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02:4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规则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tax accounting is a new arising interdispline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it. influenced by it,51lunwen.com/ tax account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principle,checking. it has a shor会计专业毕业论文t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perfecting in practice.
key words: tax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difference
摘 要:税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络,在受财务会计影响的同时,税务会计自身又具有一定的特质,在准绳上、核算办法上,明显区别于财务会计,在我国开展时间比拟短,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中央,需求不时在理论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区别
税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根底,以税法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根本理论和办法,对征税人的征税活动所惹起的资金运动停止核算和监视,维护国度和征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1]。目的在于征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足额精确及时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同时,经过合法谋划使征税人获得合法利益,公平税负以确保企业涉税零风险。
税务会计最主要的特性是征税双方都必需承受税法的标准和限制,税务会计在一切税款的核算和交纳过程中,必需严厉根据国度税收法规请求办理,当财务会计与税法的规则不分歧时,必需依照税法的请求停止调整。税务会计是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会计。随着我国经济开展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时完善,税务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是必然趋向,税务会计固然从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与财务会计有着实质的区别,但在本质性的工作中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络,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前提,两种会计核算办法既有联络又存在着一定区别。
一、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络
税务会计脱胎于财务会计并依赖于财务会计运转中的众多环节和内容。
1. 二者效劳的运营主体相同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不是笼统理论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详细理论操作的部门和人员,其效劳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只要二者处于效劳于同一主体时,才具有实践的关联意义。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工作核算内容相同
以财会中的会计分期( 时间性) 、货币计量( 数量性) 、持续运营( 持续性) 为根底,共同施行对效劳主体的效劳。
3. 工作准绳根本分歧
以财会工作中的核算办法、收益配比、支付才能等为权衡规范。
4. 工作按照的方式内容根本相同
以财会的凭证、账簿、报表为参照,除征税报表以外,无需另设会计报表,更无需设置特地税务会计机构,毕业论文税务会计的全部核算融于财务会计之中。但这种高度类似性和关联性并不能消弭现代经济开展过程中在管理上使二者别离的必然性,不能消弭二者在实质上的区别。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准绳上不分歧
1. 相关性区别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准绳,请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运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运用者对企业过去、如今和将来的状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强调的是“有用性”; 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准绳重在计算所得税时,强调同期扣除的费用要与同期的收入相关联,二者字面上同属于相关性准绳,却有实质的区别。
2. 配比性区别
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准绳突出表如今费用确实认上,为了分别核算不同的产品,需求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汇总归集,然后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停止分配。而税法中的配比准绳思索的是,对不同的税收项目停止分类配比,比方,税法规则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的投资收益不计入应征税所得额,那么境内的投资损失与其消费运营无关,也不能在当期应征税所得额中扣除,只能从投资收益中得到补偿。所以,税法对财务会计上的配比准绳持认可态度,允许征税人将发作的费用,经过合理配比在征税的当期扣除,同时为了避免税款的流失,税法对征税人税款的申报做了严厉的限制,不允许征税人在一个征税年度提早或滞后申报征税费用的扣除[2]。
3. 本质重于方式的区别 &
--> nbsp;
本质重于方式准绳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准绳,请求企业应当依照买卖或者事项的经济本质停止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买卖或者事项的法律方式为根据。一项买卖或事项的本质在其外在方式或法律表现方式有时是不分歧的。比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编制兼并报表等问题都属于本质重于方式的运用,这些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都有明白的规则[2]。财务会计的“本质重于方式准绳”依托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别,税法对征税事项确实认依托的是法律根据,不能靠经历估量,必需有据可依,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法的“本质重于方式准绳”表现的是“本质至上准绳”,目的为了避免征税人应用《企业会计制度》允许的估量偷逃税款。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上不分歧
1. 目的不同
税务会计的目的是征税人向税务会计的信息运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运用者首先是各级税务机关,它们依据此信息停止税款征收、检查、监视,并作为税收立法的主要根据。其次是企业的运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等,他们依据此信息理解企业征税义务的实行状况和税收担负,以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同时,这些信息也是企业停止税务谋划必不可少的根据。而财务会计则是经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确实认、计量记载和报告提供真实、精确、牢靠的会计信息。向信息运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3],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义务实行状况,有助于会计信息运用者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
2. 根据不同 &nbs会计毕业论文范文p;
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据是《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原则》,力图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完好。税务会计根据的是税收法律法规,契合税法的会计准绳,税务会计给予确认,但凡不契合税法的会计准绳,不给予供认。正由于两者核算根据不同,致使会计利润与税法上的利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财务会计收入减去本钱费表现会计利润,而税务会计必需依据税法请求停止收入和本钱费用的列支,超出税法规则的收支项目即使在财务会计上得以表现,税法也不允许列为征税所得的构成要素。
( 1) 收入确认上二者的处置不同: 例如,国债利息收入财务会计作为投资收益记入收入,而税务会计不把国债利息收入列为收益,不作为应征税所得额的构成要素。征税人在根本建立、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运用本企业商品的,或将企业自产、拜托加工和外购原资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用于捐赠,以及以非现金资产赔偿债务,在财务会计中不计入收入,列为相应支出,而税务会计均应视同销售,确认销售收入。
( 2) 本钱费用列支二者的不同:财务会计可据实列支而税务会计不允许扣除的项目,如征税人的消费、运营因违背国度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超越国度规则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等,一切这些支进项目是税务会计所不供认的,税务会计规则了严厉的列支规范。关于超出的局部作为调整事项,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征税所得额。
3. 根底不同
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作制,强调的是收入的实践发作与费用相配比,会计上已确认的收入并不代表实践的现金流入量,实践发作的费用也不代表现金的流出,会计利润与净现金流量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税务会计由于本身强迫性的特性,采用了权责发作制与收付完成制相分离的核算办法,在实践核算中常呈现与财务会计相偏离的现象,给征税人形成不利的影响,企业财务会计采用的权责发作制是树立在应收对付根底上肯定当期收入与费用,应收对付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收入、费用、会计利润; 而税务会计即使从财务会计中别离出来,在实践的核算过程中依然以会计要素为底本,所以,致使采用的收付完成制在外延上要小于权责发作制,这里的收付完成制与权责发作之间产生差别是不可防止的。
三、我国税务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税务会计在我国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处于初级阶段,税务会计还要依赖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征税核算的主要根据,如今的会计人员同时统筹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任务,担负着多项职能,由于缺乏系统的税务学问,对一些政策的了解存在着偏向,经常在税款的计算和交纳申报时呈现少缴或多缴的状况,给征税人和征收机关形成不用要的损失。
其次,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脱节,1994 年 1月 1 日开端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置的暂行规则》只是相对的调整,而 2006 年公布的新会计原则,使财务会计曾经成为独立的体系,这种时间上的差别,导制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多,这种差别表现在所得税前调整项目日益复杂,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征税人本钱的支出。
再次,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度税收的完成,却无视了征税人的实践支付才能,税务会计当期的收入不思索实践现金能否流入,均计入应征税所得额,当企业赊销业务量大的状况下资金周转不畅通,形成征税艰难[4],许多企业为了征税以至要举债,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本钱,企业的营运才能降低,这种恶性循环限制着企业的开展。
四、处理财、税会计体制问题的开展思绪
以税法为根据树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根据,包括资金运转的全部过程,税法是税务会计核算的根据,核算的也只是涉税事项,这些经济事项也作为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只是并不详细,在制定税务会计的核算办法时应加以补充,税务会计的记账凭证、账簿与财务会计根本分歧,两者能够共用,税务会计只需单设应交税金和差别额账簿。同时要经过培训考核进步税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个合格的税务会计,只要控制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制度,才干在日常的核算中做到合理合法负税[5]。
一
--> 个新兴学科降生之初必然会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这显然不顺应经济高速开展的需求,但还要看到它的开展将来,置信经过不时的变革和完善,一定能树立一套独立完善的税务会计体系,更好地效劳于企业、国度经济的开展。
参考文献: 会计毕业论文
[1]宁健. 税务会计[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盖地. 税务会计准绳、财务会计准绳的比拟与考虑[j]. 会计研讨,2006,( 2) .
[3]王鑫.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联性探析[j]. 四川会计,2001,( 6) .
[4]张转玲. 论我国企业税务会计[j]. 现代商贸工业,2009,( 9) .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由会计学科本身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指导老师担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校外会计实习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来讲,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就业岗位却相对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晓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遵循目标明确、整体优化;基础牢固、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保证质量与体现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良好的空间等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专业课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情报检索以及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参加创业大赛、体育比赛及各种文娱比赛活动,课外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课外参加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笔者建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构建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验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电子商务、OA系统高级应用与开发、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课程实验,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理论教学之中分散进行。这些课内实验的组织,使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OA软件基础应用、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中级会计学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财务分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以外,其它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集中两周时间来安排,使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
(三)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OA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年论文》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其中一周进行选题、资料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一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营,增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进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
《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该课程设计要求结合ERP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模拟公司数据”以及“财务分析”课程,运用EXCEL等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调查》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就近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了解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调查财务软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企业调查,使学生掌握企业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实习,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材料。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应结合本学科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大纲的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各高等工科院校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
校级基础实验平台主要满足各专业低年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的要求,如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等。校级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应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强化基础训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满足相同学科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如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中心实验室和电子信息中心实验室等。学科基础平台应重点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受益面大的学科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平台应根据各专业特点,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中心等。
(一)会计手工实验室
会计手工实验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各高等工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1.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计算成本、利润到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系统操作。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2.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将会计手工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及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安排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包括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全部课内实验。《管理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应用Excel工作表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数、分析工具等内容,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决管理会计各种问题的技能。《计算机会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的实验指导书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在指定的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环境下,上机操作,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掌握记账和报表输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和处理。
(三)ERP实验中心
ERP实验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环境下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针对一个模拟企业,把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设计为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主体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订战略、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esHoffman提出XBRL并得到AICPA的资助。此后,在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掀起了XBRL的应用浪潮。2009年美国公布了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最终的披露规则;2008年欧洲成立了XBRL组织;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在2008年前后也启动了自愿或强制的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报送计划;2008年中国财政部积极推进XBRL的推广和应用,了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并在2012年1月1日在14个省的部分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通用分类标准。2012年底,CAS通用分类标准已经通过XII下属的分类标准认定工作小组的认证。正由于XBRL能有效地解决以往非结构化财务数据难以处理的问题,能有效提高信息质量,XBRL已被众多国家的资本市场采用,XBRL的潮流不可逆转。高校应通过XBRL相关课程的教学及考核,培养出熟练掌握XBRL知识的国际化会计信息化人才。
2当前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完善考核方法对于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什么样的考试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主要采用闭卷、开卷或闭开卷结合的方式,检测内容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考试大部分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总成绩,学生必修的课程学分、毕业结业、升留级和评优等学业学籍管理都以卷面成绩作为依据。考核内容记忆性、客观性的内容占的比例很高,综合分析论述的内容较少。当前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考试形式较单一。高校大多数考试都是闭卷开始,闭卷考试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做题能力,学生容易产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是开卷考试,学生将有大量资料可以参考,导致课程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放松学习的情况发生。如果是以写论文的形式考核也会出现教师的主观喜好影响课程成绩,另外网络资源太丰富,教师无法对每篇论文进行不端检测,易出现论文水分的问题。二是考核题型较单一。每次2小时考核时间的限制,导致教师能出的题目和题型都非常有限,这对提高学生全面能力是不利的。三是考核次数太少。一个学期一门课程的考核只有1次或2次是非常少的,这不利于督促自制力差的学生重视日常的课程学习,出现迟到、逃课和旷课的现象,临考前的一周进行应付性的突击学习,基本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四是考试内容僵化。目前课程考核的内容还是以书本和教师课件的内容为主,导致了“上课念讲稿、学生记笔记、考试背课本”的现象出现,大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考核如果出现“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五是涉及XBRL、云计算和电子商务前沿的知识较少。
3创新及完善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机制
会计信息化课程学习是建立和健全学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创新及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的目的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原有的课程学习方式,不断地促进学生能主动将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结合起来,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1考核主体互动化
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学生或管理者,而是这些人员共同参与组成考核主体。考核期间,为了保证考核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应该注重和发挥学生在考核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师、学生、管理者和社会实践老师这些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大家对考核结果的认同情况,保证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考核结果,使课程考核评价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过程。
3.2考核内容层次化
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考核是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应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生的素质及教学层次的不同设定教学目标,培养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考核内容应层次化。专科(高职)院校考试内容以软件考试为主;本科院校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软件考试(上机操作)及实验报告;硕士研究生考试内容包括发表会计信息化方向的期刊论文及毕业论文;博士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发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方向的期刊论文及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3.3考核方式综合化
(1)课程考核与学分的结合专业抵专业限选学分(省级期刊0.5学分,北大核心期刊1学分,CSSCI期刊3学分,权威期刊6学分)。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课程可每年安排1次专题讲座,包含XBRL内容的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前沿知识的专题讲座及交流会,每次讲座及交流会占2学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硕士生可申报本专业的课题或发表高水平论文抵作相应的学分。(2)平时与期末考核成绩按比例构成课程成绩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与期末考核成绩按比例构成,平时成绩在一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占较大比重。比如期末考试成绩占65%~70%,平时成绩占30%~35%(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大作业、课堂讨论及参与情况和实验成绩等)。如XBRL及其应用概论课程的最终成绩=期末考试(70%,包括期末考试或期末论文等)+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和上机各模块实验成绩等)。(3)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可统一,在鼓励学生研究较新的、较前沿的内容外,学生可从学年论文到毕业论文及答辩,即从大三即可长时间进行同一方向的学习及研究。
3.4课程考核全程化
为了全程监督和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可增加考试频率。考试除了期中和期末的考核外,可以在1周或2周内,学完一定内容后进行多次的考核,最后再进行课程总考核。整个学习过程中,考试频率设置合理将较好地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3.5考核方式多样化
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程可以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对于客观题采取闭卷方式,对于主观题则采取开卷方式。比如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学、计算机财务管理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XBRL及其应用概论、Java编程语言、XBRL网络财务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等课程涉及较多计算机的内容,对于会计信息化专业的学生可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其他专业课程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的形式包括笔试、口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的学习,均可选择以撰写文献阅读、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课程的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设计)作为课程的期末考核。
3.6考核评价公开化
为保证和维护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期中和期末的教师评价,以及教研室对教师上课的评价都应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4总结
论文题目:美国反补贴税法之上游补贴条款研究
一、前言
金融危机后,各国为走出经济衰退的低谷,付出了各种努力,但有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却再度大举采取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之名、行遏制他国发展之实的行动,反倾销与反补贴之风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我国在2017年12月前可被各成员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反倾销中倾销的证明比反补贴中补贴的证明更容易,所以,相比于反补贴,我国在加入WTO后更多地受到其他成员采取的反倾销调查,这直接导致我国向来对倾销与反倾销法研究较多,而忽视了对补贴与反补贴法的研究。但自从2004年加拿大对我国连续发起5起反补贴调查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使我国深受反补贴调查之害。因此,有必要对反补贴给予更多的研究。
反补贴法不局限于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以下简称ASCM),从ASCM第32条第6款“每一成员应将与本协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任何变更情况以及此类法律和法规管理方面的变更情况通知委员会”可知,WTO成员内部的符合ASCM规定的反补贴法律、法规是反补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各成员在进行反补贴调查时所依据的是其自身的反补贴法律、法规。因而,对各成员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补贴利益的存在是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基础,认定补贴利益的存在是反补贴法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发现,ASCM对上游补贴没有明确规定,但美国反补贴税法对此作出特别规定,而WTO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以下简称DSB)并没有禁止此规定,而是在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中进行了一系列解释,可见,DSB默认此规定的合法性。一方面,美国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国内规则受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甚至借鉴,为了不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与实施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必须对其国内规则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生产链条中的上下游关系普遍存在,为防止美国以存在上游补贴利益传递为由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我国必须熟悉此规定,以更好地发展我国产业。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将法律、法规与案例相结合,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分析论题,对美国反补贴税法中关于上游补贴利益传递认定的规定和DSB的解释进行分析,希望得出关于该规定的适用条件、情形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的结论。
二、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探讨美国反补贴税法之上游补贴条款问题:
第一部分,美国上游补贴条款的基本内容。在这一部分,笔者将系统阐释上游补贴的概念。首先,笔者将介绍上游补贴的涵义;其次,结合美国国内修订后的1930年关税法对上游补贴的三个构成要件作出分析;最后,结合美国商务部的规定,对上游补贴的调查过程作出说明。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和阐述,使读者对美国上游补贴条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部分,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上游补贴规定的解释。本部分将介绍两个案件:加拿大猪肉案和加拿大软木案,前一案件是GATT体制下关于上游补贴的案件,该案引发了上游补贴认定中的利益传递问题;后一案件是WTO成立后最重要的涉及上游补贴的案件,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案件所涉的上游补贴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案对认定上游补贴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从这两个案件中可以了解认定上游补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对上游补贴有更完整的了解。
第三部分,美国上游补贴条款的价值问题。本部分从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两方面探讨美国上游补贴条款的存在意义,并给出笔者的总体评价。
三、研究基础
笔者的专业是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有较扎实的国际经济法专业知识,系统学习过国际经济法学这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此外,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笔者还阅读过大量的国际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加之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时期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案例,具备了阅读和研究英文第一手资料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对美国和WTO相关法律的理解。因此,本人具备撰写该论文的理论基础。
另外,笔者收集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其中中文参考文献XX篇,外文参考文献XX篇,包括笔者翻译的两篇外文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认真学习,提高了笔者对论题的把握程度,对论文的写作有极大帮助。
在论文的筹备过程中,从选题到资料整理到现在的开题报告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王军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学校新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为笔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为笔者写好毕业论文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研究计划
20XX年9月——20XX年12月,阅读反补贴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找出具有研究意义的内容,经过筛选,确定研究方向,与指导老师商议,拟定论文题目,并开始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1月——20XX年2月,继续资料的搜集工作,同时认真研读,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修改开题报告,完成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完成文献综述。
20XX年2月——20XX年3月,经指导老师同意通过开题报告后列出论文写作大纲,交指导老师审阅,经指导老师同意后开始论文写作,完成初稿。
20XX年4月,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撰写、修改论文。
20XX年5月,继续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重新整理文献综述等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备查资料。
20XX年6月,完成论文装订打印工作,提交并准备论文答辩。
五、结言
开题报告概括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介绍了作者选择此论题的背景,希望研究美国反补贴税法中的上游补贴条款并从中得到启示,阐述了搜集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的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本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及方法等;同时也交待了作者所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采用的研究方法、实施的研究计划,参考文献,并附上的两篇英文翻译文献,希望读者在阅读了开题报告后,能够对本论文的产生过程有比较深入地了解。
参考文献
一、 中文参考文献
[1]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编著:《应对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指南》,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年版。
[2]沈四宝、王秉乾编著:《中国对外贸易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李毅、李晓峰等著:《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与特保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朱榄叶编著,《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2003——2006)》,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欧福永等著:《国际补贴与反补贴立法与实践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
[7]王琴华著:《补贴与反补贴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张汉林等译著:《反倾销反补贴规则手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
[9][美]詹姆斯?德林著,毛悦、刘小雪翻译:《美国贸易保护商务指南——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法规、实践与程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王琴华著:《补贴与反补贴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1]高翔:“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措施及其法律性质分析”,载《中国海事》,2006年第11期。
[12]单一著:《WTO框架下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3]王燕:《论WTO框架下补贴利益的认定》,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二、 英文参考文献
[1]Peter D. Ehrenhaft,Remedies against Unfai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 Westlaw.
[2]Gilbert Gagne, Francois Roch, The US-Canada Softwood Lumber Dispute and the WTO Definition of Subsidy, Westlaw.
[3]WT/DS257/R.
[4]WT/DS257/AB/R.
[5]19 USCA§ 1677-1.
[6]Live Swine and Fresh, Chilled and Frozen Pork Products from Canada, 50 Fed. Reg. 25097 (Final) (1985).
[7]19 CFR Part 351.523.
[8]WT/DS70/AB/R.
[9]WT/DS70/R.
摘要: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有明确规定,构建了财务管理整体框架,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
关健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对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但因体制原因,该规范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的思维僵化、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业务技能不足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给改革带来一定阻力,因此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认知不足
现行财务环境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领导不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行为把关不严,不注重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工作无序。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过度掌控干涉,导致财务部门及人员无力执行合规程序,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缺失,影响单位财务的规范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粗放,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人员状况结合不紧密,经费开支与预算执行未能做到跟踪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简单粗放,程序缺乏规则性,预算执行中经费支出控制不严,公用经费经常挤占人头经费,追加预算时有发生,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管理意识不到位,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无法落实岗位职责分离制度。财务主管执业水平低下,存在误读相关内部政策规定问题,导致财务信息提供不准确、不及时。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控制约束力较弱。部分单位财务制度只采用通用的制度框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可操作的财务约束细则,导致某些财务人员操作空间过大,财务行为随意,使单位及他人利益受损。
(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外部监督不力
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资产由政府集体采购调拨,资金使用及管理需遵守主管部门规定,因此资产的效益性并不显著。部分单位无专门人员分管资产,某些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多年不处理,仍每年申请拨付维修专项资
金,且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资产营运未履行审批手续,营运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前的自有结余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没有规范使用,造成极大浪费。主管部门监管不及时不到位,资产使用效益、责任追究制度几乎空白。
(五)内部审计不独立、不客观
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或由不懂审计的人员担任,内部审计通常只是形式审核,未与工作实际、预算控制标准相结合,未对各经费开支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追根溯源,保证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的审计目的未达到,不能根据审计结果提出问题及管理建议,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层重视度,确立责任主体意识
管理层应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应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了解基本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敏锐度、洞察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任用有资质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位领导者应认知自身对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培养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影响力,重视财务管理对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
(二)科学合理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层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做了规定:企业应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为适应现今理财环境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发挥事业经费的最大效益,应大力推广“零基预算”,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预算支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掌握单位工作计划、重点,人员层次结构岗位情况,综合考虑内外部及未来因素,细化预算收支项目,科学预测,使预算编制具有前瞻性。其次,应运用财务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追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进比对分析,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利用单位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部门参与到经费使用监督中来,共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三,预算执行结果应与业绩考评有机结合,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加强深化预算管理。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对提高会计执业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危机风险意识,使财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成效与绩效考评挂钩,增强学习主动性,使财务人员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水平,熟悉财政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对自身从事的岗位职责有良好认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接受内外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权审批制度,细化财务操作规则,实行阳光财务,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衡量标准和依据,持续监督财务行为,实施单位财务支出违规警示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建立资产监督审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管理,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资产管理应有专人负责,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核对,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主管部门、各级审计监督部门应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资产的监管常态化、现场化,加强对闲置报废资产的管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认真清理并据实上报,使上级部门及各级财政能够清楚单位各资产状况,以便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金,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资产管理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考核奖惩,调动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运用财务分析手段结合资产实际运行状况,对资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追踪资产使用效益,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内部审计应以相关法津法规为依据,对各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督,审查资产运转的合法合规性及完整性,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维护财政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五)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国内会计准则已与国际接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抛弃旧有的用人理念,加强对单位会计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专业职称、学术研究、工作职务、社会影响等方面着力培养会计人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减少杜绝财务混乱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对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从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由于新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做到与进俱进,适时调整,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灵魂”作用,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务与经济, 2012(4):47-48
[3]吴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2,170(8):119-121
[4]陈华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688(7):135-13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关键词】 信息产业; 财务预警; 可变精度粗糙集; R约简; 决策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类企业,包括致力于信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扩张性、渗透性,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生命周期、研发成熟度、市场容量、经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未来发展和经营业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企业财务预警方法可分为定性预警与定量预警两类。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灾害理论、专家调查法、四阶段症状等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变量线性判定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上述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难以满足企业财务预警实践发展的需要。粗糙集(RS)是一种刻画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分析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完备信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从而有效进行知识库的约简和规则的提取。
可变精度粗糙集(VPRS)是对RS理论的扩充,它在标准粗糙集的基础上引进一个阈值β,并将其定义为错误分类率(0≤β<0.5),即允许一定程度上错误分类率的存在,由此,使VPRS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An等(1996)又将β定义为正确分类率(0.5≤β<1),并称之为强化粗糙集。文献[6]运用VPRS模型对我国166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测,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文献[7]显示VPRS模型在应用过程中面临参数β的选择问题,不同的β值将产生不同的属性约简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VPRS引入到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首先,根据VPRS模型对属性进行R约简并生成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然后,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并获取识别精度。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
步骤1:建立决策数据表,对原始数据进行补缺。使用决策表来描述对象,即采用二维数据关系表的形式。表中每一行描述一个对象(即样本企业),每一列描述对象的一种属性。在实际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数据缺失情况。为此,拟采用Mean/mode方法对数据进行补缺。
步骤2:对样本数据进行划分及离散化处理。按2∶1的比例将完备数据关系表划分为两个数据关系表,其中,总样本的67%为训练样本,用来导出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剩余的33%为测试样本,用来检验识别方法,获取识别精度。运用VPRS模型处理数据关系表时,要求表中的属性值用离散数据表示,而大部分样本企业的条件属性均为连续值,因此,必须对样本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拟采用等频率划分方法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
步骤3:R约简与规则生成。VPRS模型常用的属性约简算法有:R约简、上下分布约简等。其中,R约简是通过全局增益来度量决策信息系统的属性重要程度,并以全局增益作为启发式信息得出VPRS属性约简的启发式算法。本文拟采用R约简,通过启发式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属性约简。根据约简结果,生成具有一定决策概率的不精确决策规则。通过设定相关的可信度、覆盖率、支持数阈值,对生成的规则进行筛选,形成识别规则库。
步骤4: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并对其进行检验。首先,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运用基于VPRS的决策树生成方法,建立基于识别规则的决策树。即通过计算各规则的变精度明确区,选取明确区最大的规则作为第1条规则,用第1条规则对待识别样本进行识别;其次用第2条规则对第1条规则不能识别的剩余样本进行识别,以此类推;再次,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得到剪枝决策树,从而构建起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获取识别精度。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和样本数据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21项财务指标建立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选取沪、深股市中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实验样本,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将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出现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对于ST公司,采用被ST的前两年数据来进行预测分析,以判断其最终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样本区间设定为2004―2008年。对于非ST公司,则采用2008年的年报数据。在剔除异常数据样本,并对原始数据进行补缺后,最终获得88家样本公司,其中,定义0为财务危机公司,即ST公司,共28家;定义1为财务健康公司,即非ST公司,共60家。随机抽取19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29家公司作为测试样本。
(二)R约简与规则生成
采用等频率划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运用启发式算法对属性进行R约简,59个训练样本共产生了36条约简。在这些约简中,存在部分冗余无效的约简,为了提高约简的有效性,选取强度大于80的约简,共计12个。从属性约简结果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等9个指标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述约简的基础上,利用Rosetta软件生成规则,设定限制条件为可信度>70%、覆盖率>5%,最终得到36条识别规则。限于篇幅,表1显示了其中可信度>80%的6条识别规则。表1中每一行表示一条识别规则。例如,第一行表示:当识别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在0.6439以上,已获利息倍数在0.4291至1.5235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7.8326以上时,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该识别规则的支持数为10,可信度为0.961,覆盖率为0.31。
(三)财务危机识别方法的构建与检验
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类似于二叉或多叉的树结构,与其它分类模型相比,决策树简洁易懂,容易转换成规则,且具有与其它分类模型相同的,甚至是更好的分类准确性。
VPRS在建立近似区间时,允许等价类以小于某个错误分配率(通常设β=0.2)的概率划入近似区间。由此,引入变精度明确区与非明确区的定义,将误差限内的实例划入VPRS的下近似中,成为能明确分类的实例,从而提高了分类的正确性和对未来数据的泛化能力。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基于VPRS的决策树生成方法,构建基于识别规则的决策树。决策树由根节点、分支和叶节点组成,这里的根节点是待识别样本,分支是待识别样本能否被识别规则正确识别,叶节点被分为正确识别样本和未能识别样本两类。为了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前提下得到尽可能简单的决策树,本文还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对规则进行修剪。根据RS理论中近似空间的定义,首先给出明确度的概念来衡量数据被明确分类的程度,采用深度拟合率和错误率作为剪枝标准,同时考虑了树的复杂度和树的分类精度。剪枝过程自下而上持续进行,直至不能再剪枝为止。
利用29个测试样本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进行检验。每条规则可以将待识别样本分为正确识别和未能识别两类,设定误差参数β=0.2,对每个规则,计算其变精度明确区的大小,得出规则3的变精度明确区最大,说明规则3相对其它规则而言,能够提供更多的分类信息。选取规则3作为第1条规则,从根节点出发对29个测试样本进行判定,依次类推。运用基于RS的决策树剪枝算法,取阈值0.1及0.05,从决策树的最低层开始进行剪枝,得到剪枝决策树,如图1所示。图1括号中以*标识的数字X∶Y为到达此叶节点的多数例与反数例,X代表多数实例数,Y代表反例数,即有6个样本被正确识别,3个样本不能识别。图1显示:从29个测试样本中可以准确识别出26个样本的财务状况,只有3个样本不能识别,预测准确率达到89.7%。
四、结论
将VPRS引入到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VPRS的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首先,根据VPRS模型,对属性进行R约简并生成识别规则,形成识别规则库;然后,在识别规则库的基础上,集成剪枝决策树,构建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最后,利用测试样本对识别方法进行检验,获取识别精度。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财务预警方法对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精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但VPRS在引入误差参数的同时,也不排除向近似区间引入误差或噪声的可能性,如何合理选择误差参数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86-90.
[2] Pawlak Z.Rough Sets[J].Int.J.Coumput.Inf.Sci,1982(11):341-356.
[3]王国胤.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9-142.
[4] Ziarko W.Variable Precicsion Rough
Set Model[J].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1993,46(1):39-59.
[5] An A,Shan N,Chan C,et al.Discovering rules for water damand prediction:An enhanced rough-set approach[J].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Artifical Intelligence,1996,9(6):645-653.
[6] 胡援成,程建伟.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当代财经,2007(5):32-36.
[7] 庾慧英,刘文奇. 变精度粗糙集模型中取值范围的确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12):109-111.
[8] 王加阳,陈松乔,等.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8):53-54
[9] 顾靖,周宗放.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的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识别[J].管理工程学报,2010(1):70-76.
[10] Vapnik V.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ew York:John Wiley,1998:1-173.
论文摘要: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反映和折射,会对公司的股票市价和公司的市场形象以及投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直至影响到公司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探讨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沪深股市1992-2006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以及特点,探讨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 发展 较晚,股利政策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如上市公司吝惜分红、有严重的不分配倾向、股利分配中的短期行为严重、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股票股利的偏好等。在当前新环境下,随着世界 经济 一体化,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在急需完善的证券市场中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2.4 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指导股利分配政策。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 有近80%的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同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但实际上有近60%%的公司采用利润最大化此项指标来指导公司的经营活动。这种财务管理目标认识上的混乱, 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不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出现“政策市”的倾向。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建议
3.1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效率 。
在公司治理方面,应努力实现董事会内部利益制衡机制;明确股东大会的法定职权,保障股东权力的行使,完善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完善董事会制度,明确董事会内部机构权力配置,完善董事的任免和董事会组成规则,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强化董事责任,建立董事违反义务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明确监事会职权,保障监事权力的独立行使和监督的有效性;建立完善的经理人激励制度和 科学 的薪酬体系;在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标准、专业性标准、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赋予独立董事广泛的监督权力等方面进行努力。
3.2改善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手段。
我国应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环境,扩大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债券市场、银行等 金融 机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持,使各种融资手段的成本趋于平衡。具体建议:大力 发展 和完善债券市场,增加债券发行规模,适度扩大投资规模,改革和完善 企业 债券的监管体制,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和担保体系,促进企业债券市场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将金融租赁作为上市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3.3完善披露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监管部门对于不分配的公司应要求其在相关报告中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 对于采用送股或转增股本方式的公司,应要求在报表中详细披露货币资金状况、资产质量、未来发展机会以及转作股本的未分配利润的用途和投资方向、投资收益等情况;对于申请配股的公司,应要求在配股方案中详细披露配股资金投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以前年度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减少配股资金投向的盲目性;强制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披露公司的股利政策。
3.4完善 法律 环境,规范股利分配。
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并对股利分配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制定保持股利政策稳定性的规范,建立公允的价格体系;改革 会计 处理方法,引导上市公司正确的股利分配观念;完善监管体系,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客观性、真实性,加强监管,严惩信息披露不实者和违规者,增加上市公司违规成本。
参考 文献 :
【关键词】内部控制;MC公司;缺陷;建议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MC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公司具有优良的业绩,但在内部控制方面也还存在许多缺陷。论文结合我国已有的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和MC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内部控制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原因,提出重构MC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二、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这八个构成要素是: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八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他们的作用过程是一个交叉的、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会影响其它构成要素。
三、MC公司及其内部控制现状介绍
(一)MC公司简介
MC公司始建于一九五五年,是一家一制药为主的中小企业,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公司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集产业、人才、地域资源优势为一身的高科技中药现代化企业。MC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现代化的组织结构。
(二)MC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MC公司的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下面就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MC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
公司成立以来,建立并逐渐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结构。2000年建立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之后陆续建立了《董事会工作制度及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制度》等。
2.资金审批制度
公司本部费用资金审批权限:单笔金额在1万元以下(含1万元)的日常经营费用支付由部门主管、财务总监签字审批。1―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日常经营费用由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审批。10万元以上的经营费用及财务、特殊、公关费用由总经理审批。
3.预算管理制度
公司设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于次年一月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会议,审查公司下一年年度预算草案。对未能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的项目,有关预算责任部门应进行调整,经审查后的预算草案,报董事会审批。
4.内部审计制度
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公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的协调。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执行公司内部审计任务,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同时也向董事会报告。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MC公司的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在整个内部控制建设上也覆盖了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要素,但其中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缺陷,下面说明MC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四、MC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一)MC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
MC公司现行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薄弱
MC公司形式上虽然建立了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但由于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使得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制衡就是名存实亡。
2.预算制度的缺陷
预算管理是企业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量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MC公司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对研发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预算制度不严格和预算没有贯彻全面预算思想等缺陷。
3.内部审计的缺陷
MC公司的内部审计只有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机构和人员从事专门日常性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只对产品生产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未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过评价,也没有提出过相关管理建议。
(二)MC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分析
1.企业产权单一化
MC公司成立之初是由当地政府部分出资和企业科技人员自己筹资兴办的,所有权不断向创业者强化,投资风险过于集中,导致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
2.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MC公司并不缺乏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管理者认识不足,造成了内部控制环境不佳、监督力差。企业存在的有章不循和无章乱循的现象。
3.企业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MC公司高度集中的决策权使公司其他管理者无法进行日常事物的管理。实际控制人拥有全部的产权,高度集权使得管理者缺乏加强风险控制的根本动因。
五、对MC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特性,影响组织里人们对整体管理理念的认识。MC公司应当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
全面预算制度有利于企业对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MC公司应当完善预算制度,针对公司业务的具体情况,对研发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预算控制加以改进,建立资金预算制度。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MC公司应当改变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的现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确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
六、结论
通过以上对相关内部控制理论的梳理,结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对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的分析,可知MC公司应当积极推进股权结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公司制定较为可行的预算制度,树立全面预算的思想,还应当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重点部门的审计,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税收筹划论文范文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思考
【摘要】税收筹划是企业依据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通过事前经营活动安排来降低税收负担的合法行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合同管理设计、原材料及设备使用设计及劳动用工设计等税收筹划措施,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降低税收成本。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营业税;营改增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与特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建立在对税收法律法规充分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经营、投资等活动进行安排进而达到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合法活动。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事前筹划性与目的性三种特性。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本身是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合法行为,如通过违规行为获得的降低税负不属于税收筹划。事前筹划性是指税收筹划是在正式纳税申报前所开展的节税行为,通过企业账目调整而进行节税明显是违规且不符合税收筹划定义的行为。目的性是指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这是税收筹划的基本动因。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总体建议
(一)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全局性
税收筹划应当是站在企业全局所采取的行为,不应当仅仅站在财务部门的角度考虑。根据税收筹划的事前筹划性可以得知,税收筹划应当站在企业全部的业务流程进行考虑。因此,全局性的税收筹划可以从公司与子分公司的设置、合同的签订、原材料采购、设备使用、人员设置等角度来采取综合性的企业税收筹划措施。
(二)必须对施工企业纳税规则做到充分了解
税收筹划必须是严格遵守税收法律规则的行为。故缺乏对施工企业纳税规则的理解无法帮助企业有效的规划税收筹划措施。按照现行规定,施工企业所适用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及车辆购置税。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是施工企业税负的主要来源。施工企业适用税种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施工企业的“营改增”问题。国家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在201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营改增改革试点。施工企业虽然目前尚未纳入到营改增的试点范围内。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推动,“营改增”将成为施工企业税收缴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营改增”虽然可以从抵扣减税的角度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但是,由于施工企业涉及砂石、沙土等原料的采购难以取得进项税发票,大型设备难以抵扣进项税额等问题的存在,故在“营改增”实施后,短期内有可能造成税负“不降反升”的尴尬状况,施工企业仍需要通过系统完善的税收筹划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完善是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税收筹划的保证。不规范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一方面导致企业票据账目管理、会计核算的混乱;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税收规则体系,缺乏对税种税率、缺乏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及纳税会计核算调整的了解,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税收规则进行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完善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
三、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建议
(一)在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中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可以体现出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别。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因此,分公司企业所得税应当合并在总公司中缴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项目大多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如当地可以享受到所得税减免政策,可以采用设置子公司的形式进行税收筹划。但是,如果母公司自身能够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异地分支机构可以通过设置分公司的形式来起到税收筹划的作用。
(二)在合同管理中进行税收筹划
合同的签订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内容。税收筹划可以通过对相关合同内容及条款的设置来起到降低企业税负的效果。《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如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其将该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不论是否参与施工,均应当按照建筑业适用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如施工企业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合同,则应当按照服务业适用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签订上,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适用的税率要明显低于不签订承包合同的情形。因此,通过相关合同签订适用税率的区别,帮助企业合理适用税率,能够起到税收筹划的作用。此外,总包企业的营业额计算是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譬如分包方将分包部分开具发票时可以带出总包方给建设方的营业税发票,“一税双票”避免同一劳务重复纳税。这就要求总包企业在分包工程的过程中,认真做好相关分包款项的会计核算,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税务支出。
(三)在原材料及设备使用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等相关工料费应当计入营业额。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原材料采购应当尽量采用包工包料的形式,通过与长期合伙伙伴进行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计入营业税计税依据中的原材料价值,进而达到税收筹划的效果。在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相关折旧政策,增加折旧摊销费用,这样增加企业成本,进行降低企业收入来起到税收筹划的作用。
(四)在劳动用工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相关事宜的岗位适当安置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进行就业,从而达到税收筹划的作用。同时,在劳务公共方面,通过与工程劳务公司签订《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一方面相关工程发票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另一方面,避免了劳务用工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与纳税风险,起到了税收筹划的作用。
四、结语
税收筹划可以在低纳税风险的环境下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税收负担。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全局性、必须对施工企业纳税规则做到充分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必须完善。在此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规划、合同有效管理、原材料及设备使用及劳动用工方面的合理安排,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周煜.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筹划[J].市场营销,2014.7.
[2]王俊兰.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浅谈[J].科学之友,2010,10.
[3]李玉枝,刘先涛.浅论企业税收筹划[J].企业经济,2008,4.
税收筹划论文范文二:汽车销售税收筹划与财务风险控制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汽车销售企业如果想要在当中获得优势,其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就相对重要,企业应该考虑到权销售环节的长期发展,在遵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营销方案和商务决策,选定好销售方式,从而使税收成本降低,有效的避免税务风险,最终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专卖店的主要税种为消费税、增值税及营业税,其能够利用对税法条款的研究,发现税收筹划的突破口,理清业务流程,规范内控细节,更好的完成税收筹划。
关键词:汽车;销售环节;税收筹划;财务风险控制
一、汽车销售过程的税收结构
本文所研究的汽车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与风险控制,以汽车专卖店销售模式为主,包括制造商与专卖店两个层面的税收筹划。当前,我国汽车销售模式主要包括专卖店、汽车超市、交易市场三大类型。其中,汽车专卖店由汽车制造商授权建立,通过签订合同,专卖店获取汽车制造商特定品牌的经营权,开展营销活动。模式中,汽车专卖店不论是建设,还是管理、营销、服务,都应该按照汽车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具备整车销售、零配件提供、售后服务及信息反馈四大功能。按照结构,税收筹划以汽车销售环节为链条,包括制造商环节、销售公司环节及专卖店环节,重点把控消费税、增值税及营业税的筹划。
二、销售环节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汽车行业是技术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还有着经济效应,能够推动全经济链条的发展,其属于国民经济里的重要角色。当前,我国的汽车市场仍处于需求旺盛的阶段,开展专卖店销售方式,为的就是使自身的市场份额增大,通过铺设销售网点及专卖店,汽车制造商实现了地域扩张,能够按照各网点及专卖店的销售情况制定决策,是提高制造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汽车行业的竞争随着专卖店数量的增长而日益激烈。大部分的汽车专卖店都存在着较大的税务风险,其原因是地区之间及地区专卖店的管理水平的差距较大。税务部门在进行税收检查的过程中,对汽车制造商出台的商务决策表示质疑,其觉得一些商务决策没有遵守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同时还发现部分汽车专卖店存在违法行为。汽车制造商不仅要强化利润获取能力,为长期发展提供基础,也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税务风险,汽车制造商应该先科学的对税收进行筹划,再建立商务决策和汽车专卖店设计的销售方案。其中设计销售方案是汽车销售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由此以来,不仅能够使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专卖店销售环节中的成本最小化,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还可以根据税收筹划调整业务流程,以长期目标为基础,避免为实现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了长远利益,严防短期行为。因此,现代汽车生产商及销售商在构建税务筹划办法时,应当首先以合法性为基础,设计合法、合规的销售方案,筹划涉税营销环节,在将税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促使可持续发展。
三、销售环节税收筹划方案研究和风险点控制
(一)消费税的税收筹划
按照国家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以下简称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消费税。”汽车行业里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属于此规定重点应税消费品,应在生产环节中纳税。
(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属于流转税,其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销售活动有着紧密关系。增值税和营业税所牵扯到的经济业务通常有交集,会有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等情况出现,并且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能够相互转换。这将致使增值税和营业税拥有巨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1、利用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开展税收筹划
当前,我国税法规定,混合销售行为中的涉税点及涉税额应由企业年销售额或营业额所占比重确定,且企业年销售额及营业额所占比例也决定了营销涉税具体涉及增值税还是营业税。当前我国汽车制造商与销售商都是一般纳税人,业务处理中一般以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为主,因此,当涉及混合销售,通常会按应税项目金额征收增值税。在混合销售与兼营方式利用的过程中,汽车制造商与销售商需要把握业务与财务流程的畅通性,严密关注销售行为是否能够被判定为混合销售或者兼营。在兼营活动的处理中,若企业无法将单据、宣传的业务流程进行分离处理,税务机关很可能将此行为判定为混合销售,极有可能面临处罚,并补缴增值税。财务风险产生。
2、利用减少应纳税额开展税收筹划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汽车制造商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汽车专卖店销售自己品牌的汽车,目的就是维持或扩大所拥有的市场份额;汽车专卖店采用多种营销途径从而抓中消费者的眼球,促进产品的推销。税法中各销售方式都有其特有的计征增值税的规定,汽车制造商和汽车专卖店在销售方式上都具备自主选择权,从而能够通过不同的销售方式开展税收筹划。汽车专卖店的营销途径较复杂,包括积分换礼品、买一送一等等。不同的营销途径都要注意事前的税收筹划。选定折扣方法销售需控制的风险点是,将销售额和折扣额抵减的同时,减小销售额需要掌控定价的尺度,若税务机关指出价格过低,那么税务机关将有权核定销售额。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定营销途径之前,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具体了解税法的有关规定,健全销售环节的业务手续,选定最优的科学销售途径,使税收成本最小化,降低税务风险,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殷晓霞.汽车行业税务筹划思路[J].会计师,2010(11)
关键词:ERP沙盘教学;实践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1402
1 ERP沙盘模拟概述
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沙盘的简称,也就是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ERP沙盘展示企业的主要物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仓库、库存、资金、订单等各种内部资源;还展示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组织。一般来说,ERP沙盘展示的重点是企业内部资源。
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ERP模拟沙盘教具主要包括:六张沙盘盘面,代表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和理论与实践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2 ERP沙盘模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 沙盘模拟教学的环节
(1)组织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工作是ERP沙盘模拟的首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三项:首先是学员分组,每组一般为5-6 人,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然后进行每个角色的职能定位,明确企业组织内每个角色的岗位责任,一般分为CEO、营销总监、运营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等主要角色。
(2)基本情况描述。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接手一个企业时,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股东期望、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设施、盈利能力等。基本情况描述以企业起始年的两张主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本索引,逐项描述了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3)市场规则与企业运营规则。
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企业之间的竞争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及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简化为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划分与市场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产品研发与ISO 认证;⑦融资贷款与贴现。
(4)初始状态。
ERP沙盘模拟不是从创建企业开始,而是接手一个已经运营了三年的企业。虽然已经从基本情况描述中获得了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但还需要把这些枯燥的数字活生生地再现到沙盘盘面上,由此为下一步的企业运营做好铺垫。通过初始状态设定,可以使学员深刻地感觉到财务数据与企业业务的直接相关性,理解到财务数据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一种总结提炼,为今后“透过财务看经营”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5)企业经营竞争模拟。
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是ERP沙盘模拟的主体部分,按企业经营年度展开。经营伊始,通过市场预测资料,对每个市场每个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单价、发展趋势做出有效预测。每一个企业组织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在CEO的领导下按一定程序开展经营,做出所有重要事项的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从企业经营结果中得到直接体现。
(6)现场案例解析。
现场案例解析是沙盘模拟课程的精华所在。每一年经营下来,企业管理者都要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分析,深刻反思成在哪里?败在哪里?竞争对手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结合课堂整体情况,找出大家普遍困惑的情况,对现场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层剖析,用数字说话,可以让学员感悟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之间的距离。
2.2 目前ERP沙盘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实践
(1)研究人员缺乏。
因为该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管理实践课程,仅基础理论知识就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多门学科,能综合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并且目前研究开发沙盘课程的人员一般仅限于ERP厂商的开发人员,与学校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这样,开发出的沙盘产品在学校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的问题。从事沙盘理论研究的人员也很少,相关的书籍、论文、科研立项都不多见,这无疑制约了该门课程的推广应用。
(2)专业教师难以达到课程实施的要求。
企业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对任课老师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能够任课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电子计算机和企业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管理、物流以及ERP的相关知识等,但目前这样的教师也很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能够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也成了推广这门课程的瓶颈。
(3)学生组织形式的弊端。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是大家惯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同样不能适应ERP沙盘的综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角色扮演出现缺位的现象,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懂市场营销。因此,在整个ERP沙盘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知识结构的学习群体,即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又实现了ERP沙盘教学的真实性。
(4)成绩评定标准欠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ERP 沙盘教学时,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ERP 沙盘教学是团队配合完成的教学项目, 最终权益是团队总成绩,无法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混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二是通过一次实验就决定学生成绩,显然有悖于管理才能评定客观性。
(5)时间浪费。
沙盘教学是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按特定的企业规则运行,必须有监控手段。但沙盘教学采用表单手工记录方式,进程缓慢,登记工作烦琐,形成了教学瓶颈。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沙盘的规则,并熟记于心,而这些规则在学生模拟结束后,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
(6)资源矛盾。
在大众教育时代,一方面是更多同学希望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另一方面却是有限的实验资源,使实际教学开展规模受到限制。
2.3 ERP沙盘模拟在我校的基本情况
(1)开课方式。
目前本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以三种方式开出:一是单独开设“创业规划与企业竞争模拟”类课程,该课程适用于经管类所有专业;二是作为生产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实验部分开出。三是作为公选课的形式开展,主要针对经管类大二以上学生开设,要求拥有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课时安排。
总学时:24-32 学时。其中:讲解企业背景与运行规则3学时,企业运行决策18-24学时,小组总结:2-4 学时。
(3)教学效果。
①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ERP沙盘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既定规则进行操作,一方面要全面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模拟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进行动态策略调整。通过ERP沙盘模拟,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ERP沙盘模拟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虚拟建立一个公司,并运营6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决策,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操作,使学生获得了很好的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模拟能深刻体会到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运转流程。
③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ERP沙盘模拟要求学生亲自虚拟一个公司,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模拟6年的企业全面经营,使得学生有充足的自由来实现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并且能直接看到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设计开发产品,开发市场,进行广告集中竞价,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理解了企业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为提高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ERP沙盘模拟实训完全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ERP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该实训课程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必须和同学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通过体验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⑤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ERP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由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自己负责某一方面,而整个模拟企业又是一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系统。所以当成员对经营管理中的行为持不同观点时,就需要通过沟通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又能在意见从分歧到统一的过程中学习到团队协作精神。在企业运营过程中, 每一个角色既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调, 实现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立伟.ERP沙盘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5).
[2]周任慧.对ERP沙盘模拟数学的探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
[3]张庆华,彭晓英.高校ERP 沙盘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执行效果
20世纪初,震惊全球的系列财务舞弊案件频频曝光,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震动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为此,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受到严重质疑。对此,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宋蔚蔚,2008)。时至今日,萨班斯法案已经颁布十载,该法案的执行取得了哪些效果?其实践经验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有哪些启示?本文拟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概述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是否强制对外披露,在美国经历了漫长的争议。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持续繁荣后开始进入滞涨阶段,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79年和1988年两度呼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由于受到众多企业管理当局的反对,只得作罢。随后,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机构成立了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readway Commission),组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并出具了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权威报告――《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建议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出具报告,并由注册会计师审核,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报告一同对外披露。COSO的建议虽然备受关注,但仍未能使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法律形式获得最终确定。
2001年爆发的安然事件充分暴露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正式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提出强制性披露要求。该法案第302和404条款规定,所有按照1934年证券交易法编制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必须提供其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的书面声明,并提交一份经负责公司定期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严格要求,但是高额的执行成本使其颇受争议。Finfacts Team(2005)指出,在SEC就执行404条款的协商会议中,没有一位企业负责人提出废止该法案,但几乎所有经理人都认为该法案的执行成本过于高昂。黄京菁(2005)通过调查指出,61%的被调查者认为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执行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不必要的负担。
为保证萨班斯法案能够有效施行,美国各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规范指引。2003年,SEC《最终规则: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和交易法案定期报告中披露的确认》(以下简称《最终规则》),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限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作出具体规定。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于2004年第2号审计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作出规范。但是该审计准则过于复杂,成本较高。2006年,PCAOB又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新的征求意见稿强调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方法论,对原审计程序进行了精简,以降低审计成本。2007年,SEC对征求意见稿作修订后《第5号审计准则: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正式取代第2号审计准则。2006年,COSO专门针对小企业开发了《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对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后期评价和审计制定标准。2007年,SEC又了《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指引》,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作出规范指导。这些相互配套的规范体系的完善,加强了萨班斯法案执行的可操作性。
二、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效果
内部控制信息作为财务报告有效性的佐证,成为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和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也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Hermanson(2000)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国银行家、公司董事、机构投资者、注册会计师等九类财务信息需求者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接受调查者强烈赞同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能够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并有助于他们判断公司的长期生存能力。2002年,受安然等财务舞弊案件的影响,美国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亿美元,投资者的信心遭受严重打击。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施严刑峻法,旨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是高额的执行成本使许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不堪重负,甚至作出退市选择。法案颁布后,选择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数量也有所减少。一些学者与实务界人士对萨班斯法案的作用提出质疑。那么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实现美国国会颁布该法案的初衷呢?
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已揭示出许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上市公司为满足监管要求,其管理当局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出现了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的情况。2004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了25.3个百分点,NASDAQ指数也上涨了近50个百分点,投资者的信心得以恢复。Skaife at al.(2008)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项目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控制样本,在报告期内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转变为现金流的可能性更小,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更多的噪音。Pinello at al.(2008)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盈利预测能力也较差(孟焰、张军,2010),但是这种能力将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改正得以提高。可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有重大影响。Franco at al.(2005)指出,中小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并从中获益。Aggarwal at al.(2006)对公司的治理水平进行研究,发现执行萨班斯法案后美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公司价值都有大幅提高(孟焰、张军,2010)。除此之外,Piotroski at al.(2008)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萨班斯法案并没有对美国境外准备上市的公司选择是否在美国上市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虽然萨班斯法案的执行成本较高,但是其对稳定投资者信心、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和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三、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发展与披露现状
(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相对于美国,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历史较短。1996年,财政部在其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该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余利,2004;邵丛环,2010)。但是这时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是以为审计服务为目的的,并未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要求。
2000年,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与格式特别规定》,首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强制性要求。但是,当时的强制披露对象仅限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对一般上市公司并没有普遍约束。而且,证监会虽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但是仅要求将该评价报告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不强制对外披露。可见,当时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仅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而且披露要求并不严格。
2001年初,证监会先后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要求股票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出具自我评估意见,并交注册会计师鉴证。这两项规定的规范对象,从金融业上市公司扩大到一般上市公司,但仅对招股说明书作出规定,并没有对年度报告提出要求。同年底,证监会又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要求监事会在监事会报告中就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发表独立意见。
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对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境外公司同样适用。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热潮。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颁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两则《指引》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确定为董事会,要求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就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有效性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并交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报告随同公司的年度报告一同对外披露。两则《指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作出严格要求,被称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此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审计署和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作出进一步的规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
(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
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学者们对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保持密切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李明辉、何海(2003)在2001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抽取1 147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88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仅有4家银行、证券公司披露了全部内部控制信息,其他公司的信息披露多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建议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受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孟焰、张军,2010)。方红星(2007)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未能得到切实落实,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少。杨有红、汪薇(2008)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为依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发现2006年的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王琴,2009;孟焰、张军,2010)。王惠芳(2011)指出,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自愿性水平低,在制定对负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时,应实行规则式的制定思路。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规则尚未得到有效落实,难以实现保护投资者、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
四、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综合上述中美两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和执行效果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均经历了一个由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程,但是执行效果却天差地别。现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谁来负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美国萨班斯法案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具体落实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其他类似高级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在内部控制报告上签字并向董事会报告。美国的股权结构十分分散,经理层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是公司的实际掌控者。将披露责任落实到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财务官有利于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得以有效执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经历了由监事会向董事会转变的过程。但是,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现象十分普遍,董事会受经理层或大股东操控的问题较为严重,使董事会的运作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因此,笔者建议效仿萨班斯法案的做法,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具体落实到公司的实际掌控者,例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要求其共同对内部控制负责,并以签字的形式声明责任。
第二,要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美国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行严刑峻法,要求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财务官对内部控制报告签字,并就提供不实报告依情节严重程度分别设定了10年或20年的刑事责任,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起到了极大的威慑。目前,我国还缺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层面的规范,难以保证强制披露要求的有效落实。因此,笔者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指引的研究。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COSO委员会、PCAOB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准则、指引,为解决执行萨班斯法案的技术层面的难题提供依据。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或意见,但尚未形成统一严密的理论体系,大大削弱了指导力量与可操作性。
第三,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美国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限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质上只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子系统。SEC出具的《最终规则》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格式作出了具体规范,使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有章可循,进一步降低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难度。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象是广义的内部控制,披露与鉴证难度无疑更胜于美国。但是,目前证监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并未形成统一的要求,使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增添了许多随意性,降低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可比性与明晰性,增加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为此,有关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似应进一步作出规定。
(靳松系硕士研究生;董雪艳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会计学专业主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参考文献
[1] Finfacts Team.Business Complains About Cost of Sarbanes-Oxley Act Compliance [N].Finfacts Business News,2005-04-17.
[2] HERMANSON H M.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J].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3):325-341.
[3] 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W R,J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1:217-249.
[4] 黄京菁.美国SOX 404条款执行成本引发争议的评述[J].北京:会计研究,2005(9):86-89.
[5] 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北京:审计研究,2003(1).
[6]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7] 方红星.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问题研究,2007(12).
[8]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北京:会计研究,2008(3).
[9] 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北京:会计研究,2011(8).
[10] 孟焰,张军.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执行效果及借鉴[J].北京:审计研究,2010(5).
[11] 宋蔚蔚.对新规范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武汉:财会月刊,2008(12).
[12] 余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