觉到自己也

可以成为企业的重要人才,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其他各科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从职业角度来学专业,爱专业,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多了解自己,帮助学生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理性地思考“我想干什么?”“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从而培养职业意识。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总结、探究理论知识。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作为教师,应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教学资源,诱发学生讨论,在相互讨论中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于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有效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提高认知和综合素养,扩大自我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和政治教材内容,实现政治课堂的穿越,提升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消费和消费观”时,不妨先提出两个观点让学生思考并进行选择:(1)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应慎重消费。(2)消费能拉动经济的增

长,应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进行超前消费。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辩论和教师展示课件、总结,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要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

消费观。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发挥政治教育的功能

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认为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一门技术,今后凭技术吃饭,对各种技能考证感兴趣,对文化课特别是对政治课没有什么学习的积极性,更没有升学的压力,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此外,他们在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有意无意扰乱秩序等行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劳动者”时,就分析了中职生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要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业和择业两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学“科学消费观”一节时,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个消费情境,如果去超市购物,要求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让他们分析在消费中出现的不同消费观,解决消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进一步明白了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学习“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时,讲述了世界各国错综复杂的经济纷争,让学生感悟了人生、认知了社会,从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四、采用协作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一般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机会,这种过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