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搬迁工作总结

搬迁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22 17:42:20

搬迁工作总结

第1篇

乡镇移民搬迁工作总结

兴强镇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937户,12940人。全镇基础条件薄弱,人口居住分散,先天资源匮乏,群众生产生活极大不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自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我镇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紧紧围绕“一区两线十点”的建设思路,立足“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坚持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做美乡村,把移民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房屋风貌设计、统一征地调配、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统一验收达标的“五统一”建设模式,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特色民居群,为美丽兴强打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布局,统筹推进

克服环境条件制约,紧密对接搬迁群众需求,自2016年以来,按照“一线两区十点”建设布局,统筹各方资源,稳步实施“十二五”同步搬迁179户615人;实施“十三五”易地搬迁1346户3776人,全面完成了十个安置点的建设任务,因户施策、按需定建,实现了1525户4391人的新居搬迁梦。高标准落实了户户有安全住房的根本任务。

二、精细管理,精准帮扶

一是围绕三精管理,做细服务对接。准确掌握搬迁群众劳动力结构和就业创业需求,精准建立“三单一卡”,细致掌握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意向,结合实际制定就业创业规划,引导搬迁群众从无序就业向有组织就业、有保障就业转变;二是围绕群众增收,做实后续帮扶。依托各安置点周边资源,结合搬迁群众户情实际,建立搬迁劳动力后续帮扶清零销号台账,坚持一手抓产业链接帮带,一手抓就业稳定增收,力争“两业”全覆盖,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三是围绕三业统筹,做优快速融入。深入开展“五新社区”创建,稳步推进“三业统筹”改革,积极指导物业公司科学性、系统化提升管理服务,合理布局安置区生活超市、金融网点、公交站点、电商网店、充电桩、公厕等服务设施,带动搬迁群众享受便捷服务。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有效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儿童托管机构有序运转,不断满足搬迁群众多元化需求,切实带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

三、强化治理,提升服务

加快建立健全安置点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增强搬迁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引导搬迁安置点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形成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因地制宜设立警务室和警务联系点,组建村民调解委员会,强化安置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继续抓好产业发展、社区创建等工作,深入推进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

第2篇

一、近年来我县易地移民搬迁总体情况

(一)工程实施情况

XX县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涉及两个乡镇四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总投资1959.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985万元,省内配套88万元,市配套27万元,地方自筹859.8万元。项目共涉及395户、1978口人,分为四个移民点,新建居民住房395套,总面积27373.5平方米,配套院落大门395套、配套卫生间395个,硬化巷道5947米,铺设输水管道10765米,配套室内配电器材395套,绿化2308米。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整体搬迁的方式,于2010年全面开工,2012年底项目已主体完工。

(二)工程建设成效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降低了政府对迁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避免了因自然灾害损毁而导致的重复投资,能够彻底解决18个迁出自然村的贫困现状,起到一次投资永久受益的效果。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1、主要做法

(1)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和组织协调,我县成立了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建设领导组,组长由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各相关单位的局长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XX县发改局局长兼任。

(2)管理办法:工程建设中,项目所在乡镇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乡镇长是该项目的法人代表,也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原则,发改局负责上级发改部门和施工乡镇的上下协调服务,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工程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在资金使用方面,按照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设立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分管项目领导一支笔批支,农民自筹资金由乡镇政府负责筹集,汇入移民资金专户,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根据项目施工方案、建设内容、质量标准、实施进度,实行工程报账,确保资金方面不出问题。

(3)建房标准:项目共规划建设西村、冯村、神符和桃荣四个移民新村,共建房395套,每户建房面积69.3米(9.24×7.5×3.6),大门4平方米,厕所3平方米,院墙90米,村内硬化巷道主巷宽6米,辅助巷道宽3米。

(4)基本建设:将居住在自然条件落后、生存环境恶劣、遭受山体滑坡威胁的贫困村搬迁出来,一次性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为确保搬迁农户“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易地移民点的住房、水、电、路、活动室、厕所等合理设计安置规划,采取就近搬迁的措施,通过招投标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和农民自建相结合的建设方式组织建设,加强对工程的管理、检查、监督。并将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移民点的附属设施,切实解决了移民们过去缺水、缺路、缺电的困难,调动和发挥移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多数移民做到 “一年安家,二、三年解决温饱,四、五年迈开致富步伐。

(5)后续产业发展:抓好科技培训,提高移民劳动技能和外出务工技能,使其很快适应新习俗、新生活、新环境。通过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苦荞核桃等高效经济作物,使移民人口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6)优惠政策:在以工代赈项目申报中,向移民新村倾斜,在新增土地中对移民人口适当解决耕种土地,使移民人口搬得顺心、住的安心、生活的舒心。

2、主要经验

(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切合实际的水、电、林、田、路、村六位一体的规划,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建设工程四项制度,确保易地移民扶贫开发试点工程顺利实施。使搬迁群众有地种、有房住、并解决群众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实现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目标。

(2)各有关乡镇把移民工作做为本乡镇群众脱贫致富,振兴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派出一批得力干部具体负责移民计划的落实。同时制定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属于退耕还林草性质的,要纳入退耕还林草建设计划。

(3)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审批问题,导致工期延长,县政府和乡镇积极想办法,通过拆旧村和置换土地的方法,保证了工程的正常实施。

(4)为了保证移民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乡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法,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并聘请监理对工程进行监督,切实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5)我县的易地移民总投资195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85万元,省配套88万元,市级配套27万元,农民自筹859.8万元。因农民自筹部分不能足额到位,农民积极性也不够高,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地方债券投资859.8万元,保证了资金的足额到位。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建房分自建和统建两种模式。项目群众是主体,政府是服务协调单位,对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移民户采取三至五户自主组合成排,选择技术过硬的施工队协商工价、签订合同、监督质量的办法施工,在工程建设中,除特殊劳动力外,其它劳力尽量由搬迁户承担,有效缓解资金压力,政府监督工程进度并分批拨付建房个人补助资金,这是自建模式。对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或无自建能力而又愿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农户,由政府代建,待工程验收后,分户核算,确保移民户都有房住,享受公共财政的补助。

(四)其它扶贫移民情况

XX县扶贫局2010年度扶贫移民工程,涉及乡3个乡镇、20自然村、364户、1600人,其中整体移民303户,1319人,分散移民61户281人。新建6个移民新村,项目投资为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共涉及国家财政扶贫资金672万元,其中建房补助544万元、公用设施补助128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按照项目原来的方案实施难度较大,一是物价比原项目申报时有所上涨,建筑材料出现大幅度涨价,建房费用由原来每平方米538.5元增至每平方米869元。二是项目区建设用地审批难度较大、审批时间长。三是项目区农民受长期居住的住房习惯影响,对项目实施方案中的每户三间69.3平方米每间23.1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不易接受。四是因受项目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影响,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大。

三、今后一段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思路

未来几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共计划投资3199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2420万元,群众自筹779万元。项目涉及6个乡(镇)17村718户3199人,可以使这些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远离了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收视难、脱贫致富难,以及地方病和危险滑坡等灾害的威胁,为群众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建议

1、国家应适当提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补助标准特别是建房补助标准,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房小额信贷的相关政策,多渠道筹资,减轻搬迁户资金压力,以充分调动其搬迁和发展积极性。

2、国家应允许各地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结合实际灵活采取大集中、小分散方式安置,有效发挥闲置、荒芜土地作用,使搬迁户拥有土地和生产资料,加快种养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挥搬迁的最大作用和效益。

3、国家应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房用地相关征地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节约征地成本,促进建房用地更好解决。

4、国家应在移民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上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一是有效弥补生产用地紧张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让搬迁户免去返贫隐忧。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2016-2019年,我县对居住在深山、高寒、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脱贫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还有部分散居在高山半高山的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较差和地方病严重,为使这部分人口共享发展成果,改善居住条件,乡镇对居住在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排,各乡镇组织专人进村入户进行核实最终确定15个乡镇共623户2992人:。

二、资金筹措

我县多方面、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共计3085.1万元,其中2019年省级财政脱贫攻坚资金1246万元,易地搬迁结余资金1839.1万元。充分保证了我县623户2992人的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的落地生效。

三、住房建设情况

截止9月底,我县623户2992人的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住房已全部建成并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四、下一步工作

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的实施,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了人民的满意度,搬迁群众投工投劳、不等不要、主动参与、精气神高,“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由衷的传递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下一步工作,我县将聚焦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后续扶持,在产业、就业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4篇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七个一;新模式

遵义市播州区是2016年6月撤销遵义县设立的新区,辖19个镇2个民族乡,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总人口83.79万人,有农村贫困人口18560户51714人(不含托管给南部新区的龙坑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多年来,播州区一直把贫困群众的脱贫置于工作首位,尤其是2015年至今,播州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全力实施大扶贫攻坚战略行动。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播围绕“搬哪些人”、“往哪里搬”、“搬了后怎么办”三个重大问题,紧扣实际探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模式。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播州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问题导向,精心打造集中安置点,根据群众搬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精准施策,实践探索出了“七个一”的搬迁安置工作法,走出了一条让生活困难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有保障”的搬迁之路,为推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分批搬迁、落实帮扶、解决就业、素质提升、感恩教育等方面探索了可复制、可操作的模式。

1 播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七个一”新模式

城区白龙小区安置点是市级示范点,是播州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最佳搬迁安置方式的先行先试区,为全区面上搬迁入住总结出了“七个一”模式。

一是建好一个安置小区。选址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产业配套发展,就业岗位多的地段修建安置小区。

二是规划一条搬迁渐进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列出城区安置点搬迁安置时间表和作战图,将543户2399人分季度、分批次循序进行安置。

三是张贴一张帮扶连心卡。在搬迁户家门口张贴一张“干部帮扶连心卡”,将搬迁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迁出地帮扶干部信息、迁入地社区联系干部信息等印于卡上,便于搬迁入住对象有问题需要咨询、解决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四是配挂一幅故园旧房照片。将搬迁对象原居住房屋的照片和新房照片进行装裱,将其挂在搬迁户新居客厅墙上,不仅给搬迁户留下过去生活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搬迁户通过今昔生活条件的对比,忆苦思甜感党恩,励志思进兴家业。

五是落实一个就业岗位。在城区周边工业、农业企业、建筑工地等共计筛选储备就业岗位800余个,根据用工单位用工条件,制作宣传手册下发到搬迁对象手中进行初步意愿选择,再组织用工企业和搬迁对象集中举行供需见面会,搬迁对象根据用工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条件进行面试确定岗位。

六是组织一次爱心帮扶。针对贫困户家庭家具破旧、生活必需品缺乏,又无力购置的实际,区委、区政府号召企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社会主扶功能,动员他们为搬迁家庭送温暖、捐物资,基本为他们配齐生活必需品。

七是开展一系列综合培训。采取上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对搬迁对象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和电器使用规范、就业、创业技能等进行统一培训,同时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切实提升了搬迁对象的市民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使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2 “七个一”模式取得的重要效果

2.1 搬迁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不仅告别了以前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远离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集中居住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住房由过去的土房危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居新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2.2 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宽

搬迁群众因交通便利,离城镇近、致富信息灵、就业机会多,不再依赖原有土地过“靠天吃饭”的日子,而是依托安置点附近的场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资源,通过发展畜禽养殖、就近务工、商贸运输等多种渠道,收入实现稳定增加。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市场意识逐步转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2.3 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从长期形成的“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和传统的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通过对迁出地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

2.4 迁入地城镇化进程得到加快

通过实施以城镇化为主的多种安置方式,在集镇周边和中心村寨建设安置小区,使偏远山区群众向城镇和村庄集中,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从“七个一”新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3.1 要想搬得出,思想工作是前提

易地扶贫搬迁之目的就是帮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群众首先从生存环境上解决致贫原因,从而精准脱贫。群众既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的主体。没有群众的主动性,易地搬迁将举步维艰。因此,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搬迁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才能打消群众顾虑,避免发生“不想搬的被搬”现象,实现由“要我搬”到“我要搬”。

3.2 要想稳得住,生活保障是基础

群众搬进来之后,必然需要考虑如何稳定生活下来的问题。这就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未雨绸缪解决好搬迁后的就业、就学、就医等生活相关问题。

3.3 要想能致富,就业创新是新路

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我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科技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化工区现有化工企业实行搬迁改造,引导化工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科技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和产品,实现提档升级,促进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范围、对象和目标任务

㈠范围和对象。对城区区域内所有化工企业实施搬迁改造。

㈡目标任务。确保年12月底以前1至2家,力争5家化工企业启动搬迁,并在科技产业园建设新厂。2012年底前完成上述区域内所有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

三、基本原则

㈠坚持企业搬迁改造与做大做强相结合,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规模生产。

㈡坚持企业搬迁改造与科技产业园生态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相结合,实现产品链上下游配套和企业间分工协作,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使科技产业园成为绿色、环保、生态园区。

㈢坚持企业搬迁改造与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安全生产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碧水蓝天。

㈣坚持企业搬迁改造与科学、集约、节约用地相结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㈤坚持企业搬迁改造与保持企业稳定、社会和谐相结合,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搬迁改造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附后),负责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提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规划及政策;研究、协调解决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韩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准入条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科技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后进入科技产业园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㈠企业必须依法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意见、《安全生产评价报告》、《搬迁改造实施方案》。

㈡禁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每年更新)中限制、淘汰的项目进驻,优先发展鼓励类项目。

㈢固定资产投资额必须达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政办发[]5号)规定。即非危险工艺必须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危险工艺必须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均不含土地投资)以上。

㈣投资强度不低于100万元/亩,产出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年单位面积实现税收额不低于6万元/亩。

㈤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六、扶持政策

在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搬迁改造的化工企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㈠化工企业迁入科技产业园区的,在享受我市招商引资税收奖励政策的同时,其等额置换土地的所有费用,原土地使用权人不再承担;用地少于等额置换的土地,每少1亩奖励10万元;用地超过等额置换的土地,按照我市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格供地。

㈡支持搬迁进驻科技产业园区的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业用地出让期内,受让人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的,经核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㈢实施搬迁改造的企业,在办理有关手续时,行政性规费市级留成部分一律免收;有偿服务性收费按照规定标准下限的一半收取。

㈣对企业搬迁改造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项目,市政府相关部门优先为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国债专项资金和技改贴息资金等。

㈤积极为关停改造和搬迁治理企业争取流域污染治理的优惠政策。

㈥对在2012年底前完成搬迁改造并建成投产的企业,每户奖励50万元,每提前一个月再奖励10万元,以此类推计算奖励。

对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投资)超过亿元的搬迁改造化工企业,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千分之十给予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投资)超过五千万元的搬迁改造化工企业,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千分之五给予奖励。

上述优惠政策经搬迁改造化工企业与市政府及其授权的机构依法签订合同后方可生效。

七、工作要求

㈠科学论证,明确发展方向。实施搬迁改造的化工企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政策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的要求,深入分析化工行业竞争态势和投资机遇,紧盯市场发展需要,科学定位主导产品和企业发展方向。

㈡依法办事,合理处置资产。

1、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搬迁的化工企业,原土地使用权为出让的,由市政府依法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协议出让方式在科技产业园或其他园区为原土地使用权人置换同等面积工业用地,并按原工业用地出让剩余年限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原土地使用权为划拨的,由市政府对原土地使用者的划拨土地权益进行补偿后,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在科技产业园或其他园区为搬迁企业提供国有建设用地。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不执行搬迁改造、转产的化工企业,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对出让剩余年限的原工业用地进行补偿后,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出让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时,相应扣减其少缴、免缴或返还的土地出让价款。

化工企业原址土地由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会同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收储。

2、搬迁改造化工企业非移动地上物(设备、房产、基础设施等)的补偿标准,由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搬迁改造化工企业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价格评估(价格鉴证)机构依法进行评估确认,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按照有关规定补偿。

3、非法、违规建筑物不予补偿。

㈢先建后搬,持续生产。鼓励和引导符合前述准入条件的的企业先期启动新厂区建设,购置设备,待全部建成后再实施搬迁,做到迁入即生产,以稳定市场。市政府委托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帮助搬迁改造化工企业打造融资平台,为企业在科技产业园新建厂房、购置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搬迁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见诸报章的有关高校图书馆搬迁的文章已有百篇以上,介绍了各类院校图书馆的搬迁经验。根据所知所见,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搬迁属于较为艰难和复杂的状况。图书馆搬迁既是复杂细致的工作,又无成熟的模式,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周密计划和精心组织,使各个环节协调、有序。回顾图书馆搬迁的整个过程,既有经验可以总结,又有可以继续完善的方面。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搬迁工作从2010年6月初即开始着手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至2011年9月22日最后一次搬运物品,前后共15个月,其中搬运整理6个多月。

1基本情况

2010年6月图书馆账上图书约66万余册,其中,新校区约23.5万册,北校区约42.5万册。北校区又分为可流通图书、下架的呆滞书、基藏书、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书几部分。搬到新校区后,拟将全部图书重新整合后,分为2个流通库、1个样本库、1个工具书艺术书库、1个期刊合订本库和1个呆滞书库,并将全部图书清点一遍,处理因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图书。

2图书馆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图书馆往新校区搬迁工作已于2010年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馆长多次召开支委会和部主任会,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尽量减少对教学、科研服务的影响,并借此次搬迁为契机,对全部藏书进行一次清点。

2.1充分调研并合理布局

新校区图书馆尚未建设,学院将新校区的新教学楼一楼和临建房2号楼整栋共3层分配给图书馆,作为临时馆舍。因此,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由于新教学楼的地面承重只有200千克/平方米,考虑承重问题,给学院建议用新教学楼的南区调换临建1号楼的1层,这样可以尽量多的存放图书,而且与临建2号楼的书库临近,便于管理和借阅。

建议上报院领导得到同意的批复后,馆长带领部主任和有关人员实地考察测量,结合馆藏数量和服务管理模式对馆址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拟将临建1、2号楼的1层作为书库(流通部),临建2号楼2层作为报刊阅览室(阅览部),3层作为电子阅览室(技术部),教学楼1层北区除开设名师展室、书画艺术展室、工具书阅览室、报刊合订本阅览室外,还设有信息部、服务部和馆办,采编部设在教学楼一层中部。

结合各部门的房间布局、面积,测算各室的藏书量、所需书架、阅览桌椅等,合理计划每个房间的具体功能。根据学院分配的图书馆房间位置,划分出图书馆的功能区,并据此绘制出《新校区图书馆房间及功能分布图》详细的房间分布图,为图书馆各部门提供搬迁地点的依据。同时,与厂家联系,按照书库房间布局绘制的《各房间书架安装图》,安装新购置的564组书架和196组密集书架,并与总务处协调新校区图书馆房间、电源的改造。

2.2统计物品数量并起草搬迁方案

对新校区图书馆的布局及功能规划好后,开始对资产进行清点,起草搬迁方案。资产统计主要包括图书馆家具、设备和馆藏图书的统计。

2.2.1家具设备统计

对全馆所有的办公家具、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进行核对统计,对需要搬走的设备,按类别统计数量。不需搬走或不能用的设备等搬迁完毕之后,协同国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或报废等手续。

2.2.2馆藏图书的统计

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统计,明确每大类图书的册数,计算大概的架位。

2.2.3起草搬迁方案

根据馆舍布局和需搬迁物品统计,起草搬迁计划,2010年7月7日报请相关领导审批。主要包括可用家具的数量,新校区还需添置的书架、计算机等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馆藏图书清查的方式方法,以及搬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进程衔接等。

2.3全馆动员统一思想

图书馆搬迁是图书馆的一件大事,需要全体馆员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组织部主任多次讨论、论证搬迁计划。并召开全体馆员会议,进行动员,统一思想。要求全体馆员都要准确领会自己具体的工作及要求,顾全大局,从思想上有高度的认识,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2.4图书下架准备工作

由于新校区馆舍面积有限,需下架部分图书作为呆滞书打包存放,图书下架前对架上所有图书进行排架检查,并对流通量小的陈旧图书按类顺序下架、打包。

2.5搬迁招标

由于图书馆搬迁工作量浩大,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经学校领导同意,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承担这项工作。

2010年6月开始接触有关公司,沟通情况,商谈搬迁方案和招投标事宜。

2010年7月21日向国资科提交图书馆搬迁招标要求,8月19日进行了公开招标。同时,也对书架购置进行了招标。

由于缺乏经验,对投标公司考察不详细、招标要求中未说明需清点数据、搬迁后还要进行数据整合、调整等原因,造成中标公司弃标。通过与学院国资科、财务处以及中标公司、投标公司、财政厅、招标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反复协调、沟通,最终确定承担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公司,并尽快地办理了相关手续。幸未给搬迁工作造成大的影响。

小结

图书馆的搬迁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因此,在图书馆搬迁准备工作中要详细计划,多次论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按计划完成搬迁工作。

3具体实施阶段

3.1组织领导和组织动员

图书馆搬迁绝不是通过馆员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人力、物力和一定的财力保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馆长为组长的图书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室主任组成,一起组织协调搬迁各方面的工作,规划、统筹搬迁的全过程,包括安排馆舍布局、指导搬迁准备和指挥搬迁过程等。

召开全馆动员大会,全馆人员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全力以赴。事实证明,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实施搬迁

经过前期的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

图书馆的搬迁是复杂、琐碎的。从工作量来看,图书馆的藏书搬迁是图书馆搬迁工作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艰巨、最细致的一项工作。藏书搬迁,要求图书馆搬迁各个环节的协调有序,盲目无序的搬迁不但浪费人力和物力,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拖延工作进度。藏书搬迁应严格要求藏书有序,正式搬迁前图书的下架打包与搬迁后图书的上架、排序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其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1]

由于没有大规模搬迁的经验,在搬迁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车辆的调配、人员的配合、搬迁的顺序、场地的安排、架位的调整、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等等,都需要及时的解决,否则,将会影响整个搬迁工作的进度。这就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经过2个月零7天的紧张搬运,5月16日,北校区需搬迁图书搬运完毕,全面进入整理阶段。

3.3并库和上架整理

在搬迁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工作:

一是核对数据。以此次搬迁机会为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馆藏清点应是一项定期进行的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建馆30多年以来,从未进行过馆藏文献的清点工作。为此,利用图书馆搬迁这一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点,将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清理。对所有馆藏图书逐册扫描、核对数据,发现有问题的图书,放在指定位置,待集中处理。最后对数据不符、无数据不能流通的书进行修改或回溯建库。使全部馆藏图书达到数据明晰、典藏准确,可随时上架进入流通的状态。

二是两个校区图书的并库工作。每一类图书经过核对数据,按新的藏书布局并库后分类上架。这项工作最为繁琐,由于新校区图书馆均由教室作为临时馆舍,只能本着同类图书尽量放在一个房间的原则,按类别排出各类图书的上架位置。虽然根据两个校区藏书总量和书库房间布局绘制了《新校区图书馆图书架位表》,为各类图书提供相对准确的上架依据,但由于藏书空间的不足,架位表只是大概的估算。还是经常出现需要倒架的情况,不但费时费力,还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和场地。这些都是由于藏书数据不准、新校区藏书布局改变和馆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3.4及时恢复服务

由于图书馆整体往新校区搬迁,从2011年3月9日开始闭馆,影响到了师生的图书借阅。为了将图书馆搬迁对读者借阅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在闭馆之前的3月5日,就在新教学楼一楼南区,利用3间教室,开设140座位的自由阅览室。同时,图书馆尽快地将比较容易搬迁的阅览室搬迁到位。3月26日新校区阅览室设备调试完毕,报刊阅览正式开放。为能早日满足师生的图书借阅需求,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图书馆和搬迁公司密切配合,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先将1号楼书库整理完毕。于2011年5月3日上午10点,举行简短仪式后正式开放,迎接读者借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读者强烈的借阅需求。随后,其他部门也相继搬迁到位,及时开展业务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8月29日,新校区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全部对读者开放。

小结

通过对藏书清点,统计出当时馆藏图书实际总数为62万余册,与图书馆账上66万册相差4万册。说明建馆30多年来,共损失图书约4万册,包括遗失赔偿、破损、调拨和丢失的图书,低于预期数字。说明图书馆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还是较规范的。清点后的数据为:呆滞书159 769册,样本书72 782册,工具书和艺术类样本书9 788册,上架流通图书381 881册,共624 220册。

4经验和不足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以前经历过5次搬迁,这次是第6次搬迁,也是规模最大、难度最大、问题最多、最难组织协调的一次搬迁。通过此次搬迁总结出的经验是:如果要顺利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者和一个完善、科学的搬迁方案。全体参与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进行,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圆满完成任务。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搬迁进度。

虽然最终完成了此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但在搬迁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磕磕绊绊的事情不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经验、馆舍面积不足、数据掌握不准确、人员之间的配合有脱节、藏书布局大面积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对整个搬迁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总之,此次搬迁,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和锻炼,体现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馆员之间的凝聚力,检验了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并且通过对馆藏的清点和重新典藏,准确掌握了馆藏数据和典藏数据。从藏书总量、典藏地点理顺了全部馆藏数据,不但为今后提高藏书质量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还为将来搬入新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搬迁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同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在__地区旧村改造搬迁工作中,地区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城市化进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超前谋划,努力寻找新生动力和创新工作方式,有效破解拆迁难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拆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__地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__县“__”、“__”规划的新城建设重点。在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20__年__乡完成了整体转制。旧村改造搬迁是实现__地区城市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但作为__县唯一一个__民族乡,宅基地情况错综复杂,人口流动频繁,近十年来该地区共历经五次搬迁,主体不同,政策不一,居民普遍存在漫天要价、持续观望的心理,给搬迁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地区党工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措施,20__年8月正式启动第一期搬迁工作。

__地区旧村改造搬迁工作共涉及938个院落,__469间房屋,宅基地总占地面积31万余平方米,涉及__35户(其中党员搬迁户127户),3228人。截至目前,已完成8__个院落、86%的搬迁任务,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预期目标。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旧村改造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地区党工委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讲到底,保证标准和政策的统一,确保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为居民解决搬迁中实际困难,保护弱势群体,让居民享受城市发展建设的红利,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拆迁工作得以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稳步推进。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旧村改造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地区党工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多数居民利益,制定补偿安置方案。坚持让利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原则,让涉及搬迁的居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使搬迁工作的总体部署更加充分考虑基层诉求,使搬迁方案更加客观、科学,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为全面推进搬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社区党员干部作用是旧村改造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之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手段。社区干部和党员身在社区,与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干部都是亲戚套着亲戚、家里连着家里,群众信服他们,也在观察着他们。在动迁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深入村街胡同和搬迁户家中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打消居民的种种疑虑,使拆迁工作打破僵局,取得突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旧村改造搬迁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正面引导是旧村改造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在宣传中,摆事实、讲道理,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引导广大搬迁居民顾全大局,把握好搬迁机会,支持搬迁工作。对于扰乱搬迁秩序的行为和言论坚决打击,引导居民相信党、相信干部、相信搬迁,做到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各家算好自家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递正能量,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有序推进。

第8篇

提起移民搬迁,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的陈道前打开了话匣子。2010年的“7・18”特大暴雨曾夺走七堰村29位村民的生命。“房子是年年修、年年垮,一赶上下暴雨我连觉都睡不安生,就怕泥石流从山上滚下来,把我们一家老小全埋了。”陈道前说。如今已搬进山下移民搬迁安置点的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像陈道前这样的农村人口,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人群之一。确保到2020年全国约56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而对其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的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更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易地扶贫是针对那些不具备现代化的基础条件、脱贫任务最艰巨、发展起点最低、与现代化落差最大的地区所采取的特殊的政策,其所聚焦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表示,这一群体的脱贫,面对的是家庭的迁移、社会关系的重建、生活方式的重构,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变化,贫困群众可以借此摆脱过去祖祖辈辈未能摆脱的穷根。

围绕着易地扶贫搬迁,中央和地方都在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中的这一“头号工程”。但易地扶贫搬迁,并不只是将人口迁移出来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的是巨量资金的支持,以及金融、土地、产业等诸多政策的保障。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聚焦四类地区981万人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了详细安排。按照现有规划,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经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人。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区、市)的约1400个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表示,从迁出区域看,主要包括四类地区:

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需搬迁316万人;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涉及157万人;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需搬迁340万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这些地区需搬迁人口114万人。

从地区分布看,西部12省(区、市)约664万人,占67.7%;中部6省约296万人,占30.2%;东部河北、吉林、山东、福建4省约21万人,占2.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内需要搬迁的农村人口占72%。

此外,考虑到迁出区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具有同质性,还有部分生活在同一迁出地的非建档立卡人口需要实施同步搬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计划安排实施同步搬迁人口600多万人。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可与建档立卡人口共享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但不享受中央相关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记者了解到,未来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采取集中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76.4%,分散安置人口占搬迁人口总规模的23.6%。

至于易地扶贫搬迁所需的资金,目前资金渠道和构成已明晰,除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外,首次引入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大大拓宽了资金渠道。具体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约8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总规模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低成本长期贷款总规模3400多亿元;由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筹约300亿元。

实施同步搬迁的600多万人住房建设资金,以及迁出区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其他投资共计需要约3500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统筹本级财力和相关渠道资金、动员搬迁群众自筹予以解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表示,考虑到除中央预算内投资是无偿使用外,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建设基金、中长期贷款都需要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主体承接偿还,“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模式将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省级政府组建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并向其购买服务,通过省级投融资主体统一承接地方政府债、专项建设基金、中长期贷款等资金,统一偿还相关债务;市(县)项目实施主体从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接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成效与质量

从2016年的情况看,截至9月底,22个省(区、市)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工县数占计划县数的99%以上。开工项目17269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8%。

目前,22个省(区、市)均已明确由省级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与省级投融资主体签订易地扶贫搬迁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其中18个省份省级政府已与投融资主体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接贴息贷款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湖南、四川、云南3省已完成“十三五”时期专项建设基金全部额度的注入工作。

围绕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专门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指出,要处理好时间与进度的关系,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安置区选址“选准”、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为基本前提,同步做好工程建设和搬迁群众就业脱贫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成效与质量。

“短期把房子建好,配套一定的产业,地方是可以做到的,但围绕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整体政策设计还是缺乏。”黄承伟表示,要注意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协调。地方可能会偏重于短期目标,只满足于眼前搬出来,这是新一轮易地搬迁须警惕的问题。即便是在产业配套上,受访专家也指出,配套产业总体上都有安排,但稳定性和抗市场风险能力普遍不高。

另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是,如何满足新一轮易地扶贫中不同类型搬迁的政策需求。黄承伟认为,目前的整体规划和体系设计,基本上是满足一般性的搬迁要求,具体到执行中,不同类型的搬迁对政策需求不一样,政策设计在体现一般性要求的同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化的需求。

再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使用,尤其需要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北京大学中国扶贫中心主任张琦表示,加强考核和管理是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的重要举措。工作上,既要符合规划,又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否则就可能出现原本为了避免自然灾害搬迁,但却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在资金的使用上,则要切实用到建档立卡的人群身上,做到公平公正。

比如,四川省就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省、市、县、乡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市(州)、贫困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9篇

土安村位于涞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深山区,平均海拔1300米,人均耕地0.5亩,均为坡岗次地,有自然村37个,全村沟壑纵横,绵延2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生活困难,就地脱贫难度大,移民搬迁是村民最大的愿望。

2013年4月,土安移民小区在涞源镇冯村北动工。小区按照"幸福乡村"建设标准,建有住宅、街道、文化广场、图书室、卫生所等设施;同时对小区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硬化,宜居宜业。目前,已完成房屋主体,正在装修,部分已入住。

土安移民小区仅仅是河北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2003年,河北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四大扶贫项目”之一,截至2014年,共完成了2.42万户、8.54万人的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形式的移民小区158个。

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土地和资金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和资金是一个难点。

河北省各相关县成立组织机构,乡、村明确专人负责,为搬迁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千方百计落实土地和资金。一是在土地使用上,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二是在资金安排上,由中央、地方政府和搬迁群众共同承担。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人均补助标准不超过6000元;省级政府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地方资金不低于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规模的30%;市县政府结合自身财力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搬迁群众视家庭收入状况,适当承担部分住房和基本生活设施建设费用。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共同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安置点为平台,以改善整体发展环境、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为目标,地方政府要协调各类支农资金支持安置区相关工程项目建设。

严格搬迁程序,规范搬迁安置

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公平公正、平稳有序是前提。

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立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由搬迁户自愿提出申请,报村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进行公示;之后报乡政府审核,乡长签字盖章后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在接到申请后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核实,对照建档立卡资料进行核对,逐户审查,最后确定搬迁户,汇总入档发还乡、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做到按照“户申请、村确认、乡审核、县把关”的程序确定搬迁对象,规范了搬迁的具体实施措施,使搬迁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措施硬。

在搬迁安置上,根据安置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通过依法开发耕地、调整置换土地(林地)等形式配置安置资源,按照“引导整村搬迁、扶持小区建设、自愿分散安置”的总体思路,有步骤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妥善做好搬出区鳏寡孤独、“五保”等丧失劳动能力户的安置。

搞好后续扶持,促进产业增收

产业发展是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关键。在做好搬迁安置工作的同时,河北省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支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发挥安置区的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充分利用原村山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如涞源县峨头搬迁小区大力发展杏扁产业,达到了户均3亩杏扁林,年人均增收3000元,实现了人退林进的生态效益;三道城搬迁小区利用坡岗次地,造地200亩,种植紫花苜蓿,建设养鸡场,形成了移民―造地―后续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涉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山场广阔、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搬迁群众种植中药材,去年搬迁村种植中药材达600多亩,亩均效益2000元。青龙县大森店搬迁小区着力打造“四社”即果品合作社、养殖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和互助发展合作社,实现了户户有股份,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钱赚的良性搬迁发展之路。二是利用职教中心、劳动服务公司等机构,对搬迁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订单培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三是兴办新型家庭手工业,利用搬迁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等优势,引进箱包、服装等来料加工,促进搬迁农民就业,增加收入。

第10篇

一、组织保障到位,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为确保各类就业帮扶政策落到实处,XX县人社、移民、扶贫等相关部门经常召开就业帮扶工作研判、调度等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就业帮扶工作,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措施,统筹安排部署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机制。并在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挂牌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或服务点,各涉及乡镇街道也在人员、办公场地及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搬迁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2020年以来,XX县充分利用对广帮扶资源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市民、实现新梦想,书写追梦情怀。以XX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例:截止目前,XX县街道已投入XX万元用于建设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培训上岗工作人员XX名;投入XX万元建设扶贫车间,引进XX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住,建设扶贫车间XX家,提供工作岗位XX余个,解决XX名搬迁劳动力在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其中居家就业XX人。为进一步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XX县不断加大对各个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的引进工作,进一步拓宽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渠道,确保更多搬迁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二、宣传动员到位,确保思想高度统一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通过搬迁安置点乡镇街道干部、帮扶干部等主动上门向搬迁群众梳理讲解党的好政策,讲透讲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对毕节的关心和爱护,对广大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二是及时发现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工作中的烦心事、忧心事。通过小区广播、微信群、广场大屏幕、入户走访、院坝会、培训会、课堂讲座、家庭或个人发展分析座谈等多彩多样的方式,为搬迁群众梳理讲解培训和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家庭或个人实际情况,帮助群众理清家庭或个人发展思路,让群众熟练掌握运用培训就业相关扶持政策,为群众创业就业“增援壮胆”。三是有针对性地动员搬迁群众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感恩意识和技能技术水平,将群众聚合在党的周围,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创业就业的内生动力。同时,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确保宣传动员到家家户户,政策讲解、思想动员入脑入心,让绝大多数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争相上进、积极创业就业。

三、培训提升到位,确保能力素质达标

因部分搬迁群众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城市生产生活不了解、不熟悉,缺乏必要的基本常识和技能,XX县街道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培训,让群众尽快融入城市,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市民。

本着培训是为了就业的目的,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根据劳动力的身体状况、知识文化水平、技巧技能、就业意愿等具体情况,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和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内容包括感恩教育、政策知识、如何适应城市生活、如何在城市中谋生、城市常见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技能培训根据搬迁群众工作意愿设置缝纫、家政、护理、厨师、保安保洁等工作技能培训。分类设置课程和培训标准,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分时段培训。确保培训能够大幅度提升搬迁群众积极就业、服从管理、感恩等思想意识,大幅度提升搬迁群众技能技巧、与人沟通等能力,树立新市民就业观。培训结束后经过测试测评,不合格的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培训,直至合格为止,确保上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截止目前,XX县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XX人,培训后实现就业XX人。

四、岗位推荐到位,确保人岗相互适应

为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分别收集建立省外岗位、区外省内岗位、区内岗位三大岗位库,区内岗位库中又分别建立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岗位、安置点临街企业岗位、扶贫车间岗位、大棚产业园岗位、公益岗位、居家就业等就业岗位库XX个,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岗位信息的同时,通过包保楼栋干部根据群众的就业意愿,结合群众的自身能力,采取“入户推荐”“广播推荐”“微信推荐”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推荐适合的岗位,以“送货上门”的方式,确保人岗相匹配,让搬迁群众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年初疫情期间,共组织群众XX批次XX人到XX县经济开发区企业应聘,其中XX人应聘成功并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各安置点包保楼栋干部入户推荐岗位上万余次。

五、后续服务到位,确保群众安心就业

XX县要求涉及易地搬迁的乡镇街道党政干部、帮扶干部、包保干部、包保楼栋干部在服务群众时要做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担当作为、廉洁作为”,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11篇

新形势下,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一头系着经济的发展,一头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更关系着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着实推进,创新开展,妥善处理各种难题,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控制煤矿生产成本,实现依法搬迁、阳光搬迁、和谐搬迁。

要创新理念运作,完善机制保障

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对待压煤搬迁态度,极大影响着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实施过程。因此,地方政府、煤矿企业要在搬迁过程中,认真遵守国家法规,灵活运用有利政策,通过积极协调,创新理念,完善机制,逐步探索搬迁新模式,积极构建“地矿统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配合、发展共享、和谐共赢”的压煤村庄搬迁运作机制,确保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和谐进行。

作为煤矿企业,要积极颠覆传统办矿思路,严格执行三下采煤制度,把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纳入矿井建设发展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先行规划、设置机构,保证人员,建立搬迁工作长效协调机制;在压煤村庄搬迁实施过程中,树立“抓搬迁就是抓安全、抓搬迁就是抓效益、抓搬迁就是促发展、抓搬迁就是保稳定”的理念,积极依托煤矿资源持续开发,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搬迁费用,确保早日完成搬迁,实现矿井顺利接续生产、安全高效开采和持续运营获利同时,积极改善群众落后的生产居住面貌。

作为地方政府,要牢固树立抓搬迁就是抓发展、抓效益、抓民生的理念,把压煤搬迁工作既当成经济任务,又当作政治任务全力抓,将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与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等同对待。要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搬迁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县镇两级搬迁督导机构和地矿统筹协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承诺制、问责制,积极指挥、统筹调度、考前协调,随时督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搬迁,亲力亲为干搬迁。

作为搬迁村庄和群众,要充分认识到通过压煤村庄搬迁带来的真正实惠,通过搬迁补偿,弥补新房建设资金不足;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新村,带来新农村面貌;通过安置乡镇驻地,带来交通便利,后续发展条件优越等等实惠条件。要积极支持压煤搬迁工作,积极选举村搬迁代表参与搬迁,让群众了解搬迁政策,支持搬迁政策,变被动搬迁为主动积极实施搬迁。

要打破思维定式,注重结合搬迁

在处置压煤村庄搬迁困难问题上,要坚持以发展观点,敢于打破原有常规,积极按照依据合法化、安置科学化、居住社区化、土地集约化的要求,创新思维,积极调查分析,实施地企联动,做好结合文章,来破解了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用地困难等难题解决,保证了搬迁工作和谐快速进行。

新村位置选择上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在搬迁新村安置位选择上,要切实考虑到搬迁群众意愿和搬迁工作实际,尽力将搬迁新村位置选择与乡镇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将搬迁新村位置安置到乡镇驻地和附近。不仅避免了群众不满意,确保了搬迁用地问题,而且安置在乡镇驻地和附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便利,带来和谐搬迁整体效应、规模效应、景观效应,搬迁群众意愿积极。

搬迁用地手续上与增加挂钩相结合。由于实施压煤村庄搬迁后,搬迁旧村土地性质仍为集体建设用地,符合国家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力政策,从政策上和实践中支持将新村用地手续办理与农村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办理搬迁新村用地手续。避免煤矿企业长时间再行组织征地,造成搬迁进程延误。

新村安置标准上与现代社区相结合。地矿双方要考虑搬迁群众长远发展,新村建设上要适当提高了搬迁安置社区规划设计标准,以适应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坚持新村配套设施建设上,把安置房屋与功能配套和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进行实施,建设齐全的公共配套设施,积极把新村建设成样板工程、民心工程,以规范运作、示范建设带动搬迁工作,促进和谐搬迁。

要把握利益核心,实现和谐进程

压煤搬迁过程最核心的利益,就是对压煤搬迁补偿资金多少、搬迁利益分配的问题、搬迁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问题。为此,地矿双方要认真把握搬迁群众利益需求,坚持依法依规、又人性化执行,确保压煤搬迁和谐进程。

在搬迁补偿标准上,地企双方要坚持从政策依据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切实维护煤矿和搬迁群众双方合理利益下,充分考虑搬迁群众的接受能力,做到了既不给煤矿增加不合理负担,又有利于搬迁工作开展,本着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居住环境有所改善”的思路进行补偿,寻求地企双方都能够接受补偿平衡点,即积极实施政策搬迁加协议搬迁补偿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了因政策滞后造成搬不动难题,更能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积极性,确保搬迁工作能够按期完成。

在补偿具体分配上,坚持搬迁补偿具体分配方案由县、镇指挥部根据搬迁进展情况进行分配和发放,并及时张榜接受监督,分配中坚持“抢建的不让其沾光,不抢建的不让其吃亏”的原则进行,对突击建房、违章搭建的坚决做到不予补偿并责令限期拆除,由县政府,确保搬迁补偿资金的分配到位和合理

在程序规范运作上,地矿双方搬迁计划报批、新村址选择、用地手续办理、搬迁补偿,到招投标、工程建设、群众动迁、旧村拆除等各个程序,均要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精心组织、透明运作,规范、公正地开展工作,在每项工作的节点上,注重体民情、集民智、汇民力,邀请群众代表协商确定相关事项。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搬迁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许多院校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造设备先进、设施齐全,集学习、资料查询、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搬迁是图书馆人面临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极富挑战性。21010年底我校3万多平米的新图书馆落成,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搬迁规划和进行高效实施,我校图书馆搬迁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一、图书馆搬迁规划

(一)规划新图书馆功能布局:综合考虑考虑今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藏书结构,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等因素,合理布局,实现科学管理,为读者提供较大的方便。

(二)摸清家底:对图书、设备、家具等清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造册登记。

(1)清点藏书:由于我校旧馆较小,架位上的图书仅占三分之一,需分别清点在架图书、各处存放的已下架旧书和近期购买的新书,测算出需打包数量、搬运数量。

(2)清理设备和家具:本着节约的原则,将可用的设备和家具列入搬迁计划,不能用的进行报废,根据新馆需求拟定新增设备和家具数量。

(三)制定搬迁计划:对搬迁前期准备工作、搬迁实施阶段以及搬后整理工作,拟出时间安排表。综合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及需搬运的图书、设备、家具数量,进行搬迁天数的预算、人员安排、车辆安排、设计各类登记表格。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一)统计本馆各类图书详细藏书量、现存放地点,为旧馆下架、搬运工作及新馆架位分配提供基础数据。

(二)确定图书打包方式,采购所需材料。

图书可采取打捆、装袋、装箱等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装箱方式适用于书少且短途运输,可直接上架,节约了打包、拆包时间和费用,提高搬迁速度;装袋方式适用于量大、所有图书在架,且新馆书架安装完毕,可直接按照架位顺序进行装袋,每袋可装数量较多,不易散包,运到新馆后直接上架拆包;打捆方式适用于量大且图书不完全在架,新馆书架安装等尚未完成的情况。具体采取哪种方式需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确定。由于我校新图书馆部分阅览室书架还未安装到位,图书需先堆放,为便于图书的堆码、保证图书的平整,我们选定了打捆图书的方式。

在确定了图书打包方式后,需订购搬迁材料和设备:打包纸、打包绳、分类标签、记号笔、口罩、手套以及平板车、书车等。打包纸数量计算:平均25至30册图书一捆;分类标签的选购:我馆采取不同楼层贴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标签,用于标记图书类别、各类包序号、册数。此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搬运时员工和搬运工人可迅速识别楼层,准确的分送到指定楼层和区域。

(三)旧馆办公物品、设备清理:备份各部门重要数据并刻盘,确保重要数据完整、可靠;整理各部门资料、物品打包,标记部门、新馆楼层、序号。

(四)与搬家公司商议搬迁实施计划,现场勘察,确定具体运书线路、每天计划搬运量,车辆、时间安排等具体方案。

(五)新馆各办公室钥匙领用、电话装到位,便于管理和联系;绿化植物进场,净化空气,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

(六)新馆各楼层区域分布图、阅览室分区张贴色标和分类号,利于图书搬运的指挥和码放。

(七)组织全体馆员实战演习,熟悉新馆图书分布。详尽说明各小组任务、搬运流程和要求、搬运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旧馆、新馆统一步骤,协调一致。

(八)加大图书馆搬迁的动员和宣传,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使全校师生了解图书馆搬迁的时间安排,提前借阅所需图书资料,配合图书馆的工作。

三、搬运实施阶段

(一)组织机构:成立搬迁指挥领导小组:馆长为总指挥,馆办公室主任为总协调总调度,各部门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根据图书、车辆、搬运工人的情况,组成若干个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1)图书搬运小组:以流通部为主,承担出、入库调度指挥和阅览室入库员,其他部门人员协作,担当押车员、引导员。

(2)设备调试小组:负责新馆网络、电话、门禁、防盗检测仪、中央空调、闭路监控、背景音乐、有线电视系统、电子阅览室及各楼阅览室、办公室电脑的安装调试。

(3)资产、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各类资产搬运、午餐及饮水等后勤服务工作。

(4)书架拆装小组:负责旧馆书架拆卸及到新馆组装到位。

(二)图书、期刊打包:根据可参与下架打包的人数,制订

各类图书的责任人,分若干小组、承包到人,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打包质量是保证搬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打包以井字形打捆较紧,正反交叉处绕环,不易散包;打包体积要适中:以25~30册一捆为宜。要及时登记和统计汇总打包类别和数量,为搬迁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图书搬运:图书馆搬迁主要是图书的搬迁,要将近130万册图书搬至新馆,劳动强度极大、时间非常紧张、人也最辛苦。图书搬运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步骤,必须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1)第一步藏书出库:由熟悉旧馆藏书的流通部负责人任出库调度指挥,根据旧馆各类图书包数、存放地点以及每车可装载的数量,分类计算出大约所需运送的车数,制定出详细的搬运时间表。搬运顺序以新馆同一楼层图书(即贴有相同颜色标签的打捆图书)集中搬运。由出库引导员指引搬运工人按安排的顺序出库、登记每车数量、填写出库交接单。

(2)第二步装车藏书出库装车时,由押车员现场监督,防止乱堆乱扔,发现散捆图书及时打包,保持装车过程中有序进行。

(3)第三步运输:押车员持出库单跟车运送,确保途中无掉包无遗失。

(4)第四步卸车:卸车时如发现松散图书应及时补救,由新馆调度指挥清点数量,押运员检查每车卸完、无遗留图书。与出库单核对无误后填入库单,交接车员指挥工人按对应楼层运送。

(5)第五步图书入库:各阅览室入库人员指挥工人,按类别“对号入座”,核对数量后在入库单上签字。

(6)搬运期间注意事项:一是总调度指挥需掌握藏书搬迁的节奏,及时调配各个环节的人力,及时解决搬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藏书搬运过程中,发现有散乱的捆立即补救,发现标签掉落当场补上,绝不遗留到下一环节。

(四)报刊搬运:将现刊、现报、过刊、过报运送至报刊阅览室,上架整理。

(五)办公家具、资料、设备的搬运:全馆统一协调搬运时间,各部负责本部门的装车、押运和运送及摆放。公共区域物品由馆办公室负责。

四、图书上架整理阶段

(一)图书上架整理:按照图书规划区域,在各区书架上粘贴分类号、包序号小标签,将打包的图书对号上架,拆包前仔细核,避免放错架位、急于拆包造成调架、倒架的烦重劳动,延误时间。拆包后再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架和检查。

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只要经过科学、周密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各环节协调有序,并建立责任机制,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就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高效的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

[参考文献]

[1]戴洪霞,刘惠娟,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实践及思考,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