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21:2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1042-02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out 1427 in pingli country of Shaanxi province
ZHANG Xin1,HU Xiang-quan2,LIU Yan-li3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Xi'an Central Hospital,Xi'an 710004,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 Guangzhou Military Authorities;3.College of Stomotology,Fourth Min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The method and standard of 199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 (3rd edition) were adopted and the-oral examination was produced.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ntal caries was 35.46%,and the rate of filling was 5.97%. The rate of oral gingival bleeding was 41.80%.The rate of calculus dentalis was 92.22%.The rate of oral ulceration was 2.03%. ConclusionThe oral health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ingli was in poor periodontal healthy condition,and the whole treatment rate was generally low.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oral health;dental caries;calculus dentalis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口腔健康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今后的生活质量,龋齿也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而口腔保健倍受关注。为此,我们于2010年4月对陕南平利县中学1 427名12~15岁中学生随机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以掌握该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陕南平利县12~15岁中学生共1 427人(男812人,女615人),78%的学生来自农村。
1.2龋齿牙周病诊断标准:以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龋病牙周病诊断为标准[1],牙冠上有软化的病损或专用探针在牙根面上探及软的皮革样的损害即可诊断为龋;使用WHO推荐的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进行检查,判断龈出血率、牙石罹患率及牙周袋深度。
1.3调查方法: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龋病牙周病诊断标准,由2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且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0.85)的口腔主治医师,在自然光线下,以探诊为主、视诊为辅进行口腔检查,其余疾病均以口腔高等院校教材为依据,无任何实验室检查。鉴于受检群体年龄及检诊条件有限,牙周主要检查龈出血率及牙石罹患率,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1 427名中学生患龋及充填情况见表1,被检诊的1 427名学生中,患龋率35.46%,龋均0.52,龋齿充填率5.97%。不同年龄组患龋率经过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χ2=211.17,P=0.000,按照α=0.05水准,可以认为不同年龄组患龋率有差别,不同年龄组龋病充填率经过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χ2=1.94,P=0.586,按照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不同年龄组龋齿充填率有差别。受检者其他口腔疾病患病情况见表2,牙石罹患率92.22%,错牙合畸形患病率27.26%,矫正率0.28%,前牙冠折0.21%,为零治疗。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12~15岁学生平均患龋率35.46%、龋均0.52,低于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患龋率45.81%、龋均1.03[2];但龋患率高于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28.9%,龋均与该次调查报告的0.54[2]基本接近,龋患率也高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3],可能与调查地区不一样有关。年轻恒牙患龋率和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我国龋病的流行趋势[2],但是该群体12~15岁龋患高于国内及其他地区平均水平,可能与该地区中学生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有关;该地区中学生龋齿充填率5.97%,大大低于1995年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1.05%,说明该地区中学生口腔保健状况较差,对龋病的治疗不够重视。我国第3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在患龋方面的差别有缩小趋势,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患龋率呈上升状态。本调查中高龋率可能与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有关,近年来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其口腔卫生及保健措施并未同步构建,造成该群体平均龋患率较高的结果,且形成了口腔疾患的高发率与低诊治的反差。
本调查中牙石、牙龈探查出血率分别高达71.20%、41.80%,高于第2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52.03%、38.04%,与国内同类相关调查研究基本一致[4]。说明该人群口腔卫生不容乐观,也可能与该地区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平利县地处山区沟壑地带,自然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收入较低,居民喜食酸泡菜、腌制熏烤类食物,长期食用该类食物易破坏口内菌群的酸碱平衡、使钙磷代谢及全身性蛋白质、叶酸、VC功能紊乱,藏垢纳菌,在口内发生炎性反应,破坏牙体牙周组织健康。
因此,为了改善该地区学生的高龋率、多牙石、易出血的不良口腔环境。我们建议:①要加强口腔健康的宣教力度,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②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以积极有效的诊治为辅;③因地制宜,完善口腔保健措施,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时间、牙线的正确使用、口腔护理用品的推广(如含氟牙膏);④对龋易感人群行安全有效的氟化物涂布或窝沟封闭保护,做到重点防护,及时诊治;⑤鼓励口腔医疗机构定期、分批地巡回于农村、学校,有效开展口腔保健的宣教、检诊及培训工作,以期达到提高该区域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耀峰.口腔预防保健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8.
[2]冯希平.我国龋病流行趋势及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2):69-71.
[3]朱 昱,韩永成.2005年北京城乡12岁人群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5):281-285.
关键词 牙列缺失 口腔修复 义齿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等是较为常见的老年口腔疾病,为了解牙齿缺损患者分布特点及口腔修复情况,笔者对2006年9月~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牙科门诊2006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牙齿缺损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93例,女87例。
1.2 方法 根据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标准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牙齿缺损类型、部位、不同年龄牙齿缺损分布情况及修复体类型等。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牙齿缺损类型 180例患者中牙齿缺损以牙列缺损为主,共105例,占58.33%;其次为牙体缺损,共64例,占35.56%;牙列缺失相对少见,仅11例,占6.11%。其中男性牙齿缺损93例,占51.67%,包括牙体缺损33例,牙列缺损53例,牙列缺失7例;女性牙齿缺损87例,占48.33%,包括牙体缺损31例,牙列缺损52例,牙列缺失4例。男女牙齿缺损类型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
2.2 患者牙缺失部位 116例牙缺失(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中以上颌牙牙列缺损及缺失最为多见,共57例,占49.14%;其次为下颌牙缺失,共43例,占37.07%;此外,上下颌牙缺失16例,占13.79%。
2.3 不同年龄患者牙缺失分布,缺牙1~2颗患者年龄集中于21~60岁;缺牙3~6颗患者年龄以41~60岁多见;缺牙6颗及无牙颌患者以年龄>60岁多见。患者牙缺失程度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越大,牙缺失数越多。
2.4 修复体类型 180例患者固定修复者132例,占73.33%,远多于活动义齿修复患者26.67%(P<0.05)。固定修复患者中以普通烤瓷桥修复最为常见,共103例,占57.22%(103/180),而活动义齿修复中以可摘局部义齿为主,占18.33%(33/180)。
3 讨论
牙齿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以老年人多见。据我国口腔卫生调查报道,我国65~75岁老年人中牙体缺失者占10.51%,主要由龋坏、牙周炎所致[1]。牙齿缺损不仅能严重影响患者牙齿原有咀嚼、辅助发音等基本功能[2,3],而且也会影响患者颜面外观,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虽然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口腔诊疗水平的提高,牙齿缺损患者得到了更好地治疗与修复,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老年人牙齿缺损及修复问题将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口腔门诊牙齿缺损以牙列缺损为主,其次为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相对少见;而患者牙缺失以上颌牙牙列缺损及缺失最为多见。这主要与上颌牙骨密度较下颌牙稀疏有关,同时也与上下牙齿咬合时上颌牙所受力较大、更易于受伤有关。此外,人们在清洁牙齿时更习惯于重点清洁下颌牙而易于忽视上颌牙,因此,上颌牙缺损率也更高些。本研究还观察到牙齿缺失具有明显年龄相关性,年龄越大患者,牙齿缺损颗数越多。该研究结果与杜兵、曹卫彬等[4]研究结果相符,牙齿缺失的这一年龄相关性可能与老年患者龋齿率较高有关,据第3次全国口腔卫生调查显示65~74岁人群龋齿患病率可高达98%[5]。同时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流速及缓冲能力降低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更易缺损的重要原因[6]。此外,本研究分析发现180例患者中选择普通烤瓷桥固定修复者最为多见,共103例,占57.22%(103/180),远多于选择义齿修复患者。这主要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受经济限制有关,普通烤瓷桥修复体与正常牙齿颜色、大小接近,异物感小、价格便宜,患者更乐于接受。
总之,从本研究来看,牙齿缺损是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口腔疾病,必须高度关注老年人牙齿缺损及修复情况,同时要应加大力度开展对牙齿缺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认识到牙齿缺损的不良影响与口腔修复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知道小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52-91
[2] Kemppainen P, Forster C, Handwerker HO. The importance of stimulus site and intensity in differences of pain-induced vascu -lar reflexes in human orofacial regions[J]. pain, 2001, 91(3): 331 - 333.
[3] 许力强.老年人牙列缺失及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676-4677
[4]杜兵,曹卫彬,刘杨,等.265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984-986
关键词:青少年 口腔健康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资料与方法
5886名学生均为在我院体检的会宁县2009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7~20岁,平均18.6岁,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随机抽取1055名进行填写口腔健康问卷调查。
以甘肃省高考体检表所涉及内容为主,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标准[1],对5886名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列状况:包括龋病、龋失牙、牙体充填治疗及义齿修复状况,错畸形;牙周状况:包括牙龈炎,牙结石;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包括刷牙时间、次数、方法、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服务等)。
调查方法:参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
结 果
接受检查5886人中,共发现各类龋病牙数7069牙,患龋率为39.95%,龋均为1.20,因龋失牙数为285牙,进行各种充填治疗牙数为126牙,治疗率为1.78%,受检查中无1例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受检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9.67%,牙结石检出率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显错畸形,发生率为34.27%。
口腔健康问卷统计结果为:所有被调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坚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无1人坚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从未学习过正确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横刷法,开始刷牙时间从5~13岁起不等,其中10岁以后开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从未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过口腔健康教育,仅有不到0.1%的人到医院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与治疗。4.6%的被调查者有过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医院接受过检查与治疗,有28.3%的人认为自己牙列不整齐,其中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只有3人,治疗率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男学生尤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卫生比女生差所致。调查结果同时还显示,女生的患龋情况较男生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讨 论
中学生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别是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是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状况,监测其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病趋势,可为指导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帮助,应使学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懂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获得正确的学校口腔保健,自觉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为终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为差。龋病、牙周病发病率高,患龋率39.95%,牙龈出血率为89.67%[3],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差。学校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在学校进行爱牙宣传活动和开设口腔卫生保健选修课,加强青少年的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使之牢固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宜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建议医疗机构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为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儿童正确有效刷牙,并针对当地环境进行氟预防龋病及预防性窝沟封闭,降低乳、恒牙龋病的发病率。口腔专业机构配合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从业人员,扩大专业人员队伍,广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及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建议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继续加强公众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就医行为,加强农村口腔卫生服务,根据当地环境,适当开展氟预防龋等口腔健康项目,确保城乡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众已充分认识到龋齿对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众对于危害性更甚于龋齿的牙周病却十分陌生,实际上牙周健康与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谓息息相关。定期保健与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预防了牙周疾病对牙颌系统的侵害,使千百万人获得健康的牙,终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现实,以使每个人获得健康微笑,面对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这一切都必需从小做起。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努力提高青少年对牙周疾病预防意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1-20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地区在校生: 小学一至六年级623人,初中生一至三年级683人,共1306人,其中男生575人,女生731人。
1.2 方法
由口腔医师负责检查,提问,按全国统一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及记录方法[1]进行。
1.3 内容
根据[2]文献设计检查问卷,内容包括:正确刷牙的方法及每天刷牙次数,每天刷牙持续时间,以及牙线的使用情况,牙科就医行为,牙石洁治情况,窝沟封闭剂的早期预防等。由从事健康教育的口腔医师负责问卷调查。
2 结果 (见附表)
2.1 学生龋齿与牙龈炎的患病率
本次共检查1306人,患龋齿人数532人,龋患率为40.74%,患牙龋炎人数为395人,牙龋炎患病率为30.25%。
其中男生575人,女生731人,男女生患龋人数分别是252人和302人,男女生龋患率分别是43.83%、41.3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生牙龈炎患率分别是30.26%、28.8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2.2 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逐渐下降,牙龈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2.3 疾病与学习阶段的关系
检查人数:小学生856人,中学生450人,小学生患龋人数为431人初中生为101人,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患龋率分别是50.35%和22.44%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初中生患龋炎的多于小学生。
2.4 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5.66%。其中参加答卷者男生575人,口答正确者为432人,知晓率75.13%女生为731人,口答正确者为557人,知晓率为76.2%。男女生学生差异无显著性,小学生知晓率为61.21%,初中生为90.11%,差异有显著 性。
3 分析
小学生的龋患率高于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龋患率逐渐下降,年龄与学生龋患率呈负相关。小学生是防龋的重点。初中生的牙龋炎高于小学生,初中生是防牙周病的重点对象。因此,我们要针对以上结论,强化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rolling法,bass法,两种方法应综合运用,同时训练患者正确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及时剔除 嵌塞的食物,清洁增大的间隙,有效的清洁牙齿邻面。同时定期作口腔卫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终止疾病的继续发展。
中小学生口腔健康调查表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牙周健康;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2-01
牙周病是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局部刺激因素和全身因素可促进牙周病的发展。为了了解天津市小白楼社区口腔牙周病发病状况,我们分层随机抽取该社区400例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100人。男女各半。分别为12岁,15岁,35-44岁,65-74岁。采用分层抽样,等容量,随机的原则进行。
1.2 调查方法和标准 所有检查者均进行专业教学培训,检查的仪器为全国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CPI探针和口镜。12岁组和15岁组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标准。包括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牙龈出血记分为:0为牙龈健康,探诊后没有出血;1为探诊后牙龈出血。牙石记分为;0为没有牙石,1为龈上牙石或龈下牙石。牙周袋记分;0为没有牙周袋,1为牙周袋4-5mm,2为牙周袋6mm或以上。X表示除外牙齿,9不记录。
1.3 统计分析 牙龈出血均数为人均检出牙龈出血牙数,牙石均数为人均检出牙石牙数,牙周袋均数亦为人均检出牙周袋牙数。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下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12岁、15岁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情况 见表1。
表1
2.2 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35-44岁、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牙周袋情况 见表2。
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以牙菌斑为重要因素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疾病。在牙龈炎早起,经过及时治疗,炎症可以得到控制,长期不治,可出现牙槽骨破坏和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丧失。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了社区牙周指数(CPI)评价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1]。本资料采用牙龈出血指数,牙结石指数,牙周袋记分评价人群的牙周健康,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1995年全国牙防组对11个省市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牙周健康的人数较少,牙周炎及牙石检出率较高。其中18-35岁年龄组牙周健康人数仅占14.8%,牙石检出率78.6%,5岁年龄组为85.2%,35-44岁年龄组为98.6%,65-74岁年龄组为89.1%[2]。本次调查结果中发现牙龈出血平均牙数12岁年龄组为6.2,15岁组为7.5,35-44岁年龄组为11.3,在老年组牙龈出血7.3。显示随年龄增长牙龈出血均数增高,但是由于老年组人群失牙较多,牙龈出血牙数反而下降。本次调查结果12岁年龄组牙石均数为3.3,15岁年龄组为5.7。牙周袋检出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但牙周袋均数呈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口腔健康受到很大重视,牙周病与全身疾病有很大关系,如高血压,糖尿病,白血病等。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对社区进行口腔知识及牙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健康教育,对不良,不健康行为进行护理干预,控制和防止牙周病的发生[3]。吸烟严重危害牙周健康,吸烟通过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影响口腔环境。基础治疗包括清除牙结石及菌斑,去除不良刺激,口腔宣教,这是牙周治疗的核心部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急性炎症期间,全身药物用量大,疗程长,药物控制后更重要的是局部治疗。翻瓣术针对较严重的牙周炎,龈增生过度者可行增生龈切除术。
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于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等,是牙周深层组织受损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我国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依然很差,牙石检出率较高,中老年人牙周炎的患病率上升趋势,应大力发展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口腔状况。
参考文献
[1] 江汉.湖北省人群牙周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报告[J].2007,3(23):338-340.
目前,国内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表明,各地儿童的错牙合畸形患病40%~60%,已引起越来越多口腔工作者的重视。2006年4~5月,我们对本市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儿童不良习惯的发生情况,以预防错牙合畸形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幼儿园及学校儿童1 328名,男640名,女688名,年龄3~13岁,平均7.5岁,按牙龄分期,乳牙期440名,替牙期623名,恒牙期265名。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口呼吸、异常吞咽偏侧咀嚼和夜间磨牙等现象,各项内容以“是”或“否”作答,并记录持续问卷说明,明确各项含义,问卷均由家长填写。本次发放问卷1 500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 328份,对疑有口腔不良习惯者进行重点问题及口腔专科检查,进一步明确不良习惯起始时间,频繁程度以及儿童牙、咬牙合面的影响情况。
1.3 评价标准:儿童有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夜间磨牙、偏侧咀嚼、口呼吸和异常吞咽,凡上述某种固定动作次数≥15次/天为口腔不良习惯。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情况:1 328名儿童中,有口腔不良习惯532名(40.06%),以咬唇多见,占31.49%,其中男229名(43.05%),女303名(56.95),女生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高于男生P<0.05。
2.2 不同牙龄期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情况:替牙期儿童发生率较高(59.96%),其次为乳牙期(31.58%),恒牙期(10.34%)。
2.3 错牙合畸形发生情况:1 328名儿童中错牙合畸形421名(79.14%),无口腔不良习惯,儿童发生错牙合畸形324名(40.7%),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组532名儿童有口腔不良习惯,其中替牙期发生率明显高于乳牙期和恒牙期,且以咬唇为主,主要原因为儿童对新生牙感兴趣或萌牙发痒所致,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替牙期儿童,喜欢作惊异动作(如吐舌、咬唇、咬物等)以吸引大人的注意,而乳牙期儿童对不良习惯缺乏自我意识,常表现为“本能动作”或无意识动作,有的可能为哺乳未能满足其精神需要或奶量过少,使其处于饥饿状态,或断奶过早等。常使幼儿发生吮指或咬唇动作。恒牙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兴趣多样化,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影响等,使某些不良习惯逐渐克服。临床上常见恒牙期儿童偏侧咀嚼,主要因为一侧第一磨牙大面积龋坏,疼痛导致,这些口腔不良习惯影响儿童牙齿正常萌出及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本组结果显示口腔不良习惯儿童的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口腔不良习惯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关键词】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门诊牙齿保健规划
1 背景
作为社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医师,从医廿余年来,每日就诊的口腔疾病患者络绎不绝,所谓“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也不夸张。而近些年来,随着专业技术提高,治疗范围的拓展,仅笔者本人于门诊预约病人时间已达两周以上。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32.7%;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65岁~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为63.6%。该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毫米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4.5%,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两成。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指出[2]“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群众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解除他们对专业治疗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明白,加强对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视是为了减少治疗的成本。”并强调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这一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来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流,减少牙病患者就诊时疾患程度,倡导保健性口腔检查,提高社区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骤
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门诊,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该类疾病患者一般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较明显后才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尽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别高,而牙齿疾患的处理是慢工细活,并须有抗炎消肿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症、并发症等操作规范的客观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进而言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或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齿保健?这不单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亦应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识。
3.1 牙齿保健的重点环节
3.1.1 良好漱口习惯
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当对患者提及漱口时,他们经常提出“一天应漱口几次?”、“用什么漱口?”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饭后温水漱口”是既能达到牙齿保健的目的又简便易行的办法。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3.1.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在坚持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选择
牙刷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选择牙刷方面一般人们不是十分讲究。那么,怎样选择有利于牙齿健康的牙刷?据口腔科专家建议[3]: 牙刷刷头有大小及形状之分,通常普通刷头因为刷头面积相对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触,比较适合刷前门牙等靠前的牙齿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备有一个超小刷头的牙刷,是因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齿(如智齿),位置比较隐蔽,不易刷到,而小头牙刷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可刷到每一个牙面以及缝隙,特别是靠后的牙齿用小刷头清洁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组,在选牙刷上也是有讲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选择(特别是幼儿)有它的特殊性,绝不能使用与大人完全一样的牙刷;学龄前儿童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时则选择刷头大些的儿童牙刷,为吸引孩子爱刷牙,常常会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为家里老人选牙刷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宽的刷头,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齿磨损及牙周退缩,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还配备上与牙缝匹配的小型间隙刷,它可是一种专门用来清洁较大牙缝的特殊牙刷。
不论刷头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柔软的刷毛一般弹性比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与牙之间、牙龈沟内等隐蔽处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会让牙龈受损。
另外,及时更换牙刷也是保持牙齿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通常认为1到3个月。据我们以往临床宣教和调查的情况,有条件的家庭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并建议一个牙刷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3.1.4 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一种附着在牙面和龈缘上或龈缘下的一种石状物。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在细菌作用下,钙磷沉积而形成包括口腔脱落上皮、细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有机物占少部分。这种钙磷沉积是缓慢的,如果经常刷牙可随时去除,否则会越积越多、越厚。另外,某种原因造成一侧咀嚼习惯者,其不用的一侧牙齿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积较多的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后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机体对牙石刺激反应性和修复能力,有的病人表现为牙石的压迫致牙龈萎缩;而另一些则表现为牙龈受刺激后炎必增生,严重的则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而发生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改变。
3.1.5 定期进行正规口腔检查
据调查显示[4],美国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清洁。而在中国,60%以上的百姓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龋病和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样防止龋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结石尤其是牙龈下结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祸首。而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能有效维护和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经济现状,一般建议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是拥有一副健康牙齿的基本保障。
3.2 门诊牙防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或门诊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应是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最佳舞台。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意义方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病预防、牙齿保健的讲解和宣传,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3.2.1 宣教
除临床医护人员在接诊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牙齿医疗和保健性指导外,可在诊室内外布置形象、简洁、明快的宣传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个月)更换宣传栏,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3.2.2 回访
通常对于曾经就诊的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或家访,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门诊就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在牙齿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上也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效果。
3.2.3 个体化牙防措施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对此都会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定期或不定期电话回访恰恰又是“个体化”医疗宣传的有效手段。
4 总述
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这不仅是国家现在和未来在口腔卫生保健事业上的目标和追求[5],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口腔科医师如何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该规划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虫牙比孩子多》来源“食品药品安全网”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责编: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关键词】 儿童; 口腔牙周疾病; 牙周致病菌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9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53
在儿童时期或者青春期以后,常常会由于牙周病而丧失牙齿,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炎,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易演变成牙周炎[1]。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报道表明[2],在儿童时期开始就会出现牙周疾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炎症会有所增加。目前,临床上针对儿童时期牙周疾病调查报告较少,为了更好的掌握儿童口腔牙周健康状态,了解牙周致病菌分布情况,探讨有效的牙周疾病预防措施,本文对江苏省大丰市200名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且检测了常见的4种牙周病菌,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选自江苏省大丰市某小学学生200名,入选对象标准:近期半年未应用抗生素;没有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排除正在进行牙齿矫治儿童。根据不同年级分层抽取,7~9岁儿童选取65名,9~10岁儿童选取93名,11~12岁儿童选取42名。
1.2 方法
检查部位主要选择右上颌第一磨牙以及右上颌中切牙。牙周检查:仔细检查被检查牙位的牙龈外观以及探诊后出血(BOP),同时应结合视诊判断牙龈指数(GI)。检查GI方法:选择被检查牙位唇中央、侧近中策、舌侧中央、远中侧等四个部位,根据四个牙面的平均记分值记分,可分为0分(牙龈正常)、1分(充血水肿轻度、轻度牙龈炎症,且探诊不出血)、2分(水肿光亮、牙龈色红、中度牙龈炎症,且探诊出血)、3分(牙龈红肿明显、重度牙龈炎症,存在明显的出血倾向)等4个等级。
1.3 牙周病菌检测
采集龈上菌斑样本,并且提取细菌DNA,通过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伴放线杆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坦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四种牙周疾病致病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牙龈炎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儿童中,196名儿童均患有牙龈炎,患病率为98.0%,其中137名儿童属于轻度牙龈炎,59名儿童属于中度牙龈炎。200名儿童右上颌第一磨牙检查了200个部位,右上颌中切牙检查了192个部位,右上颌第一磨牙中度牙龈炎患病率(37.0%)明显高于右上颌中切牙(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200名儿童BOP情况
本组200名儿童检出BOP阳性者116名(29.6%),其中右上颌第一磨牙BOP检出阳性率(37.0%)相对于右上颌中切牙(21.9%)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BOP和检出菌种之间的关系
牙周致病菌检查结果显示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伴放线杆菌54.5%,其次为中间普氏菌(46.5%)、福赛斯坦氏菌(40.0%)、牙龈卟啉单胞菌(27.5%)。相同部位检出3种以上病菌阳性率(33.6%)相对于阴性率(19.2%)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对江苏省大丰市200名儿童的口腔牙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6名儿童均患有牙龈炎,患病率为98.0%,其中137名儿童属于轻度牙龈炎,59名儿童属于中度牙龈炎。本次研究结果和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结果基本接近,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以及青少年中有70%~90%患有牙龈炎,最早发生于3~5岁年龄段儿童,且年龄越大,牙龈炎的患病率以及牙周疾病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在青春期基本上所有儿童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炎,但是经过青春期后,牙龈炎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下降[3]。
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右上颌第一磨牙区牙龈炎患病率为100%,其中中度牙龈炎患病率为37.0%,明显高于右上颌中切牙21.5%。这一研究结果和倪雪岩等[4]基本一致。提示磨牙区牙龈炎患病率相对较高,且牙龈炎严重程度偏高。其次,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本组200名儿童检出BOP阳性者116名(29.6%),其中右上颌第一磨牙BOP检出阳性率(37.0%)相对于右上颌中切牙(21.9%)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江苏省大丰市7~12岁儿童的口腔牙周健康状况不理想,牙龈炎患病率较高,而且较为常见的发病部位是磨牙区。针对这一现象,大丰市应加大对儿童牙周疾病以及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儿童以及家长的口腔卫生意识,可以积极和各小学合作,定期安排专业医师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从而降低儿童口腔牙周疾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倪雪岩,伊田博,欧阳喈,等.应用PCR法对日本儿童口腔内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测[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4):269-273.
[2]王春风,易建国,彭彩刚,等.怀化市替牙期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20(9):525-527.
[3]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7.
[4]倪雪岩,伊田博,铃木基之,等.长春市某小学7~12岁儿童牙周致病菌分布状态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2):343-347.
[5]程睿波,程敏,王瑞,等.吉林省12岁儿童龋病和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3);365-368.
[6]欧阳翔英,曹采方,胡文杰,等.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调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355-358.
[7]康博,周晓山.城乡幼儿牙龈健康调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0,8(1):37.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
>> 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安全需求调查及改进措施 农村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状况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现状调查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调查分析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龄化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包头市城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市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公平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探讨 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社区卫生改革效果分析 苏州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大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公共卫生需求探讨 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与满意率调查结果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2-23.
[7] 汤哲,方向华,向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64-469.
[8] 黄千珍,杨攀,黄莉,等.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情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30):2824-2825.
[9] 李滔,王铮,刘毅俊,等.武汉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2(4):233-235.
[10] 范群,陈永年,张王梅.南京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818-1823.
[11] 刘凤春,胡叶暖,王爱琴,等.社区静脉输液穿刺管理方法与效果[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z1):120.
[12] 薛鹏,包士锋,周婷,等. 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356-3357.
[13] 傅华.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80-383.
(收稿日期:2013-07-18 本文编辑:程 铭)
通讯作者:张继伟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口腔保健与儿童患龋率的发生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德阳市851例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41.83%,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39.8%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但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龋病; 流行病学调查
The survey about caries situ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ZHANG Ji-wei.D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region features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dental caries, oral health and caries rates of children in a relationship.Methods Ora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51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to aquire their caries condition and oral health habits.Caries prevalence rate, dmft,oral health habits of each age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DeYang was 41.83%,and dmft was 0.46.Caries condition was aggvagated with age increasing.Only 39.8% preschool children persisted in cleaning teeth every day,and preschool children of DeYang began cleaning teeth at an older age.Conclusion Oral health care is the primary method to prevent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training children in good oral health habits, postprandial mouth to keep teeth brushing habits and the correct ways to avoid bedtime snacks, etc. Bad habits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ental caries.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Caries; Epidemiological survey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sup】[1]【/sup】。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局部和全身造成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齿的发生与细菌、宿主、食物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宿主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与龋齿的关系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卫生与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共851例。其中男485例,女366例;年龄3~6岁,平均4.27岁。
1.2 方法
1.2.1 临床检查 由同一医生完成,另一名医生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龋失补牙数(dmft)和龋坏牙位。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的龋齿诊断标准【sup】[2]【/sup】: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或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
1.2.2 口腔卫生问卷 向所有受检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自拟定问卷。内容为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由谁清洁牙齿、清洁牙齿的频率(每天、偶尔或从不)、如果每天清洁牙齿,则记录每日清洁的次数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龋患情况 各年龄组患龋率、龋均等数据见表1。最常见的龋坏乳牙牙位依次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
2.2 各组口腔卫生习惯 儿童患龋与餐后漱口、睡前吃零食均有关系,见表2。
表1 各年龄组龋患情况(n,%)
表2 口腔卫生问卷情况(n)
2.3 各年龄组口腔卫生习惯执行情况见表3。
表3 各年龄组口腔清洁情况 n(%)
3 讨论
龋病是牙菌斑导致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影响咀嚼,导致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了,不仅影响面容、发音,引起患者社交困难和心理障碍,还可以产生疼痛、感染,引发全身疾病,降低生活质量。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3岁以上儿童即可出现龋齿,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和龋均呈上升,总患龋病率达41.83%。与同期其他地区同年龄段儿童相比,本研究调查对象的患龋情况总体而言不算十分严重 【sup】[3]【/sup】,与1998年德阳市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3~6岁年龄组所得患龋率、龋均均较低。排除样本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年来,德阳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相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无龋率达到90%【sup】[4]【/sup】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本组口腔卫生问卷可以观察到,正常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睡前不吃甜食、餐后漱口、每日洁牙等;而龋齿儿口腔卫生明显差于正常儿童,不良习惯较多。睡前不吃甜食及餐后漱口对于预防龋病较重要,各种含糖较多、食物纤维成分少、质软、黏稠的精致食品,容易在牙面滞留并发酵产酸;同时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龋齿的发生。另外通过自我每日洁牙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sup】[5,6]【/sup】。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清洁彻底与否和龋病患病情况息息相关。本调查研究对象中,仅有39.8%的人坚持每天清洁牙齿,4岁以下儿童绝大部分没有养成每天清洁牙齿的卫生习惯,直到4岁以上年龄组,才有超过半数的儿童每天清洁牙齿,但不能保证每天清洁2次,而且绝大部分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帮助。这一结果表明,德阳市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仍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如“孩子牙齿没长全前不能刷牙”,“乳牙坏了没有关系”等。这需要预防保健工作者更广泛深入地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促使大家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62.
[2] 胡艳丽,舒丽梅.焦作市5635名2-6岁儿童患龋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7-1788.
[3] 高永梅,颜雨春.乳牙患龋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9,13(6):672-673.
[4] 陈川碧,陈海琼,邢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5] 安利平.2009年固原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63.
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牙石积聚,可能有牙痛或牙龈疼痛,严重时发生脓肿、流脓,因而出现持续的口臭。若不积极治疗发展为晚期牙周炎,牙周膜及牙槽骨进一步破坏,牙齿松动、移位,最终导致牙齿脱落或需要拔牙后安装假牙。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由经常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牙周组织发炎。
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领导下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目前牙周健康状况较差,牙石检出率高,刷牙有效性差,人们的牙周健康知识很少。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达到口腔卫生良好的不足0.22%,而牙齿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高达97%,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人全口没有一颗牙。有数据表明,65~74岁的人均缺牙数为35~44岁年龄组的11.2倍,提示45岁以后平均每年失牙3颗。因而中青年是及早预防牙周病的重点人群。
牙周病对身体重要脏器的危害
牙周疾病不仅会破坏牙齿周围组织,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牙齿脱落,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因为口腔中的细菌很容易通过牙周袋溃疡面扩散,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果因牙齿不痛就对牙周病搁置不管的话,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希望人们在了解牙周病所带来的危害之后,更加注意口腔卫生。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差于健康人群。牙周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0%。50岁以下男性牙周病患者或无牙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
脑血管疾病 科学研究发现,牙齿脱落或牙龈病患者可能会增加患脑中风的危险。由于口腔中的细菌可能会潜入血液中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炎症,从而引发脑中风或心脏病。牙齿少于24颗的比多于25颗的中老年人患脑中风的机会增加57%。牙齿脱落在大多数病例中都是由牙周病引起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牙齿脱落的人就一定会患脑中风,但是它可以提醒人们,牙齿脱落或牙周病可能会增加脑中风发生的危险。
肺部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的几率会更高。由于唾液和食物误入气管,口腔内的细菌就会引发肺部感染,很多老年人因此患上吸入性肺炎。
糖尿病 重度牙周病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患者血糖控制明显不如无牙周疾病的患者。治疗牙周病有助于降低血糖值,改善糖尿病症状。糖尿病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牙周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彻底清洁口腔,注意口腔卫生。
孕妇早产 对于孕妇,牙周病还会成为导致早产的因素。重症牙周病是使孕妇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体重儿的影响。
引起牙周病的因素
牙周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牙周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并在先天、后天及环境因素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有以下情况,就比较容易患上牙周病。
牙菌斑 是一种黏附于牙面上的细菌生物膜。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炎的最主要因素,它用肉眼不易看到,必须用菌斑显示剂进行显色才可发现。老年人由于口腔内部环境及全身状况的改变,如唾液分泌减少等,容易使牙菌斑在牙面上沉积。有的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失形成偏侧咀嚼,造成不用的一侧牙齿上污垢及食物残渣堆积,使牙菌斑不易被清除。
牙结石 牙菌斑在牙齿上停留时间过长,则发生钙盐的沉积,逐渐形成牙结石。如不定期清除,牙齿粗糙的表面会使牙菌斑更易积聚。
牙齿排列不齐和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另外,牙列不齐也难于清洁牙齿。
不良修复体的刺激 补牙时充填物的表面不平;假牙表面粗糙或义齿卡环的位置不当等直接压迫和刺激牙龈组织。
内分泌功能紊乱 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紊乱,以及糖尿病等,都会降低牙周组织抵抗细菌的能力。
妊娠期 孕期由于内分泌改变,孕妇的牙龈容易受牙菌斑毒素的刺激而红肿和出血,称为妊娠期牙龈炎。
吸烟 吸烟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的人患牙周病的机会比非吸烟者高出5倍以上。原因是吸烟使轻微牙周病症状不明显,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牙周病的初期症状是牙龈发炎,刷牙时容易出血,但由于血管收缩,出血现象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牙龈已经发炎。吸烟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牙周病患者的康复能力降低。香烟中的尼古丁还会削弱牙周组织的愈合能力,使组织修复缓慢,导致牙周病愈趋加重。
牙周病的治疗
治疗牙周病的目的是去除病因,消除牙龈炎症,终止组织破坏,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恢复牙周组织形态和功能,矫正牙周组织破坏和缺陷。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拔除预后较差的患牙;通过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来去除龈上、龈下牙结石和控制牙菌斑。去除牙周袋内变性、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并进行根面平整。消除牙菌斑滞留因素:充填龋洞,去除悬突,修整不良修复体,清除食物嵌塞。
牙周手术治疗 在直视下彻底地进行根面平整,消除感染组织;矫正牙龈和牙槽骨外形,通过牙冠延长术来恢复美观和功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药物治疗 这只是部分牙周病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牙周疾病光靠吃药不行。
总之牙周病早治疗比晚治疗好,早期专业化的基础治疗最重要,并需要终生治疗、终生维护。
牙周病的预防
正确有效刷牙。刷牙或使用牙线,牙签以及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漱口也是机械性洁牙的一种措施,它用水在口腔内流动的冲击力去除滞留的食物残渣,能暂时减少口腔微生物的数量,使口腔保持清新,但漱口的力量不足以去除牙菌斑。有效刷牙是指一方面要尽量把牙菌斑彻底清除干净,另一方面又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损伤。推荐顺牙缝竖刷法,刷毛放在牙龈边缘,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呈45度角。切忌拉锯式的横刷。另外,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刷牙,牙齿的各个方位都要刷到。坚持每天早、晚刷牙。
全身因素关系到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影响着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和修复能力。因此,牙周病的预防不仅要消除和控制局部刺激因素,还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牙周结缔组织的生理性修复。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及钙和磷的营养物质,增强牙周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终生素食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会降低。
伦敦的医学博士研究显示,去除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留食用蔬菜和豆类等饮食习惯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低于嗜肉饮食者。
素食者摄入蔬菜和纤维较多。本研究显示消耗蔬菜和纤维越多,患乳腺癌的危险越低,但乳腺癌与食肉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医学博士由此指出,“终生素食可降低乳腺癌危险。”
该研究包括240名乳腺癌妇女,配对的健康对照组有477例。所有受试者均为居住在英国的南亚妇女,且年龄小于75岁。研究人员对其过去2~3年的饮食进行了调查。
去除收入、社会地位、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终生素食者患乳腺癌的危险稍低。终生素食者每日摄入的蔬菜、扁豆及其他高纤维食品的数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水果摄入量相似。乳腺癌与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无关。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不能排除禁食肉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本研究提示富含蔬菜的饮食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饮绿茶可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此有没有方便易行的预防方法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最近报告的一项专项调研显示,饮茶特别是饮绿茶,对于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只是这一预防作用可能只局限于绝经前的女性。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具有上海常住户口的所有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上海市区人群中随机抽取各对应年龄组的健康女性为对照调研结果显示,饮茶者特别是饮绿茶者比未饮用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而且饮茶次数越多,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降低得越明显。每周饮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0%。而饮绿茶者,又无饮酒、吸烟史,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3%;其中每月饮绿茶>200克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30%。
调研人员分析指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过量的雌激素是其主要病因。绿茶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绿茶中的茶多酚复合物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目前关于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未见其他报道,因此还期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杏仁可降低肺癌发病率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进食杏仁和富含维生素E的其它食物可使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大大降低。
芬兰的一项历时8年,针对2900名男性吸烟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人们血液里a生育酚(维生素E的主要形式)含量高时,肺癌发病率就会降低19%至23%。维生素E防癌效果对于60岁以下、烟龄不到40年且吸烟不多的男性尤为明显。研究表明这一组受试者的肺癌发病率可以降低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