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时尚管理

时尚管理

时间:2022-08-28 06:0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时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时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时尚产业 供应链 管理 研究

鉴于国外经典时尚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启蒙作用,国人的时尚视野得到了不断开拓,有关时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潜力正不断发展壮大,本土时尚产业方兴未艾,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将成为世界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正如福布斯总结词中所说的那样:“自2003年入驻中国大陆以来,《福布斯》一直关注时尚产业的发展动态,以敏锐的嗅觉发现中国时尚产业中不断成长的企业家和设计新秀,旨在挖掘这个新兴产业背后财富创造和财富增长的力量。”

然而,我国的时尚产业至今仍缺乏较为系统的产业研究,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目前对时尚产业的研究仍然主要分布在社会学、心理学、服装设计工程和美学等领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尤为缺乏。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时尚产业需要能提供理论指导的产业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助推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未来中国的时尚产业能否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实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深入挖掘本土时尚产业的经营智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

一、时尚产业概述

自1908年罗斯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中首次对时尚进行探索式研究以来,涉及时尚与时尚产业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甚至是哲学等学科专家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时尚产业是指对人体进行装饰和美化的行业,通常服装业被认为是时尚产业的核心部分。然而就广义而言,时尚产业的内涵非常宽泛,它糅合了技艺、创意、传播、消费等因素,是对传统产业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产品、商品或服务的运作模式。因此,广义的时尚产业不仅涵盖个人生活的装饰美化,还包括对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相关事物和情境进行的装饰和美化。基于此,时尚产业可定义为是“以经济为载体,以市场为手段,更加明确,更加现实地围绕人和人的审美价值追求展开,具体地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美的需求的产业”。

时尚产业的边界比较模糊,其本身也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一个传统产业时尚化的过程,是由时尚消费方式不断滋生的,也是对人文思想变迁时的需求的供应,因此时尚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商业化和社会化的不断延伸,浓郁的文化特质是时尚产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日本产业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预测,“下个世纪的产业是宗教、艺术、哲学的时代”,而文化产业恰恰是本世纪各国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向,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产业正受到各国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尚产业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创造力经济。日本环球经济研究所所长杉浦勉先生提出:文化力可以推动新经济,文化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行,这就是时尚的发端,同时流行和时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迁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并进而导致经济的新增长。创意先驱霍金斯先生认为:时尚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倾向,是一种集广义的与人的创造力、人的才能、人的技能为一体的经济现象。时尚研究者白银峰由此认为,时尚先由思想意识起步,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较为“理性”的工业体系相比,时尚产业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感性”的元素更加倚赖,因此对于时尚产业的研究视角,不仅要基于一般产业的共性,更要植根于时尚产业的特性。

二、时尚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是一个到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集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于一体的上下游实体网络组织。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如果注重供应链管理,那么将可以突破物流功能要素效益背反问题的系统优化边界。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关、业务关系相连的行业供应链,以便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专家Seuring提出供应链管理应包括两个维度:产品维度(包括物料和信息流的管理)和关系维度(主要是供应链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的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第3篇

――Mr.Jean Pierre Mongon

法国时尚的概念

懂得穿着的内涵是时尚最重要的,时装是一种态度,和谐的组合、色彩的搭配、产品的多样性反映了内在的品位与修养。除了法国时装之外,音乐、戏剧、电影都是巴黎文化的代表,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巴黎最突出的特点。法国文化独特的开发性多元性造就了法国设计师的开放性,时尚也更加开放。法国品牌最看重的是高品质,色彩的设计、精致的面料与做工。在法国市场,质、价比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裁减合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服装生产与加工工业在巴黎已经不存在了,在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创意与创造更新的产品是法国设计师追求的重点。巴黎魅力男士讲究的是卫生与健康,时尚只是外壳,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潮流观察

法国,诞生了这全球惟一一个24小时播放时装秀和时尚人物采访的电视台。没有任何解说,没有主持人,只有24小时永不休止、永不寂寞的T台风暴。那些天我在白天忙碌地四处采访,晚上红着眼睛彻夜守在电视机前,困得要命却依然不舍的时候,我在心里说,上帝啊,既然谁都要见你,我宁愿那一天可以这样say Hello。

法国的方式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它更像是一条优雅的河流,慢条斯理却执着地存在着。相比较美国的实用主义,法国的人文精神也更容易引起大家持久的激情。

如果说“美国梦”是一个鼓励大家白手起家的神话,“法国梦”则是一个人“起家”了以后,如何学会真正去艺术地生活的故事。

太多在几百年前就问世了的法国高级品牌强化了这种感觉。卡地亚、香奈儿、路易・威登和无数街头咖啡馆们把法国塑造成全世界最懂得生活艺术的国家。让我们觉得,关注法国、爱上法国,甚至研究法国,都是为了让生活真的成为生活。当时尚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融进最平常的生活里,这才是时尚的最高境界。

对于情调主义者来说,法国味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使你从没到过法国,它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使你无论看待什么东西,不是先看它有多实用,而是看它有多美,多么与众不同。

去年7月,UTA国际时尚教育研究院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时装经营管理赴法研修班”,学员们带着对欧洲时尚业的新的理解与对学习新知识的兴奋,以昂扬的姿态和最专业的理念满载而归,通过所学所见所闻的经验,来更好的体会时尚,体会经营时尚。

今天,我们在上一届的成功举办研修班基础上,进行了更大的完善与全方位的最新安排。并继续由国际著名时尚消费品专家,UTA国际时尚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Mr.Jean Pierre Mongon――曾担任国际顶级时装品牌CERRUTI 1881的运营总监,Lanvin公司服装总监,Courreges西班牙、南美分公司总裁,法国著名商学院服饰营销教授,授课经验丰富,受到各国专业人士的好评。Mr.Mongon先后25次到中国工作,非常了解中国服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实际问题。他能将国际服饰运作模式与中国市场相结合,使广大中国服饰业同仁真正意义上学以致用。他具有多年为时尚界专业人士提供培训和品牌管理咨询的经历,带领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法国的时尚魅力。

2007年7月1日,由UTA时尚管理学院、法国Best of Fashion时尚行业职业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巴黎工商联合会、法国大使馆鼎力协助,首期时装经营管理赴法研修班开始了为期10天的法国实地学习。

在夏洛蒂1881营销总监Mr.Jean-Pierre Mongon带领下,学员们考察了时尚展馆、名品街、百货公司,进行了课堂演练,详细了解CHANEL、LV、PRADA、DIOR等奢侈品店的陈列布置、经营方式等,享受了奢侈品店的尊贵服务。

第4篇

【编辑整理】邵立人 AMT研究院

编者前言:

谈及“时尚信息化”时,各位读者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信息呢?是各大门户网站上信息量巨大的时尚资讯?还是国际时尚品牌极具创意的官网页面?

事实上,无论是首屈一指的华裔婚纱设计女王——王薇薇专为iphone和ipad用户设计的“王薇薇的婚礼建议(Vera Wang on Weddings)”客户端;还是小虫米子、Juststyle等等独立设计却很有国际范儿的电商服装品牌的名字越来越多地被网友们所熟知;抑或双十一京东和苏宁之间的比价擂台战、淘宝191亿的骇人销售额……令人目眩的新闻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的时尚行业已然和信息化已经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除了这些外在形式上的合作之外,信息与时尚的合作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远。而作为专门在服装行业领域为客户度身定做解决方案的伯俊软件来说,对这十多年来时尚行业的点滴变化更是感触颇深。本期我们邀请到伯俊软件公司的总经理孙一晖谈谈他亲身经历的时尚行业变化和对信息化时尚春天的殷切期待。

伯俊简介:

上海伯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时尚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伯俊软件时尚行业解决方案全面面向时尚行业,现拥有包括Esprit、CK、Tonywear、玖姿、罗莱家纺、奥康、步森、ECCO、康奈、红豆等时尚客户群。公司的系统软件深入时尚行业公司的管理运营、生产制造、分销零售、电子商务等等一系列全产业链环节。通过咨询、运营、软件及服务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达到更加高效协同的管理方式,帮助时尚企业战略落地、提升品牌价值、消除信息化孤岛现象,加快生产速度让企业从纷乱的数据信息中解脱出来,成为信息和数据的掌控者和指挥者,并最终在行业竞争中抓住胜利的关键。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今天的服装行业已经不仅仅意味着面料和剪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而身处时尚风格多元化、空间时间亦碎片化的今天,跟随者将永远堕于信息的困局,唯有创新者和领导者才具资格用智慧颠覆现有格局,实现美好未来的渴望。

伯俊之前十余年积累和未来所专注的目标,就是站在信息化的肩膀上,推动品牌中国制造。

1.时尚业的三波浪潮

服装的历史几乎和人类历史和一样悠久,但时尚行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我们把国内改革开放以来的时尚趋势分为三波浪潮。

第一波时尚浪潮出现在2000年之前,由杉杉和雅戈尔这两家企业主导的以男装西服、西裤和衬衫为主流的西式服装。之所以把这个阶段认为是时尚界的一次改革,这是跟改革开放之前绿军装、红海洋的大一统的着装模式比较而言的。相比较那时候的单一着装,大家对于这种西式的着装概念的接受度非常高,整个社会很快地掀起了一种以西装为标志的着装浪潮,一批以正装为主导产品的服装企业纷纷孕育而生。

第二波时尚浪潮我们认为是以李宁、安踏、美特斯邦威等品牌为代表的福建一大批制鞋企业所引领的运动休闲风格的浪潮。特别在2005-2006年时候,满大街都能够看到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逛街的青年人,在当时穿一双耐克鞋都是很时髦的标志。虽然那个时候的服装行业的总体环境还是大规模制造的趋势,但其实在那时的客户们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程度的个性意识和休闲特点。

第三波时尚浪潮是一次全球范围的时尚浪潮,它是由GAP、Zara、H&M带来的具备鲜明个性的个性化浪潮。事实上这种个性化浪潮早在2007-2008年时候就在女装领域已经初露端倪,由于女性相对男性而言,天生就更加感性而且对时尚变化也更加敏锐。但我认为,只有当男人的着装开始时尚了,才标志着时尚的真正深入人心。

第三波的时尚浪潮产生的原因,其实是由于八零、九零后这群消费群体的成熟。因为现在的社会购买主力正在逐步向这群追求年轻、个性的消费群体过渡。打个比方来说,七零后可能看到别人穿的某件衣服不错,就也去买一件。但现在引领潮流的的青年们会觉得无论别人如何,决不能和别人穿的一样,因为他们清晰地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合适的风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这三波时尚潮流的深层原因在于消费群体视野一次次的扩大。这个过程同样也造就了很多品牌的成功,这些品牌当中有的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些依然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看到的李宁、安踏、美特斯邦威这些品牌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在于他们没能抓住消费者的变化,或者说没有抓住潮流的变化,穿运动休闲服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这第三波时尚浪潮的管理模式也是各不相同。

2.信息化时尚变迁史

从服装软件企业的角度看,2005年之前的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的市场。在2005年之前,任何白手起家的服装品牌,只要在质量上还说过得去都能卖出去。在这样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其实掩盖了企业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因为当时的服装企业无论用不用软件,管理模式是否合适,都不会对业务产生太大影响。可以说在2005年之前,服装行业的信息化这一块,或者说针对服装企业的管理始终没有被服装企业重视起来。以我自己的公司为例,自1999年成立到2005年的这个过程基本上都处于生存线上挣扎的状态,而在整个行业里所有的信息化公司也都处这样的状态之中。

2005年之后,服装行业内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些服装企业为了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在管理上能够有差异化定位,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开始越来越重视。在这个阶段,服装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主要针对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从粗放开始逐步规范起来。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建设企业规范和原则的阶段,就算暂时谈不上精细化,但对于我们类服装信息化企业来说,可以说遇到了第一个发展的契机。同时2005年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的很多品牌建设分销网络的时期,分销网络的建设令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变得越发迫切。为了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以及对于企业的营销网络、分销系统的管理水平,营销管理以及针对于生产系统ERP的需求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流需求。

从2005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服装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对于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段时期有个关注度非常高的经济事件,即2008年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即将来临之前,服装行业已经做好了规模下降的心理预期,而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服装行业无论是在品牌还是在规模上反而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当一个行业在其他行业萎缩或者经历危机的时候还能逆势发展的话,会导致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这个行业,服装行业也不例外。这些热钱和人才把服装行业的竞争推向了白热化。

在2010年,我们认为整个服装行业才算真正进入了白热化竞争的时期,同时电子商务对服装行业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不难预见,电子商务会促使整个中国的服装行业在接下来的10年进入成熟期。也就是说,中国服装企业当中可能会出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的品牌,因为服装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积累,中国并不缺文化,只不过缺乏在服装行业内的沉淀。哪个服装企业抓住了这个发展机会,国际性的品牌就可能由此诞生。

另一方面,因为八零九零后个性的充分发展,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在街头的马路上看到很多小店,这些小店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个小众市场。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够高,所以即使只是把这些小众品牌所覆盖的市场做一个简单的加和,就是一个更加成熟和多样化的服装市场。

未来的十年对于服装软件公司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在未来的十年时间,我国既有足够的机械设备制造商,也有足够的加工工厂以及服装工人和营销人员。服装行业这些年的激烈竞争令服装企业在发展经营在硬件和人员配备上早已完备,独缺管理。这意味着,中国的服装企业和全球性服装品牌的差距也只差在管理上。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欠缺的只是是我们服装公司的愿景。如果我们要塑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服装品牌,那么就不仅仅是制造出服装产品这么简单,而更要求我们完善服装企业的管理。所以我们公司有一个“品牌中国制造”的愿景,这也是我们公司一直在做、在推动的事情。

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中,根据不同的服装企业类型,我们总结出三个扩张的途径:一是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二是扩大企业的规模,三是寻求精细化管理。可以说,所有的服装企业扩张的方式都在这三种以内,概莫能外。

3.基因决定管理方向

三种管理扩张的模式的选择其实并不由服装企业主动挑选,而是更多地受到自己成长基因的限制。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作为一个国内非常成功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一直在试图学习ZARA的运作模式,可以说,他是一个快时尚模式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但是事实上,美特斯邦威并没有完全理解快时尚的运作模式。所以上半年美特斯邦威爆出新闻,在3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情况下,他的库存已超过15亿元。甚至根据201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的报表显示,美特斯邦威的库存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亿元,业内称之为“美特斯邦威库存危机”。究其原因,就是美特斯邦威没能理解快时尚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四个字,即“安全缺货”的概念。

什么叫安全缺货呢?安全缺货又被称作安全库存,即所谓的(Safety Stock,简称SS)。在传统的服装企业,会为了让顾客能够买到他们的产品而采用安全库存的方法。这需要在仓库中贮备品种足够、尺码齐全的货品,一旦低于安全库存,库存软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告,通知工厂备货或者生产。

事实上快时尚的库存方式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跟安全库存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打个比方来说,Zara的体系里有一个安全缺货的概念。这个概念大致的意思是,公司对于缺货率有一个指标,要求各门店和分公司维持一定比例的缺货状态,Zara从不关注自己的库存量,它更关心自己的缺货情况。所以消费者在Zara购买服装时会被提醒,看中的款式每个尺码可能就那么几件,如果今天不买下来的话,可能在一周以后就没货了。这也就是快时尚的核心叫做安全缺货,这是和安全库存完全颠覆的一个概念。

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许多的其它品牌身上也一样存在,许多号称的品牌到底是不是理解什么是快时尚,应该怎么去做?

首先,要拥有快速大量的设计能力。仅从Zara的数据来看,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0款时装,且每一款时装的生产量非常有限,即使是畅销款式也不例外。一如邮票的限量发行提升了集邮品的价值,ZARA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多款式、小批量”的ZARA实现了经济规模的突破。要把三个楼面店铺不带重的给铺满,中国的品牌首先需要自问有没有这个设计能力?

其次是超快的供应链以及敏捷的IT系统。这个系统意味着管理层必须有途径知道中端发生了什么,知道顾客需要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选择不选择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基因是否合适的问题,做快时尚必须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按照快时尚的经营方式去建设。在已经比较成熟,拥有既定的供应链和分销网络的服装或者时尚企业来说,转去做快时尚的模式无异于一次脱胎换骨。

那么我们一般的时尚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如何呢?传统的品牌公司往往通过分公司、经销商、商、门店……最后有门店把产品销售给顾客。在这个庞大的树状结构中,传统的服装公司把产品一层一层地交到顾客手中的过程中,费用也一层一层上传回到品牌公司里来。如果想要转变为快时尚这种从品牌公司直接通过专营店到达顾客手中这种分销模式。这势必会对品牌公司既有的已经比较成熟的利益链条发生触动。

(此处增加传统时尚品牌分销图表)

4.为企业上堂品牌课

之所以说电子商务为中国的时尚品牌上了一课,首先还是要从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说起。

从前面提到的传统时尚品牌的分销网络不难看出,实际上那些传统的品牌服装公司并不清楚顾客要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离客户太远。而最清楚客户需求的门店同样因为隔着层层的分销体系,无法把客户的需求反应到公司总部,参与到服装设计环节中去。由于品牌距离顾客太远,所以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货品是不是够卖,怎样去生产才能够保证消费者随时都能够买到产品。

那么电子商务做了一些什么呢?一个服装品牌公司的销售网络如果和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对应,是什么概念?电子商务通过虚拟的网络,把顾客直接推到公司管理经营层的面前,迫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做一些更贴近客户的变动和改动。

新的分销形式带来最直接的改变是:让中国的那些“贴牌”的品牌发现,原有的依靠分销体系建立起来的利益网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因为涉及太多的利益分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公司不敢碰电子商务的原因,但是时尚产业供应链前后的对接,这其实是迟早的事情。因为真正服装公司的未来,真正的品牌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顾客,经营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品牌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顾客需要什么,不了解顾客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理念,这个品牌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生存很长时间。

现在的问题就是,传统的时尚品牌必须经历从线下到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改造,他的解决一定是结合电子商务和线下分销网络的改造。但对于级别越多的公司,这种改造可会更加困难一些。有些品牌公司为了应对这种竞争,特别开设了许多自营门店,通过门店来经营顾客。如果传统的品牌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即将带来的市场变化,那么前景会非常不乐观。

我们客户中有一个叫例外(EXCEPTION)的女装品牌,走是高端女装的路线,是中国目前品牌价值最高的一个女装。在包括新天地的许多高端消费场所可以看到它的门店,当你走进它家门店,会感受到它家除了服装之外更经营着一种文化,在门店里你可以听音乐、买磁带、也可以买书、喝咖啡。因为这个品牌清晰地知道它经营的客户需要这种购物环境、在门店里面客户就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购物体验。

当我们很多的品牌也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从简单的“卖”衣服转变为给予客户他所需要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当这个转变完成之后,这个品牌才能算是完成了对品牌灵魂的塑造,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品牌”。所谓品牌的灵魂不仅仅是服装的质量、或者只是一个价格高低的区别,我们之所以认为网上的一些时尚服装品牌的基因要远远比线下的一些品牌纯正,是因为这些品牌是真正地了解他的客户群,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发展建设。

5.寻找小众时尚标杆

最近电子商务的新闻非常多,声势很浩大,但是这些电子商务的环境建设现在还是处于一个起步到规范化的阶段。可以说对于线上的时尚品牌来说,春天还非常遥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论是淘宝、京东还是苏宁易购这些电子商务品台,其实都还没有进入盈利阶段。可以说,他们都是“赔钱赚吆喝”。大家都憋着一股劲,看谁能够熬到最后,谁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而真正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大家都能赚到合理的利润,所以电子商务的市场可以说还没有到成熟阶段。

对于驻扎淘宝的这些时尚小众品牌来说,春天也还没有来。前几年电子商务刚刚兴起的时候赚钱的人确实不少,但是现在大多数卖家还都处于赚吆喝不赚钱的阶段。专注于服装行业的这些软件厂商,当然也包括我们伯俊软件一直非常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会何时稳定下来这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反观线上的时尚品牌,虽然他们的业务增长促使他对对于电子时尚行业管理软件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但是因为尚缺乏一个选择的标准,所以对于选择什么管理软件,这些品牌也还在观望。

虽然现今越来越庞大的网购群体证明了淘宝品牌完全具备与实体品牌竞争的能力,但是同时他们的发展过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刚才提到的管理以及供应链的建设,比如买家中盛传的 “图片是天使,实物是魔鬼”。这种观念的转变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需要专注于做品牌的企业共同努力来完成。做电子商务的公司里真正想要做品牌的商家不在少数,他们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

另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在去年有过一次集中的爆发,媒体称作“蚂蚁秒杀大象”事件。起因在于淘宝商城在2011年的10月10日公布了2012年度商家招商续签及相关规定,将原来6000元年费上涨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规定中增设最低1万到最高15万不等的保证金。与此同时,淘宝商城将实行有条件的技术服务年费年终返还制度。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质量等指标的达标情况对商家的技术服务年费进行部分乃至全额返还。以女装为例,每年的技术服务年费为6万元的品牌,如年交易额达到36万元,就可获得50%年费返还,如交易额达到120万元,则年费全额返还。

这个消息一经就引来商城众多小卖家的不满。从11日晚开始,他们开始集结攻击淘宝商城品牌商,拍下商品后申请退款并要求赔付,导致韩都衣舍、欧莎、七格格、优衣库等多个淘宝大商家不得不下架大部分在售商品,运营停滞。电子商务运作平台的游戏规则变化从来都是先以保障线上的大品牌利益为重,这对于中小品牌无疑是一种潜在伤害。

在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的购物节也会面临相似的问题。每当电商“大象”在那里玩亏本,玩零利润的时候,就会搅乱整个市场,让中小规模的品牌不得不跟着一起打折。这些会导致线上中小品牌的成长越来越困难,想要积累沉淀时就会遇到阻碍。这是整个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所以说电子商务平台上成长起来的这些时尚品牌要想超越这些线下的品牌是比较困难的。

相反,如果线下的小众服装时尚品牌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他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

首先,因为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在于体验。服装跟电子产品不同,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认证证书。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仅看图片是不够的,顾客会希望触摸到服装的材质,希望看到上身穿着的效果。由于个体身材的差异,材质喜好会不同,衣服上身和模特上身的效果也不一样。在这一点上,线下的具备实体门店的品牌就会占有相当的优势。这也是很多品牌宁愿亏本也要在上海的黄金地段开门店的原因,他们会说这是在打广告。事实也确实如此。

其次,线上的时尚品牌很难在品牌沉淀时期一直亏本,但是线下的品牌店铺可以做到。它可以把自己的库存放到网上去消化,这种竞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所以我认为真正有前途时尚品牌还是这些从线下转做电子商务的品牌。Zara也是在今年的9月5日开通了官网,这说明电子商务必然是时尚行业的一个趋势。

6.IT公司ZARA

今天的时尚公司,特别是GAP、Zara、H&M这些快时尚公司已经变得越来越像IT公司,为什么这么说呢?Zara曾宣称自己拥有所谓三大核心竞争力,

其一就是:它的信息化水平跟全球接轨。正是因为背后庞大的信息化体系,才帮助Zarz走到了今天这么大的规模,毫不夸张的说,Zara一个品牌的营业额能够抵得上一个发达水平的城市。相比较中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说目前国内时尚品牌的管理水平已经超过了软件供应商的水平,许多服装品牌也已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但是在管理软件水平上还是跟不上管理理念的发展。国外服装品牌的运作模式和国内的模式还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Zara称自己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设了3000多家门店。但如果有记者愿意在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在福建随便找一家品牌鞋加工厂的负责人来问,他都会告诉你他们的在国内拥有4000甚至更多家门店。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服装企业和世界级时尚公司的差距,Zara的店是全球性的,全球性的意义在于用3000家店覆盖全球最热闹的商业地块。它的信息化网络也同样覆盖了这些地区的目标消费群体,更覆盖了这些地区消费群体直接反馈上来的时尚潮流信息。

其二是从设计到销售整条反应快速的供应链。这一点既是被中国的时尚企业研究得最多、学习得最多的模式,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学出最多问题的模式。前面提到的美特斯邦威就是学习快时尚的反面教材。许多中国的企业家看到了快时尚每周推出大量设计、超快速的生产配送流程让款式更新更快、增加了消费者的新鲜感并吸引消费者不断重复光顾。其实快时尚的供应链除表面上的大量设计、迅速更新、迅速铺货之外,还需要搭配完全不同与以往供销模式的供销系统。这需要店内的销售系统每天晚上把各种销售数据和库存报表直接传给西班牙总部。以便Zara西班牙总部及时掌握中国市场的动态,并快速做出反应。

其三是高效企划体系,就是常说的买手模式。所谓的买手模式,简单来说指的是最大化地收集市场的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进行产品款式的改制,以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

由于远离中国,因此从信息系统传来的中国的销售和库存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供总部分析畅销或滞销产品的款式、花色、尺码等,同时可作为新产品的设计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贴近市场,ZARA采用了由买手、设计、市场专员组成的400多人的商业团队设计模式。当从门店汇集回来的款式反馈以及关于时尚潮流趋势的各种信息每天源源不断传送到ZARA总部办公室的数据库之后,总部的这个买手+市场专员+设计师团队立即开始共同探讨未来可能流行的服装款式、花色、面料,以及服装大概的成本和零售价格等,并迅速达成共识。专业时装设计师们对这些潮流信息加入独有的西班牙风情元素,对服装款式、风格进行改版设计,重新组合成新的产品主题系列。迅速生产出成品,这些成品中的1/4到1/3最后将成功投产并在各个门店铺货。

由此,ZARA很好地解决了信息的标准化问题,使其能够方便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这也是ZARA的IT系统的一大亮点。由于ZARA采用的是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因此所有收集上来的时尚信息可以被分门别类地存储在总部数据库的各模块中。而这些时尚信息数据库是与其原料仓储数据库相联系的。

这样,一方面ZARA的设计团队可以利用时尚信息数据库中标准化归档的各种时尚信息,快速、准确地对产品进行改进、组合,从而设计出新的服装款式,并明确下达裁剪、生产指令;另一方面,设计师们还可以参考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尽量设计出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原料的服装款式,从而避免了库存的积压。

借助标准化的数据,ZARA的设计师们可以在充分考虑数以千计的布料、装饰品、设计清单和库存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任意一款服装的设计。可见,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保证了ZARA设计团队的高效运作,为他们不断推出新款服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7.呼唤品牌中国制造

在中国,拥有3000家门店规模的本土时尚企业和Zara这种强烈的个性化的时尚基因的国际时尚企业面对的是同样一批客户。中国的市场的复杂在于中国客户对时尚潮流认知的层次悬殊。这里特别以男士的个性程度为衡量标准来看,因为我认为只有男人追求个性了,个性化的时尚潮流才算真正到来。譬如在欧洲街头我们能时不时看到一些穿着时髦的男士,打扮得非常有特点。而在中国的大街上一眼望去所有男性的穿着似乎都差不多。

之前提到说中国的个性化浪潮刚刚开始也是因为中国的男性的时尚市场才刚刚开始,所以在中国的时尚企业想要学国外的这些时尚品牌,管理水平国际化,设计团队国际化并不见得是好事,中国的市场本身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的时尚企业还是要和市场合拍。跟着市场的发展节奏,超前太多或者太落后都不太合适,稍微领先一点比较好。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也是为什么国际化的一些软件公司在中国一直水土不服的原因,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但是没有逻辑的,这在全世界时尚行业当中应该也十分有名。

简单地从加盟店模式来看,像Zara基本上全是以自营的模式扩张的。Zara的店长在巡店时都会配备有一台手持式PDA,其中内置了Zara总部标准的订货系统和产品系统等模块。带着它,每个门店经理拥有向总部直接订货的权力,因此,当店长在自己门店系统里发现某种产品库存不足时,通过与宽带连接的PDA,她可以看到西班牙总部的建议订量,再根据店长本人对当地市场的判断,向总部发出订单。每隔半小时,ZARA女装、男装和童装的主管都会根据POS机里的销售系统,对店面进行实时控制和补货。

ZARA还有一项特别订单服务相当于国际调拨功能,当顾客看中某款衣服而门店缺货时,可以向ZARA的店长理申请免费的特别订单服务。店长可以通过手持PDA发出订单,在总部不缺货的情况下,从订单开始网上旅行直到货物送达门店,最快只用三天的时间,便可以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服装。

我们在国内能看到满大街的专卖店,其实在国外是非常少的。国外更多地是由专业时尚买手自己当老板。譬如在一个运动品牌买手的店里,顾客就能看到包括Nike、阿迪达斯、锐步……这些牌子都有。而在中国,更多是所谓的加盟商或者商的模式。加盟商会提交给品牌公司一笔钱,然后由品牌公司来铺货,如果卖不出去就由品牌公司退货。这样的方式来经营的,品牌公司会要求加盟商只卖自己这个品牌的商品。

其实就要说到国内时尚品牌的不规范还有许许多多,比如五花八门的折扣机制。加盟店以及商对于打折的概念其实是非常不规范的。甚至还有客户要求我们把老板打白条的这种方式写入软件。据称,仅凭借这个公司的老板写的白条,员工或者加盟商就能到门店去提货。由此这个市场的混杂可见一斑。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国情存在,所以国外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软件在中国就很难被系统地用起来。对于大多数的时尚品牌公司而言,上SAP更多地是为了得到我上过全球顶级的管理软件这么个名声。而事实上却很难在国内运作下去。

所幸,这也是我们本土管理软件的市场机会所在。客户在定制服装软件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本土时尚行业软件的功能结构会复杂很多,而且面对现在目前的整个个性化的时尚潮流发展来看。国内有非常多的时尚公司想要成为中国顶级的时尚公司,想要机身成为全球化的品牌。引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话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在今天的时尚行业,大家都在寻找榜样,中国在呼唤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也是我们这样的服装软件公司所等待的,非常大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机。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一些高端的品牌基础在,而且我们面对这样庞大的本土时尚品牌客户。可以说信息化时尚的春天已经亟待破土,而我们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正是它当前最需要的养分。

8. PRM+CRM塑造品牌核心

今天中国本土的服装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不难预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个市场会有更加快速的扩张和规范化的成长。从发展的形式上来看,时尚服装企业会分化为两类,一种走规模扩张的形式,另一种采取星星之火燎原的形式。大家共同把中国的时尚市场经营好。

对于这些国内的时尚企业来说,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建议和一个方案,手把手地教他下一步该怎么走,下一个问题该如何去解决。这些东西即使已经固化在我们的软件里面,但对于中国时尚行业的企业家们来说,更需要有人耐心地引导他们去做。

从信息化管理的层面来看,这两种企业在管理软件的需求上同样具备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对于时尚品牌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经营好它的顾客。所以首先会引起这些企业重视的应该是业务流程管理PR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在服装行业更多地指设计研发流程的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如果我们把时尚企业的整个信息话建设看作一个哑铃的话,其它的应用系统诸如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人力资源管理HR(Human Resource)、财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分销等等这些属于执行层面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哑铃的杠杆。而真正占信息化层面最重要的东西,就在哑铃的两头,必然是设计研发流程的管理PR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我们国内的时尚服装行业具备足够的工厂,有足够的工人,有足够的设备……这些我们都不缺。

那么信息化和我们所谓的时尚品牌的价值的结合点在哪里?不同品牌价值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系统研发设计能力,研发设计能力是品牌真正核心的能力,至于其他的物流、分销网络、经销商、价格、OA……这些都不重要。只有去深入洞察顾客想要什么,并将顾客想要的东西通过设计研发流程做成成品,这才是品牌真正的成功。这一切都要依靠PRM和CRM去不打折扣、不走弯路地实现。

最后关于信息化实施效果的评估。不同的时尚企业由于理解的不同,对于实施结果的评价会有非常大的偏差。有的企业会因为太过注重于细节,或者墨守企业原先的习惯,导致他们对于信息化的目的,或者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带来的改变不能理解。只是单纯地认为信息化这是一种工具,只是把之前手工化操作的东西改成在软件上面来运作。这群客户对信息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提高效应速度这么一个阶段。他们还不能认识到信息化,已经是整个战略层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另一种相反的认知情况也非常常见,就是有的客户自己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高,但对软件公司的要求高到甚至不切实际。我们经常会碰到客户这样要求:“你们的客户群涵盖了500多个品牌。这些品牌运作、管理得很好。我们想知道他们好在哪里。你们把这些品牌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都跟我们讲讲。”甚至有不少客户会要求我们仿照某一个标杆品牌的管理模式对他们的整个业务做一个流程重组,业务重组。其实他们没能理解,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管理咨询的前期铺垫、以及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即使把那些企业和品牌的优点集中在我们的软件上,也并不一定能适合这家企业的具体管理运作方式。

每个时尚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举例来说,Zara的管理模式很好,但是并不适合国内一般的时尚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就是个很好的反面案例,无独有偶,最近新爆出的学习Zara模式的李宁也出现了高库存危机。值得一提的是,李宁让自己的官方网店以实体店标价的5折左右的价格销售,此举更加速导致了大量李宁门店的营业额亏损,甚至被迫倒闭。原因就在于基因的不同,Zara的整个企业运作的模式就是按照快时尚来设计和建设的,李宁也好,美特斯邦威也好,它们并不具备快时尚的基因,他们的设计能力、信息系统、和库存管理方式都不能适应快时尚的运作模式。就好比漂白了皮肤的黄种人在基因里还是无法跟白人完全一样,中国自己的时尚品牌还是应该去摸索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模式。

相比较小众女装品牌例外(Exception)在全国目前已经开设了90家门店,这90家门店能做到8个亿的营业额,这在业内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更为难得的是,它们85%的营业额来自VIP。国内很多品牌想要学习但却很难,因为例外(Exception)这个牌子可以说就是为VIP而生,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她的顾客所在的这个阶层服务,甚至可以说,它是用生命和心血在完善它的顾客服务方式。例外(Exception)会有非常个性化的市场活动,会有手写的礼物卡片以及针对每个顾客不同的礼物挑选等等。别的品牌只看到它高昂的品牌价值和营业额,却无法学到它的品牌灵魂。

9.致信息时尚的春天

虽然信息时尚的春天已经近在眼前,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软件公司来说,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目前我们的衡量标准还是以比较传统的PSTC方式在合同中规定工作的内容。但现在有的甲方并不是十分赞同这样的方式,所以今天的伯俊已经从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逐步向个性化定制开发的产品逐步过渡。

伯俊对于客户首先会有一个评估,我们认为成长过程中的时尚企业,首先要做的还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这类客户我们会推荐成型的产品化的软件,实施周期短而且见效快,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迅速地看到效果。

对于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品牌定位,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时尚企业,我们会先与客户方案沟通,然后以平台化、以个性化定制开发为主这种项目化的产品。因为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其实国内发展领先的这些时尚服装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但是从总体情况而言,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还是偏低,认为信息化这是一个提高效率工具,而没有把它放在一个战略层面去思考。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他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器官和系统,例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等等。信息化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个个系统,公司的信息化主管就是这些系统运作的管理者和负责人。

而在国内很多时尚企业里,信息化主管可能只是一个网管或者公司里“修电脑的”人,信息化部门可能只是在办公室之下的二级部门。这个状况令我对于信息化的现状感到担忧,也为我们的IT经理们感觉不值。再次想真心地提醒企业家:信息化的重要程度不仅仅是投入多少资金或者挂在嘴上说说就视足够重视。真正的重视需要把信息化体系纳入企业的战略和决策层面中来,企业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品牌定位、梳理清楚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的前提下,才能在从上往下把信息化推进到业务层面和操作层面,并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一些的具体的业务和操作问题。

当时尚服装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时尚不仅仅视大势所趋,更是保障企业战略执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软件公司才能够真正地为客户的品牌带来价值,而不是仅仅提供给客户一个工具。而未来的十年,伯俊需要和客户以及这个行业的同仁们共同把信息化从执行层面推进到战略层面,并支持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个过程必然是和客户以及行业同仁们的互动中完成,成熟的市场也必然是伯俊和中国制造的时尚品牌们共同的骄傲。

编者后记:

“推动品牌中国制造”是伯俊软件的广告语。也是中国时尚行业一直孜孜不断的追求。当我们具备了足够的工厂,足够的工人和足够的设备之后。我们和国际级时尚品牌之间的差距似乎已经近在咫尺,但却难以逾越。

第5篇

美邦服饰是国内众所周知的轻资产代表企业,没有自己的加工厂,生产外包。在终端销售渠道上一直都是采用加盟和直营并存,但加盟店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然而自IPO之后,手握资本的美邦服饰为打造新品牌ME&CITY可谓是不惜重金,不仅在渠道建设上大量扩增直营店数目和购买店面不动产,还在新品牌的营销上延续一贯的大手笔,档次更上一筹,请的都是国际当红明星。有数据显示,2009年美邦集团共耗资8.2亿元用于终端店铺的购买和租赁,店铺装修支出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至2009年末ME&CITY品牌在全国各大小城市拥有店铺和专柜80多家。然而,巨额付出并没有得到丰厚的回报,铺天盖地的广告激情过后消费者并不买帐,2010年美邦服饰对外宣称由于整体团队缺乏经验等种种原因,集团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ME&CITY的品牌建设之路并没有美邦集团打算得那么顺畅。

二、ME&CITY与ZARA的比较

(一)二者的品牌策略比较

ME&CITY在品牌成立初期就犯了这个错误,品牌定位与美特斯邦威模糊:美特斯邦威定位在16到25岁的校园群体,ME&CITY的消费群锁定在18~35岁之间追求时尚的都市白领阶层。这种简单的以年龄来划分目标顾客的做法,过于表象,没有触及到目标消费群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实际情况是许多顾客认为ME&CITY跟美特斯邦威差别不大,只是面料和做工好一些,款式上成熟一些,其他没啥两样。这不能不说是ME&CITY的失败。

(二)二者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比较

快时尚最显著的特点是“快速”与“时尚”,这也正是快时尚的本质。ZARA之所以能够在奢侈品牌与平价品牌之间独辟蹊径,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她抓住了快时尚的本质,快速反应模式的建设与信息集约化管理一直是品牌努力的部分,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关键因素的核心竞争力。ZARA产品整个周期为12天左右,ME&CITY要70至80天才能在货架上见到。ZARA的经营模式可以归结为: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商店经理及设计团队(设计师、市场专家和买手)对需求信息的捕捉总部对信息的分析和匹配产品开发批量生产、运输上架销售终端反馈调整。(ME&CITY目前还只有直营店)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ZARA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和喜好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这是基础,其他后面的环节都是在为消费者服务。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企业和品牌,不能仅仅靠广告和产品设计,不要以为店面像欧洲的装修风格,请几个大牌国际明星就能在市场上取胜,关键是核心竞争能力———能否了解顾客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速度,能否使提品的时机与市场需求契合。ME&CITY所在的美邦集团于2001年开始设计开发第二代基于Web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MBSRP,数据库和软件应用底层完全结合,大幅度提高了公司运营效率,这在国内企业处于领先水平,但品牌还远没有形成快速统一的监控运营平台,信息管控流程不够完善。再看ME&CITY的供应链系统,美邦服饰在国内品牌中是首家把供应链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并着力打造供应链体系的,但是她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实行生产的全部外包,虽然规避了经营风险,但是与上游的产品生产企业和下游的产品销售商形成的买卖合作关系脆弱,协调管理困难。另外在物流方面集团采取第三方物流与自有物流中心结合,2008年上海六灶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物流供应保证。但是公司高层坦承ME&CITY在供应链的整体协同性方面还有待理顺和提高,而供应链的管理正是一个快速时尚品牌的立身之本,企业缺少供应链的基础支持,不可能建立高效的快速反应模式,也很难避免信息、物资、资金流动中的效率阻塞。

(三)二者的管理模式比较

ZARA不论是决策机制还是内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终端店铺店长负责制度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策略。相比之下,ME&CITY品牌由于经验或者历史原因对管理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必须首先明确的是对于速度就是生命的快时尚服装行业来说,组织架构的革新是必须的,以前那种以职能分权的组织体系是无法运作的,应该向不分化职能的简单团队协作型组织架构发展。针对多店铺化趋势,将商品企划部门和商品调配部门明确分开,并将商品企划部门置于整个组织架构的最高位置,依据调配、控货、店铺运营等进行分工,通过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强烈地表现和传达出品牌的理念。在ME&CITY大规模的店铺扩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由于不断追求店铺数量,最后发现企业内部专业人才匮乏,从而导致终端店铺缺乏管理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终端管理模式。所以,ME&CITY品牌以后一定要在经营管理水平、专业人才的训练引进方面加大力度,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三、中国快时尚服饰品牌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快时尚服饰品牌未来的渠道建设

首先,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型。只片面追求店铺数量的增长,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资源的浪费,而提高店铺的单店独立运营能力才是王道。店铺运营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信息化管理水平、人才素质训练以及顾客需求反馈的速度,这些“软件”上去了,品牌在终端才更有竞争力。其次,向可循环式零售渠道转型。现在中国的快时尚品牌乃至其他服装企业的分销商都是单向的,货品通过订货会流向终端,而终端负责货品消化处理,独自面对市场作战。未来这种情况将逐渐淘汰,终端经销商应该是循环的,通过信息系统使零散的终端整合起来,放在一个平台运作,渠道不仅是流出的环节,更是流进的可循环的环节。

(二)“越中国越时尚”的本土化策略

正如ME&CITY所认为的那样,国外快时尚品牌缺乏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本土的快时尚品牌除了在盈利模式上借鉴国外品牌之外,还应在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上进行品牌提升,采取本土化策略,在产品开发中多运用中国元素,使品牌承载本国独特的文化,彰显品牌个性。

四、结语

第6篇

大多数服装企业走过金融危机的萧条,2010年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服装产地,宁波西装、温州商务装、泉州夹克等都无不曾领引。但今年起都发展旗下的休闲时尚品牌都来挂分近几年刚起色的时尚休闲市场蛋糕。

广东算是开发这个市场定位很早的地区了、很早以前就叫做“靓仔装”,所以广东的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和运作经验比较丰富、其实早在10年前在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地的服装企业,受香港、日、韩等服装流行时尚风的影响、很多精明的广东企业家认识到后5-10年及更长一段时间的服装发展趋势,就开始做起了被目前市场称之为时尚休闲男装。如今在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品牌如:“MENSYEY”简称(ME/男眼)、已经实际操作时尚休闲男装近10个年头,在全国接近300家销售专卖店,并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风格;市场定位;在市场独领一面旗帜特。在采访ME男眼服饰有限公司陈总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和日韩版的服饰发展、一定影响到国内男装的发展趋势、便是在这股强势来袭的时尚休闲潮流中从新变革男装定位,我们把目标锁定了”。

就在几年前很多大牌男装企业还在探讨这种男装的年轻化、时尚化,开始倡导像设计女装一样设计男装,开始重视设计感、细节化、修身版的新生代男装之际,在2009年初如杉杉推出S2;雅戈尔推出GY;利郎推出L2;太平鸟推出风尚男装;就连羽绒服巨头波司登也推出了BOSIDENGVOGU时尚男装来抢滩蛋糕。特别在今年CHIC上、男装企业逐渐减少了正装的份额,多数企业在主推时尚休闲系列,时尚休闲男装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往年。

服装企业的集体“变身”时尚“代言”,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还有男装发展迈入女装几年前的路“韩版式”、“欧式化”和与国际潮流和流行统一化的趋势,也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市场细分。正如一位国内资深服装设计师的所言: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已从传统的功能型转变为生活型,男装的发展态势是产品更加时尚和功能化。而时尚休闲概念在男装界的出现,代表消费者的消费风格逐渐转型和变向选择。

传统企业转型时尚休闲装、目前在国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眼下,国内服装企业涉足时尚休闲市场,大多采取引入国外相关品牌,或者单独推出一个新品牌来涉足时尚休闲市场、也有少数企业整体180°大转弯。国内知名服装企业、第一件“中衫装”诞生地和“红帮”服装代表者罗蒙集团、正也整体向“时尚”整体转型、现实有效的操作手段。作为大型服企,完全“抛弃”以往运营模式显得不切实际,短时间内的“巨变”,受制于规模的庞大,变化往往会为企业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如在加盟模式上的“提速”将有望实现“完美”转身,将加盟商纳入“时尚”转型,在提升品牌和商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密统一。为此我们听听罗蒙的声音:“国际品牌时尚的成功就在于其突出的产品研发模式和快速的物流系统。”罗蒙集团董事长盛静生表示,国内传统企业在这些方面也完全能做到,“对于罗蒙变身而言,打造中国大众时尚第一品牌,本质就是‘中国式的快时尚’,意味着从整体流程的前端研发系统,到生产、物流系统,以及市场拓展、营销管理等系统,都要创新升级,引入管理软件,优化流程,加强管控手段,一切以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形象、标准化货品配比,标准化零售管理手段,支持罗蒙每天开新店,每周出新款,每月上新货。”

那么,什么是中国时尚休闲特色?什么才是中国市场的需要?传统服装企业的转型又要做到哪些?一位服装行业协会资深研究专家这样分析:“国际有些时尚品牌全部采用代工的生产方式,因此成本相对较高。而国内正装企业在前期已经完善并拥有世界级服装生产基地、人力资源、网络渠道、生产工艺、大财团的支撑等结合这种优势,主流产品由我们自己生产,这在某一方面也降低了成本。”关键是在款式设计风格的定位上如何与其他品牌区分、是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理念和风格,还有国际时尚休闲潮流的把握与有效结合到中国消费群体特点,这是外“引进”内”消化”,看谁适应的快。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非常关键。由于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内控减少库存,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趋势。而这一趋势,将促使精细化管理深入企业内部,提高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此,时尚休闲服装企业依托强有力的全流程多模块的信息化体系,更密切跟踪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销售情况,从而加强对全国市场的调配。部分企业推出了“单季订货模式‘4*1’和一年3次订货模式(春秋季、夏季、冬季)‘2+1+1’及一年2次订货模式‘2*1+2*1’、和‘3+9’的单月订单模式、来实现产品与客户有效对接,很多新型的优惠政策也相续诞生、给市场操作者提供了空间条件。

如今8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军,相比较于60后、70后,他们更注重的是凸出的个性的风格,因此产品所表达出来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现在的职场也在接受一些时尚的着装,这为时尚休闲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时尚休闲可以说是拟补了商务休闲的缺陷,商务休闲虽然有完善的专卖产品,但其消费空间还未被充分挖掘,而时尚休闲的出现,代表了消费者的消费风格逐渐定型与成熟。

在今年CHIC上很多企业家都认为时尚休闲是休闲男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市场细分。“一道光明、众人争光”、谁能争取到更多的阳光照耀、还看转型后实际运作!

第7篇

讯:继聚美优品近日正式宣布转型为直播电商,以期抓住年轻消费者,广州本土特卖电商唯品会也借“2016时尚买手大赛”加速布局年轻市场。

日前,电商唯品会“2016时尚买手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决出三甲。大赛邀请人气网红在美拍平台全程直播,唯品会A PP开放直播入口,官方A P P直播页面中上线时尚买手大赛专场,以期向年轻消费者呈现“直播+导购”的体验。2小时的赛事直播,互动人数近21万,获得首页推荐。

在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看来,“时尚买手大赛正是公司特质与潮流趋势的有机结合。”年轻的消费者正逐渐成为电商消费主力军,唯品会不断探索与年青一代的契合点。

无独有偶,聚美优品是国内较早尝试时尚买手模式的电商平台,也试图通过时尚买手和明星直播赢取更多年轻消费者。据聚美透露,韩妆是聚美平台上最大的以时尚买手驱动的海外品类,由此聚美的韩妆销售突飞猛进,销售额相比之前实现了70%~80%的增长率。

聚美优品策划主管杨涵雯透露,“我们有数百名时尚买手分布在三十多个国家,她们中很多都有留学背景、拥有品牌管理专业、奢侈品管理等专业知识,喜欢时尚和美妆,对时尚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

记者注意到,也有电商对时尚买手持谨慎态度。如考拉依旧是由专门采购团队完成。区别于传统的国内电商业务,跨境电商的“买手”需要洞悉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科技、文化、品牌等多个维度上的比较优势,不仅仅追随大牌和爆款,更需要有对商品潮流的敏锐嗅觉、独特而准确的前瞻性和对国内市场、消费者的深刻洞察。(来源:《南方都市报》;文/马建忠)

第8篇

改变中的时尚机遇

改变,是时尚产业存在的常态,也是时尚产业应有的一种姿态。

面对供大于求的丰饶型品牌经济,日益加速的风格流变,越来越难以把握的消费脉象,时尚产业呈现出“普罗米修斯”的嬗变姿态,变得不可琢磨。“改变,是时尚产业存在的常态,也是时尚产业应有的一种姿态。”近日,在2013第四届中国时尚产业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时尚产业作为一个以小博大、潜力无穷的富矿产业,正影响甚至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特别是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一切产业即为媒体,时尚产品成为掘金的重要法宝。“产品要变身,就要成为表达物,要成为媒体。而谁能把所有传播的价值加上交易的要件,制造稀缺性,构建‘魅力识别体’,谁就有可能在乱象环生的竞争格局中胜出,占据一席之地。”著名媒体人罗振宇的时尚产品“魅力识别体”,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人深受启发。

“时尚,存在于忘却与回忆的互动之间,在二者之间,它通过循环而回忆着过去。”如今,时尚循环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循环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从19世纪的每10年循环一次,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每个季节循环一次,这是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难得的商机。从产品结构调整到设计风格融合,从资本介入方式到商业模式的匹配建立,再到消费者关系建立与传播营销的方向,无一不因为时尚,而及时调整与改变。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创新将无孔不入的根植在每一个产业、行业里,而时尚的差异和个性的宣扬,将是这个商业时代最大的机遇。

眼前疲软的经济似乎压抑的让人有点透不过气,处在转型阵痛的纺织业,此刻也被拖的“黯淡无光”,而时尚的挖掘与打造,可以让这个传统产业立马鲜活起来。

迎接中的时尚变革

惟有真正在心态、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上全方位拥抱改变,我国本土自主时尚品牌才能真正崛起。

面对不可或缺的时尚,中国时尚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发展带来的审美趣味的改变,只有融入消费潮流才能引导潮流;科技发展带来的消费功能的改变,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引领创新;大数据、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只有拓宽营销界面才能提升营销;资本力量带来的发展速度的改变,只有撬动资本才能拥有发展的资本。”孙瑞哲指出,惟有真正在心态、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上全方位拥抱改变,我国本土自主时尚品牌才能真正崛起。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奢侈品管理专家卢晓强调:“打造中国的精品品牌必须要有五个核心要素,第一要有自己强势的文化,而且是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第二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体现科技创新的水平;第三对产品价值观有强烈的市场的认同感;第四品牌设计与营销人才不可或缺;第五商业模式要面向国际化。”

面对今后的时尚变革,特别是对流行趋势专业预测的价值挖掘、技巧分享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洞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时尚专家David Shah与潮流研究和时尚咨询专家Ornella Biggnami一致认为,从产品导向到零售导向的演变,需要时尚品牌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并结合时代风潮的自然反映,加以人为引导,才能引领时尚,创造未来。

时尚作为“永恒重生的新”,变与不变,机遇都在那里。对于我国时尚品牌而言,如何透过纷乱的时尚表象,了解需求轨迹的变化,观察时尚循环的速度与周期,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逻辑与商业模式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智慧,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时尚不止一面,也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从定位到研发,从设计到生产,从品牌到营销时尚无处不在。不管是品牌的崛起,还是时尚的变革,身处在“大数据”时代,跨界合作、创新共赢,才是王道。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不会因为一个勇猛的将军而告捷,后面肯定是一个强大的团队,纺织服装产业亦是如此。只有从加工制造、设计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始,整合上下资源,通过纤维、纱线、面料、服装等不同环节的提升创新、时尚对接,才能塑造纺织服装产业时尚话语权,营销世界。

绽放中的时尚力量

唯有时尚基因的塑造与风格的凸显,才能重构差异化竞争优势,帮助品牌在日益高涨的要素成本面前,取得不容讨价还价的议价能力。

在向纺织强国冲刺的关键时期,如何拥抱、改变、迎接新挑战,助推时尚品牌在跨界中整合优质资源,在专业中汇聚先锋力量,在探索中领航行业发展,成就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明星论坛最鲜明的风格与特质,是当代纺织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未来,唯有时尚基因的塑造与风格的凸显,才能重构差异化竞争优势,帮助品牌在日益高涨的要素成本面前,取得不容讨价还价的议价能力。”孙瑞哲呼吁,时尚产业应当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

那么时尚如何发力,雅鹿控股董事执行总经理程伟雄表示,品牌必须要有品牌信念和品牌主张,能传达出真正的价值观取向;同时还能够满足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各个情景配搭的生活场景,并兼顾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有效结合,才能在创新中绽放时尚的力量,成为真正的大品牌,走上世界。可为什么在国际一线的大牌中,总是看不到中国的身影。

事实上,对于时尚的探索与追求,我国品牌一直都不曾懈怠,成千上万的品牌在对着时尚发力,朝着国际跑步。“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做品牌这么难,一方面是我们对成功有急迫性,对进步没耐性,缺少底蕴;另一方面就是不注重创意和设计,对营销市场重视不够。”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一语中的,中国不缺制造,也不缺文化,缺的是对时尚的真正理解,没有放在产业链中系统而完整的打造时尚,因此时尚在中国才显得“先天不足,后天乏力。”

第9篇

目前,从今年1月开始的柯桥区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进入最后的整治验收阶段。近日,由柯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柯桥区经信局、环保局、安监局、综合执法局、消防大队等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兵分两路,马不停蹄地对已通过镇(街道、开发区)初验的印染企业整治提升情况开展联合验收。

通过几天“走进印染企业、走进染整车间”的考核,验收小组普遍认为,历时5个月的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违法建筑拆除到位、安全隐患基本消除、“三废”处置规范有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形象大为改善、企业经营者追求“绿色高端”的理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普遍增强,为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树立了榜样,为加快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和“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就下阶段工作,验收小组认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开展优化环境“行动”,在前阶段良好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印染产业整治集聚提升,加快打造“蓝印时尚小镇”;要加强后续整改,对验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快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表,抓紧督促整改,确保按期完成;对基础较好的集聚区内的40家印染企业,在滨海工业区管委会负责验收的基础上,6月底前完成区级复验;要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督查,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已完成整改企业开展“回头看”活动,严防问题反弹;要加快育优扶强,扎实做好相关配套建设、标杆企业培育、印染企业上市等工作,整体提升行业和企业竞争力;要持续优化服务,在加快新集聚项目评估审查、优化审批流程的同时,积极督促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早建成早见效;要统筹协调推进,把印染企业集聚提升与停产整治企业拆违、帮扶,以及腾退土地招商引资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高效务实推进,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据了解,在柯桥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全区印染企业用于环境治理、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技改投入达15亿元;拆除违章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淘汰落后设备2023台(套);开展员工培训约51500人次。(邬莹颖)

《柯桥区时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作为“十三五”期间柯桥区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级产业”之一的时尚产业,将如何发展壮大,并在现有基础上取长补短等是相关行业人士比较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从柯桥区时尚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上获悉,《柯桥区时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

近年来,柯桥区在经济规模、市场品牌、管理运行等方面,为时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时尚创意设计初具规模,目前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累计引进创意企业100多家,创意人才1200余人。F5创意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科技园等时尚大平台已初见雏形,截至去年年底,园区内仅设计研发收入达1.5亿元,带动纺织企业形成135亿元的销售。

《规划》明确,按照“强化两端、优化中间”的思路,着力提升时尚产业设计创新能力和渠道掌握能力,提升时尚设计与时尚消费领域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时尚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时尚龙头企业和品牌知名度,为打造“东方巴黎、时尚柯桥”奠定产业基础。《规划》还明确了总体目标,通过时尚设计、时尚制造、时尚消费、时尚服务等四大重点领域建设,到2020年,柯桥时尚产业总产值力争超过1000亿元。(邬莹颖)

第10篇

2000~2004年,这五年,是中国时装教育史上非常有趣的五年。

在莱佛士早在1994年以拉萨尔名义试水上海多年后,大量海外时装教育项目就如事先约定般的在这五年涌入中国,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市场侵占、利益诉求、文化输出等种种价值观夹杂在外来者与本土教育界、商业界、政府、学生与家长消费者的多重利益关系下,显现出混沌的局势。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验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果?全球化形势下我们对世界教育的全面认识形成了吗?

法国的手工技艺传统与立裁方法?英国的恣肆纵横的创意设计?意大利的精湛工艺?比利时的前卫潮流实验精神?美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应用?日本的东方原型与工业制作……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名校的困惑

关于时装名校的世界排名,几乎就是一个迷局。

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传媒都会罗列出自己认为的,而更多地是从各类资讯中得知的清单。世界三大时装名校、四大名校、六大名校……各类说法层出不穷。

那么,抛开所有这些过时的资讯,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混沌思绪与膜拜心态,认识今天世界排名榜上的“常客”名校风采。所谓常客,指的是在五花八门的所有名校名单中上榜率高达90%以上的学校。

不一样的名校风采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有人宣扬FIT是时装界的哈佛,这或许言过其实。但不管如何,这是美国主义的胜利宣言。FIT首次进入中国,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是美中时装协会会长许权荣的操作。美国人永远强势地将其话语权凌驾于他人身上,以致引起所有人的抗议。时装教育亦如此。就连根是华人的许权荣本人也不容质疑地认为美国成衣标准代表着世界标准。而IFFTI(国际时尚技术院校基金会)主沼聪也反对这一说法。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圣马丁的标新立异是首屈一指的,以致几乎所有人都将其列于榜上,是各类排行榜的第一常客。但其教学是有失偏颇的。武侠小说中有一正一奇的说法。圣马丁给人感觉更靠近“奇”,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缺少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的底蕴与气度。由于设计上的暴发户崛起奇迹,掩盖了今天成衣工业的其他更多领域在圣马丁的缺失,而这些正是英国时尚业的劣势。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BUNKA):几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名校。其对于中国来说有更多的亲近感,比如其东方人体原型、文化渊源、最扎实的日式专业基础教育、东方哲学的设计理念……然而日本过度素色调与制式文化让许多人认为其设计底蕴有所欠缺。这一说法也有问题,但设计元素中的一些缺失的确是事实。因为这尽管可以理解为大和民族特色,但对于欲在每个全球化领域都建功立业的中国来说是不满足的。其校园我去看了,发现堪称全世界时装院校中资产额最高者。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光芒四射的六君子风或许夸大了其实际的教育环境与成就,但其是那么地迷人,以致大多数人都无法忽视它。设计喧哗这一点难道不是与圣马丁相似吗?安特卫普只有钻石产业,以致无法立于世界时尚都市之林。而缺乏时尚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的时装教育,能是最佳成才环境吗?

当上述四大学院列举后,不难发现其微妙之处:为何大家都忘记最时尚的两个国家――法国和意大利的时装教育呢?其实也未完全忘记,但他们的上榜率在50-80%左右。

ESMOD:这家所谓最古老的时装学校有著更厚重的历史与传奇。可是,许多人认为其实力在迅猛地下降。首先,前些年被日本人收购了这一事实令其大受挫折。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一代表称其已不被法国教育部承认了,而教授也大量外流。不过,委托在法朋友查证过后发现依然为法教育部承认。

其次,它在全世界有太多分支机构。而所有有太多分支机构的学校都不可能会是最好的学校。为何如是说,下文将有更多评述。

马兰欧尼:来自米兰的这所名校也在中国活动频繁。而意大利的产业与时尚的底蕴也令其气度非凡。然而,其在意大利的地位正在经受着史上最严峻的挑战。

POLIMODA:新峒起的奇迹

我两年前在意大利访问时,打破砂锅地追问一位列举了三所意大利时装名校的业界人士:中国人总喜欢有个排名先后,如果非得要排个先后秩序,那么最好的学校是其中哪个?答:POLIMODA。

在这之前中国对这个学校几乎是毫无听闻的。然而,这个学院在近五年声名鹊起。一切都源于2006年POLIMODA的高层换届。

2006年3月,在佛罗伦萨市政府的邀约下,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跨国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Dr FerruCClOFerragamo博士出任POLIMODA时尚学院董事长(前任董事长为Gucci跨国集团公司全球人力资源总裁Renato Ricci)。

同年5月,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Gianni Versace(范思哲)跨国集团公司董事长Dr Santo Versace博士出任由学院与包括Gucci和Tod’s在内的34家国际顶级时尚和奢侈品品牌公司联合成立的POLIMODA SRL时尚管理学院集团董事长。Santo Versace要求无论是常规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还是企业规划和产品设计咨询服务,POLIMODA SRL在各个领域都要占得先机,在业内独树一帜。

菲拉格慕和范思哲这两位国际奢侈品行业巨头出任POLOMODA领导后迅速调整了学院和集团的国际发展战略,并在2006年9月任命原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时装学院院长、“安特卫普六君子”幕后恩师Linda Loppa女士为POLOMODA时尚学院院长。Linda Loppa坚信,基于过去8年中每年10%的增长速度,POLIMODA将按着教育与培训、展示和研究、国际交流平台与创业咨询服务的战略方向延续成功之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简称埃菲或IFA)的法国合作方也在中国推行与POLIMODA的合作课程。

2008年下半年,佛罗伦萨政府

又特地把一个皇族贵族的行宫Villa Favard批给了学校,又拨了大笔款对壁画、雕塑等进行复原及其他维护。POLIMODA中国代表严骏说,新校区可能2011年就能建好,届时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教学场地。

看来佛罗伦萨对POLOMODA倾注了足够多的心血。

令人惊奇的是,POLlMODA竟然是“政府投资的私立学校”――所有权是国家的,但其组织结构、运作都是私立的形式。确立为私立学校形式是因为在意大利教育界私立学校才能收费(公立学校不收费),但其定义又很明确:是非营利机构。这的确让人费解。现在,POLINODA的传奇令人亢奋:中国有这样的后来居上的机会吗?

是否重新排名

法国的时装学校显然在适度规模化的全球浪潮下已显得有些茫然失措。即便不能说丧失竞争力,也至少可谓对于手工定制的传统抱残守缺、过于迂腐。

毕竟大学的经营尚需要考虑到其他元素:如资本积累、国际化、新产业需求等。

BUNKA的上属集团文化学园理事长大沼淳就说起法国曾经邀请其到巴黎投资新学校。但其表示做一家BUNKA已经很辛苦了,无力新的投资了。不过,前些年他的一位同胞用另一种手段实现在法国做教育:收购ESMOD。当我为此向北京ESMOD校长叶润德求证时,其辩解颇为有趣:收购者其实也是ESMOD的学生。

对法国体系未顺应现代成衣大工业的发展特点的评论也许没有错。不过,今天一些批评法国体系的业界人士却忘了圣马丁其实亦有此嫌疑。

但是又有哪所大学能面面俱到呢?中国这些年来的大学扩招带来的学科膨胀也许算做到了面面俱到,可是泡沫化还不如保守些好。

寻求一种新的排名方法的诱惑很大。比如在FIT、圣马丁、BUNKA的基础上加上PQLIMODA?还有一位教育业者建议以MBA的排名标准来评比时装院校。可是适合吗?不过这并非本文的主旨。

名校标准谁定

大师?

这是最直观、最被推崇的大众评价标准。依此,FIT培养拉夫植劳伦、卡尔文・克莱恩;圣马丁培养出约翰・加利亚诺、亚历山大・麦克奎恩,BUNKA培养出山本耀司、高田贤三……是最显著的成就。

不过,这能成为真正可靠的评价准则吗?许多院校领导都觉得很难。李珂玲就说你看张肇达以及国外许多大师就都没有经过专业科班学习。此外,作为时装教育产业,一两位大师自然远不能说明问题。

一线品牌录用率?

这也难以成为广泛信服的标准。尤其如新贵POLIMODA似乎占据着先天的优势。而且本科生就业的全球化态势尚未完全形成。

引领时尚风潮?

这一点来说,圣马丁的标新立异、安特卫普的实验精神、日本BUNKA弘扬的东方文化……似乎均有表现。但许多名校、如FIT在这方面就显得毫无成就了。

那么,还有什么标准呢?

时装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不管如何,在初步解决了关于名校的一些基本认识后,对接下来我们关于在中国的海外时装教育项目就有更多的认识基础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尽管法国的世界时装名校不多,但法国时尚的至尊地位导致业界依然将法国时装教育作为优先选择。于是,来自法国的教育资源似乎最多。

就单一学校而言,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则算最具影响的院校,因为其在中国有多达三所姊妹学校: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和广州大学。最近还有大连的鲁迅美术学院也将步东华大学之后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探索。同时,其在上海还有一家连锁校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校。

推广网络最大的院校则是圣马丁的上属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其在中国设立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香港等多达五个代表处。

而最早进入中国、教学项目最多的无疑当属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其在东华大学(1994)、北京服装学院(1997)、长春大学(1999)、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武汉纺织大学(2005)、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2008)、云南民族大学(2008)均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中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宁波莱佛士学院含有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专科教育部分。

此外,私立与民办教育机构则有P999年创办的香港莱佛士国际学院、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与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该学院2006年结束与广州大学的挂靠关系,更名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02年合作的广州莱佛士设计培训学院、2006年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合作的北京市朝阳区莱佛士教育培训学校、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上海中发教育投资公司合作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由合肥万博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万博科技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由东方大学城高等教育有限公司举办的廊坊东方专修学院等。

更大的动作是2008年斥资20亿元整体收购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此外,不在中国办学、却在中国招收留学生的则有很多学校。最著名的无疑是伦敦艺术大学,其在全中国设立了五个代表处。而POLOMODA、马兰欧尼、以及法国多个学校都在中国设有办事机构、或代表处。

时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比较

生源质量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中最让运营机构困扰的当属生源质量问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简称埃菲)运作的两个项目中的非学历项目原本定位于招收欲自我提升的在职人员以及有强烈兴趣的时装爱好者,然后最终招到的是高考落榜生。其他几个非学历项目莫不如是。其副院长周晓呜曾自嘲:”大家这条路都走不通,都转到高考落榜生上抢啊。”

这就带来一个尴尬的问题:这些外来时装教育自称教育品质更高、项目收费也高得多,但是生源却差得多。这就导致最终的产品――所教授的学生反而整体不及本土学历班教育。

在拥有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学历项目中,即便是广受好评的东华中日班开办时也因为知名度等问题而比服装学院普通班录取分数线降低50分。直到运营多年后开始有了品牌效应,去年很多省市还高几州上海则比普通班差一分)。而李珂玲说东华更注重的是另一标准“第一志愿率”,她说2003年开办时第一志愿率是0,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当时的中日班就读学生还是从普通班调剂过来的。而去年第一志愿率则达到了88%。而IFA学历班录取分数线则一直与普通班保持一致。浙江理工的中美合作班则现在普遍高出省控线十多分至二十多分,第一志愿率也比创办时大幅提高。

招生情况

非学历项目中,招生是学校经营上的首要问题。招生推广模式其实在几个项目中颇为类似。如百度关键词、硬广告宣传、新闻运作、传单发放、渠道。不过,表现出来的招生绩效却大有不同。

由于大多是2002年~2004年这三年内进入中国市场,故其招生绩效具有可比性。目前看来,装苑的招生情况不太理想,学员不到100人。而埃菲的非学历班则有200多人,但因为外教(多达十多位)成本最高而也自称尚处于亏损状态。而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简称“上大巴黎”)也在招生成效与成本控制上把握得较好,且擅长制造与抓住新闻事件进行炒作。如在世界超模娜奥米植坎贝尔来华时聘请其为名誉教授,但其代表闪烁其词不肯透露学员数量实情。莱佛士显然力度更大,成效也比较显著,但至本文截稿时尚未得到其数据。一些学校对经营情况讳莫如深,含糊说的数字也跟我暗地调查到的数据有较大出入。

此外让人不禁丧气的是,在迄今为止不到8年的时期,招生,情况与攻击性流言情况竟然成正比:即愈攻击同行的机构招生情况相对愈好。这也体现出对于生存来说,短期内的市场进攻性来得更为重要。据记者长期观察以来,装苑对同行的是非流言是最少的,却招生情况最不理想。当然,这两年这一状况正在得以改善。品牌管理

对于学校品牌来说,首先体现在命名上。莱佛士与IFA的命名是最具辨认度的。本来这两个名称堪称更具品牌概念,然而却也有着各自的崎岖道路。莱佛士进入中国时最初命名为“拉萨尔”,这一名称至今仍很难让人改口,据称不后来与加拿大方发生纠纷而不得再用拉萨尔概念。这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说是痛苦的。而IFA则体现在中外双方的不同认识上,最初是从国际时装院校(0nternational Fashion Academy)英文缩写而来。外方欲做IFA品牌,所以巴黎学校叫IFAPAris,上海学校则称IFA Shsnghai,而只译名为“艺法”――艺术在法国的意思。最初三年制项目被外方称为“艺法―巴黎―上海”。这一以法国为中心的说辞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方的情感,登记中文名时被坚持统一称为了“埃菲”。装苑的称谓则是经营方并不想要的,但国内没法注册文化品牌,故这一连锁校只好把文化学园旗下的著名杂志“装苑”作为学校名。而各院校的学历合作项目则基本上名字很长,不利于记忆。

品牌宣传方面,毕业秀几乎是每个合作项目最大的动作,各项目也非常注重。而在这一点上,IFA做得最宏大。因为邀请的领导、领事馆、媒体等嘉宾太多了,需要操作三场秀。前不久在尚街的毕业秀就整整做了三天。文凭

文凭在中国是个很大的问题。一本还是二本?国外学校文凭中国教育部是否承认?这些问题都成为中国学生与家长交钱与否的重要考量。这也是非学历项目招生的最大困扰。

目前来说,只有身为211工程大学的东华是国内一本,故其充分享受了国内名校的知名度效应。即便是FIT、IFA最初都是与当时东华服装学院院长张渭源联系的,后来却被张建议到其他学校。除了清华美院挂的清华炫目招牌外,东华堪称中国最大时装教育品牌之一。许多同行均称莱佛士一开始很聪明地借用了东华的前缀名义。

有识之士都在期待中国的文凭至上观能降温。然而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并不买账。

外教师资

外教是个敏感问题。

教育部2006年5号文件提出“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目前很多项目实质上都达不到这一标准,对此外界多有非议。

浙江理工每年只有2位FIT教师来来集中教学两周,东华则每学期日本教师来教授1个月,此外就是一些外语课程。浙江理工的理念是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事实上其教师大多去FIT培训过,为此他们特别向浙江省教育厅作专题解释,作为相当于50%的外教标准。这已经是特别处理了。而东华则更符合导向。除了日本教员教授一个月外,还长期聘请了英国与法国的教员。

埃菲大量外教的长期驻扎更无任何问题。

从培育自我长期教学水平与竞争力来说,浙江理工的做法其实没什么不对。那么,教育部的导向也并非完全正确。所幸其并非正式政策。

教学管理

在学历教育中,目前大多是中外双方共同管理。但亦有差异。如东华中日班以中方管理为主、日方协助,其教学管理中的一大特点是要求中日班的教师必须坐班制(普通高校教师均不坐班)以保证教学质量,这也是受BUNKA影响。而埃菲则双方权力与实际操作都各有侧重,比如市场运作上,宣传册与网站的制作、海外项目的招生都表现出外方主导,而政府关系、档案管理等则以中方为主。尤其是法方对于管理的严肃性――这一点可能很多学校很难想象。周晓鸣闲聊中说过一件事情,某次开理事会我们中方学院的院长进来会场也被法方老板顾思明“请你出去”而轰出会场。因为理事会为法方2人、中方2人的4人制,中方院长并未进入该理事会。虽然法国人的很多傲慢贵族做法经常伤害中方以致“一开始我们吵得很厉害”(周晓鸣),但一些严肃性做法却也促进了组织的规范化运作。

对于日常教学细节管理来说,非学历项目更不容易,尤其是旷课现象非常严重。通不过考试的情况也很普遍。严肃认真的学校管理者往往左右为难,处罚过度亦不能辞退学员,因为招生本就不易。

在深入多个学校的学生调查后,发现在非学历项目中,教员与学员的流动性大是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几个法系学校与莱佛士中,这种流动性尤其大。尽管一些学校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更坦率的周晓鸣就说了埃菲的非学历班与上大巴黎、莱佛士这上海的三家学校间流动的确比较频繁。至于装苑,则从其他学校流过来的学生也有几个,流失的学生则很少。而教员则因为日系,与其他国家体系基本不会流动。

不过,流动性在海外也一样。比如一位巴黎的留学生就这么说,“我知道的有很多人已经不打算接着读第二年了,不过哪个学校都一样,听说以前的学长姐们也是ESMOD的换公会(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学校),SB(Studio-Bercot)的换ESMOD,总之是看着别人的好”。

教育经营

目前看来,莱佛士的运营似乎最成功的,尽管其有过度产业化之嫌。日系的非学历教育明显落了下风,装苑招生不够理想,年收费也仅仅3.8万,故这两年刚刚财务持平。另一家同属日系的上海德瑞斯美服装学校甚至早就倒闭了。法系的名望似乎最高,合

作项目最多。但可能上大巴黎更关注盈利性诉求,节省有道而有盈利――可惜的是其在我参观过的学校校园中形象是最差的。埃菲虽然收费较高但成本也高,也是这两年刚刚持平(前几年的亏损是国内大学在填补)。美系的进入最早(更早的莱佛士自然不算一个有积淀的服装教育强国中的名校),中国广大院校与其合作的意愿都很强。浙理工艺术类只收2.2万元年学费(工程类1.6万),尽管是最低的,但招收的学生较多,收益也挺好,于是就把盈利部分拿出来做了优秀生留学奖学金。东华中日班年学费3万,盈利状况也很好,于是加大了投入,聘请了更多非日系的英法教员。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教育部的主导方向是公益性的。然而,公益性导向就能办好教育吗?今天我们艳羡BUNKA那全世界资产额最高的时装院校教学楼,却也是其私立性质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成果。有钱了,就有最好的教学楼、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等教学条件。

与其我们刻意地追求公益性诉求,不如说最紧迫的问题是需要大沼淳这样的教育家来办教育,而不论公立私立形式。

奢侈品管理:新的热潮

另一个领域比较普遍的是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奢侈品管理教育培训浪潮。这股浪潮为何那么强烈?这或许本就有现代时尚产业发展到“大时尚”、“大时尚集团”后产生的需求吧。

海外奢侈品管理教育

顺理成章的是,这一教育项目的始作俑者正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作为。

P990年,LVMH集团在法国ESSEC管理学院推出了全球首个奢侈品管理硕士专业。推动者正是历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LVMH集团全球人力资源主管、副总裁兼董事长高级战略顾问、常务副总裁的CONCETTA LANCIAUX博士。

其后,许多欧洲院校纷纷开设奢侈品管理专业。法国INSEEC商学院、HEG日内瓦管理学院、IUM摩纳哥国际大学等纷纷开设这一专业。

不知是否因为奢侈品管理源于欧洲,美国的商学院一直放不下身段来开办奢侈品管理专业。不过,多年来学生们的强烈要求终使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开设了奢侈品营销MBA。

意大利POLOMODA时尚学院开设了专为产业提供人才的奢侈品管理硕士课程,成为业内一枝独秀。随后,意大利排名第二的著名商学院,米兰理工大学mip商学院自去年起加大了奢侈品品牌和设计管理MBA课程的学术资源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

今年4月,苏格兰名校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在伦敦开设分校GCU London后推出全英第一个奢侈品品牌营销MBA课程。之前,英国只有老牌名校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在其设计硕士课程中设置了奢侈品品牌管理专业方向以及私立的伦敦欧洲商学院开设了奢侈品品牌营销管理硕士课程。

世界各大知名院校纷纷调整方向,要么增加MBA课程的奢侈品营销管理专业方向,要么开设细分的奢侈品营销管理专业学位。

中国的奢侈品管理教育

多年后,也就是2006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领头羊,联手法国时尚学院与巴黎HEC商学院推出高级时尚管理项目。包括全球化、战略与创新,品牌管理,沟通和零售,消费者行为和产品策略,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时尚文化、创意与设计,等六个模块共18天的课程,收费人民币98,000元(2010年~201P年度收费标准)。外加一个选修模块“巴黎国际体验-时尚产业的精髓”8天费用7,800欧元。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也成为后来者的参照标准。

2008年,有着丰富的海外与国内高端教育项目运营经验的严骏创办的意国时尚公司跟着联手北京大学、POLIMODA、时尚芭莎(中国版)推出了奢侈品管理项目(EPFM)。涵盖了时尚与奢侈品管理概论、时尚与奢侈品品牌管理、时尚与奢侈品营销管理、时尚与奢侈品文化传播、时尚与奢侈品零售管理等五个必修模块,及赴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和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继续深度研修的可选模块。除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研究院院长贺志强、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等企业高管外,这一项目还以收费最贵、明星学员多而著称,如李静、马艳丽、瞿颖、王海珍、李宗翰、戴军、边彦阳等。

200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联合打造的“复旦一博科尼时尚与奢侈品管理高级证书课程“正式启动。中国完成该项目学习,所需花费约为75000人民币。早在2005年7月,复旦大学就曾经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管理学院以及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共同合作了“中国一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该项目是当时中国首个聚焦奢侈品和时尚产业管理研究。并获欧盟Asia Link基金支持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新课程的开设积累了原有的时尚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招生范围。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米兰理工大学商学院(MIP)开设国际顶级品牌高级课程。首期收费9万元包含了上海与米兰两地的所有费用。今年第二期随着内容放入增加调整费用上升至108,000元。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动作更大,于2007年12月8日成立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该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推出了奢侈品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周末班(学费两年30000元)、国内首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费共计4万元人民币书费、食宿费用另计),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设计学院合作的1+1双硕士留学项目(国内阶段40000元/人/年,国外阶段7000英镑/人/年)。此外,还有为大连0BAC国际品牌引进中心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奢侈品管理教育问题

现在看来,奢侈品管理培训市场的发展尚未出现太多的泡沫与乱像。不过,有些情况还是出现了:

(1)有些项目生源质量在下降。

一位时装品牌公司总经理在参加了清华项目后,第二届介绍其下属来参加,第三届则安排了其公司的中层来参加了。这就直接导致其生源层次的下滑。

(2)师资问题。

“学术上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是一回事,但关键是谁讲。”一位学员如是说。许多奢侈品管理专业的学员都反映国内的师资还是觉得相对不满意,而国外的师资尽管浪费不少翻译时间,但还是觉得比较好。我也旁听了其中一些项目的课程,同样察觉到这个问题。

一些项目由于是国内院校与一家国外大学合作,于是外教资源集中在合作的国际院校中。而有些国际院

校的奢侈品产业授课历史不长、专业度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相比之下,北大与意国时尚的合作项目由于严骏的长袖善舞而师资迅速国际化了,而不只限于POLIMODAo尤其是上述的全球第一个创办奢侈品管理专业的CONCE厂TA LANCOAUX博士、以及同样来自法国的以提供奢侈品品牌转型和重塑咨询服务著称的Uch e Okonkwo(严骏称全世界奢侈品书籍就那么三四本,这位年轻的女士一人就写了两本,《Luxury Fashion Branding》与《Luxury Online》)

(3)时间安排。

不少项目的学员反映时间还是太短,深度不够,许多内容有蜻蜒点水之嫌。一个模块三天的话“搭一个架子都来不及”。尤其是战略决策、管理两天也讲不完。

(4)有待成熟。

有些项目启动不久,不论是招生还是师资都不够稳定与成熟,甚至还表现在课程设计上变动很大。比如,上海交大安泰学院的国际顶级品牌高级课程仅仅开办了一届,今年的第二届的授课内容就有较大变化。首期包括导入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产业及发展趋势,奢华体验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形象分析、市场深度分析、新竞争力优势、品牌建设,品牌真谛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诞生、拓展、品牌突破点、关键性流程。今年则变成了导入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产业、管理,体验奢华模块的如何通过客户体验建立品牌、客户体验中的品牌建设,品味时尚模块的时尚与奢侈品文化解读,品牌真谛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诞生、拓展、客户沟通和服务管理、公司竞争优势,总结模块的中国奢侈品的品牌战略。

即便是北大意国时尚的项目“2008年的课程与今天的课程又不完全一样了,现在集合了设计、营销、管理等专业更完整的课程体系”(严骏)。

(5)时装院校还是商学院

到底是时装院校开办的奢侈品管理专业性强,还是商学院开办的类似课程来得更具商业操作价值?目前看来,在商业领域更具深度与沉淀的商学院胜出。在商学院纷纷聘请大人物出任教员的形势下,服装学院的本科营销管理课程的师资简直不如求学者法眼。一位在法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曾经到ESMOD面试过奢侈品管理专业,后来听说中国本土举办的北大POLIMODA短期培训师资力量后立即感叹ESMOD的奢侈品管理师资与课程的低端。在ESSEC、(FM的高压下,传统的ESMOD、MOD"ART、Studio-Berc ot等有纷纷被打入二流的感觉。哦,非学历培训战胜了学历教育!

雄心勃勃的POLIMODA会为时装院校夺回荣誉吗?

(6)竞争的悖论。

“我们现在与复旦、中大也有合作。业内不怕竞争,越害怕竞争越做不好。所以我看国内奢侈品课程不是多了,是少了,远没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步。”谈到竞争,严骏说道。

然而我深表怀疑,奢侈品管理有那么多独特性吗?许多普适性的管理与营销课程MBA里讲过了……有必要开那么多吗?严骏回答,是没必要开那么多。里面可能会用到MBA的理论与分析工具,但所有案例与讨论的事情都是围绕奢侈品产业的。不是有意神秘化,而是更专业了。我们并非那么地强调学术化,而是强调业内的信息、决策过程、人士,所以我们更多的请业内的人士远远更多。

第11篇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在的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会学”“乐学”,其中的“乐学”中的“乐”,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或探讨目标。于是,课堂趣味性的发掘,课堂实验的演示,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采用等关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等一系列主题都成为了热门话题。无疑,在课堂上运用“时尚”或“流行”元素,也成为了许多教师用来减弱课程枯燥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性,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在被认为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需要应运而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时尚元素的应用显得更有效。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时间”和“崇尚”的相加,指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而本文中笔者所指的时尚元素,指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具有新奇性、流行性、开放性、抒情性的理念、现象及行为模式等。这些元素涉及时政、财经、娱乐、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可以是流行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部热议的电视剧;可以是一项风靡全国的世纪性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引发人们密切关注的盛事。

一、心理活动课中运用时尚元素的可行性

虽然时尚元素在高中各科课堂中都可以应用,但由于一些科目围绕着高考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知识点的参与或渗入,而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及辅导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在高中心理课上渗入时尚或流行元素是可行有效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心理活动课的特点

(1)心理活动课课堂的不固定性。在心理课上,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形散神不散,学生表现出更轻松更自由的状态,为时尚元素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2)心理活动课的趣味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学生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课程,充满兴趣的同时不时发掘有趣的现象和信息,这就为流行元素的产生提供了资源。

(3)心理活动课强调活动和体验。心理课不像数理化等学科一样强调知识和技能,它不强调抓牢知识点,掌握解题技能,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接触的事物中,必定有能让其产生共鸣或者一直追随并信奉着的观念或事件,而分享过程则为他们推行个人崇尚的流行元素提供了适当的时机。所以,在心理活动课上应用时尚元素,比其他学科更适宜也更有效。

2.辅导对象的特点

笔者所接触的辅导对象为高中生,即90后,他们着眼于时尚也热衷于流行。网络里盛行的“90后的宣言”中有语:“在别人的眼睛里映出的是我们的赶时尚、追时髦、两肋插刀……90年代的我们具有超前意识,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90后的这些特点表明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可以尽可能地应用时尚元素、流行语言,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分享体验的欲望,为取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打好基础。

二、时尚元素的来源

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接触的信息大多来自网络,因此在课堂上应用的时尚元素也大多来自网络。网络无奇不有,诸多创意在网络里进行着广阔的分享,特别是在当前网名数量日渐增长的时候,其中的时尚元素更是丰富多样,流行的理念或者盛行的事件时刻在更新。

网站、博客、论坛、贴吧等地方都是时尚元素的产地,在这里有最新的心理研究的出炉,有盛行事件的报道,有最流行的网络表情,有最新的心理测试,这些元素都可以结合心理辅导主题,用恰当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心理辅导效果。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成为时尚元素的变相流行,如某男性小便池里贴了一标语“为了社会和谐,请向前走一步”,这就是“和谐社会”时尚的发现。这些身边的时尚需要我们注意观察,留意细节,不断发掘。

另外,学校阅览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时尚资源库,每日报纸书刊的更新都紧跟时尚流行事物和事件,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手查阅最新资讯,便于在课堂上引用。

三、心理活动课中时尚元素的具体应用

心理课堂中应用时尚或流行元素,指的是教师运用积累的来自各方面的时尚或流行元素,将其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渗入到辅导的各个环节,使辅导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愉悦。

时尚元素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前将其归类,根据时尚事物的特征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明确哪些时尚元素有哪些作用,分别适用于辅导的哪个环节,在什么时候时候适合出现等,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整合。

1.善用“in语”,保持学生注意力

很多学生觉得心理课不需要集中注意力,随便听听即可,这些不良认知对心理辅导有反效果,而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最多只能维持20~30分钟,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加以保持。

随着皮尔茶爽广告中的一句“老师,你out啦”,“In语”悄然入世。in是infashion(流行)的简称,所谓“in语”,其形式是一句话,“in语”的精辟性和新颖性,堪称时尚经典,往往能将各种曲折的心理变化恰当描述出来。如网络中被各大中学生所流传的“哥我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将青少年孤寂闭锁的心理发展特点用自嘲式的诙谐方式描述出来。在同伴交往这一辅导环节中应用该句“in语”,暗示大家都害怕寂寞,有着渴望和他人交流的欲望,符合当前高中生的心理,能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常用脑筋急转弯,培养学生创造力

时尚元素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它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脑筋急转弯打破常规、突破定势的独创性决定了它必然是每个时期的时尚元素之一。让学生做脑筋急转弯,不仅可以发掘其创造潜能,还能训练其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无疑是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如07年非常流行的一个系列脑筋急转弯,“蜗牛盖了一所房子,打一保健品”(盖中盖);“蜗牛把房子拆了又盖了一所,打一保健品”(新盖中盖);“蜗牛把房子拆了盖,盖了拆,打一保健品”(巨能钙)。它要求学生联系接触到的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的新颖性、生动性、丰富性,开发自我智能,生成属于自己的创意。

3.引用热议事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心理辅导课中有一种辅导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即案例分析法,但由于其不可控性及引发话题的事件缺乏新颖性,较少被采用。那么,在这里,作为时尚元素之一的当前热议事件或者流行话题就可以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分小组阐述自己观点,然后进行全班分享,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考察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分享,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2010年发生在杭州的“欺实马”(70码)事件,可以引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发表对当今社会中一些“黑手”的看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发掘时尚方法,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在以往的情绪辅导过程中较单调,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但新颖时尚的情绪宣泄手段应该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更乐意去尝试。因此,通过发掘时尚的情绪调节方式,将其应用于情绪管理辅导将是有效可行的。如随着开心网的盛行,伤心网另辟蹊径,打出“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伤心吧”的广告语,网上晒伤心成了一种时尚行为。那么,在心理辅导课上鼓励学生晒伤心也是一种情绪管理模式,学生的热情会高涨,各种不良情绪都宣泄出来,然后再由辅导老师一一列出,用“幸福比较”或“出谋划策”的方式将这些不良情绪加以转化。

5.合理利用幽默,维护学生自我认可的需要

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的束缚较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随意谈论、开小会等,在分享阶段也经常会有调侃同伴的现象出现,因此在辅导过程别要注意学生的不良课堂言行。但另一方面,由于心理辅导课较重视课堂气氛的和谐以及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及同学之间的真诚交流,所以在约束学生课堂言行的同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第12篇

长期以来,北京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品牌企业会员单位与行业其他同行一道,致力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时尚商品和服务的需要!转型之后的北京时尚控股公司旨在以时尚、科技、服务新纺织为特征,打造首都服装纺织行业领先的时尚产业集团,也是源于同样的价值观、秉持同样的发展目标!北京时尚产业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发挥全社会各成员的力量,尤其需要与时尚相关的不同类型和业态的企业共同积极参与!为此,我们特制定并《推动共建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的愿景与行动》。

一、主要背景

“时尚”一词最能形容人们追求美的心态和结果。时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之后,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必然产物。从国际、国内时尚产业发展趋势看,时尚产业已经从生产主导型向流通、消费主导型转变。目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时尚消费成为我国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之一。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中明确列明鼓励发展高端时尚产品,包括时尚产业、时尚消费在内的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消费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北京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时尚产业构成了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时尚产业能够提升附加值,促进行业向高端方向发展;时尚产业的发展是世界级自主品牌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时尚产业的发展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

时尚产业的发展能够为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构建内容支撑。加快发展以品牌服装为代表的时尚产业,既是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又能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更能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内容支撑。

三、共建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

北京时尚产业建设中各类型、各业态企业共同合作、跨界融合、共生再生,企业间的商业关系已经超出了单个产业的范畴,是在时尚理念引领下的新的商业生态体系,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时尚产业生态圈。

北京时尚产业建设需要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北京时尚产业建设需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北京时尚产业需要京津冀产业协同!北京时尚产业需要重点发展时尚与文化创意、时尚与品牌、时尚与科技、时尚与流通、时尚与消费等领域。北京时尚产业发展除了时尚产业内部进行融合之外,还需要与互联网、影视、传媒、艺术、会展、零售、培训等进行跨界融合,延伸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

四、主要任务

为了共建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我们需要打通从时尚创意(起点)到时尚体验(终点)的时尚产业链,即创意作品产品商品消费品。根据北京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北京时尚的“2+4”产业生态系统,即“两个平台,四个体系”。

(一)建立北京时尚资源平台。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时尚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绝佳条件为北京时尚产业发展的提供各种要素资源。北京时尚产业建设离不开各类策划、设计、展示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在开放的理念下,建立行业共享的时尚资源平台。

(二)建立北京时尚自主品牌体系。具有中国风韵的时装、配饰、珠宝等时尚自主品牌最能体现中国之美,最能展现文化自信,是中国的软实力的最直观体现。北京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点和京城特色的时尚品牌群,我们要继续在竞争中合作,实现更大发展!

(三)建立北京时尚流通体系。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时尚产业具有高市场掌控能力的特征,能够引领消费流行趋势,“流通+时尚”势在必行!在北京原有流通渠道的基础上,建设北京时尚名品、名店、名街,突出特色化、品牌化和时尚度,充分发挥流通引导消费的作用。

(四)建立北京时尚消费促进体系。为了让京城人们美起来,与“美”相关的各类培训、服务机构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我们要做的一方面是从行业管理层面引导和规范其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加普通市民对时尚的参与程度,提高时尚在城市中的渗透性,使时尚消费成为京城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建立北京时尚流行传播体系。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通过线上的网络媒体、自媒体,线下的传统媒介以及丰富多彩的时尚主题活动,比如:北京时尚地标、北京时尚人物、北京时装周、北京时尚品牌日等建立多层次的北京时尚流行传播体系,向全国和全世界讲好京城的时尚故事!

(六)建立北京时尚支撑平台。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对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引导、高校对时尚类设计、营销、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建立北京时尚产业基金、需要发挥好北京时尚产业研究院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北京时尚支撑平台的重要内容。

五、充分发挥政府、协会和企业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国际时尚产业发展和世界时尚之都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长期以来北京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各委办局大力支持。转型升级之后的北京时尚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充分发挥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一直以来秉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宗旨,在促进北京服装纺织行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将继续大力支持共建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发挥好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充分发挥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作用。在共建北京时尚产业生态圈过程中,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应该主动担当国企的责任,发挥重要作用!从自身产业发展情况看,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完全具备发展时尚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时尚品牌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公司积极布局时尚产业建设各种资源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