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计算机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2-03-07 06:1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计算机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计算机教学

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中学计算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特别是教学方式急需创新。本文将探讨目前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足提供一些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计算机技术的广发应用,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人们生活和工作俨然已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了,因此,强化中学计算机教学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存在创新性比较差,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尴尬局面,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经常可见,学生缺乏上机实际操作的机会,实践能力不强,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水平。

1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角色分辨不清,教学效率低: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往往把教师的教学作为核心,学生要主动接受和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事实上,教学的真正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来评判的。如果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解,而学生没听明白,只是靠跟读跟练、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没有快乐、兴趣可言,那么教学的效率一定不会很高。而且许多教师计算机课上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被动的机械训练和抽象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辛苦教的东西学生没有理解,一段时间之后就都“归零”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教学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只是以计算机的理论为基础进行教授的,即使有些上机的操作,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电脑技术的锻炼,没有将计算机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是比较迟缓的,如果不联系实际只是单纯的进行相关概念、公式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了全部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过于抽象,难度过大,缺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只为学习这个知识点而学习这个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应用,在哪里去应用。导致教学只能成为纸上谈兵,重记忆轻应用,重接受轻探究,知识与生活严重脱节。

1.3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单一:众所周知,爱玩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自我约束能力并不太强是学生普遍的特征。当前许多中学计算机教学都会在施教过程中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游戏方法形式单一或者依赖于教参,致使教学很乏味,即便这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也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手段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只能是边学边忘,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2中学计算机教学需要的创新

2.1优化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需求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教学过程中就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去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学习提高,不断吸收新资讯,也可以让老师带领学生自行研发一些项目,这样可以很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更深的的领悟与认识。

2.2引进项目,提高教学效率: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他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2.2.1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设定,比如哪些是纯记忆的理论知识,哪些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等等。

2.2.2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基础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实教。让学生各自的发展目标得到落实,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既能使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又能使后进的学生厚积薄发,迎头赶上,使他们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学业。

2.2.3要善于寻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方法。在一个项目完成后,老师要求学生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可以对每组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做的好坏给予一定的评判,或者也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评判学习,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

2.3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和应用,其中实际操作的两种方式是实验和实训。实验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当堂检测;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进行上机演练。实训的效果比实验的效果更直接,但是一般是时间短任务重,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比较高,实训阶段是学生在企业内通过企业内老师的讲解来学习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到企业里去学习,体会企业的氛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去自己钻研。

2.4依托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在这种有利条件下网络教育与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人们的优势资源,从而拓展了计算机教学的时空限制。在网络上,能及时搜索到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验工具软件、实验指导、试题库等多媒体数字资源,也可以对学生的盲点进行解答,深化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总结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因此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所以,学校和老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实践不足的弊端,因此,我们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江长斌,陈莉.学分制下中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1(17).

[2]李芳芳.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面对的困境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2(3).

第2篇

【摘 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我国教育体系开始将计算机技术课程纳入到了初中的教学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使用方式。而各初中计算机教师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直在对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同时也在对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进行着探索。本文就将对计算机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展开论述,期望能够为初中计算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关系;初中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的,这项技术的普及与不断研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教育开始逐渐被各中学所重视。在中学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低,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主,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教师应把握好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要处理好自身与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前,要以计算机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参考,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优化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老师也应以此为基准,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合理把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老师必须要在知识教学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并使用多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来以达到教学传授的目的,老师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鼓励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老师承担着教学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之中,主动进行大量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二、应把握好知识点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老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知识点传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老师应在教学时,按照本班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切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主。同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降低固定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机率,开始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了解知识学习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助益。老师要尽量在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形式,留o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交流模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到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可以达到灵活操作常见软件的水平,所以老师更要合理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占比,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三、应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老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初中计算机教学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如何使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合理的分配比例,还需要老师按照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老师要在教学之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要弄清楚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出有重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理顺本课的教学知识脉络,进而减少知识点教学的占用时间,为后续的实践教学留出足够的时间。但如果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的课程,则要尽量加大理论教学的时间,要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掌握。在进入实践教学阶段时,老师要本着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的目标,有技巧性的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按照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要在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时,使用适当启发式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步骤的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解决操作问题的途径,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优化,为其日后的计算机使用与学习奠定良好地基础。

初中老师想要实现高效率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并必须要对师生、教学以及学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正确掌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要以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控,使用循循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第3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及交流信息的工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好基础。因此,本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①实践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②新生性:课程内容随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③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等许多方面;④应用性:学科的知识,不但在高科技领域,而且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④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和知识飞速更新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的五个要素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欢迎学生争论、交流,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反映在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开题,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1)少讲多练。计算机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应注重少讲多练。首先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讲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和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3)恰当地运用游戏,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集体授课,部分学生的个性魅力未完全展现出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4.即学即用,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计算机教学更是如此。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而计算机教学活动尽可能在微机房进行,一堂课的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的模式,一般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5.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自我加压,才能将计算机知识及时、流畅、完整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

三、课堂教学的四个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法

问题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应用已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应用启发教学方法,提出与所学理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主动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转换角色教学法

转换角色的第一个含义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换成“配角”,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换成“主角”,这是现代教学原则所倡导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所必须的;第二个含义是教师在安排、组织理论课内容时,转换角色,从作为初学者的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第三个含义是转换学生和教师作为提问者和解答者的角色,教师发现、设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

3.承上启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在课程及内容间建立一种宏观的联系和衔接,这样既兼顾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

4.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

教学活动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的规律,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实践内容,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使理论得以升华。

四、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还处于普及阶段,条件好的学校已开设了计算机课,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有的同学甚至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实验任务,同时三个层次协调合作,这样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层层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基础型实验

基础型实验从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软件入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环境、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打下基础。

2.问题型实验

问题型实验以简单应用软件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实际问题,驱动对其他应用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设计一连串富含知识性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评价,并予以表扬,以保持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兴趣。对于软件中比较繁琐,或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独立学习的能力。

3.综合型实验

第4篇

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立足基础教育

石泽全

(名山 石泽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学 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 状况,中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摆正位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都立足于基础教育,才能适应现 代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 理没变,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数学基本知识没变,布尔代数的基本理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依旧是当 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中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布尔代数的基本知识和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为基 础,建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模型,这不仅体现了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中 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 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 的一般方法。目前计算机的语言种类数以百计,但就语言构成的程序结构而言,都包括了顺序、分支和循环等 基本结构,数据结构中以数值型数据、字符型数据和数组等数据为基本类型,程序设计的方法以自顶向下,逐 步求精为主。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

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不应以某种计算机语言为蓝本进行介绍。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 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主次关系,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 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然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脱离具体语言进行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

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 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 的一般方法。中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教学中要加强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管理硬件和软件 资源的基本命令,学会建立计算机工作环境的一般方法。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还要从建立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入 手,通过软件一般以文字、图形、声音向用户传递信息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软件使用方法的一般规律。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 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能体现计算 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在配置好学生 用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演示用机的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 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5篇

1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牢牢把握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1.1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

在中学教育中,我们一贯强调要注重“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基本技能”反映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就应当是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精心安排教学实验,并在计算机实验过程中,精心指导,严格要求。只有通过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要领,为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以形成概念和掌握基本原理为中心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弄清操作系统、硬件、软件、数据库、程序、计算机语言、算法、指令等基本概念之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计算机中数据和信息的表示、计算机对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处理过程,等等。只有弄清了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才能够学好计算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的教学,使之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重视和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基本结构的核心,而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结构,便能更好地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并能更加熟练地加以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1.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无论是从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都要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获得学习、理解、操作和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握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及时把一些计算机的新知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介绍给学生,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 中学计算机教学原则

2.1“教育为主”和“学为主体”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方面,例如,遵循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从德、智、体、美,以及适当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又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指导,等等。这些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体现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主动权,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跟教师的主导作用协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反馈即时的信息和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核心。为保证计算机教学按照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学目标和启迪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结成促进学生的智能不断发展提高的链条,形成发展智能的“学习循环”。应当指出,计算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协同活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和谐进行的一种动态活动过程。

2.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计算机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和理论时,要密切联系客观实际,引导学生把学习与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把理论讲授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结合起来,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的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并且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使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发挥创造才能,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中学计算机教学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必须随时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让同学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所以,教师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给老师配备资金,为老师自行研发项目提供支持,这样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对计算机技术的领悟与认识能力都是很有效的,这样老师能够向学生分享更多的科研信息和实践操作,开阔学生的视野。

3.2强化实验操作

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性很强,需要很多的实践操作,实践方法主要有实验和实训。实验可以是当堂检测,也可以上完课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上机演练。实训比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还要高一点,但是效果更好。实训阶段则是让学生到企业里去学习一段时间,体会企业的氛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钻研能力。

3.3依托网络,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与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从而拓展了计算机课堂的时空。通过网络课件、实验工具软件、实验平台、优秀作业等网络资源的应用,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第6篇

教育事业发展至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的必修课程,相比课程的普及程度,课程的教学质量堪忧。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是最基础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中,学生需要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如何为学生打下夯实基础,提高计算机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现代中学课堂上存在的不足,简单分析通过教学观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手段两个方面,如何加强中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予以辅助,因材施教,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现存问题

前言

当前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几乎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雇佣员工时,能否熟练使用电脑,也是一个考量的标准。但是中国大部分的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在打下基础的中学阶段,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往往不能真正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更糟的是有部分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给考试科目让路,缩减上课次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视,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中学计算机教学现存问题

1.1计算机课程时间少:当下学校和社会都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然而,大部分的学校更加重视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机课程往往要给其他科目让路,为此,一再压缩课堂时间。学生本身也对计算机课程不重视,有的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把计算机课当成是繁忙的学习中短暂的休息时间,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对课程越来越陌生,也对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1.2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科目,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长久处于被动的地位,计算机作为新世纪新走入学校的科目亦然[1]。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无法结合到一起去。产生的后果就是,老师按照其他科目教学方法进行单方面的讲解,甚至于照本宣科,学生无法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性的进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负担,无法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失去信心[2]。对老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因此,教学效率不高,从何谈教学质量。

1.3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归于实用中去。而现代中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层面的知识,没有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记住了某项原理或知识,不会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结合,在面临上机操作时,也会感到十分地茫然。抽象的学习不仅给学生加大了难度与强度,从中也无法发掘出乐趣,甚至会让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2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

在了解了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后,如何改进并逐渐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然后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1创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优势地位,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切都听从老师的安排。然而,在教学改革后,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本身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才能主动的要求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在调动了主观能动性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习最好的老师,会引导学生积极的渴求更多更深的知识。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铺垫,更重要的是要发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潜力。计算机虽然普及已应用,但长久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在中学期间,有的学生就会显示出在计算机上的过人天赋和浓厚兴趣,计算机课程就给这部分学生一个探索与展示的平台[3]。所以,对计算机中学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2.2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早已被摒弃,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我们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网络等技术的依托下,中学教学也有了更多法方法可以选择。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技术,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重点也应侧重于实践能力上去,否则,学生学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学方法上,可以选择练习法,学校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最基础打字也是最枯燥无味的,此时,教师可以教学生玩一些打字练习相关的小游戏、又或者,让同学之间使用各种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保持了长久的学习兴趣,高效迅速的将理论知识实用化,同时,也创建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寓教于乐,十分有助于学生学习。升入中学的学生,前期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所以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有熟练的使用电脑的能力,然而有的学生很可能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在这个前提下,可以使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学进度也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过难而根本上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会对课堂感到无聊。

3结论

计算机是高速发展的,许多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如果把已经淘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浪费时间,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不断的调整知识结构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最快的信息,即使在升学后,所学依旧能够为所用。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加紧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骆瑞玲,蔡文青,朱东芹,等.浅谈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甘肃科技,2011,12(14):168-169.

[2]林程华.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J].职业,2012,09(21):75-77.

第7篇

随着时展,中职毕业生以其实用性的优点正在逐渐受到广大企业、单位的青睐。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暴露出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计算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本文是从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几方面探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死板,与时代进步脱节,不能培养出适合于时展的优质人才。由于教学内容传统老套,学生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去应用,培养出来的只是基本具备课本知识,没有任何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但是就目前的时代来看,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有利于时展,有利于企业进步。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

经过大量的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座谈发现,多数学生对计算机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打游戏,很难把计算机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更不要说认识到计算机在时代中的重要作用。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计算机是时展的推进器,也是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自身素质的有利途径。

二、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时代最有价值的不是产品,而是创新性的想法,只有创新才有不断的进步,近年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个难题,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思维已经被书费很多年,学生的思想已经被“标准答案”充满,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思维,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只有学生作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在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去设计,并让学生自由去发挥,让学生充分大胆的去尝试,充分去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自主的去设计并独立完成,会让学生逐渐的打破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的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也要运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去组队设计,通过团队的模式将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作品的设计之初就完全自我设计,直到作品的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很多人都认为计算机不是数学,哪里需要什么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多数教师教学过程很少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恰恰相反,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作品时,确实是需要抽象思维,尤其是在广告的平面设计上,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创造广告,让广告达到广为人知的地步,所以,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从抽象的方向去设计作品,逐渐培养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适合时代,也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多元化。

四、自学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学思维中,多数教学都是灌注式教学,学生只是像一个存储U盘一样存储知识,教师就是死板的教授知识,教师忽视了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而在新时代标准下,我们教师要打破常规,将学生置于与教师一样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是将很少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要想得到更好的能力提高,需要调动自身的学习欲望,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在基本讲解了知识后,对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在课下去自我学习、研究后才能做出的训练课题,将大把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通过自身查阅资料、学习技术去完成课题,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实践能力培养

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在计算机上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的评价,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因为只有实践能力高的学生才能在企业中被重用,计算机的应用注重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重点上,上述所说的一些能力培养都是为了实践能力培养所作的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安排的课件任务就可以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已经经过大量的实践,并在学生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提升。结语: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让学生对于工作任务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这些能力也会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新时代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炜赵浩婕许研.对于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中国科技信息.[J].2009.15

[2]阮杰林.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5.3

[3]毕小梅夏俊涛.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河南科技.[J].2014.14

[4]李争朝.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J].2012.12

第8篇

一、根据社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职业中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就业,他们首先面临的是专业技术的挑战。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各用人单位大致需要学生掌握以下计算机技能:

1、能用五笔打字并能达到一定的速度;

2、掌握各领域中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在短时间内很快熟悉一个新的软件,并在使用过程中找出该软件的不足;

3、 能用Word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如传真信函、邮件、合同的拟定与编排等;

4、 能用Excel进行简单的报表处理,数据分析等;

5、 能进行简单的网页维护与更新;

6、 能与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Flash创作;

7、 能够利用Photoshop软件独立处理相片。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这些方面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职业中学的学生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计算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占到70%。上机操作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观察与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所以在上机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亲身体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快乐。从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

2、 课堂上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看得懂,能理解的内容,老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简明扼要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上机操作时,我们多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防止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比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用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最后由教师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3、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职业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并且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差距,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势必造成两极分化,甚至使一些学生失去计算机学习的信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学情,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能使差生取得较大进步,哪些知识能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然后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考试测验上可以分组进行,题目设置成A、B、C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功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4、 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成为目标激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但目标设置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设置目标时,教师要帮学生制订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实现目标的实现。比如,在一个月内,五笔打字的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多少字;在一个月时间内,和团队一起必须完成学校校庆专题片的制作,拍摄照片,制作剪辑;设定这样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且能在完成目标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水平。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艺比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七年级以前都没动过计算机。因此,为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曾对本校七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七年级(以前)计算机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

(二)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

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就要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例如在指法训练上,我首先对指法练习软件进行了精心挑选。挑选的标准有两个:1.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指法习惯;2、界面要活泼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深厚兴趣。我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所以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上机实践,必须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途径

1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1.1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现在社会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要求,这就说明学生有必要对计算机进行学习,甚至是研究[1]。但由于计算机不作为高考的科目,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有些老师大学刚毕业,对计算机的教学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中学计算机教学在在的问题

第一,考核方式理论高于实践在我国高校计算机考核当中,理论考试是考核的主要形式,而实习、实验的成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种考试方式阻碍了我国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于理论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但对于理论知识较好的学生,上机时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计算机操作,出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

2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2.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老师满堂灌的形式,导致学生积极性差的情况,而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实践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以老师为主”转变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2]。上课时应让学生做到自己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操作,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得干涉,让学生勇于去创新,真正体会计算机学习的乐趣所在。

2.2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新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科技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信息知识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持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繁杂,而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作为高中不能做到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根本就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应该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加以积极引导,这样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操作时间,自主学习练习计算机课程内容,从而进一步实现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谚语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3]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果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那么不用刻意督促,他就会主动的去探索计算机的世界;一旦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以实践性的活动去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及时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设置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小竟赛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提高其创新能力。

2.4重视创新环境的营造:

教室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创新环境的营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把创新心理的培养和创新环境的营造当作教学重点任务之一。计算机的教学过程是一项思维更新的过程,当出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超出教师预想时,教师们不应该限制学生活动,甚至一味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来发表自身的观点或者意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心理。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们就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及时掌握,并将之结合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以丰富他们的创新源泉。另外,教师们也可以不定期举行一些计算机知识竟赛等,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创新。

2.5革新教育发展方式: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和灵活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多元化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学生大多情况下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湮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逐渐变化发展的新时代下,高中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新颖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实践操作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在此之前,学生还需充分了解实践操作的相关环节,保持良好的操作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保障[4]。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通过对计算机的深入了解,以及自身对计算机学习的创新意识的了解,进而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兴趣,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创新意识。

2.6不断对教学评价系统进行完善:

考核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考核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创新性和主体性是相互关联的,若没有主体的学习活动,那么主体也无从培养创新能力。目前来看,针对学生计算机教学的考核形式相对单一,这样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完善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从多角度评沽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水平,多层次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

3结语

现在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不光是要具备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就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实践性较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环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运用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进行自我探索,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永.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66.

[2]张雪峰.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机制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222-223.

[3]张大科.中学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2,19:176.

第1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应用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且时间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感,减少了学生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了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了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了起来。

二、设定合理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往往比较侧重教学环境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设计的学习内容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为依据,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问题情境,将学习任务巧妙地渗透进学习内容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另外,教师创设情境的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跟着教师的脚步,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既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又不能过于简单,且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语言要尽可能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这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适当地给予引导就可以。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学生学习深奥的知识打下基础。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学习上的表现往往也是各异的,因此作为一线的计算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随着学习的深入,任务的创设应当独立规定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动性,自由完成任务。但是,创设的任务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为依据,学生通过探究或者教师指导能够完成的,还要能够展现学生自身的优势。这样以来,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科学合理评价,善于反思总结

合理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给予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往往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教师也要能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对于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不足,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真心去纠正。作为一线的计算机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地给予学生评价,还要善于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设定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朱晓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第1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计算机教学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应对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途径,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科技人才的摇篮,是适应时展需求,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本质所在。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阐述素质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现状和特点,深刻的印证了素质教育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和途径,切实提升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扎实提高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掌控和实际操控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的计算机人才。

一、素质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所在

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囊括了各行各业,遍及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育行业是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尤其是对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阶段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已经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围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素质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弊端,中学计算机教学与现代化教学严重脱节,不利于素质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1.1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传统,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中学生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文化知识教育的课程,更是素质教育对于全方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就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说,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授课的主要模式,只是一味的秉承着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的听课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严重限制了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扩展,只是简单的从“1”到“1”的复制,缺少了中学生个性的发挥空间,阻碍了对于中学生创造性潜力的挖掘,不利于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对于计算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人才的桎梏[1]。

1.2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结构不合理,缺乏因材施教

中学计算机教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是保证中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以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说,计算机课程安排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了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只注重对于计算机知识层面的学习,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只具备理论知识水平的积累,忽略了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在计算机素质教育中缺乏因材施教的授课思路,忽视了对于中学生个性的塑造,扼杀了中学生特长的发挥,不利于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1.3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缺乏实用价值

中学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工具,实用价值中学计算机教材质量好坏的标准,就计算机教学现状来说,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比较落后,不足以作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的知识依据,缺乏实用价值。中学计算机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中学生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提供一条渠道,通过不断的更新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为中学计算机教材注入新鲜的活力,保证中学生计算机素质教育。

二、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2.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是实现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授课效率,以精简的授课方式,突出重点与难点讲解,提高授课的针对性,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赢得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的自主操作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效果。

2.2因材施教,打破模式化束缚[2]

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时期,是中学生个性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极具创新性和发散性,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注重中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计算机教学,因材施教,打破模式化束缚,改变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出高、精、尖的计算机人才。

2.3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实现中学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分析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问题解决能力,是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教师是指引学生的一盏明灯,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是实现中学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的保障。

2.4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学生计算机教学评估机制,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学生计算机教学评估机制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从另外的一方面讲,还是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客观反映的考评制度,能够时刻的督促教师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着日益严峻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注重中学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和途径,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价值,因材施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学生计算机知识体系,切实提升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扎实提高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掌控和实际操控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立新.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