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18:5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铁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校企合作虽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就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方案的目标取向、价值观念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以期构建渠道通畅、“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办学模式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素质的员工。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适用性,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必需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应该看到,校企合作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对企业都是有利的。目前的状况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虽有所合作,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
二、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上取得了某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合规律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
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促进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密切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使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校外实习基地应尽可能就近选定,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现金、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规模应与专业实习学生数量相匹配,选择学生就业企业作为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为最佳。
2010年4月,我院与哈尔滨地铁公司成功签署了订单式培养方案,我校负责为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培养地铁供电维护专业的学生,由我校负责招生,招收哈尔滨市区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意向: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了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供电教研室全体和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充分体现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我院负责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地铁主要从事两个岗位群的工作:接触网工和配电值班员。哈尔滨地铁公司的接触网干线部分采用刚性接触网,车辆段地上部分采用柔性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采用直流供电,中压母线电压35kv,降压到后整流成直流1500v供给接触网;降压变电所从中压母线35kv降压成0.4kv后供给所内机电设备。基于南京地铁供电设备与哈尔滨地铁基本相同,哈尔滨地铁公司安排我校订单班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后去南京地铁进行两个月的校外专业实习。在南京地铁实习期间,供电教研室选派专业教师全程跟踪管理,不但实现了学生的安全实习,还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执行,粗浅的总结一下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1、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学校要走出去,真正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
企业与学校共同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同时使得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都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就是其就业所必须的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校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
利用学校的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技术力量,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从而达到共赢。
4、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
关键词:控制;工程实践;产学研;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关键词:司机;标准化作业;地铁;运营安全
中图分类号:X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155-03
1 地铁司机标准化作业的含义
标准化作业就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步骤进行的周期性的作业。地铁司机标准化作业就是在地铁运行的程序步骤内,司机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维持地铁周期性运营的工作程序。
地铁司机标准化作业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地铁运营的周期时间
也就是地铁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每一班、每一趟的地铁列车运营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是不允许随意变更的,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
1.2 地铁运营的作业程序
就是地铁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等运行作业程序进行行驶。这个作业程序首先必须是准确的,其次必须是严格执行的,按照作业程序工作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1.3 地铁运营的标准手头存活量
地铁的正常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突发状况,地铁运营公司必须要有标准手头存活量,以应对突发的事情。
2 司机标准化作业在地铁运营中的目的
在地铁运营中,我们必须保证列车的“安全、准点、快捷、舒适”。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我们的地铁运营一团糟,车次随意变更,时间也不准点,或者经常出现故障,车厢内垃圾遍地,那么,地铁的乘坐率就显而易见了,就更谈不上“安全、准点、快捷、舒适”了。因此,必须对地铁的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制度化、标准化。
地铁司机标准化在地铁运营中有以下4个目的:
2.1 地铁司机的技术储备
地铁的建设虽然步伐很快,但是地铁司机的上岗效果却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好,2012年4月30日,发生了南京地铁一列车司机被自己驾驶的列车撞伤事件,还有近期发生在昆明地铁的1.9脱轨事故,都是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因此,加强司机标准化的首要目的就是做好司机的技术储备,以便在遇到突况时能及时做出应对。
2.2 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
地铁作为现代都市的便捷交通工具,在国内外的很多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交通分流作用,如何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一直是专家们研究的问题,虽然实行地铁司机标准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3 防止出现重踏覆辙的问题
预防突发事故除了平时的检查外,就是要能做到“亡羊补牢”,将出现过的事故及时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优化司机标准化作业程序,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4 教育训练、防患未然
实行司机标准化,可以对没出现的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巩固了实训的效果。司机标准化就是将行业内乘务司机所积累的运行技术、经验,制成文本形式,加以学习,从作业标准用语、动作规范上进行统一,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司机标准化的好处就是即使是一个新手,通过司机标准化的学习和操作后,在驾驶列车的时候也能对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做到掌握、应对,不会因为不会处理而出现类似事故。
3 目前我们的地铁运营存在的安全问题
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运营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这几年,关于地铁的事故也出现了很多,有北京地铁的夺命扶梯事故、上海地铁的踩踏事故、昆明的地铁脱轨事故。我在此主要谈谈地铁在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1 乘客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站台是地铁内人员最多、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发生事故较多的地方。在网络上看到过很多乘客在等车时被挤下站台的事故。我们都知道在等车时,有一个安全线,站在安全线外就是安全的,但是我们发现当列车来时,很多乘客却冲过安全线,蜂拥而至到车门前,这就增加了乘客跌倒、摔伤、踩踏的几率。除了要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车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秩序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
3.2 信号系统出现故障
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行的“交通指挥员”,信号系统的故障会导致列车运行方向的迷失,就会出现列车“追尾”、“”的事故。
3.3 供电系统的故障
我国的很多地铁车站在设计时考虑不周,致使在装修时过度安装电气系统,导致供电的负荷增大,在运营一段时间后,线路出现老化现象,时不时就发生断电等现象。
3.4 地铁站存在火灾隐患
地铁运行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在狭小空间快速载运高密度人群的复杂系统,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突发性火灾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的地铁系统每年都会发生因电气设备或者电线线路故障造成的火灾,而且由于装修材料的原因,很多时候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烧伤,而是吸入有毒气体后造成的伤害。
3.5 地铁站发生洪水倒灌
部分地铁站由于前期设计缺陷,没有考虑到发生大型降雨后地铁站内排水的能力问题,造成了洪水的倒灌,使得地铁的停运,这还需要我们很多地铁站后期拿出大量费用去进行维修。
3.6 出入口的扶梯安全性较差
扶梯就如同地铁站的“脸面”,出入都会用到,但是目前在很多地铁站出现问题最大的恰恰是出入口的扶梯,有发生异响造成恐慌发生踩踏的,有运行中突然出现故障停运的。
3.7 逃生通道过于狭窄,不符合规范
按照设计要求,部分地铁站的逃生通道不符合要求,通道狭小,应急灯故障较多,甚至于有的应急通道竟成了货仓,堆满了货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铁的安全问题,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隐患猛于虎也”,地铁安全,重于泰山。
4 司机标准化作业对地铁运营安全的作用
据统计数据,有80%的事故都与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地铁司机作为地铁列车运行的第一执行人,其素质的高低、对岗位责任的重视程度、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地铁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标准化作业将以上几个条件进行了融合和扩展,统一而规范地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安全防线。
4.1 保证地铁运营周期的稳定性
在地铁的运营周期中,如果司机不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行驶,列车也不按周期时间进行运营,就会出现站点时间不准时。控制中心对车次的调度就无法按原计划实现,轻则造成车次混乱、运营混乱,重则会出现严重的地铁事故,甚至会发生撞车等事故。所以,司机标准化作业使地铁运行周期时间有了充分的保证,对地铁运营周期的稳定性提供了安全保障。
4.2 保证地铁运行作业程序的准确执行
地铁的运行作业程序是经过科学论证和计算,按照人流量、站点繁忙程度等设计的,如果司机不按要求执行,开车打盹、驾驶中思想溜号不能及时望等,都会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发展成为安全事故,所以说,司机标准化保证了地铁运营作业程序的准确执行,保障了地铁运行的安全。
4.3 保证地铁运行的仓库中有“存活量”
地铁运营就像一个人的身体,说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突发的情况,这时候,需要能顶上去的司机继续驾驶地铁运行,如果你手里的司机是一个毫无经验,没有学过标准化的司机,你能保证他不会出现事故吗?这时候,我们学习的司机标准化的“存活量”就产生作用了。“存活量”也就是我们的司机标准化,它可以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不间断的支持。
在地铁的运行中,司机的使命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司机标准化的实施对司机、对地铁运营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5 结语
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地铁作为我们交通出行的必要工具,安全就是它的生命线。上海地铁9.27事故和昆明地铁1.9脱轨事故的发生,再次对地铁的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可以看出,实行司机标准化作业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只有将司机标准化作业贯彻下去,才能有效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安全永远是摆在每一位地铁管理人员面前的严峻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树亮.南京地铁多线运营后的安全管理模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
[2] 楚柏青.北京地铁风险分析及矩阵式安全控制[J].现代职业安全,2012,(4).
[3] 刘勤.浅析影响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的人的因素及对策
[J].交通企业管理,2010,(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109-02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成为了城市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优秀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一直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建成了2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十二五”期间,我国更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了1 000 km,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到2015年全国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线路将达到55条,总长约为1 700 km。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必将需要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的整体质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为相关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需求,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客运管理能力、票务管理能力、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安全观念、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①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性人员。
②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性人员。
③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技术性人员。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主要针对培养专业型人才,熟练掌握相关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现行的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维修和维护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交通客货站。就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和城市客运管理人员。
3 校企合作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措施
3.1 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有利条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所需,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构建系统的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体系,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
根据轨道交通管理岗位的职务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整,使其符合工作需求,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加强考核制度,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应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及社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同时,教师和企业依据轨道专业就业的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工模式,搭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3.2 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因素,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相关的专业教材较少,因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编写专业的教材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同事,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的内容以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依据,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理论知识的积累量。编写的教材要具有职业针对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后起之秀。
3.3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校内的实训基地应与当地的轨道交通企业合作,依据当地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就体会到当地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便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实践和指导,从而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做到设备和技术共享。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获得优秀后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现状,了解企业实际,掌握企业文化。
同时,校外实习也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合岗位的优秀人才。
3.4 学习与培训一体化
学校应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与轨道交通公司的合作,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和企业实习。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思想上认识轨道交通行业,实训室教学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训室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以边做边学,提升操作能力,将理论所学与操作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步,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式的交流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安排,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在春运、黄金周等企业人员短缺的时期进行,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有助于学校开展实习工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的满足各方需要。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是实际操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重点是形成对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①对于年轻老师的要求注重学历、实践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年轻老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论技术服务和教学指导,帮助企业制订岗位标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注重建设外聘教师队伍,通过正式引进、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授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在与企业共享优秀人才的同时,形成密切的校企关系,共同发展。
4 实践案例
近年来,随着无锡地铁的发展,我校也开设了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相关专业。在历时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比较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学校多次组织轨道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及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外聘专业教师扩充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设有车辆、供电、票务、行车等多个实训室,在建控制实训室1个,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模拟岗位流程。另外,本专业每年输送大量学生到无锡地铁等相关企业实践和就业,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车站值班员中高级工考核项目,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典范。
5 结 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一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因此需要学校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推进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开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考核体系,解决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中缺乏相关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没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2015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批复建设信息技术类、机械加工类、交通运输类等七大类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的建设。目前,七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进入教学环节服务省内广大师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供学生观察、操作、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类似真实的体验,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或者获得某种技能的资源。
【关键词】虚拟仿真 实训平台 实践应用
1 虚拟仿真技术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虚拟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这一教育资源也逐渐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青睐。目前国内投入运营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屈指可数,以西南交通大学龙绪明教授为例,其率领团队开发的《SMT虚拟实践平台》已于2015年初完成,目前被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学院使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地铁线路控制虚拟仿真》也在轨道交通工程系的实训课程中使用。这些虚拟教学手段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改善了教学效果。
2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特点
2.1 可制定“理、虚、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将虚拟仿真训练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中
原有的“理-实”教学模式是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结合理论内容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到实验实训环境不完善、实验耗材昂贵、实验实训环境安全隐患等诸多因素制约,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能达到职业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在融入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环境之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终端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训练,构建出“理、虚、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 可设计小概率事件训练方案,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生产操作中所出现的故障、问题,避免学生在真实生产中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在不熟悉设备的情况下往往会面临高电压、高温度的危险,误操作会导致操作者的受伤或生产企业的损失。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于实践教学,将让学生在面对真实设备前,实现对设备的原理、设备的外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小概率事件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熟练掌握, 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
3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2016年底,辽宁省教育厅将对开发的七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进行验收,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即将投入运营,如何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理、虚、实教学一体化”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的开发注入新的思路,并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丰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平台的应用及推广体系,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多建设性的可操作方案。
通过对照传统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充分发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的教学优势,创建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4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研究的方法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的研究服务与实践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从校门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切实遵循高职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资源,掌握职业技能。
因此,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是基础。在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传统的生产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各自的特点,并对这两类实训教学手段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总结;研究目前已投入教学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使用情况,扬长避短;选用一部分学生提前试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总结其使用感受,并反馈到虚拟实训在今后的应用中。
具体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
5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根据已投入实践教学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情况来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具备以下的优势:
5.1 创建沉浸式的仿真生产体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根本,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可以采用第一视角模式,以游戏环节带入,操作细节真实清晰,学生可24小时全天候登陆系统进行学习,自主沉浸在虚拟仿真的生产环境中,体验生产、安装、维修过程,切实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5.2 利用虚拟仿真生产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养成良好的标准化生产习惯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规范的任务流程、生产工艺及设备操作方法,避免了不同教师差别教学的情况,引领学生养成标准化操作的良好习惯。
5.3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纽带,形成企业需求和学生成长相互反馈的机制,为今后校企合作模式开辟新道路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地中岗位的设定完全遵循企业实际用工要求,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可以明确学习方向;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中关于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成绩也可以转换为企业认可的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推广速度、覆盖院校范围不尽如意;
(2)部分学校计算机设备老旧、网络资源匮乏,虚拟平台运行速度较慢;
(3)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使用频率较低,平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综上,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虚拟教学环境的应用更适应时展的潮流,更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目前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路来。
作者简介
冯珊珊(1981-),女,现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卓越工程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 校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63-03
一、概述
2010年6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教育部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成为试点专业方向之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的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其中校外实习则是该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
校外实习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与实习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实习模式、实习课程内容体系、实习教学方式、校外实习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校外实习建设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建设提高校外实习基地教育质量和内涵。本文即根据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现状,总结目前该专业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本专业实习基地现状等条件,提出了针对本专业校外实习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校外实习提供借鉴。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相继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以培养专业的车辆工程人才。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依靠各整车制造及运营企业,且基地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2005年1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共同成立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学院在成立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构建了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体为基础,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师资、产学研基地,为教学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支持。形成三级的校企联合机制:校企之间的、领导之间的宏观调控;各系与分公司之间专业交流;专业课教师与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这种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持续运作提供了机制保障。[4]
(二)依托产学联盟,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列特色校外实习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校外实习基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主研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近年来学校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紧密合作,建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习基地:车辆分厂维修保养基地,目前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大部分的校外实习;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基地目前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基础实习的任务;九亭大修实习基地,目前承担着车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任务。
(三)创建了教师企业挂职机制
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办学的共建平台,把教师挂职锻炼作为培养教师的一项制度,有计划的分批派遣教师前往地铁公司挂职至少半年以上。目前为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共有12人次教师进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通过挂职,使教师将现场企业工程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三、目前校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校外实习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机制保障和完善的硬件条件。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且无任何先例可供遵循,存在较大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进行大量的摸索实践。
(一)传统的实习模式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实习通过不同的实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实习模式。如城市轨道交通认识实习多采用传统的“参观型”实习模式,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实习则主要使用“跟岗型”实习模式,这些传统的实习模式受企业安全因素的考虑,学生绝大多数在实习中仍然为“参观者”,无法真正成为实习的“实践者”,极大束缚了校外实习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实施的内涵建设需要。
(二)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内容体系亟待优化
针对已建成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实习基地,初步实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体系规划,以及针对目标体系的内容规划。但随着基地建设的推进,以及基地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不断探索,进行基地实习内容体系的优化。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实习基地的另一重要功能。实习基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还必须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现有实习基地内容规划中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应内容,亟待完善。
(三)现有师资队伍无法深入进行校外实习环节的学生指导工作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虽然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好的师资队伍,且专职教师全面参加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的挂职锻炼过程,对现场工程应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胜任针对现场特点进行校外实习的设计、管理工作,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只能辅助指导校外实习环节,而无法深入的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现有师资队伍很难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环节的需求。
综上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不但在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卓越”人才的培养。
四、解决方案
通过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调研及分析存在问题可知,以城市轨道车辆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目标为引领,突破现有“参观型”和“跟岗型”实习模式,真正使学生进入“实践型”的实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存在的瓶颈问题,项目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一)整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已有及在建实习基地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习模式,从而形成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全新校外实习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经过不断优化,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实习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课程。首先从目前已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深层次实地调研,总结各自在发挥实习功能方面特点,从而进行各类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可容纳实习人数分析,得出各实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对目前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课程,进行对应的实习模式研究,构建多层次的实习模式,研究在学生低年级实习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中,如何在延续“参观型”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实践型”环节,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及感性认识,而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需要着重研究及设计出专用的实习场地、实习工器具、实习设施及设备,建立学生真正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型”的全新校外实习模式。
(二)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为导向,着力打造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内容体系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内容体系的构建主要贯穿于校外实习的整个过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实习内容体系的设计首先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为导向,并针对企业各实习基地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内容体系的优化。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中,以原理性及验证性的内容为主,而在高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实习中,除设计企业实际操作的技能型内容外,还需着重设计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及实施将有助于学生综合利用多门专业课的多个知识点,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最终优化及完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内容体系。[5]
(三)以提升教师工程应用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师资队伍建设方法研究
在校外实习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培养,以适应校外实习环节的指导。拟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已有的企业挂职锻炼机制,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去企业了解工程应用知识,并不注重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进行全程实习指导的旧机制,而项目研究则使教师以实际工程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以适应在新的实习模式及实习内容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企业实习指导的需要。其次,需要将企业专业工程人员引入校外实习指导环节,同时在企业导师的选择上,研究将企业“创新工作室”的首席研究员队伍引入教师队伍,以满足新的实习内容设计性及创新性的需要。通过这两方面校外实习师资的培养和补充,最终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五、总结
城市轨道车辆专业校外实习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实习内容体系、校外指导教师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明确其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除了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外,还需细致进行所对应的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体系、实习教师培养等多方面的建设,以达到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
[ 注 释 ]
[1] 黄诗君,阳林,章争荣.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2-55.
[2] 方守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134-135.
[3] 方宇,师蔚,柴晓冬,等.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187-188.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本土化
2011年9月5日至11月5日,我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出国进修班赴德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顾四年来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成果如下: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
(一)宣传推广阶段
回到学校,我对全校教职工举办了德国学习讲座,介绍德国的职教体系、教学方法、学习心得等。教职工们很有感触,思维得以打开。
内化是个艰难的过程,没有现成本土经验借鉴,仅凭粗放的框架式脉络很难搭建起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为了更加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对全校教师举行了行动导向培训、工作过程讲座、专业调研讲座,让教师们从更细的环节,更贴近的区域进行教学思考。实践阶段我对中层干部开展课程改革培训,深化过程中为学校课改小组成员做专题培训。
(二)顶层设计阶段
实践离不开理论指导,为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引入系统论作为教学改革推进工作的理论基础。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的。教学改革不能局限于某一层面,或者只针对某个方面,要全覆盖、多环节、不偏废。
为促进教学改革,专业科进行了深入的专业调研,确定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我根据在教育部和GIZ的学习收获,借鉴成都航空职业学院经验,为学校编写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标准暨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档样板。专业科组织教师编写了新型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施养专业、机运专业构建了“4+4”课程体系,工程测量专业构建了“3+1”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顶层指导。为配合改革,教务科出台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为提高教师素养的成长,结合学校的发展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核心、两翼延伸,四项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制度规划和教师成长两类顶层设计相互促进,为教学改革铺开了一条宽阔大道。
(三)局部尝试阶段
2012年初,鼓励各专业科每门专业课程尽量做出4份教学情境,主推六步法。2012年下半年,教学改革打破坚冰,全校教师进入主动探索阶段,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六步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在多门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2013年上半年,多门课程开展了深层实践,如《金属工艺学》改为《机械加工一体化》课程,以理实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相结合,整体贯穿六步法,一个月时间只上这门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实践,传统的嚼了喂,变成引导式、探究式的共同学习,学生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互动频繁。当然教学改革中也呈现了新问题:师资配备、薪酬比例、设备配置等。
(四)切实实践阶段
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学校在机械12级针对《内燃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修理》《液压与液力》《工程机械驾驶》四门课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每门课一个月,全体在车间、工场转盘式轮流学习。教学改革已深入内核,学生也不再局限在教室听讲,而是以递进的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课程,逐步熟练技能。2014~2015年,学校扩大改革范围,把《工程测量》《电工》《工程材料》《计算机基础》《语文》《数学》等课程纳入教学改革范畴,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改革环境。
2. 精品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7门,成果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新增校级精品课程10门,新编写、出版14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贴近岗位。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精心设计、规范建设。新建第二实训楼,购置了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学校积极拓展了中铁二十三局、水电七局等10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基地。
4. 师资建设队伍素质精良。四年来,培育28名新教师,评选出10名“教学新秀”、6名“教学能手”、2名“教学名师”,组织教师出国出境培训53人次,国家级、省市级培训104人次,聘请了9人次专家讲座,校级培训630人次。派遣教师172人次到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都地铁现场实践。2015年,2名教师获得成都市说课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成都市微课大赛三等奖。
5. 教学生产服务密切校企。学校发挥成都铁程测绘有限公司的实力,承包兰新线40公路的CPⅢ测量、大西线轨道精调、西成线85公里轨道贯通等工程任务。学校承担了中铁二局、六局、八局和中国中铁总公司的测量大赛,全方位地展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6. 校外推广成绩显著。作为四川省教育厅示范校建设验收评委之一,我积极宣传、推广德国学习经验,为四川省第2、3批中职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指导。为到校访问的青海、重庆、林芝、那曲及四川的多所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教学改革培训,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交流会上分享德国学习成果,以星星之火,实现燎原态势。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11月,我向机械12级3个教改班发放调查问卷,发出问卷124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统计结果如下:
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调查结果分析表
结论:一体化教学改革整体效果很好,满意度达84.9%。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课堂气氛、学习效率4个方面满意度达70%以上,学生对教师高度认可,满意度达80%以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学设备,仅48.7%认为设备好。
通过调查,一体化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欢迎,希望继续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不足予以真实反映,学生更加关注技能、关注知识、关注效果。
三、德国进修的实践反思
四年的教学改革,四年的艰苦探寻,促使我不停反思:
(一)突破与成效
1. 突破课改理念及能力束缚,形成新型职教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经过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理论等专题培训,派出大量教师出国进修,形成新型职教观,为后续的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蹲下身切实办职教,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学生由受体成为主体,教师成为指导者、引领者、参与者。
2. 突破教学改革流于表面,深入贯穿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改革从顶层设计、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步步扎实。教学实施从管理者、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学生,人人有责。教学改革从理念、内容、方法到评价,处处更新。师生角色得以转换,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
3. 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思维,构建系统化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过去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对具体场景,分散而支离。四大工程层层递进,从教师入格、合格、升格到风格形成,阶梯上升,为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划出系统化发展蓝图。内容从理论扩充到实战,视野从校内拓展到国外,场所从课堂延伸到工地,对象从个体扩大到团队,形成较为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
4. 突破校企合作面窄、肤浅等现实,开拓强覆盖挖纵深的合作格局。学校的铁道行业背景原本在工学结合方面很有特色,四年来,在学校“强覆盖挖纵深”的指导下,学生实践由课堂拓展到现场,从模拟转为实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5. 突破职教师资被动成长,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及项目开发能力。职教师资肩负“传道、授业、解(下转13页)(上接11页)惑”的天职,更负有将职教事业与当代生产力紧密相联的使命。教师培养不能脱离行业发展、社会发展,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在企业承担具体生产任务,突破职教师资被动成长,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
(二)问题与不足
1. 德国职教经验在中国要根据实际予以借鉴。
2. 学校对合作企业有待继续拓展。
3. 实践场所、实践设备不能满足需要。
4. 课改新课堂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
(三)应对建议
1. 有序推进教学改革,逐级深入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不搞运动,主动权交给教师,学校局部推动示范课程,阶段总结,阶段推广,不断完善,给教师树立信心。
2. 尊重课程差异,尊重教师的理解差异。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个接受过程,给教师思考、选择的机会,让适合改革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成效。有的基础课程不适合用六步法,就尝试用其他教学法。不拘泥某种教学法,也不否定传统教学。
3. 校企合作应有更细致的机制支持。单凭学校去拓展,总有局限性,国家、社会、企业应为学校开展工学交替提供更大的帮助。
4. 多方配合,不断完善,不让教师单独承载改革之累。教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应尊重教师的劳动,体谅教师的付出,通过开调研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为改革把脉,对师生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这样热情遇到热心,群策群力,改革才能深入进行,保持成果。
总之,德国先进职教经验还要深入学习,本校教学实践仍需逐步探索,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有行动,“教改路长心犹喜,职教花开景更秀”。相信在大家的理解、支持下,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职业教育会驶上更稳健、更快速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素质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学生就业能力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解析
高职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职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1)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使其具备讲诚信的道德品质、一定的求职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及服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全国铁路行业蓬勃发展,高铁、地铁和城际铁路相继建设和开通,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铁路专业毕业生需求大幅增多,据调查尤其青睐高职学生。然而,从我院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存在违约现象,同时跟几个单位签约,隐瞒身体不符合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参加面试等,用人单位反映强烈,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直接导致用人单位大幅度减少在我院的招聘计划。由此可见,高职学生树立诚信观念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而且有助于用人单位树立招聘信心和多投放招聘计划。求职技能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恰当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开场白和结束语等都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具体,高精尖设备投入使用,人际交往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用人单位相当看重。我国铁路一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加强服从意识教育和适应社会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服从安排,提高学生的服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在单位领导心目中的印象,获得可能的发展良机。
(2)加强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一定的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铁路新设备使用多、更新也快,设备出现的新问题时有存在,因此铁路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正确操作、维护保养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要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组建包含行业专家、教学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学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跟岗位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3.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端人才。我院紧紧围绕国家高职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院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归纳和论证,总结出一套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简称“77331”的素质教育体系。
(1)七项重点素质。以产业应用型高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进入职场阶段的素质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为参照,按照专业培养岗位指向,确立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协作素质、身体素质等七项素质,制定七项素质的教育内容,形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任务库。其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教育是灵魂,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教育是基础,专业素质、协作素质教育是重点,而创新创业素质的形成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因。
(2)七大教育平台。为全面、顺利开展七项素质教育,制订素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网络、进宿舍、进管理、进社会的行动计划,制定“七进”的具体方案。
(3)素质教育“三化”。建立起轨道交通行业员工素质总体情况调研制度、走访毕业生制度和轨道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制度,根据需求制定各个时段、各个岗位素质培养内容和任务,使素质教育“实时化”。制订素质教育总计划、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使素质教育“标准化”,明确各部门、各职员的教育职责、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使素质教育工作“具体化”。
(4)素质教育“三可”机制。为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有成效,学院制定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评价办法,使素质教育可检查、可考核、可评价。
(5)建立一个素质教育网络。开发一个素质教育网络,在校园网上实现链接。上传所有素质教育教学视频、课件、案例,宣扬典型事迹,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技能大赛、书法交流、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信息,做到向学校开放、向师生开放,时时可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国联,何燕,张敏海.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人才培养建议[J].考试周刊,2013(91)
[2]张斌.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1(1):125-128.
[3]王周锁.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74-76.
关键词:交通运输;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1-03
社会的需求是衡量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的标准,也是该专业生存的最终目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是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基于全国行业分析、天津市的战略地位和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结合交通运输天津市品牌专业的建设,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颇具特色的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对我国广大的应用型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教学改革背景
在逐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事业的内涵及外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交通运输行业事关国家命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交通运输的高速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主题,实现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加盟。
1.交通运输专业的提出。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目录对原来过细过窄的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目前,与交通行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涉及3个学科门类(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23个专业,其中交通运输类就占有8个专业。截至2008年,全国有80余所高校开办交通运输专业,其中,除一些铁路、水运与航空类高校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外,更多的高校是面向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其中有62所高校开设的交通运输专业是从原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演变而来的,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以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为主体进行专业口径拓宽而形成的,并各具特色。
2.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情况。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于2001年经天津市教委批准设置,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以汽车运用为载体,电子技术为导向,道路交通安全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职教师资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2011年被批准成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
3.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要求现代汽车运用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而且要对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外语等各项知识都有较系统的掌握。知识的密集性和技能的综合性,是现代社会汽车运用职业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对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及“京、津、唐”地区的工业中心,有着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2011年,天津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达310家,整车产量77.4万辆,产值达1580亿元,构建了从外资、国资到民资,从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从整车到零部件,从制造到研发、销售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特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也是天津汽车工业的主要载体,聚集了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大众、艾达、大陆汽车、富士通天等核心零部件生产商,成为我国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15年,天津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整车、260万台(套)配套零部件、1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40万台(套)电动汽车车用电池配套能力。
4.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面对现代交通运输概念的扩大,以及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具有准点、快速、环保、安全、舒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大规模高速发展时期。当前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已进入网络化建设阶段,天津、沈阳、哈尔滨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中。实践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对拉动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市正面临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13年内,在建总里程达到115.3公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将形成由市域与城区两部分线路组成的网络,总规模将达到1036公里。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研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增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专业与学科的综合实力。对于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采用以下思路,借助问卷调查、座谈研讨、案例研究、对比分析等系统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研究―评价总结―结论推广”各环节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所示。
在各环节研究基础之上,确定了“新老”结合、特色鲜明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根据发展情况,明确培养目标。本专业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和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学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新方向,培养一流应用型职教师资和技能人才。
2.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培养方案。专业原有培养方向为汽车运用方向,方向较为单一,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形成,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交通运输专业在大类招生原则上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修完基础平台的课程后按所选择方向从第五学期进入专业学习。
3.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体要求,体现“师范性、应用性、职业性”融合;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企业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岗位”,构建校企合作“四年不断线”的实践体系;通过对共建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深入调研,深入分析本专业对应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与师范能力,按照品牌专业建设要求和行业制定的专业规范,与共建单位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工科与管理交叉、工科硬技术与管理软技术结合的专业性质特色。①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自主发展和专业拓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基础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的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证书制等措施。按交通运输大类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平台课,设置多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在第三至第四学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如汽车运用技术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设置不同的自主发展课程(高本)/职教师资课程(技本)和素质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②注重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以利于职业学校师资岗位、汽车运用行业基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高素质应用型运营管理人才的稳定和发展。③坚持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大力开展创新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④结合行业用人要求和行业组织的专业认证需要,组织专业技能训练和考证培训。⑤确保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和讲座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及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本田节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智能交通、运营模拟项目等科技创新活动。⑥注重核心能力,强化品牌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及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教学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开展汽车维修工及车站值班员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鉴定。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交通运输类专业改革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专业建设三年来,目前已有2008~2013级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其中,2008级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已经毕业,2010级即将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以优惠条件吸引教授、博士来学院工作,有计划地分批安排教师继续深造,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聘请汽车以及地铁企业专家来校兼职,聘请相关外校教授来校授课。加强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着力打造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及专业带头人引领、学术骨干为主体、具有“双师”素质的、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师队伍;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提高队伍素质和水平。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了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以理论教学体系为重要支撑,构建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相互融合支撑。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分成基本模块、专业模块、综合模块三个环节,开展汽车维修工及车站值班员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鉴定。
3.课程及教材建设。以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含实践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设标准、管理考核办法。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汽车电子安全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等核心专业课程。加强校级、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与管理工作,目前已有1门课程成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市、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在5年之内完成2~3项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根据行业发展及企业需要,建设一批特色选修、讲座课程。编写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及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课程试题库。
4.实验室建设。学校乃至天津市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极为重视,尤其是轨道交通方向的建立和发展,现已利用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资金和中央地方共建项目资金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000万元购置轨道交通方面的实验实训设备,并有专项资金进行汽车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今后,还将利用各类综合投入项目继续增加投入。
5.校企合作。201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天汽集团、松正科技、天津圣威科技等多家汽车企业以及天津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共建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共享教学和研究资源,促进双方的全面合作。各类企业陆续招聘毕业学生百余人。
四、人才培养特色
以交通运输行业与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为基础,研究确定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品牌专业特色。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建设与优化研究,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的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实行专业分层培养,体现综合通才教育与精英教育培养理念的融合。
2.探索专业方向二元化,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新方向。
3.依托天津滨海新区汽车产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4.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肖国平,等.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3,(3).
[3]夏新海,罗振林.交通运输类专业综合交叉与人才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07,(1):18-20.
[4]苏杰.天津一汽丰田产能从每年3万辆跃升至50万辆――第300万辆汽车今下线[N].渤海早报,2013-03-28(第20版).
[5]刘玉海.大众80亿变速器工厂入驻泰达构建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基地[N].21世纪网数字报,2012-09-04.
[6]刘利芝,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7]王玉珑,刘艳新,等.长沙理工大学轻化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1,(02).
关键词:教学方式 应用能力 竞争 备课 引入 点拨 分析
一般来说,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辅导周期为4-5个星期,然而,如何能在这段时间内顺利开展辅导工作则是我努力研究的方向。我认为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考试大纲,认真备课
经过几年的经验累积,我总结出大致的考题类型:1、基本的计算机常识。2、文字输入题。3、基本操作题。4、上网题。此外还有另一种题型是要求学生使用OutlookExpress发送邮件。其中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Office2003软件的操作上。
二、紧抓重点,点拨次重点
对于Office2003软件,即使学生们已有学习的基础,但我们还不能忽略,必须要把这些软件中较多用到的工具和其使用方法梳理一次。这就要求老师:
(一)有侧重点地进行分层讲解,紧抓重点内容。例如Word中,经常考到“格式”的使用。的确,“格式”和“表格”是Word中的重难点。因此,这部分上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在“格式”中,考点多数出现在文字、段落、边框和底纹、首字下沉、分栏和背景,内容较多;“表格”中一般考核学生对表格属性调整的熟悉程度,主要考点为:插入表格;增加或删除行、列;调整表格属性。
(二)对重难点实行逐个击破。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要一次性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和运用是很难的,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感觉。因此,老师要进行分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总结,又不忘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完成相应习题后,再进入下个知识点的学习。例如,我会先把“格式”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做演示操作,之后找出许多对“格式”进行调整的例子,尽量把考点都贯彻其中,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进行巡堂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后马上归纳,并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演示。3、不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经过老师的分析,学生们能了解到“格式”和“表格”工具的重要性并能纯熟的使用。
三、合理安排时间,知识引入与练习并重
也由于Word、Excel、PowerPoint三大软件的分值比重之大。于是我各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以上软件进行讲解与练习。例如在Excel的教学当中,我举了一个佛山市各种交通工具排放二氧化碳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完成表格中数据的运算。因为强大的运算功能是Excel的一大特点,在考试中往往涉及较多。学生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加法(sum)运算,不难发现:原来公交车是各个交通工具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公交车还没想象中的环保。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提出“公交出行,节能环保”的概念呢?的确,从单辆公交车来说,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载客人数多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会要求学生利用平均值函数(Average)进行运算,计算出各种交通工具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使用最小值、最大值(Min、Max)函数进行数据对比,公交车的优势就明显的突现。除了公交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作为出行工具,减少使用私家车出行。如此显浅易懂的例子包含了各个常用函数的使用,既能使学生掌握Excel的运算方法也推广了环保的概念,一举两得。有空余的时间我会让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这也是备考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自己的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果,学生们特别有成就感。
四、不要忘记对次重点的点拨,稳拿简单题型的分数
除了软件类的操作外,考试当中还有容易拿分的题目。例如文字的输入、基本操作和上网题,这3个部分相对来说是学生们比较有把握的部分,只要小心审题,注意标点符号的输入,减少出错,绝对有拿满分的可能,所以,我鼓励学生们要拿稳这30分。
五、选择题注重讲解计算,其余的理论部分让学生通过平时阅读了解
选择题部分中,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间转换和ASCII码在考核中多数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其中二进制和十进制的互换在考试中屡见不鲜。所以,我会用两个课时的时间来讲授,两节课下来,各个进制的运算和ASCII码的推算基本不成问题。剩下的就是多做练习巩固。
六、重视心理建设,以稳定的心态参加考试
即使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学生能熟练操作,但实际考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从没遇到过的难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感觉到彷徨与不知所措,这直接会影响到考试成绩。所以考试以前要对学生作合适的心理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般时间为90分钟。学生应该按照自己对各个模块的熟悉程度,先完成自己有把握的部分。遇到问题时,我会鼓励学生多从之前重点讲解过的菜单或工具栏开始找,不要有遗漏,不要放弃得分的机会。完成答题后细心检查,周详的考虑问题,切忌跳跃式检查[1]。
以上是本人对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几点经验总结,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考点、难点,但只要我们不固步自封,随时更新所学内容,细致分析,细心处理考题,通过考核绝非难事。
【关键词】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并且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于加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是高职高专工程技术专业施工方向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更是从事造价岗位的必备技能。基于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模块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高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地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等,故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与隧道工程三个专业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进行了组合和优化。将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并定名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将同属于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课程目标。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1 课程模块设计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做到“学中教、教中学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在对整个过程的分析和反思,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具体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将学习领域分解成多个学习情境,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将整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 人,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加强了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及时分阶段性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肯定, 对主要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同时也是下一阶段项目完成的前提条件。
四、建设良好的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使教学和学习资源做到多样化、现代化。应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和专业实训实验室。
(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施工现场的录像、图片和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好对建筑构件有直观的认识,理解实际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识图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时可以把工程构件与图纸进行比对与确认,将施工工艺难以准确表达的部分用动画或视频进行动态的演示。
(二)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网站,提供多个专业方面的网站,供学生浏览,了解市场动态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及资料。如广联达服务新干线、中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造价新家园等优秀网站。
(三)建设专业实训实验室
在实验室内建一系列典型、微型的地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模型,并把工程中一些特殊的部位都加以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构件的构造及施工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全面客观的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靠。
(一)评价内容
1、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3、专业理论学习结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评价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
(二)评价形式
1、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
2、理论考核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分制为评价管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实践环节的考核记分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结语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本文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较好提高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何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块改革的探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
[2]祝亚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
课程说明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其中: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
2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色彩基础知识(色相、明度、纯度,空间混合概念,色彩搭配,色彩的心理、网页的色彩设计、配色软件的使用等)、平面构成(平面设计构图的形式要素、关系要素,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形式、平面设计构图的形式规律,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等)、版式(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网页的版式构成与设计)及创意相关的内容。Photoshop工具的使用。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等。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实训
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搭配、平面设计构图、网页版式分析与设计、Photoshop使用。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色彩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一般色彩搭配能力。了解平面设计构图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熟悉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掌握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培养对优秀网页版式分析模仿的能力。初步掌握Photoshop工具的使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1、基础理论部分
对色彩基础知识、平面构成、色彩搭配、版面设计等美术基础知识应能较熟练的掌握。
掌握并能利用平面绘图软件辅助设计、制作网页。
2、实训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的感知能力;一般色彩搭配能力;了解平面设计构图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熟悉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表现方法;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对优秀网页版式分析模仿的能力;基本掌握一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最终能设计出优秀网页。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解答与网站美工(网页)设计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与网站美工设计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
要求学生能够一般的了解所学内容。
媒体说明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是教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本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理论和实训合一化设计的方式,侧重实践教学环节,每章均设计有相应的实训项目。
2.视频教材
视频教材是辅助教学媒体,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网上教学
通过网上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3学时,含录像)
教学内容:
1.什么是网页
2.网页设计与美术基础知识
2.1网页与平面构成
2.2网页与色彩
2.3网页与版面
教学要求:
掌握: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吸引到关注色彩与网页设计。学会运用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涂色方法。
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变化、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区别。
了解:网页制作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色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平面构成(10学时)
教学内容:
2.1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2.3重复
2.4渐变
2.5发射
2.6骨骼
2.7特异
2.8对比
2.9肌理
2.10图与底
2.11基本型的各种排列
教学要求:
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于网页设计。
理解:基本型在平面设计中的各种排列及其审美法则。
了解: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第三章 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8学时)
教学内容:
3.1色彩的概念
3.1.1色彩的产生
3.1.2光源
3.1.3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
3.2色彩三要素
3.2.1明度
3.2.2色相
3.2.3纯度
3.3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
3.3.1色彩表示法
3.3.2色彩的混合
3.3.3色彩的对比
3.3.4色彩调和
3.3.5色彩肌理
3.3.6无彩色与有彩色的相互作用
3.3.7色彩结构
3.3.8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
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吸引到关注色彩与网页设计。学会运用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涂色方法。
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于网页设计。
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变化、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区别。色彩结构诸因素。
了解:色彩三要素及色彩表示法。
第四章 网页版式设计的图文魅力(2学时)
教学内容:
4.1网页设计的独特性与必要性
4.2网页设计的审美情感
4.3网页设计的装饰语境
4.4网页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4.5网页的版式构成与设计创意
教学要求:
掌握:网页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理解:网页版式设计的独特性与必要性。
了解:网页的版式构成与设计创意。
第五章 绘图工具的基本应用(4学时)
教学内容:
5.1CorelDRAW的基础知识
5.2工具箱基本应用
5.3图像填充效果
5.4位图的应用与编辑
教学要求:
掌握:在CorelDRAW中编辑位图、能够将各工具结合起来绘制丰富多彩的图形。
理解:CorelDRAW工作界面的基本操作、图像类型和常用格式、各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色彩的模式与调节。
了解:CorelDRAW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色彩的模式及位图的定义和导入。
第六章 CorelDRAW与网页设计(6学时)
教学内容:
6.1按钮的制作
6.2制作Logo
6.3绘制导航条
6.4制作广告
6.5文本的处理
6.6主页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网页布局与页面元素的制作技巧。
理解:在网页设计中图片的应用、按钮和文字的作用与添加。
了解:网页中常见元素的定义、赏析及绘制。
课程实训
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赏析、上机操作与训练,能依据专业的审美观来自行设计各种网页,熟练掌握其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最终设计出各类综合性的网页。本课程共15个实训案例,实训总计39学时。
实训案例1:
实训:对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转达的认识。
要求:完成文字稿2000字左右,谈对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转达的认识。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提高学生对网页设计的认识,加深理解网站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
实训案例2:
实训:网页与平面构成、色彩、版面设计的关系。
要求:完成文字稿2000字左右,谈网页与平面构成、色彩、版面设计关系理解和认识。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加深对色彩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性的理解。
实训案例3:
实训:掌握重复、渐变、发射的构成练习。
要求:分别作三个构成的练习,手绘(30CM×30CM)在白卡纸上(黑白稿)作涂色练习。教师指导3学时或以上。学生课后练习40以上学时。
实训目的:反复调整三个基本构成的骨架结构和设计效果,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手绘的感觉。
实训案例4:
实训:学会作特异、肌理、图与底、对比、韵律等平面构成的练习。
要求:任选一幅手绘在白卡纸(30CM×30CM)上(黑白稿)作设计练习。教师指导3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手绘的感觉及学习手绘的技法。
实训案例5:
实训:设计三幅平面构成设计。
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上机操作。教师指导2学时,学生课后练习40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手绘的感觉和学习手绘的方法。
实训案例6:
实训: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色彩识别知识、掌握涂色方法。完成1幅在白卡纸上(30CM×30CM)的手绘作业涂色(用水粉色)练习。
要求:绘制色相卡(12——24种色相pccs色相环),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学会色彩识别知识、掌握涂色方法。
实训案例7:
实训:通过学习,学会色彩调配知识、掌握涂色以及调色方法。完成1幅在白卡纸上(30CM×30CM)的手绘作业涂色(用水粉色)练习。
要求:绘制明度渐变卡,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学会色彩调配知识、掌握涂色以及调色方法。
实训案例8:
实训:通过学习,学会色彩搭配知识、掌握涂色以及色彩调配方法。完成1幅在白卡纸上(30CM×30CM)的手绘作业涂色(用水粉色)练习。
要求:绘制纯度渐变卡,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8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学会色彩调配知识、掌握涂色以及色彩调配方法。
实训案例9:
实训:手绘,完成8幅(30cm×30cm)的作业练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上机操作,完成8幅(16cm×16cm)的作业练习。(可选择完成)
要求:
(1)作标准色相环pccs色相环。
(2)色彩混合作间色、复色的调色混合练习
(3)原色对比
(4)间色对比
(5)冷暖色相对比
(6)明度对比
(7)纯度对比
(8)色彩单项调和
(9)色彩双项调和
(10)多色调和
(11)改变面积分割形状形成调和
(12)色彩与四季的联想——春、夏、秋、冬(形象任意设计)。教师指导6学时,学生课后40学时或以上。
实训目的:学会运用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掌握涂色以及色彩调配方法,作平面色彩构成练习。
实训案例10:
实训:网页版式设计训练7学时。
要求:进行网页版式设计与创意练习,设计2—4个网页,教师指导7学时,学生课后要进行26学时以上的手工(手绘或粘贴)操作。
实训目的:通过对优秀网页设计的赏析,学生可以先借鉴后创新。
实训案例11:
实训:工具箱的基本应用。
要求:使用CorelDRAW提供的最基本工具绘制几何图像,选择运用了各种工具绘制几何对象的案例进行讲解,教师指导2学时。学生课后上机操作练习4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提高学生手绘各种图形的能力,创建栩栩如生的几何图形,并通过若干图形的组合,构造复杂的图形。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和要求,通过各种技巧为手绘出的对象进行适当的特殊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实训案例12:
实训:对象的编辑操作。
要求:在创建了基本的对象轮廓后,使用各高级工具和命令调整对象的形状,最终获得满意的效果,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要参考相关实例进行上机操作练习10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在本案例中,介绍了一些对象编辑技术,包括使用工具调整对象形状、曲线编辑、节点编辑等一些使用基本形状工具达不到的效果。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展现出所要表达的效果。
实训案例13:
实训:图像的填充效果。
要求:运用填充工具及相关技巧绘制出绚丽多彩的图画,教师指导2学时,学生课后要参考相关实例进行上机操作练习8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通过本案例的学习,熟练掌握图案填充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绘制出彩色的图画,通过相关工具和技巧的混合运用,绘制出各种图案效果,使作品不仅局限于对象的简单叠加,而且具有五彩缤纷的渲染效果。
实训案例14:
实训:位图的应用与编辑。
要求:使用滤镜对现成的图像进行处理,教师指导1学时,学生课后搜集位图素材并参考相关实例进行上机操作练习6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在本案例中,介绍了一些使用滤镜制作的图像效果,通过本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不通过Photoshop,就可以直接在CorelDRAW中处理现成的素材。
实训案例15:
实训:CorelDRAW与网页设计
要求:综合运用CorelDRAW工具创建网页。教师指导4学时,学生课后搜集优秀网页做参照,自主选择页面主题制作网页。上机操作练习32学时以上。
实训目的:通过本案例的学习,熟练掌握设计网页版面与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思想来设计制作具有观赏性的网页页面。
课程考核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33学时,实训39学时,开设一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转达、平面构成、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网页版式设计的图文魅力、绘图工具的基本应用、CorelDRAW与网页设计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网站和网页的基本设计思想,使学生提高和掌握对色彩基础知识(色相、明度、纯度、空间混合概念,色彩构成的一般原理、色彩的心理、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对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对一般色彩的搭配能力、网页的色彩设计、配色软件的使用等);平面构成(平面设计构图的形式要素、关系要素、了解平面设计构图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熟悉点、线、面、色彩、肌理等设计元素的基本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掌握平面设计构图的几种常用的表现方法);初步掌握CorelDRAW工具的使用,培养对优秀网页版式分析模仿的能力,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方法。
2.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电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
3.考核方式与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为实训考核,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40%。
4.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训完成情况,形成性考核由各教学点组织教师评定成绩,由省(市、自治区)级电大认定。实训成绩考核成绩的60%,中央电大将对课程教学和实训等情况进行抽查。
5.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1)命题依据
终结性考核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网站美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考核要求
①了解部分
主要指书中一些概述性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根据这些内容简单地回答问题。
②理解部分
主要指每一章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并能利用这些概念解决美术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对教材中的一些较难的实例,要求能理解其应用原则和思想。
③掌握部分
主要指每章介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法。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书中介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出优秀的版面。
(3)组卷原则
①依据“网站美工设计基础”教材的内容及考核说明,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命题,了解占10%,理解占30%,掌握占60%。
②试题覆盖面广,并突出重点。
③在教学内容范围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试题,不属于超纲。
(4)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40%、填空题10%、判断题20%、简答题20%和操作题10%。
(5)考试形式
考核形式:开卷,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答题时限为90分钟。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转达
[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网页
2.网页设计与美术基础知识
3.网页与平面构成
4.网页与色彩
[考核要求]:
掌握:网页与平面构成、网页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美术基础知识在网页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二章 平面构成
[考核知识点]
1、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什么是重复、渐变、发射
4、骨格的特点
5、基本型的各种排列
[考核要求]:
掌握:基本型在平面设计中的各种排列及其审美法则,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于网页设计。
理解: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了解: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第三章 色彩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
1、色彩的产生
2、简析色彩与生理、色彩与心理的关系。
3、如何进行色彩调和?
4、无彩色与有彩色的相互作用
5、简析物理补色与生理补色的区别。
6、什么是明度、纯度推移构成?
7、什么是颜色的混合?
8、什么是模拟加法混合?
9、什么是同时对比?
10、什么是色相对比?
11、什么是明度对比?
12、什么是纯度对比?
13、为什么说肌理对色彩能产生视觉影响?
14、色彩暗化与淡化的根本是什么?
15、试析黑色、白色对色彩的分隔作用。
[考核要求]:
掌握: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各种排列及其审美法则,并能较灵活的运用于网页设计。
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形象。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第四章 网页版式设计的图文魅力
[考核知识点]
1、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和造型要素
2、版式设计的审美形式原理
3、网页的版式设计
[考核要求]:
掌握:网页版式的基本类型、网页内容的编排。
理解: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网页的界面空间。
第五章 绘图工具的基本应用
[考核知识点]
1、CorelDRAW的基础知识
2、工具箱基本应用
3、对象的选取和编辑操作
4、图像填充效果
5、位图的应用与编辑
[考核要求]:
掌握:在CorelDRAW中编辑位图、能够将各工具结合起来绘制丰富多彩的图形。
理解:CorelDRAW工作界面的基本操作、图像类型和常用格式、各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色彩的模式与调节。
了解:CorelDRAW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色彩的模式及位图的定义和导入。
第六章 CorelDRAW与网页设计
[考核知识点]
1、制作水晶按钮
2、制作Logo
3、绘制导航条
4、制作广告
5、文本的处理
6、主页设计
[考核要求]:
掌握:网页布局与页面元素的制作技巧。
理解:在网页设计中图片的应用;按钮及文字的制作与添加。
了解:网页中常见元素的定义、赏析及绘制。
复习资料。,见附件1。
王欣:今天的期末复习结束了,再见。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见附件1: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在几何学上,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长度和位置,没有(
)。
A、厚度和宽度
B、高度
C、粗细
D、重心
2.骨格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
)。
A、彼此的关系
B、大小
C、空间
D、形状
3.特异构成指在有规律的形态中,出现一个或几个(
)的元素。
A、变异
B、相同
C、重复
D、渐变
4.人们对肌理的感受是以(
)为基础的,用来感知物体的软硬、细致、粗糙等,称之为触觉肌理。
A、触觉
B、视觉
C、想象
D、经验
5.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下列哪张图属于直线平行移动形成的方形面(
)
A、
B、
C、
D、
6.
分割就是划分平面空间的区域,以确定它们合理的(
)。
A、大小和位置
B、比例和形态
C、形状和大小
D、形状和位置
7.渐变构成指的是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的(
)地变化。
A、渐次
B、倾斜
C、重复
D、排列
8.“光线”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辐射,称为可见辐射,即(
)。
A、人造光
B、可见光
C、电磁波
D、紫外线
9.光源色是指光线的色彩发光体不同的(
)可以产生不同的光源色彩。
A、色散
B、波长
C、光线
D、折射
10.在平面构成中,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几何形、自然形或偶然形,下列属于偶然形的图是(
)
A、
B、
C、
D、
11.光源色的色光倾向和(
)是影响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
A、光照程度
B、固有色
C、色光成分
D、物体大小
12.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高的是(
)。
A、黄色
B、黑色
C、白色
D、浅灰色
13.下列属于“满版型”版式设计类型的一项是(
)
A、
B、
C、
D、
14.对比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
)两端相对的颜色。
A、15°
B、180°
C、130°
D、45°
15.下列属于互为补色的一组是(
)
A、蓝色与绿色系
B、红色与蓝色
C、绿色与红色
D、黄色与蓝色
16.在版式设计中,编排的元素和二维的空间会以(
)的关系相互作用。
A、文字、色彩
B、空间、混合
C、图形、背景
D、文字、图片
17.下列属于形状渐变的是(
)
A、
B、
C、
D、
18.下列属于“变异与秩序”形式美法则的是(
)
A、
B、C、
D、
19.下列属于“水平分割式”网页版式设计的是(
)
A、
B、
C、
D、
20.离心式发射,也叫中心式发射。是指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
)部位,产生一种向外运动的感觉。
A、左角
B、右角
C、中上
D、中心
21.平面构成是从(
)这些单个元素开始的。
A、色彩、图形
B、点、线、面
C、构图、排版
D、文字、图片
22.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
)
A、色彩
B、大小和形状
C、空间
D、长度
23.(
)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A、点
B、基本形
C、线
D、骨格
24.重复构成是指以一个基本形为主体,在骨格内(
)排列,排列可做方向、位置及大小等变化。
A、随意
B、重复
C、倾斜
D、并列
25.
平时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指的是(
)现象。
A、特异
B、重复
C、分割
D、自然
26.光是指发光体释放出的射线,即(
)
A、光线
B、色彩
C、色光
D、辐射
27.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光会产生(
)
现象。
A、色散
B、发光
C、通透
D、折射
28.自然界中,任何客观物象色彩关系的形成都具备光源的照射、物体的反射和环境的折射3个基本因素,即光源色、固有色、(
)。
A、太阳光
B、人造光
C、环境色
D、对比色
29.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
)
A、深度
B、浅度
C、明暗度
D、发光度
30.同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
)左右的两种以上的颜色。
A、130°
B、180°
C、15°
D、45°
31.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混合形成新的色彩,这种方法称为(
)
A、颜色叠加
B、材料混合
C、色彩混合
D、颜色搭配
32.在CorelDRAW软件中,提供了色彩填充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均匀填充
B、渐变填充
C、纹理填充
D、图像复制
33.能够象征热情、朝气、喜庆、幸福,另一方面又象征危险、俗艳、警示等意义的颜色是(
)
A、蓝色
B、绿色
C、红色
D、黑色
34.在几何学上,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具有长度,无(
),是体的表面。
A、厚度
B、高度
C、宽度
D、面积
35.下列图属于装饰设计的是(
)。
A、
B、
壁画
公路隧道
C、
D、
玻璃雕塑
地铁
36.我们把那些在平面设计中只能感觉但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统称为(
)。
A、概念元素
B、视觉元素
C、抽象元素
D、具象元素
37
分割就是划分平面空间的区域,以确定它们合理的(
)。
A、大小和位置
B、比例和形态
C、形状和大小
D、形状和位置
38.平时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指的是(
)现象。
A、重复
B、特异
C、分割
D、自然
39.“光线”是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一种辐射,称为可见辐射,即(
)。
A、人造光
B、可见光
C、电磁波
D、紫外线
40.下列图属于人造形的是(
)。
A、
B、
枯叶
汽车
C、
D、
天光云影
江南渡船
41.自然界中,任何客观物象色彩关系的形成都具备光源的照射、物体的反射和环境的折射3个基本因素,即光源色、固有色、(
)。
A、太阳光
B、人造光
C、环境色
D、对比色
42.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高的是(
)。
A、黄色
B、黑色
C、白色
D、浅灰色
43.下列组形中,属于“透叠”的一项是(
)
A、
B、
C、
D、
44.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中(
)两端相对的任何颜色。
A、15°
B、130°
C、180°
D、45°
45.下列属于对比色的一组是(
)
A、蓝色与绿色系
B、绿色与红色
C、红色与蓝色
D、黄色与紫色
46.下列不属于矢量图文件格式的是(
)
A、*.emf
B、*.cdr
C、*.ai
D、*.jpeg
47.关系元素是研究视觉元素在画面中如何组织、排列的元素,一般包括(
)
A、方向、位置、重心、空间
B、点、线、面
C、构图、排版、大小
D、文字、图片、色彩
48.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
)。
A、骨格
B、形象
C、基本形
D、中轴线
49.下列构成中,属于“大小渐变”的是(
)
A、
B、
C、
D、
50.
平时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指的是(
)现象。
A、重复
B、特异
C、分割
D、自然
51.下列特异构成中,属于“形状特异”的是(
)。
A、
B、
C、
D、
52.下列组形中,属于“分离”的是(
)
A、
B、
C、
D、
53.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主要是指运用(
)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抽象性和形式感的设计作品。
A、色彩、图形
B、文字、图片
C、点、线、面
D、基本形
54.下列属于“骨骼型”版式设计类型的一项是(
)
A、
B、
C、
D、
55.邻近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
)左右的颜色。
A、130°
B、180°
C、45°
D、15°
56.从定义上讲,(
)是能够按照一些数量规定合成其他任何一种颜色。
A、对比色
B、有彩色
C、三原色
D、邻近色
57.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
)的感觉。
A、偏红
B、偏绿
C、偏蓝
D、偏黄
58.下列属于“文字沿形排列”的版式设计是(
)
A、
B、
C、
D、
59.离心式发射,也叫中心式发射。是指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
)部位,产生一种向外运动的感觉。
A、左角
B、右角
C、中上
D、中心
二、填空题
1.色彩可分为无彩色系和
两大类。
2.实用元素指在实际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形象、内容、
等诸方面的要素。
3.在表现上,面可分为实面和
。
4.
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5.无彩色系包括白色、_________或由白色与黑色互相调和形成的各种不同层次的灰色。
6.面可分为几何形和
两大类。
7.线有直线和
两种基本类型。
8.人们习惯于将日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称之为该物体的
。
9.减色混合是指
的混合,是一种物质性色彩混合模式。
10.骨格分为规律性骨格、
、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
11.
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
三、判断题
1.骨格的作用在于把基本形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进行编排。
(
)
2.固有色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因为物体本身并不存在恒定的色彩。
(
)
3.特异构成的形式可归纳为形状、大小、方向、色彩等方面的特异。
(
)
4.物体在中等光线下,物体所呈现的固有色最明显。
(
)
5.在平面构成的学习中,可以不考虑设计的具体应用,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形式的创造。
(
)
6.邻近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15°左右的颜色。
(
)
7.减色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
(
)
8.平面构成中的点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点越大,点的感觉越强。
(
)
9.在生活中,点通常指小的东西,而且它一定是圆形的。
(
)
10.矢量图形与分辨率有关,将它缩放到一定大小会影响其清晰度。
(
)
11.光线与色彩是相互依存的,光是前提,色是结果,没有光也会有色彩。
(
)
12.光线微弱时物体的固有色变得暗淡模糊。
(
)
13.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是最纯的颜色。
(
)
14.同种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一种颜色自身产生相同明度的变化的颜色。
(
)
15.在平面构成的学习中,可以不考虑设计的具体应用,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形式的创造。
(
)
16.平面构成中的重复、特异、对称等方法都可应用到标志设计中。
(
)
17.CorelDRAW软件中,按住Ctrl+Alt键后拖动鼠标,可绘制出以鼠标单击点为中心的正方形边界的网格。
(
)
18.不可见骨格是指骨格线只是在概念中存在,是作为基本形排列的依据和结构骨架,在构
图中不一定画出来。
(
)
19.形状特异是在重复和近似基本形的构成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整体形成差异对
比,是画面上的视觉焦点。
(
)
20.相对于光源色而言,物体色是指光源色照射到物体后被物体吸收再反射,反映到视觉中
的光色感觉,是本身不发光的色彩。
(
)
21.同类色是指在色相环中任意45°左右的两种以上的颜色。
(
)
22.从光学的角度来审视物体的色彩变化,表面越粗糙的物体,越具有规律性的曲折反射率。
(
)
23.全色光即指含有红、黑、黄、白、蓝、紫的光线。
(
)
24.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称为重复。
(
)
25.在重复设计中,基本形不宜复杂,宜简约。如过于复杂,不仅不利于组合,而且容易使
画面散乱不整。
(
)
26.
形状渐变是由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渐变到相对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具象渐变到抽象。
(
)
27.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纯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不明显。
(
)
四、简答题
1.简述面的分类。
2.简述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
3.什么是环境色?
4.简述“重复与交错”的形式法则。
5.什么是渐变构成?
6.什么是线的形态?简要说明线的种类及视觉感受。
7.网页的主要版式类型有哪些?
8.举例简述“红色”的色彩印象及表情。
9.什么是空间混合?
10.举例说明平面设计的门类。
五、操作题
制作广告
图1效果图
请完成如图1效果图的操作步骤:
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绘制一个468pt×220pt的矩形,单击【渐变填充】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颜色从(R:132;G:41;B:45)到(R:211;G:40;B:38)的
渐变,中心位移为(水平28﹪,垂直37﹪)。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
2.绘制一个468pt×80pt的矩形,填充为黑色,放在大矩形的下方,单击【交互式透明工具】按钮,在属性栏中【
】下拉列表中选择【线性】,【开始透明度】数值设置为0,【渐变透明角度和边衬】设置为(90,35),按【确定】键。绘制一个350pt×22pt的矩形,填充为土红色(R:159;G:41;B:37),
【透明度类型】选择【线性】,【渐变透明角度和边衬】设置为(.9,20)。
3.画一条直线,宽度设置为.55,颜色为白色,利用【
】进行调整。
4.按【
】键,弹出【导入】对话框,选择“人物、鲜花、钻戒”三张素材图片,单击【导入】按钮,在页面中单击导入图片。调整素材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再利用【交互式透明工具】对鲜花图片进行调整,使之与背景柔和相融。
5.选择【艺术笔】工具,单击属性栏中的【
】按钮,在【喷涂列表】选项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图形,在页面空白处拖动鼠标,绘制出气泡的效果。
6.在【排列】菜单中,选择【
】命令,将气泡图形拆分,点击【挑选工具】,按【Ctrl+U】键,取消图形组合,调整气泡的大小和位置,删除不需要的图形。利用【交互式透明工具】对各个气泡进行调整,使之较为柔和。
7.单击【矩形工具】按钮,按住【
】键,绘制一个正方形。
8.单击【交互式变形工具】按钮,在属性栏中单击【
】按钮,从正方形的中心位置向右推动鼠标,进行变形操作。
9.将变形图形填充为白色,去除轮廓线,按需要进行
,作为闪光的星星图形,放在钻戒、气泡等位置上。
10.单击【
】按钮,在适当的位置输入广告语,调整文字大小和位置,这样,一幅钻戒广告就完成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A
4.A
5.B
6.B
7.A
8.B
9.B
10.A
11.C
12.C
13.C
14.C
15.C
16.C
17.D
18.D
19.C
20.D
21.B
22.B
23.B
24.B
25.A
26.A
27.A
28.C
29.C
30.C
31.C
32.D
33.C
34.A
35.A
36.A
37.B
38.B
39.B
40.B
41.C
42.C
43.C
44.C
45.C
46.D
47.A
48.A
49.A
50.B
51.B
52.B
53.C
54.C
55.C
56.C
57.D
58.D
59.D
二、填空题
1.有彩色系
2.
目的和功能
3.虚面
4.基本形
5.黑色
6自由形
7.曲线
8.固有色
9.颜料/色料
10.非规律性骨格
11.黄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四、简答题
1.简述面的分类。
面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的面和消极的面,积极的面是点、线移动、放大产生的面,消极的面是点、线密集、环绕产生的面。在表现上,面还可分为实面和虚面,实面是可以真实看到的有明确形状的形象,而虚面是由点、线有秩序的排列所产生的不能具体界定却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在外形上,面又分为几何形、自然形和偶然形。
2.简述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
(1)
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发射的骨格线都集中在此焦点上。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在画面外,可大可小,可动可静,
有可见,也有不可见。
(2)
发射线——即骨格线,具有方向性。根据发射的不同方向,在构成时形式上又各有不同的表现(多心式、同心式、离心式、向心式等)。
3.什么是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受光后,由于周围环境影响对该物体产生的反射或折射现象。把这种反射看作是二次光源,二次光源同样对物体的固有色产生影响。在色彩学中环境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强调了自然界客观物象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形成的色彩关系。
4.简述“重复与交错”的形式法则。
在排版设计中,不断重复使用的基本形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的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我们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呆板、平淡的格局。
5.什么是渐变构成?
渐变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视觉现象。例如月亮的圆缺、水纹、鱼鳞的排列等。渐变构成指的是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的渐次变化。这种表现形式呈现出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6.什么是线的形态?简要说明线的种类及视觉感受。
在几何学上,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长度和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但是在现实和设计中,线是可直接感知的形和形体。
线可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
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垂直线有庄重、上升之感,线的粗细能产生远近感等等。
7.网页的主要版式类型有哪些?
答:网页版式的基本类型主要有骨格型、满版型、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焦点型、三角型和自由型。
8.
举例简述“红色”的色彩印象及表情。
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最引人注目。象征热情、朝气、喜庆、幸福,另一方面又象征危险、俗艳等。在色彩的配合中常起对比调和的作用,是警觉点缀之色。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红色能刺激荷尔蒙的变化,使肌肉的技能和血液的循环加强,与颜色的心理效果恰巧相符,就相当于波长长的暖色一样能引起人的兴奋感觉。红色是热烈、冲动的色彩,红色的旗帜能够唤起人们的斗志,中华民族用红色来表达欢快和喜庆。在深红色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上,红色就象炽热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底子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底子上,红色似乎被忧郁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了似的。而淡红色和粉红色具有温柔、可爱的感觉,暗红色则给人以沉静、高雅的印象。
9.什么是空间混合?
空间混合是视觉的另一种色彩混合方式。当眼睛观察物体时,由于远近距离的不同,会对物体的细部色彩产生很大的视差,即离的距离适度,眼睛对色彩的分辨准确,离得过近或过远,由于视点对目标邻近色的感觉,便会产生色彩混合效应。由于这种色彩混合受空间距离的影响,所以称其为空间混合。又因为空间混合后的效果既不加光也不减光,所以空间混合属于中性混合。
10.举例说明平面设计的门类。
1.
装饰设计——包括图案、装潢、装祯、壁画、绘画、染织设计等。
2.
机能设计——包括家具设计、陶瓷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等。
3.
环境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
4.
视觉传媒设计——包括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多媒体视屏设计等。
五、操作题
1.射线
2.透明度类型
3.交互式透明工具
4.Ctrl+I
5.喷灌
6.拆分艺术样式组在图层
7.Ctrl
8.推拉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