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实训报告

物流实训报告

时间:2022-11-13 00:2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实训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实训报告

第1篇

二.实训地点:苏宁南京配送中心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简介: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普通货架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仓库面积46000平方米,引入了先进的存储、搬运、输送、分拣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日吞吐能力可达最大入库17000台,最大出库24000台。物流配送中心使用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更加合理地平衡工作负载,减少级别错误,提高库存准确性和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物流配送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核心软件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能够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有效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彻底转变人工排程的传统作业方式。计划建立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包括图像监控、通讯视频、信息汇聚、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对全国所有连锁店面、物流中心、售后网点进行监控和实时管理。建成后,苏宁物流配送中心可实现2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直接送货上门,支持年销售额达120亿元。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六.实训感悟: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1)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2)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Www.133229.CoM

然而,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使得实训重点偏移,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疑惑,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1)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2)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做好课前准备。(3)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确定每组的人数,以7~9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确定每人的角色,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分配好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课程考核

第3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9-02

一、加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业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物流促进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应提升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物流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和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将理论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习环节基本包括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如军训、社会调查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项目设置表现为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和要求不明确,没有从学生就业后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虽然实习环节内容较多,但是没有自成体系。这样的指导思想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办学初衷。

2.实训室设施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新建了物流实训室,但校内实训室受投资和场地限制,一般为普通计算机机房,再配备相关模拟软件,如果条件允许会配备一些物流设施和设备。许多高校对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也尚处于摸索阶段,购买的软件的种类较少,对物流业务操作的设计不能扩展。实训室的设计主要是以课程为目标,并没有从实际岗位的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设计。此外,某些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实训开出率较低。因此,借助此实训室培养的学生无法真正提升职业技能,实训室的整体效益相对较低。再者,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效果尚有欠缺。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里,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实践,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没有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无法积累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任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使其无法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学校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没有制定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通常只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有的学生常常不按要求实习,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往往通过抄袭别人的资料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三、改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改革物流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整合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实践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的比例要达到50%。在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为物流认知阶段,可通过到各类物流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现场调研等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和熟悉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包括课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物流管理各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际运作,注重学生单项专业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培养训练阶段。通过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提升物流管理的综合技能。

2.贴近企业实际,建立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物流实训室。

物流实训室是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通过实训,让学生将所学的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时应考虑设备、流程与企业接轨,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综合利用,具备一定柔性,可以实现尽量多的实训方案。在实训过程中,以企业实际流程设计实训方案,加强学生的多角色操作,同时还应注重实训系统内操作人员的团结协作,在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要具有实践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适应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职物流教师,经常组织物流专业的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派出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完善物流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通过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专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物流工作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物流专业的兼职实训教师。

4.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改革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新型考核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可采用实际操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例如,操作的准确性、参与程度、能力的展示和提高、性格特征,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报告的逻辑性等评定学生的成绩。学校还要根据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5.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物流企业经营的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能使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学校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物流相关、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通过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或组织管理,加强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联系,为学生在企业中更好地完成实习实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凤霞.经管类专业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3):153~155

第4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专业 设计性 实验 教学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专业学生就业是面向社会上一线的商业企业、生产企业等,且经常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方案的策划、设计与实施。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进行基于综合型实训中心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这方面的实验教学设计还相当缺乏,学生对于开展设计性实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是迫切的。

1.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本文所定义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是指在综合型实训中心条件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均向学生开放而不受传统实验内容范式限制的新型实验教学形式。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在获得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实验结论的研究型实验。设计性实验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性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实验方式方法、实验时间和实验难度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验基础、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师可控的一定范围内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这使学生处于实验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目前,作者所在单位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诸多不足:1、现代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数目还较少;2、针对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有待更新;3、大多数实验都是教师先在实验教学模拟平台上演示,实现软硬件设备内既定的操作步骤和分段式目标,学生再按上述步骤自己操作跟进。没有完整的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物流行业逐步提高的用人要求没有及时接轨。

作者进行的实验教改旨在为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一定地探索与实践。开展基于综合型实训中心的设计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探讨,先动脑、再动手、自主设计,培养其探索和创新能力。

2.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现代物流管理实训中心是一个软硬件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型实验中心,能面向全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服务。在该实训中心内不但能由教师在实验教学软件平台上演示,实现软件内既定的操作步骤和分段式目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各项物流业务的操作。这使物流管理专业各门课程形成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基于同一个实训中心环境开展集成化实验,将能避免各项实验间的脱节或重复现象;让学生走进宽松的实验环境,各司其职,分别操作多种设备,并能开展多项业务的流程化处理,真实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在作者的实验教改实施期间,通过开展基于综合型实训中心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重点讲授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实验工具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还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构建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理论教学中所学知识和实验课程的总体要求,先动脑进行具体实验项目的自主设计;在进行实验前写出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向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实验项目;基于综合型实训中心进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完成后,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做好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总结与交流工作,组织不同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其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实验指导老师参与设计性实验的主要方式和任务是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如何设计实验项目与具体操作流程,如何整理实验结果,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

作者在《生产与运营管理》、《现代物流学》、《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专业生产认识实习》、《物流软件应用实习》、《供应链管理大型作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大型作业》等课程中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收效很好。通过上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普遍提高,促使其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竞赛和校外实习工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3.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总结

参与实验教改的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称该实验教改方案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对于提高其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技能效果显著。这项实验教改提高了综合性实验实训中心的设备利用率,在教学中诸多实验资源均向学生开放而不受传统实验内容范式的限制,需要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在获得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实验结论。设计性实验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性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实验方式方法、实验时间和实验难度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验基础、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师可控的一定范围内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这就使学生处于实验教学的中心地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生产与运营管理》(20105305)、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0121509)、上海电力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11431)、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SYJG11-22)。

参考文献

[1]范克危.物流实验室的配置和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3):12-13.

[2]刘天虹.物流系统实验设计[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第5篇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物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产品的单位产值的重量由重变轻,产品价值逐渐增大,短、小、薄、轻的产品将占主流。运输需求量的增加速度逐渐放缓,但运输质量、效率和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时效性越来越强。

(一)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在全国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已建成多个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构建了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养了多个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已发展成亚洲乃至国际的重要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中心。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工商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点影响,使之更加强化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联盟,进一步实行社会化分工,不断将核心业务之外的供应、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剥离出来。互联网的普及,是运输业进一步贯穿于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体现了运输业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一大批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三)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从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在各国物流协会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而我国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尚为数不多,职业教育更加贫乏,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对教学方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不只是教师的教学法,同时还是学生的学习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于保守,只是一味的想让学生把课文上的知识都了解即可,甚至有时候就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学习知识就会显得很被动,给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空间太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变得很低。但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的优点,那也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偏见,虽然它有一定的弊端,但这不代表它就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它,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推陈出新,所有的新方法都是从旧的方法中衍生出来的。新方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它在这个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生产物,是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变革而来的,所以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前进了。当然不容否认是事实是它虽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方法就不是尽然相同的了。它是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中一味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了今天的以开发学生智力能力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主的新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上,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挖掘他们身上更多的新能源。把教学重心从之前的老师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改为让学生占主导地位,把原来着重教的局面改为着重于学,两者相互结合。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这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多了,思考的空间也变得多看起来,不会有什么局限性了,能够学习到的知识相对来讲也会多许多。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

我院开设《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B类课,理论+实践为主要模式,整体课程为64个课时,开设于第四学期。我通过几学期的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手段,教学主要在网络教室和实训室进行。

2.任课教师,根据教师专业技能和素质不同特点,把过去一个教师教一门课,改为一个教师教若干内容模块。

3.学生分组抗衡,根据我们对学生的细分,我们实行分组学习,不同的小组,问题不同、作业不同、辅导不同和考核标准不同。

4.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总结,主要有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讲授法我们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法,从学法上看,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法和课下练习法。大体做法如下:

(1)课程组根据教学任务,提出本门课程大纲(若干模块),对各个模块的教学提出要求;

(2)课程组在教研室甚至在系部范围内,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初步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在课程组进行说课;

(3)班主任初步细分学生,结果给任课教师参考,在课堂教学实施初步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讲授和演示、然后分组讨论和课下练习;

(4)任课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反馈给课程组,课程组和任课教师一起继续完善教学方法

实务操作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手段。操作部分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物流实训室模拟训练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实地学习。

2.任课教师。操作部分任课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生学习,采用团队练习方法,一个组一个团队。

4.具体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总结,主要有示范法和研究法,研究法主要是老师提问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从学法中总结,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重点是模拟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能力。做法如下:

(1)任课教师根据模块化大纲要求,制定实训计划。

(2)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物流实训室,按照教师示范和要求分组实训。

(3)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适时检查实训情况,实训结束写出实训报告,根据实训报告,教师从每组中随机抽出2名同学进行实训考核。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

一、电子商务实训的意义

电子商务已成为发达国家培养商业人才的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商业课程为主干,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学历教育配套培养体系。在电子商务高等教育中,重点突出了商业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建立了相关的实训、实训场所;并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个实际的电子商务项目,更加结合实际,强调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商业素质、法律素质、财务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科学实训是现代信息技术赖以发展的重要实践环节,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训教学则是以实训教学形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深化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改革,在加速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的实训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方法、技能的重要渠道。它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都起着开阔思想、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实训课程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开辟了新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拓展到计算机虚拟备课和授课的组织,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提高了对信息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的认识。电子商务实训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使教师直接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在实训教学中,要求相关课程的教师编写新的系列教材,不仅要包括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教学培训对象编制不同程度的实训教学资料。这将直接导致有关的课程改革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出适应时展的电子商务实训师资队伍。

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将探索一条科研的新路子,它必将推动一场教授相同课程之间的教师、教授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与实际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电子商务实训已经成为一个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新载体,必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及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最终将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将单纯的电子商务书本教学转变到重视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轨道上来,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实训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专门人员。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可以确定电子商务实训的基本框架。

二、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系统结构

1.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商务实训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如图1-1所示。一个企业实体上游连接着供应商,下游连接着客户,因此,供应商管理与客户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企业实体除了本身具有的商业场所外,还应有虚拟商厦、虚拟配送中心、虚拟银行等,虚拟商务将成为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虚拟商务中交易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物流管理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具体实现。支付结算是企业中资金流的体现。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等基础技术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标准等。

2.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技术结构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技术结构由实训层、应用层和公共层三部分组成。第一层为实训层,这一层由交换机组、实训用服务器组及工作站组成,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实训,有条件的可多建几个,没有条件的可建一个,然后用虚拟的方式划分组合。第二层由中心交换机、中心路由器及服务器组成,其主要面向校外的内部学生进行远程实训。第三层为公共层,由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组成,通过互联网与外界相连,可发展会员单位,供本校以外的学生使用。

3.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布局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布局可参考图1-2,分组的作用是为学生讨论方便,也可以设计成6人一组或8人一组。相关的硬件、软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

三、电子商务实训的主要内容

1.数据库应用

通过桌面小型数据库(ACCESS)及大型数据库(SQL Sserver2000)的学习。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能够使用Access自身的查询工具及Access编写SQL查询命令等。能够使用外部工具通过通用接口调用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商业数据分析。

2.网络应用

网络应用实训的主要内容有局域网组网、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管理、无线网等。通过网络基础的学习难能够进行RJ45双绞线的制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局域网的组网,并能对进行一般故障的维护。通过对网络的进一步学习能够使用路由器将局域网接入互联网。能够划分虚拟局域网及配置无线接入点。

3.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技术网站建设,另一部分为商务网站建设。技术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实训有IIS配置、WWW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服务配置、ODBC的设置。商务网站建设的主要实训有虚拟主机的申请、虚拟主机的参数及实用方法。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

4.网上创业

网上创业实训主要有商务模式、CA认证、物流配送、网上银行、网络营销、域名申请等模块。

5.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Call Center)又称为“客户服务中心”,它是指企业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集中处理与客户交互过程的机构。用于不同目的的呼叫中心所采用的技术的复杂性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呼叫中心的功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典型的呼叫中心一般由程控交换机(PBX)、自动呼叫分配(ACD)、交互式语音应答(IVR)、计算机语音集成(CTI)、呼叫管理系统(CMS)、客户关系管理(CRM)、在线录音系统(Call Logging)等组成。座席员的典型工作方式是,戴着耳麦,面前摆放着已联网的计算机,一边通过电话与客户通话,一边录入或修改与客户有关的数据。呼叫可由客户发起,也可由呼叫中心发起。电话仍然是呼叫中心与客户联络的主要方式,但也不局限于此,有的呼叫中心还提供其他的接入渠道,如网上呼叫、文本交谈、自动传真、Email回复等。

随着九十年代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紧密结合起来的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已成为第三代呼叫中心主要特征,现在,各行各业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呼叫中心的重要性,并且在使用类似的电话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叫中心系统逐渐由普通电话走向了网络技术,其通信手段是传统电话、IP电话、网络站点和电子邮件的集合。

呼叫中心是目前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重要的环节,主要的实训有客户服务、客户投诉、客户咨询、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客户关怀、直销等模块。

6.物流实训

电子商务中物流主要考虑物流的信息化问题,主要的实训以第三方物流实训为主。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承包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效率。同时,第三方物流系统提供一种集成运输模式,它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

四、电子商务实训报告的撰写

电子商务实训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实训目的。实训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电子钱包网上购物的实训目的主要有银行电子钱包登录、银行卡进行购物转账及银行卡购物情况查询。

2.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包括场地、硬件、软件及所用到的器材等。

3.实训记录。在实训过程中,对于突发的事件、异常的数据要详细记录,因这些现象往往是发明的创新点,在这些数据中可能存在着没有发现的规律。

4.结果处理。学生对此实训的看法,以及通过实训获得的收获。对于实训结果要进行分析,给出结论。如发现问题请给出解决方案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电子商务实训中的角色分配

电子商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涉及信息、商务、经济、管理、金融、安全等,所以电子商务实训也涉及到多个角色,在电子商务实训之前一定要知道这些角色的作用,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电子商务实训。电子商务中的角色及其相关信息如表1-1所示。

六、结论

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将探索一条科研新路,将推动一场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与实际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电子商务实训已成为一个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新载体,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及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将单纯的电子商务书本教学转变到重视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轨道上来,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实训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建设关键是做实,由于电子商务是新的专业,如何做实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文官 电子商务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4

[2] 宋文官 电子商务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6

第7篇

【关键词】 技校 物流实训教学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愈来愈受到重视,物流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的趋向成熟,使得物流专业人才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就技校的物流专业而言,却并没有实现应有的就业期望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在物流专业教学中通过强化实训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物流行业人才的需求模式。

1. 当前技校物流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技校物流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照搬大专院校的实训课程,而不能在认识到技校自身性质的基础上,根据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实训课程设置。由于技校是与学生就业有着很紧密关系的教育单位,因而实训课程在技校中尤为重要,物流实训课的设置往往不能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没有注意与学生的整体就业趋向密切照应,以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另外,技校学生一般在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上稍有欠缺,这就需要实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科学进行课程设置,而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往往课程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要求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承受力,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负担,且无法起到预想的实训效果。

1.2实训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逐渐改变着旧有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多和扩大,而在部分技校的实训教学中,却没有充分借助多媒体这种更加直观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实训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借助多媒体播放物流实训基地的工作视频等,让学生提前对实训进行预热,避免真正开展实训时茫然所知,不知所措。

1.3实训形式单一化

为加强学生的实训能力,应采用丰富多样的实训形式,但当前技校的实训教学还主要以到企业参观为主。这种实训方式一则仅参观不操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裨益不大;再则过于单调的形式离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差距还很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其他形式的实训机会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实训教学的发展。

1.4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当前技校部分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在真正的实践经验以及实践能力上还较欠缺。一方面,部分教师毕业后便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所有的实训经验均来自理论上别人积累的经验,并没有通过自身的体验,确定实训经验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没有富余的时间参与相关的培训,或直接到相关单位通过身体力行地参与实践,积累实训教学的经验,导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用理论诠释理论,缺乏实证根据予以验证。

1.5设备不足或设备利用率偏低

部分技校因资金问题,在设备的置购上还较为不足,使得实训教学的相关设备较为简陋,技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实训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有的技校虽然添置了一定的现代化设施,但一则数量较少,与学生数量在比例上严重失衡;再则对设备的利用率偏低,因这些设备一般价格昂贵,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往往担心设备出现问题需要承担责任,而往往在使用中谨小慎微,并没有使设备产生应有的价值,导致设备每年需要占用大量的维修费用,却无法对学生的实训能力起到预期的提升作用。

1.6考核机制缺失

实训教学的成效如何,并没有通过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进行测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检测,且能以此督促教师和学生严格参与实训,在实训中严于律己,切实保证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另外,与考核机制相统一的奖惩机制也处于缺失状态,对于实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并没有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及时予以肯定;同时,对于实训中态度散漫不认真的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予以警戒,这对于实训效果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2. 改进技校物流实训教学的建议

2.1合理设置物流实训课程

首先,技校实训课程的设置必须从技校自身的发展方向、教学目标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根据自身具有的个性特点,设置合适的物流实训课程,以利于实训教学落到实处,并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技校实训教学的水平。其次,技校物流实训课程的设置还必须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成熟程度以及学习能力,通过综合权衡,设置适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并能真正促使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以为学生的就业和长远发展着想。再次,实训课程的设置还应适应当前整个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合理地设置利于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并能通过实训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帮助的实训课程。

2.2改进实训教学方式

实训教学应响应信息时代教育方式改革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实训教学。通过多媒体模拟创设的逼真实训环境,让学生在进行真正实训前,提前掌握基础实训知识,为实训活动的真正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摩物流业的作业流程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为今后的实训积攒一定的间接经验。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尽量多地学习和了解物流方向的相关知识,利于物流实训活动的有效开展。

2.3不断丰富实训教学形式

技校物流实训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切不可固化为到企业参观这种单一的形式。首先,应将旧有的单纯进行企业参观的方式改为到企业实习的方式,以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亲手操作,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还应让学生通过写实训报告等方式,加强对实训知识的巩固,并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其次,应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训形式,除了到企业参与实训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能随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训,通过不断积累点滴的实训经验,最终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让学生广泛了解物流实训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应对物流业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定期设置一定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实训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参与实训锻炼的积极性。

2.4充实实训教学师资力量

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训经验,不应仅仅借助一些理论性的实训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意义不大。首先,学校应尽可能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让教师走进物流企业亲自参与实训,积累经验,纠正实训知识的偏差,以保证实训教学活动的合理有效。其次,教师个人应认识到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寻找参与实训的机会,以能在授课前积累一定的实训经验,让实训教学切实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作用。

2.5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并合理予以利用

实训教学的开展必然需要一定的操作设备,有条件的技校应购入实训需要的全部设备,并能充分利用设备展开实训教学。设备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教师和学生切不可因此而不敢大胆使用,使得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且闲置的设备往往更容易出问题。另外,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技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能力范围内的主要设备,以让学生对实训教学的核心知识能及时掌握。此外,这些学校还可以和相关的物流企业取得联系,通过让学生免费参与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2.6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为强化师生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应通过建立实训成效考核机制的方式,督促技校师生严格参与实训活动。首先,不仅应在学期末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检测,而且应在日常的实训课后,随时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测评。测评中,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测查,以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考核的同时应同步健全奖惩机制。对成绩优秀、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于实训中不能严格遵守规定,实训态度不认真,实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视情况进行一定的惩戒,以儆效尤,让所有的学生均能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当然,考核和奖惩机制也同样适用于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应通过类似的考评和奖惩机制督促教师也能不断提升自我,以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

结语:

加强技校物流实训教学是适应当前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形势,并适应技校教学方向的积极措施。在当前技校物流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合理设置物流实训课程、改进实训教学方式、丰富实训教学形式、充实师资力量、更新设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等方式,全面促进实训教学的合理开展,最大化提升技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成林,邬跃,张旭凤.物流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9(02)

[2] 吕莉俐.关于技校物流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3] 丁炯.现代物流实训教学和管理方法初探[J].华南金融电脑,2010(05)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7-03

一、物流产业及区域发展概况

(一)产业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区域背景

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紧贴国家发展规划,在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要以国家规划目标为总体目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现代物流网络。

二、广东省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现状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六、结语

构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突出、三优化、三加强”,即:突出能力素质提高、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社科教学,加强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从而实现“素质高、知识广、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标准,取得社会企业的认可与接纳。

参考文献:

[1]刘艳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6):23-25.

[2]王秀繁,矫利艳,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教探索,2010,(7):166-167.

[3]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6.

[4]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0,(2):45-48.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物流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这门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能够将职业教育中学生们的专业水平进一步的给予完善,文章通过下文对物流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有关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以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同学生们通过对一个完整的项目上予以实施,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项目指的是对一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具体的产品上进行操作,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职业的能力不能够通过纯粹的知识表现出来,只有结合起工作的任务和知识之后,对工作任务个体能够富有智慧的给予完成,这样职业能力才会在其中被表现出来,所以,在综合实训物流的过程中,应该令学生们通过自学知识或已学知识,对设定的目标智慧的给予完成,进而来进行教学。一般有五个阶段包含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对项目任务进行确定,将计划制定出来,进而实施计划执行,评估检查,结果利用。在教学物流实训的时候,根据班级的人数,平均划分出若干个训练技能项目小组,对每一个项目小组中的任务,由教师来进行制定。例如,由信息组完成仓库原始数据设置,客户信息管理,司机及员工管理等工作;由客服组完成客户售后服务管理和日常接单操作的工作。

在项目小组将具体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来之前,教师可以将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的有关基础资料提供出来,或者对于这些资料由学生们自行收集完成。例如,信息组中,客户资料,客户类型资料,车辆基本信息表,司机证件和司机的基本信息等。客服组当中,到货的通知单,客户订单,事故处理报告表,客户满意程度分析表等。

二、实验室模式教学模式

在确定了项目任务之后,通过参加项目教学小组的同学们将计划一同制定出来,或者对项目任务利用分工的形式予以完成。怎样实施、评估、归档及检查接下来的项目计划,是在何种机制和环境下完成项目任务的,关系到是否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对物流综合实训的最终效果上也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影响,对毕业学生们的零距离就业上岗的实现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可以将仿真的物流活动环境考虑建立起来,对已经设置出来的仿真职业岗位上进行使用,依据物流具体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协作分工的实施业务的处理,进而将学生们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上来。

所谓模拟,一般是在某种人为的环境当中,如模拟工厂、模拟办公室等,对职业要求的知识上进行学习,它能够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们提供出来,并且,对重复的教学上也能够很好的予以实现,对学习指导和评价可以随时的予以执行。物流实训教学,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物流在对模拟对象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对核心物流业务流程上进行使用,将模拟平台利用物流软件系统表现出来,对先进的物流设备上进行使用,例如,GPS、电子标签、条码等作为完成的方式,将一套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功能齐全、技术领先的综合性物流实训实验室构建起来,可以将主线定为第三方物流,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上进行模拟,依据物流活动的协作关系和分工,将具体的业务流程划分成接货、验收、调整、验收和发车配送等几个重要的环节,对分区布置,在物流实训室中给予完成。

首先,下图为办公室环境的具体情况:

其次,具体的训练系统:

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操作第三方物流软件平台等系统:

1、对模拟物流公司的基本情况,教师要合理的为学生们进行介绍,分岗、分组的对任务进行完成。

2、细分内容及对每组的目标任务上予以落实,将每个目标任务要完成的要求上提出来,按照要求和任务技能训练小组将详细的计划制定出来,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

3、对模拟客户组物流服务的招标书教师要指导制定出来。

4、对市场营销小组,教师指导他们对物流业务技巧训练和销售管理上行进行指导,将物流服务应标书制作出来,将物流服务合同同模拟客户签订出来。

5、在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当中,信息组完成录入初始数据,企业基本信息构建的工作。

6、在POS系统的订货预警系统中,模拟客户组将订货的要求获取出来,对第三方物流软件平台进行使用,询问价格,将订单下发出去,接单由客户组来完成。

7、送到了货物之后,到验货现场中验货组对无线射频终端等物流设备系统进行使用,来验收货物,在对应的单子上签字认定,在处理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并向信息组中传递单据,将信息录入到其中,在通过客服小组确立之后,完成到货通知单任务。

8、对货物的入库操作由库管组来给予完成,在对库区进行安排时,由软件平台给予完成,在确认入库的时候,对无线射频和软件平台进行使用。

9、在盘点操作货物的时候,由库管组来完成工作,用无线射频、GPS系统和软件平台来完成盘点操作工作,并向信息组传递单据,将信息录入到其中,对调拨、移库等操作还可以予以完成。

10、通过软件平台客服组,把完成执行的通知单向出库单和运输单中转送。

11、库管组对电子标签、平台和托盘等进行使用,实施拣货操作等。

在这种教学中,由小组成员按照教师给出的任务规定,对各个项目小组的项目任务上独立的将一定的计划制定出来,自己去组织,独自完成学习,实施中要互相合作,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了能够将总体的任务有效及时的给予完成,每个项目小组和其中的成员,需要综合利用学习或者自学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知识来完成任务,每个项目小组及其中的成员要有效的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因此,可以将学生们的职业关键能力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起来,令关键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上会受到综合的应用。在这样过程中当中,教师要将自身的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文章通过结合项目教学与实验模式教学法,将物流实训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打造了出来,串联起来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核心活动,将物流模拟的一体化实训效果彰显了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具体的学习中,就能够非常积极的加入进去,极大的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上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潘励.职业教育中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第10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方向细分 核心职业技能 物流专业

近些年的资料清楚地表明,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热点的一个行业。物流专业也在许多、市、地区的不同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国家教育部和各高等院校所在省、市、地区都对物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视。本文就面向广东及珠三角物流的发展,培养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改革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对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广州的物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现已基本形成了北部空港、中部信息港、南部海港的物流发展格局。而且广州拥有工业39个大类中的34类,是华南地区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为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广州重点发展七大重点产业:汽车等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等,随着广州南沙地区以汽车、钢铁、造船、石化等龙头项目及其相配套补充的工业、物流业项目的落户开工,为广州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产业集群货源,高歌猛进的广州物流业急需更多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在物流企业能独挡一面,直接可以进入企业胜任关键环节岗位的工作。高职教育具有极强的地域发展特点,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要服务于当地地域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十分适合物流业的产业要求,故在广东省也有几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功能,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的这种多元动态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通用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通用能力是除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也称关键能力);职业素质能力是从事专业职业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客观条件;专业核心技能就是本专业的关键技能,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必须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后才能获得,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实质就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它为高职学生毕业后打开了“零距离”就业的大门。

作业一名物流专业的学生,主要服务领域为进出口货物的物流,要全部掌握这些能力就学生个体而言,显然有些困难,而不分专业方向,同一年级几百个学生都拥有相同而无特色的职业技能,显然也难以适应广东及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因此,改革物流专业培养方向及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改变现有培养模式显得尤其突出和必要。

3 物流专业分方向发展的专业设置模式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就是一种“大而全”甚至是大本的压缩版,几百个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容与模式完全一样,毕业时,几百个这样的学生携带着基本无差别的技能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岗位,造成就业岗位竞争异常剧烈,而用人企业单位又普遍反映毕业的学生不好用,许多学生不具备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职业技能,例如,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外贸一直迅猛发展,几占中国半壁江山,但是适合的国际物流人才却十分紧缺。

笔者认为,为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应该就物流专业方向进行细分,在基础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学期设置细分模块化课程和实训,使学生既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又有胜任某工作岗位的明显特长和核心技能。在一年级、二上为统一的“基础平台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大班上课,在二下、三上学期上午可设置为专业平台课,下午或晚上可设置模块课程及实训,这种课程可采用小班上课。针对广州及珠三角的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可优先向最为紧缺的港口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珠宝物流等方向细分,并且能适时地根据物流企业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4 物流专业细分化课程设置模式

物流专业细分化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在按物流大专业招生后,通过通用的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然后再根据细分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

4.1 物流专业平台课程建设

根据“普高生“和“三校生”两类生源的不同,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学时等方面使部分专业课程有所区别,但专业平台课程基本应保持一致,主要应包括《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8门课程,抓好这8门课程的建设,将会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进一步深入专业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顺应全国高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抓紧建设物流专业精品课程网显得尤其必要,这既能使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师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和成果,明确该课程的目的和需求及相关联的知识,同时通过教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物流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全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

4.2 物流专业细分课程设置

以国际物流方向为例,其细分模块课程紧紧围绕进出口货物通关业务的具体要求来设置,主要课程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实务》、《报检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等。

以港口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课程设置,则按港口物流的流程业务,加设细分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集装箱码头操作与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设施》,《国际航运实务》等。

汽车物流方向,其细分课程根据汽车物流的实际运作,可加设《汽车市场营销》、《客户关系》、《汽车构造》、《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维修及配件销售管理》、《汽车商务礼仪》、《汽车保险与理赔》等

珠宝物流方向主要考虑珠三角的珠宝加工经济产业的要求,加设《珠宝原理》、《珠宝市场营销》、《珠宝鉴定学》、《珠宝货物跟踪管理》、《珠宝商务礼仪》、《珠宝保险实务》等。

5 物流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学生的专业对口技能必须通过反复实训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加快建立设备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训室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和重要途径,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实训只是在校内物流实训室进行模拟的物流软件的操作实训,实际的运作流程和核心技能却十分模糊,因此,改革实训室实训内容,加快实训室软、硬件的建设是众多高职院校迫在眉睫之事。现提出建设设想如下:

(1)基本专业技能模块实训。根据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实训,可以系统建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实训环境。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专业公司向供货厂商统一采购而储存于配送中心,通过配送送货到超市、用户,从而实现商品的流动,同时结合港口码头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海关报关、报检以及电子订货活动(EOS)等进行多方位物流活动,通过该实训系统可以模拟全球网络系统(一个局域网络)来贯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设计成为有一个业务中心,一个财务中心,一个配送中心(包括电子标签货架甚至全自动立体仓库)。

(2)细分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根据物流专业的各细分方向,在已有的第三方物流实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核心岗位技能的实训,为国际物流方向为例,就可以结合国际运输、仓储与保险、国际货代及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检在进出口货物物流管理流程及进出口货物物流信息等进行多方位的物流活动实训。

(3)毕业实习。根据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逐一按物流专业细分的专业方向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安排教师定期前往进行指导,并与企业就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更进一步的技能要求进行沟通。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分散安排,即每个企业的顶岗实习的学生5~10人即可,这一做法即可减轻企业负担,又使学生得到实惠,但前提是需要加强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业界的合作和联系,推动校企合作内部机制的改革。

6 物流专业细分方向发展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双师型”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是专业资深人员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关键。物流专业教师除必须具备该专业核心技能所要求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有物流行业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今有不少高职院校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在企业从业的经验几乎没有,因此,为满足教学及专业建设的需要,需要专业教师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下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还可适当不定期聘请在物流企业一线具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专业从业资深人员进行讲座或授课,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坚持以“双证书”制度作为物流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导向。双证书制度是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或行业协会所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为物流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加强学生对“双证书”的认识引导,物流专业细分方向后其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同时通过一定的强化培训,提高学生双证书持有率,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就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来建良,管平,杜红文.高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其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6(6)

2 陈宇.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J].中国培训,2005(3)

3 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3(07)

4 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第1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物流管理,属于企业管理学科,企业管理学科是湖南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省级重点学科。物流管理专业有部分工科专业的特点,讲究操作性、应用性。湖南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一直致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走“产学研”校企合作之路。我校地处湘潭市,湘潭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优势以及湖南省著名的商业航母――步步高,是除长沙之外湖南省4A级以上物流企业最多的地级市,与其他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相比有特别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二、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物流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内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湖南工程学院专业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有更高的效率;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使得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更具实际意义。

三、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高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培养学生的三大结构模块,分别是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培养学生的三大结构模块,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将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为知识结构模块课程、素质结构模块课程和能力结构模块课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和考核。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手段,以骨干教师为引领, 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烈、队伍结构合理(职称、学历、学缘、年龄)、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的优秀教学团队。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改革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实训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完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知识面宽、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积极地建设网络共享课程,并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市场经济和实习实训基地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新编2~3部教材,并且申报省级规划教材。

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德国的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

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改扩建工作,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与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合作,提升校外合作单位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可以新增加2~3个稳定、有教学意义的实习实训基地;要积极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在以教师为中心转移至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大量在线网络课程的出现,教学资源也较从前有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革。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导授课,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型”教学方法,加大讨论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任务完成式教学的比重。

丰富和完善课程考试形式,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将口试(答辩)、小论文(设

计)、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操作等纳入考核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撰写环节和课程论文讨论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诚信教育和管理。强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湖南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

1.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以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学生三大结构模块(见下图)。

(2)以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见下表)。

2.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物流管理专I教师队伍”,以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团队成员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实施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

能力的兼职教师提供强力的实验技能实训,形成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

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积极建设教学团队。综合的考虑优化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为引领,以重点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校、院质量监控为保证,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打造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实现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多赢;实施科学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通过建设和运行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团队的持续发展。

3.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依据《管理学院 “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

队伍。积极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重点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 积极聘请校外相关单位物流专家来校兼职授课。

4.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尝试“3+1”培养模式。“3+1”培养模式,即

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基础知识技能模块、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模块及专业实验与综合实验实训模块任务,最后1年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实践及毕业论文模块。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今后35年根据各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实习效果,共建更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e极探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3+1”培养模式,为其他管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与以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多家企业,进行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5.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尝试开始“物流管理系列大讲堂”、学术竞赛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且由相关教师担任导师在课外给予指导。

(2)利用网络共享课程开放在线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利用教学资源建设中国家大量引入MOOC、SPOC、课程云项目的时机,以国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在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国内外教学资源,“建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网络资源,全面推进这些课程的建设。

(3)加强教材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都选用精品教材,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尽量选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又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材,选用获奖教材、推荐教材和原版教材比重占100%。同时, 组织教师立项编写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

4.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能力导向的模块化“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各环节,整体

上进行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2)加强实验实习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逐渐改革仅采用简单的实习报告评分的制度,强调动手和启发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革实验课程教学。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并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别组成不同类型实验小组, 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组成物流市场调研、物流系统设计等实验学习小组,由学生自由自主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环境等,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而一般学生可以组成综合型实验学习小组。

6.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提高科研水平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依托该专业师资力量,整合联盟高校力量,积极开展社会研究,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湘江沿岸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组织申报横向课题,为湖南省尤其是湘潭市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支撑, 为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融入课堂,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雷勋平,刘 晨.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铜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研究[J].学周刊,2016(4).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物流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教学理念已越来越不符合物流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和地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有必要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从而致使我国物流人员形成知识结构单一、片面、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局面。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对物流人才需求加剧,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少的不协调现象,所以,国内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研究问题就是迫切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拥有独特技能与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员。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目标

2.1 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

国内已经批准开展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都拥有多年积累的成熟课程设置体系及教学经验,物流类专业基本上是以培养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及物流工程学基础的人才为目标,要求他们能够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对外语和计算机技能也都有较高要求。这种教育模式基本上可以实现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宽口径及综合性知识体系的物流“准人才”,只要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贴近实践的物流实验室或构筑实习基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就完全有可能培养出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因此,物流管理类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由于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还有在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和“求职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呼声同时响遍市场。其本质是人才结构的失调,其根源之一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存在脱节,有待于重新审视与改进。

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激烈竞争的专业人才,改善我国物流管理的落后水平,其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尽快适应岗位,并发挥才干。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3.1.1 培养目标宽泛,缺乏针对性,与市场需求脱节

物流专业设置滞后于国内物流业发展要求:由于物流专业一般由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物流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模式也模仿、仿造以前相关专业模式构建,缺乏物流专业自身特色;物流教材重理论轻实务,缺乏针对性;不同教育层次分工不明确,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地域经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人才紧缺与过剩并存。

3.1.2 实践教学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目前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专业教育在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

3.1.3 重专业,轻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导致了“高学历,低素质”的存在,导致市场中出现了数量上“供大于求”、结构上“供小于求”之现象。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细分的趋势加强,各个层面的人才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物流行业前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员工素质低下问题也不容小觑。

3.1.4 高校物流师资力量薄弱且分散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造成了物流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当前高校物流教师几乎都是从管理、经济、信息、交通规划、计算机等方向转行过来,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造成物流师资分布于不同院系,呈现师资资源分散状况。加上高校物流教师缺少专业培训、缺少相关知识体系系统更新、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使用等,这些都高强度的制约着物流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2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院校及专业自身的特点,各高校都需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3.2.1 合理设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

3.2.2 建立健全实训(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安排实实训教学:重组实训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使实实训教学相对独立于理论课,同时增加实训课的综合性。修订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计划,改变传统的实训方法,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对实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总结和分析现有实训课程的经验和教训,充实和完善课程的教法和学法。选择ERP实训软件作为实训课程教改的试点,制定教改计划,建立保障课程改革的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责任人,做好工作分工和监督工作。其次编制实训指导大纲和实训课程标准,编制实训课程的实习报告,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规范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

3.2.3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扩大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活动常态化,具体化。适当提高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影响力。

3.2.4 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学习国内外的物流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具有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师资格。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物流科研实践,结合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2.5 探索国际合作培养教育模式

通过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办学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并完善教育体制。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制度规范同时进行,将有助于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训嘉,廖馨,李正军.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86-87.

[2]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