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8:3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学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 on ultrasonic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YOU Lanlan1, ZHU Xiaohu1, ZHA Xiaoxia1, WU Shaoping2, YANG Fan3
1.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3.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West China the Second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Ultrasonic teaching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curriculum content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faculties tea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iming at these shortcomings,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reform such as transforming teaching mode, us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teach, use equipment, PB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teach and emphasizing practice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ltrasonic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 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 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edicalimage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ing.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imag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modified measures were then proposed.ResultsWith the amendment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reform, the optimized course group was formed.ConclusionImproved course system of medical imageolog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 in medical image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age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 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B超、CT、MRI、ECT 和 DSA 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 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学专业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一直使用吴恩惠教授、张雪林教授、汪绍训教授、HOLGER PETTERSSON教授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以疾病为主线,深入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医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似乎对于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外大中型规模的医院,不论是在学科设置方面还是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早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如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临床医学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地位,而且使得这些影像诊断技术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异常迅猛。目前,核医学教学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设置早已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独立出来。而超声医学仍然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所沿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也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 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现的条件,促使传统的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超声诊断学图像的成像、观察及诊断的最后确立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我国目前教学体制导致大多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而且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约大量教师板书和作图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图像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在 M 型超声上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在二维超声上二尖瓣前后叶呈“鸡啄米”样运动。单纯的理论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多媒体的声色、静动、图文等信息多角度刺激人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空间,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说从根本上实现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向主动参与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换。③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的一些盲区。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影像,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2,3]。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17(2):9294.
[3]徐珞,吴梅,孙向荣,等.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61362.
关键词:医学 影像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08-02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的应用中不仅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还能有效地医治疾病,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中影像学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开设了影像学学科,但影像学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为此,该文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临床影像学教学效率,培养大量的影像学人才提供科学借鉴。
1 医学影像学教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到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等都属于影像学范畴,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断层成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形成一门医学课程,从单纯的解剖图像逐渐呈现定向定量的发展趋势,目前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将影像学应用在微创手术以及外科手术方面已经成为医疗发展的必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的发展,影像学对医学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学影像学学科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影像学专业人才[1]。
2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我国医学院校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医学院校的影像学教学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医学院校影像学学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影像学教师,大部分的影像学教师都由其他医学学科教师担任,这部分学科教师对医学影像学的了解大都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掌握学科中具体内容,更无法将影像学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影像学学科教学中也只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对影像学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掌握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在医学临床中的影像学操作水平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影像学学科教学课本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部分医学院延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学科内容不能满足医学临床需求,导致影像学学习缺乏实用性,影像学中包含放射性诊断内容,是辅助医生诊断病人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科学准确的通过影像学得到检测结果,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陈旧落后的影像学教学内容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2]。
最后,在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影像设备以及设备作业原理进行深入了解与记忆,教师简单的演示影像操作步骤,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影像学的教学效果。部分医学院虽然为学生设置了影像学实践场地,但实践设备为各大医院淘汰的陈旧设备,由于设备过于陈旧,与医院的新型设备差别较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术,但在新设备面前仍然不会动手操作,实践失去了现实意义。此外,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影像学学科,还有更多的实践等待学生去做,因此,学生的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记住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使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疾病的X线特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压力,机械的记忆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影像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影像学教学中重点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比较繁杂,知识规律性不明显,如果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会严重影响影像学学习效果,因此,影像学教师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启发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胆囊X线与CT检查中,教师应用比喻的方式启发学生,将胆囊与X线的关系比喻为乘车安检时包裹与传送带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比喻,使学生充分了解了X线检测胆囊病变的原理。此外,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来,用自己的错误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影像学操作的具体步骤,在启发下使学生总结经验,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在教师科学的启发下,学生对影像学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对枯燥繁杂的影像W的看法,对影像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培养学生影像学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3]。
3.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枯燥繁杂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影像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技术,能够做好课件的设计,例如,教师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各种病变的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进行剪辑,使学生直观地观看病灶病变的整个过程,之后教师再将各种病变在影像学中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学生对真实的病情变化有了直观地了解,又通过影像学的检测图片观察病灶的变化结果,对影像学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影像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全部播放给学生观看,每观看完一定的内容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吸收与消化,允许学生进行讨论,使多媒体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3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指,教师一边讲解疾病一边播放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将疾病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之后以其他疾病为例,先为学生播放疾病相应的影像学资料,使学生观察影像学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与判断疾病,做出诊断,学生在诊断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诊断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指导。以疾病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教学需要学生课下做好预习和复习,了解每一种疾病的影像学照片特征,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用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的言语和专业知识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加以肯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教学是医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影像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践为主,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医学影像学操作水平得到提高,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王会玲,赵联伟.几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23(3):322-323.
[2] 王亚蓉,贺延莉,殷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医学影像学自主学习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52-55.
我院自2002年成为扬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以来,笔者即开始参加《医学影像学》的理论教学工作,授课的班级有临床医学本科班、妇产本科班、皮肤性病本科班、中医本科班、全科医学本科班以及临床医学专升本班。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已连续6年担任临床医学专升本班的《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工作。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完成授课的临床医学专升本班有8个班级,学生总人数已达531人。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这些学生与其他本科生相比有以下特点:
1.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单位:据笔者调查统计,这些学生除个别来自于大专毕业后继续深造而无单位外,绝大部分来自于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市级医院,地市级医院,以及厂矿和大学的职工医院。既有西医院,也有中医院。这些单位既有一级甲等医院,也有三级甲等医院,规模不等。学生生源及素质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内。
2.学生在单位内从事不同的专业:这些来自于不同单位的学生,既有从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骨科,也有从事全科医学、检验、超声、药学、影像专业等,既有医院内院、科级负责人、也有普通医务人员。把这些学生聚积在一起,可谓医学专业齐全,甚至可以开一所小型医院。
3.学生的学习目的基本相同:这些来自于不同单位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再次重返课堂学习,其目的主要有二点:(1)是通过学习,获得一个本科医学文凭及医学学士学位,将来可以在职称上得到进一步晋升。(2)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毕竟《医学影像学》与大部分专业如内、外、妇、儿、骨科都有联系,在工作中用得上。这部分学生的敬业精神特别强烈,他们带着工作中的疑问来学习,学习特别认真,他们也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这一点是普通本科生所比不上的。
4.这些学生大都具有工作实践经验:他们有的工作了四、五年,也有的工作了十几年,个别人甚至工作了二十几年的,都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大部分人已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由于改革以及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学生的单位已由公办非民营医院改制为民营医院,即使在公办非民营医院的,也大都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时有矛盾、有冲突,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这些学生大部分是集中一段时间返校进行学习,少部分为脱产学习。针对以上这些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抓住重点核心、优化教学内容: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架构发生变化,我们结合教学大纲,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的联系,注重实践,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医院发展的需要为主。在课堂上紧紧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并利用每次下课前的5分钟,分清轻重点,告诉学生们哪些内容是要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熟悉了解的,并在书上划下,给出一些思考题,使他们有的放矢地在课堂后去学习与复习,这也有利于他们最后阶段《医学影像学》的考查考试。
2.把握教学特点,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医学影像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多,难以理解。这既有普通x线、CT、眦u诊断,也有介入放射学。由于《医学影像学》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只有短短的36个学时,要在课堂上全部讲解,并要学生们全部掌握这些内容是不太可能的,学生们对这些内容也不全感兴趣。因此,只有结合各个学生的专业特点,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如有的学生从事呼吸内科,对呼吸系统影像学感兴趣,有的学生从事骨科专业,对骨骼系统影像学感兴趣。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点,突出以实践应用为特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应用大量的教学影像图片并结合理论进行教学,这些影像图片质量高、典型、量又特别多,很多图片是在基层医疗单位不易见到的,使学生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了实践应用性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将来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3.针对学生的工作特点,结合理论与图像,列举自己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这既有成功的医疗实践活动,也有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来激发学生们的听课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避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笔者工作二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典型的医学影像学图片,当然,也包括经验教训图片,建立有自己个人的医学影像学图片库,按系统与内容编排,对学有余力、感兴趣有要求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专业,赠送相关的医学影像学图片,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参考。
几年来,在临床医学专升本的《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的教学措施,于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反映有明显的收获。通过毕业后学生们反馈的信息表明,《医学影像学》对他们的工作实践是有所裨益的。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本学年主要担任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中承担2016级影像班的《人体断面解剖学》的课程主讲,在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中承担2017级药学(2+3)5、6班,中药学(2+3)1、2、3班,中药学1、2班,药品生产技术1班和口腔班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课程主讲,还协助护理、临床专业实验带教,总学时达330多节,我在学期始就严格按学院教务处的指导思想和相关规定制定好本学期的不同专业的授课计划、辅导答疑及听课计划。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制定重点、难点,为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理论课上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我运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解剖学课件、动画等充实多媒体教学,还广泛阅读药学、口腔专业领域的书籍,筛选出各个专业中经典疾病案例来分析,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及运用解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医疗问题的综合素质。实验课上采用实践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将学生分为5人一小组学习探讨,巡回指导后当堂在标本模型上提问考核,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后布置作业,加强练习。
下一步计划是探讨如何利用诸多资源来形成更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利用诸多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更好、高效的学习方法,扎实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关键词】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
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影像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影像设备已经逐渐渗透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众多领域,成为集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物理学于一体,能够进行医学图像采集、处理、显示和存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设备。《医学影像设备学》主要研究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既有复杂的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成像系统不断更新,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不但能得到形态学方面的图像,还能得到包括血流、功能、代谢方面的图像,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对教师如何讲授本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高科技产品在医学临床中应用最多的学科,如X线机、CT、MRI、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设备能否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技术参数,满足临床诊断的治疗与需要。对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我校影像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范围,提出影像设备工作人员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一、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电路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很陌生,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欠缺,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和交互性、直观性给教学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如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元器件的外形及内观、演示电路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可演示CT机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发展过程,每一代CT的探测器数目、X线束形状及扫描方式的不同,再如,磁共振的质子进动和自旋可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氢原子在外加射频场下复杂抽象的运动形象地再现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同时收效甚好。利用多媒体还能演示多普勒效应等。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影像设备资源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影像设备一方面更新过快,另一方面十分昂贵,导致实验设备无法跟上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一些新的影像设备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安装和维修。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在课堂和实验室教学外,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及其他医院去见习,让他们亲眼见识影像设备,观看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成,为学生学好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程及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奠定了基础。
3、利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由于影像设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医疗器械,目前在我国医院使用的主要产品如CT、超声成像设备、MRI设备等均为进口设备,其操作界面及相关资料所使用语言均为英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使用英文专业词汇可以使学生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要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对影像设备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影像设备教师毕业于理工科,他们具备物理、电子技术或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而医学方面的知识稍微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一点医学知识,深刻理解影像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以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医学影像设备问题,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
对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师的培养可通过适量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对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计划,进行专项进修、交流、丰富实践知识,例如和工厂合作了解设备从设计到出厂的流程及细节,并且可利用著名医科大学等机构对口援助的机会,积极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对于拥有大型影像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医学院校,其附属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扎实,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对所从事的影像设备发展现状、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和流程都了如指掌,由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也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而当前《医学影像设备学》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滞后,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当前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教材中的设备有些已被淘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内容,以目前行业所广泛使用的仪器和最新仪器来更新教材。可通过利用权威专业网站、各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得到一手的最新资料,充实新知识,尤其是每年的北美放射学会及医疗器械展会上各公司的各类影像设备的最新技术,都可以加入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形式应该将以往单一的笔试改为以笔试为主,操作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往的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会极大的影响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考试方式应加入实际操作,不但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知识自我扩展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小结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抽象概念又有大量图像的课程。因而如何能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完美的配合,从而提高医学影像设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利国,刘丽杰,黄胜得.医学影像设备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估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53-658.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对比剂;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16)02-0022-02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如何把握本学科发展中的热点趋势和新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影像学的教学内容和范畴,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的医学影像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CT和MRI目前在临床已经是非常普及和应用广泛的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的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剂增强扫描是CT、MRI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通常在医学影像学疾病讲述中都要提及对比剂增强后的影像学表现。随之而来的关于对比剂使用安全性的认识日益受到重视,对比剂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也引起更多关注,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令人满意,从临床医生到放射科医师对对比剂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因此,有必要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就增强相关知识的教授和传递,让这些未来的医生提早了解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总体上提高安全使用对比剂,降低风险性的意识。
1对比剂安全性的重要性
对比剂(ContrastMedia,CM),又称造影剂,是医学影像科常用的一组化学结构中含有碘、钆或其它金属原子的化合物的总称,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组织或器官为增加组织或病变的对比度,提高显示率和诊断能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像和多种疾病的诊断。文献报道[1-2],早在2003年全世界碘对比剂的用量就已经达到800万升,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6%~2%,严重不良反应发病率约为0.01%~0.02%。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被广泛关注,常见的轻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荨麻疹,可能与特异质反应、抗原抗体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焦虑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以及对比剂过量等有关。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和喉部水肿、癫痫发作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还有可能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危及生命。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碘剂另一种常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注射对比剂后3天内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对比剂对肾小管上皮的直接损伤和引起肾脏血流重新分布,肾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关。文献报道,在每年上百万进行对比剂增强或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约15万人会有严重不良反应CIN的发生,其中死亡率高达34%,CIN已成为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大常见病因[3]。据统计,在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因中,CIN发生率仅次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居第2位;已成为继手术和低血压之后,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病因。CIN明显提高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而且显著增加了继发呼吸衰竭等其他合并症的危险性,导致患者病残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远期肾功能不全均明显提高[4]。MR钆对比剂可能会发生一种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ogenicsystemicfibrosis,NSF)的少见疾病。主要累及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和结缔组织纤维化,还可累及皮下组织、肌肉、肺、肝和心脏等,导致肌肉挛缩、瘫痪、心跳停止及死亡等使患者致残,病死率很高,钆剂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
2加强对比剂安全性教学的意义
CT和MRI等高端影像设备及对比剂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高了影像诊断准确率和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相关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加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加强,医患之间不信任因素增大,患者体质、遗传等不可预知因素增多等均增加了医疗人员及医院潜在的风险。即使一些轻微的对比剂副反应如果处理和沟通不当,都容易造成医患纠纷的发生,加深医患矛盾。如果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当造成伤残甚至死亡,对患者家属、医疗人员和医院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及家庭的安定和谐。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基层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和技师对于对比剂的使用适应证、禁忌证掌握、使用风险和不良反应的相应处理等还比较淡漠,没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和流程,一旦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事件容易手足无措。这实际上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影像科医生和技师在医学院校学习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或对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没有过多的学习药理学尤其是对比剂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医院和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比剂安全的教育。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课程中,药理学课程和医学影像课程均无关于对比剂使用的专门掌节介绍,仅在王振常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研究生教材《医学影像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用)》中开辟了专门的第三章对比剂进行专门介绍[5]。而现版的人卫版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材《医学影像学》课程内容中仅在第一章绪论中简要介绍了对比剂剂的种类和用途,并没有过多的强调对比剂运用的原则、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医学影像科现在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门影像辅助诊断技术,而是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对比剂应用的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国际影像学界已经非常重视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在世界著名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会(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每年的年会上都会有关于对比剂安全性讨论的分会场和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放射学家们集中讨论和研究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如上面提到的对比剂导致的肾脏疾病(CIN和NSF)就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我国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于2007年成立了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委员会并组织编写出版了《对比剂使用指南》,以期规范我国对比剂的使用[6]。所以,应该从医学教育中尤其是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教育中加强对比剂使用的教学内容,提高安全使用及不良反应预防、处治意识。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应该在医学影像学教材中应增加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介绍,重点讲述对比剂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等。从医学本科学习阶段就强调对比剂正确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加深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正确处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林建华,郭涛.1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6):415-417.
[2]E-JKyung,J-HRyu,E-YKim.Evaluationofadversereactionstocontrastmediainthehospital[J].BrJRadiol,2013,86(1032):20130418.
[3]杜敏,马淑梅.造影剂肾病[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1):55-58.
[4]高儒雅,曹国颖.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概述[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3):2822-2826.
[5]王振常.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影像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关键词】PBL教学法;逆向式教学改革;医学影像专业;影像技术能力;影像读片;学习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60名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法分组,每组收入30名。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25±1.03)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为(21.26±1.07)岁。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采用传统PBL教学法,在教学前,带教教师选取适宜案例且将问题提出。之后将案例及问题资料发给实习生,使实习生按照案例先自己学习教材,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查找。上课时,安排实习生对案例及问题资料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采取PBL教学法开展逆向式教学改革,将PBL教学法开展之前,教师对问题进行设计,先预评估实习生对教学目的的掌握程度,并寻找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实习生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相关知识培训及强化,之后按照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1.3相关指标
(1)调查及分析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效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的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对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开展评估,共100分,其中,影像技术能力项目有30分,影像读片分析及报告项目有30分,学习能力项目有20分,医学影像专业综合素质项目有20分。(2)调查及分析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影像技术能力评分、影像读片分析及报告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医学影像专业综合素质评分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比较
与参照组实习生比较,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影像技术能力评分、影像读片分析及报告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医学影像专业综合素质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比较
实验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总计算率为96.67%,与参照组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8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stractTo analysis current situation o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for clinical speciality undergraduates,and to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Teaching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疗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综合影像学和比较影像学知识,熟悉各种影像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实现对各种检查技术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可以说,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一定的影像医学诊断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临床医生所必需的条件[1]。基于此,大多院校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医学影像学》课程。但就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革新教学模式的解决方案。
现状和问题
内容多而课时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医学影像学》涉及X线、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等各种影像技术,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讲,该课程非主流课程,安排的课时仅有64个学时,具体到每种影像技术,课时量非常少。比如,有关MRI的内容,仅有4个课时,很难安排教学内容,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内容设置不合理: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学》课程早已由单一的X线诊断学发展为集X线、CT、MRI、超声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影像学体系,然而,受制于各影像技术岗位分科设置和临床影像学专业分科管理的现状,目前课堂上主要推行的仍然是以检查技术为主线的传统教学,各部分的教学任务往往由不同科室的不同医生或教师承担,常常导致教学内容一方面时有重复,另一方面互相割裂,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对不同影像手段诊断某种疾病的优缺点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学习的效果。
教学设施较落后:目前,《医学影像学》课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形式,平均每班的学生数量多达百余名,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实验课程和阅片课程更是难以开展。在PACS广泛用于临床的今天,充分运用PACS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的趋势,将极大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但由于经费问题,大部分院校没有配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多数院校的主流教学形式仍然是借助PPT课件讲授理论,选择性地开展影像学读片、实验阅片等教学实践活动。
实习教学效果差:《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实践性特色非常突出,但很多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和表现。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将来不做影像科医生,因而对该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考研而干脆不下科实习;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多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每天都有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加强带教工作。结果就是,学生实习只是走过场,学到的知识很有限。
思路和措施
做好课程规划: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提高《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质量,院校必须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该课程的宏观规划。软件建设方面,要选配医学理论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一线教学任务,适当增加理论课时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开展影像学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努力开设系列专题讲座课,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和内容。硬件建设方面,要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新型影像综合教学实验室,开辟网络教学新途径,与相关院校探索合作开展远程教学的新思路。
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大影像学”的概念,与国际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接轨,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知识整合为一体,进而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遵循知识传授规律的基础上,可突出课程内容重点,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压缩疾病相关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解剖表现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精练、系统。具体来说,可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块。一是总论部分,主要介绍X线、CT、MRI、超声、介入等各种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优势。二是分论部分,可划分中枢神经系统、头颈、胸、腹、盆腔及骨关节共6个模块,以具体疾病为线索,融多种检查技术为一体,整合各种影像手段,重点讲授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加强比较影像学知识的教学,在病例教学中通过实例解释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缺陷。而罕见病的影像表现及常见病非常用检查技术(如支气管碘油造影)的影像表现可简单讲授或由学生自学。讲授具体疾病时,可采取的方法是:先向学生提供并描述典型图片,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从病理出发解释影像学所见,最后结合临床情况简要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三是拓展部分,简要介绍当前医学影像学的热点或前沿知识,如64排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MRI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上的应用等,使课程教学能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步伐,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建立病例库:授课教师要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广泛搜集有明确诊断的典型病例,整理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图像、手术记录、病理结果及随诊复查等各项资料,将影像图像与临床资料按照6大模块进行汇总存档,建立信息完备的病例库。同时,要重视搜集常见病典型影像学征象和易混淆征象资料,依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列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收集鉴别诊断疾病的相关影像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病例库的内容。此外,要紧跟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时更新充实病例库。建立病例库,可以为课堂教学及实习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如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开展案例式随访教学,学用相长,提升影像医学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
重视实习教育:影像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影像思维能力和实践诊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到影像科室工作场所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最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因此,带教老师要狠抓实习环节,注重师生沟通,强化管理,达到帮助学生即学即用、活学活用的目的。首先,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的临床诊断习惯[3],利用病例库中的典型病例让学生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了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的各种表象,鼓励学生开展讨论,教会学生基本的读片方法和分析思路。其次,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临床读片讨论、病例追踪回顾等实践活动,教学相长,分析影像诊断正确与错误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树立必要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学会如何科学地选择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对影像医学知识的广泛了解、熟练掌握及综合应用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目前《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广泛存在的内容多而课时少、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设施较落后、实习教学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必须引起各个院校、各个任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实践锻炼,通过做好课程规划、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病例库、重视实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一定能结出硕果,在培养全面过硬医学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凯.关于临床医学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121-122.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促使影像教学中注重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为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奠定基础。所以,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革新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说明循证医学展开,对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医学影像教学;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循证医学说明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当遵守科学依据,将医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以说明,循证医学的三大要素为:最佳证据,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深入、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得到最佳、最有利的医疗证据。专业知识,就是医生通过学习及临床治疗中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病人的选择,就是病人从自身情况及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因此,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即对医疗证据进行寻找和证明。
二、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传统的影像教学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在于教学活动中只单纯凭借个人和少数临床实践经验、医学基础理论教授和指导学生,这使得教学的说服力不强,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大影响。而循证医学的提出,可以改变医学影像教学的现状,促使医学影像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理念,注重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1.在知识培训方面,医学影像教学应当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对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当在重要的数据库、网络检索、循证医学文献等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正确的评估,确保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合理运用,并且使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2)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对于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要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包含试验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统计学方法、试验步骤等等。(3)相关影像学知识。学生应当将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搬到教学活动中,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利用证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在临床实践方面,影像教学需要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2)利用网络资料、相关文献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3)正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4)依据证据并结合影像学知识及病人的选择,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执行决策方案。
(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影像教学的改革实践为了充分说明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发生了变革,笔者引入一个医学案例,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综合以上循证医学理念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从循证医学理念出发,具体分析论证以上案例的内容是:1.提出问题。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如何?2.寻找和发现证据。在循证医学网站、学校图书馆、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按照纳入排除原则及QUAS原则,对所查找的证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4.解答问题。64层螺旋CT是一种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因与之相关的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不高,无法准确判定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循证医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革影像教学,使影像教学水平提高。所以,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今天,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创新和优化影像教学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芝兰,戚威,张晓娜,等.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2):163-164.
[2]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等.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价值[J].循证医学,2012,12(5):314-316,320.
目前,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任务时,主要由两种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1]。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开展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
1.2教学内容
选用第七版《医学影像学》中的呼吸系统作为本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1.3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有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学生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1.4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影像学呼吸系统的授课时,先进行章节内容的讲解,随后提供学生一个相关案例,要求学生互相讨论,结合书本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行病例分析[2]。教师则通过主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依据大纲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案例:老年女患,64岁,喘憋胸痛一周,咳嗽咳痰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胸部听诊有双肺散在干??音和哮鸣音。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治疗后一周进行复查。针对以上病例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查体等资料,可以给予患者何种初步诊断。(2)该诊断的依据是什么,说明疾病病因。(3)该疾病具有的X线征象,为何使用X线检查。(4)该疾病的病生学改变,以及该病同病理学间的联系(5)该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1.5教学评估
1.5.1阶段测试
具体可以分为理论和阅片两部分测试。理论测试包括名解、填空、选择、简答,共50分;阅片要求学生根据病例进行相关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共50分。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读片成绩,两者相加为总成绩。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1.5.2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医学影像学的课程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