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8 16:0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创业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第1篇

——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就业创业指导个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在培训方精心组织下,课程安排丰富充实,结构合理,针对性强,我收获很大。

在朱辉荣老师《创业从0到1》的专题讲解中,我看到了一位激情澎湃、对创业充满热情、为学生在创业之路上提供专业指导的默默奉献的老师。朱老师从创业机会、产品打造、产品验证、团队建设、商业模式、资金融资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创业孵化过程,运用许多实际案例来解释理论。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实践指导,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魏欣老师的开场自我介绍别具一格,他培训现场的许多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让我带入今后的就业创业课程中,创业教学形式以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掌握知识。魏老师所讲解的商业画布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们今后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大有帮助,可以以商业画布这一工具进行创业指导和分析。

王春伟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员们都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的学习精神,整场课堂氛围很好。分小组有效地把控和组织了整个课堂,积分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过、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各国创新创业战略计划,让我们眼界更开阔地看到和对比中外就业创业情况。

在这次培训当中,我被老师们精深专业的学识和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每一位老师都情绪昂扬,弘扬新时代创新创业精神,充满正能量。学员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创业知识体系,了解了市场形势及创业环境,学会去如何组织、计划、实施、实践、一步步指导学生等,创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了创新思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既扩大了就业,又实现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同时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作为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首先要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转变意识和认识,才能在就业创业指导课上为学生讲解创新创业,鼓励他们培养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创业。

二是学习了创业知识。上完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加强学习,要全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用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避免他们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都基于为其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因此,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加强业务知识能力学习。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的创建原则,团结奋进,创新创业,跨越发展,努力提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为建设和谐机关、和谐**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评比范围

委机关科室、所属事业单位及协会。

三、评比标准

1、理论学习好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改革创新的能力。积极参加委里组织的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科室有学习计划,自觉安排科室学习和自学,学习笔记数量达标,学习内容涉猎广泛,学习心得体会联系工作实际,调研报告质量高,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2、文明办公好

塑造“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开拓开放”为主要内涵的城市人文精神,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健康风尚。在实施机关“靓化工程”活动中起模范带动作用。办公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工作人员衣着整洁、大方,言行得体。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耐心、周到、高效的服务。

3、工作作风好

依法行政能力和勤政服务能力强,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政务诚信度好,经常深入基层聆听服务对象的建议和需求,做到规范服务、诚信服务和文明服务。热心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执行“市人口计生委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六项制度”、行政问责制和治理机关庸懒“五不准”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科室干部出勤率高。

4、团结协作好

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科室内部及科室之间讲团结,顾大局,工作不推诿、不扯皮,雷厉风行,密切协作,相互支持。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加全市和委内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发挥骨干作用,参与率达100%。

5、创新业绩好

干事创业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导向,培养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科室年度目标明确,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坚持开拓创新,有新举措、新发展,成效显著,业务工作位居全省先进水平。

6、廉洁自律好

干部职工综合素质高,党员干部注重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具有为基层、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局面。

四、评比办法

1、市人口计生委文明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及治理机关“庸懒”专项行动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各科室、事业单位工作纪律、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工作效能、工作业绩和参加学习等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认真汇总、记录检查和评价结果,每季度进行综合评定。

2、文明科室每季度评比1次,每次评比文明科室标兵2个(行政、事业单位各1个)。文明个人标兵每年评比1次,年终结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进行。

每季第1个月5日前评出文明科室标兵,并授予流动荣誉标志。

3、学习笔记实行主管领导月批阅制。每季度由主管领导推荐,评选一本优秀笔记在全委干部中进行传阅,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第3篇

教师党员学转促心得体会一

近日,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的抓学习转作风鼓干劲促发的大讨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之责任重大,同时也告诫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讨论后我的心得体会谈及如下:

我认为,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不仅要非常有才华,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要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爱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去学。

首先,老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其次,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如何教学生会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

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变传话为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

师生关系求平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亲近学生,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会产生一种强力的磁场,吸引全体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完成你交给的任务,其次,要与学生亲密合作,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蹲下来,当看见学生把作业本弄脏时,便不会断然斥之为不守纪律,他毕竟还是孩子啊!唯有如此,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充满灵性和情趣的篇章。

教师党员学转促心得体会二

为转变工作作风、落实责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根据效能建设要求,我们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转变教师作风、加强教师建设活动。中心学校召开了动员会,使我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要努力树立学校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新形象;纠正学风不正、消除被动应付、克服享乐主义,从而建设创新型、学习型、高效型、廉洁型、服务型五型教师。通过第一阶段的动员学习,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加强师风师德效能活动,是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

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时间,真正能够为党和人民干点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岗位,教书育人。通过转变作风,可以树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形象。团结是大局,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查教师素质高低、师德的重要标志。通过作风整顿,可以树立务实高效的教师形象。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解决好当前教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真抓实干,最老实的办法就是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落实一件。

二、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工作作风,加强师德效能活动,有利于全体教师找准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要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但要自己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

三、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加强师德效能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风师德,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不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要学政治、学理论,又要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这次师风师德效能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模范。

现阶段进行的动员学习活动,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通过学习,能够强化我们的四种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我们在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能促使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使教育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教师党员学转促心得体会三

《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融合、智能、绿色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正在推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从国际看,各国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抢滩布局,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沿海发达地区保持领跑态势,中西部等地也在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我省必须紧跟潮流,顺势而为,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新的有利位置。

(二)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已经迈上2万亿的新平台。我们先后就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出一系列部署,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的工业大省形象正在确立。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凸显。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快实现发展模式创新、增长动力转换,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三)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抢抓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十三五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一是抢抓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机遇;二是实施三大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遇;三是抢抓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机遇;四是抢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机遇;五是抢抓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发展新引擎的机遇;六是抢抓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机遇。

《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及思路

《行动计划》总体框架是导言+5个部分,导言交代了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背景和重大意义。第二部分是总体思路,第3、4、5部分是文件的主体,可以概括为 四大发展目标、十大重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4105行动计划,第5部分是组织领导。《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创新驱动、开放合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市场主导、政府推动6个方面的原则,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行动计划》的四大发展目标

第4篇

摘要: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创业实践搭建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在创业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认知水平和就业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52-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随着国家相应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社会刮起创业风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校园,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新兴思路,为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和就业技能,高校开展了诸多尝试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关键途径。从其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使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提升自我价值感。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元化,丰富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为今后真正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在提高自身就业水平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从高校培养教育人才的角度来看,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说,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力不强”、“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很多急需改革和提升的方面,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方面比较薄弱。同时,高校普遍面临提高教育质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高校自身特色等困境。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不仅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更有助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竞争力。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才能为社会、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社会向智能化、健康化、和谐化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

当代青年正值创业的好时机,“伟大者即时代者,时代者即创业者”。创业的本质是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学生虽然是未来社会创新的新生代群体,但就目前大学生的整体情况而言,拥有创新思维并勇于尝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接受和使用前人经验的阶段。究其缘由,还是学生自身对外界的新事物关注少,不善于思考、观察、总结。因此,培养创新意识除了学生自身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遇到问题应从多角度考量对比,甚至另辟蹊径,拒绝思维定式、墨守成规。结合我们创业团队的经历与心得体会,我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弱、实践参与率低、新精神少的特点。就我身边同学的创业例子而言,很多都是一些传统的商业项目,重复着前人一贯的经营路子,并没有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追赶时代的步伐,“创意改变生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关键。我们的创业项目“校园零食百货网”在起步阶段运用传统销售模式,效果不理想,直到“饿了么”以及“美团”这些APP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互联网的新生代宠儿带给了我们启示和灵感,与我们的创业模式和初衷完美契合,团队迅速接收了这些新媒体,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将网络营销成为团队经营的主流模式,突破了传统销售的瓶颈。

生活无处没有创新,不创新必然走下坡路。我们团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比如如何提高网络小店的知名度?我们考虑过利用原始的单页、海报、摆台推广,但如何使结果最为满意、事半功倍呢?这个问题需要挑战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创新能力。我们利用的是微信集赞赠送小礼品的方式,相比海报等的传统宣传,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微信集赞方式相对于传统海报宣传的特点是范围大、持续效果短、效应大、传播速度快、成本小、针对学生群体和高校较为适合。再比如: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网店销售额必须提高网店点击率,我们的主要受众是校园的学生群体,为此我们将目标投向了校内微信公共号,除了自己官方的微信公共号外,其他校内阅读量多的微信号以及QQ群也成了我们的宣传渠道,团队成员在其他公众微信平台推出的文章栏目下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中附加上零食小店名称以及微信号,受众自然而然会看见我们的网络零食店,从而提高店铺的点击率。最关键的一点是关注微信群,QQ群,它们的广告不仅范围广,且几乎零成本,大大解决了我们学生创业者资金不足的缺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广告平台。所以,思维创造机会,创新改变生活。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是青年,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义深远。

高校在培养塑造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方面要基于政府政策导向、着力于创业政策调整方向、社会和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特点和优势,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为进一步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摸索特色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以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积极性。比如许多高校创办了创业学院,此举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企业学校双导师制度》,教师作为指引角色,学生为参与角色,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理论指导优势给学生更全面的指导,减少在创业过程中的困惑。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基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开设创新创业特色课堂,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重点考查课程,使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这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借助课堂教学平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一味在课堂上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推崇创新,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引领。鼓励学生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勇于创业,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打造完备的创业环境

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有效联系起来,为广大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和三方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之成为高校与学生、高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比如校方可聘请行业精英或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导师,定期举办创业讲堂,为学生指点迷津。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项目,构建创业成果展示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创业、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对接。一可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二可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检测、转型升级、人员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促进高校的产学研建设与发展。

加强高校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的指标,政府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减免,对于合格的、有潜力的学生创业予以更多鼓励和支持。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学院有机联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能够创业。让大家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同时加强与创业生及毕业生的联系,形成联动机制,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创业生的创业情况,尤其是要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发挥学校的资源、平台等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切实为创业生及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王雅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1).

[3]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第5篇

学习潘志荣心得体会

高晓宇

前一段时间,我院组织全院干警参加学习了潘志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反渎局干警也参加了此次会议,通过本次报告会,潘志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刻的印在了每一位干警的脑海,我本人也深受教育,感触良多。

潘志荣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检查室的检察干部,扎根北疆三十载,能够始终牢记一名检察官的职责,时时处处把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工作上,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勤奋刻苦,无私无畏,体现了一个优秀检察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向潘志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公的强烈意识,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潘志荣就像一面镜子,对照他,我们在感动之余,更要循着他的脚步,努力学习进步,认真对照先进,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做一个张志荣式的好干部。

首先,坚守岗位职责,做一个合格的检察官。潘志荣同志作为一名检察干部,能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干就是几十年。向张志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秉公执法,牢记作为一名检察官的神圣使命。其次,坚持党的宗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潘志荣同志始终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中、放在群众上,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着群众。向潘志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思群众所想,办群众所盼,急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群众,当好人民的检察官。今后,我们也应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无私奉献,自觉地为民尽职,为党分忧,切实把实事办好、多办实事。认真对待群众的来访、来信,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开展检察工作。潘志荣同志始终都能从检察工作实际出发,并对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都能直面困难和问题,脚踏实地、全神贯注抓落实。向潘志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当好精于检察业务的带头人。当前,司法改革正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稳步推进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任务。今后,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根本,完善司法,坚持司法公正、公平、公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察民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

平凡铸就伟大。潘志荣同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最基层,不计得失,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创新创业,任劳任怨,用每一个行动忠实实践着作为一名检察官的神圣职责,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我将从潘志荣同志的宝贵精神中汲取力量,在贯彻落实司法改革精神的工作过程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检察官。

第6篇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6-0061-05

[基金项目] 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15C03);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教创新创业研究专项);2016年泉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016E06)。

[作者简介] 熊毅(1974 ― ),江西赣州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杜朝运(1973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大学生是社会最富创造力的群体,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从优化劳动力和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两大途径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关于创新创业的内生增长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运作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不少人热衷于在金融和资本市场投机炒作,而没有耐心经营实体经济。从长期看,高质量的供给必须优化人力资本,培育高层次劳动力,激发微观主体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笔者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EGM)来验证①。

EGM包含四大关键要素:物质资本K、劳动力L、技术参数A、产出Y。假定有aK比例的K和aL比例的L投入到研发部门,则物质生产部门得到的K和L比例为1-aK和1-aL。给定aK、aL,我们得到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函数:

为了知道经济体的稳态,还需要知道技术A的增长情况,为此我们建立了研发部门的产出函数:

其中β、γ、θ分别表示研发部门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过程中,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现有知识技术总量的贡献力度。

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当资本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制,这时如果提高技术增长率,则生产能力提高,允许经济体以更高的增长率来积累资本。第二,当技术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制,这时如果资本的增长率提高,则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本到研发部门,允许经济体以更高的增长率来积累知识技术。第三,提高研发部门产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将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第四,如果能增加研发部门的投入,则知识技术在短期内会有一个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勾画了一个清晰的不可逆转的可以预期的路径,有了可预期的回报,大学生可以成为创新的中间力量。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

供需错配结构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自成系统,但脱离区域经济发展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组织创新创业研究团队用两年时间访谈了131位大学校长, 于2013年公布了研究报告《创新创业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与创业》,该报告科学地把大学创新创业分为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创新创业、积极支持技术转化、促进校企合作、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五大方面。2015年5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紧随其后的6月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年教育部75所直属大学首次了2014年大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几乎没有大学教师直接创新创业的表述,内容涉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学只有两所仅占2.6%,大部分大学停留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是参加各类创业大赛。2016年2月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根据77所普通高校上报的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年度数据,首次公布了《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报告》。报告中上报创新创业投入数据的大学有75所,统计发现其中投入最多的大学1430万元,平均228.51万元,来自校外的经费仅占28.71%,说明校外投入较少,主要依靠大学自己投资,而且许多大学投入还很大。

(二)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

目前大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常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完成常规教学,大多教师熟悉理论,但没有参与过创新创业,十分缺乏实践经验。我们将《福建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中创新创业投入与创新创业产出的5项核心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增加经费能够对学生创办企业的数量、师生专利数、成果专利的转化数、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总数产生有利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究其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显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创新创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建设场地和购买设备等,而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不深入,内涵建设仍然很薄弱。目前福建省上报创新创业数据的大学共77所,仅有15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占福建大学总数的19.48%,福建省75所大学创业教师中有创业经验的占比平均为4.79%。

我国大学占据了相当多的科技资源,但多年以来大学创新成果转化面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限制,教师积极性不高。大学科学研究缺少创新,重复研究和跟踪模仿的较多而自主创新的较少。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申请仅占总量的 0.96%,2015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2015年福建大学成果专利转化整体水平很低,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中提交数据的大学共69所,师生成果专利转化数最多45项,最少0项,平均2.65项,转化率为0的大学占比高达73.19%。

(三)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全球创业观察――中国青年创业报告》的调查显示:我国的青年创业者基于中高技术的创业项目不到2%;《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调查也表明:94.6%的大学生创业从事的项目与他们大学学习的专业无关。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教育培训等低端行业。缺乏创新能力使得许多大学生不得不从事技术创新要求低的项目,这些项目容易启动、融资不多、操作简单、风险较低,不需要太高的管理和营销能力。福建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中大学生专利申请、成果转化、创办企业都非常薄弱,提交创办企业数的大学共63所,平均12.54家;提交创业率的大学共76所,平均1.65%,1%以下的高达46.05%。

三、构建高效供给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建成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 实现大学创新创业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的转变

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就是由大学生新创企业及其依存环境共同构成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大学创新创业不能固步自封在象牙塔中,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良性互动,与周边企业深度交融,着力构建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校企距离每增加10%,大学的技术溢出效益就会下降0.15%,美国的硅谷及北卡科技园都与著名大学交叉融合、相互依存,合作中企业节省了研发成本而大学提升了创新能力。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大学利用优势专业建设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突出科技人员的核心地位,以实现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美国的创客空间非常强调工程技术的思维,开源、协同和分享的理念深入每个创客的内心;而我国将创客空间定义为开放式、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不重视利用技术创新,过分强调商业模式运作,设备主要是桌椅板凳,最终沦为路演演讲比赛的礼堂。因此,建议大学的众创空间必须包括三部分:一是工科设计交流制作室,配有实验、加工和制造的设备。二是商业协同开放工作室,布置要青春时尚,用于举办头脑风暴、投资路演、培训交流等活动。三是技术转化办公室,密切联系商业机构推介大学师生的发明创造,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商业价值,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服务。

2. 大学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系统中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

基础研究的探索成果寻找到合适的商业应用往往难以预测且风险极大,是典型的非线性过程,知识的商业价值可能和研究人员最初的设想毫无关联,主要还是依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扩散耦合。研究表明,1000人的机构一般没有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单一学科的实验室必须超过三百人才有力量进行学科交叉并探索前沿领域。大学拥有齐全的学科资源,具备短期集合不同学科的人才开展合作的条件。美国的拜杜法案通过立法破除了大学授权许可的障碍,大学可以得到专利转化后的商业利益,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科研成果的落地生产。美国大学的研究已经向产业部门开放,是国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创造、传承和扩散知识技术的中心,大学的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的源泉。美国由政府投资在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既从事基础研究,也接受产业部门委托合作开发商业项目。美国大学承担国家实验室的日常运营管理,而政府则主导国家实验室专利技术的转移扩散。美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取得发明成果后,转交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申请专利;技术转移办公室首先视情况决定发明成果是否需要专利备案,并保护备案发明成果的知识产权,接着客观评价发明成果的商业潜质,对具备商业潜质的发明成果进行技术转让同时授权商业许可,最终发明成果转化为新商业产品。韩国科学技术院鼓励有技术创新理念的师生到技术创新中心(TIC)租用场所设备进行研发,研发成功后再进入技术商业孵化器(TBI)开发,开发成功后授权转让给企业生产产品,韩国科学技术院因此成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唯一的非美国大学。

(二)通过教师引导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结构

1. 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创新和创业是两张皮,创业教育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中游离,简单地把人力管理、生产管控、市场营销、会计金融等课程相加,而创新主要集中在工科等自然科学领域,创新创业课程整合性差。现实中的创新创业不可能仅仅发生在单一学科内,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沿着一个创新企业的生命周期交叉互融,把零散的知识技术整合为一个体系,让大学生对变幻莫测的创业过程形成系统的认识,使未来的科技创新者掌握商业知识,而商人又具备科学知识,促使创新创业实现水融。大学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建设跨学科协同创新实验室,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孵化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三层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美国普渡大学副校长迪巴q杜塔研究团队深度访谈了60位创新成功人士,包括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q亨尼西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研究报告在美国国家期刊(National Academies)发表,研究指出:许多大学创业教育注重创业而忽视创新,要将工科和商科交叉融合,让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商业知识,把大学科研人员培养成商人。大学要改进工科类课程,教师讲解技术的同时要介绍技术诞生的背景和发明者事迹,特别是失败的创新过程,创新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前苏联著名发明家Altshuller指出:“大量创新碰到的问题矛盾是相同的,创新的科学原理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的技术创新原理会被反复应用,提炼已有的创新原理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可以指导以后的创新”。在创新创业学习中教师至关重要,大学教师要共同总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编写成创新创业指导手册,指导大学生从有兴趣的领域入手,利用学科交叉方法发现问题,再依据指导手册精准地找到创新切入点。大学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技术技能教学,注重过程探究、项目参与、案例讨论、情景启发等教学方法,要让大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具用于创新创业。

2. 大学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

国务院2016年3月2日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公办大学发明成果转让后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将用不低于50%的收益奖励发明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允许科研人员3年内保留基本待遇及人事关系,带着项目或成果到企业创新创业。”美国多年以来积极鼓励大学教师创办企业,大学教师创业可以自由灵活的往返于校企之间。美国大学通过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大学技术的高效外溢,创新创业各主体从简单的双边互动转变成为政府、企业、大学、银行等多边交流的网络。仅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就成功创办了2454家企业,包括Instagram、Linkedln、雅虎、谷歌、惠普、思科。斯坦福大学校园承载着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内涵,师生们潜移默化地被创新计学院、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所蕴涵的思想所熏陶。创新创业经验离不开实际的体验,创新创业的次数、年限和管理心得体会都是创新创业经验的重要内容,大学教师走出了校园才能真正看清现实社会。斯坦福大学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创业,有创业愿望的教授允许离岗请假两年自主创业,创业假期为斯坦福大学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截至2012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创办了近四万个效益良好的企业,其中许多还是直接在斯坦福校园孵化。教授的引导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教授回到教学岗位后会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包括首创、开源、协作、分享、团队等创新创业要领,深奥的创新创业方法变得有迹可循,教授能够指引大学生将创新创业梦想变成现实。

(三)建立大学生主导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 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

创新创业是一个互融递进的复杂系统,创新统领创业的方向、水平及层次,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创业、高质量创业和高增长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从社会发展动态中有效识别创新创业机会,创造出能够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产品或管理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具备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创业效益四个要素,大学生创新创业目的要明确,通过创新创业四要素的组合变革创造出新成果。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创新时95%至99%的问题通过整理已有的科技信息就可以解决,系统挖掘现成的专利文献能够缩短创新周期的60%并节约创新经费的40%。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掌握必备的信息整理能力,立足前人的经验成果创新创业就能事半功倍。大学生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即发明新技术或者改善现有的技术;其次是管理创新即导入新要素变革企业的管理,高效产生企业效益。可根据美国布法罗州立学院的四个过程来实现创新:首先是精准发现问题;接着抛开固定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再接着尝试各种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最后是推广创新实现价值。

2. 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

创新后面加上创业明确了创新的应用指向,创新技术必须走出实验室通过市场化应用产生商业价值。大学生创业需要仔细分析市场需求,从技术、材料、产品、流程等要素创新,解决市场的痛点并产生效益。高质量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具有生存时间长、技术含量高、创业者收入高、有效服务社区、社会贡献高等特征。研究显示:学历高和学习成绩好的创业者创新创业的质量会随之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具备更高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创业环境分析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大学生要根据学校环境、专业特长和擅长的领域选择创业项目,创业项目最好有资源积累,项目要围绕创新或创意设计,如转化导师的科研成果、完成团队创新创意项目、继承发展家族事业等,项目要可控且涉及环节较少。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自身和外在因素有:人脉资源、从业经验、创业经历、管理能力、努力程度、优惠政策、经济环境、风俗文化等。大学生在某一领域从业的时间越长,人脉资源就会越丰富,就能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信息,容易捕捉到创业机会,持之以恒地经营就会创业成功,因此先在拟创业领域学习或就业,积累行业经验后再投身创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娇.质量年报新要求――创新创业 [J].麦克思研究,2015(10):19.

[2] 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福建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报告(2016)[R]. 福建: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2016.

[3] 杨绪辉,沈书生.创客空间的内涵特征、教育价值与构建路径 [J].教育研究,2016(3):29.

第7篇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第十次党代会地三次会议精神,让泗阳的大学生村官感受到泗阳过去一年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成果,由泗阳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于1月13日,我们泗阳县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县大学生村官“感受发展巨变、争做创业先锋”主题观摩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再一次使我们大学生村官感受到了泗阳最近几年的变化,特别是刚过去的时泗阳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这个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大学生村官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了创业的艰辛,同时,看到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村官工作的重视和前辈们创业的成就,我们更加坚定了创业富民的激情与勇气,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这次活动以后,县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大学生村官组织学习,进行交流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观摩结束,我们李口镇大学生村官就在宿舍举行了一次简单的讨论,讨论中,所有的李口大学生村官都一致认为,这次观摩活动对大家的触动都很大,因为,对于我们李口镇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来说,这次观摩活动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因为,李口镇是从才有大学生村官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迫切需要借鉴老村官创业富民的经验,迫切需要向老村官学习,只有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才可以让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前辈们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成就感。

我们观摩的第一站是泗阳县东工业园区的企业,通过企业的观摩,我深刻地感受到,工业对于一个地区的重要性,泗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奋力开创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口号,以大手笔、高标准的要求来招商引资以至于实现泗阳的跨越式发展的远大目标。泗阳县委县政府对于工业强县的要求和定位都是非常高的,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四眼这几年的变化和成就冒(来源:文秘站 )着也更加激发了我们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对于/!/扎根泗阳、服务泗阳社会的激情和决心。

为了近距离地感受泗阳的小城镇建设的成就,这次观摩,特地安排了第二个观摩点就是我们李口镇“镇中改造项目”。李口镇镇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李口镇的坐下村李口居委会,李口镇政府在建设该项目的时候严格执行“三化”理念即规划建设灵活化、建设规模最大化、配套设施完全化。无论是在风格上、整体效果上还是规模上都充分彰显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个项目的观摩,我看到了李口镇对于城镇品位的提升,用县委赵书记的话说”李口的小城镇正在以城市化的标准先前迈进,是的,的确这样,李口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始终在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建设规模上狠下功夫,在“打造第一道口、坚守第一方阵”的总体目标要求下,无论在城镇化还是在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到了县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接下来,我们的观摩路线就是泗阳运南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先后来到了新袁镇、卢集镇、众兴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零距离地参观他们的创业项目,亲听他们对于创业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无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众兴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参观的时候,我们都被这个创业园的规模以及一些先进的创业理念和发展思路所震撼,被他们创业富民的宗旨所启发,众兴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正在向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模式转变,我想这在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里都可以使典范,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泗阳县大学生村官未来的创业方向。

这次观摩活动是在全县上下都在开展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和市委三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论是对于全县来年的发展规划还是在对于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促进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泗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大力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聚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深入推进新兴产业、乡镇财政收入、滨水新城等等,奋力开创泗阳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围绕这些重要发展战略和举措,我们作为泗阳的一员更作为泗阳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就更应该进一步理清未来我们的奋斗目标,人生规划,在创业富民的发展道路上勇于开拓创新、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进行实地调研,走进群众之中,用我们的智慧和理想去为泗阳为李口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创业的路上固然有很多荆棘,但是创业的路上已经有很多前辈们给我们铺路搭桥了,再加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有什么理由不去创新,我们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才会在这个创业大潮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观摩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活动带给我们的是很多创新的空间,是很多创业的梦想,更是很多理念的升华,也是我们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助推器。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县委组织部组织这次观摩活动的宗旨,要做让领导放心的大学生村官,要做有想法、敢做事的大学生村官,要做勇于创新 敢于奉献的大学生村官,真正地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泗阳的明天,为泗阳的人民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也为自己的青春勾勒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8篇

一、项目背景

2015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实施了“万名旅游英才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 ,安排专项经费培养万名旅游类专业教师、学生和旅游企业人才。包括“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发展项目,加强项目成果的行业产业对接、转化和应用。对于高职学院旅游专业来说,针对性最强的是“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主要面对学生,以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意识和创新性为出发点,打造旅游行业未来的基层骨干力量。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实践能力的提升始终是各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出发点和终极命题,因此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组织形式和实现路径。

(一)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1.打造校内实训基地

大多数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参照行业要求都打造了自身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环境的构建方面都仿照了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核心企业的各个关键性工作岗位,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和岗位技能向对接,业务流程为主线,具有任彰魅贰⒓寄芮逦、训练全面的特点。

2.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均有与自己合作的旅游企业,院校邀请企业高管参与学校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各类讲座活动,与此同时,院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的各类行业活动,通过短期实际用工的形式达到行业实践的目的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半年到一年内,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合作旅游企业开展实际工作,领取薪水,主要帮助学生积累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国家、省市地区经常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院校均十分重视,组织专门师资力量和优秀学生参加比赛,通过赛事起到带动作用,激发学生的行业荣誉感和原动力。

(二)各种实践能力提升途径中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实践能力组织形式,均有其显著的优点,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以上所述的几类常见的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均是以院校、行业、企业或者是教育部门作为主导者来开展和实施,学生虽然是参与的主体,在实训能力提升途径的组织环节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但其始终是被动参与,或者说是组织形式中的重要一环,而非主导者,特别是在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和长期的顶岗实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毋庸置疑,但学生始终是制度和生产环节的服从者,在现有的体制下,没有达到一定的年限或者的是行业条件,学生创新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是亲身践行,在目前创新创业的形势之下,在学生个性化日益突出的当下,这个不足之处往往成为教与学之间的一个矛盾;其次,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研究精神强调不足,固然高职院校以培养优秀职业人为己任,但学生服从有余、研究不足的短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了其个人发展领域的拓宽。

三、本项目优势

因此,经过一年多的项目运行,从本质上来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之“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的核心是国家层面组织和倡导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又一提升路径,经过具体的施行,它凸显出两大优势。

(一)以学生为项目的实际组织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组织能力

该项目具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均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在校学生,从项目活动的设计、任务的分配、具体的实施、以及后期的讨论和整理工作,均由学生作为主角,教师在全程指导,务必注意学生在项目实施时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遇到工作瓶颈和困难时给予点拨和支持,特别是经费的使用,学生参与经费的具体分配和支出,账目透明,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同时也进一步督促学生转化角色,由以往的项目的参与者变成一名组织者,通过项目的整体实施,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和组织等工作能力。

(二)在提升实践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行业研究实践能力

该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做具体的、志愿者类型的服务和宣传工作,教师也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行业调查研究工作,从理论上对行业有更为科学、更为明晰的认知,特别是反映在项目成果这一块,除了高职学生常见的心得体会之外,更有学科小论文作为支撑,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职学生长久以来科学研究能力的不足,其整体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市民学校 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特别指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讲话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重庆市团校首批基层教学点近期也落地于各个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团校是团校干部的摇篮,学校青年者培养工程在院系层面的重要阵地,是共青团实现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有力抓手。改革对团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积极拥护改革、主动融入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思想上要目标明确、信念上要更加坚定、行动上绝不能置身事外,要立足本职,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还要积极主动思考、开拓高职院校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青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跟上新常态下共青团工作的步伐、适应“互联网+”时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院系层面探索团校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及培养方式创新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二、高职院校团校建设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团校的建立要以满足团学干部的成长成才需求、提升团学干部的核心能力素养、搭建团学干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目标。

(一)重视团干需求、提升核心素养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的思想特点,从学生切实的需求出发,做好团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实现“精准营销”。高职院校从自身的办校理念和社会属性来说,应该让课程为明辨力、沟通力、创新力三大能力而服务,旨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社会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甄别信息真伪、掌握{研方法等能力,养成观察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深层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效表达技巧、团队合作水平与协调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发掘专业资源、搭建团校课程多元平台

课程建设要着重四大重点问题,即“继承创新,完善课程体系”“精准落地,贯彻共青团工作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加强双库动态管理”“突出实践性,力求课程务实管用”,着力完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要充分挖掘教师、校友、新媒体等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实践平台,创新团校的培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团校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而教师和校友等各类人才则是团校的核心资源,可以探索课程套餐选修制,在保证所有的“必修”模块都拿到规定学分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深入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发展倾向,将团校选修模块分成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学科竞赛、社团与校本课程五个主题系列编制不同的课程套餐供学生选择,学生只需在每个主题系列中自主选择相应模块修习并得到相应学分即可。这种课程套餐选择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在同一学习领域中不同的学习需求,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倾向分流的主要依据。同时实施学生导师制,团干部培训课程始终是团校建设与团校发展的核心,要按需研发课程计划,精心编排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建设意识,努力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团干部培训课程体系。

(三)做好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评价方式,探索高职院校团校的长效模式。

首先要科学系统规划课程,为了切实发挥团校的思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着眼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团干部的综合素质。重视学习是共青团的传统,团校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对共青团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和理念,并加强作风培养,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其次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前利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课程活动结束之后收集学员的心得体会,满足团校成员的成长成才需要。按照选课求“准”、讲师求“优”、方式求“活”的原则,通过抓思想、抓业务、抓实践,努力建成培育青年人才的基地、培养青年干部的平台。

再次要注重一二课堂互补,团校作为第二课堂,其育人的目标与第一课堂一致,因此团校的设计应与第一课堂的知识互补融合,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例如介绍主题团日发展历程、体系构建,课程安排,培养目的、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主题团日活动实施大学生能力拓展工程,培养大学生六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

三、高职院校团校建设的创新点

(一)线上利用新媒体进行团校建设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微信社交软件在团校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根据团课开设实际情况,可以探索基于“微信新媒体”的互联网团校平台,提高团课的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初步建成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教育的特色教育平台,建立起团员青年更加乐于采用的教学体系。可以使得团校授课从单纯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也使得授课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课堂知识转变为青年学生身边的领路人这一角色,让学生对团校有了进一步的信任。

(二)线下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团校建设

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全面广范围铺开建设,可以涵盖红色旅游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项目示范基地等,以这些基地为依托,植入青春主题,增添共青团色彩,按照“一块牌子、一面团旗、一个教学实践阵地、一套团学资料、一个青年之家、一个创业导师”的“六个一”模式进行规范化建设,提供现场观摩、创业培训、党团教育、能力拓展和户外活动的开展。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相结合,融入广大团员青年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团校工作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改变团校教学呆板的方式,是值得探索的创新途径。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政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教学

一、独立学院思政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优势

独立学院在教学模式的变革和自主性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众所周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的完成效果和质量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主体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体现。也同时关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断地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这对于开发实践教学的资源和形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独立学院的自主教学的能动性强,在创新教育和创新模式上能够做出新的尝试和新的,因此,在独立学院的思政课的教学中,志愿服务的积极倡导和模式引入有利于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开拓。志愿服务是一种自主、自愿、有爱、互助的一个交互性过程。它以服务性为前提,在无私奉献、真诚有爱和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和宗旨下进行。志愿服务者在整个的交互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以无偿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予社会困难群体一定的帮助和协助,志愿服务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在互帮互助中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基本保障制度的发展。因此在独立学院的思政课题的社会实践教学中,不断地积极引导和加入志愿服务的实践,不但能够丰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更加能够丰富整个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化目的。通过志愿服务,能够从具体的社会实践和行为交互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精髓和要旨。

二、独立学院思政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比较分析思政课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之后,基于独立学院的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的模式创新的视角,从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讨论,以“三步走”的模式,创新独立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一个志愿服务意识走进思政课堂、思政课社会实践走进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体系走回课堂的三步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志愿服务意识走进思政课堂

从思想理念上进行初步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概念传输,是思政课社会实践融入志愿服务的最基础性的开始。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志愿精神,讲解志愿服务以及志愿者的概念,同时讨论和引导学生们去树立一个志愿服务的意识,并且积极努力具备志愿服务应该具有的各项基本素质。在独立学院的思政课理论教学中,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中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历史人物开始,使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初步的榜样意识和英雄概念。并且在独立学院的相对宽松和创新的教育环境中,创新思政课的课堂教育,以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展现出当时的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同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安排融入相应的志愿精神的教育。特别是在讲授关于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的知识环节,可以吧志愿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崇高信念,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去培育他们的基础价值观和基础人生观。并且在对大一学生进行基础性培育的基础上,在他们进入到大学二年级的思政课教学中,在“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中,关于真理和价值的讨论,就可以引入一些志愿服务的现实案例,去进行分析。并且在做过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后,笔者发现志愿服务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付出和收获,回报和感恩,再比如一个人的力量能否实现对于别人的帮助,这些问题其实在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基础性概念教育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去积极引导他们。比如第三章的第三节内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开研讨会的方式,从志愿服务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哲学问题,逐渐的培育学生们的哲学思维和社会主义意识。在整体的综合的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中,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在学生们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一个基础的概念,同时最主要的也能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知道荣辱,也能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观点的切磋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的有趣和生动。

(二)思政课社会实践走进志愿服务

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基础建构,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少思政课的社会实践的平台和实践渠道。但是志愿服务的形式多样而且组织结构灵活,因此,在思政课的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我们应该走进志愿服务。怎样服务,如何进行,这都是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检验的。知行合一,在思政课对于志愿服务理论教学的“知”的基础上,走进思政课对于志愿服务“行”的阶段。那么如何创新和开拓志愿服务的平台就成为了一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了,这个时候独立学院的优势性也就可以进一步的发挥出来了,独立学院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公共服务的平台的,那么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内搞募捐,到校外去拉赞助的方式来进行集体集资,或者是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平台去召集资源,然后在由思政课教师牵头以辅导员团体为基本单位,开展从市区到乡村的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比如在社区捐赠图书和爱心帮扶,比如在开展“三下乡”的活动中随着志愿者们一同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物资等。并且在积极应用和掌握互联网互动的技术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志愿帮扶的客户端,并且加入创新创业的团队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建立起一个由思政课到志愿服务再到公益项目的一体化的平台渠道,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加能够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参与方式。

(三)志愿服务体系走回思政课堂

在参与和实践一系列的志愿服务的过程后,再次回到思政课堂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再讨论,形成学生自己的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然后思政课的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去表达自己在参与志愿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可以是调研报告的形式,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或者说志愿服务中的环节性漏洞;可以是改良方案,用切身的体会去发现志愿服务中的一些组织管理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良的具体措施;更加可以是从创新创业甚至是独立学院的自我发展的角度去提出一些课题,通过结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来研究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从公益项目的角度去发掘更多更有价值的创新平台和学习途径。丰富和发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也能够开拓志愿服务的渠道和平台,更加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思政课的生动有趣性和实用性。

三、结论

独立学院的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需要加入志愿服务,而且志愿服务的平台更能够丰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从“三步走”的模式出发,是对思政课整体的一次创新,也是对于思政课的教育性和实践性的一种长期的有效机制的融合和丰富。

【参考文献】

[1]王为正,刘佳,蔡迎春.志愿服务的幸福感[J].思想理论教育导,2012(05).

第11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全县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思想发动,使广大教师全面了解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同时要求广大教师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县教育局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确保了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研究制定了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学习计划,对教育系统的大讨论活动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二是对照标杆,全面查摆。根据大讨论活动方案安排,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为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大力推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为目标,把乡、教育局确定为发展标杆。同时通过座谈会、网上信箱等多种渠道,采取自己查、群众提、领导点等方式,广征各方建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加强宣传,丰富活动。为全力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系统内部宣传平台作用,在教育网开设了大讨论活动信息专栏,并积极向大讨论活动办公室上报材料,多方推介教育系统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同时积极丰富活动载体,举办以大讨论活动为主题的全县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各中小学校共十三支代表队参加了论坛发言和答辩,畅谈教育理想、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探讨治学理念、办学方向、管理方法和发展愿景等,研究、破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引进优秀文化进校园,邀请省金永玲艺术团来我县演出省建国以来首部原创歌剧《祝福》,让学生重温文学经典,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震撼心灵,使其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学会辨别美丑、思考人生。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县教育局在本次大讨论活动中,主要是做到了“三个坚持”和“三个结合”。

“三个坚持”:

1.坚持领导带头。在大讨论活动中,局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工作,先后到沈村、石浦、龙门、瑞滩等村,走访农户近30户,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联系村捐款9200元,落实结对帮扶资金20000元;带头指导督促各中小学校,了解农村学校“八项工程”实施情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坚持不断学习。始终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狠抓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的落实,突出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人员、学习风气、学习效果”五落实。同时,通过到考察教育发展情况、派遣德育骨干教师37人到大学进修、外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6人到、考察学习、邀请省内专家进行集中讲座等“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3.坚持纠建并举。改进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我们把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个结合”:

1.解放思想大讨论与办实事、解难事相结合。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从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将社会满意、学生家长满意作为活动开展成效检验标准。一是全力做好了2012年秋季中小学阳光招生工作,进一步落实“同城同待遇”政策,解决外来务工及进城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二是加快古坊小学改扩建工作步伐,为解决城区学生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作出积极努力;三是组织学校工作大检查,对校舍安全、校车安全、收费管理等内容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学校高效有序运转。

2.解放思想大讨论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相结合。在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当作一项核心任务来抓。一是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成立县名师工作室,并确定7名主持人及47名首批学员。落实《第三轮乡-教育对口支援方案》,继续选派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100多人参加乡市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二是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实施《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邀请学军中学、第十四中学等省内名校专家开展学科问诊活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本,结合目前教育实际,争取出台了《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

3.解放思想大讨论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在全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工中坚持开展以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教学改革、科学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教育培训,使科学发展观在系统上下形成了共识,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评价的首要内容。建立师德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争创业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严格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师行业作风建设,严惩有偿家教行为,提高教师形象。

三、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安排

第12篇

1.1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各方面主体因各种原因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国家的主导方针存在一定的偏差或缺失,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不理想,实际操作呈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本质上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区分,对社会缺乏创业教育宣传,不能把正确的创业观传输给学生,结果导致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也致使社会对创业教育不重视、不配合,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另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只认为可以通过创业赚钱,而没有将创业视为一种切实的谋生手段,所以就会忽视积累和培养创业知识、能力、技巧、方法、环境等。从国家层面看,十以来,各级政府都越来越关心创新创业,也对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媒体宣传力度也不断增大,进而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创业教育经费、场地等制约。但因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还停留在表面上,有的高校虽然对创业教育意识较深,但不够全面,无论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都没有达到预期高度,创业实际活动与生活缺少紧密联系,继而导致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1.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欠合理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今仍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构建出统一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原因为:首先,从专业建设整体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仍没有与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有机融合。因高校领导和教师创业教育认识的欠缺,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有些高校教学计划中已增加了创业相关课程,但还没有与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表现出学科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隔离的现状,进而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钩。其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仍没有实现学科化、体系化。尽管大部分高校在国家大环境下都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市场调查”、“小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进而有机衔接力度不够。再次,各高校创业教育整体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校际差异较大,所使用教材没有体现实用性、操作性,只是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进行简单堆砌,片面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3创业教育手段欠科学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业课程即可,且这些课程基本由从事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及就业指导工作但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授课,故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很少有能切实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创业实践课程。换个角度讲,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创业技巧、创业流程等。由此可知,创业教育要关注创业实践的落实,才能判断创业成功与否。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的现状看,各高校都采取措施,想方设法举行如开办虚拟公司、建立科技园区、创设创业实训基地等在内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整体而言,这一类型的创业行为还非常少,且某些活动举办表面上似乎很红火,实际上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因资金、政策、场地等原因,处境相对较为尴尬,活动缺乏长期延续的机制,导致高校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真正创业意义上的指导,还有待可行方案的细化和落实。

1.4创业教育文化缺失

当前,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整个社会对创业普遍持怀疑、否定等偏见态度。学生家长层面,普遍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进入体面的公司从事体面的工作,不希望、也不鼓励子女进行开小店、摆地摊等创业行为,这种误解和低认同度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负面作用显著,很多学生由此就对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兴趣下降,从而使得国家和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大打折扣。整个社会环境层面,虽然国家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对创业的支持和鼓励,但整个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较欠缺,且在创业政策层面也没有真正落实,进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高、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等,这些情况对当今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抑制作用。除此以外,我国创业历程较短,很多关于创业的政策、法规、制度等还不完善,政府的宣传和鼓励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与培训脱节,社会对创业曲解,创业氛围薄弱,各种社会媒体也没有系统的有效宣传,进而创业教育发展受到了各种阻碍和限制,进入发展的瓶颈阶段。

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1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成员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论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构建”一文,论文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图,如图1。

2.2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课题组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后,在渤海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省内外近千名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发现11个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维度中,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制度环境、禀赋等5个维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度较大。由此可知,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敦促我们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前期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基础。

2.2.1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必要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学习,可以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创业类通识课程体系平台

通识课程即是各专业的平台课程,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通识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各章节要有机融合有关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这类课程虽然分散,但涉及面广泛,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关注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创业品格和素质有基础性引导作用。首先,针对公共选修课,为了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公共选修课中我们建议增设了创业教育模块,且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等创业类基础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创业经营需要,增设一些创业类特色课程,如《苏南模式与苏商精神》、《商业音乐管理》等创业类选修课程。同时,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改革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和技巧,建议采取“集体备课”、“一课多师”、“专题讲授”等,也可以围绕某一特定创业主题推出每周一次的企业家系列讲座,授课形式为2/3时间由创业指导师讲授,1/3时间为创业指导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其次,针对公共必修课。我们要求必须融入创业教育元素。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章节适当增加当代苏商、沪商及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进而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与创业教育实现契合和对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的相关章节授课过程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史、非公经济发展历程等的介绍,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的利益,从而有信心进行创业。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与企业家、大学生村官、农民工等社会人士开展对话交谈,并要求学生考察后能运用教材相关原理进行分析评述,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交流考察心得体会。

(2)创新和优化专业类创业课程体系平台

不同的专业,因特点各异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基于各个专业大类的教学平台,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征,不同程度地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创业教育,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业精神。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针对创业群体,面向全校开设创业教育专业任选课,并要求教师讲解专业内容时结合实际的创业案例,不断地渗透创业内容;注重从应用角度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尤其是加大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专用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企业、理解创业,并能够强化创业氛围,依托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加强“学业、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或者成立实体经营公司,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懂管理、善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等三大课程模块。创业理论模块、实务模块、实践模块课时占总课时的65%以上。

2.2.2构建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策略

若要不断地提升创业教育的水平,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授课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导进行创业教学设计。创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创业项目导向制。通过大力宣讲,鼓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进行创业项目的调研、考察、论证及实际落实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体现了其专业价值。如将《创业市场营销》课的教学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由班级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指导教师布置不同的创业任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创业目标分别进行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位等,在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创业项目中的营销任务。

(2)穿插角色扮演法。首先建立一个模拟公司,授课中对参与教学的试点班学生进行模拟公司各职能划分,这样团队成员就能够各司其职,充分激发其学习潜能。在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校内外如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及企业现场等各种实训基地,分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重点学习其创业营销战略。

2.2.3优化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策略

若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多元化,我们建议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等来到校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这些人因为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其课堂讲解势必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另一方面,校内创业师资,我们建议推荐那些具有企业工程技术经验、企业工作经历较长的技术技能型教师担任,这样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也能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专业教师支持创业教育并不是内源性的,故需要高校各部门支持,建议学校建立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擅长创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创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有别于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考核形式重过程,课程考核贯穿全过程。以创业营销课程为例,学生带着了解营销案例的目的到营销做得特别好的相关企业实习,然后每人上交一份营销的创业案例,采用答辩形式考查学生创业实战能力。最后的毕业考核,将根据课程考核结果、企业调查实习报告、创业工作室实践、创业比赛参与情况及最后的创业计划书等,通过答辩的方式综合评定最后的成绩等级。

2.2.4优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