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10:1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师培训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品质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一)品质管理类专业基本分析
1. 品质管理专业人才结构。经济高速发展,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层次、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给品质管理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道路。目前,长沙各大企业对品质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课题调研资料显示,如果以产值500万及以上的企业设置一名质量管理人员计算,该类人才我国至少缺口约32万。如果还考虑中小企业,则质量管理人员将缺口100万以上。
2. 品质管理专业基层员工薪资。据今年年初上海信息产业人才招聘会的信息,“从岗位需求量来看,前5位分别是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质量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民营、股份制和国有企业提供的岗位月薪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的占50%,其中高级管理人员、质量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职位的月薪较高。”
3. 未来三年品质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目前,我国质量管理人员仅50万,其中真正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操作技艺、较强的分析能力的从业人员更加稀缺,难以满足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素质及能力方面,与国际质量管理专业水平也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据统计,现阶段我国质量管理市场需要从业人员1000多万,需要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约300万以上,而且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由此来看,质量管理师的就业前景很广阔。
(二)品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和启示
鉴于我国品质管理专业,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必要对当前质量管理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品质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1.我国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的现状
(1)质量管理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质量管理培训
以山东省质量管理奖获得者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的质量专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所学专业不一,有学机械设计、冶金工程、工艺铸造的,还有从中文、统计等专业转行来的。这些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有的掌握了专业技术,有的具有行政管理经验,但是普遍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的知识,利用各种数理统计技术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不足。
(2)企业的质量培训形式多样,但系统性较差
由于质量专业人员所学专业背景不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重视质量工作的企业都开展质量培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企业有较正规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大型企业有正规培训计划的占98%,60%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中已有30%以上的人员培训过或具有统计质量控制方面知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海尔是近几年国内发展较快的企业之一,它是以质量创名牌,使企业走上腾飞之路的。据了解,海尔十分重视对质量专业人员的培训,并有一套正规的质量培训计划。企业每周组织质量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IS09000系列等方面的知识共2—3学时,针对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每月还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并聘请专家结合有关质量理论讲课。
2.品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建议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对品质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突破大学专科层次的层次定位,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学生以大学生自居,盲目追求“白领”生涯而鄙视基层工作、基础工作,而企业所需的品质管理方向人才多为基层质量管理人员、质量工程师,最高也有质量总监的高层管理者。因此,要解决培养定位过高的问题,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品质管理方向基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鼓励与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素质(能力)是品质管理专业的重要取向,质量管理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企业一线的质理管理人员,因此,必须立足于质量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从而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
(3)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品质管理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实施“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体现应用性。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辅之以“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证书( “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等)和职业资格证书(“ISO9000内审证”、“质量工程师证”)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关键词】企业管理;员工培训;误区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基本情况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拥有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竞争。这些在企业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员工究竟从何而来呢?答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招聘,二是内部培养。相对于外部招聘的成本高、风险大的缺点而言,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来满足对于优秀员工的需求则是一种更加低廉和安全的获取途径。事实上,现代企业也越加重视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企业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的企业发展以及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还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企业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更能在企业竞争中凸显出来。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于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乃至最终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到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办公行政效率,大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最终战略目标的达成,都能够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使企业较好地管理自己的员工,进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二、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误区
为了提高员工的自身能力与素质,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也越发重视对于员工的培训,以便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从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普遍不高的状况下,由于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管理者局限性,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着较大的误区,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理念的误区
尽管培训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员工培训工作在实际操作运行当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尤其是在培训理念上的误区,对培训工作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培训对象的误区
很多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存在着误区。例如生产型企业,管理者往往重视的是对生产一线员工培训,如新买回新设备后,企业重视的是对员工新机器操作技能的培养,这点无可厚非,但是这类企业却往往会忽视对于后勤人员的培训,管理者会认为生产性员工的培训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而后勤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适应期后,会慢慢熟悉工作的相关内容和工作范围,也就不重视对于这类员工的培训。相对于这类企业,还有一些企业认识虽然意识到了对员工培训的对于员工工作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训员工,但是却不注意区别对待。例如某些企业会针对某一类员工找寻合适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从社会上聘请拥有较高声望的培训师来企业授课,但是本着不浪费培训资源的初衷,企业会要求所有的员工都来参加培训,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因为这些培训内容对整体员工而言并不是完全有用而遭到部分员工抱怨,而且也会因为接受培训的人员过多而影响了整体培训效果。
(三)培训实施的误区
现在企业培训的现状就是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看到别的企业培训员工沟通技能,自己企业也马上搞这方面的培训;看到别的企业做企业文化,自己也做个文化培训。这样的培训,并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做制定的,而成为了一种忙目的跟风现象,殊不知,追时髦的路子,不适合在企业培训中使用。这样盲目的照搬,既耗费了员工时间,又浪费了企业资源,实属不明智的企业行为。
三、企业员工培训误区发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所以会对培训有这样或那样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体制的不同,以及各自对员工培训理解和接受程度的不同造成的。而且做为企业管理者而言,对于员工培训理解的不到位,加之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执行的偏差,造成了企业员工培训活动背离了初衷;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中员工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对待企业培训行为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也造成了培训活动效果与期望的背离。
(一)对于培训的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都将培训看作是一件花钱的事情,认为在培训上的投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虽然有很多相关报道说“在人才培训上投资1美元,将会得到50美元的回报”,但是在实际的企业运行当中,如果培训在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企业就会认为培训是没有效果的。加之一些国有企业实行的是有一定任期的聘任制,一旦在职者认为在短期内培训活动无法在其任期内得到回报,由于政绩观的不正确观念的引导,企业领导会在心理降低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
(二)企业缺乏与培训相对应的激励机制
企业若要实行培训,就必须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现在企业的员工培训时间大多安排在工作之余,由于培训激励机制的缺乏,很多员工非但不会认为培训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福利,相反的,员工会认为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是管理者对自己的一种变相加班。长此以往,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会大为下降,即使培训的内容对员工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很有效,员工也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而配合不再积极,进而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如此的恶性循环,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景就更令人堪忧。
(三)培训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的很多企业,在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企业管理者在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往往都很不清晰,大都缺乏适合本企业的主题,即使确定了培训方向,企业也很少能够按照一个固定的培训体系持续进行下去。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自身经营的灵活行就决定了员工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培训工作的稳定性更是无从谈起。如此说来,企业在培训内容上也就更加难以确定,以至于在很多时候,企业已经固定了培训的时间,但是培训的内容却是临时拼凑,难以形成体系。在这样的企业实际状况下,培训工作也很难按照科学的步骤去进行实施和管理。
(四)培训经费不足
任何一项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在现实企业状况下,由于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即使在国家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企业要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的培训教育经费,实际能够做到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更不要再说专门拨出专项资金去用于培训活动。培训经费不足,也造成了培训工作难以贯彻执行。
四、企业员工培训误区的相关对策
(一)理性认识企业员工培训
企业管理者要对员工培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提供持续的系统的培训活动,以便让员工通过不断的技能提高,来适应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企业重视对于员工的培训,就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要对员工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坚信通过员工培训,就能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就能够加强员工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为企业管理的规范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巩固以及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加强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培训体系
1、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企业管理者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企业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制定的员工培训方案。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得到解决时,培训需求分析就应运而生。
2、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加强对培训效果的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受训者的调查,收集受训员工对培训项目和结果的看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个初步的反馈。另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前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的发生变化,来客观具体的评判此次培训是否有效。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能针对差距找出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培训活动中予以规避,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员工培训的质量,促使员工达到培训的预定目标。
3、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培训激励机制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将培训本身作为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方式。平时给予员工多一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有一种为企业奉献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真正做到让有能力、有潜质的员工接受最好的培训。另外一方面,企业要根据之前的培训评估反馈体系,以企业培训激励机制的手段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或有重大进步的员工予以奖励。无论是从物质、精神或是晋升机会上都予以照顾,从而将员工接受培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三)企业和员工的相互配合
对于员工培训,只要是从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就都是有利的。作为企业和员工而言,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配合。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培训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企业在员工培训问题上出现了理解上不正确,操作上不规范,执行上不贯彻的误区。本论文从企业员工培训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企业员工培训的种种误区,分析其成因,并找出定对措施,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一些较为有用的建议。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能日新月异,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唯有结合自身实际,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的胜任力得以加强,进而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带着企业朝着新的高度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劳冬冬,冯达丽,彭桂明.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方案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24).
[2]徐丽娟.员工培训与开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书琴.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面临的误区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27).
[4]卢国存.浅谈企业员工培训[J].管理观察,2010(1).
【摘要】医院感染是当代医学的一大难关,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已经将感染管理作为医疗治疗管理重要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涉及全体员工系统的工程。护士是医院感染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执行动作与医院感染又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护士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防止医院感染工作过程中当好监护人,执行者。
【关键词】护士;医院感染;作用分析
医院感染有叫做医院获得型感染,意思是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为一外源性感染也就是交叉感染,含义是原题来源于病人体外;二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内或者体表的正常菌群或者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子则是医院感染的领导者和监护人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一个监察控制的管理机构又或是机构并不完善。还有医院内务的微生物失衡与感染,正常微生物群包括人体表和体内的一切微生物。此外还有侵入性诊疗的手段过多,医疗器械污染,和易感染人群增加,消毒灭菌不够严格,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环境污染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子。
因此,只有加强护士在医院感染中实施者的作用,才能够预防或者阻碍感染。
在日常感染培训和教育中,要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高度认识,落实好感染管理工作,首先,领导要重视起来,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从根源上减少医院源性感染,同时控制传染病病,从而保证医疗质量,不要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不挣钱,而忽略它,不重视它。只要在人力,物理,财力都给予积极提供,护士才能够把关系全院职工和病人的医,教,研质量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才能够使护士更好的完成多重角色。其次建立分级监控体系,除了医院成立感染委原会外,护理部应该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即护士长组成,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科室建立以感染监测护士为骨干的监控网络,层层落实到位。再次健全各项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师每一个护士的权力和义务,要建立整套的完善的防止院内感染的科学措施即消毒、隔离、灭菌。使其护理人员有条例可循。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指定适合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护士要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对于病人入院,住院,出院的三个阶段,要随时从始至终遵循预防消毒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管理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于此同时,监控护士对于病房内发生的感染要进行登记,随时与医院感染科联系,只有护士严格遵循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才能保证预防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在全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必须坚持这一点。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病房定期开窗通风,床,床旁桌椅,地面定期用消毒液擦拭,还要用紫外线杀菌,患者出院后要做终末消毒,对于治疗室,配膳室,病房,测度要用专门的拖布,医疗器具要全部消毒,院内的垃圾要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
护士在工作中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医疗用具,除了主管部门检测外,护士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着,因此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都是经过护士的手,治疗的好与坏护士要最先发现。如果护士疏忽,就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狐疑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各项医疗用具的质量,核对有效期,包装,生产批号,有无漏气,从质量上杜绝感染的造成。此外,护士要注意合理使用药品,尤其是抗菌药物,作为抗菌药的执行者,要掌握合理使用药物,明确给药的次数,时间,要严格遵循药代动力学中的药半衰期。医院方面更要重视护理人员更要注意储备理论知识和重视程度,只有掌握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护理人员才能有条件时英各种觉得之间的转换,因此,护士要不断学习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时刻更新自己的储备知识。而忽视的重视程度,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着促进作用。医院感染是一门边缘学科,有很多医务人员并不了解此方面的专门知识,护士需要正确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认真及时填报感染报告,这是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的关键,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前提。因此医院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指定培训计划,利用各种新式进行培训,定期举办专题课会议,下发卫生局对于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文件、应知应会的知识。从而提高全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护士必须主动学习,不断更新并掌握新的感染学科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医院感染预防水平,支队不同病因病情积极采取有效的颗粒措施。同时也要做好对病人以及家属的教育,护士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和家属的参与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他们要针对性的讲座,交谈,示范,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疾病的原因,病原体侵入的途径,潜在并发症以及病人和家属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是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加强防范措施。
总结,护士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和执行者,肩负着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健康的工作。医院感染是当代医学的一大难关,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已经将感染管理作为医疗治疗管理重要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涉及全体员工系统的工程。护士是医院感染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执行动作与医院感染又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护士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防止医院感染工作过程中当好监护人,执行者。 医院感染是当代医学的一大难关,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已经将感染管理作为医疗治疗管理重要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涉及全体员工系统的工程。护士是医院感染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执行动作与医院感染又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护士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在防止医院感染工作过程中当好监护人,执行者。参考文献
[1] 李春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9-24
[2] 马如娅.护理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物业管理工作会,主要目的是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同时认真分析当前全区物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大家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前面,区房管局、市房管局领导都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稳步发展
物业管理与服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推进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建立社区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奋力打造“产业强区、宜居新区、文化名区”,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现实要求。尤其是区政府出台《成都市新都区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后,理顺了物业管理工作体制,明确了区、街、居三级职责。去年6月份区物业管理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物业管理行为,对促进我区物业管理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进一步解决我区物业服务信息不对称、收费不公开等突出问题,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全面升级我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物业管理相关办法、机制。并且积极开展和谐物管“公开年”主题活动。
(二)、着力构建和谐物管,积极配合房管局相关部门及时到存在问题的物业企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提出了合理、可行性的建议,使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三)、去年协会首先组织了会员单位在本区域内做到较好的物业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包括农集区)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过相互交流,会员单位对我区的优秀物业管理企业和项目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二、找准问题,突破难点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大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半功倍,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见到成效。在看到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初步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的监管还不到位。部分物业企业服务水平低、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多收费、少服务,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有的甚至干扰业主委员会自治,人为制造矛盾,严重影响小区和谐氛围。
(二)存在着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停车费、代收代缴的水、电、气费收取投诉问题,以及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治安案件频发,违法建设等问题.
(三)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建立覆盖面低,已建立的部分业主委员会,存在运行不规范、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住宅小区管理用房建设滞后,部分小区缺乏必要的办公场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用水支出比重大,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既影响了小区绿化,又降低了物业企业经营效益,致使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物业监管还不到位。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很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五)业主自律机制不完善。相当多的业主还没有树立起有偿服务的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任意拖欠物业服务费用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物业管理企业亏损过大。
(六)遗留问题十分棘手。过去修建的单体住宅楼及一些老旧住宅楼,由于规划审批手续不完备,一些住宅楼的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甚至缺失,给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带来很多难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当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一)、创新思路,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要摸清小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症结在什么地方。现在各个区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情况,摸底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实。下一步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分阶段的管理计划。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下大功夫抓好老旧小区的整治、管理和服务。要创新思路,盘活存量,加大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加快解决配套落后的问题。在这方面认识上要到位,不能埋怨、不能推诿,要面对现实、立足自身,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拓宽思路,拿出解决办法。
(二)、提高服务,做出贡献:
一是物业企业自形象提高。我们要努力提高物业企业综合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物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为住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物业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各物业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切实加强企业基础建设。物业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增强发展后劲,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大力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抓好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关键岗位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把培训重点放在项目负责人身上,通过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物业项目的服务品质,提高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各物业企业都要转变观念,把搞好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搞好人性化服务,要大力推行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要充分发挥业主大会的作用,紧紧依靠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物业企业要与业主委员会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共同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加强监督,协调关系:
要切实加强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业主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是物业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强化业主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加大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组建力度。要加强对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促进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要通过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行为,促进业主自律和民主决策,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要强化业主的权利意识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广大业主要充分行使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的监督权,物业企业应当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要监督业主委员会不得做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三是要强化业主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理性消费观念。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引导、增强业主物业服务消费意识,要完善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条款,将业主履行交费义务条款和制约措施纳入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使个别不自觉履行交费义务的业主受到规约和合同的限制和约束。
(四)、创新方法,化解矛盾:
要深入研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问题。要立足于构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长期和谐互信关系,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为业主、物业企业和建设单位提供物业项目承接验收、物业服务标准确定、服务费用评估、服务质量测评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在物业服务项目交接、推动物业服务质价相符、促进公平交易、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建设,维护和谐:
维护社区和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基础。物业管理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维护社区环境和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规范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可以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既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六)、加大宣传,形成氛围:
强化舆论监督。要加强物业管理法规的宣传,通过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广泛深入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印制散发宣传资料、编播宣传片、举办专题宣传活动、联合广电部门开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物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对一些物业服务好典型、好案例进行正面宣传报导,对一些管理差、服务差的物业企业和案例进行反面曝光。总之,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物业、人人支持物业”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素质,打造精品:
关键词:企业混改;预算管理;应收账款;财会信息化
引言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能够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不断地创新,在具体推进国企混改过程中,财务管理往往面临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复合型财会人才缺乏、财会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或制约混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基于此,企业在开展混改具体工作时,特别需要对混改进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措施,扫除混改过中财务障碍,为企业成功混改奠定基础。
一、ZC城规院混改的背景
ZC城规院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集测绘、城乡规划编制、建筑行业设计、市政行业设计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现拥有测绘资质甲级证书、建筑工程乙级证书、城乡规划编制乙级证书、市政工程丙级证书,现拥有员工45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32人,注册测绘师16人,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师、注册电气师、项目管理师20余人,硕士以上人员38人。在企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先后荣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金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主要行业奖项。2019年9月,ZC城规院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身份转换,在国家坚持“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总体要求的背景下,下一步公司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股权流动,为公司上市作铺垫。
二、ZC城规院混改的意义
(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解决制度僵化、人员散漫、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混合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引入发展资金,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嫁接,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为企业将来外部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员工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达到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相统一。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混改前的ZC城规院,拥有大多数国有企业共有的缺陷,即企业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通过混改,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可以达到股权结构优化的目的,国有企业的相互重组或投资无法改变国有法人股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引入公众股东虽然可以增强市场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但国有资本仍会维持控股地位,且中小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不及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作为国企新的股东主体,通常以派遣管理人员并加入董事会的方式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决策、股权制衡以及相互监督的现代公司治理体制。
三、ZC城规院混改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如今ZC城规所采取的会计制度沿用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混改以后则应根据企会计制度来执行,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不管是核算内容还是会计科目以及核算方法都有着差异存在。因此在开展具体实践问题过程中,企业的具体核算仍然不能与企业会计科目做到准确对应,以上种种都会阻碍混改后会计核算工作的日常开展,也不利于年终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收账款管控不足
截至2021年一季度,ZC城规院应收账款余额达两千万,应收账款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11%,且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呈增长态势,另外,应收账款余额中有30%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一年以上,数据背后反映的应收账款管控不足。造成应收账款管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业务垄断导致相关部门未对应收账款重视,在实际应收账款管理中因存在管理内容交错,责任重叠度高,权责划分不明的情况。另外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内部沟通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上来讲,如今,ZC城规院并没有针对应收账款做出严格管控,没有针对应收账款建立起完善的应收管理机制,也缺少专门的应收账款催收部门,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流安全和财务健康
(三)缺乏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自2020年起ZC城规院正式在全院启动全面预算,在历经一年探索实践,企业先后完成了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预算组织架构的搭建,总体来讲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3]。然而,在实际预算执行工作过程中,仍然暴露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过长的预算编制周期和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如今ZC城规院按照业务实际特点,对项目做了划分,将其具体分为战略型、改善型和常规型项目,这些项目的预算收入与支出都独立核算,年底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为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周期以年为单位,编制方法以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为主,由于期初决策层没有拟定全年预算目标,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部门的预算数据反复修改。这种自下由上的预算编制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业务经营的实际特点,各预算部门为了能够顺利满足预算目标,就会采取高报支出少报收入的方式,最终导致预算编制结果失真。二是缺乏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企业如今针对预算考核做出了不同等级的指标划分,设立了不合格、合格、良、优四个考评等级,但是针对考评等级并未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以及考核权重。所以并没有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来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并且预算考核并没有与具体责任相挂钩,所以造成预算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预算控制意识,常常会大手大脚花钱,极易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另外预算考核成绩的好坏并没有同基层人员薪酬绩效联系起来,最终预算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四)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根据ZC城规院当前的财会员工情况能够发现,部分员工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尽管通过后续教育获得了相关学历,但是这些文凭的含金量较低,甚至部分学历学位,专业与经济管理不符,员工所获得的后续教育并不具有系统性。整体上来讲,企业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理念基础。最近几年,企业加强了管控力度,在企业内部采取了多种先进的管理观念,对财务工作提出了各方面的严格要求。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许多财务员工对于企业政策无法产生正确理解,同时因为企业指标考核体系存在漏洞,导致部分财务工作员工无法达到企业提出的工作要求。
(五)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ZC城规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主要集中于合同管理、收付款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是各部门根据各自需要报送科技与质量中心统一集中办理,由于没有顶层长期信息化系统规划和专业信息化架构人才,导致目前各系统模块相互独立,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共享,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数据闭环,导致信息孤岛,致使许多财务数据、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无法为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改进建议
(一)建立适合公司制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需遵守的制度准则,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中,还需引进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科目;在企业内部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工作指引,要求企业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注重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工作,将各业务环节的支出进一步细化,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根据新出台的企业收入准则,可引入“五步法模型”作为企业确认营收的工具,帮助计算企业收入的比例与确认时点。在企业内部除财务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也要重视合同管理与履行合同义务,定期了解合同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以减轻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为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并在财务核算中引入科学的分析方法,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得以高效完成,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在ZC城规院内部建立一个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使ZC城规院可以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力度。在事前阶段,ZC城规院应该全面调查应收账款客户的资信状况,禁止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赊账,从源头上减少出现坏账的概率;在事中阶段,加强应收账款的分析和预警,并且将每笔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落实到个人;在事后阶段,ZC城规院可根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建筑测绘企业的应收账款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为应收账款账龄设置指标分析体系,并按照应收账款的账龄与违约时间来制定差异化的催收策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三)强化预算全面管控,科学设定考核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特点,为全面把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情况,ZC城规院应该注重财务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以提前发现存在于ZC城规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这是国有企业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ZC城规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上下结合、分层分解”的原则,引进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方法,如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等。另外,在明确ZC城规院的财务预算考核目标后,还需结合员工福利、薪资与职位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行预算绩效审核,同时加强对绩效审计和结算审查的考核,使ZC城规院的预算工作更加全面高效。ZC城规院的管理者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时,必须使其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与特点,同时还要关注绩效考核制度与企业员工的适应性,使企业员工可以在该绩效管理制度中得到发展与成长,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共同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根据ZC城规院存在的绩效考核问题,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确定绩效管理目标,找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与目标、法律不适应的环节,然后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分析指标的侧重点在于让企业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合理评估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员工工作行为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提高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工作,推动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好的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他们才会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实现人才优势与实际效益的转化。
(四)以人为本,切实做好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是保证ZC城规院财务混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更是混改后单位能够适应企业化财务管理要求、保障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混改过程中ZC城规院必须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首要的是,ZC城规院领导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安排、周密组织开展队伍建设工作。在混改期间应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以及混改后,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细化实施方案等工作。还要对全单位财务人员实际业务能力做个系统、全面地摸底,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混改期间培训计划及混改后队伍建设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方能保障有效开展工作。为此,ZC城规院应聘请专业人士,结合单位自身特点,从会计基础规范到管理决策等,编制一套考核标准,也为混改后单位实施企业化财务管理提供一套有效的管理工具。ZC城规院要根据摸底情况,结合企业化财务管理要求,从财务基础工作到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计划。混改后单位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相关能力,更要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改善财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注重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升财务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
(五)顶层设计,搭建业财一体的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借助技术手段把组织的财务分析与核算流程加入信息系统,使财务数据可以在ZC城规院的内部系统上实现共享与高效配置。在ZC城规院实现业财一体化之前,首先应该把财务数据进行归口管理,由信息管理部门来牵头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了解各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使搭建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尽可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推行。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ZC城规院还可以按照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一个动态化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使ZC城规院的人力系统、合同系统与会计系统与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同步,在统一的平台上可以获取有关企业的发票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数据,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且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为进一步在系统上统一企业的业务信息,可分别为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分别设置系统入口,使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从中快速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部门管理者也可以从中了解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各部门主管再将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上报给高层管理者,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进行调整。其次,为确保ZC城规院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必须为财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只为获得相关权限的企业员工开发。同时,为避免财务信息系统遭到病毒的入侵与人为操作失误的破坏,应该完善信息安全防范机制,增加系统信息的安全级别。结语混合所有制在国企改革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有着重要价值。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路[J].财会学习,2017(03):24–25.
[2]红波李.会计信息化对企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J].经济学,2019(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