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04:0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导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影视编导;课程教学;理实结合
一、影视编导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关注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训练
影视编导课程包括摄影摄像、摄影机操作、镜头处理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影视欣赏能力,增加影视编导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目前,影视编导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的传统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然后系统完整地向学生呈现,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理论素养的接受和学习。在学校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以大多以拍摄和编辑方面的技能性练习为主,缺乏综合性的实现项目。
(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影视编导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出来的,缺乏实践的经验,在影视编导课程的方向上把握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及时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刻板教学,不能够转却把握市场的脉搏,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脱节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单一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师采用权威性的满堂灌形式,学生像容器一样被动地进行接受,理论上学习影视拍摄和编辑技巧。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是无法掌握技能的,需要依靠实物演示,学生体验,共同合作探究等,才能够将教师讲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缺乏学习积极性,忽视自主学习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不是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够实现提高的,需要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课余自主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最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最新的书籍、杂志,听取学校优秀教师或者邀请的专家组织的演讲来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练习。一部的影视作品制作,不是一次成熟的,而是依靠多次的琢磨和尝试,来进行实践。在此,学校可以给与一些资金支持,让学生以学校生活为基点进行一些微电影的拍摄,并在学校公共网站上进行拍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增加实践的综合性。
二、影视编导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软硬兼施,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和谐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是需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充电,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在实践中得到巩固,这样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能力。笔者对我校的影视课程设施进行了调查,其中在课程设置上,一学期的实践课程只有6节,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有普通数码摄像机10多台,很难满足学院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要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协调性,从硬件设施上将需要满足生均设备比例3:1,也就是说每三个学生能够使用一台摄像机进行实践,满足学生多操作多练习,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培训机会,引导教师走向市场,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此增加教师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准确性。
(二)以影视作品分析和欣赏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之初,由于知识基础还比较缺乏,不能够直接进行实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学会欣赏影视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以“拉片”的形式,欣赏、模仿影视作品的拍摄角度、拍摄手法、镜头剪辑手法等,从而积累影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及时和完整的记录,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料。同时,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镜头的景别、时长、转场等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内容,对经典影片进行精读和分析,完成系统的学习和总结,教师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指导。
(三)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体验性
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传统课堂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内化过程。影视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翻转课堂、集体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利用集体共同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进行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实践尝试,也更有针对性,分工明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尝试,并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上,进行相互的评价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完成理论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理论素养;同时,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尝试,能够结合优秀影视作品的精读和摄影编辑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詹琛.影视编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3):8278-8280.
[2]张兴动.影视编导艺术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艺术探索,2012(03):87-88.
关键词:实景教学,节目创作,创新能力,现场模拟
时至今日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电视格局发生巨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多媒体的融合态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革新等等都给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压力。传媒人才的需求状况直接决定了本科教育的目标和模式,从近几年高校编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分析,如今的人才需求无论从知识结构、动手能力还是从思维方式、综合素养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以注重传统节目制作的专业型队伍向既懂节目又懂媒介经营、管理的知识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这些转变都对现代编导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出挑战,将“实景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思考。
《电视节目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注重理论与知识性又注重实践性,旨在通过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与方法以及不同节目与创作模式的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与创作思路,能够拍摄并制作完成新闻、专题、访谈、文艺等电视节目。这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读解轻创作,重模仿轻创新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时占全学时不足30%,而且集中于的期末阶段,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单一的节目类型。由于基础训练不足,拍摄条件受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同配合能力较差,这个唯一的作品往往并不成功,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少编导独立意识及创新性,更加落后于当下的新媒体语言。大多数学生为了求简单,一般选择拍摄新闻纪实类节目或是访谈类节目,场景简单、机位单一,镜头语言更是苍白无力偏于纪录,能够制作复杂专题甚至是综艺节目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远远没有达到当前电视节目制作所要求的水平。
所谓“实景教学”主要是指改变在教室内教师传授学生记录的传统课堂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节目全程模拟出真实的拍摄现场,在这个真实的场景中将学生依照职责与功能区分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训练。比如新闻节目中的调查采访练习,就将教学现场放到人口密集的生活环境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在现场采访群众,录制节目,每个小组按照编导、记者、主持、摄像、灯光、场记、制片等职务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并由一名同学拍摄纪录所有的工作流程,教师分别跟踪不同的摄制小组,观察学生的工作过程,达到实景训练,现场模拟的训练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
1、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课堂走到户外,使学生们真正在生活中发现热点、看点,选取素材,进行独立地思考,新的问题随时随地发生,迫使学生们面对与解决,形成了个性化的编导思维,使得原先死板的教学内容新增加了很多灵活的部分,又得以随时随地地更新。
2、对知识点的立体化呈现更为有效直观。有的放矢地对于学生在实际拍摄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得学生对书本上扁平的知识进行了立体化的吸收,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多,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有益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个体差异,尤其对于W生未来的就业指导提供了有效参考。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让学生们投入到更加富有挑战和自由的空间,边学习边工作,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加了,也不容易感到枯燥和无味,为了解决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很多课余的学习时间。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团队配合以及团队意识。电视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决定节目最终呈现效果的除了策划之外更重要的是实施,因此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工作也是电视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磨合、配合的机会,暴露问题也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减少了就业后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如何在《电视节目创作》的课程中进行“实景教学”模式的改革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整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时,基本上达到理论与实践课时平衡。将实践课时平均分解到整个学期中,不集中在一起,达到每个知识模块后都有实训课程跟进,真正做到边学边拍,由易到难,增加学生的创作经验,降低创作难度。
2、将理论知识分解为技能模块。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突出技能培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电视节目创作细化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大的理论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当中的选题、拍摄、采访、剪切、文案等技能逐一进行针对和强化训练。
3、联系当下电视内容生产实际。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崛起的现实,增加网生文艺等模块的训练。
4、打破原有的讲台黑板式教学模式,采用实景教学,即在节目拍摄现场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出课堂,引入剧场、演播室、外景地等。将学生按照摄制组构成分成导演、摄像、灯光、录音、场记、美术等工种,并轮流担任,模拟拍摄实景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5、打破专业壁垒。可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联合创作练习,如和播音与主持专业、影视表演专业等学生进行立体化教学,在制作节目时由播音专业学生担任主持人、表演专业学生担任演员等,共同完成节目的创作。
6、革新学生评价机制。由原来的单一作品评价改为按作品比例逐一评价,最后进行综合。有原来的教师单一评价改为教师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每期节目创作后开小组会议,由不同工种的学生给对方打分,借此了解每个工种在节目制作中起到的具体作用,也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
7、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在现有的节目模式上,鼓励学生创新创造,鼓励实验片的拍摄,创作前先进行市场调查,形成国际化视野,增强自我表达意识,关注社会现实。
总之,实景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环境的建设,环境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学平台来实现。需要有演播厅、演播间、剧场、影棚或其他适于拍摄的现场,并需要更专业的拍摄制作设备,如灯光系统、收声系统、轨道、摇臂、切换台、专业摄录设备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良现有教学环境,积极搭建校外实景教学基地等问题也是该改革所必须面临的客观问题。
2.具体实施计划
1】调整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日历与教学方案,增加相关实训课程的内容,以技能模块作为教学单元进行划分。
2】建立实景教学场地。积极完成实景教学的教学环境与硬件条件的布置。
3】组织学生轮流实践不同工种,完成作品的摄制。
4】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完成工作总结与互评的部分。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现状;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标准舞第一次作为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大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标准舞已逐步从纯娱乐性的民间舞蹈演变为动作日趋规范、表演日趋高雅的竞技性舞台艺术。1986年,我国首次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标志了国际标准舞正式在我国生根发芽,广泛流传。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广泛流行
国际标准舞是对西方各国民间舞蹈的艺术整合,每个舞种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征,既讲究动作的规范,又富有现代审美情趣,十分吻合大众的审美习惯。长期以来,国际标准舞受到了国人的广泛青睐与欢迎,人们不仅通过跳国标舞来强身健体,更在国标舞轻快的舞步中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如今,国际标准舞的文艺团体与学习班子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国标舞学习热潮。
(二)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
国际标准舞是群众舞蹈文化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标,是体育舞蹈不变的流行趋势,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许多八十年代的首批优秀国标舞演员已相继退役,并纷纷组织起了国标舞教学培训,为越来越多的国标舞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际标准舞协会、国际标准舞学院等相关组织的相继成立,也同步推动了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加速发展,使这项体育舞蹈在国家重视与扶持中持续升温。
二、我国国际标准舞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客观差距
(一)只追求技术而缺乏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一们结合了体育运动与西方文化的舞蹈艺术,并有着深厚的文艺内涵。其每个舞种都是对各国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然而,我国的国标舞选手在舞蹈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对舞蹈技术的练习,虽然在形体表达方面基本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准,但举手投足之间仍缺乏神韵、内涵与吸引力,这正是由于对舞蹈动作的人文背景缺失深入理解所致。因此加强选手自身的西方文化修养,开拓国际化艺术眼界势在必行。
(二)只注重模仿而忽略创新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来说,编导是关键。我国现阶段的国际标准舞编排大部分仅停留在生搬硬套,单一拼凑的初级层面,这种对对西方舞蹈动作的盲目模仿与照搬,造成了舞蹈语汇直白平庸,内容形式简单陈旧,缺乏看点与新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标准舞在技术上的突破与表现上的创新。
三、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方法对策
(一)扩大对外交流,放眼国际水准
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国际标准舞水平,首先要应放眼世界,与国外选手广泛交流。一方面,我们可以诚邀世界知名的国际标准舞教练来中国任教,传授先进的舞蹈技术与表演理念,或联合权威国际标准舞协会,在中国建立培训基地,以方便学员们切身领悟国际标准舞之精髓;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派出优秀的国际标准舞人才赴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国际化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我国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的世界竞技水平,并全面提升我国国际标准舞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人文修养,理解作品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西方多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国际标准舞的每一个舞种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元素;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个表情细节都渗透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如果一个选手在表演过程中只注重动作技术而忽略作品内涵,那么他的表演必然是没有神韵与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整体水平务必要加强国标选手的人文修养,唯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审美情趣、风土人情,才能真正做到神形具备、融会贯通。
(三)提高教师素质,优化编导水平
对于一名优秀的国际标准舞教师来说,要培养出高水平的选手,不仅要熟知科学的体育理论与规范的训练方法,同时更应具备过硬的编导能力。编导能力包括对成套动作的组织编创,对音乐的选择、编辑,以及对动作情感内涵的解说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挖掘每一次深造的机会,努力吸收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舞蹈信息,从而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舞蹈人才,才能真正为推动中国国际标准舞发展尽到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语
艺术没有国界,国际标准舞艺术更是如此。当前许多舞技水平较先进的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求奇、求异、突破、创新。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的步伐,丰富创作形式,挖掘作品内涵,同时更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在汲取国际先进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学,继而拓宽发展中国国际标准舞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群,王学满.谈国际标准舞的情感表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2]杜静歌.解读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菏泽学院学报.2013(04)
一、落实情况
**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建设和传播手段建设,把制播能力建设作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弘扬主旋律、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作出了积极贡献。
1、硬件建设。**县广播电视台建设有标清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控系统、“直播**”(手机app)。目前,有标清非编6台、高清非编1台,电视节目录播室2个,节目上载机2个,电台直播、录播间各1个。开办有“**新闻”“今日**”“政风行风热线”“以案释法”“绿色直通车”等栏目。
2、软件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每年都派人员参加省市广电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聘用了11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采编制播人员,每周一召开编前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宣传重点,每月各工种,分别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新闻舆论质量。创作的“当写字遇上打字”获全国公益广告广播类三等奖,每年参加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创优,所送作品均获奖。
二、经验
**广播电视台认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新闻报道方式的要求,对“**新闻”进行不断创新,总时长严格控制在12分钟。其构成是:全县重要会议5分钟,县委书记、县长召开的会议或调研3分钟,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活动2分钟,县委常委活动1分钟,其他县级领导活动30秒,其余时段均是“改变、发展、稳定”方面的主题新闻和接地气的民生新闻。目前,当地群众每晚7:38准时收看“**新闻”已成为一种习惯。
三、不足
1、专业人才缺乏。
尤其是缺少编导和创意人才和后期包装人才,声形俱佳综合素质高的节目主持人。
在梧州八中,像李国强这样入学时文化成绩不高,但是通过艺术和体育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的例子还有很多。梧州八中校长廖宇说:“就文化科目而言,我们的生源质量并不好,但是,多年来我们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艺体与文化教育并举的理念,不断凝练学校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引领学校的全面发展,让原本以文化科目升学无望的学生能实现大学梦。”
发展艺体谋出路
早在2004年,梧州八中就面临学生入口低、生源层次靠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困境。如何让学校在困境中崛起,建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名校,成为该校领导班子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深入的研讨,该校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办学思路,廖宇校长说:“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又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措施。特长生凭文化和专业成绩考上大学,比一般的文化生更具升学优势。”为此,该校紧紧抓住当地发展高中教育的契机,集思广益、开拓创新,确立了“艺文并举,凝练特色”的办学方向。
为了办好艺体教育,梧州八中努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建设方面,该校克服地形复杂、管网复杂、勘探难度大等困难,对校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让有限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该校拥有1条200米塑胶环形跑道、1个人工草皮的5人制足球场、5个篮(排)球场和6个羽毛球场,还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等各类专用馆室18个,教学仪器装备达到I类标准,为艺体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现在,梧州八中的艺体生人数已从2004年的平均每个年级200人,增长到平均每个年级近300人,全校艺体特长生近900人,成为梧州市特长生最多的学校。
每天下午4点30分以后,梧州八中的校园就会热闹起来。美术室里,校长兼美术教师廖宇在指导学生专心致志地画画;音乐室里,声乐老师在指导学生弹奏乐器、练歌喉;塑胶跑道上,体育教练在指导学生进行柔韧性练习……
梧州八中按照国家标准,开足艺体类课程,在完成常规教学内容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艺体专业培训,提高了学生的艺体技能。该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让新生有选择地参加体育、音乐、舞蹈、美术、播音主持、美术史论、广播电视编导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由专业教师负责。该校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艺体特长生的潜力。在管理上,除了安排学校领导具体分管之外,该校还设置了“艺体处”,加强对艺体教学各方面工作的管理。
在培训课程设计上,梧州八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特长生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美术专业是该校较早开设的特色科目,包括素描、速写、书法等课程,由专业美术老师执教。如今,该校已建立了2个绘画工作室、1个版画工作室、1个摄影俱乐部,参加培训的学生超过500人。
体育专业按年级分段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训练:高一以训练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为主,结合各项基本技术动作,适当增加一些耐力、力量训练;高二以训练力量为主,加强并巩固转向基本技术动作,以协调性、柔韧性为辅;高三与高二衔接,逐渐过渡到以耐力为主,最后几个月以协调性、柔韧性为主,并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高考现场模拟考试。此外,该校还成立了篮球部、足球部、气排球部、田径部、羽毛球部、健美操部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作为辅助训练。
音乐舞蹈专业坚持“全面+特长”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合唱沙龙、器乐发烧友俱乐部、舞加舞俱乐部等,培养学生声乐、舞蹈、编排、组织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音乐舞蹈的热情。
播音主持专业通过教师讲授示范、音频视频演示、发声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开设话剧团、主持协会、礼仪协会、配音俱乐部等,以及利用校园广播站、升旗仪式、文艺晚会等平台,锻炼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此外,该校还积极与梧州市群众艺术馆等外界联系,承办各类活动,锻炼学生的“实战”技能。
编导专业由专业教师教授学生编剧、摄影、拍片、剪辑等方面的技术,有时还会组织学生拍摄一些有意义的校园短片,如德育教育、师生情深、学生成长历程等题材的短片,并在校园电视台上播放,起到较好的激趣和锻炼作用。该专业的学生还与学校其他社团共同筹办各类活动,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培养他们的编导能力。
梧州八中还通过每学年举办文艺汇演、现场书画比赛、体育运动会,邀请著名书画家到学校现场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艺体技能。
狠抓文化出成效
学生苏琳很有音乐潜质,进校后,在音乐教师的训练下,她的歌唱和乐器弹奏技巧有了很大提升,但她的文化课成绩不好,让人担心。为了不让苏琳在文化方面“掉链子”,该校安排多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一对一的文化课辅导。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该生文化成绩提高很快,最终以文化与专业成绩“双上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梧州八中在狠抓学生艺体教育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文化教育。该校认真挑选优秀教师担任艺体生的文化课教师,如语文教师黄颖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数学教师高维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英语教师陈国珍教学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政治教师邓巍教学深有造诣……他们都被有针对性地安排到艺体班担任学科教师。从近几届艺体生的高考文化成绩来看,该校每一届都有考取400多分的考生,被上海体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
为做好艺体生的文化教学工作,梧州八中首先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和艺体潜质,按照“文化分层、专业分类”的方式进行编班,然后合理安排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高一年级,该校狠抓学生的文化基础,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安排方面,以促进文化学习为主导;高二年级,该校在抓文化课的同时,狠抓专业课,而且把课业重点放在技能的系统、专项、强化训练上;高三年级,进入冲刺阶段,专业课训练以稳固为主,并模拟一系列现场高考,在专业考试结束后,又把所有精力转到文化课上。
该校还从课堂教学着手,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该校督促教师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为艺体生量身定制教学措施,例如:将文化考试锁定在中低难度的知识点上,进行随堂小测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在文化课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该校在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为艺体生学习文化搭建了互助的平台。每小组有5个艺体生,各科任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跟踪辅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并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小组成员平时也一起学习、交流,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文化课的成绩。
狠抓文化教育,该校艺体生的文化成绩也较为突出。如2011年,该校艺体生参加高考,体育专业文化成绩上本科线的有21人,播音主持专业文化成绩上本科线的有13人,音乐舞蹈专业文化成绩上本科线的有26人。
教师奋进促发展
莫健老师刚到梧州八中担任体育教师时,缺乏教学经验,为了让他得到较快成长,该校不仅让老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他的教学工作,而且支持他参加多次专业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刻苦钻研,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如今,他的体育教学本领过硬,所教班级的体育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先后获得梧州市“优秀教练员”“优秀教师”“中考优秀学科奖”“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莫健老师的成长离不开梧州八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该校积极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切实加强艺体教研活动,把教师完成艺体教研活动的情况列入考核成绩,作为晋级、评优、奖励的依据,激发教师的科研动力;根据艺体教育的需要,通过聘请专家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组织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拓眼界,更新教育理念,汲取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引领课、示范课等形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搞好“传帮带”,鼓励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专设艺体教育经费和艺体比赛经费,鼓励和支持艺体教师参加本专业进修学习和各类教学比赛,确保艺体教育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该校还与高校加强联系,以促进艺体教师技能的提高,如2008年5月、11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先后在该校挂牌成立了“广西艺术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半年来在院领导及x主任的领导下,在护士长的精心指导下努力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 加强专业技术:在医院管理和“三基三严”六项基本操作 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并很好的完成了各项操作,使自己的基本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并将此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在这半年中,我除了在基本技能上下苦功夫以外,还在本院的专科技能操作中精益求精,抱着不断进步的学习态度,积极进取。
二、加强服务、礼仪意识:在以服务、品牌建院的曙光工作,个人的服务、礼仪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我在这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我积极参加了今年医院在相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了医院在服务方面的每一次考试。在上班的时候我时刻记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让病人感觉到家的温暖。在我个人不断的努力当中,很荣幸的当选科室礼仪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科室员工的仪容仪表,我将以此为契机,以更新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三、严格遵守医院的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缺勤;、坚守岗位、不在上班期间打闹嬉戏、不携带手机上岗;注重仪容仪表,衣服整洁,头
发不过肩、上班期间不穿高跟鞋、响底鞋,坚持淡妆上岗,不浓妆艳抹、不佩戴首饰;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四、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文娱活动:在医院今年的重大活动中积极展现我在艺术这方面的能力。编导并参加了在“5.12”护士节和曙光三周年的院庆庆典演出的节目《打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时我也很注重和同事之间的配合,共同制作出《家》的图案等。
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的,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世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所以我始终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我的温馨与微笑。”
在过去的半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护士长的教育、指导、批评
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过去,有许多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加大“顶岗实习”工作的数量和工作力度,解决师资匮乏的难题。把需要接受锻炼的大学生送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岗位上,是我们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及教学管理者迫在眉睫的问题,有的学生分到实习单位去就是“流于形式”,报道后并不安排实际工作量,真正需要人才的学校师生们眼巴巴的等候。呼吁相关部门把此项工作放在解决国家民生问题的高度上来,并且当作其为考核在校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标纳入其是否具有可以获得学位证的资格。
二、建议政策调控的对策导向调整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足够支持和重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
2.艺术师资的涵盖内容
传统意义上讲,艺术教育课涉及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朗诵和手抄报板报等尚未包含在内。农村学校缺乏的不仅是艺术师资。语文课程内的诵读,课本剧编导,硬笔书写艺术性,手抄报等平面设计等包含艺术成分的教学同样也是很难实施。
三、在职学习,提高专职艺术教师的素质
艺术教师师资培养应具有针对性。对在职教师和后备师资力量这两个群体的培养各有体系,针对在职教师培养应重在课堂施教,课外活动组织法、不同形式的艺术课程施教经验交流等。从艺术教育实践结合紧密的角度与范畴,有以下实施方法:集中培训、城乡学校送课交流、示范课、引路课、公开课等,网络研修也是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之一。缩小差距的方法还有城乡师资交流、轮岗从教。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城乡交通发展,使城乡师资及时交流成为可能。对后备师资的培养则应该注重教学理论、技术、技能的综合培养。这对后备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基层医院更需要全科大夫一样,农村学校对艺术师资的需求更多成分是需要综合能力强的文艺师资。从民生的角度来探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应该拓展到农村学校各科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当然这更是需要过程及各级教育机构的足够认识。教师参与教改仅凭直觉与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教师只有增强科研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敏锐地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科学地总结出经验。为此,学校应多为艺术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加强教师学习的书库和阅览室建设,增加藏书量;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鼓励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等。
四、运用各种方法培训兼职艺术教师
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所以农村学校就必须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专职艺术教师对兼职的艺术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发挥专职艺术教师或艺术素质教育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教师通过“自学提高,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要在全体教师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目的、意义、功能等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培养出一批跨学科、能胜任小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五、建立“城乡学校友好互助站”
帮助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问题要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环境、师资、设备、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教育等都逊色于城市小学,起点不是很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多途径提高我们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我们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特有的优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结语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体育院校;广州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4-0100-03
Cultivation of sports artist in sports institutes
――Taki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for example
XU Mi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typical conceptions, contents and steps of and things to be notic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 artists, and found that the objectives of cultivation of sport artists can be summed up as “to base on healthiness and happiness, to lead the fashion movement, to expand bases for practice, to cultivate sport artists”, their cultivation steps include: 1)determin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tup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2)ref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and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become professionals in the sport art category; 3)establish the framework of the sport artists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artists;cultivation conception;sport institutes;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近10年来,国内体育院校纷纷成立体育艺术系,着力培养体育艺术人才,并逐渐形成一些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合理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个性需要等综合因素下的产物”[1]。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个案,对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典型理念、培养内容、构建步骤和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1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体育艺术人才是指具有体育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并获得专业学历的人才。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目标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几部分。本文所讲的体育艺术人才是指由体育院校培养的、兼具体育专业特长、具有体育艺术项目表演、设计、编排、组织和指导能力的学生。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精神与要求,体育院校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发展体育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体育大学纷纷增设了艺术类专业[2]。
纵观体育史可以看出,体育发展离不开艺术;纵观艺术史也可以领略到,体育活动的发展可以促使艺术的升华[3]。从体育教育功能拓展与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内涵挖掘思路出发,本文提出了体育艺术人才“理念群”渗透与互动的培养理念:(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即关注大学生生活质量、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2)“快乐健康”理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实现自我、享受运动所带来的激情和愉悦;(3)“文化反哺”理念,即大学生需要多维健康、高品味文化的哺育滋养;(4)“创新开拓”理念,即体育艺术类项目只有不断创新开拓,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5)“开放兼容”理念,即积极借鉴其它项目推广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合作;(6)“前沿时尚”理念,即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突出其前沿现代概念,从教学各环节展示其内涵,提升至引领大众健身活动的人才培养高度。
2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从社会需求和项目本身发展都可以发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社会需求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大众欣赏品味多元化使得大众需求多层次。而体育艺术类项目中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特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多元需求;从项目本身发展看,体育艺术类项目注重自我完善和个性展示,其时尚性、积极性、极限性、表演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从体育市场发展来看,体育表演行业需要相关从事体育艺术类相关专业设计、编导和组织人才。因此,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培养必须是具有表演编导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方式必须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才能满足社会和项目发展的需要。
3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案
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从事艺术体育工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熟练掌握体育学、教育学和舞蹈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表演与形象塑造的设计、组织及体育表演艺术编导等工作 实行学分制,修业年限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可提前1年或延期毕业,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或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以体育学、教育学、舞蹈学等为主干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艺术学概论、美学原理、公共礼仪等主要课程 学校或运动队的教师或教练员、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和指导者、时尚机构专业艺术团体演员、企业公司形象代言人;电视、电台等节目主持人或文艺编导等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专业人才培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总的来说,具有较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掌握有关体育艺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艺术类项目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运动技能;了解体育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在运动技术水平实践和指导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当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一级裁判员以上水平,非奥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方向要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得前6名,模特方向要参加如CCTV、南方新丝路和美在花城等一些国家和省市文艺比赛并获得较好名次;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素质;在技能应用方面,要求达到高品质示范、讲解、编排、指导的要求,作为实践指导的表演或比赛队伍在省市比赛中能获得较好名次。
4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步骤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宜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从事艺术体育工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熟悉表演学理论和体育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表演与形象塑造设计、组织及体育表演艺术编导的专门人才。2)细化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保证专业方向具有典型性,突出以体育为根本、艺术为特征,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3)制定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定专业课程时数、学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合理比例,在任选课程的开设上要加大开放自由的程度,鼓励并增加每学期参加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及学分。
5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5.1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特点
“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体育艺术人才突出“以体育为根本、艺术为特色”的原则,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为纽带、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开设必要的体育、艺术概论和多种艺术欣赏课的同时,加强体育艺术体验和实践内容,通过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拓展,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引导教师角色转换和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等关系。
通过学习――应用――总结――创新4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用结合、练赛结合、供需结合”课程特点。创建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减少或减轻部分运动专业课程,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田径、武术等,增加相关特色的课程,如增加艺术类的课程,包括艺术概论、体育美学、音乐欣赏等;增加操作性的课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体育绘画等;增加休闲体育的课程,如休闲体育理论、部分休闲体育项目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首先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框架,拓宽思路,摒弃旧传统和陈旧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和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对实践项目、实践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以及重新组合,组织人员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方案,编写实践教材,完善教学文件。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和发展载体,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体育院校要密切结合实践不断开发推广各种实用型教材。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创编健康活力健身操(有氧、拉丁、搏击)、大众健身操推广套路、中国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健美操(男女单人、混合双人、三人等)、社会休闲健身系列套路等30余种;制订《2006~2009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建立了啦啦队全国推广规定套路(中学、大学各2套);独家开发体育舞蹈“校园青春集体舞”示范推广套路,健美操、艺术体操等相关竞赛规则和竞赛操作模式、评判员系统、教师培训模式、教材等,上述项目开发内容、规则和竞赛操作模式沿用至今。
6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师资配备、结构优化、能力培养、品牌发展4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构成、学历结构更为合理。在体育艺术专业建设中广州体育学院
的教师队伍注重对运动健将、世界冠军技术型教师的培养,目前这类教师占总数的60%,且70%已获得硕士学位,为复合型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扩大了人力教学资源上的优势;2)优化专业结构方向,推进体育艺术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更加系统和多样化,经过近10年的发展,从开始的3个专业方向,发展到现在包括啦啦队、流行舞蹈等在内8个专业方向;3)结合市场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素质的人才与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将会相得益彰”[4]。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环节上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训练效果良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材。如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4)结合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的品牌。
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动力,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专业理论与技术学习为基础,比赛表演和社会实践为基地,优秀体育艺术的表演和编导为品牌,精品特色为目标,学生身心健康、实现自我为宗旨,走优化、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之路,即“健康快乐为本、引领时尚运动,拓展实践基地、打造体艺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琦,倪依克.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8,15(7):5-10.
[2] 张雷雷. 高等师范院校与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国产大片;核心竞争力;培育
从国产大片六大构成要素开始做起,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国产大片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是时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强国产大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和完善国产大片目标顾客价值系统
国产大片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就必须要研究市场,研究受众,既要充分满足国内目标顾客的需求,又要与海外华人包括海外观众的观赏心理和审美习惯对接。
业内人士近年来大量调研表明,国产大片的目标顾客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一是有国内13亿人口的潜在市场,二是有约4000万海外华人的准国内市场,三是有和中华民族文化保持一定渊源关系的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可拓展市场,四是有现在还难以统计的全球共同市场。只要国产大片为这四大目标顾客群提供完全、彻底的服务,这一“钻石矿”放射出来的光焰就强势难掩。
建立目标顾客价值系统,就是要建立与目标顾客进行深度交流的体制和机制。一是要建立目标顾客信息档案,及时掌握目标顾客基本档案信息和异动情况;二是要建立国产大片目标顾客跟踪调查站,对正在放映的国产大片进行同步质量跟踪调查,及时回收相关信息并进行持续改进处理;三是要建立目标顾客信息反馈网站,主动了解他们的观赏和审美诉求,及时回复目标顾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满足目标顾客的成就感;四是要根据市场需要,举办目标顾客代表峰会或影迷见面会,共商国产大片发展大计;五是要建立目标顾客研究或咨询机构,把上述五个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集合处理后,提出应对方略,为制定下一步项目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一言以蔽之,建立目标顾客价值系统,就是为了践行“目标顾客永远是第一”这一电影产业化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目标顾客价值,使目标顾客在享受大片的同时享受人生,同时,它也是确保目标顾客能够观赏到最需要的国产大片的基础。
二、以“三个面向”为原则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产大片创作团队
建立起一支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同步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创作团队,是国产大片形成核心竞争力、走向世界的人力保障。
打造国产大片人力资本,必须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原则。国产大片的出现就是为了迎接全球化挑战、有效带动国产电影通过实施产业化战略真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因此,肩负这一神圣职责的创作团队也必须是一支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意识、“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现代化”的团队。
打造国产大片人力资本,必须依靠教育。眼下可尝试的工作‘有三个:一是可以将北京电影学院建成国家级高级编导人才培训基地,把大片编导们集中起来,在重点补齐中华民族文化史课、研讨好莱坞大片策略的基础上,以“项目带动”、“岗位主导”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策划并实施广电总局规划项目,进行真刀实枪式的实训,在强化实践中切实提高素质和水平;二是建立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大片创作所需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资格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才有资格参与大片制作:三是明星培育。明星制与大片马蹄相随,明星的出现往往是导演的偶遇,因此,在明星苗子的发现和培养方面,要适当打破业已形成的表演人才选拔壁垒,把具有明星潜质的人选拔到明星学校或明星培训基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并根据状态随时予以调整更新,既要注重当前的急用,更要重视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三、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努力形成国产大片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技术
创新与开发是好莱坞电影的核心机制和创造源泉,创新机构和创意人才是好莱坞制胜的重要法宝。目前,国产大片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编导、摄影和演艺之类的专门人才,而是创意,一个能够为国产大片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与开发能力的机制。因此,设立国产大片创意机构,不惜血本集聚和培养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时下和今后国产大片的重中之重。目前,亟需的人才主要是两大类:一是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二是灵感进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对这两类人才,一要善于发现;二要打破用人壁垒,大胆揽储;三要倍加保护。
高科技手段运用是好莱坞吸引全球目光的又一大法宝。目前我们所谓的电影高科技主要是指能够制造出“不可思议的可能性”(詹姆斯・卡梅隆语)的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数字影像以“无缝焊接”手法融入生活化影像世界,构成一种不可能中的娱乐奇迹;另一类则完全以数字影像为主导,演员的作用被虚拟,整部影片的成功取决于数字影像的奇观化程度。国产大片数字化起点相对较高,其技术和影像效果一点都不比好莱坞差。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迅速提高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使国产大片制作班底的武器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适度超前”优势;二是探索并形成国产大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的专利技术,既要注意技术保护,又要学会技术输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产业化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牢靠地占领市场,占领“先机”,形成特殊的优势。
四、形成适宜国产大片核心竞争力成长的管理模式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
1、推进管理现代化进程。
政府主管部门要在近年来采取果断措施推进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角色,为国产大片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提业政策支持,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多种体制、多种投资和经营主体进行公平竞争的格局,按照市场需要整合、配置资源,促进国产大片核心企业的形成;二是完善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的电影法规和执行程序,实行电影分级制,减少对电影的行政和个人干预,在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影生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推进电影产业的资本进入和效益管理,按照市场规则支持电影产业项目,尽快推出一批优质国产大片;四是建立和维护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管理机构和体系;五是提供电影基础和公益,支持电影教育、人才培训、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和、电影普及教育,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和办事机构,为电影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提供外交帮助等等。
2、打造独具特色的类型大片,着力解决生产环节中内容方面的突出问题。
尹鸿强调,“如果没有内容作为支撑,中国电影产业就是一个腐朽的空壳。”有效解决国产大片“有形无神”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三个:一是借鉴好莱坞的生产方式,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重点夯实创意(比如策划、编剧)的组织机构、人员力量,逐步固化国产大片的生产流程;二是根据目标顾客的观赏和审美诉求而不是艺术家个人表达的愿望或者宣传任务的要求,着力将丰厚坚实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逐步形成国产大片相对定型的选材、立意及表达方式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大片;三是认真总结我国叙事讲文学传统和目标顾客接受习惯,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讲故事的套路和技法,切实解决目前国产大片叙事能力弱、缺乏想象力、“讲故事”能力日益退化的问题。
3、继续深化院线制改革。
一是电影院线。要尽快增加内地院线和银幕数量,院线布局既要注重与商贸中心和居民社区的联系,又要充分考虑交通和周边环境问题;既要加快影院硬件改造,又要搞好影院的软件提升,努力为观众提供远远超越家庭影院的舒适性、仪式性和杰出的视听效果,满足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二是票价。降低票价是有效发掘影院电影市场潜力的有效手段,票价走低价路线,也是目前国际电影产业的通行做法。当前,电影票价偏高,对于合理的票价,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20元以下。
4、构建整合营销模式。
国产大片的营销主要分为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两大部分。借鉴好莱坞“宇宙营销模式”,总结近年来国产大片成功的营销案例,我们认为,未来国产大片的市场推广应采用整合营销模式,推进影视合流,介入家庭影像市场,建立网络大片收费模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行混业经营。
未来国产大片整合经营模式
五、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大片品牌
大片品牌是国产大片决胜市场的关键,也是国产大片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其直接表现形式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影响力就是品牌效应。
一个成功的大片品牌应该是品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其内涵体现在研发与创新能力,体现在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进取,体现在其所拥有的全球意识和本土观念,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追求以及体现在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等方面,其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它所体现的人的物化、生产者的本质力量,而且在于它所体现的时代性、社会性与个性的完美契合。目前,国产大片已经初步形成了“冯氏贺岁片”、张艺谋奇观片和周星驰功夫片三足鼎立局面,但仍然是一个品牌小国。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国产大片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目前,国产大片品牌创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整合品牌文化资源,根据品牌定位筛选与品牌定位相关的内外部文化因素,建立形像识别系统(CIS);二是依据品牌定位对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提炼,建立品牌价值体系;三是通过建立评估、提升目标顾客关系的体系和机制,建立品牌文化体系;四是建立品牌文化管理体系,形成上下共识、全过程管理协同,身心一致,同时,还要围绕品牌文化核心通过各种媒体或载体进行传播,让目标顾客潜移默化地接受品牌文化感染;五是抓好方案的实施;六是审查考核,对品牌文化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监控,防止品牌文化变异,通过各种载体对品牌文化做全方位校验;七是品牌文化的优化,根据市场和目标顾客需要,不断检验品牌文化的定位和延伸,对品牌文化进行持续维护,完成由品牌到名牌的升级。
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快国产大片文化建设
大片文化是国产大片无形的竞争力量,任何形式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竞争。因此,国产大片必须牢固树立“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1、大片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大片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要昭示共同理想又要高昂民族精神,既要倡导和谐理念又能把握先进取向,既要凝聚民众意愿又能引领社会思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全面提升大片文化审美价值,主动承担起捍卫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铸造民族魂的光荣使命,从而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老年活动 组织 辅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13-01
舞蹈将形体美和音乐美融为一体,是中老年朋友健身、娱乐的立项活动。如何开展好这一活动,是摆在我们舞蹈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1 开展中老年舞蹈活动应注意到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与青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市有一定差别的,青年人在体魄上适合激烈、快捷的舞蹈节奏,而中老年人多以稳、慢、悠闲的动作为宜。青年人在心理上多以蓬勃向上,拼搏进取为主导,而中老年人则以持重、成熟见长。在开展中老年舞蹈活动时,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别和特点。一般情况,中老年适合如下几种类型的舞蹈。
(1)交谊舞。交谊舞动作简单易学,如果有音乐,室内、室外、场地大小皆宜。只要有兴趣,均可在一起活动。活动中自找舞伴,相互默契配合,达到雅俗共享。这些活动条件正适合中老年朋友的特点。有些中老年人离开长期工作的岗位难免产生孤独、寂寞,通过参加交谊舞会,与众人相识、相聚,思想感情得到交流,身心得到调节,更焕发了青春。
(2)秧歌舞。秧歌舞我们通常指的是地秧歌而非高跷秧歌。此物在辽南地区最为盛行。每逢年节,街头巷尾,锣鼓阵阵,唢呐声声,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涌向广场,载歌载舞。参与之众,影响之大是其它任何舞蹈所难以比拟的。由于秧歌舞的随意性,它也颇受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和喜爱。他们不拘泥于熟人的观看,在活动中奔放热情,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愉悦。
(3)集体舞。集体舞在一般情况下以动作统一整齐见多,而且编导的内容不繁杂,可以满足中老年人喜于欢聚的心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老年朋友不再满足单一、枯燥的体操动作,而是通过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让被压抑的爱美之心得到释放与表现。如旅顺九九老人节的“夕阳红”大会,一些中老年朋友集体表演具有民间特色的“筷子舞”,效果极佳。
2 加强对中老年舞蹈活动的组织和辅导
中老年舞蹈活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组织好这项活动,是检验群众文化活动深入程度和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而对中老年舞蹈给以适时地、经常性的指导和辅导,是活动健康、持久开展的有效途径。
(1)开展中老年舞蹈活动应坚持启发群众自愿参与的原则。
对于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首先应考虑启发群众的自愿性,群众的自愿参与,是一切业余文化活动的基础。我们开展中老年舞蹈活动,决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同时还必须进行有效地引导,使中老年人对舞蹈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紧密联系以致保持着强烈参与的欲望,活动才能深入持久。如旅顺口区交谊舞活动,已深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一位年过七十的退休干部,身体多病,平时生活邋遢,可到了舞场上精神抖擞,而且着装服饰也十分讲究。另一位年近六十的在职工人,工作加班到晚上8点多钟,还乘车20多分钟从水师营到旅顺世达广场跳舞。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现在的中老年人已不满足于你演我看,而希望能试试自己的才能,挖掘潜能,改变自我,重塑自我。如硬性要求群众去参加他们无兴趣、甚至反感的活动,必然事与愿违,脱离群众。
(2)开展中老年舞蹈活动要利用好各种文化娱乐阵地。
近年来旅顺口区城市规划的公益事业修建了很多花园广场和露天舞池,这些场地给中老年舞蹈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些乡镇、街道也建起了花园式的文化娱乐广场。如水师营街道的“回归园”;三涧堡街道的街心花园以及大王家村、姜家村的路边花园等。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便成群结队来到广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广场内灯火辉煌,群众自发性组织的舞会吸引人最多,而这些群众中尤以中老年朋友为众。
(3)通过辅导和比赛不断提高中老年舞蹈活动水平。
经常利用办辅导班和骨干培训班的方法,提高中老年舞蹈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辅导中,笔者尝试性的吧江南民间采茶舞曲改变成具有健身操特点的中老年健康舞蹈,对城区街道、乡镇街道的中老年舞蹈骨干进行培训,并通过他们在中老年群众中普及、推广,以检验尝试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知情结合、文质兼美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够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情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在充分再现语言所描绘的山水之美的基础上,可把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引入课堂,并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作解说词。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他们心旷神怡,领略了山水的自然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其受到了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的艺术美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乐学、爱学,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如,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充满情趣美的数学游戏,有“夺红旗”、“小动物找家家”、“动物餐厅”、“小邮递员”、“数学医院”等。这些数学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美、学习乐的氛围中提高了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编写了大量的数学歌谣、顺口溜、儿歌等,为数学教学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美术中的艺术美
音乐、美术中的艺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国外的优秀作品,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来向学生展示艺术美,让学生感受艺术美、欣赏艺术美、理解艺术美,进而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教学过程变成艺术审美的过程,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美所带来的愉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二、兴趣活动,创造艺术美
艺术教育兴趣活动是现代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我校开设的兴趣活动项目内容广泛,贴近生活,不仅体现了兴趣活动课的情趣性、知识性、创造性特点,而且还为兴趣活动课教学的实施、提高和发展架设了桥梁。
(一)遍地开花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兴趣培训活动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学生班级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计算机、编导、剪纸、无土栽培、柔力球操、合唱团、田径等10余个社团活动,实现了个个有兴趣,人人有活动的兴趣培训。此外,我校还将兴趣活动嵌入学校教学计划,将其在课堂上落实,营造了积极、健康、进取的校园艺术氛围。同时,我校还开发了《植物探秘》《书韵留香》《乐在炫舞》《七色神笔》《快乐在e》《HappyABC》等多元特色的选修课程,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个性需求,锻炼了师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师生的素质。
(二)满园春色式的培训活动
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持续发展,是兴趣的保持和发展。学校以“冠音乐团管乐队”为载体,将一些拥有艺术技能特长,又爱好艺术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提高式培训。这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艺术需要,又有利于稳定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我校的“冠音乐团管乐队”成立于2007年12月,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冠音琴行的支持下,该乐队已小有名气。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管乐队的成员每天早晚都坚持训练。每周,冠音琴行的专业老师都会来校作两次辅导。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区艺术节展演中,管乐队一直都摘得桂冠。电视台也播出过冠音乐团管乐队的精彩演出。该乐队还频频走向校外,在庆典慰问演出、街道居委宣传、艺术节展示中斩露头角。
(三)一支独秀式的兴趣培训活动
这是在学校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学生选送到校外的专业培训活动,它是对学校所开设的艺术兴趣培养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学校积极将有艺术特长发展潜力的学生推荐给一些专业艺术团队,让他们参加学习和培训,为其日后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三、社会活动,展示艺术美
【关键词】艺术硕士 培养模式 音频制作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为了突出全面性,分为灯光、摄像、剪辑、音频后期制作等几个方向,每个方向均由一名专业教师进行12课时的讲授。作为音频后期制作部分的主讲老师,为了突出艺术硕士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特征,笔者围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专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适用的教学模式。现将此课程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一方面希望在艺术硕士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发挥余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手段,解决当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紧扣“实践”二字
对于音频制作这门课程而言,实验重点在于录音、配音、混音以及音频特效制作技术。但作为一门庞大的学科,所有的操作实践都需要有强大而系统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可是就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本科阶段都没有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虽然艺术硕士注重的是精湛的艺术创作实践,侧重于应用性,但了解与后期配音相关的室内声学、声音的物理特征等基础性知识还是必要的。
笔者在第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把声音的基础知识、室内声学等作为第一课的讲授内容,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但实际上,这种理论性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空把式,学生对于大部分的知识点表现出费解。在后三节课的教学实验操作中,还要再一次强调这些已经讲过的知识点,所以第一节课相当于做的都是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第二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创新,不单独设置理论课程的讲授,所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归结到一起,让学生进入录音棚等实验场地,一边进行操作实践,一边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若干实验课题,这些实验课题都是学生在日后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现实问题,比如脚步声的夸张处理、模拟电话声音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学们对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只需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音频后期相关操作即可,所以笔者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将一些较难理解与操作的知识面略过,仅仅保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知识点,从而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软件操作课上就有所体现。这门课程的操作软件选择的是德国Steinberg公司出品Nuendo,这是当今最流行的音频制作软件之一。由于此软件为专业的音频制作软件,所以有一些强大的功能是针对专业的MIDI编曲而言,而这些都不是广播电节目制作所需要接触的领域,因此在第一节——“Nuendo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这门课程中,实验目的就清晰了,首先要求同学掌握音频制作环节的基本操作。然后围绕老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扩散。不仅不会使教学课程呈现缺失的状态,反而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操作。
三、多样化的成绩指标
1、摒弃期末考试制度
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往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张考卷或者一份作业就成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体系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平时的操作实践,而把精力放在期末复习上。为了避免这种应试教育的现象,笔者这门课程不设置任何考试,期末成绩综合了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成为了决定分数的关键。
同时,学生们上一节课的作业将成为下一节课实验的素材,这个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比如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进入录音棚学习后期录音与配音的相关技术,与此相适应的课后作业为:为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进行后期配音。这时,这个后期配音的干声文件就成为下节课学生进行音频混音、后期特技等实践操作的素材,甚至可以说,此后大部分的操作实践均依赖于这个课后作业之上,也避免了学生偷懒的现象。
作为研究生而言,本应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而与期末成绩息息相关的课后作业则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创新。
2、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均为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比如“为你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片段进行后期配音”、“为以下的视频片段添加适当的音乐音效”等,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随意寻找素材,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很大的自。这种方法将被动的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几个方向成绩关联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的几个方向,在期末成绩上是互相关联的,摄像、灯光、音频制作等不论是哪一部分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那么整个这门课程都将要进行重修,这种成绩相关联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
对于艺术硕士教学而言,其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与时俱进的教学眼光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如果每年讲课的内容都相差无几,对于教师而言会减轻备课的负担,但对于学生而言,却失去了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广播电视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受众,而受众的眼光是发展的,所以电视节目本身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那么,广播电视教育教学就需要学生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突破与自我突破。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课讲授的时候,也要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引渡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学生在实践伊始就接触最新鲜的艺术形态,然后有效地应用到未来的艺术生产环节。
五、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在高校教育中,特别是应用性非常高的艺术硕士教育,也要谨记这一点。在音频后期制作这门课程中,学校以及笔者也致力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具体体现如下:
1、硬件支撑——全天开放的录音棚
配音的目的就是获取纯净的干声,以备后期制作而用。但是,获取干声的必备条件就是需要在录音棚录制。因此,学院的录音棚随时向学生开放,只要他们在实践上有此需要,就可以进棚录制,一方面保证学生使用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在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起到的是1+1=2的效果,那么课后实践所产生的价值将会是1+1>2,实践过程中现场指导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远大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讲清楚各项实践操作的相关要领,还要促进学生课后的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场所,这样学生没有了场地、设备等关于硬件设施的顾虑,才会愿意投入到艺术生产中来。
2、搭建平台——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笔者在当下进行的关于手机音频制作的横向课题中,带领了几个学生一起参与。所有的理论都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得到印证,同理所有的实践也要经过千百万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项目研究,可以使同学们的操作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作为实践教学的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参加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让课堂上讲授到的知识充分的应用到实践中来。
六、鼓励个性化的艺术生产
“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没有感染力的。所以,追求作品的创造性成为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①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主张编导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造力。“因此,艺术院校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艺术硕士教育的核心与源泉;把崇尚学术、勤于实践,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突出个性、勇于求新,作为新时期艺术家追求的目标。”②
90后这群学生作为新时期的弄潮儿,确实在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有些法虽然不成熟,但是在理念上却颇具特色与创新性。每每遇见这种情况,笔者都会进行积极地引导,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变为真正可以登入厅堂的具体操作。如果老师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学生,很大程度上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囿于无法改革创新的死胡同中。
对于笔者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艺术硕士的教学模式确实应该受到重视。总而言之,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艺术硕士需要的是强大的、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因此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更应该紧紧围绕“动手实践”这几个字来进行。但是,纵观现状,笔者深感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若干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其一,艺术硕士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艺术创造才能造就成熟的创作风格,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课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艺术硕士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做不到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拒绝温故而知新。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那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完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其二,就广播电视制作的音频实践而言,录音和配音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是课堂上可以学习到的。而在后期混音的过程中则需要敏锐的听力,敏锐的听力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可实现。如何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这种持之以恒的听音训练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音频的后期特效制作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是要在大量赏析的基础之上才会迸发出来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音效,夯实自己的艺术底蕴?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