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8:3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彩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为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环节和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又称行动导向或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行为导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源于德国,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行为的指导者;教学方法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效果控制不是分数激励,而是成就体验。借鉴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对水彩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在水彩教学中的运用
水彩是色彩造型的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色彩造型语言的组织与表现的重要手段。水彩课程集色彩理论与表现技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学好色彩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水彩的表现技巧。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应试教学法,即教师理论教授与示范,学生被动模仿练习。如果采用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将教学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或任务,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1.明确任务
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任务也不同;同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任务也不同。如水彩临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掌握表现技巧,提高审美素养;水彩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水彩创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概括分析与综合表达能力。在传统的水彩教学中,一般课程的总体目标都比较清晰,而阶段性目标与任务都很模糊或不受重视,教学的机动性比较大。只有认真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水彩课程的行为导向教学中,要在课前将班级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再向每组布置教学任务,由组长组织完成。如在水彩静物写生教学中,要求每组先探讨写生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相关静物,然后设计静物的布局与摆放,再进行写生。通过这种明确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组静物写生都主题明确,色彩丰富,静物的摆放也很科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静物由教师布置,学生不假思索地机械写生的状况。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和探究式的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发挥自身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实现自主性发展。
水彩以水为媒介,绘画方法较简单,但要想画好一幅作品却很难,因为水彩材料具有清透性,没有水粉和油画材料的覆盖能力,所以一旦画错很难修改。在绘画过程中使用水量的多少、色彩之间的衔接时机等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画好水彩既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一般的表现方法,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探究意识,才能将水彩的艺术特征表现出来。
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情境。如在水彩基本技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技法实验,通过干湿不同的纸张,运用不同浓淡的笔法进行练习,还可运用留白、喷水、撒盐等多种特殊技法进行试验,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让每组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材料与方法进行练习,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在写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写生对象,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品中物体的远近、虚实、主次等关系,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为自主探究创造条件,鼓励每组学生积极讨论、试验完成,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机械临摹的弊端。
3.展示交流
水彩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过程的体验与感受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通过交流深化活动体验,取得经验共享,增强小组合作能力,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水彩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学生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成果最终体现在作品中,只有展示出来,才能体现出最终的艺术效果。因此,展示与交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水彩课程展示交流的方式很多,如课程随机性展示交流、课程结业展示交流等。水彩在作画过程中具有很多偶然性,水在纸面上的流动性很难控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水与色碰撞出现特殊肌理,增强了水彩的艺术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将成功的方法或经验与其他同学共享,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课程结业展示交流可以采用组内交流和分组交流,针对学生结业作品取得的成绩,交流创作心得或作画体验,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问题,找出缺点,以利于进一步发展。
4.评价考核
传统的水彩课程考核只根据画面的最终效果评定学生成绩,如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业评分标准为:构图合理(10分)、造型准确生动(20分)、色彩关系协调(20分)、综合运用水彩的基本技法(30分)、整体效果能够体现水彩的特性(20分)。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只注重测试结果,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认知程度等缺乏系统的反映。另外考试范围狭窄,只注重作业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组织水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按项目或任务进行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互动的。传统的以最终作业为主的评价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随着实践项目的流程与进展的不同,每一阶段都要有客观评价,实现立体综合的考核转变。水彩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表现、项目进展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结果评价。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等;(3)合作评价。内容包括小组的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内探究意识等。
结语
将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应用于水彩教学之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水彩教学的质量。
国内高校美术学专业长期为社会培养艺术工作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逐步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树立艺术理想,培养出有艺术独立个性的个体。学院式系统教学首先对学生的造型基础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色彩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造型的能力。其中,色彩写生训练是学习色彩知识的重要训练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与感受能力,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色彩语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水彩画是一种适用范围广、艺术性强的画种,十分适宜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因此被国内很多高校列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通过对我本人历年来的基础教学的回顾以及同学院基础教研室各位教师的交流,我总结出美术学专业水彩画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形成文字以供同仁共同研究探讨。
一、通过水彩画临摹使学生技法得到快速积累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水彩画的传统,我们一贯主张学其精华,充分掌握吸收后进行变通与创新。因此,临摹在水彩画学习最初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人曾经质疑水彩画初学阶段临摹的必要性,认为过多注重水彩画循规蹈矩的临摹,会导致学习目的过于盲目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艺术史研究者对于传统继承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冈布里奇在他的著作《艺术与幻觉》中谈到“程式与经验”时曾说过:“没有一种媒介,没有一种可以摹制和修正的预成图示,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实。”[1]
在他的同一著作中,探讨艺术心理这一问题时,他提到艺术理论家克里斯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不是产生于虚空,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和样式毫无关系 ”[2]众所周知,绘画需具备创造精神,然而绘画亦不是无根之木,需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统技法既可以成为推陈出新的基础,又可成为推陈出新的障碍,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3]
凡是好的作品都会引起观者的共鸣,并且容易为人所理解。继承水彩画传统仅靠观看、研读水彩画论是不能够完全领略其内涵的,必须要经过临摹实践这一过程。要善于学师的水彩画表现技巧,汲取大师的艺术语言,用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尽量使画面表现得纯真而自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色彩感受,掌握更多的表现技法。这一训练需要学生对临摹过程有足够的重视,对临摹的学习要十分严格。要通过教师的指导,选取自己喜欢并且适合临摹的范本,比如名家的代表作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可以整体临摹,也可以局部学习,切不可急躁。通过一边临摹一边揣摩绘画步骤、绘画意图,最后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中要针对画家和其作品作详细介绍,指出范本作品的特点,示范该画的作画步骤和描绘程序,引导学生迅速掌握临摹要领、临摹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简而言之,水彩画临摹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初步的表现模式和规范,以及在头脑中预先的图式。这在于借古知今,它为我用,是初学者的捷径。临摹并不是终极目的,只有经过这一积累,初步获得把握自然的方法,学习前人水彩画创作的精髓,才会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开拓学生视野
经过初步的水彩画临摹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水彩绘画技能技法,对中外优秀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及水彩画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是第二阶段学习的重点。“色彩大师是在他生存的那个时代最充分实现色彩本质丰富性的人”[4],对大师画作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形成最初的绘画意识与艺术创造动力。抽象表现主义的发起者之一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阐述艺术教育的时候这样说:“我的艺术教育既不是来源于对图片和幻灯的细察观审,也不是来源于老师,而是自己所面对的真实的东西。”[5]
博物馆、画廊、收藏展、拍卖会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真实的体验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是至为宝贵的。这一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水彩画史的进一步认识,了解国内外水彩画沿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彩画用水作为媒介来调色,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的特点,具有特殊韵味,人们经常将优美的水彩画比作抒情诗,观看大师的作品无疑等同于“朗诵”抒情诗。毫无疑问,水彩画大师的作品能最为深刻反映水彩画特质,是水彩画史各个发展时段的代表。只有对水彩画大师作品全方位多角度赏析,多观看水彩画相关画展,才能更深入了解水彩画的特点特色。近年来国内的小幅水彩画展览、两年一度的水彩水粉画展、水彩人物展、百年水彩展等等一系列水彩画展,都为初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这样的画展,通过直接视觉接触、感性认识以及理性分析来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全面认识。
三、通过水彩画教学实验使学生实现写生到创作表现的升华
写生类画作是诠释事物状态的最佳代表。陈师曾将“画是一样甚么东西”定义为“表示人类的意思的一种符号”,是“人类要表示事物状态的一种方法”[6]。在很多大师的水彩画作品中,其创作和写生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他们假借风景、静物和人物这些写生常见的题材抒情写意,比如当代国内水彩画大家王肇民、关维兴、黄铁山、奥迪、龚玉等等。
在教学中,水彩写生课程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锻炼其把握事物全面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会用水彩颜料塑造形体,通过反复的写生训练构图,训练从色彩的角度观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达到画面色块协调,准确地再现客观对象。色彩的形体塑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水彩颜料特有的明丽以及作画中的偶然性等等都会令学生充满新奇感。利用相对稳定的光源和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和各种色调进行水彩画基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强化对色彩的控制和对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
水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独立创作意识、独特水彩绘画语言和独立思维方式的艺术人才。它包含的是一个从写生到表现的升华过程。写生多遵从自然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则掺入了绘画者的创造成分,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人诉求和绘者独特的绘画语言。实现从写生到创作的转换,也就是观念方法的转变,是水彩画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此我总结出三点教学经验:第一、进行短期阶段性图片训练;第二、有目的性的水彩小构图实验;第三、水彩画综合材料技法实验。
关键词: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
教学是高等学校主要的工作活动,是其延续的生命线;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教学模式创新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进行探究性研究,是高等学校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课程目标、方向、地位的重新审视,也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的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
一、重新定位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科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课程教育的主体方向要“改变过去仅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能力”为主体方向,表现在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效果上就是两个转变,即变“思想力”为“行动力”、变“执行力”为“创造力”,培养学生由想到做、由做到做得更好的发展目标。
1.变“思想力”为“行动力”。“培养一个学生犹如摘树上的果子,应该让他跳起来摘树上的果子,而不是站着就能摘到,更不是坐着就能摘到。不但他要跳,而且要让其以极限力去跳,这样不断地跳,才能越跳越高;而且敢于跳,想跳,习惯跳,最后摘到最高处的果子。”这是培养学生由想到做的改变过程。
2.变“执行力”为“创造力”。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高校在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时,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观念创新需要在所有课程当中推行,学生在每门课程当中进步一小步,四年的大学生活会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二)正视水彩表现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就东北林业大学几年来的入学学生来看,学生缺乏与专业适应所需的水彩表现能力和必要想象构思和创造的能力,加强水彩表现的训练,将有效地提高和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水彩表现技法的训练,在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水彩表现,使形式呈现在纸上,而所表现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完善。可见,水彩表现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考察。在这个过程,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表现的形成互动,改变了水彩从属的“工具”地位,使其参与到设计过程中。
二、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表现”与“设计”的衔接
知识的衔接,是如何在“设计”中合理地应用“表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时,临摹别人的作品或现场绘画,无论形还是色都能够把握得很好,甚至非常出色,然而一旦进入园林设计课程综合设计训练时,就忘记了如何应用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表现”与“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应在不同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后续课程更好地巩固与发挥前导课程。
(二)把握“教”与“学”的角色尺度
“教”与“学”的尺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课程创新教学中矛盾的两方面。合理的尺度掌握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同时将关注的焦点从“教”什么、“教”的怎么样,“学”什么、“学”的怎么样,转向怎样“教”与怎样“学”。
(三)打破“基础”与“专业”的课程界限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类别划分的模式,这种课程的划分直接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不够重视,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到最后发现基础课程重要性时,课程已经结束,不得不自己重新补救,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打破“基础”与“专业”的课程界限,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能够找到其重要性与学习的必要性,变盲目为主动,使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序、更加流畅。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环节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两方面。
1.变虚拟教学法为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引导、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与感悟”中获得知识与发展动力。体验教学法是教学从讲授为中心向体验为轴线的跨越,但是体验过程过长会将减弱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
2.变预设性教学为生成性教学法。教育界通常认为,教学生成是与教学预设相对应的。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生成,是因为过多地预设教学情节与环境,不仅会使教学程序化和机械化,而且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削弱教师应对课堂变化的能力,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就是关注教学过程中那些不可预期的行为,特别是关注学生在教学具体情境中所生成的活动和观念。例如:注重学生的活动时间与规律,注重学生对表现技法的课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注重学生接受新知识点时的不同反应,然后不惜打破预设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答疑解惑,将不解与困惑消灭在萌芽之中。生成教学法的引入反应了人们对传统“程式化”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和再创造,改变了既定的“教”、“学”关系,形成了新型“教”、“学”伦理关系。
(二)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和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思想观念。由于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和支配的作用,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亦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1.层级教学观念的建立。就是给学生分层次、分等级,这是在分析了学生各方面基本条件与特征的情况下所做的较为科学的论断。横向上,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擅长的知识不同,分为“科研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或“专门性人才与综合性人才”;纵向上,依学生性格不同、悟性不同、用功程度不同、潜质的不同,按自己的方式分不同组别,每一个组别包念着评价指标大致相同的一组学生,改变了“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训练”。
2.愉悦教学观念的建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发挥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方法,具有促进合作性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教学观念之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潜力发挥,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内容
克服以往知识界限划分过于呆板的弊病,使“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相融合,“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专题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
1.开设专题。专题教学内容的设置,改变以往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教学内容安排,把教学内容总结成专题、讲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关键处点拨,增加了知识的时效性、集中性,可以培养学生创作思维的发散性,给学生更直接的训练以及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避免了理论知识的不必要重复。
2.避重就轻。避重就轻,并不是倡导教学中只讲容易的内容,不讲难懂的,而是提倡从易处入手,力求所学内容使85%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这样既会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一开始学习内容过于难懂,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又能够使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养成踏踏实实的学习作风,不求难、求快,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教学形式
1.分组探究理论与独立操作实践相结合。在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理论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下发任务单,任务单上给出学生要自主学习的内容、标明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并完成问题的回答。再进行组间讨论,完成该阶段的理论学习。最后进行操作实践,操作实践采用个体独立操作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分组探究理论与独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适当放慢上课速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利用率。
2.多媒体资料展示与教师示范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使教师对于展示资源的应用变得轻松自如,这既免除了教师繁重的备课任务,也使学生开阔视野;同时,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撇开现代教学工具,走下讲台,增加绘画的示范性,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展示别的什么人的表现效果。示范,进行理论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领悟能力,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3.与专业方向相结合,创设表现情境。高等教育过程会产生不同层级的专业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卓越成果。越是贴近职业需求的教学形式,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园林水彩技法表现情境的设立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理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比如,色彩的远近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远景与近景表现来训练、色彩的协调可以通过园林植物的表现来训练,这样抽象的原理变得具体,让学生在专业内容中获得基础理论的训练。
(五)评价方式
1.由动态到静态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过程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改变旧的评价体系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片面考核方式,从一而终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是对学生的进步程度与最终达到的学习效果同步进行考核。
2.由单一到综合的评价方法。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努力程度、与组员之间的协作情况、组间讨论时的表现、对教师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一并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来,作出综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顾秉林.工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9-11.
[2] 袁渭清.高层次工程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5).
[3] 李雁冰,程宏良.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的分析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8).
[4] 李海,邓娜,杨小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3):232-235.
[5] 王敏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J].山东教育科研,2002,(3):29.
人的创造能力是一种潜能,发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课首要的教育职能。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独特的灵活性,不必要遵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提倡标新立异,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活动是综合技能很强的实践活动,包涵了心智与运动操作两个方面的技能活动,实践中必须做到眼脑心手等各种感官协调一致并行不悖,这正凸显了美术教学在增强智力'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
人的智力发展是呈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显现出独特的结构和对应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发掘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在进入高等美术院校学习后,在高考应试条件下的绘画模式需要进行根本的转变,利用这一时机强化绘画的技术性和技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尽快在技术层面提高认识,进而增强他们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并提升认识能力。学生通过对绘画技法的探索,恢复创作知觉,唤醒创作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求学,这与以往沉闷的'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天壤之别。
1.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课最主要的义务就是激发并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充满幻想,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作为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要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和保护,使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得到激发和张扬。如自由奔放的野外踏青写生训练,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绘画'声情并茂的形象描画等等方法,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然后再将自己神奇的童心世界用画笔描绘出来,从而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对于孩子们来说,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正是因为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的创造活动才变成了一种令人新奇的过程。孩子们漫游在丰富的幻想世界里,神奇的幻想再结合对外部现实世界的体验,在他们的笔下把五彩缤纷的童真世界一一呈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那些异想天开的作品,反映了孩子们的爱'恨'视'听,体现了孩子们的心智'性格及人格精神。
2.观察力的培养
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这是基本技能,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目的。优秀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立足现实进行写生,按照年级的不同划分高低,要求标准也不同。低年级学生主要要求进行不同物品不同种类的视物练习,对观察能力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如进行水果写生,低年级只要求画一些苹果'菠萝'西瓜等色彩和形状有差别的静物。高年级就要求进行同类物态培训,比如要求画一组色彩相近'形状相似的苹果,于相同中寻找差异。通过这些技能的练习实践,保证学生的观察力得到极大提高。
二、技与艺的结合才是高等美术教育体现教学成果的最终诊释
美术专业的学生要锻炼出艺术欣赏力和对艺术的感悟力。绘画是视觉方面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段和观众的欣赏都是立足于看的基础上。看并不是单纯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悟和体会。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自古人流传的道理。学生们对水彩画的创作材料技法的掌握,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积累才能达到,经过量的积累,厚积薄发,对水分的掌控运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记忆。绘画技法在高等美术水彩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始终,我们必须给予充分重视。以往的本科类水彩画教学中,大多只会在低年级讲授材料与技法课程,而短短几周的课时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水彩画技术语言的表现方式达到熟悉与掌握的要求。虽然现今水彩画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不是对创作技术的追求,但必须要立足技术层面才能把握水彩画的创作。在本科教学实践中,所有的课程内容要贯穿技法教学,这并不是单纯的材料应用与机械的技术模仿,而是绘画语言在情境中的表达。
画面主体要有对应的语言相匹配,学生更要敢于创新,尝试新的技法'表现新的情境。水彩专业教学中必须在技术上严格要求,对画面形式则可适当放宽,这样才能使学生开阔创作思路'灵活表达技术语言,使水彩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作为创作者首先要掌握基本技法,才能在自身的感受上有所创新。诸如对水分的把握'色彩的融合等都不需要死记硬背,通过实践的积累即能掌握。由此看来,创新显得并不重要,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综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与创作实践即是对水彩材料的创新发展,也可以说是对新技法的探索实践。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75-01
美术课程的有效教学,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每个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1.努力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达到主动学习的有效性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把美术课设计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又耐人寻味。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其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缩短课堂准备即开始部分的时间及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因此,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景的设计不光要考虑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评价能力等都要做到相近的了解,难度太大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太过容易学生又学不到新知识、新技能,同样是无效学习。
2.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达到美术体验的有效性
高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电教媒体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编辑,显示与重放的功能,在欣赏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和口头讲解来完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突出美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多维的、有效的审美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美术课堂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加大了对学生信息量的累积,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课堂效果。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应该广泛运用多媒体以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图软件具有设施齐全的工具库和屏幕预视功能。鼓励学生利用电脑来进行美术的设计,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比如,在《图案》课中,引导学生应用Photoshop工具面板和色彩面板,利用复制和添色功能来设计理想的图案。当颜色感觉不舒服时可更换颜色,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点评学生的作品,是学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绘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通过作品制作而发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声音,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随着校内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建立,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里更直接的观察、分析、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电脑媒体的出现为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教与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3.注重实际练习的技法指导,达到美术训练的有效性
水彩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学生喜爱。现以水彩画写生的技法为例,来共同探讨美术实际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要做足准备工作。首先,要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其次,将绘水彩画的一般规律编成浅白易懂的口诀,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和记忆水彩画技法。如画蓝天白云:"水彩水彩一遍水,涂蓝留白免后悔,画上暗部为白云,这样画天才最美。"画近树:"近树先画干,树冠几大片,干湿画远处,深浅画明暗。"画草地:"草地一片绿,冷暖要注意,天地不接实,近处盖几笔。"画小房:"水彩画小房,先涂一遍黄,深色分大面,影子不能忘。
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使学生在指导中感悟,在训练中受到启迪。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美术课程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被列为小学的必修课程,美术课程标准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只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被普遍关注和重视,让一直在偏远农村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工作者,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认为,农村的孩子对美术学习不缺乏兴趣,缺乏的是教师对学生保持兴趣的做法。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发现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在运用中有适用我们的方面,也有不适合的内容。比如国画教学、水粉画,电脑绘画,由于交通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的孩子很难准备到这些颜料,遇到这类课程,要么跳过,要么照本宣科读一遍。而“设计.应用“类的课程,要是教材中要求准备的材料无法找到的话,这样的内容也跳过。所以能轻松教学的只有线描画和水彩笔画了。长期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难免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不会突出,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也会受到限制。
要想让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上充满活力,首先是任课教师的教学观点要改进,不能再以教材内容惟命是从。教材,只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工具不合适,我们可以换。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建议“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名族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这一建议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作出了指导。
一、丰富“造型.表现”方面的教学。 绘画方面,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绘画题材的选择就以身边熟知的山、水、人家、农村常见物品,进行写生或创作。特别是农活用具中的风车、竹篓、耕地用的犁耙这类物品的绘画,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色彩知识时,鼓励学生购买色彩笔、油画棒等便宜、易携带的水彩颜料,课堂中结合教师演示,认识色彩知识,感知色彩的特点,运用色彩知识绘画创作。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大自然的春的色彩缤纷、夏的绿树成荫、秋的红叶似火、冬的白雪皑皑,以及随处可见的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农村服装的鲜艳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色教学,也能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提高色彩感知、运用能力。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粘性较强、质地细腻的泥土,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进行雕刻,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
二、合理取舍,在“设计.应用”领域设计适用自己物品。这一领域旨在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大胆取缔这一领域中不适合我们的内容。比如《光盘架的设计》,首先农村的孩子对光盘架的作用认识不深,再者光盘不是他们家里的必需品,所以即便设计出光盘架,用处也不大。对他们有实用价值的比如造型新颖、色彩图案醒目的笔筒、装玩具的盒子,给家里设计装蔬菜种子、粮食种子的箱子,而且农村的孩子大多没有属于自己的衣柜,可以带他们进行旧物改造,给自己设计装袜子、内衣的盒子。这些设计的内容既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而且确确实实又实用价值,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设计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意识。
三、在大自然中“欣赏.评述”。这一领域的教学需要大量的与作品相关的资料,帮助孩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以及蕴含的思想。而资料的收集方面是农村孩子的死角。他们家里没有图书,乡镇没有图书馆,家里没有电脑。所以这些资料收集仅靠美术老师做大量的准备。所以有时候对待这类课程有时候走马观花,有时候干脆放弃。“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要真实的“综合.实践”。要上好综合实践课,首先要理解这种形式课程的目标和意义,“综合”是指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的主要形式多是研讨、探索类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先寻求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的连接点。在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定,比如,不同地域的农村有各种生活习俗,比如庆祝传统节日、举办红白喜事,高寿老人庆生,满岁小孩抓周的方式和场景,都可以纳入综合实践的探索,这些场景都各有农俗特色,是很多摄影者和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它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术思想。这要求美术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就要制定好本学期综合探索的教学计划,由于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较弱,教学时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在课前做周密的设计,可以用调查表的形式将调查的内容、目的、方法和过程呈现,让学生有目的利用周末、节假日观察走访,有条件者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场景拍摄记录。积累信息后,再回到课堂交流,讨论,总结收获,用美术方式记录、表现有意义场面。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教学,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除了在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综合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参与美术综合活动课学习,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身处偏远农村美术教育者不必再茫然感叹自己的资源不丰富,我们源于自然,就扎根于自然,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符合实际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善于发现美,感知家乡美,自然美、人文美,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感情,表达个性和创意,养成健康人格。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室内设计”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做到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来循序渐进地导入、运用、深化知识点,并把课程中的室内设计训练与纺织品设计相结合。此外,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开辟了“室内设计”课程的4A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3DSMax等三维设计软件的讲授,并把行业中流行的适合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三维软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形成三维空间观念,并能高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
2.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围绕培养三维空间设计能力的目标,以项目驱动的六大板块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层层推进教学,增加了实物制作与空间模型搭建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在训练产品造型和空间设计能力时,要求学生按照企业项目需求,用模型模拟搭建真实的纺织品陈列空间,使学生的室内设计项目落到实处。具体的实践环节六大板块如下:(1)市场调研。选择知名纺织品品牌店铺进行调研,了解店铺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灯光设置、色彩搭配以及店铺陈设,分析它们与品牌风格之间的联系,并绘制店铺的平面结构图。通过市场调研,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纺织品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对三维空间布局有了初步了解。(2)透视法和室内空间线描练习。学习室内的一点、两点透视法,了解室内效果图绘制的原理,为手绘快速表达设计意图做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提升效果图绘制的水平,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室内空间的线描练习,方法是对照室内的照片进行手绘。(3)优秀效果图临摹。对优秀的效果图进行原样临摹是快速掌握手绘效果图画法的途径。通过临摹,学生学习了室内效果图选景、构图的技巧及各种表现技法,包括水粉表现法、水彩表现法、铅笔淡彩表现法、马克笔表现法等,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和效果表达做准备。(4)室内色彩搭配训练。学习室内色彩的搭配规律,了解主色和点缀色之间的关系,环境色和物体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配色表现室内空间的不同风格。学生按照特定的项目主题要求,借助电脑设计软件来快速表达特定的室内色彩风格。(5)空间主题三维效果图制作。将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融入到空间设计的项目主题中,学生可以利用3DSMax等软件来完成“为主题家纺设计室内效果”的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首先为特定的项目客房寻找主题概念,确定合适的表现元素,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效果图的制作。三维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表达设计意图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6)展厅设计项目。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合作,将课程设计的主题定为“纺织品品牌展厅设计项目”,学生针对预先设定的家纺或服装品牌,根据企业展陈的实际需求进行展会或专卖店展厅设计。在为项目出具效果图之后,要求运用简易材料制作展厅的模型。学生逐渐摸索绘图、设计、制作模型的思路,并不断地修正,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三维空间观念和三维设计能力。
3.评价与成果展示
注重项目的展示阶段。一个具体项目实施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设计的整个过程做总结分析,强化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的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他们每个环节的设计成果,互相提出问题,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项目实施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评议学生的设计,课程结束后在校内进行了“室内设计”课程成果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结语
纺织品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将三维空间设计观念融入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以项目为主线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做到了三维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协作,将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有用性。
作者:苏淼 王小丁 鲁佳亮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在实施美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地区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尊重藏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接纳其他地区的文化,并通过相互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与传承发展意识。这不仅是内地班应有的教育意识,而且是审美教育中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以自身的深入理解为基础,通过主动了解地区文化的基础表象、深刻内涵以及文化价值,找到其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融合或对比,由此彰显不同地区文化在美育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让内地幼师生能够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认识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多元性,进而为地区艺术与文化的推广、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本地学生与地区学生之间的审美差异。内地幼师生从小就接受地区文化的熏陶,在审美上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更容易判断、接受地区文化的特点与审美风格。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其他地区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拥有更客观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问题,尤其在审美教学中,既要从基础处讲解,又要以综合面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课程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内地幼师生的审美习惯,并能够借助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审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找到其中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不同的方向思考审美问题,并在审美差异中寻求共通之处,在对比中展现审美的特征与要素。
二、内地幼师生美育实施的对策
1.在作品赏析中感受美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赏析是实施美育的第一环节。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的作品往往可以给人无限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结规律、找寻特征,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与观念[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可以塑造情境,深化学生的体验。如,在赏析地区的壁画作品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以烘托氛围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又如,在赏析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配上古风音乐作品,利用电脑软件,将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动态化处理,如随风拂动的柳枝、飞翔的山鸟、钓鱼的蓑翁等,给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与体会,帮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与艺术处理效果。第二,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与自我表达。在作品赏析中,教师不能强行将自己的理解或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审美意识与思维。在欣赏之后,教师可以先让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赏析成果,而后让多名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在辩论中不断深化[2]。如,在赏析藏绣作品时,笔者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由学生赏析作品,让其主动表达自己的欣赏成果;其次,学生根据提出的不同观点展开探讨,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以丰富赏析成果;最后,笔者结合课程表述自己的鉴赏结果,并让学生进行综合思考,找出自身审美判断与意识中不足的地方,同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第三,要注重不同文化的对比呈现。教师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融合,以此强化学生的审美包容性[3]。如,在赏析壁画作品时,笔者整理出不同的壁画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一方面,从时间上,选择从石器时代的到现代的壁画;另一方面,从地域上,可以选择敦煌的石窟壁画、景德镇的陶瓷壁画以及其他地区的壁画等。通过时间与区域文化上的对比,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2.在课堂训练中创造美
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美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思考、尝试、绘画等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审美思路[4]。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与审美风格,既要彰显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又要使其作品符合大众的审美。学生作品既要突出民族特色与区域特色,又要融合不同地区的美术要素。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拥有更客观的审美思维。首先,在创作训练中要给予学生自。教师不需要提出完整的主题方向,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创作思路与方向,鼓励其通过思考和判断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式与内容[5]。如,在教授水彩画时,笔者会应用更自主的话题选择方式,通过为学生展现一幅儿童水彩作品,让学生由此展开想象进行创作,从形式上进行融合拓展。如:有的学生用水彩的方式,将儿童画绘制成唐卡的形式,以此展现出不同文化的交融;有的学生则用水彩的方式回归儿童视角,采取抽象涂鸦的方式完成创作。其次,在创作训练中要坚持职业导向。幼师生是以幼儿教师为职业目标的学生,因此,高校在美育中应落实职业技能教育。如,在教授素描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儿童画的创作任务。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绘本,根据其文字描述创作相应的儿童绘本作品。这样既展现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又落实了美育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儿歌、漫画、诗词等作为创作的条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文化修养。
3.在作品展览中分析美
在美育中,除了引导学生创作,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现作品的平台与机会,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览、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在自我审视中不断成长,在交流分享中拓展认知,进而接纳不同的审美风格与特征,能够以客观、广博的角度分析不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价值,由此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6]。这样的教学指导过程不仅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优势,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其能够从作品中找到创作根基与审美情感。笔者还组织了学生美术作品展览会,搭建了学生作品鉴赏平台。首先,笔者一般会选择每学期临近结束时设计一些活动,全面审核与鉴赏学生在本学期课堂训练环节中完成的作品,从中选出达到一定艺术标准或具有学生个人特色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纳入学生美术作品展。其次,笔者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日期,一般选择周末,在大多数学生与教师不需要工作、学习的时间正式组织作品展览会。在展览会开始之前,学生需要成立若干小组,设计展览会邀请函。邀请函既要彰显展览会的主题,又要凸显学生的审美特点,由此作为吸引师生参与展览会的基础作品。最后,在作品展览会开展期间,笔者要求学生作为作品讲解员,从色彩、线条、结构、民族文化等角度,为广大师生分析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内地幼师生,其可以向其他学生和教师讲解地区的文化与艺术,并通过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达到文化交汇与审美交流的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而且能增强创作信心与审美自信。同时,笔者会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上传至校园网平台,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赏析与评价。尤其是本班的学生,要品评同班同学的作品,并撰写相应的评价手册。在作品分析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4.在场景参观中发现美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与发现美的能力。教师需要全面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其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欣赏不同地方的山水风景,品味不同地域中的植被、建筑、服装等具有美感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美的要素,并将其作为创作素材[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场景参观的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观察与体会,将一路上看到的美景通过相机、写生等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养成用眼睛与双手捕捉美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如,笔者利用清明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外出活动,带领学生外出踏青,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审美认知,并在游览结束后,要求学生将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画下来。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外出活动的重要纪念,又可以作为审美训练的重要方法,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该过程中,内地幼师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地区之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内地幼师生对于高原景观有着更高的熟悉度,但是对于平原、丘陵、山峰、森林等往往缺乏直观的审美认知。同时,内地幼师生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文文化的了解往往也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在外出活动设计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欣赏到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美景,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与民族影响下的民俗文化,由此让他们形成更加宽广的审美视野,能够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艺术修养。
结语
针对内地幼师生而言,在文化差异与审美差异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美育时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一方面要在作品赏析与课堂训练中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另一方面要在作品展览与分析、社会实践与观察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达到美育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具备审美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2]胡霞.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1.
[3][4][5]李文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育实施现状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94-195.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
城郊结合部面积较大,生源复杂,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虽然和市区的学生一样已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他们的形象观仍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局限在物体的表面和局部上,难以全面认识和领悟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妙。因此,学生美术素质低,大部分城郊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针对位于城郊的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地域广、多元化、多层面、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校教学环境差和相对复杂。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其经济生活城市化的同时,但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礼仪素养还相对滞后,处于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城乡接轨转化造新的过渡型时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现出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美术修养和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美术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美术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也就是感知能力。对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的有效欣赏,完全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1、结合学生特点,突出郊区特色。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中学期间很难全面了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代表性作品,以点带面,才能完成教学预期任务。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有亲切感、认同感。比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就在学校附近。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位于白云山飞鹅岭游览区内广州雕塑公园,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雕塑公园。整个公园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分为羊城史雕塑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景区和森林景区等4个功能区,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区于1996年12月起建成开放。主要景点有:华夏柱、雕塑广场、古城辉煌、雕塑馆、南洲风采。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雕塑艺术方面的欣赏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少讲授多启发,突出学生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中国画花鸟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著名代表画家的生平、作品介绍等。如,广州当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先组织学生到***参观,上课时再把把有关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挂在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背景?用唯物的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发展变化进行总结。最后,通过提问、析疑,把中国花鸟画各个朝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学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关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3、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呢?以初中美术教材第*册《********》和《*****》画的教学为例,前者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课文去理解,后者我先讲解了其创作背景。这里,我分别用了不同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到:《*********》表现了作者的感受,对**********的主题;而《*****》虽也是以******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
**********的生活。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我们不光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树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动人的。另外,我还带学生去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的广州美术馆参观,假期让让学生到陶瓷之乡佛山瓷艺作坊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与手脑能动。有了好的美术素养,还需必要的美术语言来表达。学美术素描是基础,因此我还特别重视初中生素描与水彩画等基本功的教学训练。素描要求学生多练苦练,注意对物体的形体和明暗层次变化的表现。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且实用性强。装修、装璜、家具、服装、园林、建筑的效果图设计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此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一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学生画的自已先画并讲解其画法特点及技法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各种画的样式、特点及调色,画面构思布局事宜。带领学生写生时,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让学生明确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同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病,要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坚持严要求,多鼓励、多观察,多督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教学评价,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对初中生来说,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因此,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力求有一个好的构思。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身边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如,完成广州亚运会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喜庆、健康、自豪、友谊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内容到形式、从生活到艺术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题材反复推敲,琢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初中美术课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终如一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并得到美的熏陶,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探索地方特色,丰富美术学堂的内容,促进美术培养的功效性,从而突出各地方美术教学的个性风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及其美术老师需要去探索发现所在地区的美景及要收集相关美术素材。美术作品其实是生活中许多人与事的缩影,乡村美术课程素材是课本上的要点与师生在生活中互动的交汇点,乡土资源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释放出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进而得以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一、走进家乡古代建筑,感受其的文化熏陶
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是重庆旅游景点之一,许多都慕名而去,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民俗文化村采风,一馆、四院、一庙、一牌坊,还有索桥、广场、湖泊、农舍、曲廊茶园与民俗风情街等景点及设施都是有着历史印记。还有许多生活在水上的船工都熟悉的歌谣――川江号子等等。我们在开始美术课堂时,预先把这些巴渝民俗文化村里的各个景点拍摄录制为短片、视频或图片,结合《我爱我的巴渝》的主题讲解,灵活性地播放短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观看短片时找到画画的灵感,找到素材,特别在观看杀年猪的立体雕塑时,让学生领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观念。
二、善于发现及运用校内素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建筑风格,也潜藏着不同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既指的是自然风景与人文环境,也指人才资源。由此,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的实操因校制宜地开始美的发现、素材的收集,将书本的要点与学生长期生活的校园、大千世界、校风、校园优美环境主动地结合在一起,定能促使美术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及提高学生美术绘画技能,同时也是对书本知识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如让学生在校园内写生,校园的优美环境及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点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素材,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多写生,写生内容不限制,写生的形式也是自由开放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素描、钢笔、水彩、水粉、钢笔淡彩、线描等形式。如在讲授《风景如画(一)、(二)》时,我预先请几个学生帮我把校园的“景点”拍成短片。在第一堂课时我采用先静静观看短片然后再提倡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鉴赏风景画,体验对美丽校园的深厚情感,使学生懂得欣赏风景画不仅是对美的享受,还是倾听艺术家情感的抒发。然后,我给学生举个例子,即把荧幕上的某一张校园风景照片用素描的手法描绘出来,把描绘过程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初步了解并学习风景画的写生手法、构图的基本思维。第二堂课时,我有序地给学生发放写生板,组织带队在校内外、大自然中去写生,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第三堂课时,我从多元化角度去评讲学生的成品。最后,大家举手投票选出《我的美丽校园》的作品。这三课时我提倡学生自由发挥写生,紧密联系了校园的点滴生活,以心中情感取景、构思和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的冷暖明亮度、纯度的处理等,全部由他们自由选择,贯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在实操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与发展。
三、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家乡的文化气息
平时的美术“鉴赏”活动环节中,我们总会给学生播放家乡各种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这些重大节日的短片和播放我们家乡“牡丹节”“淮剧节”等艺术节的视频,让学生见识这些节日的隆重,被这些热闹节日的气氛所感染,要求学生对民间大众文化用心感知及进行认真的审美体会,同时也要求学生亲自加入活动中,亲身体会有关的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如逢年佳节等重大日子时,我们盐城的“水街”都会张灯结彩很热闹,你也会看到各种彩灯,还会有许多活动,如猜灯谜。我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先讨论如何制作“彩灯”。接着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引导学生挑选工具,如废旧报纸、各种挂历、小木棒和一次性筷子等用于制作彩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更容易激起学生爱家乡、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感情,同时也使他们实现了自我创造美、发现美的愿望,这一实操为往后的美术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乡土资源,我们可实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扩展思维,积极探求,灵活地运用地方资源,打造成本地区、本学校的美术教学特色。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一、课程结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有以绘画基础为着眼点的素描、色彩和简笔画培训,以美工技巧为学科应用的综合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美学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国画和电脑美术等,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毕业设计改革,可大力推进该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综合展示该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并为现代幼儿美育研究进行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整合多元化的跨学科教育学知识结构,为其成为未来合格的幼儿美术教育者提供了前提,有利于更多人接受个性化表达的幼儿美术创作,有助于形成创新的美术教学氛围。
作者:袁菁嶷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