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时间:2023-02-15 02:3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技术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通信;课程;电子技术;项目载体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开启了通信大发展的时代,使社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子技术课是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领域课程,是完成好通信技能培养的奠基石。开展电子技术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开设的现状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高职通信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应用职业能力,包括熟悉元器件与性能、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悉电工电子一般应用、熟练使用常见仪器仪表;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专业领域课的学习奠定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囿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电子技术课普遍采用了“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的分设方式。仍然遵循着课程、实验、实习分离开设,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验,另一学期再实习;一位老师讲授理论,另一位再指导实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理论知识体系严谨慎密,但实验基本以实验箱验证测试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常常是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很难将实验上升到知识;实习则用1~2周,完成某单一电路安装为主。在教学考评上,一般以单独的理论笔试、实验验证操作、实习操作等终结性考核为主,辅以平时出勤与纪律的考核。与本科相比,高职学生底子相对薄、基础相对弱,对单纯的知识讲授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科化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和授受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精英教育时期,以及在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进一步放宽入学门槛,高职学生普遍趋于行为导向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对策略性体验型知识易于掌握。因此,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就亟需改革传统学科化的课程组织模式和授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通信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需求

通过对高职通信类专业面向的主要从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分析提炼岗位工作典型任务,湹清通信类专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职业能力所在的专业领域课程,建立通信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对电路与电子知识技能的主要需求关系。

三、以项目为载体的电子课体系建构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就是把项目作为学习载体,教学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重构以项目为载体的电子技术课基本思路是:先选择合适的载体,即设计出能承载图1中技能和知识点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布置、引导、提问、检查、小结、反馈”,从而达成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电路电子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四个部分: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和常见仪器仪表。但高职通信类专业一般只包括图1所列的24个基本知识点。为此只需对应选择相应的有效载体,如图2所示,可选择7个项目24个子任务,来承载24个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子课教学模式构建

选定了7个载体24个子任务,逐一明确每个任务引导知识点,其设计思路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还需站在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去组织教学。先引导知识点,再采取“关联、主动、合作、对话”的方式去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即在在关联方面,情境化的设置,体现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主动方面,让学生领受任务任务阅资料制定计划,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具体实施。在合作方面,小组讨论提升团队能力。在对话方面,学生展现项目,书面和口头总结策略、步骤,展现成果。实现电子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路径:一是要设计编写项目任务所需的引导讲义;二是要准备项目任务书材料;三是要建立任务所需的教学情境并做好准备;四是要合理教学调度安排。通过项目设计、任务引导、情境设置、学生咨询决策计划、讨论实施总结、教师点评、布置作业等步骤,达到“让我去做,我会理解”的目的,从而实现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必备的重要环节,既要达到考核目的又要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后,需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也需要知识考核和项目动手技能相结合。考核方式的设计,着重要体现完成任务与掌握知识并重,知识融于任务过程。避免改革后出现轻知识的情况,考核方式建议包括:平时成绩由任务引导的准备与提问、分工与提交的任务方案计划、任务总结发言情况、作业练习等环节构成;项目成绩由任务进程中的观察记录、制作项目结果情况、操作规范情况等构成;笔试成绩由单元知识测试、半期笔试、期末笔试等构成。

六、结语

实施高职通信类专业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着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过程评价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设计。突出学生参与电子项目后再上升到知识的过程,契合了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愉悦度,从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和知识素养,为后续通信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爽,朱凤武,郭瑞娟,孙上媛.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高教学刊,2016(9).

[2]庄晓燕.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3]韦泽训.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方法[J].继续教育,2011(9).

[4]刘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2015(27).

第2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81-0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类院校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符合现代就业市场需求的、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可以为高职教育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铺垫基础。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前主要的教学研究方向是有效实现课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依靠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精品课程体系的完整建构、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体系一体化和教学评估侧重技能评估等方面来实施。

一 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教学化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教学内容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需要依据就业市场中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有机整合。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教学内容的传统处理方法虽然首要强调的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则是轻视对电工电子定律的参数定量计算和定律理论分析。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电工电子课程又增加了部分实用案例,以便进行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对理论内容进行简单的形式增减;而有部分教师则通过增加实验指导书的形式来对理论教学进行能力教学补充;也有部分教师则采用一边讲理论一边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工学结合的尝试,但是边讲边练的形式是依据课本上预设好的实验数据,并不能起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其中得到发展的预期效果,事实上是与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实现工学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机电一体化等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依据毕业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实际运用情况,确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安全用电常识的知识目标,整合让学生能相对熟练地使用一般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技能目标。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在传统的理论为本的教学基础上,树立“理论为本,实践先行”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电工电子实验操作,借助“实验引导―理论讲解―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再实验”的课程教学思路,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构。

二 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侧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验学习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简易单一到综合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平时教学时,要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如将相关的电工电子教学设备和专业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教室,实现电工电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一体化,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统一于同一授课室进行理论分析,逐步分解和深入整合,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过程中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首先进行节点、支路和回路等相关概念的知识回顾和预备,然后给学生引入相应的复杂电路电流测量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得出实验数据并相互交流,最后总结得出经验结论并上升为理论,教师依据理论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再次模拟实验,得出相应的实验数据后进一步为学生分析该电流定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通过“实验―理论―再实验”的教学方法为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方法参考。而高职教师需要接受再教育和培训,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工具和软件,如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硬件支撑。

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的实现需要立体化教材的建构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工学一体化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的立体化教材来做培养方案的引导。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必须与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否则不利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行。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该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材的不同表现形式。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可以从书面形式拓展多媒体教材、网络电子教材、虚拟实验仿真教材等,实现教材的立体化建构。同时为了保障教材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编写教材时还可以同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交流,对教材编写的形式、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与生产实际的联系等进行整合优化。最后,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教学内容要顺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与国家职业认证考试相互结合,避免学校教材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不相符合的状况。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中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作风及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针对三位半数字万用表,通过熟悉查找资料、设计电路、计算机仿真、安装调试、性能分析与改进等环节,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体会电子产品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一、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考虑到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路[3]。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电路设计一般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工程意识淡薄,对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功能和电子产品设计步骤没有清晰的认识,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在前期的电子类相关课程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电路功能单一,只能够简单的、被动重复教师讲授或者书本上面的理论,电路功能和生活中使用的实际电子产品的电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得不到足够的激发。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对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为核心,通过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功能电路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基于模数转换芯片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块三位半数字万用表,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应用的兴趣。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应教学大纲的调整与修改,同时考虑到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时的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和后续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其他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我们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功能电路的设计,引入和现阶段大学生水平相适应的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并编写相应的配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涉及电压(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的测量电路的原理,双积分A/D转换器的应用,线性运放的应用,正弦波的生成电路,自动关机电路,LCD的驱动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深数电、模电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 改革“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混学分,完成任务的心态,对于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电路原理,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本次改革的实施中,我们制作了很多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明白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电路进行独立焊接调试,并对调试好的电路进行测试,注重电路重点部分的输出,并教会学生调试数字、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改变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参数,观察该参数对数字万用表精度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利用EDA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例如,Protel电路设计软件,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得到提高。

3. 增加教学互动,引导并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进行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应该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去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发现并反思自己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组织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期的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整理成相应的“Q&A”文档,通过课程电子邮件或课程主页在网上,供学生学习与参考。

4. 注重软件仿真与实际电路调试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子应用领域产生了很多成熟的开发与仿真软件,例如EWB、ORCAD、PSPIC、Muhisim等。在本课程的理论讲解阶段,引入电路仿真,让学生对电路的输入输出,以及电路参数对整个电路结构性能的影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等学生焊接完成该部分电路后,实际测试电路的输出,进而比较软件仿真的输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多次改变电路的参数和输入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尤其适当仿真软件输出和实际测试输出出现较大的差距时,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并形成相应的文档,共享给所有的学生。在本课程改革选用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模拟电路部分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其中的电容测量电路,涉及正弦波的发送、放大、滤波等电路,这部分电路软件仿真和实际输出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小块电路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还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仿真输出和实际输出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是合理的。

仿真软件在理论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而实物连线除了让学生更熟悉元器件及其性能之外,更加让学生对元器件的误差以及因此可能引起的误差或错误的原因产生更深的体会,这些都是在课本以及“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中不能收获的。

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项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教师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将学生前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加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知识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实际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际遇到的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粟田禾.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教育研究,2006(2).

[2]姚青梅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第4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一直是工科生在基础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这门难懂的基础课更好的讲授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能够明白和掌握知识点,是该任课老师需要注意和切实做好的,因为只有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学好,才可以对以后的更深入的专业课有着良好的基石,本文将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重难点入手,对于如何做到一体化教学提出一些见解,和如何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方法

作为一门工科学院必修的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在很多实际工作中都能够运用到,因此伴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也被列为重点课程进行学习。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的新型电力电子元件的单程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涌现,也给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和难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电子技术课程囊括成一体化的教学,是现在主流的教学方向,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传统教学原理和当前发展的科技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要从最根本的明确教学难重点,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下手,进行研究和探讨,结合当前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求达到提升电子技术教学的质量。

1电子技术课程自身存在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课程从绪论开始的有关于电子电力技术和电力学课程以及控制理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电子技术在国家的发展历史以及应用领域,还有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从之后的章节中分部讨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而概括性的描述电子电力技术教材中的主体内容,可以这样分部:第一部分是绪论,让学生大致了解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电子电器元件和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子电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自身主要参数以及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元件特性等,同时理解电子电器元件中存在的元件共性问题,包括如何驱动电子元件,如何保护电子元件和电子电器元件的使用注意特性;而第三部分则内容较多,也是学习中的一大重点,它主要包括了基本的电子电力的相关电路,包括交直流电路和整流逆流电路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整流电路是电子电路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单相整流电路和三相电路之间的结构区别,使用特性和输入输出波形的区别,只有学生在了解和运用电路的基础上才可以让他们更深入的学习其他逆变电路和交变流电路之间的区别和相同点。而单单讲述电路和电器元件也不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面对电子技术这样的学科,需要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相互结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实验和理论内容相互结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更深入的学习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电子元件和不同电路下的电子元件存在的使用特性,参数认识和实验过程,这都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难点,也是考试中必须考查的部分,如何将这些列举出来的重难点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体化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教学效率,需要老师们进行一定的探讨和总结。

2如何推动电子技术教学一体化模式

第一,通过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改革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非常起效的一种方式,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课程内容的能力和热情。电子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包含了许多内容的混合课程,需要学生对物理知识中的电路有着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而电路作为课程重点之一,老师在讲述重点的过程中不要单一的只说例题,而是要图形题目相互结合,最好通过相关的软件仿真,让电路的走势和波形图像清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结合课本的文字知识点说明,互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波形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第二,讲述电路图最好让学生结合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印象。在讲述电子电路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单相电路整流和三相电路的波形展现一直是课程重难点,需要老师反复讲解才可以让学生认识清楚,但单一讲解可能学生也存在着机械记忆,因此在讲述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仿真绘图软件进行同步操作,树形相互结合,根据原理和所给的数据进行图形模拟,最终通过仿真软件得出实际的波形图和电路图。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不再局限在课本例题的讲解中,而是可以自己动手实操,让他们感受到仿真软件的高性能的同时还让他们对于电路和波形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也达到了老师教学的目的,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引导学生清楚意识自我,懂得学习意义。有教育学者认为,学习者在认知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够接受新的知识并与其相互联系。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得清楚的意识到自我的水平,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库的积累程度的了解,从而知道自己的学习不足和缺陷,明白学习的最终意义,才能够对知识点拥有一定的认知需求。而很多的学生在自我意识上明显存在着不足和差异,有时候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电子技术的意义何在,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从中理解到学习电子技术的动机和意义,从而意识到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意义,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进行学习,达到提升自我和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拥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在关于电路的学习中,前文也提到由于电路类型多且复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难度,往往学生会将不同电路之间的提醒和分析方法搞混,进而导致成绩提升不上,课堂效率过低等结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树立好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通过先将电路分析,利用化整为零的手段,将电路图中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替换,从而将个体转变为整体,然后进行相应的电路分析,达到解题效果。其次,在上课过程中,电子线路也是难倒学生的一大类型题,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交直流电路共存的局面,让学生无从下手进行解答,这时候要明确一点,面对这样的综合提醒,要将动静相互分开,交流电路通道是一个,直流电路通道是另外一部分,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电路中的元件情况存在怎样的区别,通过分析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区别和联系,相互综合,从而进行解答。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对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进行反复的总结和分析,进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解题方式,自然的面对不同的题型,采用相对于的解答方法。第五,更多采用趣味的教学和实验,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电子技术的魅力所在。毫无疑问,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才能够充分验证结论的课程。这也意味着老师要在上课前就准备好更多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学生提升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意识,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加深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理论理解,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复杂,通常都会让学生失去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导致成绩下降,采用一体化的有趣实用教学,会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成功操作得出相对于的结论后,相信学生都会因此感受到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3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出,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了多重学科的课程,不单单讲述一种内容,而是相互交叉讲述,让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而电子技术课程也是工科学子学习课程过程中一门非常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如何在相应的课时内讲完所有的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老师对其下一定的功夫,文章在之前讲述的一体化教学也是现阶段教学手段的热门之一,只有真正的研究和改革出合适教师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得出如何更好的一体化教学的方案,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达到自我提升,是每一个教授电子技术课程的老师需要深刻意识的,只有真正的做好了这一步,才可以充分提升教学实质。

作者:李岩 单位:吉林工贸学校

参考文献

[1]于晶荣,吴伟标.“电力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材改革,2012.

[2]陶俊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更新例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蒋伟,莫岳平.“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

[4]张波,丁金林.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与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又是计算机课程和集成电路应用以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它始终反映和跟踪者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尤其是EDA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引入,使得它成为一门前沿的、基础的、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在介绍一些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而且杂,既要求记忆又要求灵活应用、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抽象、电路多、难度系数大且难点呈集中分布,有“魔电”之称。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电路的原理及计算公式,但理论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稍微复杂的电路图就看不懂了,也不会分析和调试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电路了。

该门课程实践性强,按道理说,学生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会很感兴趣,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吃力,甚至于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该课程时产生的畏惧感,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遇到和模电有关联的课程时都不自觉的带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有许多老师反映该门课程难教,教学效果比较差。另外,课时的不足以及课程内容的陈旧、繁多使得教学理论不能深入,实验流于形式或是根本没有实验课程的安排。

实际上,看似枯燥的课程在理论的运用上又很强的灵活性,对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献做了探讨,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在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改革课程内容与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跟踪国内外电子技术理论的发展,加大课堂讲授内容信息量,将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拓宽视野,所选教材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层次,应突出电子技术的应用;同时应做到内容精炼,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将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上,突出集成电路内容,以“分立为集成服务”的原则来处理必要的分立元件电路;应当构建从外部电路来分析电子器件的教学内容;从工程思维的概念出发,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强调定性概念理解;增加应用电路举例;注重分析规律和思维方法的讲授,分析电路以典型电路为例,实现举一反三;例题与习题的理解、掌握,应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路、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述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内容,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称为”三基“。具体地说,基本理论是电子电路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基本知识是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的性能与应用;基本技能是电子电路的实验能力、运算能力和读图能力。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物理、电工学,这三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

总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分立元件为基础,适当加强集成电路相关知识。笔者以本院用的某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重点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的概念类型、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振荡电路。

根据理论教学以实际教育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高职教学要求,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晶闸管应用电路的教学要求。同时,删去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源滤波器这两个教学内容。

2.调整思路,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执行统一的实验步骤,获得进入实验室之前便已知晓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的确可有可无,难怪有些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无动力,把实验课当成“休息课”。

鉴于此,我们对专业教学内容确立以下调整思路:理论实践并重,强化两者融合。按照这一思路,我们精心改革。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改为理实一体化的《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总课时56学时(其中理论实践各占28学时),,并将原来的24学时验证性实验改为28学时的非验证性实验;将78学时的《EDA辅助设计》改为64学时学训交替的《EDA工程应用》(其中理论32学时,实训32学时)。同时,为重视应用能力和基本训练,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一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亦是一种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放在理论与实践课结束后,集中一周进行。通过改革,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从而提高了其挑战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这正好符合张尧学司长“两个系统”讲话精神,“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再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这是两个人才培养体系,这两个体系要灵活的、交叉的进行应用。

3.改进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逻辑性强,教学基础要求高,对电路应用的要求也高。一些电路结构比较复杂,集成化程度高。因此,它比较适合采用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相结合。而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完善,又使得它的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生动,具有观赏性和知识性,便于学生更好横快的融入到教与学的环境中。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设计方法不断涌现,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极强的表现力迅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弊端:(1)信息保留时间短,稍有疏忽就赶不上趟,不便于学生把握信息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2)信息量大,节奏快,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便于学生深入思考;(3)记笔记受到影响,不便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授课方式。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摸索规律,扬长避短。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融入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技艺及艺术修养,创建适于高职教学目的特点、教师个人特点和风格的课件,在课堂讲授中,教师适时走动,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语言适时调控讲课节奏、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声情并茂,充分体现教师的气质、风度和魅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发挥、丰富和提升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健康的发展。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必须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教师主讲外,应尽可能提高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比例,充分体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然流畅、张弛有度、生动活波的气氛下进行。

在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教师现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关系。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应用现场教学,教师在现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而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研究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布置研究题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研究报告,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通过研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查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做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这一门课程来说,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教学内容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峰.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1):127—128.

[2]张文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新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84—86.

[3]蒋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4—5.

[4]孟秀玲,薛海鹰,徐学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4):11—14.

[5]刘一兵.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专业教学研究,2008,3:81—82.

第6篇

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我校地处新疆南疆沙漠边缘,是传统的农业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是新兴电气、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主要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其相关知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也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我校电气、计算机等专业的教育发展。随着南疆工、农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更倾向于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改革

1.1实验内容改革

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为此,全系教师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来的试验中选出少量经典实验,以保证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最终确定的实验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OTL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包括TTL集成逻辑门测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测试及其应用、电子秒表,另外,还有一些偏重于自创性和设计性的选修实验内容,譬如彩灯控制电路设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电量检测报警电路等,以满足那些感兴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1.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电子技术实验课采取实验室教师讲解,学生现场连线,教师帮助调试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内容生疏、实验时间有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经常是实验做了,一问还是感到茫然,起不到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项目教学法。把每次要做的实验看做一个教学项目,提前一个周末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上网查资料,并利用理论课堂介绍的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每个学生的仿真电路图发给教师检查。实验课上,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不需要讲解,学生对要做的实验内容和原理已经非常清查,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好奇心,看看他们设计仿真的电路图在硬件上是否合理,所以一到实验课,都是急不可待地动手做起实验来,调试电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采取这样的项目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疲惫教学,让学生在挑战中完成了实验,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实施开放式教学。

1.3教学手段革新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标志,是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1】,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提高实验效率。所以,我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引入了PROTEUS仿真软件,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和调试功能。因为仿真软件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为硬件电路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案,使课程实验朝着“方案设计-软件仿真-电路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这一工程实践的流程发展【2】。通过这种“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

1.4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 平市实验成绩(占30%),综合实验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5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评定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即实验预习占20%(教师课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占50%(教师现场记载),实验报告占30%(教师课后评阅)。综合实验评分包括实验项目方案设计和原理电路设计、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报告的撰写等3方面。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随机抽题,主要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接线调试、仪器设备使用、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就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2、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流程,熟悉现代电子电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以往相比,还是采取3人一组、教师指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其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几个方面。

我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课一般在14-15教学周,教师可提前4周,在第十周让学生进行选题,以留出购买元器件的时间。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还可以自拟题目,自拟题目需要指导教师审核,以确定学生自拟的题目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要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每年都有新的补充。结合我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开设题目有数字温度计、交通灯控制器、音乐彩灯控制器、数字频率计、出租车计价器、声光控楼梯照明开关设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水箱自动供水电路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数字抢答器设计、篮球24S计时器设计等二十多个题目。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把EDA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后,先进行PROTEUS仿真,验证所涉及的方案的逻辑功能,修改方案中的原理性错误,然后在进行安装调试。并且,对所做项目采取模块化设计,各单元电路逐级进行设计、仿真、调试,这样有利于检查和排除故障。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结合我院新近PCB板实验设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增加了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设计方案仿真通过后,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进行设计方案的原理图绘制和PCB板绘制,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工程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焊接、调试,完成整体项目。

结合工程实际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各个环节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占比重,课程设计成绩由设计方案成绩(占20%)、软件仿真成绩(25%)、硬件调试成绩(占35%)和总结报告成绩(占20%)四部分组成。

3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科技总结报告撰写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储备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1]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61-63

第7篇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前言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促进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变革。微电子技术是以半导体工艺为设计载体,通过器件电路或者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连接,再利用专业的开发和设计仿真软件进行工艺仿真、电路仿真和版图设计,最终完成半导体工艺流程、电路硬件集成。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带入到工作环境的实景,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辅助软件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实训内容的合理安排,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实现本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

1现阶段微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分析

微电子技术具有抽象、层次化、流程复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微电子技术的特点,在器件模型、硬件描述语言、配套软硬件、实验内容及课程内容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

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主要围绕集成电路工艺、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器件等环节开展。硬件描述语言具有设计灵活、电路设计效率高的特点。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编程来实现所需的逻辑功能,与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设计灵活性、设计周期短、成本低、便于实验验证的优势,在实训环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能够提供更高的逻辑密度、最丰富的特性和极高的性能,因此,数字集成电路的实训内容,主要围绕FPGA的内部结构以及资源分布做相应介绍。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践特点,尤其是作为电子科学本科教学,对学生的电子设计思维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实训反馈。目前大多数高校微电子技术的授课课时数一般安排为48课时,其中实验课占10课时,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数比例约为1:3.8,且课程多安排在三年级。从课时安排来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容易让学生产生盲目应试的想法,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另外,微电子技术课程最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其它多门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微电子技术课程开展教学和实训的时候,最好与学生的其它专业实习的时间错开,让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对待,避免专业知识和概念的混乱。如果将微电子技术课程课实训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非常容易与毕业实习、求职环节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内容认知不足,仓促应付课程和实训内容,不利于对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会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环节对于本科生而言,会给学生产生软件编程的想法,不能真正将电路设计的理念深化,会造成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够,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期。

2微电子技术实践环节教学

本课题对现阶段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环节做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需求,对未来的微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自动化设计软件是的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很多复杂计算工作。微电子技术软件通常在服务器或者多线程工作站运行,自动化程度很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界面。在高校中开展的微电子设计类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设计成分工协作的实验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对微电子技术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的掌握,微电子实训由32个课时组成,其中课内实验分配了16学时、微电子设计实训分配16学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1课内实验设计

微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内实验包含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其目的是掌握基本的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方式及技巧,并能够采用模拟器件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集成电路的能力,熟悉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结合以往的电子电路知识,完成基本器件的设计和调用。

课内实验设计以工艺器件仿真、电路设计仿真手段为主,利用准确的工艺和器件模型,准确模拟集成电路工艺的流程和半导体器件的电学特性。软件仿真已经成为新工艺、新器件、新电路设计的重要支撑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实验环节、调节参数、修改电路结构,弥补实验室硬件投入不足以及对多种实验室耗材的依赖,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另外微电子技术的课内实验也包含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调用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一个适当规模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提高整体电路的综合性能指标,实现良好的信号控制和传输,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例如,半导体工艺演示实验可以快速呈现不同工艺流程和工艺环境对工艺结果的影响,能够设定不同的偏置条件来研究器件的能带、电场、载流子浓度分布、伏安特性等内部特征,避免恶劣繁杂的对物理过程的解析建模,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成熟工艺,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器件和电路设计。实际过程中,参照经典的器件结构和电路模块单元,开展新特性、新功能的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面向工程实践,对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个过程需要授课教師根据学生的已开设课程和知识结构来编写适宜的实验辅助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及和细致地指导。

2.2实训环节设计

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流程,能够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层分级设计,根据硬件电路的额性能特点来构建规模化电路。在实训环节中,强调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利用微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完成一定规模电路的设计、仿真、版图设计、版图检查等环节。通过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电路综合能力等,为将来进入研发设计类型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实训环节的考核,采用大作业或者设计报告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进行设计选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参考和综述,掌握课题的结构和流程设计,充分了解系统的模型,理解各模块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实训环节是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引入实际工程系统的指标要求,锻炼学生的综合规划和设计能力。

3微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训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得失,发现微电子技术的教学该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微电子设计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大幅提高,原先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抱有敬畏的心理,在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后,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自信。微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的优秀率也大大提高,表明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改革,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2)通过细致地设计实践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报告内容的撰写也更加细致、全面。

3)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和实训,让学生勤于动脑,在多种手段和方法中,寻找最优的方案,优化设计过程。

4结束语

第8篇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1]。目前本课程面向本校材料、机械、冶金与生态、土环4个学院开设,每学期约有近50个班,学生的覆盖面非常广。电子信息技术的复杂多样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一、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有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对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2,3],认为这门课程是“副课”,是和本专业无关的知识,或者课程“用处”不大。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不如去花时间考计算机等级,考驾照,去广泛社交等等。为此,他们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睡觉或者看其他书籍,甚至干脆不来上课。

2.课程内容和专业结合不密切。尽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非电类专业与电子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但是目前的电子课程内容并没有充分反映出电工电子技术在非电类专业中的应用,现有课程只重视内容的系统化完整化忽视课程中实际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3.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从网络公开课到慕课都在致力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网络公开课或慕课也存在一些问题:相类似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想学习哪个学校的课程,老师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不能起到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资源,转做其他的事情,浪费大量时间。

4.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丰富。教师只是使用PPT和板书教学,学生提早打印课件内容,其中的讲解习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都一览无余,既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又不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按照传统的方法上课,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如何采用兴趣驱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4]。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的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兴趣驱动的电工电子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提炼教学内容中的兴趣点。(1)从“绪论”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绪论中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整个知识体系的综述。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专业带来的革命性的转变,促进了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的内容。介绍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使学生感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非常有用。介绍机械类专业中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中用到这门课程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重视。例如后续“电子技术实习”2周,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这就是建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的。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也是建立在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的基础上。(2)机械相关电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将功能背景和在机械中的应用相结合,从系统高度介绍电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实用电路的系统介绍电路各部分功能分解电路内部结构分析各个器件的功能,增强对学生从系统到个体,从应用到理论的思考方式的培养。例如介绍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控制电路,就可以从工厂的实际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作台的往返、刀升降的控制等都是由电动机的正反转买现的,那么通过实用系统的介绍就可以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结构就可以分解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然后主电路由刀闸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等等到电动机,控制电路由停止,启动,自锁触点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等等组成,然后根据每个器件的位置引入器件的功能,再到每个器件的结构的介绍,这样从实际出发到抽象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的质量大大地提高。

2.细化机械类专业,找准与电工电子的结合点。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四个专业,对机械类专业的再细化有利于找准各个专业和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点,在课件中加入详细背景下的应用实例,更容易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在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以工厂车间的电动机控制为应用场景,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例如车辆工程可以介绍分析汽车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模拟电路部分的实例;数字电路部分的实例汽车电子遥控锁的电路设计[5]。

3.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1)视频资源的有效利用,引起学生兴趣。对应课程中的知识点,对网络精品课程和MOOCs视频进行精心筛选和剪辑,精选讲解电路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的FLASH或视频动画,采用录屏软件制作仿真小实验等等,使这些视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行微课程的课件制作,合理地利用到课上课下的教学中。结合微课课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中,采用微课课件,由学生自主学习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首先介绍组合开关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组合开关的内部结构的演示,再到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利用课下时间,学生对器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相应的内容上。如在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变化,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可通过模拟方法完成整个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教学和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器件实物和教学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增加课前市场调研、课后思考题、与机械相关扩展知识阅读部分,部分内容拟以课堂讨论形式开展。在学习电子技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市场上亲自购买面包板和芯片,学习实践中器件的分类和挑选。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学习时就不会对抽象的参数感到枯燥。例如在书本学习电容时,学生只知道电容值是多少法拉,但是实际中购买使用电容时不单单要考虑电容的电容值,还要考虑有极性还是无极性,哪种材质构成,耐压值等实际的参数。不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会从实践中体会到器件各个参数真正的含义。(3)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接触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地引入各种电路的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子线路的构成,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学习从电子仿真电路图转化成原理图,总结相关方法和原理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强学生自主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网络的无处不在和移动网络设备(智能手机/平板/便携本)等的出现和普及,学生们基本离不开这些设备。为了把学生从这些设备上做其他事情吸引到课程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相关内容先后放置到网络上。内容包括课程简介、与机械类相关的各种资料、精选视频、课件与教案、自学指导书、授课大纲及考核大纲、习题、讨论题、往届考题等。例如,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使用iPad或者手机直接看动画版的教学课件,这样就把学生从移动网络设备上做其他事情直接拉回到课程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1)自主式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个数和类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允许学生自由选组,2~4人一组,集体完成一个项目并撰写出总结报告。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查找感兴趣的选题,设计仿真实验,进行硬件连接调试,写实验报告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了解一个实用的工程应用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总结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中得到了锻炼。通过完全开放和自主实验等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2)利用myDAQ,提高学生兴趣。myDAQ数据采集套件体积仅有巴掌大小,含有电源及各种测量仪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即可实现对实际电路的测试,使用方便,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电路设计自主实践的得力工具,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由于myDAQ套件便于学生自主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空间,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5.改变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态度,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中予以反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平时学习可以结合报告、答辩以及综合设计仿真等在多方面考核使学生充分发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靠最终突击最终考试和照抄固定答案而得到高成绩,打击平时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程报告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包括应用仿真软件设计性或验证性电路仿真,课程相关哲学内涵的探讨,课程知识点归类总结,综述电工学在机械方面的最新应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不是仅仅靠最终试卷和平时固定答案的作业来定分数。

第9篇

【关键词】微课;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

一、微课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的网络视频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1]。为现实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国内学者胡铁生2011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从此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从相关文献了解到,微课有多种微视频类型(如故事讲述型、知识复习型、技能演练型等)并且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使用,围绕微视频可以增加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练习和微作业,甚至结合翻转课堂等模式开展教学,并且在小学、中学、技工学校等逐步推广应用。

二、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个电类课程的基础学科,主要学习的有电子元器件的构成、电路的构成和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等[2]。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时常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5~8分钟居多;二是微课的主题较为突出,微课因为实践原因,通常只在一节课中只有一个主题,讲述一个知识点或者讲述一个问题;三是使用更为便捷,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微时代,学习已经转变为一种碎片化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电子设备(3G手机、ipad等)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三、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现在可以将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及教师制作微课水平及经验不足、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1.教师制作微课水平及经验不足

微课实现的途径是通过互连网进行视频性质的传播,那么这个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这堂微课是否成功。现阶段,微课视频的制作是困难的,它需要教师对于讲解知识点作出合理选择,需要制作的视频保持连贯,对时间作出合理把握,并且有一定的精彩度,而技工院校的教师对于微课制作的水平和经验是相对不足的,这样会影响微课教学视频作用的发挥。

2.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相对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对于微课并没有坚持去学习,对于微课的点击也会因为自身情况断断续续。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微课应用存在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和传统课堂对比起来,微课不能够做到收集学生的及时反馈,老师不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学生想要反馈也因为机制的不健全而不方便,久而久之,不会的问题便只能搁置了。

四、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技工院校需要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进而提高微课的质量,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结合现在电子技术教学的课程,并且针对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分析,知识点应该是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或者是教学当中的难点;在制作视频的连贯性上,要求老师在制作电子技术微课教学视频之前,设定教学纲要,且按照这一纲要进行讲解。遇到简单的内容时不可以随意地选择略去,在一单元的视频制作当中,不能跳跃式地去讲解内容,应该做到前后要讲解的内容有联系。在时间的把控上,教师应该做到所讲解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一个整体,做到每一节微课视频都能让同学有所收获,做到条理清晰;在微课视频的精彩程度上,需要教师所制作的视频具有趣味性,可以用一些笑话或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结合要讲的知识点,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图片以及实物进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程度。同时,在对视频进行设计录制时,视频的整体色彩不能过于艳丽,环境不能过于花哨,要以简洁为主,否则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也要注意视频的声音效果,环境不能嘈杂,录制声音要清晰,不能有杂音。学校可以邀请微课视频制作富有经验的其他院校教师到校进行讲解,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可以向影视剧中的视频制作技术进行学习,应用到微课视频制作之中[3]。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在其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督促作用。首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的作用进行说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以后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清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对微课的观看情况进行检查,让微课与实际课堂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在实际课堂中留下问题,然后在微课中进行对问题的讲解,这样可以在下一次上课时将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程度作为检查依据,进而强化同学的自主学习意识;二是在实际课堂开始前,将微课视频进行,对主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然后留出问题,在课堂上检查同学的预先程度,并对留下的问题进行讲解,形成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微课与实际课堂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师应该丰富自身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如建设群组或者贴吧等,让学生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也要参与其中,针对那些学生重点讨论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难点予以解决。这样还可以深化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容易确立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讲解的知识重点。

五、微课

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如在讲解“电力二极管”时,微课视频应该将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整流二极管等常见电子电路二极管的图片进行展示,然后提出问题,即二极管是否全部都是功率小且体积小的电器元件,这时同学会在脑海中形成自我的思考,产生研究的兴趣。之后对电力二极管和电子电路二极管进行结构的对比分析。

六、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手段及改革教学模式的所用,针对现在微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方法对问题予以解决,并提升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MOOC平台的优势,探讨了MOOC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启示,为探索有着高质量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际途径。

【关键词】MOOC 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20-02

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热点,高职院校对电子技术课程也愈加重视。如何使电子技术教学满足外部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一定竞争力,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

另一方面,近几年逐渐兴起的MOOC模式,因其具有优秀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学活动、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等优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从事电子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可借助MOOC平台的优势,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采用“课堂+网络”双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元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1]。

一、MOOC模式概述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一种由视频讲课、课后练习、论坛交流互动、邮件交流和在线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2]。它是信息技术与优质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全球教育资源共享。MOOC自2011年在美国诞生,2012年出现爆发性增长,吸引众多顶级名校参与和开发。2013年国内高校也积极加入MOOC阵营,广受学生欢迎。

与传统教学相比,MOOC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秀的教学资源。MOOC平台汇聚了国内外诸多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并且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免费或低收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体验世界顶级大学的真实教学课堂。第二,灵活的教学活动。MOOC在线课堂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学习,适时记录个人学习进程,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第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论坛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交流、自动测评等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测评,主观提问等)调整课程内容。可见,MOOC倡导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电子技术课程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学时少内容多,电路种类复杂,分析方法灵活多样,具备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纳入公共基础课,或者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上课顺序颠倒,导致学生学习吃力,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2..实验教学单一

当前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绝大部分实验仍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流程操作即能获得预期效果,实验报告则照搬照抄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交差,部分学生甚至抄袭实验数据蒙混过关。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拥一定的实干经验,这种“走过场”的实验教学无法培养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观念滞后,模式陈旧。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教师一味追求电路设计、原理分析、计算解答等细节,忽视了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仍停留在教师灌输,单向传递知识的模式为主,使得学生缺乏思考,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自主学习能力受限。

三、MOOC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启示

面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显现出来的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同时MOOC模式所表现出的种种优势,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就目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而言,MOOC带给我们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引入MOOC理念,改革授课知识体系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掌握度不够,直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困难,发生知识断裂。而在MOOC教学中,教师可将涉及到课程的数学、物理相关知识点整理并制作成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供学生课下衔接学习;课上教师就可以围绕重难点内容着重讲解。再者,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体系适时调整知识构架,细化教学任务。MOOC的微课程模式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按教学要求将课程内容按其内在关系进行完美切割,还需要对每个知识点内容、难易程度及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予以清晰说明和描述[4]。教师可以将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拆分成若干独立小节,每小节录制15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

另一方面,为培养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除了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把新兴的科技发展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样化,可增开电子信息相关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讲座、MOOC平台的方式实现。

2. MOOOC平台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保留必要的基础实验,可适当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MOOC平台,将教学课件、软件仿真等资源融合成微视频,方便学生课前观看,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课上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分析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和答疑上。此外MOOC平台还可以与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结合,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

MOOC教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理念,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交互性社区并建立交互参与机制,促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者[4]。课前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内容自主预习,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课上教师重点讲授关键知识点,并对知识点拓展,选取典型例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下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MOOC内嵌测试检验教学效果,通过测试反馈适时调整课程设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薄弱,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监督,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把MOOC 课程纳入学校考核成绩的依据。

四、总结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学工作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品发展。MOOC的兴起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将MOOC模式融入电子技术教学中,实现教学双元化,改革授课知识体系,增强课程实践性;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维宁.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评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2 ): 39-41.

[2]. 李青,王涛. 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 2012( 3 ) : 30-36

第11篇

实践课程改革是应用型大学整体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例,围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设计过程、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细化,通过课题自拟、实践操作多样化等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实验设备资源紧张等问题。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用型;创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共同具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数字电路的特点,自行分析、设计和搭建一个实用电子产品雏形,撰写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巩固并加深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方案比较、电路制作、调试等过程,培养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和毕业以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及开发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指导教师需具备一套完整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在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学内容上,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用类型的经典案例类型少,设计题目单一,多数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第二,教学内容通用性不强,对某一具体设计题目,未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层次划分不够清晰,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实施最优化的弹性教学方案。

(二)课程设计环境条件受限由于实验室设备偏向于验证型实验,可开设的创新类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较少,同时受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少、数量不足、机房与实践操作平台分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验室资源分配紧张。另外,由于实验室仅在白天开放,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室的时间大受限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上,难以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基础保证,也不利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题的选定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通过学习国内外教学资源,结合现今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形成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创造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认真教授学生资料查询的方式,以便能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题目给定方式,不再由教师统一规定课程设计题目,而由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围绕生活或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并自主列出设计目标、预期效果及创新点。指导教师则根据学生自拟课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切实围绕实际需求进行打分,并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点,以避免雷同设计的出现。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值,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课题进行设计。通过这种自拟课题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资料查阅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解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使学生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发挥,提高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进行由于实际生产与仿真验证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在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完成仿真设计以后,还需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所设计的电路的合格程度。学生可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面包板或万用板等多种方式,完成设计电路的实际组装与调试。该教学方式扩大了学习范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进行思考。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学生可以通过成立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可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独立完成设计。另外,实践操作多样化,不仅可以缓解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利用可移动资源(面包板、万用板等)进行连续性设计,有助于保持设计思路的连贯性。

(三)细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考核标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提交报告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考核标准:1.报告要求:设计报告必须有统一的格式及模板,需在规定限期内完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名称、设计任务要求、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方案具体内容(设计原理图、电路图、布线图及其说明;元器件清单;单元电路功能描述及相关参数计算说明等)、电路调试分析以及整体设计的全面总结。2.答辩要求:答辩环节包含口试和演示操作两部分,口试部分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完成的设计内容做一个简单概述,指导教师则针对学生所设计的原理、性能、元器件选择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创新点提出问题,学生单独作答;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展示出所设计电路的功能及特点。3.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结束以后,教师根据设计报告的质量,结合答辩情况(课题论述和问题回答情况;演示操作过程中的安装工艺水平以及调试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给出评分,其中课题自拟占总成绩的20%,设计报告占40%,答辩环节占40%。报告及答辩部分评分标准如下:及格:能够遵循实践课程的相关纪律,设计报告符合基本要求;答辩过程中对电路工作原理论述清晰,电路组装连接正确,能实现设计基本目标。中等:在及格的基础上,设计报告内容充实准确,报告撰写思路清晰,框架合理;电路板组装调试成功。良好:在中等的基础上,设计方案创新点突出;答辩演示时电路板工作稳定、可靠。优秀:在良好的基础上,电路布局布线美观大方,实现功能完善,容易操作,整体设计性价比高,调试方便。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整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从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发挥:命题的自主设计与创新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同时避免个别学生不动手、不思考的现象,也可有效预防雷同设计报告的出现;实践操作多样化,丰富了学生实现课程设计的手段及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设计模式,扩大了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同时为缓解实验室设备紧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实践时间更加自由化,为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奠定基础;细化考核方式,则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实践培训是应用型大学最基本的育人方式之一。不断改革传统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多数学校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的选定、实践操作多样化、考核方法的细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实施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7(7):59-60.

第12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全面促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电子设计大赛;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以竞赛为依托,促进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将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电子设计大赛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目的在于推动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自1997年开赛以来,电子设计大赛便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评价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充分调动了各个参赛院校及教师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在历年竞赛题目中,涉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是最多的,因此,充分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前提。本文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同时,该课程较为抽象,内容多,学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课堂讲授,大多属于理论方面的抽象概念,很少涉及具体知识应用。另外,现有的实验项目也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验证方面,很少有贴近实际生产应用的实验项目,学生即使学会理论也不会运用,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

(二)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形式,学生很少参于其中,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内驱力不足,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滞后。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新型电子器件的产生也是层出不穷,而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触新技术及新知识,学习内容过于陈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适合当前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电子设计大赛导向下《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改革

针对当前教育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作出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实用性、全面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与实际应用电路联系起来。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特点,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一是将整体教学内容模块化:半导体模块,集成运放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及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二是弱化对于器件内部结构的讲解,加强外部应用特性介绍,并增加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竞赛中实际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电路,这样既有助于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又能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不断更新,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把新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完善教学手段。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完善教学手段,电子设计大赛对参赛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高要求,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视频、元件展示等将课程中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演示和讲解,例如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晶体管以及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课堂上要善于利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并于团队学习等互动过程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交融与构建。此外,配合启发式、讨论法、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主动探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导向下《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这为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机会。为此,以大赛为依托,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进行完善和强化。

(一)优化实验环节,突出创新能力。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实验课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为适应电子设计大赛要求,要改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模式,增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性实验比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基础上,自主研究、设计实验项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将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包括电路设计,元件选型,参数设计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元器件选择对电路产生的影响。此外,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实验室要定期补充更新实验器材,同时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根据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训练学习,实验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为学生研究学习提供各方面支持。

(二)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定期开展电子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竞赛模式充分借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命题特点,题目可有针对性地参照往年的竞赛题目,设置基本要求和自主发挥两个层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成立参赛小组。从设计方案,元器件选择到装配制作,完全由学生配合完成,教师负责引导答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组织成立电子兴趣小组,开展知识讲座,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分享优秀的网络资源,学习新型芯片,以此拓展学生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责任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成为推进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研究。当然,电子技术还将继续发展,要坚持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出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作者:孟显娇 王赛男 单位:沈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彰云,邹增丽.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1

[2]会,丁文斌.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