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融资工作总结

融资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17 06:34:04

融资工作总结

第1篇

做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岗位,需要完善的能力有

(一)创新、设计能力

1、对于资管新动态,比如信用卡信贷化,支付宝余额做成理财产品,这是从基础资产开始设计。比如过户融资、股票质押式回购,这是投资标的。量化套利,这是投资的手段。必须对这些了然于心,棚户区改造,能专项计划投资否?股票收益互换,收益凭证业务,满足新型的理财需求。另外,比如家族信托,甚至以后的公益信托,他们有什么特殊财富需求?想理清这些,要做到时刻关注业内变化,微博,网站,每周几大行业新产品,业内交流。

2、产品的落地能力,一个思路,和实际可行是两码事。4大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实际运作中的尽调,风险,包括营运系统是否支持,利润率,流动性,都需要考虑。比如资金池---资产池。如何错配,如何滚动发行,如何避免爆仓,如何考量信托资产池安全性。这就需要对实际的运作结构,合同里的深层问题,搞清楚。多看产品方案,多研究合同,多专研合同合规问题

(二)项目、资金的勾兑能力

1、寻找资金,需要和各大银行关系熟络,一个方法是项目合作过程中互相熟悉,介绍认识,私底下再交际交际。二个是专业知识上对他们的服务,那么需要懂一点投资,真正懂的理财,债券逆回购个人如何投资?哪些债券产品个人可以投资?(交易所市场),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炒股,个人投资二级市场债券,个人申购一级市场债券,购买国债,这些等等有什么各自的适合性。

2、寻找项目方,这个就需要跟公司的市场部、投行部、营业部,搞好合作关系了。做熟以后,和项目方成为朋友,也是一个好方法。做好这一个,归根结底要做好(一)、(三)

(三)营运、写作能力

1、写作,就是写好合同。这三周被搞死啊,支行、分行估值、合规,部门合规,公司法律、估值,团队的前辈。被这些人搞死啊。全部走几遍,不容易!以后还要跟项目资金方谈,这是要对接4方。写合同,一定满足各方要求,同时别犯低级错误了,已经总结了十几个易错点,继续加油总结。除此外,写作还包括了,董事会议案,总裁签报,产品展示PPT,这些也很重要。多看多想多总结

2、营运,开户流程,TA系统清算能力,公司撮合能力,清算登记投资程序。这些也要懂。更多的说,要懂部门,乃至公司框架,营运就是统筹框架的,想往上再发展,得懂,不是么。

总结来就是这3个方面,多充实。从一个个任务做起。理财周报要开始做了,有计划的完成每天、每周任务,事务性和研究性任务齐头并进!留用的概率应该很大,90%以上。下个月要和师兄谈一谈。目前还要多看点宏观的,以防和老总聊天被问。这些,都是把工作做好的基础。能进这一行不容易,综合面广,做好了以后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很多岗位可以去。至于薪酬?也没必要想多,第三年不管是2多万还是40万,都够了,真正做好这3点,5年后,收入都不是问题。所以,先做好事情。另外呢,这两三周,感觉适应性强多了。呵呵,不那么痛苦了,继续加油。

第2篇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18年眨眼间已临近尾声,首先感谢所有领导为我们提供各种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也感谢一年来支持和帮助的同事们,年终之际,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立足实际,履行职责

作为公司财务部融资专员,我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完成公司融资业务,包括到期贷款的转办,多渠道化解债务、测算金融机构利息,配合贷后检查工作,整理归档文件、以及贷款数据的统计等等。2018年2月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本人积极和银行信贷员对接具体事宜,顺利完成了我公司和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2.6亿元贷款的转办,5月份完成子公司水务公司和乌海银行6300万贷款的续贷,全程参与了贷款转办的全过程,从前期贷款模式的确定,申请文件的草拟,到区政府的审批文件,到不动产交易中心的房产抵押的办理,再到借款合同的签订,在转办这笔贷款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银行信贷业务办理的细节,更加明白统筹协调的重要性,受益颇多。

二、同时,我还是公司的一名出纳,作为公司出纳,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如下工作: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业务,和会计核对现金账目,发现金额不符,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每月按时做账,申报子公司各项税目;平时在每次付款前坚持履行付款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报销手续的开销不予报销。并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公司进行的财务审计,提前准备所需的财务相关材料,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

同时,积极配合康巴什区化债领导办公室完成多项统计表的填制及报送,完成了市全口径债务系统的填报,完成了“一单三账”融资部分;完成了财政部监测系统的填报,等

二、存在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一是业务素质提高不快,对新的业务知识学的还不够、不透;专业知识上与其他优秀的同事相比还存在差距;

二是在统计数据这项工作有时候做的不够细致,深化,往往只局限于固定格式,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按照不同的口径整理数据,针对这种情况,以后将在数据的统计上多下功夫,保证数据的准确。

第3篇

(一)发挥了融资担保平台作用,业务经营步入正规

(二)、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操守合规规范

作为高风险的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重点在管理风险上。没有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是不可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障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作为加强公司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依法设立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并根据业务需要设立担保业务部和综合业务部。二是公司参考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担保公司、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业务操作细则、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担保评审委员会工作办法》、《担保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担保业务操作规程》、《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办法》、《担保项目调查实施细则》、《担保项目审查实施细则》、《反担保管理办法》、《担保项目保后管理实施细则》、《担保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三是在操作流程上,强调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担保业务操作规范文本。公司制定了《襄樊市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从客户咨询阶段的《担保申请书》到调查审批阶段的《担保调查报告提要格式》、《担保项目评审表》《担保项目审批表》,以及《担保意向函》、《正式担保函》等都进行了不断完善,使业务操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四是建立审保分离制度。各部门各环节都相互独立制约。公司纵向实行个人负责制,横向实行部门审查责任制。每个担保项目审查都有不同部门同时进行,通过制度规范项目流程与审批程序。而对于项目风险防范,公司建立了包括保前评估,保中控制,保后检查跟踪,直到担保责任解除在内的全程监控体系,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同时推进“项目评审制度”,专门聘请财会、金融、法律、机械、农牧科技等方面20多名专家人员参与项目评审,包括项目担保措施的设置和落实、合同起草和签订、项目动态跟踪和管理以及评审、决策等运作全过程。

(三)不断壮大了担保基本规模,资本构成丰富多元化。

(四)积极参与了政府中心工作,受到重视和支持。

(五)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趋于制度化。

我们始终把防控风险作为开展担保工作的核心,每一笔担保贷款,都必须采取反担保措施。一是实行资产抵押、权利质押反担保。二是企业所有股东个人承担保证反担保责任。三是关联企业或同类企业互保联保。四是按担保额度的5-10%收取企业风险保证金。目前“两金”已达近40万元。五是对于无任何反担保措施和流通型企业,实行银行账户共管,公司派专职人员全程监控其资金的使用、原料及产成品的收购和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六是审保分离,科学决策。规范担保业务各个流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调查、项目审查、项目评审、项目审批、保后跟踪、代偿支付等各个环节责任人的行为,建立“横向平行制衡”的约束机制。七是建立项目责任制度,严格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每个项目都签订担保项目责任书,第一责任人为项目主办调查人。由于公司各种防范风险措施到位,担保贷款到期的5个项目,全部按时偿还了贷款,解除了担保责任,没有出现代偿损失。

(六)广泛宣传担保平台的作用,提升了公司的形象。

一是利用会议宣传。利用公司周年庆典和第三次股东大会契机,邀请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有关领导、市农办、经委、农发行、国资委、财局、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新老股东代表参加会议座谈。尤其是政府刘德政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所作的重要讲话,其中还点名要求“市农办和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强对担保公司的指导、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纪委、地税要积极帮助担保公司办理营业税减免手续,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扶持;市财政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使与会代表更加明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了解了担保公司支持龙头企业触资担保的骄人业绩和重要作用,从而加深了对担保公司支持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位置和未来发展前景。会上新老股东还纷纷表示要切实支持,加大股份注入,并现场签约认缴500万元。二是利用文件宣传。以公司文件《关于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意见》上报市委、政府,受到市委、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成为生猪养殖企业中申请贷款担保的有效指南。《积极发挥担保平台,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刊登在市政府公报上,对宣传和提升公司形象、地位、作用以及知名度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三是直接深入企业宣传。今年以来,公司多次组织员工深入全市7县市60多家企业宣传政策和调查研究,设立问题解答联络人提供咨询和经营策划服务。

(七)扎实打造了员工队伍,业务精干工作高效。

高素质的员工,稳定团结的职工队伍建设,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担保公司特别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严把进人关。按照资本金额度实行定编、定人、定岗、定责,所需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目前,公司已正式招聘的4名工作人员都是金融财会专业人才。另聘请具有财会、金融、机械等方面的专家 20多名,作为担保评审委员会非常设专门机构专家人员,参与担保项目的调查评估等工作。二是组织员工结合实际健全了包括公司《章程》、《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担保业务操作流程》等较为全面、规范的业务操作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经营规规范安全。三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学习担保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公司规章制度、业务操守,并按月或按季进行考试考评,将学习成绩纳入员工个人业债进行考核。通过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学习考核,不仅公司各项业务经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局面,而且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工作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主要问题与体会

(一)强化“两个项目”是做大担保平台的核心内容。今年虽然立项较多,但潜力更大,机会更多。一是立足于多受理项目。项目承载着机会,承载着效能。项目越多选择面越大,进入可能性越大;二是涉足高端产业项目。立项受保高价值产业就是减少弱质产业的担保风险,保护担保资金的合规合法运转。特别是要处理好政策性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既强调政策职能又要防止超能力的风投业务;同时,要处理好提高服务与经营效益的关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替企业解困、帮政府补位、对股东负责”。

(二)密切“三个关系”是做强担保业务的关键所在。一是密切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关系。从政策、信息、资金上多联系勤汇报,把整个业务经营置于领导的视线内,获得更多的关怀和扶持。二是密切与农发行的合作关系。农发行信贷资金雄厚,客户资源丰富,业务经营规范,过去合作富有成效,现在更应一如既往地争取业务经营和合作关系有更多更好的发展,走担保、银行、企业经营多方共赢之路前景广阔。三是密切与龙头企业的服务联系。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服务好企业就是抓住了市场的“无影手”,抓住了发展与壮大的“牛鼻子”。尽管公司已为41家企业立项,但仅有34家企业受保,而且无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所以,任重道远,潜力巨大。创新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是我们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夯实“四个基础”是做好担保经营的基本前提。一是夯实担保基金基础。目前公司1690万元实收资本规模与银监会规定注册资本一亿元人民币要求缺口较大,实际担保能力表现弱势。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向上争政策、争资金,依靠政府扩大规模;同时督促已认缴资金的及早归位。另一方面,扩大股东认缴面和认缴规模,突出龙头企业的优势、位子以及投资担保的优质服务,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加以保障。二是夯实征信管理基础。科学健全的征信系统是保证经营合法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建立资料翔实、评估可靠、管理科学、操作规范的征信管理体系,同时要配备专业、权威评审组织把关堵口,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户市场变化。三是夯实制度健全基础。要按照公司《章程》健全各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和制度,如项目跟踪制度、目标预警制度、运行监测制度、债权追偿制度、反担保制度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夯实公司担保业务中的风险防控墙,切实提高风控能力。四是夯实队伍建设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培训、学习和竞赛活动,严格岗位责任考核,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和增强员工的主人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努力打造一支讲纪律、讲效率、讲质量的道德高尚、作风扎实、技能全面的员工队伍,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济和投资担保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加出色的贡献。

三、二00八年担保公司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报告为指针,以支持和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为宗旨,以提供贷款融资信用担保和配套中介服务为重点,以“帮企业解困、替政府补位、对股东负责”为核心,严格“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经营模式,加快发展,防控风险, 稳健运营,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实现担保基金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

2、实现支持担保企业过80家,担保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

3、实现担保资金营运安全,无逾期无代偿无损失。

4、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无违规无违纪无重大事故。

5、实现公司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保障措施:

第4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上海总部;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2-0004-05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总行立即召开了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结合总行工作会议精神, 2007年上海总部的主要工作是:

一、以加强流动性管理为重点,综合运用价格型和数量型调控工具,做好货币信贷各项工作

2007年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持宏观调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对过于充裕的流动性,确保稳健货币政策落到实处。

总行今年货币政策重点是:第一,提高对经济金融运行趋势判断的预见性。在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环境瞬息万变、影响因素多的情况下,要通过统计、监测、分析各种手段,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增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预见性和把握能力。第二,提高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力。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提高金融调控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并通过运用利率工具,调控货币供求关系。第三,继续用好数量型调控工具。继续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来对冲基础货币投放的数量,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来削减银行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来抑制其信贷扩张的意愿。

上海总部作为建设中的公开市场操作和金融市场监测平台,在执行总行货币政策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一方面,要认真履行总行授权,做好与公开市场操作有关的监测、操作和分析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确保完成有关操作任务。注重提高对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的监测分析能力和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变化的把握能力。完善金融市场和流动性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市场监测资源,为总行的流动性管理和公开市场操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的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分析深度,深入研究构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相关问题。

同时,总部和辖区各级行要强化货币信贷分析,加强货币政策宣传,引导商业银行严把信贷闸门。一是推动金融统计制度改革,提高金融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统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二是加强货币政策宣传。积极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宣传总行货币政策意图,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结合当地实际,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专项监测分析和专题调查研究。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与赢利模式转变,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与均衡投放;加大对农业等弱势产业、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学生等弱势群体的信贷支持,发挥金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继续探索完善房地产监测制度,密切跟踪房地产信贷的创新情况及其对房地产信贷质量的影响。

二、充分重视金融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今年总行明确要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在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强调公司治理机制的效应要从总行扩展到分支机构,强化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的有效运行,严防不良资产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主要有:一是抓紧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严格按条件和程序,加强对改革实际效果的监测考核。三是在引导邮政储蓄回流农村方面,重点加快建立邮政储蓄银行。四是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所有制农村金融机构。在其他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运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等。

为落实总行部署,今年总部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密切关注在沪金融企业的股改情况,推进其完善公司治理,树立股东价值和稳健经营理念。探索对其风险防范机制进行考核管理的有效手段,及时向总行反馈改革情况。二是建立与证交所、证监部门的联动监督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促进在沪股改金融企业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三是加快推进征信服务中心、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上海分中心的建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辖区各级行要切实关注当地金融改革,除发挥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中的作用以外,还要加强农信社改革专项票据兑付监测考核,督促其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规范联社管理体制,把农信社办成面向“三农”的社区金融机构。

三、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转变外汇管理思路,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转变外汇管理思路,改进外汇管理方式,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圆满完成这项任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需求,通过改革,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藏汇于民”,鼓励资本有序流出;通过创新,提高对资本流入的监测监管能力。

外汇管理工作重点是“推改革、促流出、重监管、抓手段”。推改革:就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有序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汇、用汇限制,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形成机制。促流出:就是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重监管:就是加强资金流入监管,重点控制外债过快增长,加强对贸易外汇收结汇、个人外汇和外资进入房地产的监管,加强对贸易信贷和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的管理。抓手段:就是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严密监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和非法外汇交易,重点是提升外汇管理电子化水平,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

总部机关今年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第一,大力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充分发挥上海区位优势,加大外汇市场创新力度,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风险规避工具。第二,促进贸易投资活动便利化。积极开展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增强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的管理成效。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手续,对“走出去”企业的后续用汇需求及境外融资提供便利,支持有实力的中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跨国经营和资本运作。第三,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加强资本流入管理,调整外债管理方式,控制外债规模增长。加强外汇收支统计监测预警,强化对系统信息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处理,构建高效统一的外汇业务公共数据平台。第四,继续开展外汇改革试点。完善浦东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推动特殊经济区域外汇管理政策整合,争取在更深更广层面上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门式”监管和服务。继续支持外资银行的本地法人化经营,及时解决有关外汇管理难题。辖区各级行除做好总行部署的工作外,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利用外资政策优化调整等的落实情况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四、加强系统性风险预警和既有风险点的处置力度,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涉及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资本账户管理、金融市场管理、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征信、反洗钱等。因此,金融稳定工作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加强协调,以此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确保风险预警和处置有效。转变观念,就是要从以单个、独立的风险点为重点转变为以系统性风险为重点。拓宽视野,就是要观察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许多是经济问题的映象和反映,仅从金融层面入手,可能难以治本。加强协调,就是要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内部的协调。

2007年总行金融稳定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二是做好既有风险的处置工作。

据此,今年总部机关金融稳定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快金融稳定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上海金融稳定监测分析数据库,开发监测分析系统,探索金融风险预警评估的有效方法。二是做好区域金融稳定评估工作。针对上海金融要素集聚、金融创新集中、贴近金融市场的特征,做好金融稳定状况评估;编撰好《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三是深入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要求,探索金融评估方法。四是强化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责,促进金融安全网建设。

辖区各级行在金融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对监测指标数据采集、金融风险点监控等。今后,要继续发挥好这一作用,加强对当地高风险金融机构监测,切实掌握地方金融风险状况,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评估等。

五、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2007年,总行确定的产品创新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研究和基础产品创新。二是继续推动既有产品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包括稳步发展短期融资券市场,做好政策性金融债券、一般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等债券的发行管理工作,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等。三是大力加强市场基础建设,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积极条件。包括加强市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抓紧行业自律组织的筹备工作,完善做市商制度等。

2007年,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重点是:第一,强化市场监测分析。加快金融市场监测分析系统建设,深入分析市场动态及市场热点问题。对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一是监测分析要覆盖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以编写《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为契机,提高市场监测分析水平;二是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运行效应的评估,重点分析当前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三是围绕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重点领域的工作,开展专门监测分析工作,突出分析特色;四是着力分析金融市场工具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关注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密切监测跨市场风险。第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包括加强同业拆借市场准入管理,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库,加大对场外黄金市场的检查,加强黄金市场监督管理等。金融市场监管工作也是金融市场建设的一部分,要通过监督管理,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发展。第三,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的研究。包括跟踪国际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最新动向,深入研究其运行机理,促进我国消化利用。结合对国外人民币衍生品的跟踪调查,加大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力度,推动国内衍生品市场建设。配合债券市场发展规划工作,开展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做市商制度和市场流动性等研究。

辖区各级行要继续参与和支持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做好新产品的后续评估工作。加强对相关企业持续信息披露的调查,跟踪监测资金流向、用途,及时发现不良投融资行为。深入实际,了解中小企业、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关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动向,努力使金融市场创新走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良性发展道路。

六、加强金融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对外交往窗口作用

2007年总行外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金融工作格局,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推进金融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对话中的地位。并强调各级行要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

总部机关作为总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全力以赴做好有关国际会议的举办。第二,要争取在区域金融合作上取得新的进展。要研究区域金融合作的各项政策,积极做好周边央行培训工作。同时,总部机关和辖区各级行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国际研究,及时编译国际经济金融热点信息。第三,严肃外事纪律。总部机关和辖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出国(境)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出国审批流程,严格履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杜绝任何纰漏。

七、促进支付结算创新,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

2007年总行支付结算工作的目标是“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包括系统建设、环境建设和法规建设等三大任务。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央银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外币清算系统、支付管理信息系统、支付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灾害备份系统建设、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二期建设。二是支付结算法规建设。三是非现金结算环境建设。包括建成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实现支票全国通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农名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总部机关和各级行要继续加大系统建设力度,强化支付清算监管,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结算环境,全面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第一,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小额支付系统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刚刚上线,要通过推广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业务,促进其业务增长。第二,推动支付业务创新。做好非现金支付工作和支付方式的推广使用,重点围绕培植商业信用、加强政策引导、提高鉴别能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第三,加快票据交换中心建设。在完成票据清分系统更新改造的同时,通过创新票据集中提回、票据细分等延伸服务,满足社会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2007年总行金融信息化建设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推动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落实两层数据中心和内外网方案的布局。二是逐步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体系和监控体系,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推进“金宏工程”和“金监工程”建设。各级行要以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继续推进设备整合及系统整合,抓好信息安全工作,提高对业务开展的保障能力。总部机关要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出发,加快建设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信息系统,加快完成总部机关内联网和国际互联网建设,打造总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辐射能力。

八、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

2006年反洗钱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反洗钱法》和《刑法修正案(六)》的颁布实施,依法明确了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职责,同时也对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07年,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要在贯彻落实《反洗钱法》、扩展监管范围、提高监管能力三个方面加强探索。在贯彻落实《反洗钱法》方面,主要是抓紧出台反洗钱的配套法规,完善反洗钱行政调查模式,加强《反洗钱法》宣传和培训。在扩展监管范围方面,要组织开展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反洗钱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跨境洗钱活动。在提高监管能力方面,要健全反洗钱协调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接收和处理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技术能力。

总部机关和全辖要学习贯彻好《反洗钱法》,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依法开展反洗钱检查和调查,积极探索反洗钱工作新机制。第一,加强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设。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反洗钱协调合作,发挥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设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协调机制,拓宽可疑交易线索的移送渠道。第二,提高反洗钱监管水平。对金融机构反洗钱检查要分类监管,完善本外币可疑资金交易的非现场监测。第三,加大《反洗钱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组织开展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反洗钱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律风险。

九、加强征信管理,提升社会信用水平

2007年总行征信工作主要围绕信用信息来源、运用与监管三个方面展开。在信息来源方面,主要是提高入库数据质量,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步伐。在信息运用方面,主要是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探索建立农户信用体系。在信息监管方面,主要是推动征信立法,推进标准化建设,推动成立征信行业自律组织。总部机关要利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落户上海的契机,积极推进上海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实现三项突破:第一,在拓展非银行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和数据量上有新突破。探索建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息采集窗口。第二,在挖掘数据使用潜力上有新突破。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方向,继续开展集团企业评级、担保机构评级和中小企业评级试点。在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等方面引进评级制度,引导商业银行加强评级结果应用,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金融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第三,在加强征信市场管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提高评级质量,逐步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市场业务划分中。积极协助和引导信用评级行业建立自律组织。

十、推动货币发行现代化,提高国库经理水平

2007年总行货币发行工作强调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货币发行工作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经济、高效地做好货币发行工作,继续推进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发行基金。二是高度重视货币发行安全问题。切实加强钞票处理设备及银行机具管理,规范操作,确保货币发行安全。三是反假币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反假币宣传,按照打防并举的原则压缩假币生存空间,切实维护人民币信誉。

针对上述要求,总部机关和全辖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现金流通监测分析水平。依据现金业务信息管理联网系统,及时准确地预测现金库存和投放回笼情况。第二,深入推进反假货币工作。反假货币工作重点在农村,要继续完善农村反假工作网络和城市社区反假货币网络。第三,加强发行基金库房管理。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等改革的推进,国库工作正在向管理型国库转变。总行提出要以国库数据集中处理和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为抓手,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分析体系,提高国库监管与服务水平。总部机关和辖区各级行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快财税库横向联网步伐。及时总结试运行经验,完善配套制度,确保系统平稳有序运行。第二,加大国库资金安全管理。完善国库岗位风险管理,加强对支库和银行的检查,形成有效风险防范体系。第三,加强国库收支分析。深入分析国库收支变动趋势,准确把握国库收支与银行流动性、货币市场运行的关系。

十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内部管理

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潇莉信”为你整理了这篇金融中心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金融中心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县金融中心坚持“稳增长”“防风险”的工作总目标,金融工作稳中有进。现就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与亮点

(一)金融工作稳中有进。

一是金融助力复工复产卓有成效。组建“金融服务专家团”,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全方位缓解企业因疫情带来的融资困境,今年以来共线上回访企业1517家,实地走访1014家,累计向806家企业发放贷款16.52亿元。同时大力推进减负降本,让更多企业共享金融红利,截止12月末,共减费让利3839.71万元,惠及企业338家,个体工商户4247户。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遍地开花。合理优化金融资源, 推动“信易贷”“无还本续贷”等更多优质产品落地生根,将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截止12月末,全县贷款余额突破182亿元,新增3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贷款、制造业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分别新增18.32亿元、1.27亿元、5.65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新增1.16亿元。三是金融接轨资本市场质效升级。全力贯彻落实省“凤凰行动”计划,健全协调机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今年新增股改企业3家,场外市场挂牌3家,成功推动农归巴集团完成境外上市,实现我县上市企业“0”的突破。四是金融良性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开展金融政策宣传,提升各类群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全年累计举办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宣传活动8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发送宣传短信20万条,为群众答疑解惑600余人次。

二、存在的短板

一是企业上市后备梯队相当缺乏。县内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少,有上市意愿的企业不多,上市储备资源匮乏。

二是金融产品创新发展难以持续。县级金融机构主经营权不够,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企业融资堵点依然无法有效打通。

三是良性金融生态环境稍显薄弱。现代金融活动线上线下交织,多业态融合,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强,地方金融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 金融生态环境尚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企业上市梯队培育。引导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抢抓资本市场机遇,提升企业自身、扩大规模、做强做大,为企业上市培育和补充后备力量,2021年力争完成企业股改2家;同时进一步梳理全县拟上市企业问题,强化问题解决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为企业上市加足“新”动力。

第6篇

为加快推进全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根据《市年新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方案》和灵委()4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灵桥实际,现就我镇年度行政村规模调整村级集体资产加快直接融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认清形势,加快进程

年以来,全市70%以上行政规模调整村已陆续完成了集体资产融合工作。我镇采用差别融合法的7个行政村,贯彻实施了大村带小村、强村扶弱村、富村暖穷村的和谐理念,全面地完成了“五统一”:即实行统一帐户、统一帐本、统一审批、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民主监督,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设置,促进了新农村项目建设和村民待遇的融合,树立了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长远观念和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增强了镇村二级做好集体资产融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年月,我镇已完成了各村三年村级财务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各村资产融合的现状,增强了资产直接融合的信心。为确保明年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选举顺利进行,夯实村级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镇党委政府决定,加快新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大部分村必须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直接融合工作,所有村必须在明年2月底前完成直接融合工作。

二、明确任务,稳妥实施

新村资产融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是当前农村工作头等大事,既要扎实推进、有效实施,也要精心组织、巩固完善,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必须达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制订方案。各村要按照本《实施意见》,及时召开村两委会及村民(社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实施方案。方案必须在月30日前报镇、市二级村级集体资产融合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稳妥实施。各村要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各村实际,按“五统一”、“三不变”、“一明确”要求,切实做好资产融合的自查自纠工作;并进一步分析总结,查漏补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落实融合长效。

三是迎接验收。镇新村集体资产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督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总结推广好经验总结做法,各村要自觉开展巩固完善工作,迎接11月中旬市考核组的专项考核验收。

三、加大宣传,巩固成果

第7篇

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会议对年度全市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市人行徐小林行长、银监分局局长、保险协会秘书长分别结合工作职能,讲了很好的意见,总结工作客观全面,安排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符合上级有关精神和我市实际,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年全市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两次大型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金额743亿元,资金到位率76.54%;组织了集团离子膜烧碱、鲁方金属材料公司多金属矿项目等银团贷款,实现投放16.52亿元。各县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金融机构努力争取信贷规模,积极扩大资金投放,全力保障重点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截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0.2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09亿元,增长20.43%;各项贷款余额118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5.25亿元,增长27.32%,贷款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农行新增53.37亿元,增长30.28%;建行新增40.85亿元,增长30.08%;工行新增38.64亿元,增长22.68%;农合机构新增30.12亿元,增长19.35%;中行新增贷款21.2亿元,增长14.4%;市商业银行新增18.11亿元,增长17.42%;恒丰银行新增15.22亿元,增长264.7%;农发行新增5.48亿元,增长17.91%;邮政储蓄银行新增5.06亿元,增长71.27%;中信银行贷款余额14.11亿元,华夏银行贷款余额10.68亿元,村镇银行贷款余额2.09亿元。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效生态定位的产业。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161.09亿元,增长31.04%;涉农贷款新增153.15亿元,增长28.02%;小企业贷款新增64.46亿元,增长56.14%。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迅速,承兑汇票、保函、跟单信用证、承诺等四项主要表外业务总规模406.27亿元,较年初增加212.12亿元,增长109.25%,对信贷资金形成了有益补充。贸易融资取得显著成效,较年初增加38.7亿元,增长67.83%。截至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4.99亿元,较年初减少5.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6%,较年初下降0.9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6.9亿元;建安在天交所挂牌;化工、国瓷等企业已进入辅导,化工、集团等企业境外上市进展顺利,总体上形成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结构。证券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各营业机构总交易额1856.99亿元。期货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期货交易总额和成交总量分别达到2054.74亿元和236.46万手,同比增长170.88%和61.9%。与省产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关于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协议》,组建工作进展顺利。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筹。省政府已推荐高新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

(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关键领域保险业务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承保各类农作物124万亩,支付赔款2072万元,为农民群众提供了5.62亿元的风险保障。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逐步推开,全市各类责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342万元,同比增长57.05%。治安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去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2.89亿元,较年初增长17.68%;其中人身险29.06亿元,增长13.19%,财产险13.83亿元,增长28.38%;保险密度达到2318.3元,保险深度达到1.8%;承担各类风险责任2888.46亿元,累计赔付6.97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五)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年是建市以来股份制银行进入最密集的一年。华夏、中信两家银行正式开业,交通银行试营业,民生、招商、浦发、青岛4家银行获准筹建,预计今年我市股份制银行将达到9家。小额贷款公司去年新批10家,总量已达到14家,注册资本总额15.6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农村合作银行成功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已开业,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获准筹建。省政府明确以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增资扩股,并支持适时更名为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引进保险公司5家,国寿财险、国华人寿开业运营;同信证券在设立营业部。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进展顺利,重新确认和新设12家。金融控股集团和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公司组建顺利,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产业资本运作进行了高层次定位和设计,为搭建金融运作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级对金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编制了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出台了银行和保险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考评办法,调动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市金融办成立后,在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构建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市人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监管、当好参谋、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各金融机构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市金融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建立了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和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稳妥处置证券市场风险,个别绩差上市公司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加大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总之,年全市金融工作成效大、亮点多、势头好,为今年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对金融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金融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纵观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p#分页标题#e#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动力不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国家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通胀预期增强,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中央确定,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国家信贷政策趋紧。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化,并逐步趋紧。今年以来,国家已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突破历史最高值、达到20%。今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预计增长16%左右,与前两年相比,贷款规模会适度缩小,增速将有所回落。据统计,1-2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1.58万亿元,同比少增4827亿元。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2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21.81亿元,增长1.9%,同比少增49.42亿元;其中2月份增加4.97亿元,同比少增32.08亿元。三是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内控松懈,风险问题有所暴露。受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出口行业和高负债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有所凸显。个别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仍需继续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信贷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民间高息借贷和非法集资行为可能会有所抬头。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继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必将吸引更多的目光,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攻坚年”,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初步统计,今年全市计划集中开工的项目有500多个,总投资2100多亿元。大投入需要大的信贷支持,这为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市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74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300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传统工业主要行业80%以上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地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60户,过10亿元企业达到82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8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19家企业入闱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服务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会展业快速起步。地方经济快速突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8.95亿元、增加值1012.18亿元、利税595.78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83.4%、51.4%和58.7%,油地结构总体调整为3:7,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新进展。今年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将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和项目,国家在信贷上还是大力支持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科学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既要充分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年金融工作

今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率先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搭建现代金融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目标,着力推进金融产业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发展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信贷工作。投入是永恒的主题,信贷仍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提供资金保障。一是扩大信贷投放总量。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新增贷款不低于上年。要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好“黄蓝”战略这两块金字招牌,积极跑上去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额度。对达成银企合作协议的项目,要加快贷款审批,确保资金尽快到位。各小额贷款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信贷“补充器”作用,各担保公司要不断扩大担保能力,共同推动信贷投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信贷保障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银企对接方式。今年市里计划建设银企对接网络平台,重点抓好投融资信息和金融政策咨询,实现银企双方经常化、低成本、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这项工作由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配合,力争年内完成。二是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市里确定了“四区一城”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筛选确定了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各金融机构也要在信贷投放上予以优先考虑、重点扶持,保证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要继续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三是大力发展表外融资业务。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办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用证、保函、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积极支持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业务,扩大融资规模。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力争取得突破。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要坚持境内外并举,主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并重,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优势突出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上市,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拓展境外上市渠道。要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一企一策,梯次推进。已上报上市申请材料的企业,要积极做好上级证监部门汇报争取工作;已签署保荐协议的企业,要重点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税收、环境核查等问题。市金融办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合力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培育产权交易和期货市场。要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市场筹建工作,积极探索设立碳排放权、土地使用权交易所,争取高新技术园区进入“中关村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范围。要深入研究财税、信贷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期货市场主体。三是合理用好民间资本。这样,既能缓解当前信贷紧张局面,又能有效防范金融不稳定因素。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要搞好联合调查,摸清全市民间资本情况,规范投资行为,合理引导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各类基金。股权投资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推动股权投资行业良性发展。要加快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争取更大利用空间。#p#分页标题#e#

(三)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要积极推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保险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功能。要积极推动扩大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财险、货运险等险种,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四区一城”建设提供保险保障。二是大力推动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要认真总结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区域和品种;鼓励保险公司开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要继续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与治安保险,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宽补充医疗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发展秩序。要加强保险业诚信文化和行业自律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探索利用保险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和现有成熟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通过债权、股权以及不动产投资等方式,推动保险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利用保险资金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一是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市金融办和银监分局要继续推动股份制银行引进,主动做好获批、筹建和开业工作,力争已启动入驻程序的银行年内全部落地。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鼓励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类机构和保险公司到县区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培育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要加快推动城商行实施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适时做好更名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任务,尽快做大做强。要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向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转制,力争实现破题。要加快村镇银行设立步伐,积极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搞好衔接,争取在我市发起设立更多村镇银行。要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加强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以战略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为依托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巩固和扩大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成果,加快培育规模较大的担保公司,重点培育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银担合作,引导担保机构业务创新,推动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探索组建创业投资集团。积极创造条件,有序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等融资机构,打造多种金融业态一体化的金融控股集团,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搭建融资载体。同时,要树立金融产业化理念,探索推动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有机结合。

(五)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金融要大发展,风险也要严防范。最近我省发生了“12.06”恶性金融票证诈骗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特点,密切关注企业资金链风险、金融机构内控风险,以及非法集资、非法证券等金融犯罪活动,努力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认真落实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情况通报、监管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要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做到一旦风险发生,能够快速应对,稳妥处置。要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依法合规经营。要深入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内控机制。要引导各证券营业机构依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行为,做好重大案件处置工作。

四、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今年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将金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下大力气抓好金融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规划、部署金融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经常到金融机构调研,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整合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对金融业发展的考核体系,发挥好政策的激励效应。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市金融办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县区金融工作的指导,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国家赋予地方管理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严格管理,严控风险,确保不出问题。人民银行、银监分局、保险协会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结合实际,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建议、当参谋。各类金融机构要把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8篇

 

2018年,财政金融局在XXX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紧扣XXX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与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财金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一年来,财金局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契机,通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十不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财金局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了全局干部职工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财金局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三中会,省、市、县“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等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局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的意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意见》等重要文件,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内涵,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在行动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统筹推进融资工作

1. 继续开展“应急周转金”业务,帮助企业偿还银行贷款。

2.强化落实企业扶持政策,推荐企业办理“银政通”、“助创贷”、“助保贷”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等优惠贷款。

3. 竭尽全力争取各类奖补资金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是企业应急周转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用时限过短(7-15日)、总量不足(仅2000万元)和回收困难(银行与管委会签订的应急周转金使用承诺书不具法律效力)的问题。二是

 

总体来说,在XXX的正确领导及精心指导下,经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稳步向好推进;存在的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会不断地加以改进,以适应XXX发展的需要。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财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XXX决策部署,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XXX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二是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共同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三是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工作常态,对照2018年曝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持续有效地推进财金局作风建设。

(二) 履行职责职能,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1.进一步协调银行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及时组织召开政银企会议,加强互联互通,简化手续流程,提高对接效率,为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及企业建档立卡,细化分类,定期更新跟踪服务,实现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动态管理。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议各商业银行深入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简化审批环节,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规模。

2.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大辅导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以“新三板”挂牌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及通过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4.加强债务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风险意识。在贷款和融资时,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前景、生产周期、同行竞争等情况,采取多元化和多方式融资,制定合理的融资方式和期限,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防止资本结构的失衡。

第9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7-0117-03

十六大以来,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体系,基层央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一、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巨大挑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重要的是结合好职能特点和现实要求,利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问题,求得科学发展的实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决定了经济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从发展环境和趋势来看,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也正在发生一系列带有转折性、全球性的重大变化,需要认真对待。再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以及国内发展模式粗放,能源资源瓶颈制约较大,自主创新不强等体制机制矛盾等因素,因此也可以说,浙江经济金融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攻坚期,还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矛盾关系。

(一)正确处理浙江经济现状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矛盾

浙江经济具有“轻、小、民、加”的特点,产业结构中以轻工业为主,产业组织结构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产业价值链中大多处于低端、初级加工阶段。这样的经济结构在改革开发初期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对于搞活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走出了一条浙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但近年来,浙江经济正处于从人均GDP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缺乏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主导,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金融业要抓住“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加速转型、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的机遇,加快金融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

(二)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看,经济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能源资源消耗、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径依赖较强,粗放、低效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应该看到,浙江是资源小省,矿产资源不丰富、能源紧缺、土地面积狭小,再加上经过多年经济建设,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形成日益加大的“倒逼机制”,继续依靠粗放投入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路径不再现实,_浙江必须走出一条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金融业要充分履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职能,通过金融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全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矛盾

浙江省多年来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思路,贸易出口连年大幅增长(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10年贸易顺差达1075亿美元,在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浙江外向型经济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发展环境。因此,浙江开放格局已经到了重要的转型期,要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金融业要进一步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资金、外汇管理等方面支持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带动浙江产业、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四)正确处理多元融资需求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对滞后的矛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类市场组织形式不断丰富、数量爆发式增长,不同融资主体、相同融资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融资的方式、成本、风险的需求都各不相同。特别是浙江即将开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更加要求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但总体看,浙江金融体系还过于单一,银行业在融资规模上一家独大,2010年浙江省贷款融资比例高达8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不仅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而且巨大的贷款规模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给浙江金融体系的稳定埋下一定的隐患。因此,金融业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债权融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保险资金投资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资源,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

二、发挥基层央行作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围绕转型升级这个工作主线,发挥好金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金融理论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大有可为。从金融理论研究看,新古典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肯定了货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可以使资金从低收益部门流向高收益部门,最终转型升级部门获得资金优势,使得整个经济增长率显著加速。从国际经验看,历史上荷兰、英国、美国先后崛起,都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西方工业化进程中,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为铁路、纺织工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股票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主导产业、先导企业,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从国内实际看,金融支持转型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信贷投放“有扶有控”,“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保、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产业转移等的支持加强,严格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放贷,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同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保持金融体系稳健,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

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履行好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责,通过完善金融调控,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金融支持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让人民分享到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相应地,基层人民银行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总行统一领导下,贯彻好货币信贷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做到上下一盘

棋,切实形成金融推进转型升级的整体合力,积极打造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金融大环境,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三、有效发挥基层央行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结合浙江发展实际和当前宏观调控目标,基层人民银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应抓好以下主要举措:

(一)管理好社会融资总量,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认真领会中央及总行政策意图,切实做好总量调控工作,承担起辖区货币信贷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稳健货币政策落到实处,为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按照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优化的要求,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特别要运用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加强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调控和引导。积极发挥利率工具、再贷款、再贴现工作对信贷投放的引导作用,更多地增加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更加注重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积极改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间市场相关产品的推广,扩大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承销发行量,争取在个案试点上有所突破。

(二)积极实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将信贷政策的重点放在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上,切实加大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扩大内需,支持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继续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试点,大力推动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深化绿色信贷和低碳金融产品创新。结合海洋经济试点省建设,着重抓好海洋金融发展工作。继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生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支农”、“支小”的金融服务。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抵押担保方式,拓宽贷款抵押覆盖面。加强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支持转型升级的政策合力。继续强化中小企业、房地产信贷政策效果评估,不断强化政策激励引导效果。

(三)强化重点领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以重点领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继续强化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组织开发全省统一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切实为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提供信用保障。继续深化“便农支付工程”,继续推动银行卡应用,力争县及县以下更多的企业和居民享受银行卡结算便利。继续加快新型国库建设,为国库与财政、税务及银行间的业务处理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继续改善对低收人群众的金融服务,支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力争在支持弱势群体、大学生“村官”创业、助学工作方面实现积极进展,推动实现包容性增长。

(四)加快推动外汇管理改革,支持企业“走出去”

紧紧围绕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坚持“个案突破、以点带面”,探索促进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便利措施。结合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抓紧出台金融支持“走出去”的实施意见、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理政策指引等便利化措施。继续利用境外放款、资金池、境外上市等方式,为海外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继续实施进出口一体化核销改革、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参与远期结售汇交易、县域小法人银行机构远期结售汇试点,争取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继续加大汇率宣传和避险服务,规范引导外汇资金流动。切实为外向型经济保驾护航。

(五)积极探索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手段,着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积极探索基层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监测管理。加强金融管理,强化金融机构综合执法检查,落实金融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指引,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促进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非法集资活动预警监测机制,加大反洗钱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恐怖融资、银行卡犯罪、热钱流入等违法违规活动,切实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 三峡总公司 融资顺序 优序融资理论

三峡总公司在融资战略的选择上遵循了“优序融资理论”。它是我国债券市场严重滞后、企业债市场发展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下出现的“一枝独秀”。本文结合“优序融资理论”浅析三峡总公司做出此种融资战略的原因。

一、“优序融资理论”在三峡总公司筹资方式中的体现

1.内源融资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公司的首选融资方式严格来讲应该是加快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和提取留存收益,但三峡总公司作为中央政府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它获得的首批资金就相当于产生于内源融资:中央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电力附加税约计10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的300亿政策性贷款和葛洲坝水电站的现金收益作为首笔建设资金。

2.债权融资

随着工程的进展,项目所需资金依然存在缺口。三峡总公司之所以选择债权融资优先,从宏观上来看,这样做不但考虑到长期债权的资金流特点与三峡项目相吻合,还考虑到能充分利用“税盾”作用有效的避免过多所得税的产生;有关统计数据预计2004年三峡电厂并网发电后能在5年工期里产生670亿元的收入,由此可见三峡工程巨大的升值空间。从微观上看,这里就相当于已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b很大,远远大于在t = 0或t = 1时公司发行债券后新股东资本的收益,则我们可以知道S + a ≤ S + a + b D即公司未发行债券前的自有现金和资产小于等于发行后公司资产和投资净现值,于是公司可以选择采用债权融资。换句话说,模型选择了t = 0时,三峡总公司尽管已经知道了公司现有资产值a 和三峡工程的投资净现值b,但并没有就发行债券或股票问题对外宣布,而公司高层掌握的信息对企业有利,因为他们知道三峡工程完工后的巨大经济效益不是投资者所想像的那么简单,于是他们认为市场低估了三峡工程的价值所以企业更愿意发行债券。反之,如果三峡工程的价值被过分乐观的投资者们高估了那么三峡总公司更愿意发行股票。这就是“优序融资理论”里所说的倘若投资项目带给老股东的收益小于由于市场对企业股票的低估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则站在老股东的立场上,企业情愿放弃投资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也不愿意发行此类股票。反之,当市场高估了企业的股票价值时,企业很乐意发行股票。但投资者因为知道人的这一行为模式,所以当企业发行股票的时候,投资人认为这是企业的一个悲观信息的传达,因此广大对三峡工程项目抱有巨大幻想的投资者们便会拒绝购买三峡股票,即使他们认为这个项目是中央政府作为坚强后盾鼎力相助的。然而债权融资却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

3.股权融资

为实现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三峡总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三峡总公司拥有绝对控股权(2005年8月以前持股89.5%,后减持至63.51%)。2003年,长江电力首次公开发行A股23.26亿股,共募集资金100.018亿元,随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按照“优序融资理论”来说,此时( S + a )≤( E + b )即在t = +1时,三峡总公司高层和广大投资者几乎都拥有了关于三峡工程项目的 a , b值,即三峡总公司现有资产的估计值和三峡工程项目的投资净现值;而此时的新股发行数量E可以通过预计筹资额和预定发行价格估算出来;另外,由于已知公司拥有的现金S和现有资产 a ,三峡工程项目的投资净现值 b ,剩下的问题就是对发行股票后公司老股东股票的市场价值P’的估算。企业价值评估办法主要有三种,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假设公司选取收益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即根据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净现值或资本化处理来估测资产价值。最后,公司可以得到发行股票后公司老股东股票的市场价值P’。于是综合以上数据,公司高层认为现有流向新股东的已有资产份额小于等于老股东所持有的公司价值的增值份额,于是长江电力此时愿意发行股票。

二、结束语

三峡总公司的融资战略决策中体现了广泛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中的融资方式。三峡债的成功发行、长江电力上市后持续再融资及三峡总公司的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100%的还本付息履约率也充分肯定了Mayers的观点:先内部再债权最后股权的融资顺序。

参考文献:

[1]何小锋 李心愉 郝君富:公司融资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95-110

第11篇

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金融服务功能新提升

金融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日趋健全。根据南京市“深化区域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京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河西金融集聚区、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奖励等若干配套专项产业政策,形成了全方位的金融产业发展政策体系。2016年,及时研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20条支持制造业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修订完善《推进全市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办法》、《南京市股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南京市股权投资发展实施细则〉的补充通知》和《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补助实施办法》等,为推进全市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金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认真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及时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部门间去杠杆工作联席机制,对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开展风险排查,稳步推进股权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信贷结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去杠杆工作,有效发挥了金融推动转型升级的作用。全年实现政府债务置换588.5亿元,非金融企业通过股票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超过600亿元,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约34个基点。

金融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南京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用于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宁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共210家,较“十一五”末增加35家;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总数近600家,是“十一五”末的近3倍。全国首家民营资本占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省内第一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苏银金融租赁公司均已正式开业,全省第一家民营银行苏宁银行批准筹建,开创了南京市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并设立银行的先河;创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模式,设立5家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暨重大项目政金企对接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吴政隆亲自主持,市长缪瑞林到会讲话,35个项目共获得1005亿元的意向授信支持。2016年,南京市与国开行达成“十三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达成总规模2500亿元的中长期信贷融资支持。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合作银行扩容,合作银行数量扩充到10家,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转贷金额2.28亿元,带动实际续贷总额2.78亿元。进一步扩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规模,2016年以来有41家中小企业通过小贷险获得1.21亿元贷款支持。11家科技银行本年累计对全市2152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73.2亿元,9家文化银行及文化小贷公司本年累计对全市785家文化企业发放贷款25.16亿元。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配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服务进农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召开南京市保险资金对接全市枢纽经济座谈会,积极争取保险资金投资支持南京市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

南京模式特色金融体系走在前列。不断深化科技文化金融体系建设,拟订了新一轮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政策,近期将报市政府审批后印发。科技金融“南京模式”走在全国前列,被国家、省级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南京特色文化金融改革创新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百例》,中央和省市领导对“探索文化金融‘南京模式’”给予批示肯定。创设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启动具有南京特色的“小微金融直通车”系列活动,为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平台,已先后组织开展八次活动,实现了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金融信息、金融服务“四个直通”,为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较好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开放合作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围绕将南京打造成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倡议建立了泛长三角区域城市金融创新合作联盟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共商协作发展大计,2015年组织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暨“金融・创业+”推进会,2016年召开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创新・合作与发展峰会,较好地发挥了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的作用。深入推进宁台金融合作,构建了两岸紫金山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机制,南京率先成为人民币和新台币双向兑换试点城市之一,大陆首家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首家海峡两岸共同出资组建的商业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南京分行正式落户南京,彰化银行在南京设立大陆法人子行的申请获台湾地区“金管会”核准。积极承接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自贸区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一带一路”下的跨境投融资战略合作,与渣打银行、中行俄罗斯分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或意向。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效。着眼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稳妥推进有关企业重特大资金链风险处置工作,积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尽力帮助企业排忧解困。深入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不断完善处非工作机制,建立打早打小、协调联动、属地负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程。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对重点线索和案件分类施策推进处置,全力推动风险化解工作。有序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按照严把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不留检查盲点、引导舆论热点、攻克工作难点的要求,对全市1900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摸底排查,有效减少了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影响。按照《南京市政府关于2016―2020年南京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协同开展南京市金融生态区创建活动,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针对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群体的不同特点,分别制作Rap说唱和脱口秀专题宣传视频,在地铁、户外电子显示屏和电视台等密集播放,发挥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二、聚焦短板、固强补弱,促进重点难点问题新突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金融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和不足,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竞争激烈。长三角区域内,杭州、南京、苏州三个重要中心城市的金融资源已经相当。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直接辐射的长三角区域内,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绝非易事,有限的金融资源在上述三个主要城市之间分化加剧、竞争激烈,要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在金融供给结构上还不够均衡。主要是金融分支机构多,法人总部机构较少,本土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在南京的分支机构较少,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和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较为滞后;金融要素市场发育不畅,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国际化水平不足,与金融机构的业务融合度不高。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待加强。新增贷款大量流入房地产领域,2016年前11个月,全市75%的新增贷款投向了房地产领域,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供血不足,加剧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融风险防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杠杆率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资产证券化程度偏低,企业资金链风险时有发生,交易场所违规经营,互联网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非法集资等影响金融和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有所增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稳中求进、奋发努力,推进南京金融再上新台阶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积极打造产融结合、多元开放的现代金融体系,奋力推进南京金融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政策支持,深入落实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实施意见,健全有利于释放金融发展活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的体制机制。加大金融供给,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积极引进金融总部机构和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金融业态,着力形成与实体经济互补性强的金融组织体系。引导保险资金创新运用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政银企对接,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产业和城市转型的信贷需求。

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把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重,鼓励优质实体企业发行企业债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大力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业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或发起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推动PPP融资模式,探索开展投贷联动、股权质押等服务,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区域金融中心载体建设,在做好金融城项目一期金融机构入驻相关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金融城二期建设,同时展开金融功能区建设新布局,启动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规划和建设,力争到2020年,把南京建设成为承接上海、覆盖江苏、辐射皖赣、延伸全国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特征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突出抓好金融招商工作,加强入驻金融城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加大本土法人机构的培育组建,重点推进民营苏宁银行尽快开业,积极争取筹建本土法人保险机构,继续推进彰化银行、兆丰银行赴南京设立大陆地区分行相关工作。

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妥善化解不良贷款风险,做好重点企业资金链协调和担保链“破圈解链”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重大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全省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清理整顿和风险化解,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风险。继续组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排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加强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第12篇

国际金融危机正产生持续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和布局深刻调整。在这场金融大变局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依然持续稳健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正逐步具备,人民币随之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国家已明确将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新时期重要金融试点战略,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互换协议及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RQFII等方式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与使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敏锐捕捉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利用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独特地缘优势,开展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占到了全国的1/3,为开展人民币国际化先行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也正是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重要原因。

自6月底《总体方案》获批,广东省紧锣密鼓地制订、出台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设计“1+N”的配套政策体系。这些政策试图破除制约广东金融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金融合作等领域全方位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

《总体方案》内容涵盖了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多个领域。广东以《总体方案》的批准为契机,先行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佛山千灯湖等地进行金融改革创新布局,力推“横琴岛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等创新试验。

在陈云贤看来,珠三角金融改革除了要与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更要与粤港澳金融合作结合在一起,与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结合在一起。

“国家对广东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政策优势,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陈云贤对此充满信心。

“五个金融”与“三个不平衡”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的金融改革进行了很多探索,已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云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济保持了可持续的发展。广东省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5万亿,金融总资产超过13万亿,现在广东省的金融总量已占全国1/10。

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3%,对GDP贡献率达到8.5%,金融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按《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0万亿元。

《财经国家周刊》:为完成国务院《总体方案》提出的具体目标,国家给了哪些新的政策?与温州、上海等地金融改革方案有何不同?

陈云贤:广东的金融定位要有别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香港等地,体现出广东特色。《总体方案》的政策涉及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等方面。

其中,国际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是广东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全面推进;科技金融要在广东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金融也是未来广东金融建设的重点工程。通过上述五个路径,从而衍生金融创新,推动广东转型升级。

相比温州的金改方案,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表述更具体。广东金融改革方案不但涉及整个珠三角城市及广大的农村地区,更要考虑到面向香港及澳门等地的地缘优势,在人民币离岸结算等方面进行创新。

广东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特别要把握粤港澳合作的政策优势,把香港国际金融优势和广东经济腹地优势紧密结合,共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目前正在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破除相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好地推动广东金融改革。广东的金融改革需要破解哪些困局?

陈云贤:广东已经进入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全省金融界要认真思考解决三个发展不平衡问题,即:金融产业内部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平衡问题,珠三角地区与东西北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解决三个金融不平衡问题和发展“五个金融”,其关键还在于金融改革创新。

比如,突出抓好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深圳市保险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扩大到珠三角区域,以前海、横琴、南沙为平台探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重点金融改革事项,条件成熟的要尽快向国家和有关部委进行申请,条件暂不成熟的要加快研究形成方案,创新要早日突破、早出成效。

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部省合作机制,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帮助我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订具体扶持政策。

广东在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在金融服务方面,广东与香港、上海等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此外,广东还面临金融人才紧缺及金融技术储备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难题需要逐步解决。

不缺思路缺方案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在国际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创新方面有什么思路?如何处理“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与安全稳定的关系?

陈云贤: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的改革思路有很多,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实际操作方案。比如,支持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消费信贷、农民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利用城市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发展大型产业基金、成立科技银行、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创新投融资体系等改革和创新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正在研究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重点推动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广东还要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创新和安全稳定的关系,既要尽快建立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又要学习上海等地成功经验,加快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财经国家周刊》:为什么要发展农村金融,如何创新?

陈云贤: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已经对实现东西北地区的跨越发展、协调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由于东西北地区集中了我省大部分农业产业和农村人口,农村金融发展工作对于东西北地区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这几年,广东梅州、云浮等地就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贴近“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农村支付环境也不断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稳定了农村社会基础。

今后,农村金融改革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创新和完善为“三农”服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完善金融支农的担保、保险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用金融手段积极促进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改制上市做强做大。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与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你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陈云贤: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是全球产业重构的重要趋势之一。欧美发达国家正积极推动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也已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这轮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为广东金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金融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机遇。

截至去年底,广东金融业总资产达13万亿元,但其中银行业占88%、证券业占7%、保险业占5%,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严重不足。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已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重点金融工作。要做好该工作,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原则,将资本市场打造成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实平台,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步实现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

产业金融创新的具体举措包括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重视和鼓励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PE和VC)、建设市场平台等。缺乏金融交易市场平台是广东改革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我省尤其是广州围绕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作了积极的努力,广州OTC市场日前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与香港合作建设期货交易所的方案也已在制订,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在深圳前海地区发展黄金、钻石、金融期货等交易市场。

比如,“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交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金融产品的交易,经广东的“一行三局”批准,参展的281家各类金融机构拿出来236项优惠政策,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优惠;二是金融与产业的对接交易,共有171个产融对接项目,金额达到7100多亿。三是金融人才交流,各类金融机构拿出811个岗位,有些岗位还是金融机构的核心岗位,向海内外招聘金融人才。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了解到,包括建立金融交易平台在内,广东尝试从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以带动经济发展。

陈云贤:是的。广州通过“金融交易博览会”这个平台,促使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社会民生全面对接,形成了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要推动开展金融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本质要求,达成金融企业、实体经济、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一致诉求,这种金融创新才会有生命力、可持续性。

按这个原则,未来广东省各地方政府推动金融创新的着力点有:

一是创新金融支持“双转移”机制。积极探索和支持设立“双转移”种子基金,提高“双转移”专项资金带动效应,支持各地利用项目贷款、收益权质押等金融工具,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或分担、表彰激励等方式,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劳动力技能培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二是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责任保险。抓紧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责任保险促进我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利用保险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是推广医疗保险的“湛江模式”,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建立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广东特色的医保制度。

四是开展金融扶贫。借鉴云浮等市的成功经验,运用扶贫资金进行担保或购买保险,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有效变“救济式”扶贫为“创业式”扶贫,提高扶贫效果。

先行先试 政策突破

《财经国家周刊》:“国际金融”是珠三角金融改革的亮点,也是广东金融改革有别于其他省份的一大特点。珠海正在筹建的“横琴新区人民币离岸在岸结算岛”就是国际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表现,需要突破哪些限制?

陈云贤:珠三角金融改革除了要与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更要与粤港澳金融合作结合在一起,与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结合在一起。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通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关卡限制,并进行利率、汇率市场化乃至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不断与国际金融规则对接。

《总体方案》要求,广东要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开展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人民币离岸在岸结算岛”是试验项目之一。

设立“人民币离岸在岸结算岛”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大量的参与者,允许人民币资金跨境自由流通等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其他离岸业务在岸结算的法律法规建设(租赁融资业务、跨境产权交易业务等)。现在的问题是,横琴新区尚未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居民不多、相关政策未到位等。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进行软、硬件建设,设立股权交易平台,进行金融招商等。要突破的相关政策包括:允许人民币资金跨境自由流通;允许横琴新区企业可在试点银行开设离岸账户;监管部门将离岸银行业务的准入及监管权限下放到广东省或珠海市监管部门;允许区内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对办理人民币外债业务适度放宽,支持区内企业在港澳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人民币离岸在岸结算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机构,当前亟需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的突破。

《财经国家周刊》:金融交易平台建设、“人民币离岸在岸结算岛”等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试验,将为广东的金融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陈云贤:国家赋予了广东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权限,比如同意广东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探索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验,发行境外人民币企业债券、信托投资基金,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业务,开展多币种的人民币汇兑业务(比如刚刚公布的人民币和日元的可自由兑换)等。广东将籍此建成国内试验内容和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财经国家周刊》:金融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层面大力支持才能完成。你认为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有怎样的全局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