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20:4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践社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所以今年过年,为了锻炼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精彩,因此,在大学第二个寒假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在面包店里卖面包的这份工作。特有如下心得体会与感悟。
一、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二、实践内容:通过在店内以零工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能力,体会社会事务,工作辛劳。
三、实践结果:通过在店内工作的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来之不易的工资,更通过这次实践,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收获了许多在学校里没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增长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获益匪浅。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1.挣钱的辛苦。每天辛辛苦苦重复同样的工作,小心翼翼的进行日常工作,才可以得到工资,这次的体验确实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挣钱确实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
2.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 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因为在销售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懂得拘泥于一般的原则而不懂得变通,有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甚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4. 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对人友善,肯定会获得回报。而表示友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语言。做服务行业的人应该养成微笑的好习惯。面带微笑的人,给人一种容易亲近而友善的感觉。而且,微笑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也无需努力,但它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你。相对于面无表情甚至表情冷漠的人,人们更喜欢与面带微笑的人打交道,更何况在服务行业中作为上帝的顾客。
5、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五、概论与综述:在这次为期较短的社会实践中,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人生需要奋斗,我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掌握一定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人生精彩而灿烂。我看到了一些在学校看不到的东西,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想,这个应该是我这次做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二】
实践目的:
为响应我院举办安徽工程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完成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我以“创新”为主旨来完成我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通过创新行业的发展,从中得到各种管理原理,利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来经营,从而获得不小的创新经济。
实践内容:
此次的社会实践为期一个月,地点在自己的家乡-无为县,实践场所就设在无为最核心的地区-无为商之都;此次社会实践我还请我姐做我的助手,一起完成任务;实践形式是通过临时摊位来完成的,对于内容就是销售无为本地不常见的木质模型拼图。这次实践时间虽说是1月13日开始,但正式销售时间是1月17日,在这期间我需要要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此次实践有几大问题需要解决,一:销售内容;二:销售地点;三:销售时间;四:销售策略。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和我姐针对这几个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和充足的市场调研。下面就是我对这四项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一:销售内容;为响应“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和我定的“创新”主题,我决定寒假我的实践内容必须要是新奇的,而且是本无为市场找不到的产品,以“奇”制胜。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和我姐白天就在无为市场上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商品,然后回到家通过互联网查阅信息,经过俩天的时间,我最终把目光投在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的木质拼图模型上。对于木质模型的选择基于这三点理由:一,这种商品够新奇;二,适用人群广,各种年龄段都会有一定的消费量;三,成本较低,有效减少此次实践的经费。
二:销售地点;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项项目的成功缺不了这三点,地点的选择尤为重要。针对木质拼图模型的特殊性,它最主要的面对群体还是青年学生,就此,我结合无为县城城区各大商业街的人流情况,我将销售地点定在县城最中心地段-无为商之都门口,这里也是无为人流最集中的地段。这势必更有益于此次社会实践。
三:销售时间;就销售时间问题,我和我姐起初有很大的分歧,我姐认为晚上销售比较好,我不以为然。现实不会欺骗我们的,我和我姐在商之都待了一天来观察人流量变化情况,最终我胜了,因为接近年关,气候寒冷,晚上大街上几近无人,因此我们把时间定在温暖的下午。
四:销售策略;对于木质拼图模型,很多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因此我采取现场表演的方式,我姐负责销售,我负责解说和现场拼装,将拼好的模型放上展台。如我所愿,这种营销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有进货程序,我在网上联系好供应商,通过网上查询和市场调查确定好进货种类,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1月17日,真正进入市场销售阶段,我自己心里很紧张,因为一旦没人理睬我们的商品,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实践宣告失败,一千多元的成本即将血本无归;但是我也很有信心,我相信我的市场判断力和我的商品的吸引力。果然,大批的顾客很好奇我们的商品,在我和我姐的讲解下,争相购买,当天,俩个小时的销售时间内,我卖了800多元,乐的不可开交。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继续保持不错的销售业绩。1月20日,库存货物买完了,我及时联系供应商,可是物流已经放假,只有走快递途径,第二次进货,物流费多花了接近200元,而且20,21,22,23这四天由于缺货,销售额急剧下滑,还好24号第二批货终于抵达,才让销售额得到反弹。但是由于当初的决断时间的滞后,导致四天几乎没有收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次社会实践我全程关注“管理无缺陷”原则,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着想,本来我们的摊位是一个流动摊点,但是为了让顾客好找到,我和姐姐每天11点多就来到展区点,天天就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这也带来了预期的影响,一些顾客买回家后觉得很不错,并想继续购买,甚至介绍朋友同学来购买,保持销售地点的不变性,得到了很多回头客的光顾。2月12日,实践时间结束,家里最后一批货物也销售完全。
实践结果: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践,成果不错,这一个月,我前后进2000多元货物,总销售额达到6000多,创造了翻番的经济成果。纵览此次实践过程,无不例外深深联系着管理这门学问,整个实践过程都有着统筹学作为理论铺垫,考虑全局,对整个市场进行调查统筹,从市场中发现商机,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再利用创新产品来打入市场,对商品的销售的各个阶段充分管理,合理销售,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成果。
实践总结与体会:
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对于一个还在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成果丰富,通过创新产品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实践结束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总结:
1.》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一个成功企业来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必不可少,这也是对于企业管理者的最低要求,一个企业要是想得到发展,必须要利用好一切的优势,确定最好的经济区位和有一批最适宜企业发展的消费群体。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即是事先对市场进行了调研,从而获得了不少市场信息,这为我确定销售地点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2.》价格歧视政策。由于此次实践的内容是新奇产品,本无为市场根本就没有其他地点售卖,因此我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制定了价格歧视政策。木质拼图模型成本也很高,如果价格过高或者过低,势必影响销售额。因此准确的市场定位尤为重要,商之都地带属于无为商业最集中地区,因此各种消费人群皆有,土豪者甚多。
因此我将产品价格定在8元每个(小板),价格属于大多数消费者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对于一些乐于讨价还价的顾客,通通采取“多买多惠”的政策,单件拒绝还价,这一政策也获得了不少优点,没有一个顾客会回头说自己买贵了!另外中间还有个春节,节后一些回头客前来购买时,价格不变,获得回头客的一致好评,并因此带来更多的顾客光临。
3.》展销一体化。这次实践我采用展销一体化销售模式,对于一种创新产品的销售,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太熟悉产品的具体应用价值,展销一体化的销售模式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在销售地点摆一张展台,将拼装好的一些产品进行展览,同时在展台旁边我还置一个工作台,进行现场的拼装表演,果然,这种销售模式吸引了一大群人的驻足观看,我们的产品也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销售额当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年暑假我来到东莞开达玩具厂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期间我学习了许多,也感受颇深。
年少的我们都喜欢幻想,在高中的时候就幻想大学的是什么样子呢。那时也一样,还没放假就想像着打工的生活是怎样的?辛酸,劳累,充实,还是…早就听那些打工的人说过打工不光非常辛苦,而且还要经常受气等,但只有自己去感受了才会知道,别人讲的好,讲的坏不一定也会是自己的感受。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很多:打工,跑业务,到超市上班等,我觉得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使自己增长知识,增长阅历。我选择的方式是打工,主要是因为我想体会一下打工的生活,在过去我有好几次都差点放弃学业去打工,别人都说打工辛苦,我想看一下到底有多辛苦。二来我也想学习一下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是如何管理的。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与7月2日来到了东莞开达玩具厂,办好进厂手续,5号就正式开始上班。第一上班都是非常新鲜的,认认真真的跟着老员工学,我们做的事是将两个小玩具粘在一起,挺容易学的,但并不意味着你能做好它,因为胶水少了粘不稳,多一点又会使整个产品报废。开始我们做的非常不如意,要不就翻工,要不就报废。既赶不上数量,也赶不上质量,可是这个也没有捷径,只有多练习以提高速度,胶水的味道非常难闻,一天下来真的感到浑身是酸痛,但我们感觉非常充实,不在像以前那样无聊了,上班占去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回来时还会看看杂志,真的感觉过得非常充实。
上班期间,组长和领班们对工作都很负责,管理得也好好。但是我仍觉得有缺陷,就是他们和员工沟通的不是很好,经常听到有的组长或领班跟员工吵口,甚至吵架。我觉得这需要沟通,员工犯错误时,要耐心和蔼的教导,而不是大声诉责。这会让员工产生反感情趣,他们会抱怨上司,抱怨工作,甚至抱怨生活,一个人在这样消极的心态下工作是不会高效率的。
社会是复杂的,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更难。公司招聘要求不但要有学历还要有社会经验等条件,一个刚出来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因为他几乎没有社会经验。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是混过的,玩游戏等,觉得拿到了大学文凭就行,其实不然,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读大学不光是学知识,还要学为人处事,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只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有个朋友跟我说:有些人大学出来后成了人才,有些人大学出来后成了人手,而也有些人大学出来后成了人渣,我想每个人都望自己成为人才,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人渣。要成为人才不一朝的事,它一定要经历许多的成功和失败,我很害怕失败,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谁都会有失败,失败也没有规定的评判标准,同一件事在你看来是失败的,或许在别人眼里是成功的,有时别人的成功你并不会这么认为。所以正确的看待失败,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失败,只有失败了才能得出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很多,社会不是那么容易立足的,所以要珍惜读大学的机会,好好攻读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多到社会去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一: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二:
寒假的来临,使我犹豫不定:不知是外出沿海求职还是回家处理琐事。由于老家的宅基地被别人侵占了,这才使我回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个寒假也让我收获颇多
回家那天,我并不是直接回老家,而是先去看望了我的妈妈,因为她生病了,我也好久没有去看望过妈妈啦,是该看看啦,在哪里待了几天,我踏上了去舅舅家的形成,自从我的家庭落魄之后,在外流浪了几年回来就寄居在舅舅家里。本来我想着到了舅舅家里,休息一天就去自己老家处理宅基地的事,又不忍心看着舅舅一个人在家累,就决定等姐姐回来了,我再去,没几天,姐姐回到了家里,她回来的第二天,我待着姐姐的相机就去了我的老家。
到了老家,感觉院子里空荡荡的,原来是有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不回家过年,然而我在旁边叔叔家里落脚之后,去看了下自己的宅基地和拍了一些照片,由于自己身上没有什么材料可证明,也没人帮助下,自己就去当地的政府去咨询,幸好我读初中时被村委会委托政府把我安排在敬老院,当时我的表现很好,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有个姓房的叔叔帮了我,我很快找到了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帮我复印了一份复印件,弄好后就直接回到老家。实践报告
到家了,找到村委会的人和院子里年长的人让他们来坐做下公证人,都到齐了,几次讨论决定:邻居以先斩后奏的方式由于我不同意,所以他提出的提条件都与以否决,我给他的定义是属于侵占他人财产,所提条件应由我提出了,不同意则以法律文书做事就是强行拆除。经过几次的讨论和争执下,同意了我所提出的条件。
通过这次的事情后,真的让我成长了很多,也稳中了很多,在也不像以前不懂事的那个我啦,同时也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财产,并看清现实社会复杂变化。
不管在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去做,决不能想什么就去做什么,还要思考做这件事情意义何在、利害关系和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些问题,这样,自己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别人才会与自己交流做朋友。
以前的我,什么都喜欢和别人分享,有时还爱闹情绪,但是,现在我不一样了,学会了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场合做什么,什么场合不该做什么;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不该说什么样的话等等。
一、抓好基地课程建设优化资源利用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内的课程没有指定的标准,需要基地工作人员自主开发。为了顺利地开展基地实践活动,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和学生思想,富有趣味性并且有实用价值的实践课程。为此,基地工作人员要做好前期调查实践工作,做好待开发课程的前期论证工作,要优化整合基地资源,要对基地内外的资源进行综合盘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多设置符合学校和学生需求,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入地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强化基地德育建设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德育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责任感,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加深对社会制度、道德、风俗习惯的了解,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家政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学做饭,从而让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们体会劳动的快乐;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农田里帮农民们耕作、采摘,让他们体会每粒粮食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学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做义务服务,让他们亲身去照顾别人,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能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美德的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实践
基地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必须加紧出台具体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内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完善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完善管理,要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服务对象、服务质量、活动安排、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察、评估,保证基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界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为提升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共同努力。为了及时了解基地建设情况,我们要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基地活动的意见和想法,基地工作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改进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安排。要着力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的长效机制。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公益性,让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
四、建立富有活力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因此,社会实践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各地要结合当地特色,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基地实践项目。基地建设者还可以加强与当地社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要拓展基地的活动领域,增强基地与工业、农业、商贸物流等诸多机构的联系,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们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总结
总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要努力开发以学生为本并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要努力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要注重基地建设的反馈情况,不断查找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要让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真正成为每个学生了解社会、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摇篮。
作者:刘继宏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局
一、贴近时代,指导学生反复实践,加深体验
社会实践教育体现的是开放和创新的观念,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应该捕捉时代的气息和时代的脉搏。全县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以来,我们不失时机开展“拒绝安全隐患进校园签字仪式”、“观看科教片”、“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无不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大家都扮演“小记者”尽展才艺,及时将消灭安全隐患的最新动态在全校师生中传播。
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帮助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学生良好礼仪的养成;开展象征性“走遍祖国大地”游览活动,每天坚持十分钟长跑,象征性奔赴祖国各地,每月到达一座大城市,月末写出沿途各地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特产等。实践告诉我们,使学生掌握一种本领,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养成一个习惯,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量”和“度”,切忌隔靴搔痒,影响积极心理体验的产生。所以我们必须指导学生经过多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经过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逐步积累,才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二、贴近教学,让学生交流体会,展示本领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脱离教学,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活动要密切结合教学启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学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我们组织学生远足、野游等领悟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采集动、植物标本,为自然实验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让学生从中体验家乡优美壮丽的景色,从而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爱国主义教育。在体验教育活动中,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体会,提高认识,同学之间还互相启迪、互相学习。从学生心理角度看,他们都非常想把学到的本领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学校为他们创设了展示本领的时空大舞台,通过让学生尽情展示本领,感到自己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取得的进步,同时更进一步地坚定自己参加体验教育的信心,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孩子的心中碰撞出激动的火花,他们把自己眼睛发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全部记录在了自己的人生日记里,那些天真的感触带给大家的尽是感动。也许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过自己亲自做一遍。也只有把学生们带到实践中来,才能有效的培养其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作者:吕红梅单位:吉林省乾安县第二小学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拓宽学习渠道,实现环境最优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不断拓宽学习的渠道,也就是通过从社会、家庭、学校、自然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发挥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家庭环境的有效功能,实现课程环境的最优化。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无奇不有,无时无刻不能见到、听到、想到一些事情。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学生在社会中“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安全家园”、“社会文明大家谈”、“到周边区看看”,让学生关注社会时事,扬真善美、抑假恶丑,提高道德水平,培养发展个体的品德。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家庭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学会为爸爸妈妈做事,从中体会到家人的重要性、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为家人服务,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良好的品德学习。学生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是在学校进行的,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如利用好学校的黑板报、各种主题活动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问候短语”等作文竞赛,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创一些文明用语,提高学生文明程度,建设文明校园。
(二)内容丰富化,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学生都是感兴趣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教学,而是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创新化,让学生也体会到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感觉。以科技、科学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教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讨论,体会科学技术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了多少变化,辩证认识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想认识、分析事物。以文明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对科学文明大家谈”,引发学生对文明的实践,在平时注重自己的文明用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促进学生讲文明、讲科学的良好习惯,建立文明校园。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式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形式,这种形式适合于学生参加具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学生可以一起种树,了解树木对地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保护树木,提倡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个别活动形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在活动中“我们一起来作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动手,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画一幅画,很多小学生的画中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事物,内容也很丰富。
二、总结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生动有效的发展。
作者:任亚欧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1.1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一定要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参与、体验社会实践。如有些理论课需要配备相关的实验或者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决不能轻视这个环节,对课程设计的指导要花大量的力气,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手把手”的纠正。如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课程设计,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好专业知识。要增加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
1.2教师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许多高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项目,不论是横向的课题还是纵向的课题,如果能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就能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当学生参与了这些项目后,调查发现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往往会朝项目的研究方向靠。而一旦学生找到了相关的工作,那么学校的这一经历对他无疑有很大的帮助,能让他对新的工作充满信心,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1.3学校社团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学校的各种社团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许多单位在招人时需要学生有社团经历的原因。社团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当家作主”,学生可以把自己完全当作社会人来对待,尤其是社团的领导组织者,在处理社团的日常事物和组织社团活动时,能力能得到快速地提高,所以社团的主要干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4学校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机会其实很多,可以利用较短时间的节假日参与一些小型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在寒暑假利用较长的时间到固定的实习单位去实习。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社会调查在联系调查地点、寻找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要与人交往,要得到调查对象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1.5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
实习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实习,都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亲近社会。但是由于许多学校新专业的增加、高校的扩招,使得现在由学校来为学生找实习单位变得很难,尤其是专业实习。很多学校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单位,这使得很多学生很盲目,不知道从哪里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要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很难。但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机遇,有了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能让学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实习。不管怎样,学生一定要利用各种实习的机会,不断使自己变得成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决不能走过场,在实习单位盖一个章就完事。
2.结语
时代对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人才的教育不是仅靠几本书、几次实训课就能完成的。学生接受了中职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等于选择了三年后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中职学生对社会、对工作、对自己的成长等方面缺少认识和规划,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若不想方设法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势必会影响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社会实践是中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落实“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可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工作毅力、交际水平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竞争。对学生适时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也是当前中职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中职人才成长成才的必要要求。近几年的寒暑假,我校都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具体做法是:
一、为学生社会实践做好宣传动员和联系协调工作
中职学生社会实践要想收获成效,要从中职学生未来的岗位能力素质提高这个角度出发,多从事未来岗位能力所需的岗前社会实践。首先,在每次寒暑假前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务处、班主任、实训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专题讲座教育活动;在学校大屏幕、宣传栏等处张贴有关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过程指导、先进典型事迹等宣传图版,让学生明确参加社会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任务。其次,学校充分利用在校教师的人脉关系,通过电话联系、《社会实践家长通知书》等形式争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并努力寻找本地政府、公司、工厂、企业、商铺、村镇办事处、学校联办单位等社会关系,本着合作互利的原则,明确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获得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为学生顺利开展社会实践赢得实践空间。
二、实施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考核与评价
学生的社会实践若不进行鞭策性的鼓励、较为严格的考核和比较客观的评价势必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出现“虎头蛇尾”、“华不符实”、“真假难辨”等不理想效果。我校在寒暑假前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班主任作为主要督促员和检查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学校对每位学生印发了《社会实践活动纪实》,这张表格主要设计了学生基本信息、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记录、学生感悟心得、家长意见、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用人单位鉴定意见并签章等项目。再加上班主任、学校领导的不定期电话调查、实地走访调研,学生若想在这张表格中“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几乎不可能。等到开学初,学生将此表交到学校,学校审核小组对每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方审核、验证,鉴定其社会实践成绩,纳入该学期期末总成绩之中,对于其社会实践效果好的同学,予以校内表彰和经验推广。我校2013级就业班有位姜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辉南县朝阳镇的一家焊接工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锻炼。这一个月中,他一开始只是做一些搬运、清理等初级工作,活儿很脏、很累,但是他努力地坚持了下来。由于勤学好问,师傅尽心尽力地教,姜同学也尽心尽力地学,后来他逐渐能配合师傅完成一些切割、焊接、设计、涂装等工作,最后的十几天内,他竟然独自完成了“气切推雪机钩爪”、“楼台外置储物筐”两件“大活儿”,为焊接工厂创造了2000多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姜同学脸变黑了,手磨厚了,身体变壮了。工厂社会实践结束了,姜同学领到了1500元,他把这笔钱全部交给了父母,父母非常高兴,给了他2000元奖金。在他的《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中写道:“……我很珍惜这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特别苦,特别累,但是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感觉我的焊接活儿干得越来越好,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师傅、顾客沟通,父母都夸我长大了,能让他们放心,我很高兴……”2013年的寒假和2014年的暑假,姜同学几乎一直在工厂中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这两个假期,他总共挣得了5000多元工资,他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可以用自己挣的钱来上学了!”
三、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学历上,他们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吃苦耐劳的毅力、道德素质也是重要的衡量点,中职生早一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便有可能更加容易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通过这种“零距离”的社会锻炼能够便于学生熟悉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迅速进入角色,更加明白自己将来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这样在返校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明确前进的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学得更好、懂得更多、走得更远。
作者:刘丽微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具有供需矛盾突出的特点,即应届生抱怨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社会也无法招收到满意的人才。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实践。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容易陷入“专业即理论”的误区,在教学工作中常常表现为重视课上讲授,忽视课下任务和重视专业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时,也会因学校本身的资源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忽略学生的技能培训,造成学生学无所成,空有理论框架却不会应用的教学现状。不仅如此,学生缺乏实践教学也会增加社会培养成本,企业在接收人才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可见当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经济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事实上,理论与实践并重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专业知识,达到专业能力的良性循环培养,使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实用性人才。但是,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体制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重视对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发展进行分析,只是一味地延续固有的教育体制和对国外教学实行“拿来主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先天的缺陷,缺乏科学性的教学工作会使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就使得教学工作的天平向理论过多的倾斜,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其次,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资源并不平衡,许多学校缺乏合作的单位和实验基地。对于社体专业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时间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使学生缺乏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能力,达不到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二)人才培养体系不明确,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明确性主要表现在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制度缺乏科学性这两个方面上。1.我国高校对于社体专业虽然有一定的人才发展培养计划,但其目标的设置却呈现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状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专业的划分正在向更加细化和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很多学校的社体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延续着“老一套”的模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步伐进行相应的调整,没有对未来的人才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测。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于健身指导方面的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学校本应该跟上时展的脚步,据此情况制定出适当的人才培养方略,实现人才与社会的对口衔接。但事实上,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不重视培养目标设计的问题,认为目标只是大方略的指导,对于细化的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指导作用。但实际上,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施行的参照和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行指导,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多重阻碍,造成“专业学习无用论”和专业、工作不对口的困境。2.我国社体专业的教学任务、课程设计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缺乏科学化的制度建设。教学内容常常因地域、学校等因素的不同而设置,缺乏全国统一的教学体系指导。这样的教学制度虽然能够适应短期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却无法适应于国家人才的长期发展方略。并且,教学体制的不同也使得学生无法适应于多地区的人才需要,对于教师进行科学性的课程设计也造成了阻碍。其次,社体专业教学体制的科学化建设还体现于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如对当今社会热门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广、更深入的培养和对未来有可能会成为热门点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提前培训。只有跟上或者赶超社会的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应用人才的对口培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社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其中,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教学与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一)明确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高校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在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才进行细化的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针对社会对于社体人才的需求,高校科研将教学目标向大众健身、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和相关部门的人才培养进行倾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在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于群体性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成为适应于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采用案例、社会调查、实际操作与教材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上注重以经典案例来对专业知识点进行说明,并且通过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或是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实践工作需求。通过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理”促“实”,以“实”固“理”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体育指导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健身指导的相关记录短片,或是到相关企业和实践基地进行实际参观,或是让学生到合作企业或是当地社区中进行相关的服务,达到实践与理论相平衡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一份将理、实结合的作业,让学生写一份与自身体验相关的感悟与反思,让学生以理论结构作为基础,对照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逐条进行反思,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学习能力。(二)完善保障制度,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成果。教学保障制度的完善主要是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财、物多个方面的资源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急剧扩张带来的就是人均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针对自身的不足探究解决方法,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1.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教师在教学工作的施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教师本身不具备完善的社体专业知识和教师资格,就无法应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注重考察教师的相关资质和培训经历,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考察,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高校应定期对社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训,通过让教师参与到实际的社会工作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实践学习在课堂中的比重。最后,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或者相关部门进行合作,邀请社会上的社体专业人才来校进行讲座或者培训,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2.明确实习职责,保证实习基地。高校应当与相关实习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生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减少不可控因素在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力和其造成的损失。其次,高校应当结合社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保障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如健身房、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服务和运动训练项目等方面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找准自己的实践学习方向。(三)构建完善的成效评估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完善的成效评估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和实习机构三个主体对于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评价方式应该由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评估体系应当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成效评估体系构建,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中,成效评估注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行多主体评估方式。实践教学的成效评估不只要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将实习企业与学生自评纳入到考量范围之中。评估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生、企之间的互评,以此构建完善的主体评估方式。如教师对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企业的实习环境、实习工作进行评价,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等。2.构建多方位的评价内容。成效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多样化、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基础上,评价标准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的具体工作成果或是某项突出表现上,而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团队意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性格和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3.评估体系应长期进行。成效的评估时间不应只局限于短期的观察,而应贯穿于学生实践学习的始终。在学生实践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系统性的对比评估,分析学生的不足和成就,指出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实践培养的长期规划,在成效评估中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化和多方位的考虑,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社会中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专业的社体人才。
作者:常超 单位:许昌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7):104-105,123.
1.构建合理的高校德育网络的需要。
立德树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密切合作,形成立德树人工作的强大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构建学校、社会紧密协作的德育网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高校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功能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寻求与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的关键平台,有助于高校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首先,既然高校立德树人是项系统工程,那么光靠学校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远不足够。这时,家长和社区名人能人的作用则凸显出来。学校需要家长的支持,学生需要称职的家长。“社区名人能人是社区精神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所在社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和信仰”。通过实践活动,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进而吸引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或任教,为学校增添更多的一流大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其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吸收社会文化、家庭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最终促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局面的形成,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高校德育工作者素养的需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社会为支撑的联合活动。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指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高校干部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创新水平,强化教学技能,提升管理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兴则育人兴,育人兴则教育兴。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走出课堂的讨论让学生没有压抑感,更容易吐露心声,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不足与优势,进而发掘潜力股;通过活动效果的反馈,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另外,社会实践也有助于锻炼教师的隐性教育能力,升华个人魅力。如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教师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形载体
“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是相辅相成的,提出“实践育人”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但是两者之间的衔接还需要一座桥梁——社会实践。为此,高校应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效应,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1.把握好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实践育人的直接路径这一关。
袁贵仁部长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验、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育人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其中“系统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关键。如今,这一主张已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得到落实。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学校秉承实践育人理念,坚持以“百名学生访百村、百名学生访百校、百名学生访百企”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百”实践育人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校结合农村学生多的实际,开展“百名学生访百村”活动,主要包括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惠农政策、农民工返乡就业等内容;结合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开展“百名学生访百校”活动,就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师资均衡发展、教师能力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并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结合非师范生的培养,开展“百名学生访百企”活动,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创业历程、市场定位等为主要内容。参与活动的师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访谈报告,为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校研究机构撰写政府部门咨询报告等提供参考。通过走访调研,使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有了更加切身、理性的感受,增进了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增强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类似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做法,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但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实践育人的直接途径,更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形载体。
2.发挥好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载体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素质教育功能,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具体来讲,应充分发挥好社会实践活动以下几方面的特殊作用。一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具体目标之一。“如果德育目标仅定位于认知维度,那么德育只能解决‘知善’‘知恶’的问题”,“不能把‘知’转化为‘行’,个体所接受的知识就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体的品质,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德育观只能是一种仅把受教育者看作德育过程中的客体,忽略其主体地位的片面德育观,必然会削弱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为此,高校应“坚持能力为重,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因素,其培养归根到底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面对多变情形时,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活跃思维,为培育创新精神奠定基础。二是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力和身心健康水平。自我认知力强,身心健康水平高是衡量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感知社会变化,加深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体认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习动力,养成“客观思考问题”“少说多做”的良好习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出个人小天地,进入社会,既锻炼了身体素质,也磨练了心理素质。这既能减少大学生“宅宿舍”“迷网络”等现象,又能增强其抗挫心理和抗压能力。三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实践活动,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大学生义务支教,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模拟法庭进基层”“法律咨询进社区”等服务活动,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如此一来,大学生对国情、市情、民情、社情的认知得到提升,促使他们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四是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顺利完成立德树人工作不容忽视的一项指标。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能给大学生创设未来即将面临的应聘情境、岗位选择、团队合作、职场反应等方面的实景训练。在此期间,“大学生构建自我角色,反思总结自身,发掘出自我潜能和个性特质,从而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科学分析,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与理想”。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健全高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指标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无字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的教育更为直观、具体且深刻。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大学生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思想得到升华,增强了投身改革、维护稳定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社会实践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分部分,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的重要阵地。民族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民族地区学生进入全新的生活环境后,容易形成敏感或封闭心理。扎实的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在民族院校学生接触社会各个层面,在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逐步了解了社会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后,在回到民族地区支援服务家乡建设时,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还能自觉生成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对于做好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有力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虽然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逐步兴起、走向规范、蓬勃发展和深化完善几个阶段,但是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推进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下,高校内部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技能和创业人格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团委负责具体实施,未能充分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社会实践的最大合力;同时,在人员、经费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因而难以满足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财需要。许多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到整体教学计划,导致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需要,但是当前一些高校仅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执行,且绝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有的实践小组由几名教师带队,但更多的是没有条件而自行分散活动的学生。而且,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参观、劳动、文艺表演、进行调查问卷等模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另外,常规性的社会实践开展较少,一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最后通常以一份总结报告结束。
3.社会实践基地规划性差,无法保证活动持续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是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和连续化的重要阵地。目前许多高校在建立和管理实践基地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高校认识到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实践基地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次挂牌、一次剪彩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而目前,多数院校注重表面现象,追求短期行为,临时性的活动多,长期性的实践基地少,大大衰减了实践的实际效果。
4.专业特色不突出,未能达到校企双赢。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从社会实践中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也通过实践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情智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而现实情况是学校在思想上没有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导致实践教育和课堂教育脱节,使得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的任务和社会的负担,不能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代精神,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探索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途径
1.科学计划,组织有力,健全机制,保障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
民族院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按照各级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建立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会实践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做好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各学院在贯彻和落实工作时要高度负责,相互配合,切实抓好准备环节、实践环节、总结交流环节和宣传推广环节四个环节。同时,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完善社会实践的课程目标、学分设置和考核评价外,还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2.丰富实践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体现学科特色,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的支撑,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是新时期少数民族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客观大环境对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力求内容丰富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操作合理可行,不断赋予社会实践新时代的特色,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创业就业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要把从传统的考察、调查、社会服务、公益类的活动拓展到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智力资源优势,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近几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优势,制定分年级、分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内容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结合社会热点、结合民族特色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上,采用社会调研类、实践服务类、学术研究类三项并行的分类项目化管理模式,通过学院引导—同伴分享—教师点评等多方环节的共同作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被不断提炼、升华,触动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实现了自身知识层次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建立基地,常短期结合,搭建与民族地区紧密联系的桥梁,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使学生把平时和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各高校要主动与乡镇农村、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始终贯彻“双赢”的原则,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地方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将常规活动和短期活动相结合,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民族院校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落实到民族地区,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例如,大连民族学院积极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建立了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基地,学生们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进行调整;同时,也提前将所学知识运动用到社会生活中,积淀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为毕业后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积蓄能量。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缺乏和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在求职时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困境。本文所说的社会实践,指大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兼职工作、创业活动,自助旅游等。正如徐小平老师所说,成功就业是教育和经验的均衡。大学生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增加个人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难题
笔者在日常就业指导教学和就业心理咨询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现将部分问题分类整理如下:
1、信息缺乏
很多学生对招聘单位、具体岗位、所在城市和行业的了解不多,搜集信息的渠道少,获取信息的能力差,掌握的信息表层化社会实践论文,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等。调查显示,50.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不足”是毕业生求职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比如一些同学经常会问:这个岗位好吗?会有发展吗?工资能养否活自己?您能给我说说各大银行的岗位情况和相应的待遇吗?一些北方的同学很少关注南方企业,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其没有出省的经历。
2、简历内容不充实
简历是用人单位筛选应聘者的第一道关口,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经历的浓缩,直接关系到能否参加面试。有些同学的简历比较丰富,参加了校内外的诸多活动、担任了一定的职务、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奖励、取得了若干资格证书、具有突出的爱好和特长。但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多数同学都属于简历内容比较匮乏:无社团活动经历、无兼职经验、无获奖和证书,专业成绩平平,爱好特长就是上网、看书、听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些同学除了基本信息就无话可说。
3、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强
“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缺乏”是毕业生求职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位列第三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比较常见。有些单位会在面试中问求职大学生一些专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以令考官满意。某银行、某药业公司和某财务集团在招聘现场考察学生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能力,学生的表现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使之失望。但社会实践经历丰富的同学普遍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忍耐,学会了重新审视自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具体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坦然面对求职中的困难。
4、职业决策困难
在上海一家公司招聘电话营销岗位的面试中,笔者遇到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说:老师,我这次面试成功真是太高兴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听您讲在大学期间最好做份兼职,我就在商场做了段销售,我特别喜欢那种顾客接受你的感觉,能接受你推荐的产品,而且我一直想去上海工作。这时另外一个女同学则紧锁眉头、愁容满面,“我也被录取了,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能不能干好社会实践论文,我也没做过营销类的工作,到底去不去呢?”。还有些同学面临升学或就业,考公务员还是去企业,接到几家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二、社会实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本人的努力与配合。但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营造积极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的氛围,对提高的学生的求职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这是“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广泛了解和深入社会,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找到理想中的我与实际中的我差距。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2、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大学期间完成了“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以后,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着从“社会我”向“职业我”的转变。高考的评价标准和职场的评价标准截然相反:我国的教育体系大量依靠记忆,分数几乎成为高考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但职场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的说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毕业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能认识并深刻体验到评价标准的变化,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以获得平衡的职业生涯。
3、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社会需求往往是具体的、不断创新的,二者不能做到完全对接社会实践论文,需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标。社会实践能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构建“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个人践行”的社会实践网络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在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引导,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投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呼吁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和多层次的职位;政府出面整合社会、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问题研究,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大学生实践的责任意识,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
2、高校重视和参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应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层次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师资指导和后续辅导,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支持和学生投入,完善大学生自我发展体系。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一般不太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兼职、志愿者等经验。“一个好工作靠的是关系”之类的想法,也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到求职时社会实践论文,“实习经历”被专科生认为是就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个人因素。有超过2/3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提升个人素质,促进自身成长”作为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有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实践,在各种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完善自己性格。
大学生就业影响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平衡,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是多种角色平衡的结果,因此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8).
[2 ] 宋江照,王俊京,赵海娟,王晶晶.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3] 尹德树.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7).
[4] 李霞.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分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注: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与高中生报考目标群前置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06AIL0210196.)的子课题《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后续指导必要性与实现路径探究》(项目编号:D20302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