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士实训总结

护士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21 19:3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士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士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61-03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1]。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外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由于手术室的特殊性,加上近年扩招,学校护生较多,医院无法满足护生的参观实习要求,护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学习受到影响。本研究利用临床实训中心的模拟手术室,探索运用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大专护理二年级自然班中,随机抽取9个单数班440名护生为实验组,平均年龄(19.50±0.71)岁;9个双数班425名护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9.67±0.60)岁。两组护生年龄结构、一年级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授课主要教材、课时和教师安排相同。授课时间为二年级第3、4学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单元总课时12节,其中理论2节,操作10节。理论由本校同一教师授课,实验由8位职称、年资相当的教师分组带教,实验项目共5项,包括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外科器械的识别和传递、手术患者的准备(备皮、手术和皮肤消毒)、手术器械台的建立和手术铺单、手术室护理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方法如下(综合训练项目)。

1.2.1 课前准备 ①护生分组:16~18名护生为1组,8名护生参与角色扮演,其余护生作为评价者和学习者进行观摩,参与课堂讨论。②课前探索:本堂课为综合实训,此前护生已完成了本单元4次实训,已具备本次实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设计4个情境,课前2周分配角色任务,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教师提供相关视频资料、手术室核查制度要求和实训室训练场地,开放实训室与医院手术间连接的视频,供护生观摩熟悉。③用物准备:实训室老师准备所需用物。如平车、扇形器械台、器械托盘、手术床、无影灯、麻醉台、立式血压计、手术包(布包、剖腹器械包、手术衣包)、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兔子1只、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器械核查单等。

1.2.2 课堂教学(90min) 第一步:介绍(3min)。由带教老师介绍本次实训内容、参与者和目的。第二步:汇报(52 min)。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角色扮演者演示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包括患者安全核查3个情境(12 min)、术中配合1个情境(40 min)。要求:护生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态度严谨。扮演者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三步:讨论(30 min)。表演汇报后,师、生围绕课堂汇报情况及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讨论。第四步:总结与评价(5 min)。老师对本次综合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评点,提出改进意见;护生汇报者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讨论情况。实训后所有护生完成一份实训总结和课堂评价。

情境1: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1日下午。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家属。内容:巡回护士术前访视,进行术前评估和安全核查。包括患者身份(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必要检查结果、交叉配血结果、有无特殊感染、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情境2:地点:模拟普外科病房。时间:术前30~60 min。方法:角色扮演,由4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家属。内容:按手术通知单、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血型等。清醒而有能力回答者自己说明身份,意识不清者或婴幼儿通过腕带识别,并由其合法亲属确定。无误后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分别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名。

情境3: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后麻醉前。方法:角色扮演,由3名护生分别扮演巡回护士、患者、麻醉医师。内容: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手术间时应核查。麻醉实施前麻醉师主持与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无误后三方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情境4:地点:模拟手术室。时间:手术进行中。方法:角色扮演,由5名护生分别扮演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助手,其中手术医师、助手另有教师扮演。内容:剖腹探查术的手术准备及配合。角色分工:①器械护士: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准备无菌器械台物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协助消毒铺巾准确传递手术用物保存标本关闭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敷料手术结束后清洗、整理器械。②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做好台下的配合工作。协助术者进行无菌准备三方核查麻醉配合术前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安置手术手术开始前三方核查补充用物、监督无菌操作、病情观察等关闭体腔前后与器械护士核对器械、敷料协助包扎切口、固定引流物患者离手术室前主持三方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③手术助手:手术区消毒自身无菌准备铺单参与手术。④手术医师:手术开始前主持三方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主刀完成手术。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医学教育中的模拟医学教学,是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桥梁,因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且有真实感又不受时间限制,是目前国际教育界正在推行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2-3]。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而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4]。将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以下简称新教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表1显示,实验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 0.01)。新教法中教师是导演和主持人,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4个情境,护生课前研讨情境角色、查阅资料、观摩手术室真实手术情节、观看手术操作视频,再反复演练,体验角色,最后在课堂中展示,这一过程强化了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实现了由知识再现到知识创造的飞跃,能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自身表演和观摩师生表演、课堂讨论,老师-护生、护生-护生多维交流,由“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护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帮助护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并容易形成印象深刻,也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效果。

3.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年医学发展很快,而医学教材常落后于临床,如完全以教材为中心,将不利于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整合的理念[5],而新教法充分实现了这一理念。本课堂综合实训以剖腹探查术为例,设计4个情境,清晰展示了一台手术完成(从术前访视到手术结束)的全过程,展示了手术团队应履行的工作职责。设计的操作程序与目前临床实际情境一致,既将教材中理论要点融入实践教学中,且增加临床规范的手术安全核查、人文关怀等重要内容。护生通过情境角色的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角色语言和行为,自觉内化所学知识;情境4中的手术操作应用兔子做剖腹探查术,展示手术全过程及术中医护配合,情境真实,层次清楚,表演者配合默契,护生有身临手术现场之感,通过情境角色的演示,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护生对课本中描述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及手术团队的角色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手术安全核查是手术团队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结合目前临床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术前护士3次核查和手术团队“三方五次”安全核查情境[6-8],突出了手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了手术团队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让护生熟悉了核查的内容,更理解核查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3.3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堂综合实训为护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表2显示,新教法在提升护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多数同学认可。新教法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认真做好实训准备,共同探讨、查阅资料、团队模拟演练,有利于提升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践体验中,术前访视、核查过程等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而模拟手术的成功就和真实手术情境一样,需要手术团队共同努力,手术中团队成员的配合、协作和鼓励能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保障手术安全,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或出现安全问题,手术中还可能出现意外,需要手术团队配合共同处理,这有利于培养护生合作精神和临床实践能力[9-12]。

综上所述,模拟教学结合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月琴.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9.

[2] 陈玉清,常亚杰.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2,(1):102-104.

[3] 付宏,李世芬,陈其芬,等.以情景教学法提高新生儿复苏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34-135.

[4] 秦永杰,赵坤,吴强,等.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03-204.

[5] 马秀梅,潘春艳.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思维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21-122.

[6] 赵书去,杨圣俊,李玉琢,等.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5-266.

[7] 任雪英.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4):97-98.

[8] 柴锐,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1,11(6):114-115.

[9]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10] 李焱,金霞.专科专控的评价方法在护理质量监管中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2,24(10):65-67.

[11] 王燕飞.现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设备管理[J].医药杂志,2011, 23(2):101-103.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实训课;技能型

一、明确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是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临床为原则,以技能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现代护理模式为中心,在实训中努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更重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较快的适应护士这一角色,让护生缩短岗位的距离,更能满足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灵活应用示教—练习—回示法:

1、示教—回示—练习:即教师示教后,任意抽取个别学生回示,之后学生展开练习。例:在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操作的教学中,如果采用示教—练习—回示法,在教师示教时,有的学生观察不仔细,也有的学生由于印象不深刻很快就忘记了教师的示范。这样,在练习中,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甚至直到回示时才被发现。如果针对这样的操作项目,采用示教—回示—练习法,即教师示范后,随即找一两名学生回示,由于学生是随机抽取,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该生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回示的过程中给予纠正,使学生再次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回示过程中,即便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而是从某个角度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示教—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即由学生代替教师做示教,教师点评后学生展开练习,此法适用于相对简单的操作项目。学生示教后,教师点评,对好的地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给予指正。该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即由病例导出教学内容。

设置病例:王某,女,77岁,肝癌晚期,卧床4个月,请护士为该病人更换床单,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此病例的考察点不只局限于更换床单,也涉及了压疮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病例模拟临床情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体温图的绘制、麻醉床、为昏迷病人插胃管等项目中可运用该法。

(三)角色扮演法即由学生扮演护士和病人,教师指导完成教学内容。例如:搬运法、压疮护理等项目,由学生分别担当护士和病人,并在学生之间交换角色。此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由学生扮演病人,使学生体会到病人的真实感受,从而在工作中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培养了学生在今后从事的护理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优化护理实训课堂教学,注重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实训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实训内容根据临床发展而不断更新,护理教师经常深入临床一线进行临床实践,了解临床护理操作的项目及最新技术,使教学与临床实际接轨,达到护理实训教学与临床各项操作相统一,真正做到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案例分析法 课前教师把操作项目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预习。上课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医学专业知识进行分小组案例讨论。每个小组发表自已对案例的看法。有没有更好的、更体现人文关怀的做法等。老师再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要点,提出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老师对案例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怎么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实训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角色扮演 设计情景教学,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如“家属”、“病人”、“护士”等角色,模拟病房护理工作情景。然后让学生互相总结角色扮演者做的对的,做的好的地方。让角色扮演者自已总结哪些地方做的欠缺。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三)护理实训考核

为了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我校对采取随机抽签方法,让学生选择考试内容,注重流程熟练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技能。

四、改进常规评价方法

(一)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中,以个人考核为主,小组考核为辅。小组考核即随机抽取一个学生,以该生的成绩代表全组人的成绩。鉴于学生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的差异,采用此法可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并主动向他人学习,也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二)平时成绩纳入总成绩建立平时成绩册,该成绩由出勤、仪表、态度、操作考核4部分组成。教师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以此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实训课行为规范,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三)全面考评在原有单纯考查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从学生对病例分析、物品准备、与病人沟通、态度情感、操作规范及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第3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基础;PDCA循环;实训教学

护理学是一门技能型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在护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又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与临床紧密联系的纽带。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为进入临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基础。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它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是一个循环改进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PDCA理论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近几年来随着中医特色护理的不断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及[1],为进一步与临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技能的教学质量,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2013级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推动了实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研究方法

1.1计划阶段(P)

作为PDCA循环的起始阶段,首先要针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目前实训教学的情况,组织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并根据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在临床实施的情况,了解其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实训教学条件等因素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制定《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见习和实纲,使师生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方法、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实训内容的课时数、难易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实训技能,使技能教学管理质量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技能教学管理工作的循环体系。

1.2实施阶段(D)

1.2.1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示教课及实训课前都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均要进行复习、总结,即“两预”“两复”。示教课前通过预习,使学生对示教内容有一定认识,教师在示教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相关知识点、重点及难点,课后学生对示教内容进行记忆,探究不解之处。实训课前,在复习示教课内容的基础上,熟悉实训相关内容,进行自我练习、组内练习,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实训情况的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待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待个性问题,逐一解决;还可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两人分饰“护士”“病人”,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训知识紧密结合,使实训不仅仅停留在表浅的认识和机械性的模仿上。课后,学生对实训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1.2.2课外练习强调“三练”,指的是“开放练”“见习练”“实习练”。课堂教学的学时数相对较少,课外开放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个人的弱项环节,逐步掌握规律,进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用“以学生为主,实训教师为辅”的团队管理模式[2],对实训室进行开放管理,学生在开放练中总结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每学期组织两次课间见习,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情况,如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对肠炎患者进行治疗,运用耳穴埋豆技术减轻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运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皮肤病患者,加深同学们对中医护理技能的直观认识,并可与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照,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之处并剖析原因,提高学习质量,为后期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懂得尊重、同情、关怀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又有利于完成护士职业角色的转换。

1.3检查阶段(C)

1.3.1课堂反演示通过在实训课上轮流抽取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反演示,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行评价、实训室成员相互评价及教师总评三种方式结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对实训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纠正和弥补。1.3.2实训技能竞赛每个实训项目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竞赛,按照实训分组(2人一组),几个小组同时进行当次实训项目的考核,结合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阅,记录为日常成绩。1.3.3期末考试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技能考核,由学生抽取不同病例的考签,辨证,口述操作目的、穴位定位、穴位疗效,最后进行具体操作考核。1.3.4调查问卷期末考试后,发放调查问卷,从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共计12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四个等级分别赋值4分、3分、2分、1分。

1.4处理阶段(A)

1.4.1课堂纠正学生实训课上的问题通过反演示呈现出来后,教师可立即针对问题予以指导,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详细指出,使共性及个性问题得以及时解决。1.4.2阶段小结每次实训课、实训竞赛或每个学期完成实训课程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均进行认真分析,对实训技能完成质量高或完成步骤优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完成质量低或步骤完成不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详细认真地批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和调整,不断完善,以提高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013级护理学专业学生59人,课程结束时考核理论成绩86.75±8.55分,实训技能成绩87.73±9.60分。问卷评分结果辨证施护能力9.80±1.58分,知识运用能力10.01±1.63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9.68±1.70分,沟通协调能力9.42±1.49分。与往届比较学生的理论及实训技能成绩均有显著提升,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利于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觉到教学更加充实,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

3体会

3.1PDCA循环法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训教学工作中,不断增加的责任及与时俱进的挑战在循环体系中逐步产生,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以促进,更激发了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技能,吸收新思想、新教学方法的热情,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本次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使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它通过定期进行总结反馈,及时有效的效果评定,教学方法的循序改进,使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DCA循环法呈现的是阶梯式的渐进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成效得以提高,进而推进实训成绩的稳步上升。由结果可知学生的理论及实训考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与邓璐璐等[3-4]的研究结果一致。实训教学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与“学”,而是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体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认识中医护理技能并自主地学习,逐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将临床病案引入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在体会护患双重角色时,既掌握了中医护理实训技能,又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实训技能竞赛引入实训教学,在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的同时,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3.2PDCA循环能促进校内外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管理行为规范化,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制订与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教学计划,在实施阶段贯穿教师、学生、学校和医院环节,进行反复自查、自省和互查循环,不断发现问题,继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推进护理技能教学工作,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形成互助、促进的整体[5],实现学校学习和临床见习、实习有机结合。在PDCA循环模式下,师生都能准确把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总之,《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动手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实训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学生中医护理实训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的中医护理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幼文.PDCA循环在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70-671.

[2]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31-132.

[3]邓璐璐,范福玲,刘少鹏.PDCA循环法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100-101.

[4]李天一,柯庆,饶芳,等.PDCA循环在《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66-68.

第4篇

1具体做法

将手术室护理的内容分3次课完成,并且内容间具有递进关系,每次2学时,课外还需花时间准备,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方法。

1.1微课件和情境模拟相结合

以手术室的环境和管理、识别器械为例。(1)手术室的环境和管理:将医院手术室的结构、布局图片及手术的一些影像资料等制作成微课件,上课前1~2d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手术室有一个整体印象,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模拟手术室,进一步身临其境,讲解手术间仪器设备的使用等;(2)识别器械:将常用手术器械放在固定区域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有器械名称、用途,学生先认识器械,教师再示范拿法用法,讲解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在手术室要防止被锐器刺伤;学生练习穿缝针、装卸刀片等;课后再将常用手术器械的练习内容以微课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可进行课后微学习,也可到开放实训室进行练习。

1.2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示范法

以手术人员术前准备为例。(1)安排课前预习:由学习委员负责分组,每组5~6名学生,选组长1名;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根据实训内容预习教材,观看外科无菌技术视频,实训课前2~3d到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2)课堂上,教师示教时,组长跟教师一起操作,学生观察,发现学生问题及时指出;组长带领本组学生练习并一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本次实训课结束前15min,教师抽查1名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1.3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Simulatedteachingmethod,STM)又称模拟教学,指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模拟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来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实践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器械台的管理和术中配合为例:(1)安排课前预习:课前1周分组,每组5名学生,分别扮演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手术医生第一助手、麻醉师;熟悉内容可通过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形式并结合护理病例进行(给学生1个外伤致脾破裂需进行剖腹探查术的病例);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各自的职责及术中如何配合?手术团队成员间如何沟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沟通?(2)教学过程:以模拟手术室为场景,课堂上手术团队(一)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其他团队观看,教师适时指导,模拟结束后,共同讨论及评价;手术团队(二)再次模拟,师生共同评价。

1.4技能考核

将单一操作技能考核变为综合技能考核,即在操作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用陕西省临床护理常用技术操作规范中专科技能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进行;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考核参考刘静馨和陈沁研制的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主动给患者做护理评估;能综合运用护理操作;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沟通交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主动交流;与小组成员坦率讨论;积极寻求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团队协作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和支持;为完成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应变能力(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能适应临床角色)。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5个等级,自4、3、2、1、0分别赋予分值,得分越高,行为表现越好。

2教学效果

2.1综合能力测试成绩

综合能力测试成绩近年来逐年提高,平均85分以上,尤其是学生行为表现得分逐年提高。

2.2学生对教学满意度

课后发放问卷调查,收回率100%,满意率>90%;在医学分院教务科每学期组织的学生评教中(综合评教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外科护理教学团队均被评为A级。

3讨论

3.1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示范法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的教学方法是适合的如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示范法,模拟手术室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从换鞋、穿洗手衣裤到规范戴帽子、口罩、修剪指甲、手臂上所戴物品全部取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指导且组间存在比较、竞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2情境模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第5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51-02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作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当前,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不完全一致,理论、实训等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岗位需求,课题组尝试建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体系,探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心理学实训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探索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2014年9月初,采用方便取样,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4个班级,其中两个班为对照组,另外两个班为实验组,对照组117人,年龄(20.14±0.73)岁,实验组118人,年龄(20.10±0.66),两组均为女生,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具体如下:

1.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即对照组先进行理论学习22学时,再安排实训学习8学时。实训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在放松训练的实训项目教学中,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掌握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2.对实验组实施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通过与临床护理专家沟通调研,总结出医院相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护士具备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等能力,结合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改,分为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知识、护士职业心理知识三个模块,每个知识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分别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护理技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三个模块,即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进行相应的实训课教学。每个实训模块包括若干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包括任务引领、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情境操作、注意事项、评分标准等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均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并遵照心理护理的工作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例如在心理护理干预技术模块的放松训练实训项目教学中,课前由教师根据岗位需求,设计典型病例的剧本,培训标准化病人;上课时先由教师模拟临床情境,按照心理护理工作的过程,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评估病人―护理计划―放松训练―评价病人”的规范示教,并给学生提出与护理工作岗位有关的实训任务及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操作技能、能顺利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随后学生3人为一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操作的分组练习,熟练操作的流程;练习期间,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操作的质量;学生分组练习后,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放松训练的操作练习,由标准化病人给出反馈和意见,老师亦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是否完成护理岗位需求的任务和目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课后学生完成与实训教学相关的作业。

3.实施教学的场所及人员。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均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实训室,实训室配备了模拟病床单位、心理测评软件、生物反馈仪等仪器设备,并装有摄像头、音响、电脑、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单向观察、开展影像资料播放等多手段的教学活动。

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临床心理工作经验及实践教学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为学生课堂表现、考勤情况及实训项目教学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包括完成基础心理实验报告、心理测量自评报告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论文各一份,评分由授课教师来完成,总分为40分。终结性考核由学生抽取考核题目进行操作,考核成绩由考核教师进行评分,总分为50分。考核后学生需完成与操作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问题,回答问题总分为10分。考核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

(四)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训前后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比较。教学后,实验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

(二)实验组对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118人,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18份(100%)。实验组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加强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

三、讨论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映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很多实习护生及毕业护生反映,虽然学习了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在临床工作中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不知道心理护理如何开展。说明学生对心理护理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在对实验组的实训教学中,模拟临床心理护理工作过程及情境,使得抽象的心理护理工作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同时老师通过规范化的示教及直接纠正学生练习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操作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得操作技能得到练习和强化记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在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回答问题的分数高于对照组,说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心理学知识。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促进心理健康。对照组的实训教学在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增加了学生在实训学习的难度,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组在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安排相应模块的实训课教学,使理论和实践不脱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案例,培训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情境进行示教,让教学更接近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环节,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也学会了解自己、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心理健康。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按护理职业岗位需求,模拟临床情境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操作,使得学生通过护患对话的练习,更好地学习如何接触和了解病人,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分工与合作,相互接纳和支持,彼此指出不足之处,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探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儿科护理人员就是培养儿科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员的学校来讲,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做好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儿科护理课程不能保证每次实训课都有条件去医院见习,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于是实训课就成为了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重点。

1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 基础建设

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操作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护理实训室现有公用一体化教室四间,儿护实训室两间。在一体化教室内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尽可能模拟临床儿科病房,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原则,床单窗帘都带有卡通图案,墙上也有精美的挂图和操作流程,尽可能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实训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仪器设备和模型完全可满足课堂教学。

1.2 师资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在教学任务不多的时候,将教师送到临床科室轮转,并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备课,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不断扩展知识层面、更新观念,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

真正做到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岗位相结合,实现实训、教学一体化。

1.3 物品管理

实训室物品在管理上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专人负责,做到课前、课后检查,确保物品数量齐全。

2 实训教学方式

2.1 调整实训内容

随着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我校儿科专家会带领所有儿科教师对临床护理操作新知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儿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临床特点,我们对儿护实训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主有次。

2.2 规范学生仪表行为

在实训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仪表符合护士着装要求,为护生作榜样。学生在模拟病房进行技能训练时,着装要整齐,练习过程中“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面对“患儿”时“不抱肩、不跷腿、不插兜、不嬉笑” 让学生意识到护士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重要性。

2.3 营造真实操作氛围

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1]。临床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护士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比如微笑、点头、问候、询问、倾听、抚触等等,使护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我们在开展实训项目时都加入了护理语言和肢体语言,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使各项护理操作均能在关心和感受病人的需要和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完成[3],充分体现爱心、关怀,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摆到与掌握护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2.4 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后便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实验教学中注重护理思想的培养,强调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从学生的态度、能力、素质入手,探索技能学习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手段等[4]。首先,教师课前做好集体备课,学内容。其次,课前要求同学预习,并掌握所需用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5],学生进入实训室前先到一体化教室观看相关多媒体短片,后进入实训室,学生准备用物,教师示教后分组练习互相打分,每组分数最低的同学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操作,提高同学积极性并增加同学记忆。最后,每名同学需要上交本节课自我评价。

2.5 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高实践积极性

应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从心里自觉树立敬业、竞争的意识,从而促使其用心去学习知识,在实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从而提高实训的积极性。

2.6 实训考核

改进护理技能考核方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考核过程不应只依据操作流程,还应注重考核过程中综合能力的体现。期末考试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每人抽考。考试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近两年来,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多为优良。

3 效果评价

我校2012、2013级护理专业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学生人数700名。2013级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训成绩、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授课满意程度等8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8份,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100%。

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实训的宗旨。在新的形式下,教师要以基于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当然,我们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更恰当、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去努力耕耘,培养出具备适应现代临床需求的、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9.

[2]黄弋冰,许乐,雏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

[3]田静海.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6.

[4]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593-594.

第7篇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

范玲玲

(辽宁省营口市卫生学校 辽宁 营口 115000)

摘要: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充分应用小组合作实训考核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更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奠定思想与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考核法 护理学基础 效果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实训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护理人才的质量。 护生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掌握护理实践技能是一项最基本的内容,所以在护理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护理技能的学习,实训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考核是促进技能熟练掌握的催化剂,但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技能的考核往往在占据宝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够对每一名学生都进行考核。对于这一问题我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采取了小组实训考核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将技能考核成绩与小组成员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自觉行和积极性,把个体与小组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 21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人)与实验组(90人)。2组都是女生,均为初中毕业,年龄16-18岁,学制4年,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

 

二、方法

1、分组情况:《护理学基础》教学授课结束后,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人)与实验组(90人)。

2、技能考核方法:对照组,继续采用以往的集体练习,考核法。实验组,学生训练完即考,教师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每次考核均由护理教师抽签选定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各小组每次每项随意抽考的一位成员的考核成绩通过平均计算后即为该小组每位成员最终技能操作的成绩,技能操作低于80分者视为不合格,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部分。

3、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以是、否作答。发出问卷212份,回收问卷212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4%。

 三、结果

        学生对两种考核方法的评价见表1。 

        表1、212名学生对考核方法的评价

      

 教学效果

实验组答“是”百分比(%)

对照组答“是”百分比(%)

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

95

65

提高了训练的自觉性

90

50

技能训练比原来刻苦

88

52

训练中更注重精益求精

88

53

关注小组同学技能掌握情况

90

23

关注小组同学技能考核成绩

92

10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训练效果

95

52

训练中能相互指导、纠错、督促

89

51

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

86

45

 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

92

 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95

75

 

四、讨论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变被动死学为主动活学。从表1中可见,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95%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90%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88%的学生在练习中注重精益求精。说明使用该训练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能够又快又好的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训练完即考,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平时的练习与考核的结果密切相关,让学生即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抽考学生,能够及时的反馈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指导。

2、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表1中可见实验组86%的学生在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89%的学生能互相督促、纠错、指导,95%的学生认为该训练法大大提高了技能学习的效率。所以,该法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和主导者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也能感到轻松、省力工作负荷减轻,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这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进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护士的神圣职责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终生”为了完成这一神圣的任务,护士不仅要与同行合作,更加要与其他的医护人员有机的配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个人的成败影响集体,而集体的荣辱也会影响个人,在工作中仅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就要争取最大限度的合作。

 

小组合作考核法不仅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使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指导,纠错、共同进步,提高了学习技能的效率,在教学中又大大节省人力资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虽然它有着种种的优势,但是对于在技能考核中确实存在少数同学平时练习刻苦,操作也很规范有序,但在考核中因紧张影响了成绩,以及波及小组其他同学成绩,因此,这种方式有待进一步总结、认真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肖爱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229.

[2]石敬萍 《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护理学报,2007,14(6):37-38。

第9篇

涉外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且熟练掌握外语(以英语为代表)听说读写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1]。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国内许多高校开始了护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范围主要局限在理论课程或《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项目,主要采取的是保持式或过渡式双语讲授法,即母语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该模式由于存在有母语干扰,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难以控制,给外语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双语课程基本限于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程几乎尚未开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语境存在有脱节的现象,由于缺乏练习环境,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2]。纵观现状,涉外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改革还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英语沉浸式教学: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全时间段只能使用英语,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该教学模式源自加拿大,自引入我国后主要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中使用,该手段能营造外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3―4]。

通过参考文献、借鉴成功经验、课题组研讨和专家论证,设计一套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及评价体系。拟定《护理英语》课程的实训课设计为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课,课题组老师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控制教学手段和过程,训练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和护理操作能力;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1)考试内容多元化:考核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人际沟通等能力:(2)考试方式多元化:有英语会话、英语笔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等;(3)评分对象多元化:由教师评分、自己评分、他人评分等方式结合给予最后的分数;(4)成绩评价多元化:采取平时测试、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写整合式双语实训项目指导书,制作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及操作视频,建立网路学习平台,构建双语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的开展 ① 实验前,向学生解释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方法,交代师生的注意事项和配合内容;②在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安排,课题组编好讲义和教材,授课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或说课进行教学环节和效果的控制;③授课前将相关讲义和可利用资源分发给学生预习;④授课时,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授课,即便是和学生交流及解答疑问均使用英语。迫使学生在脱离母语的情况下,专注于英语的学习;⑤授课形式多样,如 “无菌术”可以采用演示法, “模拟手术”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 “接生”可采用情景模拟, “临床思维训练”采用PBL及情景训练;⑥多元化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在英语实训课程结束后,就所学生的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方式多元化及评分对象多元化;教学期末时,进行整合式总结性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法,如考试时给予考生一个案例,再根据案例的护理需要,逐一完成多学科的多考点的轮转式考核。以糖尿病病人护理为例,先考核病历的收集,考察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再考核 “皮下注射”胰岛素,考察护士的操作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最后考核“糖尿病健康教育”,考察学生的健康教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开展以英语沉浸为背景的实训课程,可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和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要。通过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营造专业英语的使用环境,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护理人才做准备。

第10篇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第11篇

作者:樊丽萍 牛秀艳 曹丽梅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樊丽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口腔科,主管护师,大学本科。牛秀艳,曹丽梅,牡丹江医学院红旗 医院口腔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笔者以某医学院的98名护理专业(3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对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2教学模式设计 对照组利用常规情景模拟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其中进行教学。具体为:(1)课程内容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置实训流程(情景患者、角色扮演等等)以及课后思考等等;护理教学内容为各种注射法、静脉滴注、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吸氧法、洗胃法、鼻饲法、吸痰法等。(2)讲解舒适护理理念,为研究组学生讲解舒适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论。(3)分组学习,依照每组7-8人的标准划分小组进行分组学习。(4)课堂实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在分析患者的不舒适原因之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并在舒适护理操作标准的要求之下采用临床舒适护理。(5)课后,对于课堂上发生的影响舒适护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6)对2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χ2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整体护理理念与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理念与能力、同理心与爱伤观念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的舒适护理就是指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并且是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模式。不论何种护士模式,基础护理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护理内容,是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必要条件,而且优秀高质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显示,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病人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病人身心失衡。无论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搔痒等不适。参考文献[3]表明舒适护理研究的焦点应为是否能给予病人恰如其分的护理。如何调整护理与安慰护理于最佳状态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交环境,精心策划的健康,工作人员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参考文献[4]显示,引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病人,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独处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缺乏适当的刺激能引起厌倦及压抑。尤其对婴幼儿提供活动的盒、喜欢的玩具将有利于儿童发育。

本组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2]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06) [4]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2)

[5]陈玉巧.对427例手术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和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04)

第12篇

关键词:手术人员准备;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90

1实验内容

“手术人员准备”这一实验内容包括更衣、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四项内容。

2实验安排

实验教学安排共4个学时,每个学时45min,包括观看视频、示教操作、课堂考核三个环节。

3实验前准备

3.1实验分组

每班54人,共分为9个小组,每组六个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物品领取和管理工作。

3.2课前思考

(1)为什么要更衣、刷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2)操作不合格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前使学生明白本次实验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注意力。

4实验准备

4.1用物准备

为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提前参考外科护理学实训指导这本书,由每组组长和另一名同学(每次实验轮流制)准备实验用品,实验开始前检查并给出物品准备考核分数。

4.2教师准备

本次实验教学由三名教师承担,一名教师负责实验视频观看和示教,一名负责示教和学生实验操作过程重点和难点解答,一名负责示教和协助前两名教师完成最后的实验考核。

5实验过程

5.1观看操作视频

全班60人在示教室共同观看本次实验的操作视频,包括更衣、刷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先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内容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5.2分组示教

全班同学分成3个大组,每个大组由3个小组组成,每个大组18人,每个大组由一名老师带领进行示教,示教时间控制在25min以内,并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进行巡视,随时指导、解析和纠正学生,也可在巡视中提问问题计入考核成绩。

5.3实验总结

考核前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总结,特别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和解析,时间不超过10min。

5.4验考核

实验考核包括三部分:(1)课上操作考核,两个学生一组,分饰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80分);(2)延伸式课上操作考核(10分);(3)课下实验报告书写(10分)。

首先,考核内容包括刷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由三个大组进行抽签决定考核内容,每名老师考核一项内容并对每位学生进行打分记录,满分80分。评分标准如下:

(1)仪表准备(10分)。

戴一次性帽子、口罩,要求头发、鼻不外露,指甲不过长,无污垢。穿洗手衣及裤,要求衣服不外露,衣服束于裤子内,不佩戴任何饰物。穿清洁工作鞋。未戴帽子、口罩扣2分;头发外露扣1分;鼻外露扣1分;指甲过长扣1分;未穿洗手衣及裤扣3分;穿洗手衣及裤不符合要求扣1分;若佩戴饰物扣1分;手术衣大小不合适扣1分;手套大小不合适扣1分;双手未保持正确姿势扣5分。

(2)用物准备(10分)。

毛刷、刷手液、无菌手术衣、一次性无菌手套。要求手术衣、手套大小合适。

(3)操作过程(50分)。

刷手(15分):用肥皂或洗手液初步洗手至肘上10cm,冲净皂液取洗手刷,用肘关节开盒盖取洗手液:用肘关节按压洗手液瓶盖取洗手液5ml于洗手刷毛面刷手:分三节段双手交替进行(时间:3分钟),顺序:指尖―指间―指蹼―手掌―手背―腕部(环形)―前臂(螺旋形)―肘部(环形加强)―肘上10cm(螺旋形),将手刷轻弃水池内冲手:指尖向上,肘部处于最低位,由指尖―肘部,由肘上―肘部,冲净后取新毛刷再刷洗两遍,三遍共约10min。取无菌手巾:抓取手巾中心部位双手保持正确姿势,即双手放在腰以上水平、胸前位置(双手合并上举、曲肘90°于胸前姿势),擦手顺序:手掌―手背―腕部―前臂―肘部―肘上。

穿手术衣(20分):器械护士:取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取衣时避免拖拉手术衣。手持手术衣衣领,抖开衣服,使手术衣内面朝向自己。抖开时动作应轻巧,勿使手术衣触碰其他物品或地面,将手术衣轻轻上抛,双手顺势插入袖筒,注意两臂前伸,不可高举过肩及向两侧伸展,巡回护士:在器械护士背后手提衣领内面将袖口后拉,使器械护士双手伸出。系好衣领后带。器械护士:双手交叉,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指夹起腰带递向后方。巡回护士:自远端接住腰带并系好腰带。器械护士:双手保持在腰以上、胸前及视线范围内,注意双手不能触摸手术衣外面或其他物品。

戴无菌手套(15分):巡回护士:撕开一次性手套的外包装袋,由器械护士取出内包装袋,器械护士:打开手套内包装袋,捏住手套口向外翻折的部分,取出手套。分清左右手。左手持双手套折叠口处,右手伸入手套内,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将已戴手套的右手插入左手套翻折部内面,左手伸入手套内,将手套翻折部套在手术衣袖口外面。注意已戴手套的手只能触及手套的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