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5:5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桂林山水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徐霞客 地域教学 教学思想
一、《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了要树立学生的对于祖国语言的认识、评价和鉴赏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树立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审美以及引导他们看待世界的正确的价值观。《记一》主要是对桂林山水文化等描述,将这些文化传输给学生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加强他们对家乡山水的价值认识,并在审美体验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粤西游日记一》的教学要点
《记一》的内容比较长,大约有八万字左右,这么长的篇幅让学生读完,的确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去繁求精,去枝叶留主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于学生进行引导:
(一)徐霞客和徐霞客眼中的桂林文化
1.地质地理文化。这是《徐霞客游记》的核心所在,因为《徐霞客游记》本身就是以地理地质学而传世的,所以桂林的地质地理文化应该是必须引入的,这里牵涉到学科的交叉,但是可以不作为重点。
2.民俗文化《记一》“描述了广西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记录了广西各族、各阶层人士热情好客、朴实善良、虚怀好学、见贤思齐的美好情怀。”这些民俗文化是学生们兴趣的所在,也是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的。
(二)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描述
1.瀑布的审美描述。瀑布是水体范畴,在地质学上主要是由于水的落差形成的独特景观,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徐霞客对于瀑布的描绘是独具特色的,这点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
2.溶洞的审美描述。徐霞客是洞穴专家,对我国许多溶洞都有科学考察,关于溶洞的描写很具有文学性,这点可以重点引导。徐霞客对于七星岩溶洞的描写应该是引导学生阅读的重点,也是《记一》最精彩的部分。徐霞客两次探访溶洞,对七星岩的形态和地势特征以及游览线路有详细的描述,在教学时,可侧重引导学生归纳七星岩的典型的美的特征以及如何写景等等。
3.山水的审美描述。徐霞客善于赋予山水以生命的审美描述,体现了他的主体意识。徐霞客桂林的旅游,多是乘舟而行,于舟楫竹筏中,他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好,他时而兴奋,时而遗憾,时而沉寂,他将这种审美的情绪流露于文字之间,于是使得桂林山水富于灵动感。
徐霞客于山水的描述体现了《徐霞客游记》的两大特征,其一就是“质朴纯真”。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曾盛赞其书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不同于文人雅士的吟风弄月,也不是墨人骚客的托兴寄怀,让造化服从感情的驱遣,使山水迁就意趣的剪裁它是一个抱着强烈求知欲的旅行家的忠实记录。”第二大特征就是内容广博,意境深远;这点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写作求真务实的态度,唯有建立在广博的知识体系结构中,才能写出真正的语言。
(三)徐霞客精神
作为阅读课,徐霞客精神应该不是重点,但是必须点到,这是语文教学的附属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徐霞客所游览的祖国山水,大多数是远离城市的人迹罕至之地,这就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需要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也是目前学生最缺乏的精神。特别是金融危机到来,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的负面影响,学生厌学情绪滋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用徐霞客精神去鼓励学生,恢复他们的信心,也是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要将这种精神传输给学生,可以采取提问式,如徐霞客在桂林之旅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等等,让学生们去了解去探索徐霞客,从而获得收获。
三、《粤西游日记一》的一些思考
《粤西游日记一》是一个引子,无论是桂林文化的教学,还是徐霞客对于桂林山水的审美描写,都只是内容,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哪?古代从千字文的识文断字开始,再到四书五经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教育,都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语文教育表层是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祖国的语言,但是深层次却是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语言的审美和评价以及自学能力。
通过找寻本地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产生深刻的文化共鸣,从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同时弘扬了地方文化,的确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语言的核心在于语言的精神,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的人品和价值观所在,让学生去找寻这些精神,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伍腾.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怀疑是探索的动力,是解决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的关键,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能力。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对启思激疑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情感入手,营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的潜能,更好的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师生交往包括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物品的交换等,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在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中关注开发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真理。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关键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的结构特点,知道分述部分又紧紧围绕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展开描述。学生在读中自然感悟到两段文章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但有学生提出“课题是‘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再写水,但文中恰恰相反。是不是像这种‘分述’部分的前后顺序可以调换?”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桂林山水》开头写到:“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所以“分述”自然先写水,再写山。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
三、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作为教师,应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四、掌握教材,处理质疑与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难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学生发现,排出了问题,怎样解决呢?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中,进一步加深对大纲、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学会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如《落花生》一文的教学,先请同学们根据父亲的话提几个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了几个问题:1、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2、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什么品格?3、父亲的话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读重点部分,读完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最终解答问题。这样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质疑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除了上述方法外,质疑的方法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中思,思中疑、疑中议,让学生的质疑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有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的能力。总之、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善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发求知,努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64-02
【教学片断情景再现】
......
1.品尝文味,从读学写
1.1师提出品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文中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或半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
1.2生默读勾画品味。师点拨:读的时候你要想象你已经来到了罗丹的工作室,想象罗丹工作时的样子。他的动作,他的神态都出现在你的眼前,就像看电影一样。
1.3全班交流汇报。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让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罗丹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他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一下此时的情景,还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
生:自由地朗读这句话,想象情景或做动作。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好象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能试着做一做吗?生:自由回答并表演
师随机采访:请问罗丹大师,您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在做什么?生:......
师;这位大师,我听到您嘴里叽里咕噜的,您在说什么呢?
生:......
师:刚才我看到您的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您是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师: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做做动作。
生:练读。
师:谁来边读边做做动作?指名表演读。
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做做动作。
师:看着这个省略号,你好象还看到罗丹在做着什么动作?
生:我好象看到他有时歪着身子,有时蹲下去,有时左看看,有时右瞧瞧。
......
(3)一刻钟过去了……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自己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此时,你的头脑里好象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好象看到罗丹越来越投入了,他不停地挥动着抹刀雕刻着......
(4)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自由地朗读这几句话,想一想:如果你就是罗丹,此时,你真想说什么?
生:现在,她多美呀!这才是杰作!
......
指导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2.1同学们,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神态,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的情景。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来学习这种写法,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我们班的小书迷是怎样看书的,再试着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2生表演
2.3你能试着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吗?老师这儿有个写话提示,看一看,再试着说下去。(出示写话提示)
(1)xxx真是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只见她......,一会......一会......
(2)xxx学习真专心啊,你瞧,她......
2.4指名说,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帮忙补充或修改。
2.5同桌相互说。
2.6在写话本上完成写话。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态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练习写话。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以下两点:
(1)以读为本,品味文字。我主要抓住重点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通过对描写罗丹动作、神态等的句子进行品味,感悟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全神贯注的工作品质。
(2)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阅读重在积累,积累了才能更好地运用。"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读者眼前之所以有如此清晰的人物形象,来源于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生动地刻画。于是,自然过渡到身边熟悉的人的情景,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的方法描绘人物,阅读与写作进行了有机结合。
那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几点浅见。
A.选好"结合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何由读向写自然过渡,这之间需要有一条线、一座桥。这线、这桥就是结合点。结合点要根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和文章的自身特点而定。
(1)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而定。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单元读写方面的知识点,它渗透在单元内的课文中。依据它进行读写结合,正合教材编排的意图,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根据文章自身的特点定。根据文章自身特点,确定阅读课中的习作教学目的,会使结合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写桂林的山和水两部分的方法都是先拿桂林的山(水)与其他地方的山水作比较,而点出桂林的山和水与众不同,然后又先概括一句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这两部分是容易让学生模仿的,结构明显,层次清晰。我在让学生学习过本文后,仿照此文写了《南湖》《鉴湖》等。
还有一些文章空白也可以成为结合点。文中的省写或略写处,我们称之为"文章空白"。如《小小摄影师》一课,结尾没写出小男孩后来怎么样了,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结尾。
B.多角度、多形式。读写结合没有统一的模式,固定的形式,应该角度灵活,形式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仿写。①仿写句子。②仿写片断。如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段等③仿写整篇。对于一些构思精巧,文辞漂亮,很有特色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写整篇。如:《桂林山水》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谋篇布局,可采用此方式写整篇文章。
(2)缩写。一般适用于长篇文章。如学习课文《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抓住"盗取火种""受到惩罚""得到解救"这三大板块进行理解,再让学生抓住要点进行缩写,学生就不觉得困难了。
关键词:兴趣教学;小学教育;享受学习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一堂课就好像一台戏,导入就是这台戏的序幕,教师如果能巧妙地组织教材,设计导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们去哪儿呢?”说完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哦!”学生顿时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桂林?在哪里呀?那里有怎样的景色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桂林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那里风景优美奇峰突起,怪石嶙峋,江流弯转,岩洞幽森……要想领略桂林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桂林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调动情感,促发兴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月光曲》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1.借助插图,图文结合,领会意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皮鞋匠是根据什么联想到这些情景的?贝多芬弹琴时的节奏又是怎样起变化的?……2.紧扣人物,体会心情,领会意境。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一开始,写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他的心情怎样?这种心情反映在曲调中应该是怎样的节奏?这种节奏会引起皮鞋匠怎样的联想?……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穷兄妹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丰富的联想,根据的是曲调旋律的变化,而旋律变化的基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提问。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学生已被老师所创设的情境深深吸引,情商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
三、设疑思考,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适宜地向学生“挑疑”,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兴趣,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前,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科学仪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为此而感到新奇,满脑子疑问:蝙蝠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它与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接着我就引导他们看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得新的知识储备,学习情绪高涨。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蝙蝠是怎样飞行的?它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有了知识储备,再加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一张一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疑思考、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开阔了视野,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跳出俗套,唤起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针对不同的课型,化平淡为神奇,唤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古诗时,我认真研读文本,分类设计。针对写景抒情的,有的画一幅山水画,有的画一幅工笔画,有的画一组素描,授课过程中,突然展示老师的作品,学生顿感意外,奇趣横生;针对说理诗,我在课前写出“古诗鉴赏”并配上音乐,制成磁带。在授课中,给学生适时播放,这一环节学生并未知晓,自然耳目一新,兴趣盎然。这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学生学起古诗来不再枯燥乏味。
又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讲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获得成功──两个铁球果然同时着地时,我让大家想象观看实验的人们会怎么说,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伽利略的钦佩,同学们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语文作业: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的情景画出来,还可以把人物标注上去。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把课文内容与自己的认识、想象结合起来,画出展示个性和才能的作品,还举办了小画展,评选佳作。我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赞扬和鼓励,并指出大部分课文内容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画画的兴趣也更浓了,语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56-02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文为范文,探索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优点;精心设计,寻找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策略,读写结合,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让学生比较迅捷地练习表达,使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习作的能力。
一 积极实践,探索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优点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动力源泉。传统的作文,往往是教师进行命题,学生根据命题作文。这样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随课堂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都可尽情抒发。这样做,切切实实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能让学生积累写的素材
文章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永远是文章的根基。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有可写的东西,找不到下手之处,即使写出来了,也往往是三言两语,非常空洞。而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练笔天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感悟中学到“怎样写”的方法,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3.能让学生品尝写的成功
写作文往往是一单元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因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 精心设计,寻找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策略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都是值得学习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化构思、鲜明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的写作技艺,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小练笔。
1.句式仿写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学习模仿言语形式,可以是词语、句子、段落,也可以是篇章。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
师: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学生思考)你们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出尘。还有哪些姿势?你们能用“有的……好像……”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舒展着自己的双臂,好像在享受着太阳的温暖。
师:能不能用“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说。
生:……
又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又有“或……或……或……”和“有的……有的……有的……”的特殊句式,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描写校园花坛里的海棠花。
2.填补空白
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乘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了起来,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3.看图想象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是一笔带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配了游客们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纷纷帮助小海龟回巢的插图,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这一场面描写下来,要求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让学生在看图说话的练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关键词句
现在的语文课过多地得了“肥胖症”,老师逐节讲解,似乎少讲一节课堂教学就不完整。其实语文教学要有效,关键之一就是围绕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以点带面,从而达成三维目标。在《荷花》第二节中“冒”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呢。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也使白荷花变得更美、更灵动了。
5.迁移运用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天上的云真白啊,____________;天上的云真厚啊,____________;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啊,____________。
可迁移运用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第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运用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的变化情况。
6.小结抒情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是这次到桂林旅游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桂林山水呢?请你动笔写篇导游词吧!”一个学生写道:亲爱的游客朋友,你们好!现在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美丽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这里的水碧波荡漾、静如明镜;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这里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让我们赶快走进这奇山异水中尽情地享受吧!
三 反思实践,留心阅读教学中小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新课程理念一定要深刻理解、勇于实践。但由于个体的差异,致使现今的一部分课堂走入误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情感喷发处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便会消解、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要在空白补充处练笔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的练笔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要在文本拓展处练笔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既充实了文本,也表达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要在技能迁移处练笔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总之,现行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小练笔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阅读既是披文入情的过程,又是缘情捂文的过程。在农村小学的自主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利用信手拈来的课堂小练笔,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共同努力,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高慧莹、麻凤鸣.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一、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方法
语文教材选材丰富,包括传记、童话、诗词、说明文、散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这类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采取“导游法”,引导学生感受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匆匆》这一类散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赏析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
二、在课堂小结中进行趣味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特别是在课堂小结中,不要因为教学结束就草草了事,还需要进行趣味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炊烟》这节课的时候,在课文分析结束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为什么作者要以‘炊烟’为题?换做是你,你会选择什么题目呢?为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以及探索精神。
三、树立榜样,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具有高尚灵魂的人物学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让学生通过影片直观感受的高尚人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蕴含于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会如此爱戴,并反思自己应怎样学习的精神品质。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发展,实现现代教学的目标。
摘 要: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28个年头了。28年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凭着自己对教学这份工作的喜爱和执著,摸爬滚打也赢得了一些荣誉和掌声。每当我站在讲台上向我的学生激扬文字时,亢奋的我总感觉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恨不得把我的平身所学一股脑的都“传授”给我的弟子们。可是,任凭我使尽浑身解数,我的弟子们却还是不“争气”,各项竞赛我们班总是与头名失之交臂。我自认为我确实是一个勤奋的老师,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学生我几乎操碎了心,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关键词:集体教研;教学素养;提升
一次学校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我有幸作为评委参与了12位年轻教师的做课、说课、讲课、教学反思以及评课的全过程。新颖的教学构思、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蜻蜓点水般的授课模式、学生全员参与集体互动的场景使我耳目一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教师从繁重的40分钟滔滔不绝的说教中解放出来,起到了专业引领、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不是走进这样的课堂我还依然是我行我素,靠着老掉牙的教学方法一条道走到黑,我的感觉还依然良好。靠吃老本,这样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误人子弟,危害无穷。
从此以后,我也试着用这种新方法尝试着我的课堂教学。不会的环节先是偷偷地在网上反复看视频,学习名师的教学实录。有时我还特意请年轻教师听我的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拿捏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最好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每周二的集体备课可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甚至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一一罗列了出来,我都认真地做下了记录。记得有一次大家在集体备《桂林山水》一课时,针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段,有几位老师坚持认为这样的“山”先由老师告诉学生答案,再由学生模仿着老师刚刚讲过的样子总结出“水”的特点。我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能够前面把课文读懂理解透,后面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果然,第二天语文课上经过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就找出了答案。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以说参与集体教研弥补了我闭关自守、闭门造车的狭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博众之长,补己之短,悉心钻研,方能取得真经。多年来,我时刻把握、钻研教材教法,利用一切机会聆听专家、名师的教学讲座,先后听取了马兰、仇千记,以及在银川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小语会上几位年青教师的精彩教学,这更使我如虎添翼,教学中使我如鱼得水,我还写下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后感等十几篇。可以说:集体教研使每位教师都能从教研中受益,我深深尝到了集体教研的甜头,集体教研才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金石。
集体教研是我们石嘴山市第二十四小学的品牌,这也是2012年我校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教研活动”先进集体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第二十四小学)
摘 要: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关键词:兴趣;氛围;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71-01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九色鹿》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正好与开头的皇榜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希望通过想通过让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是有声胜无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四、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很大的改进,如教师在课堂上改教师讲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都因给的时间短,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强自信心。实施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在新课改已经开展多年的今天,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低效” 的现象。由于课程设置的正规化,一个星期8节语文课,一节课40分钟,对于以前靠多上课、多辅导来取得成绩的一部分老师来说,要完成全部语文教学任务是很难的。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甚至业余时间,他们不舍得让学生下课,不舍得那课间的十分钟,总是晚下课早上课,而一心想让学生多掌握一点知识,多提高一点成绩,可结果呢?不但违反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也许,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考虑一下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又该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从而达到高效呢?
2015年,我们城关教育办领导来到湖南省衡东县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亲临指导,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并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每位教师也都在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我们学校夏主任组织老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理念、策略、课堂流程等,并多次让老师上过关课、提高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这样,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听课评课,我受益匪浅,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潜心会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我校阳燕飞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桂林山水甲天下”构建课堂,层层推进:感受“桂林的水静、清、绿”,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完美境界。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三、灵活用方法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运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怎样设计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4. 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让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反思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小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历史性的工作,决定学生的一生,证明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如果语文老师用枯燥传统的观念去进行阅读教学,即使当时学生学会了,也绝不会学会阅读学习的方法,进而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如何创新思想,优化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把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积极创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确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阅读经历少能力差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大步前进,引领科技进步的电子产品充斥着现在人的生活。小学生已经能熟练操作各种电子设备,而且在家长的带动下,很少接触纸质书本,阅读量急剧减少,阅读习惯非常不好,长此以往阅读能力很难养成,在接受教育时会发现明显阅读能力差,接受领悟知识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弥补这种缺陷,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创造阅读的机会,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
1.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为主 学生缺乏兴趣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延伸的教学,相对识字背诗,阅读只是作为拓展内容进行教学,为今后的中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容易被忽视,课堂上主要以老师灌输答案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布置从何下手补习,逐渐容易丧失学习阅读的兴趣。而且如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日渐增加,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英语、奥数、艺术班等等,但几乎很少有老师或家长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在种种困境中,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也是情理之中。在很多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虽然也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是在这种貌似积极的课堂氛围下,殊不知仅仅有一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而且永远是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教师很少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以学生回答对问题为最终的教学目的,用这种目的锁定学生的思维,持续进行填鸭式教学。
2.课堂阅读训练不全面 教学模式僵化
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容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解决兴趣和参与的问题,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老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方法能使学生受益终。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不全面,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对文本的通读,而对题目的针对性训练尤其是对中心思想的分析训练少之又少。而且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创新,局限于课本,与阅读训练本身开放性的要求背道而驰,将难以逃脱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命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的开放的,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快乐,积累知识,学习方法,受益终生。阅读是一个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核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种种原因导致阅读课堂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打破瓶颈。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因此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多数学生容易以玩代学,老师不应扼杀孩子们的童真,反而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在玩中学到知识。创设情境是小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先展示出一系列桂林的山水图片,用美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轻松很多。还可以用谜语,故事,课前问题竞赛等各种手段营造氛围,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阅读训练形式 促进多项能力培养
对阅读的教学,训练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亡羊补牢》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将会怎么解决。这种训练以文章文本为原点进行引申,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缜密的思维和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卷面上的一种反应,更应该作为学生今后生活的一种本领。对训练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在这种体验中使学生潜移默化。
(三)以学生为课堂主导,引导自主合作
语文课堂最应该体现学生为主导,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读书,将小组合作摆脱形式化,真正做到互动互助。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既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能力相近的化为一组,又不能将能力相差悬殊的勉强结合,要充分考虑组内的合作互助层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认识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22-01
课堂教学是一门需要非常强的艺术性的活动。当前,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始日益显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研究和反思,并且努力寻找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让学生思维不再拘束
学生在自主进行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氛围来进行阅读体验的释放和碰撞,教师应创造这样的一个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自由交流、无话不说、无题不辩。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更易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与他人见解的差异性,最终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其中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整个故事的结果,是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高度概括,赞叹之情蕴于其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思考:这“13年”司马迁是怎么样度过的?鼓励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就会通过对文本的搜索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进行思考。有学生回答:“司马迁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有学生利用关键语句来回答:“他尽力克制自己”,“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司马迁当时生活的艰苦,使学生们理解这就叫做“发愤”,从而才能完成这本“前无古人”的巨著;使学生领悟“耗尽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书的宝贵精神是前人没有的。学生的感悟在读文、思辨、交流中逐渐深刻、升华。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让教师指导不再拘泥
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有差别的,对于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由于每个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不同,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同时个性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会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
如《梦圆飞天》一课中有一段杨利伟在与家人通话时描述眼中看到的太空中神奇美妙的景色的话:“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理解本段内容并不困难,学习本文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而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提出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哪里来的金边”,教师要用尽量浅显的语言来解释,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四、拼音教学让孩子学会聆听
多为学生提供聆听的机会,分别给学生出示多个音节的读音,让他们仔细地听,把听到的相同之处说出来,这种音素的练习与入门,教师要让学生细细体会。当然这需要大量语音素材与训练时间,在大量训练中,学生只需要说出某种感觉,就是发现。这种细致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DD如何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为字母的书写做好准备。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学会加工,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创造。拼音是字词句之问的联系,拼音与汉字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听音识字成了学生过拼音关的基本方法。音节的拼读不可一蹴而就,学习音节的过程中防止模糊。利用一些浅显的谐音笑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
五、让作文评价因人而异
【关键词】区域经济 学习领域 课程设计 广西旅游实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75-03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一)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的共性是它们都是服务行业。服务技能、语言表达是其基本素质,服务意识是其核心素质。而个性是,国际旅游界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通常被当作展示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的“窗口”,旅游从业人员被誉为“文化使者”。文化素养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也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2010年广西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千亿元产业,加快旅游强省区建设步伐。《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则提到加强旅游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提高“软件”水平,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区域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的区域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转轨成为必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服务于广西区域旅游建设、具有较深广西旅游文化底蕴的旅游人才,是广西本土旅游职业院校的共识,也是广西旅游实现大省向强省迈进的关键,成为打造广西旅游品牌、实现广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区内研究现状分析。现今广西学术界对于广西旅游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各高校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旅游人才培养经验,但是这些高校对文化的研究主要还是面向民俗文化和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资源,然而两者并不能够混为一谈。如果把诸如建筑、民俗、饮食等人文资源的简单描述就等同于剖析旅游文化的本质,探索旅游文化的规律,所研究的内容其实是文化范围,而不是旅游范围,造成脱离本地实际,无法与现实中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做到真正结合。高校以“广西旅游文化+导游技能”为研究角度的研究尚是空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尚缺乏系统的成功经验,因此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开发就显得比较重要。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设计。所谓定位是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如产品在市场中定位、人物在组织中的定位、物品在某一地理位置的定位等。课程定位是指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所承担的培养任务及发挥的作用。
课题组通过专家交流、企业走访、毕业生跟踪等对旅游行业的行业素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构建了以行业素质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把广西旅游实务定位为技能核心课,以其作为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具体见表1。
(二)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具体如下:
1.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导向,突出行业核心素质,夯实学生文化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导游人员的素质”分析,课题组认为:导游人员应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景区景点的文化表现及内涵作为教学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营造旅游文化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基础。
2.以工学结合为指导,以区域、行业发展为依托,以典型性学习任务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紧跟广西旅游业发展,结合旅行社典型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和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基于工作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序化为学习情境及学习性工作任务,广西旅游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共有8个教学情境,25项工作任务,安排30学时理论课和30学时实践课。以循序渐进、贴近岗位为原则,训练学生从认知到技能逐步提升,体现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三)课程目标设计。旅游具有其特定的行业特点,游客享受旅游产品,其实强调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精神满足。这种满足是以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导游行业素养为核心,以导游服务技能为关键来实现的。作为旅游者的引导者――导游,首先要学会领悟和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游客感受、领悟、欣赏旅程中的文化,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课题组认为广西旅游实务课程是一门以旅行社典型岗位技能为主,以广西旅游文化为辅的课程,是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广西旅游实务课程重点致力于引导学生感受广西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广西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广西旅游文化的绚丽风采;另一方面广西旅游实务是依托旅游业的职业课程,课程组通过对广西旅游人才市场的调研,提炼出高素质旅游人才所需的素质。文化素养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也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础。服务意识是其行业素质的核心,服务技能、语言表达是其岗位技能的核心。具体见表2。
表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体系 板块 主要课程 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理论体系 公共基础课 政治思想课、
大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 较高的思想道德,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计算机和英语基本应用能力、就业能力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大学语文、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公共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法规、
广西导游基础、
全国导游基础 人文素养
专业基本知识
职业基本技能
技能课 形体训练、
口才训练、
英语口语、
旅游礼仪、
急救常识
技术专业课 理论课 旅行社管理、会展概论、
旅游景区管理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技能课 旅游英语、导游实务、
广西旅游实务
知识能力拓展课 专业选修课 酒水知识、客源国概况、涉外导游、领队业务 拓展专业知识面、
拓宽就业面
公共选修课 西方哲学、音乐欣赏、中西方文化比较 人文素养
实践体系 实习实训 认识实习、模拟导游实训、旅行社实习、毕业实习 专业技能
就业技能
表2 行业素质与能力分析
人才层次 对应岗位群 基本素质 核心素质
高技能人才 高级导游、领队、产品开发、部门经理 服务技能语言表达 服务意识文化素养
中等技能人才 初级导游、中级导游、业务员、计调、产品推广、部门专员、领班等基层管理人员 服务技能语言表达 服务意识
简单操作工 服务员 服务技能
因此,将课程目标定位为“文化素养为根、行业素质为干,岗位技能为枝”。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成为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熟练掌握旅行社相关岗位技能,服务于广西旅游业的高技能人才。
(四)教学模式设计:兼容并蓄为导向。根据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特点,摸索出了“兼容并蓄,外向开放”的指导思想,主要强调的是职业岗位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结合。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单一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 将社会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例如,将浓郁民情的广西民族博物馆、骆越神韵的广西博物馆、武鸣“三月三”歌节等演绎成独具八桂神韵的课堂;将区图书馆八桂讲坛、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周、市图绿城讲坛的专家、学者、行家变为课程的老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积极承担区、市旅游行政部门的导游岗前培训、导游年审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提升了教师的行业素质。
三、课程内容整合
广西作为中国边陲,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如何选取课程内容是课题组面临的一个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行业特点,课题组明确了以下课程思路:
(一)以旅游基本要素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行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做好这六个基本要素的服务,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因此,以旅游基本要素为导向来组织课程内容,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
(二)以广西(本土)旅游名胜为目,构建课程内容。广西旅游实务课程内容以广西3A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通过诠释这些典型性的广西旅游文化之“点”来演绎广西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面”,体现广西旅游文化的绚丽多姿,有益于形成极具广西本土特色的文化氛围,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工学结合为模式,培养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根据工学结合原则和课程特点,在课程体系组织中设计了“任务驱动角色模拟知识、技能学习岗位训练案例反思”等五个环节,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案中思”,以做促学、以做引教,以案启思,达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以专业的角度分析、认识问题的行业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四)以文化熏陶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环境。文化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情境中通过熏陶、心灵感受、领悟来传承。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设文化情境,营造文化氛围,凸显课程的人文特性,创设独特的教学环境。具体见表3。
四、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职业资格证获证率逐年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生导游资格证、秘书证等职业资格证获证率逐年提高,由2007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85%,其中获导游资格证的达60%,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2010年组织2008级学生参加“神州杯”全国导游技能大赛,荣获普通话组二等奖;组织2009级学生参加邕城高校旅游交流赛,荣获二等奖;成功主办“邕城高校旅游交流赛”,并荣获最佳解说奖、最佳人气奖。
第三,专业就业率稳步上升。随着专业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学生就业率由2006年的85%上升到2012年的93%,专业对口率为80%。
表3 广西旅游实务课程体系
岗位 情 境 学习性任务(30课时) 实践(30课时)
前台接待 广西概况 介绍广西概况
模拟接待:介绍家乡概况(3人一组) 南宁一日游
市
场
推
广 山水文化
推 荐桂林山水线路 游览北海、桂林、灵渠
游览北海、桂林、灵渠
推荐金秀大瑶山民情游
推荐兴安灵渠一日游
推荐巴马长寿休闲体验游
推荐海洋文化休闲游
反思:张家界的黄牌警告(PPT演示)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戏曲文化宣传 参加“三月三”歌节、参观新会书院
参加三月三歌节、参观新会书院
推广壮族歌圩体验一日游
推广宾阳炮龙节体验一日游
推广民歌体验游
反思:云南民族特色旅游
抢救北京绝活(PPT演示)
导
游 建筑文化 讲解黄姚古镇 游览扬美古镇
游览扬美古镇
讲解恭城文武庙
讲解三江风雨桥和鼓楼
讲解真武阁
反思:融水侗族竹楼火灾、凤凰古镇成功开发
实地讲解会展中心、南湖广场、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
岗位 情境 学习性任务(30课时) 实践(30课时)
导
游 饮食文化 体验米粉文化 游览扬美古镇
体验茶文化
体验酒文化
体验宵夜文化
反思:川菜走全国
模拟介绍广西特色饮食(PPT演示)
风物文化 导购珍珠 参观北海珍珠馆、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唐人文化街
导购绣球
导购壮锦
导购铜鼓
导购红水河奇石
导购地方特产
反思:广西旅游产品开发
模拟导购(PPT演示)
计
调
宗教旅游文化 设计宗教旅游线路 参观昆仑关、桂平西山
反思:旅游线路的成本调查
红色旅游文化 设计红色旅游线路(花山)
反思:设计一条广西旅游线路(PPT演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2]张红.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旅游文化课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3]张骏.旅游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