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01 16:3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第1篇

二、工作的基本思路

1、以德育为首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加强“三风”建设,确保学校稳定。

2、抓紧抓好安全工作计划,建立、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以初三为重点,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争取明年中考再创辉煌。

4、规范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推进“精、细、实”管理,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5、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依《章程》办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促进教代会、工会的工作。

6、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生宿舍、浴室的改建和维修。

三、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和措施

1、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①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师生的政治学习,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②认真搞好普法学习,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引导师生学法守法。

③继续规范德育工作计划,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切实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把开学第一周作为行为规范周,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月,使规范教育纵贯整个学期。

④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活动,扣住主题班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环境发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①认真贯彻《关于中小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规定》,强化“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意识,坚持“素质教育进课堂”,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实施素质教育。

②认真对新教材、新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和研究,改革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新路子,争取人人做课件,充分发挥网上优秀教育资源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劳动技术课。

④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作用。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①强化坐班制度的管理,严格会议纪律,继续做好文明办公室评比工作,做到文明执教。

②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实行“教案周检查”、“教学检查”、“行政干部值导”、“教师教学情况调查”、“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完善“听课登记”、“作业批阅检查”、“教学设备使用登记”等措施,将检查、登记的结果与考核、评优、评聘挂钩。

③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有自己的教研课题,并经常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④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特别是音、体、美活动,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⑤炼好教师的“内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培训、进修,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学习和参加第二专业的学习,参加计算机高级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测试,举办电教仪器设备操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制作培训。

4、加强后勤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①认真抓好后勤管理,把“为教育服务”放在第一位。

②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加强后勤人员的业务学习,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育人意识。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开支,争创节约型校园。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工作,迎接开学工作检查。

2、动员流生、巩固学额、做好固生工作

3、开学典礼,布置本学期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等一系列教育,布置110警务室。

4、学习市局有关文件,建立完善校内结构工资制。

5、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做好听课评课安排,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工作。

6、做好师徒结对工作,对新教师了解性听课,并互相听课。

7、建立各科兴趣小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8、庆祝教师节和迎国庆系列活动。

十月份

1、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一批新团员。

3、进行广播操比赛。

4、新教师上汇报课,请教研室专家来校评点。

5、学生字画比赛。

6、做好期中考试准备工作。

7、对后勤伙食民主测评。

8、初一新课程标准课型展示。

9、教学六认真检查。

十一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

2、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3、召开家长座谈会,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

4、工作的意见。

5、组织安全、法制讲座

6、组织召开校运动会。

7、开展读好书征文活动。

8、各学科开展技能竞赛。

十二月份

1、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2、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评选优秀课。

3、校级骨干教师评比。

4、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5、开展读好书征文活动。

6、迎元旦系列活动。

7、做好年终考核、评先工作。

8、教学六认真检查评比。

9、各班结束课务,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

元月份

1、代办费结算,财务审计,校产校具清理。

2、各部门、教师写好工作总结。

3、做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

4、检查实验室,微机房,图书室工作。

第2篇

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

一是依法行政理念进一步强化。健全完善了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决策程序规则,健全了科学民主规范的行政决策机制。同时,建立行政执法内部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按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和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社会效益。

第3篇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全镇8个村、所辖中小学和较大企业均建立了相应关工委,实现了“六有村关工委”的全覆盖,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年初制定关工委工作计划,及时调整镇关工委领导班子。同时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壮大“五老”及志愿者队伍,我们还主动吸收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有特长,有业余时间的志愿者加入我们的队伍,现拥有了一支精干的志愿者队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较好保证。平时,十分注重做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工作和会议等制度,并力求做到档案齐全规范。镇关工委组织了“五老”同志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宁波市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加强学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认真组织青少年及“五老”学习贯彻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以省、宁波市及慈溪市关工委领导对关工委工作的指示精神,作为日常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仔细研读每一期关工委简报,了解关工委动态,汲取先进工作经验,为关工委工作提供借鉴,以不断提高关工委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开展以“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积极以雷锋精神为先导,以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月份,镇关工委协同共青团、妇联、各村、各中小学等单位,在全镇掀起了一股学雷锋的热潮,。

(二)进一步推进孝德教育工作。为了弘扬孝文化,传承传统美德,镇关工委在各校开展各项孝德文化教育,评选孝德之星,桥南小学一名学生还被评上了市孝德之星。9月28日,桥头镇中心幼儿园与小桥头村老年协会在中心幼儿园联合举办“欢度国庆”、“欢度重阳”老小同乐活动,听汇报、看变化、洗洗手、画肖像,60位老小其乐融融。

(三)开展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动。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度过一个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健康平安的暑期生活,各村关工委、各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系列活动。今年,我镇毛三斢村和五姓村举办了假日学校,学生共100名,社会各界参与假日学校服务人数有40名,在镇宣传、妇联、关工委、共青团、暂口办等部门的支持下,假日学校举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假日学校主要开展暑假作业辅导、思想教育、文化补习、兴趣活动、数字阅读、手工制作、绘画、唱歌等课程;邀请了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来为孩子们开展讲座,为孩子们讲授一些村史、法制、安全、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常识;同时学校安排了一些优秀儿童电影欣赏等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前,镇关工委组织老党员老教师到各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革命烈士等故事,4月2日还组织全体退教老师到峙山公园革命烈士墓进行祭扫。同时还结合其他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主题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同时,“五老”同志积极发挥余热,10多名退休教师主动担任镇校外辅导员和监督员,宣传法律法规,反映社会动态,使保护青少年的意识深入社区群众心中。

三、发扬品牌特色,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少儿读书活动。我镇自1984年其开展暑期少儿书海遨游活动以来,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30年来,年年举办少儿书海遨游活动,以图书室为阵地,借助文化站,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精心打造每一个活动,不仅填补了青少年儿童的求知空间,还丰富了少儿的生活内容和心灵世界,聪慧了头脑,修炼了品格,同时还造就了一批全面发展的文学俊才。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团中央有关领导在全国读书研讨会上提到我镇的少儿读书读报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今年暑假期间,仅镇图书馆借阅点共接待小读者3086人次、平均每天接待51人次;共借阅16847册次,平均每天借阅281册次,平均每天每人借阅5——6册次。

每年的读书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重点,以最近几年为例:200xx年“学奥运精神,学做奥运人”;20xx年“党的xx大精神鼓励我”;201x年“学国学,明礼仪,做文明少年”;20xx年“颂党恩,跟党走”;201x年“争做慈孝、包容、勤奋、诚信小公民”;201x年“走进改革新时代”;20xx年“崇尚科学、振兴中华、梦想成真”,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与支持,每年的读书活动都有总结表彰,把学生所写的读后感文章中的一、二等奖编成一个专辑。

四、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开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镇的退休教师也每年进行银发助教捐款活动,6月份退休教师向10名贫困学生捐款共计3000元。今年10月,联合镇妇联对18名孩子开展“折翼天使”慰问,向困难学生送去若干物资及学习用品。学校关工委还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开学初,选派党员干部走访慰问部分困难家庭,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了解他们的处境,并献出微薄之力。

20xx年我镇关工委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简单,活动的成效与影响面、影响力有待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拓展思路,把工作做得更好。201x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镇关工委工作,不断扩大人员队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创建“五好”关工委。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素质

(一)以雷锋精神为先导,继续开展以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融入孝德教育。把学习雷锋与开展孝德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雷锋精神为先导,以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关工委协同共青团、妇联、各村、各中小学等单位,在全镇青少年中持续开展此项活动。

(二)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我们的节日”,如清明节、文明礼仪月、六一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建队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鼓舞青少年,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

(三)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镇关工委要主动协调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按照服务学校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强化社会教育的原则,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

(四)积极开展暑期教育活动。除了保持传统暑期教育活动外,201x年要积极扩大村或大型企业开办暑期教育班。

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不断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继续做好帮困解难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助学、助困、助残、助医、助孤等关爱帮扶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及经济薄弱村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失范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六五”普法工作,做好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合、加强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在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举报不良信息,监督校园周边环境,参与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等方面,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继续做好失范、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

最后再谈谈对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关工委工作要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目前我市各镇关工委工作人员数量严重偏少,大多数只有一个,工作经费在预算中很多也没有专门列支,可以说在人员的配备及经费的列支上都体现不出应有的重视。

• 关工委工作教育方法相对陈旧,内容相对单一。五老人员年纪大,与现在的学生有代沟,文化观念差异大,普通话不标准,不会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单纯讲道理,很难真正让青少年入脑入心。

第4篇

“十二五”时期,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期,“两型社会”建设突破期。组织实施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保完成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于今后五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解原则

(一)合理定位。对涉及政府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突出重点。对《纲要》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总体部署、促进和谐建设等战略重点以及各项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三)操作可行。对《纲要》中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任务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评价考核的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二、任务分解

(一)约束性指标。

《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是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完成。

1.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以上。

——由市教育局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耕地保有量保持15.58万公顷。

——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下降13%。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下降17%。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五年下降7.4%;二氧化硫排放五年下降8.3%;氨氮化物排放五年下降10.2%;氮氧化物排放五年下降7.5%。

——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6.森林蓄积量达到280万立方米。

——由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下降10%。

——由市水利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8.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66.2万人以内。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9.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由市人社局、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二)加快产业发展。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结构优化升级并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与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并举,促进技术创新与品牌经营相结合,大力推进“321产业工程”,即打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三个产值过100亿的产业,壮大机电汽配、化工两个产值过50亿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一个以生物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努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力争工业经济成为跨越发展的核心支撑。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

——由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强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规模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农业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方向转型升级。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将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由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适度超前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增加供给、完善功能、服务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不断拓展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服务新业态,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由市商务局、市住建委、市人行、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统筹城乡发展。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加快形成以城区为核心,菏沙公路、皂岳公路为两条城镇化发展主轴线,工业园(多祥滨江新区)、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建设5个区域中心镇、14个特色镇和200个中心村,构建吸纳百万城镇人口规模的复合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编制体制,完成城乡一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到2015年,城镇人口突破9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

——由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快推进城区建设。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形成大城市框架,宜居城市品质初步显现,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3.加强小城镇建设。

推进荷沙公路、皂岳公路沿线城镇带建设,推进镇级市建设,加强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产业集中、人口集聚为基本方向,加强岳口、马湾等试点镇和其他各乡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由市新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构建一体化机制。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

——由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建设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主骨架、枢纽节点、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建设为重点,增加出口,完善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建设成为江汉平原北部、武汉城市圈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由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构建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生态保护三大保障工程,构建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持续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稳定健康的农村水利发展体系。

——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能优先,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煤、电、气、油等能源建设,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供电公司、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建设“数字”。

加强骨干网络建设,构建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由市政府办、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五)建设“两型社会”。

1.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施节能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力争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日以上,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贯彻落实《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规划》,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乡生态家园。倡导生态文明观念。

——由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市文明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引导工业企业及企业之间提高对生产资料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重点推进“生态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武汉城市圈特色明显的“两型”产业示范区。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十二五”期间,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5.58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9万公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7.2万亩。

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源的保护,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推进城乡集中供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六)推进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全面落实湖北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

——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力争新建和改扩建89个公办幼儿园,创办2所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入园儿童3.45万人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残障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稳定发展高中教育。到2015年,建成3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入学率达98%。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积极促进创业就业。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就业总量。“十二五”期间力争各类培训15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5万人、就业前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2万人;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到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3万人、6.2万人、4.5万人;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保人数达80万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2015年全体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城乡“低保”制度,到2015年,城市“低保”规模达到3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4.7%,人均补差150元以上;农村“低保”规模达到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6%,人均补差55元。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多方筹资兴办农村福利院,使全市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的封顶线,提高救助时效和资金使用率。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以教育援助、生活救助、灾害救助为重点,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规范社会募捐活动,精心打造“慈善阳光班”、“温暖工程”等慈善品牌。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完成河城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在江家河小区建设安置房1018套;启动河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十二五”时期,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市保障性住房8000套。

——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受益面,解决职工“住有所居”问题,到“十二五”末年归集公积金达到1.1亿元,归集总额突破8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达到85%,提供廉租房建设补助资金总额达到1200万元,提高公积金使用率,扩大贷款面,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贷款年限延长到20年,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开通异地办理业务。

——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社会化养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中心,兴办居家养老院,拓展寄养式社会养老业务,提高集中养老供养率。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市一医院按三甲医院标准的建设与申报,市中医院按县级医院标准建设,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提高政策服务可及面和农民受益水平。

——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新建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扩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老年大学。稳步推进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由市住建委、市妇联、市档案局、市文广新局、市老干部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好陆羽广场文化活动和节假日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唱响“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充分挖掘花鼓戏、渔鼓、说唱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佳作。进一步加大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树立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争取举办第二届湖北()国家陆羽茶文化艺术节和地方戏曲艺术节。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文化产业。以石家河遗址、佛祖山圣地、陆羽故里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增长点。

——由市文广新局、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体育事业。规划建设市体育活动中心,改扩建全民体育健身中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健身消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国民体质监测指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建设乒乓球运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打造全国乒乓球之乡。

——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八)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1.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培育发展各类投融资主体。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提高城市生产要素集散功能。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由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索下放审批权限,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理顺部门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审批信息共享共认机制,逐步推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由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加快农村综合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机制。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证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增长,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执行到位。支持鼓励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推进科学规范的为民服务全程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深入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由市财政局、市新农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对接大武汉。融入武汉、依托武汉、服务武汉,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和九个联合体建设,加深与武汉市及圈域其他城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加快融合步伐,切实发挥同城效应。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重点以“一区三园”为承接平台,实行集群式、链条式招商,加大对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做好援疆工作。

——由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努力扩大出口。坚持出口型与内需型产业并重,进一步支持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扶持本地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积极申报设立棉花保税仓库。“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5%以上。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增强外资企业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以全国开展的“万侨助万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市侨乡优势,实现侨资规模的新突破。

——由市商务局、市招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九)建设和谐。

1.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司法监督制度,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解合力。做好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开门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严格执行维稳领导责任制和查究制度,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市综治办、市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2人以内。

——由市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杜绝发生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坚持不懈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由市综治办、市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到2015年,全面完成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的基本任务,实现人口出生率8.5‰、自然增长率2.5‰、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20、出生缺陷发生率9‰的目标,以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强化城乡社区管理。

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环境,增加社区投入,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建4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镇社区建成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加强扶贫搬迁住宅小区建设。完成蒋湖农场和三江、四海棚户房扶贫搬迁,新建8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3个搬迁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

——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由市文明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扎实开展双拥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重点解决在乡老年复员军人的生活困难;继续推行以自谋职业为主的安置改革办法,大力开展城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建立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由市委宣传部、市人武部、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工作计划

(一)制定计划,细化任务。各地、各部门要以《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于2011年8月15日以前报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