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美术课教案

幼儿美术课教案

时间:2022-04-07 23:53:12

幼儿美术课教案

第1篇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运用于各行各业。如今,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幼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美术课上的资源也变得极为丰富。从多媒体教学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电教;幼儿美术;资源丰富

一、利用多媒体,使教师教学更成功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对于幼儿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案大都是通过文字与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幼儿。这种枯燥的教学气氛很难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继而产生对美术课的反感,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动力。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当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很多合适的资源当作教案。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的教案会更方便,更丰富,教师将网络中得到的视频、图片、文字等通过多媒体放映,使幼儿在学习当中能够更有兴趣,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不仅使教师的备课任务变轻松,也通过丰富多彩的资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比不了的。

二、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进修的兴趣,变不主动进修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变丰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容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只有让幼儿有画画的乐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激发幼儿的美术活动,例如,在教幼儿如何画曲线,如何画直线,教师可以选用《扭扭宝宝》课件。这个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线变成绳子,变成蚯蚓,又变成海浪,海浪中还有小鱼。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孩子画画的兴趣,又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又如,教幼儿用不同颜色调色,以前都是教师调色给学生看。因为材料等原因,孩子很少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虽然老师讲解了很多,但是幼儿理解不了。运用多媒体,做一个颜色调色的动画,不仅可以让幼儿掌握调色的方法,还能让他们有深刻的记忆。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激活幼儿园美术活动,为幼儿营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氛围,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激发兴趣,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久发展。

第2篇

关键词:示范;多样性;利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经常对幼儿进行示范,在对幼儿进行示范时教师采用了很多种示范方法,但是我发现每一种方法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的示范方法不新颖,孩子们的情趣就调动不起来;在作画时幼儿会模仿老师的画进行创作。我有一些疑问:示范对于幼儿来说是利还是弊呢?教师采用的多种示范方法对幼儿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呢?

二、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的中班(4~5岁)、小班(3~4)的老师及幼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观察了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研究,记录了教师对幼儿示范的方法及幼儿的反应。

四、研究内容

案例一:

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在小班美术绘画课《纸娃娃》上,老师出示一个没有画脸、衣服、鞋子的纸娃娃,让幼儿对娃娃进行添加。老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然后边说边示范,要画哪些部分。老师画的纸娃娃有垂下的流海,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我看到小朋友交上来的画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中老师进行了边说边示范,在案例中老师在给幼儿示范画流海时,老师一边对幼儿进行示范一边对如何画流海进行了讲解,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画。在作品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都和老师出示的范画是一样的,教师进行的示范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14年11月6日

观察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美术课《苹果树》是一节手指点画课,老师先出示一幅画好的苹果树,告诉小朋友这是一颗苹果树,是老师用手指点出来的,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树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回答:“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老师肯定幼儿的回答:“对,苹果树上有许多的苹果,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所以今天小朋友们要用你们的手指来点出你们心中最喜欢的苹果树。”然后老师让幼儿进行手指点画,最后幼儿交上来的苹果树都是各色各样的,都画出了他们不同的画。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使用了局部示范,老师出示了一张只有树干的苹果树,然后让幼儿迁移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手指点画,使画出的苹果树丰富多彩。

案例三:

时间:2014年11月10日

地点:美工区

观察记录:今天上的美术课《小汽车》是一节手工课,让小朋友学贴小汽车的轮子.老师使用了用多媒体进行示范,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帮小汽车贴轮子。”这时小朋友们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还在交头接耳,似乎没有听到老师讲的是什么。当老师走到电视机旁打开投影仪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用了多媒体,幼儿对于多媒体的一些动态及声像结合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学会如何做。

五、讨论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分步示范

把画展开讲,随后进行一步一步的示范。

如:在案例三,教师采用的就是分步示范法,使幼儿理解整幅画哪个该先画,哪个后画,了解怎样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

2.对比示范

把好的作品与不好的作品之间进行对比,了解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

3.边说边示范

在画画的同时,一边示范一边对画进行难点和注意点的讲解。

如:在案例一中教师采用的就是边说边示范的方法,这样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让幼儿记忆深刻。

4.局部示范

对整幅画中的某个难点进行详细示范。

如:在案例二中教师采用的是局部示范法,让幼儿了解画中的难点,教师先对画中的难点对幼儿进行分析,让幼儿引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创作,从而克服难点。

六、反思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采用的方法有许多种,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策略有利也有弊。

1.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示范的优点

(1)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在案例三中,老师进行了分布示范,老师出示画的分步图,让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完成作品。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对画进行观察,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完成作品。在案例二中,老师采用局部示范法,老师对画中的难点进行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克服难点。以上案例中都让幼儿进行了观察,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

(2)加强幼儿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

在案例一中,老师对画进行讲解,让幼儿明白他们需要完成作品的内容,即他们的任务。在案例二中,老师对整幅画中的难点进行分析,让幼儿知道难点处应该怎么画。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画画之前,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核心,并增强了幼儿的目标和任务意识。

(3)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以上的各个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观察的过程,明白绘画的目的,然后再让幼儿进行绘画。这样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施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不是无目的地瞎画,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来进行绘画,或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画画,这样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提高绘画技能。

2.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示范的不足

幼儿会进行模仿,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的是边说边示范,虽让幼儿学会了绘画,但幼儿的模仿性很强,老师进行的示范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长期让幼儿观察示范图,幼儿会模仿教师的示范作画,这样会使幼儿丧失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所以老师在进行示范的同时,要指导幼儿领会作品,要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天性,使他们具有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79-02

在我国,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真挚的感情和理想信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化的浪潮波及全球,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着各国的文化,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赏识则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然而个体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十分必要。民间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既是影响个体衣食住行物态化的生活文化,同时还会以精神化的形式对个体的行为准则、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民族传统文化环境中识别、了解、认同以及运用民间工艺,还可以唤起儿童最初的文化自觉,培养出具有文化自觉的国民。另外,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对自身生活的创造,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幼儿良好的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其中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以及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同时,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培养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探索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开发之中。在研究者们的努力下,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实际操作的范例,但这些研究仅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待民间工艺,注重实践层面的探讨,缺少对民间工艺文化特性以及教育价值理论层面的认识;片面强调了幼儿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民间工艺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影响。鉴于此,笔者将探讨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

课程价值是指课程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因此,课程的价值可相应的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笔者认为将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其社会价值体现为文化的传承,个体价值体现为教育价值,下面笔者将这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民间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形象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容易使人产生精神上的认同和归属。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民间文化的毁损、流失已成了不争的实事,传统技艺后继无人,传统的民间玩具产地歇业、品种消失,这些不仅会导致文化的枯竭,还会导致民族个性和人性价值的恐慌和失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为民间工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部分学者提出的制度保障、建立博物馆等形式来保护民间工艺的措施,笔者认为固然不错,但文化的接受并不是静止、被动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个体真心喜欢、欣赏以及认同本土文化才能保证民族传统艺术薪火相传。作为年龄最小的群体―幼儿,其最易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使个体从小欣赏、认同本土文化,就必须为他们营造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而教育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与言语、线条、色彩、律动、造型等符号媒介的接触互动而实现文化的传递,这便需幼儿园课程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而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民间工艺是最优秀的人类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民间工艺所蕴含的达观精神有利于培养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民间工艺中处处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管物质多么匮乏,生活多么艰苦,劳动群众总是真挚欢欣地制作出表达他们理想的作品,可以说,对幸福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贯彻民间工艺的永恒主题,如民间年画往往以丰收、快乐、幸福、平安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红红火火日子的追求;传统的中国结编织成左右对称、首尾相连、无始无终的结饰,象征着生命的连绵不断,意蕴着平安吉祥,表达了喜庆欢乐、团圆美满,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幼儿通过与民间艺术的接触,必然会受到其积极向上、豁达、阳光的精神所感染。

2.民间工艺中所寄予的真挚感情能润泽幼儿的心灵。情感民间工艺的灵魂,民间工艺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如外婆亲手为外孙做的虎头帽、虎头鞋则表达了对孩子茁壮成长、无病无灾的殷殷希望,母亲送给出嫁女儿的福本子则表达了对女儿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因此,民间工艺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更体现了民间社会的整体氛围,人们可通过感知、联想、理解去领悟其中的“意味”,一旦这种“意味”以适当的方式被幼儿所领会,则必然润泽幼儿心灵。

3.民间工艺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幼儿树立合理的科学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处处显现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民间工艺的造物技术与理念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尊崇与顺应,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奥妙与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使其初步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民间艺术正好架起了自然与幼儿之间的桥梁,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使幼儿在与其接触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不知不觉受到其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观念的熏陶。

4.民间工艺作为一门装饰艺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民间工艺的装饰直接源于原始艺术,其造型具有简练、古朴、概括的特点,其中蕴含了节奏美、对称美、色彩美、造型美,幼儿通过对民间工艺的欣赏和创造从感官到全身都能体验到审美愉悦感进而丰富敏锐其审美感。

5.民间工艺的创作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民间工艺是广大民众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众慧心巧工的体现,其造物思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与幼儿喜欢想象、不受常规限制的天性是相吻合的,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思维空间。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心灵”,还能培养孩子“手巧”。民间工艺是纯手工地将原始材料加工成成品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会越来越灵活,动作技巧越来越丰富,从而使自己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在探讨民间工艺对幼儿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美国教育学家泰勒认为课程的开发包括四个阶段,即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笔者参照这一理论确立了课程目标,以剪纸为例,认为幼儿园中剪纸课程的目标旨在让孩子在接触民间剪纸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并能够在创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围绕这个目标,笔者为幼儿园中班儿童设计出了“有趣的对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开始,笔者逐一向幼儿展示蝴蝶、叶子等各种对称的剪纸图案,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先将一幅图的左边遮挡起来,让幼儿观察右边的图案,然后又将左边揭起遮起右边,让幼儿继续仔细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能够发现图案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同的。随后,笔者通过设置问题“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是如何剪出来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接下来,笔者将剪刀和纸发给幼儿,让他们开动脑筋,尝试着剪一剪。通过笔者的引导,孩子的尝试,中班幼儿发现了将纸折叠可以剪出对称图案的方法。最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剪一些自己喜欢的对称图案。活动结束后,笔者认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基本达到了活动之前设置的目标,同时让幼儿探索剪出对称图案和方法,还锻炼了儿童的思维,培养了他们探索的精神。

当然,笔者在探索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融合时,绝不仅仅局限于剪纸,笔者还积极探索将陶艺、皮影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我们将继续前行,探索实现民间工艺对幼儿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玮.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4篇

一、建立保障机制,营造科研氛围

1.人员保障。我园对于课题研究十分重视,课题组成员由园长、教科主任、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年龄结构合理,既有朝气蓬勃、冲劲十足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的老教师,他们都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规划课题的研究经历,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强,研究成果丰硕。同时这些老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她们的通力合作下,定能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制度保障。课题组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论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教师的教科研考核之中,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的教师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权利,对在课题研究中有科研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3.经费保障。本课题研究与我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我园投入大量的必要的研究资金用于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各种现代设施设备的添置、成果推广等。同时提供充裕的研究时间,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实施,从而确保研究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重视实践研究,丰富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细致化。我们将课题进行细化展开,由教研组长负责二级子课题的研究,分别是《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美术欣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各班老师进行三级子课题的研究,分别从人物画欣赏、动物画欣赏、抽象画欣赏、建筑画欣赏、扇面画欣赏、装饰画欣赏、剪纸欣赏、陶艺欣赏、吊饰欣赏等与信息技术结合,针对美术的各个方面展开欣赏研究,每位老师研究的方向都不一样,各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现象。

2.理论学习针对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教师观摩几所市示范幼儿园的活动,还邀请领导、专家来园作专题讲座进行指导。平时,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形式,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名画欣赏中的运用》、《美术构图色彩的专题讲座》等,并要求教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研究之中。我们还聘请小学的教技主任来园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Flas制作的技能培训,促使每位老师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3.实践研讨常规化。为了使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使课题研究规范而深入地开展,我们将各种活动常态化管理。在课程安排中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特色活动课,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内容,正常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作为班级的特色,促使班班有特色、人人有课题。每两周定期开展一次与课题相关的活动,如经典作品赏析活动,课题案例分析活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比活动,我谈美术欣赏和信息技术如何运用交流活动等,定期组织课题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将课题实施的情况汇报给课题组,并组织教师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经验和成果。每学年组织课程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实践课活动,将自己一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情况及时作出评估,使老师的科研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4.课题环境全园化。《指南》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在课题组人员的筹备下,我们在幼儿园楼梯通道、美术室、走廊、班级墙面等区域,创造了丰富的美术环境。如:在美术室内,我们将国内外美术大师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凡・高的《向日葵》、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等,请幼儿欣赏,并引导幼儿体会大师在作画中大胆用色、抽象表现及创意等,然后开展多样性的创作活动。在西面楼梯道上,呈现幼儿创作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剪纸作品、扇面画、各种吊饰;在幼儿园长廊中,呈现幼儿的一幅幅水墨画,青花瓷装饰的服饰、纸盘、杯子等。这种用幼儿的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建构出的美术欣赏的大环境,既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有效地激发幼儿继续进行美术创作的欲望。

三、注重反思总结,提高科研成果

1.教师的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研究成果总结,每位课题组人员每学期围绕自己的子课题撰写有关总结、心得,每学年完成课题论文一至两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如野兽派马蒂斯、点彩派修拉、现代派画家毕加索、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剪纸发展史等美术欣赏专题培训,老师们了解了各种时期、不同画派及风格的代表画家的生平事迹,了解了不同画派的作画特点及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美术欣赏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互帮互学蔚然成风,一支“观念新、理论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2.幼儿的发展。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喜欢、乐于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便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展开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活动,使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欣赏,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感和自信心,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美术作品展”中,孩子们作品各展其能,各具特色。同时将幼儿绘画的优秀作品进行保留,在本园网站上开辟专门的幼儿美术作品展示版块,让孩子、家长、社会各方面都能看到孩子作品,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作的自信心得到有效的培养。

3.幼儿园的发展。美术欣赏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的办园特色。我园注重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的整合,以科研促特色。多次向幼教同行开放特色课,展示办园特色,获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我们汇编了《课题论文集》、《课题教案集》、《课题专集》,收录了上百篇有园本特色的优秀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分析、研究论文,刻录了多个课题研讨活动光盘,收集了大量的幼儿美术作品及几十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大大丰富了园本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课程资源库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梁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华夏出版社,2003,11.

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孩子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让孩子在美术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绘画水平。

一、活用电脑,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加入电脑教学,通过电脑中的视频或动画等让幼儿观察、模仿,孩子可以很快学会美术创作技巧,增加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在“圆”的绘画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卡通版的小熊、小猫、小狗等动物,它们一起在玩踢皮球的游戏。看完这个视频,我会让孩子们说说动画片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脸是什么形状的,皮球是什么形状的。幼儿通过看视频,会很快回答出小熊、小猫、小狗的脸都是圆圆的,皮球也是圆圆的。然后提问幼儿“圆”怎么画呢,引起幼儿画画的兴趣,再指出如何将圆的弧度画得最好,最后再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的呢,小朋友纷纷说出车子的轱辘是圆的,太阳是圆的,有的小朋友拿起喝水的杯子,说杯口也是圆的,通过电脑将小朋友说的物品一一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演示画出这些物品的过程,小朋友看到这些物品原来都可以通过画圆来创作,他们的创作情绪高涨起来。此时幼儿的美术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此时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创作,可以创作出幼儿教师意想不到的美术作品。

幼儿教师掌握了电脑的合理运用,将其功效发挥,可以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孩子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和创作,会有惊人的表现。

二、活用绘本,培养幼儿想象力

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父母通过给孩子看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绘本同样可以应用于美术教学,通过对绘本中图画的讲解和观赏,可以培养幼儿在静态图画的基础上,展开动态的想象,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起到的作用很大。

比如,我在上课时,给幼儿看了《鸭子骑车记》这本绘本,书中描述了一只鸭子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骑车子,鸭子骑上车子疾驰在路上,遇到了一头母牛、一只绵羊、一只狗、一只猫、一匹马、一只母鸡、一只山羊、两头猪、一只老鼠,每一只动物对于鸭子骑车子的评价都不同,但是当它们看到小朋友放到房前的自行车之后,纷纷骑上了自行车,非常开心。再引导幼儿,绘画可以将我们身边的事物与我们的想象相结合,不要害怕遥不可及,只要敢于动笔,画出的图案和色彩就是成功的。《鸭子骑车记》绘本极具想象力,小朋友都惊呼原来小动物不仅可以游泳、上树,还可以骑车子,在我给孩子们看完这本绘本之后,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启发,有的小朋友画的是小蜜蜂“上班”采蜜,有的小朋友画的是小恐龙找“妈妈”,有的幼儿还画出了绘本中小猫、小狗看到鸭子骑车子时的“表情”。幼儿的美术创作,不再是拘泥于描绘身边的爸爸妈妈,而是展开想象去进行创作。

三、活用课本,奠定幼儿美术基础

无论美术的教学方法如何灵活多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基本功。现在幼儿园使用的美术课本就是最好的基本功学习资料。但是教师在课本的学习方式上,不要古板呆滞,应该变换方式,运用课本进行教学。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让幼儿参照课本进行描绘,之后对内容进行延伸。比如我会让幼儿先参照课本里面的高跟鞋,照样画一只,然后对小朋友讲解,高跟鞋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因为它有很高的后跟,所以叫高跟鞋,高跟鞋的特点是什么,抓住它的特点就能画出一只很好看的高跟鞋。熟练之后我会启发幼儿,能不能给高跟鞋加一个蝴蝶结?能不能画出妈妈穿上高跟鞋的样子?让幼儿展开想象,给高跟鞋添加他们想添加的人和物,孩子们画出的作品各式各样。回归到绘画基础中,我用PPT的形式,将课本上的高跟鞋和幼儿画的高跟鞋进行对比,让他们观察自己画的画,即使鞋子千变万化,人物多种多样,但是鞋子的特点不会改变,基本形状不会改变。这样幼儿既可以展开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也夯实了绘画的基础,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才能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他们才会敢于创作、勇于创新,才能让美术教学效果得以体现,从而为培养未来的美术人才奠定基础,让幼儿园成为未来画家的摇篮。

参考文献:

第6篇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

第7篇

一、学会观察幼儿

要帮助教师将关注点转向幼儿,首先要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幼儿。

1.研训结合学习观察技术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与调研,我们发现教师有观察幼儿活动状态的意识,但缺乏科学的观察方法,更缺乏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专业培训机构虽然能够给予我们技术支持,但他们的培训专业性太强,缺乏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我们决定借助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以研修结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同步学。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观察方法,了解美术领域观察评价的要点。同时,通过教师与培训者的互动,形成幼儿美术教育的观察方法与评价指标。

同步看。是与观察技术培训同步进行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学会运用观察技术。在集中培训观察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走进教学现场学习运用观察技术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教师在培训者的现场指导下学会如何捕捉观察对象的行为、语言等,学会观察、记录。

同步讲。是培训者与教师分别讲述同一情景中记录下来的观察案例,从中分析观察记录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步讲的过程更多是观察方法的传递,教师在倾听培训者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可发现自己在观察技能方面的不足,培训者则从教师的案例讲述中捕捉共性问题,生成新的培训主题。

2.录像回放促进有效观察

通过前期的研训,教师基本掌握了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方法,但能否有效运用,还有待实践验证。我们采用录像回放的方式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先让教师在同一教学情境中进行集中观察并记录。同时指派若干熟悉活动目标、流程,了解观察与指导要点的教师全程摄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力求真实地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和态度,为教研中再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提供详实的素材。然后,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回放录像再现教学情景,让教师对照、分析自己的观察是否全面、准确,能否敏锐地观察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在对照、分析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对幼儿的行为、语言作出分析和评价。

录像回放不但能真实再现教学情景,还能根据需要暂停或切换某个情景,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二、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

从研“课”中完成教学目标,到研“学”中学会观察幼儿,教师的视角在转变,为引导教师将视角转向关注幼儿的长程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教师把握幼儿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学习中了解幼儿发展需要

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帮助教师从理论上了解幼儿发展需要。而后,我们又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实施常态调研,让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和各领域发展目标,整理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课程内容。我们认为教师整理课程内容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它既能帮助教师熟悉现有的课程内容,又能让教师再次思考课程内容的编排是否符合幼儿发展需要。

2.在专题系列研讨中了解幼儿发展特点

在专题研讨过程中,我们通常以一个专题为线索,贯穿三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系列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从了解某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入手,对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从而建立关注幼儿长程发展的意识。比如,在教研基础上,我们以绘画活动中幼儿造型能力的培养为专题,开展了“画自己的童‘画’”的研究,并贯穿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小班――“自主涂鸦”,其核心内容是让幼儿自主涂鸦,教师要学会解读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创造,读懂幼儿的画,在教师的鼓励中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更愉悦、更大胆、更投入、更享受,激发更大的创造潜力。中班――“从观察到画画”,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举一反三,并在绘画活动中有信心表现新的图像,有更细致的表现,为今后想象和表现更丰富的图像奠定基础。大班――“从表象积累到创意表达”,其核心内容是观察、体验、表现、创造,教师要顺应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自主表现和大胆想象的机会,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满足幼儿表达自我、释放情感的需要。以一个点为切入口,形成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系列研究,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不同的发展节点推进幼儿发展的指导策略。教师从系列专题研究和实例分析中内化对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和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获得可以借鉴的方法、经验,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幼儿发展。

3.在作品解读中把握幼儿发展规律

一般来说,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能够反映其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此,收集并解读一个阶段内幼儿的美术作品,就会发现幼儿美术水平的发展轨迹。我园将收集的幼儿美术作品作为教研资源,帮助教师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分析,了解幼儿阶段性的发展特点。通常我们会采用典型作品分析法,即收集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时的幼儿作品,对照领域发展目标,在比较分析中把握年龄段发展特点及其典型性表现特点。我们还会采用群体作品分析法,即将收集的三个年龄段所有的美术作品集中呈现,帮助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龄段幼儿的共性特点和发展差异,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小、中、大班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规律。

三、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

在研究初期,我们设计美术活动往往注重形式的新颖,材料的奇特,我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形式新颖,幼儿就一定会喜欢,只要材料奇特,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因此,我们曾经有过在方案设计时研究得轰轰烈烈,但后续调整和推进却缺乏的现象。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使我们回归教育的本源,将如何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作为教研主题。

1.体验、感受幼儿的学习过程

体验,即让教师动手、动脑、动嘴,通过亲自操作拟投放的活动材料、学具,体验幼儿的学习过程。以美工专用室活动为例,以往我们的做法是,活动方案设计好后就直接准备材料,然后投放给幼儿,现在我们要求教师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后还要“想、做、讲”。想,即研读方案,关注目标制定、材料选择、活动形式等是否凸显核心教育价值等;做,即教师在模拟操作中体验幼儿学习的过程;讲,即在现场观察幼儿学习过程的基础上研究活动设计的适宜性,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及教师的有效支持。体验操作的过程,让教师经历了幼儿的学习过程,感受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能从幼儿的经验和学习特点出发考虑问题。

2.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

我们认为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特点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广泛、持续地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并用文字、摄像等方式进行记录。我们还引导教师在大量观察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特点,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第8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64-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9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是确保早期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也在不断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案以适应专业领域及社会大环境发生的变革与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了英国、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相关要求与标准,以期对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启发。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专业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是确保早期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也在不断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案以适应专业领域及社会大环境发生的变革与提出的新要求。在变革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拓宽眼界,关注国外幼儿教师培养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想必更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

一、英国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面的要求

英国非常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英国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教师都是在教育和教学部认定的高等学校培养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政府为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举措之一便是对培养教师的课程设置进行审定,审定包含两个方面——学术有效性审定和职业有效性审定。这种将学术审定和职业审定相结合的评审方式,一方面保证培养教师课程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确保了职业水准。也就是说,在这种课程培养下的未来教师,既能够保证较高的知识基础,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针对这项政策,英国教育部于1985年发布了《新教师培养课程批准准则》(criteria on the approval of initial teacher-training courses,以下简称《准则》),并于1992 年发布的新《准则》对原有审核程序进行完善。1984年成立了第一届审委会,对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教师教育课程审批体制。该《准则》虽然不是针对幼儿教师的培养课程的要求,但对全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具有统领性作用。

《准则》规定学生应对下列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方法: ①认识教育的功能、价值、目的, 理解教育对维护本国社会制度的意义,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及实际意义。②认识儿童、少年学习成长规律的多元性及其具体表现,各科教学对其成长的影响;了解各学科教学的相互关系。③掌握各科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口头、文字语言交流能力、计算能力的技巧和方法。④掌握针对能力、行为、社会背景、民族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所需的技巧与方法,以适应在多元文化、多种族社会中从事基础教育的要求;能有针对性、无偏见地讲授有争议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培养学生相互理解和尊重。⑤能观察、评估、记录各类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能管理学生、组织班队活动。⑥能与同事、领导相互尊重、协作共事;能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⑦具有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选用) 和其它现代教学手段的良好基础,并能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⑧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意识,能自觉地追求自身素质、专业能力的提高,并意识到这也是法规的要求[1]。

除以上纲领性的标准之外,《准则》对职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习时间、类型、内容、高校实习导师和中小学校的指导教师的作用作了具体规定[1]。要求只有教育教学实习合格、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毕业生才能获得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改变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之间的脱节,英国教师培训署(Teacher Training Agency,简称TTA)于 1998年开始实施“入职档案”制度,后又规定自 1999年 5月 7日起获得教师资格的新教师还必须参加三个学期的入职培训。在此入职培训期间,英国的初始教师培训机构(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provider,简称ITT)必须为每一位学员提供一份“入职档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予以记录,在学生结束职前教育之时由学生保管。入职培训学校可根据“入职档案”中的相关记录,“在判断新教师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由学校指定的入职指导教师和新教师一起确立入职培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新教师达到入职培训的标准。2003年又推出了“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这一制度细致入微地记录了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与发展方向,从而为连续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和职后教育提供了参考[2]。

二、美国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与做法

在美国,幼儿教师也需要资格认证。但是幼教的资格认证比较复杂,资格标准参差不齐,幼教师资水平差异也很大。有仅在职业培训中心受过训练的,也有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者,甚至一些获博士学位者。但无论哪一级水平,一般都要求持有州政府或美国儿童发展学会或其他公认的协会颁发的证书,才能在一些公立幼儿教育机构任职。 转贴于

全美幼教育协会( NAEYC) 是一个民间组织,它制订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的规划、规则等文件,对全美幼儿教育的开

展具有普遍的规范作用。1991年美国师范教育者协会和全美幼教协会共同制订了美国0-8岁儿童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对美国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了详尽的解释和明确的规定,例如:[3]掌握有关婴儿、幼儿前期、幼儿期和小学期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的理论以及将这些理论综合在一起的途径和方法;理解和掌握怎样为乳儿、婴儿、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选择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习,艺术,健康和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付诸教学实践;善于同家长和热心支持幼儿教育的各界人士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实施一个高质量的适合于乳儿、婴儿、幼儿或小学儿童的教学计划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力和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差别和特殊需要的鉴别力等等。

进入21世纪,全美幼教协会建立了如“初级许可证标准”(2001) 、“高级计划”(2002) 、“副学士学位计划”(2003)“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计划等一系列早期儿童教育专业不同层次从业者的培养标准。

根据美国新教师评定和支持专业委员会(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的要求,早期儿童教师的十条标准分别是:[4]①学科知识。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探究方法以及知识结构,并能够使各学科的教学都成为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②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儿童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并提供促进学生智力、社会交往及个性发展的机会;③满足个体需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能够适用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了解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和操作能力的发展;⑤学习动机和管理。教师要了解个体的和群体的动机与行为,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鼓励积极的社会性交往,主动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自觉性;⑥交流与技术。教师要运用有效的言语、动作和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促使学生在课堂积极探究、合作和相互交流;⑦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学生情况、社区情况和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⑧评估。教师要了解并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价,并确保学生在心智、社会和身体方面的不断发展;⑨反思行为与专业发展。教师要成为一个积极反思的实践者,能够经常地评价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还能够积极地寻求专业发展的机会;⑩学校和社区的参与。教师要与学校同事、学生家长以及附近的社区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保护其合法的利益。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英美两国均非常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实施幼教资格证书制度,把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编制等措施来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两国体系较为完整的幼儿教师的培训计划和师资标准明确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同时对高校的教学以及课程安排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措施,保证了幼儿教师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英美关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对于我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我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没有专门的培训计划,没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更是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一些院校课程设置也存在比例失调现象,理论课程比例过大,课程内容老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明显不足,突出职业技能的课程较少。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学前教育的职前培养也要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能把课堂学习的理论迁移到具体的幼儿活动情境之中,同时要配合进行相应的技能考核,从而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全面提升。应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幼教特点,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温忠麟,李玉辉.英国师范教育课程的职业有效性审定[J].比较教育研究,1998,(1).

[2]宋红娟.英国“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5).

第10篇

一、科学制订目标,提高目标成效

创设有艺术氛围的环境、挖掘教师的艺术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趣是我们的目标宗旨。

我们在工作中,大胆摸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美术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美术教育风格。我们以“从美术教育中汲取营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美术教育为基础,推进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与提高。并将美术教育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以艺术促进孩子创新能力的稳步提高。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孩子自由的表达表现和创造性地表达表现,鼓励和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自在地宣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我们美术特色教学的目标确立依据是新《纲要》中的艺术目标。三条艺术目标比较笼统、抽象,在实际中教师较难把握。于是我们又把美术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

1.情感目标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情感为抓手,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绘画的表现力。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环境中的美,充分享受美的熏陶。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让幼儿身心得到自我满足,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健全人格,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善良的品质。

2.知识目标

在美术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幼儿传授一些粗浅的美术知识,同时渗透各领域知识,努力把美术知识与各科知识相互融合,使幼儿获得较为系统的,完整的新知识,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根据不同内容,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涵,而且更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设计活动方案时自然而然地考虑到了各领域知识的融汇贯通。

3.技能目标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给予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的指导,使幼儿较为确切地运用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认识,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幼儿根据需要达到目标要求,每个幼儿的选择虽然不同,但相对以前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此外,幼儿还学会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用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具有创造的意识;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二、精心选择,创设园本课程

1.重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重视形式的创新。我们应把我们班或我们园幼儿的年龄特点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使课程中的内容技能与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剪纸这类型的活动课程我们反复研究,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把剪纸目标定位在:1)剪出对称形体,难度不要过高。2)先画后剪,把连接作为知识要点。3)用各种彩纸,形象单一,色彩复杂。4)鼓励创新,大胆设计图案。正因为正确地处理了剪纸创新教学与幼儿年龄特点这一矛盾,加之活动后的不断调整,使得剪纸的创新教学活动非常成功。

为了防止美术活动形式的单一,注重可操作性,我们又进行了美术活动形式的尝试与开发。虽然绘画形式中有线描、涂色、水墨、水粉等等,但形式单调。因此为了使美术特色课程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教师们开动脑筋,在全园开发了一些形式:剪纸、面贴、粘贴、撕纸、编织、泥工、印染、报纸浮雕画等等,老师们还把各种形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掌握形式开发的规律性后,运用规律自由地重新建构,使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以园为本,开发丰富的人文资源

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特色教育经验,认为美术创新教学的内容选择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可以来自于原有课程更深度的挖掘;可以从幼儿教学活动中生成;可以根据季节选择;可以从乡土文化中筛选。凡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能用一定绘画符号表达的内容均可作为创新教学的原本材料。如“泥塑:家乡的荷藕”、“我与大运河”等案例,都来自于本土荷乡文化;“手拉手”剪纸内容生成于幼儿园组织的郊游活动;“全家福”这一课程是对主题活动的拓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周边有许多课程可以开发,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创新课程的开发就能渊源流长。

三、创新延伸园本教研

第11篇

1、成绩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

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十二月、元月:

1、加强冬季锻炼,提高幼儿运动素质,举办第七届“小小运动会”迎接新年。

第12篇

摘 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是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故事教学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实践中灌输式教育所导致的沉闷、僵化的局面。

关键词:故事化;美术教育;语言教育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传统的美术教学就是让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虽然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而让美术教学故事化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创新。实践表明,通过故事化教学方法的美术教学,幼儿兴趣浓厚,作品形式多样丰富,对幼儿的语言、绘画发展起到了更好的推进作用。

开展故事化美术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里面可以融入语言、音乐、社会、健康等多领域教学,这样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就会去思考,那一刻每个孩子脑海里的场景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比如,美术教学“鸭司令”时,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就可以由故事导入:“有个小朋友名字叫小明,暑假的时候他去了外婆家里,外婆的家门外有条小溪,外婆请他帮忙看鸭子……最后大家都叫他‘鸭司令’。”讲完故事以后,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表达:小明可能干了,一吹哨子鸭子就会都跑过来,排着队跟到小明后面,可神气了……孩子们都会被故事打动,那么此刻正是作画的好时机,可以强调侧面人物的画法以及背景的布局,幼儿创造绘画由此开始。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幼儿总结,进行语言的丰富表达,讲述自己所绘画出来的鸭司令有多么的神气,这样幼儿不但兴趣浓厚,作品出来也形态各异,比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绘画的效果更加有感染力。

美术教育与语言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已经把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作为综合课程来进行,让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而是通过绘画去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例如,美术教学“我是小侦探”用一个侦探故事贯穿其中,出示印有脚印的纸,讲述发生的事件,让孩子去寻找是谁从这里经过,即请出我们的小侦探来破案了,脚印中的图案、脚印大小就成为孩子去研究的关键,哪里有脚印,从哪里经过。那么这节课就是通过故事引导,美术、语言、社会、安全教育贯穿其中。打破了传统的模式,让多种教育的融合带动了幼儿的兴趣,发展了幼儿思维,对孩子是获益终身的。虽然如今我们还不能运用发达国家的理念去进行幼儿教学,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参考,让幼儿的各方面教学有机的融合,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教育贵在尝试与摸索,只有在探索中才能去发现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相信美术教学故事化这个理念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参考文献: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