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时间:2022-10-04 18:0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第1篇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本人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第2篇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 快乐教学 数学课堂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再畏惧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前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能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和教师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能对教师灌输的知识备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对教师报以崇拜的心理,教师的言词都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之交流,知道其情绪波动的原因,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与此同时,教师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幽默风趣的言词都会让学生对学习有良好的态度,不再畏惧数学课堂的枯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知识。情境教学就是采用生动活泼而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激活,在体验中理解课本的内容。由于八年级学生处于一个身心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情境式教学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讲“长方体的切截”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从家带来萝卜、梨、土豆、黄瓜等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切割,比赛看谁切割的多边形最多。然后让学生总结最容易切割成几边形,最多几边形,最少几边形,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边观察长方体边思考,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这种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具有挑战性,这样才能刺激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工具辅助教学增添学习的快乐

对于思考力在增长但尚未成熟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它跨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这是每一个初中教师在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展示数学思维的具体过程,让数学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正好满足了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备感兴趣的心理。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PPT的形式展示一些数学脑筋急转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一些数学家小时候的趣味小故事,图文并茂,这样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比如,八年级数学题: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多少米?教师可以利用制作的动画展示出小鸟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个数学模型有了大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着多媒体上的动画边讨论并给出最后的解答,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有生机,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增添了学习的快乐。

四、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期盼的是学习能变成日常的游戏,喜欢在动手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把游戏当做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比如,“生活中的立题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列举出的立体图形多,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是粉笔盒、魔方、冰淇淋、茶杯等。又如,在讲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将纸片折叠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用尺子丈量出每个三角形中每一个角的度数,最后相加,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些课堂活动让八年级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能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五、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

积极开展快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当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学生才能够体会到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让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扩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数学内容枯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改善调整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对初中数学兴趣性。比如,在学习“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他们的年生产总值、成本、利润、年平均增长率等,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爬山,自己动手测量山上某个建筑物的仰角,这样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函数的实际意义,还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扩充了,这会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结语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八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工具辅助教学,增添学习的快乐;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时刻做到快乐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刺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袁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学.山西青年.

[2].郑宏波.浅谈如何实施初二数学的快乐教学.大观周报.

[3]高红蕊.浅谈如何利用游戏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教育园地.

第3篇

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初一学生相比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我们几位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二】.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三】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四】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开学初模拟考及教学准备工作

unit1-unit2阶段性检测

第四周—第五周:unit3-unit4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第七周:unit5-unit6阶段性检测

第八周-第九周:reviewunit1-unit6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五一节假期

第十一周:mid-examofunit1-unit6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7-unit8阶段性检测

每十四周—第十五周:unit9-unit10阶段性检测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unit11-unit12阶段性检测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制教育;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15-16岁正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学段(7-9年级),正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我们教师忧心、揪心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其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所任教的科目是数学,但是,笔者在上课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数学学科必备的知识,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传授一些适合学生的案例。笔者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不只是班主任、政治教师的责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契机,适时渗透法制教育,会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法规资源,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可以增强数学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样,我们既完成了法制教育的任务、实现了法制教育的目标,又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实现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重目标。

二、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充分挖掘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找准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然后按照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潜移默化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快乐地接受法制教育。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时,在“多个有理数相乘”法则中,“多个有理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是零,结果就是零。”笔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渗透。“一个人的人生千万不能乘以零,否则你的一生就等于零,如果一个人一旦染上就相当于将你的人生乘以零。所以,同学们千万要拒绝,远离,莫让你的人生乘以零。”通过循循善诱的教诲,学生三年的时间能够在思想上坚定地拒绝,防范。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知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增强依法执教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四、找准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进行科学渗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寻找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认真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然后进行科学渗透。在进行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5.3《分式方程》一节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教学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又如,在进行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7章《测量旗杆的高度》数学活动时,可以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又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2《数据的波动》一节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5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过去了,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以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教学要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兴趣的形成、知识的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___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数学结论的获得,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___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___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___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___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地___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___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6篇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教学;教育均衡发展

十提出了平等教育,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根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教育均衡发展也提出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条件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在享受教育资源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在获得教育效果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如何在八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四点: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子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入门。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一事物。一个学生对某一门功课产生了兴趣,往往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如果我们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这一节课产生了兴趣,就会为上好这节课打下良好基础。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先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基础好的学生就如愿以偿,基础差的小学生如果对旧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很难提起兴趣来。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提出了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例子比较熟悉,就容易产生兴趣,对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学生对勾股定理比较抽象,也没有学过的旧知识与其联系。我就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例子说起:“同学们,从我们的身边事例中〖TP0.TIF;%50%50,Y〗经常见过正方形,在小学也学习过正方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那么,什么叫做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那么,我们用剪刀剪两个任意的正方形,把它们的一条边长摆成直角三角形(如右图)量出斜边的长,再剪一个正方形,并计算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经动手、计算、探究得到结论:“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知识。”这样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计算、讨论、总结,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

二、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创设平等教育,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均衡发展

俗话说:“伸出的五指有长短。”我们所教学的学生也有好差之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科学观点看待学生这个“差异”性,创设平等教育。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对立统一都是互相转化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用不同的观点、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最差”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是最差,在另一方面可能是最好。其一在教学中告诉我们:往往学习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动手辩论能力差;学习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勤动手、诡辩能力强。其二,“最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会变成“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骄傲也会变成“最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平等自由发展的平台,积极挖掘“最差”学生的闪光点,使“最差”的学生转化为“最好”的学生。时时提醒“最好”的学生,让“最好”的学生继续发展下去,成为更好的学生。

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好差搭配均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中笔者采用让“最差”的学生先说,中等生后说,“最好”生补充说,让“最差”生说些最基础的东西,教师及时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进步,把“最差”生转变为“最好”生。对“最好”生,时时注意不要让他们骄傲,让他们说些有一定发展的问题,保持“最好”生更好。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同时,笔者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其实《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课本已有,等他们答对后就鼓励他们说:“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让我们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吧!”这样“最差”的学生获得鼓励后会继续保持兴趣学好《勾股定理》知识,从而达到把“最差”学生转化“最好”的学生。如果有些“最差”的学生说不出来,可以让中等生说出来,然后加以评定。对“最好”生,让他们去证明难度比较大一些的《勾股定理》,带动“差生”共同进步,防止“最好”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平等自由地均衡发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师生共同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均衡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95-02

人的心理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认知过程的发展。它包括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的发展,称之为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是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它包括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以及相关思想品德的发展,称之为非智力因素。然而要使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创设情景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方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就创设教学情境略作探讨。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技能的形成,及方法思路的明晰,都离不开学生“做数学”。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为主导,书本上的概念公式为主体,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及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概念,运用公式时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相关事中排异取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推出公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几岁,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却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这就是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具有这种特征的学生一般对数学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感到枯燥无味,激不起学习兴趣,因此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用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方法组织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

如义务教育实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P66页探究1:如图18.1-4所示:一个门框的尺寸宽1m,高2m,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我先讲了一个古代笑话: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杆子进城,横着拿不能进,竖着拿也不能进,干脆把杆子折断,才解决问题。顺势问学生如果你遇到上面探究的问题,你会怎么样做?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木板通常怎么样进门的?然后让学生依据制作好的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又如义务教育实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P94页探究:创设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角度的变化引起了平行四边形的变化,也使得由平行四边形变化到矩形的过程显得非常直观。

这样做,由于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达标率较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维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情绪,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异,仍用学生见惯的方式进行教学,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时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兴奋,才能激发其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仅以一堂习题课的教学为例,我们采用从易到难,逐层推进,学生参与、引入竞争的教学模式。

例如计算:若x+ =5, 则 ?。并以此题为基础,展示下面的题目:(1)若x+ =5 , 则 ?

(2)若x+ =5, 则 = ?

(3)若x+ =5, 则 = ?

然后采用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进行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比速度、比准确、比技巧。比赛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时,全身心投入,互不相让;比赛后,胜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败者誓不罢休,以待再战,比赛结束,教师总结了比赛情况,全班学生完成了基本题型,有十几名学生全部完成。其中有十几名学生突破了竞赛题的常规解法,利用倒数的方法解题更为简便。这一活动情境,培养了竞争意识、学生互相交流,做到了取长补短、全面提高。

又如:八年级数学上册P10探究4: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判定》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在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具有竞争和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创设竞争情境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之,尽管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则可能没有完全接受,甚至充耳不闻。

三、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妙譬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形成了课堂教与学的。

如在教到八年级数学上册P84 “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内容时,书中的语言叙述同学们都会说,但是应用起来学生常常出错,因为公式中的字母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把这句话形象地表述为:

就像大冷天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正数和0(a≥ 0)属于“体质强壮的人”出去就出去了,没有什么问题,即 =a 。但是负数(a <0)属于“体质差的人”出去是要小心着凉,所以必须系上一条围巾(负号:一),才会 = - a ,这样一说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

又比如在 “二次根式 的化简 ”的教学中,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易犯 =a的错误,教师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保护来过渡,即 ,告诉学生要化简 ,显然a脱掉帽子(根号 )走到门口(绝对值符号 ),至于如何走出门,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0),体质强壮(a≥ 0)的直接走出门;体质虚弱(a <0)的必须带上一根拐杖(负号:一)以防摔跤。

当课堂进行到这里时,学生开怀大笑,情绪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笑声中,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火花,在笑声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内涵。通过恰当的比喻,学生和教师产生知识与心理情感的共鸣,自然地使教与学成了辩证统一,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无声”的僵化局面。

综上所述,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情境,能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正如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得作用”。只有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情境教学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第8篇

【关键词】几何;训练;入门;探讨

几何是研究图形及其性质的一门学科,初中学生在由数到形的过渡阶段,也是逻辑思维的培养阶段,他们往往认为几何难学而生畏,或因起步不好导致对数学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一阶段是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危险期,对此,近几年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几何入门训练进行了大量的探讨,采取了如下方法训练学生几何入门,收到了一定效果,与各位同仁共勉。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举例子,看实物,打比方,画草图,做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难学,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观察并不可靠,要作出判断,必须进行严密推论,如用纸折叠找中点,找一个角一平分线,拼凑三角形内角和,过A、B两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直线,观察“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关系,量等长线段AB和CD的长,使学生发现视线欺骗了我们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手、口、耳、脑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几何的兴趣。

2.变机械记忆为灵活填充

针对入门阶段,名称、术语、定理、公理较多的特点,采用按知识的正逆、是非、易混、易错等编出填空、选择、改错、默写等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准确、灵活地掌握双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按角平分线定义可编成几类题:如图一:①______是分平分线;②OC平分∠AOB,则∠ =∠ ;③OC

平分∠AOB,则∠=?∠ ;∠ =2∠ ④已知∠1=∠2,则______线是________的平分线。

3.亲自动手,发现“新大陆”

对于任何证明途径和新定

理的出现,教师不要先和盘托出,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采取引导他们利用旧知识去猜想,去发现“新大陆”的方法;让学生在历经苦索中,学到探讨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平行判定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使同位角相等,然后观察是否平行(按定义想);再提出如果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是否平行的疑问,让学生通过图形观察∠3和∠1,∠4和∠1的关系,明白由∠1=∠2可以推出∠3=∠2,∠4+∠2=180?,从而得到判定定理二、三。如图二:

4.分散难点、单行训练

针对初学几何阶段学生存在分不出已知、求证、由题意画不出图形的困难,而导致证明无法起步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以下两项单行训练:

4.1 帮助学生区分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用“如果……那么……”等关联词辨认;例如:“对顶角相等”变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用肯定与否定区别,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平分线相等”,肯定的对象是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平分线,肯定的结果是相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对象”就是题设,其结果是结论,并出一组题进行此项训练。

4.2 变文字为字母表达式,学会当“翻译”

①把命题的内容画成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标上字母。

②把命题中的每一个确切概念,用它的定义,数学符号或式子表示,并用对应形式进行“翻译”:

如:

5.抓好示范,作好铺垫

一是教师从开始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计算有理有据;二是利用书上的填充训练说理的条理性,证明的严密性及书写的规范性训练,采用先照着书本做填空练习,再背着书独立证明已做过的填充题,最后,对着书自查(条理性、严密性及书写格式)为独立分析、证明打好基础。

6.加强推理,注意分析

随着命题的加深与推理复杂化,要逐步加强分析与综合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上,针对初学几何的学生易犯罗列一大堆与求证无关的条件或缺少条件也能得出结论的毛病,我从一开始就使用推出式证明法,强调用箭头“ ”画分析图,即要“证×× 只要证 ×× ××等;二是把证题的整个思维步骤编成口诀,要求学生按步骤去想问题,即:一边读(审题),一边批(把已知、求证搬到图形上),一边想(有关的定理、公理)一边推(条件的发散),再从结论往前追(画分析图),倒写回去不累赘(用推出式写出证明)。

7.加强总结,掌握规律

一是随内容的增多,不断启发学生勾通证明的各种渠道,如要证明两个角相等:①证是角平分线;②用平行线性质证;③用等量代换;④同一三角形中证角所对的边相等;⑤证三角形全等……。二是典型例子探求同类题的解题规律,如:初学构造辅助线学生感到棘手,我利用下例讲明辅助线一般构造平行线或联接两点,要以构造后得出全等三角形或有等角出现为依据去思索,使辅助成成为分析基础上的产物,例如:图三所示在ABC中,AB=AC、DE交AB于D,

交BC于F,交CA的延长线于E,DF=EF,求证:BD=CE。

8.改革作业,提高效益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不

同,导致部分同学抄袭作业,即使是成绩较好的同学,有时也勉不了抄作业,长此以往,将不可收拾,为堵住这个缺口,并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我采取如下方法处理作业,练习题当堂独立做,马上对结果,使之及时反馈,课本上的难题采用课堂讨论,并做适当提示,使差生有回旋的余地(课外思考),达到掌握程度,教师只批改验收作业,既可减轻负担,又可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参考杂志社.1989.第八期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参考杂志社.2008年5月下半月

[3]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第二版

[4]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第二版

[5]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第二版

第9篇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三、初二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古城初中组建舞蹈队。舞蹈队的队员则是由具备舞蹈素质基础的学生组成。每周的大课间排练。

在这个学期里:组织学生参加了我市蔬菜艺术节的排练与选拔;我辅导的群舞《星光》获得了寿光市蔬菜文化艺术节“少儿才艺展演”一等奖,并参加了古城街道政府组织的群众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在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较成功地举办了 “六月飞歌”学生才艺比赛活动,本人还参加了潍坊市音乐学科教学能手的选拔和讲评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足:没能实现在初一组建管乐队的计划。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音乐课少、学习紧张的初中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另外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排练节目非常受限制,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高水准的舞蹈教室。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市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总之,自觉做事还算细心,但考虑太多缺乏魄力。还有不太会运用学生会、校团委的力量开展活动。凡事都要有计划,重要的得做详细计划。在交际方面,还应多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2012年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小学音乐课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半期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备课组长教学工作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问题情境 质疑 师生关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在创造线上,若无发明欲,便依然不会探寻未知之境界,以开发科学之源泉。”可见,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动力,也就没有创新的智慧和灵感。

一、用情境激发兴趣,善于表扬和鼓励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引用一些生动的生活例子,供学生思考研究。例如在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向学生提出问题:“矩形的门上,为什么还要焊上一条斜着的铁条?”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学中要配合教材讲解,用问题情境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乐于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时,设计了三个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手工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发下一张如左图形状的纸张,要求在不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剪拼成右图形状的长方形,请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给出数学解释吗?

(3)②式左边的多项式的每一项有相同的因式吗?你能说出这个因式吗?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发积极的学习过程并带来成果,而学习成果反过来又会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真正的学习兴趣来自学习获得的成功。为此,我们要相信“千万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机会有意识地留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每一次,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微不足道的成功,我都加以表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凭自身力量不断取得成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及设疑辨难的能力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树立提问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追求真理的良好学习品质。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巧妙地设置一系列承上启下的问题,运用提问技巧,循循善诱,层层启发,逐步引导他们认识疑难,并能很好地解决疑难。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和性质时,当要求学生探究函数y=ax+b与x轴和y轴交点坐标时,可先请学生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三、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里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不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创新教育对数学教学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它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讨,去领悟。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英语组、科学组、思品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学沙龙,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特色作业比赛展示,英语学科期中测试及教学反思的教学工作,四--六年级英语单词竞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评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完成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我们综合组能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好了每一次教研活动。即使有时外出学习,我们都坚持活动。

2、同时按时进行教学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各教学能正常开展。

3、能采取多听课、评课和学科沙龙研讨会,促进全体综合组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能鼓励英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基地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英语特色作业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备课小组的共同协作的活动形式,大力加强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组内老师一定要加强论文的学习和撰写,提高全组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1)我们英语组是一个走在学校教改比较前的科目,内容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迫使我们英语教师要自己努力去创新。(2)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要努力适应教改,应在尝试中成长。(3)要不断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科研指导教学,带动教改实践,提高教学。(4)我们应坚持多搞活动,写总结,写论文,不断探索,把握规律。

三)我们组各老师的教学成绩还参差不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组应齐心协力,努力提高本组整体教学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我校成为临河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英语、科学教科研基地。让综合组成为九小一个过硬的先进教研组。

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10-2011年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第12篇

一 用教材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

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用教材教是大势所趋,虽然在具体实施中有时看似没有完成任务、好像浪费点时间,这是因为教师替学生预先铺设的轨道少了,替学生答的少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留给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数轴”一节时,我们不能为省时而直接给数轴定义,而要课前让学生准备温度计,课上测温度,读示数,然后指导学生将温度计水平放置,再把温度计玻璃管抽象成一条直线给学生以初步的数轴直观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数轴的特点,很自然地完成基本概念的教学,顺理成章地介绍出数学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做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探索、对比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二 用教材教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能驾驭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高于教材。不但要求教师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课本中常涉及物理、化学、生活常识等知识。若教师一无所知,学生问起时,教师就无法把握其正确性。为了学生,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达到与教材、学生同步。

三 用教材教就要用活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很受学生喜欢。尤其是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等环节,我们教师很重视这几个环节的教学,从不急于求成,真正做到让学生去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密铺”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带剪刀、硬纸,课上师生互动。活动一:任意三角形能密铺吗?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活动二:任意四边形能密铺吗?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用特殊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来完成,结论是能密铺,而对任意的四边形是否能密铺有些怀疑。此时的课堂又进入了议论状态。三分钟后,有一组学生任意的四边形密铺成功并上台讲解。学生们用信服的眼神望着他们,个个聚精会神,学习氛围很热烈,人人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人人都有收获。

四 用教材教就应引导学生感悟教材

怀海特说过:“教育问题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现在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用不同的方式感悟书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生活与知识关联起来,并善于总结规律。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一节时,学生对找不等关系觉得困难。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找不懂的句子、关键的句子。如“一房不满”意思是有人但不满。设有x间宿舍,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如下:(1)6(x-1)

这三种解法都是正确的。我又拓展了一道练习题:“小朋友分玩具,每人3个,剩余4个。每人4个,有一人得到的不足3个。问有几人?有多少玩具?”模仿例题学生列出三种解法,设有x人,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如下:(1)4(x-1)

其中方法(1)是错误的,学生展开讨论找到错误的原因,3x+4

五 用教材教也要能合理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完全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无须改动,当然是理想的情况。但实际上教师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等。这种处理只是把教材内容作为达到教学任务的一种载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教材的顺序是一道分式方程的应用、两道列代数式,引出分式的定义,教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一直是薄弱环节,这样的引入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新知识的接受。笔者是从与整式的对比来引入,通过分析分式的特征,自然地总结出定义。在练习中加进了书中的引例,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实际生活中分式用途同样广泛。这节课的处理,学生容易接受,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1.教师思想上接受新教育理念,行动上却有所抵制

一些教师也知道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知识点的把握也很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堂变成展示“老师懂得很多,知识很丰富”的平台,严重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结果是:老师很辛苦,学生很轻松;学习的效果与老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学生对数学有畏惧感,思想上有挫败感。

2.“关爱”学生过度,让思考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怕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或便于控制课堂,课堂上牢牢束缚住学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表现在:一是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仅有几个尖子生思考出来便草草收场,其他同学稀里糊涂地跟着老师、尖子生的步子跑。二是让学生思考的台阶太密,学生稍有困难,老师便热心提示,使问题不攻自破,这样做牵制了学生的思路,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依赖老师,懒于思考,被动学习,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