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17 18:23: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第1篇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范文:

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升级,城市现在紧缺技术工人,但求职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要求。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3.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另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培训,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较高,土地意识淡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和技能素质提升,加上农地制度变迁使得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社会认同在减弱,他们大多数人往往直接从学校进入外出务工行列,有的还是在城里跟着打工父母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产业规律的熟悉程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同时,他们极力谋求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在经历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围的熏陶之后,更感觉到城乡社会的差距,从而表现出对城市社会更强烈的向往。他们不管各种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转变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对文明生活的追求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双重制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较高,立足长远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发展。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在争取待遇、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上,这一代农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他们把务工当做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从农民到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道路的转变。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对策建议1.多方推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居民差异不大,但在精神上,他们仍独自结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是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农民工的需要层次,增加文化活动设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要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

三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社区、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经常为农民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获取资源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和社会融入能力。

一是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等特点,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使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多层次教育体系来引导和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型劳动者。

第2篇

摘 要 农民工由于宏观国家政策、微观自身认知等各种因素而不能实现城市的社会适应,成为游离于城市和农村间的“边缘人”。本

>>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研究综述 老一代农民工返乡社会适应的个案研究 浅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 返乡农民工社会适应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现状分析 石河子维、哈、汉城居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农民工流动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初探 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关系网络现状研究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与社会支持分析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西部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认同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适应问题探讨 浅论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中的文化适应 浅析农民工与城市化的联系 浅析企业对农民工的社会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7-5.

② 张雨林.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86(4).

③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0.

④ 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2000(4).

⑤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

⑥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9.

⑦ 郭少峰、邓琦.六成农民工自我认定社会地位为底层.新京网报[OL],.2013-4.

第3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转移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62-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新生代农民工”专指1980年、1990年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相关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总数接近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近6成。而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刑事犯罪高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总结2010年中国刑事犯罪九大特征指出:“根据相关政法机关统计,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约占整体案件的三分之一。”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犯罪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才能积极引导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否则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隐患。

一、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1.整体素质不高,就业范围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比第一代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这只是相对于教育极其贫乏的上一代农民工而言的,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所受的教育还十分欠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的背景下,素质偏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56.7%;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40.5%。

2.法制意识淡薄,做事不考虑后果。调查显示,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都表示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而走向犯罪的,这是由他们的成长环境造成的。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前生长在环境相对封闭、法制观念落后的农村地区,接触法律的机会很少。其次,虽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教育,但一般只涉及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几乎是空白,法制意识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再次,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谋生,使得他们成长中缺乏必要的引导,长期的放任自流导致部分人自控能力较差。由于法制意识淡薄和缺乏自控能力这两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难免会一时冲动而走上歧途。

3.过于注重享乐,好逸恶劳。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年轻所以喜欢追求时尚,消费观念比父辈更加开放,也更加注重享乐。根据2007年的一个调查,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对高档商品和时尚商品的消费有较高的渴求,其中有5.79%的人购买国外高价手机,18.68%的人购买国产高价品牌手机,6.31%的人购买流行服装,2.72%的人购买高档品牌。不过,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城市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没有随之增长,加上攀比心理作祟和理财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常常入不敷出,经济上陷入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是侵财型案件的原因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人一样,虽然“根”在农村,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观念的改变,他们很少务农。长期在城市生活使他们习惯于城市的繁华与生活节奏,有着自己的梦想。

4.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初中阶段即已完成学业,还未成年就踏着父辈的足迹进入城市谋求发展。因为他们年龄尚小,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接触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后,他们往往会因无知而加以效仿,许多不良恶习又会逐渐在他们之间交叉感染,最终导致一部分意志薄弱的人走向犯罪。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主要特点

1.以侵财型犯罪居多。新生代农民工高发型犯罪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聚众斗殴、、敲诈勒索和非法拘禁,其中侵财型犯罪案件所占比重最大。据统计,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山西省壶关县检察院共审查各类案件78件85人,其中返乡农民犯罪的有10件17人,分别占受理总件数和人数的13%、20%,犯罪行为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其中,侵犯财产罪最为集中。5个罪名分别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其中又以盗窃罪居多,占返乡农民犯罪总数的35.5%。

2.共同犯罪特征明显。从犯罪形式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具有从众性和团伙性,表现出显著的共同犯罪特征。

3.犯罪年龄低龄化。据调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壶关县的返乡农民工犯罪中,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21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到47%。

4暴力倾向凸显。暴力化倾向严重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又一重要特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是年轻人,做事易冲动而走向暴力化。如出于对消费的欲求和对财产的占有欲,他们往往通过抢劫、抢夺等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三、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分析

自身方面的特点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因素,他们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倾向有一定偏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是引发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重要方面。

在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低地位、低收入、高强度的劳动,极易积累不良情绪,进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1.就业不平等和继续教育机会缺乏。我国工资报酬最低的几个行业是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工资都低于平均工资水平。而新生代农民工却在这几个行业的就业比例中占82.5%。如果说这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的话,那么他们在相同工作中却不能与本地市民享受同样的待遇则说明就业的不平等。据调查,有28.7%的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工不同酬,有55.1%的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的没有被给予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不过,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入城以后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的显著之处,是他们更想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而谋求在城市的长期发展。所以,他们希望在平时能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但以户籍为基础的基础教育限制了第一代农民工子女在初期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起跑时就晚了一大步;而继续教育的不给力则成为他们提升知识水平的又一障碍。

2.社会保障和救济不足。在我国,户籍附加了很多的功能,捆绑了像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许多保障利,这些福利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在现阶段,进城的农民工却很难享受到这些福利。如我国教育体制是“分级办学,属地管理”,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就难以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又如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一般不包括农民工,但其实他们的居住条件才是最恶劣的,是生活在城市中最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一类人。除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足以外,农民工权利受到侵犯时所能得到的救济也十分有限。调查显示,有75.9%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资拖发、克扣和拒发的现象,有70.6%的人发生过因公受伤而用人单位不给钱医治的情况等。对于这些不公正待遇,只有43.6%的被调查农民工表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虽然有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的因素在里面,但我们不可否认政府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上的缺失。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将农民工视为扰乱治安的罪魁祸首,对他们实施歧视性管理,给他们制造更多的麻烦。由于这种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的缺乏,农民工在遇到困难时很少求助于当地的政府及其他正规组织,而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或拉帮结派等形式来维护权益,常常不依照法律行事,给治安带来隐患。

3.户籍限制和社会歧视。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户口本上是农民身份,但其中很多人都是从校门直接走进城市,属于一批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的农民――不务农的农民(我国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王春光也曾撰文指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很不相同。”经历了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他们,对家乡的认同越来越淡漠,但在城市中又找不到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因此,他们“进入了社会认同的丧失和重构的艰难阶段。”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使下,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走上犯罪歧途。

四、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对策

1.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增强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仅是农民工面前最坚硬的一道制度壁垒,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巨大阻碍。改革户籍制度已是必然的趋势,正如温总理与网友交流时所说,“如果说最症结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当然,户籍制度改革也要遵循发展规律,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政府财政的支付能力。若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操之过急,盲目进行城市人口扩容,将会导致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瘫痪等很多问题。所以,可考虑将拥有较高生存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优先开放城市户口的对象,因为他们更渴求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也更符合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工,不但增强了自身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必然成为其他农民工积极学习、效仿的对象,激发越来越多农民工建设城市的热情,从而实现农民工和城市的双赢。

2.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促进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针对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使暂时不能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得到更多的帮助,促进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保障措施要涵盖农民工工作、生活的各方面,要努力解决农民工继续教育、子女就学、医疗、住房等主要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要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到当地义务教育体系,使其与城市孩子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医疗卫生投入,帮助他们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要继续加大廉租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希望实现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也期望能尽快消除城乡歧视,让农民工在城市里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3.加强法律道德教育,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新生代农民工罪犯是因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下,对自己的行为放任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首先,司法机关要肩负起对农民工法律宣传的任务。要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如举办法律讲座、巡回审判、法律咨询等,形成长效普法机制。要重点对农民工进行诉讼辅导,改变他们非正规的纠纷解决方式,培养他们依法维权意识。还要对经济困难的涉诉农民工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次,新闻媒体、影视文化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引导。可以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在教授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办思想道德课程,帮助他们树立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纠正他们的享乐思想和不理性的物质追求,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

4.推行农业产业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各地政府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借鉴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与科研院校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免费开办农业职业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

[本文系山西省社会、经济、统计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编号KY[20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生存发展,预防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法院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人民法院报,2010.7.22

2.2010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中国法制网,2011.02.23

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03.19

4.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2008.02.27

5.山西壶关:八个月17名返乡农民犯罪.检察日报,2009.8.12

第4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困境,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产业转型、城市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长期缺乏社会的关怀,这一特殊群体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与社会主流文化格格不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急剧上升,已经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承担的都是苦、脏、险的工作,其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体育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发展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必备条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第一,受教育程度高。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部分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甚至大学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如电视、手机、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为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奠定了基础。第二,消费观念更加开放。传统农民工挣钱的目的是养家糊口,除了衣食住行的日常消费以外,大部分钱都带回农村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消费的影响,其消费观念相对比较开放,除了衣食住行方面,他们对生活品质和商品档次的消费有一定的追求。第三,维权意识相对较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一定侵害时,会积极主动地寻求方式解决问题,列如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和“用脚投票”正是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萌发的具体表现。第四,价值取向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较高,追求梦想、体验生活是他们就业的主要动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摆脱“候鸟”生活,渴望定居城市,过上城里的生活,追求并实现自己的小康梦想。以上特点为新生代农民工追求健康的余暇生活方式、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可行性。

2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现实困境

2.1体育权利缺失

从人权法学角度出发,体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位公民的与生活相关联的一种权利,亦即由法律保障的公民能够参与体育健身并通过体育获得相关权益的权利,是国家以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公民实现某种体育行为的可能性。健全的法律是新生代农民工行使自身体育权力的前提和依据,我国出台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涵盖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方方面面,但没有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问题。虽然国内专家学者对农民工体育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呼吁国家把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利纳入到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但由于缺乏立法依据,效果不佳。

2.2余暇时间不足

余暇时间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指除去工作、吃饭、睡眠、家务劳动等生活必要时间以外,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的总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保证1天休息时间。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其社会地位的卑微,很难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待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了12小时,甚至连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都不能享受。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余暇时间严重不足,在加上长时间的工作使他们身心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

2.3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工厂企业的体育场地设施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首选,其次是工厂企业周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场地设施的好坏直接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34.2%的工厂企业没有任何体育场地设施,9.2%的企业工厂有几片简陋的篮球场,10.4%的工厂企业有几张乒乓球桌或台球桌,只有55.4%的工厂企业拥有少量的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可供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选择免费的广场和公园进行体育活动。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的周边会有一些体育场地设施,但是也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需求。

2.4体育消费能力有限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具有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在经济条件容许的前提下也会注重体育和健康方面的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是低收入人群,除了日常的生活开销以外所剩无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是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41元)的57.4%。王晓贞等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不容乐观,37.54%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年的体育消费不足100元。消费在101―250元的占41.71%,消费在250元以上的仅占9.15%。由此可见,经济收入水平的低下使新生代农民工在体育消费上严重不足。

3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的应对策略

3.1健全法治建设,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权利

受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很难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各种社会制度保障,往往不能被城市居民认同,处于城市的边缘化,容易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目前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纳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监督机制,规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体育权利,列如体育健身权利、使用体育公共设施的权利、参与体育比赛的权利等等。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意识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虽然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体育健身意识薄弱,体育参与行为不强,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严重匮乏,主要是以看电视、打扑克、睡觉和喝酒等活动为主,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其体育参与意识和行为是开展农民工体育的重要战略。充分利用手机、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媒体手段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宣传,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科技指导信息平台,对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身方法作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总而言之,利用一切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意识,并科学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其次根据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特征,开发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体育项目和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层次。

3.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推广,全民健身路径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设施种类简陋单一、总量供给不足、体育设施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近些年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和体育需求日益膨胀,目前的体育设施总量还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应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设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模式,可以形成政府、民间、企业、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充分利用体育彩票、企业赞助和捐赠、冠名权和广告等形式筹集资金。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地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突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公益性、福利性、全民参与性。

3.4提升企业责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建设

工厂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谋生存的场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担当社会责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的体育权益。企业应将体育活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将成为过去,企业应放弃狭隘的利益追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承但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需求,以体育宣传册、体育海报、体育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工体育,邀请体育健身专家、学者定期到本单位作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余暇时间和工资待遇,加大工厂企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振峰等.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29-32.

[2]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30(8):57-59.

[3]张世威,荣干.一个不可忽视的农民工问题―体育权利的缺失[J].体育学刊,2007,14(8): 28-31.

[4]陈小蓉,谢红光等.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3):11-21.

第5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幸福感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创新,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二)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三)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四)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五)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六)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没有特定对象;(七)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但转工频率也较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八)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九)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十)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45%的人是7~8分,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高频率的工作转换,不公平的工作待遇,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背井离乡,必然存在心理失衡,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第6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组织社会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新生代农民工与以往的农民工在价值取向、行为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大部分用工单位仍延续着使用对待上一代农民工的管理方式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有必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特征展开分析,并由此提出更富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组织社会化指的是个体通过熟悉组织文化和氛围,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价值观来适应新组织的价值体系,内化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并有效融入组织的过程。组织社会化可以帮助新员工成功融入一个企业,使其组织附属感和承诺、工作满意度、角色清晰度、任务熟练度以及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组织社会化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特征

(一)外出发展动机

如果说上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动机主要是获得比在农村务农更多的经济收益,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困扰,外出打工更多的则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据调查显示,56.9%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他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希望在城市中学到更多的技能,希望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个人素质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相对较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09年,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占农民工的比例在26%以上,其中,21―25岁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且这部分中有16―30%的人接受过就业培训。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如书籍、报刊、网络等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思想也比较开放和先进,对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有了更清楚地认识。

(三)择业观

上一代农民工由于教育程度的限制,所从事的一般是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工作要求简单淳朴,甚至只要有工作就做,拿到工资就行,对工作的附带要求也很低。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然,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增强,使得他们的择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流动性和选择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职业时,还希望能学到技术、增长见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诉求基本的尊严,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会认可。

(四)维权意识

上一代农民工的工作耐受力比较强,任劳任怨,能够忍受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不惜透支身体健康来换取微薄的工资。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当他们所期待的工作待遇或条件远没有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委曲求全、无所作为,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如辞职、消极等行为)予以表达。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缺乏归属感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着融入城市生活、被城市尊重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摆脱非城市人口的身份,享受不到所谓的市民待遇。与城市人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还是在社会信息获取能力层面都处于劣势。他们中的大部分无法达到预期的心理满足状态,从而将自己定位为农村人,缺乏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对他们而言,城市、企业和工作只不过是挣钱的载体。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过客心理使他们缺少主人翁意识,无法真正关心所在企业的发展。因此,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选择辞职离开。

(二)职业发展支持少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调查显示,他们中有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但目前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支持和再培训是非常匮乏的。即使流出地(农村)有职业培训活动,但大多针对的也是低层次的岗位,如清洁工、家政服务、水泥工等,这些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无益处,也无兴趣。

(三)生活和工作受到歧视

受传统观念作祟的影响,农民工群体仍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生活上,城市居民往往对农民工有很多偏见,甚至在公开的场合常表露不屑。工作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并未做到有效的保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上一代农民工遇到的诸如工资拖欠,劳动条件恶化,维权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失落,从而选择离开。

三、组织社会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重视人本关怀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身份差别,农民工只能处于“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在就业、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被尊重的要求,同时也有着更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企业单纯地强调管理的科学和公平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他们更重视的是能从企业中获得人本关怀。因此,企业应营造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心理氛围,例如:选取优秀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高层的一些重要决策;推行一次新措施前向他们争取宝贵意见和建议;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休闲时光;对他们的住宿条件和饮食多加改善;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二)改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虽然农民工的薪酬有所提高,但其生存状况仍然不太乐观。据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但远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明显的反差。与有工就打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性更强,追求也更高,对外出务工成本与收益精打细算,并用自己的方式(辞职、罢工等)与资方进行博弈。因此,面对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必须要改善原有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重视职业能力培训

影响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期望的最重要因素是自我发展因素,因此,企业不仅要在新生代农民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入职培训,还要将培训贯穿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个人发展需求,保证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此外,大力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非正式的导师关系。建立了非正式的导师关系的新员工,通常会从他们导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支持以及更高的薪酬,并且他们在绩效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突出。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长期激励,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据调查,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有留在城市的梦想,因此,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鼓舞。对此,组织应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使其明确努力方向,为其提供详尽的工作前景资讯。与此同时,当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后,便能加强自身努力,实现组织社会化进程最大化,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胡婷. 从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解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困惑[J].法制与社会,2010(8)(中):167―168

②余作国, 林丹梅.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生代农民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8):137―140

③白云.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况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06:59―60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对策;实证研究

根据我国统计局的统计,我国2012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6261万人,比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长了3.9%。其中,2012年外出农民工总数比2011年外出农民工总数增加了473万人,增长了3%。我国农民工这个新生群体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原有的农民工管理对策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无法全面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因此,面对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时代特点,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心理契约概述

心理契约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E・H・Schein(施恩)教授提出的。其在运用当中,常常被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在广义上,心理契约被认为是组织与成员之间“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一系列期望,即各个组织结构和成员之间广泛存在并无法进行正式书面确定的心理期望。狭义上,心理契约则是指员工以自身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前提,通过承诺或者感知来确定自己与组织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信念。

由心理契约的概念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心理契约本身具有着“不确定性”、“动态性”、“双向性”、“隐蔽性”等特点。心理契约的主要表现内容则有“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期望”、“员工职业取向与任务相吻合的期望”、“员工对企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期望”、“员工对报酬的期望”、“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认同期望”、“员工的培养与发展机会的期望”及“员工晋升的期望”等。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现状分析

2004年,我国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同年9月,社会保障部针对这一现象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发现沿海城市用工的需求与应聘的比率出现严重偏差,约为10.8:7,仅仅东莞一个地方就缺70多万民工。2005年年初,珠三角、浙东南、闽东南等地缺工比率高达10%。2006年,这种现象进一步向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蔓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农民工与企业的关系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逐渐成为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基层劳动力资源。然而,农民工的自身性质特点使其在从事非农业工作时无法脱离农民的身份。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虽然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已经与企业的产业工人相同,但是其仍然处于一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地位,根本无法受到企业的真正重视,所以才会出现“民工荒”等情况,从而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以浙江省为例,可以根据契约双方的高低进行分类,这样“高员工与高组织”、“低员工与低组织”就属于平衡型,而“高员工与低组织”、“低员工与高组织”则属于不平衡性。根据对其组织责任与员工责任之间的承担程度的调查评分求平均值,以此为标准,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员工心理契约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工作时间在1~3年的,多属于平衡型;工作时间在4年以上的,则多处于不平衡型。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1.三高一低

“三高一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主要是指: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与精神享受的要求高、工作耐力低。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新时代下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新一代的农民工不满足于“一日三餐”,而是将打工目标从生存手段变成了谋求发展的途径。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工资待遇的高低和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权力的实现。但是,因为家庭教育及培养的缺失,令他们丧失了农民原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耐力普遍低下的问题。

2.观念的转变

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的特征足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已经将自我谋生的手段上升到了自我完善和成长的高度,利用合法的手段来进行合理的权益维护,从“工资”、“工作环境”、“晋升”等方面来对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从而达到以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的目的。

3.心理上的困扰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内心的孤独。他们从小就上学,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属于农民,而对于一个农民来讲,其从小上学又疏离了农村,从而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严重缺乏归属感。这种心理的缺失会令他们渴望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同,过高的期望及内心的空虚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自我定位,从而令他们的情感和精神难以得到满足,困扰着他们的整个人生。

三、基于心理契约的新生代农民工管理

(一)新生代农民工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管理对策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转变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针对这两个方面,企业应该保证公平的工作和竞争环境,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管理的满意度,增加其归属感。与此同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保证其制度效益上的公平性,加强其激励制度的完善和综合利用,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企业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利用农民工对农村疏离、对城市渴望的强烈自尊心,从而真正实现农民工的自我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在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企业更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希望农民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赚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却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赚取工资时需要履行的义务,所以在义务之外的事情绝不会插手。这样两者的目标发生分歧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到两者心理契约的实现,这时没有归属感的新生代农民工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针对这一现象,企业要为新生代农民工制订长期的职业规划,在保障其工资待遇的同时,对其展开激励方式的培育,为其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从而在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真正地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三)新生代农民工团队合作的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在心理特点导致他们对认同感的渴望。相比较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团队的认同,因此企业在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管理时,应该更加注意对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实现他们对于团队认同的渴望并以此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利用团队的榜样优势,逐渐挖掘他们的潜力,利用他们渴望脱离农民身份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令其不断拓展交际圈。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又满足了他们生活愿望,使他们在提高团队荣誉感的同时对企业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四、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一种特殊群体,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却需要企业更多的呵护和关心,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从而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使我国经济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

[3]陈倩.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迁移的理性归因[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

第8篇

户籍壁垒下被分等的农民工

今年4月14日至26日,阿迪达斯、耐克等知名品牌的重要代工厂――东莞裕元鞋厂,上万名农民工提出“还我社保”,要求企业上社保。但另一方面,调研报告显示,过半农民工不想上社保。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的调研涉及天津、上海、南京、深圳、东莞的多家大型工厂,包括苹果、三星、优衣库、coach、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全球著名品牌的代工厂。有效样本297人,其中电子行业116人,服装行业92人,食品行业102人,深度访谈50余人。调研时间为今年7月下旬至9月初。

“新生代”课题组发现,农民工社保不足额缴纳的情况大量存在。“不足额”里面,企业还按照户籍壁垒,分“三六九等”。

“根据我们的调研,外地农民工只有三险: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本地农民工交五险一金,但不交公积金。本地城市户口的打工者才全交。”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吴琼文倩说。

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企业应对工人没有足额缴纳社保的现状负主要责任;但在就整个五险一金制度运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言,59%的被访者认为是政府在起决定性作用。

调研发现,农民工用医保的次数非常少。“这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敢请假去看病。如果请病假,他们的全勤奖200元就没有了。”吴琼文倩说。

浙江金华永康农民工“小小鱼劳工服务部”对1643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70后”和“80后”青年占总人数的7成左右。前四名的地区分别是:贵州占33.96%,云南14.39%,江西占12.98%,湖南8.48%。

“所有这些人中,有五险一金的只有一人,不足千分之一。1%~2%有养老保险。40%有工伤保险,35%没有工伤保险,有20%多回答不清楚有没有。”“小小鱼劳工服务部”负责人黄才根说。

“根据我们调研的金华永康五金产业带2009年~2012年用工情况,平均100人中有5个人要断掉手指。而获得赔偿的金额只能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50%。比如规定赔1万元,只能拿到5000元。”黄才根说。

同时,工人对社保的“毫不渴望”却出人意料。一名珠三角的工人激动地告诉“新生代”志愿者:“社保等于白交钱。因为工厂逼我交社保,我才不愿意在这儿干了!”

“新生代”调研显示,49.3%的工人表态:“我知道企业没有依法缴足我的社保、公积金,但我不愿意和企业一起补足。”甚至有不少工人提出:“我连现在不足额的社保都不想交。”62.7%的工人表示不愿补缴住房公积金。

这到底是为什么?

吴琼文倩总结了三大原因:其一,工资太低,“月工资2000~3000元,十分之一要交社保。”其二,担心政策变化、领不到现在允诺的金额。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大的制度原因,就是户籍造成的地域障碍,让异地转社保成功率很低。一名来到东莞的农民工诉苦:“我以前在深圳打工,交过三年的社保,来了东莞,那三年就不算我的了,好几千块钱呢!我以后还要回老家,那就亏大了。交了也不知道交到哪里去了。”

而公积金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更为遥远,甚至从来没听说过。

志愿者解释政策后,农民工就回答:“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城市里买房,也不可能买得起。”同时,领取出来租房的手续非常复杂。不少工人租住的房屋本身就是非法建筑,更不可能拿到这部分公积金。

东莞的鞋厂为何有3万人想交社保,为何“新生代”调查的农民工不想交?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潘毅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农民工的“代际分化”。

不想交社保的是10多岁、20岁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而希望交社保的是第一代农民工,到40岁没有任何本钱可以跳槽,到了50岁就撑不起这个劳动强度了。他们在东莞超过了15年,农村土地也流转出去了,没有社保,根本没办法维持在城市的生活。”

户籍改革后,“新的福利分隔”再生

今年国务院推行户籍改革,取消了城乡“二元户口”。这将对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有什么改变?

“城乡差别虽没有了,新推行的居住证制度,又导致了一种新的差别对待。”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副系主任郑广怀说,“常住人口用的是身份证,流动人口则需要居住证,又是一种新的福利分隔。”

户籍改革中对外来人口提出了“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的政策。但郑广怀介绍,根据一份对广东佛山数百名农民工的调研,“只有0.7%利用了积分入学政策,53%以上的人还是通过捐资入学的”。

城乡户口刚刚取消,农民工还远没有被城市接纳。

“我告诉你们一个数字,你们不要不相信。”杭州蒲公英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李磊说,“杭州举报一起没有签劳动合同的事件,企业罚款是多少?50元!”

有的农民工说,交的社保是“白白贡献给国家了”,潘毅认为,这笔钱“其实是城市政府白白吞掉的”。

她算了一笔账:我国现在有2亿多农民工,约1.5亿是外地务工人员。如果平均交月300元社保,每月全国就是300多亿元。

“而同时,城市政府难以从住房、医疗、工伤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充分的保障,所以我认为农民工的福利在城市之外,社保却捆绑在城市之内,没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很多人认为农民工自己不愿意守法、不交社保是愚昧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王洪说,“我认为‘不交社保’恰恰是农民工被动的无奈的抗争,并不是维权意识低下、愚昧的表现。”

王洪提出,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国家应该支付这部分社保转移支付的成本。“现在资本、劳动力都可以自由流动,为什么劳动福利保障体系不能自由流动?”

实际上,社会福利是上亿农民工的“刚性需求”。

广东木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童菲菲也采访过深圳富士康的工人:“40多岁的农民工,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非常重。子女成了第二代农民工,也没法反哺他的养老,所以他们非常渴望养老保障。”

第9篇

关键词:就业流动性;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影响因素

本文为2016年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SRT)(编号:SRT2016B010);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资助项目:“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化路径――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2016年嘉兴学院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SRTP):“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指导老师:唐铁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全市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前列。随着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地增加,作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嘉兴积极响应长江三角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实践,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子。把问卷发放地点放在嘉兴市,研究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城乡融合发展方式的借鉴,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一、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提高,但普遍缺乏高等教育。李放、王洋洋、周蕾(2015)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就业稳定性类别差异的影响较强,而职业技能水平因素仅产生较弱的影响。高等教育不仅对个人在培养和发展专业技能上起重要作用,更在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形成上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在调查问卷中设置关于学历的问题,从上文所述的样本基本情况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多数人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但仍存在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缺乏自我素质的塑造和提高,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竞争劣势,从而会影响到就业流动。

(二)对就业环境要求提高,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指从业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报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主要包括从业者的工作收入、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和对工作满意程度,还包括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家庭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等。在问卷所设置的一项开放式问题中体现:32%左右的调查对象表明家人希望他有5,000~8,000元的月薪;35%左右的调查对象表明家人希望他有一份月薪在8,000~12,000元的工作;也有被期望干个体或开工厂的,希望可以达到20,000元以上的月收入;也有不少调查对象表态收入越高越好。随着城市发展和物质条件的进步,人的欲望无限,同不理想的现实形成一个反差,在追求更理想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满足时,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就业流动性。

(三)网络求职逐渐普及,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变宽。如今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全覆盖,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老乡或朋友介绍、网络搜寻、报纸、人才市场等主要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其中,网络求职逐渐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搜寻就业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如表1所示。(表1)

网络求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信息获取速度快,借助于新媒体求职的互动和交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由于同质造成的闭合社会关系网络,对他们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帮助。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找到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长期存在会使得农民工群体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性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招工方产生不信任心理;而招工方也可能会出于己方利益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行为”,导致农民工求职的恶性循环,从而增加就业流动的风险。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1、收入水平差。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既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首要目标,也是他们在城市能够长久立足的主要依靠,更是事关农民增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大问题。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原因,其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却很难接受到较高收入水平的工作。2016年嘉兴市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5,300元/月,而从调查对象的平均月工资水平来看,如图1所示,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处于中等偏下的较多。平均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占41.6%,其次是处于中游收入水平的,在4,000~6,000元阶段中占23.6%。(图1)

2、职业差异。从2009~2013年连续五年的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近一半以上是在建筑、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商业和住宿餐饮等行业选择职业岗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职业岗位来说,这些行业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要求不是很高,但其职业岗位劳动强度却较大或劳动时间较长,他们要想获得较高的收入只能靠提高劳动强度和增加劳动时间来换取。而从事实情况上来看也是如此,在本次的嘉兴市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调查情况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做小生意等自谋职业,其比例为32.6%,其次是其他行业(包括厨师、保安、图书管理、医药、教务等),占27.0%,服务员占21.4%,建筑/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各占9.0%。由此也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职业门槛较低,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以技能为主。

(二)非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1、劳动环境。劳动环境,指的是劳动者所在的劳动场所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各种有害因素。从调查问卷显示,有56.4%的农民工希望公司干净整洁,舒适度高,30.9%的农民工希望公司没有安全隐患。这一数据显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劳动环境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就劳动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做了进一步调查。其中,41.0%的农民工认为劳动环境对就业有点影响,43.1%的农民工认为工作环境对就业影响很大。可见,健康第一的理念已深入贯彻新生代农民工的心中,劳动环境在他们就业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图2)

2、工作保障。此次调查,我们主要从劳动合同和五险一金这两个方面对关于工作保障τ谛律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其中保险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最为息息相关的。数据如表2所示。(表2)

综合上面两个因素,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对于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期望,在考虑收入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将注意力分散到工作的稳定程度这一问题上。他们不仅希望在现下能够获得一份应当的工作报酬,同时也对于自己的以后有了更多要求。笔者认为这一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1)随着教育的普及,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于自身的需要有了更高层面的认识;(2)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人们的维权意识的提高。

3、工作发展。关于工作发展这一因素,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工作发展对农民工工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表3)

这一数据表明,有无培训对于农民工工作并非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1)农民工工作的选择。大部分农民工选择的工作更倾向于体力劳动,对于专业素质要求较少。这方面的问题受限于农民工自身素质;(2)农民工的意识倾向。只有22.9%的人认为这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很大影响,36.7%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说明他们并不太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也忽视了自身的发展。综合以上因素来看,可以透露出另一层次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工并不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晋升。这一矛盾,反映出现下农民工复杂的心理。他们在注重职位上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却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4、工好程度。在社会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喜欢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完全为了家人或者基本生活保障而工作。我们在初期调查中发现,有37.3%的农民工从事现阶段工作的原因是个人喜欢。而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后发现,认为个人喜好会影响个人工作选择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高达79.8%,其中有43.1%的人认为个人爱好对自己工作的选择影响很大,仅有11%的人认为个人喜好不影响个人工作选择,更多的还是为了赚钱。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个人喜好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因素之一。

5、家庭影响。关于家庭期望,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和家长群体对于职业稳定性的普遍认知,家长大多希望子女从事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岗位和工资相对稳定的职业,这点从初期问卷结果中也可以很好的显示出来。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有51.4%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家人的期望对自己工作的选择有点影响,认为家人期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农民工也占了13.8%。从调查结果来看,家人期望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不可忽视,这和中国人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农民工(65.5%)希望公司可以离家近,25.5%的农民工希望在本市市区,仅有9.1%的农民工希望能在一线城市工作。我们就离家距离及工作地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进一步调查,44.5%的农民工认为离家距离对就业有点影响;21.0%的农民工认为离家距离对就业影响很大。不难看出,农民工内心更希望工作地点可以离家近些。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民工希望能去更容易得到发展机会的一线城市工作。

三、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建议

(一)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减少自身换工作的频率,新生代农民工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能、道德素养等方面。要不断通过业余的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

2、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稳就业。由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条件包括学历和专业技能方面较高校毕业的同龄人有很大的差距,是自身的一个弱势,然而他的家庭和他自身对工作的期望和薪酬要求都很高。因此,要选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减少其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和轻易放弃一份职业的随意性。

(二)企业方面

1、设定适当的薪酬水平,增设企业福利制度。收入太低,福利太低,无疑是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就业单位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目前劳动力的稀缺性以及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壁垒”越来越低,流动成本低,换工作并非难事。加之,同行业中的薪酬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行业中的薪酬对比倾向比较严重,如果企业的薪酬低于市场中的普遍水平就会造成农民工的流失。因此,在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企业要及时了解同行业中的用工成本,提供不低于或者高于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是留住农民工非常有效的措施。另外,增设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员工福利,或者给员工发放节日礼品、提供旅游福利、增加年休假,表示对他们的忠心和勤恳工作表示感谢等作为,都能很好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的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

2、切实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环境。首先,新生代农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有着较高的职业发展追求、对用工环境要求也高;其次,同事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上级领导对下属的关心程度都有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增强其对企业单位的忠诚度,减少就业流动性。因而,企业要想留住农民工,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就要提供舒适、安全的就业环境,加强人文关怀。

3、增加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一定的晋升空间。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限造成的,所以为了自身将来的发展他们渴望继续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用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如果企业能够制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计划,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加对企业的贡献,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另外,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新生代农民工更期待职位的晋升,此时,企业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就更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长期服务于企业的期望了。

(三)政府方面

1、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因素是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理性择业的基础,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已经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是他们大多数接受的是基础性教育,在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当前应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拓宽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渠道,为农民工做好知识层面的充分准备。

2、推动社会保险法规落实,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面。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推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的落实,重点加强私营、个体等企业农民工的参保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措施,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的参保力度,减少由于地区保障福利而引起的就业流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7.

[2]石丹晰,王宝成.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劳动经济,2015.5.

[3]李放,王洋洋,周蕾.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9.

[4]周加香.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侯育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4.

[6]谢勇,孟凡礼.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就业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15.3.

第10篇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A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XIE Shuping, YUE Yue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new generation and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s, the results show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degree education, working status and value form than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s. However, endowment insurance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weak insured consciousness, low insurance rate, high surrender rate and unfair pay, which have their own,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reas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dowment insuran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ir understanding degree, improve the level of wages, intensify supervision, innovate the following way of urban and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expand coverage and reduce the contribution rate.

Key words: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一、文献综述

农民工群体的诞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在特殊国情下形成的特殊群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发展速度也较快,乡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完成,并把这种流动群体称为外来劳动者而不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这个名称并未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领域。但是国外学者有关人口流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在对农民工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借鉴。Storesletten(2000)认为政府应鼓励并吸引拥有一定文化水平或技能的外来人口流入本地区,因为他们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可为本地区创造收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Knight等(2004)认为经济因素是诱导农民工群体产生流动的根本性因素,农民工长期转换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务工。White(1998)和PeterShang(2001)则都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加重了城镇与农村的分割局面。李迎生(2001)认为我国的二元城乡制度不可能一下子打破,因此应建立一种过渡性的政策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桂世勋(2005)提出应建立从农村到城镇过度性的养老保险衔接制度,用缴费基数来决定养老保险的享受标准。蔡海清(2005)认为应当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平台,每个人有自己固定的个人账户,从而减少养老保险跨区域转接困难的问题。陈颐(2006)则认为应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把农民工养老划入到城镇养老体系中。方江海(2009)认为地方政府缴费责任的推卸使农民工养老保险不公平的现象更加严重。刘红燕(2012)认为农民工陷入流动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较低。张静(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融入城市可以加快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瓦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综上分析,农民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大多从经济角度出发且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分析,因此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当前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自身生活状态与就业特征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且达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年满16周岁的就业条件,以农村户籍身份在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人群。除了年龄上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其他许多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显著特点,表1与表2便对两代农民工的差异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表1 两代农民工的特征对比

数据来源:2013年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为35.9周岁,这个年龄段多数在农村已经组建家庭。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仅为21.7岁,与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相差九年多。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为初中及以下低学历层次的减少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层次的提高,但是仅处于初中教育水平的仍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因此从整体上看受教育水平仍处在较低的状态,从不同行业从事的比例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行业,同时在自营以及服务行业也有所分布。从消费支出方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支出金额要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寄回老家的钱却没有传统农民工多,他们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自身消费而不是寄回家中。

表2 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所占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2014年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

通过分析表2中的年龄数据与技能培训的数据发现,传统农民工接受农业培训的比例较高,退城返乡后依旧可以依靠农业收入养老。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城市就业的需要,大多接受的是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缺乏农业技能,已不能实现靠农养老。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分析

(一)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传统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时期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正处于最严格的时期,因此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发展缓慢,城镇发展并不完善,因此降低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且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及专业技术的限制,大多从事建筑业等低技能的职业,且传统农民工自身能力与城市的就业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很难在城市立足且得到长期的发展。同时传统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大多已在农村成家生子,受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或者“土地养老”,他们只把进城务工看成是一种增加生活收入的方式,并无长期立足城市的打算,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接续困难。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城镇养老保险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使他们产生排斥心理。

(二)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年纪较早,长期脱离农村生活,对农业活动的熟悉度较低,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城市生活影响较深,且未在农村成家,没有家庭方面的牵绊,因此他们把立足城市作为外出务工的动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双重边缘化的特点,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土地养老”对他们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且由于打算在城市长期立足发展,年老风险是他们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几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断完善,已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个人缴费少、制度稳定以及保障水平高的特点,为广大城镇居民所接受。同时也符合迫切留在城市发展,但收入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需要。

四、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他们今后的养老问题应得到重视,养老保险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防范未来年老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养老保险的参保意识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阶段正处于身强力壮的年纪,因此并不关注养老方面的问题。他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职业选择机会多,范围也更加广泛,但就业的流动性大,且工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年老风险尚远加之自身经济压力的影响,使他们的参保意识愈加薄弱。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较低,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收益丧失信心,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2014年以来,我国致力于养老保险保险制度层面的改革,从制度的层面上解决了养老保险在转移与接续方面存在的问题,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3.9%。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根据2010年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率仅为21.3%。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资水平低,迫于生活的压力,出现了大量的退保现象。另外,由于现行养老保险转接困难以及缴费年限过高,预期收益较低,使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怀疑,从而产生退保心理。

(三)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仍然处于弱势群体,在用人单位遭遇歧视与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同条件下,企业更倾向于与素质更高发展更稳定的城镇居民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企业常常通过不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从而把他们排除在养老保险缴纳范围之外,甚至会把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转移到职工工资中,通过加大员工的工作强度来挽回因缴纳养老保险而带来的负担。

(四)养老保险关系衔接性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当前我国实行两套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实行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升级,为农村居民的养老提供了保障。而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强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接续问题便凸显出来。表3对城镇和农村的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

表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政策来源:《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点的指导意见》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接续困难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都较大。虽然农村新农保制度起步较晚,但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因此统一度较高,也有利于执行,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随着相应政策的推进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由于各省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当前还无法实现全国范围的统筹。且城镇职工与农村的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二者的接续也存在着困难。

2.城镇养老保险跨地区衔接困难

虽然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统筹的层次较低,部分省份仅达到省内统筹的层次。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率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养老保险的接续和转移成本,使养老关系的衔接更加困难。

五、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自身原因

1.养老保险意识较弱

年老问题离新生代农民工尚远,由于视野的短见,他们忽视了自身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养老保险对于防范年老风险的重要性。由于他们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执行意义等都缺乏了解,因此拒绝参保或者中途退保。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但是他们对自身应有的权利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养老保障的享受权利与缴费义务是相统一的。

2.缴费能力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缴费能力,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部分高收入者只是集中在文化程度和技能较高的个别人群。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能也较差,因此他们大多从事收入较低的制造业,而且由于自身身份的尴尬,他们处处受到排挤和歧视,即便与城镇职工处在相同的岗位,也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加之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住房压力大,其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二)企业原因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多集中于制造行业,这类企业生产环境较差,盈利较少,对利益的认识产生偏差。因此经常通过克扣员工工资,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规避企业责任的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会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缴纳。

(三)政府原因

1地方监察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管理缺乏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政府与中央发放的养老金直接接触,不免产生地方政府自行支配养老金的现象。在中央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区域的利益片面追求地区经济的发展,私自挪用养老金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并对企业拖欠员工工资、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等违法行为行为放任不管。

2.制度设计不完善

首先,我国还没有可以用来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统一政策,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缴费率也存在着差别。有些地方养老金出现剩余,有些地方则亏空。我国的养老保险被多个单位统筹,缺乏一致性的统一管理,加大了养老保险转接的难度。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职工在转移个人养老账户时,社会统筹资金仍然保留在原地,因此转接难度很大。其次,当前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和缴费年限会加重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负担,加大企业逃避缴费的现象,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缴费热情。

六、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参保意愿不强,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认识到年老、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风险性,因此要加大他们对养老风险的认知程度。当前政府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并不到位,政策的宣传方式应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来确立,因此要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讲解与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只有在充分了解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他们对当前政策的信任度与参与养老保险的热情。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中仍处于低收入群体,他们大多数从事劳动时间长且薪酬低的工作,其收入状况仍处于较低的工资水平。因此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都很难满足与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劳动时间与强度应严格遵守我国劳动法中相关的规则制度,严禁克扣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坚持平等公正原则,使他们与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工资待遇与福利。

(三)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且具备较高号召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会组织,因此中央政府应对企业用工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负监管责任。政府应设立专门监督的机构,定期查看用人单位是否如期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对于推卸缴费责任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定期彻查地方政府的养老金去向以及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严查政府包庇企业的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

(四)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

我国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较大,而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工作流动性又加大了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难度,进而阻碍了养老保险终身保障的功能。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储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信息储存系统,实行全国联网,从而将养老保险的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到全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跨地区工作时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也可以及时的转移与接续。当前我国较为发达的省份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层次的统筹,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区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填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差值。

(五)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

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按照收入水平以及流动性的强弱进行划分,可将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且流动性较弱的群体归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对于那些流动性较大且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可以专门为他们设计一种过渡性的制度,把当前的缴费降低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养老保障。

(六)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就业环境较差,工资收入水平低,且工资拖欠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果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过高会使他们的生活负担加重。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多为制造行业、社会服务行业等,这些行业竞争激烈,单位盈利规模小,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会使他们不得不通过逃避缴费的行为来降低成本。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可以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加入到养老保险的体系内,另外应适当降低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企业的缴费压力,减少企业逃避缴费责任的现象。

七、结论

第一,农民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外出务工年龄较早,文化素养的欠缺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政府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多提供公益性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文化素养,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环境。

第二,虽然当前养老问题距离新生代农民工较远,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他们今后将面临比传统农民工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然而他们却面临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养老保险问题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自身缺乏对养老保险的深入了解,使养老保险的参保状态更加严峻。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弱,大多想要继续留在城市发展,因此农村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养老需求,然而他们又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体系排除在外,因此国家应尽快设计出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过渡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使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国家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成果。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并不是某个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以及国家都应当参与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

[参 考 文 献]

[1]郑功成.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理论视野,2007(6):8-11

[2]桂世勋.中国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探索及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12-17

[3]杨燕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和携带[J].中国劳动保障,2005(10)

[4]黄斌欢.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J].社会学研究,2014

[5]吴晓慧.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查[D].甘肃农业大学,2015

[6]李丽群,胡明文,黄大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

[7]王丽丽.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8]陈颐.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原则和思路[J].学海,2006(5)

[9]周芳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

[10]刘梦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第11篇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价值形态方面较之传统的农民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参保意识薄弱,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养老保险待遇有失公平等,其原因有自身、企业和政府等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对策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

农民工群体的诞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在特殊国情下形成的特殊群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发展速度也较快,乡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完成,并把这种流动群体称为外来劳动者而不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这个名称并未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领域。但是国外学者有关人口流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在对农民工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借鉴。Storesletten(2000)认为政府应鼓励并吸引拥有一定文化水平或技能的外来人口流入本地区,因为他们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危机,可为本地区创造收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Knight等(2004)认为经济因素是诱导农民工群体产生流动的根本性因素,农民工长期转换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务工。White(1998)和PeterShang(2001)则都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加重了城镇与农村的分割局面。李迎生(2001)认为我国的二元城乡制度不可能一下子打破,因此应建立一种过渡性的政策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桂世勋(2005)提出应建立从农村到城镇过度性的养老保险衔接制度,用缴费基数来决定养老保险的享受标准。蔡海清(2005)认为应当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平台,每个人有自己固定的个人账户,从而减少养老保险跨区域转接困难的问题。陈颐(2006)则认为应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把农民工养老划入到城镇养老体系中。方江海(2009)认为地方政府缴费责任的推卸使农民工养老保险不公平的现象更加严重。刘红燕(2012)认为农民工陷入流动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较低。张静(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融入城市可以加快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瓦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平。综上分析,农民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大多从经济角度出发且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分析,因此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当前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自身生活状态与就业特征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且达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年满16周岁的就业条件,以农村户籍身份在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人群。除了年龄上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其他许多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显著特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为35.9周岁,这个年龄段多数在农村已经组建家庭。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就业年龄仅为21.7岁,与传统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就业年龄相差九年多。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为初中及以下低学历层次的减少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层次的提高,但是仅处于初中教育水平的仍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因此从整体上看受教育水平仍处在较低的状态,从不同行业从事的比例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行业,同时在自营以及服务行业也有所分布。从消费支出方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支出金额要明显高于传统农民工,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寄回老家的钱却没有传统农民工多,他们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自身消费而不是寄回家中。通过分析表2中的年龄数据与技能培训的数据发现,传统农民工接受农业培训的比例较高,退城返乡后依旧可以依靠农业收入养老。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城市就业的需要,大多接受的是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缺乏农业技能,已不能实现靠农养老。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分析

(一)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传统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时期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正处于最严格的时期,因此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发展缓慢,城镇发展并不完善,因此降低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且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及专业技术的限制,大多从事建筑业等低技能的职业,且传统农民工自身能力与城市的就业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很难在城市立足且得到长期的发展。同时传统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大多已在农村成家生子,受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或者“土地养老”,他们只把进城务工看成是一种增加生活收入的方式,并无长期立足城市的打算,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接续困难。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城镇养老保险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使他们产生排斥心理。

(二)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度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年纪较早,长期脱离农村生活,对农业活动的熟悉度较低,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城市生活影响较深,且未在农村成家,没有家庭方面的牵绊,因此他们把立足城市作为外出务工的动机。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双重边缘化的特点,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土地养老”对他们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且由于打算在城市长期立足发展,年老风险是他们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几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断完善,已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体系,由于个人缴费少、制度稳定以及保障水平高的特点,为广大城镇居民所接受。同时也符合迫切留在城市发展,但收入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需要。

四、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他们今后的养老问题应得到重视,养老保险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防范未来年老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养老保险的参保意识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阶段正处于身强力壮的年纪,因此并不关注养老方面的问题。他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职业选择机会多,范围也更加广泛,但就业的流动性大,且工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年老风险尚远加之自身经济压力的影响,使他们的参保意识愈加薄弱。同时,由于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较低,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收益丧失信心,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

2014年以来,我国致力于养老保险保险制度层面的改革,从制度的层面上解决了养老保险在转移与接续方面存在的问题,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传统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3.9%。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根据2010年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率仅为21.3%。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资水平低,迫于生活的压力,出现了大量的退保现象。另外,由于现行养老保险转接困难以及缴费年限过高,预期收益较低,使他们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怀疑,从而产生退保心理。

(三)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仍然处于弱势群体,在用人单位遭遇歧视与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同条件下,企业更倾向于与素质更高发展更稳定的城镇居民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企业常常通过不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从而把他们排除在养老保险缴纳范围之外,甚至会把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转移到职工工资中,通过加大员工的工作强度来挽回因缴纳养老保险而带来的负担。

(四)养老保险关系衔接性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当前我国实行两套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实行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升级,为农村居民的养老提供了保障。而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强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接续问题便凸显出来。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接续困难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都较大。虽然农村新农保制度起步较晚,但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因此统一度较高,也有利于执行,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随着相应政策的推进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由于各省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当前还无法实现全国范围的统筹。且城镇职工与农村的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二者的接续也存在着困难。

2.城镇养老保险跨地区衔接困难

虽然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统筹的层次较低,部分省份仅达到省内统筹的层次。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率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养老保险的接续和转移成本,使养老关系的衔接更加困难。

五、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自身原因

1.养老保险意识较弱

年老问题离新生代农民工尚远,由于视野的短见,他们忽视了自身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养老保险对于防范年老风险的重要性。由于他们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执行意义等都缺乏了解,因此拒绝参保或者中途退保。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但是他们对自身应有的权利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养老保障的享受权利与缴费义务是相统一的。

2.缴费能力不足

经济基础决定缴费能力,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部分高收入者只是集中在文化程度和技能较高的个别人群。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能也较差,因此他们大多从事收入较低的制造业,而且由于自身身份的尴尬,他们处处受到排挤和歧视,即便与城镇职工处在相同的岗位,也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加之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住房压力大,其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二)企业原因

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多集中于制造行业,这类企业生产环境较差,盈利较少,对利益的认识产生偏差。因此经常通过克扣员工工资,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从而规避企业责任的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会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缴纳。

(三)政府原因

1地方监察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管理缺乏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地方政府与中央发放的养老金直接接触,不免产生地方政府自行支配养老金的现象。在中央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区域的利益片面追求地区经济的发展,私自挪用养老金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并对企业拖欠员工工资、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等违法行为行为放任不管。

2.制度设计不完善

首先,我国还没有可以用来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统一政策,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缴费率也存在着差别。有些地方养老金出现剩余,有些地方则亏空。我国的养老保险被多个单位统筹,缺乏一致性的统一管理,加大了养老保险转接的难度。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职工在转移个人养老账户时,社会统筹资金仍然保留在原地,因此转接难度很大。其次,当前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和缴费年限会加重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负担,加大企业逃避缴费的现象,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缴费热情。

六、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参保意愿不强,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认识到年老、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风险性,因此要加大他们对养老风险的认知程度。当前政府关于养老保险的宣传并不到位,政策的宣传方式应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来确立,因此要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讲解与宣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只有在充分了解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他们对当前政策的信任度与参与养老保险的热情。

(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中仍处于低收入群体,他们大多数从事劳动时间长且薪酬低的工作,其收入状况仍处于较低的工资水平。因此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都很难满足与实现,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劳动时间与强度应严格遵守我国劳动法中相关的规则制度,严禁克扣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坚持平等公正原则,使他们与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工资待遇与福利。

(三)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当前还没有专门且具备较高号召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会组织,因此中央政府应对企业用工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负监管责任。政府应设立专门监督的机构,定期查看用人单位是否如期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对于推卸缴费责任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定期彻查地方政府的养老金去向以及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严查政府包庇企业的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

(四)创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途径

我国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较大,而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工作流动性又加大了城乡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难度,进而阻碍了养老保险终身保障的功能。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储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信息储存系统,实行全国联网,从而将养老保险的数据通过网络共享到全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跨地区工作时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也可以及时的转移与接续。当前我国较为发达的省份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层次的统筹,地方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区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填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差值。

(五)扩大养老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覆盖面

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按照收入水平以及流动性的强弱进行划分,可将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且流动性较弱的群体归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对于那些流动性较大且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可以专门为他们设计一种过渡性的制度,把当前的缴费降低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养老保障。

(六)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就业环境较差,工资收入水平低,且工资拖欠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果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过高会使他们的生活负担加重。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多为制造行业、社会服务行业等,这些行业竞争激烈,单位盈利规模小,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会使他们不得不通过逃避缴费的行为来降低成本。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可以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加入到养老保险的体系内,另外应适当降低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企业的缴费压力,减少企业逃避缴费责任的现象。

七、结论

第一,农民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外出务工年龄较早,文化素养的欠缺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政府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多提供公益性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文化素养,适应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环境。第二,虽然当前养老问题距离新生代农民工较远,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他们今后将面临比传统农民工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然而他们却面临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养老保险问题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自身缺乏对养老保险的深入了解,使养老保险的参保状态更加严峻。第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弱,大多想要继续留在城市发展,因此农村的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养老需求,然而他们又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体系排除在外,因此国家应尽快设计出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过渡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使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国家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成果。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并不是某个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以及国家都应当参与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

作者:谢淑萍 岳月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理论视野,2007(6):8-11

[2]桂世勋.中国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探索及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12-17

[3]杨燕绥.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和携带[J].中国劳动保障,2005(10)

[4]黄斌欢.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J].社会学研究,2014

[5]吴晓慧.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研究--基于郑州市的调查[D].甘肃农业大学,2015

[6]李丽群,胡明文,黄大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创业动机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

[7]王丽丽.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8]陈颐.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原则和思路[J].学海,2006(5)

第12篇

关键词:农民工 权利意识

一、农民工权利意识现状

农民工权利意识是指农民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主张和要求,以及对他人认知、主张和要求利益和自由的社会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权利认知状况和农民工权利请求意识。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权利意识仍然处于未开化状态,这种薄弱的权利意识状态是农民工无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阻碍之一。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民工权利认知程度较低

尽管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整体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权利意识的变化呈现出不均衡性。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对于权利的认知程度高。在《走向权利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的调查问卷中,对于人权问题的回答表明了这一点。其中回答“不懂人权是什么意思”的城市人口只有9.88%,而农民则是19.47%。从问卷调出反映的情况看,广大农民工对权利的认识是很缺乏的。这种权利认识的缺失无疑会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发展。

(二)农民工权利主张和要求的缺位

权利认知是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的前提,由于农民工对自己权利认知的缺乏,这必然会导致农民工在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方面的缺位。在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调查中,有高达63.3%的农民工遭遇到权利被侵害的困难,其中主要包括受到伤害和损失无处申诉、受到当地人歧视等困难。当面对如何解决以上困难时,有61%的农民工认为当地政府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假设能被帮助,则有65.7%的农民工认为政府不会给予他们与当地人一视同仁的对待。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可得,农民工在面对自己权利受侵害时,主要选择的是忍着,妥协,而不会想到对自己正当的权利进行主张和维护。

(三)农民工群体权利意识较弱

群体权利意识通常指共同利益的个人联合起来采取行动的团体权利意识。作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城市流动人口群体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53万人。该农民工群体早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来对其共同利益进行主张和维权。然而,由于农民工的组织渠道的地方性和单一性,导致农民工“一盘散沙”的状况。这种格局不容易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农民工团体组织,农民工群体的意识自然无法形成。

三、农民工权利意识薄弱的原因

对于农民工权利认知程度低、维权意识以及群体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不合理

自50年代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几十年下来,逐步固定化,加上有户籍、身份制作划分标准,就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尽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有解除,但这种二元体制仍在城市内部被复制,这种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和政策制定上的歧视性不仅造成了对农民工社会流动的限制,而且也使得农民工对自己权利的定位和维护存在着先天性的认知不足和乏力。

(二)儒家的价值取向

自汉以后,以义务为导向的儒家文化一直居主导地位。儒家所提倡的克己忍让,追求无讼等思想的背后是逆来顺受,是非不清,此类价值取向与权利意识是相冲突的;同时,“礼”的等级森严与贱讼的观点都会使得弱化民众平等和维权的权利意识。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安排下,农民工被标上“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标签,使得他们天然的与城市人口有着身份地位上的区分。当他们遭遇到来自城市制度所带的不公平的安排时,农民工往往会选择忍让,妥协。因此,农民工的这种缺乏平等观念的情况是其权利意识的重大障碍。

(三)我国司法环境不理想

我国司法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一是在对农民工权利保护方面法律的可操作性不高。比如涉及到农民工权益方面的法律制定出来了往往被束之高阁,没有被严格执行。二是我国的司法公正还有待加强,司法久拖不决的现象经常发生,使农民工耗不起,即使赢了官司也输不起时间,加之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农民工往往得不到客观公正的判决。所以,农民工即使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不敢或不愿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四、提高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此,本文将从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角度来提出推进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途径。

(一)普及农民工的权利知识

由于农民工权利认知是其权利主张和要求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普及农民工的权利知识入手。一方面通过司法部门组织的普法活动。另一方面借助传媒平台,通过播放农民工维权案例的记录篇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普及。

(二)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基于我国农民工维权意义薄弱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来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一方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加以严惩。另一方面,发展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如专门成立审理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民事案件的速裁法庭。

(三)有效整合农民工团体力量

对于目前农民工“一盘散沙”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社会团体组织,代表广大农民工的共同利益,就农民工所遭受到的生命健康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以及子女的受教育权等问题,集中向政府提出新权利的要求,从而增强农民工的群体意识,加强了农民工团体的力量。

五、结语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试图单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不现实的。唯有农民工提高自己的权利意识,主动地向政府提出新的权利请求等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使得农民工能体面地有尊严地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才能真正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