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

时间:2022-10-28 15:3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园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园林

第1篇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要点;配置方式

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为城市带来新鲜的活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贡献力量,更是为人们创造更优质的人居环境。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重视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在植物配置中更要体现生态理念,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和对环境的改善功能。

1植物配置要点

1.1结合场地

进行设计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要对地块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研,充分考虑绿地的自然情况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使多种乔木、灌木等多种类的植物构成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在植物配置的时候还要考虑地质情况,不同种类的植物适合不同土质,结合场地是植物配置合理设计的基础。

1.2植物品种的选择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自然保持充分的尊重,因此在植物品种选择的时候也要遵从这样的原则。充分考虑植物对阳光、气候、水土的适应情况,最好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能够保证高成活率和适应性。在引进外来物种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新来的植物予以关注,避免在移植的过程中出现死亡的现象,同时要避免选择容易释放有毒气体、产生环境污染的树种,如杨树,会在春夏交替的季节产生大量的杨絮,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1.3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植物配置的时候,除了要保证物种的丰富多彩,还要保证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季相变化,保证城市的每一个季节都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选择不同生长周期的植物,选择冬季长青的植物,避免栽种过多在冬季之前进入落叶期的树种等。

2配置方式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有很多植物配置的方式,本文主要针对自然式配置和规则式配置方式进行分析。

2.1自然式配置

在自然式植物配置方法中包括孤植、丛植以及群植三种,每一种种植方式都会给有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带来全新的景观体验。

(1)孤植

简单的说及时在植物配置的时候,选择单株种植的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不与其他的植物产生联系,实际上能够形成交相辉映的空间效果。单株配置的植物能够为人们带来庇佑的效果,能够满足整个园林设计的空间结构需求。孤植能够形成比较单一的空间,为了不让游人产生单调的感觉,对树种的选择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一些树形优美、姿态奇异或者颜色鲜亮、独特的植物,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另外孤植需要很大的空间,一般要求在孤植树周围不要出现其他景观植物,通过大空间的衬托,体现单株植物的个体美。

(2)丛植

丛植一般选择4~6株同种植物或8~9株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混合搭配的方式进行种植,从而形成富有变化的植物群,通过丛植的方式能够让不同种类的植物完美的搭配在一起,既能够体现单株植物的个体美,也能体现群体植物的组合美,使得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3)群植

选择群植的配置方式,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主体植物,一般选择体型高大的1~2种乔木,再搭配多种体型稍小的乔木、灌木等进行混合种植,从而形成种植面积比较大的植物群组。由于群植涉及到的植物品种比较多,因此在选择植物种类的时候要注重考虑不同植物的习性,对阳光、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避免选择不适宜群植的植物。

2.2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的配置方式通常运用于道路、广场等区域的植物配置设计中,包括正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长方形种植、环植以及行植等多种形式。植物的规则式配置通常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配置的,能够体现植物种植的规范化和整齐性,给游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会让人瞬间产生舒服的感受。另外规则式配置方式在空间利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生态作用和空间利用价值。规则式配置常常选用低矮的灌木,例如瓜子黄杨、海桐、金边黄杨、女贞、雀舌黄杨等,一般情况下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尤其是在空旷的绿地上,规则式植物配置能够给整个空间营造锦上添花的效果。在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中,规则式配置方式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设计方式,在城市广场、马路上见到的艺术植物造型景观,是其延伸配置的方式,人们通过控制植物生长的形状和方式塑造出多样化的景观姿态,让人们在上下班的路上也能够欣赏到形态奇异的景观植物。

3小结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生态化园林设计已经成为城市树立生态文明形象的重要途径,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只要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最好植物配置设计,就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用地的作用和价值,就能够创造更大的环境效益,为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献平.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4,02:136~137.

[2]张秀霞.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江西建材,2014,08:209.

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生态美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c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pace, people enjoy the high quality of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xposed in front of 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ity environment,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introduc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 the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not only stay in the artistry, began to focus on the broader field of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beauty

中图分类号:TU986.3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的一系列原理(生态位,生态平衡、互利共生、边缘效应等等)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构成一个乔、灌、草及藤本植物因地制宜的配置在一起的空间环境,使之种群协调、层次明显、季相色彩相适宜,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且能极大地调节、改善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

二、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1)艺术性原则: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是植物景观的堆积拼凑,也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而是对各种植物群落在美学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组合,是园林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在植物景观的物种分布和配置过程中,应遵循和谐统一、均衡调和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表明了设计园林时配置植物的艺术要领。在设计小区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时,植物的形状、线条、色调、质地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中各物种要有一定的差异,形式也要变化多样;但同时又要各物种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觉,使人观赏或或置身其中时都能让人心静柔和、赏心悦目之感。

(2)另一方面,现代生态园林景观还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思想内涵。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美景的同时,逐渐会将景物的形象美以人格化,借以承载人的思想、品格、境界等情感寄托。

(3)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某一物种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在空间结构和季节变化中的地位,反映了该物种与整个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在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地设计中,应科学选配景观植物的种类,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性,尽量避免各物种间营养结构上的竞争。城市现代生态园林应能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生态群落,各物种间相互依托,有机融合,根据不同气候特点及地域环境,合理配植各具特点的现代生态园林植物群落,形成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

三、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生态园林城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城市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市场从多方面对城市建设进行调节。这就要求城市的规划要具备弹性,适应城市发展。为城市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提供连续的空间,以适应城市发展多种可能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过程。人类经历了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创造生态环境的过程,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深化和提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生态环境时代。人们对城市赋予全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园林城市成为时代的要求。

四、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1、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多样的景观。

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和土壤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念位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植物可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生态园林的兴衰与成败。在生态园林构建中,应允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

3、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要具有协调性,也就是说各个景观要素要做到之间要具有整体协调性。把园林景观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注意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也要注意植物与硬质景观以及植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绿地与人的关系。

五、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经济、高效的园林形式,同时,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应该是生态型园林,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性、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

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是为了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而提出的。这种减少不是以牺牲园林绿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为代价,而是在满足生态、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前提下的最少投入,离开这个前提,就会影响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园林绿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约的目的。

1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1.1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在地少人多的中国,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不可能完全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改善。面对有限的绿地面积,就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高效的园林绿地系统,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1.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

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遵循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发挥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的规划对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节约的重要保证,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城市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节约。

1.1.2通过合理设计,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

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的选址正确,且设计合理。城市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要求,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

1.1.3通过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

立体绿化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天桥绿化等。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可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视率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无法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采用立体绿化和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覆盖层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当前立体绿化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的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在无显著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向空中竖向发展,从而提高绿化效率。

1.1.4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植物资源是形成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的最直接保证,乡土植物应该是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的核心物种群。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来说,从植物品种的选择到群落结构的设计,都应该充分借鉴和模拟乡土优势群落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以及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来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

第4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功能;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landscape plant disposition principle, plants in the city i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in plant allocation principle, plant artistic configuration are analyzed, thus emphasizing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lant configur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plant disposition; principle; func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86.3

优秀的景观,不仅需要优美的建筑作为主体,还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相匹配。以此配比出景观中的自然美、生态美、和谐美。同时,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还可以结合当今人类生活的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多方面内容,使生态园林植物的实用功能达到最大化,充分有效的服务于人类生存环境。

1、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的原则

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应根据美学得要求进行创造融合。不仅要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在四季交替轮换中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同大自然与时俱进”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总结为应掌握以下几点:重视植物多样性;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人为与自然相结合。

1.1生态原则

要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如增加空气湿度、吸收有毒气体、吸附灰尘、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利用植物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易于管理,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在具体应用中,就是要符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保证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

1.2艺术原则

完美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生态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植物配置涉及到建筑艺术、诗词小说、绘画音乐、雕塑工艺,而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对于园林植物景观欣赏与创造的影响尤为明显。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的感应三要素构成。形成三要素的辩证统一规律即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同样也遵循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规范化的形式艺术规律。

1.3动态原则

动态原则的提出是基于植物的季相变化特征提出的。季相,即植物随四季更迭而呈现出的不同的特征,是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是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另外,掌握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观赏特征,加以搭配组合,能创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宋代欧阳修诗云:“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叫一日不花开”,正是对上述配置方法的应用。

1.4整体性原则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有序的有机整体,各景观组成要素互相关联,通过一种合理有序的组合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和谐的原则,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最终目的。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能

在城市中我们的生活环境被各类绿化植物围绕着,植物在四季轮回中变换着自己的形象,给予了城市不同的容貌。然而很多人却把植物当做是城市规划中建筑物附近的装饰品,而把建筑看做是完全独立的,这显得十分荒谬。实际上,在当今社会,植被的选择是开发商考虑建筑选址的一个重点之一。他们考虑到了保证水土,调节气候,防御风沙,经常将植被应用与阻挡这些灾害的东西联系起来,也为这种天然的生态环境作为小区的价格筹码。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三大功能:即建造功能、环境功能、观赏功能。植物建造功能是植物在景观中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植物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植物的建造功能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及、以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观赏功能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植物的三大功能中建造功能对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

3、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对比和衬托

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以此可以充分运用他们的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表现一定的艺术形式,勾勒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3.2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尽相同,有的植物生长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植物生长具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究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要和环境相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季节变化中不同的生长形态,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起伏和韵律

在配置街道两旁和狭长地区的植物时,要注意空间的变换和立体效果,做到高低搭配,起伏搭配,产生层次感,避免布局呆板。

3.4层次和背景

为避免景观单调,可以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互相搭配,将不同花期的花色植物相互配置,可以增加植物景观的观赏性。

4、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

在树种搭配上应符合植物的生态习性,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合型植物群落,并应遵循植物群落得生长规律,间歇性的进行良性人工干预,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稳定、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态系统。

4.2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上可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导致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更不能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有周期的进行药物或人工上的除草工作,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4.3在植物配置考虑四季的搭配

植物配置应注意考虑营造一个一年四季都不同的优美生态园林景观,在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搭配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4.4在植物配置中营造开放式草坪

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的耐践踏草坪,以提供应急避灾避难场地,一方面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安全的避难场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

4.5对植物应采用生态除虫方法

对依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的病虫害,要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采用生物学或人工的方式进行养护。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生态设计;绿化;舒适;景观

1 生态园林的含义及目的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生态园林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生态平衡;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2 生态园林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所以满足居住者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居住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居住需求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于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变化加深,地球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正在锐减,人们关注居住区环境的意识日益强烈,急切要求提高居住区环境的健康性、生态性,“生态园林”的理念应运而生,因此,生态园林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3 生态园林工程在居住区园林规划中的理念

生态园林工程在居住区园林规划中的理念有生态性理念、人性化理念、归属感理念等。 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在居住区的园林规划中,需要亲近自然,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感觉处在生态环境之中;要顾及到不同的人群,比如,老人和小孩的活动空间等;还要带给人以家的感觉。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是不同的。

4 生态园林设计要点

生态园林不同于非生态园林, 一般认为有4 个方面的标准:①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提高绿地率是最基本的。②提高单位面积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越大,生态效益就越大。③提高景观质量, 重视群体美和自然美。④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一个城市设计生态园林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考虑。①规划方面。要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讲,一般分为5个规划层次,即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这里说的是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在建设中,要根据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要符合人与自然的比例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②绿量方面。我国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这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生态园林的发展。要尽可能地保持较大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它生态功能的发挥。

5 结语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态、绿色、环保、舒适”是现代居住区发展的总体方向,它将集中体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态型居住区首先就是要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感,同时,绿地景观的规划还要营造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成分,在绿地景观规划过程中,会尽可能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创造出好的效果,同时,更加注重对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经营管理和规划观念,抛弃以前的粗放经营、粗放管理、浪费严重的发展模式,而以节约型的规划管理来获取高的效益。最终达到生态型居住区的自我维持、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的程度。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郊区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出发,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城市及郊区绿化系统,在园林中科学地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以达到顺应自然、提高环境质量,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绿化方案与措施。这样建成的园林绿化单体,称作生态园林。现代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和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在生态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富有生态环境观赏功能兼备的城市绿化体系,为城市及城郊营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继承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生命科学与人文艺术结合的产物,具有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1、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历史

从近代中国一直到建国初期,由于受到战乱的干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顿,在此期间中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0世纪五十年代,各行各业都深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园林绿化领域亦是如此。不分具体情况和地区,园林模式统一,构图追求严格对称、规则,尺度追求宏伟,气氛严谨肃穆,政治色彩浓厚。植物配置品种单一,种植形式呆板,色彩单调,人与园林绿地之间缺乏亲和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以及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园林绿化行业也受到深入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园林绿化的发展日新月异。

2、生态园林产发展的国际背景

生态园林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由荷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由于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吞没了大量自然景观,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于是一些有识之士从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出发,考虑在园林中设计与自然完全一样的植物生境和植被群落,并称之为生态园林。

198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郊外召开的“国际庭园博览会”上,与大规模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装点的华丽而鲜艳的花坛相反衬,会场水边的“自然生态园”,再现了荷兰代表性的湿地、沙丘、森林等…”那种沉静祥和的田园风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

京都著名的“梅小路公园”内,有个生态园,名为“生命的森”。是以自然生态环境观察、修复为研究目的而设置的。京都生物生境研究会自1996年“生命的森”建成后一直进行追踪调查,参加者有大学的教授、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学生、市民等。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的组成变化、植物群落、昆虫生态、土壤动物、鸟类、苗类、森林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等,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无论是欧洲的生态公园,还是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生态园林发展的国内背景

3.1领导层思想的转变

在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政府启用了一大批青年干部担任主要部门的领导。这些青年领导大多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他们对园林绿化比较重视,而且更愿意听取专业人员的建议,这使得园林绿化工作有了更为合理的政府规划。而生态园林正是顺应时展的园林绿化形态。

3.2国内房地产业的兴起,对园林绿化的促进

中国房改以后,商品房进入历史舞台,成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元素。房地产业由此发展壮大起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成熟,商品房配套的住宅区园林绿化也越来越完善。开发商为了增加收益、节约成本,会竭尽全力采用新技术,控制资金核算,选用最优方案。

作为房产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也由此受到促进。生态园林作为园林绿地发展的主流形式,被各大地产开发商加以推广。

3.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提高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居民不再满足于形式简单,功能单一的园林绿化。生态园林的出现满足了城市及城郊人民生活的需求。

4、生态园林的特点

4.1形式丰富

不再单一局限于整齐美观的设计思路,逐渐向回归自然的形态发展。模拟不同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园林的形式。生态园林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往往采用种类丰富的植物,因此植物多样性也是生态园林的特点之一。

4.2功能完善

过去对园林、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和宣传,偏重在游憩、观赏,“绿化、香化、美化、彩化”曾经风靡一时.虽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很大成绩,但似乎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我们不否认美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从本质上看,绿化的作用远远不止美化。有的人认为园林绿化只是为城市“涂脂抹粉”,点缀点缀,那是舍本求末了,生态园林正是针对这种狭隘片面的认识而把园林绿化的功能从本质上提出来园林绿化最本质的功能是发挥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效益。生态园林具有传统园林的观赏功能外,还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植物配植,能够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沙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4.3节能经济

由于生态园林绿地是多种植物共同形成的小型生态群落,这些植物的配植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生长情况,更有利于园林绿地中系统自身能量的调节,只需要较少的人工管理,这使得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直接降低。

4.4促进城乡平衡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功能,并能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建立生态园林使城郊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促进了城郊人民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拉近了城郊和城市发展的距离。

5、西安市生态园林的发展情况

第7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内涵;意义;策略

1.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

城市生态园林在生态学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合理分配人工植被的空间布局和时间交替,构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2.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2.1调节局部气候

植物的光合和蒸腾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市局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2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局部空气中的碳氧平衡;还能够阻挡和吸纳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是城市中的天然“空气净化器”。

2.3减少城市噪音

植物对噪音有隔绝和消耗的作用,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困扰,为大家提供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

2.4美化城市环境

生态园林是城市景观和城市文明的一部分,与城市中的建筑和人群相互辉映,美化城市环境。

3.优化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策略

3.1种类多样,合理配置

3.1.1种类多样。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确保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利用多种植物互相搭配的方式,提高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平衡性和实效性,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发挥全面的生态功能。

3.1.2合理配置。首先,互补。不同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生长阶段、发挥不同的生态作用。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促进不同植物之间的互补,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草木花卉的花期、颜色、习性等因素,实现花期上的衔接,颜色上的搭配和习性上的互补,打造四季美景。

其次,互惠。很多物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能够形成寄生或共生的关系。在园林设计时,要本着“互惠”的原则,实现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繁荣共生。例如,胡桃的分泌物对于苹果的生长不利,那么就应该避免将二者种在一起;而皂荚能从白蜡的分泌物中汲取养分,二者搭配在一起,就能相互促进、互惠共生。

3.2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一方面,充分考虑空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对于生态园林的规模、种类、功效等方面的需求,打造个性化园林。

3.3合理规划持续发展

3.3.1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可以分为综合规划、区域规划、细节规划、过程操控等几个环节。因此,要从设计之初就进行合理规划,大到绿地整体格局、自然地形地貌、城市功能分区,小到绿化手法、施工基础、操作流程、物种选择,都必须尽善尽美,合乎标准。例如,在公园的生态园林设计中,不仅要对公园进行合理分区、植物群合理配置,更要将生态园林的形象、体量、尺度等都精确到位,保证完美呈现设计理念。

3.3.2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前期规划。在园林设计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周期、寿命等问题,力求保持生态园林长久的生命力和功能性。其次,加强过程维护。应该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园林监管等纳入到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当中,从源头处加强对生态园林的管理和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共存,也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4突显文化,树立形象

生态园林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标签”,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丰富城市文化底蕴、突显城市文化特色,将园林设计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例如,西安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就要体现西安这一特点,打造西安文化古都的辉煌形象。

第8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

人们大多注重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性,而对生态园林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关注不够,还没有提出较具体的生态园林建设原则和目标。生态园林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园林的观赏性,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生态园林的特征

1.生态园林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点与稳定性水平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资源利用,都趋向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多个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物种的群落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城市中由于人为的干扰和随机因素很多,环境变化的快速多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能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景观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基础。

2.生态园林的公共性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化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环境的良性效益,向全体居民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绿化使用价值,它的最终产品不同于一般类似水电需计量的对抗性消费品,是绿化的成点、成线、成面、成片、成带的绿化园林主体。它所产生的净化空气、光合作用、调节气候、降温保湿、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避灾、美化环境、休憩旅游、保护文物等综合功能,都属于非对抗性的,因为绿地或绿化带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同时提供使用价值的功能,在供应一个人使用的同时,还能供应其他许多人使用,而且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大家共同使用,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满足同样的生存、享用等需求。

3.生态园林的无界性

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传统园林构建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公园、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市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实现绿化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逐步走向国土治理,把生态园林建设成为人类大环境系统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

三、生态园林的规划要点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的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和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追求生态美、人文美、个性美、自然美的前提下,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已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和自然化,如杭州、苏州、桂林、石河子、南京等。南京市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遵从生态位的原则,搞好植物的配置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光的生态类型、水的生态类型和土壤的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态位的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植物可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生态园林的兴衰与成败。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的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合理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3.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

现代科技、“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台风把大量野生动植物驱赶到深山老林、荒丘野岭,或消失得不见踪迹。找到被赶走的物种,已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现代审美情趣的潮流。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因长期的进化生存已经很适应当地的气候,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种,本身就发挥了乡土优势。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大树,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对于纯草地来说,立体绿地省工,便于管理,而且经济效果好。可选用的品种很多,如榕树、云树、大叶藤黄、树菠萝、樟树多种、第伦桃、普文楠、毛紫薇、杜英、粉花山扁豆、铁力木、灯台树、山桂花等。然而近期一些城市绿化,追求外来种类,如大王椰子、南洋杉、黄金榕等铺天盖地。但是,大量种植的则遮荫差,生态效益少,价高绿荫差,难管理,特别不适合作为行道树。

4.遵循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目的,追求实现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结论: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孔丽辉,崔剑飞.论生态园林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2001

[2].龚春,罗宏炜.城市绿化的生态园林意识[J].江西林业科技,2001(04)

[3].马建武,陈坚,张云等.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实施策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

[4].张国文.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城市生态园林[J].中国园林,1997

[5].钟建元,刘鲜兰.走生态园林之路[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

第9篇

[关键词]生态  园林  城市环境

        在构建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城市中的多元因素制约着植物生长环境和景观效果。面对城市的密集建筑以及道路 交通 的不断骤增的情况下,结合特殊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即满足植物其自身生长条件,同时满足园林造景的需求,使园林景观在人口增多、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朝着人性化、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生态园林美学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 现代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 规律 的一门多边 科学 。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生态园林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

        4、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 自然 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5、社会性、 艺术 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也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功能的发挥,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更好的推动 经济 社会向前 发展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相呼应,也是 现代 景观追求的三个重要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一、目前生态园林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现状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期,因此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相应的促进了城市生态园林工程的建设。由于生态园林工程蕴含着建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生物学与植物学的新型综合学科,因此对其的施工和建设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普遍不足,很难符合设计者的期望以及城市园林整体景观的要求。因此对于生态园林施工而言,其对技术的要求和需要是全方位与立体化的,需要在长期的操作与实践中不断的分析与总结相关技术经验,从而切实的满足国内城市生态园林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

虽然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生态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还不够先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是随着大中型城市的不断兴起与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断严格,因此必然促进了国内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与发展。其飞速的发展也为施工技术的更新和完善提供了巨大动力和资金支持,因此形成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生态园林技术管理理论与体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采取多种技术管理措施加强对生态园林施工的管理

对于生态园林整体景观效益而言,其最重要的是对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施工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能够结合实际尽可能的利用和保护之前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园林施工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其的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

2.1 因地制宜,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多方协作

对于生态园林施工建设而言,不管是施工方、投资方抑或设计方,对最佳园林景观效果的营造是其共同目的和要求,从而使得生态园林工程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在整个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呀施工方与投资方和设计方彼此之间密切的配合与合作。对其技术的管理需要施工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投资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设计方提供先进创新的技术。对任意一方支持的缺失都容易给施工的技术管理带来困难和阻碍。

2.2 加强对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

对于生态园林施工建设而言,其技术方面的管理,是指上就是施工技术实施的具体过程。由于在生态园林工程开工之前,其就对相关技术和措施进行了研究与制定,在加上专业设计人员结合具体操作情况对其进行了实地的测量与科学的研究和分析,通过以上措施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施工建设方案。

然而在现场的施工中,出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对施工制定的技术预案往往同实际情况产生了比较的差异,这就需要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确保整个生态园林工程的质量与进程都能够不受外在因素的消极影响。

2.3 不断的提高栽植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乔灌木和花草等植物的栽种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其而言,植物的栽种并不是简单的栽花种树的过程,而是一项对技术与审美要求都比较高的工作。其设计更加的重视对品质和品种的追求,具体而言就是各种植物可以进行高矮错落和方向上面的协调与搭配,同时还要注重颜色上面的搭配,这就需要相关操作人员要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比较高的审美观,从而实现生态园林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或者企业要加强自身施工人员和队伍的整体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训与建设,不断的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在详细的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面不断的提高园林栽种与其它操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确立其科学合理与高校的施工原则。

三、网络技术在生态园林施工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在各种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使用,在生态园林的施工建设中也可以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从而不断地提高其施工的技术含量,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通常而言,生态园林施工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3.1 采取网络计划技术组织相关施工建设

在具体的生态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的利用时差,运用全局观念,从而更好的协调人力和物力,有效的协调施工人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生产活动,科学合理的调配各项资源在生态园林施工建设的运用,从而避免延工、等工和窝工等现象的出现,有效的缩短区域之间工程的施工周期,保证植物有着比较高的存活率,在多种方面全面的提高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3.2 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施工

对于生态园林的施工建设而言,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园林工程中的部分单体工程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不断的提高施工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对施工区域的有效划分,可以促使网络总图清晰,方便施工人员对其观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计划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方便了单一施工计划的修改与完善。鉴于以上原因,大力的推广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网络计划能够有效的提高园林施工建设速度,并且对工程的宏观调控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四、生态园林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里,可持续发展是引导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前提,也是事物运动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对生态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许多园林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施工技术理论和方案。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生态园林施工技术的发展而言,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其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创新理念指引其发展。这是由园林施工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决定的,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沟通着相关行业技术,可是其又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特点。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由于国内的生态园林建设技术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因此要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地提高相关建设技术和管理措施,对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从而不断的提高国内生态园林建设水平,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兴梁.园林生态学的界定[J].吉林林业科技.2010.11:41-45.

[2]乔丽芳,张毅川,郑树景.生态园林施工的技术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8:78-83.

[3]叶德敏,魏成浩.城市园林生态景观的施工管理[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4:12-13.

[4]代革联,陈通,靖伟伟,曹丁涛,赵芳娣.浅谈中国园林施工的技术应用与科学管理[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9:44-48.

第11篇

一、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结构、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园林构建的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是主流植物,不同植物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的阳光、空气、土地等资源,构建和谐有序的群落。植物造景是在充分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配合周围自然环境,通过精心选材、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实现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完美统一。生态园林要求园林设计开始就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利用率,在美化环境,构建和谐环境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二、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美化改善生态环境,营建赏心悦目的形态美、层次美,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美化了城市环境。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小气候,在夏季降低气温,冬季升高气温,降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等等。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防火、防震、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环境。生态园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让人们亲近自然,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化、综合化的工作,要求按照一定原则进行配置,概括来说,植被配置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艺术性原则要求植物景观和谐统一、调和、均衡,不同植被之间形成相互错落的层次,同时保证柔和、平静的和谐美感。生态性原则要求植被配置合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补充,功能健全,并且保证生物多样性,对于外界侵扰能够有效抵抗。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生态园里设计中植被配置的核心和基础,要考虑生态园林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

四、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将生态环境价值加入到园林建筑中,在体现了植被生态作用的同时,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生态园环境,为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

作者:程明山 徐良仁 单位:湖北省通山县林业科技服务中心 湖北通山县林业局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环境 主要功能 类型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1、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1)调节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的作用。

(2)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①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③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④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

3、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3.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科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4、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生态园林建设类型有以下两种。

4.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在美学原则的应用上,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在意与形的统一上,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

4.2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袁兴中.刘红.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 上海环境科学, 1995,(02)

[2] 刘 伟.刘晓彬.胡学聪 城市规划与环境经济的关系[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