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德育总结

小学生德育总结

时间:2022-07-17 14:2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德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德育总结

第1篇

一、制定计划

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 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我校设置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自我管理,并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考评。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校园网站、宣传标语等媒介,大力宣传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如我校每年把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一周一个重点对学生进行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做文明学生的强化训,活动结束后,评出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进行表彰。通过此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学生人人懂文明,个个有礼貌,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

2 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我校特别重视家长学校工作,每期按时给家长上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在家及校外的表现情况,针对实际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优秀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白玉县盖玉乡小学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 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第2篇

为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小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并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加强德育管理。

一、树立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的理念

一是主题活动是德育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阅历少、心智发展不成熟,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还需要环境的浸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反之则不然。所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营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德育管理可以有效规范主题活动。制定德育计划与目标、实施德育管理及总结德育管理得失是德育管理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德育管理计划,使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融入德育管理过程中,并在过程中发展个性特质与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学年评估,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夯实。所以,德育管理越到位,主题活动就越规范,也就越能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起作用。

三是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观念。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活动,不断将德育管理具体化,并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从而勾勒出德育管理的宏伟蓝图。

二、以班级主题活动为核心

一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与可塑性。所以,教师要在各科目的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感受到道德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事情,使课文讲解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差距,并更深入理解母爱的博大。

二是完善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人生导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既要在开学第一学期向小学生宣讲“安全第一课”,让小学生注意安全,还要在班会课中向小学生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也要对小学生出现的失德问题进行预防与矫正,也要在学年结束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以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以“奉献”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小学生围绕焦裕禄、雷锋等道德模范进行讨论,从而反观自身道德发展情况。这种德育模式对快速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了解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将班级主题活动与校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只能小范围地辐射一部分小学生,而对大部分小学生却不起作用。所以,教师要从班级主题活动出发,不断形成主题活动网络,进而推广到整个学校及每个家庭,以提高主题活动中教育学生的氛围与效率。

三、规范教师言行举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德育管理的主导,对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为注意,能快速习得教师的优良品质,也能快速地学会其不足。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身言行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小学生心中的典范。例如,从站姿、坐姿出发,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健全自身人格,为小学生做好榜样。

四、加强自我德育管理

一方面,引导小学生形成“小圈子”,并通过小圈子活动提升各自道德素养。小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他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而小圈子活动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圈子活动,不断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起来,自觉与非自觉地道德学习相互交融。在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宣讲与教育,其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限;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则需要以其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教学

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中,一直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为重点。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都不够成熟,这也造成了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活动向来都比较单一。然而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在强化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小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中贯穿更好的德育观点和知识。

一、在小学体育中贯穿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加入德育教学的内容,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关于年轻人、在校生参与不良社会活动,受到不良社会影响,参与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考虑到学生的辨识能力差,对社会活动缺乏了解和认知,不能有效抵御不良诱惑和不良影响的侵害,在小学生阶段就普及德育教育也就成了尽快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纠正未成年人成长风气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体育中贯穿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的德育、体育同步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1.寻找德育、体育的结合点来做教学规划很重要

在体育课堂上融合德育教育的内容,需要选择良好的契合点来进行教育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德育和体育在教学内容上的结合,需要教师们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深入了解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寻找最为契合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德育教学。如果可以制定课程规划来指导体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也会进一步保障德育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跳远、跳绳等体育运动的时候,可以贯穿一些社会公德教育,提醒小学生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跳绳的时候不要扰民,不要在住宅楼里用力地蹦跳以免影响其他住户休息,这些德育教育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2.教师的言行表率作用要到位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很多时候是依靠模仿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中老师们要言传身教做好德育教学,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谦逊谦让等道德、文明行为,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带头这样去做,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必然是能够带动小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践行德育知识与主张。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要求讲究文明礼貌,在学生面前尽量避免粗鲁的呼喝和训斥,以温和的语气和不断的鼓励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鼓励表扬的作用是巨大的。鼓励儿童按照德育教学的思想去做事,激发小学生的荣誉感,是个不错的选择。

3.激励性教学的尝试

小学生的自尊心、虚荣心较强,这也是值得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贯穿的。要鼓励学生去了解和掌握道德观念、道德思想、道德准则,可以通过鼓励、激励、奖励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课堂上对有良好道德表现的孩子提出公开的表扬,奖励小红花或者一支笔,一个作业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贯穿德育思想的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激励性教学,提高学生旅行道德观念的积极性,要注意把握分寸。第一不能过分的表扬以免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心态,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第二是调节激励的对象,不能只对道德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要注意均衡地分配鼓励措施,让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获得践行德育思想的动力,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德育发展环境。

4.对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

在体育教学中,最容易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小学生课堂纪律观念不强,经常会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的情况;还有一些小学生不认真听课,随意破坏教学设备,比如一些体育器材,跳绳、球类等,这不利于课堂规范的落实,但也给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支持和素材。老师要对一些不良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道德方面的观点来指出小学生的错误,让小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可以号召同学们在课堂上形成道德的互相监督,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班级之中哪些同学存在的言行举止是不正确的,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这也会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观念,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进步。

5.通过信息化教学来提高德育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化教育在我国已经普遍开展,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知识也会获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从小学生的年龄来考虑,他们对于单调的课堂宣教不一定有多大的兴趣,反倒是这种以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气氛要良好的把握,避免学生过分关注信息化教学中的视频、图片信息而忽略了德育知识本身的内容。

体育老师可以尝试将一些道德宣讲的漫画素材引入教学之中,我国各地各部分都会有很多道德宣讲、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画、漫画,这类形式多样的资料融入体育课堂之中,也是个不错的创意。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运用策略;问题

语文学习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小学生的认字、阅读等基本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德育观念。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承担着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德育素质培养的重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这种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未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与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处于小学校园这一单纯的环境中,学生群体每年都在更换,而教学任务却很少发生改变,因而难免会出现部分语文教师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现象。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或者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深入挖掘语文课文隐藏在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未能对课文的德育展开深度挖掘,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德育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正确处理好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素质培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小学语文,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征,承担着对小学生素质培养德育培养的重要责任。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培养的主次关系,不能为了追求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影响正常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德育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个人品德的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很多方面,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不是可以短期内看到成效、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说,在德育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有细心。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基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该篇课文的内容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深刻内涵,并引导小学生加以思考,运用适度的德育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是对各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脚印的描写,活泼可爱,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雪地里的小画家”做一延伸教学,由小动物的脚印组成一幅画或者分析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形状,引发小学生的讨论与想象,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运用。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小学生,尚未习惯小学的课堂要求,对校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且,小学生的普遍年龄也不大,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如游戏、朗诵比赛、手抄报、班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品德起到一定积极的教育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培养小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顺利运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小学生脱稿朗诵,饱含个人情感,并由语文教师和未参与朗诵比赛的同学对其加以评价,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反馈,可以促使教师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学。总结:将德育教育顺利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同时,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外,还存在许多其他方式有待探索与发现。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哈达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德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

第5篇

(一)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道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自身教育。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注重教师的外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内化过程,造成学生的知行不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德育工作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45分钟来完成,而且借助45分钟的学习激发学生更多地自我学习。例如围绕某一道德主题,教师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籍或者组织辩论会等,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得道德认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认同。当然,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力的影响,但是外力的影响不能局限于德育思想的传播,更要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处于模仿阶段,成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文明礼貌、尊重关爱、爱护环境等,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学生自身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

(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依赖于具体事物和具体现象,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具体事件是德育工作最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料。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阶段,明确让学生知道作为小学生应该具有什么品德,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什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而小学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范例。同时,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够形成思想上的共识,这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推动学生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教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自己的道德行为展开思考,通过观看和讨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来确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通过这样的德育教学就将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密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高尚的品德不仅要是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

相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道德行为,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要将德育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小学德育教学是以德育主题的方式呈现的,教师通过德育主题向学生传递一定的德育思想,促进高尚道德思想的渗透,这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需要教师改变的是,结合德育主题为学生制定每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主题实践活动是道德行为实践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避免了个人道德实践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同时也以同伴的监督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班主任应组织班级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确定本周的主题实践活动,并由学生选取道德主题实践监督员,负责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监督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例如,在文明中国人的德育课教学后,学生讨论确定本周的主题活动是“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学生讨论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第一,作文明自我,包括不浪费水、不浪费粮食、尊敬教师、爱护同学、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乱画等;第二,及时纠正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提醒,并督促改正。

(四)优化德育环境

开展间接教育环境是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对学生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环境的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合理进行教室的文化建设。每一个小学班级都有学生的展示墙,教师可以围绕本周道德主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道德行为的板画、道德行为的宣传语或者一些名人的道德故事,通过环境的创设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要注意根据道德主题的改变及时改进内容,并增加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展示栏。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平等对话的师生、生生交流,而交流是基于文化环境下师生发展状况的。在小学德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安排班级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观点和活动建议的机会,这个班级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里,都能通过制作一些小的手工,开展主题演讲,写祝福卡片来纪念,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关爱的班级文化是最好的德育,学生在友善的环境中自然会养成关爱、相信、舍己为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环境的塑造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要注重班级精神环境的创设。

二、总结

第6篇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物欲横流渐渐占据上风,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祖国新一代。所以,紧抓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相当肤浅,他们往往认为朋友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他们还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但他们的择优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明显的依赖感;对教师充满的是敬重和信赖,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大程度地信任老师。作为教师,要在适时引导、培养他们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重点指点促进他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校园生活适应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逐步做到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喜欢过集体生活,讲礼貌,遵守游戏规则,为学生的情绪陶冶、个性塑造和品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低年级的德育中,一个良好的德育模式和一个优秀的德育方案固然很重要,但是,还有一点必须提出的是,一个品德合格的教师也同样是举足轻重的。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要铸就一个品德高尚的灵魂,它的工程师人选是极为重要的,若是稍有不慎,结果并非是大家都想看到的。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有大约84%的小学儿童认为,自己要听教师说的话,而在低年级小学儿童中,这个比例是100%。这符合发展心理学中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教师的话就是权威,没有什么怀疑的。这种认知心理有利于帮助他们学习以及掌握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所以一个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应当予以重视。

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德育重心在于教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的思想良好、道德端正、心理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德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了解德育内容,进行实践,进行总结反思。

2.确定奋斗目标,培养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爱动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组织少先队活动,加强德育引领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4.通过课堂教学,深化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5.重视课外活动,精心安排活动内容

第7篇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可以对班级管理产生导向、激励、规范、凝聚等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面对当前学生思想十分活跃的特点,对于小学生他们都有潜在的向上性,而且其性格极易塑造,“如何搞好班级德育工作?”,这是个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从个人做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充满爱心,以情感人,开展一系列班会及文化活动,加强德育考核评价制度,不失为一条搞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好途径,具体做法是: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而且其影响力又是相当大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日常细节,坚持做好以下三方面:

1.注重仪表,体现人格素养

平时衣着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不但要能够体现出一种正确的审美观、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而且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精神魅力和人格素养,从而给学生的价值观以正确的启发。

2.言行一致,示范做人本质

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的语言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获得信赖感,激发学生挑战自身缺点的主动性,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要举止大方、沉着稳重、真诚亲切,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性,善于运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做好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都有很随意性,随意说出的话,难免有不妥之处,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身,在这样特殊的教育环境下,要更近一步要求说话的艺术性。

3.养成良好习惯,造就幸福未来

作为人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无论对学生讲多少、说多少,但都比不上一个人无形中对他们心灵品德的影响,可以说老师无形中对学生影响力量是无以伦比的,而且任何教育都没有这种使人从内心发出的力量更强大的,所以加强自身的休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对开展小学校园内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二、充满爱心,以情感人

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生病的学生,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生活中,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尤其对下面三类学生做到关心照顾:

1.“差生”变“优生”-----激励和鼓励

差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加上小学生的心理可塑性是很强的,确切的说在老师的眼中就不应该出现差生,如果在品德教育中我们的眼中有差生,那我们就真的没有真正的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真正含义,或者我们就没有发现学生的长处,对于所谓的差生我们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用激励和鼓励的方法,用爱心去从根本上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调皮是学生的天性-----千万不要压制

调皮的学生其实很聪明,也许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聪明,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老师要做的不是要压制住他们,而是要予以支持和正确引导,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发扬出自己的个性,并指导激励他们用到合适的地方。

3.困难是做人的动力-----用爱去温暖

对于生活或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去关注他们的心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激励和鼓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老师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根据不同的学生去用具体的方法给予他们教育和帮助。

三、紧密结合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思想品德的教育,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1.改变思想,准确定位,开好一个班会:“能力要高于成绩,能力就是实力”。

2.借助每周班会,主题体现“无德无能不可怕,有德无能也有用,有能无德最可怕,有德有能是国家栋梁”,宣讲人物故事。

3.从小事谈起,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出发做“大”文章: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案例,激励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4.借助某些教育电影,做好爱国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开展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

1.办好班级学习园地

由学习委员负责,班长协调,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开辟一块园地,每月开展一次,评比一次,根据结果,给各组分别加操行分,并且总结各组学习园地的特点,在全班交流。

2.开展手抄小报比赛

全班每个同学每月做一份手抄报,定时在全班展示出来,请全班同学来评,也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评,根据内容、形式等方面评选出单项优胜者和总评优胜者,给获胜者加操行分,发给笔记本一个或者圆珠笔一支。

3.开展多项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增加其凝聚力。

4.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活动会,主题有庆祝教师节、庆祝元旦、开展感恩活动等,形式有歌舞、演讲比赛、游戏等。

除了自己组织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都要在班内进行初赛选拔,鼓励同学为班集体争荣誉,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表扬和庆祝,让每位同学感到集体的温暖,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将抽象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容易被学生接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这些活动使班级德育工作建设有声有色,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对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建立德育评价机制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小学的语文教育,隶属于基本的教育范畴,在语文这门学科的相关特点来分析,语文把“文”作为它的主要形式,在内容上审美化、情感化以及形象化,“寓道于文”、“以文载道”这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就是要遵循因“文”而施的相关原则。语文这门学科它不仅需要智育上的培养,还需要在美育和德育上进行锻造,无论是其文学性、思想性还是知识性,都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相关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要把德育方面的教育良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一)小学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小学阶段又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学之中所存在的脱离实际、满堂说、枯燥无味的一些空间说教,不仅不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样会让小学生们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一定要把趣味性与只是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得孩子们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进一步受到相关启发,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语文方面的朗读,用读书的形式来传情悟道。朗读这项活动对于小学的儿童们来说是他们最初的一种阅读活动。人类的语言学曾有过具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示朗读并不是机械的把书本中的知识不假思索的读出来,是通过学生内部的语言,结合自己的话对原文中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原文中展示的思想融为读者自己的思路。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要巧妙的去渗透德育教。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悟情明理,以读为本”的新型研究课题,让学生们学好语文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文章精度、细读且投入自己感情的读,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实现预期德育的目标。

(三)通过观察思考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用笔联系,挖掘去表象下的本质思想。作文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神奇,作文对于思维来说是创作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它可以综合的反映出这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世界,更是小学语文教学框架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作文所涉及和涵盖的面非常广泛,无论是人、物、景、事等,都要求小学生要讲真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说空话假话。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不仅应该注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深层次的激发,还应该注意在学生或者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之中找出震撼、感动的语言与文字,通过那些作品之中的一系列闪光点,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它的光辉,并且可以领悟到其中可贵的精神,让这种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植小学生的心田之中,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

二、注重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学不仅仅是一方小天地的话说古今与中外,语文教学更不是锁定在课本上的“圈子式”知识传播,应该注重课堂与实践活动互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语文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修养的塑造,同时,利用实践进行德育的渗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主要“塑造者”是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映学生的真实行动。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时候,在拓展、启发学生们的智能之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之中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恰当适时地进行德育思想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可以从小就树立一个远大的报复与理想,并且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进一步形成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更能够以此提升学生语文修养的良好养成。

三、利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德育教育优质渗透

(一)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一步建立起综合素质框架。学生对于教学来说是主体,更是教育内容的主体,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学生在主体方面的表现应该是自我养成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对于学生在德育上的具体要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其行为就要进行小学生守则的全面落实,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存在其阶段性的特征,更涵盖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二)首先是教育的工作应该注重整体阶段,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之中存有的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那些问题,有目的、针对性的去突出其中一个重点,进一步解决其中之一的难题。另一个侧重点的教育中心应该分段进行,尊重总体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体的差异性,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高、中、低年纪在教育的具体内容上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其语文教材之中相对突出的德育内容进行各阶段的渗透,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具体策略,不能一种方式贯彻三个阶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求“懂的”变可以,比如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或者是首都、国徽、国歌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应该适当进行民族知识以及国家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懂的今天的学习与安宁生活,有着怎样的过去和历史。高年级可以贯彻党的方针与政策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额性质和国情,掌握社会动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塑造德育综合品质。

四、总结

小学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教学时候德育知识的渗透,语文这门学科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无论与各门知识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该优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注重策略性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同时更塑造学生语文修养与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以后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年第32期.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德育;策略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因此在行为或者是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就难以通过简单的手段来做出干预。我国对于小学生高年级的教育,偏向于素质教育,希望能够减少高年级小学生的不足,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来开展,由此必须在德育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既往的教育工作不同,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在基础的德育内容上努力,如果因此而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很容易导致德育工作陷入到较大的困境当中,届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难以在短期内纠正。构建和谐平衡的师生关系,是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今后教育的重点要求,绝对不能在该方面表现出任何的缺失现象,否则很有可能对小学生的培养产生较大的隐患。首先,日常与小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完成。教师与小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以理性的观念来面对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其次,在师生关系的和谐过程中,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不能总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做事和学习。例如,在日常的知识学习和课后时间安排上,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本身的看法,如果强制性的干预,很容易遭到学生的痛恨,在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上也特别的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肢体冲突,这就违背了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初衷。

二、选择合理巧妙的批评方式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警惕性。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都通过和蔼的态度来开展,可是如果学生出现了部分的不足问题,教师就会直接对学生开展严厉的批评,还会通知家长联合批评,由此在学生的内心中,形成了很不安的情绪,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都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今后的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当中,要选择合理巧妙的批评方式。例如,在学生犯下错误以后,应该与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交谈,可以选择在操场当中,或者是在学校的花园当中,向学生询问为何会犯错误?有怎样的心理想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教师审问带来的内心恐惧、紧张。另一方面,对学生开展批评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和谐。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还会这样处理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做出防备,然后减少不良问题的出现?你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呢?”教师应该作为一种朋友的身份,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的聊天,这样在批评过程中,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于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产生很多的帮助。

三、与学生家长保持畅通沟通

在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与家长保持畅通沟通。但是,如果教师总是向家长打小报告,则很容易遭到学生的厌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发现教师打小报告的现象后,会采用迂回的战略来应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非常好,平常认真听讲,在学校的安分程度也比较高。可是在放学后就完全的放飞自我,教师又没有真凭实据,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跟踪,这就直接导致德育工作陷入到僵局当中,教师的可信度也会因此而降低,在家长心中的地位也非常的不牢固。所以,日后与家长沟通时,应该是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事情,提出看法和建议,而不是一味的进行错误批判,要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减少恶性循环的出现。

四、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中,还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完成。例如,班主任可以_展主题教育活动,在贴近小学生实际情况与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作为主题,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或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又例如,班主任还可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在保证小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小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五、总结

本文对小学高年级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整体上能够按照预期设定内容来开展,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今后,应该在德育工作中深入研究,不断的健全德育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多的指导和干预,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挫折,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德育工作 课堂 道德 活动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在德育重要性日益凸现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要从基础抓起。在这一点上,广大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应该如何进一步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对学习内容恰当的联系实际,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联系当前社会背景,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所要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来,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比较自然的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内容之中所包含的德育道理。比如在体育课堂上,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顽强拼搏的信心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从小养成刻苦努力、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的精神。

其实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内在本质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进行一些课文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不仅知道这样做的原因,还懂得了如何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学生渴望进行思想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从而产生良好的德育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德育工作应渗透在学校的具体活动之中

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在师生中展开了多种活动。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效。为了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庆典,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的德育工作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还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教育已渐渐重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层出不穷,世界的竞技项目日益增多,我国要在学生体育教育上下工夫,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动力,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体育单一方面理论与技能的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这会形成不良隐患,使得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道德素质难以提高。因此,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下面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相应措施。

一、体育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曾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与智育皆寄于,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小学及初中九年义务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在体质和德育方面优秀才能展现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小学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游戏化的手段教学,同时通过时间、距离、数量和质量等天然尺度统一评定学生的成绩,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精神。同时在大量的肌肉运动和团队协作中更容易培养小学生的友谊和信任感,使学生形成互相尊重的品质。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是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小学时期正是小学生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都变得越来越重。体育教学和德育结合能够很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脑部发育,增强小学生的智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促进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起到促进作用。

2.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二十一世纪,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促使儿童树立互帮互助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有些小学开展的舞龙舞狮课程,可以从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其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进行身体锻炼,其次才是进行娱乐,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小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时,适当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在充满活力的运动空间中学生的心态得以端正,进一步陶冶情操,使得体育中的“运动美”和“身体美”得到充分释放,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竞争”一词在当代社会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屡见不鲜,是当下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心理素质。当代体育的核心特点就是竞争,竞争、困难和坚强三个词密不可分。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一点非常关键。在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引导学生,使其明白走每一步路都要拥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紧抓体育教学中的常规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常规是小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任务,是保证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每次体育课前,体育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比如:在老师讲话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进出操场时要排队,保持操场和教室的环境卫生,爱护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等,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常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2.在课堂中处理偶发事件时渗透德育。在操场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比如:有学生迟到,对其进行适当教育,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在操场上发现垃圾时就告诉同学们,如果人人都能动手,将自己周围的垃圾捡起并保证不在操场上乱扔垃圾,那么我们将会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操场上玩耍学习,这样学生以后可能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乱丢垃圾,同时发现垃圾能及时收拾。

3.深挖教学内容,促进体育与道德健康教育的结合。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深挖内涵并予以巧妙运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玩“跳绳比赛”的游戏。告诉学生,游戏也是有一定用处的,合理和合适的协作游戏对我们大有裨益。

第12篇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增强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逐渐与德育教学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吸收的阶段和品德、人格形成的阶段,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和品德都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而且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多也与德育教育有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大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想品德和上课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课堂中,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而且小学也处于一个对知识渴望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和做的动作都会被学生吸收。如果小学教师充满着健康的朝气,对体育教育充满着热情与激情,对学生认真负责和在课堂上的话语中透露幽默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模仿,而且也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关

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多的内容和环节都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比如:田径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体育项目,却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忍耐力;排球、篮球等各种球类活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意识;其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设计的小游戏就有利于锻炼学生遵守规则和明白比赛是需要公平竞争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的发展,在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息息相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就需要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也激发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同时还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知识,所以可以在这之中创新的渗透入德育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授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生从小喜欢竞争,希望比别人做的更好,就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急于想把对手打败,让自己的心理充满焦急的情绪,从而忽略掉以柔克刚的道理;这时小学教师就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形成冷静、不畏艰苦、稳中求胜的心理能力,这样才能在等到乒乓球技术熟练以后,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成功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育中是需要找准正确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一节体育课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渗透入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篮球、排球这些球类课时,可以将其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由体育教师分组让学生轮流去领取教学体育器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基本的球类规则和技术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然后比赛,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后安排学生去归还体育器材,这样就能训练学生负责人的态度和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小学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重要在于师生的相互互动沟通交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渗透入德育教育。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就缺乏自信,一旦做错什么事就害怕挨批评,然后做事就更加的畏手畏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看到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完成所教授的动作时,教师应该马上向学生投去鼓励和表扬的眼神或者在全班点名表扬学生,这样就能打消学生挫败的心理,建立起自信心,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