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5:4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三年党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着重把握三个原则,协调均衡的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建管并重。围绕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到硬设施件建设与队伍、制度、内涵和行风等软件建设同步协调推进。二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围绕省级卫生强区创建之年,狠抓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人员基本能力建设,巩固提升社区卫生基本网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更加注重整合融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深化卫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医院资源整合和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更求所用,积极推进与省市大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三个工作原则,明年主要是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求提升,即:深化一项改革,推进四大建设。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科学管理上求提升。
积极履行部门职责,突出关键环节,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四项改革,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一是稳步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以省、市医改精神为指引,创新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新模式,加大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年底前完成区人民医院与区笕桥医院的整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区域基本医疗服务龙头;同时,大力发展烧伤业务,凸显市级强科特色,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二是稳步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在充分调研、仔细测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购基本药物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量,逐步引导居民改变就医、用药习惯,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前期准备。三是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在服务项目上,重点实现儿童免疫规划、结核病规范管理、流动产妇管理、重点传染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均等化;在服务对象上,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农村农民、外来民工等三大人群的全覆盖,确保老、幼、妇、残等重点人群预防保健工作的均等化;在应急能力上,通过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龙头带动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四是稳步实施绩效考核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突出“医防并重,寓医于防”的理念,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率、医疗安全、患者评价和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适当拉开人员收入差距,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二)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健全体系上求提升。
切实加大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落实卫生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彭埠、丁桥、九堡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工程,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改、迁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规范达标率力争达到95%以上,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做到站点建设全省领先。二是加快推进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实施笕桥医院病房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改造工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布局调整与设备更新,进一步优化内部服务流程,营造良好诊疗环境,真正为百姓提供优质、均衡、普惠的健康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以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网络化管理为手段,提升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三)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能力素质上求提升。
全面启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加大培训、加强培养,分层分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根据“总量控制、适度增加”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市人才网络平台,重点引进中医、烧伤等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影像、卫生管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加快推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岗位管理,实行评聘分开,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开展三大活动。开展“大培训”活动,紧紧依托“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基地和邵逸夫医院培训实习基地,分别采取市区联合办班、省区联动合作的形式,引入上海复旦大学和省、市大医院高年资专家及美国密西根大学师资力量,分卫生管理、全科诊疗、公共卫生管理三个班次,积极培养高素质骨干全科医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开展“大比武”活动,在系统内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一月一比武”、“一月一主题”的岗位技能大比武,通过大比武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展“大考试”活动,深入开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基知识考试,努力做到“一季一考,人人过关考”。三是深化名医强科。按照“选准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坚持名医带动、强科拉动,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专科和责任医师团队,力争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强科各1个,对获评的名医强科,继续给予资金资助、独立设置“名医工作室”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坚持科研促动,认真承办完成与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医药烧伤救治”、“中医药救治糖尿病足”等3项部、省级科研课题,扎实推进其它3项市级科研课题和23项区级科研课题,努力实现创立一批特色专科、服务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名医的工作目标。
(四)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着力在服务内涵上求提升。
通过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带动卫生工作整体提升。一是健全四全服务理念。全面推行“全人、全程、全面、全科”的社区卫生服务新理念,不断提升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广度与深度。在运作上,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团队“动态式、网格式、契约式、定制式”的四式化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在内容上,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地道药材”进社区工作,合理规划中医网点,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站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化中草药配送机制,让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是推进卫生项目管理。总结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项目化管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站点、中心和上级医院”的“四站式”慢性病服务链,实施慢性病管理服务规范流程,变专家坐诊为专家会诊,努力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有效控制率,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优化医疗质量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扩内涵、增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活动,严把人员资质与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患沟通,确保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深化重点慢性病预防控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35-55岁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和建档率50%。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社区健康行”活动,继续深化“一坛一台”健康宣教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二次改水和改厕质量,新增二次改水受益18000人次,新增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所1500座,比例达86%以上;力争新创4个区级改厕示范村,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以“一镇一街一品”精品亮点培育为载体,扎实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街区和健康单位建设,力争新创省级卫生镇街2个、省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12个。
“边缘”上位靠钻研
在调整到电教中心工作前,于庆华在组织部信息调研科――这个被大家称为组织部门加班最多、材料最重、压力最大的“三最”科室,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单位会议室的长条桌一到晚上就成了她赶写材料累了后稍作休憩的“床”。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颈椎、腰椎吃不消,纷纷向她罢工,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站立,因为一站就要晕倒。在信息调研科的三年,她写过的总结汇报、调研报告、组工信息加起来有60万字之多。
听说她被调整到了“清闲科室”电教中心后,同事们纷纷恭喜她:“总算可以闲下来放松放松了。”虽然于庆华嘴上应着是啊、是啊,可她的心里却从没将干电教与享清闲画等号。想要改变“边缘”地位,只有拿出像样的成绩单。于是,大家又看到了那个每天忙到黑白颠倒的于庆华。对于她而言,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电教远教工作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电教远教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调研工作的她曾多次以扭转党建宣传阵地困境为课题,深入乡镇街道走访调研电教远教工作面临的难题;而陌生是因为以往仅仅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研究电教远教,如今却要以指导者、实践者、参与者的身份去谋划推动这项工作。挑战艰巨,但她乐观应对,借用她自己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没有什么工作是一个通宵完不成的,如果有,那就两个通宵。
网站维护出现问题,学!跟着网站技术人员从电脑留存的资料里、从各种网络搜索引擎中,查找办法,逐个破解。站c学用遇到问题,学!她逐一联系所有乡镇街道的组织干事,收集他们对开展远教学用工作的看法及意见。微信订阅遇到问题,学!她主动和兄弟县市的电教同仁联系,借鉴他们在推动微信订阅中的好做法。就这样,“5+2”“白加黑”地连轴转了一个月后,她亲手把自己这个“门外汉”拽进了“门里面”――省、市先锋网的信息上报从排名倒数一跃至全市第一;基层站点除因村部拆迁、网络故障之外,全部正常运行;微(易)信订阅使用从不足三千人增加到一万余人,覆盖了全区30%的党员。这就是于庆华用一个月时间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也为自己所在的这个“边缘”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主动“找事”闲不住
“你就喜欢没事找事!”这是于庆华到电教中心工作后,同事们对她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是句玩笑,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她最中肯、最客观的评价。履新刚“满月”,她就闲不住了,急着要把电教远教这把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
微信公众号就是“满月”后的第一个动作。前期筹备阶段,她一口气订阅了将近一百个能跟党建挂上钩的热门公众号。那段时间,一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她就捧着手机浏览那些订阅号,分析每个公众号在板块设置、内容推送、图片编辑等方面的优缺点,并一遍遍地推演公众号的板块设计方案。为了更加精准地定位基层党员对党建信息的需求,她连续一周的时间持续关注三个热门党建公众号,对比不同信息的浏览量这个“大数据”,初步确定了推送的信息标准。为了制作更加符合广大中青年党员浏览习惯的“图片新闻”,零基础的她专门从网上订购了Photoshop的教材,边学习边操作。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宣州先锋”的公众号于2016年4月1日上线,并推送了第一条信息。于庆华为“宣州先锋”设计了“今日头条”“一线聚焦”“先锋时评”“微观农商”等四个栏目,由于实用性强,公众号运行三个月后,订阅户就突破了一万人。
这边微信公众号才刚刚步入正轨,那边于庆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下一项工作中。她要创办属于区本级的党建电视栏目,让党员群众在家就能了解到全区的党建动态。然而,正如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多方了解联系后,得到了一个最坏的消息,由于区本级没有电视台,无法开设党建电视栏目。当美好的愿景将要化为泡影时,市电教中心抛来橄榄枝,同意市区两级合办党建电视栏目。这对于心心念念想要办电视栏目的于庆华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于是,她成了市电教中心最尽职的编外人员,每天进出电视台,共同谋划电视栏目内容,定方案、选题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建视窗》电视栏目于2016年5月10日正式开播,并首播了宣州区城市社区“1+N+X”区域化党建工作法。爱给自己“找事”的于庆华终于圆了“推动全区党建工作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的梦。
突破“套路”铸精品
在新媒体时代,党员群众对课件资源的要求水涨船高。为了把电教片制作成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让他们在观看中受教育、得实惠,于庆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她主动探索,将全年五部制片任务中的三部定为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以迎合手机平台的特点进行传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她积极外联,将电教片制作过程中前期拍摄及后期制作这一薄弱环节采取外委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本地摄制技术领先的影视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为创作出精品电教片上了“双保险”。
除此之外,从筛选拍摄对象到选题选材制作,从撰写脚本到画面构图,电教片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帧画面她都认真琢磨。为了拍摄一个理想的日出镜头,她带着拍摄团队,连续一周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山顶上,选好机位,等待黎明的到来;为了制作一个满意的转场特效,她蹲守在影视公司的工作室里,和制作人员反复尝试,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为了选取一段最佳的背景音乐,她的手机里下载了上百首曲子,不厌其烦地试听、对比;为了剪辑一个合适的视频画面,她从几十个G的素材里一帧一帧地挑选,直到画面的音、像、效都完美融合。
在拍摄反映全区大学生村官队伍青春风采的微视频《田野・朝夕》时,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放飞梦想的精神面貌,她在脚本创作初期就面向全区大学生村官征集“村官故事汇”,并从中筛选了5件能够直观反映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的不同方面的事件进行脚本创作。筛选演员的过程中,为了让剧中角色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原型,她先进行全面“海选”,又组织重点“培养”,指导演员根据脚本的角色定位进行现场演绎,以便让角色和演员在剧本的催化下产生最佳的化学反应。《田野・朝夕》这部融入了于庆华心血的片子制作播出后,引来党员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纷纷称赞:“拍得真实,看了感动。”
各位党员代表:
我们居委会根据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是换届之年,过去一届也是我们居委会去旧换新的一届,体制改革的一届。具体体现在居委会的资产量化,由集体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成立董事会。把历年来的土地征用费(共113次)细化到人。为支持政府建设,完成了“1918”拆迁任务,同时彻了河坎。“二创一迎”中把未建成的农贸市场都有打了围墙。水电费本届无拖欠,全部交清。本届工作主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广大党员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落实上级各部门确定的各项任务,带领全体社区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不仅保证了本届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现将社区本届以来的工作情况详细汇报如下:
我们共有四位班子成员,年初进行了明确分工,经常组织学习、交流,查找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工作中能够集思广益、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协商办事,营造了一个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实知识,发挥所长。
党建工作:
我们社区现有党员38名,其中男31人,女7人。有正式党员37名,预备党员1人,有入党积极分子1名。从2002年以来,我们新发展党员1名,迁入4名,迁出1名,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目前有7人提交入党申请书,党员发展形势较好。
我们社区党支部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经党对党员进行教育,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经常组党员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活动,去年的街道文化艺术节。三年来我们按规定召开支部会和支部大会。按时交纳党费,认真做好党员政治日制度,组织党员到温州、东阳、江西等地参观考察,开拓了眼界,又增加了凝聚力。
我们还对社区的重大事务做到及时与党员、居民代表沟通。召开座谈会,鼓励党员、居民代表多提建设性意见,对好的看法及时采纳,结合到社区工作中去。
构筑蓝图,壮大社区经济实力
由于XX是较早转制的周边村之一,土地早在很多年前就已征用完,为了确保社区群众的利益,我们申请建造蔬菜农贸市场,在区政府的关心下,顺利获得批准。预期农贸市场建和拍,必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在原有旧办公楼的地址上,申请新建办公大楼,面积为4593平方,共四层,现正式动工,预计明年3月之前能完工。新办公大楼建成之后,不仅能有效改变现有的办公条件,使XX社区焕然一新,同时能把更多的平方面积出租,为社区进一步带来经济效益。
一﹒本届完成工业总产值21090万元,利润262万元。
二﹒所有者权益状况,2002年1月初所有者权益为977﹒42万元,2005年7月底为1533﹒89万元,剔除土地征用费478﹒39万元,财产变卖净收益16﹒51万元,实际增加61﹒57万元,比上届增长6﹒3%。
三﹒本届总收入为667﹒26万元,其中发包上交收入126﹒35万元,其他收入76﹒37万元,经营收入17﹒80万元,投资收益67﹒53万元,积累性收入379﹒21万元,总支出为542﹒53万元,其中管理费用179﹒08万元,干部报酬46﹒85万元,社会福利事业支出60﹒46万元,其他支出13﹒47万元,经营费用20﹒69万元,资产性支出289﹒52万元,本届收支结余124﹒73万元。
实施村级资产量化,减少政策性矛盾
为贯彻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切实维护集体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召开三委会、党员、组长座谈会、社员代表会议等,确立了股份制实施意见,对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产核资,把握政策,精心实施,使许多矛盾在这次量化过程中得到了化解和处理,上级满意、群众满意。
1﹒土地征用从80年5月起到2003年4月,总征地为113次,面积为505﹒105亩,土地款为999﹒24万元,2003年1月土地款量化总金额为534﹒47万元,量化人数10946人,全农民人均为1﹒16万元。
2﹒资产量化,2004年8月,现金量化415﹒47万元,(其中一次性享受福利者每人5000元,共发放61万元),总股为88﹒6354万股,金额886﹒6354万元,量化股份人数715人,共发股本377本。
“1918”工程
本届支部一上任,碰到的一件大事是政府拆迁——“1918”。金三路拆迁工程涉及到本社区的主房15户,其中建造户13户,安置户1户,货币安置1户,零星户40多户。
对此拆迁工程,我们两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召开两委会、动员会,分工明确,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苦的累的也不怕,上门做工作,切实维护拆迁户的正常合法利益,全面完成拆迁和安置户房屋建造工作。
同时针对社区集体房屋我们分析情况,查找资料,吃透上级政策,利用原征地批文向上要政策,争取了商业用房和综合用房补偿。补偿资金相差753万元之多。下面我把集体主要房屋补偿向大家讲讲:
1.五楼(饭店)
主房1778﹒06平房米,其中一层按商业用房补偿每平房米4082元,2-5层按综合用房每平方米2822元补偿,计5481566﹒92元,均价为每平方米3083元。原来评估重置价每平方米540元,补偿总额为960152﹒40元,增加补偿费每平方米2543元,金额4521414﹒52元;附房每平方米183﹒59元,255元,计46815﹒45元;装璜及路计282630﹒98元;共计5811013﹒35元。
2.二楼(原办公室)
主房1268﹒61平方米,补偿按综合用房价每平方米2822元,计3580017﹒42元;原来评估按重置价每平方米450元,只有570874﹒50元;实际增加补偿每平方米2372元,增加3009142﹒92元;附房54﹒28平方米,补偿9013﹒10元;装璜补偿74650﹒71元;厕所补偿35000元;垃圾房补偿1000元;共计3639681﹒23元。
3.绝缘厂
办公楼525﹒68平方米,每平方米450元,计236556元;主厂333﹒89平方米,每平方米480元,计160267﹒20元;其它附房4523平方米,均价每平方米225元,计101467﹒10元;共计498290﹒30元。
4.老大会堂、知青房、市运二楼等
该房屋未在拆迁范围,但我们要求建造办公楼要拆此屋,也要补偿,政府认为有道理,也进行补偿。房屋1607﹒85平方米,补偿额524207﹒85元;路、沟、地坪等,补偿49568﹒60元;共计573776﹒45元。
5.木头市场、工业房屋
计面积984﹒57平方米,补偿额279443﹒70元;地坪、沟,补偿10708﹒65元;共计290152﹒35元。
6.其他需置房(苗场屋等)
计面积181﹒97平方米,补偿额36747﹒60元。
7.新区配电房移位,补偿51000元。
总共拆集体房屋7393﹒07平方米,金额10960661﹒28元。
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改善村民和外来人口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106﹒98万元进行河道排污工程,投入51﹒98万元在新区浇水泥路,投资3.6万元在村中浇二条路沟,投资13万元在新农居点建造公厕二座,带领社区办公人员对2003年建造房屋后路边堆放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对河道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并通过努力由市政顺利接管。为迎接创模工作,投资9万元对申批的农贸市场周围建围墙640米长,组织社区办公人员对金三路、山北路XX路段及村中的垃圾卫生死角、牛皮癣广告纸等进行清理。
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生活用水、用电,特别是用电已非常紧张。家用电器的增多,使社区用电量相应增加,原有的200KVA已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所以早些年通过多方工作,经供电局同意,将原有的200KVA增至315KVA,后又经协调,在里浜增加了160KVA变压器一台。去年夏天,由于拆迁户的迁入,里浜用电吃紧,通过大量工作又交160KVA调整到了315KVA。目前虽然我社区共有315KVA变压器两台,但用电量还是不够,所以需再增加一只变压器,使我社区的用电能真正得以缓解。为此我们在7月份为XXX自然村进行用电线路整改,将工作做到了前面去。
积极创建“平安社区“
根据街道创建“平安XX“的要求,我们及时增加二名夜巡人员,落实办公用房,定期和不定期的搞大清查,每月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成功调解村民矛盾30余起。我们社区总人口有970余人,但外来人口要超过本社区的一半以上,盗窃和群欧不断发生。特别严重的是在04年上半年发生在后面大路一批江西人和浙江衢州人,两帮人用马刀、铁棒等凶器斗欧,持续几个小时,最后由巡防队和派出所强行驱散,才加以平息。特别是04年11月20日,在村民徐祖鸿家的出租房内发现住者死在床上,死因不明,为防意外发生,通知巡防队员在未搞清死因前不准离开徐家,直到查明死因,家属才把死者拉走,再离开徐家。三年来共抓获小偷4人,协助公安机关抓逃犯5人。因此社区严格要求夜巡人员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坚持每晚检查和清查,办证率达到90%以上。村民房屋出租外来人员年总收入达到450万元左右。此外,组织复员军人参加区组织的预备役训练,做好应征表年的光荣入伍工作。今年上半年在办事处党工委,政法办的指导下,社区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由于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我们今年1-8月份各类盗窃案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计划生育工作
在办事处计生办的领导下,三年来我们社区计划生育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三年来共出生人口18人,上环12人,取环7人,人流5人。三年来为下岗及外来流动人员尿检1388人,人流9人,引产4人。我们每年组织一次不孕不育妇女到指导站免费检查,每年3月份B超透环,9月份妇女病普查,服药5年以上人员和年龄超出49周岁妇女免费体检。我们还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对外育龄妇女定期尿检,并印发通知送到每家出租户,并与房东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叫村民严格管理发现孕妇及时汇报,还与所属企业签订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合同,就05年赶走意外怀孕妇女20余人。达到无计划外出生,我们还从各方面为育龄妇女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采取倾斜政策,关爱弱势群体
在带领村民走上富裕的路上,我们时刻把弱势群众放在心上。对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退休老干部、80岁以上老人等多次进行走访慰问,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道路拆迁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为村民争取应得的利益,尤其是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在1918工程中,对拆迁户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据实向拆迁办上报名单,反映他们的实际困难,争取优惠政策。
比如我社区的XXX,丈夫早亡,儿子走失,女儿患精神分裂症,本人因轴承厂转业停工,生活上无任何经济来源,又逢房子漏雨。经两委会讨论同意,组织人员为她修复屋面。在经济上,为她办了低保,为她女儿的住院治疗申请了补助金,同时每年过年过节代表社区到她家里进行慰问。
人武民兵工作
全社区青年积极响应区人武部的征兵号召,地两年里,送上五个优秀青年进入部队。其中一年入伍四人,一人还在部队,同时根据上级的布置,落实民兵训练,至今共出场5次,得到上级的好评。
存在不足方面
1.党建工作活动次数还不够,同时要及时发展优秀青年入党。
2.居委会内道路需进一步清理。
3.水费管理需进一步摸索,做到科学管理,减少亏损。
以上是XX社区支部这三年来的工作汇报,有不妥之处或未说到的地方,还请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能予以见谅。
(2015-2018)
尊敬的各位领导、居民代表们:大家下午好!我受***社区第九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委托就***社区居委会三年来工作履职情况做以下汇报:
首先对多年来一直陪伴、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奥运村街道工委办事处及***社区全体居民代表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四年来无论是在apec峰会、中非论坛、还是两会、十一等每一个敏感日,街头巷尾重点部位都有咱们居民的身影。***工作一点一滴的成绩都离不开各位居民,三年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社区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进步,在此我仅代表***社区向四年来辛苦付出的居民志们诚挚的说声感谢:“感谢您们”。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概况
***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6月,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营路11号院美立方小区1号楼东北角。所辖范围东至亚北新区东围墙,南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围墙,西至北苑路,北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辖区面积0.64平方公里,现由8个自然小区组成,共有居民楼33栋。现有居民5116户,人口总数10258人。社区先后成立4个党支部,156名党员。21个居民小组,57名居民代表。特点:一是老旧小区及商品房和商住两用房,房屋性质及居住人群情况复杂,交易频繁,流动性强。二是辖区重点社会单位多,临街面六小门店多,共126家。三是社区培育的各类队伍多:安全保障志愿者队、合唱队、舞蹈队、模特队、太极拳队、柔力球队、腰鼓队及乒乓球协会等。社区目前设有会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对居民开放的设施。
二、加强学习,继续落实“全科社工”制度。
社区党委、居委会定期对社工及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将新的政策法规通过“晨读”时间传达给大家。同时,服务站前台做好便民服务小条,便于居民办事将所需证件一次性带齐,避免居民“跑二趟”。社区纪委重点对社区各类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进行强调,要求履行好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全科社工为“一站式”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为民办实事,打造和谐幸福***
1、打造多彩楼门文化,营造宜居环境。
引导社区居民围绕“建设多彩精致社区”的主题,多角度、全方位满足居民和谐宜居的需要,倡导多彩的楼门文化建设,维护、美化楼道环境,培育楼门自管组织,建立楼门管理制度,搭建楼门互助共治平台,展现丰富多姿的居民生活环境。截至今年6月上旬,已全部完成2个小区39个楼门文化建设。特别是美立方小区,在四号楼楼道内以“树”枝繁叶茂的形象为居民展示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安全提示等内容,目前社区正鼓励居民在“掌上奥运村”公众号上开展“小楼门大文化”投票活动。
2、贯彻“走动式”工作法,营造小区和谐氛围
***社区倡导“走动式”工作法,在走动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协调矛盾、解决困难。以美立方小区为例,自2011年交房入住以来,社区党委、居委会通过在走动式工作法发现并解决了门禁失修、楼道内墙皮脱落、楼道小广告,电梯安全、地库漏水、地面修复、物业服务问题等13个问题,为小区营造了和谐的居住氛围。
3、创建卫生城区,提高居民健康幸福指数
今年是卫生城区创建的关键之年。社区党委、居委会按照街道办事处的要求,高度重视,建立创卫组织体系和包片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将创卫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对照标准健全制度、按照步骤优化流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创卫”为抓手,提高居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4、开展准物业管理工作,破解老旧小区管理困局
准物业管理是一把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的钥匙,是政府推出一项利民、惠民的重要措施。***2号院准物业成立以来,社区党委、居委会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准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势,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基础设施差、管理不到位的难题。先后对楼体内外进行粉刷、地面铺设方砖、门房进行改造,翻建自行车棚、宣传栏、划分车位、安装治安探头、晾衣杆、车棚安装地笼,安装太阳能路灯,减少了后期运行成本。准物业改造工程中,由办事处投资主体改造投入72万,技防设备设施投入10万,同时还整合社区资源,社会单位稀土有色所和冶金康瑞普公司自来水改造和污水改造共投资15万元,通过政府投入、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小区可发性案件持续减少,老旧小区的事有人管了,门口有人看了,卫生有人扫了,垃圾日产日消有人清了,机动车、自行车停靠规范了,居民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小区以强化居民自治为核心,党员柏大可、梁士满更是在准物业管理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保障了平稳实现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向准物业管理小区过渡,再由准物业向正规物业的升级转型,也正是政府推行的创新管理模式让老旧小区居民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5、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利用网格化管理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安全工作是社区工作重中之重,关系着人民生存环境、生命财产安全。我社区店铺密集,六小门店108家,面广管理难度大,属于网格案件频发地区。2017年初社区党委、居委会通过创享计划提案,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门前三包自治服务队”,这个队伍逐渐壮大,在社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顽固不改的、漠视规定的,服务队对其店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导,同时,队伍对社区环境也起到了有效监督作用,今年我们将对此队伍进行升级,按照街道要求,升级为“门前六包自治服务队”,使其在社区建设治理中成为社区志愿者的中坚力量。
6、构建“乐活能量圈”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
***“乐活能量圈”涵盖“健康圈”“环保圈”“文化圈”“关爱圈”“分享圈”,以构建乐活理念的新型社区传递社会正能量为目标,增强社区党员、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参与度,该项目2015年举办了乐活能量圈-寒假安全教育及送书活动和寒假青少年趣味运动会;2016年开展了预防儿童害普法知识讲座;2017年举办了浓烟烈火逃生记——火场逃生方法讲座、青少年小区安全知识讲座、独自在家怎么才能让家长放心讲座、青少年制作风筝等活动;2018年开展了家长课堂、DIY彩泥、老北京风车制作、玩转魔方活动等活动。乐活能量圈项目很好的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文化生活的需求,通过寒暑假期间的中小学生、青少年、广大文体爱好者开展各种类型活动,建造了健康、环保、文化、关爱、分享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__镇地处川甘陕三省交界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镇辖7村,1个社区居委会,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50个村民小组,2468户,6766人(其中城镇户数830户,1415人);幅员面积1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4亩,人均占有耕地1.38亩。2014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553万元,同比增长14.9%,人均纯收入增加890元,达到6770元。粮食总产量达2378吨,生猪出栏4599头,年末生猪存栏3944头,家禽出栏46200只。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十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坚持产业优先,党建保障,坚持与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特困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相结合,与科技入户、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制定措施,引进业主,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快速发展,富民强镇。
通过全年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8047元,递增1200元左右。
1、兑现2012—2013年度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共计120万元,续补生态公益林增长部及2013年全年生态公益林政策补助81.2万元,老百姓直接受益,人均直接增收387元。
2、全力抓好段木木耳、香菇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大户,示范引导,使全镇的种植提高35%,力争达到250户以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经济高效和长短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广新法接种技术,使全镇的木耳香菇特色产业种植达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产量效益高效化“三化”的要求,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种植黑木耳220万棒(袋)、香菇150万袋。实现人均增收98元。
3、抓好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在现有核桃栽植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核桃的栽植面积,不断强化管理,到2015年底力争使核桃产业人均增收30元。
4、大力发展竹荪种植、羊肚菌种植、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依托现有羊肚菌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积极培养种植大户,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好相关的技术培训,并成立产业协会,增强普通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竹荪、羊肚菌、大棚蔬菜产业的产值。2015年实现人均增收62元。
5、不断扩大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增加畜牧养殖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以推广大户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加快发展生猪、牛、羊和土鸡等特色畜牧养殖进程,千方百计缩短生猪出栏周期,增加存栏只数,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力争实现人均增收85元。
6、加大劳务输出转移力度,使劳动资源进一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兰渝铁路建设加快,年底要通车,建房、铺轨、架高压线、修变电所、建火车站等,当地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其中;同时,外地务工人员增多,租房、生活、拉动消费等,当地老百姓直接受益。就地务工,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大棚蔬菜基地务工,全年实现务工收入102万元;扩大常年外出规模,保持常年务工人数;2015年劳务输出(含季节性务工)2574人,实现人均增收587元。
7、拓宽其他经营方式,增加群众增收渠道。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鼓励群众开展多种经营方式,走交通、修理、加工、饮食、经商服务等三产业的路子,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成为群众增收的必要补充。扶贫连片开发,政策扶持,联系部门帮持,贫困户直接受益等。2015年力争使这部分人均增收18元。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具体抓,各驻村工>,!组长、村(居)委会书记、主任、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协调。
2、积极落实责任。加强与各级帮扶部门联系与沟通,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驻村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目标到村到社,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3、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因地制宜,集中精力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做好技术、信息等服务指导,获得较好的收益以带动发展落后的村(社区),要培育大户,大户示范引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动,一村一品,连户成片,连村成规模。通过走“产业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开发,全面实现农民增收。
根据国家、省关工委关于年起连续三年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年”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网络建设。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全县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个延伸到全县基层的关工委工作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全县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有少数的乡镇关工委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还存在未建立关工组织的“空白村”,以及基层关工委组织名称不规范等现象。为此,根据国家、省关工委关于年起连续三年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年”的相关要求,结合乡镇村级换届,适时调整、健全各级关工委(关协)领导班子。为更好地落实同级党委对本级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乡镇关工委组成人员改由同级党委任命,关工委主任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常务(专职)副主任尽可能由退居二线的乡镇领导担任,团委、妇联、综治、学校、医院等领导以及“五老”人员为委员。乡(镇)关工委的牌子和公章由县关工委统一制发。村、城镇社区统一建“关心下一代协会”,村会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常务(专职)副会长由“五老”人员担任,各村的正副会长由乡镇关工委统一任命公布,社区关协领导由镇关工委任命公布,县机关部门关工委组成人员由同级党委(党组)任命。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规模较大的厂矿建立关心下一代协会,正副会长由主管部门的关工委统一任命公布。
二、壮大骨干队伍。
全县广大老同志是关心下一代的重要力量,其中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等“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壮大骨干队伍,发挥骨干队伍作用,对于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除任命一批老同志为各级关工委成员之外,乡(镇)关工委还宜吸纳一定数量的老同志,分别聘请为相关专业的咨询人员。同时与基层老龄组织密切协作,本着自愿、力所能及的原则,动员更多的老同志特别是“五老”积极参加所在地关协,就地、就近为青少年服务,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所在地的弱势儿童有人关爱,失范的少年有人结对,特困的大学生有人资助,被侵权的少年儿童有人援手,创业青年有人帮扶”的局面。
三、拓展服务平台
在巩固原有行之有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平台的同时,顺应形势需要,积极创建为青少年服务的新平台,要针对本地的实际,根据“五老”志愿者的个体素质、意愿以及住地等情况,视情设立宣传、帮教、助困、网吧监督、法律服务、家庭教育等关爱小组。通过合理定岗,使志愿者能够尽展其才,尽得其乐。要重视、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服务的好形式、好载体,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完善机制和制度
关心下一代是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容,列入领导分工和年度工作考核范畴,统一计划部署,统一安排经费预算,统一检查督导。关工委是以关心、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和政府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根据其性质、地位和作用,乡镇、部门关工委要着力完善与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健全学习、会议、报告、调研、活动、保障等相关制度,推进关工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全市组织部长专题理论学习会结束后,镇海区委组织部立即组织部内全体干部进行学习。通过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使全体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增强了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镇海区委组织部积极改革创新,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机制,将品牌意识植入到党建工作中,决定明年以“六个力求”为抓手,在全区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1.围绕科学发展,力求在理论武装上有新提高。一是以强化意识为前提,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结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把组织学习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摆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首要位置,注重发挥各级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二是以强化素质为关键,提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能力水平。继续抓好重点班次的培训,全面落实大规模干部培训任务。三是以科学评判为保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2.围绕机制完善,力求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新进展。一是建立定期研究分析干部制度。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每季度一次对区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力求全面、动态掌握领导班子运行的现状。二是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定镇海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好新一轮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加强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监督检查,探索建立中层干部交流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干部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退出后的保障机制,规范非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和程序。四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实效。加强与纪检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制定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共享机制。
3.围绕增强活力,力求在人才培养上有新突破。一是继续完善人才开发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二是不断创新人才开发工作载体,实现人才科技教育的互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人才合作“3+1”活动,专家学者进农村、进企业、进园区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城区发挥“智囊团”和“助推器”作用。三是突出人才开发工作重点,着力选拔一批适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术带头人。推进高技能人才合作开发计划,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4.围绕扩大民主,力求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上有新气象。主要抓好三个环节:在调研准备环节,做到调研试点、组织整顿、人才储备和化解矛盾“四个先行”;在指导把关环节,做到“四个一”,“一个原则”即依法换届,“一个方向”即扩大民主,“一个理念”即选聘分离,“一个氛围”即营造换届工作良好氛围;在后续完善环节,对新一届村班子主要领导干部集中进行培训,进一步理顺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新一届村班子尽快发挥职能作用。
5.围绕功能发挥,力求在基层组织凝聚力上有新提升。一是用好村民服务中心平台。整合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三年村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全面完成。二是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坚持上下联动,在远教宣传推介上下功夫。以远教工作省市级示范点和区级“五好”学用示范点创建为契机,严格规范站点建设、管理、使用方面标准,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社一品”。打造品牌,在找准学用结合点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依托远程教育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和谐创建品牌、党员教育品牌和科技致富品牌。三是用好党员服务中心平台。针对后海塘区域已成为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宁波市十大功能区块之一)主要载体的现状,加强区域党建工作,加快后海塘区域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指导作用和已有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建工作幅射带动作用,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两新”组织的全覆盖。
6.围绕作风改进,力求在自身建设上有新形象。一是重规范。认真总结组织部门先进性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好的做法,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以推行服务承诺、办结承诺、部风监督、AB岗工作等制度为重点,规范工作操作程序。完善定期征求意见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抓好整改。二是强素质。围绕提高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五种能力”,加强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研究,积极探索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新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抓好组工干部的经常性学习,拓宽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完善组工干部部内轮岗和到上级组织部门等挂职锻炼制度,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三是抓研究。重点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中党的建设、区域整合中加强党的建设等几个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谐社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文化强企、提升胜利文化提供了最佳机遇。胜利油田确立了“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共同愿景,就是要为“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做好文化建设的引领和谋划。与此同时,孤岛社区提出了“打造精品社区,服务百年油田,共建美好孤岛”的发展愿景,这既为做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代代相传、人人笃信的作风和信念,就是文化。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是知时好雨、润物无声,是静水深流、精气内行。基业长青,文化制胜。当今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而广泛,企业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孕育一个企业发展的“精、气、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2、把握胜利文化的精髓。社区文化建设是胜利文化的继承,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先学习胜利文化,学习胜利精神。人无精神不立,企业无精神不强。而胜利油田石油企业的特点,决定企业文化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胜利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了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胜利文化。胜利人所树立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早已深深埋进每一名职工的血脉里,这种信念就是胜利精神,这种力量就是胜利文化的精髓。胜利精神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内涵,形成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这一精神是油田的根,是油田的魂,它为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为百年胜利发展涂上了浓重的底色。
3、领悟社区文化的内涵。文化是“魂”,文化是“根”。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孤岛社区在十六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社区精神,对统一职工思想、振奋职工精神、凝聚和塑造职工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连续制定实施三年规划,新时期社区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步渗透、融入到社区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成为引领和支撑社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认识的高度。
2、社区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现在出台了很多标准,如“社区服务标准”、“社区服务考核评价”、社区管理服务“比学赶帮超”指标体系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但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社区文化建设考核标准。
3、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不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是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社区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大多是兼职人员且年龄较大。
4、社区文化软硬件投入仍有待提高。尽管社区近几年对文化软硬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阵地和文化家园
1、推进社区大本营文化建设。以党建思想文化工作向社区拓展延伸为载体,以服务和管理为宗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文化,与主营单位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2、推进社区网络文化建设。适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社区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孤岛社区信息网、孤岛社区新浪微博、孤岛吧、短信平台、会场电子屏等网络媒体,净化文化环境,弘扬主流价值。
3、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社、团青服务室等团体作用,以小区居民文化书苑、文化长廊及文化广场为重要平台,组织开展 “社区大舞台、亲情大联欢”、摄影集邮、书画展览等员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把社区的精神理念渗透到说、唱、舞、书、画等多种文化形式中,丰富和活跃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特别要把孤岛油地军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社火、小区消夏晚会等打造成群众文化品牌,成为孤岛亮丽的文化风景。
4、巩固和拓展文化阵地。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在整合资源、做精做优、提升质量、改进服务、强化引导上下功夫。
5、组织创作优秀文化作品。积极调动各方面文化力量,引导社区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相统一富含“油味”的优秀文化作品,传播先进文化,展现社区新风新貌,讴歌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让职工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提升文化素养。
四、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1、坚持文化向品牌信誉转化。品牌是文化的的结晶,社区品牌是社区文化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代表着社区的整体实力和信誉形象。
2、深入推进基层家文化建设。以“聚情爱家、聚力建家、聚心和家、聚智兴家”理念为指导,大力培育弘扬催人奋进的团队精神,完善“达标、创优、争银、夺金”创建机制,细化文化考核标准,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基层家文化规范提升。
**镇共有**个行政村,**余人,**万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亩,流转土地约*万亩,其中种粮大户超过500亩的2户,300-500亩的7户,100-300亩的7户,农户自行流转种植小麦的约有**多亩。近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帮助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结合”的工作方式,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将土地流转工作与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我镇**村、**村、**村、**村、**村、**村、**村七个拆迁村共同参与了**项目,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运行模式,由7个党支部主办成立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
二是充分宣传动员,将土地流转工作与合村并点相结合。2019年我镇**管区已完成七个村的整体拆迁,2020年以来,**管区也完成了**、**、**三个村的整体拆迁,随着拆迁带来的人口分散、居住地与种植地距离较远、农机具售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村民的土地种植愿意随之降低,更倾向于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或种粮大户。
三是充分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土地流转能促进土地资源的重新整合,为农业招商引资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现在我镇域内的**、**、**等企业已初步发挥出带动农业产业调整的重要作用,2020年我镇计划完成3家有影响力的农业公司落地发展,现正与**、**就高效农业试点事宜进行对接洽谈。
四是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将土地流转工作与提高粮食产能相结合。我镇启动了1.05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现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预计明年将继续申请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资金,我镇同时启动了水肥一体化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今年实施水肥一体化的面积预计将达到2424亩,土地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持续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群众守旧思想依然存在,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普及,农业生产需要个人投入的人力和精力越来越少,与在外打工、就业不相冲突,土地从心理上带来的安全感使部分村民更加不愿离开土地。
2、农户自行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度不够。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合同要求不了解,因外出打工、城市就业等原因导致个人不能继续种植土地时,仅以口头约定的形式将土地流转给近邻或亲属种植,缺乏合同约定的法律规范性和强制性。
3、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够,土地规模化运作程度不高。农业产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偏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流转土地双方在流转费用上产生了矛盾,加之土地流转后,农作物晾晒、初加工、存储等的配套设施不足,减缓了规模化集约化流转进程。
三、对策
1、以合村并点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土地流转进度。我镇确定了“沿路而建、沿河而建、保留特色村、大村并小村”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一镇、一村、八社区”的建设方案,计划在三年内建成10个社区,其中包含一个城镇聚合型社区、八个村庄聚集型社区,并保留一个特色村,通过合村并点为土地流转工作提档加速。
2、加快现有流转土地设施用地的批复,产业支撑,以整村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土地聚集效应,能最大限度的盘活土地资源,吸引有规模、有资质的农业公司、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土地运营里,既能为农户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前合村并点为土地流转提供了重要契机,除此之外我镇在其他村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和动员力度也丝毫不减,始终坚持以整村流转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流转土地的最大效益。
一、狠抓“三个转变”,促进村校结合责任到位
一是签责任状,抓认识转变。为杜绝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上的“死角”,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与14个乡镇党委负责人、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分别签订远程教育工作责任状,乡镇与各村(社区)签订远程教育工作责任状,县教育科技局与各中心学校签订远程教育工作责任状,仅2012年,各级共签订责任状214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村村有责任、校校有压力的格局。
二是明确职责,抓机制转变。认真落实村校领导交叉任职制度,规定各村和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村校结合联席会议,分析研究远程教育工作。针对“一村多站”情况,村将“”、季节性工作和中心工作分别安排在不同站点,站点间分工合作,共同抓好培训。规定村负责组织人员,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和培训,若学校站点工作滞后,则所辖村一并纳入问责和通报批评范围。
三是经常督查,抓作风转变。县远教办、县教育科技局每月检查一个乡镇的远程教育工作,站站必查并严格通报情况。排名靠后又被通报批评的3个站点负责人,及整体工作较差的乡镇中心校长、分管副书记,均到县委组织部接受问责。三年来,县远教办与教育科技局协作,深入各站点督查指导工作500余人次,各乡镇及中心学校深入站点督查指导远程教育工作3000余次。以县党建办的名义拟发督查通报7期,通报批评34个远程教育站点、5名科级领导干部、7名站点管理员、9个行政村党总支;5人在全县大会上作书面检讨,32人在县委组织部接受问责谈话,8名中小学校校长和8名中小学校站点管理员被扣发一个月的绩效考核奖金,且取消了年内评先评优资格。
二、推进“三措并举”,促进村校结合措施到位。
一是硬件投入有“力度”。2009年以来,县委组织部投入资金34万元,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投入资金131万元,同时,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为14个乡镇、33个村(社区)、117个中小学校站点更新(或添置)了电脑、拷贝机、投影仪等设备。并支持143个远程教育站点通过电信宽带或3G均接入了互联网。
二是业务培训有“广度”。三年来,除抽派625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班外,县乡分别开展业务培训152期,受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同时,县远教办和县教育科技局远教负责人变“上训”为“下训”,还深入乡镇,组织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36次,切实提高了管理员业务水平。
三是氛围营造有“浓度”。通过在公路沿线醒目路段张贴永久性远程教育标语、制作学用成果转化专栏、学用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牌,以及依托远程教育开通了县—乡视频系统、三色远教博客等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远程教育知晓率和影响力,同时,还协调县远教成员单位,建成18家茶叶企业网站,25家县直部门网站,通过网站联手,在提升党员群众素质的同时提升了知名度。
三、着力“三个突破”,促进村校结合成效到位。
一是提高待遇,在提升积极性上有突破。为稳定管理员队伍,对于学校站点管理员,除了每周减少2至4节课时外,特别在职称评定方面优先照顾,明确受县级以上表彰的均可作为职称评定条件,县委每年要评选25名远程教育先进工作者,25个远程教育“五好站点”。目前,有34名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老师享受以上优惠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定。对于党员活动室站点管理员,每月岗位津贴从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远教管理员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强化结合,在注重针对性上有突破。通过远程教育与教师例会学习、学生社会实践、农村时令相结合,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了千家万户,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增强。据统计,学校站点每年组织教师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观看课件4500余场次,在寒暑假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送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种养殖技术等适用课件下乡20000余人次。
【关键词】和谐;邻里关系;路径
邻里和谐,人人期盼、邻里和谐,人人有责。邻里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邻里关系的传统。清朝宰相张廷玉作诗劝导老夫人正确处理与邻居的纠纷:“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南史・吕僧珍传》就记载了“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些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现代邻里关系的现状、危害、原因
(一)邻里关系的现状
与传统邻里关系相比现代邻里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邻里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人们主要是基于两种因素而聚合在一起而结为邻居(1)因继承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现在在城市进程中逐渐消失的的大杂院、四合院,在大杂院、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他们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资源共享,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活相对稳定和安全。(2)因工作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正逐渐消失的筒子楼和单位集资所建的家属院。而现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择业的多元化、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以及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上述两种现象正逐渐消失,过去稳定的邻里关系被打破。
2、生活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大杂院和单位的筒子楼里,大家共同享用共同的生活资源:共进同一个院门、共享一个水笼头、共用一个厕所等。这样他们就有明确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现在各家都搬进单元楼房内,过去共用资源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现代城市小区的共有资源主要是楼梯和垃圾投放站。
3、待人接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人们正常的聚会往往都是在家里举行,亲戚、朋友、同学、邻居聚在一起,很放松。而现在则不同,处于对自身以及邻里的空间和时间的保护,邻里的聚会往往都不在家里而是到饭店举行。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都没有进过邻居的家。
(二)不和谐邻里关系的危害
1、导致邻里之间的冷漠、淡化、隔离;
现代城市社区是由不同的小区组成的,而小区是由不同的单元楼和生活在不同的单元楼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组成,这样的小区的居民没有工作上的同事关系、没有经济上的来往、没有亲属关系,在生活中他们彼此不认识对方,或从内心他们也可能从一开始就忽视对方的存在。更谈不上邻里的交往了。
2、为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留下了空间;
由于邻里彼此联系的不是那么紧密,对对方的任何事可以说是漠不关心,而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邻里的这样的心理,而造成了犯罪分子肆意偷盗对方的财产,而对门的邻居以为对方在搬家这样的“笑话”。
3、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和谐的邻里关系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消除自闭的心理,同时在关键时刻可以感受到邻里的温暖。
(三)原因分析
1、各种压力的加大而无暇顾及邻里关系。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压力主要来自于子女上学的压力、购买房屋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养老的压力、消费的压力等等,使现代的人无法分心,无力去关心那么多的人和事。而邻里关系作为最基本、最应该经常关注的一种社会关系自热而然的被忽视了。
2、缺乏对邻居的了解,而不愿意或认为没必要交往。业主的身份是随机的,无法限制的,那么你在购房时,你的邻居的身份你是无法了解的。你由于不认识他,就会对他敬而远之,就不会和他交往。
3、人们处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虽然社会秩序还不错,但还不太平,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还不能令人放心,利用邻里身份进行欺骗、诈骗的案件还时有发生。一方面,邻里之间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而不愿意主动去进行交往。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自立性比较强,比较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4、住房结构的变化,阻断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过去的大杂院的邻里是相对开放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没有那么多的束缚的。而现在则不同,不管你有什么事,当你敲门或叫门,对方即使是在家里,他也不一定会答应或给你开门。所以,有些社会学家总结说,现代矗立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不仅阻断了人,还阻断了人们的视野和语言,更阻断了人们的交往的心。
二、和谐邻里关系构建的路径
(一)调整好邻里交往的心态:
1、将邻居当成朋友,相信对方,真诚待之;2、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3、不可歧视、忌妒邻居;4、适应环境;5、多想他人;6、串门走走;7、邻里和睦;8、宽容谦让。
(二)完善小区改善邻里关系的内部机制:
1、街道、社区应积极加以组织和推动;2、转变观念。首先,社区要加强引导,使小区居民意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小区居民的热情,让他们每人都为小区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再次,要提高小区居民的素质;第四,小区居民要积极主动的搞好邻里关系,并积极参与邻里活动;3、建立丰富多样载体。如聚餐、郊游、义务劳动、下棋、打牌、唱歌、跳舞、戏曲晚会、文化周末等;4、应增加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公共图书馆、社区俱乐部、义务社区服务站等;5、建立业主QQ群 。形成了一个“舆论场”,以利于邻里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起互相信任新型关系。6、设立“邻里节”,使邻里间的活动具有长效化和正式化。7、建立业主定期会议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周云芳.怎样处理邻里关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袁岳、方大为.邻里关系比以前疏远了[M].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6
[3]张路.新邻里关系[J].互联网周刊.2006.2;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拥军工作。
1、历届镇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切实把双拥工作纳入我镇社会经济发展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利益的大事来抓,结合本镇实际,着重抓好相关部门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任双拥领导小组组长、由班子其他同志任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双拥办公室在党委办。根据形势和上级要求,每年结合共建单位和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拥军工作计划。开展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城关镇党委、政府通过邀请县人武部和县消防官兵为广大员工作消防专题讲座、对新进大学生进行准军事化训练,在“八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增强双拥意识,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此外,城关镇党委、政府还定期组织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趣味运动会,收到社会各界好评。
同时,对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优抚对象实施了随叫随到服务,对生活困难的军烈属家庭高比例报销医疗费运。同时,监督镇属各单位、各营业窗口对部队、军人实施“绿色特别通道”,主动上门服务,业务办理一切从简,实行快速办理,积极为部队提供用电方便,城关镇党委、政府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关爱军烈属活动,先后走访城乡军烈属200多人次,以“民事直说”为平台,组织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开展“民事直说”会议,健全“说、议、办、督、评”工作机制,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切实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办实事、办好事。
(二)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双拥工作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
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镇国防教育以学校为重点,从学生抓起,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深入香泉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开展植树造林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2、武装工作是国防后勤的战斗堡垒,抓好武装工作,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军民关系,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镇人武部每年都要进行民兵整组训练工作,和综合性应急演练,每次参加军训人员都不低于60人左右,军事训练不仅提了民兵的整体素质,同时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每年的民兵训练,同时也对县一中学生进行军训,抽调骨干到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灌输国防知识,学生军训,接受国防教育达100%。
3、把征兵工作作为开展双拥工作的大好时机,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宣传标语在全镇各村、社区大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兵役条例、优抚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每年积极踊跃应征入伍青年达预征对象的100%,为我镇输送优良兵员提供了有力保证,每年都超额完成征兵任务,每年受到上级表彰。我镇每年送兵日都要举行庄严的送兵仪式,欢送新兵入伍。
4、抓硬件设施,强化宣传力度,为把双拥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我镇各村等活动中心安装了室外LED显示屏,长期播放宣传标语。近年来八一建军节,我们利用广播、张贴宣传标语,把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紧密结合,增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优抚工作扎实有效,双拥工作有序开展。
1、我镇有60岁以上老复员军人20人,伤残军人6人,退伍军人349人。近年来,优抚工作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在认真发放优抚对象各种定补和抚恤金的同时,认真地为优抚对象解决三难问题,三年来共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问题共26户,全额发放定补。
2、慰问工作有序开展,我镇每年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认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品、慰问金。4年以来共走访慰问5次,发放慰问品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