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师

时间:2022-10-12 13:2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艺美术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艺美术师

第1篇

景德镇十大杰出陶瓷艺术新星

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理事

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院士

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电话:15879992134

http://

地址:景德镇华阳二楼C区21号

奖项及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 首届“中国瓷再引世界风”

中国收藏——“我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品” 金奖

2011年5月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银奖

2011年7月 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 银奖

2008年4月 第43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 金奖

2008年8月 首届香港“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金奖“重建汶川爱心大师”荣誉称号。

万庆华 1970年生,景德镇市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99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夏忠勇、於彩云和罗学正等教授,2011年9月被当代瓷坛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收为弟子,随后在大师的言传身教,悉心教诲下,粉彩等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成绩突出,2012年9月有幸入选为张松茂陶瓷艺术研究院研究生。

作品《悠游春水》在2010年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工艺美术大赛作品展中获得金奖。作品《山高水长》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铜奖。作品《林冲雪夜上梁山》在2013年迎新春江西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中获金奖,并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艳姿》《沁园春·雪》《畅游》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2011年作品《国色》被张松茂陶瓷艺术馆收藏。

电话:13879812858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官方网站-网上展厅

吴云霞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毕业于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仰贤先生江西省高级技师余明华先生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景德镇美术家协会理事

电话:13879829129

网址:

江金英 青年陶艺家,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大赛金奖(国家级)。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国家级),同年中国江西红博会银奖(国家级)。作品广泛被国内外人士收藏。

电话:13576403432

地址:昌南印象6栋14号

余昭星 号玉成斋主,1971年生于江西乐平,“汪派山水”第四代传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学历,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师从大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汪平孙先生研习粉彩山水瓷画艺术。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院士,系国际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协会会员。作品获国内外金、银奖多项。

作品馆藏《满院秋色》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收藏。《江南秋色》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湖上风光》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电话:13979845305

王清丽 出生于河南信阳。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岭南国画大家方楚雄先生。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其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2011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2009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第七届工笔画作品展等重要大型学术展览。曾获中国当代花鸟画大展最高奖、王嘉廉学术一等奖和省部级美术作品展十多项奖项。

王清丽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北京保利等国内大型陶瓷拍卖并成交。作品并为江西省政府、中国文学艺术基金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岭南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和私人收藏。个人画集《新视野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王清丽》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曾在广州、中山、香港等地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电话:13687983517

陈 春 200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攻读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比较研究方向,2008年获取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景德镇市女陶艺家协会会员。

擅长釉下与釉上装饰,作品清新、典雅,具有女性的柔美,作品曾多次参加相关专业展览并获奖。其中,作品《罗裙荷叶一色裁》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银奖;作品《秋来花独艳》获“江西省第六届青年美术家作品展览”一等奖;作品《悠悠荷水清》入选上海世博会并入编《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陶瓷成就展作品集》等。在相关专业杂志中多篇、作品多幅,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电话:13879822956

郑日万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技师,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商会会员,景德镇青花陶瓷研究所特聘画师。

谢正华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系,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国际陶艺讲师。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珠山书画院会员,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院士。

电话:13979865074

网址:

张中君 号博陶斋主,1966年生于瓷都景德镇,江西省工艺美术师,师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中闻先生。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擅长粉彩人物、花鸟、山水创作了即自然洒脱、又端重大方;既古拙雅致,又细腻精微的陶瓷精品,为陶瓷世界、收藏界所注目。作品曾获国家级奖二项金奖、省级金奖银奖五项,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

曾俐莹 艺名:滢燕,江西省吉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近代陶瓷研究院高级画师。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擅长古彩人物、花鸟,作品以表现古彩装饰及陶艺综台装饰,布局精巧、秀美、工细,风格独特,雅俗共赏。

作品《福寿康宁》2010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荣获“银”奖;作品《此曲只应天上有》获2011年江西省首届“御窑杯”创新大赛金奖;作品《清装红楼梦》获中国收藏2011十大艺术陶瓷名品最佳继承奖;作品《蝶恋》获2012年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创新大赛铜奖;作品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和青睐。

电话:15870056168 网址:

石 峰 1971年生,实力派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其素描、油画功底深厚,并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陶瓷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致力于粉彩人物研究。其作品清新典雅,意境悠远,艺术语言质朴、纯真,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格调高雅脱俗。

徐亚琴 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师从于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先生。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笔下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格调高雅脱俗,构图简洁大方、不落俗套。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中,始终以宁静的心画清新俊逸的画!

电话:13507986554

第2篇

紫玉金砂,以壶会友。中国紫砂文化研究院携手中艺财富,将于8月25日,在北京北方明珠大厦,发售溢价回购式宜兴紫砂壶。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院精心挑选出5位各具风格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每人创作2两款,最具个人特色的,共10款,1000件紫砂壶作品,以飨藏友。中艺财富承诺,所有作品将以每年不低于10%的溢价率回购。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院与中艺财富合作,首次尝试将艺术与资本结合,就是希望借助资本力量,让中青年紫砂壶工艺师有更良好的创作空间,为紫砂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范菊华,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花器大师江建翔入室弟子。多年来,她练得一手过硬的制壶技艺,擅长全手工花器,被央广、江苏卫视、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其作品风格独特,斩获多项大奖并被多个博物馆收藏,2013年1月其作品《中国龙》被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

徐永君,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他是一个既能“炒好土豆丝”,又能“备下饕餮美食”的实力派紫砂艺术家。他善于运用线条来把控整体造型的艺术美感,其创作的紫砂壶古朴、隽秀、不媚俗。其作品屡获金奖,颇具收藏投资潜力。

徐建光,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倪顺生,从艺20年,她一直一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擅长花货,逐渐形成细腻、华美、典雅、淳朴的创作风格。她以梅、竹、松为主题创作的诸多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2013年1月,其作品《三友壶》被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

范永平,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从事紫砂艺术行业30余年,擅长全手工制作。凭借着踏实的作风,以及对紫砂的执着追求,多年苦练与揣摩,制作出许多精品,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荣誉。其代表作之一葡萄提梁,4年前就有藏家以2万元收藏。

何其仙,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她被称为“紫砂冠军王”,曾在江苏省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中三度夺冠。她最富于个性的要数筋纹器的制作,大师吕尧臣曾评价其“筋纹线条处理清晰明快,制壶功力较深”。其作品集艺术性、收藏性与一体,升值潜力巨大。

第3篇

7 月1 日, 《景德镇市陶瓷名家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

今年年初, 景德镇市地税局以个人所得税年所得1 2万元的自行申报为契机, 着手对陶瓷名家个人所得税的管理进行探索, 经过座谈会、拜访、发征求意见函等方式, 与陶瓷名家广泛接触, 寻求意见, 制定出台了该办法。

该办法界定了陶瓷名家的范围, 凡是取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 家) 、陶瓷美术家称号以及陶瓷美术专业教授、副教授职称, 或具有较高陶瓷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陶瓷艺人并从事陶瓷作品创作、生产、销售的个人均属于该办法管理的范围。

根据实施办法, 地税部门将对陶瓷名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为陶瓷名家建立税收监控“ 户籍” 档案和征收台账, 纳入征管软件系统, 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定期对纳税人档案资料进行比对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陶瓷名家如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缴纳税款的, 地税部门将按相关法律进行处罚。

据了解, 该办法还规定了陶瓷名家六种不同的纳税情形:

一是在单位任职受聘的陶瓷名家所创作的陶瓷作品归任职受聘单位所有或处置, 任职受聘单位在作品销售后按一定比例向陶瓷名家支付报酬的, 由任职受聘单位依据所付报酬金额, 在支付报酬时按“ 工资、薪金所得” 项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是在单位任职受聘的陶瓷名家利用业余时间个人独立从事陶瓷作品创作劳务而取得所得的, 由陶瓷名家本人在取得收入后, 按“ 劳务报酬所得” 项目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是陶瓷名家拍卖自己的陶瓷创作作品, 除受托拍卖机构已代扣代缴税款外, 由纳税人在取得拍卖收入后, 按次按“ 财产转让所得” 项目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是对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经常性从事陶瓷作品创作并取得收入的陶瓷名家, 地税部门按“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五是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且非经常性从事陶瓷作品创作偶尔取得收入的陶瓷名家, 地税部门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税务机关查实相结合的征管方式, 由纳税人在取得收入后, 按“ 劳务报酬所得” 项目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是单位和个人邀请陶瓷名家举办笔会并支付报酬的, 由单位和个人在支付报酬时按“ 劳务报酬所得”项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扣缴义务的, 由税务部门对未扣缴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同时, 纳税人在取得收入后应自行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4篇

历代山水大家之所以能画出永世流芳的精品杰作,能创造出与自然山川景观那么贴切的表现技法,能写出感悟深厚的理论著作,就是因为他们注重深入生活,贴近自然,在与自然交流的过程中感悟自然,师法自然,从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和精湛的思想。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这是他走进自然,深入研究自然,用心感悟自然,而记录下来的心得体会。他在《山水训》中提出的空间理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这些成为了中国山水画构图布局的指南。

像郭熙一样写自己深入生活,观察真山真水心得的山水大家还有很多,如唐·王维有《山水论》、《山水诀》,元·黄公望有《写山水诀》、《论画山水》,这些著作都成了后人学习山水画创作的生动教材。

中国山水画家通常都热衷于师法造化,揣摩造化。

黄公望(1269-1354)创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的事迹非常感人: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这件宏幅巨制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然后于至正七年(1347)动笔,至正十年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刘道醇在《宋朝名画评》中赞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资华饰。在古无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范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懂得“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师法造化,让他“得山之骨”,从而“自出机杼”。范宽的画作多取材于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溪山行旅图》是范宽传世的代表作之一。画里一巨峰壁立,占居了画幅的三分之二,瀑布从巨峰中直泻而下,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巨峰之下是隔溪相对的山峦,殿阁掩映于山顶的丛林,山峦与巨峰之间以云雾相衔接。溪边有一条小路,路上行进着一队赶着驮队的商旅,人畜虽皆画得微小,却都真实生动。这幅画不仅让读画之人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而且还以飞瀑、溪水、行进的驮队和险峻雄奇的大山、幽深静谧的山谷形成的强烈的动静对比,让读画之人感受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溪山行旅图》之外,范宽还有许多传世杰作,如《关山雪渡图》、《临流独坐图》等,这些画作生活气息都很浓重,读了都有如临其境之感。

瓷画与国画同源,好的作品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民国“珠山八友”成员汪野亭,为了能传山川之神,效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走遍了景德镇及邻近的祁门、黄山、婺源等地,所创作品多取材于景德镇及周边地区的山川美景。汪野亭的粉彩山水瓷板画《瀑布云山石上流》(横幅),以“平远”为主,“深远”、“高远”为辅构图。画幅左侧,群峰耸立,层峦叠嶂,树木成林,古树参天,山谷间瀑布飞泻,山坳里桃林掩映居舍。画中心的岛屿上有垂柳和草亭,一老者带着书童经过小桥向草亭走去。画面右侧是遥渺如黛的起伏山峦,其上是题跋和钤印,诗跋曰:“瀑布云山石上流,湖溪烟水送轻舟。桃红柳绿常回首,策杖呼僮且漫游。”茫茫湖面把山水连成了一体,湖面上有些小船,或打鱼劳作,或停泊岸边,或驶向浩渺的湖之深处。《瀑布云山石上流》以山静水动、物静人动的动静对比,让画面产生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感,让读画之人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为了画好黄山,几上黄山进行写生。

无论是国画,还是瓷画,历代山水画大家,都非常注重深入生活,师法自然,他们用毕生的精力记录山川变迁,反映社会生活,并将自己游历千山万水时的所感所思融于其中,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创作了许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专事瓷画山水,一直以前辈为榜样,注重深入生活。我的作品多从写生稿中提炼。写生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才能表现其精神本质,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优秀作品。

李勋,1983年生,200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现为景德镇粉彩瓷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江西省陶瓷技师(二级),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擅长粉墨彩人物,从小喜爱陶瓷绘画,在祖父、高级工艺美术师李镇生与叔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的悉心指导与培养下,绘画技术不断提高,十余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2008年粉彩作品《桃花夜宴》获“庆改革开放30周年江西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江西选拔赛”铜奖;2009年粉彩作品《贵妃出浴》瓷瓶获“第二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金奖,粉彩作品《春江花月夜》瓷盘获“第二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铜奖;2010年作品《苏惠》获“江西省首届御窑杯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铜奖;2011年粉彩作品《传书》获“雅润杯首届全国瓷器绘画大赛”铜奖;2012年粉彩作品《曲媚春晖》瓶获“迎春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粉彩作品《胡笳十八拍》瓷瓶获“大连春季茶业博览会暨紫砂艺术品工艺品博览会·星海杯优秀作品”金奖;2013年粉彩作品《十里飘香丽人行》瓷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

作品《送别》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吴红星,出生于江西鄱阳,200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景德镇当代陶瓷书画艺术研究院创研部部长,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能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

第5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教育;地域条件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工业设计学科历史较短,工业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国外相对较早也较成熟。国内工业设计的历史更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模仿西方模式或经验的阶段,但事实上,正如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用任何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一样,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模式也绝非任何西方设计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可以替换的①。近年来,在国内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模式中,不少高校出现了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现象,比如张道一、许平、王雪青等学者重点以本地旅游文化为契合点,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编撰、教学实践等角度进行过建设性的探讨,认为高校设计教育可从民间艺术资源中汲取宝贵养料,高校的设计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②。虽然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强调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本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也引入了一些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具体方法,但如何通过与当地工艺美术资源开发互动模式的研究③,探索地域条件下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待深入。

一、地域条件下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概念提出的意义

我国的设计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活跃姿态,知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设计教育对地域社会的介入日益增强,这为我国设计教育在国民经济与文化实力整体增强态势中的提升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④,但由于我国设计发展较迟,再加上历次调整,目前我国高校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大同小异、没有特色的现象非常普遍,具体问题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教学环节过度依赖互联网与设计软件,设计作品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缺乏人文内涵,华而不实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往小处说,将会使得中国各本科院校培育出来的设计专业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特点;往大处说,将会导致中国的设计根基不稳,筑建其上的中国设计大国之梦想将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形成高校本科设计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挖掘、研究当地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并与当地的工业设计教育进行互动融合,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充分享受当地工艺美术资源带来的教学优势,提高设计教育的文化内涵,构建设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其次,加强了对福建特有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方面的研究。以往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以云、贵、湘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省份及海外交流重镇的福建省来说,传统工艺美术的系统整理和专门记录却不太受关注,这不是一种应有的现象。故本选题特别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拟拓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范畴。再次,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福建高校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体系与传承福建传统工艺美术搭建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在20世纪90年代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福建的设计艺术(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学徒制、企业培训、中高职业院校全日制大学等各种教育形式以及从学徒、职专到学士、硕士研究生各种层面的比较完整成熟的教育系统。但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全面转型及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被升级或被合并,瓦解了原有的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⑤,打破了原先建构的合理的设计理论教育与设计实践相融合的机制,传统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也得不到知识和素质上的提升和指引,在这样的情况下,承担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是福建现代设计教育界应尽的义务。福建各高校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产品开发等方面把工业设计教育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形成当地工业设计教育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并向社会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为福建培养、储备大量的设计产业特色人才;同时,通过把工艺美术师傅请进课堂,让专业教师下基层学习工艺美术,给产、学、研各环节提供交流平台和空间等多种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促进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地域条件下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与当地工艺美术资源开发的互动

为整合福建的工艺美术资源与福建高校的教育资源,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充分享受当地工艺美术资源带来的教学优势,提升设计教育的文化内涵,构建福建设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为福建工艺美术师傅与高校专业教师的产、学、研各环节提供交流平台和空间,课题研究拟以工业设计本科教育模式为对象和内容,探索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福建当地工艺美术资源,为形成地域优势与特色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与福建工艺美术资源的互动融合提供思路与方法⑥。

三、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福建当地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及设计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各高校本科设计教育模式过于模式化、缺乏特色与活力的现状正逐步改善,在全国各高校的工业设计教学活动中,开发利用民间艺术资源的探索活动逐渐出现。目前对福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挖掘和保护濒临失传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艺美术资源上,主要通过各地文化馆、博物馆人员散布到民间的方式进行收录采集,分类整理的形式较多地停留在文字记录的层面,除了以上罗列的采集、保护方式以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还辅助采用了音频、视频、虚拟仿真等现代科技手段。然而,除了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工艺美术还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特征。所以,在挖掘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工艺美术资源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当地高校的各种科研资源,将其纳入福建工艺美术资源挖掘工作各环节,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挖掘出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特征以及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挖掘,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保护才是有意义的;挖掘的成果,才真正是设计教育环节中学生乐于接受并能够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传承的。同时,我们要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厦门漆线雕、德化陶瓷等特色工艺美术资源进行整理汇编,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保存,将其建设成一个用于福建省高校工业设计特色教育的开放性数据资源库。为了给从事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师、工业设计的学生、工艺美术师、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完善、便利的学习平台,也为了能通过这些人士对工艺美术资源基础数据库进行源源不断的补充,使数据库本身能自我生长、不断完善,我们要用档案学的方法来管理这个数据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好学习平台、可扩展平台;同时,为重新构建集教学、设计、研究、实践为一体的工业设计教育的完整体系,各院校应在明确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设计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立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划拨专项资金以鼓励、资助教师编写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设计类著作与数字化多媒体课件,成立挂靠在高校的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部门,创建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实践基地,积极推动老师与学生们走出去,将民间工艺美术师请进学校、请进教室的双向交流。

四、工业设计教育中福建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

在近几年的高校设计教育中,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融入正在逐步出现,也积累了一些数据资源。然而,工业设计虽然脱胎于艺术设计,但与艺术设计相比较却有明显的差异,为使现代设计教育与工艺美术能并行发展,工艺美术资源的开发成果能够真正被工业设计教育所用,福建的工艺美术资源与福建各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拟以高校工业设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对比,试图在工艺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环节里,为高校工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找到一些新的思路。首先,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来看,课程的开设应依托于有价值的工艺美术资源,要循序渐进。在福建省华侨大学工业设计本科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通过系统梳理,结合培养目标,在大一期间开设素描、写生、色彩设计等基础课程,以示范结合实践为主,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一些关于民间工艺美术传统、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及艺术表现形式的感性经验,逐渐塑造学生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工艺美术造型元素的意识;大二下学期到大三阶段则开设一些传统手工艺、模型制作等偏技术类的课程,逐渐加强学生运用工艺美术相关技术方面的能力积累;大四阶段则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运用,如通过专题研究、课程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训练引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将积累的工艺美术元素及工艺美术相关的文化认知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同时,在各年级段按主题开设一些设计竞赛类项目,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工艺美术资源进行设计,且配套专项资金以鼓励优秀的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其次,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来看,应该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要而有所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选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艺美术内容,最大程度地提高特色工艺美术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华侨大学工业设计系为例,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选择与地方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内容有陶瓷产品设计、漆线雕传统工艺、脱胎漆器设计、鼓浪屿旅游纪念品设计等与产品密切相关的内容,而动画方向的相关课程内容则有鼓浪屿建筑动画展示、土楼游览动画展示等与动画展示密切相关的内容。总之,为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为高校设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各地方的工业设计教育提供独特的艺术样式和表现语言,也为解决地方高校设计教育课程的资源缺乏问题,我们应努力将丰富多彩的地方工艺美术资源有选择地导入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的课程内容中⑦。最后,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应因地取材,丰富多样。福建具有非常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教师应根据本校条件和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福建省华侨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教学安排为例,大一阶段老师带领学生到德化、福州等地进行实地素描、写生等教学考察,让学生们从中收集、整理自己的设计造型语言,同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意蕴;大二阶段的设计调查则让学生自己组成团队外出考察,考察方式、行程安排、时间安排、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都由团队成员自己商定,考察完毕后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再进行团队汇报,使学生能在更高的认知层面积累并丰富对于福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认知;在寒暑假里,动员学生立足家乡,挖掘自己家乡的工艺美术项目,并帮助当地居民树立保护与传承民间工艺美术的观念;大三阶段时将相关的工艺美术师傅请进课堂,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向学生介绍工艺美术的相关内容,并配置下工地进行实操的环节,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不但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大量鲜活的工艺美术资源信息,在收集工艺美术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得到运用,较为有效地推进了理论教学与实地实践的融合;大四阶段鼓励学生进入福建一些陶瓷厂家、漆器生产厂家实习,并以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联合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这些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的推动下,通过纵向及横向比较发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结语

第6篇

近日,我们走进了江苏宜兴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曹婉芬大师的家,在这里,我们阅读了一种用作品诠释紫砂语言、用行动传承紫砂文化的壶艺人生。

博学造就婉芬壶

“蜀山旧有东坡院,一带居民浅濑边,白甄家家哀玉响,青窑处处画溪烟”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在《双溪竹枝词》中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蜀山周围生产陶器的兴旺景象。蜀山人们自古就以制陶为生,而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曹婉芬就出生于蜀山的陶业世家。

自小的兴趣使然加上耳濡目染,儿时的曹婉芬就对茶壶的制作非常感兴趣,她回忆童年去外祖父家玩耍时,总是喜欢到对门去看朱可心师傅做茶壶,当她看到一堆泥巴在师傅的搓搓捏捏中瞬间变成珠光闪亮的茶壶时,内心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兴奋,于是她非亲自动手捏捏泥巴,把玩起制壶工具,直弄得师傅假装生气时才肯离开,她流露出的对制壶的浓厚兴趣,也为与紫砂制壶大师、花货泰斗朱可心结下紫砂艺术之缘埋下伏笔。

1955年,15岁的曹婉芬终于成为仰慕已久的紫砂艺术大师朱可心的门生,在宜兴紫砂工艺厂潜心学艺,从此走上紫砂艺术之路。

“在学艺过程中,朱老师严格的训练要求,一丝不苟的教导态度让我受益匪浅。紫砂器皿中的筋纹器和花货是紫砂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这也正是朱老师最突出最独树一帜的特长。当我流露出对筋纹花卉产品的浓厚兴趣时,朱老师曾经为我“开小灶”传授技艺,在烛光下毫无保留的诲人不倦的手把手地教我做松、竹、梅桩的工艺技巧,枝叶的布置安排等,在他严格、悉心、耐心的教导下,为我奠定了很扎实的专业基础。”回忆学艺伊始,曹婉芬流露出对恩师的无限感激与怀念之情。

经过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曹婉芬很快成为紫砂技术骨干,担负起培养艺徒的工作,但她并未满足于此。朱老师曾要求学生要善于吸收紫砂历史上不同流派的特长,为我所用,不可有门户之见。她牢记恩师教诲,对各派特长更是如饥似渴。1963年,她在裴石民大师身边进修一年,随后又在王寅春的班组中工作、创作,朱老师的松、竹、梅老辣如真,裴石民的稳健入微、王寅春器皿的明快挺括,都成为她艺术道路上学习的“碑帖”,而历代名人的杰作更是催她奋进的动力。

特别是在初期的造型设计制作工作中,得到顾景舟大师的传艺和悉心指导,更让曹婉芬的艺术修养得到升华。

一颗小树苗只有充分的吸取了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洗礼后,才能健康茁壮地长成参天大树。曹婉芬的紫砂艺术之路就如同小树苗,在采集、吸收、整合紫砂艺苑中丰富艺术营养后,才能育出采众人之长,集古今之典创自成一格的作品。其精心制作的《壶艺掇英》便是典范,《壶艺掇英》组壶共十件,每件均是名家代表样式,集中体现了光素、筋纹、花货、树桩、提梁等各式制作技法,既有精致规矩的筋纹器、方圆器,又有充满自然气息生动情趣的花塑器,显示了其工意兼得的精湛技艺。此组作品在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兴趣,引领她与紫砂艺术结缘;好学,促使她走进紫砂艺术圣殿;博学,帮助她找准自己的定位,升华了作品的潜在魅力与气质,于是,曹婉芬,始就造得婉芬壶。

锐意创新采众长

艺术的真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结晶立于传统,而胜于传统,一如艺苑长廊中的紫砂壶,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博采众长,才能力创精品,曹婉芬便深谙此道。

“我在对传统造型的学习仿制中,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生命,创造者造就的不单单是个躯壳,还应该赋予其灵魂与思想,在审视其神韵与姿态的时候,让观赏者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件艺术品,更是个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这是曹婉芬的创作心得。

我们在参观其艺术作品的时候,见到造型独特新颖、线面流畅自然、极具神韵气质的《怒放壶》,此壶的内在气质与外部造型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精致、细腻、柔和、高雅,真让人爱不释手。在我们把玩欣赏、啧啧称赞的时候,曹大师讲起了它的诞生过程。1989年,美国一位工业设计家哥拉塔先生来宜兴造访,在访谈中,哥拉塔先生对紫砂壶的造型及制作技艺感到惊讶和钦佩,看着曹婉芬老师手工制壶操作过程中,紫色的泥巴在手中乖巧听话、得心应手,他赞叹不已,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场提笔,仅几秒钟的时间,便在纸上一气画出好几个简洁流畅的单线条图案,他虽不懂紫砂壶的结构,但壶体线条的圆润,曲线的美感恰到好处,在所有草图中,曹老师挑中了自我感觉极好的一张,进行构思设计,采用立体的装饰手段表现出了线条流畅的,既不失哥拉塔先生草图中的韵味,又不脱离紫砂器皿的造型结构要求,完成了这个从二维到三维空间转换的艺术合作,花蕾怒放的酣畅线条,被她手中的紫砂泥完美的表达出来了。壶制成之后被带到美国,哥拉塔先生手捧此壶,高兴地说:“这是东方紫砂语言和西方文化语言完美的交融。”后此作品还被登载在美国的美术刊物上,被壶艺爱好者争相收藏。

在曹老师与紫砂壶结缘的五十多年时间里,她不仅在国内各地陶瓷评比中获奖无数,还曾先后多次应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各国参加紫砂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她的作品如:雪中玩耍的《童心壶》,破壳而出的《脱颖壶》,见果含唾的《欲滴壶》,飘然入仙境的《逸仙壶》,嵌银丝的《无暇壶》,在造型上不离传统技法,在渗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中不落俗套的赋之以新意。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虹桥提梁壶》,与王建中副教授合作的《田园乐壶》,与美国设计师哥拉塔合作的《怒放壶》等等,都被广泛称道,很多作品被国内外著名机构所收藏。

艺海无涯传后人

“人品高,画品亦高”。曹婉芬不仅壶做得好,为人宽厚善良,乐于助人,心胸宽广,颇有大师风范。

在曹大师家,有一张照片令人瞩目,这是一张身患残疾的小伙子成为曹大师徒弟的照片。曹大师不仅收他为徒,手把手地耐心传授他做壶的技艺,更悉心照料他、鼓励他。小伙子学得专心,大师更是教得认真。从中,也可感受到曹大师躬耕紫苑艺坛,对艺术的虔诚与热爱,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对后辈的期望与寄托。

如今,曹婉芬大师的徒弟中,亦培养出了众多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她高超的壶艺及宽厚的人品得到了学生、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在曹婉芬大师、范岳林夫妇的教育影响下,他们的子女的紫砂艺术造诣也令人称赞。一家执著于紫砂事业的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切磋制壶技艺,相得益彰,成为当地有口皆的大师之家。

曹婉芬大师经常说:“做壶先做人。要做壶,必先做好人。师傅领进门,造化靠自身”。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教出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53年的朝夕相伴,她与紫砂壶结下浓浓情怀,每天摆弄摆弄紫泥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53年的潜心修练,她在秉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寄寓自己的思维与想象,使每一件作品诞生后,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与生命力,感动着每一个心意相通的灵魂。

53年的技艺财富,她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将其传授给那些热爱紫砂文化、热爱砂陶艺术的人们,她高超的制壶技艺、高雅的艺术感染力和宽厚待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让人信服与敬佩。

她,曹婉芬大师,正在为推动中国的紫砂文化宝库而贡献力量,正在为传承紫砂艺术精髓而竭尽全力!

第7篇

1、皮影雕刻大师王遇鸿。

乐亭影雕刻艺人。幼时家道小康,自幼聪敏好学,酷爱金石书画,擅长篆隶书法。

2、山西民间雕刻工艺大师阮宝光。

1936年就读于省立实验区工读学校,从艺于雕刻艺人柯经煊 。1956年调入福州木雕厂 。1960年调入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调任福州市雕刻总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

3、当代福州雕刻大师林福照。

13岁高小毕业,随父学艺。1960年,首创“洞法连续一次性成型法”新技艺。2004年10月被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对于从事工艺美术方面的人来说,灵感不可或缺。当一个人既具备了灵气,又能够刻苦学习,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周程峰,1989年出生于紫砂发祥地——宜兴蜀山,2010年起随父亲(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周荣金学习制壶工艺。2012年5月参加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手工制陶大赛中《从容壶》荣获优秀奖,作为初学者能有如此成绩,可见除了刻苦努力,周程峰在制壶方面有着一定的天分。

与壶有缘

江南自古出美女,眼前的周程峰温婉秀气、娇俏可人,俨然一个江南小美女,但是当她向我们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姿态各异的紫砂壶时,真是令人不容小觑。

当被问及何时开始学习制壶的时候,周程峰俏皮一笑,露出甜美的酒窝答道:“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做壶啦!”原来不仅父亲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周程峰的母亲也是制壶师,胎教便是终日响在耳边拍打泥片的声音,说是未出生便开始与壶打交道也算名副其实。周程峰在大学时所学专业是商务日语,刚毕业的时候也曾经想过学以致用,去闯荡一片不同的天地。后来经过父母的劝说,乖巧孝顺的她决定跟随父亲学习制壶工艺,毕竟从儿时就经常捏泥玩,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耳濡目染,培养兴趣应该不难。“刚开始拍身桶的时候,至少拍了上千个,最初拍不好,拍出来的像轮胎一样。”回忆起最初学艺的时候,周程峰很是回味:“刚开始做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对做壶没有想法,觉得仅仅是壶而已,后来有想法了,却又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心里很烦躁。”而且壶嘴零件组装拼接,加泥干湿度不合适,烧制出来容易出问题。外表柔弱的周程峰很有韧劲儿,一次次的尝试,终于成功的可以将心中所想完全表现在壶上。

制壶轻灵

周程峰经常做传统的壶,掇只、石瓢等等,做这样的壶可以更好地磨练基本功,但说起偏爱的壶要属倒把西施、花式梅花,尤其花式梅花初次制作便得心应手。西施壶,顾名思义,像西施一样美,壶嘴便是西施的口,西施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肢。倒把是因为这种壶的把手上窄下宽,与一般的壶不同。倒把西施壶多为朱泥原矿,胎骨坚硬而沉实,色泽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上佳。周程峰所做的壶大都小巧玲珑、圆润可爱,花式梅花也是如此,精巧的壶身上斜斜的点缀一枝红梅,花苞欲放未放,似有暗香扑鼻而来。

周程峰谈起父亲对自己要求较为严格:“父亲很少夸奖我,更多的是指导,如果我做的达到他心中的标准了,他也只是说‘这个壶还可以’。”也正是这种严格让周程峰更快的进步,她笑道:“今年回头去看去年做的壶,自己就能挑出很多毛病。”学无止境,周程峰的学艺生涯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她在制壶方面的灵气已令她崭露头角,恰似一枝开在紫砂上的花,含苞待放。

第9篇

他的启蒙老师是徐建国,从艺期间,还得益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大师杨勤芳先生、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先生、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指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创新,他对紫砂壶的线条美感掌控得恰到好处,更不断地跟随时代,提升审美观。

他在说完自己的优点后,总会补充一句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就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涵溪居主人徐永君。

正是对自己艺术道路的严格要求,让徐永君勇攀艺术高峰,将紫砂壶的线条美发挥到极致。

线条之美

1987年9月,刚跨出高中校门的徐永君,还没来得及憧憬未来,迫于家庭条件的窘迫,选择进入紫砂二厂,学习做紫砂壶。

作为宜兴人,徐永君当时都不知道紫砂二厂的具置,好不容易边走边打听,到了厂门口,一扇其貌不扬的篱笆门,让徐永君顿时心凉了半截。

“那个年代,很多人是不愿意去做紫砂壶的。”徐永君直言不讳地说,“做个管理工作,或者当窑工,都感觉比做紫砂壶强。”

但徐永君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一旦他做出决定,就会坚持到底。

“既然学就好好学,一定要学出点名堂来。”在踏入厂门的那一瞬间,徐永君暗暗下决心。

进入厂里一年,徐永君凭借着独有的艺术悟性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唯一一个跟着师傅一起进入研究所的学徒。

徐永君善于运用线条来把控整体造型的艺术美感,他创作的紫砂壶透着独有的文人意境,古朴、隽秀、不媚俗。因此,徐永君的壶很早就受到市场的认可。

1990年,徐永君完成了他的成名作。

那一年,他精心创作的“流线回纹壶”入选香港锦锋公司举办的大型陶艺展,并刊登于《壶锦》画册上。要知道当时在宜兴,作品能入选,绝对是对作者创作水平的最高褒奖和肯定。

“这把壶确实很不容易做”,徐永君回忆起当年的这件作品,也显得有些兴奋,找来铅笔,在白纸上随手边画边说,“壶嘴、壶把、壶身,甚至壶盖,所有线条都是贯通的。同时,线条是讲究韵律感的,不是单纯的贯通,而是有节奏的结合。”

就像弹琴一般,单个音符通过组合贯通,最终才能弹奏出行云流水般的曲子。除了整体的韵律感,徐永君还加入了细节处的创新。在壶盖边缘的平面上,加入了细密的回纹元素,让整把壶不失淡雅,又提升品味。

自我突破

“我们是碰上了好时候”,徐永君谦虚地说。80年代末期,有很多台湾人到紫砂二厂来订购紫砂壶。整个台北、新竹、高雄等,几乎挨家挨户的都是紫砂壶店。

精明的台湾人到厂里走一圈,就能看出来谁做的壶好。经常会有台湾商人私下找到徐永君,给他丰厚的报酬,让他做壶。

每天傍晚时分,一个清瘦的男人,都会飞快地骑着自行车,赶往太湖边。这个人就是徐永君,他家就在太湖边。

从紫砂二厂到徐永君家,至少有5公里,到家匆匆吃口晚饭,徐永君就坐到工作台前,开始紫砂壶的创作。那个时候,徐永君的壶供不应求,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紫砂壶不仅给徐永君带来了名,也给他带来了利。即使在90年代末,台湾经济不景气,紫砂壶遭受重创的时候,徐永君最少也能保持每年6~7万的售壶收入。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放弃紫砂,转做别的行业,但徐永君再次选择了坚守。徐永君并不满足于量,他经常琢磨,在不影响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将壶做得更精致,如何提升艺术美感和创新力。

“艺术创作要耐得住寂寞。”徐永君静下心来,着力于技艺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

2004年,徐永君创作的“君子竹壶”荣获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茶具大赛”金奖;2006年,“竹韵壶”获全国首届《独一壶》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

慢慢地,徐永君的竹壶在业内颇具影响力。除了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每隔一段时间,徐永君还会到各地去做紫砂文化调研,了解紫砂行业中优秀工艺师的最新创作。

“张正中是学院派,他的壶在不脱离传统的前提下创新。范泽峰的创新也很有特色,他是有团队的智慧支持,前段时间的‘佛’系列颇具文化韵味。”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徐永君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取长补短,希望在艺术创作上、市场模式上寻求更大的突破。

“太极提梁”,是徐永君最近的得意之作,“这把壶看着简单,但整体线条、弧度,非常难掌控。特别是提梁和壶身结合的地方,两边泥薄厚不一,如比例稍有偏差,就容易把提梁拉断。”徐永君说,紫砂厂有个老艺人,工艺精细,有人愿意出3~5万制作费让老人做太极提梁,老人都不答应。

传统的壶型,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具备现代的审美眼光。勇于接受新事物,为自己的每把壶设计防伪二维码;积极尝试跨界合作,把诗书画等文化气息浓郁的作品完美呈现于紫砂壶上……这些都是徐永君正在做的事。

如今已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的徐永君,赞美的话已经听得够多了,他更愿意听藏友们推心置腹地说说,他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他们这些人甚至比我自己还了解我的作品。”徐永君说,有一位福州的藏友,不仅眼光高,对紫砂的爱好更是相当执着,每天都会关注紫砂的动态,会经常跟他交流探讨紫砂艺术。

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于46岁的徐永君来说,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并不在于职称的改变,更在于达到艺术的巅峰。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徐永君部分获奖作品年表:

2004年9月,作品《君子竹壶》在“2004年海峡两岸中国(福建)茶叶博览茶具大赛”中荣获金奖;

2006年11月,作品《竹韵壶》在“全国首届(独一壶)紫砂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06年11月,作品《高风亮节》在“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09年6月,作品《玉润壶》被青岛市博物馆收藏;2009年7月,作品《百福百寿壶》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2010年10月,作品《母子情》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2010年10月,作品《事事如意壶》被天津博物馆收藏;

2012年2月,作品《大度君子壶》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第10篇

目前,广西工艺美术行业产品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万人,年销售值约为200多亿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培育和构建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加强对行业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步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目前,广西获国家级特色经济区域授名的有3个:博白县――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北流市――中国陶瓷名城、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还有一批省级特色经济区域。

在广西工艺美术产业版图上,我们形成了北海贝角雕、桂林木根雕(纸扇)、钦州坭兴陶、博白编织工艺品、北流艺术陶瓷、河池铜鼓和金属工艺品、百色壮锦和绣球、凭祥红木家具、梧州人造宝石等产业集群区域板块(见图1)。

在具体的品类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玉石类为例,广西现有龙胜红碧玉、恭城平安玉、岑溪金沙玉、玉林北海的南流江石、防城港五彩石、贺州荔枝冻等玉石类等小集群。

二、乘势而为,牢牢把握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广西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任务。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工业发展规划中,把工业美术产业发展列入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振兴行动计划和工业富农行动计划当中。2014年,工信部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这些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工艺美术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我们敏锐地把握机遇,统一全行业认识,发挥体系完整的资源优势,乘势而为,举全行业之力,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以全面推进和优先发展相结合、传承保护与发展提高相结合、创新发展与吸收引进相结合、突出特色和发展比较优势相结合为发展原则,加快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和提高行业服务效能,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踏石留痕,扎实工作,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抓政策引领。2013年,在原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亲自指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纳入了自治区政府的立法项目,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承担了《办法》的起草、编制工作。《办法》以主席100号令,于2014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广西工艺美术界期盼多年,第一部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和发展而颁布的行政性法规。《办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在工艺美术方面的职责,一是协助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的具体工作;二是负责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办法》颁布实施已来,效果显著,部分市级联社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贯彻落实。

(二)抓平台建设。近年来,我们以展览展会、项目申报、大师精品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和《广西卷》编撰为载体,完善工艺美术发展的服务平台建设。

1.展览、展会常态化,创设的“八桂天工奖”成为广西工艺美术业界有影响、最权威的新品牌。截至2014年,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联合有关单位已成功主办三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览。每届展览均有上万件作品参展参评,参展人数和规模逐年攀升,参展作品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累计有1000多件作品获评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最高奖――“八桂天工奖”。成功承办了两届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工艺美术类作品展览,选送了1000多件工艺美术类作品参展参评,近200件作品获评自治区政府优秀作品。目前,广西已基本形成自治区、市两级工艺美术展览平台,为各类别、各层次的工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外,广西还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各类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博览会等,依托各类展览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业界的合作与交流。2009-2014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累计获国家金奖63个、银奖116个、铜奖158个,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8项。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崭露头角。

2.开展促进工艺美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申报工作。2011年起,在自治区工信委的支持下,我们理顺了工艺美术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关系,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调研指导,组织举办多期项目申报培训班,基层联社帮扶工艺美术小微企业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4年广西工艺美术行业获批项目18个,落实专项资金895万元。

3.组织开展大师精品创作工程,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我们从2012年起,在北海、钦州的试点成功,2014年在全区全面铺开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活动。这项工程被列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项目,并纳入了自治区财政经常性专项科目预算支持。充分发挥工美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带徒传艺”,培育工艺美术人才。截至目前,广西已成功组织开展了三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活动,成立了162个精品创作小组,141项创作取得成果,43项创作获奖。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我们获得94分的优秀评价。2015年,大师们的参与热情更是空前高涨,精品创作组数量实现了“翻番”。

4.着力于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已形成20个特色经济区域,其中8个为工艺美术产业特色经济区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集约经营的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

5.《广西卷》编撰工作有序推进。《广西卷》编撰工作领导小组于2014年2月成立,主要做成了三件事:第一,组织体系先进。建立起从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一直到市级分管副市长及相关部门参与的、较为完善的编撰组织工作体系,形成政府主推,部门主管,协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的合力;第二,“纲举目张”,组建队伍。确定了《广西卷》包括各品类篇的编撰大纲,落实了主编、各品类篇执行主编,以及各篇目的专业编撰团队,工作有序展开;第三,资金基本落实。落实了编撰工作专项经费300万元。

(三)抓人才培育。广西累计进行了六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其2014年第六届评审工作,由自治区二轻联社依照《保护办法》独立组织。目前,广西现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31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累计评出高级工艺美术师85人。我们出台了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规范其带徒传艺;举办大师培训班,提高大师创新能力和创作素养;组织大师们赴台湾和其他省(区、市)学习交流;推荐和培育国家级工艺美术人才。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养育本土工艺美术人才的长效机制,带动全区行业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四)抓协会组织。2006年组建广西工艺美术协会以来,我们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成立了6个市级工艺美术协会。省市两级协会,在行业自律,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各类展评、展示、展销活动,工艺美术理论学术研讨,工艺美术教育培训和交流,企业宣传和作品宣传及组织学习贯彻实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11篇

黄 山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曾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班进修。先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余少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其作品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奖10余项,并被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江广水 艺名浩然,1941年生,陶瓷世家。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景德镇东升陶瓷总顾问。

艺术特点:陶瓷文化、国画实力派画家,作品被收藏界青睐。学术理念:陶瓷艺术始于历史、源于生活,创新的动力在于“法自然”超越才是精华。

徐旺贵 1963年生于江西景德镇。曾执教于陶瓷职工大学,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院艺术系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

专于陶瓷创作教育近三十年,经常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写生收集素材,作品以青花见长,多以山村、民居为题材,创作出了《乡里人家》《依山傍水》《徽家牧童》《乡村晨曲》《山乡农家》《乡情》等优秀作品,并多次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金、银等奖项。

作品乡情系列多次在《景德镇陶瓷》《中国陶瓷》等杂志期刊专题报导。其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受到专家和收藏者的广泛好评和赞誉,是景德镇有潜力、有成就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

刘 威 江西宜春人。2005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李林洪教授。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瓷画研究院特聘画师,大学讲师。

金 亮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获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现攻读景德镇陶瓷学院“传统与现代陶艺研究方向”硕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2011年景德镇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作品展(南昌);2010年青花五行陶瓷艺术作品展(杭州);2008年·2008中国陶瓷艺术创新精品展(北京);2007年景德镇青年陶瓷艺术作品展,作品《问天》获金奖、《半月潭》获银奖;2007年金亮陶艺个人作品展(景德镇);2006年参加中国与挪威高校举办“全球餐桌”日用瓷与现代陶艺部分课题创作;2006年陶艺作品《古屋》参选广东陶瓷艺术博览会( 广州)。

第12篇

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根据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以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流程创作生产,主要采用天然或者传统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

采用属国家法律保护的天然原材料加工、制作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条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与发展、继承传统技艺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将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信贷、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是本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市、县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工作。

第六条 工艺美术相关的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及中介组织协助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做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工作。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可委托工艺美术相关的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及中介组织办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的具体事务。

第七条 对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评审与认定

第八条 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实行认定制度。认定工作每4年进行一次。

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聘请评审专家组成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 (以下简称省评审委员会),负责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评审工作。

第九条 省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学者等组成。省评审委员会应为九人以上单数,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评审专家库。

第十条 申请认定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提交真实、完整、详实的材料。

第十一条 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应当将申请认定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名单预先公告。公告期为20日。公告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提出书面异议。

对提出的书面异议,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应当在公告期满后30日内,组织调查核实;经调查核实确定不列入评审范围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

第十二条 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应当自公告期满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省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认定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材料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 省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申请认定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该省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经省评审委员会评审为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认定后予以公布:

(一)历史悠久,世代相传;

(二)以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流程创作;

(三)主要采用天然或者传统原材料制作;

(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五)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第十五条 符合前条规定条件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技艺创新、工艺精湛的作品,经省评审委员会评审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认定后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者,经省评审委员会评审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后,由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颁发证书:

(一)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制作;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技艺精湛,成就卓越,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四)获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或者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或者具有工艺美术类国家一级职业资格。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者,经省评审委员会评审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认定后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并颁发证书: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丰富的设计、制作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三)具有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或者具有工艺美术类国家二级职业资格、或者获得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的工艺美术名艺人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申请认定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或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组织省评审委员会从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评选产生并推荐。

第三章 保护与发展

第十九条 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一)搜集、整理、建立档案;

(二)征集、收藏优秀代表作品;

(三)对工艺技术秘密确定密级,依法采取保密措施;

(四)对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等采用录像制作、记录等方式进行抢救,对已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进行补救或发掘;

(五)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第二十条 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可以使用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标志。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制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标志。

第二十一条 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造册登记,建立档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或者假冒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

第二十二条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可以在其作品及其说明上使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称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的称号。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基地,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 鼓励和扶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院校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建立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特需的珍稀矿产资源和天然原材料的保护,严禁乱采滥挖。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列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措施,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单位和个人建立传统工艺美术收藏展示场馆,收藏展示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和其他优秀作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申请有关传统工艺美术的专利、商标注册或者版权登记。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支持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工作,并按照下列规定为其提供创作条件:

(一)工艺美术大师所在单位应当支持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工作室,并为其到艺术院校讲学、进修提供便利条件;

(二)为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授技艺创造便利条件,对从事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承技艺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授艺补贴。

(三)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在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工艺美术大师,由当地人民政府在生活、医疗上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第二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开发和园区建设、建立研发机构、开拓市场、培养人才以及保护、发掘、抢救濒危失传的品种与技艺等。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条 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作品骗取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或者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认定的,由省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撤销已认定的资格并收回证书、标志,3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取消其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或者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一)剽窃、伪造他人作品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称号的;

(二)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严重丧失职业道德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非法采伐、占用或者破坏传统工艺美术特需的珍稀矿产资源和天然原材料的,由国土资源、林业等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工作中知悉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秘密及其他商业秘密的;

(二)遗失有关评审材料,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工作严重失职,致使应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未得到有效保护的;

(四)收受贿赂的;

(五)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省评审委员会成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予以解聘,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