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时间:2022-06-20 17:17:33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二手车 鉴定评估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共交易二手车520.33万辆,同比2012年增长8.6%,交易占比为19.14%。2014年1-5月累计交易231.46万辆,同比增长11.53%;交易额1392.34亿元,同比增长21.44%。按前5个月交易走势,全年二手车可望实现600万辆左右的交易量。但与新车销售已逾2000万辆的全球第一大市场相比,显然不相匹配;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可见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其鉴定评估需求不断增加,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成为紧缺人才。面对社会的迫切需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 “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专业课程。但是鉴于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教学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的实训教学,应对其进行探讨,以促进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二手车评估人才。

一、二手车鉴定评估的课程特色

高职教育的方向就是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属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①汽车维修及检测技能。要求能够准确、迅速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熟悉车型的历史及技术特点。②汽车营销技能。要求能够对汽车行情、供需关系等进行分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③汽车价值评估技能。了解二手车交易的政策法规,了解各种车辆及证件的管理制度及其真假识别技能,掌握车况鉴定技能及价值估算相关知识等。

为满足岗位需求,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对二手车进行价值评估,熟悉二手车交易业务、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是融合了《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及《汽车营销管理》、《资产评估》等课程的综合型专业课程。因此,根据教学实践及生产实践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训练项目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教学内容探讨

根据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工作的职业能力取向,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模拟工作实情,形成了以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根本的教学体系。分五个情境进行,各个情境教学均由现场演示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构成,注重理论演示讲解与实践训练的融合,这五个情境分别是:

1.“评估准备”情境,通过该情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按规定检查二手车交易所需的各项手续,识别非法二手车,鉴别拼装车、盗抢车及走私车。

2. “二手车技术状况静态检查”情境。通过该情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汽车外观、内饰及电气设备的检查。

3.“二手车技术状况动态检查”情境。通过该情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目测、耳听、触摸等手段,判断二手车主要总成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路试,判断发动机、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悬挂等的技术状况。

4.“二手车技术状况仪器检查”情境。通过该情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使用汽车专业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车辆进行检测。

5.“二手车价值估算”情境。通过该情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车况检测、鉴定结果,确定二手车成新率:并结合二手车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二手车价值,撰写评估报告。

三、教学方法探讨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高职教育应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着眼于满足企业上岗要求。二手车鉴定评估程序包括:申请、验证、技术鉴定、评估、出具鉴定评估报告书。故对学生验证、鉴定、评估及鉴定评估报告书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讲解理论后,通过实物、视频资料、案例、实验等,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分组操作,教师加以点拨总结,从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2.注重实验教学、现场演示、学生操作。二手车交易的证件检查;二手车车身损伤、发动机技术状况、汽车底盘技术状况、汽车电器技术状况、汽车综合技术状况检查鉴定;二手车价值评估三大知识模块,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大量的实验教学、现场演示才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形象化,大量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3.以市场现状为参考,注重实际案例分析。课本案例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大量收集当下网络上的企业实际案例,分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中不但可以更多的了解市场现状,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为将来面对实际情况独立分析操作打下一定基础。另外,让学生课后收集案例,并在课堂与同学分享、讨论、分析,可增强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了解市场实情。

4.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目标,实地观察学习。实地观察二手车经营的模式,感受市场氛围,观察市场业务范围、交易过程、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交易市场上较活跃的车型、二手车与新车价位的差别,等等。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形象化认识,既有利于学生对二手车鉴定评估职业准确定位,又有利于他们对市场现状的了解,更有利于有目标、有方向地培养学生。

5.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开展模拟鉴定评估、二手车收购与销售模拟角色扮演活动。知识模块的积累最终要转化为综合的职业能力,而二手车鉴定评估的最终职业能力是综合的对车辆鉴定评估。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对二手车鉴定评估程序申请、证件验证、技术鉴定、价值评估、出具鉴定评估报告书的整个流程和操作细节进行系统巩固。通过二手车收购与销售模拟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收购与销售的接待、车辆的定价、简单鉴定、合同的填写签订。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6.聘请企业专业评估人员定期教学演示,指导学生实训练习。企业专业评估人员的工作经验更为丰富实用,请他们为学生演示、指导,对其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7.二手车鉴定评估软件使用,该软件与二手车鉴定评估企业的电脑操作流程相似,模拟了二手车鉴定评估师需要在电脑上进行的所有操作。通过该软件使用,使学生能够掌握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信息的录入、查询、调取方法,对二手车鉴定评估的流程更加熟悉,使其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

四、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包括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增大平时作业及实验成绩比例,促使学生多练多积累。全面的考核不但有助于督促学生的全面学习,也是对他们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

五、结束语

二手车评估所需知识面广量大, 教与学的难度都比较大, 只有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切实做好二手车评估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l]蒋庆斌.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魏炜.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 湖南农机,2012,(11)

第2篇

如何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与自我完善之能力的个体,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结合“污损文件检验”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从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与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学习能力;教学改革;污损文件检验

目前,高校教学改革虽然一直没有停息,但改革的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在“教”上,即如何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实际上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个过程和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积累更多的知识,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要学会学习。如何在大学期间学会和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能力与素质,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今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会和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能力与素质,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鉴于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现笔者以“污损文件检验”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教学理念的转变

1.1教学关注点的转变[1]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教师的关注点应转变为学生希望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即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确保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1)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和助力学生学习的导师,其主要任务不是监督和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1.2教学目标的转变

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目标,忽略了能力目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具体的知识。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则应将教学目标由一维即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与情感。如“污损文件检验”中添写文件检验内容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应仅仅为“使学生掌握添写文件检验方法”的知识目标,还应该包括“使学生学会建立添写文件检验方法”的能力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思想”等情感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不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添写文件以及新类型的添写文件时,才能知道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不停地记着笔记。且在教师的观点中也普遍认为学生不记笔记就不能学到知识。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记笔记的同学,上课非常认真听讲的同学,卷面考试成绩确实很高,但在实验操作的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需要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否则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相反,课堂上好动,不记笔记,学习时间少的同学在上述任务的完成中,仅需指导教师的稍加指点就能出色地完成,达到教师吃惊的效果。上述现象说明那些认真学习的同学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学会知识,还不会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改变教学方式,既要改变“教”的方式也要改变“学”的方式。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完全放下手来听,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的讲解、解答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开拓思路,使他们真正消化和吸收课堂上讲述的内容,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复印或电子文件的方式在课后发给学生。每次课的知识点不必过多,一个即可,但一定要讲透,一定要在学生的参与中由师生共同完成。使学生改变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即那种依赖老师管着学、灌着学的习惯,尽快树立自主学习精神、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第二,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安排自学内容,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和新兴载体,熟练掌握搜索和整理各种网络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进行学习,为提高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2精心设计,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以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关系为主线,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忽略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其结果是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重新整合和序化,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完成授课总目标的基础上,改变知识的排序,将知识的传授融于实践中,减少陈述性、纯理论性知识的灌输,增加有启发性、思考性、动手性和总结性的内容,让学生建立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在“污损文件检验中”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由传统的“理论讲授———实践验证——应用”顺序改为“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验证———理论总结———应用”的顺序传授给学生。以“添改文件检验”授课内容为例,可进行如下安排: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文件添改方法,自行制作添改文件,教师按学生制作文件的方法分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添改方法制作文件的特点有哪些,进而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针对自己制作的文件建立检验方法,即探索检验方法;再用自己建立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各组间交流,即实践验证;最后将各组经过验证的方法进行合并总结,得出添改文件检验的方法,针对具体案件,从总结的方法中寻找适合的检验方法,即理论总结和应用。这种安排将传统的“理论—实践”顺序改为:“实践—理论”的顺序,教学内容不再是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将内容分为添改文件变造方法、添改文件特点和添改文件检验方法三个模块,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着探索带来的乐趣,教师只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学的立足点由“物化”的知识变成了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实践证明:学生不但掌握了添改文件检验的理论知识,而且学会了查阅文献的方法;建立了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直处于思维被动的状态,无法体会到思维探索在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渐渐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鉴于“污损文件检验”课程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适当辅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混合式教学。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如“添写文件检验”内容的教学。可以设定“案件受理”、“文件鉴定”、“出庭质证”等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送检人员和受理人员完成案件的受理任务,扮演鉴定人员完成文件的检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的任务,扮演律师、辅助专家、鉴定人完成法庭质证的任务。形象性和系统性的情景模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差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感悟,不断积累,逐渐成长,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污损文件检验”课程涉及的学科广,但研究对象比较固定,教师可让学生搜刮自己学过的任何知识来完成文件检验,因此,比较适合采用任务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的最新资源,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

4加强、完善实践考核体系,建立大作业的考核机制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污损文件检验,应在不断利用当前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公安实际,将公安业务实践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纳入到训练和考核范畴内[3],若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鉴于此,教师将办案工作中涉及的真实案例,利用计算机及扫描仪等辅助设备对检材和样本逐一进行扫描,并制成可供考核使用的实验材料,建成实践考核库。污损文件的考核以实践为主,因实践考核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的方式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在考试的前几周,教师结合具体讲授内容从考核库中选取相应的案件,如添写文件检验案件1、添写文件检验案件2、掩盖字迹检验案件1……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从中选择不同的案件,利用所学知识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完成所选案件的鉴定。该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大作业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死记硬背,相互抄袭等现象,看似考核,实则为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成考核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共同协作,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讨,勇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增强独立意识,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安排大作业时,能够做到选题合理、分组合理、时间安排合理,难度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相适应,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4]。

作者:崔连义 单位:辽宁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

参考文献

[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2]刘安静,周文玲.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精品课程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2(2):162-163,167.

第3篇

关键词:临摹字帖;笔迹鉴定;特征规律;文件检验

临摹,即临写摹仿。即摹仿人将被摹仿人的笔迹样本作为摹本,通过知觉、视觉、记忆等生理机能记下被摹仿人笔迹的形象特征后,再克制自己的书写动作,使之书写出与被摹仿人的字迹相近的笔迹而回避自己原有的书写动作特征。这种摹仿方法书写出来的笔迹不可能达到惟妙惟肖、自然清楚的程度。因此,在许多民事、刑事案件中,尤其在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各类贪污犯罪、经济案件中都涉及到同类字帖临摹笔迹检验问题。

1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含义及分类

笔迹检验,广义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于与案件有关的笔迹物证资料进行勘验、分析、识别、鉴定等活动的总称。它既是一项专业技术手段,又是一项技术工作。

狭义的笔迹检验是指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他们是否为同一人所书写的专门手段。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即对通过临摹或套摹相同类型字体的字帖来练字的人所书写的笔迹的检验。实践中,各类经济案件和民事纠纷中的证据大多涉及文检技术,尤其是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最为突出。对于临摹者来说,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强制力,刻意的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克制自己的书写动作,而去有目的的摹写被摹仿人的笔迹。这样就造成了临摹书写出来的字迹里表面上看都是被摹仿人笔迹的笔迹特征,而仔细分析后发现在微观方面,如笔痕、印压、笔画回转部分会出现与被摹仿人不同的特征。

在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的分类中,从练字的程度上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字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写出来的字没有很明显的固定风格的字体;中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出来的字有一定的结构和笔锋,看得出来书写者练过字,但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改变,比如快速书写,此时字的结构和字的笔锋会变得不是很明显,导致字的变形;高级阶段,即通过练习字帖,写字水平有很大提高,写出来的字让人看了就称赞好看,有很好的结构和笔锋,即使快速书写,也不会受很大影响。通过对同类字帖练习者笔迹检验的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使相当一部分可疑文件得以正确鉴定,直接应用于实际案件鉴定工作,为侦查工作“分析画像”指引方向,为笔迹检验提供依据,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的、可靠的鉴定意见,以利于同一认定。

2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检验的实验原理

(1)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特定性

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特征系统的特定性,是由人的书写习惯特定性和所临摹的字帖字体特

定性决定的。人的书写习惯特定性来自于主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每个人由于自身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的不同情况,致使人的感观能力、神经系统、书写器官存在差异。人们自身的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心理倾向、学习动机、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使得人们掌握的书写技能存在特定性。客观上,受家庭、学校文化教育的影响,每个人的训练写字时间、质量、学仿对象有别,再加上个人从事的不同工作环境、职业领域、交际对象,也造就了每个人书写习惯的不同特点。临摹的字帖字体特定性来自于字帖类型的特定性。不同生产厂家由于其制造的字帖种类不同,在纸面上形成的痕迹势必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家厂商制造的同种字帖,也会在印刷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细微差别,从而导致每本字帖形成字痕的特定性。

(2)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稳定性

对于稳定性主要在于各要素间的相互平衡,若是其中某一部分出现变动,则会打破这个平衡,使其无法再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所以,任何事物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稳定性同样如此。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稳定性是指由于字帖笔迹的规范性、独特性、艺术性,由于人们长期临摹同类字帖,其书写的笔迹在相同字的搭配比例、运笔、起收笔动作等方面具有稳定重复出现的规律性特征。其依据是由人的书写习惯稳定性和所临摹的字帖字体稳定性决定的。主观上,书写习惯是动力定型的表现,而任何一种动力定型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书写动力定型是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书写每一个笔画都是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进行的,动作之间、笔画之间、单字之间环环相扣,前一个动作反应本身就诱发着下一个动作。在人们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了体现个人相对稳定的整体性书写动作体系。也就导致了人们在书写时所形成的笔迹特征的整体稳定性。客观上,语言文字本身的稳定性是很强的,特别在语言文字的社会规范与书面交际中,形成了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这种规则制约着每个人书写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临摹的字帖字体特定性取决于字帖类型的稳定性。同一生产厂家由于其制造的字帖种类相同,其生产出来的同一类型的字帖通常具有整体相同的特点,书写字迹的笔迹特征也在整体上有相对稳定的反应。

3 摹仿笔迹的鉴定

摹仿是一种在思想意识上和肢体活动上与原有的动力定型严重冲突的反常活动。针对不同的摹仿手法,我们要紧抓其反常的书写习惯动作所形成的笔迹特征来判别需鉴定笔迹是否摹仿所成。针对临摹,首先要认真检验其细小笔画的笔画质量,将检材的整体质量把握在心,这对下一步的认定有十分大的帮助。其次就是认真观察各个笔画的细部特征,对于出现非正常的弯曲抖动、修改重描等特征进行仔细论证,排除特殊原因造成后方能认定是否为临摹笔迹。对于无法解释的非正常笔迹特征要做上标记,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不可妄下结论。注意观察检材中较为复杂笔画的笔迹特征。较复杂的连笔、特殊的笔顺、杂乱的笔画、书写速度较快的笔画、折笔的弧度、起收笔细节特征等笔画最不容易被摹仿。所以应从这些细节中发掘出有价值的笔迹特征。最后就是要大量的观察研究签名者本人的签名,总结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性变化,分辨出存在差异的特征点是摹仿笔迹还是因为环境、心理、生理原因造成的。必要时候还可以根据笔压笔痕来判断是否为本人书写。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通过中药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主要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化学结构测定知识与药理效用等专业知识。

同时,中药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化学课和中药学的基础上学习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想学好本门课完全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参与实验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这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能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时数比为1B0.8,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药化学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将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接轨,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大部分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个类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一味重复规定的实验操作,很少动脑筋思考实验条件、操作步骤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什么教学目的和实验原理;个别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操作,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也能写出实验报告。针对上述问题,随着全校教改的深入推进,中药化学教研室根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参考其它院校的教改经验[1-3],尝试将中药化学实验内容重新调整,分层次设计实验项目,将中药化学实验设计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根据师生两方面的反馈评价,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中药成分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验证性实验-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作用。验证性实验作为中药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中药化学实验之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课,像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操作如称量、取试剂、洗涤仪器、加热、冷却、干燥、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水蒸汽蒸馏、滴定等。教研室教师根据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等情况精选了有代表性的药材,针对典型成分,设计了验证性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花米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具体内容除了涉及到学生已经在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知识外,还涉及到提取方法、PH梯度萃取、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新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如醇提、水提、水蒸汽蒸馏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基本的分离方法,如硅胶、氧化铝柱层析的应用用;学会各种检测方法,如鉴别反应、薄层层析(TLC)、纸色谱(Pc)的应用及常见仪器的使用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使学生在这些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形象、直观、明确的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基本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实验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为高层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一般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学会做什么。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他们只关注实验结果,按照讲义的要求完成实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常常不甚了解;同时由于实验课内容设计时片面强调实验的完整性,实验难度较低,周期长,重复性实验操作多。学生在实验中很少能提出自已的见解和想法,实验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较差。因此,在上述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主要开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系统预试,能掌握典型类型化学成分如萜类、蒽醌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的提取、检识及理化常数测定。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筛选,选择时强调实验内容的完整性、综合性、代表性及实验方法的多样性,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化学成分类型典型的或专属的化学反应检识方法及每类成分薄层色谱检识和显色方法。如选择的实验是从陈皮和大黄药材中提取得到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初步分析这些部位中主要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检识的实验,其实验流程包括醇水提取、浓缩、酸化、氯仿脱脂、碱化、萃取、柱层析分离、检识、理化常数测定等步骤,学生通过完成一个这样的实验,就能掌握多种中药化学的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是较理想的综合技能训练。

3综合设计性实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验证到设计,从重复到创新”的实验内容设计原则,在中药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全部结束以后,安排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占实验课学时数,主要选择研究较多,结果很明确的项目。具体涉及两个项目:¹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主要研究目的是利用上述实验中所学习到的实验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穿心莲内酯中主要的二萜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穿心莲药材中的主要二萜类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º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文献查阅,设计丹参中主要的丹参酮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丹参药材中的主要丹参酮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丹参酮I、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此类型实验开展的具体做法:¹带教教师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学生每两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理论知识选择本小组的项目内容。º给学生1-2周时间,让学生查阅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查阅中外文献,写出简要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进展、研究方案等。»学生开题报告的陈述,主要组织全体学生对实验背景和方案进行讨论,一般将学生2人分为一个小组,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综合成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将实验方案做成多媒体课件报告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方案提出意见,给学生1周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修改与完善。¼修改后的实验方案再经教师指导,确定可行后进行实施。在确定实验方案时,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并有意识地引导每个实验小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½实验的具体实施。每组采用同一方案,做好指定化学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工作。在这部分实验内容设计中,采用以回流、超声、渗漉等方法完成提取工作,采用常压和减压的方式浓缩得到粗体物。采用稀醇法、液液萃取和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杂质。并结合化合物的性质选用硅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或葡萄糖凝胶等为柱层析填料进行分离的方法等,学生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掌握在中药化学科研中采用的常用方法。如穿心莲内酯中二萜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学生从药材开始进行提取、除杂和浓缩得到穿心莲总内酯的粗提物。然后从粗提物开始,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得到总二萜类成分的提取物。最后利用硅胶柱层析开始对总二萜类成分进行分离,需进行柱层析条件的筛选、湿法硅胶装柱、干法拌样上样、梯度洗脱、流分收集和流分合并等一系列操作,最后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再测定四个化合物的理化常数、用硅胶薄层进行检识并测定这些化合物的uV、IR光谱等操作。¾每组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给出结果,并写出实验研究论文。并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全体学生在听取汇报时可以自己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再做总结。通过这种实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第5篇

关键词 药物分析 教育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分析是药物自设计、制备、质量检验与控制、药学研究直至临床试验,每一环节均涉及的内容,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学习过程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和规律,加之课程内容的枯燥繁琐,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难度大。如何全面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索的。笔者在长期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有所体会。下面就教学思路及实施方案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经验心得做一个交流,以期为药物分析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积累经验和借鉴。

1 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笔者对药物分析教学思路的凝练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层次明晰地传授给学生;二是如何将开放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理念融合到理论教学过程中,从而逐步奠定学生独立科研实践的基础。

1.1 理论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化,确定各模块的教学方式、学时比例、重点难点和模块间的关联性。最新版的药物分析教材(第七版 杭太俊主编)共二十一个章节,按照知识的特点其内容主要分三大模块:基础知识、各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药物分析新方法新技术。

第一模块基本知识点,包括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及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各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安排理论学时约占25%,实验学时约占26%,主要采用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和基于问题的探究为辅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药物杂质检查这一部分,重点讲述了一般杂质检查方法中的氯化物、铁盐检、重金属和砷盐检查法等主要知识点后,引导学生思考“看似千差万别的各类一般杂质检查法中,它们本质的设计理念是相同的,这个共性的原则是什么呢?”抛出问题后,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积极陈述想法,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当学生普遍掌握该部分知识所涉及科研方法的设计思路后,在讲述特殊杂质检查的过程中,启悟学生思考“各异的特殊杂质检查法,是否有着和一般杂质检查法相同的设计原则?”“在这理念指导下,方法的建立者针对检查对象及其基质的不同,又是如何在来加以改进和变化从而巧妙的解决问题呢?……”在基本知识教学模块教学中,笔者认为透过繁杂的知识点,总结共性规律和方法设计理念,并在讲授过程中选择适当时机抛射给学生,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主和基于问题的探究为辅的教学方式的有机切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扩展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路,能将“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末节抓核心”这一学习方法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课堂互动中,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有效地将药物分析学的学习方法形象化地展现给学生。

第二模块是各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讲述各类型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旨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其研究药品质量的综合素质。该部分理论学时约占60%,实验课时约占56%。本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基于重点内容的探究学习来开展教学。为充分利用课程学时,避免自主学习的无方向性和无层次性,将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按50%进行划分,前50%章节主要以教师活动为主导。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学习实践,使学生逐步理解本模块知识的框架结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组织课堂应努力做到:始终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大方面的基本规律主线,并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特点与分析方法间关系的讲解。同时,教师需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将“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质量控制方法”这一逻辑关系和基本思路传授给学生。有了前期铺垫,教师即可将后50%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通过PBL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我发现的自主学习过程。具体实施可紧密结合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按章分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提前布置章节学习提纲,适当增设与章节相关的趣味思考题或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访问相关网络数据库,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各小组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归纳总结、课件设计,培养理顺知识结构、凝炼重点难点的学习能力。之后的课堂教学,教师择优选举代表1~2人,针对小组学习成果,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陈述和交流。采用PBL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扩展课堂时空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人既是物质性也是精神性的,教学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学活动本身,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观、价值取向等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模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议题和故事来启迪学生对人良好素养、科研精神等方面的思考。例如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程”,进而从弗莱明因“实验失败”而发现青霉素获诺贝尔奖的人生经历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弗莱明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他是以怎样敏锐的观察力从一个“失败”的培养皿中获得启发和成功的?”“他是如何对待科研的?”在讲解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时,通过一个已淘汰的碘量法,从方法设计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在当时有限的科研条件下,方法建立者是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更合理设计空白实验的?如何巧妙地将UV法计算理念引入滴定法中解决摩尔比未知的数据处理难题的?”进行“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从“各类维生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贡献”角度启悟学生“珍视科研成果和敬畏生命”……基于以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融合于专业课教学中,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第三个模块是药物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该部分理论学时约占15%,实验课时约占18%。本学习阶段,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两方面教学内容。一方面依据教学进度布置2次社会热点与前沿技术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积极捕捉专业热点与发展前沿,通过检索期刊文献、听取学术报告,确立实践研究课题方向,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例题报告和PPT讲稿,并指派2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专题汇报交流;另一方面以体内药物分析为研究范围,鼓励学生翻译相关外文文献,小组为单位推荐2~3名代表,用第一人称口吻,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文献工作,由教师和学生5~6人组成的答辩小组可就文献内容和涉及的知识点提问。本模块知识教授的方式,紧紧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在探索中创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科研意识。专题研讨会和模拟论文答辩,培养了学生组织、汇报能力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

1.2 实验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

药物分析实验,其内容涵盖了药学的主要分析手段。从技术角度看,滴定分析是实验操作的基础,在药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光谱学及色谱学等仪器分析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看,实验教学的作用之一是辅助和深化理论教学效果。鉴于以上两点考虑,要使实验教学充分地发挥其培养效能,就必须科学地设计实验内容和合理地安排实验进度。

实验内容的筛选要围绕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保证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时分配比例合理的基础上,要注意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时机和组织实施。笔者根据本校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和相关的药物分析试验指导教材,编排了相应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实验内容从分析项目看,包括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从分析方法看,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校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方法;从分析对象看,包括原料药、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

实验进度的安排和组织,以设计性实验为例,笔者鉴于“定量分析方法验证“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学生难于掌握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设计性实验。第四章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定义、规范和计算方法角度进行简单论述。因此,经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第一模块安排设计性实验则难度较大;到“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本类药物大部分是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特别适合选作实例来进一步使该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经过此阶段学习后,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方案预设和陈述;到“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选择具体药物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和实施。如此根据知识模块间的关联性,通过三章理论教学与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分析方法验证”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死记硬背上升到自如应用。

“自主性实验”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一般为较复杂和大型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多种实验技能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探索性的实验问题,一般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结束后开设。自主性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准备(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方案试验、方案实施)阶段——总结鉴定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教师先根据相关的学习内容,提出体现学科发展趋势、注重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参考选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专业特征,以小组为单位,选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拟定实验方案初稿,并写成书面材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原理归纳、技术路线规划、实验所用仪器及耗材准备、实验操作步骤设计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集体讨论及教师指导小组审评后形成可行性方案,并付诸实施。实验结束后,师生均要给出详实的实验教学效果总结,同时学生还要按照学术论文的形式写出详实的实验报告。自主性实验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通过充满探索性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失败与成功,领略科学研究的艰辛。

2 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理解这句话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包含着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应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作为“传道解惑”的一方,是否想、是否能以及如何将学生领进门,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素养、教学方法等。仅就教学方法而言,有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建主义教学法等。

导向式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笔者在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中,在总结共性规律时,多以问题导向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于问题而又止于问题,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或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例如,笔者在讲解提高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引用媒体报道的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医疗事故的新闻来加深学生的思想意识;讲解维生素A的三点校正紫外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直接紫外测定法案例作为参照,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三点校正法的计算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适宜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给枯燥的专业课程知识增添活力和吸引力,并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开启知识大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讲解药物结构中的官能团来启发学生回忆有机化学知识,从而联想出药物性质。再依据性质联想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这样不断启发联想,从而强化药物的结构与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维生素E易水解,水解后产物具有酚羟基结构,而且对位有-O强供电基团,启发学生回忆具有这一结构的化合物的性质,从而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再由氧化反应的特点,联想到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及贮存条件;通过扩展抗衰老机制的现代研究成果,启发学生联系维生素E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课程趣味性。

建构主义教学法是指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通过组织自主实验、社会调查、论文撰写、文献综述、主题演讲和教学评论等教学活动,构建主义教学法可以给学生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具备药品质量全面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思路及方案实施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总结。总之,我们在今后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探索、总结与创新,才能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淮海工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课题XJG 2012-1-8

参考文献

[1] 刘冬琳,吴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1(8):6-7.

[2] 郑尚永.《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1(1):138.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45-03

随着高等检验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如何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检验医学高级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检验医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1]。《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操作性极强,目前的实验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特点是独立的实验多,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实验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性思维少,这种教学方法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2]。鉴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现状,我们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做相应改革,在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尝试项目化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为学生今后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适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技能型检验人才。

一、项目化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内容包括细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细菌各论鉴定技术。在学生学习完基本操作技能和细菌鉴定技术后开展,根据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化教学,如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标本的细菌学鉴定。由教师提出案例导入实验项目,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指导。

1.选定教学对象。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5级1、3、5班为实验班,2、4、6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2.精选教学案例,通过问题导出实验项目。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并能体现出典型的相关知识,提出的问题是与临床关系比较紧密的重点内容,并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主动性[4]。项目组人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去往西安市各个医院检验科,了解细菌室的工作流程,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选取常见的标本类型和病原微生物,汇总出典型的教学案例,并以问题的形式导出实验项目。

3.项目化实验教学前准备。教师选取医院检验科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代表性菌种,模拟临床标本,准备实验材料,进行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和项目化实验报告。

4.各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师通过提出案例导入学习项目,学生分成4-6人一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和项目,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每组提交一份方案。实验课上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回答病例相关的问题,分析得出应该采集什么标本,标本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检验程序应该是什么等等,老师根据每组的发言情况和提交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学生重新修改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根据最后的讨论情况得出最终的实施方案[5]。

5.具体实施过程。确定每组学生各自的分工后,根据最后制定的方案,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实验课上教师给出模拟标本,学生判定标本是否合格,合格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初步报告。同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第二天根据染色后菌体形态和培养的菌落特征,选择相关的生化反应,并进行接种,第三天根据生化反应结果,进行血清学试验和药敏试验,最后报告细菌的鉴定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书写项目制实验报告,按照要求清理实验用品。比如粪便标本,在第1天要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等特征选择有脓血、粘液的粪便进行接种,通常接种在强选择性培养基SS和弱选择培养基MAC上,第2天挑取可疑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如IMViC、MIU、KIA、氧化酶试验等,根据生化反应结果,进行血清学试验和药敏试验,报告实验结果,但并非所有细菌的鉴定试验都是相同的,需根据案例分析采取不同试验进行鉴定。在整个实验中,带教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比如革兰染色结果不正确就会影响后面的试验,所以带教老师的及时指导也非常重要[6]。

二、项目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班和对照班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反应项目化教学对其综合能力的作用,由考核成绩反映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1.调查问卷结果。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283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283份,结果如下(表1)。

2.考核成绩比较。对15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要求学生写出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鉴定要点,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形态特征、菌落特点、主要生化反应结果等,以百分制表示,考核成绩如下表(表2)。

第7篇

门诊药房实习鉴定工作需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自我鉴定是对自己在药房工作表现的一个总结。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请笑纳!

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实习已经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我把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认真的记,认真的思,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现将实习情况总结鉴定如下:

根据实习老师的安排,我先后在中药房、西药房、煎药室、中心药房实习。通过这九个月的实习我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及的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心,对病人要温柔、使用礼貌用语、语调平和、举止大方、不卑不亢、热情、尊重、不歧视、少用专业术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们”的药学服务理念;一些常用中药煎药方法;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学识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

通过这次实习我使我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还感受到从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真实的是人际关系,体会到:多看书,到了社会上总有用处的重要性。我严格以学生的身份约束自己,做好实习生应尽的义务。我卸下了学生的身份,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去面临踏入社会前的第一次实习。实践检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丰富了我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习,我发现我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知识面不广、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二是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还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2为期十天的暑假实习活动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在医院的实习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我们去了中药房、制剂室、中药煎药室等地方,通过在这几个地方的锻炼,我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这是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错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把危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

在中药房工作,这里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所以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在拿到方子的时候要验方,检查方子有没有问题,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调剂。这样拥有中药调剂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中药调剂学的知识来对方子进行检查;而且由于在中药中同一种药物的别名有许多,如:九孔子又名路路通;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等。其次,在抓药时又要会熟练地使用药戥进行称量。药戥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贩卖菜时用的杆秤。药戥又分前毫和后毫,在使用时用右手提住后毫可以称量50克以内的重量,用右手提住前毫可以称量50克至250克之间的重量。在使用时还要先在定盘星上定位,便于称量时进行校准。

这次实习活动我们去了医院的许多地方,这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实际接触机会。我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

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3在医院药房工作过的实习生们都知道,在药房工作是一件很考验人的工作,要仔细,认真,极具耐心。医院药房实习报告怎么写呢?以下有一份医院药房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从2月5日到7月5日实习时间5个月,共在药房、药厂和药库的8个科室实习:中药房、门诊药房、保健药房、住院药房、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药检室、药库。由于实习时间紧张,中心摆药室、药理科和药品采购中心只是了解一下。实习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从7月5日到8月24日共6周的时间是在中药房实习,经过中药房的系统实习培训,我学习到了中药处方的识别、审查和按方发药,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入库和库存管理(包括特殊药品的管理),认识新药;系统的了解一些中药的药性、药理、药味及其药物配伍和药物禁忌等。

从8月25日到9月9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门诊药房实习学习,在梁老师精心指导下,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几百种西药,了解西药配伍,学习西药在药理(药动学和药效学)、适应症、药品归类、不良反应和药物禁忌等知识。了解电脑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和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学习药品入库和按处方发药,还有特殊药品的管理,如贵重药品的专人专柜和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的双人双锁,每日一小点,每周一大点,次次登记入表的管理。

从9月10日到9月23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保健药房实习,在崔老师身上学习到了知识要扎实,态度要认真,发放药品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工作上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弄清楚出错的环节。在保健药房里,进一步学习西药及中成药品的药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禁忌,熟悉常见药品;审查处方、发放药品、使用电脑登记药品入库和传帐。在发放药品期间,认识到了药品有生产厂家、进口和国产、剂量规格的不同,给我在以后药品的发放带来了很多方便。

从11月17日到11月30日共计2周的时间在住院药房实习,在这里认识到了针剂、片剂、营养液体和大液体是分开来发放的,这样给药品的发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住院药房实习期间,主要是在针剂和营养液体两个地方实习,在此我更好的学习到了针剂管理和营养液体的管理。在针剂室里,我学习了针剂根据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麻醉用药、循环系统用药、专科用药等分类管理。了解药品从一级库传到二级库的各个环节。在这里,我系统的熟悉了针剂发放和管理。在营养液体发放室里,我认识了很多氨基酸、脂肪乳、激素类等营养液体药物,对以后在医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9月24日到11月2日共计6周的时间在药厂实习,实习的科室共计4个,依次是药检室、中药制剂室、普通制剂室,灭菌制剂室。

在药检室里,学习使用检测仪器,如检测0。5%碘伏溶液中,学习使用碾钵、烧杯、量筒、吸管、容量瓶、滴定管等,熟悉溶解和滴定终点等知识。还接触使用精密仪器,如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紫外光谱色谱仪,超声波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张老师指导下操作液固分离提取,色谱分析,回收液体和滤渣等,还学习操作西洋参的粉碎、过筛、灌胶囊包装、检测颗粒大小是否符合等。

在中药制剂室里,认识了一大批中成药品,如胃得安片,胃乐舒颗粒、玄麦柑橘颗粒、退烧冲剂,复方酸揸颗粒等,学习一批药,从制膏剂,加工生产,再到包装出厂的整个过程。亲自参与生产胃乐舒、胃得安、退烧冲剂的生产。

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4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在配药过程中,不能依据个人主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要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会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要保证患者用药和身体安全。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内,我在领导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片剂方面开始实习,之后是针剂、精麻药一一实习,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会有不知所措之感,时间一长就轻车熟路了,检查药方,估价,取药。审药,发药,每个步骤都能一丝不苟的进行,坚决拒绝出现错误,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西药房实习之后,我又来到了中药房,和西药房的感觉一样,刚开始很生疏,熟悉后就不会了。在中药方实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中药材的性能和鉴别方法,以便于取药的准确性高。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摸、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一种药性状鉴别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火仅用其木材部分已极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累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幕布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步,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澡菌地依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再者就是中药的炮制加工等技术。例如:通过炮制可增强药疗效,改变和缓解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增强药物疗效。改变可缓解药物的性能: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的性能,其寒、热、温、凉的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太大的毒性和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不安全,如果通过炮制便能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川乌,附子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方法可降低毒性;商陆,相思子用炮制可降低毒性;相子仁用于宁心安神是如没通过去油制霜便会产生滑肠通便止泻的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使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本人更是感同身受。

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医院几乎成了我每周必进的地方,感冒发烧事小,又一次竟流鼻血不止,怎么看都不行,最后却是几幅中药给吃好了,从那时起我就特别佩服中药,也想以后再中药学方面有所建树,实习期间在中药房的时间也比较长,更是觉得中药必西药甚是有趣。

首先是中药的分类比较繁多,很多东西都可入药,例如明代的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想进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来很大作用。现在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1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良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哪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与要求。

总而言之,在药房实习的这段期间,我以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会更加努力,遵守职业道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在配药过程中,不能依据个人主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要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会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要保证患者用药和身体安全。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内,我在领导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片剂方面开始实习,之后是针剂、精麻药一一实习,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会有不知所措之感,时间一长就轻车熟路了,检查药方,估价,取药。审药,发药,每个步骤都能一丝不苟的进行,坚决拒绝出现错误,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西药房实习之后,我又来到了中药房,和西药房的感觉一样,刚开始很生疏,熟悉后就不会了。在中药方实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中药材的性能和鉴别方法,以便于取药的准确性高。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摸、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一种药性状鉴别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火仅用其木材部分已极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累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幕布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步,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澡菌地依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再者就是中药的炮制加工等技术。例如:通过炮制可增强药疗效,改变和缓解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增强药物疗效。改变可缓解药物的性能: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的性能,其寒、热、温、凉的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会有副作用,有的药物疗效较好,但有太大的毒性和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不安全,如果通过炮制便能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川乌,附子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方法可降低毒性;商陆,相思子用炮制可降低毒性;相子仁用于宁心安神是如没通过去油制霜便会产生滑肠通便止泻的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使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本人更是感同身受。

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医院几乎成了我每周必进的地方,感冒发烧事小,又一次竟流鼻血不止,怎么看都不行,最后却是几幅中药给吃好了,从那时起我就特别佩服中药,也想以后再中药学方面有所建树,实习期间在中药房的时间也比较长,更是觉得中药必西药甚是有趣。

首先是中药的分类比较繁多,很多东西都可入药,例如明代的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想进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来很大作用。现在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1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良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哪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与要求。

总而言之,在药房实习的这段期间,我以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会更加努力,遵守职业道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门诊药房实习工作总结5为期十天的暑假实习活动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在医院的实习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我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次实习活动我们去了医院的许多地方,这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实际接触机会。我们去了中药房、制剂室、中药煎药室等地方,通过在这几个地方的锻炼,我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

第8篇

关键词 食品分析与检验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分析与检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应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多门学科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面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社会与食品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加快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操作课;增加现场实践操作换技能;高度重视实验课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当前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法为主,教师讲授、学生聆听,学生实际操作以常规实验为主,缺少大型仪器检测技术实验课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实验结果能力还很有限。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操作的不规范、不细心,很多实验课程教师也不愿意主动指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待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不够细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2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具体措施分析

2.1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课程设计理念

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理论性的课程,在新教改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充分掌握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将掌握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合格的本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作为课程选择与设计的出发点。在教改中,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主动积极学习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二是根据该门课程实际特点,在设计教学大纲与制定教学计划中,重点做好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建设。 三是依托与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建立学企实习操作平台,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2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方法改革如下:一是在该门课程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指导,通过严格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边站”的态度,要始终站在学生中间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的情况。教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严格把关,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经过多次反复强化训练,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实际操作要领。二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加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力度。传统教学方式下,就是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课,学习效果、课堂生动性都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教改后,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加大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运用视频、音效效果对食品安全生产的过程、对当今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对理论方程推导等进行生动的展示,不仅仅能够节省教师上课板书时间,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三是在注重学校学习与校外生产相结合。当学生在学校学习完一段课程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立实习关系的生产企业进行一线参观学习,甚至进行实践生产操作。在学生实习或假期期间,可以安排学生到有关实习单位,增加学生在一线生产的经历,同时又可以增加巩固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3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加大学生大型仪器实验课程比重。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更新,在课改中必须要加大学生对大型仪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课程比重;能够适应当前检测技术的需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每学期,至少要增加两周的涉及大型仪器检测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学生深入实验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灵活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广度,尽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实验室中,与企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起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与分析,向一线检验实验师学习。

二是将学生学校学习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因此,学校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将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职业资格考试与鉴定的课程纳入到食品分析与鉴定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把相应食品工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分析与检测职业资格要求制定模拟性的鉴定标准,提高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质的积极性。课程内容中,将《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学生平时考试和实验操作的一个考量标准,为学生提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练兵场所和机会;将学生学校学习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今后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食品分析与检验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对食品检验分析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独立判断能力;该门课程在整个食品专业学习与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快该门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食品检验与分析这门课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通过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改革,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微生物实验教学;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属于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与计算机有机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进行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等。因此,将其合理应用到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着极大作用。

一、前期准备

在还没正式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的时候,学生学习重视前期准备工作,熟悉各种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操作方法、操作技术等,如细菌形态检查,需要通过取材、图片和镜检等多个步骤来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分离培养,等等。同时,对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的相关原理、配套试剂盒说明等资料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自学、查询其它资料等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实验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实验顺利、安全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设计

一般情况下,细菌鉴定是从粗向着细方向发展的,其整个过程有着较强复杂性。因此,需要将待检标本的各种细菌分离培养、纯化,才能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进一步鉴定,以便确定这些细菌属于哪个课、哪一种等。通常情况下,细菌的初步鉴定是通过手工操作方式,从细菌的培养特点、形态染色性、部分生化试验上来判定的。所以,操作过程比较麻烦,但在合理应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情况下,整个操作过程则变得非常便捷、简单。在初步鉴定每个待检标本时,需要使用合适的试剂盒,并把学生合理分为四个实验小组,以在教师提供两组待检标本的情况下,确保两组实验可以有效对比。与此同时,具体的实验方案需要每个小组自己设计,以在教师的指导、审核下进行完善,以便更好的解决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确定最终的实验流程。

三、实施流程

第一次:在待检标本被分类培养后,根据他们的种类选择最合适的培养基,并将其制作出来。一般各小组的分工由组长来安排,以及时完成培养基的如下几个操作:一是,称量;二是,将培养基加热,使其融化;三是,用高压对培养基进行杀菌;四是,将培养基倾注到平的器皿中,等等。在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在已经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待检标本的划线接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是主要操作人员,教师只是负责指导、改正、解答等,如果有空闲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上述实验的模拟训练,以便学生更加熟悉整个实施过程。

第二次:细菌形态染色、初步生化实验。将已经分离培养和纯化的细菌菌落取出一定量,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和镜检,并进行一些定科生化试验,如粪便标本中有肠杆菌科细菌,需要进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在实际操作学生与教师的操作流程与第一次是一样的。

第三次:进行初步鉴定、选择合适的试剂盒加样。在分析第二次试验的结果后,选择出合适的试剂盒,并根据试剂盒的情况将分离的菌株配置成浓度为0.5麦氏比的菌液,以在试剂盒的药敏试验孔、生化反应孔加入菌液后,进行试剂盒的加样培养。一般情况下,加样试剂盒要放在温度为35摄氏度的温箱中,并保持16到18小时的时间。其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完成的操作与上述两个步骤是一样的。

第四次:在观察试剂盒后,将其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以便根据自动分析结果进行最后的鉴定。在完成所有操作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一定讨论,以便与预期结果进行可靠性对比,最终将实验结果、实验设计等呈现在实验报告上。通常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是将实验报告作为参考依据的,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极大影响。所以,对整个实验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并详细的叙述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有着极大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合理应用和推广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社会、经济等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的重要体现。因此,根据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充分运用,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张俊琪,谢幼华,王葳,刘晶,袁正宏,瞿涤.细菌学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15,06:365-370.

第10篇

关键词:二手车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 鉴定评估

2014年,全国共交易二手车605.29万辆,相比2013年同期增长16.33%。2015年10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形势分析会副秘书长沈荣介绍说:“2015年1―8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610.08万辆,累计交易额3519.61亿元,2015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即将步入‘千万辆时代’。”2014年,美国的二手车交易量是其新车交易的2~3倍,欧洲在2倍左右,日本在1.4倍,而中国的二手车交易量仅为新车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国家二手车市场政策相继出台,二手车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据中华汽车网校消息,截至2015年1月,国内二手车评估师的需求达160万余人,但目前具备二手车鉴定评估资质的仅有不到11万人,供求比例高达1: 16。另据“沈阳日报”消息,2014年10月,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技能大赛中新增了二手车鉴定评估赛项,也暗示出对二手车鉴定评估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市场上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的毕业生很少,笔者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对二手车评估技能的培养不够全面,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培养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工作。为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应对人才的要求,笔者学校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手车鉴定评估,需要运用多领域的课程知识,包括汽车构造、维修、检测、拍卖、销售等作为基础。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可能将这些课程知识连贯地体现出来,造成学生相关知识之间不能融会贯通。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还要具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开发能力以及实施技能操作等能力。加快现有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学校要以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途径,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汽车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使教师不断积累一线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操技能和水平。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依托企业、兄弟学校等定期召开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课程的教学研讨、实验实训等活动。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

要增强实践锻炼,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依据汽车技术、营销、汽车维护、性能检测等二手车评估交易等工作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主导,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工学结合”,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如事故车鉴定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讲理论,如何检测车辆有没有发生过事故,是否进行过整形、喷漆,要从车体的结合缝隙、腰线等外部比较直观的部位进行判断分析。但现在同样课程,首先教师进行理论概括讲解,然后进行专门的事故车整形复位过程操作实习。实习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车辆事故无论大小通过整形完全复位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平时车辆检测中就能很快地做出判断。这样的效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实施项目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改进了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前沿和生产一线,以不同新旧程度、不同类型的二手车为载体,按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1.项目一:车辆信息检测

主要包括车辆年检、机构代码证、缴费票据等相关车辆信息的佐证材料。通过训练,学生基本能够鉴定出二手车交易所需手续的合法性,还可以基本确定车辆是否是盗抢车。

2.项目二:静态检测

主要包括车辆外观、底盘、发动机舱、灯光、车内饰、后备箱等检查。通过该项目的反复多次检查训练,使学生掌握判断是否为拼装车、改装车、走私车或事故车的综合鉴定能力。

3.项目三:动态检测

主要包括发动机启动性、加速的灵敏性、离合器、变速器的异常情况,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的操作性能,自动变速器的提速情况等等。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目测、耳听、实际操作等手段,鉴定判断车辆整体的性能情况。

4.项目四:技术状况检测(借助各类电子检测仪)

主要包括运用车表漆膜检测仪、电子内窥镜、四轮定位仪、尾气分析仪等设备对整车或某个部位进行故障诊断检测。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实习,学生能够通过使用高科技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更加方便快捷地对车辆做出相应的评估鉴定。

5.项目五:评估结果检测

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实习,学生能够根据对车况检测和技术鉴定结果,运用二手车成新率换算等方法,结合车辆的年限、使用情况,来模拟确定二手车鉴定价格。

四、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

二手车鉴定评估技能培养中,专业课的抽象性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二手车评估课程要尽量运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综合处理和控制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的信息。感性的实物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都活跃起来,达到智力发挥的最佳状态。如教师对汽车结构简图、装配图进行讲解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生动的视频、音频辅助,使其结构和原理得到充分的演示,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车辆的静态检查、动态检查、仪器检测等各项目,教学的视频资料、声、文、图一并显现出来的,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手车的交易属于特殊商品流通,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具有知识面广、复杂性大、政策性强、实践和技能水平要求高等特征。学校要及时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二手车企业和汽车4S店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评估师请到学校讲台,给学生介绍二手车评估经验及技巧,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推进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学生的肯定,但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教师去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田锐.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评估》课程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2]陈传灿.二手车鉴定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陈建波.汽车评估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第11篇

1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应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沙盘是根据地形图或实地地形、地貌,按一定的比例尺用泥沙、兵棋等各种材料堆制而成的模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盘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在军事上,常供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调和实施训练时使用。通过模拟推演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意识到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随即对军事沙盘模拟推演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与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建了以财经活动为依据的模拟沙盘,希望学生在模拟的财经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财商的提高,并最终开发出了企业沙盘实战模拟培训教学模式。随后,这一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推广使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将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MBA教学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教学活动中。

我国公安教育正值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期,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坚持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主动适应公安实战需要,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和培训模式。目前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公安专业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刑事技术和法医学等学科门类,每个学科均有其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职业工作特点。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各实战部门警务工作压力均较大,工作任务饱满,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部门往往存在不愿意接待实习生的情况。学生实习通常被派到各地派出所,所承担的工作多是简单、重复的内勤工作。参与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侦破工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安实践。学生即使参与了专业对口实习,由于各警种之间工作内容各自独立,学生只能获得自己所在岗位的某一工作环节的感性认识。这种现状给公安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使得实验实训教学在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鉴于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认为,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沙盘模拟教学引入公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内容

沙盘模拟是针对公安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以沙盘为载体,通过在沙盘上模拟公安实战以达到学生角色体验和学习公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它借助直观独特的沙盘教具,融入实战中的各种变数,结合角色分配、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受训学生在虚拟的案件现场环境中运筹帷幄,仿真体会各类案件的人质解救、现场勘验、物证保全与利用、走访与排查、抓捕与审讯等实战工作,弥补公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缺憾,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2.1 建构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沙盘

实施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时需根据各自的专业教学需要设计和建构适用的实体沙盘和模拟沙盘。

(1)实体沙盘。

实体沙盘主要是在适用场地利用实物客体构建犯罪现场、审讯室、物证分析室等环境和情境。

(2)模拟沙盘。

模拟沙盘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出的电子沙盘软件系统。目前,笔者所在课题组已自主开发出基于VR-Platform虚拟现实平台研发的三维仿真互动软件―― 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包括重建案件现场系统、虚拟仿真现场勘查系统和虚拟仿真物证分析鉴定系统,已应用于实训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设计

(1)设计学习任务。

利用实体沙盘或虚拟沙盘,直观地再现案件现场、勘验提取设备、检验鉴定场所等。将学生分组,每6~10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勘验人员、鉴定人员、侦查人员等重要角色。指导学生根据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准确的勘验、检验鉴定、案件侦查与调查工作,并进行周密的案情分析与讨论,刻画凶犯特点,制定侦破方案。

(2)设计学习情境。

通过直观的案件现场沙盘,模拟和再现案件发生时的现场状况。学生在现场勘验、案情分析、走访排查、检验鉴定和审问等一系列警务活动中能够体会案件侦破的全过程,认识到警务工作的科学规律。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遇到公安实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必须和其他成员一起去分析案情,制定策略,实施全面侦查和检验。

(3)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在教学准备环节,站在公安实战的高度对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讲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团队内共同学习,在角色互换中体验不同知识。

(4)设计教师引导与修正机制。

在实验实训课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承担着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执行任务,并及时发现和修正存在明显问题的职责。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提供侦查、检验等工作环节中存在困难进行引导性的分析意见,并适当给以建议。

(5)设计总结环节。

最初的现场勘查、案件情况、嫌犯特征的分析与研判、物证的检验与鉴定、嫌疑范围内的走访与排查、最后的小组案件侦查工作报告等环节,使每一位学习者深刻体验公安工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老师要对上述各环节中每一小组及第一成员的工作方法、效率进行逐一总结,并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予以提炼,并明确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强化了学生意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加强反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沙盘模拟教学模式

通过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交流会,汲取学生对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建立和加强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使其更适用于我国公安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3结语

在公安职业教育中采用沙盘模拟培训模式强化实训教学,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演练与实践,使公安专业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逐渐学会将所学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灵活运用的方法。通过各门学科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的警务技能得到强化训练,便于学生掌握不同警种实际工作基本操作技能,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公安实战能力。该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真正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障碍检测;差异模型;成分模型

分类号:B842.5

1.引言

发展性阅读障碍(以下简称阅读障碍)是基于语言的一种特殊学习障碍,表现在阅读过程中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方面存在缺陷,其病因源于儿童内在认知缺陷而非由于缺乏阅读经验或感官缺陷所致(Aaron,Malatesha,&Williams,1999)。阅读障碍是一种全球化现象,发生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性别、不同智力水平的个体身上,是儿童、青少年主要学习障碍之一,其发生率已从5%~10%上升到15%~20%(Shaywitz,2003)。阅读障碍对个体认知、情感、自我意识、教育机会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已引起西方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病理语言学、特殊教育、神经语言学、神经生理学、遗传学、行为科学等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研究表明阅读障碍不是语音意识(Dbonological awareness)和基本认知能力发展滞后,而是一种永久性缺陷,幼年时期学业成绩落后的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业成绩会越拉越远,传统课堂教学对这类儿童不起作用(Stanovieh,1986;Stanovieh&Siegel,1994;Snowling,2000;Gillon,2004)。因此,及早对学龄儿童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是矫正和治疗阅读障碍的最佳策略,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意义。

2.“差异模型”检测的“利”与“弊”

阅读障碍检测在阅读障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不仅仅是一种识别过程,而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检测可以监控儿童阅读发展状况,有助于确定最有效的干预措施(Goulandris,1996);检测可以为干预补救提供指导性信息,从而使教学能够针对儿童阅读成分缺陷进行以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业成绩,这一教育效度是胜于其他一切指标的最高要求(刘翔平,2003)。目前,在阅读障碍研究领域研究者普遍采用的检测模型是“智商一成绩差异模型”(IQ-Achievement Discrepancy Model,简称“差异模型”)。“差异模型”检测基于如下假设:个体阅读潜能与其实际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阅读潜能主要通过智力测验成绩(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或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进行预测。如果个体智力水平达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水平,而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平均水平,则表明其实际阅读水平与阅读潜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该个体可被鉴定为阅读障碍者。“差异模型”自产生之日起便以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备受研究者喜爱,且已成为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阅读障碍研究中广为采用的检测模型。然而,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差异模型”进行了广泛论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差异模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弊端:

第一,智商与阅读障碍无关。在“差异模型”检测中,智商测验成绩被用来表征个体综合智力水平,通常由操作智商、言语智商和总智商三项测验成绩组成。言语智商包括常识、类同、算术、词汇和理解;操作智商包括填图、图片排列、积木、拼图和译码。显然,智商测验更多的是检测个体言语表达技能、基本事实记忆能力、动作灵敏性等,并不能检测个体阅读潜能或基本推理技能。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何种智力测验分数作为智商测验成绩?阅读潜能由哪项智力测验成绩解释?智力正常水平的“截点”如何确定?如何评估预期阅读成绩?如何确定实际阅读成绩与预期阅读成绩的最小差值?Stannovich,Cunningham和Feeman(1984)从40多篇研究文献中发现:智商与阅读理解相关系数小学低年级为0.3至0.5,小学中年级为0.45至0.65,成年时为0.681这表明小学低年级至成年人中仅有9%、25%、20.25%、42.25%和46.24%的阅读障碍归因于智力因素。智商不是阅读理解潜在的预测指标,智商高低与单词解码能力无关(Hoien&Lundberg,1992;Aaron,1997)。智商是个体总的智力,是其几项能力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智力包含解决问题、逻辑推理以及适应环境等多项能力,智力的内涵远远超出智商测验所能检测的范围(Stanovich,1991)。将智商这一模糊概念包含在另一个模糊概念一阅读障碍的定义之中,其危险性可想而知(Gustafson&Samuelsson,1999)。

第二,“差异模型”检测排除了两组阅读障碍群体,即成功利用语境补偿策略弥补单词识别缺陷的群体以及阅读能力和智商均低于正常儿童的群体。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比阅读正常儿童在阅读时会更多地利用语境线索,一旦这些儿童学会利用语境补偿策略进行阅读,那么根据“差异模型”检测标准他们就不再是阅读障碍者(Snowling&Nation,1997;Gnstafson&Samuelsson。1999)。“差异模型”检测只将智商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的阅读困难儿童,即“特殊阅读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dyslexia),纳入到阅读障碍者之列;而将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阅读障碍儿童,即“普通阅读障碍”(garden variety poor readers),排除在阅读障碍者之外。研究表明在某种情况下智商低且其他方面严重滞后的个体仍然可以掌握单词解码技能,因此没有理由将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阅读障碍儿童排除在阅读障碍者之外。

第三,智商与阅读能力存在相互关系。智商高低可能影响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经验也可能影响智力发展。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自信心、学习动机不高、接触书面语言少导致其阅读方面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其语言能力和词汇知识发展,致使其言语智力测验成绩明显落后于阅读水平正常儿童;与之相反,阅读能力强的儿童词汇量大,接触书面语言机会多,因此言语智商测验成绩高,这种现象必然导致教育上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发生。其次,父母社会地位低、经济状况差也会给儿童智力测验成绩带来负面影响;相对于阅读技能测验(阅读理解和单词解码),体重较小的早产儿童

智力测验成绩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的足月儿童智力测验成绩。此外,阅读经验对个体阅读能力也有很大影响,不考虑这一变量,就可能将那些仅仅由于丧失享受教育权利或缺乏社会经济背景而非认知方面存在缺陷的个体包含在阅读障碍群体之内。资料显示在押犯和青少年犯中阅读障碍者非常普遍:63名在押犯中有26人为阅读障碍者,占41%;少年犯中阅读障碍者更为普遍,达到50%至85%;而这些研究都没有将被试语音解码表现与阅读正常组被试进行比较,因此不能判断上述阅读障碍者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是由于语音意识缺陷所致,还是由于缺乏书面语言经验所致(Gustafson&Samuelsson,1999)。

第四,“特殊阅读障碍”儿童和“普通阅读障碍”儿童基本认知能力不存在本质区别。根据“差异模型”检测标准,智商与阅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阅读困难者才被视为阅读障碍儿童;而智商与阅读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的阅读困难者则被排除在“差异模型”检测之外,这说明上述两类阅读障碍存在本质区别。然而,研究表明“特殊阅读障碍”儿童和“普通阅读障碍”儿童在非词朗读、规则与不规则词朗读、假词朗读、语音加工技能、拼写技能等认知、语言方面表现相同,而且言语语音感知、听力、句子记忆以及言语流畅性等方面也不存在本质区别(Fredman&Stevenson,1988;Felton&Wood,1992;Stanovich&Siegel,1994;Footman,Francis,Fletcher,&Lymn,1996);此外,基因研究也表明这两类阅读障碍儿童遗传指标相同,说明其在病源上也不存在本质区别(Aaron,1997)。

第五,智商预测阅读潜能取决于阅读能力检测任务(单词解码技能、阅读理解技能还是两种技能兼顾)。检测任务不同会导致阅读障碍检测结果不同:如果以单词识别和语音解码技能作为阅读能力检测任务,那么在阅读发展早期言语和非言语智商不能预测阅读者在阅读方面是否存在“好”与“差”之分,所谓阅读能力“差”的个体语音意识和语音解码缺陷与正常阅读者在此方面存在的缺陷没有区别;如果以语言理解技能作为阅读能力检测任务,那么随着年级的增长,言语智商测验能够预测阅读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为言语智商测验通常检测词汇知识、言语记忆以及言语推理等语言基本技能(Vellutino,2001)。

第六,“差异模型”检测出的阅读障碍者多为“单词识别障碍”。由于“差异模型”检测程序中排除了智商低的阅读障碍者(这些个体通常理解能力都很差),其结果导致“单词识别障碍”成为阅读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致使大多数研究都集中探讨“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而对“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表明约10%至15%的阅读障碍者存在阅读理解困难(Aaron,1997;Nation&Snowlmg,1998;CaRs,Hogan,&Fey,2003)。

第七,法律禁止使用智商测验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分类依据,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级法庭重新颁布法律裁定,即特殊教育和学习障碍分类诊断中禁止使用智商测验成绩作为诊断决定的依据(Aaron,1997)。此外,最严重的是“差异模型”检测只是一种资格鉴定,即判断个体是否有资格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既不能对导致阅读障碍发生的病因以及阅读障碍的表现形式做出解释,也不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补救信息。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检测不应该考虑智商因素,而应该检测儿童阅读成分的“强”与“弱”,进而根据其阅读成分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应该将阅读困难儿童全部纳入到阅读障碍者之列,没有必要将其划分为“特殊阅读障碍”和“普通阅读障碍”(Siegel,1989;Aaron,1997;Sternberg&Grigorenko,2002);与其测量智商,不如重视对造成阅读障碍儿童差异的认知过程因素的评估(刘翔平,2003)。尽管如此,研究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采用“差异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几种可能的解释是:“差异模型”检测可操作性强;“差异模型”检测出的阅读障碍者属于“特殊阅读障碍”,从而保证了该缺陷不会扩展到其他领域;言语智商测验与阅读能力有关,约有16%的阅读障碍归因于智力因素(Snowling,2000;Tiu,Thompson,&Lewis,2003);“差异模型”检测可以为鉴定儿童是否患有其他伴随性学习障碍(书写、算术、语言表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智商测验成绩能够使家长和老师了解儿童学业成绩方面的相关信息(Muter,2003)。

3.“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3.1“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理论基础

Aaron(1989)认为阅读障碍“差异”检测程序的制定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检测程序应该能够区分“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developmentaldyslexia)或“诵读困难”(dyslexia),“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hypedexia)或“读词者”(word callers),“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generalized cognitivedeficit)或“单词识别和阅读理解混合障碍亚类型”(garden variety poor readers);(2)检测程序首先应该能够识别儿童阅读成分缺陷,然后对儿童阅读表现进行评估;(3)检测程序应该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或学校心理医生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掌握,也无需借助特殊诊断仪器;(4)检测程序应该灵活,教师或学校心理医生能够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并且能够根据各项测验成绩制定局部“常模”;(5)检测程序应该综合、全面,既应该包含与阅读有关的“定量评估”,也应该包含与阅读有关的“定性评估”。

遵循上述原则,Aaron(1989,1991,1997,1999)提出了基于阅读成分理论的“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the Component Model of Reading Disability,简称“成分模型”)。根据阅读成分理论(Gough&Tunmer1986;Hoover&Gough,1990),即简单阅读观(theSimple View of Reading),阅读是指根据语言书面表征构建语义的能力,包含语言理解和单词识别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1)语言理解是指个体理解书面语言(阅读理解)和理解口语语言(听力理解)的能力;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代表一个统一的认知过程,二者仅语言输入形式不同而己。如果儿童能够阅读文本,那么他们就能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也能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如果儿童阅读理解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表现不相一致,那么就有理由判断其患有某种类型的阅读障碍(Stanovieh,

1991)。(2)单词识别是指识别单词书面表征的能力,包括单词解码能力和视词加工能力:单词解码技能建立在语音意识基础之上,在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解码技能是儿童学习阅读的主要策略,视词阅读则标志着儿童已步入阅读学习阶段(Aaron&Kotva,1999)。研究表明在阅读发展初期,单词识别是低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重要技能,也是其阅读能力发展的最佳预测指标;在阅读发展后期,语言理解能力是高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重要技能。Gough和Tunmer(1986)用数学公式对阅读过程中两个成分的性质进行了描述:R=D×L1,R代表阅读,D代表单词解码,L代表语言理解,即阅读等于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相乘所得的积;每个变量值从“O”到“1”,若D=0,则R=0;若L=0,则R=0。这个公式说明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任何一个成分存在缺陷或两个成分同时存在缺陷都会导致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发生:“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表现为单词识别能力差而阅读理解能力好:“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表现为单词识别能力发展充分而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缺陷;“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表现为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方面都存在困难。

3.2 “成分模型”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操作原理

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理论前提是: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只有这样才能用听力理解成绩预测阅读理解成绩。拼音文字大量研究表明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存在显著相关,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Stannovich et al.,1984;Aaron,1991;Joshi,1999),为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了理论前提。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如下:首先,实施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然后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则表明听力理解成绩可以预测阅读理解成绩。其次,将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测验数据转换成标准分(Z分数),然后推导出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再者,根据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儿童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差异”进行阅读障碍亚类型鉴定。最后,对已鉴定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进行范畴归类:第一类,“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第二类,“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第三类,“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标准如下:(1)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达到或超过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达到或超过1个标准差以上),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2)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分值基本一致或“差异”未达到1个标准差,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3)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达到或超过1个标准差以上),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

3.3“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有效性验证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的有效性可通过实施“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进行验证。“定量评估”即实施4项语言技能测验:(1)单词解码技能测验,包括检测单词识别技能的非词朗读和检测回忆技能的拼写任务;非词朗读包括“敌对词”,即不能用类比策略进行解码的非词,也包含能够全面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字素一音位转换规则的非词;书面语言的某些正字法特征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2)标准语篇朗读速度测验,单词识别速度和段落朗读速度是检测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朗读速度是成为熟练阅读者必备的条件之一,阅读者不仅要准确解码单词还要自动识别书面单词,这样才能快速加工书面材料:测验方式是让儿童朗读两段与其所在年级相匹配的短文,要求其尽可能快速读出短文,朗读内容被录音,朗读速度以每秒读出字母数计算。(3)无语境语篇朗读速度测验,主要检测儿童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将朗读速度测验短文中旬子顺序打乱以去除短文语境,这样单词解码能力就成为决定儿童朗读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相互补偿策略,“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儿童在单词朗读时会更多地依赖语境线索,从测验文本中去除语境线索会对这类儿童朗读速度造成很大影响,而“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儿童则不然,因为阅读理解缺陷使其很难利用语境线索理解所读文本内容。(4)语篇完型填空朗读速度测验,主要测查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必须依赖文本意义和语境线索才能成功地选择出符合语境的单词,完成朗读任务;测验形式是让儿童朗读已测试过的语篇朗读速度测验的完型填空版,即每隔四个单词就转换成由三个在语法和使用频率上相匹配的单词所组成的选择题(两个假词和一个真词);“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儿童该项测验受到的影响会大于“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儿童。如果“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儿童语言技能测验表现与语言期待表现特征一致,则表明“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有效。

“定性评估”旨在确保“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阅读儿童阅读方面存在障碍基本上属于内在语言认识缺陷而非其他外在病源因素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学业成绩、语文课表现、出勤率、学习环境;健康状况、视觉和听觉、左右利手和遗传等。如果儿童由于健康原因、出勤率低、学习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导致阅读障碍发生,这并不足以说明该儿童就是真正的阅读障碍者;研究表明左利手以及具有阅读障碍家族遗传史的儿童患有阅读障碍的机率较大(Aaron,1989)。

3.4“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主要优势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主要优势在于:(1)以干预为导向,检测结果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或实践者进行干预补救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信息;(2)旨在识别儿童阅读成分的“强”与“弱”,即重视儿童阅读技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而非比较儿童实际阅读成绩与其阅读潜能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检测程序较为灵活,允许根据不同年龄或阅读成分缺陷程度采取相应的检测任务,并非按照常规检测儿童单词识别、听力理解以及相关阅读技能,检测任务可以增加正字法加工或语素加工,听力理解测验还可以分成词汇加工、语法加工,

推理能力等亚技能;(4)检测周期短、费时少、耗资低、简便易施,无需使用特殊检测仪器,教师和学校心理医生无需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就能掌握;(5)有助于识别阅读过程中难以鉴定的阅读成分缺陷,从而为这类阅读障碍儿童实施干预补救提供指导性信息。

拼音文字大量研究表明“成分模型”能够检测并鉴定出“单词识别障碍”、“阅读理解障碍”和“普通认知缺陷”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并且这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儿童语言技能表现具有同类阅读障碍儿童共同的表现特征;此外,干预和训练研究也表明接受过阅读成分缺陷干预和训练的儿童单词识别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Snider,1989;Aaron,1991;Ball&Blachman,1991;Felton,1993;Truch,1994;Badian,1999;Catts et al.,2003)。尽管“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以干预为导向、科学合理、简便易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者为数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具有良好心理测量性能的听力理解测量工具非常少;语言能力差的儿童在理解测试指令和口头语言技能方面表现较差,因此在听力理解检测方面表现欠佳;“成分模型”检测结果可能存在检出率过高现象(Fletcher et al.,1994;Rathvon,2004)。

4.“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可行性探究

4.1汉语阅读障碍检测研究现状

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CCMD-2-R中华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995)将阅读障碍作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一种表现,没有提出操作定义和检测标准,因此研究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均采用“差异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本研究追踪了自1996至2007年发表在国内相关领域主要期刊上有关汉语阅读障碍实证性研究论文以及自2000至2007年以来该领域硕士和博士论文(以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为准),结果发现仅一例采用“成分模型”(曹漱芹,韦小满,2005)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资料显示即使采用“差异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研究者在阅读障碍检测标准、智力正常水平的确定以及阅读理解测量工具的采用等方面也各不相同:

首先,就“差异模型”检测标准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自编汉语阅读技能测验,“小学生识字量标准化测验”,教师或家长评定:(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小学生识字量标准化测验”,语文教师评定;(3)智力测验,语文成绩,数学成绩,教师评定;(4)智力测验,教师或家长评定,汉语阅读技能诊断测验,语文或数学成绩,临床观察等。其次,就智力正常水平的确定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总智商测验分数达到或超过80分或操作智商测验分数达到或超过85分,智商测验分数达到或超过70分,智商测验分数超过75分,“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成绩高于90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标准分介于25%至75%之间,“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标准分介于25%至95%之间,“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在50%以上。再者,就阅读理解测量工具的采用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采用语文成绩表征阅读成绩一语文成绩位于全班成绩最下端3%至5%之间,语文成绩位于全班成绩5%以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后五名以内或考试经常不及格或因学习困难留级,语文考试平均成绩低于全班平均成绩1.3个标准差(标准分低于57分),连续两年语文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处于全年级后25名;(2)采用自编阅读理解测验或他人阅读理解测验一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两个标准差以上,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上;(3)采用“小学生识字量标准化测验”成绩表征阅读理解成绩一汉字识字量测验成绩低于所在年级正常儿童1.5个年级以下,汉字识字量测验成绩低于所在年级正常儿童两个年级,汉字识字量测验成绩低于所在年级正常儿童一至两个年级,汉字识字量测验成绩低于所在年级正常儿童一个年级,汉字识字量测验成绩百分等级位于所在年级25%以下。

上述混乱现象导致我国阅读障碍检测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检测模型单一,“差异”标准各异,致使检测结果,亚类型鉴定以及研究结论各不相同;其次,研究类型较为单一,由于“差异模型”检测出的阅读障碍者大多属于“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因此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过程的认知特点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再者,检测与教育干预脱节,现代检测越来越重视检测与教育干预形成有机整体,因为检测的最终目标将回归到教育干预之上。

4.2汉语阅读过程潜在成分及其性质

拼音文字大量研究验证了阅读过程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存在显著相关,为采用“成分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汉语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也从侧面验证了汉语阅读过程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其中任何一个成分存在缺陷不会影响另一个成分的正常运作;汉语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存在显著相关,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陈美芳,1998;杨丽霞,陈永明,崔耀,2000:曹漱芹,韦小满;2005;白丽茹,2008),从而为“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具有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超群(1986,1989,1992)研究发现在汉语语句、篇章阅读过程中,同样存在“形―音”和“形―义”两个独立的连接通道:“失读症”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朗读技能差而理解技能好的“音―义”分离现象,这种现象表明汉语篇章阅读和字词阅读相似,存在着一条从字形直达字义的加工途径,而不一定经过语音转换。尹文刚(1990)发现汉字失读可由形、音、义三者正常连接破坏而产生“形―音式失读”和“形―义式失读”:前者是指在字音丧失情况下,字义仍可保留;后者表现为在字义丧失情况下,字音仍可保留。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正常儿童对照研究和聚类分析表明汉语阅读障碍表现为汉字“形―音识别障碍”和“形―义识别障碍”;汉语阅读障碍分为“单词识别障碍型”,“词、句理解困难型”和“混合型”三种;汉字识别以“形―音”伴“形―义”识别障碍较为突出:单纯“形―义”识别障碍少而轻,属于高一级水平的认知发展迟滞(杨志伟,龚耀先,李雪荣,1998)。

汉语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学等研究表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既存在“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也存在“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舒华和孟祥芝(2000)个案研究发现除语音分析困难外,ZMQ汉字加工检测任务也存在障碍,但其阅读理解方面并不存在困难。戈凡、刘翔平和张婧乔(2006)实施瑞文推理

测验、阅读理解测验和汉字识字量测验从600名小学五年级儿童中筛选出30名汉字识别障碍儿童。检出率为5%。张承芬、张景焕、常淑敏和周晶(1998)研究发现词语理解、一般信息理解能力缺失是汉语阅读困难儿童另一个认知特征。杨双、刘翔平、林敏和宋雪芳(2006)首次考察了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理解监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采用瑞文推理测验、阅读理解测验和汉字识字量测验从482名小学五年级儿童中筛选出39名“阅读理解障碍”儿童,检出率为8.1%。刘翔平(2005)指出汉语阅读障碍主要有“字词解码障碍”和“阅读理解障碍”两种形式:前者指不能对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之间关系进行转换,后者指不能把课文内各部分意义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字词解码障碍”是阅读障碍的初级形式,“阅读理解障碍”是阅读障碍的高级形式;“字词解码障碍”经常和“阅读理解障碍”混合在一起。

4.3汉语阅读成分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可行性探究

曹漱芹和韦小满(2005)采用“成分模型”对汉语小学三年级儿童实施阅读成分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从78名被试中检测并鉴定出八名阅读障碍儿童,其中两名“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两名“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和四名“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语言技能测验表明“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同类阅读障碍儿童共同的语言特征。白丽茹(2008)从理论与实践、正面与侧面(或反面)对“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全方位论证,研究者遵循“成分模型”的测量理念,采用自编“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对282名汉语小学三(88人)、四(90人)、五(104人)年级儿童实施了阅读成分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282名儿童中共检测出32名阅读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1.35%),其中“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12名(检出率为4.26%),“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13名(检出率为4.61%),“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七名(检出率为2.48%);“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均表明“成分模型”在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