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所年度总结

研究所年度总结

时间:2022-08-29 23:3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所年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所年度总结

第1篇

××××公司2007年度勘探开发建设

工作总结大会开幕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2008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公司2007年度勘探开发建设工作总结会在这里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公司向应邀参加会议的三家合作单位的各位来宾和全体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全体员工奋发拼搏,众志成城,战胜了五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较好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顺利实现了××××的快速稳定发展。全年新增控制储量433万吨,实现了××××历史上控制储量为零的重大突破,大丰-兴化探区勘探获得中石油07年重大发现二等奖;生产原油4000吨,同比2006年的820吨增长3200吨;优质高效完成了39口井钻前、钻进、新投地面建设工程,建成原油生产能力2万吨,优质完成丰1联合站、管1注水站、管5注水站等重点地面工程建设项目;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队伍团结稳定,油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处处呈现勃勃生机。

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共同对2007年勘探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同时对2008年勘探开发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安排。开好这次会,对于××××公司顺利完成08年各项生产任务、推进“十一五”规划进程,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公司在家领导、副总师、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以及所有公司的技术骨干,并且还荣幸邀请到北京中油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华北油田研究院等三家合作单位的领导出席我们这次会议。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听取公司副总地质师××同志作的《200年勘探开发成果总结及200年工作安排》报告、副总工程师××*同志作的《200年勘探开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地质研究所所长××××同志作的《200年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工艺研究所所长××××同志作的《200年油田开发技术与采油工艺总结》,然后由三家合作单位来宾对我们下一步工作进行指导讲话。接着对在200年对公司勘探开发业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最后由公司领导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讲话。

同志们,本次会议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勘探开发建设总结会,这次大会既是××××公司的一个勘探开发建设工作总结大会,也是一个技术交流盛会,同时也是一个表彰先进、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动员大会!希望到会的同志认真听取大会报告,积极思考;也诚恳希望到场的专家不吝宝贵经验,为我们指点迷津,共谋××××公司的发展大计!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200勘探开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一定会开成一个团结务实的大会,一个意义非凡的大会,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2篇

2013年1月15-16日,“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等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第三方认证机构、标准研究制定机构、科研院所及世界银行、法国开发计划署、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投保等金融机构代表以及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媒体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有关领导讲话,就国家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政策、财政奖励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读,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节能减排领域知名专家,结合党的“十”报告、国际国内能源及节能减排形势、政府近来年推出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在峰会上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吴道洪结合产业普查结果,代表EMCA向外界了《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t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t。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报告》同时指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思路,对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峰会主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作了总结性发言,对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

在本届峰会举办期间,“节能服务产业财富故事汇”、“节能服务产业投融资创想汇”、“工业节能服务发展”、“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相关政策解读与实务介绍”等多个分论坛也同其举行。

第3篇

关键词:战略预算 财务指标 研制能力

A研究所在建所以来经济运行逐步平稳,但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对研究所的全面发展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支持研究所研制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笔者认为引入战略预算、细分财务指标是一个助力措施。

一、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预算管理方式以财务预算、财务指标为核心,对单位资源实现规划、控制、激励,是单位追求稳定及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仍存在着一些缺点。

(一)预算目标的短期化倾向

实际工作中,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往往紧盯过去,局限于有限的内部指标,以过去几年特别是上年的相关指标数为基础,适度考虑增加或减少,通过一定程度的调整形成新的年度预算,使预算目标存在短期化倾向。

(二)预算目标的单一化倾向

传统预算管理方式虽然以全面预算为重要要求,但仍以利润、收入等指标为出发点,预算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的压力,最后仍在预算工作中以财务预算指标是否实现作为主要目的。单一化的预算目标往往使预算工作不能胜任更高层次的预算管理目标。

(三)预算管理过程的博弈化倾向

在预算的短期化单一化倾向下,使预算在制定审核执行过程中,经过预算执行者与预算审批者之间的博弈,最终实现折中的方案。由于执行者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占有更充分的信息,往往博弈的结果可以优于历史业绩,但不能保证单位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博弈化倾向削弱了预算管理效果。

二、战略预算的含义及优势

战略一直是单位管理的热门话题,战略预算管理将战略放置于预算管理的中心地位,围绕战略设计预算内容体系,以战略为预算编制起点,建立一整套预算管理体系,以单位价值最大和单位战略的实施为最终目标,通过采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全面评价单位的经营业绩,确立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地位。战略预算把长远发展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对单位战略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把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为关键绩效指标,落实到各预算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的具体行动上,实现各预算单元的持续发展。

(一)战略预算的特点

(1)基于战略――战略预算是战略落实的具体行动方案,着眼于单位持久的生命力的增强和竞争优势的提高,从战略视角推进和实施预算。

(2)关注绩效――战略预算摒弃一味追求最大利润的片面思想,不仅关注财务绩效,并以单位绩效的全面提高作为战略预算实施目标。

(3)滚动预算――战略预算注重动态的滚动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不断修正预算中的偏差,及时调整改善。

(4)组织保障――战略预算强调参与预算的组织广度和深度,突破传统预算往往更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部门的限制,强调在预算管理下的全员参与。

(二)战略预算的优势

1.战略预算是衔接单位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渠道

战略预算管理改变了传统预算的原有定位,预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控制系统,而是被重新定位为一个战略实施的保障和支持系统。没有预算支撑的单位战略是不具备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没有导向为基础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难以提高单位的竞争能力和价值。战略预算的采用使战略和预算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缩短战略与预算之间的距离。

2.将财务绩效评价提升为跨部门衡量整体业务流程的业绩

战略预算的采用,使单位资源配置时,根据单位的长期战略,同时根据向市场提品或劳务的要求,对单位中稀缺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不同的配比,解决了传统预算忽视战略执行和战略资源配置的不足问题。战略预算立足单位整体,有效调动各部门,统筹资源协调,衡量整体业务流程。

3.将单纯财务指标提升为价值增值过程

战略预算的应用,使预算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管理,向基于客户,基于市场的流程运作的转变,形成预算单元内部的业务流程价值链,注重价值链各链条的增值环节。

三、单位实施战略预算适用性分析

A研究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奠定国内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军品市场也发生深刻变化,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加上近两年军方的改革,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军工行I步入严冬,A研究所的绩效及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在现有能力基础上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仅增加资源投入是不够的,只有强化管理综合分析单位的内部、外部因素,找到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战略预算可以作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一个新的预算管理视角,更加重视战略与预算的衔接,从而进一步发挥市场、内部经营、员工等要素在战略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在战略预算管理理论中,单位必须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同时按照单位组织层级和单位中的处室,进一步转化为各层级各部门内部员工个人的目标。旨在通过建立一整套综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对单位的经营绩效和竞争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而这种有效的转化工具就是年度或研制周期内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

(一)战略预算实施的必要性

1.有助于“加快发展”战略的实现

“加快发展”是发展规划中,对单位发展的重要定位和要求,实现加快发展除了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外,还需要有效的实施渠道和实施工具,创造加快发展不断实现的内生推动力。

2.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单纯就财务指标考虑预算,安排预算容易使预算管理局限在财务指标之内,并不利于预算指标的实现。战略预算引入了新的预算维度,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绩效水平的全面提高,调动财务方面非财务方面的各项关键要素,促进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

3.努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战略预算把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为各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落实到各职能处室和责任人员的具体行动上,使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不断应对市场挑战,整合和不断提高内部经营,更加注重单位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有利于单位可持续增长的内生性力量。

(二)战略预算实施的具体措施

1.确定专门的战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战略预算实施需要有专门的战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作为保障。首先,需要有权威的具有统筹协调发展全局能力的高级战略预算管理最高权力机构;其次,需要编制机构、监控机构、反馈机构等作为战略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A研究所目前组织机构健全,所长报告会、财经领导小组会、职能部门齐全,可以满足战略预算实施需要的组织结构。

2.运用信息系统作为辅助手段

信息系统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核算,预算信息系统,为战略预算管理需要的有关详细基础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A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磨合,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已较为先进、系统,可为战略预算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为战略预算的实施,进一步对各方面整合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确立科学的多指标预算体系

科学确定核心指标、关键指标体系。单位实施战略预算应科学分析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找到成功的关键因素。

指标设立原则:重点指标与非重点指标的结合。优先设置财务方面指标,如科研到款的分解、创收指标、成本指标、利润指标、管理费指标、工资指标等。财务指标是直接体现单位的经济运行成果,应作为重点指标,而非重点指标则表明了单位产品、服务可以到达的水平。

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的结合。量化指标一般易于理解和接收,是作为财务指标的延伸,直接体现单位的经济运行结果,可重点考核。而非量化指标在内部管理、经营、学习、成长等方面,作为量化指标的补充。

在以上两项指标设立的同时,应适应不同考核方式,运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的结合助力战略预算的实现。

4.在经济运行中提高战略预算实施效果

战略预算的实现,是“指标制订”,评估绩效、分析差异、改进业务、评估战略、反馈战略的循环过程。战略预算实施核心是通过财务维度,非财务维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评估战略执行,分析对比差异,对业务做出改进,对财务内部流程学习成长等方面进行反馈、调整、提高进而反馈战略,从战略层面有所行动。通过构建战略预算管理体系,将单位战略转化为每个处室、员工的日常行动,通过对战略目标的持续反,使战略预算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适应竞争环境变化,让所有员工完全认知单位战略,各层次目标及实施情况,信息共享,充分沟通,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找到改善单位业绩的关键因素,提高引领主业领域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预算最高决策层的判断和反馈,直接决定战略预算应用过程中,需要由最高决策层综合各种影响战略预算目标实现的因素,始终方向明确,对于市场、内部管理、科研型号研制、人、财、物等方面有透彻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最后得出综合判断和评价结论,根据评价提出单位的下一步战略方案。

四、A研究所运用战略预算概述

战略预算具有其内在特点,每个预算单位应当设计出各有特点的战略预算实现方式,使战略预算管理与自己的使命、战略等相符。而其应用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往往并无效果,实施的单位需要深入理解实施的内涵的目的,而A研究所作为总体单位,在研制周期、研制方向、研制总经费等战略方面更具有战略的前瞻性。

战略预算对战略规划编制的严谨性和规划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要求更高。针对A研究所的规划编制较为粗放,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在规划中并不清晰,经济运行中各环节的协同和任务分工不够细化,缺乏与目标相配套的措施手段等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六方面加以注重。

(一)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分解

在经济运行中以营业收入为重要指标,进行年度内各研究室科研任务考核的依据,即依据科研型号中各研究室的研制任务情况,来划分每年应完成的经济指标,如营业收入、科研成本、利润等指标。

(二)控制外协费幅度

所内各部门职责需要整合优化,以适应战略预算推进的需要。战略预算强调立足单位整体,有效调动各处室全员全过程参与绩效提升与目标实现,这就需要所决策层具有充分协调和运筹能力,在营业收入指标分解为基础的前提下,把外协任务在所内尽量自我消化,作为绩效考核的增加项即加分项,所内进行科研经费的沉淀,从而减少外协经费的开支额度。

(三)拓新资金来源渠道

“持续发展,持盈保泰”是战略规划中,对研究所的重要定位和要求。为实现快速发展,除了加大投入,扩张规模外,还需要有效的实现渠道和实施工具,创造加快发展不断实现的内生动力。在科研拨款不均衡的前提下,除在外协项目中考虑自身能力,承揽部分项目,还需要多拓展其他领域,实际运用创新研究激励管理办法,不只是精神层面的获得,而是更要注重物质的收获,要使设计人员通过努力能够得到实实在在补偿。只有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才能有新的资金渠道,这不光是技术能力的获得还是单位资源的积累。

(四)稳定(掌控)管理费规模

A研究所规模大,人员多,范围广,经济运行成本高。经过数年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管理费的开支总额是较为均衡的,开支项目也是基本固定的,但也不是没有压缩的空间,机关的职能是服务于科研生产,本身的开支最终还是要列入科研经费中,随着院战略绩效考核、科研管理评估、安全生产费用检查、保密认证等资格项目的增加,它们在管理费中单独列支的项目也在增加。虽然机关各处的工作项目工作量有所增加,但本质上是工作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考虑到的是在管理费的日常经费开支的部分经费转移到侧重点工作经费上来,实际上是压缩日常开支经费,加大侧重点工作经费,从而实现管理费每年总额的基本稳定。

(五)薪酬制度是阳光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际效果依赖于实施水平,而实施水平的载体是人,人的水平的高低是薪酬来体现的,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梳理甚至再造、重整会付出一定的代r,但比在战略方案制订、方案理解、贯彻实施中出现偏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要强。

对研究所来说,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决定员工的薪酬范围,也就是说员工的能力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的工资,而能力的体现就是在工作上,是靠研究所战略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考核上,完成了所考核任务才能获得基本工资,只有创新、创收了才能获得绩效工资。员工实际工作成果如何,有没有积极干活,效果如何,达不达到要求,应统一考虑,使薪酬激励更具实效性考核结果,真正面对员工,真实倾向一线员工的劳动付出,这样才能避免工资每人每年都只涨的局面,真正建立起基于能力和业绩的合理薪酬制度。

(六)经济运行中结合精益成本工程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品牌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化的竞争力和水平。他们的共同点是低成本战略,这是多个成功企业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在研究所的经济运行中结合精益成本工程,化为其自身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助力研究所战略目标的实现。怎样实现低成本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采取措施。

(1)在战略预算管理层,也可以是经济评审机构审定外协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等时,作为甲方在合同技术层面、合同价格、项目数额、项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核,减少开支。

(2)在型号研制中,采用以设计决定成本的理念,技术继承性是好的,但也不是故步自封没有提升,要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研制中积累技术知识,积攒领域实力,才能够在主业领域厚积而薄发。

(3)在固定资产的软硬件上,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在新购置时需经充分认证后,才能进行必要开支,从而避免功能、人力资源上的重置。

五、总结

第4篇

一、课程和教师安排

本学期,属于我们所开设的课程门类仍然很多,但是教师太少,课程安排困难很大,经过多次和教务处磋商协调,我们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制定工作计划

学期初制定了教育系工作计划;

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组成立以后又制定的学科组工作计划;

学期初还制定了各科教学进度;

这样就保证了全所各项工作计划性。

三、计划执行情况

开学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指导和检查。如随机到教学班了解教师教学和作业批改和辅导情况;利用每周的教研例会听取教师教学汇报和问题反馈,共同研究计划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并且在四月和六月分别集中进行了作业和教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结论:计划执行情况基本良好。

四、其他工作

1、三月份组建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体制。

2、四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为学生的教育见习进行了必要的辅导,为学生顺利完成教育见习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

3、五月份组织有关学科教师在参与实习的班级开展了教育见习经验交流会;组织策划了浑源师范学校首届教育见习征文大赛;编写了教育见习点点滴滴发放各班。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教育见习巡回演讲团。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放大了教育见习的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思和专业思想。

4、六月份组织了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所教师的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说明本学期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问卷调查和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全所教师进行了年度考核。

5、编辑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习题集。

6、修订和完善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大纲。

7、作为网络交流平台的博客访问量接近两万人次,极大的提高了我校和我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8、圆满地完成了学年和学期学业成绩考评工作。

9、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了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为我所的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

10、初步确定了下学期开设课程和教师配备方案。

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系改为小学教育研究所,到现在找不到“研究”的感觉。

2、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组仍然没有进入状态,这个或许和我们研究所人数太少有关系,也或许缺乏物理环境有关系。

3、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六、整改措施

1、着手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认真思考“研究”问题,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2、认真思考研究所内部运行体制,科学灵活的处理内部协作和分工问题。

第5篇

本刊讯 西安是唐诗的故乡,是当之无愧的诗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诗词在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肩负使命,在传播创新的路上继续发挥它的影响力?《西安晚报》的“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栏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1月20日上午,为总结经验,推动传播创新,陕西省传播学会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西安晚报》“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栏目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巧合的是,该栏目同一时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思想文化创新一等奖”,这些都是对该栏目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2015年4月以来,《西安晚报》推出“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专栏,利用西安晚报影响力,以宣传西安乃至全省的重要知名景区为宗旨,邀请读者从唐诗宋词中发现西安旅游之美,用文学方式解读旅游景点背后的故事,用文化方式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内涵和深度,对西安旅游进行全新包装解读。希望通过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陕西、来西安访古探幽,开辟古诗词旅游线路,提升城市品格和旅游品质。

专栏受到读者和社会好评,也引起省委常委、宣传部梁桂部长的肯定,并作出批示,认为“这个栏目办得鲜活,接地气、有深度,把传统文化和地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对弘扬文化、推介旅游、树立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希望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推陈出新,努力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

在研讨会上,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屈胜文、副总编辑张更武分别对该报尤其是该栏目的创新做了详细的介绍。随后,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商子秦、西安市社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陕西省传播学会专家、省局报刊审读员刘荣庆、杨若文等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栏目的文化特色、新老媒体的融合、周延产品服务的开发、审读和传播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栏目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诚恳地提出不足和自己的建议,大家都认为,文化西安,离不开传统文化瑰宝的古诗词,希望该栏目能坚持下去。

参加研讨会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省版权局专职副局长沙庆超也对栏目的创新给予肯定,希望报纸能弥补新媒体碎片化快餐化的不足,保持和发扬传统媒体的深度和高度,做好精品栏目的创新发展。

2015年4月以来,《西安晚报》推出“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专栏用文学方式解读旅游景点背后的故事,有效提升西安旅游文化品位,受到读者和社会好评陕西省传播学会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支持下,自2013年、2014年两届开展了年度全省报纸传播创新案例评选。2015年学会将案例评选改变为对典型案例的研讨和媒体宣传,为2016年筹备设立陕西媒体年度传播创新系列案例评选热身实验。第一站是《陕西日报》的“回乡见闻”专栏,本次研讨会是其第二站,还将陆续走进省内其他媒体,挖掘传播创新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远光 辛光)

第6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科研管理

1.引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理论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科研项目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着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就是一种新型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本文就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以论述和探讨。

2.立项审批阶段

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阶段。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的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然后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等。

当然,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等。

3.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2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3.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我们知道:科研质量管理泛指对科研活动或过程(也包括组织、体系、人、产品及其组合)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以科研项目为例,其全面质量管理(或称综合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研究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研究方案制订、实验监测、数据处理、成果汇总等)的质量控制,对项目各动态要求(如研究与管理信息人员配备、经费使用、器材设施等)的质量控制,即对研究与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过程。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3.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不同的时间管理内容所应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计划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的主要方法有:顺序图法(PDM)和箭线图法(ADM)。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目前科研项目通常是按合同方式进行管理的,多数是宏观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原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延期,甚至撤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计划的质量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就可以应用项目实际管理的关键路线(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方法。

3.3 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

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虽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最少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生,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检查跟踪与预算有偏差的费用,会缓解政府资源紧张,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4.总结评价阶段

4.1 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4.2 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

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4.3 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4.4 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5.科研项目的课题管理

科研项目实行课题项目组长(主持人)负责制。各课题组成员可以交叉。跨项目组的科研课题,采取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全面负责,具有管理权。全面负责课题的进度、经费、人员调配、物资领取、课题奖金和绩效奖励分配等项工作,按课题进度完成各项任务并接受研究所办公室的检查考核。结合学院工作开展的课题,课题负责人的工作应取得学院领导同意。

研究所办公室每年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课题组应按时将阶段性小结和评价及工作进程等情况上报研究所办公室,每两个月(双月月底)至少有一小结。

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课题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如遇特殊情况需上报研究所领导审批,并交研究所办公室备案。研究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不得短缺,不得据为已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摘抄和发表。

实验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研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名称、方案、人员、时间、材料、环境、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过程、结果等,并应准确记录观察指标的数据变化。每项实验结束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有文字小结。

实验研究人员调离工作,应将全部实验记录资料、归档材料、文献卡片等全部上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签字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记录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录本、其它记录资料以及相关材料,属于研究所所有,各课题组使用。研究人员在离开研究所时,为方便今后的研究工作,经研究所同意可以复印这些资料。

研究工作全部结束后,由负责人撰写总结报告及有关论文,并将结题报告上报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将所有项目相关资料整理上交研究所办公室归档。

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科研课题者,课题负责人要写出拖延理由,上交研究所办公室,论证后做如下处理:1)有继续研究价值的项目,在下一年度必须完成。2)无继续研究价值的项目,由负责人写出终止原因报告,经批准后,负责人应做好技术资料的清理、归档和仪器试剂的清点移交工作,剩余经费收回。未做好善后工作的不能接受研究所的新课题。3)对无正当理由不按计划完成课题者,课题负责人将没有资格再承担研究所任何课题。

6.成果管理和档案管理

6.1 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是指在实验或理论上有创造性,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新药物、新理论、新认识等等。凡在科技工作中取得的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符合科技成果范围,均应按国家、省、市成果登记办法进行登记,否则不允许申报成果奖。申报前应将相关资料报研究所办公室,并通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初审。凡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或省、市科技成果奖的成果,按国家、省、市有关条例准备相关资料、填写各种申报表、鉴定书,并提前查新检索。参加鉴定的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鉴定委员会做成果报告,备齐申报材料。通过鉴定的课题,按规定上报、登记并存档。

6.2 档案归档

科技档案由课题负责人按时立卷归档,与外单位协作的,由主办单位保存。获奖的科研课题,公布获奖等级后三个月内,整理立卷后移交研究所办公室,获奖证书复印件提交备案。科技档案归档的文件资料,包括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书、设计方案、协议书、合同书;实验研究调查、分析、试制、测试、观测和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和数据,论文清单、成果申报材料、审批材料、成果奖励文件、成果推广使用证明材料、发明证书、奖励、经费收、支结算等。课题获得成果奖励后,课题负责人应先将所有资料立卷归档,方可领取成果奖金。

7.结束语

科学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并具有极大风险性的工作。如何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者和具体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国家高技术研发计划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

[2]孔刚,王萍,张弘.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J].软科学, 2001.

[3]周兴明等.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J].科研管理,1998.

第7篇

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各有关单位:

2020-2021年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已经制定,请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及时通知有关专家在本网站查询、下载试验方案,准备好试验用种,认真阅读试验方案及记载表格,做好试验地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保障区试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1: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附件2: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2020年9月30日

 

 

 

 

 

 

 

 

 

附件1

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报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全省小麦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及向国家区域试验推荐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A、B、C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A1~A12,B1~B12,C1~C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麦803*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润麦13-8*

宜城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3.扶麦191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襄麦93*

襄阳农科院

5.龙麦3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6.华1609*

华中农业大学

7.华1598*

华中农业大学

8.蜀鑫麦1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襄麦712*

襄阳农科院

10.鄂71081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1.荆麦203*

荆州农科院

12.闳麦779

河南红旗种业有限公司

13.鄂17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4.华1702

华中农业大学

15.DH143

襄阳农科院

16.华1802

华中农业大学

17.荆麦205

荆州农科院

18.华麦18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襄麦90

襄阳农科院

20.科麦999

湖北科利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1.鄂810145

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22.长辐麦1108

长江大学

23.鄂810148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24.鄂810370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

25.冈麦1602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6.襄麦789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27.智麦259

湖北楚天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28.鄂18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9.珍麦16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30.长麦3号

长江大学

31.187

孝感市农科院

32.扬辐麦8165

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33.扶麦166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襄阳市原种场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十堰市农科院

荆州农业科学院

随州市农科所

孝感市农科院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沙洋监狱管理局农场农科所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襄阳市农科院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试验资料汇总: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电话:13635798200,邮箱:dongfanghong1998@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15-17万为宜),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王桂娟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13635798200,dongfanghong1998@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qq.com)和张道荣(dongfanghong1998@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七、其他注意事项

生产试验:我省主要农作物受试验容量限制,生产试验由申请单位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在申报品种审定时,育种单位需提供生产试验总结报告,否则作为品种试验未完成、品种审定申报材料不齐全处理。

DUS测试:申请单位请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品种DUS测试可以与品种区域试验同步进行,申请者可以自主开展DUS测试或委托农业农村部授权的DUS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

                 

                                         

2020年9月

 

附件2

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请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审定适宜鄂北麦区的小麦品种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D、E、F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D1-D12 ,E1-E12,F1-F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810416*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鄂T81855*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3.襄原20*

襄阳市绿泽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鄂麦805*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扶麦190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鄂180*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7.龙麦68*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8.豫农803

河南农业大学

9.中科1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0.郑麦162

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11.西农1088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

12.驻麦305

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

13.中科118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4.西农5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5.中麦255

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

16.华兰0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17.DH021

襄阳农科院

18.润麦202

湖北撼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尊农19

襄阳尊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矮壮414

柏林森

21.冈麦1607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2.冈麦1609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3.襄麦1916

襄阳农科院

24.伟隆325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25.KNM025

襄阳春宇种业有限公司

26.兴麦658

湖北京谷农业有限公司

27.鄂麦189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8.扶麦138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9.楚玉麦505

湖北楚玉种业有限公司

 

30.鄂911278

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31.华1820

华中农业大学

32.龙麦1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33.鄂810619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襄阳市原种场

随县农科所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随县唐镇农技中心

谷城县农科所

曾都区何店镇农技中心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湖北农垦联丰张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郧县种子管理局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竹山县种子管理局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资料汇总: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电话:13227522729,邮箱:mengjf119@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顾见勋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天气特点、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13227522729,mengjf119@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163.com)和孟俊峰(mengjf119@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七、其他注意事项

第8篇

关键词: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对我国政府决策政策水平,尤其是科技政策决策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软科学研究活动已与国家决策活动紧密联合在一起,成为政府决策链中的一个先行环节和宏观管理调控手段。但还是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例如中央、地方政策决策协调的背后,必然需要和存在以决策服务为宗旨的软科学研究机构间的互动、协同。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是提升软科学研究能力和决策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软科学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成为我国软科学机构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国外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现状及实例

发达国家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一般称为“思想库”、“智库”或“头脑工厂”,主要职能是向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对策建议和可供选择的科学决策方案[1]。大多数国外著名智库自建立起就长期奉行资源共享战略,并已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以美、英、日、德等西方国家为典型。

1.1 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机制

发达国家的思想库大都非常重视对软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最突出的是美国的思想库,一般都具备人才储备、人才交流、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研究人才通过多样性、多元化举措,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研究团队。美国思想库非常重视研究人员的构成,注重学科互补和人才的内外结合。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高度国际化的智库,其重要优势之一就是研究团队的国际化,学会的研究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员工构成的多样性、国际化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创造性和全球性,为研究提供了全球性视野和广度。

其次,研究人员通过“旋转门”机制,形成政府与研究机构的良好人员互动。例如美国兰德公司90%以上的研究课题来自美国政府,一般不承担私人企业委托任务,兰德设在首都华盛顿的办事处,主要工作是沟通和政府各部门间的联系,大量的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之间有着频繁的工作交往,事实上兰德已成为专门面向政府的咨询顾问机构。美国思想库的人员交流与政府之间是紧密的,美国人把这种思想库与政府机构的人员交流方式称为“旋转门”现象,通过“旋转门”作用[2],美国的学界和政界、思想和权力之间得到很通畅的交流,从而有效地保证思想库的决策影响力。类似的还有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充当政府决策中“影子”参谋机构。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高校载体为支撑,有效提升研究实力和人才优势。国外十分注意发挥高校对软科学人才培养的作用,思想库与大学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人员交流合作。例如,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院专门开设了培养软科学专家的课程,为硕士生开的软、硬课程达86门之多。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以美国中西部、西海岸的大学为支撑,并聘请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委员会,委托国内80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完成课题。美国企业研究所除拥有自身专职研究人员外,还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伯克利校区等学府聘请了大约250名教授为兼职研究人员。可以说,高校已发展成为政府或民间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撑和依托力量。

1.2 注重软科学机构内外研究成果的共享机制

1)发表著作、研究报告和定期出版物。主要包括:发表思想库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期刊;对于重大的、紧迫的政策性问题出具的报告;对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工作论文;对当前重要政策问题发表见解并引导公众舆论的快报;总结展示研究机构情况的年度报告等。兰德公司2008年一年的出版物、报告和文章共533篇,媒体采访报道4261次。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定期出版《智慧资产的创造》、《IT情报新天地》等十余种刊物。思想库通过以上做法扩大其知名度,达到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提高在政府决策部门的渗透力度。

2)现代化的媒体推广手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智库除了借助传统的印刷品宣传研究成果外,开始越来越多的通过现代电子媒体和新闻媒介来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政策主张。例如,兰德公司开始利用互联网免费向社会提供自己的研究成果。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与多个国家的媒体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09年接待来访记者达500多个。

3)专题会议演讲。美国思想库经常召开各式的讨论会、专题研讨会、纪念会、答谢会等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例如,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举办专题研讨会、午棍会、晚餐会和特别工作会议等各种形式的讨论会,邀请专家、外国政府官员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通过这种方式,思想库可以及时了解到政府的政策走向,并将自己的政策理念传递给政府相关决策人员,而政府官员也可以及时从思想库汲取所需的研究成果。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ERC)内部也非常重视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一般讨论会、时事讲座、特别讲座、产业讲座等。

1.3 注重软科学机构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兰德公司是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较早的智库,服务对象已遍及全球近30家科研院所,成为高度国际化的智库。例如近年来,兰德陆续开展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包括“节能潜力分析的合作研究”、“中国工业的开发体制与技术创新”、“中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等研究项目。日本的软科学机构设有很多海外型机构。这类机构主要是由日本政府、大企业或财团在海外设置。主要任务是加快海外技术、经济等情报信息收集,并加以研究后,将研究的方案及时传递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自己的企业,为其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加快其海外市场竞争力的开发。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剧烈化,这类机构的数量正在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达数百个之多。

1.4 注重资源共享的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欧盟一直是共建共享研究区域和科研基础设施的典型。2000年以来,欧盟开始创建欧洲研究区。2007年欧盟成立欧洲科学研究理事会(ERC),该理事会是欧洲首个致力于前沿科研领域的泛欧基金组织。其宗旨是,通过资助(提供“欧洲科研理事会先进大奖”、“欧洲科研理事会启动奖”)吸引最优秀的创新科研人员,来推动欧洲的科研成果。其运作主要采取“调研人员主导”或者说“自下而上”的方式,并且对任何领域的研究开放。

1.5 注重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法规和数据共享政策机制

伴随着各种资源共享方式的有益实践,发达国家已研究并制定了关于研究资源共用、管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政策法规的实施来保证信息共享。如美国的《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德国的《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法国的《信息社会法》等。美国政府在推动国内资源共享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以“完全与开放”共享国策为核心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该项信息共享政策规定了各类数据共享管理的机制和用户获取开放数据的费用。“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数据和信息中心。

2 国内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现状

我国软科学机构不论在资源共享的理论、方法研究中,还是在软科学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实践方面较为薄弱,机构与人员间资源共享的观念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软科学资源共享内涵、特征及共享机制等理论方面研究

我国学者从理论角度丰富和完善了资源共享概念。如邹艳梅(2008)重点研究了软科学研究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问题,界定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并指出合作、协作关系是其主要纽带[3]。金春华等(2007)对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内涵及特征予以阐述,指出目前研究软科学机构的资源共享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行为和激励层面,但实际上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是以环境与技术为基础、内容与结构为核心的系统工程。说明软科学资源共享是需要从环境、功能、结构及支撑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4]。

2007年李建平、葛新权等人出版了《北京软科学资源共享研究》一书,提出“软科学的内在特点决定了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必要性。通过资源共享,可以集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形成相应的专家体系,真正发展成为各级政府机构的智力支持系统”[2]。

2.2 软科学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赵刚(2006)从软科学研究机构数、科研经费投入、研究人员构成、研究课题完成情况、对外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中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在1991-2004年间的发展现状问题,指出我国软科学机构在科技成果和资源共享等方面主要存在三点问题,包括:不能共享(占总调查人数的20%),主要指存在技术、语言、方法等障碍;不愿共享(占总调查人数的45%),主要是受利益影响、所属特定区域影响、资源配置分散等原因;由于存在缺乏共享经济、政治,使共享不经济、不被允许(占总调查人数的35%)[5]。刘勇(2007)在《我国“十一五”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战略选择》一文中,认为我国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有:软科学研究投入不足,资源共享缺乏物质基础;政府和社会对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重视不够,资源共享缺乏社会氛围;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不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技术平台,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等几个方面[6]。

2.3 软科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情况

目前初步形成共识:通过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使软科学资源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我国软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使软科学研究更好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如金春华(2007)从资源共享平台的用户类型、平台的用户需求、平台的结构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7]。刘宇(2006)提出建立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知识动态联盟的构想,介绍了知识动态联盟的概念,并对软科学研究资源的知识动态联盟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8]。李明珍(2010)通过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为先导,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软科学资源交流与共享的途径,从而有效推进国内软科学研究资源的共享[9]。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软科学成果共享平台机制研究”与“黑龙江省软科学成果共享模式研究”。并建设了软科学成果共享的信息网站[10]。

2.4 软科学机构在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方面实践总结

伴随着软科学在政策研究、服务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和地方开始通过举办软科学学术交流会议、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来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

定期举办的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年度会议、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等。2009年在重庆举办的“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此次会上提出了建设北京软科学资源共享文献库的建议,系统介绍了北京软科学资源共享的建设内容。2012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成果报告会”,目的是宣传软科学奖的获奖成果及获奖者、宣传软科学成果的社会价值、宣传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并通过成果宣传手段来提高中国软科学奖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促进软科学事业发展。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及地方高校不定期举办的各种软科学学术交流会和成果交流会议。如2009年10月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和陕西省软科学研究所举行的“全国地方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与发展联谊会”,宗旨是共同繁荣中国软科学研究事业,推动地方专业软科学机构间的合作、专项业务、人员培训等交流和资源与信息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目前该联谊会已发展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西、山东等省、市、自治区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共14家理事单位。

3 对我国软科学机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发展的启示

国外软科学研究机构已经将自身建设和开放创新有效融合协同,如国外众多知名思想库的工作大都面向政府服务,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甚至其研究活动已成为政府决策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软科学机构通过海内外人才融合、与高校合作开展学术及人才交流活动、与其他海外软科学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研究组织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来提升在本国和海外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对于国外软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限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在对软科学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缺少对现存软科学机构资源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科学分析、管理措施;软科学机构内部也尚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共享方法,所涉及的研究也是基于对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考和初步建议,真正用于实践的资源共享平台还不多见。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软科学机构发展,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这仍需我国软科学研究人员不断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顺庚,李光等.国外软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成功经验浅析[J].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 1990(5):26-29.

[2] 李建平,葛新权.北京软科学资源共享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邹艳梅.地方软科学研究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18):137-138.

[4] 金春华,葛新权等.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内涵、机制与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6-19.

[5] 赵刚,蒋天文.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与措施[J].中国软科学,2006(8):22-30.

[6] 刘勇,赵刚.我国“十一五”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7(2):8-12.

[7] 金春华,葛新权.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24):21-23.

[8] 刘宇.软科学的知识动态联盟研究-以北京的研究资源整合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5):102-106.

[9] 李明珍,徐进.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机制探讨——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示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27):65-68.

第9篇

2020年已经过去了,在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弥补不足,在2021年中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各方面协调能力,现将2020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管理

及时收集、汇总国家相关部委、省、市等部门出台的关于低碳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分析研究适合本公司的政策法规;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做好内审及外审工作。出版低碳简报5期。

二、低碳港口建设

编制省交通厅、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领导实地调研低碳港口建设进展情况材料。

收集、整理江阴港创建绿色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验收材料,并顺利通过了省级预考核和部级考验验收工作。

参加了中国港口协会、省交通运输厅、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和会议工作。

编制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申报材料(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轮胎吊油改电、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

编制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材料。

三、降本增效

积极申报省交通运输厅、市经信委等上级主管部门节能减排项目补贴资金,2020年共获得省交通运输厅115万元、江阴市经信委7.33万补贴。

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合作,对港区内内燃驱动起重机和卸船机进行效率检测,获得资金10万元。

四、项目管理

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和维护工作,如能效管理平台和楼宇电能在线监测系统。

针对新上的集团公司节能减排项目进行项目前期的备案工作。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如通用码头港池泊位的备案、岸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批复。

五、会务工作

编制长江港航物流联盟绿色航运专委会会议资料,并做好会务工作及日常事务。

配合办公室做好八省市港口(港航)协会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等。

六、完成领导交办事宜

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事宜。

第10篇

关键词:海洋;地质;课程;教材;实践;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5-03

海洋科学是一个多系统、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随着对海洋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人类对海洋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勿庸置疑的是,海洋将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和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我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然而,由于海洋长期以来在我国不受重视,我国海洋科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设立海洋学科的学校比较少。当然,由于海洋事业发展缓慢的限制,人才需求增长也比较缓慢。随着政府对海洋学科(例如海洋地质)的投入加大,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教育与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海洋科学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与国外还有着很大差距。幸运的是,海洋热潮的出现,对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学科的建设也正在起步。我校东营校区面向渤海,黄岛校区面向黄海,海洋学科的发展应该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来讲,基础却较为薄弱。目前,学校和学院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推动海洋学科建设。

一、整合资源、寻求支持,推进海洋学科建设

实验室建设方面。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了海洋信息技术实验室,为海洋石油与海域管理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1.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方面。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地学院院长、书记等领导一行连续走访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与几家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期借助各涉海单位的力量发展我院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学两个二级学科和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方向等。2010年4月,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李铁刚研究员等一行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讨了交流合作事宜。

2.学术交流方面。2009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秦蕴珊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邀请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海洋地质科学的进展与国家需求》的学术报告。2010年3月至11月,来自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几位研究员,专程来校做了相关学术报告。

可以看出,学校和学院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推动海洋学科建设。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最基本的课程建设明显不足。下面以《海洋地质学》课程建设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二、依托特色、加快《海洋地质学》课程建设

1.《海洋地质学》课程联合授课。2011年6月份,笔者承担了学院安排的研究生课程《海洋地质学》,明显感觉力所不及。经过长时间思索与联系,联系了涉及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部分青年研究人员,专程来校授课、报告。实际上,这些研究人员除了以上提及的单位,其学术思想和经历还涉及到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美国和德国等的高校与研究单位。研究海域从极地到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浅水中国陆架―陆坡―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研究方向从海水―海气―海陆作用,涉及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地磁学、大洋铁锰结核、可燃冰、洋中脊岩浆作用及与地幔柱相互作用等;涉及的尺度从秒―天―季―年一直到亿年,从地质尺度到实时观测,从海面以上数十千米到海底以下数千米。研究生课程的此番进行,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质量得到了提升。实际上,课程仍然存在问题,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适合我校特色的《海洋地质学》教材。

2.教材编写。《海洋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海洋地质方向的必修课程。针对目前国际海洋科学发展态势和我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需求,考虑到我校东营校区面向渤海,黄岛校区面向黄海的独特优势,我们应该将海洋地质学课程定位为地质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两门相关的课程,另外还应增加一门《海洋科学导论》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习《海洋地质学》课程的基础预备课程。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国际海洋科学的发展特点和我国海洋战略需求,我们(以及未来的)的教学队伍应当吸取国内主要教材的一些特色内容,吸收国际海洋地质发展的最新动态,尽快结合我校特色制定出适合我们的《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框架,完成《海洋地质学》教材的建设,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海洋地质及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海洋地质学科包容性非常强,目前关于海洋方向教师队伍的严重不足。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在学术研究背景方面势单力薄,在课程教学中无法完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是不可保障。值得高兴的是,海洋地质方向的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了学院、系领导的关注。

4.实践教学。地球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海洋地质学虽然是一门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要特点的专业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得海上地质调查工作和实习。我们可以将海洋地质学的部分教学内容与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和综合地质认识实习相结合,利用陆上的河北秦皇岛、安徽巢湖、鲁东等实践教学基地,针对一些海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现场进行海洋地质学的基础内容教学。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如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灵山岛等地开展海洋地质考察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会得到学生的欢迎。2011年9月,地学院地质系在灵山岛开展了一堂生动的野外地质现场教学公开课,吕洪波教授担任主讲,授课对象主要是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10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种现场教学不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灵感,还提高了专业素养,取得了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良好效果。当然,海洋地质研究终究离不开海上的科学考察,虽然该课程不可能安排学生到船上出海实习,但是青岛港口内断断续续停靠着非常多的科考船,比如科学三号、向阳红09号,“东方红”号等科学考察船,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到这些海洋调查船上进行参观考察,和船上的科学家直接进行交流学习。通过与涉海单位的加强沟通,这或许可行。

三、海洋学科发展的主要设想

2011年10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总结会议,提出“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努力开创蓝黄两区建设新局面”。中国石油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了与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一致,海洋学科的发展以及海洋类专业的设置应该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海洋类专业与传统石油类专业的结合是必然的选择。

综上所述,要加强与涉海单位的合作交流,需要组织力量,编写一本适合我校特色专业的海洋地质教材,加强海洋方向人才的引进力度。实践教学方面,必须将海洋地质学的相关教学内容与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和综合地质认识实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地区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的海洋调查船上进行直接的参观考察,我校的海洋(地质)学科建设将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士,王修林,高艳.适应新形势加快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2,(3):23-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Z].北京,2003.

[3]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2007.

第11篇

关键词:中期;财政年度;财政预算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29-02

编制预算不仅要立足于当前,保证本年度工作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而且要着眼于国家和部门的长远目标。中期财政预算是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对中长期国家施政、发展和建设规划,财政收支水平,重要项目前期筹划等作结构性的整合,建立层次分明的财政计划体系与基本框架,以控制年度预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家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为目标的一种预算管理手段。

一、中期财政预算的基本做法

中期财政预算有多种叫法,在国外使用较为普遍的名称是“中期支出框架(medium term expenditure frameworks)”,此外,还有“多年度期财政预算(multi-year budgeting)”、“中期预算(medium-term budgeting)”、“支出计划预测制度(expenditure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等叫法,但中期财政预算的基本做法大致是相同的(见图1)。目前,OECD国家目前均已全面实行中程计划预算,其中法国于1998年年底才引进中期财政预算制度,成为最后一个实行中程计划预算制度的国家。

二、中期财政预算的类型

中期财政预算根据法律约束力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分

为三种类型[1]:

1.政府只是年度预算文件中附加中期财政收支的预测信息,以供新年度资源配置的参考。中期财政收支的预测信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除了附加中期财政收支的预测信息外,也将中期财政计划列为年度正式预算文件之一,中期财政收支与中期财政计划不必须具有法律约束力。

3.政府完成预算审议之后,未来几年的预算计划也宣告确定。因此该中程计划所涵盖的多年度支出计划具有法定效力,规定较为严格。

各国多以实施前两种做法居多。美国联邦政府的中期计划预算制度则介于第二种模式与第三种模式之间。尽管各国采取的模式不尽相同,然而部分OECD国家采用的中程计划预算制度共同的做法包括:中期财政预算收支预测、中程财政计划、依预测数调整各机构预算基线、调整计划优先顺序、定期更新收支估测等,让年度预算决策不至于与中程的财政策略相违背,有利于预算收支的控制,同时亦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中期财政预算的作用

1.在中长期财政预算的引领下,财政部门可根据已核定的计划优先顺序,视未来财政收入情况预做财务需求评估,让计划与预算密切配合,可使整体资源获得最有效的配置与运用。这一制度如能建立,各部门不必每年再为审核预算而费时费力,而把重点放在施政计划内容、品质和行政效率的审查和考核上。将中期财政预算制度让将预算过程置于多年度的框架上,有利于将每年度的预算讨论置于政府中程的财政策略与政策优先顺序框架上。

2.中期财政预算还作为实行绩效预算的手段之一,较好地连结了宏观预算(财政支出上限)与微观预算(绩效预算),即在财政支出总额上限的限制下,在多年度内赋予了各机构完成绩效目标的灵活性(见图2)。

3.可以提高预算的可预见性,减少测算的盲目性,避免部门预算忽高忽低的情况,也有利于细化预算管理。对于公共建设、科技、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重大支出可做整体安排。

4.打破了预算编制以一年为期限的局限,避免行政机构短期行为,只着重某些可以短期速成的计划。而且,许多计划也需要多年度资金的支持才能完成,成效在当年可能无法立即显现,例如,环境治理的计划需要几年后才看得到成效,有必要将结果的预测延伸数年,才可能获得较佳的资源配置决策。

5.有利于财政部门集中精力从事项目绩效评价。在一年制的预算制度下,“一年预算,预算一年”,财政部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各部委讨价还价,而无法将精力用在评价项目的绩效上。因此,多年度的拨款授权有利于财政部从年复一年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在美国,一些国会议员甚至提议废除将一年制预算制度改为两年制预算制度。虽然这一提议一直未获得国会批准,但在中期财政预算以及多年度的项目拨款制度的推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年度预算工作。

6.有利于控制预算总支出。在许多国家,中期财政预算也是控制每一年度预算的有力工具,如在新西兰,中期财政预算是各机关与财政部预算谈判的上限。

当然,由于预算的编制基础依赖于中程财政收支的预测,预测的基础与精确与否影响预算编列极深,因此若过度依赖以往的预测,将造成财政政策的无弹性与迟钝,而过度乐观的预测则可能被用来作为一些不适当的公共支出计划的借口,使中程计划预算制度无法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果。美国联邦政府的中期收支预测是分别由隶属于总统的白宫预算管理局、隶属于国会的国会预算局同时执行,再比较其结果,以增强客观性。

四、在我国试编中期财政预算的做法

结合我国国情,在现有条件下,以我国每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可以考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家经济政策及发展目标、财政收支状况及发展趋势,确立一个3―5年期的财政支出框架,据此编制滚动预算。具体操作方面的做法是:

1.中期财政预算应由财政部负责编制,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以及中央各部委等配合。

2.中期财政预算的基本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在预算年度(3―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政策说明;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法定支出安排及预测等。

3.将近3―5年的重大项目、法定经费支出等排入预算,以增强预算的前瞻性,使各部门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总量做到心中有数;财政部与相关部委商讨各项支出限额,审查计划时应着重成本效益分析、财务可行性等,以有效运用分配政府预算资源。

参考文献:

[1] 苏彩足.美国联邦政府之中程计划预算机制[J].主计月刊(台湾),2002,(558).

第12篇

程义全给自己的阳光私募产品命名为“转子”,现在理成资产旗下已有了转子1号、转子2号和转子3号信托产品。按照他的解释,“转子”的特性是高速旋转,这象征着信托基金积极追逐高成长性,寻找在国内市场上展现最佳成长特质的股票。

2010年,理成资产业绩不俗,年度收益率44.71%,在众多私募中脱颖而出,年度收益率排名第四,成为年度最佳私募之一。事实上,2010年的A股市场全年走势呈现大V字型,尽管不是单边下跌市场,但在操作上却并不容易。理成资产以怎样的方式应对并战胜了2010年的市场?在理成资产眼中,2011年的投资机会又在哪里?对于这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程义全自有其答案。

以基本面研究驱动投资

在投资风格上,程义全表示理成资产一贯秉承主动进取的管理风格。

“理成是一个严格基本面驱动的投资研究团队。我们会选择基本面优良、发展趋势向好的公司。基本面优良包括稳健的经营模式、合理的盈利能力、良好的利润增长预期以及与利润相匹配的现金流;发展趋势向好的公司,这里面包括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经营发生重大的向好转折等。”程义全如是解释。

按照程义全对自己投资风格的定义,则是“一点点巴菲特加上一点点彼得林奇”,他强调把“稳健”放在首位――既要立足于长期基本面的价值投资,也不能忽视市场短期博弈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在中国市场的博弈性很强,因此不能不考虑博弈因素。

这些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源自多年在证券业的研究工作,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程义全在离开交银施罗德基金之前,还历任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汉唐证券研究所所长等职,这使得他对中国证券市场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金融行为学对市场的影响力在A股市场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我从业的这十年里,我看到行为金融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强。被风吹起的羽毛,就像泡沫中的股价能涨多高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本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一定会最终落到地板上的。对于上涨的市场,理成资产不会不盲动,而对于下跌的市场,理成资产也不会太悲观。”程义全表示,在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理成资产会运用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评估等估值模型及方法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评估。

在投资的过程中,让程义全感到比较快乐的是和刚刚调研过的研究员沟通,搞清楚调研的这个企业到底怎么样,从商业模式、管理团队、行业竞争趋势到他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回避“羽毛品种”

“2010年的市场,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年初的时候炒区域板块、TMT这些公司。区域板块从南到北,把中国地图切成一块一块就都成区域了,这些区域概念在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都炒了个遍。TMT中的大公司我们也研究了很多,接近有20多家,但最后真正去投的很少,而且一旦投了,卖的也很早。”程义全回顾道。

回顾2010年初市场对于区域板块的炒作,程义全提到了他的羽毛理论,而这一理论源于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

“我家在农村,小时候没什么玩的就在操场上玩一种游戏,往上吹羽毛,使劲往上吹,可以吹的很高。如果碰上运气好,有一阵风吹过来,还可以吹的更高。这东西其实跟股票一样,可以涨多高你搞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吹多高,它最后会落到地上。我们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很多当初炒的区域股票,都跌到地板上,这个结果就说明它其实是缺乏投资价值的。”

“后来到二、三季度,大家把转型这件事想的比较清楚了,已经看到未来消费的成长性,市场走势比较符合我们的投资组合思路。四季度通涨预期进一步抬头,使得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资源品可能存在的机会。所以和海外对冲基金一样,管理人的策略其实需要灵活应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只有永远变化的市场。”程义全道。

2011年:交谊舞跳到了墙角

“如果把宏观政策与实体经济走势比作次进彼退的交谊舞,2011年就像这场交谊舞跳到墙脚的时候:2009到2010总体上是实体经济徘徊、宏观政策进的时间周期,而2011年则总体上是实体经济进、而宏观政策退的时间周期。”程义全判断。

“当交谊舞跳到墙角的时候,弯拐不过来还有一些震荡出现。”程义全形象的总结了对宏观经济的看法。

在2011年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上,程义全认为,2011年板块间由于估值割裂而引致的博弈性波动会更加剧烈。上游的水泥、煤炭等低估值行业具有一定机会。而下游的医药、消费品如果仍然在目前价格水平,将可以找到一些不错的投资机会。理成资产的基本想法是躲在估值相对比较便宜的品种,还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