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15 20:5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年度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年度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治理技术管理保障根治瓦斯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安全事故多发问题令世人关注。

我国煤矿事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事故总量过高,近年来,全国煤矿每年死亡人数为6000人左右,损失十分严重;二是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年发生数十起,死亡1000多人。特别是近年来接连发生数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十分沉痛;三是瓦斯事故比例高,人员伤亡大,在特大事故中80%以上是瓦斯事故,每年因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000人,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近1/3,因此,预防瓦斯事故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瓦斯治理存在问题有:

1、采掘接续较为紧张,不能为区域预抽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了区域预抽瓦斯措施的有效实施。

2、煤矿职工队伍素质较低,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煤矿职工队伍素质问题直接威胁安全生产。

3、超能力生产问题突出。煤炭超产造成的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4、部分煤矿领导仍然以生产为主,对矿井的瓦斯治理不太重视。

一、局部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1、边掘边抽

掘进期间瓦斯绝对涌出量超过3m3/min风排解决不合理时,按照回采巷道两帮钻场间距100m,一侧钻场间距200m,迈步式布置巷帮钻场,施工边掘边抽钻孔,保证正常掘进。每个钻场内施工4~6个走向边抽边掘钻孔,孔深100m,孔径φ133mm,终孔距煤层顶板2--4m,距巷道边平距最小为10m,终孔孔间距5m。

2、采前预抽

采前预抽以工作面顺槽顺层倾向区域预抽钻孔为主。钻孔深度不小于130米。

3、高抽巷抽采

高抽巷布置在距煤层顶板以上5-10m的岩层中,内错回顺20m,贯穿整个工作面走向,外端封闭压管抽放。

4、高位裂隙钻孔抽采

高位裂隙钻孔开孔位置距工作面200m,孔径153mm,层位布置在煤层顶板以上10-35m,终孔位置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能有效的抽取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补给源。

二、根治瓦斯治理系统优化

(一)生产系统

加大主系统巷道开拓力度,加快开拓进度,实现后退式开采,同时对矿压显现、矿井应力的分布状况及主应力方向等进行专项研究,摸清采面前方超前应力分布情况,留足主系统巷道的保护煤柱,尽可能减少采动对其影响,并根据应力分布状况,改变现有巷道支护方式,加强支护管理及后期预防。减少因系统巷道维护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缓解矿井目前掘进队伍不足、接续紧张、瓦斯区域治理难以统筹安排的不利局面。

(二)抽采系统

1、地面抽采井

为进一步提高瓦斯区域预抽效果,扩大地面抽采井组规模,扩大对西翼未抽采区域的预抽范围。

2、井下抽采系统

根据瓦斯来源实现分源抽采,投入在线计量装备。分源自动计量和人工计量装置根据井下抽放地点、抽放管路进行合理安装。

(三)通风系统

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加大巷道支护强度和扩巷降阻维修力度,降低井巷通风阻力,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科学性。

三、管理保障

(一)理念

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超限是可以预防和避免” “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没有治不了的瓦斯”、“地质尖兵、掘进先行”的瓦斯治理理念,坚持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抽采系统,逐步实现区域预抽,以抽定采,确保“抽、掘、采”良性循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二)制度

1、健全以矿长全面负责的责任制度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岗位的职工在安全生产别是瓦斯治理工作中应负的职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到位。

2、建立瓦斯治理考核制度,制定瓦斯治理激励政策,对完成预抽量、抽采量及钻孔施工工程量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责任的单位及单位主管进行处罚。

3、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通风、抽采、监控、防尘、防火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及时排查治理瓦斯等隐患。

4、在根治瓦斯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瓦斯治理规划年度实施细则,将规划目标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编制矿井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瓦斯治理规划目标、工作任务及措施,并制定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同时,制定瓦斯治理规划工程、项目完成检查考核办法,确保瓦斯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矿井瓦斯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

1、按照“五个一流”的标准(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作风),组建专业化施工队伍。对某些技术比较集中、业务单一的专业,比如打钻抽采,把现有力量集中管理和使用,提高工资待遇,专门从事打钻、抽采,不仅可以解决力量薄弱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成技术精干、业务纯熟、装备先进的专业化队伍。

2、坚持以效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员的原则,提高井下职工队伍文化结构及整体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强企战略,在劳动用工管理上变招工为招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在不断改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员工水平的同时,还继续强化职工再教育再培训,鼓励职工采取函授、电大、自学等学习方式取得适合煤矿专业的证书,将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企业长远发展和人才强企战略目标来促进企业发展。

第2篇

关键词:职业病 尘肺病 疾病预防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和健康已成为劳动者的殷切期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达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近64万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尘肺病预防控制刻不容缓。

1 煤矿职业病发病特点

①煤矿尘肺病发病率高 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人占79%。②职业病患者存活率低 尘肺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职业病,一旦发病就很难治愈,只能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恶化,死亡率极高。③尘肺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 尘肺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潜伏期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发病时常不被患者所重视。

2 尘肺病患病因素

2.1 劳动防护投入不足 由于某些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一味降低生产成本,致使企业在职业卫生防护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2.2 职业卫生法律不健全且防范意识淡薄 《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之前缺少法律支撑,使现《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的职工享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等相关权益得不到维护。

2.3 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某些煤矿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针对性,只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行为,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而尘肺病由于具有迟发性通常被忽略,职业病防治工作也只停留在鉴定和对患者治疗的层面,缺少进一步控制和预防职业危害因素。

鄂庄煤矿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策划建立起一个高效、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健全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一是领导重视。领导决策是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才能有序开展。二是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三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体系,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矿井年度工作任务做到同时部署。四要全员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和参与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实践活动,使员工深刻理解和领会标准要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掌握体系方针和目标,真正认识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给员工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危害防治。加大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增加产生粉尘及噪声等职业危害设备的防护设施,同时定期为员工发放防护用品,在作业场所增设职业危害警示标识,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建立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的体检制度和健康监护档案,这样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规范职业病的管理,确保职业健康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有效遏制各类职业危害。粉尘防治,建立完善防尘系统,矿井上下敷设齐全防尘管路,采用煤层注水、湿式打眼、喷雾洒水、通风除尘、净化风流、水封破煤、清除积尘、粉尘监控等有效措施,防治粉尘积聚。噪声防治,采取有效措施,对矿井的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采煤机、带式输送机、运输车、风镐等使用地点进行时时监测,确保噪音不超标;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

个人防护方面,制订严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审批台帐,对从事接尘接害作业人员发放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等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安全警示方面,在矿醒目位设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健康监护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每年对接尘接害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检查,上岗前的体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避免已患有职业病或存在职业禁忌的人员入矿。

安全评价方面,每年委托具有资质并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矿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监测评价,并将结果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及时向员工公示。

③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宣传教育。一是严把“入矿关”。新招收的拟录用人员统一组织的面试、体检和考核;二是严把“入井关”入矿人员一经录用,在矿教培中心参加学习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安排上岗;三是严把“培训关”工作过程中利用班前会、岗位培训和外出培训等各种培训形式,通过培训学习,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鄂庄煤矿持续改善作业环境和保护设施,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安康和谐”的职业安全健康示范矿井,紧紧围绕矿井职业危害的前期预防、作业过程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和探索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健全完善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由被动防治到主动预防再到人性化关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楼生.煤矿井下粉尘危害的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第3篇

Abstract: The safety is the lifeblood of an enterprise, if there is no safty, everything else will be impossible. And the effect quality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flects the enterprise's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Pingmei Shenm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th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Key words: enterprises;safety culture;construc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21-02

作者简介:王杰彬(1981-),男,河南原阳人,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0 引言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文化会有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思考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对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集团)是最早开发建设平顶山百里矿区和城市建设的老牌建筑企业,是集矿山建井、设备安装和建筑施工于一体的大型建设集团,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显著,重组成立5年来,连年实现安全生产,连年荣获全国和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实例就如何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平安发展,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以先进典型激励人

由于建工集团面临着施工战线长,地点分散,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企业的安全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我们明确各单位必须依法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负安全第一责任,带头落实上级安全决策部署及规定要求,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提高安全自主管理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并努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在全公司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值班、下井(下现场)带班,区队(车间)管理人员跟班盯岗和安全包保制度,突出强化领导带班公示、现场交接班、带班档案管理“三项制度”落实,坚持与工人同上同下,搞好现场指挥、协调和监督,解决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确保现场问题及时发现、果断处置。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感召职工,引领职工,在全体职工中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安全文化塑造人

一个成熟的安全文化体系,可以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左右职工的思想,让安全之花在职工心中绽放。建工集团每年都会开展季度安全大检查、机电运输会战、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督促全体干部职工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在每个施工工地在开工之初,就会把安全理念、质量理念等标语口号印制在最醒目的地方,设立安全板报、安全嘱语、安全漫画等简单易行、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着力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和安全活动日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法规和安全技能,并经常组织重温事故案例,现身说法等活动,用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来教育职工,从而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同时,认真落实安全齐抓共管责任制。充分发挥组织、行政等“八条线”作用,围绕公司的安全工作目标和整体工作部署,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定期检查考核。以切实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为切入点,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安全全员管理、全员负责、全过程控制的强大合力,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3 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以安全培训提高人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要依靠职工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各种措施要依靠职工去实现,而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就会直接反映到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完成效果上。建工集团始终践行“木桶理论”,从短板抓起,从细节做起。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抓好职工培训,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做到真培训、真学习、真考核,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新工人岗前(转岗)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安检及培训部门严格培训质量评估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以考促学。充分发挥各单位培训学校、职教中心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岗位职工全部持证上岗,保证培训人员知标准、懂技术,按章操作。同时,大力开展“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活动,量化、细化岗位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认真考核。最近建工集团又根据企业特点,编制出版了《建筑施工单位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汇编》,进一步规范了职工行为。

4 构建安全管理屏障,以安全制度规范人

文化治魂,制度治形。制度的效果关键在落实,光有制度不去执行,制度就是一纸空谈。建工集团每年年初都会下发安全生产一号文,对全年的安全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到人”的层级职责管理原则,坚持实施安全层次化管理。针对当年安全重点,把安全责任具体化并分解到各单位,明确安全责任及安全工作目标,做到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健全完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坚持季度安全大检查、月检查、专项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针对行业特点和安全重点,确保监督检查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班组、区队和工程处的三级隐患排查体系,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实现隐患整改闭合管理。建井单位每月要对矿井“一通三防”和防突、防治水、机电运输等各大系统及综合安全管理组织一次系统化安全评价,地面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时消除系统存在的隐患,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同时,强化安全考核,从严追究责任。推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和年度安全嘉奖等安全约束激励政策,加大安全风险、责任与分配挂钩力度,坚持安全目标与单位奖罚、干部政绩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严格安全绩效考核,增强刚性考核,改进方式方法,以考核促转变、促落实,切实增强考核实效。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隐患等安全突出问题一律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追究问责。对安全、质量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将给予一定奖励。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总之,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安全文化塑造人,以安全理念引导人,以安全培训提高人,以安全制度规范人,做到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安全就是生命线,安全就是生产力”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共识,探索出一条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之路,助推企业平安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希江,肖延光,商建国.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保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第4篇

一、要充分肯定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煤矿整顿关闭及资源整合所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州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强化监管,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强力推进煤矿关闭及资源整合,千方百计压降事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又富有成效的工作。20*年全州共生产原煤192.5万吨,同比上升10.88%,创工业产值3.8亿,同比上升7.1%,工业增加值完成1.16亿元,同比上升14.97%,有效的保证了全州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同时支持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全州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1起,死亡4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0起,下降24.39%,死亡人数减少9人,同比下降17.64%。全州煤矿安全生产趋于好转的态势。从以上指标我们看到虽然我州煤矿年度死亡指标突破了省控指标,但整个指标纵向比较,有比较大的下降。总结20*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组织领导加强,全面落实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20*年全州各地各部门及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分解煤矿安全控制指标和煤矿整顿关闭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组织领导体系。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主管部门与县、市管理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县、市还与煤矿业主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研究制订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办法,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

(二)工作力度大,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县市政府、部门及州直相关部门积极强化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整顿关闭工作和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基本形成了整顿关闭工作的共识。我州煤矿较多,且属于小煤矿,矿井规模小,灾害严重,安全基础差。因此,要痛下决心,坚决关闭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高一批,从根本上改变我州煤矿散、小、差的面貌,坚决完成国家、省下达我们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思想认识统一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州上下形成了认识统一,态度坚决,工作到位,程序合法的高压态势,为我们的整个关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省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州政府既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省关于煤矿整顿关闭的政策不动摇,又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为恩施州煤炭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空间。在此原则指导下,明确了全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和有关政策要求,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州安委会积极向省安委会汇报了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得到省安委会以鄂安[20*]24号文件正式批准。从20*年开始,我州严格按鄂安[20*]24号文的要求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对各类煤矿关闭20家,整合45家。基本完成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年度工作计划。

(三)集中整治力度大,行业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20*年各级各部门严格监管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加大了煤矿安全监督检查,整改督促和隐患查处。由州政府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联合检查,对5家煤矿进行了处罚,州经委、州安监局、国土局、工商局等部门通过巡查、督办等形式积极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监察等工作。州经委为抓好行业管理专门制订了煤矿基础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并坚持督办落实和每年考核。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各相关部门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共2万多条,对查出的隐患都依法下达了隐患处理决定书,提出了整改要求。通过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了现场管理,强化了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瓦斯治理七项措施,各级继续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力开展了瓦斯、水害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巴东、建始、利川等县市正在实施瓦斯集中监控工程,建始县、巴东县已成功开通与高瓦斯矿井连网监控,为治理瓦斯事故增添了现代化监控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州煤炭行业管理中仍存在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煤矿历史欠帐较多、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矿井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全面完成“落实年”、“攻坚年”目标任务

20*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也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年”,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的“攻坚年”。对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这里我要强调今年我州的换届工作刚刚结束,有许多乡镇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换届中人员变动较大,有很多管理干部都是新手,我们要在新的一年中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迅速掌握新的管理技能,不能出现空档。

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任务是:煤矿死亡人数力争控制在38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要严格控制在20人以下,完成20个煤矿的关闭任务,完成38个资源整合矿井的前期审查工作,建设标准化矿井20家。

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全州上下同心协力,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努力奋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完成煤矿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任务。

煤矿整顿关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松劲情绪,消除厌战思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工作势头,再接再厉,坚决完成今年煤矿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任务。

要严格按照省安委会鄂安[20*]24号文件的要求对县、市的分解目标,明确20*年关闭20个煤矿的任务。各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协同配合,狠抓落实。凡列入20*年关闭名单的煤矿,各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文件确定的时间,并提前告知关闭企业做好关闭准备,9月30日前要作出关闭决定,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公告并申报注销有关证照,12月31日前按标准关闭到位。

要积极稳妥地搞好资源整合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做好做实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资源整合工作必须坚持“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所有资源整合的矿井,在整合完成后,其规模必须达到6万吨及以上。凡整合后的煤矿必须做到“三个一”:即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一种管理模式。

(二)要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水患治理。

通过前几年的集中整治,我州煤矿瓦斯事故和水患事故每年都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瓦斯治理和水患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全州所有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和水患矿井都必须继续深入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及水患整治。集中整治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督导下,由煤矿企业负责实施,企业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各煤矿企业要建立法人代表负责的领导和工作班子,确保瓦斯集中整治和水患整治所需的人、财、物按时足额到位。近年来,我州绝大部分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巴东县、建始县的工作主动,其他县市的工作不够理想。按照国家最新规定,低瓦斯矿井也必须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尚未装备的要尽快装备到位,已经建成的要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确保正常运行;正在建设的要力争上半年开通,其他县市也要积极筹备,年底建成。

(三)要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煤矿标准化建设。

州经委去年研究制订了《恩施州煤矿基础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对全州煤矿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狠抓落实。

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煤矿的“一通三防”、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防突、电气设备防爆、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各个层面。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执行力。要严格落实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防现场管理缺位。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要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经排查确认的各类事故隐患,要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五落实”。今年州经委计划对全州煤矿井下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强制淘汰一批陈旧和落后的井下设备,确保煤矿井下设备安全运行。

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是改变煤矿安全水平差、效率低、生产落后状况,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根本性的举措,也是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州经委和州安监局要紧密配合,根据国家标准,研究制订符合我州实际的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要求每个县市20*年必须有2—3个矿井达到三级(地、市级)标准,标准化建设全州20*年必须完成20家。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去年以来,我州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在校学生已达180人左右,州经委、州安监局要共同配合,继续抓好各类人才培养培训。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

各县、市和煤矿企业都要按要求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体系,规范事故信息的收集、报送和处理,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提高矿难应急能力和事故处置效率。要加强培训演练,落实预案责任和防范措施;加强市、县和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有条件的煤矿企业要建立矿山救护辅助小队。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快救援队伍建设,我州要重点建设和装备好利川、建始、巴东、来凤、咸丰、恩施县、市救护小队,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和效果。今年要组织好应急队伍参加省级救护比武工作。

(五)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行政执法。

州经委、州安监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工商局等单位要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监督。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切实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监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煤炭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煤矿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职责。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严格监管,从严执法,做到监管执法到位,督促整改到位,处理处罚到位。各级国土、工商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履行监管义务,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内部监督,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维护良好的监管执法形象。要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去年未结案的,各级各部门要按时间要求全部结案。

(六)狠抓落实,确保全州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全面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建立健全全员安全培训组织和考核体系,实现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全覆盖,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全员安全培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培训、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总体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2011]23号文件)关于“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规定,依法强力推进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全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全面培训,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使所有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接受一次系统的、与所从事岗位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具有我市特点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安全培训长效机制,使我市企业全员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

三、培训内容

企业全员安全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国发[2011]23号文件和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1]2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三)工作岗位安全环境、职业危害及危险因素;

(四)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五)自救互救方法和事故应急救援;

(六)安全防护用品的配戴使用和维护;

(七)有关事故案例。

所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所有新上岗、在岗、转岗的一线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安排上岗作业。其中,①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5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②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其他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12学时;新上岗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③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安委会牵头组织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市安监部门负责全市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总体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负责组织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市电工、焊工、登高架设作业、制冷作业、矿山提升与运输作业等特征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市质监部门负责全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市经信局、住建局、交通局、公安局、商务局、海洋渔业局、旅游局、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等负责组织指导行业领域的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充分发挥在全员安全培训活动中的组织和监督作用,依法维护职工效益。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的企业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培训内容和考试题库,认镇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各企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坚持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的原则,强化安全技能培训。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企业,可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3号令)的要求,自行组织企业内部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企业,由安监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就近组织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定期集中培训,无法集中培训的可组织师资力量深入企业车间、工地进行现场培训,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各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必须按规定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并建立完备的从业人员培训档案。

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12年3月至4月底。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宣传发动,全面安排部署,分地区分行业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和工作措施。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将参加安全培训人员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车间主任和班组长、高危险岗位操作人员、一线从业人员等5个层面,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制订出培训内容、时间班次,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从2012年5月到11月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集中开展安全培训。要本着先规模以上企业后其它中小企业、先集中培训后分散培训的原则强力推进。这一阶段,各镇街区要充分发挥镇街区安监所和村居安全管理员的基础监管作业,采取定期集中培训和送培训到企业、到车间、到工地、到村居等多种形式全员安全培训。力争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活动,使全市各类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普遍接受一次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达到全员安全培训的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奖励培训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安全培训规章制度,形成我市企业全员安全培训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的提升年。抓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是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国发[2011]23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1]23号文件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此,市政府安委会将专门成立全员安全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要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制订工作计划,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指导。企业全员安全培训所需有关费用要列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予以保证。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全员安全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安派专人、投入专项资金确保培训工作的需要。

第6篇

【关键词】中煤集团;调度;质量;标准化

1.引言

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促进调度业务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1]。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主业为煤炭生产贸易,现有煤矿55座、总产能2.85亿吨,洗煤厂30座、洗选能力2.45亿吨,有30年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历史、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中煤集团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生产运营及安全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科学调度产运销一体化运行,取得了良好业绩。2011年原煤产量1.64亿吨,实现营业收入1150亿元,利润总额162亿元。

2.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系统再造调度业务流程,统一调度工作质量标准,采取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作、标准化监管、良好的绩效管理、坚持不懈地执行等措施,完成生产运营任务,实现战略目标。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相应的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业务流程配套,构成了调度系统质量标准化体系[3]。中煤集团着力打造生产协调指挥、安全监测监控、应急救援指挥、综合信息集成四个调度平台,通过检查、考核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从而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3.1 组织机构

集团、企业、矿(厂)分别设立独立的调度室,配备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及调度人员,满足每天24小时调度值班及调度工作需要。落实调度知识技能标准有关规定,保证调度员工的学历、能力符合要求。

3.2 调度管理

根据调度室职能定位及工作任务,编制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达标规划,制定质量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并执行调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会议、指挥系统、应急救援、统计、库存盘点、值班、交班会、公文、会议记录、保密、印章、行政经费、办公环境等管理制度;对产运销计划安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的同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提出专题报告或建设性意见,及时协调解决产运销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产运销平衡运行、衔接顺畅;掌握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制,防范事故发生;落实调度设备设施标准化和调度文书标准化有关规定,保证调度设备设施配置先进性及正常使用,加强收文、发文、归档、公文内容及格式管理;加强图表、台账、记录、屏幕显示牌板管理;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基础资料定期归档保管;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调度员工素质。

3.3 调度汇报

按照调度汇报制度规定,报送日(周、月、季)报,及时准确地汇报产运销计划完成情况及安全动态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专题汇报夏季三防和冬季三防等季节性工作安排情况及重要事项动态跟踪情况;遇发生伤亡事故、重大非伤亡事故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

3.4 调度信息化

统一调度装备技术管理及传输标准要求,促进调度信息化和装备水平的提升。系统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各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通过调度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从生产、仓储、装车、卸车、装船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现场画面、生产数据、运营情况实现动态实时监控、远程显示图像信号且存储不少于7天;实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风门开启状态等全过程自动监测及异常远程诊断、报警、存储、查询、打印。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均可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讯;地面调度室配备数字调度电话交换机,集语音、图像、数据通讯于一体,实现单键拨号、呼叫转移和等待、语音留言、来电报号、电话录音、强打、集呼、可视电话、数字传真等功能,并为重要人员和岗位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年、月、日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与产运销及安全数据库数据共享,随机生成统一报表,具备导出、查询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符合规范并正常使用。配备大屏拼接显示系统,显示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及图表等重要信息。配备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实现双回路供电。

3.5 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

调度视频会议室、值班室、机房的面积,电源、接地、消防、空调、设备安装及布线等方面满足调度工作需要并符合有关规范;调度电话(专线电话、应急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摆放有序;配备调度指挥专用车;信息群发器具备文件传输、即时信息、群发短信功能;调度技术资料齐全、整洁。

3.6 考核评级办法

领导重视、标准严格、专家参与是做好调度质量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有效保障。根据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具体内容,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员工知识技能、调度文件报表、调度设备设施、调度办公环境、生产指标考核等方面预设分值,采取自评、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和矿(厂)进行考评、定级。矿(厂)调度室每月自检一次;企业调度室每季自检一次,检查考评所属矿(厂)调度室一次;集团每半年检查企业调度室、抽查矿(厂)调度室一次,每年考评一次。质量标准化调度室达标必备条件包括制定并执行调度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调度室必须是本单位独立的组织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考核年度内调度生产运营和应急救援过程中无重大失误。年终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设立“标准化样板调度室”流动红旗,连续三年获得该称号的单位颁发奖杯。

4.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体会和建议

4.1 领导重视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只有领导重视调度业务及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基于调度制度建设的调度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着力应用调度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才能解决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定位不清,调度管理制度不全,调度作业流程不规范,调度信息化手段不先进,调度分析考评不到位,调度员工素质不高,调度横向信息沟通不强等一系列制约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问题。

4.2 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建立健全统一的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和作业标准体系,规范调度业务流程,加强调度系统基础建设,建立统一高效闭环的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内容[2]。调度业务流程是将计划和完成管理、汇报、会议、交接班、应急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闭合的调度工作管理过程,其中计划和完成管理是前提、工作汇报是执行手段、会议制度是保障、交接班制度是顺畅衔接基础,应急调度是重要补充。调度业务流程是对调度人员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按时间顺序细化的具体规定,分为日作业流程、月度作业流程和年度作业流程,其中日作业流程是核心和基础,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业务。作业流程的制定与调度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相匹配,与有关调度流程对接,最终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流的高效闭环管理。

4.3 提高认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是加快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调度管理即科学地调动企业资源,以最佳工艺和最短周期,多生产优质产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加强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强化调度系统集中管控生产运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方法,先重点抓好试点单位建设,在整个调度系统内部开展“学样板、赶样板、超样板”的标准化活动,再采取定期考试、相互交流、强化培训及考核评级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系统整体业务水平和调度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

5.结语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调度业务流程,形成以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相匹配的调度系统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有效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

参考文献

[1]王安.传统产业的变革――神东快速发展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横生.神华集团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培训教材[Z].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分析

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实施后,推动了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减少了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但是也存在着政府部门之间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协调不够、企业安全培训资金不到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了农民工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进一步分析并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

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国务院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特别是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农民工培训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培训规划、培训机制、资金管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绩效评估、组织保证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根据国务院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精神,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2003~2010农民工培训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并且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推动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安全素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据统计,我国各有关部门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民工23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亿。国务院各部门职能定位、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也有所区别,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农民工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培训,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农民工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培训检查、规章制度建设等,部门分工促进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的专业化、精细化,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分散了农民工安全教育资源和力量,以至于目前农民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问题。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4%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但是用人单位为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重偏低,保护条件堪忧,职业病检查、安全培训落实较差。

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保护和救助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伤害,是国务院和各部门制定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发挥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农业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分布,做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信息、政策引导、跟踪服务等工作,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动员和领导水平,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前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人员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培育、审核并管理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职业安全教育证书制度,指导并管理各培训机构和教育培训部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从源头上改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财政部门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收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国统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与条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加大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制度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的违法行为。总之,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整体合力。

二、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减少安全责任事故、保护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客观需要,是合理配置安全教育培训资源、突出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解决安全教育培训难点的基本前提,是落实国务院各部门安全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措施。《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实施后,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奖励政策、就业准入政策等得到完善,农民工培训的范围和人数不断扩大,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按照培训规划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组织人员编写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指南》、《安全生产普及知识百问百答》、《新工人入厂安全教育读本》、《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教育30问》等一批农民工培训教材,提高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农民工初步掌握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提高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并且得到了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且要求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的制定要遵循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布局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相关制度。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与农民工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规划结合起来,要在设置和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同时,增加农民工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大纲、教材等内容,使农民工了解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等基本知识,要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分别发证制度。转贴于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突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生产等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建立健全高危行业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行业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按照《特种作业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特种作业人员行业准入、在岗培训、安全考核、目标管理,要制定《安全生产培训监督检查办法》,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水平,并把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制度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强化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体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技工学校或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对本单位准员工和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鼓励政府部门或社会力量创办农民工安全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对缺乏自主培训能力的民营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等中小企业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力量通过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制作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影像教材等形式,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多种载体解决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难的问题。

三、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责任,保证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第8篇

切实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等平安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平安管理人员在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生产作业现场平安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郑政文〔〕194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一)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建设平安的战略安排,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生产经营单位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平安责任不落实、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据统计,(二)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应对平安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是平安生产的责任主体。90%以上的生产平安事故,都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有直接关系。农村生产、生活和涉及农民工的平安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建筑行业中,农民工已经占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乡村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工商贸业活跃,人财物集聚度大、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蔓延快、危害大。严峻的平安生产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必需牢固树立平安发展的理念,(三)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部门是平安生产的监管主体。把平安生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完善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平安生产长效机制。抓好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平安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全区各部门的重要职责。各部门要把加强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二、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配备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单位应当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依法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依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比例配备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依照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具有平安生产管理能力的人员进行平安生产管理。

平安生产会议制度,2.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平安生产责任制度。平安教育培训制度,平安生产投入保证制度,平安检查制度,危险作业平安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报告、登记、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演讲、整改制度,平安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劳动防护用品购买、配备、使用制度,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平安生产奖惩制度等各环节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平安责任目标管理、全方位预防事故。

建立健全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平安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3.加强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平安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平安培训规定》将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本岗位平安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需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平安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平安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需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平安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平安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平安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做到平安生产资金专储、专管、专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照国家及我省规定的规范足额提取、存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同时,4.保证平安生产资金及时有效投入。生产经营单位要确保本单位平安生产资金投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还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高危行业雇主责任平安实施方法(试行)及时投保符合要求的雇主责任安全。另外,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参与工伤社会安全,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平安费;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范或者行业规范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依照规定佩戴、使用。

建立平安监督员队伍。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平安检查力度,5.加强生产平安现场管理。指派专职平安管理人员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平安监护、监督、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中聘任平安监督员,每个班组、区队、工段、车间至少配备一名平安监督员,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一线的现场平安管理。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监督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平安监督员每月90-150元的岗位津贴,岗位津贴从企业平安费用中列支。

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6.生产经营单位聘任的平安监督员必需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熟悉班组、区队、工段、车间生产过程、工作环境及主要装备设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平安监督工作。

由职工民主推荐,7.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监督员的聘任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组织。履行平安监督员职责。生产经营单位要为平安监督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为发挥监督职责发明必要的条件。

(二)农村和乡村社区平安监管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研究、分析、布置和检查本辖区、本行业安全工作,8.加强平安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建设。各镇办、各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平安生产工作会议。要与行政村、社区、所辖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平安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平安生产责任。

负责辖区内平安管理工作,9.加强行政村、社区平安管理队伍建设。各行政村、社区要根据平安管理任务明确1-2名兼职人员。要明确平安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给予社区、行政村平安管理人员每月260元的工作补贴,补贴经费由镇、办统筹安排解决。行政村、社区平安管理员应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具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年龄在50岁以下,熟悉本行政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体健康,能胜任平安管理工作。对不胜任工作的行政村、社区平安管理员予以解雇。

出台农村和乡村社区平安规范性文件,10.行政村和社区要建立平安规范。制定平安生产管理责任制、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平安检查制度、平安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演讲整改制度、行政村(社区)平安公约、公共平安规则、企业平安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基层平安工作。

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11.全面掌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根据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平安隐患分布情况制作精确的平安管理网络图。

普及平安知识。搞好“平安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12.要组织开展全民平安宣传。做好平安进企业、平安进校园、平安进村庄、平安进社区、平安进楼院、平安进家庭的六进”活动。要有固定的平安宣传教育活动场地,有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宣传用品。

增强平安管理人员责任意识,13.要加强基层平安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平安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平安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与平安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工的平安教育培训制度,14.加强对农民工的平安监管。把对农民工的平安管理纳入基层平安管理体系之中。

根据平安状况的不同对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市生产平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对自身解决不了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演讲。对于辖区发生的事故,15.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平安生产检查。要及时向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演讲。

三、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把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16.加强对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提高对做好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平安建设布局,列入政府平安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第9篇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健康正常,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主要特点在于:

──工业生产增幅逐渐回升。开年以来由于供电不足,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停产检修,全市工业生产形势低迷,2、3、4月工业生产增幅分别为3.97%、0.6%、3.2%。5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生产进入了较快增长的轨道,1-5月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9.8%。(绝对数为现价,增幅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速度)。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增长20.4%,带动全部工业增速比上月提高16.6个百分点,主要是烟草、化工、矿产品、建材业增幅较大。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1亿元,增长16.6%。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化工业发展亮点突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22%。主要是烟草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4.9亿元,增长23.8%,1-5月累计生产卷烟21万箱,同比增长17%;印刷业实现产值1.47亿元,下降24%。生产丝43吨,同比增长一倍多;中成药17吨,增长了7.5倍。

重工业实现产值17.3亿元,增长18.2%。由于多数重工产品价格上涨,如不扣除价格因素,重工业高速增长30.2%。主要是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云天化股份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0.7%。多数重工业产品增幅较大,电石7.2万吨,增长1.2倍;原煤258万吨,增长6.3%;铁合金2837吨,增长1.2倍;铁矿石1.9万吨,增长72.4%;硫铁矿增长1.5倍;水泥49.9万吨,增长19.9%。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1-4月,规模以上80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向省签定的工业经济发展四项指标均超过目标进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2.4%;主营业务收入34.96亿元,增长28.8%;利税总额14.1亿元,增长23.9%,其中利润6.0亿元,增长26.1%。分行业看,除煤炭、电力、供水、印刷、工艺品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外,其它12个行业盈利水平都有所提升,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有烟草、纺织、造纸、建材、有色行业,同比扭亏为盈的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塑料行业。

就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工业对少数大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大企业的波动对全市工业影响突出。年初昭通烟厂因假期调整和技术改造,致使全市工业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到5月生产趋于正常,而去年同期因技改停产,使其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侨通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昭通供电局实行省级核算,各项指标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些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都有较大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十分突出。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缓解;多数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升,对我市具有着双方面的影响,在有利于刺激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银行缺乏好的贷款项目,市内金融机构存贷差已高达60多亿元。

二、上半年经委主要工作

半年来,全市经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重调查研究,夯实各项工作基础

一是安排和部署好全年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XX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工作。1-5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亿元左右,其中华新水泥已于5月投产,张窝水电站工业机组正进行安装调试,鲁甸2万吨电炉锌、6万吨电解锌、水富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共储备技术改造项目10个,上报省经委7个,其中重点做好省政府下达的两个安全生产示范改造煤矿的技改申报工作,涉及总投资4100万元,技改完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580万元,年税金805万元。向省经委推荐全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涉及煤炭、化工、建材、矿冶、农特产品等行业,总投资137.89亿元,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86.68亿元,利税36.53亿元,其中以昭阳褐煤化工开发项目为主的化工行业,总投资为107.2亿元,占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77.74%。

三是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方面取得突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已于五月正式点火投产;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西洋集团、三峡公司对褐煤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在刚刚结束的昆交会上签订了投资总额55亿元的威信煤电联营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引资5.9亿元的绥江县10万吨制浆造纸迁建项目、昭阳区浓缩苹果汁加工厂建设、盐津县年产10万吨合成甲醇生产线和20万吨电石生产线、水富张滩电石厂二期建设、巧家县白鹤滩镇松梁村铅锌矿资源勘探开发、鲁甸和威信蚕桑加工产业等工业项目。

四是组织了经委系统项目申报培训会。为加大我市项目储备的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提高质量,我委4月底举办了项目申报培训会,就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工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申报工作对各县区经贸局及重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宏观经济调控得到加强

一是加强对工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监测分析。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召集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运行情况集中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强化重点工业企业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去年对23家骨干工业企业实施动态

监测的基础上,把监测范围扩大到50户企业。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库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要素调控。对全市煤、电、油、运供需情况随时跟踪、监测、分析,针对突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由于天干雨少,今年发电量仅4.2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6%,但通过各方努力,向省争取指标,近期计划用电指标已经增加到了480万千瓦时/天,昭通供电局累计售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48.5%,对我市电力紧张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使市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生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市政府春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组织了春运协调工作。

三是成立了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今年3月,由市经委主管的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作为中介机构、行业自律机构,在加强全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管理、加强市场化建设、促进昭通新型工业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工经联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其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由其创办的《昭通工业》杂志已出了两期,引起了较好反响;并参与了茨院工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编制。

(三)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和国发[XX]3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继续完善了非公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截止XX年3月底,全市非公经济企业4.24万户,从业人员12.2万人,占考核目标的93.1%,一季度上交税金1.09亿元,两项指标都超过省考核的目标进度。规模以上52户非公工业企业1-5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43.2%。储备非公经济项目31个,筛选、推荐6个上报省非公办争取资金扶持;推荐昭通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公司和彝良农副产品加工厂参加了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推荐天昭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了云南省银行金融产品推荐洽谈会。

(四)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为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空间,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指导和督促省级昭阳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委托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设方案,现已得到省政府批准;水富省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彝良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已全面展开,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已具雏形,正在边规划边建设中。盐津工业园区规划即将启动。

(五)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认真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签订改革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使改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一轮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16户,占考核目标的48%。未完成改革的市建筑公司、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改制方案基本成熟正待审批,其余企业资产评估即将完成,改制方案已制定,可望在年内完成上报审批工作。城镇集体企业改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拉开了序幕,市轻工业供销公司(属城镇集体企业)、市锌品厂(属乡镇企业)的改革基本结束,市金属制品厂、水富盛通食品公司(股份合作制)的深化改革工作正有序展开。

(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全市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各县区XX年项目申报工作并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筛选了17个项目推荐报送省乡镇企业局和省财政厅。按照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对各县、区进行了分解。1-5月,全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增长44%;上交税金0.92亿元,增长48.3%。

(七)认真抓好相关行业管理工作

抓好建材行业管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稳步发展;新办易制毒化学物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8个,年检11户;对鲁甸县民爆仓库进行了检查验收;组织了全市盐政执法培训,参培人员128人,参加了3.15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对9户市内装饰企业进行了年检;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报工作,共完成了4户企业初审认定。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宏观调控与监测

一是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协调,稳定全市工业生产。重点是加强电力调度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计划和节约用电,提前做好丰水期工业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丰水期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释放,稳定全市工业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工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四项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和带动辐射作用,完善制度,继续对工业经济四项责任指标、非公经济三项指标、乡镇企业四项指标进行责任制考核,确保“十一五”起步之年为后四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是健全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实时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动态,提高运行调节、调控能力。继续加强对重点监测企业的日常监测和指导,完善对列入全市重点的50户企业的监测、监控和分析。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四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继续加大建材、墙改、电力、易制毒化学品、资源综合利用、民用爆破器材、盐务等行业管理的力度。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我市工业。一是加大行业和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上级的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四是进一步做好工业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对各类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监督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好华新水泥等技改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五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节约降耗,采取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重点做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抓好各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昭通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尽快定稿,上报批准实施。二是组织好“十一五水泥工业规划”、开展中小

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三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抓紧省级昭阳工业园区和水富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工业园区动态监测机制;同时促进彝良矿冶加工基地、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和盐津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营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引导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乡镇企业发展要稳步推进“三项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督促好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开展好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推进和引导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革,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二是开展回访调查和跟踪问效活动,指导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和完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协调好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逐步做大做强。

(六)切实抓好挂钩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直单位挂钩扶贫动员大会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挂钩帮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科学制定挂钩村的“十一五”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办法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帮助贫困群众找致富路子,多为群众办实事,按照“把握一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五个机制,推动两个结合”的要求做好新一轮挂钩扶贫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