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3:4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金法则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敬请关注!!
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这里使用的“规范诗学”一语,来自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定义。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1890—1957)在《诗学的定义》一文中指出:“有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它表现在规范诗学中。对现有的程序不作客观描述,而是评价、判断它们,并指出某些唯一合理的程序来,这就是规范诗学的任务。规范诗学以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写文学作品为目的。”① 之所以要借用这样一个说法,是因为它能够较为简捷明确地表达我对唐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特征的把握。唐代诗学的核心就是诗格,所谓“诗格”,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出现“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清人沈涛《匏庐诗话·自序》指出:“诗话之作起于有宋,唐以前则曰品、曰式、曰例、曰格、曰范、曰评,初不以话名也。”② 唐代的诗格(包括部分文格和赋格)虽然颇有散佚,但通考存佚之作,约有六十余种之多③。“格”的意思是法式、标准,所以诗格的含义也就是指做诗的规范。唐代诗格的写作动机不外两方面:一是以便应举,二是以训初学,总括起来,都是“以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写文学作品为目的”。因此,本文使用“规范诗学”一语来概括唐代诗学的特征。
一、“规范诗学”的形成轨迹
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者,对于隋唐五代一段的历史地位有不同看法,比如郭绍虞先生名之曰“复古期”④,张健先生名之曰“中衰期”⑤,张少康、刘三富先生则名之曰“深入扩展期”⑥。言其“复古”,则以唐人诗学殊乏创新;谓之“中衰”,则以其略无起色;“深入扩展”云云,又混唐宋金元四朝而言。究竟隋唐五代约三百八十年(581—960)间的文学批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实有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转折。在此之前,文学批评的重心是文学作品要“写什么”,而到了唐代,就转移到文学作品应该“怎么写”。当然,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也并非跳跃式的一蹴而就。下面简略勾勒一下这个转变的轨迹。
文学规范的建立,与文学的自觉程度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话题。关于什么是文学的自觉,依我看来,文学是一个多面体,无论认识到其哪一面,都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自觉。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认为说《诗》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⑦,能说这是对文学 (以《诗》为代表)的特性无所自觉吗?《汉书·艺文志》中专列“诗赋略”,这表明自刘向、歆父子到班固,都认识到诗赋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字著述的特征所在。但其重视的赋,应该具备“恻隐古诗之义”;至于歌诗的意义,也主要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一句话,他们重视的还是“写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看,曹丕《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的提出,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换,因为他所自觉到的文学,是其文学性的一面。不在于其中表现的内容是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诗赋欲丽”的“欲”,假如与“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中的两“宜”一“尚”联系起来,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似乎也含有一种外在规范的意味。所以我认为,唐人“规范诗学”的源头不妨追溯到这里。
唐以前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著作,允推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总术》专讲“文术”之重要,所谓“文术”,就是指作文的法则。其开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笔的区分是对作品文学性的进一步自觉,但刘勰并不完全认同这一提法,他认为这种区分于古无征,“自近代耳”。又对这一说的代表人物颜延之的意见加以批驳,最后说出自己的意见:“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笔为翰。”⑧ 口头表述者为言,笔墨描述者为翰,这反映了刘勰对于文采的重视。“翰”指翠鸟的羽毛,晋以来常常被用以形容富有文采的作品,这是时代风尚。然而在刘勰看来,用笔墨描写的也并非都堪称作品,强弱优劣的关键即在“研术”。据《文心雕龙·序志》,其书的下篇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涉及文学的创作、批评、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其中创作论部分,又涉及文学的想象、构思、辞采、剪裁、用典、声律、炼字、对偶等命题,部分建立起文学的写作规范,虽然还不免是笼统的。
齐梁以来积极建立诗学规范的,可以沈约等“永明体”诗人为代表。从沈约开始,中国诗歌的音律有了人为的限定,并且要求严格执行。在其“规范”的视野之下重新审视诗歌史,尽管自古以来就有“高言妙句,音韵天成”者,但都是“暗与理合,匪由思至”。而文学史上享有大名的作家,如“张(衡)、蔡(邕)、曹 (植)、王(粲),曾无先觉;潘(岳)、陆(机)、颜(延之)、谢(灵运),去之弥远”⑨。他所试图建立的是一个崭新的规范,了解诗歌的音韵规律成为写作、谈论文学的必要前提。“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⑩ 然而,这样一种有关规范的意见在当时并未能得到普遍认同。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直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数学文化,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诸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小欧拉智改羊圈;金冠之谜等等。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课外活动,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数学游戏。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此外,指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报纸或墙报),由学生自己组稿、编辑定期出版,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思考题征求解答等多种课外活动形式,都能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方法指导,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题 目:郑州投建SHOPPING MAll 的实证分析——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
1、选题依据(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型百货店的逐渐衰退,郑州地区商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涌现出1些新的商业形态如:购物中心、量贩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专卖店等,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为郑州的经济活跃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全新0售业态--shopping mall已经显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郑州经济环境优良,政策环境开放,人文环境充足,地理环境优越,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市民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朝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众所周知,从大商集团4.21亿元拍得金博大店3年经营权,到神速签约郑州国贸店、闪电进驻漯河两店;从迪奥、倩碧等国际1线化妆品牌的引进,到大众时尚百货向精品时尚百货的转型超越;从创新联盟营销到销售业绩的不断攀升,大商1直是郑州媒体和商家关注的焦点。2019年7月13日,大商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大商集团河南店网拓展暨大商新玛特郑州国贸总店招商大会在郑州裕达国贸盛大召开,与会者有大商高层、行业专家学者数10人、国内外知名供应商代表400多人、各大媒体记者近50人等。本次招商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大商集团对河南店网布局的首次高调亮相,标志着大商在河南店网布局的正式启动。
本论文将从大环境来分析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角度全面认真地分析它的投资可行性。
(2)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投建shopping mall不仅是1个城市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善,更是1个城市高速发展水平的标杆。MALL作为1种现代商业形态,代表着先进的商业生产力,那么,北美作为全球MALL的策源地和样板,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孑然不同的局面?1类MALL作为成功的样板而受到称赞,现在依然门庭若市,而另1类MALL却被孤00地抛弃在野外,门口无比空旷。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完成了对商业体系的现代化改造,这1切,是在市场的力量推动下完成的。美国能在经济上取得今日的成就,其商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和他的融资体系、富有创造力的社会生产体系1样,成为美国经济值得骄傲的标志之1。以至于今日当人们在议论起商业地产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谈起“Shopping MALL”,即我们常说的“购物中心”。而“Shopping MALL”正是在美国开端。这1商业形式固然是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但目前却已成为全球现代商业的样板,它在1个国家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1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尺之1。
从早期欧美购物中心的发展,到近在咫尺的亚洲日本、韩国等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经验和教训。世界上没有1个购物中心会主观地走向失败,世界上任何1个购物中心自始至终都梦想走向成功。但是数2019年来的发展历程却说明:有1些项目获得了成功,而有1些项目却走向了失败。成功是主动的,而失败却是被动的。
从欧美和日本等地的购物中心发展经验中,我们又可总结出1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1个国家和地区的购物中心从起步走向成熟,基本上都要经历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是:
第1阶段:购物中心刚刚开始起步,这个阶段由于购物中心在市场上并未饱和,加上市场的需求推动,使绝大多数购物中心1旦建成,都能在初期获得1个较好的效应。这个阶段是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本身并未对购物中心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足够的准备,就在利益的推动下进入购物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这个阶段对购物中心运营最重要的
因素是地段的因素;第2阶段:购物中心从起步阶段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购物中心的建设开始趋于饱和,并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场所。购物中心与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由于购物中心运营都开始步入成熟,购物中心之间主要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和技术层面的竞争,在这个阶段,现代商业人才和商业运营技能是决定购物中心生存的决定因素。在竞争的推动下,1部分购物中心承受不住压力,开始衰落;第3阶段:购物中心的发展和运营进入成熟阶段,成熟的购物中心供应链和连锁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开始形成,竞争进入白热化。在这个阶段,现代商业人才充裕,商业运营技术已相对成熟,购物中心与购物中心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主题化经营和差异化战略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主要亮点,具有鲜明主题和高度战略规划思想的购物中心开始构筑中心优势,并成为购物中心竞争角逐中的优胜者。大量目光短浅、规划落后和过于追逐短期利益的购物中心被淘汰,购物中心开始形成强者为王的格局。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3个阶段。
(3)发展趋势
购物中心的兴起是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并且在1定程度上进1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购物中心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均衡的态势,绝大多数的购物中心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仅美国所拥有的购物中心总数就多达45000个。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而购物中心则迎合了这种需求。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购物中心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购物中心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形式日趋多样、服务更趋完善。但是从客观来讲,欧美的购物中心无论从总体数量、销售业绩,还是从管理水平上看,都在全球购物中心领域发挥着榜样的作用。从购物中心的发展对各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对我们研究购物中心、发展购物中心更是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仅以美国购物中心对美国经济的总体贡献为例,1993年其总销售额达到8302亿美元,1994年达到了8500亿美元,2019年则已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个销售额在非汽车类商品的销售额中占了55%,美国购物中心所雇用员工超过1000万人,几乎每11个工作人口中就有1名是在大型购物中心工作。在这里需要说明的1点是,美国的购物中心产业1993年就已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因而大型购物中心数量逐年递减,即便如此,购物中心所产生的销售额,仍然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购物中心在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兴起并且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被0售业人士称为“流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购物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0售业的被动和从属地位,实现了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乃至对生产的引导,对消费的促进。
2、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1)研究目标
本论文将从大环境来分析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角度全面认真地分析它的投资可行性。
(2)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从shopping mall的产生和发展以及shopping mall在中国的个案分析,探讨shopping mall在郑州投资兴建的可行性。同时,大商新玛特作为1家外来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郑州市场投建shopping mall取得了巨大成功。
论文提纲:
1、 购物中心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1)购物中心的产生
(2)购物中心的定义
(3)购物中心的特点
(4)购物中心的现状
(5)购物中心的分类
2、 中国SHOPPING MALL的个案分析
(1)赛特购物中心淡出武汉
(2)广州天河城广场购物中心
(3)成功发展SHOPPING MALL应具备的条件
3、郑州发展SHOPPING MALL的环境总析
(1)经济环境
(2)地理环境
(3)政策环境
(4)市场状况
4、投建大商SHOPPING MALL的实证分析
(1)区位环境分析
(2)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商圈分析
(3)经济政策环境分析
(4)人文环境分析
(5)郑州市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5、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的投资风险研究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研究方法
1。实证与案例分析法
这是西方经济学界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成熟的研究范式。实证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指明研究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以及说明该事物在各种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归纳法
从案例出发,必须运用归纳的方法。归纳法的运用,就是从1个或多个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发现各自不同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对核心能力有1个较普遍的认识。
3。比较分析法
由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而且不同企业的发展道路与竞争力提升方式、路径都不尽相同,这都使本文自然的应用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所谓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多个同类或相近的事物,按同1法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它们的相同点与差异点,并根据同1法则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来推测未能知的事物或具有同样或近似的性质和特征。本论文中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渊源和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的研究,将是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2)研究手段与技术路线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有丰富的藏书,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可全文检索中国期刊网,能方便查阅到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最新成果,还通过对1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此外,还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研究内容中,对shopping mall的综述,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期刊、报纸、杂志等资源来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研究世界各国shopping mall的发展和趋势同时,密切关注国外发展shopping mall的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此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调整。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追求方便性、多样性、注重个人品味的需求,同时更注重整体购买经历的愉悦。这种趋势促成了对大型Mall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强。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道出shopping mall的其中缘由,进而得出在某个区域投资发展shopping mall的可行性。
4、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陈才编。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19
[4] 石伟,李洪涛。沃尔玛商业帝国启示录。经营者,2019(5):53-54
[5] 刘光杰。21世纪武汉的战略定位及其结构调整思路。经济评论,2019(2):54-56
[6] 徐志爱,唐平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7] 蔡恩泽。大商场向何处去。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
[8] 杜江,李炳毅。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2019(1):37-39
[9] 。传统百货0售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0] 涂山青。赛特缘何淡出武汉。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2),35-36
[11] [英]洛伦兹·格利茨。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12] 叶兴国,陈满生。国际商务英语阅读。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1998
[13] 顾过键。0售业发展热点思辨。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4] 李毕万。百货店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5] 永岛幸夫。0售业发展之道。昆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6] 黄维礼。0售促销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17] 黄桂芝。0售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8]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9] 大卫·E·贝尔。战略0售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20] 刘念雄。购物中心开发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1] 余凯。仓储式超市经营管理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
[22] 吕1林。美国沃尔玛——世界0售第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5、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研究的整体方案
对本论题的研究,主要分4大步骤着手进行。
第1,论述SHOPPING MALL的产生、定义、特点、分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2,研究主要对中国SHOPPING MALL个案进行分析,以赛特、广州天河城为例,分析它们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的具体事例总结出成功发展SHOPPING MALL的应该具备条件然后,着重对双汇集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
第3,针对郑州的大环境进行论述分析,得出郑州已基本具备发展SHOPPING MALL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第4,在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以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进行分析;
第5,就预测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大商新玛特SHOPPING MALL未来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工作进度安排
论文步骤
完成时间
备注
确定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
2019年12月20日
学生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完成审批表
下达任务书
2019年12月31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书
开题报告定稿
2019年1月15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定稿
2019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定稿
2019年3月10日
指导教师写指导学生完成外文翻译
交论文完整初稿
2019年4月27日
指导教师要求学生保留修改稿件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9年4月28日—30日
系里检查学生论文进展和教师指导情况
论文第2、3...稿
论文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著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人们密切接触和使用的建筑部件,如门扇,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因为其使用功能限通常是小尺度的并且其尺寸通常是一定的。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熟悉的部件同建筑的整体相比来获得建筑体量大小的正确概念。这些小尺度的细部尺度到整个建筑的大尺度之间必然分布了一些过渡的尺度层级。过度缓和的情况下,通常尺度层级会多一些,尺度级差小,形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效果。如果这种过渡非常简短甚至没有过渡的情况下,会造成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是生硬缺乏尺度感的败笔。建筑尺度分级形成的有秩序的级差,犹如一首有节律的交响乐。舒缓处优美和谐,起伏处激荡昂扬。建筑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尺度级差形成了清晰的节奏排列加强了建筑的尺度表现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海证券大厦的尺度分级系统来充分理解尺度和尺度层级的概念。
上海证卷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主要马路世纪大道边。每次从过分拥挤的浦西坐车穿出过江隧道来到陆家嘴顿觉豁然开朗,晶莹剔透的金贸大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大片的绿地又带来了亲切和开阔的感觉。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本该更有秩序的高高低低风格各异的高楼总觉规划上略有缺憾。沿宽阔的世纪大道向前,当看到从高楼的夹缝中只能露出半个脸的上海证卷大厦明显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尺度体系,这种遗憾的感觉更强烈了。上海证券大厦立面上用了巨大的方格及其对角线形成的网状装饰。每一条横向装饰带之间的间距是三层层高。而处于其尺度层级下一级的可以让人正确识别其体量的比如层高,窗高这一层级的尺度设置欠缺。导致了人眼不能正确判定该建筑的体量。
关键词:建筑 装饰 文化 经济
毫不怀疑的说,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路斯拥有21世纪人类的前卫思想。翻开这篇作于1908年的《装饰与罪恶》让人感慨不已,在20世纪这个批评的黄金年代里,假如作为建筑师的路斯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工作,他一定会是一位文笔卓越、思想激进的左翼批评家,我猜测他的思想会倾向一定是或者更激进的托洛基主义。如果他的寿命可1940年,他一定会成为格林伯格抽象表现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从19世纪末的分离派向20世纪初先锋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人物,人们逐渐发现以往现代主义建筑历史中线性发展观的局限性,而路斯独特的建筑策略和文化批判为人们提供了建筑现代性认识的新视野,所以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都把路斯看作自己思想的来源之一。
1.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只有清楚明了的理解了《装饰与罪恶》主要是针对分离派表面、肤浅的装饰风格,我们才能理解路斯并不坚持去除建筑中的所有装饰,在建筑学的层面上来讲,他是对古典主义中的集合性装饰持赞扬态度的,虽然他反对分离派的装饰,他认为分离派只有瞬间的价值,而后着通过正确使用材料和赋予建筑更多的内涵以及性格。因此,路斯在建筑设计,尤其是其室内设计中,创造性的借鉴并发展了古典主义装饰。
在这里,路斯深刻区别了两种不同的装饰:分离派的表面装饰和古典主义的深层装饰,在他看来,表面装饰是寄生于结构并干扰结构逻辑的后加想法,它们只是制造幻想;而深层的装饰则能增强结构逻辑并有目的地使用简单形式并真实地表达材料,它们的作用不再是隐藏和掩饰,而是作为社会文化基础的同谋和表现符号。
2.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在路斯的《装饰与罪恶》以文中,路斯按不同社会阶层区别了当时的知识精英和传统工匠,他认为社会中不同的人。虽然同时存在,但却可能属于不同的时代,落伍者降低了文化进步的速度:
“我可能生活在1908年,但是我的部居生活在1900年,而街对面的那个人则生活在1880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它的居民的文化分布在如此长的时间段里面真是不幸。”
或者说,他们属于不同程度的现代,因此,不同人会需要不同的文化,知识精英在劳累一天后会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但传统的工匠却不能体会这种乐趣,他们只有在对物品的装饰中获得乐趣。路斯虽然坚持自己的装饰理论,但却出于对工匠阶层的理解而能容忍他们的装饰。
3.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与装饰的关系
21世纪的今天,网络在方便大众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把自己毫无保留的暴露给网络,于是不同用户的需求被分类对待,和现实超市一样,网络超市也时时刻刻修改对商品的包装机制,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模特、配饰、背景中的香奈儿礼盒都成为网络商店的商品装饰细节。受教育程度与个人修养的极大差别网络买家的不同装饰需要,在精明的卖家不断区分下得到满足。
从网络世界转身目光投放到21世纪的上海,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专柜与陕西农村花哨的年货集市形成鲜明对比,两个完全不同的消费人群其对商品的期望与注意力也完全不同,构称高档百货专柜的商品拥有更优质的包装材料更细致的装饰风格,更少的颜色,当然更高昂的价格。年货集市则深受受教育有限的农民的青睐,用饱满的红色和绿色构成的年画和大红纸包裹的粗糙点心成为年货的重头戏。这一差别的形成原因被20世纪初的路斯先生不留情面的指出。生活在当下的普通人群其对装饰的舍弃也达到了人类发展以来的极致。宜家简洁低成本的家居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然仍有一部分消费者内心依然渴望睡在一款巴洛克风格的软榻上,但对价格和实用性对比之后,他们选择接受宜家单色的,需要自己回家组装起来的几块木板和钉子组成的家具。
综上所述路斯在1908年得出的结论至今仍然有效“文化的进步跟从实用品上取消装饰是同意语”,我们应该为这一结论感谢路斯。
4.实用主义:经济与装饰的关系
由“小白脸掌握命运的国家”“有装饰流行病的政府”成为路斯对自己生活的时代的背景的刻薄描绘。1908的奥地利国民经济的秘密也被卢斯毫不怯懦委婉的一语道破,“更换甚至放火烧毁一部分财富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法则”。如果读文章的我们有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就会发现这些法则至今形而有效。在有关装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路斯认为装饰所造成的浪费和社会经济发展背道而驰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说,人们对作为消费资料的装饰的过度追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然而社会变迁的原因是复杂的,经济原因只是其中之一。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进化的形式可以是多元的,认为不同的社会都有自己的进化阶梯,而且每个社会中的不同领域都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发展方向。我们以当下的月饼为例,“纯金”月饼、“纯银”月饼,月饼盒里装名贵洋酒、高档礼品,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时,过度豪华包装的月饼就纷纷火爆出炉,各种“豪华月饼”挤满各地商店的柜台,而且销量甚好。
路斯的“装饰与罪恶”这句口号比阿道夫・路斯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振聋发聩,它就像是对于20世纪之后至今对于包装设计在内的整个艺术的超级诅咒,当然如果用路斯自己的话来说更像是一场天堂降临尘世之前的净化。“文明人用艺术来代替装饰”,我们用贝多芬或瓦格纳来纾解一天的疲惫,如果有谁能再听完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后,还能有办法坐下来设计壁纸的花纹,那他不是恶棍就是低能”,这就是路斯1908年提出的观点,我们不在需要“风格”这种嗦的东西,因为风格就是装饰,装饰就是罪恶,装饰就是材料和精力的耗损。
文献综述:
【1】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建筑装饰为例.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2】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3】对装饰即罪恶的在解读.徐辉
【4】范路《非先锋的先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
【5】孙一帆《从无印良品看当代极简主义设计》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09
关键词:儒家文化;数字广告;传播途径
杨善群在《孙子评传》中提及孔子与朝鲜、日本乃至西方国家的关系;李启谦、姜林祥主编的《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中论述了孔子思想对国内外的影响;姜林祥的《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分析了孔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历程与所产生的影响,资料较翔实,分析到位;崔英辰的《韩国儒学思想研究》被称为“系统研究韩国儒学思想发展的扛鼎之作”,不仅对孔子儒学的思想本质有所分析,而且重点对孔子文化在韩国的发展进行详细论述;韩国儒学者柳承国在《韩国儒学与现代精神》中探究韩国儒学思想形成的渊源、韩国儒学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及韩国思想的现展等。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便于人们了解儒学的海外传播状况;另一方面为当前研究孔子文化怎样走向世界提供了历史依据。儒家文化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其对东亚诸国文化的影响有目共睹。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的蔡方鹿教授通过考察儒家文化在中、日、韩交流与发展的历史指出,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主导了起源国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孔子文化研究在欧洲具有重要的地位,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翻译了《史记》,并对《礼记》《周礼》等颇有研究。他曾来华周游齐鲁故地,瞻仰了孔孟庙堂,凭吊了太史公陵墓。德国一些学者也对孔子文化研究兴趣浓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几位著名的汉学家卫礼贤、佛尔克、福兰阁等所研究的中国哲学史都包含孔子思想。1964年,德国出版了施唐格翻译的《论语》。此外,德国大学选读课中有《孟子》。英国学者和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也比较活跃,牛津大学偏重于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公共课科目为《左传》《孟子》中的篇章,选修课为《孝经》和唐宋传奇等,诗词主要讲《诗经》和唐诗。此外,英国还有讲授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专著,这些著作也涉及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内容。在美国,除了传教士热心于翻译和传播孔子文化以外,政府和很多学者也对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与传播中的地位达成了共识,充分肯定了儒家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儒学的现代价值。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各领域的传播,是当今国内研究者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和思考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儒家文化的传承
儒家“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传承。中国人一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敬畏和保护自然。“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儒家思想提倡由家庭之爱推及社会之爱、天下之爱直至对世间万物之爱。贯穿仁的精神的儒家思想具有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使人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礼”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该思想在当今中国对外策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儒家文化在数字广告中的传承意义深远。其一,通过系统研究数字广告语言、传播渠道和传播策略的创新方式,以儒家文化为源泉,根据历史变迁打造当前社会所需的广告风格和特点。其二,以儒家文化为创作背景,为中国创意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广告领域的理论建设,积累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数字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秀范本,这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儒家文化思想价值导向
在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以儒家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成员养成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积极继承儒家思想重德行、重社会规范的理念和思想,与时代接轨。通过数字广告的有力传播,使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一心。儒家文化在数字广告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开展儒家文化与数字广告产业的研究,既符合党和国家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精神的要求,又增强了广告传播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其二,儒家文化通过数字广告的广泛传播,拓展了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培养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其三,中国文化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应该坚守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便是儒家文化的思想价值导向。
三、数字广告的传播途径
数字媒介促使广告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其一,广告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如,网络广告使用电脑制作,通过互联网在线传播的方式各类广告,向全球范围输送图像和文本。网络广告把文字、动画、视频等结合在一起,表现形式多样化,并且功能完备,受众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评论、进行互动等,极易被具有趣味性的广告吸引。其二,数字技术促成的互动广告,可以使目标客户与生产商实时互动,产生一对一的营销效果。目前,基于数字技术的手机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动漫、手机音乐等艺术形式十分常见。数字广告在网络媒体发展背景下形成了手机广告、游戏植入式广告、富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等形式。其中,网络数字广告还包含关键词搜索广告、横幅广告、分类广告、富媒体广告、赞助式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等形式。数字广告通过应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对文字、图片进行编排、嵌入,最终形成数字广告传播文件,使儒家文化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四、儒家文化在数字广告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我国中央电视台通过公益广告宣传以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核心思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广告传播取得了可视性、科学性、有效性的效果。商业数字广告紧跟时代需求,传播效果不错。如,五粮液的数字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后,给人们留下了唯美的深刻印象。该广告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纸扇、竹筏、水车等,再现了酿造五粮液的工艺,传达了如梦似幻、充满诗情的广告画面。广告中突出了青山碧水、翠竹林海、青衣飘飘、唯美柔和的古典之美,荧幕上的片片竹叶仿佛透出醇厚的酒香,突出了五粮液的回味悠长,更蕴藏着中华数千年的酒文化。这则数字广告以人、情、景三者交融的方式体现出儒家文化中的礼让、和谐精神,更凸显了酿酒的精湛工艺。日本近年来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所拍摄制作的旅游宣传片中包含了浓郁的日本文化,如相扑、富士山、佛寺、北海道等,拍摄取景极具传统特色,配以轻快的音乐节奏和编舞,展现日本的旅游资源,以此提升日本的形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日本旅游宣传片中体现出了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中国的碑刻、建筑、园林、民间艺术等都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很多国家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极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如通过数字化影像传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一些东南亚国家以本国文化为数字广告的创作根基,进行数字化广告创作与传播。我国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国数字广告传播者需要仔细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从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风俗习惯、语言符号和法律制度六个方面,深刻而透彻地阐释文化因素对数字广告传播的影响,立足于儒家文化特征,对本土性和国际化进行考量,总结出独特的中国数字广告传播策略,不断创作出含有儒家文化的数字广告,并促进其在全世界的传播,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丁成际.论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与相通.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刘舒.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中国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徐惠.社会转型视域中儒家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范晓雪.儒家修身思想与高校文化育人关系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吴南.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史永亮.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廖秉宜.大数据时代数字广告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4).
【关键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21-02
民生新闻是以关注人民生计和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采制而来[1]。以百姓的生存状态为视角,关注他们的冷暖和喜怒哀乐,报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深受观众喜爱。民生新闻的发展弥补了时政新闻收视率低的不足,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2002年江苏电视台开创的《南京零距离》,被认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2]。此后,全国各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大时段直播的民生新闻节目。如辽宁电视台的《新东方》、云南电视台的《都市条形码》、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等都属于民生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普通百姓身上,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中寻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明显,具体表现为:
1.1 关注琐碎小事,导致报道表象。过分琐碎必然导致报道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难以揭示新闻的深层本质。一些报道在捕捉百姓生活中的趣闻时,过于关注新奇的事物,却忽略了对于食品安全、劳动就业和环保等与百姓利益攸关的重要问题。在进行事件的报道时,只限于表面性的表象告知,缺少深入挖掘和理性评价,未能为观众梳理出关于事实的深层认识。
1.2 重复报道,缺乏新闻价值。民生新闻将焦点集中于普通人民生活的同时,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很多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上。现有播出的某些民生新闻节目中,“民生”的概念被狭窄化理解,很多节目将邻里纠纷、交通事故和水管破裂之类的生活琐事反复报道,并成为节目的重要关注内容。在这种情形下,新闻成了百姓琐事的大量堆砌。民生新闻所涵盖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透过表层看背后更严肃的命题,譬如公共意识、社会公德等,某些报道中这些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被提到,而没有从深层挖掘。越来越多的百姓司空见惯的事被当做新闻报道,新闻的价值已经不复存在。
1.3 报道视角狭小。民生新闻的报道中,记者们将关注的焦点局限于城市中的市民,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农民涉及较少,而且视角局限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如关注黄金周假期各地的民生节目,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关于市民在各大商场购买促销商品的内容。关于这种疯狂购物现象的深层理性思考,缺乏应有的分析。
1.4 过分追求收视率,导致节目内容失衡。民生新闻倾向于为民请愿和倾听群众的心声,但是在报道时一些媒体将负面新闻当成了关注的重点,没有把握好正面引导和负面批评的“度”。一些记者在舆论监督处理上,以“为民代言”的立场报道,不能广泛倾听市民的心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报道失衡。某些新闻记者为迎合观众喜好,热衷于报道凶杀、事故等新闻,甚至增加娱乐效果强化视觉刺激。此外,还有些节目以戏说调侃的播报方式,导致民生新闻的娱乐庸俗化倾向。
2 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民生新闻的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民生新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近期来看,民生新闻可以向主流新闻过渡,发展成为主流新闻;远期来看,公共新闻将取代民生新闻,成为社会主流新闻[3]。
2.1 主流新闻。 现阶段,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小民生,未来可扩大视野、向大民生角度发展——从民生角度解读并影响社会,成为“主流声音”。民生新闻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严肃性和实用性,尽管与社会新闻存在交叉重叠,但是又具有完全不同于社会新闻的品质。它以关注民生为立足点,体现媒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构出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拥有最广大的受众群,具有向主流新闻发展的强大受众支持。此外,民生新闻将“关注民生,直击热点”(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替政府分忧,为人民服务”(南京电视台《直播60分》)……等作为节目的宗旨并进行实践,抓住了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凸显的社会现实,彰显出民生新闻的价值,将党和政府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了生动诠释。从内容覆盖、受众和社会需求方面,都有向主流新闻发展的优势。
2.2 公共新闻。 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和公共新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民生新闻在想主流新闻过渡的过程中,将逐渐向电视公共新闻演进。公共新闻要求新闻工作者将人民视为公民、协助人民采取行动、改善公共讨论的环境、协助公共生活的健全运作。要求新闻报道在报到事件的同时,完成知识的传递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努力让所有受问题影响的民众在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声音,鼓励记者与公民建立对话往来。江苏卫视与2004年创办的民神新闻类节目《1860新闻眼》,从民生新闻转向“公共新闻”,遵循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法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媒体功能的不断转变,未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将向着公共新闻发展。
3 小结
民生新闻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理念的执行者,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缓解了社会矛盾,并为地方媒体的壮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丰富的内容性、广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强大的社会需求量,使得民生新闻未来具有向主流新闻和公共新闻发展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长弘.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职大学报, 2009(2):53-54.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也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中学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为了全面了解数学科学,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都应开展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真正的数学观,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地位;作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在一个专题、一个概念或一个结果的发展中,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它。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那些答案是“不可能”或“不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是数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或地区对同类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或同类方法的不同地位与应用,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并从中比较优劣,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真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
1.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在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语言非常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介绍也偏少。虽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是先有定义,接着总结出性质、定理,然后用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观点。所以,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提问、猜想、论证、检验、完善,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影响了学生正确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2.学习数学史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家的优秀品质
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3.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被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黄金分割同样十分优美和充满魅力。
二、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增长对数学的通识,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特别是,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殄,给人以启迪和明鉴。
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中、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内容涉及什么是数学。。数学与人类思想的革新、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数学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不仅具有沟通文、理的性质,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对于培养文、理兼通,学、才、识兼备的数学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
三、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国际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组,国内很多师范院校已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不仅如此,初中数学课程各章中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史,因此,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1.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中所要求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由于数学抽象的特点,其概念、方法和思想大都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并能掌握乃至应用这些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始终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而数学史在此可以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数学论文和专著一般都是经过“包装"的,是按逻辑顺序,从定理出发组织内容,精心撰写的。那些数学真理,数学定理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往往则很少涉及,而对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的人来说,这一点恰恰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笛卡儿有两本很重要的书《方法论》和《指导思维的法则》,他在书中就抱怨古希腊人只告诉你事情是什么,怎么证明,却没有告诉你事情是怎样发现的。于是笛卡儿企图找到一种发现真理的般法,让普通人也发现真理。 笛卡儿把他的方法叫“普遍数学",解析几何正是他将这种“普遍数学"实施于几何学时创造出来的工具。笛卡儿在批判古代希腊演绎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强调了数学真理的发现,致力于寻找发现数学真理的思维法则。这种怀疑传统与权威歹大胆思索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
3.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公认难学难教的科目,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其实,数学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历史上数学与天文学、力学同根连枝,还与音乐、哲学等交织共生,现代学术界还常常争论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妙的欲望。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数学史和数学教学息息相关,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研究、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把学生对数学的“怕”转化成“爱”,从而全面提高数学乃至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民.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萧树铁.数学实验[M].第4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5.
[3]汪晓勤.你需要数学史吗[M].数学教学,2002.4。
论文关键词:赞助营销,事件营销,信息传播,营销决策
赞助概述
“企业赞助”是指企业通过赞助某项社会活动或体育活动,围绕活动开展系列营销宣传,借助赞助项目的良好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好感,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一种商业操作。程绍同教授在《第5促销元素》一书中将赞助列为继专人销售、广告、宣传、销售促进之后的促销活动的第五元素。自1996年可口可乐公司投资6亿美元赞助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当年第一季度就取得了12%的收益增加优异成绩以来,赞助营销成了许多企业争相效仿的一个重要项目,可口可乐的赞助行为也被选为哈佛商学院长期研究的著名案例。事件营销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以短、平、快的方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关注度,但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事件营销的组成部分,赞助营销自然也是如此。虽然许多企业为赞助营销投入了巨资,却有大量的企业在赞助营销中难以收回自己的赞助投入。中国品牌研究院2008年8月1日的《2008奥运营销报告》为奥运赞助营销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该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7月21日,在62个北京奥运赞助商中,90%企业的奥运营销未获成功,奥运营销的巨额投入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如此普遍的营销失败说明了企业在赞助营销决策过程中必然存在缺陷。
企业赞助营销有两大策略:1、借势策略,2、造势策略。借势策略在操作手法方面近似于广告营销,企业通过寻找合适的活动作为自己的品牌,借助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从而间接地通过活动实现企业的利润。因此,在赞助营销的决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是活动举办方、赞助企业、受众三方各自的利益。如今,大量的活动借助企业赞助资金的强大支撑得以成功的举办,无数的受众在活动中得到了应有的乐趣和收获,而唯独为活动投入巨资的赞助企业一方,却常常难以通过赞助营销实现自己的利益。
从企业方的角度上来看,一场成功的赞助活动最终必须要为企业带来利润,而活动的选择和在活动中企业进行的相关运作则是企业实现利润的直接途径。在活动选择的方面,依照现有的理论研究,企业在选择活动时活动的受众应当是越广泛越好,也就意味着活动受众的广泛程度决定着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赞助的价值及价值的大小,而广泛的活动受众最终是否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呢?
下面先进行一个假设,F1汽车赛是世界三大汽车赛之一,其受关注层度不亚于任何一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假设现在有一汽车生产商和一个农用机车的生产商同时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同样的投资规模和宣传力度对这场赛事进行赞助,其最终效果能否一样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原因在于F1赛事的观众多数都是汽车的爱好者,而不是农用机车的消费者。活动与产品的相关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活动赞助所产生的最终效果自然是天壤之别。
同样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恒源祥为例。在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后其推出了12生肖广告,而在互联网上受到大量抨击。在整个广告中恒源祥只是单纯地将12生肖的名字、品牌和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三项内容进行多次重复,没有任何新意可言。在事后的网络调查显示这一则广告被观众评为“折磨人的广告”;更有甚者,许多观众在看完这则广告后发出了从此不再购买恒源祥产品的回应。如此反面效果只说明影响赞助营销成功与否的因素绝不仅仅与活动观众的广泛度和对活动的认可程度有关,还有众多的因素影响赞助营销的成败。
2.赞助营销的运作模式
活动的举办方根据活动的受关注程度即活动的影响力和活动的举办成本向企业提出赞助的服务方案,并给出不同的服务层级来配合赞助商所需要支付的赞助金额,给出越高赞助金额的赞助商将享受到更好的赞助服务等级和宣传。与此同时,双方也将利用活动的影响力进行相关的宣传。在活动举办方宣传和企业就活动进行的相关宣传效果的共同作用下,活动的关注人群对赞助商的品牌,产品等作出回应,其中有相关需求的观众和有潜在需求的活动关注人群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最终实现企业赞助营销的利润。
按照这样的运作模式构建一幅简单的赞助运作模式图(图2-1),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到在赞助营销的运作过程中营销活动成败的影响因素。活动的关注人群并不会全部会产生购买行为,只有其中受到活动宣传影响、同时对企业产品有需求的企业目标市场才会产生购买行为,因此活动的关注人群中企业的目标客户数量的多少,即活动与企业品牌及产品的相关程度才是活动是否具有赞助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
而在一场与企业相关程度高的赞助活动中又会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由于赞助营销行为本身只是一种向活动的观众传递企业品牌、产品相关信息的一种渠道。而在赞助营销的过程中有两种渠道可以向活动的观众传递企业的信息。
第一,企业通过赞助金向活动举办方所购买的服务层级。这是赞助营销中最直接的一条传递赞助企业信息的方法,这一传递方法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又来源于两个方面,企业购买的赞助宣传服务层级的高低和活动举办方对赞助商服务效果的好坏。由于活动举办方在活动前已经提出了各服务层级应享受的服务的内容,而活动举办方的操作行为是企业所无法干涉的,在此暂不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此,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则完全来源于企业通过赞助投资金额的多少而取得的服务层级。
第二,企业利用赞助活动进行的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借助活动的影响力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向活动的关注人群传递企业及产品的相关信息。
同时,赞助营销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其影响因素中必然涉及到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问题和企业自身的实力问题,企业在有实力支付赞助金额的前提下,高的投资可以取得好的服务同时投资成本也在增加。因此选择一个怎样的服务层级实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也是企业赞助营销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由此总结出了影响企业赞助营销成败的四点因素:1、活动与赞助企业间的相关层度;2、企业利用活动进行的信息传播;3、企业赞助投资金额对信息传播的影响;4、企业实力与赞助投资回报的比例。
2.1.活动与赞助企业间的相关层度
以F1赛事为例进行的一次假设,得出了活动与赞助企业间相关程度最终会影响到赞助营销成败的结论。由于赞助营销是事件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赞助营销本身必然带有事件营销性质,而在“事件营销操作的黄金法则”(杨兴国,2007)中的第一条黄金法则就是“寻找品牌与事件的关联性”。赞助营销作为一种投资性项目,投资项目的选择将成为整个赞助营销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投资前有应当怎样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呢?活动与赞助企业间的相关程度是进行这一选择的重要标准。
上文中曾提到恒源祥赞助北京奥运会的例子。恒源祥作为一个毛纺织业的产业巨头,其产品本身主要用于冬季人民生活的保暖用途,给人以厚重温暖的感觉,然而北京奥运会作为一场夏季的奥运会,在举办的时候并不是人们对羊毛衫这一类保暖用品有巨大需求的时期。因此,对北京奥运会进行赞助这一促销行为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投资回报,而到冬季人们对羊毛衫有了需求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半年,从投资回收效率方面已经是一种失败了。
图2-1赞助运作模式图
另外,毛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保暖内衣、羽绒服等众多替代品的竞争。恒源祥在其营销过程中应当更多的体现其产品在与其他产品比较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刺激消费。而北京奥运会中,除了巨大的广告牌与无数的广告宣传外却也没什么能够体现其产品特性的事物。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恒源祥赞助行为的失败似乎已经被注定了。
相反,假设恒源祥将其赞助行为略加变动,对冬季运动会进行赞助,虽然冬季奥运会在其受众面上远不及夏季奥运会广泛。但是,活动的关注人群则主要是生活在气温较为寒冷的国家的喜好冰雪运动的人群。在冰天雪地的比赛场上,在环境上就已经能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在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都是这些观众关注的对象,在这样一种场合下,只要运动员们穿上恒源祥生产的新式羊毛衫,用不了多久,恒源祥羊毛衫就会成为观众们争相购买的对象。
因此,在进行赞助营销决策前先具体的调查赞助项目的受众主要有哪些,是否与企业自身的产品或品牌具有联系,活动受众中对本企业产品具有潜在需求的人有多少,由此可以帮助企业选准一个合适的赞助项目。
2.2.企业利用活动进行的信息传播
赞助营销在其信息传播渠道方面,除了活动本身对赞助企业相关信息的传播外,赞助企业本身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赞助营销为例,可口可乐的赞助金额是4千万美元,但它为此付出的其他营销费用是4.5亿美元。既可口可乐每花1美元的赞助费就必须同时在市场上投入近11美元来巩固和加强宣传效果。由此可见在赞助营销中企业自身利用活动进行的信息传播占据了赞助营销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
那么怎样在赞助营销中利用活动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呢?下面先来看图2-2的一组数据。图2-2是北京奥运会后网易科技对奥运赞助商品牌认知度的调查,从结果上清楚地看到两个非奥运赞助商的品牌出现在了调查结果当中,这一结果除了说明在这次奥运盛典当中众多赞助企业信息传播的不足外,同时也说明了这两家企业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有效。
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观众无疑是广大的中国人民,而北京奥运会本身除了是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典外,在大量的奥运宣传中更是成为中国正在成长、逐渐强大的象征,而奥运会本身“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更是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而蒙牛又是怎样呢?在奥运前后,蒙牛的广告词中传播的是“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句广告恰好与奥运精神和北京奥运所代表的中国人民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奥运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们轻易地将蒙牛误解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也就不足为奇了。也许,蒙牛或许并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但是企业所宣传的理念与奥运的精神不谋而合使得其营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在赞助营销信息的传播中,企业需要找到企业自身与活动之间思想的相关点,这样能使赞助营销信息方面的传播收到更好的效果。
2.3.企业赞助投资金额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企业赞助营销的结果是通过对企业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的传播而实现的,而作为赞助营销,其信息传播首当其冲的就是活动自身对赞助企业信息的传播。
一场大型的活动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两个赞助企业所能完成的。因此,活动的举办则会根据赞助金额的多寡给赞助企业不同的服务等级,服务层级高的赞助商在活动中自然能享受到更好的信息传播服务。以北京奥运会为例,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共分为四个等级,北京2008合作伙伴、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在这四个等级之上,国际奥委会推出了一个TOP计划的赞助商,即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在一场奥运会中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赞助商在同时为奥运会提供资金支持。而不同的赞助等级下,赞助商所享受的服务层级自然也是有所区别的。不同的赞助等级在其权限中会有所不同,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为例,这一等级所签的合同是排他性的合同,也就是说除非赞助企业方决定终止与国际奥委会间的赞助合同,否则国际奥委会将无限期的与这一赞助商合作,当然这一等级的赞助金额也自然是价格不菲。
单纯从宣传效果方面来说,越高的服务等级可以使赞助企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在企业有实力和有必要的情况下获得尽量高的服务等级可以使赞助营销获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更为有效的传播。
2.4.企业实力与赞助投资回报的比例
无论是活动自身的信息传播还是企业利用赞助营销进行的信息传播,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支持,在赞助营销中,赞助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数额,从而取得合适的投资回报呢?
在北京奥运会中有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联想集团。它的产品与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奥运理念相吻合,信息传播使其品牌形象得到迅速的提升。在北京奥运会中联想集团无论在赞助活动的选择还是信息的传播方面无疑都是成功的。但是,在北京奥运会后,它的营销行为却失败了,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归结于投资和回报的因素了。事件营销的第二任务是控制成本
早在都灵冬奥会上联想就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联想却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的TOP计划。根据2009年1月16日Gartner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电脑需求增长成为5年来最差的表现,而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四的中国PC厂商联想集团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跌,至7.1%。联想在营销过程中的投资组合迅速地升到了世界第三位,然而这样的投资使得联想的研发资金难以为继。2008年,联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预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裁员。由于企业自身实力、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善导致赞助营销行为的失败,因此在赞助营销投资选择的时候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应该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赞助层级或者放弃赞助营销行为。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放弃并不等于失败,只有盈利才代表成功。
图2-2网易科技:奥运赞助商的品牌认知和营销效果调查
3.企业赞助营销决策
综合以上分析,企业在实行赞助营销行为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三点因素:赞助营销项目的选择、赞助营销中企业信息的传播手段、企业结合自身实力进行合适的赞助营销。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通过寻找活动受众面广且与企业产品品牌相关层度高的活动赞助项目,通过活动与企业品牌、产品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赞助营销策略的整合。接下来通过企业产品、品牌之间的契合点,结合消费者行为的相关动机中与活动及企业产品、品牌相契合的部分,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方案,最后根据企业自身实力,评估赞助方案是否可行,对方案中的计划进行取舍,找出最有可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案完成企业赞助营销决策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1 张春健.赞助运作指南[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
2 程绍同.第5促销元素[M].台北:滚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1.
新闻网站陷入了一个悖论:把自己的新闻让商业网站转载,则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读者;如果不与商业网站合作,那么自己的影响力和“声音”就越来越小,“沉默的螺旋”将消失在互联网。
毋庸置疑,新闻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类别网站的产业链的上游重要的供应商――新闻信息产品提供商,这才是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孙光海
在国内,新闻网站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由传统媒体自己组建的网站,如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网、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另外一类新闻网站是由各级政府的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外宣网站,如中国网、东南新闻网、中国江西网、东北新闻网等。
目前,网络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浪、搜狐、网易、腾讯、TOM等大型综合类商业门户网站传播给广大网民,稍微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门户网站的新闻信息绝对多数都是来自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新闻网站以及传统媒体。
显然,人民网和新华网成为新闻网站阵营里的“耀眼明星”,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网站领头羊。而另外几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功能:中国网重点发展多语种网站,肩负对外宣传的重任,每天用中文(简体、繁体)、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等7种语言8种版本对外新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下属的“国际在线”亦如此,并且国际台要借用互联网实现所有节目境外“落地”,可想而知,国际在线在国际台的地位和今后的发展大有可为;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下属的“中国日报网”主打“英语新闻”牌。对于多语种新闻,人民网和新华网也有“对外宣传”的频道和网站,两家网站提供了全方位的新闻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网和新华网就是新闻网站阵营里的“通才型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
新闻网站卡位之谜:盲目竞争、四面树敌
显然,新闻网站是以提供新闻信息为主要功能和服务业务,新闻信息也是这类网站的主要产品,每天为中国互联网提供85%以上的新闻信息。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新闻网站编辑深陷困惑之中――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新闻,被商业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拿走,而新闻网站又给了网络编辑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访问量。
新闻信息是新闻网站的拳头产品,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其他网站无法复制,更无法获得这些特有的新闻资源。
商业网站的网络编辑慧眼识金,转载的尽是“好新闻”和“重点新闻”,即一家新闻网站每天的“亮点”都被商业网站拿走,商业网站的新闻频道正是由这些上百家新闻网站的“亮点”组合而成,这些“亮点”集合有序地排列成一道彩虹,使得商业网站耀眼夺目。
由此,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就形成一个零和博弈:商业网站从新闻网站转载的“重点新闻”所产生的影响大于或者等于新闻网站首发新闻所产生的影响。由此,新闻网站陷入了一个悖论:把自己的新闻让商业网站转载,则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读者,网络影响力的“光环”被商业网站轻而易举地摘走;如果不与商业网站合作,不让商业网站转载自己的新闻,那么自己的影响力和“声音”就越来越小,“沉默的螺旋”将消失在互联网。因为商业网站有足够大的人气,通过他们的平台也为自己的新闻打通“出口”,在某种程度上商业网站也为自己做了宣传。
新闻网站左右为难,上下更难,在左面是庞大的商业门户网站群,无论规模、访问量还是品牌影响力都远远不及,在右边是自己的同门兄弟――大大小小、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新闻网站;上面仍然是综合类门户网站压着新闻网站喘不过气来,下面是无数的各个行业网站林立,无法让新闻网站涉足它们的“领地”。
造成新闻网站被“卡”在中间的原因是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或者已经找到精准的定位,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被周边的诱惑所吸引,从而偏离自己预先设定的轨道运行,导致游离在四处布满荆棘而无自己立身之地的丛林里。没有找好自己的位置,就无从谈竞争,更无法博弈。
新闻网站定位:新闻内容提供商
依照《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
也就是说,商业网站和其他专业网站要刊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必须转载传统媒体的文章,其他领域非意识形态的新闻,如IT、科技、体育、娱乐、时尚等领域的新闻信息,是可以自行采写的。
这一规定,对新闻网站而言,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空前绝好的发展机遇,也赋予了新闻网站对新闻事实上的垄断。但新闻网站一直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天然的政策优势,仍旧是原来的办网站的思维,与商业门户网站和其他类别的网站比拼访问量、点击率等。毋庸置疑,新闻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类别网站的产业链的上游重要的供应商――新闻信息产品提供商,这才是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新闻网站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商业门户网站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者战略竞争对手,他们应该是战略合作伙伴。新闻网站的竞争是横向的,而不是垂直上下关系,新闻网站的竞争对手是其他提供新闻产品的新闻网站。
新闻资源大战
在中国,研究互联网新闻不得不提及人民网和新华网。人民网和新华网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这除了归功于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各自派出业务骨干充实到网站外,更重要的是,两家网站分别深受各自所在媒体机构的影响,很难脱离或者走出背后庞大的新闻机构所形成的价值观、新闻理念和媒体运作
思路。以人民网为例,人民网现在拥有“人民时评”、“人民视点”、“评论靶子”、“网友说话”等名牌评论栏目。人民网每天虽然刊载《人民日报》的文章,但《人民日报》每天的评论文章毕竟有限,而人民网“人民时评”每天刊载的评论文章是《人民日报》每天刊登评论的数十倍。而这些评论文章均是来自网民所撰写,以“人民时评”为平台,吸引了大批的忠实网民和写作队伍,评论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同样,新华网每天刊登新华社的新闻,新华社的记者就是新华网的记者,新华社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全部通过新华网“落地”――毕竟新华社是一家通讯社,不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那样,自己采写的稿件可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自己媒体上刊载,因此,新华网成了新华社遍布全球的记者所采写新闻作品的主要落地媒体。虽然是一个网络媒体,只要有自己的“出口”总是好事。所以,新华网的新闻资源得到了新华社的大力支持,新华社可谓举全社之力办网站,新华网的新闻优势顺着新华社的优势而在互联网上凸现出来。
其实,人民网和新华网之间的博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显然,“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这顶桂冠成为人民网和新华网竞争博弈的焦点。
新闻博弈大战
人民网虽然是以“评论”为优势,但在新闻上仍有建树,除了打舆论监督牌外,还一直打新闻牌。而新华网也不仅仅只拼新闻,它也在合适的时机重拳出击“评论”,并获得极大的反响。由此,人民网以“评论、新闻”为竞争要点,新华网以“新闻、评论”为竞争核心,两家网站的竞争和博弈策略趋于一致性,即巩固大本营,再向前一步。
对于人民网和新华网这两大新闻内容提供商,每天提供的新闻信息大部分不相同,两大网站的价值观和受众虽有重叠部分,但绝大多数还是不同的,这样,人民网和新华网每天的头条新闻自然也就不相同。“不相同”成为人民网和新华网博弈的最佳策略,对于两家网站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两家网站每天的头条和“要闻”内容基本相同,那么人民网和新华网就会趋于一致性和雷同,由此导致平台的雷同,这样的结果对于新闻内容提供商角色的两大网站来说,可能会流失更多的客户――新闻采购商(门户网站),因为门户网站只需采购其中一家网站的新闻内容即可,并且可以通过与两边谈判,从中选取价格最低、提供内容更多的网站。
人民网和新华网在求“异”的道理上同样需要保持默契,更需要磨合,否则一不小心就掉入“环环相报”的境地。两大网站首先要的是“权威”,即与其他网站严格区分开来,传达党和国家的意志,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为根本前提,其次才是影响力和传播力。人民网和新华网都不可能为了求“异”而把其他无关紧要的新闻推荐到首页的“黄金位置”上去,所以新闻的重要性与普遍性成为第二法则。
新闻网站竞争策略
在新闻网站这个小池塘里面,人民网和新华网显然是小池塘里面的两条大鱼,在这个小池塘里面生活也必须遵守生存法则,因为小池塘里面依然危机四伏,危险潜在于每一个角落,即使是一条很小的、看着不起眼的小鱼也会成为掠食者,如果稍微不小心,便会“很受伤”、“很难看”。
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新闻网站要想继续在这个“小池塘”里面领军,那么还得遵循以下一些法则。
保持新闻的独特性。如果新闻网站失去了新闻产品的独特性,也就失去了网站的独特性,更失去了网站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新闻网站将会走向衰亡,被其他的新闻网站取而代之。
如果政策允许和条件许可,保证新闻网站内容“独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报网互动,目前很多报业集团开始尝试做这项工作,效果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当前的态势与其说是报网互动,还不如说是报纸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毕竟报纸能为网站做的还是仅仅提供已经刊登在报纸版面的新闻而已。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互动”是把新闻网站整体纳入报业集团的整体。新闻网站与其他报纸(不管该报纸有多大影响,广告有多大,在集团地位有多高)都是平等的,都是报业集团下几个媒体单位,向不同人群服务的媒体平台。集团建立的记者中心是为不同媒体平台写稿的。
另外一方面,新闻网站可以对报纸已经刊登过的新闻,按照网络新闻的特性、网民阅读习惯和需求的胃口,在不改变新闻原意的前提条件下,由新闻网站进行重新切割、重新编辑,报业集团把所有文章的版权统一收归到集团,再授权给新闻网站在互联网上“充分”使用,把最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广大网民,从而给新闻网站编辑更多的主导权、更多的操作性和发挥空间。如此以来,新闻网站的竞争就不再是由背后的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来决定胜负,网站编辑、网站团队将上升到第一的位置。这些是新闻网站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人才竞争。
另外,新闻网站还要建立“进入壁垒”,这方面政策已经为其划上了一道红线,把商业网站隔离到红线以外,从政策层面上是对新闻网站进行保护,但是隔开了“外部”网站,而“内部”的新闻网站是可以现有“领导网站”地位的。人民网和新华网也必须在“内部”建立起“进入壁垒”,抬高进入门槛,使其他网站进入前两名的成本大大增加。目前财大气粗的商业门户网站还没有通过资本运作而进入新闻网站领域。如果商业门户网站通过技术支持、资金入股来“扶持”某一家新闻网站而达到珠联璧合,那么该新闻网站无疑会对现有的人民网和新华网构成比较大的威胁。
对于对外宣传的网站,如中国网、福建省的东南新闻网、辽宁省的东北新闻网、江西省的中国江西网、四川省的四川新闻网等有着政府背景的新闻网站,其主要职能是把本级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决定等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对外传播出去,同时也把网民对本级党和政府的有关意见、建议、网民的期望与呼声通过内部渠道传递给有关部门,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尤其是要传播党和政府正面的声音。那么外宣型的网站与有媒体背景的新闻网站,从功能和工作重点上来看就存在本质的区别。在一个地区这样的小池塘里,本身就只能容纳一条大鱼来主宰这个池塘,但出现了两家甚至三家以上规模的网站,合并是唯一的出路――要么通过市场行为进行淘汰、要么通过行政手段强强合并,保留一家成为本地新闻网站的霸主。例如河南省曾有河南报业网与大河网通过行政手段走向合并等。
经过几年时间的运行和对网民的阅读培养,外宣网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从为了争夺网民而与新闻网站发生摩擦,发展到今天茫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在此,外宣网站应该回过头来,重新查看当初网站成立时候的想法,由此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如果当初设计时网络环境与现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外宣网站负责人发现这一问题后就应该及时报告,并及时做好调整战略的准备,报上级单位批准之后实施。报上级单位批准是因为上级单位起着把关的作用,共同来审视当前的网络环境是否与外宣网站所说的一致,也是一个校正过程。如果自己网站在具体运营过程中,抵挡不住周边的“诱惑”,偏离了原来设计的航线,驶入一条陌生的航道,那么,撞上冰山或者触礁就很有可能发生。
对于还没有合并的外宣网站又该怎么做呢?从设计成立网站的职能和功能上来讲,对外宣传,这里就需要理清“外宣”的概念和范围,“外宣”概念其实对于外宣网站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最重要的是对这个“外”字的理解:是本区域以外的“外地”?还是省委、省政府大楼以外的“外界”?如果是重点定位于后者,那么其实也把前者包括了,但这样的定位无疑与新闻网站相冲突;如果定位重点是前者,那么就可与新闻网站进行有效区分进行错位竞争。一个是对内宣传,一个是向外地宣传,本质上都是主要刊载本地新闻信息,但在具体的元素和网站运营理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其手法也是不同的。
笔者认为,有着充足理由存在的国家层面的外宣网站,需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投资,做大做强,增强网站的对外渗透力和传播力。如果仍旧是以国内“灌输式”的传播方式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受众来适应自己的传播模式,那么其传播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或许这可以使服务器工作很轻松――每天用七种语言的数百条新闻稿子只有极少数人访问,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外宣网站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理论界空前活跃大量国外的最新理论和设计概念被引进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们忽视了对很多建筑的基本问题的研究。很多建筑作品徒有最时尚的外观,却犯了一些最低级的错误。拳论文希望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探讨人性化的建筑尺度分级系统这一建筑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着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如果追溯教学的源头,原本就是具备了个体行为的特征――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比如孔子的教学就有其自己的教学理论(性相近,习相远)、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和教学目的(学而优则仕),由此形成了自己教学的个性化。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也就需要有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孔子针对不同学生反映出的不同求学心理,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不同(学、思和行结合;具体说来就是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通过自己编选的教材(六:《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孔子阐释“仁”(孔子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的定义,对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说明。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因此孔子就把“仁”的最核心的内涵分析给他听: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仁的规范;具体做法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此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仲弓(即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对仲弓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所以对他讲“仁”,就引申到担任公职时的如何运用(凡事都要严肃认真):出门办事如同接待重要贵宾,使唤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答:“仁者,其言也。”又问:“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孔子的回答:“为之难,言之得无乎?”由于司马牛性格急躁,说话嗦,所以孔子在论说“仁”的时候,就告诫司马牛要成为“仁”的人,说话就要慎重,而要做到说话慎重是很难的。樊迟问“仁”,孔子回答是“爱人”。樊迟不如颜渊聪明(曾经想学种田),所以孔子在回答他的提问时,答案就是直截了当的两个字。樊迟打仗英勇,亦有谋略,不过需要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于是孔子向他具体指明如何提高自身领导能力的实际方向:首先要有关爱下属的能力(爱人);其次要有了解下属的能力(知人);再次要有培养下属才干的能力(育人)以及任用他们才干的能力(用人)。
尽管教学有其共同的规律――任何教学都是人的教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教学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孔子是这样,墨翟(教学目标: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或贤士)、孟子(教学目标:培养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韩愈(教学目标:学所以为道)和朱熹(教学目标:明人伦)等也是这样。各人的教学宗旨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是具体的做法又有差异。墨子的教学方法是主动、创造、实践和量力;孟子的教学方法是教亦多术;韩愈的教学方法是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朱熹的教学方法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如此也就有了各自的教学个性化,这种教学的个性化并非是想标新立异,实是因时、因地和因人的需要。如果要做到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自己对教学的认识、思考、理解、掌握和运用,机械地模拟他人的教学方法也许就会产生“水土不服”的后果。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怎样的教学思想,也就会有怎样的教学方法。只是照搬教学方法,而没有将产生教学方法的教学思想融会贯通,这就是简单挪用他人的成功教学方法不能使自己的教学实际见效的原因。
比如语文教学,诸多大家都有其各自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方法,从阅读的一面来说,就是注重“语感”的训练:“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到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受作者的旨趣呢?”而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文艺作品的鉴赏》)重视阅读的“语感”训练,是因为叶圣陶认为语文(语文一词,由叶圣陶和夏丐尊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之前的语文称为“国文”)作为一门学科应体现其独立的价值:“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对于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从写作的一面来说,就是注重思维的训练:“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记住这两点。”(给南京市《作文选读》的题词)重视写作的思维训练,基于作者的作文教学思想:“既然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东西必须是美好的;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如“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而“这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作文论》)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根植于他的语文教学思想,即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是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段力佩先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则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支撑这一做法的语文教学思想就是: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而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
应该讲,叶圣陶和段力佩两位先生在语文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人)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就有不少相似之处,并通过自编教材达成教学目标。比如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不主张“精批细改”,而赞成“多批少改”;同样,段力佩先生也不赞成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主张让学生自己相互批改,教师则做适当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亲自编写《开明国语课本》,以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文章选取了各种文体,都是切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的。同样,段力佩先生也曾根据学生的生活感受以及语文水平的高低,自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学习教材(初一学《西游记》和《水浒》;初二学《老残游记》、《镜花缘》和《儒林外史》;初三学《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高中学司马迁《史记》中的列传以及《战国策》等)。即使两位先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或出自同源,然而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学生依旧会有各自的思考和选择。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此也就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所谓发展就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具有共性的教学思想,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形成人的教学特色。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的活动(脑力的和体力的),不会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终极模版。例如现在的学校教学,一般是依照统一的课程和统一的教材来安排的,统一的课程和教材固然方便了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教师也能在相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教法,但多少也抑制了教师的个体发展,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按照教学实际调整已有的教材,开发新生的教材,也许这样会和现有的考试模式碰撞,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法,提高对课程和教材的适应、运用和拓展能力。
为传承我校一贯拥有的厚实人文素养这一教学思想,笔者曾以《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八讲》为题自编教材,用于实际的语文教学。笔者以为现有语文教材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无论从量还是质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材难以真正成为“学材”,不能很好地增进学生在这一领域学习体验的积累。既然自编教材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扭转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如不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将失去其生存空间。只有不被原有的教学思想所束缚,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逐步建立,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造。新的教学方法的建立当然不一定是另起炉灶,可以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适用于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便是:
1.移入。即将一些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转移到课堂教学中,例如讨论和辩论等教学方法。就说讨论,不只是让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是与非的简单判断,而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起来,营造出一个探求的气氛,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南宋词人辛弃疾是用典的高手。他曾写过两首北固亭怀,一首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另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都用了孙权这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我曾就“辛弃疾为何在词中屡用孙权的典故”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选用这一个讨论题目是因为不少学生对三国的历史还是有点了解的,这样容易讨论起来,通过讨论弄清辛弃疾用此典故的用意以及用典的作用。最后大家形成这样几点共识:(1)曹操曾对孙权不以为然,一方面这时的孙权尚年轻,凭靠父兄奠定的基业坐临江东;另一方面,同袁绍等北方劲敌相比,孙权此时还未能显示出他的出众的领导才能。然而,正是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年轻人,日后却成了曹、刘这些沙场老将的强有力的对手,他们都曾被孙权击败。(2)辛弃疾在词中用这个典故很明白,与当年的东吴一样,南宋王朝也是偏安一隅,但能否找得出像孙权一样的人物呢?作者的感慨,不言而喻。(3)用典不只是回忆往事,而是和现实相联系,藉此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心情。
要了解用典的意义,必须要了解故事。或许学生的认识并不能超越研究者的水平,但却是他们自己的所得。诗贵含蓄,用典恰到好处,就会起到耐人咀嚼的作用。因此一般的用典都是要为人熟知的,如果用典过滥过深,就会令人觉得晦涩。教师可以就此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对用典就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了。
2.改善。即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赋予新的活力。例如对传统的讲述、讲解、讲读和讲议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变讲述、讲解、讲读和讲议只是讲答案让学生记忆,为提供一个思路或是一个例子引发思考,学生能从中举一反三,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自我体验中欣然接受,体验、接受的过程无形中也是一种探索。笔者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专题解读中,就没有一味地罗列答案,而是先举例,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熟悉的例子来体会,于是便有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等。对于比喻的作用,学生大都知道有“形象化”的特征,例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本是无形的,不可捉摸的,用“似剪刀”的比喻形象化地描绘出了它的强大威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句以重字“嘈嘈”和“切切”来摹拟琵琶声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又用“如急雨”和“如私语”的比喻,形象地揭示琵琶声的粗重和轻细,把本来只能是意会的声音变成了可言传的景象。理论用于实际,完成了一次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